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2024-11-12

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精选17篇)

1.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篇一

(一)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 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死知识、高分数),丢掉了其他(全面发展、个性特长) ,甚至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

提出素质教育,其目的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提高素质教育,是力求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通过培养和 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期为国家不断地大量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

我们要以历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去战胜旧的教育观念,坚决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 ,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二)采取一系列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措施

素质教育的意识要加强,许多理论问题要研究,但当前最紧迫的是要实践,“通过实践来丰富素质教育的 内涵”。素质教育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思想、教改思路,无疑是正确的。当前最需要的是通过教学实践和 教学研究,拿出切实有效的落实素质教育的办法。从这次研讨会可以看出,一些地方在一些方面已经作了探索 ,取得了初步的经验。今后的工作,一是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深入,进一步完善做法,并上升到理论;二 是开展系列化的研究,在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上拿出一系列的成龙配套的做法。今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继续研究:

1.要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以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为依据,把小学阶段教学目的要求和各年级教学 要求具体化。目标要适度、具体、操作性强、网络化(小学阶段目标、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目 标体系的建立可以减少教学的随意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本条件。

2.要凭借教材,在教学内容上落实素质教育。

要挖掘教材(包括课文、练习、训练体系)中的素质教育因素,通过教学充分体现。并在教学设计和教学 实践中对教学内容扬长避短,使教学内容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

3.要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

其中有认识问题,更有实践的问题。要发现和总结这方面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一些体现教学规律、在教 学各个环节加强训练、便于操作、易于推广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4.要研究语文教学的评估标准。

如果实施的是素质教育,但评估教学仍然把语文知识的分数作为首要的或唯一的标准,就难以形成一种相 应的运行机制,难以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5.要大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新的课程计划已将活动课纳入课程。语文课外活动是同课堂教学同等重要、彼此相辅相成的语文课程。要 将课外活动经常化,要面向全体,讲求实效。语文课外活动展开得好,必将促进课堂教学,必将对提高学生思 想道德和语文素质、培养和发展语文方面的才能起到促进作用。

(三)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语文教学加强素质教育,要通过教学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切不可误认为提高素质教育即提高语文 素质,即加强语文训练,把素质教育窄化了,浅化了。要避免出现以下偏向:

1.强化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淡化思想性。

且不说语文学科有很强的思想性,单说工具性,掌握语言文字工具干什么?听说读写。听说读写为了什么 ?一为交际,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二为服务社会、服务国家。而服务国家、社会,促进社会进步是最终目的 。语文工具掌握得再纯熟,没有好的思想,难以服务国家、社会,甚至走向反面,用语文工具反对国家,反对 人民,对抗社会。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强调“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 家命运的大事”。今天中小学生的精神面貌对21世纪党和国家的命运将产生重大影响。我们不愿看到一方面 是物质的丰富,一方面是精神的匮乏;一方面是生活的富足,一方面是人生目标的迷失。语文是具有很强思想 性的学科,不仅是文以载道,而且是在教学中“披文以入情”,产生震撼人心的教育力量。要认识语文的育人 功能,充分发挥语文教学育人的作用。在强调语文工具性的时候,要防止出现淡化思想性、削弱语文教学进行 思想教育的偏向。

2.加强语言文字的单项训练,忽视课文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只抓课文的情节、内容,搞繁琐的串讲、串问,既消磨了大量的时间,又未落实语言文字训 练,是不足取的。要大力改进阅读教学,但是仍要十分重视课文的教学。课文是语文教学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 凭借,通过课文教学,要取得训练思想和训练语言的两个效益。如果把语言训练不落实归咎于学习一篇篇课文 ,主张语文教材取消课文,严格按照语法系统编教材,专注语言文字的单项训练,这恐怕是不妥当的。语文不 读课文,犹如数学不讲例题、物理不学定理一样不可思议。好的课文文质兼美,体现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高 度统一,完全能够担负起陶冶思想和训练语言的任务。以往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问题不是出在课文上,而是 出在凭借课文训练什么和怎样训练上。

3.有意无意地将学法和教法对立起来。

近10年来,不仅重视研究教法,而且重视研究学法,这是教学研究的一大进步。因为教学规律,可以从 教与学两个角度去认识,去探索。由于以往的语文教学忽视学生的学,因此在一个阶段内加强学法研究,也是 应当的,问题的关键是教与学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是否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充分体现。教与学、教 法与学法,严格地说是分不开的,我们的实践和研究应当把教法和学法统一起来。如果只注重研究学生的学, 忽视教师的教,如果把学法看成一种知识,以为把“法”教给学生,

[1] [2] 下一页

学生就有自学的能力,这种认识和做法是 不全面的。

4.重训练形式的花样翻新,轻能力、习惯的培养。

多种多样的训练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训练质量。但形式要为目的服务,不是为了形式而 形式。能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发展思维,发展语言,有效地培养学习习惯的训练形式,是我们追求和提 倡的。再者,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良好的习惯对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对学习有积极的影响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培养语文能力、全面提高素质有重要作用。要重视在语文教学中经常、持久地培养 学生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涉及到教学思想、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综合性的改革。我们的态 度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特别是在思想上不要急于求成,恨不能在一个早上解决多年来积淀下来的所有问题。 改革来不得半点浮躁,要扎扎实实,老老实实。特别是教学改革,牵涉的面广,周期长,影响深远,更应慎之 又慎。

(责编 田志耘)*

上一页  [1] [2]

★ 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

★ 浅谈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 浅谈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识字2》教学设计

★ 健美操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 小学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 关于小学素质教育调查报告

★ 高职高专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

★ 论知识经济与素质教育

2.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篇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思考

当前, 各地学校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已经成为很多语文教师都关注的问题。素质教育是依据学生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一、转变观念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

转变教育观念是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小学语文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 是儿童发展过程的启蒙阶段。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 就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实现教学从“应试教育”逐渐转变成“素质教育”。在课堂上, 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中, 增加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打破常规教学思维, 明确教师只是知识上的引导者, 而知识的转化过程要通过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在课堂中放下师道尊严, 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 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沟通, 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保持一颗“童稚”的心, 与学生拉近距离, 可以通过游戏、歌曲、歌谣、故事和对话表演,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实现素质教育教学, 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教会学生主动学习, 让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首先,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通过故事教学、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让学生在对科学认知中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激发出来, 并且让这种思维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 从而推动学生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活动。另外, 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够使学生在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又产生新的问题, 从而促进学生继续探究和思考问题,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要教会学生系统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要在语文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 教师必须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教师要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跃的阅读空间, 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品味其中的意义, 感受生活, 内化从阅读中汲取到的知识, 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通过阅读不断地提升自己、充实自己, 也让自己的阅读能力在思考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2)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就必须注重去除功利性的思想, 而注重知识的积累。教会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知识, 并将其内化, 不注重阅读量的多少, 而注重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并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从而增进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3)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心智。将阅读的中心放在学生的感知想象力和思考创造力上, 教会学生在阅读中讲究一定的阅读方法, 更关注学生能力和心智的培养。特别是要教会学生利用创造性思维进行阅读, 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 增长知识, 培养心智, 对阅读有所感悟, 培养学生领悟式的阅读。

四、激情饱满的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在课堂上, 推进素质教育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而激情饱满的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在教学中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一个教师如果将不好的情绪带到课堂中来, 就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情饱满, 富有激情的语言更具有感染力, 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另外, 教师要善于表达, 尽量适时地使用诙谐的语言, 这样的教学语言可引导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思维, 活跃课堂气氛, 缓解学习压力,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等。还应该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 可以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语文教师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余庭海.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六种关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 (26) .

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三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体现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的关键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不仅提高学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改革课堂教学,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地,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训练学生:

(一)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

每学一篇新课文,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碰到不理解的字、词、句、段、内容就向老师和同学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通过讨论探索,从而得到解决。当学生解决不了时,我才给他们提示帮助解决,这样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使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学生的学习情绪既活跃又轻松,在自由的氛围中驰骋,达到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目的。

(二)激发小组讨论,让学生互学

同学是小组的成员,通过讨论互学,使学生能在互助、和谐的状态下探索新知识。互学,学生互补彼此的不足,每个同学的认知结构、经验水平、个性发展存在着差异,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能从别人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发,取长补短。

三、面向全体,因村施教,重视个性的技能发展

素质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我们抓住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因材施教,以不同层次知识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此,语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法的安排,要适应于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不同情况,让有能力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知识,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我采用异步教学法。使各类学生能经常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他们都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除指导他们超前学习之外,课堂上我还让他们展开思维,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而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照顾中下生,让他们在40分钟内有较大收获,并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以中下生理解弄懂会做为前提,针对他们的思维力,多启发提问,对于他们的闪光点则给予充分的肯定,作业的难度要适中。这样使上层学生的潜力得到发展,下层学生也能逐步

提高,品尝进步的快乐。

四、坚持整体性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柳斌同志说:“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书,最终目标是育人。在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由于学生的个性鲜明,可塑性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施教,恰当地运用教材,讲求教学艺术,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思想教育寓于知识教学中,就能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要真正发挥语文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作用,就丝毫不能忽视语文活动课。学科课和活动课相结合既发展了学生的智育,其德育、审美、品质修养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真正做到了多方面素质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又要教会学生做人,培养良好的个性,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开发潜能,发展健全的个性。

4.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篇四

四川省威远县高石镇中心学校

陈丽

某一天我在报上读到这样一篇文章: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他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人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基本素质,建议他改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就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这个故事人们称之为“瓦拉赫效应”。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如果我们打破另类学生“朽木不可雕也”的思维定势,像那位化学老师好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个性的场所,必能收到“铁树也开花”的显著成效。看了这篇报道我心里好似闪过一道亮光,在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为何不贯穿这种欣赏,发现,认识学生的教育新理念呢?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教育,爱的教育,是充满人请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它充满了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目前,赏识教育已成为教育教学探究的主流。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中,我们要怎样把赏识教育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树立自信心,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纯洁的心灵

教育家陶行知这样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渴望从老师那儿得到理解、信任、欣赏。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模仿力强的特点,对老师既尊敬又喜欢,既崇拜又胆怯。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应该在课余放下老师课堂中的威严,和孩子玩在一起,乐在一起。老师要经常走进孩子的世界,和孩子建立起民主、信任的良好关系,让孩子感受到老师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更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心情愉悦。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欢你,进而喜欢听你上课,乃至听从你的安排。

我班有一个孩子名叫雷浩然,刚出生妈妈就抛弃了她,和爸爸离婚了。父亲为了生计长年在外打工,根本无法照顾他。从小便跟着外婆生活,外婆性格暴躁,缺乏耐心,虽然是照顾着孩子,但是内心上觉得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包袱除了让他吃饱穿暖,其余的都没有尽职尽责的教导孩子。孩子的自理能力,规则意识都相当差,甚至还有偷盗的行为,在学校里都是出了名得令人讨厌。我到班级的第一天由于他主动倒垃圾得到了我的表扬,与我建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之后,我又在做课间操时故意常常在他身边停留用关爱的目光注视着他,排队时我会摸摸他的头愉快的夸奖他的脸真干净,我还会在上课时专门留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回答对了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有同学告他的状时我不会马上再班级当众对他训斥,而是悄悄地把他叫到办公室和他谈心,跟他讲道理,能听多少讲多少。就这样他渐渐地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喜欢和信任,他开始不排斥学校,不和老师对着干,每天都能愉快地来上学。面对这样从小缺失爱的孩子,我们必须了解孩子,走进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如妈妈般无微不至的关爱,他们才会如一头桀骜不驯的狮子变成温顺的绵羊。

二、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些科学家小时候在大家的眼里学习成绩都非常差,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对某一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的孩子书法好,有的朗读好,有的孩子喜欢阅读、写作,有的却善于表达交际。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老师我们不要一味地去挑剔、埋怨、责备,而要更多地去发现、去鼓励、去赞美。

记得我任教的一个一年级有个孩子上课总是坐不住,课间操不守纪律,扫地总是偷懒,家庭作业常常不做,经常被老师点名批评。可是在学习写字以后,我发现他虽然字写得很慢,但是一笔一划特别认真,而且字写得端正有力。我就在一次写字课后将他的作业在全班表扬并贴在黑板报的书画展览中让全班同学学习欣赏。如此一来,这个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感受到了表扬的荣誉,渐渐地作业要做了,上课也不那么调皮了。从这个课例中我渐渐明白了作为老师我们要用放大眼镜去看孩子的优点,而尽量忽视,淡化孩子们的缺点,让每个孩子感受到自己行,自己可以,从而建立自信心。

三、赞美学生——激励学生的点滴进步

“赞美最细小的进步,而且是赞美每一次的进步。”戴尔·卡耐基曾说过。当赞赏孩子的行为时,眼里一定要有孩子,眼神也是赞赏的。俗话说得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最能体现内心的想法。如果赞扬没有了眼神的赞赏,是不真诚的。同样地,受赞扬者也感受不到。当孩子在某一方面取得一点点进步时我们都要毫不吝惜,用充满爱意和真诚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你的朗读感情真挚催人泪下,把老师都感动了!”“哦,刚才你帮助老师拿卡片了,我刚好就需要帮助呢。谢谢你帮助了我!”“你的字写得这么漂亮,继续练习一定会成为一位出色的书法家!”赞美要实事求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用激励的眼神、语言、和行动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不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不仅有积极进取的决心,而且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进一步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同时,在学生自尊心、进取心和自信心的养成过程中,还能够感召、影响和带动他人,形成团队精神,树立合作意识,营造出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氛围。

四、宽容学生——在犯错中进步

人们对教育有种种误解,其中之一就是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提出被教育者的不足,并且不断地鞭策被教育者以达到自己的要求。这种教育方式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容易拔苗助长,适得其反。严重者还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和对抗情绪。

一旦学生对老师产生了这样的情绪我们的教导就无法有效地进行。老师应该树立这样的思想:人都是在不断地犯错中进步的,无数次的失败跌倒才有最后的成功和站立。如果学生一旦犯错后就给他贴上某某标签或者紧盯着他的缺点不放,这样一来孩子十天半月达不到老师的期望,孩子自己会觉得很挫败,师生关系也会很紧张。我们不妨避重就轻,忽视其不足,努力寻找发现他们可爱的一面。用赏识的心态来看待如花朵一般娇嫩的每一个孩子,用赏识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宽容,理解,走进学生的心灵,孩子们自然会消除抵抗,愉快接受,并慢慢地达到老师对他的要求。

5.小学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篇五

新邵县新田铺镇资滨完全小学李春桃

摘要: 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重视感恩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良好习惯,重树传统美德,对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实现育人目标尤为重要。本文从“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搭建感恩教育平台”“充分利用感恩教育资源”三大方面,对本班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小学生

感恩

教育

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我认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并作为个人个性品质永久存在。

一、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社会感恩意识的缺失。近些年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传统美德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在当今社会,知恩图报已离我们已经太遥远。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 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赐予……很多人都已觉自然,都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从来都没曾想过去回报。今天,我们的学生浪费粮食,大手大脚花父母亲的血汗钱,对父母的馈赠从不言谢,对朋友的帮助少有道谢,稍有不如意便大发牢骚,总

觉得世界欠自己太多,社会太不公平,一不小心就走入两个极端,或者目空一切,或者内向自卑……这许许多多不胜枚举的心理偏差,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思想伸入他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来一次灵魂的洗礼。

2.传统的学校德育显得柔弱无力。学生生理的超前性和心理的滞后、学校德育的理想化与转型社会的恶俗化、主流价值观的长期单一性与学生个体多样性等许多极富时代特征的突出矛盾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寻求改革和突破便是一种必然,寻求一种道德的人本理解、以人的方式把握和理解,它可以真正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展,使人最终成为人。

二、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感恩教育的内容

小学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概括地说有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等。

父母之恩。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感谢父母的恩情,是人生中最基本的情感。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多角度理解父母之恩。如《生命的感动》教育我们在接受父母给予自己爱的同时,还要学会关心父母,以行动回报父母之爱;《你能行》为我们讲述了一位母亲鼓励孩子的故事,通过学习可以使我们感受母亲深沉的爱。

祖国之恩。我们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如《天山之夏》为我们描绘了天山壮丽的景色,让我们感受了大自然的魅力;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如《甲午海战》让我们感受了战争的壮观,为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激发了民族自豪感,还要从祖国优秀儿女的英

雄事迹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社会之恩。今天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有爱心,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感激》中让我们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爱;《红虾》等课文让我们感受到对人的尊重和爱护,明白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

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教材中就有许多挖掘大自然之美的佳作。如:《遍地黄金》告诉我们,平时很不起眼的油菜花,原来竟也是如此地诱人;《春》作者细致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使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

三、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通过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感恩行为。

1.在反复诵读中体验

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应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如《开国大典》;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如《钓鱼》;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林海》、《桂林山水》。此外,腾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课外多读全文,把对课文的体验留下深深的痕迹。

2.在丰富的想象中体验

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表现祖国优秀儿女包括英烈的课文,通过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如《狼牙山五壮士》,想象五壮士英勇歼敌的情景,能够激起我们抵御侵略的万丈豪情。

3.在矛盾思辩中体验

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比较深入的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

4.在激情表演中体验

表演是儿童最喜欢的表现形式。在阅读教学中,也是对课文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教学中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现”课文的情境,把抽象的文字变为形象的身姿运动,学生在真切的角色中内心获得体验,急切想迸发内心的情感。课文再现课堂,学生入情入境,美的生活再现学生心中

四、要形成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文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

1.学会感恩,就要珍爱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

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茹苦含辛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包括交通违章、吸毒,还有形形色色的犯罪等。

2.学会感恩,就要培养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让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在感恩教育中,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就要教育学生,感念祖国之恩,有“天下兴亡,匹夫有则”的理想;当祖国需要挺身而出时,就要有少年周恩来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3.学会感恩,就要学会与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

学会感恩,就要感念自然之恩,感谢美丽的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灵秀,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学会感恩,就要感念社会之恩,就要融入社会,学会和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学会礼让,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小结

总之,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尤为必要。语文是百科之母,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

蕴涵了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利用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有其独到的优势。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书中的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把每位学生都教育成懂得感恩,学会感恩的人,每个人都能在和谐的社会里健康成长,只要做有心人,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6.浅谈小学语文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 篇六

一、人的素质与语文素质的关系

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要素。从基础教育角度看,语文素质决定人才素质品格。因为语文学科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学科,同时又具有丰富的知识性。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质核心的部分。语文素质往往是一个人成才的主要制约因素。人才素质和语文素质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只是内涵和外延稍有不同。两者的基本点是一致的,基本点是人的素质。两者大部分是呈重合状态的,且两者的目标、任务相呼应。人才素质目标照耀着语文素质目标,规定着语文素质教育的方向。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和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几乎相等的两个概念。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塑造,坚持语文素质的教育目标和人才素质目标。人的素质结构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素质教育的中心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而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要素,从基础教育角度看,语文素质决定人才素质品格。因为语文学科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学科,同时又有丰富的知识性。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质核心的部分。人才素质目标烛照着语文素质目标,规定着语文素质教育的方向。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和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是圆点接近、半径几乎相等的两个圆。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塑造,坚持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和人才素质目标相统一,把教学生学语文和指导学生做人结合起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情境,陶冶人文情操

在语文课本上,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个人感受的自然流露,展现了作者的个人见解和智慧,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这些作品增强了学生的热爱祖国情怀,也让学生树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如描绘祖国壮丽山河的《长江之歌》;或是对伟人英雄人物的热爱、敬佩之情,如《小英雄雨来》;或是歌颂伟大的父母之爱,如《母亲的纯净水》,或是反映歌颂友谊的,如《去年的树》等作品,无不闪烁着人文之光。面对这些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披文入情”,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的言境,让学生对语言文字加以理解感悟,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如教学表现母爱的文章时,就要以表现母爱的歌曲创设情境,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接着用亲切感人的语言引出话题,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感情!

(二)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加深。”小学语文教材的绝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大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让他们会读书,从而把书读懂。模仿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课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范读。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可以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正确的语音、语气和朗读速度,使学生对课文形成初步的认识。尤其是新课教学时,教师在范读之前应提出帮助理解课文的大意。教师在范读时的语音、语调和富有表情的神态都会深深引着学生,使学生在听时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加深印象,从而体会文章的含义。教师要根据课文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学生掌握了朗读基本功,口头表达能力自然而然也得了提高,日常的语言交流或参加演讲的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高,自然理解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三)尊重学生,凸显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处处从学生的角度着想,尊重其人格和发展的权利,并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千万不能简单化、规范化。语文教学要体现人文性,就是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要以学生的感悟代替教师的分析,变读书、答问的单调形式为课堂上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 : 讨论、表演、展示、欣赏、评价等。拿到一篇作品,要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议中悟,在研中悟,在动中悟。要让学生在自主、开放、合作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如一个内心旅途,是生命的体验,感悟的历程。在课堂上,老师要学会用幽默的语言,风趣的教学艺术来活化课文语言的功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沟通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其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发展智能

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另一个措施,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素质教育研究的是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因材施教,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但要研究孩子们的共性,还要研究孩子们的个性,使他们各展所长。课文课程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根据认识事物的规律编排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的,教师应参照这些教材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训练,并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有的放矢输导,使之各有所进。

三、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是党和国家对站在时代前列的广大教师殷切的希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同时,时刻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好为实施素质教育贡献出自己全部力量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李翔.语文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J].成功(下), 2007,(04)

[2]张勇.浅谈语文课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S1)

[3]杨耕妹.浅谈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J].中学教学参考, 2009,(07)

7.再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七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对某一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观察就会细致, 反应也会灵敏, 思维会更活跃。要落实素质教育, 就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读, 鼓励学生积极求异求新, 尊重学生的自我感受和独特见解, 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中, 学生对学习内容、问题、答案的关注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师可适时点拨, 使学生想学、愿意学。

教师在上课开始, 用巧妙的开场白,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 用幽默的语言讲解曲折动人的故事, 用优美的词语、巧妙的比喻吸引学生。课堂上的提问要因人而问, 有较难的问题, 有较容易的问题, 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

使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积极性。教学中, 合理的使用挂图、实物, 正确的使用幻灯、录音、闭路电视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帮助学生理解,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习积极性。在语文课上可开展知识竞赛、朗读比赛、写字比赛、成语接龙、演课本剧等, 还可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如故事会、演讲会、猜谜语、办手抄报、制作卡片等, 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受到熏陶, 喜欢语文, 语文素养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要多表扬, 多鼓励激发学习积极性。在学习《将相和》时, 我问同学: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有说喜欢蔺相如, 有说喜欢廉颇, 张白兵说他喜欢秦王, 因为秦王治国有方, 别国都不敢侵略他们国家。我首先肯定他说的有道理, 紧接着带头给他鼓掌, 同学们也报以热烈的掌声, 张白兵很自豪地坐下。以后的语文课上, 张白兵能专心学习, 积极思考, 大胆发言, 语文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二、重视双基, 打牢语文基础

打好基础, 主要是打好学习语言的基础, 即语言的基础知识、学习语言的良好习惯等。基础打好了, 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才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在小学阶段, 对语文教学而言, 篇章训练应以词句训练为基础, 思维训练应以语言训练为基础。打好语文基础正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 为什么说“挤压”一词用的最准确、生动?作者为什么会有“挤压”的感觉?通过思考、讨论, 是学生明白了, 用词准确、生动, 才能更真实地表现作者的亲身感受。再如《飞夺泸定桥》抓住题眼“飞”“夺”两字, 让学生找出那些地方写了红军的“飞”?那些地方写了红军的“夺”?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这样, 学生通过找、想, 学会了抓题目中的重点词来给课文分段, 也抓住了文章的中心, 使学生能很快地理解课文内容。讲读课文时应注意结合单元重点去读讲, 从而使学生掌握写作的知识再如讲《少年闰土》一课,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抓住人物的特点。首先抓闰土的外貌特点:紫色的圆脸、头戴毡帽、项戴银项圈, 看出闰土是一个身体健康、生活在海边的农村、父亲疼他。接着抓人物的性格特点:机智勇敢、聪明能干, 从他做的事:捕鸟、捡贝克、看瓜刺猹、看跳鱼体现了他的性格特点。这样, 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 懂得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还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外貌, 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学会预习, 带着问题上课, 集中注意力, 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 一课体现一种学习方法, 使学生学会学习。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 有一段要求会背, 在教学中, 我有意识按层次讲, 并知道每一层讲了什么, 再抓住重点词讲, 如贴、挤压、撞破、擦伤, 然后让学生看图体会, 最后总结出背诵的方法: (1) 弄清层次, 不乱背; (2) 抓住重点词, 不背错; (3) 想象画面, 背出感情。

三、重视学生的全面教育, 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 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更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为社会的发展服务。因此, 语文教学的目标应围绕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去设置, 变单一化为多元化,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 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现行教材中, 很多课文都有德育教育, 如古诗《锄禾》、《英雄黄继光》、《刘胡兰》、《我不能忘掉祖国》、《白杨》、《长征》、《昨天, 这儿是一座村庄》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 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 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 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 从我做起, 从小做起, 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2、重视小学生的美育教育, 培养审美能力。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在思想道德上有教育意义而且在语言文字上是相当美的。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很好地利用它,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有机地渗透审美教育, 使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 形成对美好纯洁事物的向往, 对祖国美丽山川景物的热爱, 对人物的崇高品质和坚贞精神的赞叹, 对好人不幸遭遇的悲痛, 对丑恶事物的憎恨等等,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和启迪, 提高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能力, 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使他们树立审美观和审美理想。

3、加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

当今社会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心理因素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 很多课文都歌颂着一些具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特征的人和行为, 像小学语文课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用心灵去倾听》, 《蜜蜂引路》, 《丰碑》等等课文,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 如果适当的利用这些故事, 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暗示:学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知道做事要多方面思考, 这种办法不行, 再用别的办法;学习《用心灵去倾听》, 学会真诚帮助人, 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学习《蜜蜂引路》学会仔细观察, 谦虚好学;学习《丰碑》, 懂得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学习《钓鱼的启示》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提高抵制诱惑的能力。这样会起到非常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4、加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

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 让他们有更多时间进行锻炼, 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在教学中, 让学生在课堂中脑、眼、耳、口、手并用, 在身心和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 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8.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研究 篇八

一、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教育思想的更新

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思想,并进行教育观念的及时更新。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中的基础学科,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还要对自身担负为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有更深刻的认识。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学生、人才和教育观念等,尽最大努力做到“教与学”的平衡和统一,在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经验的同时,还要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和如何学习生活。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身的主动发展,培养他们主动发展的能力,同时还要对学生多加关注,掌握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等,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进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但是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每位学生都有其优劣势,倘若做到扬长避短并发展自身的优势,那么每位学生都会成为人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和了解学生,不但要提高他们的智商,而且还要提高他们的情商;不但要努力开发他们的智力因素,更要注重对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不但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努力促使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要做到以上这些方面,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人格、先进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和科学的头脑,还要有了解学生、热爱学生、与学生做朋友的心理意识,从而培养学生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积极解疑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人翁的学习地位,把课堂时间和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将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充分利用起来,启发学生认真阅读、写作、识字以及沟通等。其次,教师要把握教学的容量、节奏,合理、科学地安排课堂上的教学时间,使学生有充足时间认真读书、思维、训练和动手操作等,让他们逐渐形成“阅读、感悟、发问”的学习过程,同时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习惯。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勵学生大胆质疑并勇于提出问题。因为质疑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阅读能力和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反馈,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起点。所以,教师要不惧学生没质量、低质量的提问,不要怕浪费时间或者怕自己无法驾驭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是要表扬和鼓励他们这种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并逐渐培养他们形成主动、自觉、持久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教授《白杨》中“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是表白自己的心”这句话时,学生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诸如,爸爸带我们去新疆有着怎样的目的、爸爸向我介绍白杨树的目的是什么、爸爸为何要到条件艰苦的新疆去工作等等。针对容易问题,采取让学生互相解疑的方法,而针对困难问题,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进而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总而言之,教育改革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也并非一夜崛起,而是一项长期和巨大的“革命性”工程。因此,作为教学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充分心理准备,并始终坚持不断创新和常改常新的教学方法,为我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打好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在人生起步时期就能受到正确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胡荣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艺术素材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9.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九

-------邓湾乡陈台学校王久涛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素质教育的开展,学生个体潜能的开发及自由全面的发展,都必须通过创新教育来实现。现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鼓励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疑问是创新的关键。教师在创新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寻找各种方式解决问题。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智力就能得到开发,创新意识就能得到增强。如教《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狼为了吃掉小羊,不断找小羊的碴儿,你们能为小羊想想办法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为小羊出谋划策,为小羊寻求生存的出路,并让学生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不但能营造出热烈的课堂氛围,而且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仅仅让学生回答问题就行了,还要营造宽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敢问、能问、善问,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和紧张情绪。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营造质疑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有了疑问,才能产生强烈的释疑动机,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如教《田忌赛马》一课时,我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一下出场的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同时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究竟怎么调换顺序?调换顺序后为什么会赢?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第一次、第二次赛马的有关内容,从中找出原因,这样做可以启发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1

二、启发联想,培养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想象力的培养。在古代,科学技术极不发达,人类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曾想象出千里眼、顺风耳、嫦娥奔月等,而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这些已被望远镜、电话、卫星所取代,使想象成为现实。这足以说明想象能力的巨大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多读一些神话、童话、科幻等方面的书,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太空中遨游。如由一条直线想到一支笔、一座桥;由一只鸟想到一架飞机;由一条鱼想到一艘轮船……引导学生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以诱发学生的灵感,启发学生的想象。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让学生在理解“人”字形线路的设计后,思考以下问题:“有比他更好的设计来解决这个难题吗?”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使学生知道詹天佑的设计在当时是最科学合理的。

三、引导体验,调动创新热情

追求成功所带来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心理倾向,小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中要给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提供各自成功的机会,扩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尽可能多地步发现他们的聪明才智,捕捉他们身上潜在的智能,引导他们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珍贵的纪念》一文中,小动物们分别用自己的方式在它们合作盖的小亭子上留下纪念:小熊在大石头上刻上“熊”字,小猴子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柱子上,小兔子也在台阶上刻字,而小刺猬却在亭子周围种上五颜六色的鲜花。不用说,小刺

猬的做法是正确的。可是,没想到的是,在“你喜欢谁”讨论中,有个学生居然说:“我觉得小熊也有可爱的地方,它也是出于好心,想留个纪念,它是为了让亭子更美才在石头上刻字的。”显然,这个学生的回答并不符合课文的要求,但他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也是十分可贵的。我肯定了他的勇敢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并加以引导:“你能看到小熊的优点,这很好。我相信,小熊看到小刺猬种下那么多美丽的花儿,也会明白什么才是最珍贵的纪念。”当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独具个性的想法时我会用赞赏的目光和欣赏的语气加以肯定和鼓励。学生在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中,体会到了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快乐、创造的愉悦,从而树立起“我也会创造”的信心,学会创造,乐于创新。

四、创设意境,培养创新能力

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注意力难以集中,认知事物往往带有情绪性,而情绪又直接对学生的学习倾向起着一定的支配作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巧妙地创设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如教《称象》这一课,揭示题目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头象重得很,你能称出它的重量吗?”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学习课文后,我让学生说说曹冲是怎样相出这个称象方法。有的学生说,曹冲分析了大臣所说的方法,既经过思考才想出这样的方法:用石头块代替大象,然后分别称出石头的重量,最后相加得出大象的重量。有的学生说,曹冲根据重量一样造成船的下沉幅度也一样的道理,想出了用石头块代替大象来称的方法。最后我让学生讨论:“你有更好的称象方法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

己见,从而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五、把握基点,进行发散训练

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教材中发散思维的训练点,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从多方面、多角度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小兔运南瓜》课后有这样一个问题:“想一想,说说小兔可以用哪几种办法把南瓜运回家。”我启发学生可以从人力方面考虑,小兔独立运,或请小猴、小猫、小熊、小狗帮忙;可以从路线角度去考虑,水运、陆运;可从工具层面考虑,用车载或用手推,等等。运用这种分类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途径更多一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提升。

10.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十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这个共和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现就小学语文教导进行德育教育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刚入学就学习古诗《锄禾》又继续学习了《英雄黄继光》、《刘胡兰》、《我不能忘掉祖国》、白杨》、《长征》、《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如:我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儿童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开导这些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外,就一定能学到真本领。这样,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会成功的道理。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批语,在班里表扬。然而对于犯有一点错误的学生,一般他们也总不想失面子,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处理这类问题十分慎重。一次考试后,我让同学们把语文卷子重新做一遍,结果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给自己复写了一遍。当时,我看了卷子真生气,真想在班里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我想到了他的心理特点,就保留了他的面子,过后和他交谈,晓之以理,使他流出了悔改的眼泪。我在同学面前,不但不批评他,还表扬了他,后来进步了。这样,更坚定了他克服困难决心和信心,后来,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还主动担任全校的厕所卫生员,被评为文明学生。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就是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就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也有阶段性。它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教育工作的整体阶段,即根据学生中带普遍的、倾向性的问题,有侧重点地突出一个重点,解决某一个问题;另一层是教育内容的分段进行,即:低、中、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就不一样,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突出德育教育的各段重点,在教低年级爱莫能助教育时,我十分注意从懂得入手,让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等,懂得少先队的.基本知识。在教中年级时,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学习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在教高年级语文时,我十分注重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国家,性质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教育。这样就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连贯地得到了落实。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必须使每个学生明白,而学生守则的落实必须靠广大学生自己,这样就是说要教育学生自我管理,在这方面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语文教材《邱少云》、《张海迪》等教材的教学,我都让学生写心得、写体会、联系实际对自己拟定奋斗目标和要求,学习要求,纪律要求、卫生要求、艰苦朴素要求等。结合单元教材写作文重点。记人就记本班学生、写事就写本班事情。这样班级里模范同学生先进事迹就得到了彰扬,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班级的样样工作都走在了前面。学生个人的集体荣誉感、自尊、自强感也增强了。个别学生的讲吃、讲穿、随便花零钱,逃学、进游戏厅等不良行为得到了彻底改变。四、德育教育要体现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的满堂说和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空间说教,不但激起其兴趣,而且会使小学生厌倦,只有把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才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八十年代的新雷锋》一课时,我在引导了学生学习朱伯儒和雷锋的事迹后,就组织学生寻找班级小雷锋的足迹,同学们积极发言,课堂气氛热烈,列举了许多雷锋做好事的例子。大家纷纷表示要向朱伯儒、雷锋叔叔学习,争当活雷锋,课后同学们自觉地组织了学雷锋小组,主动为集体做好事,助人为乐,例如:我班同学赵杰得了病住进医院,她在家是和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十分困难,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就有两个学雷锋小组到家里帮助干家务和到医院帮助她学习,同学们把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凑起来共48元,送给了赵杰。社会上有一种说法:“雷锋三月来,四月走”。而我所教的班中,雷锋小组的同学不论刮风下雨都定时去敬老院、车站等处整理环境卫生、送茶水。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强化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首要任务。在小学主文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的关系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起,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德育教育的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组织活动的实际性,长期坚持,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1.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一

一、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基础

1、众所周知,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课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可见,在各门学科中,小学语文课尤须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构造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的基矗。

2、强化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

应该肯定,我们小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学,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统一原则,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绩。但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至高无尚”,使基础教育仍陷入难以自拔的误区。目前,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班、重点学生的塔尖久攻不下。这些学校只是供少数“英才”,大款和特权阶层用“高分”,几万之重金,手中权力去择校而设。学校在升学率指挥棒左右下,全力以赴为升学考试组织安排教学、教师、资金和奖金。凡是与应试无关的其它活动则一律禁止,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三年的课讲二年。每天撂在学生面前的是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数也数不尽,做也做不完的模拟考试题,这些题不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按着现成答案去死记硬背。即使有的学生背会满脑子答案,暂时赢得了高分,考上了上一级学校,而实际上,他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非但没有提高相反却在整体素质上下降了,滑坡了。为了弥补这一根基的不足,在这些学生升入上一级学校之后,学校不得不用大量时间去采取补救措施。如果不这样补救,势必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在所有各门课程中,加强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它是决定整体素质教育提高的基础。

2.3培养学生能力和习惯

听说读写能力属特殊能力②的范畴,严格地讲,在小学阶段只能是技能。它是以一般能力(注意、记忆、观察、思维、想象等)为基础,一般能力的培养又是靠特殊能力的训练而体现的,而习惯是一种长期养成的比较固定的、机械地完成的自动化的行为或动作的特殊倾向。可以这样讲,习惯应该属于作为个体的“人”素质的有关部分。

通过综合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锻炼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读书和学习习惯,在语文学科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能收到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的高质量教育,而语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应依据小学语文教学规律,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素质教育:

1、准确理解和处理好教材

语文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到,“要着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准确的把握好教材中的所提出的教学要求,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主要目标,制定符合素质教育的科学化的目标体系,以有利于检测和操作,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我教的是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所以我尽量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对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将学习方法和规律教给学生,让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

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注意培养能力,是改革课堂结构的目的。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就是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变师生间单纯的知识授受关系为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究发现的关系。教师要根据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的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方案,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条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完成自己的认识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规律提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观察、思考和必要的讨论、实验,最终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形成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同时,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开展“语文活动课”。开展语文活动课的主要内容与形式有(一)语文主题班会。它是指使学生集合在一起,以会议的形式来学习语文知识,进行语文技能训练和以语文娱乐为主题的活动。包括交流会、讨论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联欢会等形式。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的《小露珠》这堂课时,可以让学生们阅读之后交流、讨论,最终明白课文是为了赞颂小露珠不仅外表美,而且心灵美,同时告诉我们,只有尽自已的力量为人们做好事,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称赞。(二)语文知识讲座。对于许多学生想知道,或要学生知道的知识,都可以作为讲座的内容,它以扩大学生视野、获取最新知识信息为目的。比如在四年级的《生命的壮歌》这一课中,可以就蚂蚁、羚羊等动物逃生的故事进行一堂知识讲座,让同学们感受到动物间的这种团结奉献精神。(三)语文智能竞赛。采用比赛形式进行某一项或几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这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开拓智力、培养能力有促进作用。此外,还可以开展语文游戏、说唱表演、作品展览等形式,来丰富拓展语文学习的形式和内容。

12.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十二

(一) 注重社会实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就要通过一切可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社会性问题, 渗透知识的价值及其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并不失时机地融合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 使学生能更全面地了解社会。

例如, 我们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时, 适时地将知识放在“为什么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圆形的”这一实际背景下, 利用简单的知识归纳“圆”的物理特征和几何特征甚至美学特征。这样, 学生不仅能独立概括出“圆”的基本特征, 而且了解了知识在社会生活中所体现的价值。

(二) 培养科学精神

1.在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 培养学生能自觉地将一个个知识当做一个个科学的问题来对待。因为意识是有目的行为的基础, 科学意识就是指个体在行为前能自觉地反映那些科学的态度、价值、规范和技术。

2.在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 将知识的认知掌握看做是问题的解决。因为科学的方法论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个体要能在这急剧变革的社会中获得高质量的生存与发展, 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这种“储蓄式教育”被动的和单纯的知识储存, 而是利用科学探究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去发现、去创造、去改变。

(三) 发展创造潜能

1.在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 尽量给学生营造一种宽容与理解的气氛,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在探究未知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自己所有学习行为都能得到教师的理解与尊重, 自己所有的成就感都能获得自我满足, 从而使学生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2.在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 采用不同的学习模式, 其目标价值不在于展现不同的学习过程, 而是作为一种手段, 在于展现不同的启智学生独创性地探索知识的过程。因为数学学习的最根本价值不仅仅在于掌握, 更在于发现与创造。所以应从不同的学习模式表现不同的学习形式, 向不同的学习模式表现不同的探究过程的目标转化。

(四) 加强情感体验

在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 教师尤为关注的是怎样使学习成为学生在情绪状态下兴趣的刺激源, 并能有意识地不断地强化这些刺激, 使之成为有行为倾向的兴趣。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学习中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在群体中受到赞扬与尊重的欲望, 从而避免因在群体中受到多次的失败与谴责而产生焦虑情绪, 甚至采用某种防御机制而回避真实情感, 引起人格混乱。

例如, 学习中教师对学生行为的巡视与检查, 其目的应由过去的“发现学生的典型错误”向“发现学生的不同思路”转化,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在群体中展现自己的机会。

二、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小学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 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 以社会文化 (包括思想品德) 的传播为宗旨, 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 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教育。

(一)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身体素质——指脑、口、耳、手等各种器官的协调活动的程度。品德素质——爱祖国、爱科学、爱数学, 具有勇于进取、勇于开拓、敢于竞争、不甘落后的学习精神。知识素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审美素质——指数、形、图、式等的审美修养, 能从美的角度去审视和欣赏数学知识。劳动素质——具有热爱劳动的情感, 养成劳动习惯, 掌握一些劳动技能, 会制作一些数学模型、学具, 测量数据等。心理素质、智力品质素质——记忆力、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非智力品质素质——兴趣、情感、性格、意志等。上述素质教育的内容, 要在具体数学教学中, 突出各个侧面的基本要求, 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形成各自不同的个性。

(二)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特点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比较, 具有明显的五大特征。

1.基础性。

科学而全面地认识素质教育, 必须从人的发展实质考察。人的发展应包括人的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 必须包含着一系列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性的较为稳定的发展。因此, 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循序渐进。

2.全面性。

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 这就要求面向全体学生, 既提高个体素质, 还要提高群体素质。全面性的第二层含义是要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 不能有任何偏颇。

3.整体性。

一是把素质教育作为一个整体, 研究它以怎样的结构形式和运动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二是使学生主体形成在认识与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知识与行为等方面的和谐完整的形态;三是从素质教育各要素横向联系看, 要方向一致, 协调发展, 相互发展, 从纵向运动看, 要层次清楚, 衔接紧密, 浑然一体;四是把每一年教育对象都作为一个整体对待, 针对素质构成特点, 扬善救失, 使每一个学生都相对地最优发展。

4.开放性。

素质教育要把教育过程视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性系统, 要保持教育与社会实践联系, 把单一的封闭的教育逐步改变成开放的格局, 逐步建立“班级—学校—社会”的教育系列。

5.非功利性。

作为培养人的素质教育是指面向未来, 其特点是周期长, 见效慢, 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三、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方式

(一)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要想使学生学好数学,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并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积极举手发言等一些外在形式, 而是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敢于提问, 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 要乐于与人合作交流, 共同探讨学习。此外, 在教学中, 教师不要急于求成, 更不要对学生提出一些统一的要求, 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享。这样就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并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 学生活中的数学, 感受数学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从生活入手, 引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 通过自己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或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前, 事先布置课前观察作业, 要求学生观察家中的物品, 哪些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通过课前的参与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三)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

新课改提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知识再创造, 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 学生如果不实行“再创造”, 则会对学习的知识难以真正理解, 更不能灵活运用。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要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角度, 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 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和合作交流, 并将学习的知识进行挖掘、再创造。

四、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作业

(一) 设计童趣性的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标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在设计作业时,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 设计具有童趣性的数学作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设计探索性的作业

完成数学作业不只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 而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在作业设计时, 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如:观察作业、调查作业、实验作业、小组合作作业等。

(三) 设计生活性作业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 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 在作业设计时, 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 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 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五、适时的课堂评价激励

教师课堂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 会影响评价的结果, 甚至适得其反。

(一) 瞬时评价, 适时发现, 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激励性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 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 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实施纵向评价。考察受教育者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 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完善, 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 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 不断进步。激励性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 因人而异, 因时而异, 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知和接受,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课堂中, 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充分发挥, 获得发展。

(二) 多角度评价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激励, 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 对激励的渴望更甚。在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时, 要用发展的观点, 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 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 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 离教育目标有多远, 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 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思维活跃, 敢于质疑, 愿意与人交流, 勇于发表不同见解, 乐于表现自己。

13.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篇十三

.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随着我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必须由“应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向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全面转轨,已为广大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者所共识。所谓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而小学的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包括思想品德)的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其最终目标是造就具有良好素质的合格公民。①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的文化素养之一。因此,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直接影响人的文化素质、思维品质、思想品德、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形成。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影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而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必须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为此,本文试就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谈几点个人浅见,就教于专家和同行。 一、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一大本质特征。 提高民族素质,必须从培养每一个人的素质入手,因为每一个人的素质是民族素质的基础,民族素质是每一个人素质的`融合和升华。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去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要使教学能促进全体学生的最大发展,以下两大教学措施不可缺少。 1. 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首先,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学好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表明:数学成绩不佳儿童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由于自身的智力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教学条件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把差生形成的原因完全归结为智力上的原因,更不能将差生和“弱智”简单地划等号。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起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是搞好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本保证。 其次,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在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的结果必然要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显然,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上不可能整齐划一。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承认这种客观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去有针对性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2. 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客观上制约着我们的教学,而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根本目的又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通过因材施教去实现全体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这一措施具体落实于教学实践,就要作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确保大面积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切实转化低差学生。因材

[1][2][3]

14.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篇十四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界推行素质教育的思潮此起彼伏,对于“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这个教学方法问题,引起了国内众多教育者的关注。根据个人教学实践经验,本文从明确素质教育的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构建班级文化、完善教学内容四个方面阐释了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数学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日常的数学教育活动中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并探索出了一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的教学方法。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明确素质教育的理念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理念具有指导的作用,落后的、不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理念会制约小学生的发展,会遏制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先进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教学理念,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要了解素质教育理念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根据《教育法》中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开展面向全体小学生的,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基本素质为宗旨,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能解决一些生活问题的能力等,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些数学教师受主客观原因的限制,对素质教育的理念理解不透,这就会影响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无法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还有一些数学教师其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其不愿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导致数学教师只重视“分数”“基础的数学知识”,忽视德育理念的渗透,忽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忽视创新教学方法。所以,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并优化教学方法,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起着事半功倍的好效果。好的教学方法,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金钥匙,是打开推动学生全面、快速发展的密码[2]。传统的灌输式的数学教学方法,以数学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成为学习的被动接受者,不能体现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使数学课堂缺乏活力。针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的缺点,数学教师需要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创新教学方法。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游戏教学情境、创设动画教学情境等。利用游戏这个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小学的课堂注意力,在游戏的过程中,既教会了小学生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其次,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培养小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最后,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理念,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师要设置好具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把握启发性数学问题的难度,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此外,在小学生数学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种,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构建班级文化、注重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制定班级目标,并朝着这个班级目标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班级的精神文化,例如,班级制定的管理目标、班级制定的道德标准、班级内的人际关系、班级风气等[3];第二,班级的制度文化,例如,班级内自习课堂纪律准则以及各种奖惩制度等;第三,班级的物质文化,例如:班级内黑板报上张贴好人好事名单、班级内墙壁上贴的名人名言、班级内在窗台上种植的绿色植物、悬挂的流动红旗及班训、板报等教室内环境的布置。班级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对小学生文化素质、人格的形成由很深远的影响。一方面,班级要根据各自所处的年纪和班内的情况制定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教师也应该按学科分类,制定学科文化理念。推行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定要重视对班级文化的构建,以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对学生人格的培养[4]。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及课下时间多观察班内小学生的言谈举止,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应该及时矫正其人格缺陷,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4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完善

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成为政治、经济、科学、教育等发展的关键点。在当前,谁取得了信息,谁就赢得了发展优先权。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理念时,充分吸收有关小学数学方面的新信息,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课堂质量,让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随着世界发展而发展。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在网上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PPT课件、听一些优秀讲师的讲课视频、查找并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收集数学教学素材等。

5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还需要众多数学教育者继续努力实施。走在实践前沿的一线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育实践,对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法不断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卜玉芬.中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J].内蒙古师大学报,1997.(04).

[2]万海燕.浅谈数学活动课的动手操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2.(42).

15.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篇十五

一、唤醒孩子们的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是人在感知生命、体验生命这一基础上形成的对生命的认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主动担当起唤醒孩子们生命意识的重任,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科学的生命观。

1. 让孩子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知生命的客观存在

在现实世界中,无论是人类社会的人,还是自然界的动物、植物,都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个体,都是客观存在的。孩子们通过学习《荷花》一文,能感知到荷花不断往上“冒”的生命力;在《第八次》一文中,感知到在大风中坚持织网,不怕失败,顽强生存的蜘蛛;又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中感知到从听诊器里传出的心脏搏动声。这些都是奇妙的生命,孩子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慢慢地感悟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生命本色。

2.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热爱生命的意识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使孩子们懂得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一点在语文课中是值得学习、讨论与探究的。在《永远的白衣战士》中,孩子们认识到了一个放弃休息加班,不顾危险抢救病人,疲劳过度而不幸染病去世的叶欣。叶欣的事迹是多么感人,她是那样地关爱患者,那样地关心同事,可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生命,旦夕间永远地离去。孩子们在感受到叶欣那高贵品质的同时,也感悟到生命是那么脆弱。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孩子们意识到:“生命虽然宝贵,但也很脆弱”。

因此,要通过语文教育让孩子们珍爱生命,关爱自己,督促自己努力在有限的生命里度过有意义的人生。

二、引导孩子们欣赏生命的美好

孩子对事物充满着好奇,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其去思考,认识自己,认识生命,去尽情欣赏生命的珍贵和美好。例如,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孩子们得以欣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神奇瑰丽,这是大自然赋予的美好生命;学习孟郊的《游子吟》时,孩子们感悟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感受到人性的美好,懂得爱与被爱的美;通过学习《微笑着承受一切》,孩子们领悟到虽然桑兰站不起来,但她的精神站起来了,学生深刻体会到桑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那顽强不屈的生命是多么宝贵,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语文教材中涉及生命教育的内容,及时地渗透,并帮助孩子们积累一定的审美经验,让他们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生命之美的眼睛,从而引领孩子们去探求生命的真,体味人性的善,欣赏人生的美。

三、引领孩子们认识生命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关键,是帮助孩子们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孩子们珍惜生命、关爱他人、保护自然、不怕挫折、树立信心、造福人类的美好心灵与高尚品德。例如,教学《梅花》时,通过对在严寒环境中生长的梅花这种生命的描写,了解“岁寒三友”——松、竹、梅顽强不屈的品格,揭示它们的生命意义,并把这种自然界的生命意义拓展到人类生活,使严寒环境中的顽强生命成为人类坚强不屈、奋发向上精神的象征。

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时,引导孩子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人,想到人的生活,进而启迪孩子们学习叶子那种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生命的可贵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孩子们努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内容,提升孩子们的生命品质,让孩子们去实现生命的价值。同时,教师要引导孩子们领悟生命之艰辛,正确认识与面对生命进程中的困境与挫折。

四、启迪孩子们追求生命的博大和谐

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不仅要让孩子们懂得“为什么活”,更要让孩子们懂得“如何活”,要启迪孩子们以博大的胸怀去面对现实、面对人生,去追求自我与他人、自然、社会的和谐。例如,在教学《艾滋病小斗士》时,我紧紧地抓住文章主线,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说写中,感受恩科西生命力的顽强,对生命永不言弃的精神。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功效,极力运用典型人物—恩科西,以他的事例来滋养学生的生命,让学生从恩科西的感人事例中懂得“只有爱自己,才能爱别人”;让学生在层层剖析中,渐渐感受人的生命价值,感受生命的恒久与可贵;感受恩科西的这种大爱,是源于对自己生命的无比热爱,就如学生所言:“只有珍爱自己生命的人才会这样爱惜别人的生命,而恩科西,你就是!”这样的教学是一种对人生境界的提升与超越,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层理解。

16.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素质教育

汉字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无论学习什么内容,不认识字是无法开展学习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学生的识字教育是我们教学的根本,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多认识、多理解汉字,以便于我们教学的有效开展。并且对学生的识字教育要落实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识字,同时还要教授学生一些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更多的汉字。这也是符合我们素质教育对提高学生个人素质、能力的要求。笔者认为,做好识字教学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的就是兴趣在做事中的重要性。在识字教学中也是如此,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引导、提高学生对识字的兴趣。这是我们开展识字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识字的基础。笔者认为,对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教学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识字教学中要多运用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用已知经验来学习未知经验。这样也可以让抽象的汉字更形象具体地展现给学生。

2、汉字是象形字,很多汉字都是根据事物的形状演变过来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样的汉字,为学生介绍汉字的演变过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对汉字的兴趣。

3、教学中,我们可以多运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例如,小组学习、比赛式学习等形式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1、使用一些谜语、儿歌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识字教学。利用这样的内容开展識字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并且这种识字方式可以让学生像做游戏一样。这样,学生就会在实际生活中,像与伙伴们做游戏一样地去识字。

2、利用生字卡片开展教学。生字卡片是笔者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卡片,用做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并且当学生掌握这些生字后,我们还可以把已经学完的生字卡片做成树的形状装饰在教师的墙上。一方面是对学习的总结,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识字的一种鼓励。我们可以让学生带到家里,让家长也帮着做一个“识字树”,看着自己识字越来越多,相信学生心理会收到很大的鼓舞。

3、利用好的情境开展识字学习。如果是简单的识字教学相信谁都不会喜欢。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

教师巧妙的引导,会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融入于学习中去,经过一段时间,自然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而教材在这方面也有很好的编排:“我会认”“我会写”“我会读”等栏目,时时引导学生走入书面世界,图文并茂地呈现,不断吸引学生,给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想象世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巧妙的引导,自然会为学生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有好的识字兴趣,有好的识字方法还需要有一个好的识字习惯。我们在课堂上讲解的生字毕竟还是少数,大量的汉字还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去主动地认识和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养成一个好的识字习惯,在生活中只要有机会接触到汉字就要想着去认识、掌握它。

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识字

1、认同学的姓名,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字。开学初,让每个学生在班上作一个自我介绍,同学相互认识,把学生的姓名全部写在小黑板上,以便让学生认识各个学生的名字,再让每一个学生做一张家庭成员表,上面写上全家人的姓名,并且认识他们的名字,甚至要在家长的引导下写会家人的名字,在班上能够认识全班学生的名字并能够写出大多数同学的名字来。这样,同学的姓名和家人的姓名也就很快认识了,也让学生认识了很多的生字。

2、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图片等识字。在教室里的实物就可以供学生认识。

3、创设识字的环境,给学生展示、交流的空间。为学生建立识字档案,用笔记本把认识的字让家长记录下来,然后在班里的活动课上进行交流、展示。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一些包装盒、包装袋、零食袋等上面的字来进行展示。

总之,识字教学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是学生开展学习的基础。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对识字教学有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实际、心理情况等基本信息,以便于我们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更适合学生的需求,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17.廉洁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大全 篇十七

邢集镇中心小学 马驰

语文学科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辨证统一。如何将“空白的廉洁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真正的从多方面、多角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将廉洁教育“无痕”地嫁接到教学内容中

小学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着学生的情感,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高尚的道德熏陶。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找出课文的知识点、训练点,还应找到廉洁教育的突破口,也就是找准这篇课文最主要的廉洁教育因素,即廉洁教育点。

教学时我们可以从课题的关键词入手。如教《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就可以紧扣题中的关键词“拒收礼物”,引导学生在理解“拒收”一词的含义后初步感受到:一个人不管做什么都必须清正廉洁、不要乱收别人的礼品。这样学生在教师看似“无痕”的廉洁教育中深受启发,也为学生理解文本奠定了基础。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课文的重点词句入手,抓住那些能够表达文章思想教育线索的点睛之笔,挖掘词句的内涵,让学生在朗读理解词句时感受“无痕”的廉洁教育。如:《将相和》中,当人们讥笑蔺相如怕廉颇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时,蔺相如说:“我所以避着不见廉将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啊!这正点明了蔺相如避开廉将军忍辱负重的直接原因,也是他勇敢机智,1 完璧归赵,智斗秦王,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基础。正是“相”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使“将”受到教育,改正错误,“将相”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可见,“为的是赵国的利益”这句话,就是这课的廉洁教育的关键句。学生在理解这个故事时也自然而然的激发起学习蔺相如一心为国,以大局为重的崇高品质,这样的廉洁教育才是真正渗透于教材中、渗透于学生心灵中。

二、将廉洁教育“无痕”地联系到学生生活中

儿童的认知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阅历的丰富而逐步提高的,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对廉洁教育因素的理解程度、可接受程度是有区别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一定要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思想实际和认知水平,去把握廉洁教育的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使廉洁教育收到实效。

如教《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一文中理解 “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句话时,教师先让学生就字面意思理解,然后教师再多媒体讲述当时皇上的糜烂生活,然后出示柳公权的为人以及他一生所取得的成就。学生在直观形象的生活面前很容易就会理解这句话,教师恰当的讲解,让学生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上意识到“只有律己清正才能治理国家 ”的深刻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在幼小的心灵里就感知到:做人要敢于直言不良社会现象,更要对国家无限忠诚,不计较个人得失。这样的语文教学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同时,“无痕”的将廉洁教育渗透其中,学生学的快乐,教师教的也轻松。

三、将廉洁教育“无痕”地浸透于学法教法中 小学廉洁教育的内容分散而又丰富,“渗透”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最有效途径,只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掘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发挥文中形象的感染力,才能水到渠成,真正感悟、欣赏到文本的廉洁因子。

一是在挖掘中心时领会用意。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都是通过文章的中心表达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对文章的中心挖掘得深,概括得准,才能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螳螂捕蝉》一文中同样是劝,大臣的劝阻遭到了吴王坚决的反对,而少年的劝说却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位少年的劝说究竟 “妙”在何处?,这位少年与大臣们不同,他没有直接去劝,而是用“螳螂捕蝉”这个故事让吴王明白了攻打楚国是非常危险的,打消了伐楚的念头,这就是他的巧妙之处——智劝、巧劝。教师巧设疑问,顺势引导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中心的过程中领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意,从而在思想上受到“只顾眼前利益,身后一定会隐伏祸患”的教育。

上一篇:四年级下:《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下一篇:工作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