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研究报告

2024-09-23

高效阅读研究报告(14篇)

1.高效阅读研究报告 篇一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 最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实施,初中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对初中语文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之外,还要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需要重新审视初中语文教学,要采取措施切实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促进初中阅读教学质量提升有一定助益。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阅读教学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6-0205-01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审美观、价值观以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尽管新课程教学标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是由于初中语文教师不能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本次研究主要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就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阅读教学有所助益。

一、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存问题分析

1.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动性不强

新课程教学理念实施之后,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处于应试教育大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学生阅读成为了应对考试的一种手段,教师没有意识到学习阅读本身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所带来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的将高分作为区别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阅读教学成为了一种目的,教师没有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个性需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整个阅读教学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参与性不足,主动性不强,在课堂被动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自然就缺乏学习的动力。

2.学生阅读面较为狭窄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一直不怎么好,学生的阅读量小,阅读面过于狭窄,学生可供阅读的只有教材。很多语文教师认为阅读课外书籍会分散学生学习注意力,对学生正常学习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延伸,是拓展学生阅读面和阅读量的重要措施。良好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阅读习惯,对学生进入高中乃至大学生阶段的学习都有着巨大的帮助。现阶段,在升学压力的束缚之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很差,学生阅读能力不高,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及时改观的话,将会对学生未来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二、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对策分析

1.及时更新阅读教学理念,重新角色定位

首先,及时更新阅读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精神内涵,是教师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的重要导向。在应用任何一种教学形式之前,都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例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如果不能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就会导致多媒体教学形式化,无法真正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真正的作用。提高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重新审视自己的阅读教学活动,全面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内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理念;其次,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主体,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被动接受,同时教师向学生灌输这种单一的模式让学生学习,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提升,抑制了学生创造性发挥。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按照指导性阅读教学,自由性阅读教学、探究性阅读教学原则,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全面意识到学生中主体地位,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力,从而切实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2.及时转变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学生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物质支撑。不同的阅读教学内容需要要按照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向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后,直接将阅读教材发放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而教师不再一旁进行管理和引导,导致课堂纪律松散,完全失去了课堂阅读教学应有的作用。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及时转变教学方式,丰富阅读教学形式,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初中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诞生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其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等多方面优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阅读题材,选取相应的影视作品或者戏剧作为阅读教学的开场设计。例如在进行《祥林嫂》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祥林嫂用刀砍门槛情节,让提示学生祥林嫂为什么这么做,从而一下子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小组之间的阅读和交流,提高学生合作意识。采用多媒体和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可以增加教师互动比例,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深入探究文学作品中深刻内涵。

3.拓展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全面认识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充分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熏陶作用,培养学生语文鉴赏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针对不同情节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从而就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积极利用好这种差异性,开展阅读拓展教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相似的阅读内容,或者以某个主题为线索,积极鼓励学生搜集相似的作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保证学生对同一个主题产生多样化的理解,丰富学生想象力。例如在进行《孔乙己》这篇文章阅读教学时,让学生搜集和这篇文章相似的文章如《范进中举》等,让学生去阅读理解,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拓展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面,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阳.浅议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

[2]陈学员.情感启发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

[3]高彩虹.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堂回答评价的有效策略[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02)

[4]肇立新.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J].科技展望.2016(09)

[5]徐进.初中语文学本课堂的构建策略[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3)

[6]朱琳.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

2.高效阅读研究报告 篇二

要实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需要做到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课堂中教师对时间段的设计要做到游刃有余, 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好教学的重难点, 确立教学的难度, 让更多的学生实现充足发展。还需要将语文课堂中的各个要素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只有让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 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发挥有效作用, 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阅读教学。需要坚持把预设同生成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课堂教学是师生的认知交流过程, 不仅要进行科学、精心的预设, 还要捕捉动态生成, 以期达成预设同生成和谐统一, 由此实现提升知识技能教学效率, 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需要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 用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促进语文学习的内容, 来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进度。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以便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去, 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效。

二、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一) 问题引导, 构建层次式环节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带读加跟读的方式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常用方式。但是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跟读的教学方式就仿佛是模仿说话的形式, 在这样的形式下, 学生很难从阅读中得到对文章的思考。由此, 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为问题引导渗透, 以构建层次式环节教学的高效阅读课堂。

如在教学《孔乙己》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孔乙己生活的艰难, 使用渗透问题引导的教学策略, 构建层次式教学。在层次一中可以设计跟读引入问题。请一生读孔乙己到店之后喝酒的人看着他的相关内容。由此引入层次二, 教师适时进行问题引导:想一想, 孔乙己脸上为什么会添了“新伤”?酒馆里的人非但不同情他, 反而去嘲笑他, 又是因为什么呢?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如:“他是不是做了什么坏事呢?导致他旧伤未除, 新伤又添呢?”像这样激烈的交流引起了学生更深层次对课文阅读的兴趣。再进入到层次三渗透问题, 课件出示孔乙己能够在一月之内还清欠酒馆的钱, 于是粉板上便拭去了他的名字。师引导:看来孔乙己是“被逼无奈”才会去偷窃的!但是他却从不拖欠酒馆的钱, 这又是为什么呢?由此又引出新一轮的讨论。教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继续阅读课文, 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这一连串问题的提出,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初中生对新鲜事物充满着新奇, 教师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 更新阅读教学内容。在《孔乙己》的教学案例中, 教师将传统的带读加跟读的教学方式更换为提问, 引导学生探究, 再通过阅读, 提出问题, 再次引导探究这样的教学, 以问题作为联系各个层次的纽带, 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构建高效阅读课堂。层次式教学能提升语文教学的逻辑性, 培养教师的教学思维意识, 也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为构建高效阅读课堂奠定基础。

(二) 小组合作, 实现交互式学习

阅读教学是课堂内的交流式教学,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同学生之间实现着交互式学习的方式。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场景中, 教师要营造出动态的竞争氛围, 能达到相互融合的教学环境, 在这种汇报交流、目标确立的交互式学习中, 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 使用小组合作, 实现交互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也是构建高效阅读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

如在教学《雪》时, 教师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文。教师先将学生分组, 再提出学习要求, 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思想感情以小组的形式来自行确定阅读的方式, 讨论交流之后进行汇报阅读。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阅读的情况进行评分, 并奖励汇报优秀的小组。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同时需要进行汇报交流, 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小组内学生进行积极交流。有的小组认为课文中描写的北方的雪让其向往, 很想见识一下。小组认为根据课文所描述的内容, 使用集体合读的方式表现出雪的魅力。有的小组认为编排一出小话剧, 以话剧中男女主人公在飘雪的北国偶然相遇, 再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情感来演绎, 从侧面表现出北国之雪的魅力……学生在经过讨论之后, 开始汇报阅读。像这样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 学生有着多样的阅读形式, 有的是通过表演来展现阅读的成果, 有的是分类型阅读的方式, 由此在课堂之中展示出合作竞争的良好氛围。

小组合作这样一种学习竞争的形式, 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去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雪》的教学案例中教师激发出学生的竞争意识, 同时对学生的小组合作进行了有效地引导, 让学生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 由此设计出多样的阅读形式, 体现出小组合作的优势, 展现出课堂竞争的魅力, 这样的交互式学习必然会有效地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总结

阅读教学的效果能够体现出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 教师需要不断地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 采用更多更加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 为学生营造出充满着阅读兴趣的课堂环境, 能够让学生在高效阅读中学习语文的精髓。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 提升学生的语文技能。本文从初中高效课堂的理解入手, 探讨了构建层次式环节、实现交互式学习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余绪富.激活资源·品读感悟·高效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谈[J].成功 (教育) , 2012 (06) .

[2]汪世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0 (05) .

[3]叶澜.我对课堂教学本质的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 2009 (Z1) .

3.高效阅读研究报告 篇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课堂阅读;有效性研究

一、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的内涵概念

高效课堂是以“高效益”“高效率”“高效果”为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在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效课堂更加倡导以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领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就是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主动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理解能力等等。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成长的黄金时期,学习接受知识的行为习惯正在逐步形成。同时,受到青春期变化的影响,大部分初中生活泼好动。因此,掌握有效新颖的语文阅读课堂策略对于教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方法

1.突破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观念,立足于新课程理念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突破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摒弃教师在阅读环节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初中学生在年龄阶段的活泼好动优势,指导学生积极阅读,并组织学生在阅读后进行读后感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组织初中生阅读时,一定从语音语调、情感表达、断字断句、节奏快慢上给予学生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轻缓的音乐进行铺垫。或者是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朗诵等形式展开教学。

3.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内外阅读时间

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重点和三维教学目标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同时,在指导学生课堂阅读时,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在高效时间内高效地完成课堂阅读。同时,在课余时间也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发展,因此,教师要合理布置学生课外阅读的任务。

参考文献:

鲁娅.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4(01).

4.45快乐阅读,高效识字 篇四

鸿尾中心小学

吴凌枫

小学生的识字与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一、二年级能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两年的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一方面要完成艰巨识字任务,另一方面又要在大量的阅读中增强学生各方面语文素养。

一、低年级阅读与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在处理阅读与识字教学的关系中,都存在以下几种错误的做法:1.教学思想上认识偏颇

首先,老师没有恰当地把握识字要求。有的教师没有正确理解课标关于要求认读的字与“要求会写的字”的表述,对于会认的字也采用了会写的字的要求,提高了难度,导致阅读教学时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进行识字还不够。

其次,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一些教师认为,要认的字早晚都要变成会写的,所以现在让孩子们分析字形,说一说记忆方法,有利于以后的识字教学,这种错误认识和做法,加重了学生的学习重担。

1.教学形式上字文分割

其一,有的教师把“识字教学的重点在低年级”等同于“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是识字”,走入一味追求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量的误区。教学开始即用大量时间让学生反复读字、辨字、“一字开花”,学习课文的时间少之又少,只是带领学生读了几遍课文,提几个问题,就草草结束。

其二,有的教师创设各种情景指导学生想像、表演、对话、朗读等,追求阅读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而对生字则不理不睬,放在最后集体读一读,走过场。

其三,有的教师上课时采取“两段清”----先识字,再阅读,所谓的先扫清障碍,再读文,进入“阅读教学”环节,生字搁在一边了,学完课文,生字还是陌生的。识字与阅读互不相干的“楚河汉界”式的学习,使低年级识字与阅读教学耗时低效。

二、低年级阅读与识字教学整合的基本方法

如何让识字教学“踏雪无痕”地融入阅读教学中,在阅读中有效提高识字效率,达到识字与阅读双赢?我们重新学习了前人的经验,走阅读与识字教学整合之路,以阅读为主线,识字为辅线,在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强化识字教学,把识字贯穿在导入、感悟、提升的全过程中,努力建构一种各谐高效的课堂教学。

1.创境识字,导入新课

课堂上要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情境创设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或者形象的板书等方法导入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课伊始,趣亦生。教学《雨点儿》一课时,在导入课题时可这样设计:出示课件“雨”字演变:要下雨了,天上 飘来一片乌云,接着下起雨。乌云变成横,雨点儿就变成雨字的下半部分。学生通过观看一下子就记住了雨的样子,老师再通过范读“雨点儿”,让学生注意:儿化音的读法,读出雨点的可爱。通过多媒体展示“雨”字演变,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记住了“雨”的音、形、义,孩子们会觉得识字很有意思。

2.读文识字,字文交融

识字学词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但这并不是说整节阅读课都要进行识字教学活动。因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不仅承载了识字教学任务,还担负着朗读、积累语言以及培养初步理解能力的任务。为了提高阅读课中识字的实效,随文识字是个好办法,但要进行巧妙设计,避免为识字而设问,造成“费时低效”的现象。

《两只小狮子》一课要认读的生字有14个,其中9个都藏在写两只狮子不同表现的两句话中。有心的教师便会抓住这一特点来设计,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边读边想两只小狮子表现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很快找到了勤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懒狮子懒洋洋地晒太阳。根据学生的交流让学生用动作来表演生字“滚、扑、咬”、“赖洋洋”。这样一来,既激发孩子们学习主动性,又轻松地学习了大部分的生字。

3.集中复现,巩固生字(1)拓展资源中巩固生字

在执教《两只小狮子》时,可在教学的最后让学生反复诵读这样一首儿歌:“小狮子,懒洋洋,做事慢吞吞,整天晒太阳。快练功,滚扑撕咬应刻苦,将来才能靠自己。”一首儿歌,让学生再次体验文章讲述的故事,领悟其中蕴涵的道理,并把6个生字进行了重现与巩固。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单纯机械地复现生字,儿童的记忆的效果比较差,如果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复现,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同时提高了阅读能力。(2)盘点词语中巩固生字

我发现人教版教材从四年级开始,每个单元课文之后,《语文园地》之前都设了“词语盘点”这一栏目。“词语盘点”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查漏补缺。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引入低年级,在阅读课结束前也来盘点整篇课文的词语。

我在教《狐狸和乌鸦》时,在最后设计“串读词语,回顾故事”这样一个环节,让孩子们一起来读黑板上的词语,一边读一边回忆这则寓言故事,一边读一边感受狐狸的狡猾、乌鸦的愚笨,体会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8个词语的盘点巩固了要认的生字,也帮助学生回顾了课文中有趣的故事。

可以说,阅读与识字教学的整合,不是阅读和识字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有效地进行识字教学,在识字的过程中愉悦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两者的不断整合有助于促进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从而达到快乐阅读、有效识字的目的。

参考文献:

①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

5.为何要懂得高效阅读? 篇五

一爱,即首先要培养自己热爱阅读、享受阅读的习惯,很多人都想在碎片片时间里充实自己,想去读书,但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将读书当作消磨时间的工具,而没有真正将这个过程内化为自己的潜在习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读书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当作一种手段,如此,才可说端正了读书态度。

二悦,即是要带着平和的心态享受阅读的过程。我也曾经思考过,读这一本书或那一本书可以获得什么,但最后发现,读书这个过程就已足够美好,它本身就值得我们享受。在现下这个浮躁的社会,人们大都带着功利心去读书,还没开始读,便急切地想知道可以获得什么。但其实,读书容不得功利,你越是着急,就越是徒劳无功,所以要做到“悦”,即摒弃功利,不问得失的去读书。

三思,即在享受阅读的过程中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面对书中的故事和人物,我们需要思考,作者为何要如此安排;觉得写得好的句子,我们要留心,作者为何会写得如此传神。只有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才可在读书中享受进步的乐趣,而不至于读一本扔一本,时间依旧,甚至忘记自己曾读过这本书。

四写,即尽可能的自己写书评、写感想。我在之前也做到了坚持读书,但并没有撰写书评,后来我没读完一本书,就要求自己一定要写一篇书评,我也会将书评发到百家号上,以飨诸君。久而久之,这已成为一种习惯,我在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就会思考这本书的书评怎么写,对于这本书,我又有怎样的见解。而当我们具备对一本书的评价能力时,这意味着你已经从一个单纯的读者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思考者。

一爱二悦三思四写,这四者是相互贯穿的,如果能很好的做到这四点,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有效读书,真正将书中的养分融入到自己的灵魂。

6.如何高效阅读四年级作文 篇六

前天,我和爸爸妈妈去银川图书馆听讲座,讲座的主题是:“如何高效阅读”。

主讲老师地对我们说:“高效阅读就是让你画出思维导图,只要会画思维导图了,一本书的内容也就可以总结出来了。”我心想:难道这么容易吗?老师发了一篇文章,我大笔一挥,不一会儿,一幅精美的思维导图就画好了。这幅思维导图有九个分支,每个分支代表一个自然段。故事讲述一个名叫伊迪丝的`女孩在劳拉幼儿园上学时,薇拉老师教会了她读二十六个字母,依迪丝的妈妈认为自己的女儿失去了想象的空间,把劳拉幼儿园告上了法院……呀!没想到我竟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这篇小短文叙述下来,这种方法好神奇啊!

回到家里,我又用同一方法背诵了一首唐代诗人卢照邻写的《浪浴鸟》。第一句诗:独舞依磐石,群飞动轻浪。我画了一只小鸟依靠在一块石头上,周围的海水泛起了阵阵波浪。第二句诗:奋迅碧沙前,长怀白云上。我画了一只小鸟在沙滩前拉了一个粪便,一个人拿着匕首走来,小鸟迅速飞走了,一颗心飘浮在白云上。通过这种方法我很快就背会了这首诗,我还想通过这种方法背会更多的古诗。

7.如何让阅读更高效 篇七

一、授生以渔, 指导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一定有它必然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律。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从而激励学生阅读。

1.快速浏览法。用眼和脑不动嘴, 像照相机一样, 一目十行, 了解大意, 寻找经典。陶渊明“好读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用的便是这种方法。

2.重点阅读法。根据学习需要或阅读者的知识水平, 有选择地阅读文中的重点、难点或重点文章, 捕捉陌生知识点, 称重点阅读法。该法针对性强, 省时省力, 适合于复习旧知识和自学与课文相似的文章。

3.经典诵读法。摘取精要, 反复朗读背诵, 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 文字之精, 情感之切, 意蕴之深, 风格之新, 手法之妙。这种方法适应于名篇经典佳作, 像朱自清的《春》, 苏轼的《赤壁怀古》, 臧克家《有的人》, 等等。

4.梳经理纬法。理清文章思路, 把握文章脉络。例如《红楼梦》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网,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5.比较阅读法。在阅读时注意词与词的对比, 节与节的对比, 段与段的对比, 篇与篇的对比。贾岛的推敲, 《范进中举》中前后对比, 这些平常语看似平常, 揣摩后才知“其实不是平淡, 乃绚烂之极也”。

学生掌握阅读的一般方法, 能理清文章的思路, 理解主要内容,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进一步激励学生阅读。

二、设立目标, 激发阅读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 认识世界, 发展思维, 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是阅读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材选用的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 对于学生来说, 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了解语言艺术和艺术语言的范本, 教师要恰当地设置目标激励学生阅读。教师首先要熟读教材, 对文章的主旨、重点、难点、疑点, 要潜心体会、细心揣摩、精心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带着感情读、带着自信读, 要读出条理、读出内涵、读出灵气、读出神韵。学生在读的过程中,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感情、领悟作品的内在美, 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其次要全面了解学生, 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爱好、特长, 特别要对学生语文功底全面统计, 划分为几个层次 (教师自己掌握) 。再次, 对问题的设置要把握好区分度,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体现出层次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在回答问题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最后, 要把握好课堂评价这个教学杠杆, 充分发挥它的效益, 激励学生讨论争论交流、激励学生自主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学习《春酒》这篇散文的目标设置,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同时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一) 基础题

1.圈画出你认为需要关注的字词。

2.指名学生读准下列加线字:

挑剔 () 两颊 () 薏草 () 家醅 ()

(二) 中层题 (跳读课文, 体味情感)

1.课文的标题是春酒, 结合文章内容, 请你说说春酒是什么样的酒?儿时喝的春酒和我现今做的春酒有何不同?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加以回答。

2.作者说, 儿时的春酒有道地的家乡味, 请结合课文具体说一说, 儿时的春酒到底有哪些家乡味?

3.“我”为什么会觉得如今自做的春酒没有道地的家乡味?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主渠道, 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阅读, 要把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起来, 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结合起来, 要把侧重点放在有感情地阅读、品读上, 让学生领悟、顿悟、感悟文章的意境美和艺术美, 自觉实现知识迁移与渗透。

三、延展教材, 深入阅读

延展阅读是语文课堂学习的继续, 延展教材就是教师要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横向拓展阅读, 让学生有目的阅读、感受、思考更多更开放的质疑、探索、交流, 学生才能形成真正的主体思想, 有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的观点。如学习《云南歌会》后, 再引导学生阅读沈从文的散文《边城》, 利用手头资料进行阅读、商讨、体会、品味、感悟交流、高度概括提炼, 使他们能悟出《边城》作者所要表现的真正的人性美, 这就是主体性很强的积极的实践过程。

延展阅读, 教师要有指导、引导学生去阅读健康积极向上的书籍, 必要时可以提供一些书目。

四、接触生活, 感悟阅读

生活即教育,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 教育来源于生活, 语言文学是人类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产物、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起来就马上生动活泼起来, 因此教师应创设开放、自主、多样的语文阅读环境, 拓宽阅读渠道, 打破课内外、校内外的界限, 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学习资源, 鼓励学生观察社会、自然, 让他们在更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上去撷取对象, 搜集信息汲取生活中活的语言。如流传在邳州大地上的《胡打算》、《周西猴子》、《乡志》、《乡土文学》、民风、民俗等丰富的民间文学、社会文化资源等, 它是几代人对自然社会、人生思考、省悟的积淀、结晶, 是文学的返璞归真。学生能从中获取真知, 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道理。学生在实践中能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 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从而提高学生走进社会生活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待对象诚挚的兴趣和追求真理与理想的愿望, 激发学生的阅读的主动性, 以及对知识探索的兴趣, 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惊人的创造力。

五、体验成功, 享受阅读

钱伯斯认为:“更重要的不是技术, 而是我们是否能把自己作为读者的热情传导给孩子, 能否让孩子保持阅读激情、体检成功。”学生阅读之后渴望与别人交流, 有了读书成果更希望别人认可赏识, 因此学校班级要多开展活动, 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比如鼓励学生设立公告栏, 召开交流会, 交流读书收获, 激发阅读兴趣。还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励学生多读书, 比一比谁读的书多, 谁摘抄的精彩片段多, 谁会背的古诗多, 谁写的读后感多……把这些通过墙上公告栏上统计表的评比台显示出来, 让进步看得见, 掀起你追我赶的读书热潮。有的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内容表演或配乐朗诵的形式来汇报自己的读书情况, 使学生兴趣倍增;还可以不定时以抽查的方式为学生的读书情况打上等级, 给优秀的学生发喜报。此外, 还可以在校每周一次的“红领巾广播”中增加“向你推荐一本好书”的栏目, 定期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 并根据书中情节组织抢答赛或读后感征文比赛等活动。学生通过长期坚持阅读, 能积累大量的材料, 广泛汲取前人的成功经验, 养成写日记、写短文习惯, 这样, 作文时才能达到:“吾意所言无不随吾所欲, 应笔而出, 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激励学生好读书, 读好书, 阅读习惯就会在阅读中自然形成。通过阅读, 学生既能扩大知识面, 又能把别人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不仅能够提高阅读水平, 而且能够提升写作水平, 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摘要:阅读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促使学生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 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 相得益彰, 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 直至形成能力。要培养成学生的读书习惯, 教师就要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 在课堂上设立恰当的目标, 延展教材激励阅读, 课外鼓励学生接近生活阅读, 学生通过阅读体验成功, 激发阅读热情, 阅读习惯就会在阅读中自然形成。

8.高效阅读研究报告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

现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质

量,同时更加需要关注学生从阅读中的收获。素质教育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培养应该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但是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分地关注学生的阅读成绩,甚至有的教师还会设置固定的阅读套路要求学生使用,以这样的方式保证学生的阅读成绩。但是这种方式往往会严重约束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的阅读变得僵硬固化。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在现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处理好传统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入新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教学,这样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部分问题

1.学生的阅读往往停留在表面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真正地深入文章的内部。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质量肯定会出现问题。不少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往往只是大概看一下文章的意思,然后找到阅读后面的题目就开始写。这样的浅尝辄止的阅读不仅不会提升学生的能力,还会让学生养成坏的阅读习惯,并且会对学生日后的能力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2.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有问题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主要的教学时间用来训练学生的解题,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学生都在死记硬背一些解题的套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受到极大的打击,同时学生也无法真正感受到学习内容的深层次的含义。这样一来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也就无法得到真正的提升。

3.机械化教学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当前大部分教师都存在有机械化的问题。所谓机械化就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往往会让学生机械地解题,而不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进行阅读。这样一来阅读也就成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不是享受。

二、提升现代初中阅读教学质量的一些建议

1.促进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

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因此,教师的教学思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积极地转变教学思想,用更加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的教学思想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情感,而不是单纯地为了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其次,教师应该积极地将现代教学理念引入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学生对教师的关心,真正地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样阅读课堂才会变得更加和谐。

2.以教学情景辅助阅读教学

为了进一步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积极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阅读质量的提升,举个例子来讲,笔者在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的时候,首先会给学生放映一段关于鲁迅先生生平介绍的短视频,通过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鲁迅先生,而后笔者会让学生按照小组对书本中的内容进行解析,在学生解析以后,笔者会让学生挑选其中的一段内容进行拓展和想象,这样学生就能够将枯燥的阅读内容变成有意思的课堂小话剧,这样课堂教学会变得生动起来,也会更加有意思。并且这样的教学方式给了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会在深入地钻研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更好地探索学习内容。

3.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观念,以此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举个例子来讲,笔者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的时候,会主动地让学生尝试解析文章里面的重点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中笔者会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舞台剧编排等方式来深入地探索文章,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学习的乐趣。这对于学生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意义重大。

现代初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引入现代教学思想进行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教师要积极探索、主动创新,以实际教学情况作为基础,积极地探索更加符合现代学生需要的阅读教学,只有这样现代初中阅读教学才能够真正地发挥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悫.阅读教学是个对话的过程[J].文学教育(上),2016(5).

9.解读:高效阅读教学的起点 篇九

解读文本:高效阅读教学的起点

作者/吴 琳

在很多阅读课上,我们看到“兵家读之为兵,道家读之为道,治天下国家者读之为政,无往不可”的热闹场面,看到教师以“尊重”的名义修饰自己的“不作为”,看到师生在一读便知的内容上流连忘返。阅读教学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乱象,与语文教师缺乏专业素养,不能较好地解读文本,不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出及时有效的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积累学养,走到文本的深处

阅读是一种专业,文本表层的意思谁都读得出,而“潜”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以及“作者是如何表达的”“为什么用这种方式表达”就需要一种专业的眼光了,这种“眼光”是可以培养的,是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比较,以及多种学养的积累而不断提高的。

请看《去年的树》片段:

乌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联系全文,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文字虽然简单,但鸟儿与树的万千情义都凝聚在两个“看”字里面了。

当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时,她都看到了什么?她是否看到了曾经和树在一起的幸福时光――她“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她是否看到了曾经那么高大强壮的树,撑开好大的一片绿阴,为她遮风挡雨?她是否看到了树被“伐倒”,被“拉到工厂里”,被“锯成无数根细条条”的一个个场景?她是否看到了树的表情?

这样一个眼神,有惊讶,有悲伤,有不解,有失望,有坚强……却都化作鸟儿的一首歌,唱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这里的“看”字,又有着鸟儿怎样的心声呢?我们是否听到:

“愿这灯火永远不要熄灭,永远在这里亮着吧!”

“我要为你点燃的每一盏灯火唱歌,你一定可以听到。”

“无论你在与不在,我们的爱都在那里了。”

是啊,谁说这篇童话只有伤感和遗憾?新美南吉曾说:“我的作品寄托着我的天性、性情和远大的理想,假如几百年、几千年后,我的作品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同,那么我就可以从中获得第二次生命。”除了鸟儿对诺言的信守,对友情的珍重,这篇童话在树的身上,或许也寄托着新美南吉的理想和追求吧!

这篇童话是一首爱的诗,一首生命的赞歌。全部的解读,来自两个“看”字,来自新美南吉那朴素的叙述。要读出这朴素背后的丰富,就需要我们了解新美南吉,需要我们了解童话,了解童话中的哲学。有了这样的学养和积累,才能走到文本的深处;有了这深处的凝望,才能在课堂上,无论出现怎样的“意外”,都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二、关注形式,体会表达的奥妙

阅读是一种专业,擅读者总是能够通过文本内容,读出文本的表现形式。阅读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语言下面潜在的`表达智慧,发现作者驾驭语言形式的才华。

《姥姥的剪纸》一课的第2自然段描绘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姥姥的手巧表现在哪里,学生一读便知,但两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就需要教师的指点,而第二句乡亲们夸姥姥的语言更是需要点拨,学生才能读出其中的奥妙。

江苏的刘广祥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解读的:

师:一个“神”字,高度凝练地说明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语文教学论文 )有谁发现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生答略)

师:是呀,明知不可能,但听起来却又不像是在说假话,倒让我们对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印象极深。这就是夸张。咱们能不能学着乡亲们的样子,来夸一夸姥姥的剪纸呢?(生答略)

师:刘老师觉得,乡亲们更会夸人。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剪猫像猫,剪虎像虎,猫和虎……剪只母鸡……剪只公鸡……母鸡和公鸡……”有什么新的发现?(生答略)

师:原来乡亲们夸的都是姥姥剪得很相似的动物,这样更有说服力。那咱们再来试试夸夸咱姥姥。首先要找到比较相似的动物,比如:鸭――

(生答略)

师:来,谁来夸一夸?

生:你姥姥神了,剪鹅像鹅,剪鸭像鸭,剪只孔雀能开屏,剪只凤凰上九天。

师:好极了!同学们,我们刚才探讨的这两句话都在第2自然段中,都让我们体会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那么这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生:前面是直接写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后面是通过乡亲们的赞叹来写。

师:作者正是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读出文本写了什么,研究文本是怎么写的,思考文本为什么这样写,是解读文本的三个层次,也是阅读教学的正务。聪明的语文教师总是善于透过文本的内容看到文本的形式,让学生在不断的发现中体会语言表达的奥妙。

三、辨清文体,读出丰富的信息

不同文体的文章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阅读方法也有所不同。文体模式为擅读者提供了阅读的方向,使之能按照艺术的规律来阅读,这是阅读具有专业性的又一表现。没有文体意识的阅读,只能浮于文本的表面,不能深入其内里,把握其精髓。

《普罗米修斯》(人教版四下)是一篇神话故事。神话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赞美并呼唤人间真情。阅读此类文学作品,首先要理清故事情节,准确分析作者所创造的人物形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感隋。王崧舟老师牢牢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教学。以下仅以他运用“想象”解读文本为例,管窥其阅读教学的“术业专攻”。

课文开头两段陈述了人类“没有火”和“有了火”两种不同的情况。王老师让学生据此展开丰富的想象――从“只好吃生的东西”想象吃哪些生的东西,想象天天吃生的东西的感受;从“无边的黑暗”想象人类都看不见什么,想象听到野兽的叫声时人们心里会怎么想;从“烧熟食物”“驱寒取暖”“驱赶猛兽”等语言,想象人类都在用火干什么。当一个个生动、鲜活――或恐怖或祥和的生活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文字就有了画面感和丰富的情感,学生也就理解了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幸福铤而走险的原因。 怎么理解“死死锁住”“没有尽头”“啄食肝脏”“又长出来”这些词语的含义?王老师没有让学生正面解释它们的意思,还是运用想象,不断丰富这些词语的内容: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饿不饿?渴不渴?冷不冷?累不累?困不困?但他为什么不吃?不喝?不穿?不歇?不睡?

1有头,1000年有头,10000年有头,“没有尽头”,那是何等漫长的煎熬!

鹫鹰啄食的是肝脏,那是一个天神身体里面最柔软、最敏感的部位。

又“长”出来的仅仅是肝脏吗?那更是一份新的痛苦。但他坚定的眼神,却凝望着远方,凝望着大地,他望到了什么呢?

当这样的解读深深触动学生心灵的时候,课文中的词语便有了色彩,有了动感,有了新的意义。

结尾,王老师让学生大胆想象:如果大力神没有救下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还会不会获救?谁会救他?

学生的想象或许不符合原文的“意脉”,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对小学生而言,通过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他们对“爱”与“被爱”有了理解,对美好有了向往,对“爱,能拯救别人,也能拯救自己”这样的哲学有了一些感悟,足矣。

10.考研英语阅读高效复习方法 篇十

阅读B 部分的两种备选题型,根据考研大纲给出的题目描述及大纲样题,很容易看出,这部分的文章长度是明显长于阅读A 部分的(阅读A 部分4篇文章约1500词,而阅读B 部分有450-550词左右),而且所选取的文章内容本身大多是考生不熟悉的话题,文章中有一些学生不认识的超纲词汇。鉴于此,此题往往给考生一种神秘感甚至是畏惧感。其实大可不必如此。

这部分的考研题型充分体现考试从学术性向应用性转变的特点。考研命题人通过这个题目希望考查的是学生查找信息、总结信息以及深入理解信息的能力,因为这种能力是学生在将来的学术生涯必备的。但由于考试时间和试卷容量有限,往往每年只能侧重考查其中某一方面的能力,所以才有了前面介绍的两种题型以及从中选考的命题形式。

那么,这两种题型分别应该如何备考呢?

多项对应题考查的.是考生迅速查找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其解题思路类似于普通的细节题。一般来讲,考研.教育网建议首先,考生应该阅读左边5个题干标出其中的重点信息,然后,带着这些题干中的重点信息回到原文中精确定位,查找含有相关信息的句子。最后把相关句子的内容和右边选项进行比对,意思吻合的为该题的正确答案。找这个题目,最忌讳的就是先读文章,因为文章的信息量太大了。考试时一定要先看题干,根据题干内容去查找信息。这是快速解题的关键所在。 同时,还应该注意的是,此题与传统的阅读最大的区别在于,考生在筛查选项时要面对7个选项,工作量和出错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而且因为这些选项是5个题目共用的,一旦前面的题目做错,后面的题目很可能同时错选,从而导致连锁错误。即使在后面的解题中考生发现了前面的错误,往往也要再次审视前面的题目,会处于循环求解的困境。面对这些问题,考生可以做的有两点:一是要保证前面的解题的正确率,这样不仅能帮助树立信心,而且能帮助排除后面题目中的干扰项;二是做题是可以由易到难,难解的题目先放弃,先做简单的,然后再去面对难题,这样难题的干扰项也会减少,从而无形中减低解题的难度。

如果说多项对应考察考生查找信息的能力,那么小标题对应题目更多的是考察考生通过略读概括段义的能力。本题型要求考生在7个选项中为5个命题段落选出相应的小标题,其解题思路类似于传统阅读中的主旨题中的Main Topic题型,只是主旨题中的Main Topic 是选择全文的标题,而阅读B 中小标题对应题只是选择文章中某些段落的标题而已。做这种题目的时候,考生可以先理解备选标题的意义,必要的话可以写出汉语意思,而且在做题中需要反复看到这些标题,汉语翻译可能对考生来说看起来更快;然后回到文章中总结个段落的内容,并与给出的小标题一一比对,选择最相近的标题。考|研教育网通过长期考研辅导总结认为,小标题的内容应该体现一个段落的主旨,而段落的主旨通常出现在段落的首尾或者强转折之后,掌握了这样的规律对考生解题就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考研教育网相信,理解了这两种题型考察的是什么能力及解题关键点之后,考研学员们对考研英语阅读B部分获得高分应该还是很有信心的。愿大家取得好的成绩!

考研英语资料推荐

・考研英语词汇高分绝招

・考研英语单词注意事项

・2013考研英语词汇五大记忆的方法

・考研命题人张剑解析考研真题

・考研英语 坚持将翻译做到位

11.高效阅读研究报告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没有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方向,使用落后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在这种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不高,不能达到现代教育发展的标准。基于此,本文在此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一、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调查显示,当前多数教师并没有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和理解。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多数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大量讲解的方式开展教学,教师按照考试纲要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进行指导,以此完成阅读教学。

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并不是阅读教学的主体,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没有自由的环境去揣摩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换言之,学生在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收获仅仅是应试答题的技巧,根本无法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因此,教师要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其首要任务是改革教学设计,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深度阅读。

以《范进中举》这一篇文言文教学为例。在传统的教学中,多数教师仅仅留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阅读。在这10分钟内,学生需要借助工具书以及课文的注释进行翻译,要理解课文中较为复杂的长句子。这就导致学生根本不能在有限的时间进行高质量的阅读,导致多数学生在阅读时间结束后只能完成一次基本的阅读,只能对文章的内容有大概的了解。此时,学生并没有在阅读中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动性,也没有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可以说学生的阅读没有达到阅读教学应有的效果。

针对于此,教师可以延长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20~30分钟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深层次理解。这就可以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理清文章的思路并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可以进行反复的阅读,进而推敲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此时,学生才能在有效的阅读中分析范进这个人物,并在这个人物的身上看到封建社会中更多人物的缩影,以此去推断作者表达的真实情感。

在此过程中,学生作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总结。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学生才能在阅读中运用自身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利用留白引起共鸣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师已经认识到留白是一种艺术,合理地利用这种艺术可以增添阅读教学的魅力,在阅读教学中,留白可以帮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学生阅读中引导学生大胆地留白,并尊重学生的意识,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以《背影》这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為例。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探究,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大胆留白。例如,教师可以在阅读前告知学生作者描绘的是父亲的背影,要求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大胆留白,结合自身的生活阅历构建“背影”这个形象。这就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将作者描述的背影与自己构建的背影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出作者笔下的背影所具有的特点,能够在仔细地阅读中感受作者真挚的情感。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留白,让学生深刻理解父爱,进而与作者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这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的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烘托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烘托,借助其强大的艺术表现形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质量。

以《乡愁》这一课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搭配相应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进入作者的愁绪中,使学生的心情沉浸其中,帮助学生阅读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在学生阅读后展示出相应的图片,将作者在文中描述的抽象事物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此时,学生可以将脑海中构建的事物与看到的事物进行对比,并从中获得更加深刻的认知与感触。

在多媒体设备与技术的有力支撑下,学生对文章中的事物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能够对文章的情感有进一步的感悟,达到了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目的。

总的来说,教师需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改革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与提炼,通过反复地研讨工作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鲁娅.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田洁.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6).

12.围绕线索打造高效阅读课堂 篇十二

一、研读课文题目,明晰教学方向

文章的题目是课文的“眼睛”,是了解文本内容的有效窗口,是作者精心构思而成的。所以,文章的题目应该成为教师解读文本,甚至是设置阅读教学的重要抓手。如果忽视对文本题目的关注和解读,学生就可能与重要的教学资源擦肩而过。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的题目,不仅点明了人物和事件,更将人物内在的情绪和盘托出,这对于教师把握文本主题,紧扣教学核心具有重要的价值。有位教师在教学中却无视题目中“发愤”一词的作用,仅仅将关注点放在司马迁如何在遭遇灾难后进行《史记》的创作上,而对于人物背后的创作动机则没有丝毫的涉及,这其实是对文本材料的无端浪费。而笔者在教学中就紧扣题目,从“发愤”入手,不仅让学生体悟司马迁如何创作《史记》,更引领学生走入人物内心,感受其内在的心理活动。

在教学中,笔者引领学生回顾司马迁父亲的临终嘱托,链接司马迁年轻时四处奔波搜集资料的辛劳,从而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明晰了司马迁的动力所在。这样,笔者在把握教学方向的基础上更好地依据文章题目解读了课文内容,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紧扣中心语句,把握教学重点

作者在谋篇布局时,常常通过中心句的设置将原本零散的句段融合成为有机的整体。中心句不仅有效提炼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更对引领学生感知文本的篇章结构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紧扣中心句就能抓住文本的主要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文,在第一自然段就通过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指出了课文要讲述的内容。这既是对文本内容的统领,更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抓住的重点。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该紧扣这一中心句,引领学生从“爱国”“杰出”两个词语出发,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品味、整合。在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对文本的每一价值点体验之后,再引导学生回归中心进行论证强化,从而将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镌刻在学生的心中,丰盈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具体感知。

依循文本的中心句开展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从严谨的结构中获取更为丰富的认知体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依循典型句式,推进语用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言语形式进行有效的探究与品味。而言语形式并不可能全部被纳入阅读教学的范畴之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抓住对文本表情达意最为重要的典型句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紧扣典型句式,理解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第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结构,先是阐述互联网“内容非常丰富”,然后借助“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的句式向读者展现了互联网在娱乐、学习、工作、购物等方面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而在教学这一自然段时,执教者并没有引领学生关注互联网的丰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炼出重点句式,并让学生在积极诵读中感受这样的句式起到的表达效果。最后还设置了练笔环节,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句式,积极进行言语实践,提升语用能力。

对课文典型句式的关注,是践行阅读教学语用理念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抓住文本语言框架,引导学生经历诵读提炼、感知体验、积极运用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四、洞察练习设置,突破教学难点

课文后的练习题,是教材编著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理念,在深入高效解读文本之后,为了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提升阅读效率而精心创编的,对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推进也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教师在设计教学前,应该先认真阅读教材后面的练习题,从题型的设置和问题的安排中读懂、读透编著者的意图,从而为突破阅读教学的难点指明方向,提供思路。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就从练习题中得到启发。课后的“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们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这道题,其实指出了这篇文章是以参议员情感态度的变化为线索来写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浏览课文之后,要求学生圈画出表示参议员情感态度的词语,并将其一一板书在黑板上。之后,教师紧紧扣住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而让学生以更为理性的视角审视文本语言,感受文本语言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从而成功实现对教学难点的有效突破。

综观整个教学设计,是课后的练习题给了教师有效的教学抓手,激发了教师的设计灵感,为教师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13.托福阅读讲义如何利用更高效 篇十三

一.利用托福阅读讲义积累单词

我们需要的托福阅读的词汇量是8000左右,而托福讲义里面的单词其实会涉及到更多。如果考生在背完要求的8000单词之后,想继续扩展的话,不妨了解一下托福讲义哪些生词。在阅读初期,建议大家先系统过一遍自己已经掌握的8000词汇,查缺补漏。之后再过渡到寻找生词上,一般情况下,生词大概背3遍左右才能基本掌握。当生词看得懂之后,托福的核心词汇基本掌握了,这时候,考生不需要记8000之外的这些生词。因为这些词汇只要看懂就行,不影响其他部分。通常,托福词汇8000和生词意思的全面掌握,也需要将巩固背3遍左右。

在背诵单词的过程中,建议同学们按照上面的步骤,先把已经掌握的8000词汇温习,再对托福阅读讲义中的生词进行背诵,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有利于单词的全面掌握,而如果直接上手背诵讲义生词,则很难在短期内适应托福的难度,反而影响背词的最终效果,甚至因为太难而产生对单词的抵触情绪。

二.利用托福讲义巩固语法

很多同学在备考托福的时候会有一个误区,以为单词多,看阅读讲义就很容易,其实不然,正式进入到托福阅读讲义的做题中会发现,里面中涉及到的句子不是主、谓、宾的简单组合,往往会穿插多种复杂修饰的成分,例如定语后置,不定式等。让句子结构变得错综复杂,从而使句意变得扑朔迷离,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系统掌握语法知识,就堂而皇之去看托福阅读讲义。在托福阅读讲义中,涉及到的语法点最关键的是复杂修饰,这些包括插入语、介宾结构、分词短语、不定式、从句,定语,等等。一句话一般都用上很多这种,让考生不知道主语在哪儿,错抓句子意思。如果在看阅读讲义之前,掌握了这些不同类型的修饰成分,并且能够在一句话中准确的识别出来,清楚地知道各成分间的逻辑关系,也就意味着掌握了托福阅读讲义中大部分的语法点了。像省略,疑问,倒装这种句型反而在阅读讲义中出现的频率较低。

三.托福阅读讲义中的习题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长久以来,考生受应试思维比较大,面对厚厚一本阅读讲义,就直接硬做,做完就OK了。至于托福考试考什么,平时重点练什么,都已经抛诸脑后。这种思维在阅读讲义做题中表现为,轻视段落及篇章整体的中心思想的理解,只是阅读和题目相关的若干句子。这种做题方法看起来很快,实则不好。在做阅读讲义中,我们需要学会通过题干线索词回到文章中找到相应句子,但有些情况也会查不到相对应的句子,这时候我们更应该去了解相关技巧,而不是继续硬做。比如题目中出现了对原文的改写、考查多个段落相关的题以及最后一道篇章总结题等等,像这些无法直接找到相应答案句的题,需要大家在通读段落或文章的过程中才能全面把握住,所以,做题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根据托福阅读讲义的出题原则,在逐段浏览文章的过程中逐段做题,换句话说,就是读一段再做与该段相关的题,以此类推,直到完成最后一题,而不是简单的定位做题,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住阅读中考查的每一道题,尽可能少丢分。

托福阅读:1/4以上的题目在于词汇

新托福考试阅读题中,常常能看懂文章但是却又做错题,这种新托福阅读的错题现象貌似成为一种常态。老托福的时期,这样的事却没有见过。新托福考试中题目是取消了语法的单项考察,但在考试之中又将对于语法的考察融合在了新托福考试之中,这里面就是新托福阅读考试体现得最为明显。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教师支招的托福阅读考试建议。

一般说高中基础的同学词汇量比较小,高中程度的英语词汇量是3500个,这离8千的量就少很多了,所以我们建议两步走。 第一步找一本词汇书背一些,同时因为你词汇量比较小,而且背单词比较枯燥,同时我也建议你在背单词书的同时,大量的精读托福阅读文章。因为我们知道你获得单词是从两个方面获得的,一方面是机械地获得这个词汇;第二块来自你阅读的文章中,每篇阅读文章中,如果是英语单词比较差的同学,甚至会发现100个单词不认识。但是我们也发现,在阅读中背单词是特别快,而且不容易忘记。所以我建议两方面结合,第一个是背一本单词书,我们基本上要求新东方的学员或者叫托福备考学员在考试前一本单词书至少背7、8遍;第二个是大量阅读新托福的文章,包括老的托福的文章也是特别有意义的文章,同时把里面的单词全部都背下来,这对你是非常有利的。为什么这么强调单词呢?就在于新托福的阅读中有1/4的题目全部在于词汇上。

我也接触过即将参加SAT考试的同学,一般来说,SAT的阅读要比托福的难。比方说我们SAT的批判性阅读部分需要的词汇量是13000个词汇量,而托福的阅读需要8千个词汇量,从这个比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SAT阅读比托福要难一些。但是整个的阅读的感觉和阅读的题材文章还是有一些差异的,托福的文章主要以科普类的为多,而SAT有很多的文章是文学类的,历史类的,所以这一方面需要更多准备。

所以你是完全可以用SAT阅读去准备托福阅读的,但是需要你做一个转变的过程,做一个什么事情呢?托福中有很多题型是SAT没有的,所以我建议考完SAT以后,最好再买两本新托福备考的书,大量做一下练习题,尽快熟悉托福的题型和做题的感觉。《新托福综合教材》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这本书尽管前面的板块有一点简单,但是这本书有一个特别大的好处,它把新托福的题型介绍的特别细,是备考托福非常好的一本书。而且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目前为止我培训的很多学生都是SAT打高分以后再回来考托福的,他们很多人的托福都是在110分以上。

托福阅读文章中的十大“路标”

一、列举和并列句

列举指的是: FirstFirst, Second, Third, 等逐条列出。;等逐条列出。并列句是指: A , B and C ,即逐项列出。它们共同的特征是列出二点或三点以上的条目。该类型语言点常考的题型是“细节性问题”,主要有两种:

1. Which 题型

该题型只要求从并列的三顶中选一项作为答案,其它条目与题目无关。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题目的答案出自最后一个选项 。

2 . EXCEPT 题型

该题型俗称“三缺一”题型,即题目 4 个选项中有三个符合文章内容,剩下一个不符合,题目便是要求选出这个不符合文章内容的选项。例如: All of the following are mentioned as types of evidence concerning handedness EXCEPT

这种题型只适合于考并列、列举句,这是因为它要求其三个选项一定是文章中出现的,也就是并列或列举之处。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就可多留意,如看到并列、列举句,可预想其有可能被考到;如发现题目中有“三缺一”题型,则应到并列、列举处找答案。

二、否定及转折句

否定句是指带有 NO 或 NOT , NEVER 等否定词的句子,而转折句则指带有 HOWEVER , BUT 或 RATHER 等关联词引导的句子,它们可以用下面的句型说明: A is not B , as C , but is D 。对于以上的句型常出“推断性问题”。

三、举例句

句中由 as 或 such as , for example 等引导的短语或句子为举例句,常考“推断性问题”和“细节性问题”。上面句型中的 as C 为插入的举例句。

四、数字与年代

文中的数字、年代、日期等常常是出题者注意的考题点,如 年 10 月第 48 题。

五、最高级及绝对性词汇

文章中若出现 must , all , only , anyone , always , never 等绝对性词汇或 first , most beautiful 等最高级词汇,往往是考题要点,一般出“细节性题目”。这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 概念绝对 , 答案唯一 ,无论是出题还是做题,不会产出歧义和疑问,因此很容易出题,答案绝对正确。相反地,如果文章中出现相对性的词汇、例如 Some of the people chose red hats,some chose green hats,and others blue ones. 其中 some 为相对性词汇,如果我们出这样一道题: What color hats did some people choose? 那么就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因为有可能为 red,green 或 blue ,给评卷带来困难。

六、比较级及比喻

如果文中含有 more than 或 as as , like ( a fly )等句型,则为比较级或比喻句结构,往往也是考题点,一般出“推断性题目”。

七、同位语及插入语

文章中带有由 that is , i.e. , or 等词汇引导的名词词组,放在一个名词后面,为同位语;插入语是指副词、不定式、分词、从句等结构故在句首,句中或句尾,不做句子成分,但修饰整个句子、表达作者感情的语法结构。 这些用逗号隔开的持殊结构往往也是考查的重点,一般会出“细节性题目”。

八、因果句

句中若有如下结构或词汇的称为因果句:

(1) 因果连词: because , since , for , as , therefore , so , consequently 等

(2] 表示因果的动词: cause , result in , originate from 等;

(3) 表示因果的名词: base, basis, result,consequence 等,这些因果句都是指明某两个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尤为出题者所青陈.因为通过出题可以考查文中两个事件内在的因果关系。此种句型一般出“推断性问题”。

九、段落句

文章各段第一句 ( 段首句 ) 和末段员后一句 ( 文尾句 ) 都是十分重要的地方,往往是文章作者表达中思想,进行总结综述的地方,因此常出 (1) 主题性问题, (2) 细节性问题.和 (3) 结构性问题。

十、特殊标点

有一些特殊标点的含义也属于考查范围,它们是:

(1) 破折号,表示解释.考细节性问题;

(2) 括号,表示解释.考细节性问题;

(3) 冒号,一股同上,有时冒号也表示列举,则考“ EXCEPT ”题目;

(4) 引号.表示引用,考细节性问题:

(5) 惊叹号,表示作者感情,考态度性问题。

14.让阅读教学在简约中实现高效 篇十四

中国小学语文研究会会长崔峦指出: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那么,如何实现崔会长倡导的这一指导思想,让阅读教学真正达到简约高效呢?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下一些体会。

一、教学内容要精当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显得特别重要。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精选、发现能真正为学生所用、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核心知识”,放弃一切与学生学习无关的东西,让课堂更简约。

1、结合课文特点,突出教学重点。

课文题材、体裁不同,所处年段不同,特别是自身特点不同,教学内容的重点也就有所不同了。譬如写景的文章,重点应是在了解景物及特点的基础上,领悟写作方式,学习抒情方法;写人的文章,重点是掌握以事写人、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状物的文章,重点是了解“物”的特点,学习说明方法等等。比如《索溪峪的“野”》一课,根据高年段阅读目标以及本课写景的特点,可将教学内容的重点确定为: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文自身的特点,找准教学内容的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前提。

2、把握编者意图,解读文本有度。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在关于《阅读教学的路径》的讲座中特别强调:所谓阅读方法就是帮助学生理解读不懂的地方,凡是作者要表达的想法在他们的文章中都表达清楚了,阅读教学只需要理解作者的意图,教师不需要再额外补充意图了。这番话告诫我们,解读文本要把握好“度”的问题。

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容易出现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解读文本不到位,导致教学内容比较浅显,让学生“吃”不饱,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目标都落实不了;二是解读文本过“度”,拔高要求,导致教学内容深奥难懂,让学生吃不消,失去学习兴趣。在很多公开课中,第二种现象比较普遍。例如:一位教师执教《西顿动物故事》时,在引导五年级学生读懂故事、了解动物特点的基础上,又补充了大段资料,谈起“善与恶的较量,亲与仇的比量,人性与灵性的考量”等问题,致使本来活跃的课堂顿时冷场 了,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可见,教师只有准确地把握了编者的意图,遵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情感体验,解读文本适度,才能让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

二、课堂提问要精简

阅读课上,提问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好的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有效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检测学习活动的效果。然而,实际教学中,许多提问设计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问题过多、过碎、无价值,浪费时间。书是读懂的,不是问懂的,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腾出更多时间,指导学生在读书的实践中学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本本分分为学生!

1、尽量少问,会提主干问题。

课堂上,问题的数量要尽量少。如何做到减少提问呢?最好的做法是扩大每个问题的覆盖面,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这个空间里可以读书、思考、讨论甚至辩论,这样就避免了“满堂问”。如讲《天鹅》

二、三自然段时,提出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天鹅?”显然比“你为小天鹅担忧吗?画出你为它担忧的句子”更有价值,给学生留下的思维空间更大,学生在这一问题的指引下,找出重点词句体会小天鹅的危险处境以及它面对困难的态度,进而感受到它是一只勇敢顽强、沉着冷静、有智慧的小天鹅。

崔峦会长曾强调:教师要善于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提出问题,特别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一节课只提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亦即主干性问题,引领着学生自读自悟,使理解内容与学习语言相得益彰。如讲《乡下人家》,只提问:作者怎样写乡下人家风景独特、迷人的?便可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批注,抓住重点词句来谈体会。

2、争取不问,试用他法代替。

课堂上,教师要坚决不提“是不是?”“对不对?”“喜欢吗?”等选择式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无需思考,毫无意义。也要避免去问“接下来写了什么?”“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等思维含量少,价值不大的问题,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要多想一想,在原来准备提问的地方,能不能用其他的语文手段代替。如讲《会上树的鱼》鱼儿和蜗牛对话的几个自然段,根本不用提问“鱼儿怎么说?”“蜗牛怎么说?”,直接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这就是“以读代问”。这种方法在低年段运用得比较多。有时候,我们还可以“以说代问”,复述课 文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三、语言训练要精选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教师要有着强烈的语言训练意识,精心选择练习题,通过训练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扎扎实实促发展。

1、体现目的性,立足教材是根本。

现在的阅读课上,每位教师都充分认识到语言训练的重要性,设计了大量练习题,让学生去读、去说、去写,但是每项训练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些教师并不明确,以致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时脱离教学要求另辟蹊径。设计练习题前,教师不妨自问一下:这篇课文可以挖掘的语言训练因素有哪些?我想从训练中达到什么目的?有没有偏离本课的重难点?以《雪地贺卡》为例,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中贺卡格式写几句话送给朋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表达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续编故事——长大后的刘玲怎样跟朋友谈贺卡的奇遇,激发想象能力,提高习作水平,同时更深刻领悟作者的表达意图: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

总之,教师只有用好教材这一范本,明确每一次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才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

2、体现启发性,精心设计是关键。

阅读课上,有不少老师还在出示“按课文原文填空”之类的练习题,认为填填括号、写写词语就是语言训练。这类训练让学生回答本已掌握或极易掌握的内容,耗费了宝贵的阅读时间,是低效的。语言训练要能训练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和能力,逐步摸索出语言的规律,提高语文素养,这样的语言训练才是高效的。如执教《刷子李》,在学完第五自然段后,教师启发:此时,你还认为刷子李只是一位粉刷匠吗?有学生回答“我觉得刷子李是舞蹈家”,再读句子“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然后结合句子说说自己认为他是舞蹈家的理由。另外有学生回答“音乐家”、“画家”、“指挥家”,并分别读句子,说理由。这样的问题指向文章的内容,在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的同时训练了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回归课文,充分地、深入地读书、思考,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实现了训练的“价值最大化”。

3、体现层次性,教师指导是保障。

崔会长曾说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 引领学习过程,在关键处点拨以及精当的讲解上。有些老师片面地认为,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课文,课文读懂了,阅读任务就完成了。其实不然,语文不同于其他任何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学习语言的形式,了解语言的内在规律。

“全国优秀教师”王文丽老师在执教《鱼游到了纸上》时,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方法值得借鉴:讲到青年人画鱼很逼真时,分别让学生模仿老人、年轻人、小孩的语气赞叹一句,又启发学生分别用老师、警察、画家甚至外国人的身份来夸一夸青年人,还要想象他们说话的神态和动作,最后,让学生以“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开头说一段话。实践证明,这样的指导是有效的,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了中年段的教学重点——段的训练,保证语言训练的质量。

四、教师用语要精准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教师而言,它是连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桥梁,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极为重要。语文教师姓“语”,对教学用语的要求应该更高。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很讲究教学语言的锤炼,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力图简洁准确,打造简约课堂。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不能过多占用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因此,教师要除去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省去不必要的言说,让自己的语言简洁准确。如王文丽老师执教《鱼游到了纸上》,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咱们学习什么课?”直奔主题,简洁明了!又如特级教师刘金执教《乡下人家》,开课导入语即是“同学们对清新自然的山村生活特别神往,是吗?”只此一句,就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简约的课堂,其独特的魅力就在于此!

2、提高文学品味,促进学生发展。

上一篇:创建文明镇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读《历史的选择》有感中国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