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pdca循环

2024-09-12

基础护理pdca循环(共12篇)

1.基础护理pdca循环 篇一

PDCA循环法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应用PDCA循环法对我院40名护士进行为期1年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每3个月进行1次阶段考核,年终统一终末考核。结果:培训后,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及操作技能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显著提高,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P<0.05):PDCA循环法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显著,值得于护理管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PDCA循环法;护理质量;护士培训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院的服务质量也有了较高的要求,护理质量成为了评价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准[1]。现阶段医患关系相对复杂,高效优质的护理既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安全,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还可以增进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应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PDCA循环是

[2]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提出的,又称“戴明环”。这一方法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本次研究将这一管理方法应用于护理工作中,效果显著。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应用PDCA循环法对我院40名护士进行为期1年的培训,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应用PDCA循环法对我院40名护士进行为期1年的培训。40名骨干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5-35岁,平均年龄(27.85±3.1)岁,学历:中专5名,大专8名,本科及以上学历27名,参加工作时间5-15年,平均(8.45±2.1)年。入选标准:参加工作5年以上,有扎实的医学护理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操作技能,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品质,热爱本职工作的护士及护师[2]。1.2方法

严格按照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实施该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即:四个阶段: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1.2.1.计划阶段:成立科室培训考核小组,选定主要负责人确定培训各项内容的负责人;分析护理工作的现状,对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据此制定考核标准;根据要求确定培训对象名单、时间和内容;确定培训后各成员的培训标准。

1.2.2.实施阶段:选取各项素质突出的老师,结合制定的培训资料,对研究对象的专科理论及操作技能进行系统培训。

1.2.3.检查阶段:针对培训情况,每3个月进行1次阶段考核,年终统一终末考核。结合研究对象的不同情况,对发现的不足及时给予指出和纠正。

1.2.3.处理阶段: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扬长避短。以此为依据,推动下一个阶段的实施。在每次循环发现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下一循环的计划。

1.3评价标准

根据专业理论及操作的具体知识和要求,每3个月进行1次阶段考核,年终统一终末考核,记录考试成绩。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予以LSD法两两比较。P<0.05提示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及操作技能得分对比

本次研究中,培训前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及操作技能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培训前后专科理论及操作技能得分对比

组别 培训后 培训前

例数 40 40 / /

专科理论平均得分

98.5±1.5 85.5±5.6 11.46 <0.05

操作技能平均得分

99.5±0.5 88.3±4.8 10.39 <0.05 x2

P值

2.2护理满意及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对比

培训后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显著提高,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见表2)

表2患者满意度及差错事件对比

组别 培训后 培训前

例数 40 40 / /

患者满意度(%)

85 8.56 <0.05

差错事件发生率(%)

0.05 1.2 12.42 <0.05 x2

P值

3.讨论

由于人们对医院医疗护理要求逐步提高,能否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成为检验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现阶段解决医患问题的主要途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拉近医患关系,是提高医院综合水平的有效手段,更是广大患者迫切需求[3]。原有的管理方法已经很难满足上述要求,寻求应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成为了必然要求。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自出现以来得到各领域管理阶层的认可,应用后效果显著,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有计划阶段(Plan)、实施阶段(Do)、检查阶段(Check)和处理阶段(Action)四个阶段以及分析现状找问题、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找出主要因素、采取措施制定计划、执行制定的措施计划、检查结果、标准化处理、遗留下来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以循环八个步骤[4]。具有整体性和连续相,对要解决问题分析处理全面有效因此这一方法也被应用于改进医疗护理现状,能有效地提高各方面的护理服务质量。杨小燕等应用这一管理方法有效的提高了手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5]。本次研究中,应用PDCA循环方法于护理管理中,实验对象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大幅度提高,提高了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满足了患者的服务要求,解决了一系列严重影响护理质量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差错事件的发生,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避免了许多医患纠纷问题。使我院的护理质量的到了持续的改进。

综上所述,PDCA循环法对提高护理质量效果显著,护理水平的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对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李军,钱阳明,周山,等.我国医院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初探[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20(2):130-131.[2]毕玉田,蔺武军,程晓斌.戴明环在医院医疗投诉管控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2):115-117.[3]黄美良,雷震,王建昌.我院持续改进基础医疗质量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5)73-74.[4]任定玉.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护理继续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0,9(9):54-55.[5]杨小燕.PD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6):154-155.

2.基础护理pdca循环 篇二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我校2007级2个五年制高职护理班定为实验组, 共132名学生;2006级2个五年制高职护理班定为对照组, 共138名学生。年龄16~18岁。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进行教学质量监控,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管理模式。2届学生入学情况, 入学后的课程计划、教材、教学环境等条件相同,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制订教学计划

计划是PDCA循环的开始[2]。我们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指导思想, 组织教师讨论教学大纲, 针对基础护理技能操作需求和学生存在问题对临床带教教师和实习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和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 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带教教师、授课方式, 制定基础护理学常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见习和实习大纲, 使师生明确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的目的、方法、内容、重点和难点。

1.2.2 实施

将PDCA循环管理程序和自查自省贯穿于示教、回示教、个人练习、小组练习、见习、实习6个环节中。 (1) 由教师采取示范、播放录像等方法展示操作内容。 (2) 学生模拟操作,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 制订下一步教学计划。 (3) 学生进行个人练习, 动手学习技能。此阶段教师要制定一份技能考核标准, 使学生依据标准进行自检, 掌握技能操作目标和步骤, 最终达到自我掌握学习进度、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4) 建立学生考评员指导制, 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具体做法是每个班级精心挑选数名学生考评员, 由任课教师培训后负责小组练习操作辅导和考核, 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掌握学习进度、提高学习质量。 (5) 小组练习完成后, 组织2次课间见习, 排临床医师带教。通过见习, 学生熟悉了工作环境和基础护理学常用操作, 提高了学习质量, 为后期实习奠定坚实基础。 (6) 临床实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护理服务能力。临床实习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提升职业能力。临床实习过程中, 学生要随时进行自我评价, 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完成由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的转换[3]。

1.2.3 教学质量检查

我们组建了教研室—系部—教学医院三位一体的质控小组, 共同商讨、制定教学实施过程的管理细则、实践指导、操作评分标准和见习、实习大纲, 使教学紧密联系临床和学生学习能力, 使操作练习、见习、实习和考核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每项技能操作考核都以抽考或必考形式进行, 并单独设为学科分。

1.2.4 总结和处理问题

总结教学环节, 措施正确的加以肯定, 总结成文;而不符合要求的措施及没有解决的问题, 需质控小组沟通、讨论后制定相应改正措施。目前不能解决的问题列为遗留问题, 反映到下一轮循环中。同时, 任课教师和临床带教教师对学生技能操作成绩按优、良、中、差进行等级划分。90分及以上为优秀, 80~89分为良好, 60~79分为中等, 60分以下为差等。优秀学生经过重点培训后担任学生考评员, 并对中、差等学生课堂上未能及时掌握的技能操作进行强化培训, 使学生技能操作考核及格率≥95%。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Epi Data软件录入, 并采用双录入法对录入数据进行核查, 以保证录入数据准确、可靠, 采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等统计处理。

2 结果

(1) 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运用PDCA循环前后调查发现, 实验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见表1。

(2) 实验组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见表2。

注:χ2=34.679, P<0.01

注:χ2=21.593, P<0.01

3 讨论

(1) 采用PDCA循环能使实践教学工作科学化、系统化, 校内外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按PDCA循环制订的教学计划符合教学实际情况, 教学目标明确;管理制度和标准的制定使师生在实践教学中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在实施阶段始终贯穿教师、学生、学校和医院反复自查、自省和互查循环往复管理方式, 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大环套小环, 环环相扣, 形成互助、促进的整体;学校学习和临床见习、实习有机结合。在PDCA循环模式下, 师生都能准确把握每个教学环节, 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质量逐步上升。

(2) 总结和处理问题阶段是PDCA循环的关键。只有及时总结和处理问题, 不断修定操作标准和管理制度, 使其标准化、制度化, 才能使PDCA循环不断发展。要及时总结和处理问题, 首先, 必须组建教研室—系部—教学医院三位一体质控小组, 加强学校内部、学校和医院各部门间的有效沟通。其次, 在实施阶段要正确应用动态、循环检查, 并将信息及时反馈到下一循环,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修订教学计划、管理制度、实践指导、操作评分标准和见习、实习大纲, 真正起到指导和规范教学的作用。另外, 应该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创造条件尽快解决遗留问题。

(3) 采用PDCA循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 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 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PDCA循环法将每个环节作为下一环节学习的台阶, 使学生感受到会学和学会的乐趣。同时, 不同教学环节的多种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感官作用, 使学生易于理解教学内容, 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异”心理。另外, 学生考评员的示范作用和PDCA循环的评价功能,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学生学习兴趣增加, 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 运用PDCA循环进行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 可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摘要:目的 在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使用PDCA循环 (戴明环) , 使护生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技能操作, 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教学中参照PDCA循环的4个阶段, 将教学设计分为制订计划、实施、质量检查、总结处理问题, 并将实施阶段分示教、回示教、个人练习、小组练习、见习、实习6个环节循环管理。结果 在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应用PDCA循环后, 实验组学生学习兴趣增加, 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 PDCA循环应用于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其技能操作水平。

关键词:PDCA循环,基础护理学,技能操作

参考文献

[1]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何玉定.戴明循环在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04, 4:113.

3.基础护理pdca循环 篇三

【关键词】PDCA循环;静脉输液;护理缺陷率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95-02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进行药物治疗的主要使用手段,是临床护理的主要护理技术[1]。护理管理模式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约束力,PDCA循环管理是一项应用于临床护理科学程序,对护理质量管理起着关键作用[2]。为了研究护理效果,现选取在我院静脉输液的100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到2014年10月的进行静脉输液的100例,随机分组,50例对照组,其中24例男,26例女,年龄6~73平均年龄(34.67±11.73)岁;50例实验组,其中25例男,25例女,年龄4~75岁,平均年龄(35.27±12.8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基本方面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模式

对照组患者按照医院的基本规定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实驗组患者实行PDCA循环管理,主要包括:⑴计划:以患者的在进行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心来拟定相应护理计划。首先,注射室成立持续性质量改进小组,组员包括护士长、带教老师、监督员以及护理人员,由护士长进行负责。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组织进行护士理论学习和操作技术训练,加强护士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⑵实施:①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对于真实事例进行安全教育。②借着开会的时机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药物的治疗说明以及静脉输液的优劣处;院内组织静脉输液的学习班,每个护理人员都要根据规定进行上课培训。③对患者进行定时的巡视,在巡视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缓解患者的紧张感和陌生感。⑶检查: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并进行固定,检查是否出现液体渗出等不良现象;对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情况观察评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评分。⑷总结:定期将输液情况进行汇总,对于成功的经验要加以表扬,对于失败的经验要加以总结,在下轮循环管理中注意上轮常出现问题。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进行不同模式的管理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和静脉输液护理缺陷以及护理缺陷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用 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输液护理缺陷发生情况

实验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6.00%,对照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30.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在抢救、治疗、康复中的主要护理手段,静脉输液属于护理的基础操作,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与患者沟通不当、固定方法等问题是造成发生护理缺陷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护理质量[3]。临床上护理管理模式是护理质量的根本保障。研究表明,实验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和满意度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循环管理模式不是一个在同一水平循环的管理模式,在每次循环的过程中,都会更近一步,更上一个台阶,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水平。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强化和改善,对护理工作的细节管理有所增强,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在护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可以给予及时解决,并在进入下一个护理循环的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护理缺陷率,获得患者和家属的更多认可[4]。在有效的质量管理基础监督下,护理模式也在不断地提升与加强,把各个环节的护理模式都相互联系到一起,彼此协同,互相促进,从根本上协助患者控制病情向恶化方向发展[5]。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对降低静脉输液护理缺陷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不仅协助患者加快疾病的治愈,同时还不断完善护理体系,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曹美凤.应用PDCA循环降低静脉输液护理缺陷率[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8):84-85.

[2] 陈妙霞,张俊娥,王雪华,等.应用PDCA循环改进住院病人静脉输液管理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2,2(1):76-78.

[3] 黄利娥,彭丽芬,赵纳.应用PDCA循环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4):606-607.

[4] 黄小玲,陈梦云,杨素敏,等.PDCA循环在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11):54-56.

4.基础护理pdca循环 篇四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方法:在胃肠镜检查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运用PDCA循环模式针对问题进行质量控制,制定相关措施。结果:在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我科室对于岗位管理、护理安全、隔离消毒、仪器器械等评分均有所提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镜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模式,能有效控制护理风险,保证了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安全和隐私,是降低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PDCA循环模式消化内镜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238-01

PDCA循环模式又称戴明环,是由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哈特提出的,而后由戴明进行宣传和普及,因此被称为戴明环。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按照此顺序进行全面地质量管理,并且循环进行的科学程序。消化内镜技术在迅猛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护理风险也在不断增加[1]。为此,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消化内镜的护理风险控制中实施PDCA循环模式,评估其对于护理风险控制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消化内镜科室的岗位管理、护理安全、隔离消毒、仪器器械以及急救药品等管理为研究对象,在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前后1年进行风险管理的质量的对照分析。科室共设有6间胃肠镜检查室,2间胃肠镜微创手术室,1间ERCP检查室,每天平均检查量为180±20人次。科室护士15人,洗消工人8人,护士中男5人、女10人。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31±5.3岁。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5人,护士4人。在研究过程中人员结构无变化。

1.2 方法

1.2.1 计划P

首先对我科室的管理组织体系进行风险护理评估。在岗位管理、护理安全、隔离消毒、仪器器械以及急救药品人员培训等方面所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我科室存在以下问题:①在对部分患者检查前没有按照要求准备。②患者的预约区域以及等候区域不规范。③患者在检查前的三方核查内容过于简单。④检查间的物品准备不足,存放位置不规范。⑤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较高。⑥护理人员缺乏无菌观念,操作不够规范。⑦洗消工人洗消流程不规范。⑧消化内镜仪器以及手术器械等分类不规范。

根据问题制定相关计划和方案:①强化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技能,制定培训与考核计划,例如进行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护理风险教育、消化内镜科室感染控制、内镜护理操作规范以及清洗消毒灭菌流程和操作规范等。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过程中的控制标准和考核标准,将制度作为核心内容。③规范科室布局,打造人性化管理氛围。

1.2.2 执行D

根据计划目标,制定如下执行手段:①人员培训管理。由护士长组织对全科室护士每周进行理论与实操培训,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要求人人参与,增强个人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②环境管理。将我科室现有区域按照分区内容严格管理,加强绿色通道的分流处理,合理规避交叉感染的风险。各区域内物品、药品以及设备严格按照规范放置,为患者的隐私以及安全作保障。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③完善医疗风险防范机制。落实制度和规范流程,加强执行力度,规范专业化技术操作,使各个环节保证分工合作、责任明确。④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要求所有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控制医院感染的制度法规执行,制定科室内各级人员的职责、量化积分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等。⑤无菌物品管理。建立专用库房,并实行专人管理,制定物品存放以及消毒杀菌管理细则,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2]。

1.2.3 检查C

由主任护师以及护士长组成评价体系。每个月末检查1次,护士长进行质量监管,每周不定期进行专项考评,逐层监控,相互补充。在实操学习后及时进行考核,每月组织1次综合测评,对各级人员进行规范性考核,监督其规范程度,考核内容以我科室制定的相关护理质量评估体系为标准,对其进行综合考核,做好记录并留档保存。

1.2.4 处理A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组织开展护理质量报告会,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找出护理风险存在的隐患,提出整改措施,修改完善下一循环中的计划。

1.3 评判标准

将我科室在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前后做对比分析,对岗位管理、护理安全、隔离消毒、仪器器械、理论考试以及实操考试等方面,根据《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评分比较。分值越高,管理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PDCA循环管理前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PDCA循环管理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分,)

讨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能够提升整体的管理水平。在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我科室对于岗位管理、护理安全、隔离消毒、仪器器械等评分均有所提升,所有护理人员在理论考试以及实操考试的水平有所提高。在循环推进的过程中,管理者不断的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对策,能够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在消化内镜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模式,能有效控制护理风险,保证了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安全和隐私,是降低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5.PDCA循环法应用 篇五

PDCA是管理学中应用广泛的循环法则,其实总结它的精髓只有一句话:“在不断地总结和再总结中,完善管理和执行中的每一个环节”它坚持的原则是“精益求精”.这一理念同样也可以运用到我们项目管理中,甚至每一个管理人员做的每件事情中.“学之以鱼不如学之以渔”。

PDCA是英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总结处理)四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做任何一项工作,首先有个设想,根据设想提出一个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规定去执行、检查和总结;最后通过工作循环,一步一步地提高水平,把工作越做越好。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一般规律。

PDCA计划循环法,是美国管理专家戴明首先提出来的,称为“戴明循环管理法”。五十年代初传入日本,七十年代后期传入我国,开始运用于全面质量管理,现在已推广运用到全面计划管理,它适用于各行各业的计划管理和质量管理,已成为我国现代化管理内容之一。

(一)PDCA计划循环法的基本内容。POCA计划循环法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和八个步骤的循环系统。其内容分述如下;

1.PDCA四个阶段的工作循环。

第一阶段是制订计划(P),包括确定方针、目标和活动计划等内容;

第二阶段是执行(D),主要是组织力量去执行计划,保证计划的实施;

第三阶段是检查(C),主要是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第四阶段是总结处理(A),主要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置;

上述四个阶段的工作循环见下图。

2.PDCA八个工作步骤。

(1)提出工作设想,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调查和预测,确定方针和目标。

(2)按规定的方针目标,进行试算平衡,提出各种决策方案,从中选择一个最理想的方案。

(3)按照决策方案,编制具体的活动计划下达执行。

以上三个工作步骤是第一阶段计划(P)的具体化。

(4)根据规定的计划任务,具体落实到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并按照规定的数量、质量和时间等标准要求,认真贯彻执行。这是第二阶段执行(D)的具体化。

(5)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评价工作成绩。在检查中,必须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以及有关的信息情报资料。

(6)对已发现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从而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7)对发生的问题应提出解决办法,好的经验要总结推广,错误教训要防止再发生。

(8)对尚未解决的问题,应转入下一轮PDCA工作循环予以解决。

上述(7)、(8)两项工作步骤是第四阶段总结(A)的具体化。

(二)PDCA循环法的基本特点

6.基础护理pdca循环 篇六

不知不觉,管理技能提升学习已经第十二周了,陆陆续续看了十来本书,从态度到目标,由开好会议到小团队管理秘密,总之,好的管理工作有一定规律和方法可循。最近正在看《非常PDCA循环-——持续改进的系统方法》一书,作者系统地介绍PDCA循环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才能学好用好,可以作为PDCA循环普及性读物,也可指导具体PDCA循环的实践,解决PDCA循环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据了解,PDCA循环诞生于美国,兴起于日本,改革开放后传入我国,首先应用于制造业,之后应用于医疗、教育、商业等各行各业。PDCA循环的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在光鲜亮丽的表象下也隐藏着一些隐忧。有的组织为了赶时髦,争相引入,但形式大于内容,一阵风后未能真正留下什么;有的组织为了应对检查和评比,被动创建,照葫芦画瓢,有形无神,未能真正促进质量的提升;有的组织已经认识到PDCA循环的巨大价值,但推广应用中才发现PDCA循环比想象的要难得多,甚至做不下去,只好生搬硬套、机械导入,日常工作硬生生“被”披上了PDCA循环的外衣。PDCA循环现在已经成为项目管理中的必修课,无独有偶,这让我想起了“敏捷管理”,也是同样的命运,用好了能让事半功倍,用不好,必然就不伦不类、事倍功半。

PDCA循环,也称戴明环,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首先提出的。这个循环包括四个阶段: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在今后的项目管理工作中,对PDCA循环工作方式最大限度借鉴应用。

(1)计划阶段。①统计分析日常检查中已经发现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归纳总结。对隐患按危害程度进行分级。②分析风险因素产生的原因,以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③针对存在的隐患要制定解决计划,并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案。制定的措施方案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执行,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执行阶段。所有人都应该按照项目计划、部署开展工作,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细化管理,拿出更为具体的计划和措施,确保工作指标的完成。

(3)核查阶段。①各个项目组对自己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自查,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整改。②项目组负责人随时掌握计划的推进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7.基础护理pdca循环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我区进行1个月实习的全日制护理大专及本科共35位护生, 其中男4人, 女31人。

1.2 方法

运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带教。

1.2.1 计划 (P)

①了解学生的来源, 毕业的院校、层次, 是本校的学生还是外校的学生, 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是否差异很大。②病区根据专科特点, 制订具体教学计划, 包括教学目标, 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基本临床护理技能以及基本教学、护理科研和护理管理能力的德才兼备的高级护理人才;带教模式, 实施“分层次”“分阶段”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 包括培养学生良好医德、医风, 学习临床护理规章制度, 指导学生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教学时间及内容的具体安排用表格形式列出来每人1份, 学生可随时查看。③教师的准备, 从护士长到每位护士都重视带教工作, 对学生热情友好, 宽容和善,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促进学生自尊、自信的发展。甄选出来的带教老师达到为人师表, 具有较丰富的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及临床专科理论, 操作正规, 热心带教, 严于律己, 言传身教, 以身作则, 关心同学。④在学生来临床前, 根据病区工作特点及学员阶段目标、教学计划要求排好班, 主管带教老师向病区全体医护人员说明实习内容、目的和要求, 病区带教计划及护理部实习计划和要求。⑤整理教学柜, 配备教学活动场所及教学所需的物品设备。

1.2.2 实施 (D)

①学生到来第1天对学生热情友好, 介绍科室工作人员及带教老师, 科室总带教向学生出示病区带教计划, 并与学生沟通, 确定学生已明白病区教学计划, 让学生根据病区的计划定下自己的学习目标, 遇到困难或意外随时与带教老师沟通进行相应的调整。介绍病区环境物品放置及本病区护理工作中需特别注意的问题。②完成实习计划。我区实施“分层次”“分阶段”目标教学模式, 不同阶段学习不同的技能,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运用理论知识及技能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并指导学习本病区常见病的病情观察及完整护理病例书写规范。③带教老师明确学生实习要求及目标,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施行恰当的教学方法, 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机会, 鼓励学生提问, 多参与护理查房及医疗查房。亦可通过反省式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病人的护理和临床教学, 在临床实习中, 如何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 成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关注的问题[2]。及时了解带教中存在问题并能有效与学生沟通, 了解学生学习、思想, 合理调整教学方法。④严格带教质量。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 启发式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做到融会贯通。正确、耐心对学生各项基础护理及专科操作进行指导、把关。在整体护理方面, 运用护理程序培养学生整体护理思维及工作计划性, 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理念。

1.2.3 检查 (C)

针对男护生, 胡巧红等[3]调查发现男护生主要压力源表现在受传统观念影响大, 担心自己是否能为社会所接受, 在实习中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 因此要时刻关注学生特别是男护生的心理状态及是否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法。通过提问、笔试及操作考试了解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让学生自己组织护理查房, 了解学生的组织能力及专科知识掌握程度。我区4位男生毕业后均选择了护士行业。负责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日总结, 对学生每项基础护理及专科操作和工作计划性进行总结, 病区主管带教老师组织每阶段的学生及带教老师总结, 转科前全面对学生进行实习总结, 每周检查质控学生实习手册的填写情况。

1.2.4 总结处理 (A)

实习生实习完毕对带教老师评价, 发出80份《带教老师教学质量评估》表评分, 为每阶段、每位带教老师及护士长的评价, 评估标准中3方面内容, 包括带教老师素质、教学计划的落实及教学态度、带教质量共25个条目, 评分分5个等级, “好”4分, “较好”3分, “一般”2分, “较差”1分, “差”0分, 收回80份, 回收率100%。其中96分~100分70份, 91分~95分6份, 85分~90分4份。100%同学评价老师在工作中能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 运用护理程序, 合理安排工作, 能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 及时、准确地了解带教中的存在问题并调整教学方法;98.75%同学评价老师注重学生综合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评分较低一项是92.5%学生认为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欠缺, 特别是男同学。本病区教学在医院临床护理教学总结中, 教学满意度排内科第一。从学生反馈意见中, 对老师满意及教学质量评价较高, 不足的是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稍欠缺, 特别是男同学。总带教将这结果反馈给护士长及各位带教老师, 在下一轮回加强建立学生专业思想。

2 讨论

1997年Admi指出[4], 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经常面临各种压力, 如不能很好应对, 影响他们在临床的工作能力, 甚至动摇他们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心。因此关注护生的实习压力, 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感非常重要, 注重男性护理人才、培养男护士人才市场已经成为中国护理事业发展中的两个亮点, 施小利[5]认为在临床带教中要注重对男护生的心理支持, 帮助他们认识自身价值, 提高实习工作的自觉性和依从性。有些学生愿意学医学, 而不愿意学护理, 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会影响他行为上的选择[6]。因此, 在带教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评估对专业学习态度, 带教老师充分重视态度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自觉把护德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 使二者成为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整体[7]。带教老师严谨的科学态度、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广博的医学护理知识和精湛的技术, 都会在临床工作的一言一行中得到体现, 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临床带教老师在临床工作过程中懂得利用自身影响学生, 达到建立学生专业思想态度目标。PDCA循环的特点是大环套小环, 互相促进, 阶梯式运行, 每转动一周提高一步, 张世琼[8]在专科实习护生带教管理中得出结论, 应用PDCA循环有利于护生有效地自我管理及带教老师不断提高带教质量。我区运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带教后, 充分调动护生的积极性, 使护生有的放矢地完成实习计划,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科室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 亦保证了临床教学质量, 提高了学生对临床带教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秋洁.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92-93.

[2]叶玉珍.在临床实习中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J].现代临床护理, 2006, 5 (2) :53

[3]胡巧红, 吴素芳, 叶艳胜.34名男护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J].现代护理, 2004, 10 (4) :307-309.

[4]Admi H.Nursing students’stress during the initial clinical experi-ence[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jo, 1997, 36:323-327.

[5]施小利.男生现状分析及带教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 2008, 7 (12) :63.

[6]姜安丽.护理教育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83.

[7]赵春娟.试论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护理职业道德渗透教育[J].护理职业教育, 2007, 25 (4) :65-66.

8.基础护理pdca循环 篇八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77-02

动静脉内瘘术作为动静脉内外科手术,主要是将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与邻近的静脉进行缝合,从而使吻合后的静脉流动动脉血,成为静脉内瘘[1]。动静脉内瘘术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然而在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容易出现水肿、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就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标准:将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所有患者均为采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晚期慢性肾衰竭患者。研究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32~60岁,平均为38.9±6.8岁,对照组49例,男31例,女18例,年龄30~66岁,平均为38.3±7.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前、术中、术后、饮食运动等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PDCA循环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具体为(1)计划阶段,根据患者的术后感染、水肿等并发症情况的个体化差异制定相应的计划,包括饮食、运动、动静脉内瘘术指导等护理计划。(2)执行阶段,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述动静脉内瘘术、血液透析的过程等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熟悉手术全过程,使患者术后学会自我检查内瘘;通过影像技术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保护血管等;对病人的日常的饮食、锻炼、自我检查等方面进行监督,正确引导,做好有病人的沟通工作。(3)檢查阶段,对护理干预的实施人员进行检查,主要包括专业技能的熟悉度、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记录情况等项目。(4)处理阶段,将检查阶段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对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最终制定合适的处理方案。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a=0.05为标准,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3讨论

血液透析作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其关键在于血管通路的形成,而动静脉内瘘是形成血管通路的一种比较满意的手术方式[2]。该种手术方案安全可靠,血流量比较充分,可达到200~300ml/min,同时也减少了多种插管带来的并发症。有临床研究显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缺乏正确的护理措施,常常会引起水肿、假型动脉瘤、感染、动静脉瘘栓等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的健康恢复。而常规的手术护理方案在临床上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近几年,PDCA循环管理护理方案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3]。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在手术护理方案中有效运用[4]。其中PDCA循环护理方案包括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四阶段,护理人员首先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这样可以熟悉了解每位病人的术前情况;在这一阶段,引导患者学会自行内瘘检查,以及有效的功能锻炼,这样可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5];通过对患者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工作,可以有效提高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最后通过反馈护理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最佳的措施给与解决[6]。研究显示,采用PDCA循环管理护理方案干预后患者的水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方案,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1.8%,收效良好。

PDCA循环管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少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并发症,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山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志恒,莫国华,韦丽玲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43-1844.

[2]马淑芬,林莉.血液透析146例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2010,05(10):957-958.

[3]陈洁,李淑君,李燕妮等.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6):4030-4031.

[4]冯睿婧.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4):1271-1272.

[5]李红,何梅,谭君等.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37-1138.

9.PDCA循环的重要性及要点 篇九

目录:

一、目前QPT活动情况。

二、PDCA程序简介。

三、PDCA程序重要性。

四、QPT活动中要注意的要点。

五、参考文献。

内容提要:

目前公司QPT活动氛围良好,各部门的参与热情高涨,我们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在这个良好氛围下锻炼自己的QPT团队。PDCA同6sigma、SPC、精益生产、TPM同样重要,他们从价值流、顾客、生产流程等不同的方面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顾客满意度。PDCA是一个程序,它有它的活动方式。我们要严格按照活动方式少走弯路,一环扣一环,把握每一个环节的重点、要点,用科学的统计工具、方法,以最好的表达方式,发挥每一个环节的亮点,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好的成果。作为一个持续改进的循环,PDCA不仅要求做好每一个课题的巩固总结工作,还要做好下一PDCA的打算,下一个QPT活动的打算。作为一个QPT人,我们更加要要持续另一个循环:好学习-总结-学习。

一、目前QPT活动情况。

1、我们公司:

今年是汤姆逊东莞开展QPT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不足之处:PDCA的相关相环节不是很紧扣;统计分析工具应用不熟练;数据整理、图表制作很多组员还不会;部分组员能完成组长交给的任务,但离人人QPT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距离。要完善不足之处,我们的QPT之路还长,还要一如既往地学习、总结、再学习。

二、PDCA程序简介。

目前,我们公司QPT活动的程序就是PDCA循环,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循环。

“PDCA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又称戴明环。PDCA是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

P阶段以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为目标,通过分析诊断,制定改进的目标,确定达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这就是计划阶段。D阶段按照已制定的计划内容,克服各种阻力,认真实施,以实现质量改进的目标,这就是执行阶段。C阶段对照计划要求,检查、验证执行的效果,及时发现计划过程中的经验及问题,这是检查阶段。A阶段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订立标准、规程、制度(把失败的教训也变为标准),巩固成绩,克服缺点,这是总结阶段。”

三、我们为什么要遵循PDCA程序。

任何一个活动都有它的规则,按照规则可以减少浪费、冗余,提高效率,同时也给活动提供一个战略指导,明确活动的方向。

PDCA是一种科学的活动程序,可以使QPT小组少走弯路,以较少的时间、投入取得较好的成果,国内外大量实践已经证明。PDCA四个环节是一环环紧紧相扣,P(计划)阶段是基础阶段,要求全面、准确占有与问题相关的现状、原因、对策等信息,为解决问题打好基础。D(执行)阶段是按P阶段的计划,一丝不苟地实施好每一个对策。有坚实的基础加上严格的执行对策并不意味着问题就解决了,问题是否解决就要看效果怎样了,这就是C(效果检查)阶段,如果不行,再找原因,再找对策,再计划。如果行,就进入A(处理)阶段,把不标准的标准化、没有规定的规定下来,让好的措施有保障地运行下去,并总结经验。

四、我们今后QPT活动中要注意的问题。

1、明确PDCA程序,按其程序进行活动。我们在进行QPT活动之初就要明确活动的类型,了解活动程序,并按活动程序进行,不能省的程序坚决不省,不能多的程序,也坚决不要多。在2005年上半年<降低荧光粉消耗>课题活动中,由于我们对指令性课题的程序的不了解,在P(计划)阶段我们进行了现状调查却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后来虽在唐姐的指导下改更过来,但它确实让小组走一段不少的弯路。

2、现状调查充分,能为设定目标提供有力的依据。“现状调查的基本任务有两个:一个是要把握问题的现状;二个是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为设定目标提供依据。” 为课题定目标不能凭空喊我要达到多少,而要用事实数据来

证实,最好的事实是现在的状况,所以我们就要根据现状数据,运用适当的“工具”和表达来说明我们为什么要设定这个目标。

3、对症结进行原因分析要注意三点。1>要分析到最末端的原因。末端原因即不能再往下分析的原因,而且是可以直接采取对策的末端原因。例如:在进行人、机、料、法、环、测分析时,分析到“操作工节约意识不强”,这就不是末端原因。“操作工节约意识不强”?为什么不强,对他培训了吗?如果培训了,有没有相应的制度考核他? 2>原因分析要用好工具。是用系统图、还是关联图、还是因果图?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须要提及的是关联图适用于表示的是各个原因间有相互影响关系。3>主要原因的判断要与标准对比。主要原因的判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判断时要与其标准比较,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4、按5W1H要求针对末端原因制定对策。对策、目标、措施负责人、地点、完成时间一个都不能少。如果没有这些,那谁做?做什么?什么时间做?那里做?

5、PDCA的另一关键-制定巩固措施。“推动PDCA循环,关键在于“总结”阶段。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纠正错误,是PDCA循环上升、前进的关键。如果只有前三个阶段,没有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纳入有关标准、制度和规定中,就不能巩固成绩,吸取教训,也就不能防止同类问题的再度发生。因此,推动PDCA循环,一定要始终如一,抓好总结这个阶段。”

6、要处理好课题中的相关重要参数、指数。P阶段特别是选题、现状和目标阶段用到且有悬念的,在课题有主要影响的或与课题密切联系的,或倍受人们关注的,如:合格率、次品率、过程能力、洁净度、测量系统GRR指数等等,在课题结束前一定要说明通过动力达到什么水平?有必要的,还要说明此水平下有何措施。例如:2004年<提高D3红色涂敷粉浆粘度控制精度>课题我们过程能力达到1.92,发表完时评委就曾这样问:“你们过程能力达到1.92,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吗?能力过剩也是一种浪费!。”

7、人人都要QPT。QPT是一个锻炼的活动,是一个学习的活动,小组成员可以学许多到品质管理、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方法、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知识。PDCA是一个科学的活动程序,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理性过程,我们要鼓励小组成员要将其运用到实际中的事例中,形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模式,这样更有利于我们QPT的进行。

五、参考文献:

10.基础护理pdca循环 篇十

杨杰

2023507153

税务071班

财政与税务学院

PDCA循环在绩效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众多企业逐渐认识到提高自身绩效的重要性,因而大部分企业都在探索如何对自身绩效进行优化管理。绩效管理系统是帮助企业对其绩效进行优化管理的工具,然而现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因自身的缺点无法很好地帮助企业管理绩效。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绩效考核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绩效管理系统的特点,最后,构建了基于PDCA循环的绩效管理系统。

【关键词】:PDCA循环;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系统构建

【Abstract】: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so many companies come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improving their performance, so most companies are exploring how to optimize their own performance management.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is to help companies optimize their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ool, but the current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can not be good due to their own shortcomings to help companies manage performance.Therefore,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the problems, followed by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finally, build the PDCA cycle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Key words】: PDCA Cycle;performance management;performance evaluation;System Construction

【引言】:随着我国加入WTO及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能否不断提高自身的绩效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以及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此对绩效进行管理已成为当今企业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设计良好的绩效管理系统是保证对企业绩效进行优化管理的基础,然而现有绩效考核体系由于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无法很好地帮助企业对其绩效进行优化管理,因此对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进行研究进而构建出良好的绩效管理系统已显得尤为重要。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戴明环”[1]。PDCA的含义是: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2]。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实现阶梯式螺旋上升。PCD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对绩效管理尤其适用[3]。

一、现有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绩效考核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倾向于对一个人过去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的评价即事后评价,而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往往是为了发放浮动工资和奖金提供依据。绩效考核体系仅注重考核,往往忽略及时的绩效反馈与辅导,因此无法实现对员工及企业绩效的不断提升。忽略及时的绩效反馈就无法使员工了解自己的绩效问题,同时也使绩效考核成为一种“暗箱操作”,这样就会逐渐失去员工的理解和支持,使考核遭受重重阻碍而无法进行。忽略绩效辅导就会使员工无法了解怎样做才能符合企业的要求,才能改进自己的绩效,因此使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是不断提高员工的绩效,无法得以实现。绩效考核体系的另一缺点是将绩效考核从绩效管理中割裂出来,没有认识到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部分,因此使绩效管理无法发挥其找问题、促发展、提高员工及企业绩效的作用。此外,由于将绩效考核从绩效管理中割裂出来,使得绩效考核体系缺乏系统性,往往就考核论考核,而没有形成一个动态的循环系统。由于缺乏系统性,绩效考核体系在运行中无法自动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而进行譬如增加或减少关键绩效指标等的自身的调整和改进。

二、绩效管理系统的特点

绩效管理系统与企业中的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管理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说明了绩效管理系统不是封闭式系统而是一个开放式系统。由于上述管理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而进行调整的,这也就决定了绩效管理系统也要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这说明了绩效管理系统不能是一个静止的系统而必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企业对绩效管理系统的要求是绩效管理系统能够通过一次次的运行不断改进和提高其员工的绩效,并最终实现企业绩效的不断提高,这要求绩效管理系统能够发挥持续改进的作用。综上可以看出绩效管理系统应具有开放式的、动态的、持续改进的特点。

三、基于PDCA循环的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

绩效管理系统所具有的开放式的、动态的、持续改进的特点决定了可以用PDCA循环对其进行构建。基于PDCA循环的绩效管理系统包括绩效计划(P)、绩效计划执行(D)、绩效考核(C)、和绩效处理(A)四大部分,其对绩效的改进是通过以上四部分的不断循环来实现的[4]。绩效考核体系的缺点通常是由于人们认识上的狭隘性而将绩效管理看作单独的绩效考核造成的。基于PDCA循环的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可以使人们认识到绩效管理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系统,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有多种用途,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系统中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倾向于从考核的结果中找问题、促发展。

(一)P阶段(计划):绩效计划的制定

1.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提供了关于工作本身的内容和工作职责,是绩效考核指标设定的依据,因此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做好工作分析。在进行工作分析时,人力资源部要组织相关部门主管、各岗位代表通过访谈法、工作实践法和关键事件法等方法对各岗位进行工作分析,确定各岗位的汇报关系、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操作程序或方法。

2.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要根据前面的工作分析进行设定。根据管理科学中的20/80 原则,80%的绩效问题是由20%的关键因素决定的,因此在考核指标进行设定时要根据工作分析着重对20%的关键绩效指标进行设定,对关键绩效指标要赋以较大的权重以便其真正发挥作用。此外,由于不同岗位工作的特点,在考核指标设定时要从柔性(定性)和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的工作易于量化,因此在设定考核指标时,可以以刚性指标为主,柔性指标为辅;行政人员的工作难于量化,因此在设定考核指标时,可以以柔性指标为主,刚性指标为辅。同时,考核指标的设定要综合员工的工作结果和行为表现进行,以达到通过对员工的工作结果进行考核,激励员工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对员工的行为表现进行考核,使员工的个人素养不断提高的目的[5]。

3.分析现状、寻找存在的绩效问题。根据绩效考核和绩效处理阶段所反映出的信息对企业及员工的绩效现状进行分析,以便从整体上把握企业及员工的绩效情况。在寻找组织或员工所存在的绩效问题时,可以根据上一期绩效考核的结果来确定组织或员工哪一项指标未达到要求,同时根据绩效处理阶段所反映出的信息,将上一期未能解决的绩效问题在此处逐一列出。

4.分析产生绩效问题的各种原因。在分析产生绩效问题的原因时,可以与被考核者及其主管一同借助因果分析图找出产生绩效问题的原因,应尽量想出可能导致绩效问题的所有原因,并将所有原因标注到因果分析图上。通常情况下可以从被考核者、考核者、工作分析、考核指标和工作条件五大方面来考虑产生绩效问题的原因。

5.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原因。对于引起绩效问题主要原因的确定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或投票法等方法来确定。例如:在对引起一名员工产生绩效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确定时,可以组织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员工本人、员工主管领导、考核者等相关人员对因果分析图上标注的引起绩效问题的各种原因进行投票,确定引起该员工产生绩效问题的主要原因。在确定主要原因后要在因果分析图上对其做上标记以引起注意,以便提醒相关人员在制定绩效计划时对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6.企业绩效计划与措施的制定。根据以上因果分析图上标注的引起绩效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绩效计划与措施的制定。例如:员工所产生的绩效问题主要是由于工作分析中工作内容的描述不明确引起的,这时制定绩效计划就应该写明要重新进行工作分析、明确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在制定绩效计划时还应注意不同员工的绩效问题很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应在绩效计划中得以分别的体现。

(二)D 阶段(执行):效计划执行

1.人员培训。在绩效考核之前,通过培训使考核者、被考核者对本期考核指标的要求或变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被考核者按新的要求工作和考核者按新的指标要求进行考核。在企业首次实施绩效管理时,可以通过培训使大家认识到实施绩效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2.执行绩效计划。绩效计划只有被执行和落实才具有其存在的价值,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在此阶段一定要执行绩效计划、按绩效计划的要求进行工作。如果在本期绩效计划中规定着要重新进行工作分析,那么在此阶段就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工作分析[6]。

(三)C 阶段(检查):绩效考核

1.绩效考核的实施。为了能够及时发现所存在的绩效问题,考核的周期不宜过长,可以以一个月为一个考核周期。在实施考核时,考核者要根据绩效计划中考核指标的要求对一个月来被考核者实现考核指标要求的程度进行确认。由于部门主管对本部门的业务和员工都比较熟悉,因此可以由部门主管担任其部门员工的考核者。在日常工作中考核者应及时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实现情况进行记录,以便作为月末考核的依据。绩效考核的过程一定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否则考核将极大的打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7]。

2.绩效考核争议的处理。考核结果公布后,如果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意见有分歧,经过双方沟通仍不能达成一致时,双方可以通过一定的申诉渠道进行反映,请求对考核结果进行复核。而相关负责人或相关部门在接到申诉后要及时对考核的结果进行复核,并做出公正的裁决。即如果考核者疏忽造成考核结果错误,应马上纠正考核结果;如果考核结果没有问题,则应尽量通过事实说服被考核者。

3.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既可以供管理人员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提供信息,也可以帮助人力资源开发找到恰当的方法,还可以用于员工个人在绩效改进、职业生涯发展方面提供借鉴。通常情况下可以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应用到如下的方面:如根据考核结果调整和修改绩效计划、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与浮动工资和奖金的发放挂钩、决定是否录用新员工、决定员工职务晋升、培训等。此外企业可以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对员工进行绩效反馈和辅导,从而不断提高员工的绩效最终实现企业绩效的提高[8]。

(四)A 阶段(处理):绩效处理

1.绩效反馈与辅导。绩效反馈与辅导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要让员工了解自己的考核结果背后的原因,以此来增加共识,减少误解和猜疑;更重要,是要改善员工的绩效以及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建议。因此当绩效考核结束后,考核的结果要及时向员工进行反馈,通过绩效反馈使员工清楚自己的绩效情况、使员工清楚自己的哪些做法符合企业的要求,哪些地方还有待于提高。同时,要通过绩效辅导使员工清楚应该如何按照企业的要求工作、如何改进自己的绩效。绩效反馈与辅导有利于员工按照企业要求工作和员工自身绩效的提高。

2.遗留绩效问题的处理。通过绩效管理系统本期的运行可以解决一些绩效问题,然而很可能还有一些绩效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对于那些本期未能解决的绩效问题逐一列出,并让它们转入到绩效管理系统的下一次运行中去解决。设计出绩效管理系统并使其有效的运行才能够保证对企业的绩效进行优化管理。绩效管理系统在其运行的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阻碍其运行的因素,为此需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影响其运行的因素,以保证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

四、结语

以上四个环节实际上就是绩效管理的全部流程,也就是绩效管理的“轨道”。无论你是何种企业,无论你想通过绩效管理达到什么目的,只要你做绩效管理,就无法避开它,因为你一旦脱了它,你的绩效管理就没有了“轨道”,一旦绩效管理脱离了预定的“轨道”,你就无法保证它的运行状态!所以,建议企业在做绩效管理之前,一定要把绩效管理的流程研究透,给绩效管理铺设好“轨道”!

【参考文献】

11.基于PDCA循环的图书质量管理 篇十一

关键词:图书质量;PDCA循环;管理

一、图书质量管理是出版社经营管理的核心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功能和价值的内在体现和衡量尺度,是满足一定标准或客户需求的特征和性能的总和,既包括内在特性,如性能、使用寿命及适用性等,也包括外在特性,如形状、款式及颜色等。图书兼有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属性,有其独特的质量特性和评价特点。图书质量包括内容质量和外观质量两个方面,前者指它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结构合理性、语言文字规范性等,后者与图书的形式有关,涉及其整体设计、印制、材料等方面。图书出版过程包括选题、内容、编辑加工、校对、装帧设计、印刷装订、出版格式等项,综合每一项目的质量后,可以获得一种书的质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图书质量或微观质量;而一个出版社的质量不仅包括单品种图书的结构和特色,还应包括出版方针、任务和读者需求的总体反映,这种质量一般称为出版社的整体质量或宏观质量。显然,微观质量和宏观质量都是出版社存在作用和价值的体现,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基础,都应切实地加以经营与管理。

图书质量不仅是图书的生命和价值,也是出版社的生命线。质量好的图书不仅有可能成为传世之作,而且有利于树立出版社的良好形象,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而得到广大读者、作者的信任和支持,使出版社的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因此,出版社出书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对图书质量的管理应该是出版社经营管理中的核心内容。

二、PDCA循环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

国家对于图书质量的管理发布过不少法规,如《出版管理条例》《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等。这些规范性文件反映了出版工作的客观规律,体现了国家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和要求。实践证明,只有坚决贯彻这些规范性文件,出版物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证。同时,要搞好出版质量管理,除了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还必须有一定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方法。PDCA循环就是企业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一种科学程序。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见图1),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总结)的首字母缩略语,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

图1 PDCA循环

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分四个阶段八个步骤:计划阶段(P):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3)在影响质量的诸因素中,找出主要影响因素;4)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工作计划和活动措施。执行阶段(D):5)按照制订的计划认真执行。检查阶段(C):6)根据计划的要求,检查实际执行的结果,看是否达到预期的结果。总结阶段(A):7)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形成一定的标准、制度或规定,指导今后的工作;8)提出这一循环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让其转入下一次循环去解决。

下文将以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的出版实践为例,来探讨PDCA循环对于出版社出书质量进行控制的应用。

三、基于PDCA循环应用的图书质量管理

在PDCA循环应用中,首先是P环节,出版单位应该对出版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影响出书质量的因素,针对性地制订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例如,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编辑出版流程(见图2)。

图2 图书编辑出版流程

通过对图书出版的质量管理分析(见图3),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发现图书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排序为校对、编辑加工、内容、印刷、装订和运输问题。

图3 质量问题的因果分析

针对以上主要问题,内蒙古大学出版社采取了规范出版流程管理、严格贯彻“三审三校”等办法来控制出版质量,并先后出台和制定了《关于规范编辑出版流程的规定》《编辑工作制度》《审读工作制度》和《选题集体论证制度》等文件。

第二是D环节,出版社依据P环节的制度要求,严格执行。计划已定,标准明确,管理者的主要精力是抓宏观管理和选题策划,体现在指导、协调、提出问题、提供思路,以及创造良好的质量管理工作环境等。具体工作应交于员工,完成计划、确保质量要靠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事必躬亲,便违背了出版社质量管理的主旨——强调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把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与责任感调动起来。

第三是C环节,质量检查是保证质量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对按照计划和实施步骤所做的工作要进行逐项检查。检查就是用规定的标准测定结果,判断工作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质量检查首先是编辑在实务工作中的质量控制,用责任意识防止在工作中出现误差,同时也要通过责任感来纠正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偏差。

质量检查可分为全面检查和抽样检查。全面检查,即对图书出版的流程进行全面跟踪。在检查品种少、工作量不大的情况下,可采用此种方法。抽样检查,即对图书出版流程的工序或者从内容文件中抽取一部分进行检查,通过部分抽查的结果对工作进行质量评估。抽样检查有成品抽查和过程抽查等形式。成品抽查即抽取成品图书的部分样本进行检查,比如对成品的整体装帧设计、内容、编校质量、印装以及读者满意程度进行检查和调研。过程抽查即对中间成果进行检查,如对编辑过程的某程序或具体工作内容的一部分进行检查。过程抽查对最终成品质量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过程抽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错误,避免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另外,质量检查还可以通过自查、互查和责成专门部门检查进行。

质量检查实际上是为了达到对质量循环系统的控制,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由此进入到PDCA循环的下一个环节。

第四即A环节,就是通过C环节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整理,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形成一定的标准、制度或规定,指导今后的工作;或者提出这一循环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让其转入下一次循环去解决。

具体到内蒙古大学出版社,采取的方案是成立专门的质检部门进行质量管理。例如,编务部主要是对出版流程进行跟踪,审读室则是对图书进行印前或成品上市前的审查。当然,图书质量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单单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是不够的,要树立起全员质量意识,从细节上下功夫,才能取得效果。根据实际情况,改善领导方式、完善责任制度、通过培训提高人员业务水平等都是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

PDCA循环是经过证明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对于图书出版来说,选题策划、审读、编辑加工、复制印刷和销售反馈等工作流程是紧密结合的,因而可以采用该方法对出版活动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PDCA循环的关键是总结阶段,因为该阶段是解决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阶段,其重点又在于修订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没有标准化和制度化,就不可能使PDCA循环转动向前。当然,PDCA循环也有其局限性,因为PDCA中不含有人的创造性的内容,它关注的是让人如何完善现有工作,容易导致惯性思维、工作流程化,这一点是出版管理者应该注意的问题。

(侯富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编辑)

参考文献:

[1]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 图书出版管理手册[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2] 中国编辑学会.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3] 王耀先. 出版社的经营管理[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

[4] 白宝光.质量管理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12.基础护理pdca循环 篇十二

关键词:PDCA循环,声带息肉,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 (clinical nursing path, CNP) 是美国上世纪末期推行的一种便于管理, 益于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模式, 是针对医疗费用快速增长, 卫生资源过度浪费, 过度医疗或医疗不足而制定的以时间为横轴, 护理手段为纵轴的一个标准流程, 类似于我国的“护理常规”[1]。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达到了提高病人满意度, 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因此被广泛应用。PDCA循环是在一切管理活动中, 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的计划 (plan, P) 、实施 (do, D) 、检查 (check, C) 、处理 (action, A) 等工作的循环过程。将PDCA循环运用到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过程中, 可以促进临床护理各个环节的质量持续改进, 不断完善临床护理路径, 使护理路径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当中。本研究选择我院耳鼻喉科声带息肉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 取得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耳鼻喉科住院均符合《临床治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诊断标准确诊为双侧声带息肉的病人, 排除以下病人:有心肺功能不全及严重肝肾疾病;实施路径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转往其他科室实施治疗, 或出院、转院致路径流程中断。随机将138例符合标准的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69例, 其中男37例, 女32例;年龄32.5岁±3.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 高中及以上49例;对照组69例, 其中男30例, 女39例;年龄35.3岁±4.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6例, 高中及以上53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照常规实施声带息肉术后护理。

1.2.2 观察组

采用PDCA结合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具体实施如下: (1) 临床护理路径的“计划”: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之前, 对医护人员及相关科室进行宣传教育, 使其明白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对医护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 使他们能掌握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的全过程, 以保证临床护理路径的顺利开展[2]。根据病种制定出相应的临床护理路径。临床护理路径用图表形式表示, 以时间为横轴, 表头有病人的基本资料, 包括病人的床号、姓名、诊断、住院日期、护理级别等;表格的具体内容则是路径日程包括每天的护理操作、健康教育、活动、饮食等护理手段。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是由临床、护理及相关科室的专家结合病种的实际特点经过共同协商制定而来。 (2) 临床护理路径的“执行”:病人入科后由护士向病人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 详细解释有关护理内容以及病人所要达到的护理目标, 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 同时护士均必须按当日的路径表内容进行护理技术操作, 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3]。当护士完成一项内容时, 则在路径表相应的位置打“√”, 未完成时则打“×”, 并注明未完成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3) 临床护理路径的检查:检查是为了不断的优化临床护理路径, 护士长每天查房时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内容检查和监督前一天内容的实施情况, 健康教育的效果。对存在的问题如实的记录。 (4) 临床护理路径的“处理”:征集病人及家属的意见, 根据护士长检查和责任护士发现的问题,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办法和防范措施, 制定出下一个循环遵循的临床护理路径。

1.2.3 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每个病人住院的天数 (包括入院日和出院日) 、住院费用。评估健康知识掌握度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健康知识测量表分为掌握、基本掌握、未掌握3个等级。总掌握率根据满意加较满意例数计算。护理服务满意度是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病人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满意、一般及不满意3个等级。总满意率是根据满意加一般例数计算。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统计学分析用t检验或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例 (%)

3 讨论

3.1 PDCA在临床护理路径中的作用

PDCA循环又称为质量环, 是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戴明发明, 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 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就是计划的制订和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按照PDCA循环, 周而复始地运转。PDCA循环是一个封闭式的循环主要包括4个阶段:计划 (Plan) 、实施 (Do) 、检查 (Check) 和处理 (Action) 。临床护理路径是以规范护理活动为主要目标, 它与PDCA的宗旨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提高质量管理, 同样它的运行也是遵循PDCA循环的。PDCA循环是永无止境的, 一个循环结束后, 一些问题得到解决, 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 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行, PDCA连续不断的循环就是持续的质量改进[4]。而临床护理路径的关键环节也是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反馈的顺序不断循环运行, 每一次的循环都可以促进每个关键环节持续改进而促使护理质量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因此完全可以运用PDCA循环模式管理临床护理路径。

3.2 临床护理路径对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的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是合理化、标准化、流程化的护理工作程序, 通过优化护理服务的流程, 统一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要求的内容来进行护理操作从而缩短病人的住院天数。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数, 由7.55d±2.14d下降至6.00d±1.58d, 平均住院总费用由4 910.00元±326.00元降至4 280.00元±305.00元, 效果明显。说明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不仅可明显缩短病人的住院天数、而且还可减少病人的住院费用, 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临床护理路径规范化的流程便于执行, 克服了以往护理工作的随机性、无计划性和盲从性, 明确了各护士的职责, 责任到人, 也避免了人为的因素对护理工作内容产生的不良影响, 避免了工作推诿延迟, 促使各项治疗护理工作能有条不紊的进行, 提高了工作效率, 缩短了工作时间, 从而缩短了病人的住院天数, 住院天数的缩短减少了住院费用的支出[5]。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病人对医疗护理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预知住院时间及手术前的各项检查、手术的方式方法, 每天的护理操作等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能在接受治疗和护理时更加配合医护工作, 使手术及术后的各项医疗护理操作能顺利进行, 术后也能配合护理路径中的健康教育, 积极地参加康复锻炼, 使病情能更快地恢复, 从而也减少了无效的住院日, 降低了医疗成本[6]。

3.2 临床护理路径对病人健康教育的影响

在21世界人人享有健康的战略目标下, 逐步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预防保健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为促进医院健康教育开展, 体现高水准的保健服务, 对住院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和信息的传递, 已成为整体护理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都是按照医嘱进行护理, 目标不明确, 护士缺乏主动性, 健康教育的时间也不确定, 某些护士为了省时进行一次性宣教, 病人无法完全理解和接受, 因而常常出现低效能的健康教育[7]。本研究结果中, 应用路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的观察组病人对健康教育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以保证护士将健康教育工作贯穿于从病人住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 在全面了解病人健康需求的基础上, 把详细的健康教育内容细化到每天, 护士可以根据路径表格中健康教育的内容有计划的、系统的进行健康教育, 避免了工作繁忙而遗漏对病人的健康教育, 从而保证健康教育的完整性和延续性[8]。临床护理路径表中, 对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时间有具体的安排, 护士按时段、分次循序渐进地为病人进行健康宣教, 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 易于病人理解和掌握, 从而提高了病人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 满足了病人自理的需求。

3.3 临床护理路径对病人满意度的影响

以病人为中心, 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过程的满意度是预防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详细说明了护理的预期目标及希望达到的效果, 病人及家属可以从中了解整个护理过程, 而且要求护士每天遵循路径上的内容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增加了护患之间的沟通, 满足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9]。有利于建立更加和谐的护患关系, 病人了解护理操作过程和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 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程度, 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使其主动参与到自身的康复过程中。护理路径的实施过程, 是护士主动地、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工作, 增加了护士的自律性, 提高了护士在病人中的信任度。同时, 增强病人就医中的透明度, 促进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 改善护患关系, 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减少了护患纠纷。

4 小结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其中三分治疗的价值越来越多的在治疗收费中得到体现, 而七分护理的价值却始终得不到社会和业内人士的认可[10]。本研究结果表明, 将临床护理路径引入到临床工作中, 可以控制医疗成本, 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的掌握度, 是一种既以病人为中心, 又规范了护理活动的一个工作模式, 也是作为缓解当前看病贵的一种新探索。但是临床护理路径在我国的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 临床护理路径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尚存在很多问题, 需要科学的方法来解决才能推动其更好的发展。PDCA循环应用了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处理方法, 是推动工作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因此将临床护理路径各环节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在PDCA循环的基础上, 可以促进临床护理路径各关键环节根据环境和所面临问题的变化不断改善, 帮助我们建立和完善临床护理路径流程, 促进临床护理路径在医院顺利的实施, 有利于临床护理路径在我国的推广[11]。

参考文献

[1]王艳丽.临床护理路径的特点及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12) :42-43.

[2]高菁菁, 常峰.浅谈运用PDCA循环模式促进临床路径的实施[J].卫生软科学, 2010, 24 (4) :297-299.

[3]代莉, 雷艳, 唐艳玲,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消化性溃疡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11) :30-31.

[4]郭淑岩, 陶红兵, 曲豪, 等.浅谈运用PDCA循环模式促进临床路径的实施[J].卫生软科学, 2010, 24 (4) :297-299.

[5]冯蕾.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 2007.

[6]黄鹦.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病人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 2010, 11 (5) :111-112.

[7]任慧, 王敬荣.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5B) :23-25.

[8]陈凌.临床护理路径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病人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8) :122.

[9]于小华, 张自珍, 李健芝, 等.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4 (10) :43-44.

上一篇:党支部双促双讲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上课换座位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