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搞好教科研(精选15篇)
1.教师如何搞好教科研 篇一
教师如何撰写教科研论文
卢晓江
【内容提要】撰写教科研论文是培养学者型教师、促进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工作繁忙,若要撰写教科研论文,首先要挤时间,勤思考,认真教学,勇于创新。其次要积极参加业务进修,刻苦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不断积累原始材料。最后要勤动笔巧训练,敢于投稿,虚心请教,不畏失败,坚持不懈,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好论文。
【关键词】教科研论文 时间 繁忙 积累 思考 总结 投稿 成功 实践经验 理论基础 改中求新 保质保量
如今的上班族中,天天起早摸黑的,非中小学教师莫属。每天一大早,当人们还在睡梦中时,无私的园丁们已匆匆忙忙赶到学校。经过一整天的忘我劳动,他们直到天黑才疲惫地回到家中。教师每天就是这样从早到晚地备课、上课、辅导、改作、为学生排忧解难,真可谓“诲人不倦”。工作繁忙时,利用晚上或双休日时间加班加点也是常有的事。当班主任的,还得为那些不懂事的弟子日夜操劳、牵肠挂肚,真可谓“呕心沥血”。
时下,每位教师要想获得相应职称,首先必须过论文关,否则不具备申报资格。要求教师写教科研论文,本身是一种促进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然而,教师留给自己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哪还有精力去撰写非一天两天就能写得出来的研究性论文。那么教师如何在百忙之中写出理想的论文呢?下面是根据笔者多年来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点滴体会,向各位同仁谈些自己的拙见,仅供参考。
一、不为娱乐所奴役,争做时间的主人
经常听见老师们说:“我天天忙着教学,累都累死了,哪有时间去写论文。”要说忙,我也算得上是个大忙人。我曾连续多年任教高三3个班的英语课,每周15节课,还兼班主任和英语教研组长工作。1997年担任学校政教处主任后,仍然上两个班的英语课,期间还要参加浙师大本科英语函授学习,完全是超负荷工作。但是,我却坚持做到不为娱乐所奴役,争做时间的主人,每天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娱乐和休息时间。具体做法是:
1、减少娱乐活动,学会苦中寻乐。我是个兴趣广泛的人。少年时代,我喜爱各种文体活动;中学时代,我擅长田径方面的运动,曾参加过县、市级的田径运动会比赛,并屡创佳绩。从事工作后,我仍然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和健美锻炼,曾参加过县级集体交谊舞大赛,并获得一等奖。平时,我酷爱游泳、旅游、欣赏音乐、看电影电视、集邮和收藏。但近10年来,由于工作繁忙,我不得不忍痛割爱,减少了不少娱乐活动,有时甚至放弃一些业余爱好。有的同事说:“你不打扑克,也不搓麻将,成天只知道工作,不觉得生活太单调吗?”对这种问题,我笑而不答。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就是利用这些时间学点有用的知识,写些专业文章,以增长自己的见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何乐而不为呢?
2、利用零散时间,弥补业余爱好。由于政教处工作特别繁杂,时间很难把握,经常安不下心来备课、改作,我只得借用晚上黄金时间来完成。因此,业余爱好只能利用零散时间来弥补。如午休前和晚上临睡前看看报纸、看书学习时欣赏音乐、晚上抽空看看电视中的精彩节目等。任务重时,就只看新闻节目,这样就做到工作娱乐两不误。
3、牺牲休息时间,解决当务之急。工作期间,经常碰到一些急需完成的任务,比如学校的军训活动、校运会、文艺活动、体育比赛、各种德育工作会议、以及国防、法制、安全、综治、健康教育等活动;还有学期初工作计划、教学计划的制定,学期末工作总结、教学论文、德育论文的撰写(学校硬性规定的任务),市教育局高中英语学科试题研究组的命题任务,报社的约稿,上级论文评审前的限期完稿等等,我就得利用双休日时间去完成任务,甚至牺牲晚上时间挑灯夜战。如果搞课题研究,更得牺牲假期时间去完成研究和撰写任务。写作固然辛苦,但当你的作品发表或得奖时,自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与自豪,这点凡是笔耕者必有同感。
二、积累实践经验,打好理论基础
一个刚踏上讲台的新教师,尽管在师范院校学了不少专业知识,但当你由一个学生变为一名教师时,角色不同了,你就会感觉力不从心。其实这时的你,缺乏的不仅是实践经验,而且理论基础和教学基本功也不够扎实。根据本人从教20多年的成长经历,我觉得一个青年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方面有所作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吃透教材,认真备课,提高教学水平。这一点是我们青年教师首先必须做到的,也是今后搞好教科研工作的基础。要上好每一堂课,只有吃透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做到教与学的结合,才能达到因材施教,教有实效,学有所得,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刻苦进修,钻研业务,不断超越自我。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你会发现自己过去所学的东西远远不足。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备有一桶水。而如今的教师,不仅需要备足一桶水,更应教学生学会如何自己去取水。因此,在工作之余,我们还需继续充电,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超越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符合现代化教育需要的综合型教师。
3、学习理论,深入实践,吸取他人经验。在师范院校,我们虽然学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但这些都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没有通过教学实践是无法运用到实际当中的,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挥它的效应。刚离开大学校门走上教学岗位时,我们都会重理论而轻实践。但经过几年的教学,就会逐渐淡化理论而注重实践经验,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往往会脱离理论的指导,变启发式为注入式,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此时,我们就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新时代的人,知识本身又在不断地更新。我们必须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深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平时不管是县级公开课,还是市级教研活动,我们都要抓住机会,力争去参加,多学学别人的长处,多请教经验丰富的教师,积极吸取他人的先进经验,采纳优秀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为今后的论文写作奠定理论基础。
当然,学习教育理论是十分枯燥的,平时人们大多不愿意去学那些乏味的东西。我们不如学学《水浒》中梁山好汉“逼上梁山”的做法,每学期强迫自己至少写一篇论文。为了写出一篇有理有据、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你就会被逼着去查阅有关理论文章,通过写写查查,你自然而然从中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
4、善于思考,及时总结,积累原始材料。青年教师不但要备好每一堂课,还要善于思考,及时记录教学心得,多写教学后记,对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进行总结,不断积累原始材料,以备今后撰写教学论文时,有据可查,有材可写。
三、勤动笔巧训练,获取成功乐趣
不少教师因为拿不出合格的论文,而耽误了职称的晋级。过不了论文这一关,并非客观原因,而是主观所致。若说自己工作忙,这是事实,但要挤点时间并非不可能,关键是要克服“懒”的思想。一旦你开始动笔,而又不是应付了事,你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并为之放弃休息,暂停娱乐活动,见缝插针,直至大功告成,才能品尝成功的乐趣。下面就我个人的写作经验提几点建议:
1、敢于投稿,不懈努力,涉足特约行列。刚开始写论文时,不要长篇大作,而要“小打小闹”。经常写些教育心得、教学体会、教材评论、教法探讨、学法指导、知识归纳、精讲精练、习作评析、片言解惑等小文章,积极向报刊、杂志出版社投稿(当然投稿要讲文德,不能同时一稿多投,但在规定时间内未接到刊用通知时,可再向其它报社投稿)。
起初,你的投稿可能会石沉大海,录用率比较低,这是很正常的,可千万别灰心,否则,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因此,写作投稿必须有耐心和恒心,一开始写文章就想百发百中是不太可能的。平时要多多请教一些老作者,虚心向他们取经。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你的稿件录用率会越来越高,信心也就越来越足,同时也为下一步的论文撰写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1994-1998年的五年中,我在《学英语》、《英语辅导报》、《通讯员之声》、《中学英语报》等报刊杂志上就发表了30多篇文章。
如果你文章发表多了,在中学教育界自然就有了一定的影响。于是,许多报刊杂志会纷纷来信向你约稿,并聘你为报社特约通讯员等。这时,你就有更多机会与这些报社的编辑联系,从他们那里获取更多的写作信息和编辑计划,为你撰写论文、发表文章提供了有利条件。一般来说,报社向你特约的稿件都能百分之百发表。多年来,我先后被《学英语》、《英语辅导报》、《中学英语报》等多家报社聘为特约通讯员、特约编辑和特约记者,还连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和优秀记者。
2、立意新颖,搜集资料,做好写前准备。有了“小打小闹”的基础,你的写作水平已大有提高,这时就可着手酝酿你的大作了。有的老师常说没内容可写,不知从何下笔,这说明你没开动脑筋,平时不注意搜集信息与资料,工作中干得多,想得少。其实,我们教师是最有实践经验和感受,最有素材可写的。我们平时的工作总结、教育调查、教学随笔、学习心得等都具有科研性质,都可作为写作的材料。那么如何做好写前的准备工作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我们开好头,接下来的工作就能顺利进行。写论文,首先要选题。选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题目要新鲜。题目是文章内容的中心,也是促使别人去看你全文的诱饵。出的题目如果 太通俗,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就会缺乏一定的吸引力。
(2)立意要新颖。如果你取的题目与他人大同小异,就必须从一个新的角度、新的思路去写。文中要有自己的新观点、新经验,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境界,就能给人以新的感觉、新的启示,这种文章照样可以标新立异。
(3)选题要创新。一篇文章如果没有自己的创意,只重复别人的东西,这样的文章就没有多大价值,也很难获奖或发表。要创新,就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紧跟形势,把握时代的脉搏,关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本学科特点,努力捕捉各方面的信息,真正写出时代的特色来。
(4)角度要缩小。有些老师的论文选题过大,涉及面广,不着边际,往往难以下笔。如“素质教育之我见”、“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等,这样的题目要写的范围实在太大了,更何况我们自己对素质教育了解不多,又没有经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范围一大,文章就要面面俱到,结果是蜻蜓点水,什么都说不透。因此,选题角度一定要小,这样,写作内容比较具体,目标相对集中,材料容易选用,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选题定下来了,接下来的准备工作是:
(1)多去查寻跟你的选题有关的文章,了解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及结论,如果这一成果及结论已经得到公认,就不值得再去研究,而应另辟蹊径,去开创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2)有目的去查阅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及专业著作中与自己选题有关的内容,选择一些自己写作中要用到的理论依据,便于理论联系实际,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上来写。当然理论必须经过消化,不可随意乱套、任意搬用,要使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恰如其分。
(3)平时注意搜集资料,制作资料卡,并整理归类,到写作时就可随时取用。如果要在限定时间内赶写论文,而收集的资料又不够用,就得临时到学校图书室或县市图书馆去突击查阅有关文献,以备急用。
(4)写作前要拟出提纲,以保证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一旦正式开始落笔,就要一鼓作气将文章写完,免得断断续续,影响写作思路。
近几年,凡是获得市级一等奖以上的论文,我都是经过几个月,甚至一年多时间的准备工作,才开始动笔写就的。
3、从长计议,改中求新,切莫急功近利。现在不少学校都要求每位教师在学期末上交一篇教学论文或德育论文,为了“交帐”,有些老师只花一两个晚上就完成了一篇“大作”,写作速度实在“快”。其实文章不厌百次改,许多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而非一气呵成的。一篇好的教科研论文就象一件艺术作品,不但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花相当的时间去精雕细镂,更要经过后期的反复修改,才能改中求新,才会出精品。一般来说,若不是赶时间,最好将写完的初稿先搁放一些时间,即所谓的“冷处理”,再拿出来重新审阅,你就会发现论文中的许多不足。这时你脑子清晰,思路敏捷,能从更高更远的角度来审视你的作品,对不符合主题,与中心无关的部分,该删减的删减,该换的就换,不要心疼。经过一番加工处理、修改润色,文章会比原来更精彩、更有价值。
4、步步深入,保质保量,力求精品佳作。有了第二轮的修改,你的作品已基本成形。接下来就是对文中的段落划分、各段小标题的确定、用词的精确度,标点符号的使用等等进行仔佃推敲,反复斟酌,做进一步修改。如能请语文老师或同学科老师帮你从内容、结构、文字上进行修改,则效果更佳,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如果你是向报刊杂志社投稿,文章要尽量写得短小精悍,易于发表。若是参评论文,则不但要求质量高,份量也要足。我们有些老师写的论文,或者只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具体的实例;或者只有一些事例,而缺乏理论认识,没有将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或者字数达不到要求。这样的论文一般较难获奖。多年来,我那些获得市级一等奖以上的论文,都是花了至少半个月,甚至几个月时间撰写,并经过反复修改而成的。古人云:“十年磨一剑”也正是这个道理。总而言之,一篇高质量的教科研论文,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思想性:要求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教育教学原则,能够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解决教育领域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科学性:论文内容要求观点正确,立论客观,不带随意性,不含个人偏见;选用的数据、材料、实例要准确;论证思路要严谨,论据要有说服力。
(3)先进性:论文的指导思想要明确,起点要高,理论要联系实际;既要有先进的哲学思想来指导,又要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教育方针政策来武装,整篇论文的构思应在先进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进行。
(4)客观性: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就要求论文内容实事求是,反映客观事实,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论文的结论必须依据可靠数据和足够的资料,绝不能以点代面,找一两个例子或个别资料就做出判断。
(5)创新性:创新就是提出新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只有围绕“创新”去写,教科研论文才有其生命力。一篇好论文往往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不重复别人的做法或观点。虽然不可能每篇论文都有新发现,至少要着重在别人没有涉及到,或他人已经研究过,但深度不够、认识不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6)逻辑性:教科研论文要求构思严密、层次清楚、结构严谨,充分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7)可读性:教科研论文虽然带有一定的研究性,但必须具有可读性,使别人觉得你的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切实可行,易于操作,值得推广和应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位教师如能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坚持不懈地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定会硕果累累。笔者坚信: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开拓出一片全新的天地。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课题研究》池方浩、池哲萍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
2.《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9月。
2.教师如何搞好教科研 篇二
那么, 新时期下教师如何做教学研究?又怎样才能搞好教学研究呢?我认为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给教学研究准确定位
教师做研究与教授做研究不同:教授是研究理论, 以创造新知识为研究方向;教师不是研究理论, 而是研究怎么做, 是研究问题, 以解决问题为价值取向。因此, 教师从事教研应该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应该关注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持续不断地对教育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同时, 教师还必须树立“教师即教学研究者”的观念。科学家钱伟长说过:“不上课就不是教师, 不做教研就不是好教师!”教师是学校教科研的主力军, 搞好教研是每一位教师分内的工作;会上课而不会搞教学研究的教师, 不是新时期下所需的教师, 更不是专家型教师。教师从事教研工作是时代发展、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教师只有进行教科研, 才能使教研活动扎根于课堂, 也才能使教研成果很好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实际。由于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学, 教师做教科研应该聚焦课堂, 在核心问题上推进课改。教师应该关注在新阶段研究什么, 聚焦什么, 如何去研究。教师做研究, 不能游离于改革实践之外, 不仅是纯粹的提高教学水平。
二、要做到持之以恒
郑金洲教授在《教师如何做研究》一书中提出, 教科研成果的表达形式有: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学课例。从中可以看出, 做教科研并非一定是写论文、做课题, 而是从表达形式开始入手。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 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典型的教学案例、闪现智慧的火花、留下精彩的片段、产生发人深省的灵感, 用眼去仔细观察, 用心去深入思考, 用笔去及时记录, 日积月累, 就会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当然, 做教研的前提是多读书, 通过持之以恒地读书来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素养, 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来丰富自己的内涵, 最终增长自己的教研能力。
三、要从教学实际入手
当我们在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就将问题及时记录下来, 然后带着这个问题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接着找出解决办法, 每解决一步, 就记录下来。解决这个问题后, 总结出结果如何, 要用文字表述出来。
最后在如上基础上归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还存在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要树立四大教研精神和作风
一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作风。教学研究不仅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项严肃的工作, 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空想教学案例、谎编教学数据、抄袭别人的教学论文……那都是不可取的。二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作风。开展教学研究, 一定要做教学实践的有心人, 勤动脑 (多思想) , 勤动口 (多请教) , 勤动手 (多写作) , 不怕烦, 不怕苦, 不怕累。三是深入细致的精神和作风。必须深入细致地去观察、调查、分析等。四是科学严谨的精神和作风。教学研究不能满足于一般了解, 更不能虚假、浮夸。朱永新说过:“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 就是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思考、记录自己的感受开始, 如果把这一串串‘珍珠’串接起来, 那就是一条美丽无比的项链。”
五、要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研究同科学研究相比, 虽然经费少, 但花费的时间、精力一点也不少, 如果对教研没有兴趣, 绝对不会做这项效益不高的事情。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热爱教学工作, 寓教于乐;我更喜欢教研工作, 愿意为它付出。在课堂教学上, 如果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必然会枯燥无味, 所以我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将文字、图片、动画和录像等教学素材有机整合, 化抽象为具体, 化静态为动态, 化枯燥为生动。在这个过程中, 我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 但我从来没有怨言, 因为我对教研很感兴趣。
六、要科学地支配时间
对于做研究的人来说, 时间就是效率, 时间就是成果。如何科学地支配时间搞好教学研究我认为很重要。
首先要“挤”。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只要愿意挤就总会有的。每天不论学习和工作有多忙, 也要抽一点时间写写课后反思及心得体会, 如果养成书本随身带、感想随时写的习惯, 对我们搞好教研就会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
其次要“逼”。迫使自己尽快提高综合素质。平常教学中, 以有经验的老教师为楷模, 通过自己勤奋学习,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从而更好地搞好教学科研工作, 这样, 有了计划、有了任务, 也就有了压力、有了拼搏、有了方向、有了成果。
3.英语教师如何搞好课堂教学 篇三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
孩子对任何新事物都会好奇,这是孩子的天性。俗语讲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生能够带着这种好奇心走进英语课堂,教师就应抓住这一机遇,使之成为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的第一步。我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生活中,我总是和他们用英语交流一些生活琐事、社会热点、风流人物(刘翔、姚明、成龙、好男儿……)等。例如:Can I help you?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Have you had lunch? Merry Christmas! What do you think of Li Yuchun,the “Super Girl” champion等等。他们对这些也非常感兴趣。我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播放English songs,让他们模仿,“Take me to your heart”“I’m a big,big girl”等歌曲在他们看来都是耳熟能详。他们不仅喜欢听,还喜欢唱给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听,以显示他们的英语水平,从而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日子久了,他们就渐渐地产生了学好英语的兴趣。
二、联系课堂实际,让学生喜欢英语
学生每接触一门新的课程,给他们留下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第一节课学到了什么,而是教这门课的教师如何。可见,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意这一点,每次上课我尽力做到着装大方、得体;在课堂上,我的每个动作、眼神都会顾及到班级里的每个学生;无论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只要一上课,我就始终给学生一张面带微笑的脸,让学生感觉亲切舒服。英语教学活动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如果让每一名学生都能融入这多彩的活动,学生就会非常喜欢上英语课。每次上课前我总是精心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活动,增添一些游戏、英语歌曲、小组活动、实验等内容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喜欢学习英语的同学越来越多,这是学生学好英语的第二步。
三、利用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直观教学能给学生以深刻的感官印象,诱发他们的求知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物,特别是充分利用教室里的人和物,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逼真,生动活泼,使学生印象深刻,有利于记忆。例如:在教学JEFC Book I Unit 4 What’s this in English这个句型时,我就地取材,搜集所有的学习用品(如书包、书、铅笔盒、钢笔、铅笔、尺子、橡皮擦、小刀等)让学生进行问答练习。这些东西学生天天接触,非常熟悉,都能准确地操练。在操练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把所学知识掌握下来了。学生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四、鼓励学生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也要在学习实践中进行。只有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本身的交际功能,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初中教材里的许多口语练习都是采用对话形式,这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自然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创造一些真实的“看病(seeing a doctor)”“购物(shopping)”“谈论天气(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问路(asking the way)”等情景,让学生自由谈论(free talk);在课余时间里,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角、办英语手抄报、做英语贺卡、演讲比赛等等。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发掘自己的潜力,自然地运用于各种活动中。当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开发他们的智力,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一线幼儿教师如何做科研 篇四
幼儿园出现许多教 科研 的怪现象:一是口号喊得响,研究做得少;二是课题级别高,研究水平低;三是教的不研究,研究的不教;四是墙外花灿烂,墙内不闻香。其实是脱离实际,游离教师,偏离价值。
欲走出幼儿园教育教科研的怪圈,需要多种举措,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拒绝宽门,从窄门进入,让教科研回归实际,回归教师,回归实用。教育深度叙事和教师小课题研究都具有实际、实用、管用的特点,值得倡导。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马克斯 • 范梅南认为,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就是说出和不断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这些教育故事,有情节和细节,有故事发生的背景,有提示故事内涵和价值的反思,因而是有深度的叙事;这些教育故事,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教师每天都在创造、发现、接触这样的教育故事,因此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资源丰富,便利可行,易获成功。教育叙事写作形式自由,既可以是教学案例,也可以是教育随笔,还可以是教育日记。苏霍姆林斯基对这类写作非常看重,他说: “ 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教育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育科研的丰富材料和实践基础。”
教师小课题研究的表征是 “ 小 ”,但小而指向性明、实践性强、周期性短,因而便于施行,实用价值明显。这些特性,教育深度叙事与教师小课题研究是共有的。不同的是,前者常常是思考、实践在先,叙说在后,据事而叙,有感而发,反思提升;后者往往问题在先,研究在后,在问题中研究、实践,在研究、实践中求真求是,并以此不断提升实践。
5.教师如何搞好教科研 篇五
加强学习,广泛沟通
青年体育教师要树立继续教育,终身习的观念。结合教学工作,努力钻研本专业的前沿理论,切实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尽快掌握国际国内最新的学术动态。要防止闭门造车的倾向,要努力走出象牙塔,抓住机会,广泛接触学校、企业、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科技人员,获取信息,锻炼才干。
解放思想,加大投入,建立青年教师科研基金
高校应打破论资排辈、学科的条条框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营造鼓励青年体育教师积极参与科研的浓厚氛围。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青年体育教师考核标准及奖惩制度, 正确引导和鼓励青年体育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可能的条件下,尽最大的努力为青年体育教师创造出国深造的机会,更新知识,提高其科研素养和能力。建立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开展创新性的课题研究,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培养年轻的学术骨干;同时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在科研工作开始阶段的经费困难,为他们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和申报项目预研工作提供经费支持。
发挥“传帮带”作用,建立科研信息库
加强科研业务培训,特别是邀请一些科研骨干教师讲授科研政策、申报科研课题流程及技巧、科研课题组织运作的方法及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及科研骨干的“传帮带”作用。高校应加大与当地政府的教育科研部门、研究院所、企业的交流,广泛收集科研课题信息,建立科研课题信息库,为青年体育教师及时、准确地提供科研课题信息服务。深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改革
6.搞好养成教育关键在教师 篇六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国外有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记者在采访一位年长的诺奖得主时问道:“您认为在您的一生里,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平静地答道:“在幼儿园里。”记者追问:“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老人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面,我学会了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顿时,在场所有的人都对老人报以热烈的掌声。
优秀就是一种好习惯。习惯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从小养成的好习惯是一生用不完的利息;从小养成的坏习惯是一生还不清的债。
叶老说教育就是养成习惯。我们可以进一步说,素质教育育就是养成好习惯。养成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切入口、抓手。
中小学生要养成那些好习惯?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行为习惯。
所谓学习习惯,就是从小对学习充满兴趣,喜欢读书,好奇,能想象,会创造,能自主学习。
所谓思维习惯,就是遇到问题能问一个为什么,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能独立思考,学会全面、发展看问题。
所谓行为习惯,包括饮食、卫生、待人接物、锻炼身体、出行等习惯。太原市教育局提出养成三大习惯:劳动实践、意志锻炼、理性调控。很有针对性。
搞好养成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只有养成好习惯,才能为人师表,用自己榜样的力量,去教育、影响、促进学生养成好习惯。
7.教师如何做好教育科研工作 篇七
那么, 教师如何做好教育科研工作呢?
一、探索课堂教学模式, 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想使教学有成效有特色, 必须面对不同的专业, 摸索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我在教授《应用文写作》等课程时, 采用“学生演讲——教师点评——引入新课——重点讲授——练习写作——现场讲评”的自创模式, 上课效果较为明显。其中, “学生演讲——教师点评”环节, 让我带过的学生收获最大, 反馈回来的意见最好。具体过程, 是课前安排两名学生准备演讲。演讲内容可涉及班风评议、校园观察、新闻述评、爱国教育、生活感悟等。学生在上课前, 将自己的演讲题目和姓名先写在黑板上, 然后上课演讲。学生演讲完之后, 我从选材、突出主题、号召力、体态语言、声音的抑扬顿挫等方面进行讲评, 让学生现场感受、现场体味演讲的方式方法。长期这样训练, 学生的演讲能力、知识视野、思想教育都会有所收获。
二、从总结课堂教法入手,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结教法是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常见做法。如《市场学概论》这门课, 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通过多次教学, 发现学生学习这门课的难点在于不能将所学事理与实例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实例。面对这种情况, 我就采用从生活中选取事例的做法, 让学生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对比, 使学生学到了最实际的知识。如广告是学生已经学过的促销手段, 但学生却不能用广告学的知识阐明“无氟冰箱”广告词的巧妙之处。原来, 这是厂家有意突出本产品是“改进品质”后的新产品。因为有些冰箱中使用的冷冻剂是氟利昂, 而氟利昂会释放出一种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氟”。为了保护环境, 有些冰箱厂家领先一步, 不采用氟利昂作冷冻剂而改用其它制冷措施。所以在销售时, 厂家就要突出其新产品与别家产品的差别, 以吸引消费者购买本企业的产品, 从而达到广告促销的目的。我这样把学过的知识和实际的例子相结合讲授, 学生既理清了所学的广告知识, 又懂得了运用广告手段进行促销的技巧。
三、拾遗质疑教材, 教研为教学补漏
教材也有纰漏。教师若能及时完善知识并加以补漏, 就不会误导学生。而这种完善、补漏的做法, 就是教师的教学创新, 就是最具体的科研工作。我在教授《经济法基础知识》第六章《经济合同法律制度》时, 发现教材对“合同的违约责任”只有“支付违约金、赔偿金、强制实际履行”三种责任, 而在其它教材中还有“追究行政责任”和“其他违约责任方式”两种内容教材没有涉及。所以, 我在备课时就查阅有关资料, 将以上内容加备在教案中讲授给学生。我把这一做法归纳为“拾遗补漏法”在教学中长期运用, 并以此为案例, 写成《违反经济合同的责任说课稿》, 参加全国首届职业技术教育优秀说课稿评选并获二等奖。
8.教师如何搞好教科研 篇八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350-01
新升入高中的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学校,对英语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但总体来说英语水平都是偏低的。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对高中英语的学习上,普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缺乏较强的学习动机,信心不足;适应不了高中老师用英语讲课的教学方式,整堂课听不懂;惧怕高中听力训练,感到难度太大;不善于用英语表达思想有人交流;不善于使用阅读策略,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不能用英语思维,写作困难……总的来说,这个阶段的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都不是很好,需要在高中阶段进行加强训练。以下就从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分析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如何搞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
一、听
初中的课堂教学一般都是中文授课,而且老师们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平时的教学内容多注重于在老师进行知识讲解后让学生们进行试卷练习,所以对学生进行的口语与听力的训练少之又少。即使初中英语成绩很优秀的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也会出现相当的不适应。因为教学大纲明确要求,高一学生应该具备听懂别人所说的英语的能力。高中的英语老师为达到这一要求,大多采用全英语教学的方式。要求学生不仅能抓住和记住老师课堂上讲的大意,而且要能进一步通过对方的脸色、语气听出言语中隐含的含义。这对于听力基础薄弱的高一新生来讲很有可能整堂课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而那些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往往需要将老师所讲的英语内容转化为中文之后才能被理解,这样一来很容易出现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顾此失彼的现象,长此以往,会大大降低老师的教学效率。所以老师需要加强对学生英语听力的训练,具体方法可以是:全英语教学应该循序渐进,起初可以用中文教学多一点,一点一点的增加英语的内容,给学生以缓冲的阶段,让学生在慢慢适应中逐渐提高听英语的能力。讲课时,尽量用简单的单词,学生学过的语言,并配合实物演示或创设情境,让学生容易理解所听内容的大意,这样也容易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
二、说
初中老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英语口语的训练也是很少的,加上没有语言环境,初中学生说英语的机会也是少的可怜。在进入高中之后,即使他们很想说好英语,但由于过去长时间的“闭嘴”,导致他们不确信自己的发音,不肯定自己的用词而不敢开口,怕说错了被别人笑话。所以高中老师要培养学生的信心,为学生创造说英语的机会,纠正他们怕出错的心理,鼓励他们多开口。在平时教学生的课堂上,老师可以要求两个学生为一组,让他们进行日常对话;可以让学生试着对课文进行英语复述,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英语会话等等。这样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也同时锻炼了其他学生的听力能力。当然,语言的基础是单词和词组,要想让学生可以有流利连贯的口语能力,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单词和词组的训练,需要每天对英语单词进行多样化的检查,可以集体听写,也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提问,另外,老师还要督促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背诵,通过长时间的口语训练,可大大提高学生说英语的能力。
三、读
阅读在高中英语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教学资源,开阔学生们的视野,丰富语言知识,让他们更多的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所以在高中,老师都普遍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在平时教学中会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但是对于新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词汇量十分有限,对语法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和熟练,另外知识面又窄,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初中时,学生碰到的阅读材料都是词汇量少又好理解的,但是一到高中,英语的难度整体加大,学生经常会面对一大堆生涩难懂的阅读材料,需要经常翻字典才能勉强进行下去。这样的话,学生很快就会厌烦英语的阅读。对于高中英语老师来讲,需要尽快改善学生阅读上的难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在课下坚持每天一篇的课外文章的阅读,并做好单词的积累工作,扩大词汇量。老师还可以在课上多为学生讲解一些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英文阅读的内容。同时,老师还应该教授学生们一些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例如不要每逢新单词就去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词意;不要字字都精读,要学会整体理解;不要用中国的价值观去判断其他国家人民的行为习惯等,帮助学生在更多的时间里完成阅读理解,并提高正确率。
四、写
英语的写作是英语听、说、读、写四个技能中最难掌握的一种。初中学生常常出现写作内容空洞,一个意思翻来覆去的描述,语法错误较多等问题。而高中的写作又比初中写作要求更严格,所以许多高一学生都害怕写作。所以在学生刚入学时,老师就应该积极着手去解决学生不会写作,害怕写作的问题。首先可以要求学生在口头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笔头练习,例如在课程开始,老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通过老师和学生的提问,不断丰富学生介绍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在课下将扩充后的介绍写成作文。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另外注意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在日常的练习中锻炼学生的笔头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芮金节.中小学英语教学方式衔接的策略[J].大学英语(学术版). 2006(02)
[2] 王丽华.如何解决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2006(04)
[3] 黄龙光.论初中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6(02)
[4] 王惠冰.初中与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6(02)
9.如何搞好团队建设 篇九
团队建设简单的讲就是如何把一群人归拢在一起,朝着一个方向走,最终完成团队的工作任务。我认为搞好团队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确定明确的目标
首先,确定团队的共同目标。这个是最重要的,有了共同的目标,才能产生合力,这样的团队才会有凝聚力,大家才会有集体荣誉感,会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就跟拔河一样,拔河最后面总有个掌握方向的人,这样大家的力才会使在一处,如果没有了这个人,大家左右晃最终会败给对手。团队建设也是一样。如果没有了共同目标,大家都不知道做这个工作是为了什么。员工只是为了生存而工作,并没有为那个目标而奋斗。
二:人岗匹配
其次,一个好的团队一定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首先要了解岗位对员工能力的需求和员工的能力,然后根据各种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安排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人去做。做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实现团队目标。
二:沟通和协调
然后是沟通和协调,作为团队的领导者要及时的沟通,这样才能获取具体的信息,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另外,一个团队总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就像汽车的零部件一样,一旦配合不好就会出问题。这就要求领导者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协调工作,协调各种人力、物力、财力,这样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三:强有力的执行力
一个团队还要要有很好的执行力,做到令行禁止。尤其是工程项目上出现差错的后果有时候很严重。通常一项工作的完成一定是领导者下达任务然后由具体的人员去执行,没有了强有力的执行力决定了的事情就得不到保证,谈何完成目标呢。
四:激励体制
激励也是团队建设必不可少的,良好的激励体制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良性竞争,这样才会有积极性。同时激励也是有技巧的,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所以要知道员工需要什么样的激励,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激励。这样才会达到好的效果,才能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10.如何搞好市容工作 篇十
深化县城区环境卫生清洁工程
市容监察股
市容市貌管理,作为维护县城规划和建设的有效手段,对塑造县城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几年来,我县按照“国际旅游岛”的发展理念,将县城市容管理贯穿于规划和建设的全过程,县城区环境整体质量有了很大提高。针对我县城当前市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当前积极开展的“县城区环境卫生清洁工程”工作,试就如何搞好我县城市容市貌工作,进一步深化县城区环境卫生清洁工程这个问题作一研究讨论。
一、县城区市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二企业大量兴起,县城作为多种功能载体的负担骤然加剧,影响县城市容管理的违法(章)行为屡禁不止,“脏、乱、差”现象不断出现。根据实地调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乱占道设摊、作业。主要是流动商贩乱摆乱卖,个体小吃店占道营业,水果批发行占道批发,铝合金店占道制作。二是乱搭乱建。三是乱倒乱丢。临街店面、小饭摊、饮食店、小饭店随意向人行道、绿化带乱倒垃圾、污水,流动摊贩乱丢果皮、纸屑等废弃物。四是乱堆乱放。施工场地物料、建筑渣土乱堆乱放,大街小巷、住宅小区卫生死角仍有存在。五是乱贴乱画。沿街两侧乱张贴、乱涂写保健品和非法行医广告,大煞景观。六是乱晒滥挂。临街店面在人行道、街道树木上晒挂物品、衣服等。
(二)主要原因
我县城市容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经分析研究其形成的主要
原因有以下这几个方面:
1、一些群众法律意识差,文明观念淡薄。特别是随着下岗职工、农村进城人员及外流人员增多,一些人文化素质较底,法律观念淡薄,加上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自律意识差,他们乱摆乱卖、乱搭乱建、乱倒滥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使人防不胜防,给县城区市容管理带来许多新问题。
2、原来规划建设的不完善,造成一些先天不足。如由于缺乏固定的经营场所供经营者经营,从而出现了占道设摊、乱摆乱卖等情况,虽然我局多次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整顿,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治标不治本,仍难以彻底解决。
一是对县城市容管理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重建轻管的现象尚有存在;二是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重经验、轻科学,仍不善于用动态的、联系的、发展的观念去决策和实施我局管理工作;三是在管理效应上往往重眼前、轻长远,长效性、巩固性管理措施不力,在治理“脏、乱、差”后,反弹现象明显,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二、加强城市市容管理的措施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局在当前市容管理工作中应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管理措施。
(一)坚持严堵与序疏相结合“堵”就是取缔和查处,对劝阻无效的依法处罚;“疏”就是疏通和引导,给管理相对人划定活动范围,进行规范化管理。在管理实践中,要按照“严堵与序疏结合”的原则,采取重要路段、中心街道,次要路段、有序进行管理,分类设立若干临时占道便民市场,办理临时占道经营证,实行动态管理考核,规范占道行为,改变过去占道的随意性,管理的不确定性。这种管而不死、放而不乱的工作原则,既可减少县城管理的执法阻力,又能保证市容市貌的整洁有序。
3、城市市容管理水平不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
(二)坚持定点管理与巡查管理相结合中心街道是经营业相对繁华、各类摊点比较集中和经常出的路段,如振兴路、富强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流指数多,决定了对其实施定点管理的必要性。中心街道、重要路段实行定点管理,能提高有效管理时间,减少管理上的“盲区”、“死角”和“漏洞”,从而使各类违章无机可乘,改变以往“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和与摊贩“打游击”的现象。次要路段、大街小巷相对来讲违章次数少、频率低。因此,可采取巡查管理的办法。巡查管理一般以2-3人为一组,以机动监察的形式集中管理和执法。巡查管理能切实提高监察工作效率,及时掌握整个路段的总体情况,减少监察力量的无谓浪费。采取巡查管理方法,不能一经而过或定时巡查,这样容易给违章者可乘之机。因此,巡查管理,必须确保巡查时间,增加巡查次数,随机应变、灵活机动调整监察线路和时间,从而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三)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城市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因此“以人为本”是城市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对管理相对人的违法(章)行为,要既文明又严格地加以管理,这也是依法行政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文明管理是时代的呼唤,是对监察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在城建管理工作中,一些群众的不满意和不理解不少是源于管理人员在执法现场和管理中的某些不文明行为所致。因此,在日常管理时,要善于做好宣传教育和解释说明工作,法律法规要讲透,处罚依据要讲明,理由程序要讲清,使违章者心服口服接受处理,围观群众理解支持城管工作。文明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多做细致的思想教但对违法(章)行为并不等于不处罚。严惩屡教不改的违法(章)者,是对广大守法者利益的保护,是对文明管理的强有力保证。严格管理并不是粗暴管理,更不是以罚代管,而是按法律规定和程序依法管理,切实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充分体现管理的力度和成效。使越来越多的人领教行政执法的严肃性、强制性
和威慑力,从而减少违法(章)行为的发生,养成人们自觉遵守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良好习惯。
(四)坚持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市容市貌,必须通过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的措施,在整治中规范,在长效中巩固,从而优化市容环境,提高县城品位。
市容综合整治是推动县城建设和管理,促进县城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我局工作出现的问题和市容“脏、乱、差”状况,必须实施综合整治(包括专项治理)。要按照标本兼治的原则,选准突破口,加大力度,逐项突破。综合整治要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时间和精力,精心组织,统一部署,力争取得良好成效。整治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而要维持规范却离不开管理。实施长效管理,积极探索可具体操作的方案、举措和思路。一是堵住源头。加强对脏、乱、差的违章现象的源头管理,及时遏制不良苗头和倾向;二是盯住重点。对一些容易出现违章现象的区域、路段实行重点管理、重点检查,盯住不放;三是要抓难点。对一些屡教屡犯的“钉子户”重点看住,依法采取强硬措施促其改正。通过强化监察管理效能,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措施和手段,达到市容环境整体优化。
11.地理新教师如何选读教育科研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地理新教师;选读;教育科研论文
在获取电子版本教育杂志论文日益方便的今天,如何指导地理新教师从海量文献中选取阅读与学习的论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与成长速度。那么,除关键词搜索外,地理新教师应该如何选读教育杂志上的教育科研论文?笔者以《地理教育》杂志为例,归纳出如下六个方面。
一、选读专业发展经验体会方面话题
阅读这类文章,可以帮助新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少走弯路,在短时间内熟悉教育教学业务,并且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支点。
例如,2015年第1期于吉海的“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机缘’与‘巧合’”认为教师的成长在工作的前6年比较重要,这一阶段的学习历程将会决定后续的发展水平;作者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谈了教师专业成长中经历的一些“机缘”与“巧合”,归纳出通过名师导航、优质课竞赛、学术会议参与、课题研究、论文撰写、试题命制等方式,可有效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又如,2015年第9期张洪杰的“名师工作室引领地理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对名师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不平衡现象的分析,提出名师工作室引领下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作者指出名师工作室只是为工作室成员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对专业的发展起引领作用,它属于外驱力,真正的专业发展还要靠自身的内驱力;名师工作室成员一定要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目标,并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逐步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以及对课标、教材、教法和学生的研究能力,最终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选读当前教学工作中需要参考话题
如果最近正在给学生讲区域地理内容,以下文章可以进入你的视线。
2015年第6期梅国红、陈涓的“基于地理学科素养的高二区域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探讨”,指出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应选取典型案例,采用问题探究和思维建模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区域地理的复习应在学科思想的统领下,以培养地理学科素养为目标,注意创设思考情境,设计有思维递进关系的“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将各地理要素用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进行内化,统整成地理综合体,由具体规律推导出一般原理,将知识与技能进行迁移,去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015年第10期史珊珊的“刍议区域地理‘归图法’的运用策略”认为区域地理经常作为高考试题载体,要求学生能够从区域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区域地理知识,将所学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区域中,而归图法是指将认知对象同时以图、文形式表达,可有效利用左右脑思维,促进知识的获取、内化、交流和应用;归图法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整理能力,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组织与反思,回顾和体会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进一步洞察地理学科知识的内部联系,完善学生的地理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选读教学方法改进与探索方面话题
探索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每个一线教师时常需要关注的问题,而他人往往已经有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可供借鉴。
例如,2014年第10期陈书来的“太阳高度角教学新思路浅析”,利用图像辅助有效整合教材内容,站在学生易理解、能探讨的角度突破知识重难点,这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时空变化规律及计算方法,不但会使较抽象、理性的知识点得到思考和探讨,而且在学生理解探讨过程中,让知识变为较形象、感性的问题解决过程,通过实用案例互动探讨,对知识点理解与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2015年第4期叶慧的“‘五步法’讲评综合题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讲评一道“中国水稻分布”的试题为例,说明“图文重审—错因评析—变式训练—能力提升—试题质疑”的“五步法”,使讲评课做到以生为本,做到题目让学生“审”、错因让学生“评”、变式让学生“练”、方法让学生“结”、问题让学生“提”;重知识更重能力,重方法更重应用,重结果更重过程,重解决问题更重提出问题。
四、选读学科教育发展前沿与热点话题
例如,2015年第1期陈胜庆的“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指向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侧重探讨全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地理教师提出的新目标与要求,指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本意是促进中学各门学科发挥育人价值,促进中学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并从“从育分到育人”、“从课内到课外”、“从感性到理性”、“从个人到团队”几个角度指出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指向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丰富内涵。
又如,2015年第4期李家清、常珊珊的“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在界定地理核心素养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地理课程目标的嬗变、国际地理教育发展的趋势、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及地理学科特性的视角,讨论地理核心素养框架体系的建构,对课程标准修订、教学实践变革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的深度跟进提出了建议。
五、选读切入点较为新颖话题
例如,2015年第5期陈昊的“也谈地理教学的‘课魂’”结合六个案例从四方面阐述地理教学的“课魂”:用“课魂”构筑地理知识框架,形成课标化的课堂;用“课魂”体现地理现实意义,拓展生活化的课堂;用“课魂”激发学生求知欲,营造情感化的课堂;用“课魂”进行世界观教育,创设理性化的课堂。
又如,2015年第9期许琴、李俊峰的“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阶段教学方式的探讨”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为例,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差异,归纳翻转课堂在课堂内化阶段的三种不同教学方式,即达标—拓展型、释疑—点拨型和探究—拓展型,为中学地理教师进行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六、选读擅长或感兴趣话题
假如你曾经读过或写过“巧解地球运动问题的‘基本法+突破点’策略”这样的文章,相信对以下文章也会感兴趣。
2015年第8 期孔祥群的“‘地球运动’的解题核按钮”结合七个典型案例,分六个大类分析了如何快速准确地解答“地球运动”相关试题这一值得探讨的问题。
2015年第8期王成勇的“光照图中的三线关系”指出三线(经线、纬线和晨昏线)光照图是光照图中常见图形,源于基本光照图却又较为抽象,但无论图形如何变化,抓住光照图的基本原理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顺这三线的关系,将抽象的光照图转绘成直观的光照图,将局部光照图还原到全球光照图中,就能化繁为简,逐步培养自己的空间观,顺藤摸瓜捕捉图中信息,从而顺利完成解题任务;同时,对基本光照图的分析归类,便于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在解题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教师如何搞好教科研 篇十二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 小学教师更是人才奠基阶段的引导者, 其自身的素质高低对其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小学教师专业人才的素质及其提高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广大教师不遗余力地去研究新问题, 探索新思路, 总结新经验, 发展新理论。而能够承担这一任务的教师必须是具有一定科研素养的科研型教师, 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及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特别是青年教师, 他们是学校教育的储备力量, 如何让青年教师早日加入科研队伍, 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养成教育科研的素养, 是当前学校师资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为完成这一任务, 需要我们对教师科研的现状有个整体的把握。
一、小学教师科研现状
(一) 对于教育科研有一种畏难感
不少教师迫于“升学”的压力, 他们中为数甚多的人, 对此既不愿做, 又不敢做, 更不会做。因而在教学实践中, 这些教师依然因循守旧, 凭主观经验办事。实践证明, 一个不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 不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 不探索教育规律的教师, 是一个不完美的教师。他不可能创造性地去实现教育教学意图, 充其量也仅是个“单纯教学型”的教书匠而已。
(二) 认为教师任务重时间紧, 无暇搞教育科研
这种认识反映了旧的教育观念仍然禁锢着不少教师的头脑。长期以来, 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 受陈旧教育思想的影响, 错误地认为, 只要守着两本书 (课本与教参) , 一支粉笔, 所教学生升学率高也就心满意足了。至于搞教育科研, 就要有更大的投入和付出, 且出不出成绩还是一个未知数。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拿“升学”冒风险, 因而吓退了不少教师, 也为其安于现状, 墨守成规, 驾轻就熟找到了借口。
长期以来, 人们还往往习惯性地认为, 只要辛辛苦苦地工作就是优秀教师。只有对学生管得宽, 看得紧, 作业多, 批改细, 补课勤的教师, 才算得上是“辛勤的园丁”。其实这是对优秀教师的一种误解。真正优秀的“辛勤园丁”, 无可置疑地应当是那些热爱教育事业, 有着良好的师德, 能向教育科研要质量、上水平的科研型教师。
二、青年教师如何走出现状
目前在小学只有少部分教师有科研积极性, 热心于搞教育科研, 其中青年教师就少之又少了。总的看这少部分尚处于自发阶段, 而且人员不稳定, 缺乏组织和连续性。要使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真正开展起来并取得成效, 必须加强教师科研队伍的建设, 培养和组织一支较稳定的教师科研队伍, 并提高其科研能力和水平, 这是搞好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组织保证。
(一) 提高教师和学校领导的科研意识, 组织以老带新的科研队伍
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是群众性, 要有广大教师和干部的参与, 因此学校领导必须从自身做起, 并认真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 大力发动和组织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积极投入到教育科研活动中来, 使他们在教育科研实践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二) 培养骨干力量, 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
教育科研虽然具有群众性特点, 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搞并搞得好的。因此要取得研究上的成功, 需要有一支骨干队伍。所谓科研骨干, 是指能独立完成课题任务或组织课题研究工作的人员, 他们有较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自学、进修、参加讲习班、研讨班、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及以老带新等多种形式和方法, 搞好科研骨干的培养工作, 使他们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取得科研成果, 从而带动青年教师深入开展教育科研, 逐步扩大教师科研队伍。
(三) 建立制度, 制定政策, 鼓励引导青年教师参加教育科研
为了加强教师科研队伍建设, 应该形成一些制度和政策, 以绩效工资为平台, 把教师的科研成绩列入考评项目, 引导、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工作, 认真搞好科研工作, 提高科研质量和水平。教育科研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 因而对教育科研有成绩的人员必须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以倡导科研的风气, 发挥科研的效能, 推动教育科研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三、青年教师提高科研素养的途径
(一) 学习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得有一桶水”。何况现今科技迅速发展, 即使有一桶水的教师, 这桶水也得常添常换, 才能跟上时代的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只有达到一定高度, 才可以一览众山小, 教学才会得心应手。因此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已成了教师的生活内涵。教师应把自我诱导、自我培养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 时时激励自己去刻苦学习。同样, 要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 就必须虚心学习、善于学习。勤奋学习教育理论, 因为没有教育理论的指导, 就很难有教学研究的新思想、新思路、新视野, 就没有新发展、新突破。
青年教师必需加强基础教育理论学习, 掌握教育理论与联系实际的能力, 了解和初步学会并掌握教育研究的一些基本程序和方法。
(二) 以校本活动为平台, 参与科研活动
教师科研能力形成有赖于学校重视, 为青年教师搭建教学研究的平台, 开展校本培训。通过开展校本培训活动, 以新的课程目标为导向,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 以教学过程中共同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 唤醒青年教师的问题意识, 帮助青年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意识到真实的问题, 意识到问题背后的契机, 能够提出问题, 主动改革、实践, 解决实际问题。使校本培训成为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发展、逐步提高教师科研素养的有效途径。
(三) 课堂反思, 促进教育研究
“在研讨中发展, 在反思中成长”, 这是青年教师学习成长的目标。深入教学实践, 深入课堂, 认真进行反思, 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促进教育研究行为, 成为一名青年教师科研的重要途径。比如一节课, 你上我也上, 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不同的授课方式, 几位教师上同一节课, 却有自己独到的课堂理解。一个问题, 一个课堂环节, 大家在一起交流、剖析、反思、探究, 有所感悟, 有所提高。这一过程是把教师带到真实的教学情景中, 对课堂实例进行分析, 审视教师课堂角色的定位, 解读课堂, 分析研究, 找出存在的问题, 进行反思, 找出教师行为与新课改教学理念相悖之处, 提出改进办法和策略。这种教育行动研究的方法是一种新兴的贴近教学实际的方法, 是教师愿意接受的方法, 使教师不把研究视为畏途, 科研素养在讨论分析中自然提高了。
四、青年教师在科研过程中的准确定位
(一) 活动定位
青年教师的教育科研应从广泛意义层面理解, 应当理解为中小学教师从事学习和积极反思的一切活动。青年教师不断学习, 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积极的反思, 要撰写和发表论文。实际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科研。斯腾豪斯指出, 私下的研究在我们看来简直称不上研究。部分原因在于未公开发表的研究得不到公众批评的滋养, 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将研究视为一种共同体的活动, 而未发表的研究对他人几乎没有用处。因此青年教师发表文章, 青年教师撰写并发表文章就是在做教育科研。这样的教育科研可能为青年教师开创一片崭新的天地。
(二) 内容定位
立足青年教师实际情况, 就是青年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 发现问题, 积极研究。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是永远探索不完的一项活动。作为一名教师在对某一教学内容的讲授, 就可进行探索, 运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教法, 看看哪种效果好。在对一个学生进行教育后, 也要反思一下教育方法是否正确, 是否达到教育效果, 有没有更好的教育方法等。我们从自己身上发生的每一个教育教学的小事入手, 进行尝试和改革, 都将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丰硕收获。
斯腾豪斯曾指出:“教师是课堂的负责人, 从实验主义者的立场看, 课堂是检验教育理论理想的实验室。从那些偏爱自然观察的研究者来看, 教师是课堂和学校潜在的实际观察者。”因此,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教育, 我们都很难否认教师拥有大量的研究机会。我们应该承认, 每一个课堂都是一个实验室, 每一位教师都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成员。当然, 这个优势也取决于教师是否利用。叶澜认为:“承认教育实践人员能成为教育研究人员, 并不意味着每一位教育实践人员都如此。只有具有在实践中研究、探索的意识, 即善于反思, 又善于发现、创造的教师, 才能进入研究人员的行列。”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方法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1]叶澜.教育方法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13.如何搞好班级纪律 篇十三
我们班级现在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两个月,纪律还没有非常有成效,如何搞好班级的纪律成了我这个班主任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偶然看到于永正老师给我们教师的建议,可能对大家也能有些帮助——
一、老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
铃声落了,教室里的多数人如果对你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乱哄哄的(低年级小朋友尤甚),你不要发脾气,而要要静静地观察每个人,目光不要严厉,但要犀利,灵活,有神。一般情况下,片刻之后,多数学生会安静下来。此时,你一定要及时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表情,表扬表现好的人,表扬要具体,指出哪一排,哪一组的同学安静,哪些学生坐得端正。
如果还有人在说话,甚至打闹,则用一种期待的或者严厉的目光“盯”住他。无效,则点明某一排某一人正在做影响大家上课的事。因为你不可能知道他们的名字。再无效,迅速地走到他们眼前,请他们站起来,严肃但措词文明地告诉他,之所以请他们站起来,是因为他们无视课堂纪律,影响了别人学习。必要时,则请他们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说一句:“噢,我知道了,你叫李勇,你叫王强。”(心中一定要记住他们的名字)不要指责,更不能挖苦,特别是高年级的孩子,他们会知道老师这样做,这样说的意思。这叫“杀鸡给猴看”——这样说有些不好捉摸,我表达的只是我们的目的。这一招儿肯定有效。
千万不要不管班级当时怎么样乱七八糟,傻呼呼地走进教室。否则,你很难把课上下去。真的,有些小朋友不是你想象得那么可爱。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说、好问,有人一刻也坐不住。低年级的儿童不懂什么叫“权威”,什么叫“尊重”,什么叫“民主”,所以一定要给他们立规矩,是规矩,就带有强制性,约束性,开始,就要和学生约法在三章——上课就应该怎么样做,不能怎么样做,违反了,老师要怎样处分等。
二、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神十足。走进课堂,要把90%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10%的注意力用有教学方案的实施上。
要善于用眼睛表达你的满意,生气和愤怒。尽量不要吼叫,训斥只可偶尔火之。目光要经常瞥向那些神不守舍、好动、好说的学生,可以请他们做点事——比如读书、读单词、表演、到黑板上默字等,这叫“以动治动”
最要紧的是不断地鼓励、表扬、提醒学生,但话要简洁明了,忌婆婆妈妈式的唠叨。
这样的表扬会更有效:
“第二组同学坐得最端正。”如果班级里某一角落出现“骚动”。
“李勇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如果李勇的同桌走神了,或者在做小动作。“小强同学善于思考。”——如果小强的同桌读书心不在焉。
14.如何搞好班组建设工作 篇十四
班组是一个企业最基层、最活跃的组织,也是企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和具体实践者。班组素质的高低,体现和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参与市场的竞争力。班组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后备人才培养和生存发展。因此,很有必要对加强班组建设的重要性和搞好班组建设的途径与方法进行积极的探讨和思考。统一思想和行为,充分认识班组建设的重要意义
班组作为企业中最小的生产组织和重要的构成细胞,其基础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一旦失去了坚固的基础,一切都将成为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因此,如何充分认识和发挥班组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班组是企业实现自我发展壮大的有效载体。班组建设搞好了,企业的基础才能够稳固,基础稳固了企业才能够发展,企业发展了职工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才会水涨船高。其次,班组是企业孕育、培养、发现各类技术人才和领导干部的重要阵地,是企业职工锤炼提高、展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不但要提高对班组建设意义的认识水平,而且要自觉地投身到班组建设中去,把企业的利益和职工的利益紧紧联系起来,激发和树立抓好班组建设的决心和信心,企业上下统一思想和认识,齐心协力,积极协商和解决班组建设可能出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为企业发展壮大献计献策。
此外,班组建设是提升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客观要求和前提。只有班组建设的水平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增强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效益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和发挥。2 克服认识上的误区,端正班组建设的态度
随着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入,班组建设的重要性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但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由于对班组建设产生认识上的误区,而表现出的种种不理解、不积极、不支持等现象的存在:有的职工认为班组建设工作是企业领导、管理部门或班组长的事,与己无关或至少是关系不大,主观上只注重工作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制度、规范的建设管理;还有的单位或职工,对于班组建设创建工作仅限于做蜻蜓点水式的表面文章,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敷衍了事,缺乏深入、持久、全面的创建计划、安排和目标,更有甚者,纯粹是为了应付检查,其后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从克服种种认识上的误区和端正态度入手,积极而认真分析、思考、教育和引导职工,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转变班组建设的态度,变消极为积极,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首先,做好班组建设的宣传、动员工作,把班组建设创建活动贯穿于日常生产、工作和生活之中,使职工树立起不等不靠不推不拖的作风和主人翁思想,从一点一滴做起,使班组建设成为顺利开展安全生产的有效保障和动力。其次,严格班组建设的标准,加强班组建设创优评差活动。不断地修订、补充和完善各种班组建设考评标准、工作条例,以制度来约束、规范、细化、量化班组工作,使班组建设工作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查,以制度、规范来保障和促进班组建设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使班组建设迈上新台阶。不断思考和总结,积极探索班组建设的新途径与新方法
班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内容和标准会随着管理手段的创新和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完善、更新。这就需要我们用发展的观点来思考、总结班组建设的成绩与不足,大胆尝试和探索新途径和新方法。
首先,要抓好班组人员技能和素质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各种技能、素质培训班、测评考试或技术比武,培养人才、发现人才、提拔人才,将合适的人才用在合适的岗位上,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其次,建立人人参与的考评机制。将班组建设工作分解、落实到班组的每个成员身上,实行责任考核制,使班组建设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调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提高班组建设的水平。
此外,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认真、扎实地全面落实班组建设任务。在企业内部积极开展班组建设 创优评差的评比、竞赛活动和各种自查与互查活动,寻找差距,发现问题,弥补不足,解决问题,在班组和职工之间建立一种激励、竞争机制。杜绝以点代面、时松时紧的工作思路和各种搞形式,搞突击的弄虚作假行为,真正使企业班组建设深入每个职工的心里,并使人人都成为身体力行的标兵。
15.如何培养科研型教师为新课改服务 篇十五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4-0055-01
当前,我国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改革,那就是以探究式教学代替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的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本身就是一项需广大教育工作者不遗余力探索、研究的科研实验。因此,能够担当起这种探索重任的教师必须是科研型教师,培养科研型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如何培养科研型教师更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一直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在教育价值观发生深刻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渗透逐渐扩展的宏观背景下,那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教育要培养有竞争意识与能力的未来人才,教师也必须由传统的教书匠向教育家位移,教师不能再高高在上,而应是一个参与者、研究者,走下台来。表面上看教师的作用淡了,但实质上发展空间更大了。每节课前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设计活动,课堂上参与实验,适时指导,制造悬念,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因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唤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课堂是实验室,教师是实验员,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面前,广大教师必须认清形势,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作为科研部门、学校必须给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尤其是科学理论的学习是观念转变的基础,我们要尽最大努力给广大教师创造条件,提供时间,让他们系统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信息化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科学理论,掌握教育研究的方法,以教育理论武装头脑,只有这样,广大教师才能克服惰性,才能树立强烈的教改意识和科研意识。
其次组织教师参与科研活动,消除教师科研神秘感和自卑心理。论文研讨会,科研成果展示会等科研活动是促进教师科研观念转化的外因、催化剂。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广大教师意识到科研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教师不仅能教书育人,还能从事教学研究,不仅能够运用已有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同时也能够发现教育教学中的新规律。
二、通过开展科研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事”就是指科研工作,“器”是指科研能力,科研能力分三种境界:一是有实践能力,基本能够完成上级科研部门下达的科研任务;二是总结能力,在实验终了时能够归纳总结成文;三是创新能力,这是科研能力发展至成熟阶段后显现的那种最高境界。科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它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辛勤努力,长期实践的结晶,作为教师要使自己向科研型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从“研”字入手,培养实践能力。
科研在我们身边,科研已走进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研”就是研究。既科研实验,只有亲身参与,才能掌握此项工作的科学程序,才能体会到科研带给教育的效益,才能提高自己。
第二,做好一个“结”——训练总结能力。
科研活动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总结阶段。在实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如何使之理性化,从而提炼出更具普遍性和指导性的教育规律,这种总结与归纳科研经验的能力是科研活动圆满完成的一种保证。因此要求并指导教师进行总结是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首先利用科研现场会聘请专家学者讲学、咨询、辅导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其次,请科研成果卓著的教师现身说法,介绍经验,以此指导推动教师进行实践总结;再次,让每一位教师一日一篇教学心得,一季度一篇小论文,以课改为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叙述一个或几个新课程教案设计,经过分析推理阐述其运用价值,这样,慢慢的教师就会由不会写,学着写,到熟练写,最后主抓科研工作教导主任要认真审阅教
师的总结、报告、论文、给以恰当指导,以提高广大教师的认识水平和总结能力,同时,从中选出好的论文,推荐到有关刊物或上级部门评奖,使广大教师获得成功感和喜悦感,增强科研工作的兴趣和信心。
第三,实践与热情是创新能力产生的源泉。
谈科研能力,不能不提创新,创新能力包括信息的接收与处理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是科研能力的最高境界,它是广大教师不断探求、思考和实践,大脑处于高度白热化的产物,具备了创新能力也就具备了从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表象中发现有研究价值问题的能力,许多重大科研成果的发现仅是一瞬间,但没有教育工作者满腔热情的投入与长期的思索,这一瞬间是不可能产生的。没有“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心血,绝不会有“得来全不费功夫”,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做到二点:一要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充满热情,积极探索。二是不迷信权威,敢于冲破旧模式,大胆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造新思想新方法,现代教育要求每位教师在借鉴他人寻求共性的同时,更要根据自己的特点、优势和教学实际,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以渊博的知识素养为根基,以长期的实践为依据,以不懈的热情为源泉。
三、“教”与“研”结合是培养教育教师的重要途径
科研过程从来都无法孤立存在,它与教研活动紧密相连,相辅相成,教研与科研结合是培养教育教师,提高教师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一方面科研活动使广大教师掌握了科学理论和科研方法,成为科研能手;另一方面教学工作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实验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大家将自己研究成果总结出来系统学习,促进了教学工作,提高了自己。总之,教师通过科研手段,不仅解决了教育教学问题,还弥补了自身知识的欠缺,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就感,为投身新课改做好了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
【教师如何搞好教科研】推荐阅读:
如何搞好学校卫生11-06
如何搞好企业安全工作07-25
如何搞好初三英语复习11-04
如何搞好高中英语教学08-23
如何搞好活动课的设计09-21
班组长如何搞好班组安全建07-03
如何搞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08-03
如何搞好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06-28
如何搞好“3十理科综合”高考的生物学复习10-28
美术教师如何备课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