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下语文教案(精选9篇)
1.新人教版七下语文教案 篇一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大地鸡鸣,人类的(chuī)烟升起。在这片友好的大地上,万物欢欣,生机(péng)勃,土地丰(ráo)。我们用感恩的心情,声声祈(dǎo):大地,早上好!
2按要求填空。(10分)
(1)2003年6月,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展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的凄异景状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们将喜迎各国嘉宾。用《论语》中的“,(3)苏轼在《浣溪沙》中不自伤白发、不悲叹衰老的诗句是。
(4)古诗文中有许多体现作者关注国家命运或民生疾苦的名句,请你写出上下连续的两句(课内外均可):。
(5)“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的开卷诗。
3、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四月春风里摇曳的青草嫩尖,柔软的扫帚草丛,①,②。究竟是为什么踏上了脚下这块沉默而坚硬的土地的呢?
A、①接骨木与羊齿的清香,由阳光与清晨的雾气酿成的烈性美酒 ②让他深深地沉醉,又让他轻轻地漂浮。
B、①接骨木与羊齿的清香,烈性美酒般的阳光与清晨的雾气 ②让他深深地沉醉,又让他轻轻地漂浮。
C、①由阳光与清晨的雾气酿成的烈性美酒,接骨木与羊齿的清香②让他深深地沉醉,又让他轻轻地漂浮。
D、①接骨木与羊齿的清香,烈性美酒般的阳光与清晨的雾气②让他轻轻地漂浮,又让他深深地沉醉。
4品读下面唐朝诗人王湾的一首诗,然后答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2分)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2分)
句子:理由:
5、在“家电”的身上似乎也可以看到人类自己的影子。依照下面示例的构想方式,另选一种“家电”,写一句讽喻人类的文字。(2分)
示例: 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无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听众人的摆布。
空 调——只能在一个狭小空间内改变温度,却总以为自己能改变大气候。
6.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一些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已不能熟练地使用苏州话进行交流,在“90后”中甚至出现了“无方言”人群。对这种现象,有人认为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有人则认为苏州人就应该说好苏州话。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理由。(3分)
二、阅读(35分)
(一)、阅读《地震》,完成7~12题(14分)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7.选出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2分)
A、鸡鸣犬吠/满城/中
B、俄而/几案/摆簸
C、人眩晕不能/立
D、栖霞山/裂;沂水陷/穴
8.将文中的比喻句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两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2分)
A、众骇异,不解其故(原因)未布瓦,上轻,故如此(因为)..
B、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正在)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才)..
C、自东南,向西北去(从)六幕相持,自不能动(自然,当然)..
D、方知地震,各疾趋出(疾病)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1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找出这些标志性的词语。(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找出文中体现人们情绪变化的词语(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5题。(6分)
[甲] 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就是在我被人随意辱骂、踢打„„的时候,我总是昂
着头。我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这样我就更加坚强起来。现
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①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我们也
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②是难于计算的;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已,写下了上面的话。
[乙]⑪真是晴天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鲁迅的死。
⑫发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⑬二十二日上午八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
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
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⑭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
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⑮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
迅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的、更猛烈的寂光。
⑯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
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同样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
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
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⑰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进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3甲文中两个”这”分别指什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比较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二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乙文结尾“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有什么深刻的含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6~20题(15分)
①自打上大学开始,我就成了一个游子,一只风筝。我浪迹天涯,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最后飞到离家万里的南方来。总想衣锦还乡,于是一年又一年地推迟回家的行期。今年终于下定决心,带领妻儿回到相隔快20年的故乡去。
②和爹娘相见的那一刻,所有的感情和语言都化成了眼泪,四十多岁的我,竟像个孩子一样哭个不停。娘喊着我的乳名,不停地安慰我,就象我小时在外面受了委屈,她把我揽在怀里,拍着我的头安慰我一样。我就越发哭得厉害。怎么忍也忍不住。
③平静下来以后,娘便开始向我诉说这些年来家里的变化。爹和娘现在早已不住在农村。他们随着哥哥和妹妹搬来县城,又搬了几次家,才住进现在的楼房里。虽然住的是楼房,但屋内的摆设依然是农村风格的。其中不少家具是我从小便熟悉甚至用过的。
④娘说:“一搬三穷。不少东西都扔掉或者送人了。没有办法。”娘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她说:“你快来看,就是你早先写的那些字啊本啊,娘一点没敢动,怕你有用。”娘说着,弯下腰吃力地从床下拖出两只纸箱子来。
⑤我的心忽地一热,眼泪又涌上来。从中学时代开始迷上写作的我,那时总和娘共着
一盏灯,在纸上写写划划。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都曾写过些什么,自己早已忘记,但是,娘却把它们留下来了。
⑥我慢慢翻检着这些当年乱七八糟堆着现在却叠得整整齐齐已经发黄的纸片,虽然时间的先后错乱不顺,但上面的字迹仍然不断激起我对青年时代美好时光的回忆。我清楚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曾向娘交代过,这些东西没什么用了,可以用它引火。然而,娘竟然还完好无缺地保存着它们!搬了几次家,其他都可以送人,唯有这些东西她还珍藏着,我的亲娘啊!
⑦我看着这些东西,娘就站在一边,恭恭敬敬地看着我。娘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也不
认识,也不懂什么叫做“文章”。但她知道我是作家,作家是写书的,写书的都了不起。当年我还只是刚在报上发表豆腐块文章的中学生,可在娘的眼里,我简直是天下第一。而我青少年时代学习写作在纸上的胡乱涂鸦,也成了了不起的“经书”。
⑧“儿。有用吗?”娘在一边极小心地问我。“有.有啊!”我的亲娘啊!我用力点着头,眼泪也跟着落下来。我真的想大声地说句谢谢,可这是我的亲娘啊!
⑨在家的日子里,我花了不少时间,把这些纸页一张张认真整理好,装订起来。娘见我这样,高兴得什么似的,不断地说:“我就总觉着你的这些东西有用嘛。你爹想用它卷烟,让我挡住了,我宁肯上街给他买大白纸。我就琢磨着,啥没用,写的字总会有用的!
⑩临行,我思考再三,还是决定把两个纸箱留下。郑重其事地交给娘。我说,用它的时
候我会回来取的。娘说:"你放心,保证一页都不会少的。”说着,又小心翼翼把纸箱放回到床底下去。
⑾现在。我重新回到了南方。但我知道,我的根永远都会留在北方。因为在那里,我的娘在守望着她的儿子,也守望着她的儿子写过字的两箱纸片。(选自《南方日报》,作者申平。文章有改动)
16、结合全文看,本文题为“母亲的守望”,包含着哪几方面的含义?(2分)
17、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特点,并说说写出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3分)
当年我还只是刚在报上发表豆腐块文章的中学生,可在娘的眼里,我简直是天下第一。...............
而我青少年时代学习写作在纸上的胡乱涂鸦,也成了了不起的“经书”。............
18、文章第③段中写到,母亲住的是城里的楼房,“但屋内的摆设依然是农村风格的。其中不少家具是我从小便熟悉甚至用过的”,这个细节在文中主要有哪些方面的作用?(3分)
19、文章写“我”对自己年轻时代写写划划留下的纸片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请把这个变化概括出来,并简要说说出现变化的原因。(3分)
⑪ 年轻时代:; 20年后回家时:
⑫ 变化原因:
20、你从这篇散文中读出了一位母亲什么样的情感?你能用一两句古诗文形容这种情感吗?请简要谈谈你从文中得到的启示。(4分)
三作文(40分)
21、题目:我愿意--------)
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
1.炊蓬饶祷(2分。每格0.5分)
2⑪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⑬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⑭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等
⑮红楼梦
3、D
4(1)D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回答中要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5、(1)台灯——总以为自己比别的灯亮,其实只不过是有人给它戴了一顶帽子。
(2)电脑——似乎是无所不能,却只有在别人的敲击下才能找到自己的灵魂。
6.无统一答案。参考要点:我们既要学好普通话,又要会说苏州话。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是我们使用的第一语言,学好普通话,能与更多的人交流。但是,提倡普通话并不排斥苏州话,苏州话是苏州地区最基本的文化符号,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苏州人讲苏州话,地方特色鲜明,更有一种亲切感。(3分)
7.①.B
8.“有声如雷”“喧如鼎沸”句
9.C
10人们头晕目眩,不能站立,(只能)坐在地上,任凭大地旋转倾侧。
11时间顺序(1分):戌刻 俄而 久之 逾一时许等(各0.5分)
12骇异—失色—稍定(各1分)
13①是指鲁迅先生逝世的时候②鲁迅先生的逝世对中国革命的损失
14甲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议论、抒情,乙文还有记叙的表达方式。
15.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让人们在悲愤中看到光明和希望。
16(1)母亲守望着她的儿子,也守望着她的儿子写过字的两箱纸片。(2)母亲坚守着她对儿子不变的爱,坚守着她对儿子不变的牵挂。
17、发表“豆腐块文章的中学生”,在娘眼里,是“天下第一”;“胡乱涂鸦”,成了不起的“经书”,这里用对比(夸张)手法写出了母亲为儿子而骄傲的近乎崇拜的爱。
18、写出母亲始终保持着农村妇女习惯和品德的朴素性格;暗示着母亲对“我”的守望,为下文写母亲“守望着她的儿子写过字的两箱纸片”作铺垫。
19、(1)年轻时代:认为没什么用,乱七八糟堆着,让母亲用它引火;20年后回家时:认真整理和装订好,郑重其事地交给母亲保存。(2)变化原因:为母亲对儿子留下的纸片的珍视而感动,被母亲在守望纸片中体现出执著不变的爱所打动。
20、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1)参考示例:母亲对儿女的爱是执著不变的,难以衡量的(2)参考示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3)参考示例:母亲对儿女的爱是永远不变的,做儿女的若是感受不到这一点,将是终生的遗憾。
21作文
2.新人教版七下语文教案 篇二
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我们语文课本所收入的文章大都是经典之作。语文课堂的大部分都是阅读教学,即文本精读。从2014年开始,我的课题研究方向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本资源,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真正搭建起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桥梁。
“利用阅读教材学习写作”“首先有必要对全部阅读教材做一研究统计,计算出有哪些教材以及它们各自在哪些方面有益于学生的作文,然后再确定采取什么办法和在什么程度上发挥阅读教材的作用。”[1]目前我们宁德市所使用的是2013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该教材较之前的教材在写作训练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增加了以往不曾有的单元写作训练指导。这对目前无序状的写作教学来说是进步。
以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为例,共六个单元的写作目标。其中,第五单元的写作目标———勤于修改,只能归为修改文章方面,谈不上是写作目标。第四单元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是指在写作中加入适当的议论,这点与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目标———“学会说点儿道理”是大同小异的,可以归类置后。所以,六个单元的写作目标筛选后就剩下四个。
另外,初中阶段的写作大多以记叙文写作训练为主:叙事要完整、连贯;写人能通过各种人物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因此,掌握好描写人物的方法,对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在以上四个写作目标的基础上重新框定本学期写作教学的重点:
第一、二单元:写好人物的心理描写
第三单元:写好人物的外貌描写
第四单元:写好人物的言行描写
第六单元:写好细节描写
为了更好地完成单元写作目标,在每一次的作文训练前,我会有针对性地选取部分课文的精彩段落,让学生仿写,即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来写作相似的语段或短文。这可理解为朱绍禹先生所说的“模仿和创造相结合的读写联结”。[1]它既能降低写作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又能为单元的写作目标服务。
以第一、二单元写作训练为例: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目标———写好人物的心理描写,由此对应的仿写训练目标也是如此,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二单元仿写训练:心理描写
(第二单元《最后一课》)
评析:这段心理描写片段,既有小弗郎士的内心独白,又通过环境描写折射出小弗郎士此时内心的愉悦,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祖国正濒临灭亡,这也就是环境描写型的心理描写。
仿写要求:选取一个生活事件的片断,通过描写环境,来侧面烘托人物的心理。
学生仿写范例:今天,天气十分晴朗,舒适的阳光如同母亲一样把我们抱在怀里。小鸟在树上歌唱。大家整整齐齐地站在操场上。……突然叫到我的名字,我兴奋地走到台下,手中接过一张奖状,我觉得这张奖状像一束阳光,把我整个人都照亮了。(赵嘉瑛)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的内容是环境描写型心理描写,这只是心理描写类型中的一种。在单元写作教学时,教师据此延伸开去,补充介绍心理描写的其他类型。这样由点带面,学生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
第三单元仿写训练:外貌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第三单元《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评析:加入议论性的语句(选段中划线的句子)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作家的性格特征。
仿写要求:在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时加入对其性格的评价性语言,以此来突显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仿写范例:乍一看,她瘦小的身躯外披着一套宽大的校服,但她的背影是那样地坚定,走近,仔细掂量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里透着对世界的好奇,那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更看出她对知识的渴望。(李睿)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是通过评价性的语言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丰富了对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和角度。也是对单元写作训练内容的有益补充。
第四单元仿写训练:语言动作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只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
(第四单元《社戏》)
评析:通过生动细致的动作描写,写出小伙伴们娴熟的驾船技术以及看戏前内心的喜悦。
仿写要求:根据给定的情景写片段,描写人物的言行。(情景:家庭贫困的你,要回去向家长要50元钱用来捐给灾区。回到家,看到生病在床的妈妈,你会……)
学生仿写范例:我看着妈妈,躲闪地说道:“妈,老师说……说要我们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妈妈先是一愣,随后又平静地问道:“老师有说捐多少吗?”“50元。”我立马低下了头。妈妈沉默了一会,便开始找起什么来,我沉思了一会对妈妈说道:“妈,要不我跟老师说说,让老师通融通融?”妈妈从枕头底下掏出了零零散散的钱,有十元的、五元的、一元的,一把塞到我手里:“你数数看,够不够……”我感激地看了妈妈一眼:“谢谢妈!”(雷宇欣)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虽然只是片段练习,但已经基本涵盖了该单元写作训练的三个要求。仿写就好比正式演出前的彩排,彩排得越好,正式演出当然越出色。
第六单元仿写训练:细节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第六单元《猫》)
评析:简单的动作细节描写就能引发读者的想象。第一只猫活泼可爱的动态乃至情态都仿佛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仿写要求:通过具体的动作细节描写,写一个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学生仿写范例:它(仓鼠)很活泼,都在刨木屑,从这里钻进去,又从那儿突兀地冒出来,抖抖身上的木屑,又再次钻进木屑里,不停地刨啊刨啊,接着又从中悄悄冒出一个脑袋,左看看,右望望,忽地灵巧地蹦出木屑堆,扭动着肥肥的身子,向前方的食物爬去。(雷雯)
综上所述,一方面,教师通过仿写练习,突破每次写作训练的重点,让作文教学目标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完成。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仿写的基础上再写单元作文,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就不觉得写作面目可憎了。因此,一次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仿写练习的确能够起到或铺垫,或提升,或完善单元写作目标的作用,真可谓是写作训练的助推力。
摘要:为了促进读写结合和更好地完成单元写作目标,笔者根据每个单元的写作教学目标,从单元课文中筛选出相应的篇章段落来进行仿写训练。这些仿写练习能够起到或铺垫,或提升,或完善单元写作目标的作用,成为作文教学有力的助推力。
关键词:阅读,写作,仿写
参考文献
3.新人教版七下语文教案 篇三
在对“民族性”的培养过程中,文言文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文言文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其次,文言文作品为汉语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在生活中,一般人很少能接触到文言文,文言文的陌生化使文言文教学困难重重,学生缺少足够的语境去建构知识。因此传统的背诵方法成为积累文言文语境的最高效的方法。但这里的背诵并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老师所做的一切工作只是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而已。因此文言文的教学要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接受学习”转变为“发现学习”追求成为教师选择教育方式的准则之一。
基于上述对文言文教育的分析,我们对新人教版和沪教版的古文部分课后练习进行了类型统计(如表1、表2)。
一、图表分析
从以上两表中可以看出,两版教材对于文言文教学不同方式兼收并蓄的态度。与人教版相比,沪教版古文课后练习题采用了大致相同的课后练习构成。其中,“理解”类型的题都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体现出编撰者对于“意义学习”和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另外,两版教材都没有盲目摒弃传统的“背诵”方式,也没有过分强调“应用”题型的神奇效应,体现出一种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
但从数据分布的差异性中还是可以看出两版教材的引导倾向有所不同。人教版教材的识记类型和应用类型比例大致相等,分别占所有题型的 19%和18%;而沪教版的识记类型题只占了7.5%,应用类型题则高达21.5%。从中可以看到人教更重视知识的积累,而沪教更重视知识的迁移。在实际生活交流中我们也发现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学生的古诗文背诵量要高于使用沪教版教材的学生。人教版的应用类题型可以大致分为7种,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拓展思考与表述上,题型较为单一,新颖的题型很少,从题型来看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沪教版应用类的题型较多,大致分为思考和实际运用两大类,而实际运用方面有比较丰富的题型。例如:
“小说情节的安排一波三折,主人公成名的命运也随之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试用线状图标出成名命运的起伏变化。主人公成名的性格是在与众多人物的对比中逐渐鲜明丰富起来的,举出几处对比描写,分析成名的性格特征。你如何评价他这样的人物?为什么?”(沪教版高中语文一年级第一学期《促织》课后练习第二题)
二、 具体内容分析
结合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沪教版课后练习的表述和人教版表述的一些相似之处。
首先是在题干中出现大量“外显知识”,在上面的例子中“小说情节的安排一波三折,主人公成名的命运也随之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主人公成名的性格是在与众多人物的对比中逐渐鲜明丰富起来的”这一部分属于“外显知识”,这部分叙述提供给了学生至少两个知识信息:一为小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小说情节的安排一波三折”二为小说的阅读和创作方法“对比”。同时这两个信息还起到明确做题目与指导做题方法的作用,如果删掉这一部分,剩下的问题就显得突兀很多。
其次是题干都显示出一种尊重认知规律的态度。人教版表现出识记、理解水平的递进融合(上一篇有分析),沪教版练习则体现出一种由具体操作到抽象思考的过度。例如:“用线状图标出”→“举出几处对比描写”→“你如何评价他这样的人物”。
再次是沪版练习也体现引导学生传承与创新并存的教育理念。《师说》这篇文言文入选了两版的教材,其课后练习对比如下:
文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说法是否适合今天的教育?请谈谈你的看法。(沪教版高中语文二年级第二学期)
试说说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哪些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鉴作用。作者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试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人教版必修3)
两道题都是开放性的,但都对学生的思考方向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人教版的题干表现出更加明显的中庸式的思考角度;沪教版的题干没有给出要求,也就是说没有限制,学生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然而两版教材的课后练习也存在着很多教育理念差异。
首先,两版教材课后练习对材料的呈现方式不同。
人教版古文课后练习部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资料,这些资料的呈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随着题干一起出现(如例一);另一种是在练习题后用深色框区别开来的相关文学资料(如例二)。
例一:中国古代有诗文“穷而后工”的说法,苏轼正是在贬谪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名篇。如何看待“穷而后工”这种现象?你还能从古代文学家中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例二: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乎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摘自《苏轼文集》卷六十六)
(以上两例皆出于人教版必修2《赤壁赋》)
例一当中“穷而后工”“苏轼正是在贬谪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名篇”这种形式的资料提供,其作用有点类似“外显知识”。例二当中的一段文字是《苏轼文集》的节选,其一,这一段是对苏轼对自己文学创作过程的描述,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此段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的才情与文学创作理念,从而对苏轼及其文章有更好的理解;其二,作为一段较为完整的有出处的选段出现在语文课本当中,其意义在于文学素养的展示——有文献资料意识(一者知道古代文学有很多文献资料可查询,二者了解与作者作品相关的资料性著作有哪些)。如例二这样的节选在人教版的绝大多数课文后面都有附录,这部分附录尤其是古文部分有很高的质量,基本都是代表性与文学性与相关性和而为一的,对语文感兴趣的学生都会对这一部分更感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对此部分加以利用,其作用将大大减少。
沪教版的背景资料也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显性的,另一种是隐性的。显性的方式跟人教版练习例一类似;隐性的资料呈现方式即化陈述性为程序性。
在沪教版练习题当中要求学生使用工具书或者查背景资料的题较多,如:
这是一篇带有寓言及政论色彩的传记文。请查阅柳宗元写作此文的背景资料,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说明了什么道理?
请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解释下列实词。
(两道题均来自沪教版高中语文一年级第一学期《种树郭橐驼传》)
汉语的特点是:兼容性强,内涵极其丰富,有说不尽的成语和典故;模糊性强,各种“无达诂”。但汉语的复杂性并不等于汉语教学的无序和混乱。沪教版所呈现出来的教学方式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在实际参与过程中不仅了解陈述性知识,更要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成为了一种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容易遗忘的,但程序性知识则不然,掌握这种程序性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陈述性知识。换句话说,沪版教材强调了学习过程,相比之下,人教版则更侧重学习结果。虽然在学习结果中可以总结出一些学习过程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的明晰须要建立在大量无效学习的基础之上,其教学效率远没有方法的明确告知来得快。
其次,两版教材课后练习的构架不同。
人教版的教材是以文体为单元编写的,每个文言文单元以时间为序安排文章,从文学史的角度对该文体进行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的文言文有一个系统化的了解。在此种编排模式下,人教版教材更强调学生拥有一种历时性的思维方式,能理解文学作品存在一种发展演变的过程。与这种编排意图相适应,人教版的课后练习也体现出对学生文学史意识的引导。如,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在单元小序部分说明了这一时期诗歌的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在学习中应该关注的方面,下面以“创作手法”为例具体说明。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暗示了什么?这里用桑叶来打比方,好在哪里?
《采薇》前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手法有什么特点。
(以上两题来自《诗经》两首)
《离骚》的句式长短不一,又多用对偶手法,呈现出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请具体说说下列诗句是如何构成对偶的。
《离骚》多用比兴手法,正如东汉王逸所说的“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请从诗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分析它们各自的寓意。
(以上两题来自《离骚》)
《诗经》和《离骚》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创作手法的特点和发展从上面两组题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端倪。两篇课文的第三题可以看出从《诗经》到《离骚》的句式变化;比兴手法的使用在《诗经》中已经出现,但对于“比、兴”的概念不是很容易就能理解的,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因此在《诗经》的课后练习题中只用了“打比方”来帮助学生理解“比”的创作手法,在《离骚》中才明确说明了此篇使用了比兴手法,并用王逸之语加以解释,其实是起到了一种提示作用,有了3篇诗做积累,学生能够对“比”有一定的理解,然后题目中要求学生“请从诗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分析它们各自的寓意”。以此来检验学生对“比”这种手法的掌握程度。另外,对这种创作手法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屈原的情感表达。
沪教版的教材则是以专题为单元,专题不同,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就不同,练习题的设置也能够体现单元教学目标,但从文学史角度出发的不多,有些单元的古文并没有统一的文体。例如,沪教版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的专题为“山川草木”,单元小序说明了与“山川草木”相关的文学作品“异彩纷呈”。这个单元的课文有《蒹葭》《种树郭橐驼传》《病梅馆记》和诗二首,共3首诗,两篇散文。从课后练习题的内容来看其共同点是:都有关于主旨的理解的题。对主旨的理解是学习每篇文章都需要了解的一方面,而其在此统一明确提出就起到了引导教学对比主旨的作用,同样的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角度。
除了主旨之外,还有关于创作手法的练习(《蒹葭》《种树郭橐驼传》和诗二首课后有),有关于字词解释或翻译的题(《蒹葭》《种树郭橐驼传》和《病梅馆记》课后有)。虽然题目中提到的创作手法选文中有典型运用,但这些方法之间没有一种系联性,更多的是一种孤立的存在。例如:
《诗经》的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3种。赋是直接叙述铺陈;比是比喻;兴即起兴,就是借一个别的事物来开头,然后再转到正题,所借事物和所写的主要事物,有的相关,有的有关,有的无关。有时兴中有比,称作比兴。另外,
重章(或叫复沓)、叠句、叠字、双声、叠韵等,也是《诗经》表现形式上的突出特点。这首诗反映出以上哪些特点?请具体分析。(《蒹葭》课后题)
具体说说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和类比手法?有什么作用?(《种树郭橐驼传》课后题)
用典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请说说《咏史》一诗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其表达效果如何?(诗二首《咏史》课后题)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源头作用在此没有体现出来,因为到《咏史》诗的用典手法的跳跃性很大;对于不同文体,手法的使用可比性就更小了。从学生接受的角度看,在《诗经》中学习到的方法在《咏史》中不能得到有效地迁移,学生容易遗忘,不利于评价和检测。另外,《蒹葭》课后题中给出了大量定义性信息,这些信息并不能被高一的学生所理解,比如对兴的解释,在没有大量例子积累的前提下,学生很难理解到底什么是兴。所以对于这一单元来说手法的讲解就不应作为重点内容或者无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病梅馆记》的课后第二题“有人评价本篇和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在思想倾向上有想通之处。相同之处在哪里?请简要分析。”表现出了对学生迁移分析能力的鼓励引导。
4.新人教版七下语文教案 篇四
2.海燕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优美句段,学习状物抒情的写法。
3.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本文对海燕的描写,感受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作者对海燕的喜爱之情,领会作者心中浓浓的乡愁。
自展程序:
一、明确学习目标:(课件显示)
基础知识:了解作家、作品,积累字词。
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状物抒情的写法。
难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二、自学梳理释疑: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要求能读准屏幕上给出的生字词:
轻t(sī)隽(juàn)妙e(hú)纹憩(qì)息蹇(jiǎn)劣
皎(jiǎo)洁隽(juàn)逸从(cóng)容忧戚(qī)融融泄泄(yì)
2、点读课文。
三、自展:
自展一、文章思路,内容把握展示:
1、全文以什么为行文线索?请找出相应的句子。
答:全文以“乡愁”为行文线索;相应的句子:第7段,第14段。
2、哪些部分是回忆,哪些部分是现实?哪些段落是在写故乡的小燕子,哪些段落是在写海上的小燕子?
答:全文分为前后两部分,(1---7)段是第一部分,回忆故乡的家燕;(8---14)段是第二部分,是现实,看眼前的海燕;1---4段是写故乡的小燕子,9---13段是写海上的小燕子。
3、文章前后写“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分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展示了小燕子怎样的形象?
答:分别描绘了一幅“隽妙无比”的春景图和一幅“绝美”的海天图。展示了小燕子“春天的使者”和“海上的英雄”的形象。
自展二、状物抒情的写法展示
典型例题解析:
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说说作者怎么会把海上的小燕子误认为故乡的小燕子。
外形 活动背景 飞翔 憩息
故乡的
小燕子 乌黑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劲俊轻快的翅膀 隽妙无比的春景 斜飞
隽逸地横掠 粗而有致的
小黑点
海上的
小燕子 乌黑的小水禽 绝美的海天 隽逸从容地斜掠 展开双翼
身子一落
解析:作者被迫出国,离故乡越来越远,心中不免涌动思乡之情。看到海燕,自然想到了故乡的小燕子。他宁愿相信(其实是希望)眼前的海燕便是故乡的小燕子,能借以抚慰自己的心灵,捎回自己对故乡、对祖国的牵挂。
小结:作者满怀思乡之情,但他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作者笔下所写的已不仅仅是“故乡的小燕子”或“海上的小燕子”,而是一个象征物,是作者深沉而浓厚的`思想感情的化身。这是文章状物抒情,物情合一的写法。
2、课文中很多句子写得非常生动、优美。仔细品味加线的词,想象这些语句所描绘的画面。
(1)“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集者似的奔聚而来。”
解析:这句话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说“草”“叶”“花”等,“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构成了一幅万木争荣,春意盎然的景象.
(2)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
解析:此句写小燕子在空中飞行的姿态和飞行时的叫声,描绘了出小燕子“劲俊轻快”的可爱形象。
(3)“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
解析:此句运用了新奇而贴切的比喻,精到而细致的描写,形象而流畅的语言,刻画了一幅“绝美”的海天图。
小结: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动作、声音等的描写,往往能使对象显得生动形象,突出表达效果。
自展三、作者思想感情,文章主题展示
1、作者两次提到“乡愁”,为什么说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
答:作者两次提到乡愁,运用比喻,说它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绝不意味着作者看轻这份感情,相反,作者心中的思念之情,像烟雾缭绕,挥之不去。
2、课文为什么以“海燕”为题?
答:一是咏物抒情的缘起;二是看到海燕,想到故乡的小燕子,想到故乡和祖国,在作者的心里,海燕就是故乡的小燕子,寄托了作者深沉浓厚的思乡之情。所以,以“海燕”为题。
四、课文小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咏物寄情的散文,文章通过对小燕子这一可爱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附:板书设计
故乡之燕
海
海上之燕思乡念国
由燕思乡:轻烟似的乡愁
教后感:
5.新人教版七下语文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行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 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难点:
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乞终养的目的。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
一、导语设计: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苏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陈情表》这篇文章,感悟李密所陈述的情。
二、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处于忠与孝的矛盾中。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提示:作者首先陈述个人遭遇,祖母情深,作为陈情依据;继写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
3、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 白自己的忠心。
4、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投影)
5、小结: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三、体悟本文情感。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四、请轻声朗读课文,学生找出叙述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
引导:“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以狼狈比喻进退为难的情境,形象生动。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言表。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五、作品拓展
讨论:有人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引导:
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把两者相提并论,有“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的说法。
引导:
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
六、小结:.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七、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祖孙情深(尽孝)尽 孝 日 短 先尽孝
6.新人教版七下语文教案 篇六
人教版
鲁迅
教学目标 : 知识储备点:
了解鲁迅及本文的主题思想。把握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能力培养点:
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
学习作者善于解剖自己、勇于自省的可贵精神。情感体验点:
感受文中通过误解和冲突所体现出的兄弟间深厚的亲情。
体验痛苦自责的心理活动过程,明白只有科学思想才能照亮中国人的思想行为。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见到风筝,人之常情是愉快的,而我为什么感到“惊异和悲哀”?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具准备:投影仪、风筝挂图或实物风筝。课前准备
学生
①布置预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可从网上查阅鲁迅的资料,准备交流。
②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教师
①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②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③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知
1.导人
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 1 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风筝》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赞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二、检查预习
教师范读或让学生听配乐录音。
(过渡)要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
三、质疑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b.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启发提问)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c.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学生听读课文后,讨论回答,学生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再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帮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课文。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经历这条主线,为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因初步感知,教师要及时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理解。
四、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学生四人小组设疑,可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
(可请学生把问题记在课堂笔记本上)
五、问题探究
①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联系下文)②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多角度讨论探究)
③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近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天空中荡漾了”? 师生讨论后,教师加以评述。教师小结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所引发的惊异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画面里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 2 衬,既增添了回忆往事哀婉动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六、布置作业
①精读课文,再提问题,继续研讨。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③阅读《满天的风筝》,说说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继上节课的学习基础,进一步探究疑难。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中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戏于儿童的意义,感悟到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惊异、悲哀到后悔自责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经历,初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从中还能感悟些什么?本节课继续研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教师朗读指导(声音、语调、速度、感情)。
指名朗读课文(3—12段),对课文主体内容再交流探究。朗读时,可分读、齐读或重点读。再次整体感知,同时布置思考问题准备
在预习与思考前提下,小组内交流,选共性和有代表性问题合作探究。小组之间相互派代表问答,教师引导深化,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应引导学生解决好如下问题)
三、合作探究
学生可边读边思考或读完整体思考。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第一组:
1.从语段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分析一下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对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结合书中插图体会)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请你用自己话概括。说说作者在文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对“我”的描写,流露出了怎样的感情?这时的小兄弟是怎样的处境? 3.部分一些动词和形容词用得很贴切传神,找出来,说说为什么用得好。4.通过3、4段的学习,你进一步感悟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点拨,全班交流、补充。[教师小结]
这部分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文中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自责。(第4题可放开让学生说,教师不一定给评价)第二组:
快速默读,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1.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行为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2.从第5段中找出一句有关文章主旨句子,说说反映了什么主题? 3.而我明白了儿童游戏意义后,心情沉重,总想补过,这说明什么? 4.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
作者一接触科学思想,就认识错误,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他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他的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第三组:
(教师要重点指导第三组的问题,可由浅入深引导)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1.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 2.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教师小结:
作者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既意想不到,“无可把握”,想摆脱也不可能了。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课文一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不仅表现个人的悔恨,而是对这种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教育意义。
四、体验拓展
1.请学生根据练习三准备的作业在全班交流。
2.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请你选一个最难忘的说给同学们听听。
(以上练习如课堂时间不够,可放到课后练笔中写)教师小结
《风筝》不仅是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题,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复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自己的感情更真挚、美好,思想更丰富、深刻。教学小结
由于这篇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不要求学生一下子理解透彻,而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引导多角度有创意 4 的阅读,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尽管两节课下来,学生还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板书设计:
风筝
精神的虐杀
教学后记:
本课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倡导多角度阅读,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能够充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补过的方法
少年的胡涂
全然的忘却
7.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适用性研究 篇七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的实施和外语教学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外语教材涌入市场。大家为百花齐放的教材局面感到欣慰, 为教材的新鲜内容与形式感到激动, 但同时也为不能得心应手地使用教材而感到困惑和担忧。面对多样化的教材, 对其评估显得十分重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就是这众多教材中的一种。广东省从2003年秋季开始推广使用这套教材, 到2006年全套教材替换完毕。作为在全国使用面最广的高中英语教材之一, 对其进行评价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因此, 我们课题组于2011年9月开始设计问卷, 并进行了“新版 (人教版) 高中英语教材适用性研究”的问卷调查。我们选择了来自不同城市和县区的8所学校, 分别有: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东莞光明中学、广州英豪中学、龙川一中、惠州市一中、惠州实验中学、博罗中学、博罗华侨中学。发放问卷800份, 共收回有效问卷790份;其中,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回收87份, 东莞光明中学回收99份, 广州英豪中学回收61份, 龙川一中回收116份, 惠州市一中回收122份, 惠州市实验中学回收99份, 博罗中学回收104份, 博罗华侨中学回收102份。得到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后, 我们课题组认真对问卷进行了分析。为了更精确地得到数据, 我们采取了以下三种分析方法:
1.分别对8所学校进行分析;
2.按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组分析, 大城市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广州英豪中学、东莞光明中学) ;中等城市 (惠州市一中、惠州市实验中学) ;县城学校 (龙川一中、博罗中学、博罗华侨中学) ;
3.整合数据, 8所学校统一分析然后得出总表。经过初步分析、进行数据比对后, 发现三种分析方法得出的数据基本一致。
现将总表的统计数据和数据分析分述如下:
关于教材是否有吸引力, 认为有吸引力的只有19%, 认为没有吸引力的有46%, 说不清的有36%。调查表明, 这套教材在整体上没有很好地使学生产生兴趣。
关于教材难度, 37%认为教材难度符合他们的实际英语水平, 认为教材难度不符合实际英语水平的有32%, 说不清的有32%。
关于语篇内容, 28%认为是有趣生动的, 而43%认为语篇材料不够有趣, 说不清的有29%。调查表明, 课文中穿插了许多与话题相关的图片, 色彩鲜明, 有助于学生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但是部分语篇内容太过于无趣, 甚至是与现状脱节。
关于语篇素材, 52%认为素材真实, 贴近实际生活, 24%认为语篇素材不是那么地贴近生活。说不清的有27%。调查表明, 教材所选的文章可读性较强, 但是部分语篇内容不实际, 致使学生阅读兴趣不高。
关于语篇体裁, 50%认为体裁形式多样化, 22%持否定意见, 说不清的有29%。
62%认为通过学习本教材能够了解西方的文化, 24%持否定意见, 说不清的有17%。
小结:经研究, 本套教材选用的课文都是专家们精挑细选的, 有一定的可读性。话题内容广泛且贴近现实生活, 很有时代气息。例如:Computers和Music这两单元, 对较熟悉和感兴趣的主题, 学生往往比较投入, 上课效果也较好。每个单元都有相对应的情感目标和德育渗透。例如:Cultural Relics Wildlife protection涉及到保护文化遗产和野生动物, Nelson Mandela则教育学生如何做个受人尊敬的人。但是, 仍有一些课文选用得不甚理想, 最大问题是洋味不足, 选用的不是英美人士写的原版文章。比如, 模块三Unit 2 Healthy Eating的阅读文章是Come and Eat Here, 应该是为话题而编写的虚假故事。王鹏的故事分成三个部分呈现在学生用书之中:第一部分是主阅读文章, 王鹏和雍慧为吸引客源展开竞争, 用菜肴的功效来做宣传;第二部分是听力短文, 王鹏为研究膳食平衡, 向专家请教;第三部分也是阅读短文, 王鹏和雍慧合作, 共同为顾客提供均衡的健康饮食, 最后他俩喜结良缘。这样的故事能引人入胜吗?这样的情节叫趣味盎然?事实上, 故事乏味得很, 太幼稚了。最后还竟然像童话故事一般来个大团圆: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课文原句:Finally they got married and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 。无论是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是英语知识的增长, 这样的文章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另外, 趣味性也不足。比如, 模块三第一单元Using Language部分, 有一篇文章是A Sad Lov Story, 编者认为这是一个发生在情人节的伤心爱情故事。这个故事乍一读起来还挺有趣味, 但读完后学生都不买账了。这样的内容根本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不就可以联系到对方了吗?还要白白等这么久, 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实践证明, 学生并不是很喜欢这样的文章, 这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此外, 我们普遍认为新教材内容太杂, 最直接的问题是英语教材单元教学内容容量大, 教学任务重, 而课时又少, 不足以完成教材所给定的任务, 从而造成教学困惑甚至焦虑, 特别是在对教材的取舍上心里没底。因此, 我们建议当教材内容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或不易操作时, 教师可以对其作必要的删减。
还有些内容没有及时更新。比如, 模块三第二单元中的The Olympic Games一文, 课文“Interview”中有一句话:“The 2008 Olympics will be held in Beijing, China.”信息过时, 没有与时俱进。
关于语法项目, 认为安排系统合理的有34%, 认为安排系统不合理的有30%, 说不清的有35%。调查表明, 各单元语法概括得过于简单, 给出的例子不多, 学生很难进行总结找规律, 且课后练习题形式过于单一。
关于整套教材的词汇量, 认为适中的有45%, 认为不适中的有33%, 说不清的有24%。
认为词汇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有41%, 联系不密切的有33%, 说不清的有26%。调查表明, 科普文生词太多, 不方便学生理解。
关于阅读文章的长度, 认为适中的有50%, 认为篇幅长的有38%, 认为篇幅短的有7%, 说不清的有4%。调查表明, 阅读文章篇幅较大, 使学生难以静下心来读完全篇文章。
关于阅读文章的生词量, 认为适中的有48%, 认为多的有33%, 认为少的有11%, 说不清的有6%。
关于练习的作文题目, 认为有吸引力的有14%, 认为没有吸引力的有58%, 说不清的有29%。
小结:本套教材中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循序渐进, 反复渗透,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Learning about language对单词的英语释义有助于学生用英语思维, 语法项目相对集中;模块1和2用了四个单元来练习定语从句, 而且由简单到复杂, 学生容易接受。新单词采用的是课文和单词注释分开的方式, 各单元生词表作为附录一起放在课本后面。这种注释方式使得学生查看极为不便, 要不停地前后翻阅, 耽误不少时间。学生读课文的时候往往不能顺利地正确发音, 因而要往后翻书查阅。有些学生干脆就把单词表给剪裁下来, 方便记单词。如果英语课本像语文的古文那样采用脚注或者旁注的方式, 那就更好了, 这样更方便学生阅读记忆;也许有专家认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本课题组认为猜词能力可以通过做正规的阅读练习来培养, 所以改成脚注或旁注的好处是广大学生都喜欢的。像广受欢迎的《新概念英语》也是这样编排的, 希望这个小小的变革能够得到编辑专家的认可从而得以达成。教材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超纲词汇, 在使用人教版现行高中英语教材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每单元的词汇选取有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课文中生词严重超纲。高比例的超纲词汇影响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和积极性。如果不记忆, 课文难以理解;如果用心记, 无疑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从而打击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与兴趣。所以, 本课题组认为现行人教版的教材中纲外词汇过多, 应该适当减少。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单元都应该进行严格的统计, 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中。二是课文中生词的复现率极低。由于每个单元的阅读文章相对独立, 文章题材内容不同, 所出现的词汇也不一样。有的生词在这个单元出现后, 要到几个单元之后才有可能出现一次;有的单词在这个单元出现后, 教材后面的各单元都可能见不着, 从而造成词汇复现率极低, 甚至几乎为零。这样, 很不利于学生对词汇的识记和掌握。
关于听力练习, 认为经常进行训练的有31%, 认为偶尔才做练习的有50%, 认为从来没有进行过练习的有19%。调查表明, 学生进行听力练习较少。
关于听力内容的篇幅, 认为适中的有41%, 认为篇幅大的有19%, 认为篇幅小的有27%, 说不清的有11%。
关于听力练习材料的语速, 认为适中的有42%, 认为语速快的有33%, 认为语速慢的有13%, 说不清的有11%。调查表明, 听力语速过快, 学生跟不上。
关于口语话题, 认为有趣的有18%, 认为不够有趣的有52%, 说不清的有29%。
小结:听力太难。新教材中的听力材料比较真实, 语速、连读、吞音都接近native speaker的正常说话水平, 上using language部分的时候教材较难处理, 听力的台阶很难放到学生的水平上。虽然听力部分形式丰富, 有填空、对或错、排列顺序等, 但材料那么难, 对学生要求太高。“说” (Speaking) 在新版教材中其实安排得不少, 有三个地方都有“说的任务” (Speaking Task) , 在Using language部分有一处, 在Workbook中有两个地方有Speaking任务。但是, 现在的教材虽然有不少“说的任务”, 但是一些情景不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或者说他们无话可说。而且, 课本中基本上没有提供一个对话的范例 (教参里才有) 。学生即使练习也只能是乱说一气, 极可能不符合真正的英语表达习惯。教材所提倡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有一定帮助, 但普通高中相当一部分的英语活动需要课前准备, 当堂完成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口语教学推进得很慢。
关于练习材料, 认为对英语学习有帮助的有37%, 认为对英语学习没有帮助的有32%, 说不清的有31%。调查表明, 教材练习量较大, 但是大部分的练习用不上, 导致资源浪费。
认为练习材料有趣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有24%, 认为不够有趣且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密切的有42%, 说不清的有35%。
认为练习材料结合了听、说、读、写能力的有35%, 认为没有结合听、说、读、写能力的有33%, 说不清的有33%。
关于平时考试或者测验, 认为测试内容与教材相匹配的有38%, 认为跟教材不相匹配的有35%, 说不清的有27%。
关于教学设施, 认为跟教材相匹配的有44%, 认为不相匹配的有27%, 说不清的有29%。
关于学生对教材的喜爱情况, 喜欢这套教材的有46%, 不喜欢这套教材的有47%, 说不清的有7%。
小结:单元中的听、说、读、写都以话题为核心, 以结构功能为主线, 并在Using language和Workbook中都让学生得以锻炼。教材后面附带的专项练习、阅读文章等, 内容多、时间紧, 往往利用率不高;而且有些练习又过于简单、形式单一。
8.新人教版七下语文教案 篇八
【关键词】新人教版 高中英语教学 互动式教学模式
在新人教版教材應用的情况下,依旧有一些学校高中英语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基于新人教版教材展开的英语教学活动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使得英语教学中过多的重视英语语法结构、英语表达形式的教学,缺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太过刻板,学生思想、思维受到限制。对此,应当在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或组织学生沟通、交流、讨论,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掌握英语知识。所以,新人教版高中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新人教版高中英语互动式教学准备
基于提升高中英语教学水平、学生英语知识水平的目的,高中英语教师在对新人教版教材进行互动式教学之前,应当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顺畅地、有目的地进行互动教学,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英语知识学习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那么,英语教师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有哪些呢?
其一,了解新人教版英语教材内容。因为新人教版教材内容与老版教材有些不同,为了可以准确地把握教材,有目的地进行英语教学,教师需要熟读教材,分析知识点,了解知识的重点、难点。
其二,规划教学活动。基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对英语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步骤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为后续有序展开英语互动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某校高中英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Unit3 Under the Sea 英语单元教学之前,详细了解新人教版英语教材,设置了适合的教学目标,即为:以谈论海底世界的动植物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和了解大自然的奇妙和美丽;通过阅读奇闻故事,使学生从一个侧面了解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从而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同时,强化对海洋生物和大自然的保护意识。本单元实现了语言学习和传播先进思想的完美统一。
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即为:
1.课文话题探讨,如: Whats living under the sea ?等。
2.学习词汇、短语。
3.课文阅读、英语语法的学习、课后探讨。
二、新人教版高中英语互动式教学
1.打磨教学语言,实现互动。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的巧妙运用,不仅可以顺畅的展开应用教学,还能够感染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为了使英语互动式教学良好展开,在具体教学中,英语教师应当细细打磨教学语言,尽量运用诙谐的、幽默的、自然的、流畅的语言来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因为教师利用此类教学语言展开教学,可以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同时营造轻松的、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融入其中,按照教师的教学步骤来学习英语知识。例如,某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窃窃私语,教师说:I hear someone is speaking.Please hold住.教师运用网络流行语来提点学生,不会使学生的自尊受到伤害,还会与学生产生共鸣,此时鼓励学生运用刚刚学习的英语单词与“Please hold 住”结合,组成短句,如此学生之间会相互交流、沟通,相对愉悦的造句,如此可以使学生互动学习。所以,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学中,善用、巧用教学语言来引导学生互动学习,可以使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英语知识,提升自身英语知识水平。
2.以情感人,实现互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课堂也是情绪场,良好的情感培养可以使学生英语学习情感充沛,进而影响学生思想、行为,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知识。那么,如何用情感来影响学生,开展英语互动式教学?
首先,教师要注重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方法来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同时注意约束自身言行举止,尽可能的赢得学生的青睐、仰慕、敬重。
其次,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应当尽可能的表达或展现对英语语言的喜爱之情,用自己的情感来影响学生,使学生受到触动,进而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心理、情绪、状态。
再次,教师基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情感的角度出发,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展开有目的的沟通、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而强化学生的学习情感,投入到英语知识学习中。
最后,教师鼓励学生之间互动学习,而学生在情感的引导下可以同其他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彼此帮助,提升自身英语知识水平。
3.搭建语言交际平台,实现互动。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语言交际活动,是互动式教学的一种有效措施。因为,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学生为了完成活动目的,学生之间会利用英语这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以便更好的展现自我。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英语语言得到了锻炼,对于提升学生英语知识水平有很大帮助。那么,如何开展英语语言交际活动呢?教师应当结合英语教材,设置英语语言交际主题,并精心设计精彩的交际平台,供学生展现自我。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组学生根据主题,选择与之相关的文章,每个学生扮演文章内不同的人物,共同演绎故事情景,教师对每组学生的英语交流进行观察、评价。最后,对每组学生英语交流情况做总体概括与评价,提出学生英语表达存在的缺陷,鼓励学生在日后学习中不断完善。例如,某校英语教师组织开展了“我要参加”英语语言交际表演活动,不限制学生表演形式、不限制学生英语交际内容,让学生在舞台上尽情的表演,校内诸多同级学生为了赢得比赛,都纷纷准备节目。在整个活动准备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在课上或课下都在练习英语口语,这使得学生仿佛进入到了真正的英语语言世界中。
4.创设口语表达情境,实现互动。在以汉语为母语的生活环境中,高中学生学习英语这门语言是有一定障碍的,即没有语言环境、没有频繁口语交流的机会等。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组织学生进行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创设英语口语表达情境,让学生在此种情境中利用英语这门语言进行交流、沟通,从而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例如,某英语教师每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英语角活动,在英语角活动中设置一个主题,如圣诞节、运动会等,让学生运用英语语言围绕这个主题自由的、随意的沟通、交流,在此种氛围中学生都会摒弃羞怯心理,大胆的交流知识,而且学生交流中相互纠正口语表达错误,这对于提升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所以,在新人教版高中英语互动式教学,注意加强口语表达情境的创设是非常必要的,如此可以打破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之间利用英语语言自由、轻松、自然的沟通和交流,逐渐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表达水平。
三、结束语
在我国教育部要求我国多数地区运用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情况下,为了使高中英语教学满足新课标要求,应当摒弃传统英语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之间彼此交流、沟通,纠正英语口语表达、写作等方面的错误,逐步提升学生自身英语知识水平,并增强自身协作能力、学习能力。总之,在新人教版英语教学中,注重促进学生互动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利于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寿香.浅谈高中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校园英语,2012(5):185-186.
[2]田茂盛.基于新人教版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探讨[J].语数外学习(高中英语教学),2014(3):40-40.
[3]张鹏.高中英语互动式教学让英语课堂流淌生命[J].语数外学习(高中英语教学),2014(5):48-49.
[4]邓江渔.试论互动式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英语(教师版),2010(1):3-4.
[5]张莹莹.互动式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为例[D].宁夏大学,2014.
9.新人教版《金木水火土》教案 篇九
吴文琪
设计说明:这是一篇短小的儿歌,前两行数字与五行相对,后两行天地与日月相应。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本课堪称识字小文的典范。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教师以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2.课件。(教师)教学过程:
一、激趣,诵读导入
1.导言:听,老师在诵读什么呢? 2.师范读,组织学生认真倾听2遍。
3.交流:你听清老师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4.学生看着文字,跟着声音诵读。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上课伊始,就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自主交流,了解韵文
1.自由朗读儿歌,遇到读不准的生字,先圈起来,再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小文,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每一句话讲了什么内容?(2)你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4.集体汇报,教师相机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行中“一二三四五”是数字。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数字?(六七八九十等)(2)第二行中“金木水火土”指的是五行。教师讲解:古代的人喜欢用五行代表自然万物,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和“金木水火土”有关。
(3)第三行中“天地分上下”,“天地”指的是“天和地”,头上为天,脚下为地。我们就生活在天和地之间。
(4)第四行中“日月照今古”,“日月”指的是“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从古代照到今天,永久不变。5.齐声诵读。
设计意图:韵文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在互动交流中获得对韵文内容的大致理解,教师再针对重点和难点加以点拨,必然实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找朋友游戏识字?
2.生字运用,在7个生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为它组词,比一比谁组的词语最多。如果这个字的词语较少,可以用其中一个词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7个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上的认识。
四、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2.认识田字格:
(1)引言: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练习写字了!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写字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田字格。
(2)动画展示田字格,学生一边观察动画中变红色并闪烁的部分,一边倾听田字格的自我介绍。
我叫田字格,我中间的横线叫“横中线”,横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上下两部分。我中间的竖线叫“竖中线”,竖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左右两部分。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又把我分成了“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四部分。(3)学生观察田字格,用手指一指田字格的每一部分,再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2(4)教师小结:写字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指导书写“一、二、三、上”。
(1)动画展示“横”“竖”两个笔画的书写,学生先观察它们的笔画走向,书空模仿,再观察两个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最后在练习本中练写。
(2)动画展示“一”“二”“三”“上”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3)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第8页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5)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6)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新人教版七下语文教案】推荐阅读:
新人教版七下生物教学设计06-15
七下人教版语文课件10-05
人教版七下数学教案11-03
人教版语文七下19观舞记学案07-15
人教版语文七下17安塞腰鼓学案10-31
历史人教版七下整理09-16
七下人教英语期中考试11-08
人教版七下数学平行线08-14
人教版七下第一单元题06-29
人教七下单元同步作文·第六单元:马的世界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