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精选14篇)
1.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 篇一
首先先做自己的强项
一般说来,众位同等学力考生都会按照试卷本身的出题顺序来一次答题,但如果自己对那个部分感兴趣,或是说是强项,就先做。把自己有把握拿分的部分都尽量完成,确保这部分分数一定要拿到手
其次是考前适当放松,做模拟题强化练习
这也是针对不同的试卷部分来说的:对于写作,有必要做些模拟题,尤其是一些经典的时下热门的关键事件为关键词的作文题目
第三合理分配时间
好多考生都感觉到时间不够,那是因为其做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里做不完阅读题,导致没有更多的时间分配其他的题型,很多同学对于完形填空题是很恐怖的,经常会以蒙去做,最后还是没有做完在我看来原因还是阅读,在规定的时间里,去把一篇文章读完,一般来说,一篇文章八九分钟就应该搞定,不要超过九分钟,
要参加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的同学们,只要精心备考、合理分配时间,相信是没有问题的。
2.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 篇二
“在职”是什么?“在职”就是不离开工作岗位的业余学习。这种进修形式本无可厚非,为了提高干部的理论文化水平和科学知识水平,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是件好事,我们不否认有许多在职研究生学历的干部确有真才实学,他们是党的宝贵财富。但有一种倾向是值得特别注意的,这就是:有相当多的干部“在职”目的不纯,他们是怀着个人的歪心私利,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弄虚作假,获得一张“在职研究生”的假学历,以便把这种学历当做代表身份、命运、飞黄腾达的一种手段,千方百计钻政策空子,把“在职研究生”作为漂洗自己的学术池子,在里面扎一个猛子就换了一副面孔,头上有了光环,以此来换取更大的官帽。
按照国家教育政策规定, 凡考研者必须具有大学本科或同等学力, 获得学士学位的才有资格。而在职研究生却门槛很低, 一般都是学校自主命题, 自主阅卷, 自行划定单科和总分数线, 自主决定录取人选, 即使是考硕、考博也是举手可得。最近, 笔者就在手机上看到这样两条短信, 一条是“北京大学管理EMBA、资本运营董事长在职研修, 直读工商管理博士DBA学位班3月26日北京开课, 免试入学”;另一条是“在职工商管理硕士和管理哲学博士学位班开课, 免试入学, 国际认可, 人事部建档”。两条短信都注有联系电话。这说明如今这种所谓“在职研究生”和“在职博士生”, 是极为容易获得的。这种缺乏监督的程序为大批不合格者打开了大门, 学校需要高昂的学费, 只要你有钱、有权, 校方有教无类, 优劣通吃。于是手中握有财政权、人事权、各类项目审批权的大员们就堂而皇之地成为“在职硕士研究生”和“在职博士研究生”了, 也就为后来的加官进爵谋到了筹码。
真正读研是很辛苦的,不敢说像古人那样头悬梁,锥刺股,但没有充裕的时间,没有刻苦奋发的努力,是很难拿到文凭的。但“在职”的官员,大部分都轻松得很。据有关资料披露:在职读研的官员基本上是自己不去听课,有秘书代劳;不写作业,有导师布置专人完成;不写论文,有枪手捉刀。再说官员的单位和学校不在同城,相距甚远,他既要在岗工作,又要跑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到学校上课,现实也不容许啊!中国的事情奇妙就奇妙在这里,只要你是手握大权的官员,只要你能交得起巨额学费,校方自然会妥善处理一切的。从上课、作业、论文、答辩、毕业证颁发,一条龙服务到底,根本不用你操心。这就是官学勾结、钱权交易、学界和官场的狼狈为奸,让假的真学历辱没斯文,亵渎学问。
以上这类官员报章网络曝光得多了,民间正义之士就尖锐提出,对不上课、不听讲、不写作业、不写论文、干拿文凭的官员应该进行清查,他们不仅欺世盗名,而且巨额学费掏的是公家腰包,有挪用贪污之嫌,应该追究刑事责任。
3.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 篇三
我们首先进行了“你最希望的班主任形象”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学生渴求的不是班主任的严厉和严格要求,而在于教师内在品格、学识和涵养等因素产生的情感影响力所形成的精神力量。情感教育是班主任凝聚班集体的必要方法,是影响一个班级学生向学力的重要因素。
考虑到课题组其他任务影响,除了原定的课题实验班级2个班级(1班和7班)以外,我们又随机抽取了剩下7个班级中的另外3个班级(分别为3班、9班、10班),组织了班主任参与试验:单独为这5个班级的班主任召开会议,强调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安排各种主题活动,使得这些实验班级的情感教育明显强于其他5个班级,平时以政教处和教务处的检查量化分为依据,每学期结束后以一学期中的成绩增长率为数据观察效果。
在这期间,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上主要进行的相应活动有:
第一,通过身边的真实故事进行情感教育。现实生活是富含情感教育的资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最为有力。例如,我校41级学生周春江患白血病,针对这一事情,我校发动了各种募捐活动。事后,通过学生写感想,让语文教师比较级部全部文章,语文教师在不知实验的情况下选出的“感受最深”文章中20篇,其中14篇来自实验班级;选出的“富有教育意义的”18篇文章中,有12篇来自实验班级。可见,通过现实的、身边的真实故事进行情感教育是非常关键的。
第二,通过文本材料进行班主任工作。我们利用后四个学期的寒暑假时间,对每次实验班都布置了“读一本名人传记”的作业,返校后班级内部交流,写收获。我们对政教处的纪律量化记录和教务处的学风督导小组的量化记录数据进行了分析:首先,以每个学期开学最初三个周的平均扣分作为数值来进行比较,每个实验班级的3、4两个学期平均数值都小于1、2两个学期的数值平均值;在第3、4、5、6学期,实验班的数值都少于对照班级的。
第三,亲情教育。从第二学期开始,我们利用学生在家的机会在实验班倡导“为父母洗一次脚”“为父母做一顿饭”“跟父母谈一次心”等活动,每2周一次。从第一次“为父母洗脚”活动开始,就得到了良好的反馈。通过以上活动,使得实验班级的班风更加优良,班级凝聚力增强,通过对比每个月班级量化总评也能够看出:每月第一名都是实验班级,所有月份中实验班级最差情况为第8名。以下为部分数据:
第四,爱国教育。爱国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部分。2008年结合汶川地震,实验班级观看了相关视频;2009年“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举行“我知道我的祖国”活动,在实验班级增加了学生演讲的活动,宣传成就,宣扬英雄。让学生从成就上知道时代的要求,从英雄身上获得学习激情。
通过以上的各种班主任工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就预期到了实验的成功,除个别班级的个别科目,绝大多数数据是实验班级的学习成绩高于其他班级,见下表(粗体为实验班级):
我们同时统计了六个学期的政教处每月总评情况:实验班级中最多的24次进入前三名(1班),最少的16次进入前三名,而对照班级最多的仅11次。教务处学风督导检查情况:实验班级中最多的23次优秀(1班),最少的13次,而对照班级最多的为16次。
4.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 篇四
首这些我找了好多的网站,最后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相关专业的网站上找到的,希望一下总结的几点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程序是怎么样的?
在职申请研究生硕士学位的主要程序是,具有学士学位并有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学员,可以不参加考试直接进入研究生进修班学习,在完成全部课程并达到学校要求的成绩后,将取得《结业证书》。在通过“每年5月举行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并进行论文答辩后,就可以获得国家认可的硕士学位证书。
★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进修班办学目的是什么?
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是一种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不同它的目的不是进行基础教育,而在于提高进修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申请人在获得学位后,表明其在学位上已达到硕士学位毕业生的同等学力,不过申请人的学历不改变。
★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课程结束后能取得什么证书?
第一、课程结束后颁发结业证书,注明达到研究生同等学力。
第二、获得学士学位工作三年以上的学员可按有关规定申请硕士学位证书(与正式考研学生拿到的硕士学位证一样)。
★为何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无学历证书只有学位证?/
5研究生教育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非学历教育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学生毕业后只有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研究生招生属于学历教育,也就是说学生经过学习、考试,通过论文答辩后既有学位证书又有学历证书。
★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而获得的硕士学位与研究生毕业获得的学位有区别吗? 没有区别。但按规定,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者,其学位证书需单独编号。
★在职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的课程要求及考试方式是什么?
申请硕士学位时所要考核的课程科目、内容及评卷标准都与该专业在校研究生培养方案一致,包括必修课、学位课和部分选修课,所考课程总学分至少在29学分(包括29学分)以上。
除了上述学校组织的学位课考试外,申请人还要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两个水平考试,即: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申请人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日起,必须在四年内通过我校及国家组织的全部考试,四年内未通过者,本次申请无效。
★“本次申请无效”的概念是什么?
“本次申请无效”的概念是:学校对申请学位人员专业知识及水平不予认定,即原来所进修的课程成绩失效。
★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学习途径是什么?
申请人在通过申请资格审查后如何进行学习,国家未做统一要求,我校根据各专业情况和学员自身情况,采取了单独授课和随在校研究生学习两种授课方式。各申请人想了解本专业课程授课方式,请联系本专业所在学院研究生教务员。
附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学院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市属重点大学。金融学院已走过了30年卓有成效的发展历程,为适应中国加入WTO后,经济金融改革和业务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提高从业人员对市场经济中金融核心作用的认识,重点培养现代金融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能性人才。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的有关规定,经北京市学位委员会批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特举办在职研究生课程班。
课程优势:
•重点学院:金融学院被认定为北京市金融人才培养支持基地,目前拥有金融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授课教授,教学力量具有国内一流水平。
•重点学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学科,金融学专业被评为北京市品牌专业和北京市特色专业。案例教学,提升学员实战经验。
•人脉平台:定期组织班级活动,参加课程学习的学员,可分享校内论坛、讲座,提升学识与视野,班级同学来自各行业,学习的同时搭建自己的人脉平台,有助于自己的工作与发展。
课程设置:
学位课: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公共课:证券投资学、公司理财、金融监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选修课:国际金融投资策略、国际金融市场、公司理财与项目融资、投资银行与公司战略、私募股权融资
注:每年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最新“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趋势调整设置。
培养方式:
1、学制两年,利用周末及公众节假日上课;
2、北京周末班:利用周六或者周日上课;
3、全国假期班:利用公众假期面授;
入学条件: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的在职人员;
2、大学专科(含)及以上学历;
报名手续:
1、填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报名登记表》;
2、交本人身份证、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各1份;
3、交4张1寸同底免冠彩照;
4、交报名费200元;
5、经资格审查通过后,建立学生学籍档案;
6、学费15000元(两年)。
证书授予:
1.按教育部规定,完成该研究生班学习课程,经考试合格者,颁发金融学研究生课程班
证书,证书加盖校长签名章、学校钢印和红印。
5.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 篇五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一九九八年六月十八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凡是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学术水平或专门技术水平已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人员(以下简称同等学力人员),均可按照相关规定,向我校申请博士学位。
一、申请博士学位(资格审查时)基本条件:
(一)申请人单位必须同意其申请要求。
(二)申请人必须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在获得硕士学位后工作五年以上。
(三)申请人应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领域做出突出成绩,在申请学位的学科领域独立发表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过高水平的专著,且其教学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以上奖励。
(四)申请人修完我校规定的所有学分,成绩合格并有效(所有成绩有效期4年)。
(五)申请人必须已基本完成博士论文初稿。
二、申请时提交材料:
具备申请博士学位基本条件的同等学力人员,在修完我校规定博士生课程后,应向我校提交以下材料:
1.硕士学位证书及最后学历证明;
2.准备申请博士学位的学位论文初稿;
3.公开发表的核心期刊有关学术论文两篇(核心期刊以教育部社政司审定的南京大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项目研究组确定的期刊分类方法为准)以及其他科研成果(如出版的专著等);
4.省部级科研成果获奖的证明材料(科研成果必须由省部级政府部门颁发);
5.填写《上海外国语大学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资格审查表》,包括申请人所在单位向学位授予单位介绍申请人的简历、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程度等方面情况的材料;
6.两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业专家的推荐书(加印密封),其中至少有一名博士生指导教师;
我校将组织专家小组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以确认申请人是否具有申请资格。完成以
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的资格审查后,原则上须脱产一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进行科学研究并完成博士论文、进行论文答辩。所有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通过上海市盲审,论文答辩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得提前或推迟。论文评阅人为8人,答辩委员会由7人组成,其中学位授予单位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至少3名。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决议授予博士学位,学位授予信息在网上公示三个月无异议后,学位信息报请国务院学位办备案。
附件二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博士课程班培养方案
一、基本要求:
1、申请人必须具有硕士学位,并在获得硕士学位后工作五年以
上;
2、申请人应在教学、科研、专业技术领域做出突出成绩,在申请学位的学科领域独立发表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过高水平的专著,其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以上奖励。
二、研究方向及导师:可参照上海外国语大学当年博士生招生简章。
三、学习年限:两年
四、课程学习及学分要求:总学分1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2门10学分;专业
课8学分。原则上专业课每门成绩应75分上以方可申请博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
1、专业课八门,每门课18学时,共八个学分;
2、政治课一门,54学时,计四个学分。
6、二外两学期,每学期72学时,共六个学分(二外科目及教材由教学点根据学员情况自定)。
六、培养方式:采用授课与论文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七、论文质量要求: 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论文须与专业研
究方向相关,代表本学科研究方向的前沿水平,研究成果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应论点明确,专门结构严谨完整,反映作者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知识、科学的研究方法、较熟练的技能,并有显然的创新见解。论文一般用英文撰写,格式应符合学术论文的要求。
八、申请人须在一年内完成博士论文的撰写、修改及答辩。
九、答辩通过后,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授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
十、我校所有学位论文均在全国优秀博士、硕士论文网上发表。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
究生部
6.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研究 篇六
关键词:在职教育,教师教育
一、教师在职教育的必要性
1. 终身教育的要求
终身教育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想, “终身教育”是196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在时间上是指人的一生, 在空间上不仅仅是指学校教育, 还有家庭教育、成人教育等。它主张学习者不仅要学习已经掌握了的文化, 而且还要培养个人适应环境的变化, 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终身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新型的和完善的人, 教师的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 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爆炸的时代, 教师更应该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实践者。教师在他的一生中必须学会充分地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 使自己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的在职教育能弥补职前教育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学习。
2. 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 也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有求生期、巩固期、更新期和成熟期。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延续, 还包括专业素养的提升, 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其专业水平, 使其尽快从一个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过程。在教师的一生中, 刚参加工作时遇到问题可以向指导教师请教, 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量的猛增, 指导教师对很多问题也是爱莫能助, 因此, 教师在在职过程中应该接受继续教育, 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和提高专业技能。
3.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是基于电脑和互联网的教育内容更新和教育形式变革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将促进教育从固定的人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学习固定内容向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的彻底转变。[1]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 知识的更新速度更是日新月异, 教师仅靠在校时所接受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而且一个成熟的教师的绝大部分教学技能来自工作经历。社会、科技发展如此迅速, 知识更新速度如此之快, 教师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如知识的剧增、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学生信息来源渠道增多等, 迫使教师不得不继续学习, 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 不断掌握新的技能和手段, 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二、我国教师在职教育的现状
1. 忽视教师的主体性
我国教师的在职培训模式主要有:校本模式和高等学校组织的研修班、辅导班等;从时间上分, 教师在职教育的培训形式可分为脱产培训、半脱产培训和不脱产培训;从空间上分, 可以分为校本培训和“走出去”。绝大部分都是以讲习班的形式进行培训, 学习内容的安排上比较重视系统性, 灵活性不够, 学习方式以培训教师主讲为主, 忽视了教师的主体性与个体差异性。
2. 教师的在职教育意识淡薄
教师的在职教育意识淡薄包括培训时功利性意识比较浓厚和接受培训意识淡薄。有研究表明, 受训教师培训时功利性意识比较浓厚:49.3%的教师的职业规划行为是源于“自身兴趣或发展需要使然”, 50.7%的教师职业规划行为是源于外在的诱因———“晋升职称的需要”“迫于社会或学校的要求”“获得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或同行的认可”。[2]接受在职培训意识淡薄包括不主动找学习机会以提高教学技能和扩大知识面, 而是被动地接受培训, 将进修认为是学校提供的福利, 甚至有的在职培训仅仅只是走过场, 教师认为参加培训是出去旅游。
3. 经费不足
教师在职教育经费不足, 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在职教育的经费更是捉襟见肘。2012年中央财政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编制预算。教育经费包括了用于小学、中学、大学等学校的经费, 也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各种用于教育上的费用。有资料显示:江西省修水县2005年财政总支出为55360万元, 其中用于教育支出为15182万元, 其中用于培训的费用仅为28万元, 仅占公用经费的0.84%。[3]由此可见, 教师在职教育经费不足问题是教师在职培训最大的问题之一。
4. 轻视操作性知识的讲授
当前, 针对教师在职教育所办的培训班、讲座等, 普遍重视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 如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这是无毋庸置疑的, 但是, 我们不能因为重视系统理论知识而轻视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扩展方面的知识。教师在职教育属于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 教师在岗前就已经接受了比较完整的教学系统知识, 随着社会发展, 在职培训时应重点讲授增进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知识, 应帮助教师扩宽知识面与专业知识的更新, 应重点教授教师如何将学习到的系统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5. 培训效果不明显
教师在职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是教育事业普遍关注的问题, 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 教师培训的效果问题更是教育人士关注的重大问题。教师在职培训的效果一直以来都不是很理想, 培训内容陈旧、脱离实践需求, 培训方式单一、枯燥, 这是教师在职培训效果深受影响的原因之一。教师在职培训是成人教育, 讲授型不能是唯一的模式, 应提倡案例教学、问题探究、讨论式教学;培训内容应是当前参加培训的教师所需要的或者是感兴趣的, 受训教师是主体, 应该充分发挥受训教师的主体性。
三、教师在职教育的对策
1. 根据需要选择培训内容
1999年9月13日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规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及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4]在职培训的目的是扩充知识、增长技能、开发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教师积极信念, 应教给教师在他们职业发展过程中所要解决问题的应该有的态度、知识和技能技巧, 应该在培训前调查教师应该加强和需要加强的地方, 了解教师需要学习的内容, 从而使培训目标更加明确和具体, 具有针对性。此外, 还要根据教师的需要制订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进行培训时应不断地优化培训内容, 应该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教师的需求, 以问题、案例的形式设计培训课程, 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 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走向校本培训
校本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 走向校本培训即是培训活动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 所进行的各种培训活动、开展的各种进修等, 都应该充分地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 充分地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 走出学校的特色。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主要有听课、评课、专家指导, 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个人自学。由于校本培训的质量普遍不高, 培训形式单一, 主要采取的是听专家作报告的形式, 培训之间缺乏沟通, 实际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有时候甚至存在培训时听专家讲课, 感觉自己懂了、会了, 但是回到教学中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状况。因此, 在进行校本培训时应根据存在的问题、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有效的改进, 校本培训必须体现本校的特色, 根据教师的要求、需要制订有效的培训计划并给予实施。
3. 转变观念
广大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在职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应明白教师在职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应转变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提高管理者的思想意识, 让他们充分地认识到教师在职教育的重要性;应该充分激发教师学习的热情, 使他们对培训有正确的认识, 而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升职、加薪等之类的好处而参加培训, 要明白在当前社会, 我们必须有终身教育的观念, 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因为培训机会有限, 我们必须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 我们追求的不应只是解决问题, 还应是怎么样才能最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广大教师只有转变旧的观念、树立先进的在职教育观念, 用先进的在职教育观念来指导行动, 教师才会对在职教育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那就是为了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而参加培训。
4. 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
在职教师培训时可以根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 例如专家教授、优秀教师的经验示范、问题的讨论与交流等。培训对象可以分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骨干教师、老教师等。不同的培训对象有各自的特征, 在制订培训计划时应根据培训对象的特征作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教师的在职培训时应记住:教师是培训的主体, 一切活动应以教师为中心。在培训时不一定必须是专家作为培训者, 可以聘请优秀校长、优秀教师讲授经验, 受训教师可以从优秀校长、优秀教师的工作案例中得到启发, 当他们在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会想到优秀教师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优秀教师的成功会激励受训教师去反思。
5. 重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规定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包括现代教育技术, 而信息技术只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方面。信息技术 (Iformation Technology, IT) 是利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实现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处理、使用等功能一类技术;它主要包括用于信息采集的感测技术、用于信息传递的通信技术、用于信息处理的计算机技术和用于信息使用的控制技术。[5]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同样给教师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信息技术可以作为促进教师在职教育的一种手段与方式, 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与教学、反思和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 可以帮助教师充分有效地利用时间进行学习, 可以随时随地请教专家、学者、同行, 而不需要等待有限的培训机会。
因此, 我们不但应该从终身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发展来考虑和安排教师在职培训, 而且还应该立足于教师的需求不同的培训对象等选择培训内容进行教师的在职培训。此外, 转变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观念是促成培训有效的关键因素, 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促进教师在职培训工作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2]董静.中小学教师职业规划的现状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 2010 (8) .
[3]马佳宏, 匡永忠.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经费问题分析[J].新课程研究 (教育管理版) , 2007 (5) .
[4]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21/201005/88484.html2012.3.20>2012.3.12
7.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 篇七
关键词:在职研究生;培养管理;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0-0029-02
1引言
研究生教育从培养方式上分为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培养的对象主要是就读不脱产的在职学员。我国从1985年开始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历经20多年的发展,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在培养规模和培养方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在职教育在规模、质量、制度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培养过程中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何提高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各高校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
2在职研究生的主要特点
2.1教育对象的复杂性
(1)学员成分复杂。在职学员大都来自不同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岗位,包括企业、机关、个体工商户等。各学员社会地位也相差很大,有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公务员、教育工作者等。
(2)学员学术水平良莠不齐。学员年龄差距较大和个人社会经历不同,造成学员间学术基础差别较大。
(3)学习目的不同。一部分在职学员不仅为了提高学历层次,还为了增强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满足工作需要。一部分学员仅是为了升迁或某些利益需求攻读研究生学位。
2.2工学矛盾突出
在职研究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还要承担单位工作任务,学习往往会受到工作的影响,学习时间和精力无法得到保证。到课率较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2.3职能部门的管理难度加大
在职研究生是单位和学校两头跑,不住校,且大都不在同一个单位,对于培养阶段的各种通知和任务很难及时传达给他们。管理制度难以落实,有时不得不放松对他们的要求,造成课程学习、论文等学习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影响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规范化管理,保证培养质量
3.1控制招生规模和严把生源质量
目前,国家对在职研究生班招生规模没有限制,学校出于经济效益等原因,一般也不会限制招生人数。招生规模盲目扩大,对培养质量、学校声誉都会造成影响。如何做到招生规模与培养质量、学校利益和谐发展,这是值得深入研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在职研究生班学员不用经过国家统一考试入学,因此应加强资格审查阶段的考核,主要审查学员是否符合报读条件。条件允许的还应增加笔试和面试环节,进一步了解和考核学员的专业素养。
3.2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
(1)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区别在于研究生培养侧重于“研究”,研究生授课应着重于采取共同研究讨论的方式,所以应尽量避免大班开课。
(2)课程设置。首先必须遵循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满足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基本课程要求,其次可以根据在职研究生特点,开设实践性和针对性更强的选修课。如与某领域单位合作办班,可针对该领域的工作特性,开设个性化的专业课程,解决学员实际工作问题。这样可进一步提升学员学习关注度,提高学习积极性。
(3)教师队伍。研究生课程一般要求具有副高职称的人员才能授课,但由于师资力量普遍不足,某些学校存在安排副高以下职称老师授课的情况,可能会造成讲授内容与本科课程相似,甚至相同的情况,影响教学质量。建立健全教师评价测评体系和奖励机制十分必要。
(4)教学手段。可采取“弹性学制”的培养方式,规定学习年限为2年~5年,在此期间,学员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安排修课时间,缓解在职学员工学矛盾。也可建立网络教学平台,通过网络在线辅导,网络课堂录音等手段辅助教学。
(5)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模式,推广课程学习和研究论文相结合的模式。在美国,教师通常在每次课上都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外阅读任务,每门课都要求撰写1篇~3篇论文,且对字数和参考文献都有明确要求。这种模式可以培养研究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又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课程考核形式灵活多样,不拘泥于笔试。任课老师针对无法正常上课的在职研究生,采取额外增加作业和撰写论文的方式考核,鼓励学员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6)高校应提供或组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加强学员间的学术交流,与时俱进,跟紧社会热点,更新专业知识。还应经常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办讲座,活跃学术氛围。
3.3学位论文环节管理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学习成果表现。学位论文的优劣直接影响和综合体现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所以要严格抓好学位论文撰写环节。
(1)导师负责制。可采取双向选择制,实行导师和学生互相选择制度,有效调动导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导师是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学生学位论文的指导、审查和监督。
(2)论文开题。开题报告是撰写论文重要的起步,导师应该认真指导学生正确选题,避免走弯路。开题报告内容格式要严格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撰写。开题时要成立由导师和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评审小组,对开题报告进行审议,确定是否通过开题和是否可以继续进行研究。
(3)预答辩。论文送审前,模拟答辩流程预先进行答辩,争取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论文修改好后再正式送审。
(4)论文送审。采取“盲审”形式,保证评审的公平性和客观性。评审意见一般分为4个档次:A认定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B符合硕士学位论文水平,同意答辩;C基本达到硕士学位学术水平,但需修改部分论文并通过认定后,才能进行答辩;D论文没有达到硕士学位学术水平,需要进行较大修改,重新评审。
(5)论文答辩。为保证答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答辩委员小组由不少于5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至少有1名校外和申请人单位以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組成。申请人导师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获全体委员2/3以上同意,方可做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童玉玲.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 王海燕、谷贤林.英国在职研究生教育及启示[J].北京高教,2005(5)
3 张 立、胡新喜.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4 宋文红.规范化管理:对在职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3(6)
5 范玉辉、周先进.对在职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Standard On-the-job Graduate Student Raises
the Management, Guarantee Raise Quality
Huang Yun
Abstract: On-the-job graduate student raises has some problems, this article analysis how standard on-the-job graduate student raise the management, improves on-the-job graduate student’s raise quality.
8.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 篇八
硕士、博士学位工作实施办法
一、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和《华南理工大学学位条例暂行实施细则》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凡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学术水平或专门技术水平已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人员(以下简称“同等学力人员”),可按本实施办法向我校申请硕士、博士学位。
第三条
我校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且已授予毕业研究生学位的学科、专业均可开展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授予同等学力人员专业学位的办法另行制订。
第四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及其分会在审议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时,应严格执行审批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学位办”)负责组织对申请人的资格审查、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等工作。
二、硕士学位的申请与授予
第五条 申请人基本条件
申请人须已获学士学位,并在获学士学位后工作3年及以上,或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在申请学位的专业或相近专业取得一定成果。
第六条 申请程序
(一)申请人向学位办提出申请;
(二)申请人参加学校组织的课程考试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
(三)通过全部考试后,申请人向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及学位办提 交转入论文工作申请;
(四)经批准后,申请人进入论文工作阶段,在学院指派的导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第七条 提交申请
提交申请的时间为每年的3月和10月,申请人向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及学位办提交以下材料:
(一)以同等学力攻读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申请书;
(二)最后学位证书原件及其复印件;
(三)最后学历证明原件及其复印件;
(四)身份证原件及其复印件;
(五)所在单位提供的申请人简历、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程度等方面的材料;
(六)两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的推荐书。第八条 申请人专业知识结构与水平的认定
自申请人开始第一门课程学习之日起4年内,须参加下列考试且成绩合格:
(一)课程考试
申请人按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完成申请学位专业全部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其中课程成绩可从下列途径取得:
1.以单科进修的形式修读研究生课程,与我校研究生同堂同卷考试; 2.参加课程进修班,并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考试。
(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
1.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2.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第九条
学位论文工作的要求
(一)学术成果要求
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取得与申请学位专业相关的学术成果,达到以 下条件之一:
1.在统计源期刊或国内外核心刊物以第一作者发表1篇及以上论文;
2.在公开学术刊物(以第一、第二作者)发表2篇及以上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
3.获已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本人排名前三位)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本人排名第一)或软件著作权2项(本人排名第一);
4.科研成果获国家级或省部级奖励1项,有个人获奖证书; 5.出版专著1部(合著者,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10万字或总量的1/2)或译著、工具书1部(不少于15万字,应为主编或副主编)。
(二)学位论文要求
申请人应于批准转入论文工作后2年内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1.申请人提交的学位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管理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申请人同他人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或发明、发现等,对其中属本人独立完成的部分,可由本人整理为学位论文,并附上该项工作主持人签署的书面意见或共同发表论文、著作的其他作者的证明材料,以及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等。
2.学位论文格式符合《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三)学位论文评阅
学位论文评阅工作由学院组织。学位论文评阅人不少于3名,均应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其中非本校及申请人所在单位的专家不少于1人。申请人的导师、推荐人不能聘为评阅人。
(四)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5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研究生导师不少于3人、非本校及申请人所在单位的专家不少于1人。申请人的导师、推荐人、非本校及申请人所在单位的学位论文评阅人不能聘为 答辩委员会委员。答辩委员会组成名单应经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及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
学位论文答辩应公开举行,并按照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程序进行。表决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方为通过。答辩委员会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及全体委员签字后报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但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后重新答辩者,可在3个月后至1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委员会不同意重新答辩,或重新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申请重新答辩者,本次学位申请无效。
第十条 申请人完成学位申请程序,经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
三、博士学位的申请与授予
第十一条
申请人基本条件
申请人须已获硕士学位,并且在获硕士学位后工作5年及以上,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领域做出突出成绩。
第十二条
申请程序
(一)申请人向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学位办提出申请。
(二)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学位办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
(三)资格审查合格的申请人按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完成申请学位专业的全部课程学习,并在导师指导下从事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完成学位论文。
(四)申请人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按学位授予审批程序授予博士学位。第十三条
提交申请
(一)申请人于每年5月和11月向学位办提交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1.以同等学力攻读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申请书; 2.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其复印件; 3.最后学历证明原件及其复印件;
4.与申请学位相关科研成果(学术论文、获奖证书等原件及其复印件);
5.研究计划书(5000字,含研究基础与条件、拟研究的问题及采用的研究方法等);
6.所在单位提供的申请人简历、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程度等方面的材料(加印密封);
7.两位博士生导师的推荐书(加印密封)。
(二)学位办对申请人的材料进行形式审核后,交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由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申请人的情况进行审查,对其完成本职工作及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等方面做出的成绩进行认定,着重考察申请人的学术潜质及投入科学研究的保障条件,并召开会议对申请人情况进行讨论和表决,获全体委员二分之一及以上同意方为通过。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将会议纪要及同意接收的申请人的材料交至学位办,由学位办报主管领导审批通过后向申请人发出接收通知书。发出接收通知书之日为接受申请日期。
第十四条
申请人专业知识结构与水平的认定
从学校发出接收通知书之日起1年内,申请人须按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完成申请学位专业的全部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课程考核按《华南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课程管理和考核的规定》进行)。
第十五条
学位论文工作的要求
学位论文答辩须在通过全部课程考试后5年内完成,由申请学位的专业所在学院指派研究生导师对申请人进行指导。
(一)学术成果要求
申请人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在申请学位的学科领域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过高水平的专著,其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奖 励,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须达到《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的要求;
2.近年来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参加者,取得与申请学位学科领域相关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级或省部级奖励,获奖排名要求:
(1)国家级获奖者须有个人获奖证书;
(2)省部级奖项一等奖排名前5,二等奖排名前3,三等奖排名第1。
(二)学位论文要求
1.申请人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应是在工作实践中由本人独立完成的成果,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申请人同他人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或发明、发现等,对其中属本人独立完成的部分,可由本人整理为学位论文,并附送该项工作主持人签署的书面意见和共同发表论文、著作的其他作者的证明材料,以及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等。
2.学位论文格式符合《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3.申请人须到我校在导师指导下,参加不少于3个月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
(三)学位论文评阅
学位论文评阅人不少于5名,均应为教授或具有相当职称的专家,其中非本校和申请人所在单位的专家不少于3人。申请人的导师、推荐人不能聘为评阅人。
申请人应在答辩日期前3个月将学位论文提交至学位办,论文评阅寄送及回收由学位办负责,评阅人姓名要对申请人保密,评阅意见书应密封传递。
(四)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7名教授或具有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博士生导师 不少于4 人、非本校及申请人所在单位的专家2人。申请人的推荐人、导师不能聘为答辩委员会委员。答辩委员会组成名单应经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及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
学位论文答辩应公开举行,并按照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程序进行。表决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方为通过。答辩委员会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及全体委员签字后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但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后再重新答辩者,可在3个月后至1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委员会不同意重新答辩,或重新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申请重新答辩者,本次学位申请无效。
第十六条
申请人完成学位申请程序,经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博士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
四、其他
第十七条
在授予同等学力人员学位过程中,如确认学位错授,或出现舞弊与严重违反学位条例规定者,应予以复议。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可撤销所授学位。
第十八条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并获得学位,表明学位获得者的学术水平已达到所获学位的水平,已具有相应的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但不涉及学历。
第十九条 申请人不得同时向2个及以上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学位。第二十条 申请人需按我校规定交纳学位申请费(含课程进修、论文工作阶段费用等)。申请人为申请学位所需的交通费、住宿费等由本人自理。
第二十一条
学位办为学位申请人建立学位档案,学位授予后按规定移交到档案馆存档并向有关单位寄送学位论文。
第二十二条
同等学力学位证书需单独编号。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凡以前与本办法不符 的规定,以本办法为准。
9.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 篇九
石家庄在职教育由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学历教育中心开展,主要面向各个行业的在职人员,满足各个行业在职人员提升学历的要求,同部分国家211工程重点院校合作开展远程教育,招生的批次包括在职大专升本科,在职高中、中专升大专,在职研究生。培养方式为远程教育模式。主要院校为郑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大学等。
一、远程教育招生院校
郑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招生对象:各个行业在职人员,待业人员,社会青年,专业年 龄不限。
报名条件:专科起点升本科须具有专科或专科以上学历,高中起点升专科须具有高中,中专或同等学历。
培养方式:采用网络教学模式,登录学习的平台下载 课件,获取教学资源,学生自主学习,不影响正常工作。
招生专业:1郑大—专科起点升本科:法学,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金融学,会计学,教育学,英语,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旅游管理,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土木工程,护理学,基础医学。高中起点升专科:护理,药学,教育管理,法律事 务,经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旅游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应用与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工程造价。2华中师大—招生专业:专科起点升本科:汉语言文学,英语,会计学,旅游管理,应用心理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技术学,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教育管理,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社区管理。高中起点升专科:汉语言文学,英语,法学,电子商务,会计学,学前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社区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学习年限:2年学费:2000-2500(视专业不同,分学期收取)
证书学位:学院在规定年限内修完本专业全部课程,成绩合格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教育部电子注册的大学毕业证,符合条件的本科生可授予学士学位。
报名方式:考生持本人身份证,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二寸蓝底 彩照5张,来我中心填写报名登记表并缴纳110员报名费。
二、在职研究生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南开大学 首都经贸大学 河北大学等
三 自考院校
河北大学
10.在职科学教师继续教育对策研究 篇十
关键词:科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对策
科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对科学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教师的科学素养是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重视在职科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本文分析了科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對策。
一、主要问题
我国科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主要有六种类型:教育学院的继续教育、科学教育年会、科学教育网络平台、市区县及小学的科学教学过程、教材出版社开展的科学教师培训、小学科学教师国家级培训等。由于这些培训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较好的科学教师专业发展氛围,有专业发展意愿的教师往往陷于孤军作战的尴尬境地,缺少同伴互助的专业发展氛围。
1.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尚在发展
一方面,科学教师的培训尚处于发展阶段,参与培训需要一定的资金,只有少数培训机构能够满足要求;另一方面,我国科学教师的经济待遇不高,不能承担继续学习的费用。
2.继续教育培训与职前培养脱节
科学教师的职前培养由师范院校完成,缺少来自优秀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的实践经验支持;继续教育的培训则多由教师进修学院来完成,在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过程中缺乏师范院校的学术支持,职前职后存在脱节。
二、解决对策
纵观全球的科学教师教育,牛津大学制订了实习科学教师PGCE的专业化培训模式;俄罗斯注重发挥政策与法规的引领,制订了专门制度;加拿大政府建立全方位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学习系统,制订并实施一系列终身学习的政策。这些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启发。
1.培训环境要富有人性化
科学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所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要尊重教师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在培训过程中要关心教师,了解教师,承认每位教师的价值优势,允许教师充分发表意见,从而使教师在一个富于人性化的环境中学习,发挥他们的自我导向能力,让他们成为培训的主体。
2.培训方式要灵活有弹性
为及时方便地满足科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增强培训效果,教育培训部门还可以制订富有弹性的进修计划,向进修者提供优质的学习条件,如进修的时间可长可短、场所可近可远、课程可多可少,不搞一刀切,使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进修方案。
3.培训课程要增强探究性
从高等院校开设的科学课程体系来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分科课程较多,而综合性和跨学科性课程很少甚至缺乏。即使是分科专业课程,探究式教学的课程也非常少,作为补充,科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要鼓励和支持课程教学改革,增强科学课程的探究性。
4.培训内容要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科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成效的高低取决于培训内容与他们面临问题的相关程度。对在职科学教师而言,丰富的实践经验就是他们优势的学习资源,他们非常善于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所以,在培训中无论采取讲座、研讨、自学还是其他方式,其内容都要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切入点,重视和引导广大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困难,并最终将学习的新知识或新技能迁移到日常教学实践中。
5.开发网上课程,进行远程培训
当今网络远程培训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育培训部门可以借助在线课程培训模式,开发有特色的网上课程,形成灵活多样的课程学习系统,与一线科学教师建立互动交流机制,方便职后小学科学教师通过电脑或手机等工具进行交流学习,实现资源共享,使科学教师的课程培训实现质的飞跃。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的问题,科学教师继续教育可以通过改革培训内容、改变培训方式、开发网络课程等一系列策略来改进。
参考文献:
[1]王庆祥,乞佳.职前职后一体化背景下英国牛津大学实习教师培训模式构建与启示[J].科技信息,2015(2):76-78.
[2]李宇辉.俄罗斯教师教育和继续教育法规研究[J].成人教育,2015(2):72-82.
[3]吴绍靖.加拿大继续教育经验及启示[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5(3):21-24.
[4]王晓晓.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5]王福华.科学运用成人学习特点更新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理念[J].成人教育,2012(2):49-50.
基金项目:河南省卓越科学教师培育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2016-JSJYYB-138)。
11.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 篇十一
当前关于研究生教育与地方服务的研究, 大多集中在从传统培养模式的局限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提出研究生教育理念改革和培养课程优化等观点和措施[1];有研究者通过对国内外高校的研究生管理模式进行对比, 提出我国需加强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观点[2],或者剖析国外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与地方服务的工作特点, 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提供经验[3],诸如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4]等。但这些多数是指研究生教育的知识输出体现, 而从已掌握的研究生相关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且能反映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趋势和特点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数据挖掘技术现在已发展为成熟的信息科学技术,并已应用到高校管理研究中,如教务管理系统[5]、图书馆管理系统[6]、科研管理系统[7]和财务管理系统[8],而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研究生报考信息系统中的研究尚为空缺。
因此, 本研究对过去五年宁波考点所有在职人员报考研究生的报考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不仅可以掌握所在地区在职研究生报考的总体规模、变化趋势、生源分布等信息,还可以掌握未曾觉察到的内在联系与社会动态, 预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为高校的招生培养和政府人才建设的统筹投入提供翔实可靠的参考意见。
1.考生现状分析
(1)年龄段分析
以2012年宁波考点在职联考的考生数据为例, 宁波考点在职联考的总报考数为3056人, 年龄在25岁至30岁之间的考生最多,人数为1389人,其次是年龄在30岁至35岁的考生,人数为1044人。由此可知,25~35岁年龄区间的考生本科毕业后积累了几年工作经验,基本是单位的骨干人才,在事业上充满干劲,有进修学习目标和动力,因此,他们是报考在职联考的主要人群。
(2)考生的工作单位性质分析
根据常用的工作单位性质分类, 将考生工作单位性质分为10大类,A行政单位,B科研设计单位,C高等学校,D其他教学单位(包括中小学、幼儿园、中职院校、培训学校),E医疗卫生,F其他事业单位,G国有企业,H私营企业,I部队,J其他。以2012年宁波考点在职联考的报考数据为例可知 , 来自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行政单位的考生人数最多,依次为679人、670和581人。这可能与以宁波为中心的浙东地区的经济特色息息相关,即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大型临港工业及重工业为支撑的经济体。此外,来自行政单位的公务员由于考核和晋升对学历要求比较严格,从而产生最直接的进修学习需要。
(3)报考专业分析
以2012年数据为例,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联考共有15个学位类别,分别为法律硕士、教育硕士、体育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公共卫生硕士、军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艺术硕士、职业教师、风景园林硕士和中医师承。其中报考工程硕士的人数最多为1621人,其次是公共管理硕士364人。导致报考工程硕士的人数远高于其他学位类别的报考数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其一,工程硕士涉及领域繁多,有40个方向,其中电子与通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工程和软件工程这四个领域的考生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其二,如前所述,由于浙东地区的经济特色,来自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考生人数很多, 这类考生主要为提高实际工作技能而进修学习, 所以他们中会有很大比例的人数选择报考专业性较强的工程硕士。此外,公共管理硕士报考人数排名第二, 主要原因可能是有相当多的考生来自行政单位,由于工作单位性质的缘故,其中相当大比例的考生会选择报考公共管理硕士。
(4)考生地域分布
本研究生源的地域分布分为3大类,即宁波市(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镇海区、北仑区、鄞州区),宁波周边地区(慈溪、余姚、宁海、舟山、象山、奉化、绍兴),浙江省内其他地区和省外地区。以2012年宁波考点在职联考的报考数据为例可知,宁波考点来自宁波市的考生最多1926人, 其次来自宁波周边地区的考生662人。很显然,考生会坚持“就近考试”的原则,因此,宁波市及宁波周边地区的考生会选择来宁波考点报名考试。
(5)报考院校分析
主要分为5大类,即宁波大学、浙江省内高校、上海高校、江苏省高校和其他。以2012年宁波考点在职联考的报考数据为例可知, 在宁波考点报考宁波大学的考生数最多908人,其次是报考上海高校782人,然后是报考浙江省内除宁波大学外的其他高校691人。相对来说,4个主要报考院校分类的人数比例分布相对比较均匀。首先,由于宁波考点的考生大部分居住在宁波市或宁波周边地区,选择就近进修,比较方便;其次,报考上海高校比报考浙江省内其他高校的考生还多, 原因有两点,一是上海地区的名校比浙江省内的名校多,考生可选择性较多,且社会对名校的认可度更大;二是宁波市政府对宁波诸多单位和上海高校的校企合作有财政支持, 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宁波及周边地区考生的报考热情。
2.相关分析
(1)考生地域分布与报考院校的相关分析
表1为2012年宁波考点在职联考的考生地域分布与院校地域分布的交叉分布列表。卡方检验结果表明考生地域分布对于院校的选择有显著影响(p<0.01)。表现为:在宁波市的考生报考宁波大学的实际统计人数为667人,比预计572人多,说明宁波市考生倾向于选择宁波大学;另外,在宁波市的考生报考上海高校的统计人数617人,比预计492人多,说明上海高校对宁波市考生的吸引也比较大。在宁波周边地区的考生报考浙江省内其他高校的统计人数217人,远高于预计149.7人,说明宁波周边有很大一部分生源选择省内其他高校。
(2)考生单位性质与考硕士类别的相关分析
表2为2012年宁波考点在职联考的考生单位性质与报考硕士类别的交叉分布列表。卡方检验结果表明考生单位性质对于考生专业选择有显著影响(p<0.01)。其中,来自行政单位的考生报考法律硕士和公共管理硕士的实际统计人数分别为173人和237人,远高于预计的44人和69人多 ,说明行政单位的考生更倾向于报考法律硕士和公共管理硕士;来自其他教学单位的考生报考教育硕士的统计人数为250人, 比预计的205人多,说明其他教学单位的考生更倾向于报考教育硕士;同理,“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考生更倾向于报考工程硕士。
3.变化趋势分析
主要对2008年至2012年宁波考点的六大考生单位性质的报考数进行分析,除来自“高等学校”的考生逐年递减和来自“其他教学单位”的考生有反复波动外,来自“其他性质的单位”基本呈上涨趋势。其中,来自“高等学校”的考生逐年递减的主要原因与国家教育部对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相关招生政策改变有关,首先是教育部于2009年对在职攻读“高校学校教师”的硕士类别停止招生,其次与高校教职工追求学历的意愿有关,他们不再仅满足于只有硕士学位的在职研究生,更多的高校教职工选择报考有双证(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主要对2008年至2012年5年宁波考点的六大热门的硕士类别的报考数(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和公共管理硕士)进行分析,除工商管理硕士的报考人数有较为明显的反复波动外,其余几个热门专业均呈上涨趋势。
4.总结和建议
(1)总结
本研究对全国在职联考浙东地区宁波考点的报考数据(2008年~2012年 )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以2012年宁波考点联考报考情况为例, 发现年龄在25~35岁区间的考生人数占绝大部分为79.6%。有63.2%的考生来自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行政单位。关于报考专业硕士学位类别,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 : 工程硕士 (53% ), 公共管理 硕士 (11.9% ), 教育硕士(8.9%),法律硕士 (7.7% ), 农业推广硕士 (6.0% ) 和工商管理硕士 (5.3%)。关于生源地的分布情况,63%的考生来自宁波市,21.7%的考生来自宁波周边地区,14.6%的考生来自浙江省内其他地区,仅0.7%的考生来自省外地区。另外,还对考生报考的院校所在地进行了分析, 发现30%的考生报考当地的大学即宁波大学,25.6%的考生报考上海高校,22.6%的考生报考浙江省内其他高校,还有22%的考生报考其他地区的高校。
进一步通过“考生地域分布-院校地域分布的交叉分析”及卡方检验, 发现生源地与报考院校地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如在宁波市的考生更倾向于报考宁波大学,宁波周边(离宁波市稍远)地区的考生更倾向于报考浙江省其他高校。同时,还发现报考上海高校的宁波市考生的实际统计值高于预计值,结合实际情况,发现由于社会对名牌大学的追求和宁波市政府对宁波诸多单位和上海高校的校企合作有财政支持, 促使相当大比例的宁波及周边地区的考生选择报考上海高校。同样,通过“考生单位性质-报考硕士类别交叉分析”及卡方检验,发现来自行政单位的考生更倾向于报考法律硕士和公共管理硕士,来自其他教学单位的考生更倾向于报考教育硕士,来自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考生更倾向于报考工程硕士。
最后,对2008年~2012年五年的宁波考点的报考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除了来自高等学校和其他教学单位的考生外,来自其他性质的单位基本呈上涨趋势;除了工商管理硕士外,其余几个热门专业均呈上涨趋势。
(2)建议
1关于招生宣传方面的建议
根据年龄情况分析的结果, 建议招生宣传方式应多选择年轻人更喜欢且习惯的媒体形式, 可以尝试从传统媒体形式如报纸电视,转向互联网和“微媒体”的形式;根据考生单位性质、生源地、报考学校、专业类别及考生地域分布-院校地域分布的交叉分析的结果,建议就考生的单位性质和所在地更针对性地与相关单位进行合作和招生宣传。
2关于在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建议
12.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 篇十二
开设英语在职研究生的`学校真是寥寥无几,可是想想如果出来能操一口流利的英文,这些费用也是值得了,因为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会英语势必会在竞争中占非常大的优势。
英语专业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身体健康,能坚持在职学习者;2、获得大专以上学历者,旨在提高个人业务素质者,均可报名参加进修班学习;3、申请硕士学位者,须获得学士学位满三年。
13.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 篇十三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特别是进入房地产企业国际化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加入到了房地产行业中来,房地产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提高市场竞争优势、建立核心竞争力、创建良好营销策划模式、完善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是许多房地产企业营销高层管理者面临的`巨大挑战。
房地产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身体健康,能坚持在职学习者;2、获得大专以上学历者,旨在提高个人业务素质者,均可报名参加进修班学习;3、申请硕士学位者,须获得学士学位满三年。
14.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 篇十四
近年来, 关于高管在职消费的研究已经初见端倪, 不过大多数都是理论分析和对国外国内研究的总结, 国外专门针对在职消费的实证研究也不多见。由于创业板市场目前是我国证券市场中最具有潜力的市场, 所以对创业板市场的研究意义重大。而创业板市场由于其上市企业自身的一些不同, 其高管消费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特点亟待研究。
二、文献综述
目前来看, 国内外关于高管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 即代理观和效率观。
(一) 国外研究
1932年Berle和Means最早关注高管的在职消费问题, 他们认为当管理层只掌握公司一少部分的股权, 股东又太过分散时, 公司资产可能被配置于造福管理者而非股东, 包括卸责 (shirking) 、获取额外津贴以及追求非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如销售增长率、建造个人帝国和增加雇员福利等。Jensen和Meckling (1976) 认为, 在职消费可以被看做股东和公司高管之间的代理冲突, 它能够给公司带来负面的影响, 降低公司绩效。Fama (1980) 认为, 高管在职消费所消耗的公司资源高于事后的薪资调整时, 在职消费就属于代理成本。Hart (2001) 认为, 在职消费是管理人员的私人收益, 对公司的负面影响超过了其带来的正面影响。另外David Yermack (2005) 和Hongbin Cai等 (2005) 的研究也都支持代理观。
效率观在国外也有很多学者研究, 得出了一定成果。Hirsch (1976) 认为, 在职消费是提高高管在公司内部声望的一种“地位商品”。Rajan和Wulf (2004) 是最早对在职消费进行实证研究的学者, 他们针对美国上市公司CEO使用专机及专车的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发现在职消费具有双重性质, 即不仅具有代理观的意义, 与此同时还能够提高公司管理效率, 或者强化管理人员在公司内部的地位, 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
(二) 国内研究
目前鉴于我国特殊的国情, 我国对在职消费的研究更多的是倾向于代理观, 但是这种代理观又不是完全和国外相一致, 而是在特殊的制度背景之下进行研究的。国内对在职消费的研究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国企, 或者是对国企与非国企进行比较, 几乎没有对创业板市场的研究。陈冬华等 (2005) 发现, 在非国有企业中, 在职消费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不显著, 而在国有企业中, 在职消费则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非常显著, 这表明在职消费负面效应很大, 其作用可以抵消对公司业绩的正面效应。罗宏等 (2008) 在代理理论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进行实证分析, 发现相比非国有最终控制的公司, 国有最终控制公司高管人员的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负相关, 不过支付现金股利对降低高管在职消费有很大帮助。王满四 (2006) 从负债融资的角度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分析, 发现负债融资的工资激励效应并不明显, 而在职消费激励效应则具有显著的负面作用。李焰等 (2010) 在研究中引入了员工工资的交叉影响, 证明在国企中, 在职消费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 然而随着员工工资的增加这种影响会降低, 而在民营企业中这种现象并不存在。
三、研究设计
(一)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依据消费者理论和激励理论, 高管在职消费是其实现自我需要的主要途径, 同时也是一种影响公司经营绩效高低的重要因素。在职消费作为高管激励的隐性因素, 更是高管激励的潜能因素, 可以通过节省高管时间、提高高管的工作效率等方式提高企业效益;在职消费还可以降低高管的薪金支出水平, 这样可以减少公司的经营支出;另外, 由于在职消费所带来的作用是广泛而深远的, 所以其带给高管的激励效果远超过相同的薪酬水平;在职消费可以提高高管的地位, 增强其影响力, 更好的在企业中实施其决策, 这就提高了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 对公司业绩的提高有显著良好作用。而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具有高成长性, 对这种要求就更为重要, 鉴于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与国企等其他企业的不同, 其高管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也必将呈现一定的不同。因此,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创业板市场高管在职消费率与公司业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二) 样本选择
本文研究样本为2009年~2011年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 剔除个别数据没有披露的公司, 最后得到的样本数:2009年的有119家, 2010年的有141家, 2011年的有144家, 合计共有404家。
(三) 变量选择
本文以创业板市场公司业绩为被解释变量, 对公司业绩的衡量指标有股票市场回报率、净利润增长率、每股收益及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 (ROE) 是一个综合性指标, 包含了对企业销售规模大小、成本控制能力、资本运营能力、筹资结构水平等的描述, 也是投资者和债权人关注程度比较高的一个公司绩效指标。因为该指标反映企业资本收益状况, 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通过分析这一指标更好地观察企业的情况, 以考察对其有利与否, 利好大小。一般而言, 净资产收益率 (ROE) 越高, 说明投资该公司可以带来更好的收益, 公司的经营绩效也更好。“高管在职消费”的数据可以根据查阅年报附注中“支付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量”明细项目收集。将附注中披露的办公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通讯费、出国培训费、董事会费、小车费和会议费八类明细项目数据加总得到, 并取自然对数。这里的高管是指董事长、总经理及其他公司高层。
高管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性会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为使研究更加准确, 本文引入公司规模和财务杠杆、高管薪酬以及高管持股比例四个控制变量。公司规模本文用年末总资产取自然对数来表示, 财务杠杆则用资产负债率来表示。本文变量说明如表1所示:
(四) 模型构建
为了考察创业板市场高管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 并对假设的真伪性做出检验, 本文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 相关性分析
对两两变量的相关性考察可以初步地分析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和变化趋势, 为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做铺垫。因此, 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 本文首先根据样本公司对各研究变量之间进行了详细的相关分析。本文采用皮尔逊 (Pearson) 相关系数检验法对各变量之间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 结果如表2所示:
注:“**”、“*”分别表示在在0.01、0.05的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由表2可知, 高管在职消费、公司规模、财务杠杆、高管人均薪酬和高管持股比例均与净资产收益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且各相关性都比较明显。自变量与控制变量的Pearson系数的最大值是0.521, 绝大部分Person系数值都在0.4以下。通过相关分析结果可以说明本文选定的自变量和控制变量之间基本上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对所建模型的回归结果几乎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二) 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 调整的R2为0.448, 所以说模型对应的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较好;方差扩大因子VIF最大值为1.966, 小于2, 再次说明模型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通过查F分布表, F值为66.421, 说明方程通过了F检验, 证明自变量与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不同时为零, 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确实存在, 且自变量能够解释说明因变量的变化, 因而保留在回归方程中;根据上述的统计指标, 各个方程的回归效果还是不错的。
由表3可知, 高管在职消费的Sig.值为0.01<0.042<0.05, 且B值为0.017, 说明高管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假设成立。这一结论符合效率观的看法, 即高管在职消费能够提高公司业绩。这与陈冬华等 (2005) 和罗宏等 (2008) 的研究有所不同, 他们认为国有企业中高管在职消费对公司业绩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抵消其对公司业绩的正面效应。
由表3可知, 创业板市场上公司规模与公司业绩之间在0.01的水平上呈现负相关关系, 这与其他学者在研究其他市场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截然相反的, 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有待研究。
为了证明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本文进行了敏感性检验, 用每股收益代替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公司业绩的指标, 仍然取得了与上面基本一致的结果, 这说明高管在职消费对公司业绩的正面影响是存在的。另外, 由于有一部分公司没有披露本文研究所需要的在职消费数据, 所以结论有可能会存在偏差。笔者还用在职消费数除以营业收入得到的在职消费率来进行检验, 结果也与上文基本一致。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 可以看出在职消费对公司业绩的积极作用。不过由于在职消费的隐性特征使得一些“寻租“行为变得普遍, 所以应该尽可能的使福利能够以某种具体的货币形式表现出来, 使在职消费显性化、阳光化、规范化。可以借助民间审计、社会监督的方式促使创业板上市公司在职消费机制的规范与完善。
参考文献
[1]Berle A, Means G,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 New York:Harcourt, Brace&World, Inc.1932
[2]Jensen M C, 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 (3) :305-360
[3]Fama E R, 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J], 1980 (2) :288-307
[4]Hart, Financial contracting[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1 (39) :1079-1100
[5]David, Yermack, Flightsoffancy:Corporatejets, CEO perquisites and Inferior shareholder returns, working paper, 2005:236-267
[6]Honghin Cai, Hanming Fang, Eat, drink, firms and government:An investigation of corruption from entertainment expenditures of Chinese firms, 2005, workingPaper, www.ssrn.com
[7]Hirsch, Fred, Social limits to growth[M],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8]Raghuram G Rajan, Julie Wulf, Are perks purely managerial excess[R], Working Paper, SSRN, 2004
[9]陈冬华、陈信元、万华林:《国有企业中的薪酬管制与在职消费》, 《经济研究》2005年第2期。
[10]罗宏、黄文华:《国企分红、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 《管理世界》2008年第9期。
[11]王满四:《上市公司负债融资的激励效应实证研究—针对经理人员工资和在职消费的分析》, 《南方经济》2006年第7期。
【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推荐阅读:
关于具有硕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几09-12
华南理工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实施办法08-23
河南理工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10-10
同等学力经济综合总结12-02
同等学力考研我来答07-26
同等学力考研成功备考经验分享11-22
2023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考试真题及答案-唯学教育06-20
营销培训:形式与内容同等重要08-01
盖章与签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声明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