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创业教育及其启示

2024-08-15

国外大学创业教育及其启示(精选11篇)

1.国外大学创业教育及其启示 篇一

美国、瑞典、印度三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及启示

■赵观石

摘 要:美国、瑞典、印度三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从创业教育使命、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外部环境、创业教育开展形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国大学应借鉴其成功经验,改革和创新大学生创业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外比较

作者简介:赵观石,男,河南理工大学教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基本原理、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河南焦作454003)。世纪 90 年代,创业教育开始在我国高校出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取得了较大成绩。美国、瑞典、印度三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各具特色,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美、瑞、印三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

(一)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

美国目前的创业教育主要是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并且在大学的覆盖率也已经相当的广泛,并具有鲜明特点:

1.美国大学在面对创业教育时有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且各个大学在开展创业教育时能够准确定位。19世纪中叶至 20 世纪早期的第一次大学革命后,美国大学将其使命确定为教学与研究。随着大学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凸现,美国大学经历了第二次革命,美国大学将其使命确定为为经济和社会服务,这也是美国部分高校成为创业型大学的一个重要标志。之前,经济学家认为只有大企业才是美国经济的支柱和新就业机会提供者的观点被推翻了,因为人们发现 1980 年以后,美国超过95%的财富都是由大变革中的新兴的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事实上也正是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美国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哈佛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高校都纷纷设置了创业课程,引导学生创业,带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1]同时,创业教育的开展与大学自身使命密切相关,如斯坦福大学就是把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作为其重要使命之一。可见美国大学面对创业教育时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成就了今天的创新型美国。此外,美国大学即使在以创业教育为主流教育价值观的引导下,也能够结合自身使命和现实准确定位,使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各具特色。如百森商学院、哈佛商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他们的创业教育计划是综合型的; 而像麻省理工大学、UC 伯克利分校、仁斯里尔理工大学的创业教育是面向高科技创业。[2]由于这些大学各自有所侧重,使得他们在创业教育中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创业人才。

2.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自成系统,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但总的来说,创业教育课程是一个系列,所涉及的主题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它所涉及的主题按其在教科书中的覆盖面依次排序为:商业计划、资金来源、金融计划、辨别

和创造机会、产业和可行性分析、风险资本、销售计划、理解创业家的本质和重要性以及创业过程、分析法律条款、商事法或是影响小企业的法律条文、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等。同时创业教育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在任何一所大学都体现的很明显,如在斯坦福大学开设的 《创业管理》课程,一个课堂由 2 个老师(正式的教授+有丰富创业和企业管理经验的客座教师)一起上。美国大学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可谓是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讨论、商业计划书、客座教授讲授、个案研究、企业家演讲、研究计划、可行性研究、实习、课堂练习、定点观察、小企业中心、计算机模拟等。[3]同时美国大学还积极利用现代科技——网络教学方法,据美国小企业教育白皮书公布的数据显示,50%的美国两年制学院和四年制大学要求学生完成网络上的网络作业;41%的此类学校在网络上提供创业课程;49%的此类学校在网络上向学生和老师提供创业、新的风险投资、小企业的信息;49%的学校为学生和企业家在网络上提供管理和技术援助,丰富了创业教学形式。

3.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优越。美国崇尚个性、个人自由和独立、鼓励通过奋斗获得成功的文化,成为了美国创业教育发展的内生环境。在这种文化的渲染下,美国大学创业教育有了来自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企业家和校友等全社会的资源支持。如企业设在大学内的中小企业发展中心随时为准备创业的人提供咨询,并通过举办研讨会为创业提供服务。同时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还有广泛的资金支持,如考夫曼创业流动基金中心、国家独立企业联合会、新墨西哥企业发展中心等机构以提供经费赞助创业大赛、奖励创业教育的优秀学生、开发创业教育课程等方式对创业教育提供资金赞助。

(二)瑞典的大学生创业教育[4]世纪 90 年代,瑞典开始越来越关注创业教育,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高校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创业教育方面的教授、新的创业课程、创业训练项目以及一些关于创业教育领域的学术专著。同时大学也进行了一系列针对实施创业教育的机构改革。目前,瑞典已经突破了传统创业教育满足个体课堂需要的教育理念,而更多地强调在创业教育中开展团队合作环境下的“做中学”活动。笔者选取了 3 所有代表性大学的实践型创业教育项目来了解瑞典大学生“做中学”的创业教育。

1.查尔摩斯技术大学的创业教育。查尔摩斯技术大学是瑞典的第二大工科类院校,创业教育始于 1996 年。学校当时只是把制定的创业教育项目当作一个小规模的实验教学项目,旨在将一些基于研究产生的想法商业化,同时也培养一些学生成为将来的企业家,后来经过不断地发展,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创业教育形式,即每年从工程学院、商业学院以及设计学院的本科生中选出 20-25 个学生,经过严格的选拔后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参加为期一年半的研究项目,接受创业教育。这个研究项目是建立在一个真正的创新性项目上,它由三个人组成,并且根据研究产生的一些想法建立一个新的企业。同时,也向学生提供一些创业方面的相关课程和基于实践方面的项目,半年之后学生再选择他们加入什么团队和参加什么项目。每个项目产生的新企业只能是有限公司,并且要在查尔摩斯技术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立稳脚跟。学校每年开展创业教育项目研究需要 100 万欧元,资金主要来源学校和其他公共机构的资助,同时也包括一些个人捐赠。根

据评估发现,瑞典新建公司中的 13 个新企业的 131 个新岗位是由查尔摩斯技术大学创业教育开展的前三个班级创造的。

2.Jonkoping国际商学院。Jonkoping国际商学院创建于 1994 年,它对创业教育的关注主要表现在从事创业教育研究活动、开展一系列的创业教育活动和制定一些创业教育支持项目。所有就读于Jonkoping 国际商业学院的学生在第一个学期都要学习一门关于创业精神方面的导论课,同时在整个求学过程中还要参加一些和创业精神有关的自愿性的活动和实践。此外,学院还开设了许多和创业相关或相关领域的课程,但是并没有具体的研究项目。学院将创业作为一个完整的部分融入到所有的教学活动中,并且支持所有学生的创业活动。

在Jonkoping 国际商学院,“将来的事业心” 是一门针对所有学生开设的课程。在这所大学里,学生可以在学习的同时组织成立他们自己的公司,并能得到有经验的创业导师的指导和参加一些相关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都是由创造中心开展的。创造中心是Jonkoping 国际商学院的一个非赢利性组织,它开办了商业研究室和前期孵化基地,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究他们想法潜力的环境。创造中心在五年时间里已经帮助启动了 200 个公司。创造中心有一个“暑期创业项目”,它的主要内容就是学生在暑假的时候不是去公司应聘,而是自己开办公司,创造中心在这期间提供咨询服务。通过“暑期创业项目”,学生能够积累创业经验,暑假结束后,有一半学生的公司能够继续他们的商业活动。

3.林雪平大学的创新创业中心。林雪平大学创新创业中心(简称为 CIE)成立于 1993 年,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小型组织,它在操作新建企业早期发展过程中是一个中性的参与者。创新创业中心主要由 SMIL 创业学院(简称为 SMILES)和创业项目(简称为 ENP)组成。SMIL 创业学院为学生提供瑞典 5 个大学的创业相关课程。这些课程不是学生必修课,而是提供给在校学生和其他一些有志于创业的人的选修课,课程主要是传授创业技能、创业知识等。这些选修课设计好了后,通常是挂在在当地网络组织 SMIL 上运行,以便于更多的人学习。

创业项目(ENP)是针对那些打算和将要创业的学生、研究者以及有商业想法的人开设的。这个项目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一个想法拟定一份创业计划书,并提供为期四个月的车间实践。每一个想法和一位有经验的顾问相结合,同时和当地其他公司在网络上建立联系,以便获取服务。通常每年有 2 个这样的创业项目产生,每个项目融合了 15-20 个想法。一个项目每年的费用大约是五万欧元(参加这个项目是免费的,因为它是由地区和国家公共机构基金资助的),但参加这个项目必须成立一个公司,并且这个公司必须被当地科技园的孵化基地接受才行。

(三)印度大学生创业教育

印度在 1966 年曾提出过“自我就业教育”的概念,鼓励学生毕业后自谋出路,使他们“不仅是求职者,还应是工作机会的创造者”。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自我就业教育”再次引起了印度社会的重视,1986 年,印度政府在《国家教育政策》一文中要求大学要培养学生“自我就业所需的态度、知识和技能”。在政府的推动下,印度创业教育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

1.创业教育国际化。印度大学生创业教育积极与国际接轨,创业教育课程直接运用国外的原版教材,同时引进国外知名创新、创业专家担任大学创业中心的教授,如印度加尔各答管理学院创业中心共有四名教授,其中两名就分别是毕业于耶鲁大学和沃顿商学院的博士。

2.创业课程的整合性和非课程性。在印度,创业教育课程都是以某个专业课程为依托,并将其整合在一起,如加尔咯答管理学院的创业课程就是与管理专业的课程结合在一起。印度的很多大学都成立了创业中心,用来协调非课程活动。这些非课程活动包括设置创业项目、举办国际商业计划大赛、举办学术研讨和讲座以及提供企业发展的孵化器等。例如,根据印度经济发展的家族企业的特点,一些大学创业项目中还开设了家族企业管理项目,如Nsrsee Monjee 管理学院。同时,印度加尔咯答管理学院每年举办的国家商业计划书大赛是亚洲最大的商业计划大赛,印度班加罗尔理工学院的技术孵化器向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咨询服务等。

二、美、瑞、印三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比较

一是认识不同。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美国大学关于“为了每个学生的自由发展服务”的承诺,大学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服务,并非仅仅是获得一份工作的“就业式教育”。正如百森商学院创始人蒂蒙斯教授所言: 学校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的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应当着眼于为未来的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创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5] 其目的是为学生们日后的生活选择、职业发展做准备的。印度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解为一项重要的就业政策,希望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瑞典则将大学创业教育理解为一项成功培养企业家的活动,因此在创业教育中更强调实践教学和“做中学”。

二是教育方式不同。印度高等教育向美国借鉴较多,因其语言优势,高校在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上几乎同欧美国家一致。因此,印度与美国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式上比较一致。创业教育主要通过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及辅助课程计划和创业项目来开展创业教育。而瑞典的教育方式则突破了创业教育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围绕小企业生成的教学模式,而是在教学方式上关注现场教学和“做中学”的模式,将学生置身与真正的商业环境中。

三是实施创业教育条件不同。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有特定目的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联合行动以及社会大环境的支持。这一点上美国占了上风。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条件无论是从其自身的创业文化建设、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以及社会资金渠道来源上都极具优势。当然,瑞典在创业资金方面也是有优势的。而印度在这方面却远不如美国和瑞典。首先是印度保守文化与创业文化相背离,其次是创业资金的匮乏,再者是政府在推动方面也表现的很乏力,即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推动。

三、美、瑞、印三国创业教育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

美、瑞、印三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既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特色,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我国大学应从中汲取有益成分,不断提高创业教育水平。

(一)大学应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价值观

所谓正确的创业教育价值观,就是要将创业教育看作是“设定创业遗传代码”的一个教育过程。在这过程中经过一些有特色的教育方式,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个性等特质传承给受教育者,并使之内化为创业素质。只有这样的创业教育价值观才能面向未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而我国大学在创业教育基本价值取向上有明显的功利性。一些大

学要不将创业教育视为解决就业的权宜之计,要不将创业教育看作是生产老板的工具。这些错误的创业教育价值观使得大学认识不到创业教育之目的,更认识不到大学对创业教育肩负的使命。为此,我们要借鉴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经验,将创业教育看作是我们每个大学的使命,积极开展创业教育。

(二)大学生应成为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探究者

创业教育的开展固然不排除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无论是美国、印度,还是瑞典,都非常重视创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原因。但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成功的创业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参与,这在美国、瑞典都表现得很突出,尤其是瑞典,它通过“做中学”让学生参加相关创业项目,使学生成为学习与实践的主体,并在与教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的协调作用中成为创业教学过程的参与者与探究者。而在我国,创业的实践活动相对缺乏,学生能够参与的创业项目也极其有限。为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大创业实践教学,并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创业拓展项目和课程供学生参与和学习。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要与国际接轨

我国的创业教育到目前为止还处于探索阶段,创业教育要和国际接轨,印度大学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创业教育教材选用问题上,对国外一些已经很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教材,我们可以采取拿来主义;在创业教育教师建设上,应大胆聘用一些国外有教学和创业实践经验的教授来校工作。同时应让我国的教师参与国际交流活动,与国外同行密切沟通,把世界最新、最前沿的创业教育成果纳入创业教育教学中。

(四)大学生创业教育应动员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美国良好的外部创业环境,不仅有创业文化的熏染,还有各界社会资金的支持,都有力的推动了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同样,瑞典“做中学”创业活动的开展,也是与当地社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所以,开展创业教育就是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尤其是企业的力量,并争取他们的支持。同时社会要营造出一种宽容的社会环境和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使大学生创业成为一种风气,一种时尚。

2.国外大学创业教育及其启示 篇二

一、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概况

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 是伴随着美国社会经济需求发展而来的, 二战后, 美国经济经历了黄金时期、衰退时期、复苏和繁荣发展时期。在此背景下, 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也经历了探索、发展及繁荣3个阶段。

1. 探索与起步阶段 (20世纪40至70年代) 。

美国创业教育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1919年商界人士霍勒斯·摩西和他创立的青年商业社, 但真正意义上的高校创业教育, 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

二战后的美国利用战后经济优势地位, 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一些现代跨国大公司蓬勃兴起。大公司的繁荣却挤掉了许多小公司的立足之地, 创业教育缺少了成长的土壤。而二战后大批退伍军人的就业问题亟待解决, 迫切需要创建一些小型企业, 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所适合的工作, 这成为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的最初原因之一。

在社会背景、经济条件及教育环境都指向创业家需求的情况下, 麦斯 (Myles Mace) 于1947年2月在哈佛大学开设“新企业的管理”课程, 美国创业教育由此诞生[1]。这是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史上的第一门专业课程。20世纪50年代初期, 斯坦福大学成立了斯坦福科技园, 成为硅谷发展的基础, 斯坦福大学则被誉为硅谷的“摇篮”。1967年, 斯坦福大学创建了现代的MBA创业教育课程体系。1968年, 百森商学院首次增加了针对本科生教育的创业方向。当时, 美国仅有4所高校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

20世纪70年代, 美国经济衰退。除了资本主义自身矛盾的加剧之外,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给美国带来灾难性的经济危机, 经济增长速度减慢, 大工业经济走向衰退, 由此导致失业人口不断增加, 迫使政府不断寻求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于是, 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企业得到重视并开始振兴。

随着硅谷的崛起和比尔·盖茨的出现, 加上美利坚人骨子里的那种敢于冒险、勇于竞争的民族精神, 以及追求个性自由、推崇个人奋斗的思想内驱力, 一些大学开始涌起创新和创业的风潮, 使得大学创业教育的需求大增, 许多高校相继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如1971年南加州大学设立有关创业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73年东北大学首开创业学本科专业。根据所罗门 (Solomon) 等人关于全美高校本科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情况的研究结果显示, 早在1979年, 美国已有127所高校在本科层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2], 有263个教育机构为学校提供创业和小企业课程。不过, 在这一阶段, 创业教育仍然没有引起政府与教育界的较多关注, 课程目标仅局限于创造就业岗位、创造更多财富, 授课内容和教育方式也未完全突破商业教育的传统。

2. 发展与完善阶段 (20世纪80年代) 。

80年代中后期, 美国及时调整经济政策, 发展和应用现代科技, 加强国际合作和政策协调。经济结构逐步变得成熟合理, 创业环境也逐渐有所改观, 这不仅促使创业者主动创业, 也使高校创业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1980年, 有163所院校开设创业课程, 4年后增加到260余所。1984年, 美国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在德州大学分校举办, 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也相继举办此类比赛, 成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活动。教师培训工作也快速发展, 1985年“普莱兹-百森项目”的创立, 吸引了许多企业家与创业学教育者共同参加, 以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

这一时期, 创业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创业者, 为美国经济走向复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世界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 (Peter Drucker) 对1965至1984年间美国的就业结构进行分析, 发现创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创造了绝大部分就业岗位。人们逐渐意识到创业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缓解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等方面的贡献, 政府和各大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创业教育, 高校创业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3. 繁荣与成熟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

90年代, 美国经济进入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新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人们对创业的类型和层次的要求不断提高, 创业教育面临既要“大众化”也要“尖端化”的新挑战。在这种背景下, 创业教育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热切关注。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步入新的历史阶段。

到1999年, 美国大约有1100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 2005年达到1600多所。创业教育学习科目也大幅增加, 涉及创业教育的课程 (科目) 已近120门。许多高校设有创业指导中心, 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会创业, 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指导创业, 向学生或校友提供创业资讯、研讨会、创业方面的学术课程, 并拓展活动以及进行创业领域的研究[3]。许多大学开设了创业学理论与实践教育和创业研究与探索专业。2009年“创业胜任力模型理论”的出现是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 成为创业课程开发和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依据。

二、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特点

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激情, 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而美国经济的发展又推动着高校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入。据统计, 当前美国37.6%的大学在本科教育阶段开设了创业学课程;23%的大学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开设了企业创业课程[4]。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逐渐形成了稳定而鲜明的特点。概括起来,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如下3个方面:

1. 课程目标的前瞻性与战略性。

课程目标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由于教育的周期性, 课程目标的设定必须具有一定前瞻性与战略性, 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幻的社会经济形势。如果说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最初目的或许仅仅是为了解决部分人员如退伍军人的就业问题, 但随着时代和认识的发展, 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定位则要更高远、准确。

蒂蒙斯教授当年关于“为未来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的名言, 已经成为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目标的最好概括。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所要求的, “使他们不再是求职者, 而应成为就业机会的创造者”。这是站在时代的制高点, 基于社会的长远发展而作出的具有前瞻性与战略性的目标定位。

2. 课程设置的系统性与流程性。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载体[5], 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载体。用诺丁汉大学宾克斯 (Martin Binks) 教授的话说, 创业教育课程涵盖了“从头脑到市场”“从创造性洞察力到成功创新”的方方面面[6]。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已经形成丰富完整的系统, 各科课程相互关联, 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等方面, 充分体现出系统性与流程性的基本特征。

百森商学院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被誉为“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化基本范式”, 其中包括“三段式”和“模块化”课程体系。“三段式”是本科创业课程体系, 就是把本科四年分为三个时段授课。一年级为入门时段, 针对所有新生跨学科开设创业必修课程, 即“管理和创业基础 (FME) ”;二年级为加速时段, 针对有兴趣的学生开设一门创业基本原理选修课程, 即“创业精神培养强化课程 (ACE) ”;三四年级为定制路径时段,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 从涵盖新创企业、家族企业、公司创业或社会创业等领域的14个门类中, 选修若干专门课程, 进行深化学习。

“模块化”是研究生创业课程体系, 其中最主要的是MBA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学院面向所有全日制MBA学生提供综合创业课程, 所有的MBA项目都采用统一的课程, 主要采用模块化的形式开展。MBA创业课程分为核心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两大类。所谓核心课程, 主要是指“创业学”课程, 由同样的教师为学生授课。课程包括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快速增长等5个部分。学生还可以从一组公共课程中选学各自所需的课程, 这是公共选修课程。其选修课程有:高科技创业、家庭企业的主要改变和增长、管理成长企业、公司创业、收购小企业、社会创业者、家庭创业者、连锁经营、风险资本和增值资本、理论和实践、创业者营销、企业成长战略、筹集资金、对社会负责任的创业、创业者的并购战略、特许经营等[7]。百森商学院有着最庞大最顶尖的MBA选修课程体系, 包含4个模块, 共设22门课程。这些选修课分为3个层次:针对有创业兴趣的学生讲授基本创业技能的“基本层次”, 针对学生创业活动传授更深入的创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层次”;针对创业学习的某个特殊领域讲授专门知识的“支持层次”。选修课程覆盖面很广, 据统计, 分别有90%、63%、63%的学生参加这3个层次的选修。

由此可见, 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仅具有覆盖面广、结构严谨的系统性, 还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流程性。创业是一个认知和实践的过程, 首先需要考虑是否创业, 然后学习创业所需的能力与素质, 再掌握发现商机、创办企业与经营企业的方法, 这时才能正式开始实际创业的行动。百森商学院把创业视为一个整体, 按照创业的流程划分课程的时段和模块, 努力使学习者置身于创建企业、发展企业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中。

3. 课程实施的浸润性与实践性。

创业是一个鲜活生动的过程。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也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使学生喜闻乐见[8]。美国高校创业教育重视创业精神与学科教学相互融入, 把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高贯穿于教学活动中, 让学生置身创业的情境, 增加实践锻炼的机会。教学的浸润性与实践性, 是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实施的又一特点[9]。

百森商学院创造了“浸入式”创业教育方式, 形成浓郁的创业氛围, 让学生“浸入”其中, 受到潜移默化的浸润。他们打破传统学科界限, 从大课程理念出发, 把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创业能力等“创业遗传代码”以及创业所需的相关社会知识进行整合, 将学生置于完整的创业过程和人文环境之中, 陶冶熔铸。百森商学院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诸如学生社团、咨询辅导、创业计划大赛、百森名人堂、百森电子大厦孵化项目等, 这些活动涵盖了商业活动的方方面面。该院通过百森商会、百森创业教育会、百森俱乐部、电子大厦等多种渠道创造立体式、动态感的创业教育氛围, 让学生们置身其中, 如临其境, 滋润成长。

为增强实用性与实践性, 美国高校针对不同的课程设置, 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常用的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问题中心教学法, 以及采取模拟创业、讲座、社会考察等方法。各个创业教育指导中心、教师与学生创业研究中心、创业家协会组织等相关组织, 积极推动创业教育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许多高校吸收一部分既有丰富创业经验又有资深创业知识学术背景的企业人士担任学校的兼职工作, 聘请有创业投资经验的业界资深人士担任大学生创业顾问, 构成多元化的教师队伍。这些做法都大大增强了创业教育课程实施的浸润性与实践性, 有利于学生创业精神的养成和创业能力的提高。

三、美国创业教育课程对我国的启示

深入研究美国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对于处在发展初期的中国高校创业教育, 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1. 以前瞻眼光明确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目标。

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完善大学生创业知识结构, 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 使学生初步具备发现创业项目的敏锐思维, 培养其整合、利用社会有效创业资源的能力, 进而服务于现实社会, 推进整个社会积极健康向前发展, 这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通过研究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我们要按照教育“三个面向”的要求, 在国际视野下, 从我国社会经济的现实需求与长远发展方向出发, 明确定位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可以把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归纳为两点:一是为大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顺利就业, 找到理想的工作或毕业后自己创业掌握相关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二是有规划地培养大学生经过几年的在校学习, 毕业之后成为某个领域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知名的企业家。也就是说, 既要为适应当前就业需要培养普通应用型人才, 又要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打造尖端创业型人才。

2. 以科学精神构建完善创业教育课程结构。

科学构建我国创业教育的课程结构, 适时调整专业培养方案。要根据创业型素质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路, 注重强化基础、弱化专业差异, 科学合理地构建课程结构完善课程设置;要根据当前国际社会的发展, 按照创业教育的客观要求对原来设置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完善。课程结构与培养方案应体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精心设计和构建适应创业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尤其注重以新的科技与社会发展成果充实更新教学内容, 注重知识内容的相融性, 将创业素质教育内容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之中。

3. 以整体观念充实丰富创业教育课程内容。

创业教育具有知识的综合性、创业的实用性和较强的实践性, 要以全面的整体的观念充实丰富创业教育课程内容。

一是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应丰富多样, 增加学生的兴趣点, 与学生之间产生创业意识上的共鸣。课程内容既要包括创业基础性的知识与技能, 也要涵盖与创业教育相关的其他有关知识与技能, 以满足不同类型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是注重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把对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创业教育不是专业教育的附属产物, 而应该与本专业教育融合在一起, 根据各个学科设置一些特色课程, 真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成为知识性的创业者。

三是课程的内容应有利于实践教学, 把创业理论与知识运用于创业实践, 并在实践中验证创业教育的成效。创业实践教学可以与大学生实践活动同步协调开展;依托学校为主体创办大学科技园;采取校企联合、高校联合等模式, 大力加强实践教学, 以达到预期教育目的。

4. 以务实态度加强改善创业教育课程实施。

要明确并提高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教育地位和学科地位, 解决课程实施现状与教育实际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校内资源组合要以学校为主要平台, 课程组织要以学校教学部门为主要单位, 教学活动要以专职教师为主力军, 授课方式要打破传统单一的纯课堂讲授教学法, 尤其应重视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的培养。要把创业信念作为民族使命熔铸到学生性格里, 增强创业行动的社会文化内驱力。

创业教育是未来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研究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与特点, 对于搞好我国高校创业教育, 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促进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 都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Kuratko D F.The emergenc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Development, trends, and challenges[J].Entrepreneurship:Theory&Practice, 2005, 29 (03) .

[2]George T.Solomon, Lloyd W.Fernald JR.Trends in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Entrepreneurship:Theory&Practice, 1991, 15 (03) .

[3]T A Finkle, D F Kuratko, M G Goldsby.An examin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cen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A national survey[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06, 44 (02) .

[4]Kauffman.Entrepreneurship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EB/OL]. (2010-05-08) http://www.kauffman.org/uploadedfiles/entrep_high_ed_report.pdf.

[5]Thagard P.How to Collaborate:Procedural Knowledge in the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of Science[J].The Southern Journal of Philosophy, 2006, 44 (S1) .

[6]Martin Binks.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Integrative earning[R].National Council for Graduate Entrepreneurship, 2005:1-13.

[7]Babson College.MBA Programs[EB/OL]. (2010-05-18) http://www.babson.edu/ESHIP/academic/graduate/.

[8]Shulman L S, C M Golde, A C Bueschel, K J Garabedian.Reclaiming Education’s Doctorates:A Critique and a Proposal[J].Educational Researcher, 2006, 35 (03) .

3.国外大学创业教育及其启示 篇三

【关键词】国外大学生 创业教育 经验 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09-02

1.前言

现阶段美国、日本以及法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均具有十分完善的创业教育事业,其主要体现在上述几个国家的毕业生创业率最高可以达到毕业生总人数的30%左右,相比而言,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仅仅能达到毕业生总人数的1.5%左右,这也充分暴露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事业在发展中存在严重的滞后性,这一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我国社会经济在未来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应引导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积极向国外发达国家进行学习,并不是将国外一些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照搬回国内,而是要结合国内大学生自主创业需求来对其进行本土化和创新实践,确保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水平可以迈向一个更高的水平层次。

2.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经验总结

2.1创业教育体系

当前创业教育体系总体发展十分完善的国际有美国、日本以及瑞典等国,其主要体现在这些国家的创业教育基本贯穿了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美国作为一个创业氛围十分浓郁的发达国家,正因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先进性,才使很多国民都具备极强的自主创业意识。美国创业教育体系中不仅将大学生、研究生作为其主要教育对象,在初级教育阶段和中级教育阶段也开始施行了较为正规的创业教育,以美国高级商学院联盟为主导的一些院校均建立了高度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瑞典创业教育已经覆盖除小学以外的所有国民教育体系中,学生自初级教育阶段便要接受专业的、系统的创业教育;日本受到西方文化影响于20世纪50年代将创业教育引入国内,其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总结、借鉴、吸收国外创业教育,使其形成了当前国际上水平较高的创业教育体系。

2.2创业教育组织

对于我国教育系统来说是创业教育工作中培养潜在创业者的主要阵地,但是对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来说其教育系统不仅是最大的创业教育机构,同时在教育系统内部也衍生出了大量专职、兼职的创业教育机构,并且其在管理机构与服务机构等方面的建设也十分完善。例如,当前美国由不同层次的教师组织和学生组织来组成了其十分完善的创业教育组织,这些创业组织不仅为国民创业教育提供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同时也要担负着创业教学信息交流、教学方法创新等多样化的相关研究。英国政府通过设立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来指导和推动国内创业教育组织的发展;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均创立了不同的创业教育模式,这些创业教育模式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均具有先进性、系统性这一特征。

2.3创业教育课程

我国大学生创业课程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方法论等,均是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直接引入或套用的,这些创业教育课程在具体实践中很难满足国内大学生自主创业需求,而国外已经走入成熟阶段的创业教育体系有效推动了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例如,国外创业教育课程不仅重视对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十分注重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态度、创业知识等息息相关内容的培养,并且其比国内创业教育课程更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例如,美国相关机构调查数据显示,其创业教育课程总数已经超过了2000门,在课程体系上涵盖了创业构思、创业融资以及创业管理等多个领域;英国大学生创业项目通过多种形式来给予参与自主创业活动的大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并且其还为参与创业教育培训的大学生提供与创业者直接交流与讨论的机会,在该种模式可以有效推动英国创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2.4创业教育支持

现阶段很多发达国家在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十分完善,可以包括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资金、政策、服务、舆论等方面的系统支持,例如,美国科尔曼基金是全美第一个为创业教育事业发展而提供资金支持的组织,英国主要采用提供发展债券的方式来为创业教育事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并且通过启动高等教育创新基金等方式,来推动各大高校内部积极开展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日本国会通过颁布《大学生技术转移促进法》,以法律法规形式来推动日本国内大学生自主创业事业的发展;新加坡政府每年都会为各大教育组织开展创业教育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3.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给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

3.1建立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现阶段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体以各大院校就业指导课堂教学形式为主,虽然有一部分学生有机会参与KAB、SIYB、YBC等创业教育项目,但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之前的创业教育依旧处于真空状态,所以对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事业来说要进一步推动其教育体系的完善,要将创业教育工作有效贯穿于大学阶段之前、大学阶段以及大学毕业以后,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拉近我国创业教育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

3.2建设多级创业教育组织

现阶段我国各级创业教育组织机构的整体分布方面过于分散,在整体发展水平方面也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需求,很多创业教育组织在发展中过于依赖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在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也没有形成规模化,这种过于分散的创业教育组织难以形成良好的竞争力。因此,我国政府要扶持具有技术优势的高校内部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快速发展,使这些创业教育组织在发展中可以形成面向市场的专业化的创业教育组织,并要成立创业教育管理协会的方式来对各级创业教育组织进行审核、监督以及管理。

3.3研发适合国情的创业教育课程

虽然国外成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具有系统性、先进性等特征,但是并非所有国家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均适合我国国情要求,再加上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创业教育课程过于注重理论教育,严重忽略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因此,我国创业教育组织要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汲取国外相关领域成熟经验进行创新。各大高校要结合创业教育需求来开展不同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在教训内容设置方面要重视案例教学、模拟创业实训教学等,只有推动创业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的融合发展,才能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升至一个新的水平层次。

3.4加大创业教育的资金、政策支持

我国当前国情下很难有国外基金会一样的组织来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充足资金,所以就创业教育资金支持方面政府依旧要扮演主要角色,政府财政不仅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方面的扶持力度,同时也要通过宏观政策来为创业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并要主动引导社会力量来支持各级高等教育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只有政府、社会以及高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才能推动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确保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事业在未来发展中可以上升至国际一流的水平层次。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创业教育组织、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课程以及创业教育支持等方面十分落后,国外发达国家的整体创业教育事业发展已经进入高度成熟阶段,均对我国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很多发展经验与启示意义,所以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事业在发展中应注重国外成熟经验体系的引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胡松年.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特点[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4)

[2]王青山.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及借鉴[J].实证研究.2012(10)

[3]梅强.日本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3(4)

作者简介:

4.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启示 篇四

当时间,他看了很多创业乐成的案例,”感觉高兴就会有回报,投点钱就能乐成“。

,他大一,不循分的他在网上发明南边有很多人在做一款手机企业信息的软件,”很冲动,感觉机遇来了就要捉住“。

他给父亲来了个”先斩后奏“,到了广州之后给父亲打德律风说要休学。他说服父亲给本身一年时间,”要是乐成了就不再返来,失败了就返来重新开始“。

厥后,父亲带着他与学校领导员”会商“。”当时老师们很惊奇,终究大一门生这么做在想法上不可熟,并且也不克不及提供合法的来由。“陈浩说。

陈浩投了10万元,是公司最小的股东,公司一开始利润不错。厥后,公司又”转战“手机终端市场,与深圳的提供商互助开辟了一款手机客户端,雷同现在的微信,叫做”即通“。

但是开辟手机软件”烧钱“烧得让人出乎料想,他们的投资很快被耗尽。6月,陈浩在团队中第一个选择退出。

”实在是我们做早了,要符合的时间做符合的事。“陈浩阐发,当时手机市场杂乱,利用智能机还不敷广泛。厥后了解到腾讯公司也是当时间开辟跟进技能,不停在等候机遇。

这次失败,让陈浩了解到真正的创业并不是励志书中形貌的”心灵鸡汤“,”创业不是那么简朴,这些励志书多写乐成的案例,失败的写得很少,让人感觉到“高兴了就有回报”,给人带来误区“。

大学宿舍也能诞生”万万大亨“

回校后,陈浩做起了”好门生“,每天泡在图书馆,担当英语课代表,作业结果前进很快,但他的创业豪情并未就此熄灭。

忍了一个学期,寒假他又开始”捣腾“,资助做代购。他发明淘宝店上做男装的商机,年头,他在淘宝上注册”丰盛人生“的店肆。这次他审慎了很多,做了一个多月的市场调研,定了3年冲5皇冠的目的,”相称于要卖出去几十万件衣服“。

从第一个订单开始,陈浩就以为”时间不敷用“。三四个月后,每天的贩卖额在800元,”忽然以为本身太锋利了,一天能赚的钱相称于小同伴们一个月的炊事费“。

陈浩感觉到电子商务的商机,在故乡苏北,也能把买卖做到天下。这里可以享受低廉的房租,城区150平方?椎奈葑用吭伦饨鸩?600元。

他成为大学里快递最多的人,他进的男装聚集在宿舍里,满屋子都是。他每天要往天下各地发送数百个快递,舍不得买打印机,就只妙手写,”偶然间手抄得抽筋,着实没措施请来班里的女同砚帮助“。

这时间,陈浩再次决定休学,同心专心一意做买卖,此举遭抵家长的阻挡和同砚质疑。

209月,当日业务额到达元时,陈浩打德律风给父亲,父亲在德律风中把儿子臭骂了一顿,以为儿子在吹牛皮。在陈浩约请下,父亲在儿子的堆栈里看得理屈词穷,立刻决定拿出全部的积贮支持儿子。

1月,陈浩建立上海巨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同年年末,他的淘宝店的信誉已是4个皇冠,他仅用计划的1/3时间就完成了计划,”速率太快了“。这时间,陈浩的第一批大学同砚结业了。

陈浩开始搭建本身的团队,几名同砚连续加盟。陈浩感觉到团队稳固云云紧张,”多年来不管遇到什么题目,焦点主干都在。“

,他的公司贩卖额到了2000万元,陈浩的第二批大学同砚结业了。,公司业务额到了3000万元。

他的客户跟他一样逐步长大,客户们对生活品格有更高的要求,以是他必要不停研究潮水变革,调解格局。

”衣服好欠好,末了要用数据来语言。“陈浩说,公司专门建立计划团队,但他最担心的照旧怎么样包管格局不被人仿制。

情况在转变。他入驻天猫商城,曩昔竞争的都是一些散兵游勇,现在他与之竞争的都是七匹狼等大品牌;网商”蛮横放肆“地增长,20年末,天猫商城的男装卖家不到2000家,本年上升到1.5万家。

”做好了会很好,做得欠好很快就会被镌汰“。现在,当初那些曾经被陈浩崇敬的店肆很多都已经”灭亡“。而公司在天猫商城的排名从原先连结的百强滑至500名外。看到行业里不停有人倒下,陈浩感觉到竞争的暴虐。

固然他也有服从的底线,有很多店肆为了表现贩卖量,会专门刷单,这是陈浩刚强抵抗的。他以为,刷单极大地粉碎了良性竞争的泥土。”我是对峙不作弊的。终究刷单只能办理临时之快,终极救不了公司“。

”不求大而全,只求长而稳。“陈浩说,门生创业最大的利益便是功利性不强。他要求本身,稳打稳扎,不求激进,在男装上开辟差另外气势派头,增长本身的业务,增长市场份额。

做了8年的结业论文

陈浩说,固然创业小有结果,但参照行业里做得最好的,他感觉本身在知识、本领等很多方面还需提拔,应该继承回到校园,完成学业。现在陈浩每天抽时间学习作业,有空的时间也要去跟比他小很多岁的学弟学妹”抢座位“。

在盐城工学院党委布告姚冠新看来,高校创业教诲的基础目的不是企业家速成教诲,而是要将创业意识、创业本领和创业生理品格内化为门生的特质,成为他们将来职业生活终生受益的内涵”基因“。

本年3月,陈浩的创业项目报告”创芳华“天下大门生创业大赛。身为盐城的”男装“大户,直到陈浩带领的团队得到天下”创芳华“金奖,盐城工学院的很多老师才惊讶发明本身便是陈浩的客户。

陈浩的创业故事在校园里引起很大回声,校长王保林还在表扬大会上为他发表了”校长奖章“。 对付结业论文,盐城工学院副校长薛浩说:”陈浩参赛的项目报告便是最好的结业论文。“此时陈浩显得有些冲动:”这篇论文是我两度休学打造的。“

5.国外大学创业教育及其启示 篇五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时期所面临的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借鉴亚洲邻国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上的先进经验,从加快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师资水平、完善网络服务模式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四个方面展开探讨,推动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创业;日韩高校;教育模式

一、引言

现今,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互联网+”的趋势下,中国制造由生产型制造业为主向服务型制造业为主转型,正逐渐走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动力,以知识、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知识经济时代的开始,标志着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不仅仅是资本驱动,而更多表现为知识驱动和创新驱动,信息技术和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将会替代传统的资本、能源、产品的竞争。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应着不同的就业格局,这是人力资本这一生产要素重新优化配置的必然过程,“创新创业教育”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此背景下,如何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各高校的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

二、日韩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

现代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美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较为悠久,模式相对成熟。但东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无论是社会环境、经济形态,还是思维方式、生活习俗都有很大不同,西方国家高校的某些成功的教育理念和实施方法不一定能在我国推广开来。而亚洲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更多的文化共性,以亚洲邻国,如日本、韩国等国高校进行创业创新教育的经验来分析借鉴,更适合我国当前国情和市场环境。

1、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种新兴概念,区别于传统就业教育,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适应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理念。创新创业教育的三大要素在于创新、创业、教育,强调让学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日本高校的创业教育理念在于注重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通过教育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和面对社会挑战的能力。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扶持政策上,日本高校设立了创业援助部门,作为扶植学生创业的专门指导机构,同时还设立了创业后援基金,用于资助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提供风险投资。日本高校充分利用校友资源,通过校友会、优秀毕业生组建援助团体或募集基金,将创业教育与创业扶植有机结合起来。韩国将高校创业教育与国民素质的提高紧密联系,作为一个注重传统文化的国家,政府鼓励大学生在传统学科创新领域深入钻研。在“21世纪智力韩国”计划中,就有30%的资金是投向入到传统学科领域的。为了促进韩国产业的平衡发展,政府还提出回乡务农创业扶持政策,对于自愿返乡进行新型农业产业创业的大学生给予奖励。

2、制定完整的课程体系

我国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还没有形成系统性、逻辑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体系。高校对于如何将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与普通教育相结合缺乏研究。日本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分为三大类:一是创业基础知识类课程,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创业实践训练类课程,如让学生亲自参与的互动实践型课程,或者是有助于开展商务活动、进行商务沟通和拓展商务渠道的课程;三是创业实务讲座,聘请创业成功者为学生传授创业经验和技巧。日本最成功的是层层深入的实践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安排不同的实践内容。安排低年级学生参观企业、工厂,举办讲座方面的创业启蒙教育;对较高年级的学生,则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参与项目研发、参加创业比赛的创业参与教育;而对更高层次的学生,则安排到创业园、高校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创业实践教育。韩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注重课程体系的多样化,以创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全面覆盖培养目标所需技能来安排课程。创业教育以1:2的学时比例来分配理论课与实践课,注重培养创业实践技能。很多韩国高校还特别注重多方位补充传统教育模式,开设网络教育课程,定期举办创业专项培训班,邀请优秀创业先锋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授课。

3、引进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日本高校为了确保创业教育顺利发展,精心打造了多元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师资团队由两部分组成:校内师资和校外师资。校内师资中超过50%是专门从事经济学或者管理学的教师,37%是理工科背景的老师,其中拥有创业经验的超过40%。校外师资包括企业经营者、金融机构从业者、律师、职业经理人以及杰出校友。校内师资讲授理论课程,为学生打下理论基础;校外师资实践性较强,涉及领域广泛,在创新创业方面有一定的发言权,主要参与针对学生创业的专业知识讲座,制定创业计划,研讨创业经验等活动,让学生接触到创业第一线。韩国高校创业理论课程主要由在校教师讲授,任课教师一半以上有多年在企业或研究部门工作的经验,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在企业帮助下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到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学习,经企业承认后才能在学校授课。会邀请国内具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并且又有学术背景的资深人士作为校外师资担任创业教学推动工作,以多样化的师资保障创业教育的实践性。

4、注重培养创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创业需要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宝贵品质,参与创业实践能刺激学生的创新欲望,加深理解所学知识,树立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得到全方位的优化。日本高校非常注重培养企业家精神,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创业问题的能力。各高校会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区域经济环境,为学生量身打造创业机会。日本高校还在众多日本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推进创业计划比赛改革,改变创业比赛的形式和内容,使之脱离纸笔,现于实践。韩国高校的创业实践主要以实践基地为主,设有创业实践支援中心、创业孵化产业园等机构,学生创业者可以得到包含各项创业辅助的便捷服务。很多学生既在创业实践基地中通过具体工作得到了锻炼,又可以积累创业启动资金,可以为毕业后的`创业提供经济基础和经验支持。

三、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有效措施建议

通过分析日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以下几点有益的启示:

1、加快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改革

高校应该形成集合基础教育、孵化培养、精英培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连贯性、递进式、金字塔式的方式全方位、分层次的设置课程。首先面向所有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必修课程,普及基础知识。面向有创业潜质和意向的学生开设选修课程,针对企业创办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难题,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技巧,注意结合学校的学科优势或地区优势。面向已经开始创业实践的学生开设创新创业高端课程,引导他们在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企业领导力、管理水平和运营水平。通过上述课程体系,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培养,有利于将学生培养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并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提高师资水平

通过分析日韩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有以下几点可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一是鼓励高校教师在业余时间进行创业实践。我国教师大多缺乏创业经验,很多都是两课教师或者是行政人员,这使得授课教师缺乏对创业深刻的认识。因此,高校教师只有自己亲身体验过创业的过程,紧跟时代发展,更新授课内容,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二是引入国际师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学习先进经验,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师资水平;三是采取区域高校创业教育合作培养机制,可以在区域范围内各高校共设课程、共享教学、共用设备、交换老师、互认学分等,推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3、完善网络服务模式

网络经济和大数据发展给先进社会带来了巨大变革,网络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使教育从课堂走入生活。开设创业教育网络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丰富、更便捷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学校还可以成立创业公众号,及时发布创业信息,让学生可以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实时获取创业资讯。完善和发展网络服务模式,可以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使创业真正深入学生生活。

4、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后,要让学生明白创业不是只需要一个想法,而是要实际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那需要创业者具备驱动他们勇往直前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具有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作为创业的根源,有着正直诚信的人格魅力和面对挑战能坚韧执著的品质。创业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更要掌握各类综合性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而战略规划、团队组建、沟通协调、决策力和执行力等也是一个成功创业者必不可少的素质。因此,在今后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高校应该在加强基础理论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的教育之外,着重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资历合理创业,培养学生勇于承担创业风险的坚韧意志,提倡个性发展,敢于尝试多种创业实践。

四、结语

新理念往往昭示着新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必将带来教育模式的大变革。在现有教育模式下我们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想象力不足,实践能力较差,这极大的阻碍着经济的变革发展,高校不能为社会提供人才支撑和创新动力保障,所以我国高校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模式,适当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婷.中韩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5:22-24

[2]周文华.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特点及启示[J].江西:新余学院学报,2015,20(3):141-143

[3]华静雨.美日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湖南: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5(3)

[4]武超英.浅谈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J].河南: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7)

6.国外新农村建设模式对比及其启示 篇六

陶爱祥

译者:

国外新农村建设回顾

(一)韩国新农村运动的历史回顾

韩国的新农村建设运动正式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这段时期一方面韩国城乡差距、工农差距日益扩大,使得农村问题成为韩国政府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政府采取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取得成功,政府能够有财力支援农业和农村。韩国政府自1970年开始发起了“新乡村运动”,大力倡导“勤勉、自助、合作”理念来振奋农民精神,以项目开发为纽带,以政府支援和农民自主为基本动力,带动农民开展家乡建设活动。在交通方面,通过改善农村公路,全国都实现了村村通车。居住方面,通过改善住房条件,使得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在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方面,通过实施农村电气化工程,20世纪90年代农村家电普及,全国已实现了电气化;通过改善农民饮水条件、兴建村民会馆、增加农民收入等措施,使农民得到极大的实惠。

总结韩国新农村运动的运作机制,可概括为如下几点:一是规划先行、分步实施。政府从战略高度认识新村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设计,围绕总体设计分阶段、分步骤推进,由自上而下的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统一推动和实施;二是准确定位。韩国政府将农民定位为农村建设的主角,而政府在农村建设中只是充当引导、援助作用的配角;三是援助方式上,做到重点突出。资金以扶强助优的集中方式,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领域投入;四是采取科学的激励机制。采取分类激励村庄、民选产生村领导、强化村民会议、资金用于民众相关领域的方式,调动农村社区的积极性。

(二)日本农村建设的历史回顾

日本农村建设的历史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以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村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从1961年到1998年。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人口急剧减少,工农和城乡差距日益扩大。面对这种情况,日本政府从1961年开始,颁布了《农业基本法》、《农业现代化资金筹措法》等一系列法律,并修订了《农地法》和《农振法》等法律。基本思路就是从产业振兴的角度切入,以促进农业发展为主线,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主要内容都是围绕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率,扩大农户经营规模,增加农民收入,以缩小工农产业和城乡收入差距。这些法律法规虽然从农业角度涉及了农村发展问题,但并没有系统、专门的内容关注农村建设问题。

2.农村与农业并行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从1999年以后开始。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农业面临食物自给率明显下降,生产成本较高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减弱,农户经营规模小,兼业农户占主体地位,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山区农村经济衰退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基于这种情况,在旧《农业基本法》的基础上,从1999年起,日本又出台了《食品、农业、农村基本法》以及《山区振兴法》等配套法律,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这些法律和计划将如何振兴农村列为重要内容,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支持山区半山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二是大力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吸引年轻人留在农村和新的农业劳动者进入农村;三是制定地域性的产业重振计划,推进农村、山村及渔村地区振兴;四是设立“农村建设专项费”,支持农村个性化、亲环境型发展;五是鼓励农村地区发展非农产业;六是建立城市与农村共存及双向交流的机制。通过创建绿色观光事业及体验农村生活等活动,增强城乡国民间双向交流。

(三)欧盟农村建设的历史回顾及措施

欧盟农村建设总体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以农业结构调整促农村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从1962年到1991年。二战以后,为了实现欧洲重建,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诞生。在经济一体化带动下,欧共体成员引发了农业一体化要求。1962年法国、荷兰、意大利推动欧洲共同体建立了共同农业政策。共同农业政策的目标中规定: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具体农村发展措施主要是实施落后地区发展补贴;利用欧洲的结构基金特别是农业指导和保障基金,为农村地区采用农业新技术、改进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非农产业提供资金支持;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2.从以农业生产为中心向关注农村发展过渡阶段。这一阶段从1992年到1999年。1992年欧盟第一次比较全面地改革共同农业政策,把过去以价格支持为基础的机制过渡到以价格和直接补贴为主的机制,降低价格支持水平,控制农产品生产和财政预算开支的过度增长,进行国土整治和保护环境,促进农村发展。除了农业生产措施外,促进农村发展的措施主要是完善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建立农业结构调整基金支持环境保护;对55岁以上农业生产者实行提前退休制度,安置青年就业;扶持山区和条件差的地区发展农业等。

3.农村与农业共同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从2000年开始。1999年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欧盟2000年议程》,对共同农业政策进行第三次更彻底的改革。欧盟提出建立欧洲农业模式,将共同农业政策转变为“共同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将农村发展作为共同农业政策的第二支柱;注重农业在农村发展中的多功能作用,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使农业、农村、环境协调一致、共同发展。

国外新农村建设实践的启示

从国外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必须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从韩国、欧盟和日本的经验来看,找不到适用于所有地区的标准化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每种新农村建设模式都决定于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制度环境、人文历史、发展机遇等多种要素。欧盟、日本以立法为主要手段,采取温和的渐进方式,促进农村发展;韩国则以行政运动为主要手段,采取迅猛的激进方式,推进农村发展。尽管各国农村发展道路不同,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政府的扶持功能,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等内容是基本一致的。

(二)准确定位新农村建设中各个主体的角色

从韩国、欧盟和日本的农村建设实践看,政府组织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要合理划定政府公共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职能界限,双方在其职责范围内密切协作,共同实现农村繁荣的目标。应该明确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采取各种措施,发挥农民积极性,使得农民的主体作用得到切实发挥。其中采取的每一个涉及农村的措施、制定的每一项涉农政策都必须以农民的意志为出发点。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政府只是新农村建设的配角,只是起到引导、统领、服务作用。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韩国将农村分成基础村、自主村和自立村,只对后两种给予奖励和补助,这是一种物质上和精神上“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我国一些地方存在“奖懒罚勤”的现象,使得一些地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受到抑制。因此,在今后新农村建设活动中,基层地方政府应该进行充分科学的调研,在此基础上,根据各村庄对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行动,划分村庄类别,制定差别化的奖励和补助政策,充分做到“奖勤罚懒”、充分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建立农村公共设施投入和维护使用的长效机制

韩国新村运动中走的弯路之一,就是重蹈中国“大跃进”时期的覆辙,建了许多集体性质的公共设施,缺乏后续投入和维护办法,违背市场经济规律,最后不了了之。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明确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化导向。除了道路、饮水、医疗、教育等公益性特别强的公共设施外,社区文体娱乐健身类准公共设施尽量由农民自己出资或市场化,政府最多适当补助一点。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政府的财力有限,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不可能象发达国家那样对农业和农村进行大量补贴;另一方面,如果政府全部包干,就会使得农民产生等待意识,增强懒惰思想,也不利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五)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法律法规

新农村建设行动要逐步建立在民主法制的基础上,这一点从欧盟、日本的成功经验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新农村建设的法律法规还很滞后,我国现在采取的农村建设的做法主要靠行政推动,制定一系列政策进行。长久来看,必须制定和完善保证我国新农村建设长远发展的法律法规,如有学者提议将“农业基本法”修改完善为“农业和农村基本法”不失为一个好的建议,此外还可以制定诸如“财政支持农业和农村投入条例”等,这样通过法制化途径,可以使得新农村建设获得稳定的制度性保障。

7.国外大学创业教育及其启示 篇七

一、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困境

1998年清华大学MBA中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专业”, 同时举办了第一届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开启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先河。[1](16)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开展得红红火火, 这既缘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重;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虽然目前高校以各种形式开展创业教育, 如创业竞赛、创业课程开设、创业实践等, 但我国创业教育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 据统计, 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1%, 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也只有4%, [2]这说明创业还存在诸多问题。

1. 创业教育的认识不正确, 阻碍着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一方面, 部分高校的领导和教师对创业教育的目标与实施理念的认知存在误解:有的认为, 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有的认为创业教育是规避就业压力的缓兵之计, 学校的就业率高则没必要开展创业教育;甚至有人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小商小贩, 偏失了大学的教育宗旨等等。认知错误或偏颇使一些高校对创业教育表现冷淡, 进而严重阻碍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另一方面, 大学生对创业教育也存在模糊认识。接近半数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最主要目的是“赢利”和挣钱。还有一小部分同学认为创业就是创办公司, 甚至误将勤工助学等同于创业。研究表明相当多的学生认为创业最缺的是资金, 而忽视了知识、专业技术和创业教育服务在学生创业中的重要作用。上述认识上的偏差, 说明高校对创业教育的引导不够有关。

2. 创业教育的方法不科学, 抑制了学生的创业激情

学生能否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创业的素养。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素养的根本途径就是建立健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培养机制, 目前我国高校在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缺陷, 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重知识传承, 忽视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 学生缺乏参与创业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业的教育方法的不得当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业激情。

3. 创业教育课程不系统, 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 难以发挥各专业优势和特长

目前, 我国很多高校尚未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更没有融合于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 这直接导致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 难以发挥各专业优势和特长。如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 经济管理专业开设了“风险管理”“企业管理”、“职业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 教务处又开始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公司法”等公选课, 创业课程设置彼此相互独立, 各自为阵, 缺乏内在有机联系, 学生并未因学习上述课程而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知识体系。

另外, 创业教育不能脱离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孤立地进行, 因为人的创造性不同于传授具体技能, 而是通过科学和人文知识的熏陶和教化才能潜移默化地生成。创业教育不但不排斥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 而且更深地依赖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

4. 创业教育激励机制不完善, 创业教育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目前高校仍未制定完善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表现为:学校各部门很少把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绩作为其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对创业意识强、创业素质好和创业成绩突出的学生, 宣传、表彰和扶持的力度不够;很多高校担心学生创业会耽误学业不愿承担创业教育的风险。由于没有良好的支撑平台和激励机制, 学生创业教育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5. 创业教育资源未整合, 不能为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资源分散在全校的不同部门, 未能形成整合优势。如: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挂靠在校团委;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挂靠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创业课程设置在相关教学单位。很多高校未配备系统的专业创业教育队伍, 而是分散在辅导员或经济管理学院、团委和其他行政部门。同时创业教育师资的数量和质量还存在很大缺口, 不能为创业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不能将政府、社会和学校有关创业的政策全面系统传达给学生, 缺乏固定、有效的创业教育宣传途径等。[3]

二、依托创业型社团进行创业教育的实践

社团活动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延续, 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社团的活动内容与范围广泛, 通常以制作、创造和发明等为主, 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宗旨, 通过开展学术研讨、科技发明、文化娱乐、社会服务和实践考察等系列活动, 密切联系社会,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参与意识和竞争观念, 增强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实现从“书生型”向“应用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人才的转变。社团工作具有动态性, 每年社团换届 (新生和老生的“更叠”变化) 使得社团补充“新鲜血液”, 保持社团成员对社团活动持续的新鲜感和主动性。[4]社团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也是开展创业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

创新创业中心是中南民族大学进行创业教育的专门机构, 近年来非常重视“KAB俱乐部”、“创业者协会”“未来管理者协会”“聚贤人力资源协会”和“挑战杯联盟”等创业型社团的建设和培育。这些基于共同的需要和目标的社团可以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聚集在一起, 发挥其主动性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学校为社团提供场地和资金, 使创业型社团成为在校生感知创业、体验创业的第二课堂。

1. 依托创业型社团组织管理创业课程

KAB, 英文全称为“Know About Business”, 是由国际劳工组织和共青团中央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教育项目。目前全国有100多所高校设立了“KAB俱乐部”, 中南民族大学将课程建设融入社团的管理, 即由KAB俱乐部负责“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的宣传、报名工作。每年报名KAB公选课的人数很多, KAB俱乐部及时协调KAB讲师组织笔试、面试和小组讨论, 最终由KAB讲师和俱乐部共同确定名单, 所有学习课程的同学获相应公选课学分。这样的模式既保证了创业课程的顺利开展, 又使社团成员在宣传、报名和组织管理中锻炼了组织管理能力。

2. 依托创业型社团承办创业类竞赛

挑战杯联盟作为一个学术科技型社团, 每年根据创业竞赛的计划开展宣传、策划和组织报名等工作, 挑战杯联盟的会员既实际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 又参与赛事组织管理工作, 这保障了“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的顺利。

创业者协会则参照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和NBC《学徒》商业真人秀栏目, 以“理论指导实战, 实战完善理论”为培训思想, 注重比赛的商业性、娱乐性和参与性, 不断完善活动环节控制和淘汰制度, 同时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体系。通过多元建设扩大校园竞赛的影响力和参与度,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 依托创业型社团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创业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的课堂延伸, 如:创业者协会每年举办“联想公益创业大赛”, 面向在校生公开征集公益创业计划, 为优秀的创业团队提供专业培训、创业资金和公益组织实习机会等全方位支持。同时, 该社团还举办“创业面对面”学习交流会、“创业者南湖论坛”等活动, 形成企业家、创业导师和青年创业者的论坛媒介, 学生通过创业实践活动获得宝贵经验和丰富的人脉。同时, 该协会还把校外创业组织与我校创新创业中心进行对接, 承办“武汉市十大创业风云人物巡回报告会”等活动, 实施“引进来”战略, 让大学生在象牙塔内能准确把握最新的创业动态。

4. 依托市场化运作, 突出社团实战性

创业属于商业行为和市场行为, 学校成立了KAB创业俱乐部模拟商务拓展公司, 像“办企业一样办社团”。一方面实施“走出去”战略, 积极组织学生到其他高校、创业成功的企业参观和交流, 学习“他山之石”。同时为有创业意愿的同学提供与外界交流的平台, 提供兼职岗位给学生积累商业经验和技能。模拟商务拓展公司让更多的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通过市场化运作对其创业计划和能力提供一次检验和修正的机会。

三、依托创业性社团进行创业教育的启示

1. 构建灵活、多样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 依托创业型社团来整合和创建系统性强、实用性强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以创业教育为龙头, 融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文化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具体应分为3个模块: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而且: (1) 作为必修课进入课堂; (2) 作为选修课进入课堂; (3) 作为课外教育的一个内容; (4) 将创业教育的内容纳入其他专业课或基础课内。[5]KAB教育注重团队学习, 主要模块应以开放式问题为主, 采用创业案例教学, 老师在课堂上不是灌输理论知识, 而是采用头脑风暴法讨论成功者的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 由教师对各小组的意见或经验进行总结, 重点为学生提供从创意、策划、投资分析、管理模式分析道市场开拓等一系列训练的实践活动, 达到团队学习的效果。[6]

2. 建设具有创业指导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创业师资是创业课程和实践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理想的创业师资队伍包括创业理论教师、创业实践指导教师和创业成功者等。目前, 我国高校从事创业教育教师的队伍多是没有创业经验的专业教师, 或对行政管理人员短期培训。因此, 高校应从长远发展考虑, 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相关专业教师成为主要的师资力量, 辅导员可作为重要补充。但创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外聘教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如通过创业型社团承办对外通联工作, 为引入校外创业师资队伍搭建平台。由KAB俱乐部邀请企业家、校友成功人士来校交流, 解答学生创业的困惑, 实现“学院派”师资和“实践派”师资相结合。

另外, 要着重构建体验式教育师资培训平台, 即让教师在一定时期内亲临创业企业, 与创业者接触获得创业知识、积累创业案例和总结创业经验, 这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和教师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 政府出台鼓励企业支持创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建立良好的舆论导向, 企业提供创业教育师资体验的环境, 学校给予时间便利, 教师具有进行创业体验的动力。高校应加大培训力度, 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选送教师参加KAB师资培训, 接受最新的教育理念, 使KAB讲师真正成为学校创业教育的中坚力量。

3. 打造多类型学生创业基地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是一项连锁的、互动的实践活动, KAB俱乐部设计了演示、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游戏、嘉宾访谈等参与式教学活动, 这种注重实效的创业活动注重学生互动、互相分享体验。创业能力体现的是整合的能力, 创业教育成功与否在于学生整合创业所需的经营资源 (人、财、物和信息) 的能力和水平的高低。[7]高校应积极为社团提供交流、学习和提升的空间, 配备“创业实验室”和商务谈判教室等实践场所。通过KAB模拟商务拓展公司模拟创业演练, 锻炼学生从寻找商机开始, 到制定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融资和创业管理的全过程模拟。

4. 依托创业型社团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许多大学受“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 错误地认为创业型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任务。而大多数学生的职业观念也倾向于追求稳定的工作以及安逸平淡的生活, 不愿尝试风险高的创业, 缺乏创业激情。因此, 学校应发挥社团开展活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创业文化, 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敢于争先、敢于实践”的创业意识。学校应为志在创业的大学生实行弹性学分制, 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业。同时积极利用创业型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活动, 如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生涯大赛, 创业项目成果展, 邀请事业有成、创业有方的创业知名人士、政府官员以及创业杰出校友来校巡回演讲。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台等媒介, 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宣传大学生创业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8]

参考文献

[1]许小洲, 叶映华.中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0.

[2]张真柱.探索“平台模块窗口”式大学生自主创业运行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1) :43-45.

[3]牛翔宇.上海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 2010, (5) :84-86.

[4]杨芳.基于制度创新的学生社团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 2005, (9) :77-78.

[5]韩照祥, 朱惠娟, 李强.探索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 培育创新创业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1) :82-84.

[6]孙树枫.重视实践环节, 完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8, 20 (3) :23-30.

[7]徐小洲, 李志永.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制度与政策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 2010, (11) :12-18.

8.国外大学创业教育及其启示 篇八

关键词:金融行为;大学生;金融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我国大学生的数量快速增长,大学生成为金融消费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我国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分析他们的金融行为,将其同美国大学生的金融行为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中美之间的差异,它对于我国开展大学生金融教育,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观、采取科学的金融行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金融行为调查

选取我国某高校(F大学)为研究对象,在2013年4月,采用随机问卷调查的方法,发放400份问卷,最终回收375份,最终的有效问卷为352份。在这份调查问卷中,主要调查的是大学生金融行为。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整理、分析,与此同时,通过相关文献资料,对中美大学生的行为进行比较,最终所获得的结果如下。

(一)F大学的大学生金融行为调查

1、金融来源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95.2%的学生的经济来源是家庭,包括父母、亲戚,这部分的学生一般家庭条件较好;还有5.4%的学生是靠自己勤工俭学所获得;剩下的是家庭、自身都有的学生。

2、消费行为

第一,现金管理行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现金管理能力比较差,没有良好的资金规划,存在较多的冲动消费行为。第二,储蓄行为。这项内容包括是否留有应急资金和是否定期储蓄这两项内容。根据调查结果显示,42.5%的学生有留有应急资金行为,另有39.4%的学生有定期储蓄的行为,表明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危机意识。第三,投资行为。由于学生资金有限,再加上投资理念不足,导致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有投资行为。第四,信用卡管理。随着信用卡消费的不断推广,很多大学生的信用卡管理行为不活跃,表现在月透支额较高、还款行为有待提高等。

(二)中美大学生的金融行为对比

1、财务独立程度

在中美大学生财务独立程度上来看,美国大学生的独立性明显高于中国大学生:在被调查中的美国大学生中,有22%的学生已经基本完成财务独立,但F大学有95.2%的学生需要依靠家庭出资来维持生活开支,学生的财务独立程度不够。

2、理财知识情况

就中美大学生理财知识情况来看,中国大学生学习金融理财知识的渴望程度较差,这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及美国大学生。

二、大学生金融教育的相关启示

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金融行为又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观,为今后的金融行为提供重要的帮助,必须要加强大学生金融教育。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

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从而可以更好地承担来自家庭、社会等的经济责任。这就要求我国金融教育要重视大学生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金融消费行为。

1、开展金融知识讲座

在大学教育中,对于那些非金融专业的学生,学校要积极组织金融知识讲座,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接受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金融知识,促使他们更加理性消费。比如要具备金融危机意识、减少冲动消费等。

2、开展金融活动

学校还要积极开展多种金融活动。比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实现理性消费。

(二)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

在大学生金融消费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信用管理方面比较差,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因此,学校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注重学生的诚信教育,从而采取良好的信用管理措施。

1、思想政治教育中穿插金融伦理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位大学生的必修课,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穿插金融伦理教育,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金融伦理。

2、在日常教育中实行诚信教育

除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金融伦理教育之外,学校还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教育,比如班级会议、日常学生管理等,加强诚信教育,从而促使学生学会理性消费,加强信用管理。

(三)加强学生的财务独立教育

进入大学之后,大多数学生都是成年人,应该要学会独立,不管是生活还是财务,都要试着从父母的庇佑下走出来,这样才可以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学校方面必须要加强学生的财务独立教育。

1、宣讲财务独立的重要性

大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学校就要采用多种方式(座谈会、演讲比赛等)向学生灌输财务独立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父母金钱的来之不易,要意识到自己已是一个成年人,应该要学会财务独立,从而让学生树立财务独立的意识。

2、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独立机会

学校方面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比如开展勤工俭学项目,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为学生争取更多的生活体验机会等,让学生学会自己挣钱,从而有效避免学生花钱方面的大手大脚情况,采取更加理性化的消费行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社会金融活动的重要参与者,由于大学生自身独特的特点,在金融行为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学校必须要关注学生的金融行为,从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加强学生的财务独立教育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金融消费观,采取理性化消费行为,保障大学生的良好成长。

参考文献:

[1] 俞姗.大学生金融行为及其对金融教育的启示——基于F大学的调查与中美校际比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164-172.

[2] 肖经建.消费者金融行为、消费者金融教育和消费者福利[J].经济研究,2011(S1):4-16.

[3] 王慧敏,刘伟.大学生金融行为研究分析——以天津天狮学院为例[J].时代金融,2014(14):250-251.

9.国外大学创业教育及其启示 篇九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

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保障

我国自陆续颁布了众多政策性指导文件以保障、支持大学生创业。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给予大学生创业以众多优惠。在注册方面,大学毕业生可通过相关部门优先登记注册,减去了繁琐的程序。在税收方面,对于大学生创办的多数企业,可以免征或减征一定年限、比例的个人所得税。在创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方面,有关部门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同时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开业指导等创业帮扶服务,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在规定时间内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妨对照以上几点,看看自己现在是否适合创业。如果不符合,也可以朝着这些方向去努力培养,未来或许能够创造自己的一片天地。

2.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年以前,当我国多数高校还在按照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等重点高校已开始意识到创业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着手通过相关课程设置和科技竞赛活动来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创业教育已经在基础课程设置、学生创业活动启蒙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规模和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没有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与教育发展现状的工作方案。

3.大学生创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在校大学生有创业热情的人多,但付诸实际的人数少;重视形式的人多,注重实质的人少,对创业的可操作性分析不准确。

二是大学生创业知识贫乏,很多大学生对自主创业以及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的认识还不清楚,缺乏系统的创业理论培养。

三是大学生创业经营理念淡薄,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多数大学生只有技术的优势,缺乏经营理念的培养以及财务、营销、人事管理等综合的知识储备,不能适应市场的实际情况。

四是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难以筹集,资金投入不够。

(二)大学生创业失败和不持久的主要原因

1.时间投入不够,难以兼顾

创业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大学生虽然有着无限的创业潜力,但是落在实干上,他们多数缺少系统的管理、大局的规划等,更重要的是创业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经营,在校学生开展创业活动难免要与学业相冲突,很难做到自身学业与潜心创业完美地兼顾。

2.心理准备不足,理想化

大学生创业更多的是“虎头蛇尾”,他们在创业初期的热情高涨,常常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及相应的法律知识,把创业理想化,对于创业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风险意识淡薄,一旦受到挫折往往是一蹶不振,导致创业有始无终。

3.政策性支持不持续,有待完善

在大学生创业初期,政府给予了许多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但是对于大量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相关部门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地给予大学生实时关注和及时的帮助。

4.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欠缺新意和突破

大学生在创业起步时的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不足,缺乏对市场需求深层次思考、另辟蹊径的总结和创造能力,缺少新意和突破。创业起步的切入点将直接影响着创业的成功率。同时,创业过程中缺乏创新的毅力,虽然多数大学生都能意识到毅力在创业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往往缺少坚持,见异思迁,放弃追求。

(三)加强创新与创业教育结合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

学校在创新教育取得良好开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创新与创业教育的结合力度,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及创业实战能力,进而推动学校科技成果的创造、管理、转化,使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省级创业示范校,从而带动学校就业工作更好地开展。

1.根据现有政策,加强思想指导

学校通过在本科生中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KAB创业基础”课,来提高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意识。在激发创业热情、训练创新能力外,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创业心理的建立和引导,聘请杰出校友、企业精英等创业、创新领域的领军人物和校内具备创新能力、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组成导师团队,一对一指导,带领学生认真研究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的创业优惠政策,针对实时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指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认清起步资金少、缺乏实战经验等劣势,发挥其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的优势,帮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减少风险,少走弯路,提升创业技能和自身综合素质,适应社会需求。

2.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10.国外大学创业教育及其启示 篇十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创业问题,很多高等教育开始为学生开设创业课程,本文就借鉴了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课程,通过对其内容进行剖析,找寻出一套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学生创业的教学思路,进而为学生开设合适的创业教育课程。放眼现在,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创业成功率较低,很多高校对于创业课程的设置也欠缺规范,为此,高校教师必须要吸取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经验,使之运用到大学生的课程教育中,进而为我国高等教育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内涵

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课程已经历经了很多年,其教学内容已经非常成熟,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的明确。它主要为本科毕业生以及一些MBA 和硕士生做一些创业培训课程,进而形成了自身的特殊的创业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而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内涵是以创业的本质为根本,其课程设定也是根据学生的需求而制定相应的课程安排,有针对性的培训某一群体,帮助一些对创业有激情有梦想的人实现创业目的,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把创业项目落到现实,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概率。

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核心就是以创业为根基,构建一些与创业相关的能力培养课程,包括学生的创业信心培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能力提升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教育课程,让学生全面的具备创业的基本能力,把创业模式运用到市场中,结合相应的商业模式,使得创业项目可以更快更好的融入市场经济中,全面的促进学生更好的认知创业,更好的完成创业。

二、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体系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启示

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体系是一套较为完善且具有很强的实践作用的`课程,实现了理论与现实的融合,体现了创业与市场的不可分割,提高了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内和课外均可以完成创业项目。而我国高等教育对这方面的教育设置一直是稀缺的,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创业课程,开设一些具有实践作用的创业课程,从而为学生的以后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开设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百森商学院对于教育的目的非常明确,也是其成功的必要条件。我国高等教育也要为学生开设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水平的教育培训,确立不同级别的创业目标,从而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取相应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培养他们对于创业的认知,对于市场的分析和学习,从而在这样的创业课程中收获更多创业的知识和经验。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还要把创业当成一项长久的课程发展,要由浅入深的学习,让学生对创业有一个长久的认知和把握,从而帮助学生在不同时期获取不同的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创业水平,使之未来更好的发展。

(二)开设创业活动、丰富学生的创业生活

高校应该多为学生开设一些创业活动,涉及一些创业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创业技能,提升创业能力。百森商学院主张让学生多体验生活,在创业活动中增加自身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思路。高等教育可以借鉴这一教育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些模拟创业项目,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树立创业信心,为毕业后的创业道路做好伏笔工作。同时,高等教育还要举办一些创业大赛,让学生自己构思创业项目,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内容,进而在活动中提升他们的创业水平。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教育,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创业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真正的把创业当成一项使命去做,帮助学生争取好的政策,支持学生创业,从而通过创业解决就业问题,带动市场发展,促进经济提高。通过这样的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可以全面的改善学生对于创业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创业信心,进而提升学校的就业率,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一举多得,以创业带动经济,以经济提高带动市场发展,真正的为学生规划一个成功的未来。

三、结束语

11.国外大学创业教育及其启示 篇十一

摘   要:作为贯彻通识教育理念的关键载体和实质支撑,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具备合理的能力结构和基本的公民素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香港科技大学鼓励教学与研究的创新,力求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学习体验、开阔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探求精神以及公民意识。通过核心课程项目的开展,香港科技大学的通识教育在教学理念、组织机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与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富有特色的实践经验,对内地高校通识教育的实施及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核心课程;通识教育;香港科技大学

对于“通”与“专”之辩,久已有之。无论是以蔡元培先生为代表的“融通文理两科之界限”的“硕学闳材”教育观[1],亦或梅贻琦在《大学一解》中提出的“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的观点[2],皆映射出通识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种办学理念,通识教育与学校的整体育人目标相统一。而作为实现通识教育的主要载体,核心课程在拓宽学生知识领域、培养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素养可持续提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香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科大”)是一所年轻且充满朝气的高校,在20余年的办学时间里已连续三年(2011-2013年)在QS亚洲大学排名中位列亚洲第一,所获成就广受注目。科大以培育未来社会栋梁为使命,在灵活的学位课程和丰富的本科生参与研究机会之余,通过内容广泛、目标明确、注重质量的核心课程,着眼于学生获得全面学习体验,帮助他们开创成功的事业,活出丰富的人生。科大通过开展核心课程以促进通识教育发展的做法对内地高校推进通识教育的实质性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香港科技大学

核心课程项目内容与特色[3]

(一)核心课程目标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主要任务。科大核心课程项目旨在促进学生如下品质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积极的学习兴趣、宽阔的视野、开放的思想;交际、分析与独立思考能力;对文化艺术、社会热点的赏析和洞察力,科学严谨的态度;有责任感、有道德、有同情心的公民意识;“体魄”与“心智”的均衡发展。上述培养目标与科大“ABC LIVE”的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即卓越学术(Academic Excellence)、广博教育(Broad-based Education)、技能养成(Competencies and Capacity Building)、领导力与团队合作(Leadership and Teamwork)、国际视野(International Outlook)、未来愿景(Vision and an Orientation to the Future)以及道德准则与同情心(Ethical Standards and Compassion)。

(二)核心课程分类与内容

核心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竞争愈发激烈、充满变数的外部环境中更好地进入社会。值得一提的是,在核心课程设置中,把学院主办课程(或称学院特色课程)(School-Sponsored Courses,SSCs)规定为四年制大学课程的必修内容,是科大核心课程的创新点之一。学院主办课程是各个学院的标志性课程,体现学院的独特价值,倡导学科交叉和整合理念,常由资深教师执教。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精心设计组织,学院主办课程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其主动探索、创造新知的兴趣和热情。SSCs课程形式灵活多样,各学院可酌情决定教学方法、教学规模等。例如,教师可围绕一个主题基于不同视角教授课程;教学方式可以是轮流式的团队教学,亦可分阶段由不同教师讲授。在提交课程申请时,教师要随附对于如下问题的思考,包括该课程如何体现通识教育倡导的“广博、跨越单一学科”等方面的意旨;该课程如何诠释学院的特色价值;该课程能给通识教育带来哪些积极影响;教师将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和步骤确保课程既定目标的实现;课程实施过程中可预见的主要障碍或实际困难是什么,将如何解决等。

除学分课程及传统的课堂讲授之外,科大还不断探索机制灵活、形式多样的课程辅助与管理方式。比如,提供辅助课程工作坊(Co-curricular Workshops)让学生亲自实践与体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组织“与艺术家面对面”等分享会,为修读“当代舞蹈入门”“摄影入门”“现代绘画方式”等课程的学生搭建展演、展示、竞赛的平台,丰富校园艺术教育形式等。此外,科大还开展了学校间本科课程共享项目,让学生体验不同校园的学习生活。例如,2014年暑假,科大与岭南大学开展了此项目,即科大所有本科生可选择岭南大学提供的相关课程,且在岭南大学学习期间无需为获得学分而另外支付学费。在通过课程考核后,学生可提交学分转换申请以将该学分用于完成核心课程项目的修读要求。

(三)核心课程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保障体系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学校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应努力提升核心课程质量。2009年6月,科大教务委员会(the Senate)通过了一套核心课程质量保障细则。之后经修订,该细则在课程审核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课程申请与认定的程序、课程改善与教师支持等方面予以了愈加清晰、完善的规定。

1.完善的机构设置

本科生核心教育委员会(Committee on Undergraduate Core Education,CUCE)是科大审查、批准核心课程,且提供必要支持及监督核心课程质量的主要机构。CUCE成员由本科生教务委员会(Committee on Undergraduate Studies,CUS)主席与各所属学院负责人商议派任,主要成员包括: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的代表各1名;人文学院两个学部的代表各1名;语文教育中心的代表1名;学生会提名的非新生代表1名以及本科生教务委员会的委员1名。CUCE的具体工作一般由学术质素与本科生教务办公室的本科生核心教育小组(Undergraduate Core Education Team,UCE Team)协助完成,包括核心课程项目的策划、实施与推进等。该小组通过在学生中广泛宣传核心课程,指导学生对核心课程做出正确的选择,并藉此激发学生思考大学教育对于自身的意义,以使其有兴趣探求专业领域外的知识。此外,核心教育小组中的部分成员致力于实习艺术课程和课外工作坊的开展,旨在使学生体验多样的艺术形式,使其有机会学习如何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表达自己。

2.严格的课程审批与审查反馈机制

科大各领域核心课程的设立需要经过一个严格的过程。具体而言,课程需先获得所在学院的支持,且需排除与其他学院申请的课程存有相似的可能。继而,学院把课程上报给本科生核心教育小组以将其呈交给相关的课程审核小组(Course Review Panel,CRP)以进行更为深入的审批。之后,CRP会对申请的课程提出建议,并反馈给相关学院,以使其对课程申请方案进行修改。最后,课程申请将被提交给CUCE和CUS以获其双重批准。课程审批旨在确保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符合核心课程项目的一般标准,及与所属领域的学习目标相一致。

学期末,所有的核心课程都要通过《评价调查表》进行统一考核。针对核心课程的具体需要,考核内容也可补充附加问题。考核过程中,科大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征集反馈意见,并围绕意见展开讨论以改善课程。此外,本科生核心教育小组也可通过有针对性的学生小组会议、调查等其他渠道加强课程审查。每年,本科生核心教育小组需向CUCE提交核心课程项目实施的年度报告,报告内容包括选课数据分析、学生反馈以及针对学生反馈意见提出的改进措施等。CUCE将针对报告内容提出改善建议并呈交给教学质素校务委员会(Senate Committee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Quality,CTLQ)。

3.积极的支持与奖励措施

为表彰核心课程教师所付出的非凡努力,以及在课程设计和授课中的卓越表现,科大设立了“核心课程卓越奖”(Common Core Excellence Award)。奖项评选委员会由师生代表和校友代表组成。奖项考量内容或标准主要包括:卓越核心课程的示范性(如课程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其视野、解放其思想;是否有效地实现了跨学科融合;是否将当下研究、知识热点与课程进行了有效结合等);课程教学大纲和考评设计(如课程是否与学校育人目标相统一;是否有助于提升学生定量推理、交际、批判思维能力;是否在课程设计中考虑了学习者不同的背景和能力差异等);授课方法和教学创新(如是否在不断改进教学、主动创新以提升学习质量等)。在280余门课程中,学校将甄选1项获奖课程。对于获奖的课程教学团队,一方面,将由校长颁发证书,并赠予2万港元的奖金(团队拥有对资金的使用和分配权);另一方面,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等将会对其进行宣传,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投身核心课程的建设,激励学校在丰富课程内容、开发课程活动、增强教学团队力量等方面努力。

二、启示与借鉴

我国对通识教育的研究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已开始。自1995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在52所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到1998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规定文化素质教育应被纳入到高校人才培养之中,通识教育开始在部分高校有了实际发展,并渐趋被作为改善和提高本科课程体系整体水平、贯彻文化素质育人理念的重要途径。随着通识教育改革的深入,通识教育的实践研究愈发重要。科大开展核心课程项目的经验,对内地高校加强通识教育,改进、创新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颇有启示。

(一)确立明确的课程目标和通识教育观念

正如有学者所言,“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一辈子都在调整, 任何大学的本科教学计划都不可能以四年时间包办一个学生的终生的知识结构。” [4]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对当前教育热点问题的有力回应,是完善大学生人格品质,平衡知识结构的良策。科大推出的核心课程项目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充实本科教育经历的良好机会,不仅可帮助他们在主攻学科专业领域内成绩出众,更可通过艺术、人文等学习让学生获得全面成长,突出了对学生合理能力结构和基本公民素养等的培养。

当前,在内地高校的教育实践中,通识教育目标多指向“非专业教育”“提升素质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目标表述趋于雷同。而科大的核心课程项目旗帜鲜明地要求与学校所提出的根本育人目标,即“ABC LIVE”密切结合、相辅相成,尤其注重拓宽学术广度,支持高水准的个人发展、道德推理和公民意识。可见,如何使通识教育目标与学校自身的办学传统、特色优势、育人理念统一整合;如何使核心课程真正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并内化于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中,而非仅只就业利益驱动下对于原有培养方案的简单修补,亦或“简单化”的专业科目授受等,仍是需要深刻思考的课题。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核心课程体系

科大核心课程的成功实施取决于教职员工以及课程团队其他成员的努力,取决于所在学院、系部的大力支持。不同于以往基于学院的一般通识教育模式,核心课程为所有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就课程结构和内容而言,科大核心课程体系覆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基本知识领域,重视文化艺术修养和语言技能的掌握,重视对于数据的深入挖掘、分析与运用。当前,内地诸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推出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通常涵盖如上领域,在课程的类别划分方面有粗有细、有多有少;课程名称、性质等略有不同;中英文等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不被包含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之中,否则将占据过多的必修课程比重,不利于学生的自主选择以及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

此外,为了突出学院在引导、协调、推进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中的重要作用,科大推出了SSCs课程,实现了选修、必修课程巧妙的结合;鼓励课程的跨院系、跨学科整合;注重发挥学校的特色优势,促进核心课程的高质量与规范性发展。不仅如此,科大核心课程还可兼涉多个领域。如“中国艺术入门”“中国国画入门”可同时归于人文科学、中文交际、艺术等三个领域,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特点合理规划课程的修读。

(三)设置专门的核心课程管理机构

科大设立专门的本科生核心教育委员会(CUCE)作为审查、批准核心课程的专门机构,并组建UCE Team协助其完成日常工作。随着对通识教育探索与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内地也已有高校在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立通识教育委员会,负责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顶层设计和建设规划(如复旦大学)。但多数高校对核心课程的管理由教务处或其下设机构负责。此种做法,一方面,就组织保障而言,不易突显高校对通识教育开展的重视;另一方面,教务处或其下设机构因繁杂的行政事务性工作,易导致对核心课程的管理陷入松散无序的状态。

大学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于大学教育的自我认知和态度取向。当人们普遍认为大学的专业学习是专门领域的学术钻研,只有成绩优秀才可为自身带来良好的工作和锦绣的前程时,对于那些不确定通过大学生活能获得什么、核心课程如何满足其对大学生活的期望、如何进行最佳选择的学生而言,尤其需要核心课程项目主管部门通过组织讨论会等进行“面对面”指导与交流。

此外,科大本科生核心教育小组中的部分成员致力于艺术课程等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引起内地高校对非正式通识核心课程的重视,丰富、拓宽通识教育的实施途径颇有助益。

(四)加强课程教学创新与过程监管

当前,高等教育日渐回归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重要性不断被肯定。然而,实际推行却易出现偏差甚至背离通识教育的最初目标,诸如:核心课程内容重应用型和专业化;学生倾向那些轻松、易过的课程;教师缺乏兴趣和热情;教学方法疏于创新,不适合核心课程等。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影响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质量和育人效果。为了扩大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外的视野,科大核心课程授课教师通常要面临如何向学生解释其从未接触过的学科概念,如何使学生对课程学习感兴趣,如何使学生真正在学术体验、实践、思辨中获得精神感悟等挑战。面对这些挑战,科大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如将高年级学生收集的日常生活案例制作成系列微电影辅助课程讲授;推出小组合作项目,帮助学生将所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促进团队合作与协作学习。在团队合作与协作学习中,为避免出现个别学生的“搭车”行为,课程小组会建议组内成员应具有不同的专业、年级乃至国别的背景;课程应有明确的个体和同侪评估准则、进度表与反馈等;学校亦可选择已修完该课程的优秀学生作为朋辈辅导员指导学生的学习。此外,为强化核心课程项目的质量保障,科大注重从核心课程的准入、课程教学的评价与考核、教师发展、打造优秀示范课程等方面完善课程保障与监管体系。

综而述之,无论是培养富有责任感、有教养的人,还是完整的人,通识教育通常表现为一种教育理念,核心课程则是贯彻这一理念的关键载体和实质支撑。当前,内地高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开展,是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势所趋,亦是提升自身育人质量,完成本然使命的迫切需要。面对通识教育发展及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困惑、难题,内地高校学习人之长,反观己之短,方可在优质办学、特色育人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661.

[2]梅贻琦.大学一解[J].中国大学教学, 2002(10):46.

[3]University Common Core Program[EB/OL].http://uce.ust.hk/web/about/about_common.html, 2014-3-20.

[4]王德峰.从大学理念看通识教育的方向与道路[J].复旦教育论坛, 2006(4):26.

编辑 吴婷 郝星培

作者简介:张媛,天津外国语大学高教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张涛,天津外国语大学高教研究室副研究员(通讯地址:天津市西区马场道117号;邮政编码:300204;电子邮件:nana_8762@163.com)

上一篇:可靠性工作总结下一篇:药品价格管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