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理论课及实验系列教学大纲

2024-08-25

有机化学理论课及实验系列教学大纲(共16篇)

1.有机化学理论课及实验系列教学大纲 篇一

有机化学及实验教学思考教育论文

众所周知,生物学上DNAD结构的发现是人们根据客观事物必须是对称和谐及匹配的规律大胆提出的假设后经过科学实验证实的。在教学中,教师自觉地鼓励学生应用直觉思维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会增强学生的勇气,获得自信,为将来从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思路和方法,可以拓广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育教学中应用。在文科教学中,通过这种方法除了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外,还会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形成正确方法论,为他学习其他专业课产生深远的影响。勇于实践探索,亲自实践是有效举措。充分利用教师的教学资源优势开发、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在介绍了《氨基酸、蛋白质的性质》后,根据文山地区牛羊养殖规模较大、废弃的动物皮毛实在可惜,如何开发利用。传统的方法是通过酸、碱水解后,再分离提纯。生化系教师在开发新材料方面就另劈蹊径利用废弃的毛皮等,在对蛋白质进行酸碱水解时,通过控制水解过程,考虑在特定的时间加入金属氧化物实现金属氨基酸“一步合成金属氨基酸螯合物”,避免了先水解、分离后才进行配合的问题,对学生影响巨大[2]。

1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直觉思维就是创新思维。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的主渠道途径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教师,同时,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学生小科研训练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来促进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做到水到自然成。由于直觉思维要受到人的认识能力和水平的影响和时局的限制,难免会有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在应用直觉思维处理问题时,要自觉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及时修正。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误,要有坚定的自信心和敢于克服困难的勇气以及敢于突破和创新的精神。

学生犯了错误,要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并指出如何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到正确思维,否则学生的思维会受到抑制,当然直觉思维也就会受到抑制。通过精心组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能力,为开展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分析器”,要求学生在进行每一步操作时,要认真思考它的要领、目的以及可能发生的现象等,并认真仔细地观察、记录,认真分析、比较,理论联系实际,不能“照方抓药”。教师指导实验要“勤”,通过及时发现问题,才能培养好血色很难过的实验动手能力。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必须坚持不懈。

观察使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本质的桥梁,是发现真理的途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认真引导,学生必须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翔实地记录相关现象;遇到“反常现象”或疑难问题时,必须认真思考,分析,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解决问题。有时,教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故意设计一定的条件,是学生实验出现“反常现象”,让学生去观察、分析。如,苯比较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发生反应?但在试验中,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笨,水浴加热,紫红色会退去。为什么?(安排空白实验,让学生思考,最后得出结论)(高锰酸钾受热不稳定)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必须严格遵守实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教学。在此基础上,要做好知识迁移转化工作,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机化学实验中,设计了“野生八角中蒙草酸的提取”等。

通过实验设计,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也可以为教师申报科研课题做前期的准备工作。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培养学生能力。每位实验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设计一定的小课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这可以弥补没有开放实验室的.不足,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革传统的实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控制一定的实验条件或采取不同的方法完成同一个实验。学生思路打开了,交流产生了智慧。如,有机合成,天然产物的提取等,教师可以根据正交试验的要求来设计实验,探索实验条件和最佳工艺等。强化素质教育。

如,要求教师力所能及地修理使用准备报废的仪器,从而灌输节约的思想。通过采用本地获得的实验材料来代替昂高贵的实验试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教书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书是手段,育人是根本。实验课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作风、思想品德、纪律、合作、安全等教育,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治学方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视实验,就是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具备的较强的学习能力,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较好地落实。

2通过精心设计学生课外作业,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布置作业,打破常规,精心设计系列专题,起到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目的。有机化合物开发应用系列、物质的性质系列、化学反应机理系列、有机化合物合成系列等等。如,在完成烃类化合物的教学内容时,要补充日常燃料的内容,渗透低碳、环保的生化理念与实践。完成相关教学内容后,设计小论文“我国新能源开发应用”,“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等让学生完成,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培养。讲授类脂类化合物性质时,应该补充讲解中国人食用油脂、营养均衡的问题,补充讲解如何通过食物来补充各种维生素的问题、激素与人类健康。

补充讲解通过高级烷烃氧化值得相应的高级脂肪酸来制备肥皂,解决与生活争油脂的问题。调整生物碱的结构育性质,补充生物碱的存在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来源等。教学完成后,设计“地沟油的综合开发利用”、“文山地区各种食用油料作物的综合开发”、“生物碱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等专题,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培养可以得到延伸。讲授糖类、蛋白质、核酸等时,应该补充糖尿病的发病的原因、治疗的原则等,补充基因法治疗疾病,如何食补各种营养物质等,还原化学的本源,课后设计“糖尿病治疗的现状调查”、“基因疾病治疗法”、“人口素质与健康”、“民族民间治疗方子研究”[3]等专题让学生思考。

直觉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讲授天然产物开发利用知识时,教师必须补充当地动物、植物、微生物性天然产物开发研究的内容,布置作业时设计“文山地区传统风味食品的综合开发研究”、“食品开发与安全”、“文山地区天然食用色素的开发利用”、“文山地区传统中草药的保护开发”等专题让学生实践,效果斐然。

3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在学科建设中培养教师,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除鼓励教师积极报考博士研究生、积极鼓励教师向高级职称努力外,要求教师结合自己教学、科研特长,积极创造条件申请能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的项目。

优先支持鼓励带有学生参与的项目。有了项目,教师的锻炼、培养、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才有可能。课题的前期调研,课题的申报,方案的设计,科研工作的开展,教师都有意识地设计,让学生能较好地参与,并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尝试、去实践,教师在其中提供思路、ideal,从而锻炼的能力素质,直觉思维能力也就会相应地提高。如,三七是文山州道地的名贵中药材,三七产业是文山州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三七的深加工、三七产品的综合应用开发不仅可更好地解决人们的就业和七农的经济收入问题,还可以提升文山州的经济综合实力。人参和三七同属于五加科人参属。

研究人参的办法能否应用于三七?有机化学教研组的老师带着学生进行三七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老师提供一定的思路、有时只有一定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实践,交流、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发表了“三七保健功能饮料的研制”、“三七蜜饯含片的研究”、“低温冷冻干燥法应用于三七产品开发研究”等论文。精品课程建设中,学生参与,教师把设计理念、思路、ideal与学生分享,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能力培养成为可能。通过训练,学生的能力素质得到了提高。追踪调查表明,这些学生就业后,很快适应了他们的工作,获得了相关用人单位的好评。

4人文精神的体现

当今下,人们很浮躁,吃苦耐劳精神差,静不下心学习、探究,加之有机化学实验时间长,易燃易爆物、毒物多,要求有很复杂。必须要有人文关怀,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习才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是学校永恒的探究课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教师、学生必须不断努力,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目的。

注释:①文山学院生化系,有机化学教学大纲、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2010版,2010年4月,2012年7月修订。

2.有机化学理论课及实验系列教学大纲 篇二

一、在化学理论教学中育人

首先,我通过对化学史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例如,我在课上讲述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故事,他为了打破外国列强对制碱工业的垄断,潜心研究制碱技术,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并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他成功地改进了索维尔制碱法,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这时,我发现学生们神情专注,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于是我请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长才干,将来报效祖国。

其次,通过对化学基本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化学基本原理规律性很强,但在普遍规律中存在着特殊性。例如,当我在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告诉学生排在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排在后面的金属,即活动性强的金属能置换出活动性弱的金属,但K、Ca、Na、Ba排在很前面,却由于会和溶液中的水反应而不会置换出金属或酸中的氢。再如,很多学生会混淆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可溶性碱性氧化物和难溶性碱性氧化物,我就从四种金属的活动性角度分析,K、Ca、Na、Ba很活泼,所以对应的氧化物K2O、CaO、Na2O、BaO也很活泼,能溶于水,生成对应的碱也溶于水,从而为学生树立起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观点意识。

第三,通过对复分解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如我在复习《酸碱盐》这一节时,常会出一道例题:“向HC1和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后的现象是什么?”由于讲这一节前刚学过“酸碱中和反应优先于其他反应”,所以学生们都认为先发生中和反应,再是Ba (OH)2与Na2SO4反应生成沉淀。于是,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刚开始无现象,一段时间后产生白色沉淀。”当我告诉他们:“回答错了。”时,学生们一脸愕然,通过接下去的我的讲解,学生们明白了,原来是实际反应时HCl、Na2SO4分别与Ba(OH)2同时发生反应,由于BaSO4不溶于酸,所以反应立刻出现白色浑浊。就此得以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育人

首先,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浓厚兴趣,产生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化学仪器美、化学物质美、实验操作美、实验装置的和谐美以及实验现象美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浓厚的求知兴趣。例如向硫酸铜溶液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的絮状沉淀恰似蓝色的钟乳石,使学生惊奇万分;将铁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美丽多姿的铜树,令学生惊叹不已;将细铁屑撒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看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尤如缤纷的礼花,令学生大开眼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经常让学生观察化学实验美,就会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产生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

其次,通过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规范性操作,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例如,我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时,常多带一个空烧杯,把用后的火柴梗、蜡烛、废纸屑之类的垃圾放入其中,提醒学生要爱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实验桌上随时注意清洁卫生,取用完药品后立即把药品盖好放回原处,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3.有机化学理论课及实验系列教学大纲 篇三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化学实验 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8-023-01

在新课标的改革下,高中化学也愈发把焦点放在了化学课堂的实践与化学课本的理论上,所以教师在教授高中化学的期间,应把化学实验与理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让高中生在理解化学理论的同时,还能锻炼化学实验的能力。因此,每一所高中都应该对高中化学实验与理论进行相应的教学管理。

在新课标下,化学教师也对这一学科提出了新的目标,尤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更为突出。以高中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高中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高中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高中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著名化学家傅鹰生曾说过:“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的法庭。”但现今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历来只重视和强调化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高中化学的动手实验过程。对此,教师需要对于高中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做出改进,以有效突破当前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瓶颈,现陈述以下几点:

一、促进实验探究教学

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是以高中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高中生自主建构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注重能力的教学活动。而探究教学最鲜明的特点是问题性,让高中生在理解化学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通过提出假设性问题,再让高中生通过化学实验来验证所假设的问题。教师更应该在化学实验探究中,不断培养高中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和促进高中生对化学实验的理解。

实验探究活动的一大特点,就是使得它非常利于高中生好奇心的激发、学习动力的激发,有利于激发学生原有的认识,这很符合学习规律,只有在原有经验和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有效地实现化学教学。

在学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这一课程中,教师应让高中生先认识过氧化钠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性质,然后让高中生通过试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观看化学方程式所得的物质;然后教师通过化学实验的演练,让高中生能更直观地观察到化学实验的做法与化学实验的结果;最后通过高中生的自我动手实验来加深高中生对这一化学实验的认识。这不仅加深了高中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了解,还培养了高中生对化学实验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动手能力。

二、注重化学思维培养

教师在教授化学知识时,应先让高中生阅读教科书上的化学理论知识,通过高中生的阅读,他们就能认识到基础知识;接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补充解释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并让高中生提出问题,由老师一一解答,这不仅能鼓励高中生对化学理论知识敢于质疑,敢于提问,还能培养高中生的化学思维能力;然后教师应让高中生设置一个完整的化学实验过程,在高中生设置化學实验过程时,教师就可以了解对每一位高中生对这一实验的产生一定的认识,也能清楚地了解到每一位高中生的化学思维。这是教师培养高中生化学思维的重要一步;最后,让高中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来验证每一位高中生所设置的化学实验过程是否正确,也能加深高中生对这一化学实验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中,教师先教授高中生相关氢氧化铁胶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接着让高中生提出对这一胶体所产生的疑问和想了解的内容;然后让高中生设置制作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过程;最后再让高中生自己动手去完成这一化学实验。教师应在演示过程中重视每一步化学实验的步骤,正如制作氢氧化铁胶体,是需要把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加到沸水中,很多高中生都会忽视了这一步,他们会把饱和的氯化铁溶液仅仅滴入到水中,而非沸水中。出现这一现象就证明教师没有在化学实验演示中加深高中生对这一试验的认识。所以教师应该在教育高中生的时候,应该强调每一个实验步骤,并让高中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实验每一个步骤都是能决定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

三、优化化学教学管理

化学教学的管理,在每一所高中都是一项需要教师关注的问题。如何才能优化化学教学的管理呢?在新课程要求下,教师应重视提高高中生的科学素质,提倡探究性学习,没有通过高中生亲自实践与动手操作,就不能从过程探索中发现问题,使高中生获取正确的知识。所以教师应该优化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在教育高中生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该重视高中生自我探索化学奥秘的实验。而每一所高中都应该配备优良的化学实验环境,只有在化学实验的环境下,高中生才能更好的通过化学实验来了解化学学习,认识化学的世界。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在完成教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下,加强化学实验的演示,并多给机会让高中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来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升高中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培养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化学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化学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了高中化学的素质教育。因此,教师不能再仅仅重视化学理论性的教育,也必须重视化学实验的讲解与高中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春.2011年全国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分析及复习建议[J].教学仪器与实验, 2011(10) .

[2] 史志明.教学策略的本质及思考[J].现代交际,2011(08).

[3] 田仁刚.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J].教学研究,2010(04).

4.有机化学理论课及实验系列教学大纲 篇四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逐步被取代,但是高中化学实验并未因此受到重视,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

1.化学实验资源短缺

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很多学校的化学实验资源非常短缺,主要是因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实验没有使学校领导引起重视,投入资金较少,导致相关的实验设备、仪器以及药品等极度短缺,从而使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受到阻碍。

2.高考与化学实验无关

尽管新课标的提出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许多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仍以高考作为教学的重心。高考中的化学试题与实验毫无关系,注重化学理论的测试,因此教师往往不将实验作为教学的重点环节,而是让学生自由实验,这种教学方式弱化了学生的多项能力。此外,在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中往往只注重理论,轻实践,因而教师会利用多媒体将实验的过程演示给学生,通过该种方式让学生领悟和理解,虽然该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化学实验产生的各种费用,但是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化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升教师素质

完备的实验教学设备、药品等是顺利进行实验教学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领导需要意识到化学实验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不断完善化学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和设备。此外,教师作为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引导者,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新课改的精髓,并将其与化学实验相融合,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使教师意识到化学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2.实施换位教学的教学模式

所谓换位教学就是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

(1)在化学实验的演示性实验中,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演示性实验就是通过对实验进行仔细的观察,从而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实验的原理和结果等。如,做镁燃烧实验,在做实验时,需事先准备两条镁带,然后放在酒精灯下进行燃烧,并观察镁带的变化。教师示范完后,学生实际动手进行操作,教师对其引导。通过该种演示性的实验能够有效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2)利用探索性以及验证性的实验来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pH值的测量是高中化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实验,通过该实验能够使学生掌握各种物质pH值测量的基本方法,在实验中主要是对纯水、硫酸以及氢氧化钠等的pH值进行测定。为了使学生了解河流的污染情况,可使学生自行取适量的河流水,测定其pH值,并对污染情况进行概括。而在进行验证性的实验时,经常使用控制变量以及等效替代法。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中。因此,只有直面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提出更有效的解决对策,这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5.有机化学理论课及实验系列教学大纲 篇五

初中化学是实验科学,需要大大小小的实验来印证化学知识,加深学生印象。然而当前的化学实验教学依然存在种种问题,需要我们改进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效果。具体而言,本文将从利用疑问提高实验效率、实验过程中关注学生主体性、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把控实验过程,注意实验安全几个方面着手探究。

一、利用疑问提高实验效率

实验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有些迷茫,不知道如何做,也不知道实验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所以在操作实验时便会茫然无措。为此,教师可以利用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有一个目标和方向,带着问题去具体操作实验,使实验更具目的性和计划性。例如,二氧化碳提取的实验,一般情况下,我们是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作为原材料进行实验,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用石灰石和稀盐酸?难道我们就不能用其他的物质来制作二氧化碳吗?同学们,你们想想,还有别的物质吗?”问题刚刚提出,就有学生开始小声议论,互相探讨,慢慢地,学生会发现,曾经学过碳的燃烧、碳酸钙高温分解等,这时教师再带领学生逐一分析,碳的燃烧不方便收集所产生的气体,而碳酸钙高温分解对温度的要求又很高,经过这样一排除,学生发现,只有石灰石和稀盐酸才能作为最优的实验原材料。

二、实验过程中关注学生主体性

虽然化学实验中很多都是演示实验,是由教师操作,但是实验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印象,因此还需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来,观察实验,操作实验,从机械地看到实际操作,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都能得到快速发展。为此,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实验机会,利用学校的实验室使学生切实利用正规的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或者布置家庭实验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利用可以找到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真正体会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此外,即便是教师演示实验,也不能只顾着为学生演示,也要多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思考,发现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等。这样,学生才能够通过实验而有所得。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

多媒体技术可以说是现代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它对于教学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而在实验教学中,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可以降低实验难度,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并且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信息收集、选择、处理的能力及人际交往的能力。同时,由于传统的实验教学,遇到一些要求高、难、设备贵重的实验,往往难以进行,多媒体正好可弥补这一缺陷。例如:(1)物质条件受限制的化学实验;(2)爆炸、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险实验;(3)易出错误的实验,多媒体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可使学生亲眼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4)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有时通过语言描述比较困难,结构模型的使用又不方便,而借助多媒体三维图形功能则可以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有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应该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这些易燃、易爆、易出错、难呈现实验结果的实验,以达到既加深学生印象,又确保实验有效的最终目的。

四、把控实验过程,注意实验安全

化学实验都是化学物质的反应,稍有不注意,就可能会导致生成有害物质,或者释放有毒气体,甚至操作不当会发生爆炸等危险事故,虽然概率比较低,但是只要发生就会对师生的身心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使其受到威胁。因此实验安全事故也是我们不得不预防的。为此,教师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应该严格把控实验过程,确保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把环境污染降到最低。再以“硫燃烧”实验为例,硫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它是一种有毒气体,排放到大气中会形成酸雨。所以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可以用一张在碳酸钠中浸泡过的纸片来代替放在集气瓶口的玻璃片,这样二氧化硫就会与碳酸钠反应进而被吸收,避免了排放到大气中产生污染。

当然,在很多实验中,看起来是比较安全的,学生也经常不注意规范操作,教师还需多提点学生,多指导他们规范操作步骤,保障实验安全。

五、结语

以上,我们从利用疑问提高实验效率、实验过程中关注学生主体性、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把控实验过程,注意实验安全这四个方面对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性的提高进行了论述。化学实验是比较复杂的教学内容,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点,考虑化学教学特点,凸显实验效果,注重安全问题,才能算保障了实验的有效性。而更多的问题还留待我们研究,在实验教学的路上,希望诸位同仁能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雷宇,张文华,彭慧。“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渗透微格教学原理的探究教学模式[J].化学教育,(7)。

[2]杨明生,关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现状分析报告[J].化学教育,2012(1)。

[3]秦成翠,熊言林。安徽省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化学教育,(12)。

[4]李淑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5]罗成。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6]李欣荣。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

[7]赵良彦。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D].陕西师范大学,.

6.有机化学理论课及实验系列教学大纲 篇六

1 因材施教, 做好学科教学计划工作

根据学校教学资源、每届学生的状况, 因材施教, 与实验教师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理论、实验授课计划 (见表1) , 达成理论、实验并重的共识。

2 明确目标, 做好学科前期教学工作

医学生物学是首先开设的医学专业基础学科, 也是首先开设的专业实验课学科。教师要特别注重对这2个“首次课”的教学工作, 因为它不仅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能为学生学习后继专业基础、临床学科打下坚实的理论、实践基础。

2.1 加强首次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

应充分发挥首次课的“首轮效应”, 让学生明白教师已经对其学科基础知识有所了解。教师对学科理论授课计划、安排、深浅、层次等的介绍与处理, 可以增强学生对学科的认识、兴趣;教师对课堂纪律的调控、要求等, 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要适时导入医学生物学的教学目标, 这对尽快地转换学生的专业角色, 明确其作为医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理论素质与技能, 明确其作为掌握学科知识、技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等, 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注:第三章细胞;第六章遗传变异与疾病;第七章单基因遗传与单基因病;第八章多基因遗传与多基因病;第九章人类染色体与染色体病

2.2 加强首次实验课教育教学工作

对首次身穿白大褂走进实验室的医学生, 应注重发挥“首轮效应”, 让学生能从中获得专业角色的确立, 并提高职业意识;通过了解实验室规则, 让学生知道该做什么和怎样做。由于多数学生从未做过实验, 所以教师应作好对分组、座位、显微镜的安排工作;明确班干部的职责;做好实验用品的领取、归还工作;强调实验课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规范职业行为等。此外教师还有必要讲解怎样完成实验报告;交待并强调实验课的收尾工作等。让学生从教师的整体调配上, 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责任意识, 树立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科学实验态度, 为以后实验课的有序进行打下牢固基础。

3 有机结合, 做好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工作

教师应相互交流、听课, 了解彼此的教学方法、重难点的设置以及在相关知识点上理论与实践的衔接等, 这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巩固。

3.1 理论教学注重对相关知识点与学科技能的渗透

第九章节是教材的重、难点内容。理论教学中, 应充分结合细胞学基础知识, 讲解人类染色体及其畸变、疾病, 并结合染色体制作技术等知识, 让学生形成理论知识———实验分析———临床疾病等相关知识结构, 从而使学生在学科的有机结合中产生学科兴趣。这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重要一环, 也为人类非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的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3.2 实验教学注重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巩固与渗透

人类非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是教材遗传学部分的一个重要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正常人体细胞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分组特征;掌握核型分析法等。

实验报告:人类核型分析。

为了使第九章 (人类染色体与染色体病) 理论知识与相关技能 (人类核型分析) 有机结合, 巩固知识,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素养, 特对本实验的方法和形式进行了改进, 并更好地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效果。

实验前准备:学生分组 (8人一大组, 2人一小组) ;照片“处理” (对下发染色体照片中的部分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数目、结构进行“破坏”, 并标示出染色体号、畸变类型, 其余为正常染色体照片) ;随机下发 (2人一张, 并共同完成一份核型分析) 。

操作前达成教学目标:在实验教学设计上, 应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并增强核型分析与临床染色体疾病诊断关系的认识, 从而达成DNA─基因─染色体─性状 (疾病) 之间的逻辑思维和必要的知识渗透与结合, 使学生更加明确实验的目的与意义。

操作中达成技能目的:学生结合人类正常体细胞中46条染色体的形态、结构、类型、分组、染色体畸变与疾病等知识, 积极投入“照片”分析。体现大、小组间的充分合作、交流, 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表达观点, 并营造出积极、认真、互助的实验氛围和规范、有序的实验秩序。

实验教学效果:学生能结合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认真分析, 准确判断, 这充分展示了理论与实验的有机结合, 一改过去“依样画葫芦”机械性地剪、粘、贴实验活动形式。正确书写核型:46, XY (正常男性) ;47, XX (XY) , +21 (先天愚型) ;45, X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 等, 再也没有“千篇一律” (正常男性:46, XY;正常女性:46, XX) 的核型报告。从学生的角度看, 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增强了职业技能与道德素养;提高了观察分析、动手操作、思考归纳、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从教师的角度看, 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目的性的能力有所增强。

4 相互兼顾, 作好学科终结性评价工作

学科考试, 是教、学的评价形式。对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进行考评, 不能顾此失彼。尤其是显微镜操作技能, 这对后期的学科 (解剖、组胚、微寄、病理等) 学习尤为重要。

4.1 在学科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中, 体现理论、技能并重的理念

我校在学科单元测试中, 要求理论与技能考题比例大致为7:3 (分别渗透于名词解释、填空、是非、选择、综合分析题型中) 。通过测试, 即时给予评价与补救, 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综合判断分析能力, 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学科终结性评价:以60%理论成绩+20%技能操作成绩+20%态度成绩为参照, 进行综合考核, 成绩在60分以上为学科达标。

4.2 注重对显微镜操作基本技能的考核

考核目的:主要了解学生对一般光学显微镜的低、高倍镜的使用情况;了解学生对精密仪器的爱护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学科知识、态度与技能。

考核方法:实验桌上相对放置数台显微镜 (注意间隔距离) , 准备好考核观察标本片 (洋葱根尖切片或血涂片等) , 每人1台显微镜。考核前分发考核表 (见表2) 并介绍规定, 限时3分钟 (完成操作后举手示意) 。考核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 在考核表上作好记录。

考核评价:对成绩低于60分的学生, 应择时进行辅导、补考, 争取做到人人过关 (本成绩与其他实验成绩, 共占学科终结性评价的20%) 。

7.有机化学理论课及实验系列教学大纲 篇七

【关键词】理论课;实验教学;宏观经济学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必不可缺的环节,对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符合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有重要的意义。作为财经类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要处理好社会需求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注重培养既具有深厚的经济管理学科理论基础,又能够灵活运用财经学科的思想方法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人才,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在经济理论课程教育过程中,引入、开发、设计和建设实验教学环节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选取《宏觀经济学》课程教学为例,探索实验教学环节设计要义、内容和实施方案,以进一步推进理论经济学尤其是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对增强财经类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创新能力。

一、《宏观经济学》实验教学环节设计思路

经济学是关于优化资源配置的学科,它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社会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来验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经济学家们对此做了长期的探索。国内外著名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其实验教学受到重视并达到很高的水平。目前国外在美国、日本、德国、瑞典等发达国家的大学包括研究机构在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方面都各有特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国内,各高校在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共同点是都比较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不少院校将理论经济学实践的重点放在课堂内实验课上,重点放在了对主要经济理论的验证上,如经济仿真实验。宏观经济学的实验课程比较偏重于对现有宏观经济学理论和宏观经济分析模型的验证分析,在培养学生把握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和特点能力方面的内容比较少见,宏观经济学的实践内容体系相对而言不够完整。

为了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宏观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思路方面应该遵循以下几个要义:一是以“宏观经济基本面”为出发点。当今宏观经济运行复杂多变决定了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的复杂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以宏观经济基本面为出发点,把握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和特点,进行开展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二是以掌握宏观经济“第一手数据”为着手点。宏观经济是由许许多多指标和数据所描述和界定的,为了准确地观察、了解、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必须掌握第一手的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的指标数据。三是以培养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教学目标。从宏观经济学学科的三个学科形态,即抽象、理论、分析来看,更需要将实践教学明确地放在重要的位置,并将实践教学组织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体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学科特征。四是以专题性设计类案例实验为引导。将宏观经济分析实验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分解为宏观经济运行分析预测实验,即宏观经济数量分析实验和宏观经济理论知识验证分析实验两部分,并设置具有代表性的专题案例实验,通过案例实验引导教会学生开展课程实践。五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科学探究为宗旨。采用探究法,把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性质预测和证实串联起来,按科学发现基本过程的顺序,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角度使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二、《宏观经济学》实验教学内容设计

现代宏观经济学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①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应覆盖上述的主要内容,把验教学内容体系结构确立为宏观经济运行分析预测实验,宏观经济数量分析实验和宏观经济理论知识验证分析实验两部分。

(一)横向上统筹兼顾《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设计专题案例实验

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横向上应该统筹兼顾以上主要的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宏观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综合设计覆盖该主体宏观经济运行各层面的案例实验。例如,对应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理论设置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分析实验;对应国民收入理论设计需求贡献度测度实验;对应失业率、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理论的设置菲利普斯曲线形态规律分析实验;对应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宏观理论设置公众存款积极性指标分析实验;对应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相关理论设置资金流量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等等。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选择感兴趣的宏观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综合推进各项案例实验的开展,并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最终形成对该宏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运行准确的认识和判断。

(二)纵向上遵循科学探究过程设计实验教学内容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依次是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或调查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得出结论、得出结论。②《宏观经济学》实验设计以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科学探究为宗旨,所以实验内容设计在纵向上就必须按照科学发现的基本顺序,遵循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从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典型案例导入,引出实验的项目及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项目和案例进行讨论,学生带着问题入手进行实验,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查阅相关文献材料巩固知识和技能。

三、《宏观经济学》实验教学实践及建议

我们在财经高校经济学专业本科2007年到2009年三个年级,共计250名在校学生中开展了《宏观经济学》实验教学实践。在课程结束对学生学习进行考核和评价时,要兼顾实验教学的学习效果的检验,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考核,最终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效果良好。体现在学生的实验项目报告以及期末测试答卷成绩优良占了90%以上的比例。但在《宏观经济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经验和规律的总结,查找存在问题,探索理论课程实验教学环节改革,以指导《宏观经济分析》实验课程在更高水平和更广的教学平台开展。

nlc202309031024

(一)应该不断充实和优化课程实验的内容体系

在上课过程中由于课时安排的关系,学生能操作的实验数量比较小,学生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查找数据,因此考查的宏观经济分析能力的项目就相对较少。因此,本着将理论与实践、理论与实验、实践与实验相结合的宗旨,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充实和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既兼顾对現有宏观经济学理论和宏观经济分析模型的进行验证分析,又注重于对实体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和特点的分析和预测,即宏观经济数量分析。

(二)积极探索建设实验课程实践基地

经济学是一门既强调理论又注重应用的学科,理论的深化需要在实践中体会。积极探索建设实验课程实践基地,在条件许可情况下,选择技术先进、经济状况良好、热心于高等教育、与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作为稳定的实训基地。针对宏观经济分析实验课程,进行校外实践基地教学体系的开发、设计与实施,积极探索校外实践基地的开发与建设的合作共建模式,教学管理模式与学生管理模式,建立实践基地良性发展运行的长效机制。宏观经济学课程校外实践基地与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相区别,其特点在于以课程为中心,让基地为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作为课程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弥补课堂、实验室教学资源不足。

(三)实验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首先,针对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的复杂性,《宏观经济分析》实验课程教学涉及统计学、微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知识交叉运用,探索实践多科性的教学方法,在有限课时约束下,尝试将各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高效结合,进行开展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其次,本课题将采用实证型实验方法,用实验方法来全面分析宏观经济,使理论知识和分析技能方法更具体化、动态化、过程化。

【注释】

①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②温盛伟,邱宝兰.科学探究过程评价的实施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7,(21).

【项目基金】

本文系2012年度广西财经学院校级教改项目“财经类院校《西方经济学》立体多元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2012B11)

【作者简介】

周练(1979— ),女,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8.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论文 篇八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需要高度重视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化学实验有效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化学实验。

教师设计化学实验时,必须合理安排化学实验教学时间及操作时间,同时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实验掌握程度,布置一些符合学生特点的实验预习任务。

强化实验预习时,教师应该尤其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实验预习,唯有如此才确保学生完成实验预习,充分掌握实验中的重要原理及方法,并对实验方法与目的有明确的认知;其次,充分开放化学实验室,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于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和试剂的认知,同时使他们掌握化学设备与药品的合理用法,并进一步明确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此一来,便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教学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中,从而从根本上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有效克服过去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盲目依靠化学实验报告带来的诸多问题,营造出相对活跃的化学教学气氛。

二、进一步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与配合

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与配合是深入开展化学自主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首先,师生间合作的化学实验教学应该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时积极引导他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

必要时还可以协助学生理清思路,锻炼他们敢于提出疑问的精神。

其次,营造开放的实验交流气氛。

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与学生除了分析、讨论实验之外,还应该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从而体现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后,总结化学实验时,应该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鼓励,然后认真总结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接着教师在学生自我总结的基础上予以补充,顺利完成化学实验教学任务。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不可或缺,对学生化学兴趣激发及自主实验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基于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一定要时刻把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实验,不断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并将其作为化学教学重要目标。

9.有机化学理论课及实验系列教学大纲 篇九

根据黑土乡中学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特制定本岗位安全责任制,如下:

一、实验室仪器要摆放整齐有序,分类配套合理,仪器要保持完好、清洁,有损坏及时维修。

二、实验室管理员要保持试验用药分类有序,所用危险的剧毒、易燃、易爆、强腐蚀药品要分别加以说明并指导有关人员安全使用,用毕后要妥善处理。

三、每次实验课,教师必须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程序,如果教师未强调注意事项和操作程序,一旦出现意外,责任由教师承担;如果学生违反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程序,一旦出现意外,责任由学生承担。每次实验课后及时清点仪器和药品,避免损毁,丢失。发现损毁仪器要按章登记、处理并及时上报。

四、学生实验用电、管理人员一定要课前检查后方可接通电源,课后再查有无漏电,实验完毕后,要关闭电源。

五、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时,指导教师不得离岗。

六、实验室要作好防火工作,室内严禁使用电炉,禁止吸烟,及时清理室内无用的易燃物品。保管好本室的干粉灭火器,并学会使用。遇有险情应及时采取妥善措施、关掉电源,立即疏散学生,上报有关部门。

七、实验室不得存放贵重仪器,即用即收。剧毒、易燃、易爆、强腐蚀药品必须按规定另行存放,每次使用应按学生用量多少摆放,一次一放,不得超量放置,剩余药品不得带出,要及时回收。

八、实验室库房内的仪器、药品,要建立健全库房实物账,定时清点库存,做到物账相符。严格存取登记手续,贵重物品未经允许不得外借。

九、室内严禁存放现金,私人现金及贵重物品要随身携带,不得存放在办公室。

十、本室用电器使用后管理人员或指导教师应做到及时断电。

十一、室内无人时必须锁门。每日使用后要对室内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关灯且关闭所有电源、锁好门窗。

十二、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好现场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责任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主管领导:分管领导签字:________________

10.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篇十

在教学中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化学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1.在实验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引导,化学实验目的不够明确。不可否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一直都是将实验当做高考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从巩固理论知识的角度出发,而忽略了实验教学的实际意义。正是为了高考应试的需要,很多教师对实验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多以考试要求讲实验,背实验应付,导致学生化学实验的目的不明确。

2.实验所需条件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实验教学的开展。

(1)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与之前相比在实验的内容和要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一些偏远的农村中学,对于一些常用的实验仪器、耗量较大的药品等,不能及时配备或补充,一些基本的课堂演实验都难以完成的现象时有发生。

(2)“化学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通过探究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3.未能落实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要求,化学实验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等。长期以来,无法完成学生能力的培养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的一大诟病。甚至在实验教学中还有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做实验前就填好了实验报告,于是在实验时不认真观察分析,实验后不认真思考,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学生实验相关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水平。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目标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依附于理论的实验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是无法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当前一些化学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有一定的观念偏差,有的甚至将化学能力与化学实验技能画上等号,用纸笔应试替代实验能力,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存在也影响到学生化学能力的提高。要想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一是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二是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在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评价、招生考试等多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2.提高学生认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在另一个层面上决定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走向。实验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感性的化学材料,更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科学态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化学实验条件显得尤为重要,尤其要抛弃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理念。

3.师生互动,激励学生创新思维。高中化学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一同进步的过程,是自主、协作、探究构建化学新知的过程。在互动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以解决化学问题为密切联系的纽带,学生在纽带联系中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和认真思考,可以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应引导鼓励学生开展一些探究性实验,为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提供更广阔的活动条件和思维空间。

4.注重化学实验的有效性,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里指出:“要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如何发挥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笔者认为应注意如下几点:

(1)增强课堂实验的趣味性。化学实验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如利用课外时间,和同学共同完成“魔棒点灯”、“木炭跳舞”、“水能灭火,难道还能点火?”等趣味实验,这样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确保课堂实验的安全性。教师在注重实验直观性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实验的安全性。其实高中化学有很多实验具有危险性。如有的教师在检验NaO

与HO反应有O放出时,为了更好地观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扫帚杆代替木条,的确带火星扫帚杆很容易复燃,但燃烧后的扫帚杆很容易掉到试管中,结果听到了强烈的爆炸声,上课时引起了学生恐慌……

5.课堂实验应注意渗透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化学”理念。课程标准在开篇就明确指出,化学“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每年向周围排放大量有害废物,包括固体、气体和液体等各类物质,给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其实在高中化学实验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会影响环境。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环保意识,必须正确处理好化学对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懂得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良好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3).

[2]潘小蓉.新形势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1,(59).

11.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效果探讨 篇十一

1 教材内容的改革

由于理论课与实验课同时开课, 为了能使理论很好的指导实践, 课程组将实验体系分三个层次:基本技能训练、应用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目前我校选用兰州大学、复旦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有机化学实验》为教材, 该教材理论知识讲解全面、所用药品和实验方法均合理, 是国内许多高校普遍采用的一本教材。同时以曾昭琼主编的《有机化学实验》为教参, 该教材重难点突出, 便于实验报告的书写, 两部教材均为目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优秀的教材, 课程组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对两部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和组织,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第一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有12个基本操作和实验技术, 其中11个基本操作实验和1个合成实验,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基本实验技能、独立工作能力、操作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第二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有15个合成实验,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运用基础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教学中对现有的实验内容还进行改进、充实和更新, 例如水蒸气蒸馏, 我们采用了改进的微量水蒸气蒸馏装置提取橘子精油, 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单且让学生很喜欢。而下学期的内容, 以典型的有机反应为主线, 将反应、合成、分离、提纯及物性测试等环节串成一体, 形成系列化实验。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验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方法的改革。结合对我院2007级化学教育和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情况, 我们主要采取如下一些教学方法改革, 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2.1 集中讲解实验, 突出实验的重点和难点

为保证实验质量, 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组教师课前对每个实验进行集中讨论和备课, 并对学生采用多媒体、录相等教学手段进行实验讲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进了实验教学效果。并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实验教材的有关内容, 了解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及操作方法、掌握实验原理并用简练的文字或形象的实验流程图和装置图写好预习报告。

2.2 实验过程中紧抓学生的规范操作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实验前先检查预习报告, 并对实验操作和习题进行提问, 并规范操作和演示实验装置安装及操作顺序;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不断巡视并及时纠正出现的不规范和不正确的操作, 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越来越规范和熟练;学生做完实验, 数据必须采用实验记录纸进行实验原始记录, 教师签字后附在实验报告上上交。

3 考核方法的改革

有机化学实验作为单独开设的一门课, 占3学分。实验成绩的考核, 应该全面、客观、公平地反应出学生的实验情况, 尤其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 课程组逐步建立了一套比较科学、客观、可操作的考核方法, 既规范了学生的实验操作, 又创造了一个良好的, 严谨的, 公平的实验教学环境。

3.1 考核形式

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形式, 即平时实验课实行考核, 期末进行操作技能考试和笔试, 其中平时成绩占50%, 期末操作技能考试和笔试占总成绩的50%, 其中技能考试和笔试又各占50%。考核的目的是促使学生重视实验课, 对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 增强学生参与实验的动力。平时成绩以学生每次实验的实验过程中, 对学生仪器安装、仪器损坏、台面整洁、实验过程 (60分) 和实验熟练程度、完成时间成绩 (20分) 和实验结果或产品质量成绩 (20分) 等进行评分, 这样既保证了整个实验教学的有效进行, 同时避免了最后一次操作技能考试的偶然性。因此这个比例分配具有科学性。

3.2 建立实验档案加强平时实验考核

平时考核在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 直接影响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 为此课程组制定了有机实验原始记分表。学生实验分组进行, 每个小组2人合作完成平时实验, 实验成绩以仪器安装、仪器损坏、台面整洁、实验过程 (60分) 和实验熟练程度、完成时间成绩 (20分) 和实验结果或产品质量成绩 (20分) 等组成。实际操作情况和实验结果为主要依据, 平时成绩占学期实验总成绩的50%, 为每个学生建立实验档案。

3.3 重视能力培养强化期末实验考核

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占学期实验总成绩的50%。期末考核分为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 其中笔试占50%, 实验操作占50%。笔试的主要内容为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安全知识、常用仪器的基本知识、实验原理、基本操作知识、仪器及装置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解释和错误实验装置图的改正、讨论等。笔试采用闭卷, 由课程组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实验操作考核因不同学期实验重点不同而有所差异。第一学期, 课程组主要进行普通蒸馏及相关实验操作及技能考试。第二学期, 主要进行普通蒸馏的实验操作、回流的实验操作、带有气体吸收的回流实验操作、使用各种滤器进行混合物的分离的操作。同时, 在操作考试中适当的结合口试, 口试是教师随机提问, 包括基本操作和实验装置方面的理论性和技术性问题, 实验原理以及其他一些实验安全注意项等。

4 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的进一步改革, 改变了以往指导教师只重视实验原理的讲解和实验报告的批改, 不重视指导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的现象。学生普遍比以往更重视实验课, 改变了过去那种不重视实验课的现象,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提高了其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 书写实验报告细致规范, 实验过程中也注意现象的观察和进行规范操作。

经过一年的实践, 师生一致认为这种考试方法既考查了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 又考查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规范了实验教学, 又增加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力。

摘要:针对我校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特点, 结合素质教育, 课程组通过改革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 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改革,效果

参考文献

[1]兰州大学, 复旦大学有机教研室.有机化学实验[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张艳君, 成泽艳, 刘建军等.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室科学, 2008 (2) :54-55.

12.高中化学方程式及实验总结 篇十二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F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 Fe2O3 + 3H2O↑

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2SO4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 Al2O3 + 3H2O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

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 CaSiO3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

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 点燃 2FeCl3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 CuCl2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点燃 2NaCl35、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 2HCl + O2↑

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放电 2NO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催化剂 2SO3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CuSO4 + 2H2O + SO2↑

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CO2 ↑+ 2SO2↑ + 2H2O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Cu(NO3)2 + 2H2O + 2NO2↑

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3Cu(NO3)2 + 4H2O + 2NO↑

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 NH3↑ + H2O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53、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 2NH3↑ + Na2SO4 + 2H2O

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 NH3↑ + H2O↑ + CO2↑

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 NH3↑ + NaNO3 + H2O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 CaCl2 + 2H2O + 2NH3↑

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点燃 2HCl58、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 NH3↑ + HCl↑

二化学实验

除杂质的方法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 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原则

1.“从下往上”。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 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 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温度计 的使用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用到棉花的实验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分离提纯的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 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3.有机化学理论课及实验系列教学大纲 篇十三

陈长应

(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221116)

摘要: 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但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策略作了一些改革尝试,以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

关键词:有机实验;教学策略;改革探索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此高职教学必须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化学是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是一门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高职有机化学实验的现状分析 1.1 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多数是在高考中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学生化学基础知识较差。因为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教师主要注重理论学习,开设化学实验课的时数有限,所以学生对一些实验的基础知识了解很少,有的学生甚至没有见过相关的化学实验仪器,缺乏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1.2 实验教材及教学手段缺乏自主创新性

高职有机化学化学实验教材内容编排上做了一定的改动,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增加了一些趣味性、实用性的实验,但仍有欠缺。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大多是代表性的化学实验,大多数属于验证性实验,实验教材对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内容、方法、步骤、记录表格等一应俱全,不利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学生对实验不重视,操作能力始终得不到提高。

1.3实验教学模式单一,不适应企业的需要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按方抓药的情况。教师按照实验教材布置学生预习,实验员准备实验药品和仪器,实验课上教师讲解实验目的、要求、分析其原理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学生进行操作,写实验报告。这种方法使学生得到了基本实验操作的训练,现有的实验教材中以基本技能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在教材上可以找到完整的实验步骤以及反应现象,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有限。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课堂的实验教学难以提供其反复锻炼的机会,而对于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来说,课堂上规定的实验项目难以满足其好奇心。这样的实验教学只能培养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不能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很难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2.实验教学策略的改变

要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就要改革传统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综合技能,以适应企业的需求。2.1螺旋式上升实验教学策略 实验课的教学,不仅要根据教材编写的逻辑顺序,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实验教学内容,由低到高,分成几个模块,螺旋式的上升,逐渐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第一模块:有机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及基本训练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化学实验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一些有毒易挥发、易燃、易爆、易碎等实验药品、仪器和实验产物,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容易产生一些安全事故,如果产生安全事故,不光对人生和财产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也对很多同学的后续学习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切勿忽视安全教育。基本训练主要内容是蒸馏、分馏、减压蒸馏、重结晶、萃取等,学生只有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逐步完成综合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一定要加强学生有机化学基本训练教学,为达到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模块:综合实验

选出操作性较强的制备实验集中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首先教师对实验进行操作讲解,特别强调实验的安全隐患,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老师应该注意随时纠正学生错误操作,逐步提高实验技能,为设计性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模块:设计性实验

学生根据教师确定的多个实验题目自己选题设计方案,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方案的可行性,首先考虑实验理论依据是否充分,其次兼顾经济性、环保性、实用性等因素。通过教师审阅与指导,要求学生通过仔细检查和修改,确立最完善的实验方案。在学生学习完成相关化学理论知识,学生基本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了独立操作。这样对化学实验的教学任务才能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会完整的实验研究方法,实现从知识技能向研究能力的转化过程,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2.2绿色环保策略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医药院校,每天都有大批学生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所用的化学药品种类多,消耗量大,而且大部分有腐蚀性或有毒,有的实验还伴随有毒或有害物质的产生。因此,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关注绿色环保问题。

第一,关注化学反应后残余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

化学反应除了产生所需要的产品外,往往还同时有其他物质生成,有些副产品可以在本化学反应系统中循环使用,而另有一些副产品则可以作为其他化学反应的原料或其他用途的资源,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结合相应内容进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教育,特别是在进行学生化学实验前要告诫学生,实验后的残余废弃物要放到指定的容器中回收,不能随便丢弃,避免污染环境和造成资源浪费。

第二,提倡微型化实验,降低污染度

微型化学实验是在微型的化学仪器中进行的化学实验,微型仪器并非是常规仪器的简单缩小,而是根据微型实验的特点以及它的科学性进行设计、研制的,它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而获得比较明显的反应结果和准确的化学信息的一种新型的化学实验方法。采用微型化学实验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实验费用,降低环境污染,而且还可以扩大化学实验的覆盖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第三,多媒体辅助仿真实验

化学教学实验的绿色化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有些教材中的经典实验不具备绿色化条件,那么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实验,以动态直观的 方式介绍绿色化学实验,微型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并对实验过程进行了仿真,这就解决了一些药品昂贵,实验技术困难,实验设备困难等问题。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在教室里模拟实现大工厂里发生的过程,减少化学污染对学生身体的伤害。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进行模拟化学仿真实验还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辅助仿真实验,避免化学污染在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常容易引起爆炸或必须使用有毒有害的试剂,或在实验中排放较多的有毒的气体、有毒废水,给师生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且对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目前还无法通过改进实验来实现绿色化或减少、减轻污染。对于这类实验,就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对实验原理、装置、流程、实验过程等进行仿真,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视等方式来进行,力求实验效果能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2.3弹性考核策略

有机化学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两方面的检查和评定,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以实验素养培养为导向的有机化学实验弹性考核体系,贯穿实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加强实验考核是为了切实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而实验考核方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在考核时要力求做到科学、全面、客观、真实。实验总成绩按 100分计,其中平时成绩占 70%,包括每次实验时的考勤、纪律、预习报告、操作过程、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方面。要求学生必须对实验操作过程写下实验记录,并在本次实验结束的时候,教师对实验记录签字。然后将此记录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以此来加强学生对实验操作的重视。另外,做实验时要装置合理醒目、仪器搭配合适要,操作规范。实验结束后,桌面整齐清洁,试剂、仪器摆放规整以及废弃的试剂要回收到指定的容器内等良好的实验习惯等也要计算到平时成绩当中去。期末理论笔试考核占10%,主要是针对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考核。期末实验操作考核占20%,要求在规定的考核时间内按照实验方案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这种考核方法能较为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促使他们在平时的实验中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2.4实验后的反思策略

实验结束后,必须对本次实验进行分析,但由于学生的实验速度不一,无法同时结束实验,也不可能让早结束的学生等全部同学结束后,听老师总结分析。针对此情况,采取了在做下一个实验中再讲解上一个实验的方法,这样既给学生一个再查询资料、讨论和思考的过程,又可以复习巩固上一个实验所应掌握的知识。对于老师的总结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纠正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操作错误,进一步培养学生操作的规范化;(2)分析注意事项的原由,探讨实验现象的理论解释,提问实验所涉及的思考题,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的了解;(3)分析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总结经验。2.5实验教学和技能大赛相结合的策略

“学生是学校的根本,只有他们掌握应有的技能和知识并能学以致用、顺利就业,才能凸显学校的办学水平。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把学生放在首位,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学生们提供就业平台。”学校教师通过这种对抗大赛的演练,不仅巩固理论知识,更锻炼了实践能力,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学校通过参加各种大赛,了解当前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专业现状,抓住课程内涵所对应的职业内在需求,从教学体系、课程体制和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使课改真正到位,职业教育不但要传授动手能力等技能知识,还应该保证学 生的职业素养。首先,通过课改,学生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主动去参加比赛,为将来创造更多的机会。其次,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高职院校在职业技能大赛中的表现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内在本质,对于学生而言,实现岗位与所学知识的零距离对接,有助于拓宽了他们的就业道路。

3.结论

化学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是探索自然物质运动、变化及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只有充分重视实验教学、进行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田能瑾.面向21世纪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0,19(4): 5-10.[2] 蔡支农.对高职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74-76 [3] 李秋荣,肖海燕,陈蓉娜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考[J].教学研究, 2011(2):47-49 [4] 赵同建.改革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35):198-200 [5] 王冰冰.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2(10):185-185 [6] 郭英,刘洁,伍百奇.有机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2):49-51

Exploring of the Reform of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Strategy in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 Chang-Ying(Jiangsu Xuzhou High Medical Vocational School, Xuzhou 221116,China)

Abstract : Organic chemistry is a science based on experiment, but the traditional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exists many shortcomings, aimed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made some reform of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strategy to try, to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better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enterprise.Keywords: Organic experiment;The teaching strategy;Reform of exploring 作者简介:

14.有机化学理论课及实验系列教学大纲 篇十四

一、PBL教学模式现存问题

(一)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具体实验操作的衔接问题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分为基础实验知识以及实验操作部分,医药专业大学生在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具体实验操作的衔接方面明显存在问题。很多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或是学习目标和重点知识不明确,在理论结合实践方面略显准备环节不充分,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

(二)问题设置标准缺失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有很多学生必须掌握和需要了解的实验项目,但是目前针对具体实验项目的特色问题设置的标准还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实验问题的选择十分关键,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学习和操作是否合理。

(三)教学效果评价问题

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环节实施PBL教学模式,以医学生为中心,以采用PBL教学法的教师为指导,或多或少会促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但是,教学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标准或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教学成绩。

二、PBL教学模式改进措施

(一)增加实验课时量,理论结合实践

为了克服PBL教学模式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基础知识薄弱和具体实验操作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应适量增加有机化学实验基础部分教学讲解和实验部分更加详细的指导,通过增加实验课时,理论结合实践。

(二)开展PBL教学模式指导

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指导,利用多种教学媒介开展的教学活动。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就需要教师和学生等参与主体熟悉PBL教学理念和技巧,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让教师更好的指导学生和设置问题,学生更加积极地配合教师的工作,从而有利于各种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合理选择实验项目

PBL教学理念具有明显的目标性和针对性,有机化学实验课目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为了更好推广和实施PBL教学模式,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最有效果的教学活动,必须要做到有针对性的选出经典的实验项目,制定周密的计划和问题设置,才能有效促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活动。

三、PBL教学模式实施应用

经过对PBL教学模式实施中所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上文做出了较为细致的讨论,尽量避免在教学环节中出现教学疏漏和不足。本文举例详细解读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环节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应用。

(一)课前准备

首先,要明确实验项目内容要要求,做到熟悉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步骤和技巧以及注意事项。其次,问题设置是PBL教学模式的关键。问题的选择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热点关注的和急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实际实验操作问题、学生认知水平、实验相关内容等典型的问题。还有,多元化教学资源是实施PBL教学方法的基础。包括网络资源、慕课精品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多种媒体形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环节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各小组成员明确所要承担的任务,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任务分工明确。

教师是PBL教学法具体实施的设计者和具体执行者,学生需要在指导下逐步开展学习和实验。因此,运用新教学方法的心理准备、对问题的设计选择与把握、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调控课程教学的能力决定着新型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

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进行实验设计,包括文本、动画、视频、图片、虚拟场景等多样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形式呈现,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利用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三)教学效果测评

预习效果的检测;实验动手能力测评;多种学习资源和网络媒介运用和掌握的考察;配合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改进了实验考核方法。在肯定学生在实验中的成绩同时,注重课前预习、课中随机提问及具体实验操作能力的表现。对预习准备充分、问题回答好、实验动手能力强、尤其对实验中有独特见解的学生予以奖励。期末考试的内容为客观题和实验操作两部分,通过试卷形式考查学生对于有机实验基础理论和知识、实验操作等问题的掌握程度。另一考核是实验操作,根据学生实验操作,例如能否迅速安装实验装置、是否规范准确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观察是否仔细,解决实验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等进行评定。

在以学生为中心PBL教学理念运用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采用多元媒介,基本上改善了实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单一模仿、僵化的思维定式等现象。改良实验考核体系,结合实验理论和实验报告方式评价实验成绩,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拴,赵忠孝.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与实训[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9.

15.有机化学理论课及实验系列教学大纲 篇十五

【关键词】 化学 实验教学 现状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2-069-01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校许多化学老师教学思想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即所有学生依照教材每一步提示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仍然是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教师在实验之前将实验的原理、相关定律、操作方法、反应现象和实验结论都详细告诉学生,并强调出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以及注意的问题,再让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实验和方法进行操作。对于一些危险性的实验通常以老师演示为主,最后再以提交实验报告的形式对实验结果进行评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将学生的思想局限在教师所提供的范围内,导致学生不能通过自身角度去体会化学现象中蕴含的意义,使得学生对化学实验缺乏理性思考和创新。

化学实验教学也失去了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功能。不仅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阻碍,教学质量也将受到极大影响,导致教学目的无法实现。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教学多以书本实验内容为主,教师则参考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来组织化学实验教学。传统的化学实验多是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则较少。缺乏学科内的综合,也缺乏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校化学实验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反馈表明,有2/3的教师实验教学以演示为主,1/3的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以多媒体视频或动画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甚至讲实验。高一学生分组实验开设不足三次的教师占到近90%,高二理科学生分组开设不足两次的教师占到50%,高三阶段化学实验基本没有安排。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各年级教材中的实验安排不均衡。高一年级化学实验课程的安排较多,同时在化学教学内容上是最多的。艰巨的教学任务,促使教师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之内只能减少实验教学的课时数量。通过调查表明,实验课程难以开展的原因,有72.2%的教师选择了课时不够。由于实验教学需要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实验器材有限,要保证班级的学生在一节课时中人人动手实验是一件艰难的事情。这些因素,导致了老师放弃实验教学。而改为多媒体教学,在准备工作上更简单,甚至可以与别的班级老师资源共享,与网络资源共享。

第二,学校没有强制勒令实验课程必须“走进实验室”,导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养成怎么方便自己怎么进行教学的不负责任的态度。

第三,当前的高考对各科都是笔试做题,没有实验考试,从而难以区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而实验检测是无法用纸笔来言传的,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在安排实验课时,实验器材的有限,化学实验进行分组实验,学生实验室自由活跃,对于教师来说难于管理。并且,学生的好奇心、好玩心强,导致教师担心学生缺乏安全意识而在实验中出现安全事故,从而导致教师人为的少安排实验课时。

二、解决对策

1. 强化实验教学的管理

对于化学实验教学,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强化实验教学的管理。定期检查教师教学,安排相关人员到校临检。在对高中学校的监管上,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管理制度,要求学校在实验器材、实验室、实验专员的安排上,必须达到实验要求标准。在化学实验的课时中,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对实验模式做严格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学校、教师的考核中,必须将这些明文规定纳入考核范围之内,以提高学校、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2. 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

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的职业能力以及教师的职业态度是学生有效接受知识的关键。教师在化学教学之前做好备课工作,抓住实验教学内容,挖掘实验目的。教师可以将实验内容按适合学生的接受方式划分为“适合演示的实验”、“适合学生边听边做的实验”和“基本操作技能型实验”等,按照实验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的接受方式,设计适合于学生的实验教学方案。

3. 发挥考试的正面引导作用

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发挥考试的正面引导作用。在考试中加入实验操作,给予实验操作评分。从实验操作顺序、注意事项、突发事情的处理、实验器材的维护、实验分组的合作等方面分别制定评分标准,从而在各个方面促进学生实验技能。

4. 完善教学方式

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需要化学教师以科学教育为目标,抛弃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改变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并淡化自身的主体地位。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新精神,进而构建出以学生作为课程主体的化学实验课堂。譬如在化学实验课上采取团队合作模式,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展开实验,教师只从旁指导,待实验结束后,教师再就学生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讲解,如此一来,既能使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受固定思维的影响,而是运用自己现有的知识能力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又能使学生在通过自己努力掌握一定的实验知识后,于教师的指导下更深刻地理解实验过程中包含的化学知识。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化学实验课堂教学质量,高中化学教师还可对化学实验进行完善。一方面可将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地位转换为现在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思维去理解,从而使知识真正深入到学生的意识当中;另一方面,优化的实验方式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从多个方面向学生阐述了化学的多样性,促进教学效率。

16.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篇十六

教 学 总 结

李德宴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能为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提供感性认识的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整个化学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化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化学实验教学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

九年级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几个环节。

1.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为此,对于大纲规定的每个演示实验我们都认真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有时根据教材的需要适当补充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演示实验,例如在§4-1探究燃烧的条件的教学中,补充了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并用二连球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空气,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空气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要求学生思考3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此实验,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又如,在讲述氢氧化纳化学性质时,补充了氢氧化钠与CO2、SO2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2).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既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2.努力开足学生实验

根据教学进度努力开足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做到每4人一组,位置固定,每次实验都进行登记,并对每个实验从课堂纪律、操作规范、整理仪器等方面对每一个学生打分。一学年下来,教学效果较好,完全改变了以前那种实验课上乱轰轰的教学场面,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一些较简单的演示实验,根据条件把它改为学生实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开发家庭小实验

配合教学内容,每逢放假,各位化学教师都向学生布置一些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家庭小实验,并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都详细记录下来,回校后在课上进行交流,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例如,把教材中铁钉生锈演示实验当作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金属的防护和回收”这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五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对教材里讨论题“使铁生锈的主要原因有那些?”进行探究,从而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十几个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4.开展课外实验活动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每逢周五下午,我们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学生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为主。在课外活动中我们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学习燃烧与灭火时,周日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二)、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酸的性质”学生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们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通过本学年的实践,化学实验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很大,让学生在动中学、做中学、乐中学、趣中学,致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素质在一次又一次的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为以后的化学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2009--2010九年级化学实验

教 学 总 结

洪关民族中学

李德宴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化学必须以观察试验为基础”。这就为化学教学规定了一种必要的也是不可忽略的教学手段,同时也使我们意识到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就本学期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观察和实验既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入的实验不仅在数量上比传统教材有了大篇幅增加,而且试验的内容取材新颍、贴近生活、趣味性强、材料易找、操作简便,适合于广大学生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对课本上规定的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全做并做好。通过实验得出规律,通过实验发展新知。这样,观察和试验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是形成化学概念的重要环节。

了解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加强实验教学的前提,但要具体落实课标,还必须了解教材所涉及的实验的特点和要求。

在实验内容上的特点是:① 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可接受性;② 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③特别注重所选择的实验技能,对学生今后在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强调这三方面的效果,都应注重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及规律,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在实验要求方面:对不同类型的实验及其技能分不同层次的要求。初中化学实验大体可分类为: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小实验,新课标对这三类试验的要求各不相同。对演示实验而言,只要求教师有根据实验原理熟练的示范操作,并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做这个实验,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所观察的现象能揭示什么有关的规律。而对探究实验来说,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了解试验的目的及其有关原理的基础上,会熟练的掌握基本仪器使用,能按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试验操作和记录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至于小实验,仅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能进行简单的现象验证,是属于课外活动的内容。

上一篇:梦想启航励志名言下一篇:技能大赛获奖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