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考试题库

2024-08-20

现代企业管理考试题库(8篇)

1.现代企业管理考试题库 篇一

1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下适应社会大生产需要的产权制约现代企业行为的准则或法规。

2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一般情况下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发起人认缴和社会公开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发起人制定公司章程,并经公司创立大会通过;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组成。

3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方式和程序: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方式分为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两种。发起设立是由公司发起人自己认购公司应发行的全部股份而成立公司。募集设立是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的股份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募集而成立公司。

4股票和公司债券的区别:1>发行主体不同;2>收益稳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制度,它是一系列规范和定性不同;3>风险不同;4>地位不同。

5公司解散后剩余财产的分配:

1、支付清算费用

2、职工工资

3、社会保险费用法定补偿金

4、纳税

5、清还公司债务

6、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按出资比例、股份有限公司按持有股份比例分配剩余财产。

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便更好的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个方面。其中:计划意味着观察和估计未来,并制定行动方案;组织是建立起统一企业的人、财、物的权力机构;指挥是将企业的一切活动都统一起来;协调是调整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活动与关系;控制是使所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与既定的计划,发出的命令和确立的原则相符合,从而防止和纠正错误。

企业管理含义:企业的经理人员或经理机构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活动的总称。

科学管理思想及其理论: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2、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

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行为科学学派及其理论:

1、人际关系说

2、需要层次理论

3、激励—保健理论

4、x理论和y理论综上所述,行为科学理论强调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看到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这标志着管理由

传统的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转变。

现代管理学派及其理论:

1、社会系统学派

2、系统管理学派

3、决策管理学派

4、经营管理学派

5、管理科学学派

6、权变管理学派

计划在企业中的作用:

1、计划是管理者进行指挥的依据

2、计划是管理者实施控制的标准

3、计划是降低未来不确定因素的手段

4、计划是提高效率和效益的工具

5、计划是激励人员士气的武器。

1、计划按照时间期限的长短分为长中短期计划

2、按照所涉及的组织活动范围分成战略、战术和作业计划

3、按照所涉及的活动内容分成综合计划、专业计划和项目计划

4、按照其对执行者的约束力大小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计划的编制过程:

1、估量计划

2、确定目标

3、确定前提条件

4、确定被选方案

5、选择方案

6、拟定派生计划7执行与检查

计划的流程及其工作内容:

1、明确企业的使命

2、估量目标、确定目标

3、拟定计划方案

4、选择确定计划方案

5、制定派生计划。

企业计划的综合平衡包括:

1、销售量与企业的生产任务之间的平衡

2、生产任务与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之间的平衡

3、生产任务与劳动力之间的平衡

4、生产任务与物资供应之间的平衡

5、生产任务与成本、财务之间的平衡

6、生产与生产技术准备、生产销售之间的平衡。

企业战略定义:企业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所做出的全局性长远的谋划;包括

1、发展方向:单一经营(行为定位)或多种经营

2、战略目标:企业在一定的战略期内总体发展的总水平和总任务

3、战略重点:企业对于战略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方面或关键环节

4、战略步骤:“分段实现大目标”。企业战略特征:

1、全局性

2、长远性

3、指导性

4、现实性

5、竞争性

6、风险性

7、创新性 战略管理过程包含的阶段:

一、战略制定

二、战略实施和控制

影响战略管理的因素:

1、政治环境因素分析

2、经济因素分析

3、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分析

4、科技环境因素分析

5、自然环境分析

目标管理含义:企业领导提出的方针目标,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上下结合反复协商,根据总目标确定一定时期工作与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实现而进行的组织管理和控制工作。

目标管理过程的阶段:

一、目标体系的确立阶段

二、目标实施阶段

三、成果评价阶段。

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第一、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第二、在目标的管理中,企业的管理人员应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第三、要根据目标完成的情况和取得成果的大小对管理人员、职工进行评价和奖励。

目标管理的特点:

一、有一套科学完整的目标管理体系。

二、协商交流、实行自我控制。

三、强调成果,注重实效。

四、重视提高素质、突出激励作用。

目标的作用:

1、支配组织活动

2、指导计划编制

3、激励人员士气

目标制定的原则和步骤:原则:

1、整体性

2、激励性

3、可行性

4、应变性

5、针对性。步骤:

1、收集信息、调查研究、制定企业总目标

2、确定目标的结构和内容

3、目标的商定和展开。

决策含义:决策者为达到预期的目标,对若干准备的行动方案进行选择做出决定的过程,是决策者将要见之于客观实践的主观能力。

企业经营决策的类型:重要性(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所处状态(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所处层次(基层决策、中层决策、高层决策),问题发生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经验(程序性决策、非程序性决策),类型(生产决策、计划决策、产品开发决策、技术引进决策、投资决策、资源开发利用决策、价格决策、成本决策、市场销售决策、财务决策和组织人事决策)。决策原则:信息原则、预测原则、选优原则、反馈原则、可行原则。

决策的过程包括的步骤:

1、阐明问题

2、谋划备选方案

3、环境预测

4、建模和预计结果

5、评价和选择方案

组织运营管理中涉及哪些力量的整合,如何进行这些整合?

一、集权与分权的整合。

二、直线指挥与职能参谋关系的整合。

三、分工与协调关系的整合。

四、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关系的整合。

什么是组织文化,其构成和作用是怎样,如何建设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就是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组织文化的构成:

1、物质层

2、制度层

3、精神层。组织文化的作用:

一、导向作用。

二、规范作用。

三、凝聚作用。

四、激励作用。

五、辐射作用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遵循的基本步骤:

1、建立领导体制

2、建立独立的部门、设立专门的职能

3、制定计划

4、对组织现存文化盘点

5、目标与组织文化的设计

6、实施计划

何谓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它有哪些优点?

人力资源指人的劳动能力(体能与智能)。优点:

1、生物性

2、能动性

3、时效性

4、社会性 人力资源管理含义:是一定管理主体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对不断获得的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整合、奖酬、调控开发诸环节的总和,其结果能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和竞争力,同时也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和增加工作满意度。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1、获取2、整合3、奖酬

4、调控

5、开发

何谓工作分析?作用?采用哪些方法收集分析信息?

工作分析:对组织中某个特定工作职位的目的、任务或职责、权力、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资格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以便于职位的工作作出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完成该工作所需要的行为、条件、人员的过程。收集信息的方法:

1、资料分析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4、观察法

5、现场工作日记法

企业内外部招聘的方法有哪些?如何进行员工招聘测试?内部招聘对象的方法:

1、内部晋升

2、工作轮岗外部招聘方法:

1、广告招聘

2、招聘会

3、校园招聘

4、实习

5、猎头公司

6、网上招聘常用的员工招聘方法有

1、笔试

2、面试

3、心理测试

4、情景测

绩效含义:指人们所做的同组织目标相关的,可观测的,具有一定可评议要素的行为,这些行为对个人或组织效率具有积极或消极作用。

企业实施绩效考核的步骤:

1、确定考核目标

2、成立考核小组

3、实施考核

4、考核结果反馈

5、考核结果应用

如何进行新员工、在职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培训?遵循的原则新员工培训:

1、公司层次的一般培训

2、、部门层次的岗位培训。在职员工培训:

1、岗位培训

2、专题培训

3、不联产学习

4、联产学习管理人员培训:

1、MBA或EMBA2、短期管理培训

3、轮流任职

4、资深主管培训。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原则

2、知识技能与企业文化培训兼顾原则

3、全员培训和管理层培训相结合原则

4、考核与择优奖励原

企业员工职业发展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内容:

1、制定企业的职业计划

2、对员工个人的能力和潜能的评估

3、有效地进行职业指导

4、帮助员工制定和执行职业生涯规划

5、设置员工职业开发通道

6、为员工疏通职业通道

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有什么区别/

在一个企业里领导者吧企业目标灌输给下属;管理者则诉诸收入、地位以及安全感这一类现实,需要控制并指使下属的力量,领导者以产品或服务的角度来界定一个企业的成就;管理者则根据某些标准来衡量成功。而这些标准是大企业的营运过程中定出与营运的内容无关。领导者带动每个职工的创造力,并鼓励其勇气吧,管理者只需求别人绝对服从,照章办事,企业领导者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和企业的精神支柱,而企业管理者则是一个企业的组织者或者企业的枢纽,由此看来,企业领导者与企业领导者履行的职责不一样,所起的作用不同。

人性假说对领导风格有什么样的影响?

人性假说反映了对人的本质及其行为特征的基本认识和判断。领导者在对组织成员的人性不同假设会导致其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并影响到员工激励策略的设计和使用。

1、以经济人假说为指导思想,必然导致严密控制和监督式的管理所采取的“任务管理”的措施。

2、在社会人的假设基础上,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任务,而应把重点放在关心人和满足人的需要上。

3、在“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下,管理者应保证员工权利,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

4、在“复杂人”假设下。管理者应根据员工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员工采取不同的与之适应的管理方式。

结合x理论,y理论的学习下,作为我国现阶段的员工更倾向于哪一类型?管理者应如何管理?

我国现阶段员工更倾向于y理论。X假设强调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控制监督,y假设强调被领导者的自我控制和自我指挥,x假设主要体现了传统的管理哲学,而y假设更是英语现代化组织管理实践,这两种人性假说反映了不同条件下人们不同的特点,都或多或少的有合理的一方面。领导者应根据人们的不同情况和素质,在领导方式上有所不同的侧重。

企业:通过向社会提供产品或劳务,获取经济利益的独立的经济实体。特征:

1、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2、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我发展的独立的经济实体。

3、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经济实体。

股份有限公司:依照公司法由股东以购买公司股份的形式出资设立的企业法人。

特点:

1、等额股份、同股同利、同股同权

2、公众集资、股票、债券

3、规模较大、运营复杂

企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分类:

1、国家所有制2,集体所有制3混合所有制企业4私营企业 企业所属行业分类:1工业分类2农业企业3商业企业4运输企业建筑安装企业6金融企业企业生产要素:1基金密集性企业2劳动密集型企业3知识密集型企业

企业投资主体:1独资企业2多元投资主体企业

按企业出资者承担责任的性质分类:1无限责任公司2有限责任公司 按企业规模分类:大中小三种企业47,有限责任公司 依照《公司法》由股东出资设立,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48,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和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商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与个人贡献的标准。49,企业文化是组织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其所特有的,并为多数员工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51,组织为达到某些特定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53,战略管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总体性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一系列管理决策与行动,其核心问题是使企业的自身条件和环境相适应,以求企业生存与发展。54,企业战略就是企业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所做出的全局性的、长远的谋划。57,人力资源管理 一定管理主体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对不断获得的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整合、奖酬、调控、开发诸环节的总和。59,绩效考核收集、分析、评价和传递有关某一个人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方面的信息情况的过程。60,何谓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答:组织像任何有机体一样有其生命周期。格林纳认为一个组织的成长大致可分为创业、聚合、规范化、成熟、再发展或衰退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管理体制和职工心态都有其特点。61,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成几个阶段?答:第一阶段,早期的管理思想。第二阶段,古典的管理思想。以泰勒、法约尔等人的思想为代表。第三阶段,中期的管理思想。以梅奥与巴纳德等人的思想为代表。第四阶段,现代管理思想。62,费德勒模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费德勒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他认为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应。影响领导形态有效性的环境因素有:领导者与下级的关系,职位权力,任务结构。费德勒以一种被称为“你最不喜欢的同事”(LPC)的问卷调查来反映和测定领导者的领导风格。63,控制过程一般有哪些步骤? 答:1限定子系统的范围2识别所要测量的特性3订立标准4收集数据5衡量绩效6诊断与更正64,什么是人际关系平衡?其种类

有哪些/ 答:所谓人际关系平衡是指交往双方的需要和这种需要的满足程度以及人际吸引的程度保持平衡。种类有:自觉平衡、主动平衡、消极平衡。65,现代计划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1滚动计划法2网络分析技术3线性规划方法4投入产出法5计量经济学方法。66,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双因素理论由赫兹伯格首先提出。他认为,使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保健因素)往往由外界环境引起,如公司政策、行为管理和监督方式、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地位、安全等,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通常是由工作本身产生的(激励因素),如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认可、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负有较大责任等。67,为什么说管理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答:管理学是一门科学,这是因为它具有科学的特点,如客观性、实践性、理论系统性、真理性、发展性,是一种反映客观规律的综合的知识体系。管理学又是一门艺术,因为艺术的含义是指能够熟练的运用知识,并且通过巧妙的技能来达到某种效果。有效地管理活动正需要如此。68,为什么强调正激与负激相结合,但应以正激为主?试举例说明。答:所谓正激就是对职工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进行奖励,以使得这种行为更多的出现,即职工积极性更高;所谓负激就是对职工的违背组织目的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以使得这种行为不再发生,积极性向正确方向转移。正激和负激都是必要而有效的,不仅作用于当事人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周围其他人。但鉴于负激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容易产生挫折心理和挫折行,为应该慎用。因此领导者在激励时应该把正激和负激巧妙地结合起来,而坚持正激为主负激为辅。举例参考:领导者应该把严格管理和思想工作相结合。69,评述你学过的领导理论,谈谈管理学中的领导理论对提高领导艺术的作用。答:1领导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2领导行为理论包括勒温的三种极端理论、连续统一体理论、管理系统理论领导行为四分图、管理方格理论等。3领导的权变理论包括费德勒模型、领导生命周理论和途径---目标理论。这些理论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论述领导的有效性和相关情境的关系。4总之,领导理论从领导应具备的素质,可供选择的领导形态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合适的领导形态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总结。这些领导理论,是一种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综合的知识体系。反映了领导活动中的规律性,具有科学性,而艺术的是指能够熟练的运用知识,并且通过巧妙的技能来达到某种效果。所以领导理论为指导管理者的素质培养和管理行为的选择提供了基本素材,是提高领导艺术性的基础

2.现代企业管理考试题库 篇二

1 系统开发环境及相关技术

1.1 开发环境

ASP.net是一种建立在通用语言上的程序构架,能利用Web服务器建立强大、安全和高效的Web应用程序,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库接口,因此选择VS.NET 2008做来开发工具。SQL Server是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数据库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与处理能力,满足在线考试系统对数据处理的要求,因此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5。

1.2 基于.Net的Ajax技术

Ajax技术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异步交互模式,我们可以利用该特点,使用户操作和服务器的响应异步化,用户无需等待/请求响应,仍可进行其它操作。

2 系统关键功能设计与实现

2.1 试卷的生成

试卷的生成是整个在线考试系统中的关键功能之一,本考试系统利用考试试卷的设置,即题目类型与题目数量自动为每位考生生成不同的试卷。如何生成不同的试卷主要是利用SQL Server2005中的随机函数rnd()实现,关键代码如下:

2.2 考试计时

在进入考试时,首先将考生信息,考试信息及考试剩余时间存入View State,然后在前台js中读取。

2.3 断点续考

我们在考试页面中加入以下js代码:

实现将剩余时间实时写入数据库中,这样即使客户端发生异常,例如死机等情况,客户端中的js代码将不会再执行,计时停止。当计算机异常死机,考生换机或重启后再次登录系统,系统将会重新从数据库中读取剩余时间,继续当前的考试,计时继续。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远程教育对考试系统的特殊要求,设计了该基于ASP.Net及AJAX技术的考试系统,提高后台数据交互效率,实现了切换试题无刷新,实时保存结果,随机抽题,断点续考等功能,并提供考试及练习等模式,客观题自动评分,试题解析,满足学生的考试与练习,自察自纠的需求。

参考文献

[1]Stephen Walther.ASP.NET3.5揭秘[M].卷1.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王宏宇.征服ASP.NET2.0Ajax典型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现代企业管理考试题库 篇三

关键词:考试舞弊;反舞弊;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87-1

一、古代考试中的主要舞弊形式

1.替考。 又称假手、枪替,即雇人代考。能为别人做枪替手的人,都是有一定才华的,之所以替别人考试,或为金钱,或为私情,或为义气,也有的是恶作剧。假手作弊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考生将试题传出科场,由在外的枪手作答,再通过飞鸽传书或者挖墙传递等方法掩人耳目;二是考生本人不进入科场,完全由冒替人员代考;三是串通考官,考生和枪手同时进入科场,两者考场连号相坐,再伺机作弊。

2.冒籍。 又称“寄应”,指考生不在户籍地应考,而到其他州府参加乡试取解的一种做法。冒籍跨考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冒充异地考生参加乡、会试,二是童生试中的冒籍跨考。冒籍跨考始终是科举考试中的一个顽疾而没有得到根治。

3.夹带。 常见的方法是将考试有关的内容藏在衣服、鞋袜、文具、食品、蜡烛等物品里,或写在衣物、身体上,这是历史上最古老且经久不衰的一种作弊方式。

4.通关节。 通关节就是密约暗号,最早出现在宋朝,即考生和考官约定特定的字眼,写在答卷中,评卷官从而识出,予以中榜。在众多的舞弊手法中,士子与考官串通舞弊的“交通关节”是危害最大、影响最恶劣同时也是败坏士风官风最严重的手法。

5.换卷。 买通考官,利用阅卷机会将优秀答卷割取更换于行贿考生名下。

二、古代考试中的主要反舞弊措施

1.反替考。 唐朝,设立识人官用来辨明考生身份。同时,实行举子互保连坐制,一人被查实有作弊行为,所有的举子都要受到牵连,旨在让举子间相互监督,防范代考。由于唐代的主考官是固定职务,固定的考官会使托情者拉关系,故自宋代以后,考官改由皇帝临时指派。宋代实行核对身份笔迹,确定资格身份。另外制定相貌册,防止替考。清代为了防范替考,给考生发放院试卷结票,类似于现在的准考证,上面写有考生的曾祖、祖父、父亲、老师、邻居的名字,还需要两位保人画押,以备在领取考卷时查验考生的真实身份,一旦被查出替考,将祸及全家,殃及邻里。乾隆年间,对枪手可以处以死刑。

2.反冒籍。 冒籍占用了其他地区举子有限的名额,宋太祖时期各地选的举人必须是户口所在地的考生,不得更改籍贯去应考。士人必须由本籍贯所在州送解,否则,依法严惩。后来又规定考生必须持层层加印的身份证明参加考试,无证明者不准收试。清代按籍贯字号安排号舍,以防冒籍。乾隆时期,又以在考场内分编字号的办法区分考生的籍贯,考生必须按照籍贯字号入场就座,一旦发现伪冒,将受到严厉惩处。

3.反夹带。 唐代试场明令要搜检,但是由于考生需要携带餐具、蜡烛、笔墨纸砚进入考场,搜检不是非常严格。宋代严惩夹带者,实行严苛的搜身制。明代对于夹带人,轻者杖责,取消当年考试资格,重者送边地充军。清代采取两种方法防止夹带:一是统一着装和物品;二是奖惩并行,使用大批军役搜查,每搜到一个夹带的人,赏银三两,后来赏黄金一两。

4.反通关节。 宋代采用“锁院”制,以防泄题徇私干扰。锁门不出,即锁贡院与外界隔离,甚至与家人也不能见面。皇上下诏受命后,知贡举即考官就去贡院,断绝与外界的联系,防止考官泄露试题、暗通关节以及举子请托等。据史料记载,对考官的锁院,最长达50多天。

5.反换卷。 宋代把考生的姓名、籍贯、家世等糊住,编上字号,分别加盖印章防止评卷人员舞弊。糊名之后,考官虽然不能从试卷上看到考生姓名,却还能根据笔记或者事先约定的标记进行辨认,或者考生洒滴墨汁于卷上,或撕去一角等,以私情取舍。为纠正此弊端,又创立了誊录之法。誊录制始于宋景德二年,为了防止誊录疏忽或者誊录官作弊,自北宋中期始又设“对读官”,负责校对,核查出入。誊录对密封而言是有益的补充,对读又是对誊录的完善。明代采取试卷磨勘,防借誊录官或读卷官舞弊。磨勘,即对准录取的举人的试卷进行检查,主考官在参考完各考官的评议意见审定名次后,再次调取考生的墨卷与朱卷相对照,查阅是否存在违建通关节之疑,若无方可发榜。

三、古代考试反舞弊措施对现代考试的启示

1.必须加强考务人员队伍建设 。

首先,强化政府对考试的有效控制,深化考试管理部门的职能。教育考试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政府行为。必须要强化政府的有效控制,由上自下加强领导,深化各管理部门的职能,相互协作,提升效率,便于各项指导工作开展、反馈、导向等,从而提高考试质量,促进其健康发展。其次,革新观念,奖罚有据。要将搜检、监考、评卷人员的考核、奖罚制度明确规定,直接从法律、法规的角度,与相关人员的工资绩效、评奖评优等都直接挂钩,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狠抓监考人员责任行为。

2.加大处罚力度,增加舞弊成本 。

较古代的发配刺字、充军极刑而言,现今考生的作弊成本是很低的,多为批评教育,至多是成绩无效或者零分。加大惩罚不一定非得坐牢、罚款等,而是真正对考生心灵产生震慑力,使其心中产生一定的惧怕负担,从而做出在内心上抵制、拒绝、排斥,并对诚信认同的一种选择。而坐牢、罚款、影响就业客观上确实能对舞弊者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刚性的严惩还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

3.必须完善考试规范,严惩考试舞弊 。

4.现代企业管理考试题库 篇四

管理主体的分类:对管理主体的分类就是对管理者和管理机构的分类(1按管理者的职责,可以分为一般管理者和管理的领导者(2按管理者所处的位置和层次,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3按管理者所管理的对象,可分为行政管理者、经济管理者、科技管理者、文教卫生管理者、军队管理者等

管理主体的地位:管理主体在管理活动的各要素中处于主导地位。具体表现以下方面(1管理主体决定管理的性质(2管理主体决定管理活动的方向(3管理主体决定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管理者的涵义:管理者是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可缺少的要素,我们这里所说的管理者,就是指在一定组织中担负着对整个组织及其成员的工作进行决策策划、组织和控制等职责的人。管理者的职责:作为一个现代管理者,他的职责必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管理者是管理目标的主动提出者(2管理者是计划者(3管理者是组织者(4管理者是指挥者(5管理者是协调者(5管理者是人员的选拔配备者

管理者素质涵义:是指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成的、在其管理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它具体包括如下涵义:一是管理者的素质形成于后天的社会实践;二是管理者的素质是一个多因素的组合,是禀赋、品质、知识、能力的总和;三是管理者特别是管理的领导者处于总揽全局的统帅地位,因而他应具有高于普通人的素质;四是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管理者应该具有不同的素质,以适应不同岗位管理工作的要求;五是管理者素质有很强的时代性,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要求。管理者的素质包括:(1政治素质:一是要精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能用马克思之一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三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品德素质:一是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二是公道正派,与人为善,三是谦虚谨慎,作风民主,四是以身作则、清正廉

洁(3知识素质:一是自然科学知识,二是社会科学知识,三是专业知识(4业务素质:一是科学决策能力,二是知人善任能力,三是组织协调能力,四是开拓创新能力

管理结构的设计类型:(1直线制(2职能制(3直线职能制(4矩阵制(5事业部制管理结构的设计原则:(1以目标为中心,以职能为依据的原则(2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3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适当的原则(4任人唯贤、择优录取的原则(5精简效能的原则

管理职能在管理中的地位:管理职能在管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1管理职能是管理劳动的具体实现形式(2管理职能是实现管理目标的手段(3管理职能的正确行使,是管理主体按管理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

管理职能类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激励、人事、调集资源、沟通、决策、创新。管理职能分工的发展过程,归纳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由粗到细,由少到多。二是由“硬”到“软”、“软”“硬”兼施。

管理客体的内涵: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所谓管理客体也可称为被管理对象,是指能够被一定管理主体影响和控制的客观事物。

管理客体分类:

1、从管理组织的角度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国家、地区、部门、企业、学校等各种不同的政治、经济和事业单位。

2、从管理领域的角度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军事、科技等不同领域和不同产业部门

3、从管理资源的角度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人、财、物、信息、时间等各种不同资源

4、从管理业务的角度看,管理客体还主要表现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行政等各种不同社会活动范畴

5、从管理性

质的角度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不同国家制度和不同所有制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实体和活动领域。

管理客体的特征:(1客观性(2系统性(3规律性(4可控性

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特征:(1个性(2社会性:一是团体性,二是阶级性,三是交往性(3能动性:一是参与管理的能动性,二是对管理信息做出反应的能动性。

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作用:(一管理决策的参与者和执行者(二反馈信息的原发者和传递者(三管理文化的创造者和体现者

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地位:(一从政治、经济、法律上来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与作为管理主体的人,都是同样的劳动者,因而其地位应当是平等的。但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情况有所不同(二从管理中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来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虽然具有行使管理职能或参与管理的一面,但与作为管理主体的人相比,他们则是处于被管理的地位,也即是被管理者(三从管理客体中发挥作用的角度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主要表现以下三方面:

1、当他们参与管理、行使管理的功能时,处于主动管理的地位,即管理者的地位

2、当他们作为被管理者处于服从地位的时候,这种服从也不是完全被动地服从、盲目地服从,而是主动地服从、有条件地服从

3、在同一管理客体中,人与其他组成要素,如物质要素、资金要素、时间要素等相比,始终处于有意识的主动支配的地位,因而是管理成败的决定要素。

经济系统的特征:(一人工性与自然性(二商品性与比例性(三生产性与效益性 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在经济学的研究中,一般把它们归纳为(一基本经济规律:是指在一定社会中,决定社会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因而决定某一社会生产本质的规律。主要包括社会生产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二共有经济规律:是指在一切社会形态或几个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的经济规律,属于这种经济规律的主要有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

2、价值规律。(三特有经济规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反映某一特定社会形态经济的某一特殊本质的经济规律,二是指不同经济领域或不同经济部门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上层建筑系统界说涵义及分类:上层建筑系统是一个国家范围内除经济系统以外的另一个覆盖全社会的基本组成系统。一般说,上层建筑系统是指一个国家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按不同性质划分,主要由三大分系统构成:(一政党系统(二国家系统(三意识形态系统

上层建筑系统的特征:上层建筑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征,但总体说三个方面(一社会性与阶级性(二传统性和继承性(三主观性与客观性

上层建筑系统的运行规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上层建筑是有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必须和经济基础相适应,表现三方面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内容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变更和发展的基本方向(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主要表现

1、当新的生产关系尚未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时,与它相适应的新上层建筑的萌芽极力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和思想影响,反对现存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为新生产关系的发展扫清前进的道路。

2、当新生产关系取代旧生产关系,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之后,原来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萌芽,也就必然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

3、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由新变旧,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时,它的上层建筑会千方百计地压制新的经济基础的成长,竭力延长旧的经济基础的寿命。

管理目标的涵义:管理目标是指人们进行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从严格意义上说,管理目标和一般所说目标在涵义上有所不同,管理目标不但要考虑预期结果,而且要考虑如何达到这一预期结果。所以管理目标这一概念包括双重内容:一是预期结果,二是达到这一

预期结果所采取的管理措施。

管理目标分类:管理目标有丰富的外延并可按各种标准进行分类。(一按管理的领域分,管理目标可分为经济管理目标、行政管理目标、科学技术管理目标和社会管理目标等。(二按管理的职能分,可分为决策目标、计划目标、组织目标,协调目标、监督目标、控制目标等。(三按管理层次分,可分为高层管理目标、中层管理目标和基层管理目标。(四按管理目标的实现期限分,可分为长期管理目标、中期管理目标和短期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的特点:(一统一性与矛盾性(二结合性与可分性(三时间性和阶段性(四明确性与伸缩性

管理目标的作用: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它在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说(一凝聚作用(二导向作用(三激励作用(四评价作用

管理的人本观念涵义: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观念。为此,管理中所说的人本观念包括以下涵义:(1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因此在任何管理中都要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根本手段。(2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最高追求目标。(3人的存在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存在、类存在,也有社会存在、个性存在(4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管理人本观念中的“人”,是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

树立人本观念的必然性: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既是必要的,又是必然的。树立人本观念的这种必然性,既是由管理要素构成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由管理目标的不断实现所决定的。(一在管理客体诸要素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二作为管理主体的人,在管理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三人与人的关系是管理众多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四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也是管理者追求的根本目的(五从管理思想的演讲过程看,“以人为本”是各管理流派殊途同归的共识。

管理的人本观念的主要表现:

一、人的因素第一观念。

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三、以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为最高追求目标的观念:树立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管理观念,一方面要把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自由的发展作为管理的最高追求目标,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其实现的历史性。

四、“人和第一”的观念

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的主要途径:

一、把管理建立在对人的本性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

二、在管理中正确运用激励机制。

三、重视人的精神、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在管理中的作用。

四、创造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

管理系统观念的形成:历史上,管理的系统观念是在一般系统思想和系统理论孕育中产生和发展的,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一、古代管理系统思想的萌芽。

二、近代管理系统观念的产生。

三、现代管理系统观念的形成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系统管理的特点及划分的阶段:四个特点:(1它是以目标为中心,始终强调系统的客观成就和客观效果(2它是以整个系统为中心,决策时强调整个系统最优化,而不是强调子系统的最优化(3它是以责任为中心,每个管理人员都被分配给一定的任务,能衡量其工作效果(4它是以人为中心,每个工作人员都被安排进行有挑战性的工作,并根据其工作成绩来付给报酬。阶段:(1决定系统的创建(2进行系统设计(3控制系统按预定目标运转(4检查和评价系统运转结果

管理的整体观念主要表现:(1任何管理系统都是由各个管理要素、管理部门、管理单位组成的有机整体(2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彼此依赖(3用系统观念来考察管理活动和管理成果,要看其整体功能的发挥情况和整体效果的大小,而不能只看

局部功能和局部效果。

管理的动态观念主要表现:(1在任何管理活动中,管理系统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2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

管理的开放观念主要表现:一是任何系统在运行和发展变化中,总是要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否则就难以生存下去,二是相对来说,任何系统总是处在更大的系统即环境之中,都与其外部系统即环境发生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管理的层次观念或等级观念主要内容:(1管理层次的划分要与管理的要求相适应(2不同的层次要授予不同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责任(3要把具有不同能力的人相应安排在不同的层次上,使其各尽所能、各显其才。

管理的信息观念:(1信息的投入是最主要的投入之一,掌握了信息就掌握了管理的主动权,就获得了管理目标实现的最可靠的保证。(2任何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都必须以有利于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利用为前提,这是管理组织建设的一条不可缺少的原则(3信息反馈是管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4系统分析与数量分析是密不可分的。

系统方法在管理中应用的特点:

一、考察和解决问题的整体性。

二、考察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性。

三、考察和解决问题的严密性。

运用系统方法遵循的步骤:

1、明确问题:通过收集各方面的资料,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2、目标选择:确定为解决问题所应达到的目标和指标;

3、系统综合:综合分析各种情况,制定达到目标的几种可能方案;

4、系统分析:通过建立模型,对各种方案进行计算、模拟取得必要的数据和资料;

5、系统选择:通过比较分析,选择若干较好的方案;

6、决策:最后确定一个最好的方案;

7、实施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运用系统方法划分的工作阶段或工作流程图:

1、规划阶段:包括程序设计等;

2、拟定方案:进行具体的系统设计;

3、系统研制:试制方案,进行系统开发;

4、生产阶段:进行系统各部分的生产;

5、安装阶段:将系统各部分进行安装,并提出系统运行计划;

6、运行阶段:使系统按原定用途服务;

7、更新阶段:通过运行,对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或去旧换新。

系统方法在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一、对复杂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的有效工具。

二、对大型施工和科研项目进行组织指挥的必备手段。

三、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有力武器。管理择优观念的涵义:充分利用可能利用的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满意的管理效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管理的择优观念要建立在客观条件:允许的基础上(二管理的择优观念必须体现于管理全过程的优化和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三树立管理的择优观念要坚持相对满意的准则。

择优相对性表现在:(143页

1、在所有方案中选择所谓最优、最佳方案,只是相对备选方案而言,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方案。

2、管理过程是复杂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 的。

3、由于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人们的认识在一定时期也是有限的。

3、在空间上来说,特别是对于一些范围较大的宏观性的管理,各地区、部门、单位所处环境和内部条件差别,因此出现同一种管理方案在各地的适用度不同。

4、择优不仅要考虑产出,而且还要考虑投入。

树立择优观念的必要性:(一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是现在管理本身的要求(二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是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三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是培养和选拔管理人才的要求

管理的择优观念内容:

一、质量第一的观念:狭义的质量概念是指产品使用价值或者说是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用途。但是,广义的质量概念则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在管理中质量是反映整个管理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

二、时间第一的观念:就是讲求效率的观念。所谓效率,主要是指工作效率、劳动效率或管理效率。它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或劳动量,也可以指完成单位工作量或劳动量所需要的时间。

三、效益第一的观念。效益表现在各个方面, 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

四、人才第一的观念。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的内容:(1全方位的管理(2对全部过程和环节的管理(3由全体人员参与的管理

树立时间第一观念是管理的择优观念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内容,原因:

一、在管理中树立时间第一的观念,就要千方百计地节约时间,提高管理效率。

二、在管理中树立时间第一的观念,就要尽量合理地安排时间、分配时间。

三、在管理中树立时间第一的观念,就要善于赢得时间,抓住机遇。

效益表现的方面:首先,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得尽量多的产出,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因而也是管理的择优观念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次,我们所说的效益,是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相统一的效益。再次,我们所说的效益主要是指整体的效益,而不是单指局部效益。

管理择优遵循的原则:

一、整体优化原则:是指整个管理系统的优化,管理全过程的优化,也是指管理总目标的制定和实现的优化。

二、全面优化原则:在管理过程中进行择优要进行多种方案的全面比较,包括对各种管理目标方案的比较,对各种管理目标实施方案的比较,也包括对各种管理评价方案的比较。

5.现代企业管理考试题库 篇五

一、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现实和潜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

二、人力资源所具有的特点:

1、自有性;

2、生物性;

3、时效性;

4、创造性;

5、能动性;

6、连续性。

三、人力资源管理:指组织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现代管理措施和手段,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运用等方面进行管理的一

系列活动的总和。

四、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误区:

1、晕轮效应;

2、投身效应;

3、首因效应;

4、近因效应;

5、偏见效应;

6、马太效应;

7、回报心理;

8、嫉妒心理;

9、戴维心理;

10、攀比心理。

五、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框架:

1、招聘前的管理;

2、招聘中的管理;

3、招聘后的管理(47页图)

六、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战略核心:

1、初创阶段;

2、成长阶段;

3、成熟阶段;

4、衰退阶段。

七、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意义:

1、是企业发展战略总规划和核心要件;

2、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依据;

3、人力资源规划对合理

利用人力资源,提高企业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

4、有助于发挥人力资源个体的能力,满足员工的发展要求,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八、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程序:

1、信息的收集、整理;

2、确定规划期限;

3、根据企业整体发展规划,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预测出组织对

未来人员的要求。

九、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的选择动机与风险隐患:选择动机:

1、能使组织把资源集中于那些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关的活动上;

2、可

以有效地降低和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

3、降低企业风险;

4、适用于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

5、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6、有助于企业留住优秀员工。风险隐患:

1、收费标准问题;

2、专业咨询公司的规范经营和专业化问题;

3、安全问题;

4、员工的利益如何保障问题;

5、可控性问题。

十、人力资源外包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

2、组织及文化特征;

3、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企业组织的含意: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以企业的价值链和主导业务流程为基础,通过职能分解,建立各个部门的协调职位设计的概念:职位设计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并兼顾个人的需要,科学、系统化地进行职位的合理配置,以满足企业正常职位设计的原则:

1、因事设岗原则;

2、规范化原则;

3、系统化原则;

4、最少职位数原则。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1、目标一致原则;

2、精干高效原则;

3、分工与协作原则;

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5、稳定性和适组织发展的基本内容:

1、组织方面;

2、技术方面;

3、个人与群体方面。组织方面:

1、传统的组织形式往往是依赖正式的规则和条例、决策的集权化、严格的权威等级、工作责任的狭隘,强调的是遵关系,使承担各种责、权角色的人员有机结合起来的团体。运营的需要。应性相结合原则。

守程序和规则,被称为“机械式”的组织形式;

2、虚拟组织是员工可以不顾时间、距离以及组织边界,利用计算机网络一起工作,迅速便利地共享知识;

3、无边界组织是减少命令链,对控制的跨度不加限制,取消了各种职能部门,代之以授权的团队。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企业组织发展的趋势:

1、扁平化;

2、小型化;

3、弹性化;

4、虚拟化。招聘的原则:

1、公开、公平原则;

2、竞争、全面原则;

3、能级、择优原则;

4、低成本、高效率原则。招聘规划的设计与选择:

1、拟招聘的数的确定;

2、招聘标准;

3、招聘经费预算。组建招聘团队的原则:

1、知识互补;

2、能力互补;

3、气质互补;

4、性别互补;

5、年龄互补。

二十一、内部选拔的途径:

1、内部提升;

2、内部调动;

3、工作轮换;

4、返聘。

二十二、内部选拔的优点:

1、内部选拔对现有的雇员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晋升渠道,行到升迁的员工会认为自己的才干得到组织的承认,因此他们的积极性和绩效都会提高;

2、由于现有的雇员在组织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对组织的情况比较了解,更有效忠的意愿,因此人员流失的可能性比较小;

3、提拔内部员工可以提高所有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使他们在制定管理决策时能作出比较长远的考虑;

4、内部选拔对于组织来说,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招聘广告费用和筛选录用费用,还可以节约相应的培训费用;

5、有得保持组织内部的稳定性;

6、减少识人的失误。

二十三、内部选拔的缺点:

1、被拒绝的申请者可能会感到不公平、失望,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加以正确的引导,认真做解释和鼓励工作;

2、在雇员群体中会引起嫉妒、攀比的心理,进而会引发拉帮结派;

3、长期使用内部选拔,会导致近亲繁殖;

4、可能引起组织高层领导的不团结;

5、缺少思想碰撞的火花,影响组织的活力和竞争力;

6、如果组织已经有了内部选拔的惯例,当组织出现创新需要而急需从组织外部招聘人才时,就可能会遇到现有员工的抵制,损害员工的积极性。

二十四、校园招聘的不足之处:

1、许多毕业生,特点是优秀毕业生在校园招聘中常常有多手准备;

2、刚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工作和职位容易产生一种不现实的期望;

3、学生所较重,在工作配合、等级管理、制度理解执行等方面会有欠缺;

4、流动率较高,不能给企业一种安全感,甚至有时候第一份工作就是他们的跳板;

5、校园招聘相对于其他一些招聘形式

来说,成本比较高,花费的时间也较长。

二十五、如何实施网络招聘:

1、发布招聘信息;

2、搜集、整理信息与安排面试;

3、进行电子面试;

二十六、面试备受重视的原因:

1、面试官有机会直接接触求职者,并随时解决各种疑问;

2、面试官可以判断求职者是否具有热诚和才

智,还可以评估求职者的仪表及情绪控制能力等;

3、是一种双向沟通的过程;

4、考察的内容相对灵活。

二十七、面试的程序:

1、面试前的准备;

2、实施面试;

3、结束面试;

4、回顾面试。

二十八、招聘经济成本的核算与评估:

1、历史成本的核算;

2、离职成本的核算;

3、重置成本的核算;

二十九、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特点(205页图)

十、职业锚的类型:

1、技术智能型职业锚;

2、管理型职业锚;

3、创造型职业锚;

4、自主独立型职业锚;

5、安全稳定型职业锚。三

十一、能力与职业吻合的原则:

1、能力类型与职业相吻合原则;

2、能力水平与职业层次相吻合原则;

3、发挥优势能力原则。

十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的步骤:

1、确定人生目标;

2、自我评估;

3、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

4、职业的选择;

5、职业生涯线的选择;

6、设定职业生涯目标;

7、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

十三、员工自我的职业生涯管理:

1、增强职业敏感性;

2、抽调学习能力,防止技能老化;

3、维持个人的工作与家庭的平衡。

十四、职业生涯管理的概论:是指组织管理部门根据组织发展和组织人力资源规划的需要,根据员工自身的特点及岗位特征进行评价,并帮助员工具体设计个人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员工提供适当的教育、培训、轮岗和提升等发展机会均等,协助员工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十五、职业生涯管理流程:

1、员工自我评估;

2、组织对员工的评估;

3、职业信息的传递;

4、职业咨询与指导;

5、员工职业发展设

计。

十六、职业发展道路:指员工在职业组织中流动所要经历的、所涉工种与技能大体相同的职位序列。

十七、有效的职业发展道路所具有的特点:

1、科技人员的工资、地位和待遇与管理人员相当;

2、有贡献的个人的基本工资可能低于

管理人员,但是他们有机会通过高额奖金使自己的总收入大大提高;

3、有贡献的个人的职业发展道路并不能常常满足缺乏管理潜能的生产效率低下者;

4、给有贡献的个人以选择职业发展道路的机会。

十八、“玻璃天花板”效应:也叫做职业生涯高原:是指员工不大可能再得到职务晋升或承担更多的责任,尽管发展通道和更高层次的职位是清晰可见的,但在职务晋升时似乎被一层玻璃挡着,可望而不可及。

十九、国外的职业生涯开发有哪些新发展:

1、易变性职业生涯;

2、工作重新设计;

3、弹性工作时间;

4、组织变革带来职业模式变

换。

十、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原则:

1、战略原则;

2、长期性原则;

3、按需施教、学用一致原则;

4、投入产出原则;

5、培训方式和方法

多样性原则;

6、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

十一、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具体内容的3个层次:

1、组织分析;

2、工作分析;

3、人员分析。

十二、如何制定培训计划:

1、选定培训对象;

2、遴选培训者;

3、设计培训课程;

4、选择培训形式和方法;

5、培训时机选择;

6、培训工作组织。

十三、在什么情况下员工需要培训:

1、新员工加盟组织;

2、员工即将晋升或岗位轮换;

3、由于环境的改变,要求不断地培训老员工;

4、满足补救的需要。

十四、培训评估:也就是对培训进行评估,它指依据培训目标,对培训对象和培训本身作一个价值判断。

十五、激励的特性:

1、系统性;

2、易逝性;

3、社会性;

4、信用性;

5、有限性。

十六、激励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2、双因素理论;

3、ERG理论;

4、期望理论;

5、激励需要理论;

6、公平理论。

十七、激励的原则:

1、物资大气磅礴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2、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3、实事求是原

则;

4、公平公正原则;

5、区别对待、适度激励原则;

6、系统性原则;

7、目标结合原则。

十八、个体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1、收入水平;

2、受教育程序;

3、年龄与工龄;

4、性格特征;

5、个人价值观。

十九、激励/约束推移案例(280页)

十、如何比较好地把握奖惩激励的最佳结合点:

1、奖励和惩罚要相互结合;

2、以奖为主,以罚为辅;

3、奖惩要适度;

4、奖惩应

指向具体行为。

十一、授权的误区:

1、拒绝授权;

2、授权之后放任不管。

十二、动态激励的具体方式:

1、工作内容丰富化;

2、职务雕塑;

3、双阶梯型的晋升渠道。

十三、中小企业员工激励措施:

1、中小企业的薪酬制度,一般可选用“底薪+奖金”的模式;

2、运用职位、机会和培训激励;

3、运

用股权激励;

4、运用企业文化激励。

十四、绩效计划的概述:

1、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中的起点;

2、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指南针;

3、绩效计划的类型和特点;

4、绩效

计划的内容;

5、绩效计划的使用。

十五、目标管理的特点:

1、强调组织计划的系统性,即通过组织计划的系统性来保证组织活动内部的逻辑联系;

2、强调目标制定过

程本身的激励性;

3、目标管理重视人的因素;

4、目标管理重视成果。

十六、绩效沟通的原则:

1、沟通应该真诚;

2、沟通应该及时;

3、沟通应该具有针对性;

4、沟通应该定期;

5、沟通应该具有建设性。五

十七、绩效沟通的内容:

1、工作目标和任务;

2、工作评估;

3、要求与期望。

十八、绩效考评系统设计的原则:

1、绩效考评制度化原则;

2、责任与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3、客观公正的原则;

4、公平原则;

5、沟

通原则;

6、效益原则。

十九、不同考评主体参与考评的优缺点(321页)

十、选择考评主体的原则:

1、最近相关原则;

2、有机结合原则;

3、经济可行原则。

十一、绩效考评总结的内容:

1、绩效考评总结的目的是绩效考评者对每项标准的目标、含义以及掌握的尺度进行磋商,这个过程的本

质是逐渐融合并形成具有普遍认同意义的新的企业价值观;

2、绩效考评的总结注重于对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的探讨和分析,而不仅仅是对绩效评估结果的描述。

六十二、一般营销人员考评的主要内容:

1、年度和月度业绩的考评;

2、服务能力的考评;

3、能力考评;

4、工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5、工作的纪律性。

十三、全面薪酬体系:包括货币性薪酬体系和非货币性薪酬体系。

十四、货币性薪酬体系:

1、固定薪酬;

2、可变薪酬。

十五、为什么非货币性薪酬体系能够得到广泛的使用:

1、能为货币性薪酬计划提供补充;

2、能使公司激励计划的过渡更加平稳;

3、加强公司的经营目标;

4、认可突出的绩效;

5、适用于大多数员工。

十六、薪酬战略对提升企业竞争优势所起的作用:

1、增值功能;

2、激励作用;

3、配置和协调功能;

4、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功

能。

十七、设定职位薪酬的步骤:

1、职位分析;

2、职位评价;

3、薪酬调查;

4、薪酬定位;

5、薪酬结构设计;

6、薪酬体系的实施和修

正。

十八、设定职位薪酬的优点:

1、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工同酬;

2、有利于按照职位系列进行薪酬管理,操作比较简单,管理成本较

低;

3、晋升和基本薪酬增加之间的连带性制约了员工提高自身技能和能力的动力。

十九、制定技能或能力薪酬制度的步骤:

1、成立技能、能力薪酬体系设计小组;

2、进行工作任务分析;

3、确定技能、能力等级并为

之定价;

4、技能、能力的分析、培训与认证。

十、制定技能或能力薪酬制度的优点:

1、向员工传递的是关注自身发展和不断提高技能和能力的信息,激励员工不断开发新的知识

和能力,有利于员工和组织适应市场上快速的技术变革;

2、有助于达到较高技能和能力水平的员工实现对组织更为全面的理解;

3、有利于鼓励优秀专业人才安心本职工作;

4、在员工配置方面为组织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5、有助于高度参与型管理风格的形成。七

十一、制定技能或能力薪酬制度的缺点:

1、由于企业往往要在培训以及工作重组方面进行投资,结果很有可能会出现薪酬在短期上涨的状况;

2、要求企业在培训方面付出更多的投资,如果企业不能通过将这种人力资本投资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则企业可能会因此而无法获得必要的利润;

3、这种薪酬体系的设计和管理要比职位薪酬制度更为复杂,因此它会要求企业有一个更为复杂的管理结构。七

十二、宽带薪酬:也叫海氏薪酬制,是将企业原来较多的薪酬等级压缩成几个级别,同时将同一级别内的薪酬活动范围扩大,从而形

成一种新的薪酬管理系统及操作流程。

十三、团队的类型:

1、项目团队;

2、固定工作团队。

十四、劳动合同的内容:

1、劳动合同期限;

2、工作内容;

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4、劳动报酬;

5、劳动纪律;

6、劳动合同终止

条件;

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十五、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

1、调解和及时处理原则;

2、合法原则;

3、公正原则。

十六、企业处理劳动争议纠纷的对策:

1、强化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劳动用工行为;

2、依法制定内部规章制度;

3、理顺劳动关系,全

面深化国有企业改制。

十七、雇员流出的影响因素:

1、个体因素;

2、与工作相关因素;

3、个体与组织之间的适合因素;

4、组织因素;

5、与态度和其他内

部心理过程相关的因素。

十八、雇员流出的企业成本:

1、遣散成本;

2、重置成本;

3、怠工成本;

4、机会成本。

十九、企业处理雇员流出存在的问题:

1、裁员的随意性很大,用人单位一方说了算,对工会及职工的意见不理,视为耳旁风;

2、用

人单位裁员时,性别歧视现象严重,裁女不裁男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3、年龄歧视成为当前用人单位裁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

4、裁员标准模糊;

5、员工在第一次出现错误时就解雇;

6、一些企业裁员未依法履行报告程序;

7、只裁判人员不给经济补偿;

8、知法犯法进行裁员。

十、未来的企业组织变化具有什么特点:

1、网络化;

2、扁平化;

3、灵活化;

4、多元化。

十一、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1、终身雇佣制;

2、年功序列工资制;

3、企业内工会和合作性劳资关系;

4、重通才、轻

专家;

5、注重在职培训;

6、注重精神激励的工资福利政策;

6.现代企业管理考试题库 篇六

一、简答题(8题,每题10分,共80分)

1、请简述管控模式定义及常见模式。

答:所谓管控模式是企业规定的管控标准样式或自发形成的不成文的管控惯例形式。

常见的管控模式:战略管控、财务管控、操作管控、计划管控

2、请简述分公司九大条件。

答:(1)经营战略定位准确;

(2)与集团总部业务、资产关系清晰;

(3)业务流程合理,资源配置优化;

(4)组织构架有效,岗位设计科学;

(5)制度体系健全;

(6)企业文化积极向上强势 ;

(7)领导层思想统一;

(8)相关职能部门职责清晰;

(9)部门负责人与工作人员能力适应;

3、请简述集团九大条件。

答:(1)集团宗旨、战略定位准确;

(2)治理结构科学;

(3)业务结构合理;

(4)经营模式明确;

(5)组织结构优化;

(6)企业文化积极向上强势;

(7)领导层思想统一;

(8)相关职能部门职责清晰;

(9)部门负责人与工作人员能力适应

4、什么是供应链?试阐述优化供应链的基本方法。

答:供应链是从过程的观点描述企业活动的一种思想,指企业从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被看成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是Extended Production概念。

基本方法:(1)在时间上重新规划企业的供应流程,以充分满足客户的需要。(2)在地理上重新规划企业的供销厂家分布,以充分满足客户需要,并降低经营成本。(3)在生产上对所有供应厂家的制造资源进行统一集成和协调,使它们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运作。

5、SWOT作为一种战略分析方法,其含义是什么?SWOT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答:SWOT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企业战略与企业内部外部资源和环境有机结合。因此,清楚的确定公司的优势和缺陷,了解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对于制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方法步骤:

(1)收集整理企业内外环境数据:政治、经济、市场需求、技术、资源和竞争对手

(2)罗列出企业的所有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3)建立SWOT矩阵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4)对SWOT加以甄别形成SO/ST/WO/WT 战略

6、生产运作作为企业的三大职能(运作、营销和理财),其战略对于企业实现其经营战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何谓生产运作战略?生产运作战略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运作战略作为企业总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中长期发展中对企业资源及其配置的目标、方式和生产决策的总体规划,具有: 一致性、贡献性和可操作性。

生产运作战略包括: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开发策略、生产系统的设计策略三个方面。

7、精益生产作为一种综合的管理思想、技术和方法的总称,它提供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以实现其目标,主要思想是什么?主要手段方法是什么? 答:主要思想:(1)生产计划控制:由后向前拉动式、小批量生产,小批量传送;用最后的装配工序调节整个生产过程。(2)改善:消除浪费,持续改善(3)经营实现:聚焦客户、以利润为中心(利润=销售价-成本)精益生产作为一种综合的管理思想、技术和方法的总称,它提供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以实现其目标。

1)JIT(按时、按需生产)-同步化、均衡化

2)建立柔性的生产机制

3)品质保证机制

4)模块化与并行设计方法

5)TMP全面生产维护

8、什么是约束理论(TOC)?其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TOC 就是关于进行改进和如何最好地实施这些改进的一套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制约因素--TOC 称之为“约束”,并进一步指出如何实施必要的改进来一一消除这些约束,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

基本思想:

1、追求物流的平衡,而不是生产能力的平衡

2、“非约束”的利用程度不由其本身决定,而是由系统的“约束”决定的3、资源的“利用”(Utilization)和“活力”(Activation)不是同义词

4、“约束”上一个小时的损失则是整个系统的一个小时的损失

5、“非约束”节省的一个小时无益于增加系统有效产出

6、“约束”控制了库存和有效产出

7、运输批量可以不等于(在许多时候应该不等于)加工批量

8、批量大小应是可变的,而不是固定的9、编排作业计划时考虑系统资源约束,提前期是作业计划的结果,而不是预定值

二、案例分析(1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需求管理在DELL公司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负责收集顾客需求的数量与时间信息,并与自身的计划(planning)与控制(control)活动相协调。运作系统的计划部分用来确定生产能力,以满足产品未来的实际需求。计划活动大部分都产生于销售与运作模块。控制部分则决定如何根据订单要求将生产能力转化为产品。在得到实际需求信息的情况下,企业开始执行计划。控制功能决定企业如何在存在预测误差或预测前提条件发生变化时修正计划。

2、企业需求管理主要涉及到哪些活动?

答:企业需求管理的活动主要涉及:市场信息收集、预测客户需求、接收订单、确定具体的产品需求等;实现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有效沟通,包括承诺交货期、确认订单状态以及处理各种变更等;需求管理还涉及到为制造能力识别各种需求来源,包括服务件需求、企业内部需求、促销库存的建立以及其它渠道库存需求;

7.现代企业管理探究 篇七

【关键词】 现代企业管理 知识经济 信息技术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化的发展,我国进入一个全新的竞争时代,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先锋,不仅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变化,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于是,一场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顺应时代的呼唤应运而生。这场变革强烈的冲击着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企业管理走向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1. 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当前,人类社会步入了第三次经济革命,这次革命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形成新的知识经济形态。这种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的基础上的,并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

知识经济把知识和信息作为创造财富和社会价值的重要资源,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与利用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动力。与此同时,知识和信息的创新也在企业管理领域掀起了一场新的企业管理变革。

企业管理:指为了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地进行,而开展的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措施的总称。在现代社会,协作化、扁平化、分散化、团队化、虚拟化,是新的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这种管理模式把知识与信息的获得、利用、创新作为管理中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

2. 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现代社会信息更新换代快,信息的获得对企业管理组织的形式有着决定作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信息方式获取的方式,也促使企业从新策划并改造原的管理体制。近年来企业的革新浪潮,正反映了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变革的影响。

2.1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手段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也渗入到企业管理的战略中去。它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还可以通过现代管理手段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企业的管理功能。企业管理人员可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方便快捷地使用信息处理器对最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做到对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

2.2对企业管理组织的影响

多变的信息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由单一的、等级性的传递方式变为网络化的传递方式。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也改变了管理组织的结构,使管理组织从“金字塔”变为“矩阵”状,从前横亘在其中的中间层次被削弱或逐渐消失。管理层和直接与基层执行者相联系,基层执行者的自主决策能力增强。

2.3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模式。在网络化的电子商务中,人们发现营销成本会大大降低,贸易机会增多。

2.4对企业生产管理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产管理系统的变革。首先,使生产过程自动化;其次,使生产管理的计划、组织、程序也发生变化;再次,是生产管理趋于智能化;最后,使管理层通过畅通的信息对生产管理的控制力加强。

2.5对财务管理产生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财务管理中,使财务工作者的工作量大为减少,工作越来越轻松,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管理工作上来,为管理层提供更多的、更准确的财务信息,以方便其决策。

2.6对企业决策管理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了丰富、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为企业管理层做出决策提供了更多可靠的依据、凭证。管理层就可以利用现代的博弈论方法来进行战略决策和定位。

3. 新背景下企业管理存在的缺陷

虽然,受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的支持,现代企业管理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但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可避免的存地着一些缺陷,这些缺陷形成了目前企业管理的误区。

3.1经验主义的主观臆断

现代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在制定时,都会把自己的成功经验作为参考因素,并把这些成功经验制度化。然而,一个企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曾经的经验不一定适合现在的企业规模、发展模式,没有正确的理论支持,企业管理容易主观化。

3.2沒有标准,管理模式混乱

现在某些企业的管理体系,不论是从程序上、还是方法上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管理模式混乱,且多变。长期松弛无度的企业管理制度最终会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应该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个性化的管理系统,并做到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地优化管理模式,形成稳定、开放的管理机制。

3.3感性因素的制约

目前一些企业的管理制度没有采用数字化、量化的考核模式,而是感性用事,用感情制约理性,导致企业缺乏伦理标准,影响企业制度的权威性,这样会导致团队的工作效率低下,员工忠诚度变差,最终制约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管理建设一定要建立理性化、科学化、并能持续发力,形成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

3.4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低下

企业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制约着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如果一个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管理者,那么他就很难将科学的管理原理、管理理论用到管理体系上来,从而制约这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或者一个企业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但管理者素质不高,那么他就很难有能力驾驭这个管理系统,最终同样导致企业管理制度的瘫痪或发挥不了作用。

4. 如何完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4.1在管理中坚持实事求是

企业的管理体系需要什么样的规范,要达到什么管理水平,都要以企业的实际状况为根据来制定管理体制,制定出的管理体制又要在企业活动中进行实践的检验,以证明它的适用能力和可操作能力,确保其能发挥出良好的效果,切实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使企业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4.2在管理中注意领导和基层相融合

企业管理体系的受众是企业的全体员工,因此管理体系必须反映广大企业员工的意愿。在管理体系制定时,应该与员工进行沟通互动,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把员工的意见作为考虑因素,这样制定出的管理体系才是符合实际的管理体系,才能扎根群众,为广大群众所信服并遵守执行。

4.3在制定管理体系时尽量系统化、全面化、统一化

4.3.1系统化,指企业的各项管理都要规范、优化,达到整体配套的效果;

4.3.2全面化,指企业的管理体系要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尽量做到每个程序、每个岗位都有适用的管理规范,做到有章可循;

4.3.3统一化,指各项管理体系要相互协调,相互辅助,共同服从并服务于管理者的管理意志和管理目标。

4.4要尽量做到职位与能力、权力与义务相一致

企业的管理制度,要尽量做到职务与责任相一致,使每个员工都能在其职位上发挥其所长,使能力与职位相符合。同时,与职位相匹配的权力也是有限的,它不仅与职位相符,也与在职者的工作利益相符。

4.5企业管理要尽量做到通俗易懂、繁简适度

企业管理的各项指标和要求都要尽量做到定量化、标准化,内容更要简单明晰、通俗易懂,使受众易于掌握和理解。除此之外,企业管理的规范更应该做到详尽、明确,不能有任何的漏洞和含糊不清的情况,否则,在实施过程中,就容易给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

结语

当代社会,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带来巨大的影响。而企业如果想在当代竞争的世界立足并获得长远发展,就要迎头赶上,充分利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企业服务,不断研究与探索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为企业管理模式从经验到科学的进步奠定基础。

8.现代企业管理考试题库 篇八

连锁理论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在预警分析活动中,()环节所建立的监测信息系统(预警信息系统),既是预警各环节所共享的,也是整个预警系统所共享的。A.监测活动 B.识别活动 C.诊断活动 D.评价活动

2、__也可以称为紧急恢复,是指事故被控制后所进行的短期恢复。A.预案管理 B.现场恢复 C.紧急救治 D.制度改进

3、装有安全泄放装置的压力容器,其设计压力不得低于安全泄放装置的__压力或爆破压力。A.关闭 B.标准 C.最大工作 D.开启

4、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__。A.立即停车,保护现场 B.立即停车,清理现场 C.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D.立即离开

5、事故报告后出现新的情况,事故发生单位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续报、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__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及时补报。A.10 B.15 C.30 D.60

6、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确保作业人员班前充分休息;班中严格遵章作业,线上施工作业确保__人以上,加强安全防护,来车按规定提前下道等。A.2 B.3 C.4 D.5

7、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及在作业环境中存在的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导致人发病的因素为__。A.物理因素 B.生物因素 C.化学因素 D.毒性因素

8、行政处罚必须依照__来实施。A.一般程序 B.简易程序 C.法定程序 D.听证程序

9、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应包括外部环境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事故预警系统和__预警系统四部分。A.外部管理 B.内部管理不良 C.政策法规变化 D.技术变化

10、下列属于其他危险、有害因素的是()。A.信号缺陷 B.标志不清 C.标志缺陷 D.其他错误

11、在工业生产中,为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常常需将固体原料、产品进行筛选,以选取符合工艺要求的粒度,这一操作过程称为__。A.过滤 B.筛分 C.分层 D.蒸馏

12、对非煤矿山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学时。A.24 B.32 C.48 D.72

13、在用电梯安全定期监督检查周期为__。A.半年 B.1年 C.2年 D.3年

14、新建、改建、扩建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要求,需要开展的安全评价是__。A.专项安全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 B.安全现状评价和安全预评价 C.安全现状评价孤专项安全评价 D.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

15、根据预警控制的目标和管理思想,当企业生产活动处于危险状态,日常监控活动已无法有效扭转危险状态发展时,企业应该采取的特殊性质的管理措施是__。A.人群疏散 B.事故危机管理 C.停产整顿 D.人员安置

16、安全验收评价,需要做出评价结论并提出不久或补偿措施,以促进__。A.项目实现系统安全 B.本质安全的实现 C.降低事故风险 D.效益的提高

17、__是一种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方向的“树”,是系统安全工程中的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A.故障树 B.危险指数 C.安全等级数 D.事件树

18、公路交通事故调查的总目标是__。A.改善道路安全状况 B.进行技术改造 C.追究事故责任人 D.进行安全评价

19、__是安全评价过程工作形成的成果。A.安全评价结论 B.安全评价报告 C.评价单元划分

D.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20、从法的不同层级上,可以分为__。A.上位法与下位法 B.《宪法》与《刑法》 C.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D.国家法律与地方法规

21、依据《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进行__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A.爆破、吊装

B.高空施工、电力安装 C.采掘、架设

D.易燃易爆物品试验

22、设计温度,系指容器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在相应设计压力下设定的受压元件的__温度,其值不得低于元件金属可能达到的最高金属温度。A.外部

B.允许使用温度 C.金属 D.介质

23、我国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事故调查处理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四不放过”原则是指__。

A.事故直接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主要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遇难人员家属未得到抚恤不放过

B.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C.事故扩大的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主要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资金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D.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直接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安全管理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24、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主要是__。A.法定的行政机关 B.法定的检查机关 C.公安局 D.检查院

25、人事部、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总局于__发布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

A.2001年9月3日 B.2001年10月3日 C.2002年9月3日 D.2002年10月3日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未设有符合紧急疏散需要、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或者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出口的,__。A.责令限期改正

B.逾期未改正的,予以关闭

C.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D.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给以赔偿,不用追究刑事责任

E.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2、矿山设计的__具体项目必须符合矿山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A.供电系统 B.通风系统 C.运输系统 D.保障系统 E.排水系统

3、在__过程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A.安全检查过程中 B.生产过程中 C.作业环境中 D.劳动过程中 E.劳动准备中

4、实现冲压机械安全保护的根本途径是__。

A.采用复合膜、多工位连续模代替单工序的模具 B.提高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 C.履行安全人机原则

D.在模具上设置机械进出料机构 E.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5、《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组织__的职业健康检查。A.上岗前 B.在岗期间 C.离岗时 D.下岗期间 E.离岗后

6、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应由用人单位实施安全作业准入,下列各项满足安全作业条件的是__。

A.在密闭空间内部设置警示标识

B.明确密闭空间作业负责人、被准入者和监护者及其职责

C.当实施密闭空间作业前,须评估密闭空间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以确定该密闭空间是否准入作业

D.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经允许的劳动者进入密闭空间

E.提供密闭空间作业的合格的安全防护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及报警仪器

7、当前各类安全生产问题错综复杂,但其中影响最大、危害最严重的主要有__。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薄弱

B.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生产安全事故居高不下 C.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

D.安全生产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E.从业人员的财产安全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

8、根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下列煤矿不符合生产安全条件的情形,应当实施关闭的有__。

A.3个月内2次或者2次以上发现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仍然继续生产的 B.煤矿主要负责人未按规定带班下井,经责令改正后拒不改正的 C.停产整顿期间,擅自从事生产的 D.经停业整顿,验收不合格的

E.无证照或者证明不全、擅自从事生产的

9、属于确认致癌物的是__。A.铜 B.锌 C.石棉 D.氯乙烯 E.芳香胺

10、注册安全工程师下列__行为违法。A.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B.对侵犯本人权利的行为申诉

C.在申请注册中隐瞒真实情况取得注册的

D.未按规定办理注册以注册安全工程师名义执业

E.利用工作之便贪污,与委托人串通或故意出具虚假证明、安全技术报告

11、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未能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应该__。A.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并处罚金 B.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C.有违法行为,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以罚款

D.责令限期提供必需的资金 E.直接给予经济处罚

12、某工人在车间内操作冲压机,由于他带病作业,误按冲压机开关,导致事故的发生。其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有__。A.作业环境不良 B.从事禁忌作业 C.接触有毒物质 D.操作错误 E.健康状况异常

13、下列针对制氧站消防设施的叙述中,完全正确的为__。A.消防设施应齐全完备,配置合理

B.站区外围应设高度不高于2m的围墙或栅栏 C.防火间距内无易燃物、毒物堆积 D.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E.合理布置醒目的完全标志

14、《消防法》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__。A.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B.建立防火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C.实行每周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D.严格管理,对职工进行消防培训

E.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15、《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中从事__的专业技术人员。A.安全生产监督 B.安全生产管理

C.安全工程技术工作 D.安全生产咨询

E.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

A.生产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生产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

B.生产或者经营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或者生产或经营假冒伪劣劳动防护用品和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C.进口的一般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防护性能不得低于我国相关标准

D.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制,加盖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印章 E.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采用古代盾牌的形状,有“防护”之意;盾牌中间采用字母“S”表示“劳动安全”之意

17、建设单位在初步设计会审前,应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报送建设项目__。A.可行性研究报告 B.安全施工方案

C.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 D.初步设计文件 E.图纸资料

18、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剧毒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当对剧毒化学品的__如实记录,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A.流向 B.用途 C.产量 D.原料 E.储存量

19、严禁以任何__组织学生从事接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劳动或者其他危险性劳动。A.理由 B.途径 C.形式 D.名义 E.规定

20、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__。A.易燃易爆场所评价 B.安全生产管理评价 C.安全验收评价结论 D.危险性预先分析

E.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模拟

21、日常监控活动主要有__两个对策。A.事故危机模拟 B.事故临时整顿 C.日常监控

D.安全隐患检查 E.安全技能培训

22、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为了__。A.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B.防治职业病

C.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D.促进经济发展

E.贯彻执行质量体系、环境体系及安全体系的需求

23、下列属于制定统计表的基本要求的选项是__。A.标题应该在表格的最上方 B.线条不应过多

C.数字中的小数点要对齐 D.备注要在表的下方标出 E.制表人员精神要集中

24、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__予以保证。A.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 B.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C.个人经营的投资人

D.生产经营单位的财务部门 E.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25、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包括__。A.现场消防安全 B.地下管线管理

C.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上一篇:易中天品三国曹操感悟下一篇:关于组织开展“百名书记讲党课”活动安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