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写作指点

2024-07-01

散文写作指点(精选10篇)

1.散文写作指点 篇一

SAT作文并非简单地考察语言能力,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考试了解考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从这点看,SAT作文难度大于新托福作文和雅思作文。所有高质量的SAT论文共同特点是:逻辑思维清晰,论证充分恰当。对大部分考生来讲,这两点是最棘手的。下面就从这两大关键入手分析一下我们平时如何复习以及考场上要如何应对的策略。

SAT作文考察的是在短时间内表达、展开观点的能力,我们需要有逻辑地、准确地组织自己的思想。逻辑是否清晰,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思路构架的质量。因此,考试的前几分钟构思相当重要。第一部分开始后,首先是要仔细读懂所提供的背景信息,然后仔细看题。一定要按照题目规定选择一个观点进行阐述,跑题的作文计分为零。看完题目在短时间内,我们就要确定自己的观点是什么。因为SAT作文并不要求你有多高的思想深度,对我们高中同学来讲,短时间内达到深刻见解是不现实的。选择观点很有效的策略是选择你所知道的example很多的观点。这点很重要,因为或许你本身对一个topic的第一反映是同意,可是却找不到充足的例子证明此观点,因此我们选择的标准不一定非要取决于自己的立场(同意、反对、部分同意、部分反对),更可行的是选择一个对个人而言容易佐证的观点。其实SAT作文已经很明确的指出考试的每一个话题并不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或观点。 这个合乎逻辑的观点最好在文章的第一段就明确提出,即开宗明义。写作最忌讳观点模糊不明确,漫无目的地乱写一气。在整个写作的过程中都要反复问自己:读者看了我的文章能明白我的立场吗

确定好观点以后,就需要用充分有效的例证来支持观点。这时brainstorming (“头脑风暴”) 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搜集可能想到的例证。选择例子的时候,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例子能论证我的观点吗?我们来看这个考题:

Should heroes be defined as people who say what they think when we ourselves lack the courage to say it? 是否应该把英雄定义为这样一种人:当我们缺少勇气表达自己看法的时候,他们却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曾经看到新航道的学生这样写,所持的观点是英雄,是这样定义的,可是到下面论证的时候举的是汶川大地震的英雄事迹,本来很好、很感人的例子被不恰当地使用在这里,无法论证所持的观点。所以在选择例证的时候务必在头脑中画几个问号:我的论据是否证明我的论点?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写作时应该怎样安排论据的顺序

大脑里面想好恰当的合乎逻辑的例子后,最好能在草稿纸上写下一个简短的提纲。这样,你开始写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框架,提纲一旦完成,那么一篇思维清晰、逻辑性强的论文就离你不远了。

我发现在举例和下一步论证的过程中同学们最常见的两个问题是:

1。论据不足

一般来说,SAT高分作文通常需要至少3个能够直接说明并证明你观点的例子。当然也存在自始至终只使用一个例证的,但这需要较高的反复逻辑论证能力。

2。缺乏议论

这个问题很普遍。很多的考生每讲完一个例子以后马上移到下一段,开始讲述另一个例子,或者结尾,这种情况通常不会高于四分。因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例子的展示后面还有一个议论部分,需要把例子和观点结合在一起。

最后围绕“逻辑清晰、论证充分”这两大关键部分,提一些平时复习的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1。一定要多读书。加强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要注意积累能够说明问题的例子,最好同时是没有争议的例子。多了解一些美国社会文化和历史, 对举例有很大帮助

2。善于归纳、总结。虽然SAT作文没有题库,但是对考题研究就会发现绝大多数历年真题在主题上有相似性,建议大家花时间把这些主题看一下,然后分类、归纳总结。好处是:了解有哪些主题后,在平时的阅读中就能够马上意识到所读的东西能否为SAT作文所用;另外,我们可以针对每个主题进行复习,这样做往往更高效

2.散文写作指点 篇二

它具有诗的共性。除了在形式上更自由之外, 散文诗应该具有诗的特点。

首先, 它具有充沛的情感。孔子说“诗言志”, 我们也常说“诗一样的语言”, 就是说诗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直接抒情的诗激情澎湃, 借景抒情的诗含蓄生动, 触动人心。这是由诗的体裁特点决定的, 它不可能像散文那样细致地描绘, 像小说那样完整地述说。富于节奏的形式, 短小的结构要求诗写得集中, 写得凝练, 要表达的强烈情感就只能浓缩在短短的几行中, 可见诗要求情感何其浓烈。

其次, 使用凝练的语言。这外化为诗歌最明显的形式特点, 不管是古诗还是现代诗, 即使是长篇叙事诗, 它们都是语句短小, 节奏明显。诗可以分节, 每句多则几个字, 少则一个字。要在这些字句中蕴藏丰富的情感, 就只能使用凝练的语言了。语言精练, 但内涵丰富, 这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 给读者无尽的体味。如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用少年, 中年, 现在的几个片段, 就表达尽了所有的乡思之情, 语言是多么凝练!情感又是多么的丰富!

再次, 要有丰富的想象。由于诗是诗人主观体验的产物, 是来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的, 它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高度加工, 因此, 富有梦幻色彩。这种对心灵直接抒写的文体就要求有丰富的想象力, 通过想象、联想甚至是幻想来寻找恰当、生动、奇妙的外物表现内心含蓄深曲的情感。于是诗人的感受就会变得立体, 有色彩, 具体可感了!

但散文诗是诗与散文的结合体, 所以它又具有散文的灵活性。

从结构上来说, 它可以像诗一样分行, 也可以不分行。即使分行, 也是以长短句排比交错的连贯格局出现, 没有诗句那么强烈的跳跃性。当然, 无论怎样变化, 行文还是要具有诗歌语言的强弱不同的节奏韵律和音乐性。虽然不是绝对化, 但最好不要和散文的语言同一种风格步调了, 否则将沦其为抒情散文, 而不是诗了,

从题材上来说, 除了抒情外, 它还可以写物, 表现内容会更丰富, 能够自由、随便抒怀状物。这不但决定了它在形式上可长可短, 既可以比较细致地描写客观生活下思想情感的波动, 也可以以一两句的形式写出自己偶然的一点小感触。而且在表现手法上也可抒情, 可描写, 可状物。

关于散文诗的写作, 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语言凝练, 富于诗意。诗歌的语言是精练的, 多一字就显得肥了, 不干净利落, 不轻盈灵巧, 不含蓄蕴藉。我们写出的诗句一定了自己多读读, 品味品味, 去掉那些多余的, 没用的语言, 词语。散文诗既是诗, 就应该具有诗的语言的凝练性。

二.要手法灵活, 表达自由。诗是审美的, 要写得美就要学会使用恰当的手法来表现情感。如传统的“赋、比、兴”, 写人物时的象征, 写情感时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还有想象、联想、对比、比拟、夸张、复沓、重迭、跳跃等等手法。手法选好了, 诗人的主观情感就会表现得更准确、生动。

三.要有感而发, 具体生动。散文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自由、随便抒怀状物, 偶然的一事、一物, 便能引发诗人心灵的触动。可见散文诗的触发点是具体的, 可感的。它要有对生活的观察, 感受才能动笔写作, 也才能真正地写出沉甸甸的文字来。

3.谈谈散文写作 篇三

散文写作,最可贵的就在于真,从而使散文有别于小说的虚构。孙犁在《读小说札记》中说:“我晚年所作小说,多用真人真事,真见闻,真感情,平铺直叙,从无意编故事,造情节。”而在《论情节》中说:“小说的情节,就好像人体的脉搏”。“情节要求的是真实,它的生命的基础是作者的丰富的生活经历。”从这里可看出孙犁写作的转向及对真实的认同。这还是针对小说而言的,至于散文就更是如此了。孙犁在《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中说:“散文之作,一触即发。真情实感,是构思不来的。”又说,“不管文章长短,题材如何,大都是我亲身经历,亲眼所见,思想所及,情感所系。不作欺人之谈,也不装腔作势。那样就会不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真情实感。”这些写作心得,甚为可贵。也可谓写作的基点,是一种朴实的人生。作者的人生观,正相通于写作观,对人对已都是这样。比如写战友,“我所写的,只是战友留给我的简单印象,我用自己的诚实的感情和想法,来纪念他们。”“我所写的是我们共同战斗经历的一些断片。我坚决相信,我的伙伴们只是平凡的人,普通的战士,并不是什么高大的形象,绝对化了的人。”(《近作散文的后记》)这些话,反复地表明作者写作的心态。但在这种心态下写出来的文字,也有的并不为人高兴,觉得亮相时不够堂皇。然而只有深知孙犁的人才知道,这种写法恰是写出了本色。也唯有本色之人,才算得孙犁的知已。同样,孙犁对那些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写作也大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并非是那样一个浓墨重彩渲染出来的形象。他在《朋友的彩笔》中说到:“艺术所重,为真实。真实所存,在细节。无细节之真实,即无整体之真实。”真实不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应当落实到细节上。而细节,往往普通居多。一味地强调高大,很可能适成一幅漫画。而对作者来说,“我想得到的,只是一幅朴素的,真实的,恰如其分的炭笔素描。”从这里,也可看出孙犁为文及为人的准则。

当然,基于事实还可有所选择。张中行在《负暄琐话》小引中讲到写作缘于记忆:“所谓记忆都是零零星星的,既不齐备,又不清晰,只是一些模模糊糊的影子。影子中有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可念之情,总起来成为曾见于昔日的‘境。”写作的对象或内容是人、事、情,所写就与这些境有关。“选这一点点,是考虑到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可感,就是昔日曾经使我感动或至少是感兴趣,今天想到仍然有些怀念的。二是可传,就是让来者知道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而在《尾声》中又说到为什么不写那些坏的,是觉得心情很不安适。从积极方面看,则是出于内心的愿望及情热,更喜欢写这世间好的一面。且有别于艺术的造境,这只能是选境。“我有时想,现实中的某些点,甚至某些段,也可以近于艺术的境,如果是这样,它就同样可以有大力,有大用。与造境相比,这类现实的境是‘选境。古人写历史,写笔记,我的体会,有的就有意无意地在传选境。我一直相信,选境有选境的独特的用途,它至少应该与丑恶的揭露相辅而行。就是基于这种想法,我选了见闻中的一部分,可以算作境或近于境的,当作话题,其他大量的我认为不值一提的就略去了。”散文写作就是这样,要擅于选境,又不可失真,才会有可感的可念的可传的。张中行在编选自己的散文小品时说:“而由选编我又想到个愿望,是所写之文,如《桥》《蟋蟀》《剥啄声》《起火老店》之类,述说对身边事物的观感的,如果能凑几十篇,集为一本,不知道别人怎么样,我是会放在枕边,渴望剥啄声而终于门庭寂然的时候,翻开看一看的。”散文是基于生活的言说,言说得真切有识见,便有精神家园的意味。

4.初中散文阅读以及散文写作 篇四

——初中散文阅读及写作指导

一、认识散文

(一)散文的定义

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形散而神不散,文章文笔随意但词词句句都与主题中心有关。短小优美,生动有趣。

(二)散文的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2.意境深邃

意境深邃,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叫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材中的散文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教材中的散文(狭义的散文)

(四)散文的分类:

1、记叙性散文

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这类散文要求有真实感。

2、抒情性散文

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表达方式以抒情为主。

3、议论性散文

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的说理往往借助事理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不同于议论文。表达方式以抒情、议论为主 初中教材七年级散文篇目(上)

第一单元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3、散文两篇蝉(小思)贝壳(席慕容)

4、紫藤萝瀑布(宗璞)

第二单元

7、短文两篇 行道树(张晓风)第一次真好(周素珊)

9、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第三单元

11、春(朱自清)

12、济南的冬天(老舍)

13、夏感(梁衡)

第五单元

21、风筝(鲁迅)

22、羚羊木雕(张之路)

23、散步(莫怀戚)

初中教材七年级散文篇目(下)

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2、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第二单元

9、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第四单元

16、社戏(鲁迅)

17、安塞腰鼓(刘成章)

18、竹影(丰子恺)

19、观舞记(冰心)

第六单元

26、猫(郑振铎)

27、斑羚飞渡(沈石溪)

29、马(布封)初中教材八年级散文篇目(上)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7、背影(朱自清)

8、台阶(李森祥)

9、老王(杨绛)

10、信客(余秋雨)初中教材八年级散文篇目(下)

第一单元

1、藤野先生(鲁迅)

2、我的母亲(胡适)

3、我的第一本书(牛汉)

4、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5、再塑生命(海伦〃凯勒)

第二单元

6、雪(鲁迅)

7、雷电颂(郭沫若)

8、短文两篇(巴金)日 月

9、海燕(高尔基)

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 雨之歌

第四单元

16、云南的歌会(沈从文)

17、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18、吆喝(萧乾)

19、春酒(琦君)20、俗世奇人(冯骥才)刷子李 泥人张

记叙性散文

1、简介: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这类散文要求有真实感。

2、特点:

(1)篇幅短小,题材广泛;散文题材在艺术要求上,没有其他文学体裁和新闻体裁那么严格,选材的路子非常广阔。如:抢险救灾的壮举,惊天动地的建设场面,出类拔萃的创造发明,壮丽多娇的山拥日月,趣味盎然的花鸟虫鱼,寻常百姓的生活锁事,古今中外的有益借鉴和启示,当代的新人新事、新思想、新

风尚,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等等,都可以成为散文的题材。(2)联想丰富,寓意深刻;(3)结构自由,表达灵活。

3、分类:

(1)记人型;如《藤野先生》《我的母亲》

(2)叙事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写景型;如《春》《济南的冬天》 抒情性散文

1、含义: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表达方式以抒情为主。

2、分类:(1)缘事型:《蝉》(2)触景型:《紫藤萝瀑布》(3)咏物型:《马》(4)寓理型:《贝壳》

3、特点:

(1)诗意浓郁:(2)文情并茂:

(五)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主要有:

1、象征

2、衬托

3、先抑后扬

4、托物言志

5、借景抒情

6、对比

7、侧面描写

8、伏笔和铺垫

9、联想

10、想象

11、照应

12、虚实相生

1、象征

 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 作用:①可以将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用A来象征B,(通过写A„„或A的„„的特点),突出具体表现了B的„„的特征。②可以使文章更加含蓄些,运用眼前植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

 衬托:利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某一事物为陪衬来突出需要描写事物。

 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衬托(反衬)出„„的„„特征

3、先抑后扬

 先抑后扬(针对文章整体而言):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 作用:通过先贬低事物„„形象,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

4、托物言志

 托物言志(针对文章整体而言):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

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情感。 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6、对比

 对比: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 作用: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现出来,更为鲜明、突出。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

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3、衬托的表达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比的表达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7、侧面描写

 侧面描写:从侧面烘托出该事物的性格、品行(人物)和特点,是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手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8、伏笔和铺垫

伏笔:文章前面对后面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铺垫: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

作用:通过写„„,为下文„„的发生埋下了伏笔,使情节严丝合缝。通过写„„,为下文„„的发生做下了铺垫,使情节严丝合缝。

9、联想

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象

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11、照应

11、照应指文章中某些内容和意思在不同部位上互相关照与呼应。 作用:写„„,与前文相照应,反复的抒发了„„的情感,增加情感深度。

12、虚实相生

 虚实相生: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

(六)散文中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 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作用:令读者了解故事情节、人物等各方面。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

作用:渲染气氛,调动读者积极性,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直接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字里行间渗透作者的感情。

作用:表达抒发作者情感,渲染气氛,服务于文章主旨,深化主题。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作用: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作用: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环境,状物的细节等,从而细化文章或状物,助于更好地深刻了解。

二、散文的考点 :

1、把握内容、概括主题 

2、理清脉络、把握顺序 

3、品味语言

4、表达方式的作用 

5、表现手法的作用 

6、发展性考题

3、品味语言

⑴赏析文中的句子

①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②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③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④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

情、托物言志、联想、象征等。

⑤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⑥领悟主旨,联系上下文体会情感,品味语句。⑵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⑶词语含义

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 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判断。(注意词语的原始释义+语境含义)可以这样答:这个词语的意思是„„,用在这里描写(形容)„„的„„状态,表现了„„

⑷词语妙用(XX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表达作用,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答出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或是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答:①不能,因为XX是指(的意思是)„„,表达了文章的„„的情感(体现了作者„„的感情),若删去,就不能体现。

②不能,XX的意思是„„,用在这里是指„„,表现了某人„„的性格,所以不能。

③不能,XX的意思是(大概/绝对),去掉后语气就显得太绝对(模糊),与原意不符,不能表达出„„的意思,所以不能删去。(5)表现手法的作用(略)

6、发展性考题 ⑴仿写

①读懂题旨要求,按要求答题 ②找出例句的关键词,答出与关键词语相近或相反的词语在相应位置 ③要尽量贴近文章主旨,不能仿写和文章主旨毫不相干的一句话。⑵谈感悟

考题一般有:①对描写对象 ②对人物情感 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④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等

答题关键:①能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要有自己明确的思想态度,不能模凌两可 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理由要充分

三、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要理清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分析主旨的方法:

①标题提示发,即从文章标题直接获取文章中心主旨的方法。主要指议论性、抒情性散文。

②段意串联法:即将每段的中心句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陈述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③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答题套用格式:本文描写(记叙)了„„(事件、景色等),赞美了(批判了/揭示了)„„,表达(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或体现了作者对„„的„„(原则:尽量用文中的语句来组合回答)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即抓住文章线索)。抓线索的方法:

①注意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②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词语 ③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如:有以实物为线索组织材料的,有按照人物的动作行为变化、思想性格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组织材料的,有按照某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组织材料的,有以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的。

4、从关键句、关键词上品析散文的语言。

(散文语言的特点:①质朴、自然 ②生动、形象 ③深刻、隽永)

5、分析语句含义答题技巧

①语句本身的意思(联系句子所在段落来思考)②句子深层的意思(主要联系主题来思考)

四、散文的写作

散文写作和其它文学体裁的写作一样,讲究写作方法和技巧。根据散文的特点,写作方法和技巧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 ㈠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也就是作品的主题思想。

好的散文应该具有思想深刻、意境深邃的特点。

散文的立意要善于选择大众关心的重要事件,善于表现时代特点和大众的意愿。

散文的立意,也可以小见大。

这是因为较多的散文写的是日常生活和自然风光,题材并不重大,甚至只是一鳞半爪,一言一事,一草一木。这种情况,就要特别注意对题材的开掘,提炼出一个积极健康的主题。这一类型的好散文,往往是题材虽小,却能因小见大,见微知著,从平凡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思想意义来。就象郁达夫所说的“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以小见大已经成为散文写作中选材立意普遍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因使用者而异,各有不同,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1、透过平凡的现象挖出不平凡的本质

鲁迅的《风筝》,写的是十岁的小弟弟最喜欢风筝,十几岁的哥哥却嫌恶他放风筝,一次哥哥把弟弟偷着做的风筝折断、踏扁了。这种小事,是再平凡不过了。可是鲁迅却对它进行了无情的解剖,把主题提到“精神的虐杀”的高度。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玩具是儿童的天性。恃强凌弱,无端粗暴摧残儿童的天性,就是精神的虐杀。这种虐杀不直接来自凶恶的敌人,而是来自亲人的无知,又造成被虐杀者的麻木,却不为人所觉察。这正是中国的封建旧意识——这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不可宽恕的地方。鲁迅的《风筝》题材虽小,但挖掘得深刻,提出的问题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

刘秀新、刘崇明的《一件珍贵的衬衫》,叙述作者骑自行车插进快行线,被周总理坐的轿车轻轻地挂了一下,挂破了衬衫,蹭破了一点皮。作者认为事故是自己造成的,声明“没事儿”。可是周总理却对这位素不相识的普通工人关怀备至。先是拉开窗帘注视着“我”,接着派车送“我”去医院,又亲自打电话询问检查结果,最后还派人送来一件新的确凉衬衫。这件事与周总理在党政、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动人事迹比起来,的确是太小了。但我们读后还是深受感动。这是因为有些小事放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上看意义并不小。这篇散文正是把这件小事和周总理整个的光辉人格联系在一起,因此文章主题的意义就大了。这正如作者在结尾时所说的“我经历的这件事,在敬爱的周总理一生的伟大革命实践中,仅仅是一件小事,然而,从这件小事上,我们看到的是周总理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对劳动人民的深情关怀,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

3、用生活琐事讲述深刻的哲理

如课文《第一次真好》

文章具体写了“我”的两个“第一次人生经历”。这两个事例和后文的一系列第一次都是生活琐事,第一部分写“我”第一次看见果实累累的柚子树;第二部分写“我”第一次看见母鸟孵出小鸟。两部分内容都有表达思想看法的议论紧随其后,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提出“珍重第一次”的希望。得出人生要不断接触新的有益的生活项目,不断尝试新的生活,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4、用象征的手法。

象征是古今中外常用的手法。

张晓风的《行道树》,赞美行道树,是为了赞美无私奉献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胸襟,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误区:

有些散文作品立意不高,往往选择了重大题材,但材料不够具体,缺乏自己的感受,满足于照搬一些流行的口号;而选择细小题材,则又就事论事,思路不开阔,没有把材料放进全局去思索,抓不住本质,挖掘不出题材深含的意义,不能给人教育和启发。散文立意的高低,生活体验和思想境界是基础。只有积极投身到生活实践中去,深入地了解现实,努力丰富自己的学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才能写出立意新颖深刻的好散文来。

(二)谋篇 谋篇,就是对文章的整体布局进行恰到好处的安排,是散文写作的重要环节。

在写作过程中,从主题需要出发,沿着一定的思路对零散的材料进行增减、提炼、加工、串连、排列,组成一篇文章。散文篇幅短小,构思起来似乎比较容易,但是事 实上并非如此。所以,我们容易在这个环节上绞尽脑汁, 为构思一篇好散文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三)联想

联想,就是由自然景物想到社会生活,由现实社会生活想到历史经验,由平凡的事物想到深刻的道理。一句话,由此时此地此类事物想到彼时彼地彼类事物,由这一件事想到另一件事。

事物的互相联系就是联想的客观基础。联想可以使散文丰富其内容,深化其主题,加强其形象,驰骋其感情,形成形散神聚的特点。因此,散文作者构思时,往往要运用丰富联想。联想成为散文写作中一个突出的艺术手法。散文的常用的联想方式 :

1、辐射式联想

这种联想有一个具体的辐射出发点或网络集结点,全篇文章的联想都从这一点引出,环绕着这一点,形成辐射状态或网络状态。

2、联串式联想

这种联想有点象电灯的联串,它以一个具体的事物作为开头,联想到第二个、第三个„„,开头的那个不是中心,以后联想到的也不环绕开头的事物。作者把顺着思路联想起来的或是相似、或是相近、或是相反的材料串起来,从中引出一个主题,形成一篇文章。

3、借托式联想

借托式联想就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式的联想,大致是借用一个景或物,来寄寓人情或事理。这个景或物与人情或事理,在客观上未必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作者通过联想把它们粘连在一起,伍成一篇象征的散文。借托式联想所取譬的景或物,多数是花鸟虫鱼和山川日月,所寄寓的应该是深沉的情志和深刻的思想。取譬和寄寓两者之间要有形似或神似之处,尤其要神似。这便是所谓“妙在形似之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我国现代散文家喜欢采用的方式。

(四)文采

散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1、形象生动

散文中有抒情议论,是与论说文接近的文体。为了防止把散文语言弄成抽象的论说文语言,要注意用具体形象代替概括的空泛的议论。鲁迅的《藤野先生》最后一段意思如果给我们一些人来写,可能会写成这个样子: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时时鼓舞着我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这么写就干巴巴了。作家多数是晚上工作的。深夜疲倦,经常正是他们继续写作“斗争”的时刻。作者选择了这个具体的细节,用白描手法把它朴素地写出来。意思虽然差不多,但文字形象生动得多了。

2、潇洒自然

散文的语言介于诗歌语言和小说语言之间,是自然中流露着潇洒。叙述的过程疏密相间,疾徐有致。

散文语言潇洒自然就是要写得从容不迫,挥洒自如。抒情文情深款款,议论文娓娓动听,记事文如叙家常。

5.“散文式”通讯的写作手法 篇五

“大散文”意义上的通讯定位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两千多年前, 先哲孔子曾经站在河边, 对着不断流逝的河水, 感慨着一切都会成为过去。然而, 源远流长的中国散文传统至今仍饱润着中国文化的河床。春秋时期, 诸子峰起, 百家争鸣, 他们用当时的新闻体———散文向世界发表宣言, 表达自己的观点, 开放了一朵朵瑰丽的散文花朵。中唐年代, 韩愈、柳宗元等针对六朝以来的靡丽之陈腐习气, 提出“文以载道”, 发动古文运动, 发挥自己的政治热情。直到清代方苞、姚鼐、梁启超, 而后至现当代的鲁迅、梁实秋、林语堂、秦牧等等, 把散文创作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散文是千年以来我们语言的稻米。一代代人杰以心灵之水, 以激情之柴, 以生活或生命状态之米, 炊雪白雪白的饭给我们餐。

古人通常将文学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韵文, 另一类为散文。大凡抒情者用诗行表现, 说理者则多出以散文形式。散文和韵文这两大源流, 亦像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一样, 带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不必对散文进行奥博的“考古”, 就可感受到散文这种有着最悠久的历史和最深厚的民族传统的文体, 是一种永远受广大人民喜欢并使用的文体。散文原本是最自由的文体, 13亿人民每天的对话, 主要是“散文”, 而较少“诗歌”和“小说”。中小学的语文教材中散文的比重最大。一年一度的高考, 数百万考生在汇报对祖国语言的学习情况时, 他们通常要根据命题, 完成一篇散文。从“大散文”的传统意义上看, 散文是个种类繁多的家族, 小品、随笔、游记、纪事、巡礼、速写、书信、日记、札记、寓言、杂感、深思录、短论……均属散文家族的成员, 而这些成员中有些又属当代通讯体的成员。

20世纪20年代初, 现代散文刚露雏形, 文学圈里的“小品之王”周作人为了给现代散文定位, 就在“文”前加了一个形容词“美”, 于是有了“美文”的名字。若从科学角度来考证, “美文”之谓不伦不类。“美文”应是美丽之文的总称, 既是美丽之文, 应涵盖新闻类洋溢才情的精品之作。朱自清在《什么是“散文”》里曾把论文、宣言等归为“引号里的散文”, 那么通讯也该算作“引号里的散文”吧?

新闻界提倡写美文由来已久。从名彪新闻史的前辈记者身体力行写新闻美文到新华社倡导新闻改革破新闻八股, 都反映了传统的大散文观的生命力之旺盛及对新闻的渗透和冲击。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事物, 文体间的交叉、互渗、兼容是其必然。把梨嫁接在苹果上, 或把苹果嫁接在梨上, 产生了梨苹果或苹果梨。生物学上的这种优化, 人们不是早已接受了吗?那么, 对文体上的这种优化又该怎么看呢?以魏巍采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 有学者将其归为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 另有专家则将此文列为新闻体裁的一种———通讯, 当然, 还有将此列为报告文学的。那么, 这篇文章到底属于什么文体呢?其实它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苹果梨或者梨苹果。因为连魏巍本人对《谁是最可爱的人》也没究其必须是什么体, 而只言“这篇东西”。

从通讯的窗口探出头去, 我们会有一种发现, 有一种亲近, 通讯是在中国散文脉流的浸润和包围中生存着的。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的中国散文是一条自新的河流, 它波光闪闪地漫进新闻的堤岸。以散文为鉴, 将通讯写精、写短、写美、写鲜, 是需要有一种大散文观和美文意识的。“四不像”也好, “苹果梨”也罢, 让散文和通讯在介乎文学与新闻之间的边缘地带进行契合与互动, 这种定位是有实际意义的。

通讯体中凸显的散文特征

千古文章, 由远及近, 皆为时而作。新闻文体问世的历史虽然短暂, 但它也没有脱离“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这一普遍规律。然而, 与其他类文体不同的是, “新闻是新近发生 (或发现) 的有传播价值的事实的报道。”它写作的特殊规律必然是“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作为新闻文体中的通讯类, 其写作特点也一定要以事实影响人。但是,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生动报道客观和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除了要具有新闻性、翔实性外, 其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使它在各类新闻体裁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通讯既可叙述、描写, 又可议论、抒情, 表现手法不拘一格。这种多样性的表现手法给通讯带来了生动、形象、真切、感人的客观效果。通讯体是闪耀在报刊版面上的“明珠”。有人称, 未来新闻的较量是通讯体的较量。

通讯在新闻体裁中所具有的独特性的一面恰恰与散文有着天然的渊源。散文是文学中的“轻骑兵”, 是最灵活、最自由、最没有拘束的应用性最强的文体。它可以抒情、可以叙事、可以夹叙夹议、可以刻画人物、可以描绘风物……凡是社会生活中一切有意义的事物, 都可以通过散文这种“快餐文化”的形式及时地表现出来。散文的特点是以情动人, 事实是抒情的基础。通讯是以事实为主体, 不排除用散文文体的表现技巧和手法丰富自己。二者的同一性、互融性已经在很多通讯作者中产生了心理定势效应。精美的通讯和精美的散文一样, 是作者阅历、智慧和学养淬炼而成的。如果能借助散文之翼驱驾通讯之马, 通讯的感染力和可读性会骤增的。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像枝叶与树那样一脉相承的联系。研究、探讨通讯能否散文化, 就要对通讯“把把脉”, 找到它身上诸如短小、直切生活、文无定式等散文特征。这就像通过枝叶认识一棵树或通过这棵树认识它身上的枝叶一样。

通讯的报道领域像散文的笔触一样广阔无垠。当代通讯作品作为“时代的日记”、“明天的历史”, 可以从不同侧面走笔丰富多彩、流动不息的社会生活。散文的醇厚美酒是岁月和情感在作家心灵深处酿制出来的, 写作天地无疆界, 时空转换任驰骋。同样在船上做文章, 邹韬奋可以写成通讯《月下中流———经苏彝士河》, 刘白羽可以写成散文《长江三峡》。记者的笔, 作家的笔, 究竟哪一方水土归属哪一种文体描摹呢?

通讯写作也讲究“立意”, 它与散文创作的意在笔下同等重要。所谓立意, 是指确定中心思想。范仲淹有散文名篇《岳阳楼记》传世, 不是因为他把洞庭景象写得如何壮美, 而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意新颖、高远, 引起百代仁人志士的共鸣。再来看这样一句话:“多可爱的小生灵啊, 对人无所求, 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假如杨朔的《荔枝蜜》中没有这一深刻的立意, 那么这篇散文就会降格为一篇介绍蜜蜂生活习性的科学小品了。通讯也如此, 升华一寸, 眼前的世界就放大一倍。发表于1978年3月14日《人民日报》的人物通讯《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原来的主题只是表现吴吉昌的科研精神, 介绍种棉花的辩证法。后来经穆青力挽通讯的路子, 将主题拨正在吴吉昌不屈不挠献身真理的高深立意上, 使这篇通讯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经典作品。

通讯与散文一样要求谋篇布局, 即结构方式浑然天成, 富于变化。古人构思散文主张“文如看山不喜平”, “纵横自有凌云笔”。通讯的纵式、横式及纵横交叉式等结构方式, 是与散文的章法有序又行止自如有相通之处的。南振中发表在1978年10月2日《人民日报》上的通讯《鱼水新篇———沂蒙山纪事》, 层层扣紧党和人民鱼水关系的主题安排材料, 结构纵横交叉, 开篇便唱民歌“河里的鱼儿啊, 没有水就没有家。”全篇不断采用倒叙、插叙和空间排列事件, 任抒情、议论手段于其间, 表现出作者思维过程中的每一转折、间歇, 清晰地反映文章的内在层次, 可谓形散神凝。

古人云:“言之无文, 行之不远。”优秀的通讯作品沉淀在读者心壁上经久难忘, 很重要的因素是它破除了“新闻八股”的清规戒律, 凸显出散文的特征。散文是边缘性特点相当突出的文体, 把它身上镶嵌的某些特征“拿过来”, 与通讯中的某些特征交合, 一种暗香浮动的文气自会袅袅升腾, 潜移默化为通讯散文化的意境、语言、气韵、情致, 并渐成一种通讯作者的行文风格。当我们把今天的通讯体还原在中华民族散文的沃土上再汲取一些养分时, 其收获一定是茂林修竹再现, 莲叶田田一片。

散文式通讯的审美价值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睡美人在接受了王子的吻之后, 获得了美的生命。这个“吻”就是情感的力量。为什么有些通讯“水过鸭背不透毛”, 不能打动人心呢?问题大都出在作者的真情实感没有糅进作品的字里行间。散文之所以称之为美文, 美是离不开情感的 (爱憎喜恶皆是情) 。散文之美正在于它以情取胜。提倡通讯增加散文色彩之美, 并非指在通讯作品中徒增一堆花椒、味素、大料式的形容词, 搞那种花哨的广告般的美化和夸张。所谓作品的审美价值, 就在于它能够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一篇《背影》, 沟通了人间多少父子情, 维系了多少长辈对晚辈、晚辈对长辈隐藏在心底的祈盼。

列宁说得好, “没有‘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散文式通讯是倾注人的感情的所见所闻所思的合成文体, 是引起受众直观了悟式审美情趣的一门艺术。散文式通讯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用形象的事实说话上。有学者说:“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可信性、可亲性, 首先是可读性。没有可读性, 那可信性和可亲性也就无从谈起。”可读性是作者借助形象思维为基础的审美想象完成的。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在理性认识过程中, 不抛弃能够表现本质的感情材料, 以形象形式从整体上把握现实。《史记》上说:“庄周著书十余万言, 大抵率寓言也。”一代又一代中国老百姓之所以能够接受庄周, 盖因庄周的书里随处可见的都是他用故事、神话说出来的思想。可见, 栩栩如生的生动语言总比概述式的枯燥语言易于接受。于是, 我们说当代通讯的文章完全不必像个尚未熬出天日的小媳妇一般, 畏畏缩缩地生活在“纯新闻”的角落里, 而应该大胆地与文学姐妹搭肩挽臂地相处。

美学认为, 形象大于思想, 形象可以传情。散文式通讯正是以再现特定形象反映现实生活, 运用美的法则完成的形式和内容统一的报道。翻开《中国优秀通讯选》, 我们看到许多经典内容既不是纯客观的东西, 也不是纯主观的东西, 而是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统一。穆青同志说:“我们一定要牢记马克思所教导的名言, 决不让玫瑰花和紫罗兰呈现同样的颜色和发出同样的芳香。愿我们每一个作者的文风都像自然界的奇花异草一样, 尽量显示它们各自独特的光彩吧!”实际上, 穆青同志谈到了采写通讯的艺术性。积60年办报经验的我国报界老前辈徐铸成认为, 新闻艺术离不开最基本的传播载体———语言文字。“在运用语言方面如果没下千锤百炼的工夫, 达到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信手拈来, 恰似‘言从己出’的境界, 就很难状物叙事, 使人喜读、可信, 有震人心弦、沁人心脾、如在目前之妙, 写出真实、准确、生动传神的报道。”散文式通讯所追求的至高之境是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真、善、美”的完整统一。给受众有激情、有文采、有思想的好看的东西, 才能达到教人、育人、喻人、冶人、悦人的目的。没有美学价值的通讯是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新闻价值的。我们在对通讯“散文式”的积极探求和倡导中, 会越发觉得在求新求实求深求活的心态驱动下, 以“真感情”、“美文字”切入社会和受众的关注点, 不仅是一种审美品格的追求, 而且还蕴涵着一种社会的责任感。在通讯的多元景观中扬起一束散文式通讯的花朵, 对我们民族总也是一种文化品位的弘扬吧。

(作者为党的生活杂志社副总编)

6.指点璀璨的星光 篇六

青涩纯朴的80年代

关键词:平实、本色

30年前的杂志,年龄比小编还大,纸张已有些蜡黄,随手翻看,封面依然时尚。仔细读下来,小编不得不由衷地钦佩起自己的诸多前辈:如今炙手可热的大腕级人物,尽收其中。陈凯歌、斯琴高娃、陈冲、陈道明、刘晓庆……还有众多后来被人们熟知的明星。

或许以当初的眼光来看,他们不能算是明星,人们的心中也并没有“STAR”这个词。他们是一群演员、歌手,是一些和我们同样普通的文艺工作者。在当年那些已有些蜡黄的纸张上,我们看到的不是类似“当红影星”、“新晋小生”这样的字眼儿,取而代之的是“青年演员”这样平实的称呼,即便对于当时已非常成功的表演艺术家赵丹,也只是在演员之前,加了“著名”二字。在这些文字与图片中,我们看到的不是风光无限的名人明星,而更多的是他们在自己事业上的勤勉和生活中平实普通的本色。

在1980年的创刊号中,我看到了著名电影演员赵丹的专访,更难能可贵的是上面还有他老人家的墨宝——“充实我们八小时以外的生活!”简单的话语中蕴含着老人对《八小时以外》的殷切希望。同样在那一期杂志中,我还看到了对歌唱家关牧村的专访,“初冬的一个傍晚,我冒着袭人的寒气,到青年女中音独唱演员关牧村的家里去访问,一踏进她家住所走道,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小声唱歌声”,当时的关牧村还是一名“青年女中音独唱演员”,如今早已功成名就,

成了人们喜爱的歌唱家。

这是斯琴高娃吗?在1983年第1期的《八小时以外》中,我看到了那个对我来说既熟悉又多少有些陌生的身影一一斯琴高娃。熟悉《康熙王朝》中的孝庄皇后,而陌生的是当年《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如今是慈祥的后现代姨妈,而当年是青涩纯朴的蒙古族女孩。“这是‘虎妞拉祥子下水’的一场戏。虎妞陪祥子喝酒,她一仰脖儿,喝一盅酒,哈酒气给祥子看,满不在乎。高娃在拍这个镜头时有点作难,她平时不喝酒,开始只有用糖水代替酒。糖水确实灌了不少,可总是显不出醉意朦胧、面红耳赤的样子,所以怎么演也演不‘真’,怎么办?高娃决定喝真酒。”成功总是需要不断付出与磨砺的,如今能够在荧幕上镇定自若,游刃有余,或许正是凭着多年来一点一点的积累与努力

刘晓庆,一个近些年似乎有些久违的名字,“慈禧太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了她的标签,自信、坚韧,她本人的身上也或多或少有着成功女性的特质。清澈的大眼睛,穿着时髦的翻领毛衣,蓬松的烫发,用时下流行的话来形容,当年的刘晓庆非“清纯”莫属。“凡是同刘晓庆认真地谈过话的人,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刘晓庆是个非常有自信心的人。据说,在拍影片《原野》的时候,有人怀疑她是否能演好花金子,她曾说道:‘如果我演不好,情愿从楼上跳下去!”’

如果细数一下80年代风靡的影视剧,《末代皇帝》一定赫然在列。陈道明,一个当时初出茅庐的“影视新秀”。正是凭借这部剧集被人们熟知,进而走上了自己的影帝之路。在1985年的杂志中,我看到了陈道明与杜宪这对恩爱夫妻的照片。“小陈,虽然已经拍摄了两部影片:《一个和八个》、《今夜有暴风雪》,他分别在剧中担任主要角色,饰演锄奸科长许志和知识青年、兵团战士曹铁祥。可是这两部影片都还没有上映,观众也许对他还是比较陌生的。现在他已被选中在电视剧《末代皇帝》中饰演溥仪,预计很快会被观众所熟悉。”这也算是《八小时以外》的前辈们的预言吧,几部热剧的相继上映,成就了这位公认的实力派演员。

在80年代的《八小时以外》中,我们能看到太多日后的“大家”,那时,他们年轻着,青涩着,身上散发出的是青春活力与平实本色。

蓬勃鼎盛的90年代

关键词:思辨、开放

90年代是剧烈变革的时代,这个年代对于我这个80后来说,也显得更加亲切和熟悉。那时的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腾飞,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那时的林青霞楚楚动人,那时的冯小刚略嫌稚嫩,那时的葛优酷劲十足,那时的崔健风华正茂……

“与崔健面对面交谈的时候,已是在富士山酒家的餐桌上。原以为他给《八小时以外》的题辞会是他的那句‘千万不要唱卡拉OK’,但他拿起笔来只用了比略思片刻更短的片刻,便题写了一句:‘8小时以外是摇滚!’——这话真棒!”是啊,这话真棒!在1993年4月的杂志中,我惊喜地看到了崔健这个老男人的墨宝,荣幸之至啊!“崔健早已不是‘一无所有’,但我希望他不要忘记那种‘一无所有’的感觉!”这是本刊记者对崔健的期盼,他也的确没有让我们失望,一直以来坚持着自己的音乐,更用自己的音乐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

林青霞,多少人痴迷的梦中情人,与秦汉的纠葛缠绵直至没能终成眷属更令多少人扼腕叹息。当我翻开1990年第2期的杂志时,说实话,着实被吓了一跳,限前赫然是林青霞与秦汉的“结婚照”。仔细阅读之下才知道,那是她的处女作电影《窗外》的剧照。“每每提及秦汉,林青霞便露出甜甜的笑容,而谈到婚姻,她的回答却是:‘结婚在有些人看来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对于我来说事关重大,绝不能马马虎虎,一定要三思而行。’当别人认为她考虑过甚时,她又说:‘可能有时候人还是糊涂一下好,说不定糊里糊涂地结婚,糊里糊涂地生孩子,一生也就这么过去了。’听口气,她是绝不会轻易完成这终生大事的。”如今的林青霞早已身为人母,当她回想起当年那段岁月,不知作何感想!

“我心狂野”,除了齐秦,还有谁当得起“狂野”二宇。手捧着1996年第5期到第7期的杂志,我实在激动万分,里面居然连载着齐秦的自述。“在充斥着‘完美偶像’的歌坛中,我肯定是最不完美的艺人。混过帮派、进过感化院、有过丑陋的感情纠纷,所有的‘不名誉的过去’,全都赤裸裸地展现在众人面前。我也曾经想要隐瞒,塑造一个比较‘完美’的形象,但是,很快的,我便了解到,只有真实的我被歌迷所接受,才是真实的成功。而会因为真实的我而喜欢我的歌迷,也才是与我有相同频率的真实的人吧!',洋洋洒洒上万字,让我们读到了真实的齐秦。

“27岁时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收敛起无形浪子的青春岁月,上班,下班,开会,领工资,和人潮一起涨落,和日子一起躲进平静的港湾休息……成长是憧憬和怀念的天平,当它已倾斜得颓然倒下时,那些失去了月光的夜晚该用怎样的声音去抚慰。你们让我快乐,也让我难过,让我放歌,也让我沉默,别怪我,”

90年代,校园民谣经历了“鼎盛时期”,《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大批经典歌曲让年轻的我们激动不已,这些经典

的缔造者之一——高晓松在1996年第10期《八小时以外》中,写下了上面这段文字。

一个思辨开放的时代,造就了一个个才华横溢的明星,《八小时以外》与他们一起成长,伴随着他们高歌、迷惑,成功、怯懦,在那段难忘的日子里,留下一个个标志着成长的深邃的脚印。

娱乐至上的新世纪

关键词:快乐至死

2000年以后,“娱乐化”彻彻底底成了演艺界的标签,电影宣传、唱片推广、明星炒作,加之网络推手的作用,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吸引眼球,娱乐大众。有人说,现在是“眼球经济”,也有人说,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在我看来,这些说法一点也不为过。正因为此,传媒也在主动与被动间追星逐腕,以飨公众的猎奇心理。

目前,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收听广播、接收邮件短信,甚至路过商场,满眼尽是靓女帅哥、歌舞升平和笑话恶搞,我们早已习惯因此而轻松、惊奇、好玩和刺激,每天激动、流泪、发笑甚至亢奋。

如今的时代,人们更加开放,也更加注重“人本”思想,而娱乐是人的本性,无论在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下,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男女老少,都或多或少地喜欢娱乐,因此也就不难理解现在“娱乐至死”的状况。更何况,在包括网络技术在内的各种新技术的带动下,娱乐已经变得越来越容易,如今的我们不必“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只需用手指轻轻敲击键盘,便能轻松地尽知天下事。

回头看看如今的明星们,不再像80年代那样平实单纯,不再像90年代那样初出茅庐,他们能够在镜头前挥洒自如地面对媒体采访,能够适时地出现在各种场合增加曝光率,更瞳得如何炒作自己,增加筹码。说句实话,现在的明星活得着实比过去累,他们要时时刻刻提防身后角落里的狗仔,要懂得如何保养自己,注意形象,要知道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如何着装,即便是一次小小的着装失败,马上便会出现在娱乐版的头条。曾经的明星,只需要演好自己的角色,唱好自己的歌,业余时间里,他们和我们一样地生活,如今则全然不同,当选择了这条道路,便意味着你的一切都成为了人们“娱乐至死”的素材。

7.诗人的指点 篇七

一天傍晚,他和妹妹出去散步,迎面开过来一辆豪华轿车,车里的一个年轻人冲着他喊道:“喂,老头儿,去巴斯科里教授家的村子走哪条路?”对于年轻人的无礼,巴斯科里很生气,就胡乱给他指了一个方向。妹妹不解地问:“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他而是乱指方向呢?这不是欺骗吗?”巴斯科里摇摇头,说:“不,这个年轻人太缺乏教养了,只有走了弯路,他才有可能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

等到巴斯科里回到家中时,绕了弯路的年轻人终于找来了。当他看到刚刚为他指路的“老头儿”竟然是自己一心想要拜访的诗人时,感觉非常尴尬。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说了一番奉承话后,没有征得诗人的同意,就从包里掏出了一大叠诗稿,接着满怀激情地在巴斯科里面前朗诵起来。朗诵完毕后,他再三地请诗人给予指点。巴斯科里皱着眉头说:“年轻人,你的诗缺点火啊。”年轻人如梦方醒般地点着头说:“噢,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我的诗里热情不够,应该加点激情,是吗?”“不!”巴斯科里站起身,做了一个送客的姿势,微笑着说:“我的意思是劝你把诗放到火里烧掉。”年轻人听了,满脸羞愧地走掉了。

8.叙事性散文写作教学, 功在细 篇八

一、热爱生活——告诉学生这是“真实”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任何一部文学作品, 都是用不同的问题和表达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所以, 作文也是生活, 也源于生活。但有些学生, 尽管立足于生活, 也用心地去观察生活, 但为什么写起作文来还是愁眉紧锁呢?这与他们的生活范围狭小有关, 也与他们不精想细思有关。“学校——家庭”两点一线, 社会活动视野远远不够, 所以, 大多数学生的目光总是锁定在送伞、抓鱼、上树等满天飞的现象上, 至于生活中的真、善、美, 学生根本不去光顾, 试想:送伞, 雨中有真情;上树, 树上有哲理;唠叨中有父母之爱;眼神中藏世人艰辛;鄙视中含世态炎凉……想想看, 这些内容都能成为精妙的作文题材。我们只有去引导、帮助学生去发现, 他们才能做到“无限风光笔下生”, 自然, 作文也就真实有味了。

二、写好片段——告诉学生这是“精彩”

写整篇文章固然重要, 但费时较多, 因此, 若想把叙事性文章写得感人、打动他人心房, 那么常写片段是一种好方法。所谓“片段”就是文章中的一段或几小段。要求集中完整, 这对写好整篇文章是有极大帮助的。

怎样写好作文片段呢?就记叙文而言, 我觉得应这样要求学生:

1. 围绕一个中心写。内容集中完整, 不能漫无目的地游离中心。

2. 要真实。

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观察所得, 不能脱离生活, 编造离奇的故事。

3. 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 不能空洞无物。

4. 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 也就是要赋予片段一定的思想意义。

5. 描写景物要细腻, 刻画人物要生动、形象, 给人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的艺术效果。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写作文片段的水平, 我们以两个班为实验研究班, 结果发现, 他们的写作能力明显增强, 精彩片段不断涌出。现在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 学生不是害怕作文了, 而是喜欢作文了。如:宁波同学的《感受幸福》《把微笑带给生活》;张灿同学的《星光漫步》《藏在心中的鲜荔枝》等片段, 内容十分精彩。类似的真实具体、细腻感人的片段数不胜数。因此, 学写作文, 第一步还是从片段写作开始练笔, 它选材范围广泛, 自由灵活, 既能提高观察能力, 有话可说, 又能为写大作文积累素材, 对提升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三、运用描写——告诉学生这是“鲜活”

描写是指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摹和刻画, 使读者对描写对象有了更加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 如果运用得好, 就能达到使“其面目精神, 跃然纸上, 勃勃欲生”的效果。

在实验教学中, 我们边实验边总结。比如, 训练前, 学生作文中, 经常出现类似“春天到了, 一些新芽就冒出来了”“秋天刚到, 一些黄叶就落了下来”的平庸之语。训练后, 让我们惊喜地读到“春天带来了风和日丽、带来了莺歌燕语, 一些新芽焦急而兴奋地探出头来”“秋天刚到, 一些性急的黄叶毅然回到了母亲的脚下”诸如此类的创新之句在我校学生的习作中安家落户了。可见, 要写出鲜活的好文章, 哪能与“描写” (含修辞句的运用等) 失之交臂呢?

四、与时俱进——告诉学生这是“创新”

翻开文学书籍, 追忆名人业绩, 无不闪耀着与时俱进的创新色彩。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创新;清代著名诗人画家郑板桥的《春词》是创新;当代著名作家王蒙的散文《落叶》是创新……他们的作品流传千古, 称得上是时代的真正佳作。当然, 也都富有各自的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珍品, 没有个性就称不上创新。因此, 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都要鼓励引导学生站在时代的高度, 努力追求、锐意创出新意。

这几年来, 语文作文试题多以“话题”作文为主。那么若想获得理想的分数, 学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 让自己的个性表达赢得阅卷教师的青睐。

为此, 我们在实践尝试过程中重在对叙事性散文的写作进行了全方位辅导, 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下几方面的尝试:立意的个性张扬, 选材的个性寻觅, 构思的个性探求, 语言的个性表达, 还有文题的拟定、如何写好开头或结尾等比较规范的练习, 可以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备课、讲解到合作、总结都认认真真地去尝试, 学生创作欲望很高。比如, 以“自然”为话题的作文, 我们实验班就出现了像《植物王国大罢工》《嫁不出去的白天鹅》《地球和月球的约会》等新颖的主题内容, 布局更是丰富多彩, 令人赏心悦目。

另外, 在叙事性散文写作教学过程中, 我们也要用好范文, 因为恰当地运用范文不仅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思想情感方面的熏陶, 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会一些写作技巧,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如周作人等编著的《 (中国卷) 最美的散文》和刘海涛主编的《阳光的味道》等都有值得借鉴的闪光点, 值得细细品读。还有, 教师若能给学生写些“下水文”, 再好不过了。

现实生活中所表现的喜怒哀乐是丰富多彩的, 这就需要我们富有敏锐多感的心灵, 富有聆听自然, 体察人间冷暖、洞悉世态炎凉的能力, 分美丑, 辨善恶。当然, 文章要蕴含时代色彩, 即关注焦点、热点、敏感话题。如果这样, 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一定会妙笔生花, 也一定有用武之地。

9.我为高中学生记单词指点迷津 篇九

笔者在这篇文章里, 结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 从分析高中生单词记忆的现状说起, 谈谈高中学生如何记忆单词, 促进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 供各位同仁在教学时借鉴。

一、当前高中生单词记忆现状分析

好多高中学生抱怨:进入高中, 英语成绩明显差、高中单词这么多, 怎么都记不住。笔者认为学不好英语的主要原因是英语单词记不住, 而单词记不住的主要原因是方法问题。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断给学生记忆英语单词提供方法指导尤为重要, 让他们轻松记忆单词, 拥有一定量的词汇量, 为、听、说、读、写打下基础。

二、单词记忆法指导

牛津高中教材要求学生掌握4500个单词, 包括音、形、义, 要求在口、笔头中熟练正确运用。面对巨大的词汇量, 有的高中生无所适从。尽心尽力了, 就是记不住。可见, 方法指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 在理解的基础上、在运用中记忆单词。单词是语言的最小语言单位, 因此单词最好放到特定语境中活记活用单词, 再根据上下文的联系了解单词的用法、意义才能避免遗忘。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1出现了较冷僻的单词sniff, 这个单词不常用, 出现率低, 记住了也容易忘, 不妨放到句子中记忆:During the experiment, volunteers were asked to sniff various pleasant smells.通过记这个句子, sniff便会在学生的大脑里了留下深刻印象。从事教学一线的教师都明白:学生理解得越深刻, 记忆就会越牢固。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知道单词的音、形、义, 使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会记而不忘。仍以During the experiment, volunteers were asked to sniff various pleasant smells为例, 根据上下文, 不难单词知道sniff这个单词是动词“闻”的意思, 与smell同义。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同音异形词、词类转换等指导学生, 学生就会记得长久。

(2) 根据科学记忆法、寻求有效的方法记忆英语单词。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明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个遗忘曲线给学生记忆英语单词提供了科学方法:对于单词的记忆应“温故而知新”。除了使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多复习、勤复习外, 还要采取更加有效的记忆方法, 使单词记忆既快速又记得牢。

(1) 直接法记忆。所谓“直接记忆法”, 就是直接记忆单词, 是被多数同学所普遍使用的方法。一般是唯恐记了忘, 便在卡片上写上所要记忆的单词, 便于随时随地记忆、不断回忆。并且记忆时大声地读出单词的发音、拼读单词由哪些字母构成或直接利用母语记忆单词的含义等。这种方法虽不算上乘, 但也遵循并使用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进行记忆, 达到多看、勤复习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 用直接法记忆单词, 最好要经常变换单词的顺序, 因为每一次记忆几个单词, 开头记的和结尾记的单词往往记得牢固些。

(2) 间接记忆法。所谓间接记忆法, 就是采用构词法记忆法等方法, 这种记忆法快速、便捷, 有助于记忆持久不忘。1) 根据句义或上下文意思猜测单词用法。如, I envy your ability to work so fast.从句子意思来看, 你工作效率如此之高, 所以我“羡慕”你。再如, This commercial city was busy and wealthy about 2000years ago.从课文的上下文不难看出这座城市是商业大城市, 2000多年前就繁华过。所以, 不难记住commercial是“商业的”的意思, wealthy是“富有的、富裕的”之意, 再联想短语the commercial heart of the city、a wealthy city、a wealthy family等的记忆。单词的记忆放到短语里、句子里记忆,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利用拆词法记忆。所谓拆词法就是一个单词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记忆, 一般使用的对象是合成词。而合成词是英语单词构词法的一种, 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和在一起而构成的新词, 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规律进行词汇记忆, 以提高单词记忆的效率。如, hand-bag, pain-killer, sister-in-law, she-wolf, fresh—man, it-self, brain-storming, after-brain, blood-red, Englishspeaking, well-known, indoor, out-door, hotfoot, hot-dog, beforehand, for-ever等等。把这些单词分成几部分拆开来记, 比一个个字母拼读记忆效果要好。

除了合成词可以用拆词法记忆, 英语里还有一类词即派生词, 也可以用拆词法来记忆。如, 大家都熟悉的agree-disagree、possible-impossible、short-enshort、operate-cooperate等前缀, 只需要记住给单词加前缀是什么就行了。

除了前缀, 后缀也是英语构词派生词的一种重要方法。利用后缀记忆单词, 了解后缀构词特点:有的构成同义或近义、有的是反义。所以, 此时不妨使用近义词、反义词归纳记忆法。

英语单词的记忆方法很多, 教学时“授之以渔”, 让学生掌握学法, 高中生记单词将不再是难事。

参考文献

10.黑马导师怎样指点徒弟? 篇十

在黑马商圈里有一种天然的师徒关系,导师指点黑马,黑马向导师求教。这种互动除了发生在课堂,更多地真实发生于黑马们的创业之路上。这些“金刚狼”有能力,有冲劲,但也需要“X教授”进行引导和言传身教。而“金刚狼”们的互相学习,也能激发出他们更多的超能力。

19个黑马合伙,靠谱吗?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19位黑马营同学共同成立了一家名为来电科技的公司,想在分散的充电宝市场做出一个大众品牌,抢占市场第一。在《创业家》五周年庆典现场,他们当面向台下的导师求教,而导师也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以下为现场问答实录。

发起人许海林:我为什么要做充电宝

我看到智能手机用户在快速增长,一年前市场占有率不到50%,现在已经超过70%。进入4G时代后,随着游戏、视频等运用更多,电源瓶颈问题将更加显著。现在市面上已有很多充电宝产品,但没有一个得到大众认可的品牌,我希望在这个领域做到第一。

2013年6月,黑马营四期毕业典礼,我跟几个同学说起了这个想法。这是个刚需市场,如果我们做成第一品牌,可以有百亿元收入。这个想法得到了很多同学的赞同,并就产品方向给出了很多建议,比如导航犬创始人钱进说,可以将充电宝变成手机伴侣,成为一个入口,有很好的想象空间。另一位创始人张联华在这方面也很有经验,他还懂得市场营销。

我在锂电池行业有十年多经验,擅长技术开发,同样体积的电池,我的技术可以实现容量更大、时间更长,这是充电宝最核心的要素。同学们对我的技术有信心,但我欠缺品牌、营销等方面的能力,我要寻找到好的合伙人,搭一个班子才有信心去做这个事。我们这群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每人出份力,做事就会很容易。

现在,来电科技主要由三个黑马营同学负责运营。其中,张联华是CEO,负责市场;我负责技术;另一个是周亮。周亮和张联华一样,也刚卖掉了公司股份,她很看好这个项目,决定全职加入。我们三个人占90%股份,其余10%股份开放给了其他16位同学。

目前的充电宝市场,没人想到跨界去做一个融合的产品,我们就是朝这个方向,走差异化路线。我们的充电宝除了充电功能,还可以附带其他功能。此外,我们在渠道推广等方面也跟别人不一样,我们会用互联网思维去做,它会是个很性感的充电宝。

CEO张联华:

创业最好的结构就是同学、同乡、同床

【@合伙人缪杰:上课期间我们一块儿撺掇联华把公司关了,“跟我们一块儿干这个吧”。】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团队。在中国创业,最好的结构就是同学、同乡、同床。很少有公司能有像我们这样的结构,我们有美女、有野兽、有技术、有艺术,是非常好的一个组合。

关于充电宝这个产品,我认为任何产品都是一种媒介,媒介最重要的是传递信息。目前市场上的充电宝都是非常冰冷的、机械的、工业的感觉,我非常不喜欢。我想传递的是让人有感觉的产品,每一个人看到这个产品的都会尖叫,拿到产品的都会爱不释手。

合伙人周亮:

我们的产品会在明年2月14日情人节推出,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敬情期待。

导师诊断

黑马营的四位导师从不同角度剖析了合伙制公司面临的难题。他们认同合伙模式,但合伙是基于对事业的认同,而不是照顾同学间的情面。此外,如何保证既能有效决策,又能为众多合伙人打开创造力的空间,还有待思考。

鼓励派

王强

新东方联合创始人

这家公司是金子塔式结构,有几个最核心的人,所以我认为问题不大。他们之间很协和,应该开放地看待他们的合伙。

凌代鸿

旦恩创投创始合伙人

从组织架构来说,这个团队是相当不错的。企业发展是一条曲线,刚开始的阶段就是要把产品做好,产品就是你们的唯一。随着下一个阶段的到来,有一批天使客户后,你的组织、管理、销售、研发、财务、人力资源等队伍会大大扩大。合伙是一个不断磨炼、学习、修整、提升的过程,不一定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做对,但是基本做对就OK了。我的观点是可以往前走了。

抛砖派

吴长江

雷士照明创始人

公司定位是有了,但几个人能不能协调,意见不一致时听谁的?这个产品是以技术为主,许海林可能对产品的话语权更大,但CEO又是另一个人,按道理公司应该是CEO管事。现在大家都觉得产品很好,都在谈产品,但是市场这块谁来把控?产品好并不一定能卖出去,关键是通过什么渠道,通过什么方式送到客户手上,这是根本。大家过分强调产品和技术是不够的。

刘松琳

聚成集团创始人

你们为什么创立这个公司,是因为大家感情很好吗? 能不能做成,最重要的就是你们的利益是什么?聚成有很多学员做事为了维持同学关系,而不是真正创业,如果是为了维持好同学关系,照顾同学情面,公司会走不长。如果几个人不是一开始就有较强的事业心,没有权利集中和一个人拍板,这家企业可能不会发展得很好。

导师总结

何伯权(著名天使投资人、乐百氏原创始人):我是第一次看到19个人同时创立一个公司,这需要有很大的勇气,而且要有很大的号召力,才能够真的让大家联合起来。我不知道最后结果怎么样,但是我觉得这种开始是非常好的,过程也会是一个很好的验证。19个黑马营同学一起认同这个项目,愿意一起去创业奋斗,成功的希望还是比较大的。

但是,19个人怎么统一起来是一个挑战,相对集权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还是给大家相对自由的空间?在既是高科技,又有时尚性的产业里,创造力的发挥非常重要,而且又是以前稍有成就的人一起去做,自由的空间很重要。怎样设计,才能让个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大家又能够朝一个大目标前进,这点非常重要。不然,只听命于一个人、做一个产品,可能也有问题。你们需要有领头人,但是创造一个自由的环境也很重要。

上一篇:春节放假通知的文件下一篇:初中怎么提高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