2022届高考物理磁场专题复习教案

2024-06-10

2022届高考物理磁场专题复习教案(共8篇)

1.2022届高考物理磁场专题复习教案 篇一

2022届高考(一轮)物理夯基习题: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多选)如图所示,两根完全相同的弹簧和一根张紧的细线将甲、乙两物块束缚在光滑水平面上,已知甲的质量是乙的质量的4倍,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2π,式中m为振子的质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细线突然断开后,两物块都开始做简谐运动,在运动过程中()

A.甲的振幅是乙的振幅的4倍

B.甲的振幅等于乙的振幅

C.甲的最大速度是乙的最大速度的D.甲的振动周期是乙的振动周期的2倍

2、(多选)一列简谐横波,在t=0.6 s时刻的图象如图甲所示,此时,P、Q两质点的位移均为-1 cm,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这列波的波速是 m/s

C.从t=0.6 s开始,紧接着的Δt=0.6 s时间内,A质点通过的路程是10 m

D.从t=0.6 s开始,质点P比质点Q早0.4 s回到平衡位置

E.若该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个尺寸为10 m的障碍物,不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3、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位移为负值,则速度一定为正值,加速度也一定为正值

B.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C.振子每次通过平衡位置时,加速度相同,速度也相同

D.振子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其速度不一定相同,但加速度一定相同

4、(多选)做简谐振动的单摆摆长不变,若摆球质量减小为原来的,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单摆振动的()

A.周期不变 B.频率不变

C.振幅不变 D.振幅改变

E.最大动能改变

5、(多选)关于水平放置的弹簧振子所做的简谐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的方向是由振子所在处指向平衡位置

B.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由振子所在处指向平衡位置

C.经过半个周期振子经过的路程一定是振幅的2倍

D.若两时刻相差半个周期,弹簧在这两个时刻的形变量一定相等

E.经过半个周期,弹簧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

6、(多选)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如图甲、乙分别是在x轴上a、b两质点的振动图象,且xab=6 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甲 乙

A.波一定沿x轴正方向传播

B.波可能沿x轴负方向传播

C.波长可能是8 m

D.波速一定是6 m/s

E.波速可能是2 m/s7、(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所接收的声波波速大于声源发出的声波波速

B.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个质点的振动速度就是波的传播速度

C.机械波传播过程中遇到尺寸比机械波波长小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衍射

D.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能知道血流的速度,这种方法俗称“彩超”,利用了多普勒效应原理

E.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是干涉现象

8、(多选)一个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振动的频率为4 Hz

B.在10 s内质点经过的路程是20 cm

C.在5 s末,质点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D.t=1.5 s和t=4.5 s两时刻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都是 cm9、(多选)如图所示为某时刻的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沿相同方向传播的波形图,此时a波上某质点P的运动方向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列波具有相同的波速

B.此时b波上的质点Q正向上运动

C.一个周期内,Q质点沿x轴前进的距离是P质点的1.5倍

D.在P质点完成30次全振动的时间内Q质点可完成20次全振动

E.a波和b波在空间相遇处会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

10、(双选)如图所示,实线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1时刻的波形图,M是平衡位置距O点5 m的质点,虚线是t2=(t1+0.2)s时刻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波遇到长度为3 m的障碍物时将会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B.波速可能为20 m/s

C.该波的周期可能为0.6 s

D.若波速为15 m/s,从t1到t2时刻,质点M运动的路程为60 cm11、图中S为在水面上振动的波源,M、N是水面上的两块挡板,其中N板可以上下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A处水面没有振动,为使A处水面也能发生振动,可采用的方法是()

A.使波源的频率增大 B.使波源的频率减小

C.移动N使狭缝的间距增大 D.移动N使狭缝的间距减小

12、劲度系数为20 N/cm的弹簧振子,它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

A.在图中A点对应的时刻,振子所受的弹力大小为0.5 N,方向指向x轴的负方向

B.在图中A点对应的时刻,振子的速度方向指向x轴的正方向

C.在0~4 s内振子做了1.75次全振动

D.在0~4 s内振子通过的路程为0.35 cm,位移为0

二、填空类题。

13、如图甲所示是一个摆线长度可调的单摆振动的情景图,O是它的平衡位置,P、Q是小球所能到达的最高位置。小球的质量m=0.4 kg,图乙是摆线长为L时小球的振动图象,g取10 m/s2。

(1)为测量单摆的摆动周期,测量时间应从摆球经过________(选填“O”“P”或“Q”)时开始计时;测出悬点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__(用L,n,t表示)。

甲 乙

(2)由图乙写出单摆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并判断小球在什么位置时加速度最大?最大加速度为多少?

14、波速相等的两列简谐波在x轴上相遇,一列波(虚线)沿x轴正向传播,另一列波(实线)沿x轴负向传播。某一时刻两列波的波形如图所示,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在x=8 m处相互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在x=10 m处相互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在x=14 m处质点的振幅为________ cm。

三、解答题。

15、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B、C两点间做简谐运动,在t=0时刻,振子从O、B间的P点以速度v向B点运动;在t=0.2 s时,振子速度第一次变为-v;在t=0.5 s时,振子速度第二次变为-v.(1)求弹簧振子振动周期T;

(2)若B、C之间的距离为25 cm,求振子在4.0 s内通过的路程;

(3)若B、C之间的距离为25 cm,从平衡位置计时,写出弹簧振子位移表达式,并画出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

16、(计算题)一列简谐横波在t= s时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P、Q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乙是质点Q的振动图象.求:

(1)波速及波的传播方向;

(2)质点Q的平衡位置的x坐标.

17、如图甲所示,一个不计重力的弹性绳水平放置,O、b、c是弹性绳上的三个质点。现让质点O从t=0时刻开始,在竖直面内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振动方程为y=20sin5πt(cm),形成的简谐波同时沿该直线向Ob和Oc方向传播,在t1=0.5 s时,质点b恰好第一次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O、b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L1=0.8 m,O、c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L2=0.6 m。求:

(1)此横波的波长和波速;

(2)计算0~1.0 s的时间内质点c运动的总路程。并在图乙中画出t=1.0 s时刻向两方向传播的大致波形图。(画波形图时不要求解题过程)

2022届高考(一轮)物理夯基习题: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多选)如图所示,两根完全相同的弹簧和一根张紧的细线将甲、乙两物块束缚在光滑水平面上,已知甲的质量是乙的质量的4倍,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2π,式中m为振子的质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细线突然断开后,两物块都开始做简谐运动,在运动过程中()

A.甲的振幅是乙的振幅的4倍

B.甲的振幅等于乙的振幅

C.甲的最大速度是乙的最大速度的D.甲的振动周期是乙的振动周期的2倍

【答案】BCD

2、(多选)一列简谐横波,在t=0.6 s时刻的图象如图甲所示,此时,P、Q两质点的位移均为-1 cm,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这列波的波速是 m/s

C.从t=0.6 s开始,紧接着的Δt=0.6 s时间内,A质点通过的路程是10 m

D.从t=0.6 s开始,质点P比质点Q早0.4 s回到平衡位置

E.若该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个尺寸为10 m的障碍物,不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答案】ABD

3、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位移为负值,则速度一定为正值,加速度也一定为正值

B.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C.振子每次通过平衡位置时,加速度相同,速度也相同

D.振子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其速度不一定相同,但加速度一定相同

【答案】D

4、(多选)做简谐振动的单摆摆长不变,若摆球质量减小为原来的,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单摆振动的()

A.周期不变 B.频率不变

C.振幅不变 D.振幅改变

E.最大动能改变

【答案】ABD

5、(多选)关于水平放置的弹簧振子所做的简谐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的方向是由振子所在处指向平衡位置

B.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由振子所在处指向平衡位置

C.经过半个周期振子经过的路程一定是振幅的2倍

D.若两时刻相差半个周期,弹簧在这两个时刻的形变量一定相等

E.经过半个周期,弹簧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

【答案】BCD

6、(多选)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如图甲、乙分别是在x轴上a、b两质点的振动图象,且xab=6 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甲 乙

A.波一定沿x轴正方向传播

B.波可能沿x轴负方向传播

C.波长可能是8 m

D.波速一定是6 m/s

E.波速可能是2 m/s

【答案】BCE

7、(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所接收的声波波速大于声源发出的声波波速

B.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个质点的振动速度就是波的传播速度

C.机械波传播过程中遇到尺寸比机械波波长小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衍射

D.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能知道血流的速度,这种方法俗称“彩超”,利用了多普勒效应原理

E.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是干涉现象

【答案】CDE

8、(多选)一个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振动的频率为4 Hz

B.在10 s内质点经过的路程是20 cm

C.在5 s末,质点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D.t=1.5 s和t=4.5 s两时刻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都是 cm

【答案】BCD

9、(多选)如图所示为某时刻的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沿相同方向传播的波形图,此时a波上某质点P的运动方向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列波具有相同的波速

B.此时b波上的质点Q正向上运动

C.一个周期内,Q质点沿x轴前进的距离是P质点的1.5倍

D.在P质点完成30次全振动的时间内Q质点可完成20次全振动

E.a波和b波在空间相遇处会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

【答案】ABD

10、(双选)如图所示,实线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1时刻的波形图,M是平衡位置距O点5 m的质点,虚线是t2=(t1+0.2)s时刻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波遇到长度为3 m的障碍物时将会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B.波速可能为20 m/s

C.该波的周期可能为0.6 s

D.若波速为15 m/s,从t1到t2时刻,质点M运动的路程为60 cm

【答案】AD

11、图中S为在水面上振动的波源,M、N是水面上的两块挡板,其中N板可以上下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A处水面没有振动,为使A处水面也能发生振动,可采用的方法是()

A.使波源的频率增大 B.使波源的频率减小

C.移动N使狭缝的间距增大 D.移动N使狭缝的间距减小

【答案】BD

12、劲度系数为20 N/cm的弹簧振子,它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

A.在图中A点对应的时刻,振子所受的弹力大小为0.5 N,方向指向x轴的负方向

B.在图中A点对应的时刻,振子的速度方向指向x轴的正方向

C.在0~4 s内振子做了1.75次全振动

D.在0~4 s内振子通过的路程为0.35 cm,位移为0

【答案】B

二、填空类题。

13、如图甲所示是一个摆线长度可调的单摆振动的情景图,O是它的平衡位置,P、Q是小球所能到达的最高位置。小球的质量m=0.4 kg,图乙是摆线长为L时小球的振动图象,g取10 m/s2。

(1)为测量单摆的摆动周期,测量时间应从摆球经过________(选填“O”“P”或“Q”)时开始计时;测出悬点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__(用L,n,t表示)。

甲 乙

(2)由图乙写出单摆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并判断小球在什么位置时加速度最大?最大加速度为多少?

【答案】(1)O

(2)x=5sin πt(cm)小球在最大位移处的加速度最大,为0.5 m/s2

14、波速相等的两列简谐波在x轴上相遇,一列波(虚线)沿x轴正向传播,另一列波(实线)沿x轴负向传播。某一时刻两列波的波形如图所示,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在x=8 m处相互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在x=10 m处相互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在x=14 m处质点的振幅为________ cm。

【答案】加强 减弱 2

三、解答题。

15、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B、C两点间做简谐运动,在t=0时刻,振子从O、B间的P点以速度v向B点运动;在t=0.2 s时,振子速度第一次变为-v;在t=0.5 s时,振子速度第二次变为-v.(1)求弹簧振子振动周期T;

(2)若B、C之间的距离为25 cm,求振子在4.0 s内通过的路程;

(3)若B、C之间的距离为25 cm,从平衡位置计时,写出弹簧振子位移表达式,并画出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

【答案】(1)1.0 s(2)200 cm(3)x=12.5sin2πt(cm)图象见解析图

【解析】(1)弹簧振子简谐运动示意图如图54-10所示,由对称性可得

T=0.5×2 s=1.0 s.(2)若B、C之间距离为25 cm,则振幅A=×25 cm

=12.5 cm,振子4.0 s内通过的路程

s=×4×12.5 cm=200 cm.(3)根据x=Asinωt,A=12.5 cm,ω==2πrad/s

得x=12.5sin2πt(cm).振动图象为

16、(计算题)一列简谐横波在t= s时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P、Q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乙是质点Q的振动图象.求:

(1)波速及波的传播方向;

(2)质点Q的平衡位置的x坐标.

【答案】(1)18 cm/s 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2)9 cm

【解析】(1)由图甲可以看出,该波的波长为λ=36 cm ①

由图乙可以看出,周期为T=2 s ②

波速为v==18 cm/s ③

由图乙知,当t= s时,Q点向上运动,结合图甲可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2)设质点P、Q平衡位置的x坐标分别为xP、xQ.由图甲知,x=0处y=-=Asin(-30°),因此xP=λ=3 cm ④

由图乙知,在t=0时Q点处于平衡位置,经Δt= s,其振动状态向x轴负方向传播至P点处,由此及③式有

xQ-xP=vΔt=6 cm ⑤

由④⑤式得,质点Q的平衡位置的x坐标为xQ=9 cm

17、如图甲所示,一个不计重力的弹性绳水平放置,O、b、c是弹性绳上的三个质点。现让质点O从t=0时刻开始,在竖直面内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振动方程为y=20sin5πt(cm),形成的简谐波同时沿该直线向Ob和Oc方向传播,在t1=0.5 s时,质点b恰好第一次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O、b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L1=0.8 m,O、c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L2=0.6 m。求:

(1)此横波的波长和波速;

(2)计算0~1.0 s的时间内质点c运动的总路程。并在图乙中画出t=1.0 s时刻向两方向传播的大致波形图。(画波形图时不要求解题过程)

【答案】(1)0.8 m 2 m/s(2)1.4 m 波形图如下:

2.2022届高考物理磁场专题复习教案 篇二

二、应试方法指导 1.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选择题是考试中常用的一种题型,选择题能在较大的知识范围内,实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选择题还具有客观性强、检测的信息度高的优点.选择题得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考试成绩. 从高考命题的趋势来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的认识、判断、辨析、理解和应用等,理科综合考试与以往的物理单科考试比较,选择题中的计算量有下降的趋势.以下介绍几种解答选择题常用的方法: 1 直接判断法 通过阅读和观察,利用题中所给的条件,根据所学的知识和规律直接判断,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基本不需要‘转弯’或推理简单的题目.这些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物理识记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程度,一般属常识性知识题目. 【例13】 2011??广东卷 双选 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 B.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 C.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D.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子 【解析】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流的大小取决于入射光的强度,与光照时间长短无关,故A错。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就会产生光电子,从而形成光电流,入射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就不会产生光电子,也就不会形成光电流,故B错、D正确。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 hν-W逸和遏止电压对电子做功-eU 0-Ek,得,故C正确。2 逐步淘汰法 通过分析、推理和计算,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一一排除,最终留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如果选项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可通过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如果选项中有相互矛盾或者是相互排斥的选项,则两个选项中可能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当然,也可能两者都错,但绝不可能两者都正确. 【例14】质量不等的A、B两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A球的动量为5kg??m/s,B球的动量为7kg??m/s.当A球追上B球时发生碰撞,碰撞后B球动量的增量为2kg??m/s,则下列关于A、B两球的质量关系,可能正确的是 D 3 特殊值代入法 它是让题目中所涉及的某一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相对简单的分析和计算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将特殊值代人后能将错误选项均排除出去的选择题,即单项选择题.当然,也可以作为将正确的选项范围缩小的方式应用于不定项选择题的解答中. 【评析】对于题干或选项中有“可能”、“不可能”、“一定”等字样的选择题,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迅速找出反例排除不正确的选项是解题的关键. 【例15】在抗洪抢险中,战士驾驶摩托艇救人.假设江岸是平直的,洪水沿江向下游流去,水流速度为,摩托艇在静水中的航速为,战士救人的地点A离岸边最近处O的距离为d.如战士想在最短时间内将人送上岸,则摩艇登陆的地

点离

O

点的距

B.0 D A.【解析】 摩托艇登陆的地点必与水流的速度 有关,故先将B排除,当水流的速度 0时,登陆地点到O点的距离是零.将 0分别代入A、C、D选项,只有D是符合题意的.所以正确答案是D.【评析】由以上的分析和解答我们可以观察到,当题目所设置的选项均是由物理字母表示的数值时,在一些情况下,用特值代入法解题十分简便. 【同类变式】 2011??师大附中周考 如图为万用表欧姆挡原理图,其中电流表满偏电流为300μA,内阻rg 100Ω,调零电阻最大值R 50kΩ,串联固定电阻R0 50Ω,电动势E 1.5V,用它测电阻Rx,能准确测量的阻值范围是 A.30kΩ~80kΩ B.3kΩ~8kΩ C.300Ω~800Ω D.30Ω~80Ω 【解析】欧姆表表盘的正中位置的电阻值等于欧姆表的总内阻,这是一个特殊值,它等于电动势与满偏电流的比值:R总 E/Ig 5kΩ,而欧姆表的准确测量范围在这一阻值的左右. 【答案】B 4 单位判断法 从物理量的单位出发筛选出正确答案.如果等式两边单位不一致,或所列选项的单位与题干要求量不统一,则肯定有错误. 【例16】一平行板电容器带电量为Q,两极板的正对面积为S、间距为d,极板间充满介电常数为e的电介质,则极板间的场强为 A.B.A 【解析】 因为场强单位为V/m,B、C、D选项中单位均与此不符,只有A项符合,正确选项只能是A.【点评】利用“单位判断法”有时可以在解题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该方法可以与逐步淘汰法结合使用.5 类比分析法 所谓类比,就是将两个 或两类 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相同或相似之处、相互的联系或所遵循的规律,然后根据它们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一步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在处理一些物理背景很新颖的题目时,可以尝试着使用这种方法. 【例17】两质量均为M的球形均匀星体,其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为MN,O为两星体连线的中点,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从O点沿着OM方向运动,则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C 【解析】由于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的相似性,故可以将该题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类比,即将两个星体类比于等量同种电荷,而小物体类比于异种电荷.由此易得C选项正确. 6 估值法 有些选择题的数据答案,可以根据估算来决定它所处的范围或大约的数值来选取. 【例18】两个定值电阻R1、R2串联后接在输出电压U稳定于12V的直流电源上.有人把一个内阻不是远大于R1、R2的电压表接在R1两端如图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8V.如果把此电压表改接在R2两端,则电压表的示数将

3.2022届高考物理磁场专题复习教案 篇三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6.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7.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8.了解化学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知识回扣】

一、物质的组成、分类

1.利用分类思想宏观把握物质类别

2.利用分类思想准确把握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如CO、SO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如NaO、成盐氧化物 CuO按性质两性氧化物:如AlO不成盐氧化物:如CO、NO特殊氧化物:如FeO、NaO、HO

222

222金属氧化物:如K2O、CaO、Fe2O3按组成元素非金属氧化物:如SO2、CO2、SO3、 P2O

533.胶体

(1)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100nm)。(2)胶体的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②电泳现象;③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3)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

二、化学用语

1.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关系

【注意】①物质的组成可概括为“宏观一素(元素)、微观六子(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

②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均用化学式表示。③几乎所有的酸都是共价化合物,都有确定的分子式。

2.四种符号

(1)元素符号:Al、S(2)离子符号:Al、S、SO3(3)同位素符号:6C、6C 12133+2-2-+3-2(4)化合价符号:Al2O3、H2S 3.七种图式

(1)化学式:Na2O2、NH4Cl、SiO2(2)分子式:C2H4、NH3

(3)最简式(实验式):CH2、CH2O(4)电子式:

(5)结构式:(6)结构简式:CH3COOH

(7)原子结构示意图:

三、化学与STS

高考试题对STSE的考查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要求从化学视角,运用化学原理去解释;二是运用化学原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STSE创新题有如下几个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一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休戚相关,涉及的内容有:①食品(如食用油、醋、酱油、盐、食用色素、防腐剂、调味品、添加剂、干燥剂等)与人体健康;②烟酒与人体健康;③油漆、涂料、装饰材料中的化学知识;④化妆品与化学知识;⑤药品相关知识;⑥毒品;⑦饮用水及水溶液;⑧维生素;⑨氟与人体健康;⑩钙与人体健康等。(2)命题角度二 化学与环境保护

当今社会面临着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平衡被破坏等一系列问题,高考命题常以此为考查点,由此达到宣传与教育的作用。重点关注: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对空气、水体和土壤造成的污染;绿色化学新理念在工、农业生产中起导向作用。

①富营养化:含磷洗衣粉的使用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由于迅速繁殖的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使水面呈现蓝色、红色或棕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湾中出现叫做“赤潮”。

②绿色食品:指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且有营养价值的卫生食品。

③绿色化学:指从根本上消灭污染,能彻底防止污染产生的科学。绿色化学观点:a、开发“原子经济”反应;b、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c、采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d、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e、利用可再生的资源合成化学品;f、环境友好产品。④白色污染:指各种塑料垃圾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因为它们很难降解,会破坏土壤结构。

⑤光化学烟雾:指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

⑥酸雨:指pH小于5.6的雨水,它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我国以硫酸型酸雨为主。

⑦温室效应:指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到大气中的CO2气体大量增加,使地表温度上升的现象。

⑧臭氧空洞: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以及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在臭氧转化成氧气的过程中起催化作用,从而使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减少而形成臭氧空洞。

⑨重金属及重金属污染:如铜、锌、银、铬、镉、镍、铅、汞等。重金属的化合物(以及少数重金属单质)对环境的污染称为重金属污染,如含铅汽油的使用等会造成铅污染。

⑩空气质量日报:1997年5月起,我国有几十座城市先后开始定期发布城市空气质量周报,在此基础上,现在许多城市开始发布空气质量日报。其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目前计入API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3)命题角度三 化学与能源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是向人类提供电能、热能、机械能等一切自然资源的总称。根据开发和使用情况,能源又可分为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如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等。重点关注:新能源如新型燃料电池、高能绿色电池等的开发和利用。(4)命题角度四 化学与材料

化学是材料发展的源泉,以新型材料为背景考查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及化学原理一直是高考的热点。这类试题与化学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联系紧密,认真理解好题意就能顺利解答。【典型例题】

【典例1】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农作物收获后,就地焚烧秸秆,增加土壤中钾肥含量

B.工业废水可经过“再生”处理,用于城市道路保洁、喷泉和浇花用水 C.硅单质常作为制备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

D. 淘米水中含有淀粉可以直接检测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农作物收获后,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大气,不利于环境保护,故A错误;B.将工业废水“再生”处理,把废水变为较为纯净的水,可用于城市道路保洁、喷泉和浇花用水,故B正确;C.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硅,故C错误;D.碘与淀粉变蓝是指与碘单质与淀粉变蓝,而不是碘的化合物,而食盐加碘加入的是碘的化合物,故D错误; 考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典例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氮气的电子式:·N⋮⋮N· B.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中子数为16的磷原子:16P D.丙烯的结构简式:CH3CHCH2 【答案】A 【解析】

31··

试题分析:A、氮气分子中氮原子之间形成3对共用电子,故A正确;B、镁离子有10个电子,故B错误;C、磷的质子数为15,故C错误;D、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故D错误。考点:基本化学用语

【典例3】下列有关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两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化合物 B.仅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C.既能和酸又能和碱发生反应的氧化物一定为两性氧化物 D.既含有金属元素又含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两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单质,例如:HH,故A正确。由石墨与金刚石组成的混合物只有一种元素即为碳元素,故B错误。二氧化硅既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以与碱反应,而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故D错。考点:重点考查了对两性氧化物和离子化合物的判断。

【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分子化合物油脂在人体内水解为氨基酸和甘油等小分子才能被吸收

B.现代科技已经能够拍到氢键的“照片”,直观地证实了水分子间的氢键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

C.我国已能利用3D打印技术,以钛合金粉末为原料,通过激光熔化逐层堆积,来制造飞机钛合金结构件,高温时可用金属钠还原相应的氯化物来制取金属钛 D.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次氯酸盐漂白纸浆的原理相同

2【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油脂属于小分子,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错误;B、水分子间的氢键较弱,属于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错误;C、利用钠的强还原性,高温时可用金属钠还原相应的氯化物来制取金属钛,正确;D、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变化,用次氯酸盐漂白纸浆是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原理不同,错误。考点: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常识。

【变式训练2】下列有关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

7、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87NB.溴化铵的电子式:

C.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答案】D 【解析】

D.间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

试题分析:A、质子数为

7、中子数为7的氮原子的质量数为14,该原子的正确表示方法为:7N,故A错误;B、溴化铵为离子化合物,铵根离子和溴离子都需要标出所带电荷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溴化铵正确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C、氮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7,核外有2个电子层,14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5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D、间硝基甲苯中,硝基和甲基位于苯环的间为碳原子上,其结构简式为:,故D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了化学用语,涉及结构简式、离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元素符号等的相关知识。【变式训练3】分类法是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归类有错的是()

A.氧化性酸:HNO3、H3PO4、HClO4B.干燥剂:碱石灰、硅胶、无水氯化钙 C.酸性氧化物:SiO2、Cl2O、CrO3D.危险化学品:天然气、金属钠、氯酸钾 【答案】A 【解析】

4.2022届高考物理磁场专题复习教案 篇四

1. 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甲物体先停下来,乙物体后停下来,则()A.甲物体受到的冲量大 C.两物体受到的冲量相等

B.乙物体受到的冲量大 D.两物体受到的冲量无法比较

2. 关于冲量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大小不同,但两个物体所受的冲量大小可能相同 B.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很大,物体所受的冲量一定也很大 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作用时间很短,物体所受的冲量一定很小 D.只要力的作用时间和力的大小的乘积相同,物体所受的冲量一定相同 3. 下面关于冲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很大的力时,其冲量一定很大 B.当力与位移垂直时,该力的冲量一定为零

C.不管物体做什么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重力的冲量相同 D.只要力的大小恒定,其冲量就等于该力与时间的乘积 4. 在物体(质量不变)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量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运动 B.动量大小不变的运动,可能是变速运动

C.如果在任何相等时间内物体所受的冲量相等(不为零),那么该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若某一个力对物体做功为零,则这个力对该物体的冲量也一定为零

5. 在滑冰场上,甲、乙两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不动,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这是由于()

A.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 B.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时间小于乙推甲的时间 C.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

D.在分开后,甲的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的大小

6. 古时有“守株待兔”的寓言.假设兔子质量约为2kg,以15m/s的速度奔跑,撞树后反弹的速度为1m/s,则兔子受到撞击力的冲量大小为()A.28N?s B.29N?s

C.31N?s

D.32N?s 7. 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υ0做竖直上抛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这段时间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动量变化大小是零 B.物体动量变化大小是2mυ0

C.物体动量变化大小是mυ0 D.重力的冲量为零

8. 在距地面高为h,同时以相等初速V0分别平抛,竖直上抛,竖直下抛一质量相等的物体m,当它们从抛出到落地时,比较它们的动量的增量△P,有()A.平抛过程较大 B.竖直上抛过程较大 C.竖直下抛过程较大 D.三者一样大

9. 竖直上抛一球,球又落回原处,己知空气阻力的大小f=KV,(其中K为比例常量,且整个过程中KV小于重力),则()

A.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B.上升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小于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冲量 C.上升过程中动能的改变量大于下降过程中动能的改变量 D.上升过程中动量的改变量小于下降过程中动量的改变量

10. 物块从斜面的底端以某一初速度沿粗糙斜面上滑至最高点后再沿斜面下滑至底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滑过程中摩擦力的冲量大于下滑过程中摩擦力的冲量 B.上滑过程中机械能损失等于下滑过程中机械能损失

C.上滑过程中物块的动量变化的方向与下滑过程中动量变化的方向相反 D.上滑过程中地面受到的压力大于下滑过程中地面受到的压力

参考答案: 1. 答案: C 解析:

2. 答案: A 解析: 冲量是矢量,其大小由力和作用时间共同决定. 3. 答案: C 解析: 由冲量的定义可知,力很大作用时间很短,冲量也可以很小.A错.冲量的大小与力的方向和位移的方向无关,所以B错.在相同时间内物体重力的冲量IG=mg·t,C对.如果只是大小不变,方向总发生变化,I=F·t不适用,D错. 4. 答案: AB 解析: 由于动量是矢量,因此动量不变包括大小和方向都不变,一定是匀速运动,选项A正确;而动量大小不变的运动,方向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是变速运动,选项B也正确;如果在任何相等时间内物体所受的冲量相等,可以理解为受到一个恒力作用,有可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选项C错误;功和冲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某一个力对物体做功为零,这个力对该物体的冲量可以不为零,选项D错误.

225. 答案: C 6. 答案: D 解析: 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由题意可知,初速度v0=15m/s;末速度为v=-1m/s; 则由动量定理可知: I=mv-mv0=-2-2×15=32N?s 7. 答案: B 8. 答案: B 9. 答案: BC 解析: A、因物体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高度相同,则重力做功的大小相等,故A错误; B.因向上运动时受向下的重力及阻力,而向下运动时,物体受向下的重力及向上的阻力,故向上时的加速度大于向下时的加速度,因高度相同,故向上时的时间小于下降时的时间,故上升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小于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冲量;故B正确;

C.由B的分析可知,向上时的合外力大于向下时的合外力,故由动能定理可知,向上时的动能改变量大于下降时的动能改变量,故C正确;

D.因阻力做功,故落回到地面上时的速度小于上抛时的速度,故向上运动时动量的改变量大于下降过程动量的改变量;故D错误; 故选BC.

5.2022届高考物理磁场专题复习教案 篇五

1.2011·黑龙江“五校联谊”期中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

1.B 【解析】 “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说明各民主党派应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故选B。

2.2011·中山期末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论中国式民主政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意识形态方面产生的新思想观念如“以人为本”、人权、法治、公民社会、和谐社会等。新的思想观念引发了政治上的变迁,主要表现为()

①依法治国,并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②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治透明度

③建立服务政府,改善公共服务质量

④实行听证制度和协商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化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2.A 【解析】 分析材料,本题依法治国,并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推行政务公开A项。

3.2011·皖中名校联考2007()

A.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光复

BC周年

D

3.C 【解析】 2007年”“紫荆”,199710周C。

4.2008年11月4日晚,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宴请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庆祝两会复谈取得新进展。陈云林以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首曲“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来比喻今天两会踏出的这一步,未来将创造两岸和平新局面。对陈云林此用意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两岸关系是内部问题

②两岸关系虽然一波三折,但交流与统一是大势所趋

③两岸双方一直都在积极努力改善关系

④一笑泯恩仇,合作促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B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台湾岛内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存在意图分裂国家的“台独”势力,2000—2007年八年间主张“台独”的民进党领袖陈水扁执政期间,两岸关系空前紧张,具有50年执政经验的国民党在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又开始与大陆改善关系,故应该排除③,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

5.2011·福州三中期中“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转,三通两制促和平。”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5.C 【解析】 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相关内容。从题干中“三通两制促和平”可以看出是对台政策,从“雨霁天晴”可以判断是对台政策的开始改变,而对台政策的开始改变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课标文综9.E1[2011·江苏卷] 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 ②广泛性 ③继承性 ④深刻性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课标文综9.E1[2011·江苏卷] C 会后的感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第一次”说明深刻。

课标文综12.A3、天津卷]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

材料一(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

(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

材料二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

材料三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四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

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课标文综12.A3、B1、E1[2011·天津卷] 【答案】(1)雅典城邦由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受政治权利。

(2)阶段:1832年选民人数增加;1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二战前夕已实现全民普选。

(3)变化: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

背景: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4)【解析】 是男人在城邦政治中的地位,第(2)问,“阶段”根据材料中的时间顺序很容易概括;从100多年的时间,英(3)问,从1953年以到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变化,这一变化事实上体现的是(4)问,解答本问的关键再到

课标文综19.E1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

A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6.2022届高考物理磁场专题复习教案 篇六

归纳是一种有特殊事例导出一般原理的思维方法。归纳推理分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两种。不完全归纳推理只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的共同性质,推断该类事物全体都具有的性质,这种推理方法,在数学推理论证中是不允许的。完全归纳推理是在考察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后归纳得出结论来。

数学归纳法是用来证明某些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一种推理方法,在解数学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一个递推的数学论证方法,论证的第一步是证明命题在n=1(或n0)时成立,这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假设在n=k时命题成立,再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这是无限递推下去的理论依据,它判断命题的正确性能否由特殊推广到一般,实际上它使命题的正确性突破了有限,达到无限。这两个步骤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完成了这两步,就可以断定“对任何自然数(或n≥n0且n∈N)结论都正确”。由这两步可以看出,数学归纳法

是由递推实现归纳的,属于完全归纳。

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关键是n=k+1时命题成立的推证,此步证明要具有目标意识,注意与最终要达到的解题目标进行分析比较,以此确定和调控解题的方向,使差异逐步减小,最终实现目标完成解题。

运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下列问题:与自然数n有关的恒等式、代数不等式、三角不等式、数列问题、几何问题、整除性问题等等。

一、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性问题

例1.当n∈N,求证:11n+1+122n-1能被133整除。

证明:(1)当n=1时,111+1+1212×1-1=133能被133整除。命题成立。

(2)假设n=k时,命题成立,即11k+1+122k-1能被133整除,当n=k+1时,根据归纳假设,11k+1+122k-1能被133整除。又

(k+1)2(k+1)-1能被133整除。所以,11+12能被

133整除,即n=k+1时,命题成立。由(1),(2)命题时n∈N都成立。

点评:同数学归纳法证明有关数或式的整除问题时,要充分利用整除的性质,若干个数(或整式)都能被某一个数(或整式)整除,则其和、差、积也能被这个数(或整式)整除。在由n=k时命题成立,证明n=k+1命题也成立时。要注意设法化去增加的项,通常要用到拆项、结合、添项、减项、分解、化简等技巧。

二、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问题

例2.设an=×2+2×3+„+n(n1)(n∈N),证明:(n+1)2。

2n(n+1)

【分析】与自然数n有关,考虑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1时容易证得,n=k+1时,因为a

k

1=a

k

+(k1)(k2),所以在假设n=k成立得到的不等式中同时加上

(k1)(k2),再与目标比较而进行适当的放缩求解。

【解】 当n=1时,an=2,∴ n=1时不等式成立。

1212

n(n+1)=

12,1212

(n+1)2=2,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即:当n=k+1时,1212

k(k+1)

(k+1)2,12

k(k+1)+k1)(k2)

(k+1)2+(k1)(k2),12

k(k+1)+(k1)(k2)>k(k+1)+(k+1)=

(k+1)(k+3)>

(k+1)(k+2),32

(k+1)2+(k1)(k2)=2

(k+1)2+k3k2<(k+1)2+(k+)=

(k

+2)2,所以

(k+1)(k+2)

(k+2)2,即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综上所述,对所有的n∈N,不等式

n(n+1)

(n+1)2恒成立。

【注】 用数学归纳法解决与自然数有关的不等式问题,注意适当选用放缩法。本题中分别将(k1)(k2)缩小成(k+1)、将(k1)(k2)放大成(k+

32)的两步放缩是证n

=k+1时不等式成立的关键。为什么这样放缩,而不放大成(k+2)。这是与目标比较后的要求,也是遵循放缩要适当的原则。

三、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

例3.平面内有n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共点.求证:这n条直线把平面分成f(n)=

nn

2个部分.解:(1)当n=1时,一条直线将平面分成两个部分,而f(1)=∴命题成立.

(2)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k条直线把平面分成f(k)=

k

112

2,k22

个部分,则当n=k

+1时,即增加一条直线l,因为任何两条直线不平行,所以l与k条直线都相交有k个交点;又因为任何三条不共点,所以这k个交点不同于k条直线的交点,且k个交点也互不相同.如此这k个交点把直线l分成k十1段,每一段把它所在的平面区域分为两部分,故新增加的平面分为k+

1.∴n=k十1时命题成立.

由(1),(2)可知,当n∈N*时,命题成立.

四、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例4.是否存在常数a,b,c,使等式证明:分别用n=1,n=2,n=3代入等式得:

成立。

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即13+23+33+„„+n3=n2(n2+2n+1)。

(1)当n=1时,左边=右边=1,等式成立。

(2)假设n=k时(k≥1,k∈N)等式成立,则n=k+1时,13+23+„„+k3+(k+1)3=(k+1)2[(k+1)2+2(k+1)+1]

k2(k2+2k+1)+(k+1)3(k+1)2(k2+4k+4)=

∴当n=k+1时,等式也成立。由(1),(2)可知,n∈N,原等式成立。

点评:这类开放型问题一般可采用n的特殊值,探求待定系数,然后再证明命题成立。但证明方法不唯一,除数学归纳法外,有时还可使用其他方法。如本题可先直接求的13+23+33+„„+n3和。

五、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问题 例5.已知数列

8·11·

3,得,„,8·n

(2n1)·(2n1),„。Sn为其前n项和,求S1、S2、S3、S4,推测Sn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解】 计算得S1=

89,S2=

242

5,S3=

4849,S4=

808

1,猜测Sn=

(2n1)1(2n1)

(n∈N)。

当n=1时,等式显然成立; 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Sk=

(2k1)1(2k1)

2,当n=k+1时,Sk1=Sk+

(2k1)1(2k1)

8·(k1)(2k1)·(2k3)

=+

8·(k1)(2k1)·(2k3)

(2k1)(2k3)(2k3)8·(k1)

(2k1)·(2k3)

(2k1)(2k3)(2k1)

(2k1)·(2k3)

==

(2k3)1(2k3),由此可知,当n=k+1时等式也成立。综上所述,等式对任何n∈N都成立。【注】 把要证的等式Sk1=

(2k3)1(2k3)

作为目标,先通分使分母含有(2k+3)2,再

7.2022届高考物理磁场专题复习教案 篇七

语法•剖析

ⅰ.现在完成进行时

1.现在完成进行时表示从过去到现在的一段时间内某个动作一直在持续,到现在为止,该动作可能已不再持续,也可能还在进行。这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句中常含有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

she is very tired.she’s been typing letters all day.她很累了。她整天都在打信件。(现在可能仍在打字,也可能刚刚停下。)

i’ve been working for the company for 15 years.我已经在这家公司干了15了。(可能仍在这家公司,也可能刚换工作或退休。)

2.现在完成进行时还可以表示到现在为止经常重复的动作:

jim has been phoning jenny every night for the last week.

吉姆上个星期天天晚上都给詹妮打电话。

3.现在完成进行时态还可以用于抱怨:

this room stinks.someone has been smoking in here.

这个房间空气不好,有人在这儿抽过烟了。

ⅱ.现在完成时和现在完成进行时的比较

 1.它们的区别主要是通过上下文和所使用的动词来看一件事仍在进行还是已经完成:

i’ve been painting the room.我一直在油漆这个房间。

i’ve painted the room.我已经油漆过这个房间了。

从以上两个句子中可以看出,第一个句子里,工作尚未完成;第二个句子里,这项工作已经完成了。

2.某些动词,如learn,lie,live,rain,sit,sleep,stand,study,wait,work等本身就有持续性,故常用于带有since或for的完成进行时;以及how long开头的疑问句中。

i’ve been sleeping for at least 8 hours,yet i still feel tired.

我已经睡了至少8个小时了,可还是觉得累。

how long have you been waiting here?你在这儿等多久了?

8.2008届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篇八

一、命题特点与规律

1、唐诗为主,词曲偶现;分数权重,明显加强;名人名篇,渐次减少;对比赏析,凸显鼎势;题型丰富,异彩纷呈;“点”的考查是主流;强调文学素养,注重宏观考查;

2、用文学评论的笔法赏析、评价,切入角度小,以对全诗的理解为主,且离不开景、情、境;

3、文字浅显,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离别之恨、相思之苦、羁旅之愁、失意之痛、闲适淡泊之趣、建功立业之情、报国无门之憾、忧国忧民之心等等;

4、更多地把考生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融入鉴赏,强调赏析而不仅仅是简单作答,赋予考生更大的个性表达空间。

5、命题材料基本圈定在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各省市的选题富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6、就考查内容而言,近几年越考越细,大到主旨、意象、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在诗法的考查上,借景抒情这种手法考得最多),小到炼字、炼句、修辞,尽在测试范围之内;

7、试题难度有所加大,背景信息提供越来越少,2006年比较阅读、赏析题明显增多,如湖南卷把仿写和鉴赏结合起来。

二、初高中诗词鉴赏衔接:区分几个概念,明确答题的内容角度

问“写什么”:

写景抒情 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 即事感怀 边塞征战 山水田园 意象 意境 主旨„„

问“怎么写”:(表达技巧)

——问“表达方式”,则答叙述、描写(虚实、动静)、议论、抒情、铺陈等;

——问“修辞手法”,则答所运用的修辞格; ——问“艺术技巧”或“表现手法”,则答想象、联想、衬托(正衬、反衬)、对比、象征、用典等

问“为何写”:

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 表现„„的情趣 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 流露„„的倾向 发出„„的感叹 „„

初高中诗词鉴赏衔接:复习策略

1、“读诗”的问题:似懂非懂

——回归教材,重视积累,培养学生立足具体诗句理解诗词的“细读”意识,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解读隐含信息;在读诗做题时提醒学生先整体感悟后具体深入。

2、“答题”的问题:概念混淆,表述不清

——熟悉诗词体裁,落实鉴赏术语、答题步骤,评讲时重点讲答题思路和表述层次;体会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训练联想想象的能力,提倡鉴赏评价“散文化”。

3、“学养”的问题:文学素养底子薄

——重温高中语文教材的诗词单元,模仿借鉴课堂学习老师的鉴赏示范。

三、总体要求

(一)、首先要看清诗歌标题,有些标题就显示或暗示了诗歌的内容或诗人主要思想感情;还要看看作者是谁,熟悉的可以通过他的其它诗来帮助读解。有的注释也不容忽视。

(二)、研读诗作,整体感知,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抒之情。

不管题干有没有问这方面的问题,这一思考步骤是少不了的。因为它是解答其他鉴赏问题的前提和入门。如果是比较熟悉的诗人的作品,还须知人论世:通过诗人的生平和诗风,类推诗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三)、审读题干,弄清要求,认真细分鉴赏要点,要求答什么就答什么。抓准答题的角度和切人点。直奔鉴赏中心话题。作答时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会既简洁、又充实。分类解析:

(一)形象意境类 名词解释:

形象――形象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事象、物象、意象(事象物象以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关系)等,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考查方向:1.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 2.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

3、对诗歌意境的体味(色彩、构成、情味等)题目类型: 1.“╳╳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2.“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么意思”,“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景物有什么特点”等。

3、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题格式:

1、人物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体会意境:客观形象图景+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答题要领: 可分为三个部分

——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

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形象意境特点;

第二部分,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剖析作者思想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离愁别绪、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答题步骤: 形象类: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意境类:

(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4)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例析:

西 楼 ○11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6分)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附:常见意象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③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⑧松,坚贞高洁 ⑨莲,表达爱情

⑩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1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12鹧鸪鸟,离愁别绪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菊”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应景意境?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I第12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高考标准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鸣”之景都显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感情)。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每小题4分,共8分)北斋雨后① 文 风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 ① 此诗为作者熙宁七年(1074)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1)近代诗人陈衍认为颔联中“占、寻”两字最为传神,“下得切”,你同意吗?为什么?

(2)诗人通过雨后情景的描写,主要表现了—种什么样的心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13.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荀子和韩愈都主张人应该加强学习。荀子说通过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学生可以超过老师,用了两个比喻句“ ”“ ”。韩愈也认为老师不一定比学生强,他说得更直截了当:“是故,如是而已。”

(2)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李煜和李清照都是婉约派词人,都为我们留下了写“愁”的名句。如李煜在《虞美人》的结尾写道:“ ”他用的是比喻;李清照在《声声慢》的末尾则说:“ ”则是直抒胸臆。

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专题:诗歌意象分类诠释与名篇名句默写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4.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5.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6.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草木类的例子更多,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杜甫《蜀相》:“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2.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以上介绍的只是意象的最常见寓意。其实,不少意象是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如: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骆宾王《在狱咏蝉》的“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的“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的“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三国人曹植的 “寒蝉鸣我侧”(《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同样的情思。

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专题: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

一、勤于积累,储备表达技巧知识

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排比、夸张、对偶、反问、反语、双关、用典、互文等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其中重点是抒情和描写。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景”(事、物、史)与“情”(喜、怒、哀、乐)“志”(志向、情操、爱好、愿望)】

描写:点与面、正与侧、动与静、虚与实、明与暗、乐与哀、工笔与白描 艺术手法 赋(铺陈)比兴、对比(烘托、衬托)、渲染、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因景生)、托物言志(感物抒怀)、讽喻(借古抒怀、借古讽今)、象征、抑扬等等 篇章结构 叠词、卒章显志、重章叠句、照应、倒装、曲笔入题

二、明晰思路,规范解题步骤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点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学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是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的。

[答题范式]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叙——析——评】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三、细致审题,强化四个注意

1、细读题干,注意辨析不同的说法。如“艺术手法”多侧重艺术构思和创造,“写作特色”要多从描写方法和篇章结构来考虑;

2、鉴赏表达技巧,注意必须和具体的诗词形象、语言和诗词内容主旨等结合起来;

3、注意表达技巧具有多样性,不同诗词可能各有侧重,要根据题干要求,选取具体技巧作答;

4、注意回答技巧时要具体、完善,特别是要结合诗词的具体诗句来分析,不要仅罗列术语,搞“空对空”式的分析。

[案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塞 下 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谈谈本诗颔联再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答:【明手法】反衬、用典。【阐运用】“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析效果】额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

课堂练习:分类鉴赏高初中诗词名句的表达技巧,在每句后面的括号里切当写出该诗句所运用的手法。

1、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比喻)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邀云汉。(李白《月下独酌》)通过想象,用拟人的手法,把天边之月和月下身影,连同自己,化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乐,实则无限孤独与凄凉。(拟人、想象)

3、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李凭箜篌曲的艺术效果,从而烘托出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夸张)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对偶)

5、“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反问)

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秦”、“汉”兼及“明月”和“关”。(互文)

7、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借代)

8、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借代)

9、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可见愁思的深重。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

10、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设问)

11、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5个典故。(用典)

12、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曲由前三句九个名词组成不同景物意象,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了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是意象俱足的佳句。(排比、意象叠加)

13、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议论)

14、“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记叙)

15、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绝》)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描写——以动衬静)

16、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刘颁《雨后池上》)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的一种动态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另外,以“明镜”喻池塘,突出了池水之平净。(描写——动静结合)

17、“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用“蝉噪”“鸟鸣”—动景,写山林的“幽静”。(描写——以动衬静)

18、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搔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写罗敷的服饰美;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描写——正侧)

19、如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狂放得意这情溢于言表。再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抒情——直抒胸臆)20、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描写——点面结合)

2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抒情——直抒胸臆)

22、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听到折柳曲的笛声,不禁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抒情——即景抒情)

2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光的留念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抒情——借景抒情)

24、“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抒情——情因景生)

2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伦情谊之厚,从而衬托了汪伦深厚的情感;另外,用潭水和情谊相比,变无形的情感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衬托)

2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亦即国家破亡与山河依旧,城春之明媚与景象之荒芜,两相对照,加深了情感。另外,“国破”的颓壁残垣与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无限痛惜之感。(衬托、对比)

27、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审言《渡湘江》)“今春花鸟作边愁”,诗人缘情写景,景随情迁,鸟语花香也化作远去边疆的哀愁了。从艺术手法看,诗人用花鸟反衬“愁”之深重。(拟人、反衬)

28、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越宫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遗址的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对比、用典)

29、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上片除“念、阔”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虚写——设想未来之境)另外,《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虚实结合、渲染、寓情于景)30、《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孔雀因顾恋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兰芝的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最后双双徇情的故事。(比兴)

31、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以英雄美人的穷途末路和民生疾苦对比,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对比)

32、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动静结合)

33、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又如陆游《卜算子?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王安石《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着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两首,分别用“梅花”“杏花”象征着不随俗,出类拔萃、性格坚强的人,是诗人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写照。(象征、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象征)

34、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侯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诗作最后两句于婉曲轻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表达了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曲笔)

3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本是国画得一种画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这种加强形象的手法,就是渲染。诗歌中则是指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渲染)

36、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寓情于景)

37、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铺排)

38、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虚写——联想想象)

39、“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起兴)40、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比喻)

4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实写)

42、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虚写——已逝之景)

43、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实。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虚!”写出了理想和现实的巨大矛盾,理想在现实中幻灭,这正是辛弃疾一生的悲愤。(虚写——想象)

44、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毁教夫婿觅封侯。”先写少妇“不知愁”,后写“悔”——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抑扬)

4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衬托)

46、倒装:是指故意颠倒顺序,以达到加强语势,错综句法等修辞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如辛弃疾《西江月》“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头忽见”(溪桥路转,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在山前疏雨将来时,“忽见”从前歇过的那家茅店,心情是惊喜的,用倒装句除了满足韵律的需要外,将“忽见”后移也可强调惊喜之情。再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倒装)

47、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叠词)

48、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即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重章叠句)

高考板块模拟练习3(时间:15分钟,满分:1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南京市2007届一诊,12)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1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2,晴光转绿苹○3。忽闻歌古调○4,归思欲沾襟。

【注】○1晋陵:今江苏常州。○2黄鸟:黄莺。○3绿苹:水中浮萍。○4古调:这里指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1)结合诗句,简要说说早春“物候新”的表现。(4分)

海上朝霞灿烂,江边梅开柳绿,天气暖和,黄莺欢鸣,阳光明媚,浮萍泛绿。

(2)诗歌抒发了什么感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归思(思念家乡);二三两联借景抒情,最后一联直抒胸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江苏2007届高三12月月考模拟题)(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规。”(《论语》)

上一篇:普通企业会计工作内容下一篇:母爱的细节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