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精选17篇)
1.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一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摘 要:核心素养作为学生终身发展以及适应社会发展所必备的素养,其也是学生化学关键能力以及品格的体现,因此,教师应加大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力度,通过有效的途径来提升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 培养 学生 核心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作为化学学科的特点,也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知识、态度与情感的有机统一,它可以在学生离开学校之后仍保存在学生生命当中,并对推动学生生命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一种综合素养。化学素养是需要培养的,而高中时期的学生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接受能力也比较好,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最好时机。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科学思维方式的构建以及实验探究的实现和创新等多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随着时代的改变,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应该基于化学本质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中融入绿色环保的理念,促使学生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具有当代高中学生特色的化学核心素养。[1]
一、培养学生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1.设计可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技能以及学习水平,并对教学的后期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引作用。因此,要想提高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质量,就必须不断完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通过二氧化硫溶于水这种可逆反应来设计目标,以此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目的。在化学当中,二氧化硫和水之间可以形成可逆的反应,高中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可以充分利用该理念,对高中化学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予以适当的调整,促使该目标能够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来进行,也能同时向逆反应的方向来进行。教师在此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之间的复杂反应。这种目标之间的转变看似只发生了很小的变化,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花絮思维以及迁移式的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及素养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同时,当前我国高中学校对化学知识的考核,主要通过成绩考核的考核来评断学生的能力。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促使学生过于重视成绩分数,力图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获取到高分数。虽然这样能在短时间之内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但是,这样实际上是无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因此,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中就明确指出,应该要将以往以成绩为目标的方式转变为以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比如说,在教授《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时,如果依照以往以成绩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要在课堂之上将化学知识点讲授给学生听即可。但是,在新课改之后,教师应该注重的是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应该在课堂上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原则,使用多媒体等创新手段来加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氮及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了解含氮化合物的应用以及对社会生产的作用。虽然,这样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会消耗掉较多的课时,但是,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化学知识,还能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化学学习方法。反过来,学生通过可逆教?W目标,基于含氮化合物的性质知晓含氮化合物对空气可能造成的污染,并研究出可预防氮污染的有效建议。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扎实的化学知识,还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2.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融入环保绿色的理念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化学理论知识,还必须要掌握这个社会所需的化学素养。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化学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环保方面,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越来越频繁,运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比如说,在空气污染当中,其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合物。基于此,为了能有效缓解空气污染,基于其化学特点,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化学方式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例如,煤炭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及氮氧化合物,给空气带来一定的污染。因此,城市管理者应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对化工、炼油以及硫酸厂等进行严格的管控,并对其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寻找出可替代的化学资源。随着我们居住环境的不断变差,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的环保理念越来越强。在此背景下,作为新一代的学生该如何利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呢?比如,汽车在运行之后,会产生尾气,并发生N2+O2=2NO(高温条件下)的化学反应,也就是氮气的生产反应。学生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2CO+2NO==N2+2CO2,通过这种转移电子的方式来废除汽车尾气当中的氮气污染。这样将环保绿色理念融入到化学课堂之上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起环保的理念,促使学生能够形成核心的情感素养与责任素养。[2]
二、结论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简单来讲就是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融入到骨子里的东西,其会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而不断发展,促使学生在学习化学当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及习惯,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高中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其是学生良好习惯关键环节,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对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通过培育核心素养来保障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彩霞.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93):158.[2]张莹.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07):18.
2.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二
教育是立国之本, 是兴邦之根。加强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毕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教学工作不仅应该让学生学到具体知识, 更需要让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这也是素质教育对我们的具体要求。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极倡导下, 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如何将口号落实于行动, 需要我们进一步从实际出发, 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出发, 找到具体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一、核心素养内涵概述
素养, 顾名思义, 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的基本知识、社会技能, 同时包含了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只有具备良好的素养, 才能够成为一个利国利民并且能够为国家建设及自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优秀人才。对于学生而言, 核心素养应该是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具备的, 最重要、最关键的基本素养。之所以被称为核心, 就在于它不仅体现了一个学生最基本的道德水平与技能水平, 同时能够由此发展更多优秀品质。在21世纪的今天, 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是要重视能力与品德两方面的工作, 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与根本任务。如何将这些抽象化的概念渗透于日常教学工作, 就是我们需要加大工作力度与研究力度。
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几个关键
“核心素养”这四个字, 可以分为智商、情商、品德三个部分。具体来说, 首先, 在当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如何有效获取信息, 如何实现对各种信息的及时筛选、加工、利用, 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素养”, 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有用信息, 实现积极利用, 是提升学生智商水平的一大关键。其次, 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不仅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还要重视其形象思维的能力培养。加强这两方面的思维能力培养, 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创新, 实现主动学习、有方法的学习, 从而成为具有突破性思维、严密性思维的高智商人才。在情商培养方面, 应试教育体制下, 这一直都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课堂上教授给学生的多为具体知识, 很少能够实现感性方面的能力提升, 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得到更多人文素养方面的学习与锻炼, 从而让课堂失去了感性及人文的色彩大大抑制了学生的情商发展。再次,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这里的人, 不仅是具有高超技术及生产能力的人才, 更是具有大爱精神与高尚品德的贤才。品德培养正是核心素养的最核心部分。但从目前的教学环境来看, 除了思想品德课程以外, 学生很难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有效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与素养境界。所以, 这也是我们需要加大工作力度与研究力度的重要方面, 让各学科的教学能够为促进学生道德水平提升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三、高中英语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
英语是一门重要学科,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 学好英语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学习、工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高层次人才的必然要求。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 英语学习都备受重视。然而, 英语的工具化趋势加强, 也在某种程度上将英语学习演变为一种功利化的行为。绝大多数的课堂教学内容只集中于具体知识的传授、具体技能的掌握, 而极少涉及与考试无关的其他内容, 老师们也几乎全凭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这虽然能够集中力量强化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但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对于高中学生来说, 此阶段正是学生塑造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期, 如此功利化的学习模式, 不仅不利于正确三观的培养, 还容易让学生形成唯能力与竞争至上的偏激思想。所以, 我们必须打破这种教育模式让核心素养培养真正走进高中英语课堂。
四、加强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思考
前文我们就核心素养的含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极意义, 以及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 其中的问题是突出的, 问题的解决是迫切的。笔者认为, 要实现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1. 树立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要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首先, 作为教育工作者, 其自身就必须树立起核心素养培养的积极教学理念。理念的树立, 不仅要体现在具体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学习上, 更需要从自己的教学情况出发, 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入手, 制订更为科学合理且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计划。学校方面也应该加大教师队伍的培训与考核, 确保每一位教师教学意识的正确与先进。
2. 加强跨学科联合。
高中英语虽然教学任务繁重, 内容复杂, 但如果一味专注于技能培养, 其结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 甚至会造成前文所说的一些不良后果。跨学科联合是当前教学活动中的热议话题, 跨学科不仅能够丰富本学科的授课内容, 拓展授课形式, 同时能够让学生学到更为丰富的知识,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 跨学科联合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与研究。针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及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要求, 笔者认为, 跨学科联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 在学习具体英语知识的同时, 通过拓展内容的补充, 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历史背景, 让学生不仅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语说法是“The Second World War”, 同时引入历史学科的内容, 通过补充二战时期的相关知识, 让学生明白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在知识补充的过程中也可以相应补充一些英语名词及俗语, 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其次,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下, 我们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国家艺术家的艺术作品鉴赏内容, 除了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之外, 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打破沉闷的教学气氛, 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性了解与思考能力。
3. 改革教学形式,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树立, 长期以来都是教学工作的重点, 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真正做到学生主体地位树立是比较困难的。其中包括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 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 即便老师给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自由讨论, 他们也往往无法打开思路张开嘴。其次,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老师往往占据着支配者的地位, 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等, 都是老师说了算,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仅有老师缺乏学生主体意识的因素, 同时因为教学任务繁重, 让许多老师无暇顾及学生的具体问题。核心素养的培养, 正是要求我们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民主意识、是非意识, 不唯老师的意见至上。想要真正做到这一点, 老师必须养成“管住自己的嘴”的好习惯, 不要看学生稍微有点疑惑就立刻帮忙答疑解惑, 稍微有点困难就马上进行指导, 这样一来, 学生就得不到自己锻炼的机会, 也无法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钻研获得成果的喜悦心情, 久而久之, 就会习惯于向老师求教, 到最后, 就算老师给机会让学生展开讨论和思考, 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树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能力的提升, 同时能弱化老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形象, 这里的弱化不是贬义, 而是让学生能够更加重视其他同学的意见与看法, 不唯老师的意见至上, 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知识查阅和学习, 树立网络时代的正确意识, 正确对待各种信息资源, 有效分拣有用信息。如此一来, 课堂学习不仅学生会更主动,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也会增强, 课堂的民主氛围会更加浓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同时获得到教和学两方面的体会, 真正实现民主教学、积极学习。
4. 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
高中课堂一般学生人数众多,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着尖子生和差等生被老师重视, 普通学生泯然众人矣的问题。普通学生所占比例较大, 忽视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 将给课堂教学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 作为老师, 其不仅应该关注尖子生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 还应该重视比例较大的普通学生的学习持续提升。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大纲的指引下, 进一步实现教学计划制订的针对性与目的性。针对性与目的性不仅体现在分数等级的划分上, 更应该体现在考试内容的确定上。为了实现每个学生的均衡发展, 可以在考试内容上区分出优等、中等、待加强等几个层次的内容, 同时可以从语法、阅读、听力、作文等多方面进行不同侧重的编写, 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实现查漏补缺, 将整个班级的学习保持在一个较为平均的水平。想要做到这一点, 需要我们老师花费更多精力去研究学生和与学生积极沟通, 这也是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对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结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研究是当前学校教育的热议话题, 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点加强的地方, 要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技能、知识、品德等多方面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而是需要我们大力落实在具体的教学教育活动中与实践中, 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许多问题, 但只要我们立足教育, 立足学生主体地位的树立, 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必然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取得经验和成绩, 不断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摘要:“素养”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和根本, 而“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 更是给了我们教育教学更为清晰明确的工作方向和研究方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某一阶段或某一部分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而是全体教育人员共同奋斗的目标, 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本文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为切入点, 讨论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
关键词:高中教学,英语教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燕.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之我见[J].都市家教, 2016.1.
[2]张迅.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探索[J].中学生园地, 2016.3.
3.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105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中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个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促进学生个人能力和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幅员辽阔,有丰富的地理资源,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地理素养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各大企业在招聘专业人才时,除了对人才的专业技能抱以更大的期望,也对人才综合素质水平寄予厚望。而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最佳时期,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社会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身地理素养,促进学生在社会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中贡献自身力量。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
一、人地协调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
人地协调从更加通俗的角度分析就是指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追求一种平等、融洽的相处方式,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前提条件。
我国经济传统的发展方式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虽然在经济建设和自然改造中取得显著成果,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失衡问题也很严重,如果在以后社会发展中,依然采用这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那么地球资源枯竭的可能性便会随之增大。为了保证当下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和后代健康可持续发展,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就要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人地协调的观念,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人地矛盾和处理方法,促进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人地关系。例如我们在讲解环境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调查家乡的一片荒废土地(或利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人地协调的观念去探讨这片土地荒芜(或不合理利用)的原因,提出合理利用开发这片土地应采取的对策建议。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二、综合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地理素养的养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我们在讲解全球气候变暖时,就可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温室效应现象产生原因、产生过程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学生分析出温室效应最主要影响的因素是二氧化碳后,再引导他们对温室效应对地球环境的影响进行探析,让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培养环保意识,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讲解鲁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时,课本是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例的。在本节课的讲课过程中要注意拓展延伸,不要把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等问题一个个孤立地分别讲述,要引导学生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促进学生了解现代经济发展中对地理资源运用不合理的事实。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分析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才能制定出更好的治理措施。
学生学会运用综合思维,可以透过事物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从挖掘内在联系的角度,对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结合教材知识,对产生这种联系的原因、经过、结果进行探究,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特征和发展规律,用辩证思维解释生活中各种地理问题。
三、区域认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矿产资源分布。在我国西部很多地区,矿产资源很丰富,如新疆、青海、贵州等地。很多地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地域特色,如东北地区的林业和冰雪产业、西藏的雪山、江南地区的园林等,只要学生对不同区域的地理特色有了基本的认知,再学习深奥的地理知识就会比较简单。因此教师应该传授学生区域认知的方法,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区分不同地域的地理现象,运用区域综合分析方法,认识当地地理环境与人们生存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理念。
四、地理实践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学生具备地理实践力,就能够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实践活动,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并会用地理眼光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以应考为主要目的,以讲授为主,学生的思想不易体现,学生的素养不易提升,能力不易提高,往往形成“高分低能”的怪象。因此地理课堂应当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特色,根据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需求和知识特点,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地理教学。例如在讲解月相变化的时候,如果采用教师讲授的方法,大部分学生会搞不懂月相的变化,认为这部分内容太难太枯燥。教师可以采取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月相知识的理解和认知,鼓励学生自主分组合作,组织观察月相变化的实践活动。当然教师在实践活动中也要起到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路,提示学生什么时候观察月相变化是最佳时期,并为学生准备充足的观察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月相观察实践活动中,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自身地理核心素养。对观察结果的评价也很重要。观察结果的评价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包括是否坚持每次记录和是否认真完成每一次任务;小组评价包括是否完成在组内承担的任务和是否积极与他人合作;教师评价包括记录是否真实、可信和能否查找资料并简单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学生通过观察月相的变化,绘制出月相变化图。这样学生对月相变化这一知识的掌握就比较轻松。对月相变化的观察是一种科学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活动,是能够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活动。
综上,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四
摘要:高中阶段,夤夜不仅会影响到学士的心理健康,还能有效的减轻学士的学习压力,对学生的未来有着深的影响。音乐科目不同于其他科,它不止可以学习知识,还可以放松心情,但是音乐学科对学生的天赋要求高,学习的难度也大。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和能力,就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关系到学生音乐学习的方法和自主意识,对后期音乐方面的深造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唱歌、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明确课堂学习目标
在高中的音乐课堂上,教学的目标是由教师设计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和核心和主线,再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展开的。所以只有确定好一个最为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根据教学要求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教学效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于2016年9月13日在北京发布研究成果。核心素养这一理论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当代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新需求和新特点,就是在人们的学习和科研探索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不在是以往的灌输知识传授技能。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指导的教学,更加注重个人能力,这是素质教育具有跨越性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意义。
目前,我国高中歌唱模块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设置三维发展目标,在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应更为重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的研究,以及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引导。虽然三维发展目标看似难度较大,侧重点不同,但是每个目标都是相互联系的。高中歌唱模块教学过程中无法全方位兼顾这三点发展目标,可以选择最适合学生情况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具体的教学模块设计方案中应针对高中学生培养音乐核心素养的需求,围绕教学优化的过程,不断家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创新新的教学模式与理念
高中歌唱模块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教师不应故步自封,按照原有的教学方式教授学生知识,而是应该讲创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歌唱教学之中,与时俱进,创建新的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传统音乐歌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歌唱教学的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在传授过程中始终采用老师一味讲课,学生只能聆听的教学方式。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更为重视,教师也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讲素质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之中,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对课程设计进行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为重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学到的音乐理论基础应用于实际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当前的应试教育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学生的音乐核心素质培养,而是更加重视音乐知识的掌握,在该种状况下,教师很难真正的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对此,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向,在歌唱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课课堂、翻转课堂等新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在学习中联系实际,以此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不断培养。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但需要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巧,还需要学生在掌握音乐审美的过程中领悟歌唱教学的真谛,因此,培养高中歌唱模块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理论结合实际,采用情景教学方式。情景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体验真实、生多的教学过程,在学生的生活基础上引入音乐教学,使学生在了解音乐的同时在生活中予以沉淀,结合学生的心情和年纪选择适当的歌唱教学内容,营造更为真实的音乐教学情境,以此来加强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转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学生音乐学习的技巧和理论知识,学生单纯的记忆,并无法真正的领悟到音乐培养的真谛。但是教育本应该是一项动态化的教育,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为学生创建多元化、全方位学习的途径,引导学生从兴趣和求知欲的方向学习歌唱。传统教学下,音乐歌唱模块的课堂氛围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对音乐歌唱的学习兴趣,往往是应付了事,学习效果非常差。但是,新课改后,课堂教学模式有所转变,音乐教师需要再次正确的认识自己在授课过程中的位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成为音乐歌唱教学的主体,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尊重。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还能更为深入的引导学习如何去探究事情的解决方式,真正的讲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音乐歌唱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要问题就是引导学生提问、思考、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培养其正确的思维方式,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所质疑,教师则更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这是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和生活能力的重点。
四、采用微课教学方式,培养其音乐核心素养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很多教学都开始引进了先进的教学模式,如微课程教学方式。高中歌唱教学的随意性较大,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微课程的制作主要有一下几种方式,一种是利用电子白板或微课笔胶水制作的微课视频,PPT课件等等。还有利用屏幕录像软件所制作的微课程,当前教学中,教师采用PPT课件对学生进行教学已经十分普遍,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利用PPT课件引导学生学习,在适当的时候讲PPT转为音频或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氛围。高中音乐教学和其他科目不同,所涵盖的知识点与内容不易用语言表述,但是利用音频和视频能够更为清晰、准确的诠释音乐学习的真谛。教师可以将音乐核心要素的掌握内容制作成微课程视频,根据高中歌唱模块的情况选择教学内容,便于学生学习联系方式:459408265。
结束语
5.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篇五
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施“尊重的教育”: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教育教学在修订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时〃我们将“双基”调整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因为基本活动经验非常重要〃它包括思维的经验和活动的经验〃其本质是会想问题、会做事情〃而这些主要来源于积累。之所以提出基本思想〃因为我们希望学生在获得一些基本概念、学会一些基本技能之外〃能够培养思想方法。各个学科都有其基本思想〃如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抽象、推理、模型。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科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包括知识的掌握、思维方法和经验积累。其中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如数学学科主要培养的是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主要包括演绎和归纳。从思维训练的角度考虑〃我们之前的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而缺少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即缺少了通过条件预测结果、通过结果探究成因的能力培养〃这对培养创新性人才是不利的。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把握知识本质、创设教学情境
素养的形成〃不是依赖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依赖学生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不是依赖记忆与理解〃而是依赖感悟与思维;它应该是日积月累的、自己思考的经验的积累。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何谓知识的本质<比如:数学的思想不是靠讲解让学生理解的〃而是靠创设情境让学生来感悟的。类似“除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不能仅仅只是通过一道例题来告诉学生这个运算法则〃而是要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然后自己得出结论。
因此〃对于很多问题〃教师自己要先吃透〃然后引导学生一起思考。真正本质的东西〃是靠学生自己感悟得到的〃否则他们记住的只是一大堆名词与概念〃并且很快会被遗忘。我曾经梳理了小学数学中的30个本质问题〃并写了《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这本书。我觉得〃教师如果把这些核心问题都弄明白了〃课就容易讲了。
我们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本质。比如:对于“先乘除后加减”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混合运算其实是在讲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故事〃“先乘”就是先讲完一个故事〃“后加减”则是接着再讲一个又一个故事。教师要通过这些教学〃让学生感悟数学抽象的思维方法。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思维的经验、实践的经验)。其中〃我们更强调让学生学会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因为集中精力是养成思考习惯的基础〃而思考是理解的基础。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要关注思维品质、考查思维过程
传统的评价是基于知识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了解、理解、掌握的程度〃而未来的评价除了考查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在2015年实施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数学领域的监测标准中就提出:不要求计算速度〃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达成。这些标准就体现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关注。
那么〃如何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呢<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开放式题目来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是一道给小学四年级学生出的题目: 有甲乙两个居民小区〃有一条直路连接这两个小区〃计划在这条路边为这两个小区的居民建一个超市〃你认为应当设计在哪里<为什么< 类似这样的题目〃评价原则和评分标准是思维与结论一致。只要学生的思考和他们的结论是一致的〃其回答就是正确的;如果有些学生分析得更深刻〃答得更好〃那么可以采取加分原则〃因为我们重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我们要强调的是〃这些题目必须是在现实世界中可能发生的事情〃不能硬编。
6.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六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最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因为大家认为学习数学,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培养和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学必须以思维培养为基础,这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提高。比如,教学《简便运算》这部分内容时,对于第一题目图中的李叔叔“第一天看到66页,第二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234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然后教材中展示了三位小朋友的算法,问学生哪种更简便。课堂上我没有这样直接问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读清题目,因为教材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所以一定要让学生看懂题目意思。题中的“看到”与“看了”是不是同一个意思,需要学生认真读,这其实就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一个步骤。这个题目并不难,观察一下题目,看看这些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想想我们可以怎样算得更快,还要让他们想想这是根据什么定律来思考的。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自然也就会从直观的思维到抽象的思维过渡,懂得归纳。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在课堂上善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时,教师要能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巧妙地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探索生活的问题,能加深学生对学习数学价值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情感,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积极营造开放性课堂
在数学课堂中,要为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的发展学生自我,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一个轻松而丰富的课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把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量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质疑情境,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了疑问学生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样,学生才会向主动探索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改进中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场所,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这样自由开放的课堂,才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三、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
同一阶段的学生也有着不同的心理,就像有的学生喜欢唱歌,有的喜欢跳舞,有的喜欢绘画一样,数学课堂学习也是如此,有的学生爱举手回答问题,哪怕是错误的,而有的学生则不轻易举手,即使心中已有了答案,还有的学生想举不敢举。这时就需要对症下药,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很容易满足,也很容易受伤害。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好强心,他们做梦也想超越他人,他们有权利得到社会、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只是有的学生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缺少自信心,需要我们的支持与帮助。我们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在实践与探索中认识数学、了解数学。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改变教学观念,使学生得到教师的心理支持与认可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一方面,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时间,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一,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将课堂范围进行拓宽,在课堂中引入各种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和行为,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读中有思、行中有思。第二,教师应当从传统的课堂主体中走出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扮演引导者或者指导者的角色。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学观,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转变师生角色,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理支持与认可。作为教师,要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对学生在课堂中发表的不同意见要认真倾听,并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减少学生思考问题的难度,使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心理支持与认可。小学生没有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的心理支持就是帮助他们完善人格和培养创新潜质的基础。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方法合理,教学形式多样,培养学习兴趣
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采用合理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引导,作适当的提示,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主探索,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解决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体现数学学习在现实中的社会意义,又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教学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让学 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把数学概念具体化,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并存,使学生在学习时不至 于觉得数学学习的枯燥无味,逐渐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的通过幻灯 投影演示、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等电化教学形式, 使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到生动的函数图象变换,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焕然一新的感觉,提高学习兴趣,因为视觉和听觉会给学生学习数学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之外,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例如趣味数学小讲座,相关数学专题讲座,数学课墙报等来调动各类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采用小组教学,个别辅导等 形式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鼓励好奇生疑, 在“奇”中启思维
小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铺陈设疑,让学习自己提出问题,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问题,然后从各个方面去思考问题,多提问,并发表新见解。
比如,在教学面积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示范摸一摸黑板的表面,在让学生去摸一摸课本的表面,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物体的表面。由于这些面都是规则的长方形,学生得出面是有大有小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还能想到什么,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篮球的表面是什么形状?茶杯的表面是什么样的?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适时地引导,让学生知道: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是物体的表面。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能自己解决,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质疑式教学。
学习的兴趣来源于思考,现今的学生好奇心强,对周围的事物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联想,因此,“数学课堂中的好奇心”对学生来讲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质疑环境。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能够自由发挥的空间。往往教师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期待的目光和充满爱意的笑容,都会对学生起到鼓励的作用。学生大胆的质疑,发挥想象力,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某一自学环节后,学生可能不自觉地相互讨论,并提出一些问题。某个同学会指向中心,而大多数同学却了解片面。这时,教师不应给予评价,应多采用鼓励的方式,把握轻重。
7.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七
一、高中政治教学的核心素养简述
在现阶段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谓的思想政治素养指的是学生可以在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以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中,从中得到相关的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其中也包含有情感、观念以及品质等等的素养。基于此,对于高中政治教师来说,就要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所讲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就是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引导学生从更高的角度来对社会和人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形成具有当代青少年的责任品质。
二、高中政治教育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
从教学的角度来讲,思想政治课程是德育教育和教学发展的一个典范,也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和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有效途径。
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形势下,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并且也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多种客观性原因的限制,使得在现实实际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中,以学生的升学为中心的压力还很大,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过于看重知识点的讲解,通过大量的练习或讲解等形式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并且在掌握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在具体的题型解答中,这种形式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其实质上并不具有长远性,缺少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一种长远规划和思考,看重的只是学生的眼前利益,这样就与政治学科教学的内在相违背,失去了其应有的存在价值。从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来看,它对于人才的培养更多的是全面性和综合性,以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综合技能掌握,这样所培养出的人才就会不同程度的对政治教育发展中的德育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就可以说,培养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就非常重要。
三、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在高中教学中,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科学的方法和指导,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可以为己所用的知识财富。从教师的这一职能来看,教师并不能直接的创造出物质财富,但是,它可以为社会创造出更多可以创造物质财富的人。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学中,需要尽可能的确保每一节课可以至少有一个环节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引起学生共鸣,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1. 注重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提高
根据多元智能观点,人的智能并不是单一的,它包含有多方面,例如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以及运动智能等等,这几个方面的智能彼此之间的重要性是相同的,没有明显的差异和独立性,那么按照这一理论,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育就要从多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情感、心理、责任、适应能力、生存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培养,提升学生这些方面的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那么要在课堂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思维案例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参与到其中,从案例的分析中来感悟人生道理。例如:在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哲理知识进行讲解前,教师就可以通过智力回答题来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使其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一个著名的博物馆日常管理中,一旦发生了火灾事故,而且抢救的时间非常有限,假设只允许抢救一件物品,那么你会选择哪一个物品来抢救?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学生的答案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抢救最昂贵的、抢救最有价值的、抢救最易抢救的等等,教师在学生的回答结束之后,给出最满意的答案,就是抢救离窗口距离最近的物品,并将选择的理由向学生讲解,也就是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则,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这样学生就会在彼此思维的交流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对这种类型的问题充满兴趣,进而逐渐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会对人生和社会有更多的思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题的时候要注意与学生实际相贴近,尽可能的从生活中取材。
2. 在问题对话的带入下添加情感素材
在高中政治教学汇总,要保持整个课堂有一定的深度和温度。所谓的深度就是从知识角度来讲,教师要遵循由浅到深原则,对知识进行逐层深化,从而提高知识的挑战性,这会对学生的思维思考提出更高要求;而所谓的有温度就是从情感方面来讲的,教师要通过情境来带入情感,保证所提问的问题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引发学生心灵触动。那么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实际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对问题的对话或情感素材进行分析,通过此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所悟,最终实现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为人处事,在情感体验中实现思想品质的升华,提高核心素养。
问题对话带入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进行开放式、发展型的讨论,学生在相互之间的课堂交流和讨论中能够对问题进行正确分析和解答,从而确定正确解决方法。例如在对“量变和质变”的内容学习中,教师就可以设置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好的习惯?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生活入手来列举实例,学生会不假思索的回答出包括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乘车不排队以及说脏话等等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学生身边十分常见的,学生很容易联想得到,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在更深一步的提问,对于这些不好的习惯我们该怎么解决呢?有的学生会回答运用制度强制性管理,有的学生会回答只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就可以了,教师在汇聚学生意见之后再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这些习惯是不好的,可是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屡见不鲜呢?学生可能会回答说因为这是小事情,不需要过多在意,这时候教师在列举一些著名景点的不文明行为,讲述其中的意义,这些事情虽然看似很小,但是,如果不及时改变的话就会形成习惯,会将其看作是理所当然,这不仅会影响到个人形象,严重的话还会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形象,这就成为了大事情了。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量变在达到一定程度后机会引起质变。
从上述就可以看出,情感素材的带入是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感变化,有针对性的选择情感素材,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入手对这些素材进行多个角度的解读,并且在解读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吧理解和体验外在化,采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真实感受,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
3. 通过实践练习来引领思想政治教育
从练习的作用来看,它属于是教材知识的一种课外补充和延伸,而本文所讲的练习主要指的是具有一般练习题巩固知识、检查教学效果以及巩固和深化教学观点的基本功能,同时还具有可以通过练习来提高道德认识和觉悟的训练内容。对于教师来说,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学生的真实状况,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对每一堂课的练习进行精心设计,将思想道德素养合理融入到学生所感兴趣的信息和生活领域中,这样就可以起到多种不同效果,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眼界,健全人格。
对于课堂引领内容的设置,通常情况下,它是在每一次的练习中将部分政治核心素养内容融入其中,这样学生可以在对问题的解读中或者是教师的讲解中领悟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例如在对《经济生活》的学习中,教师在将正确的消费观讲解传达之后,就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来安排相应的家庭理财任务,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到家庭理财中,每个月末进行结算一次,同时还要对家庭消费的具体项目进行分析,进而逐渐形成正确理财意识。那么在这种练习模式下,学生就会从中了解到生活的不易,会养成节约意识,珍惜劳动成果,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逐渐养成拼搏奋斗,不怕困难的品质,对父母的给予形成感恩意识,会理解和体会到父母的不易之处。
在当前素质教育广泛普及下,高中政治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对于学生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重点,这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是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在具体的教学对策上,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在把握学生状况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未来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罗燕芬.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3(5):85-87
[2]王哲.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0):26-26
[3]张志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以高中政治教学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15(12):59-62
8.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八
【关键词】 高中学生 政治学科 核心素养 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1-115-01
0
目前很多专家以及学者持有以下观点: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二十一世纪我们需要面对的第一个挑战,而不是所谓的经济发展跟新技术革命,如果一个人其道德情感是缺乏,同时还是缺乏责任感,那么这个人关心他人是不可能的,同时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五育之统帅之思想政治课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德育课程。本次研究主要立足于政治课教学引领功能这一个角度,对目前高中学生开展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工作提供相应的实现途径,促使其培养效果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一、培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几点有效实现途径
大家都知道教师在角色难以直接的完成物质财富的创造,但是其可以顺利地完成创造物质财富人的有效培养,在上述的基础上促使这一部分人发展成为财富产生最为重要的原动力。所以,我们需要在实施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促使引领策略得到进一步深化,促使其在学生政治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发挥非常显著的作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在每一节课上课的过程中,在某一引领环节促使每一个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在原有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情实现进一步深化。详细的实现途径如下:
(一)引领思维
美国教育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到,人实质上具有八种智能,不是单一的智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人际交往智能、自然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等。八种智能中的各种智能其所发挥的重要性是非常显著的,同时也是紧密联系的,不仅如此还具有非常显著的独立性,所以上述理论就需要我们严格按照实际情况,从根本上关注培养学生的实际情感情况、心理情况以及适应能力跟生存能力等各个方面,这样一来才可以促使学生实现终身的发展,进而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想要满足短期以及长期的目标,所以我认为,首要的工作就是在开展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脑袋急转弯”的题目以及讲述一定的笑话的形式来促使学生实现思维上的碰撞,同时在笑声中逐渐实现知识的领悟以及获取相应的人生道理。
(二)引领问题对话以及情感素材
实施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课堂具备足够的深度,同时还要具备足够的温度,其中“有深度”是针对知识方面来说的,所以需要教师实现知识的深化,坚持使用“由浅入深”的方法完成有效的深化,在上述的基础上促使知识问题实现进一步挑战化,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挑战,同时促使学生智慧也可以得到挑战。上述提到的“有温度”实质上是指情感方面,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坚持由境入情的原则促使知识问题跟学生生活实现进一步的亲近,促使学生心灵得到深入的触动。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促使教师完成分析问题对话,同时进一步分析其情感素材,在上述的基础上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得到引领,促使其实现探索引领,促使自己所思、所想以及所悟的充分表达,可以实现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可以从根本上学会怎样有效的做人,在实际工作中,在情感体验的同时需要促使其思想品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进而提升政治核心素养。
二、总结
思想政治课最为重要的精髓就是“思想”所在。目前来说,素质教育跟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是因为受到种种原因的影响,目前在实施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还没有按照实际情况有效的纠正围绕“升学指挥棒”转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其中政治知识传授才是目前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这样一来就直接导致学生分析的能力和理解知识的能力知识机械地培养,导致不够重视思想培养、情感培养以及政治素养培养等内容。在上述的基础上导致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受到直接的影响,同时还导致政治教学存在的科学性以及实效性受到直接的有效,在德才兼备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就会效果不佳。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引领思维、引领问题对话以及情感素材等。促使思想政治课实现有效开展,促使学生相关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罗燕芬.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教育导刊,2013,No.51305:85-87.
[2]金程遠.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及其培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102-103
[3]李宁.高中生政治素养问题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4.225-226
[4]周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刍议[J].中学教学参考,2016,No.25301:52-53.
9.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九
【摘要】核心素养是最近几年教育界关注的重点内容,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现阶段大多数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实施策略认识还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笔者首先通过查阅文献的方式对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进行了分析,并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一、引言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知识产出的效率也不断提升,以“书山有路勤为径”为指导思想的知识灌输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因为,即使学生穷毕生之力都无法将现阶段已有的知识学完,而在未来知识产出的数量也必然明显增多,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不断增多,知识储备已经不再是影响个人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会对学生的知识获得效率产生明显的影响。基于此种情况,我国教育部2014年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现阶段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已经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分析
在传统教育阶段,提升学生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以知识与技能为教育目的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影响。许多学者对于教学究竟应该教什么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最终认为教育阶段必须要引导学生形成能够支撑学生情感、心理以及终生学习发展的素养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核心素养包含多个层面的内涵,例如健康生活、主动学习、科学精神、人文底蕴、社会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的概念也是最近几年才被提出来了,现阶段大多数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缺陷,而对于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认识也不够深入。
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知识教育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主要是由于能力的发展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知识之上,而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理念与认知能力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大部分教师认为基础知识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往往以提升学生的知识量为教�W的主要目的。为了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的将学生的核心素养纳入到教学的全过程当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教学
从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来看,涉及到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发展,其中大多数能力的培养都必须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但是一直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课堂理论教学占据了主导地位,虽然部分教师也会为学生安排实践教学,但是实践教学的“质”与“量”往往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从而无法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基于此种情况,当前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进行缩减,并增加实践教学。在进行实践教学之前,教师还需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到实践教学当中,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三)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几乎已经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唯一指标,这种评价模式对于学生的心理发育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影响,最终会严重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种情况,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即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而不仅仅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其进行评价。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期末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在本学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记录遵守情况等全方位的信息,并针对不同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对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调整。
四、结语
10.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十
计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浅要剖析核心素养内涵,基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对教师有以下要求精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蕴含的核心素养资源;创设情境,借助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意识;强化体验,在课内外动手实践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1.07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高频词,人们将核心素养视为基础教育的DNA。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在发展学生数学综合素质中具有奠基作用。新时期为了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教师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重构小学数学教学,全面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
一、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内涵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为了自身发展与适应社会需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数学意识等,它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核心内涵。课程标准将数学教学课程总目标宏观确定为四个维度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意识与数学态度精神。从这四个维度又将核心素养细化为以下二级核心素养数学运算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数感、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符号意识、使用工具能力、灵活适应性、数学学习兴趣、辩证思想、创新意识等,与课程目标形成对应关系。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一)精研教材,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核心素养
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载体,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得以发展的依托。教材编写过程中凝聚着编写者的心血与智慧,具有典型性与科学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精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核心素养,充分发挥教材载体效能。教材的研读要深入而细致,打破脱离教材而求其他的现状,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每一道题、每一幅图画、每一段话等,寻求教材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挖掘出教材蕴含的核心素养,借助教材有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例如四年级下册“计算器”这部分,教材在编排时匠心独运,教材先用泰山古树为话题,通过“泰山古树数量统计表”“泰山石刻?盗客臣票怼钡攘椒萃臣票淼既虢萄?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出一道例题,分别用两种计算方法进行运算一种是用竖式运算,一种是运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得出计算器又快又对的运算优势;最后借助图示的形式介绍计算器的构成。教材的这种设计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泰山古树入手,再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最后突出计算器教学重点。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也蕴含着丰富的核心素养,能够培养学生符号意识、图形转换能力、使用工具能力等,有助于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二)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意识
数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依托于具体的情境。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需要我们重视创设情境,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不再单向地进行知识输出,而是将数学知识置于生动的情境中。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拓展了路径,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能够根据情境学会运用知识,从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境创设时要注意艺术,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化情境,构架起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与问题意识,从而引领学生不断向数学课堂深处漫溯。
例如“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我先援引孙悟空为话题创设情境孙悟空有一支神器,小朋友们知不知道?(生答金箍棒)这支金箍棒有什么神奇之处?(生答可以变化,可以变长也可以变短)有一次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孙悟空将金箍棒分别变成5毫米、5分米、5千米,问二郎神这三个长度分别有多长?小朋友们能不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开动脑筋帮一帮二郎神?然后通过小棒展示,再用尺量一量,枚举生活中类似长度的实物。
该环节设计的意图是利用儿童感兴趣的神话题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儿童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探究的愿望,激发儿童学习主体意识;在此基础上引入5毫米、5分米、5千米长度单位,激发儿童好奇心,使儿童产生探究愿望,最后借助小棒直观展示,帮助儿童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从而促进儿童建模能力、工具使用能力等核心素养发展。
(三)强化体验,在实践应用中发展核心素养
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需要在实践中获得真知、不断提升实践运用能力。基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要注重强化学生学习体验,在丰富的实践应用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学习时间,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去做一做,获得切身感受,从而强化学生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数学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而且受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制约,学生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展,课外实践将有助于拓展学生学习渠道,使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检视并运用所学知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例如“对称、平移与旋转”,该部分内容如果单纯地进行理论教学,效果显然较差,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因此,我决定采取体验式教学法,设计一系列动手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对称图形,从而获得直观认识;再通过“移一移”“摆一摆”“画一画”和“做一做”等环节,不断强化学生对对称、平移与旋转等概念认识,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取知识,学生的直观想象力、数学抽象能力等核心素养都得到极大发展;课外再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平移与旋转等现象,达到巩固与强化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向核心素养的转变。
三、结语
11.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2014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作为着力推进课程改革的首要措施。《意见》还提出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步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从过去的重视学科内容、教学过程,转向重视教育结果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科核心能力的塑造上。
一、核心素养的确定
近年来,世界各国开始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构建相应的核心素养模型。所谓的素养是基于社会变迁及未来生活需要所做的评估,带有理想色彩,但基本能力比以往教育目标较为具体。亦须在各学习领域中转化为具体能力指标。具体而言,“素养”是个体基于生活环境的需求,激发其内部情境的社会心智运作(包括认知、技能、情意等行动)的先决条件,以获得知识、能力与态度。由此可见,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技能或态度,它既重视知识、也强调能力以及态度甚至更高层面的价值观。根据《意见》,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我们提出了物理课程核心素养的十二个关键词 :认识与理解、分析与综合、实验操作、数理应用、观察与探索、质疑与批判、创新与拓展、寻美求真、学术能力、自主发展、合作与交流、社会责任。
二、实施方案
为了对物理课程核心素养进行有效落实,我们以课程为载体,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创新素养、审美素养、品德素养等。
1.常规教学课程
(1)概念教学课
在概念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和目的性,明确概念的意义,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会运用概念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在学习物理概念时,还应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比如观察实验、理想化、数学方法。在概念教学中,应让学生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体验探索规律的艰辛和喜悦,磨练意志,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形成为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责任意识。概念教学课上主要培养学生“认识与理解”、“观察与探索”、“数理应用”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2)规律教学课
在规律教学中,应注重规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每一个物理规律的发现都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应尊重史实,渗透人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物理学的美是理性美,将物理规律教学与美感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获得怡情益智的效果。规律教学课上主要培养学生“观察与探索”、“数理应用”、“实验操作”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3)实验教学课
在实验教学中,对于学生,它显示了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能力的特点。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的活动场所。实验教学课主要培养学生“观察与探索”、“实验操作”、“分析与综合”等方面
的核心素养。
(4)习题教学课
学生做物理习题是学好物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要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发展好奇心,要与现代科学技术同步,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创造能力。习题教学课主要培养学生“数理应用”、“质疑与
批判”、“创新与拓展”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2.校本拓展课程
(1)竞赛拓展课
竞赛拓展课程主要针对逻辑分析能力强,数学功底扎实,对物理学感兴趣,有志向以后从事物理学研究的同学。竞赛拓展课程将主要对常规课程所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加深,对热、光学、振动与波等内容进行补充。竞赛拓展课注重将核心素养中的“认识与理解”、“分析与综合”、“数理应用”落到实处。
(2)课题研究课
课题研究课程主要从物理学史研究和科普研究两个方面开始。物理学史是一部人类的进步史,许多物理学家的治学态度、研究方法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物理学史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人文思想。科普知识包含着物理学的前沿和发展方向,学生通过对科普内容进行研究和探索,不仅有利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在课题研究课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将研究的成果形成论文进行展示。课题研究课注重将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合作与交流”、“学术能力”落到实处。
(3)实验拓展课
物理教材和参考资料上有大量的拓展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室对这些实验进行设计、操作和实施,也可以将常规课堂中的物理实验进行重新设计、改进,并形成论文,进行展示。实验拓展课注重将核心素养中的“实验操作”、“创新与拓展”等落到实处。
(4)制作发明课
将物理概念规律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通过查阅资料,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让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物理学科的喜爱,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制作发明课注重将核心素养中的“创新与拓展”、“自主发展”等落到实处。
结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文是对物理课程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到课堂中进行了初探。下一步我们准备以具体课例的形式,来展示如何实现对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林钦,陈峰,宋静.关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5(12):90-95.
12.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十二
一、人文素养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1.人文素养
本文所指的人文素养, 是指个体能够按照社会的主流原则合理处理“我”与“他”, 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 及自然的关系。在教育上, 即指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 使得学生在知情意行的各方面都能达到和谐, 并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的目标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显性目标, 即实现“体育”, 如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熟练掌握体育的一些基本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等等;二是隐形目标, 即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学生。如果只是把体育教学的显性目标作为其全部目标加以实施教学, 那么这将是体育教学真正的悲剧。
3.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载体
正如前文所述, 笔者在本文中所指的人文素养是学生处人、处事的准则和态度。体育教学中的活动课程, 既有团体活动方式, 又有个体对抗活动方式。这些正是可以体现体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有利条件。教育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就是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以人为中心, 体现人的主体性, 以人文主义的视角来实施教学。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责任显而易见。自古希腊时代起, 体育就作为人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当代, 则更应该注重体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不足
1.重视体育活动课, 轻视理论课
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主要进行体育活动技能的训练, 每学期除非天气条件不允许, 通常很少进行理论课的教学, 即使有些学校进行理论课教学, 也只是照本宣科, 毫无特色, 学生听之无味, 教师讲的索然。
2.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人文素养教育缺失
在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 只是注重对学生技巧掌握和技能的培养, 很少在各项体育运动项目渗透人文素质的教育, 没有深入挖掘各个项目背后的人文教育思想。
3.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整体人文素养不高
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普遍人文素养不足, 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指导, 很少会反思自身教学中的问题, 即使认识到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 也不知怎么在教学实践中和体育教学进行融合。
4.中等职业学校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
除了体育教师本身 (也包括一定数量的体育教师) , 校领导和其他教师都普遍认为体育课是一门非常容易上的课, 人人都能当体育老师。因此, 体育教学在学校中的地位非常低, 不受重视, 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导致体育教学这门如此古老的课程的很多隐性功能被忽视。
三、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
1.提升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
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比较薄弱, 而教师自身对人文素养的不重视, 何谈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体育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首先, 要树立人文主义教育观, 在体育教学中真正能够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
其次, 体育教师应该真正理解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标准, 比较自身的课堂教学, 使自己认识到在哪些方面还做的比较欠缺。
再次, 要研习更多的教育学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体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和通识性知识, 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提高教学技能。
最后, 体育教师应该参加各种有益于自身人文素养提高的培训, 与更多的同行进行沟通、交流, 取长补短。
2.充分认识体育运动项目背后的人文素养教育意义
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是各类体育运动项目活动的开展。体育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每项活动所隐含的人文教育意义, 如长跑运动对学生坚韧品质的培养;足球运动中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等。通过在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对学生不断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使学生也不自觉的认识到体育中所蕴含的人文意义。体育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负面教材来说明由于在体育运动中缺乏对人文素养的培养, 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如在奥运会中有的运动员为了博取好的成绩, 吃兴奋剂;有的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故意踢踹对方球员等一系列不良的表现, 都是由于缺乏人文素养的关系。引导学生们在不论是在体育运动中, 还是在未来的工作中都要以公平公正的心态去面对每一项挑战。
3.在体育教学中以人文思想去关怀每一个学生
每一个学生天生都具备着不同的身体素质, 首先, 在对他们进行考核时, 一定不能一刀切, 是多少就多少, 应该辩证地看待学生的表现。如果一个学生尽了最大的努力, 但是还是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 要给予这样的学生一定加分,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其次, 对运动天分比较差的同学, 不要表现出过分的关注, 要让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再次, 要考虑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 在进行体育教学中, 结合每个班级的专业特点安排体育运动项目。
总之,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人文素养, 具备精深的教育理论, 先进的教学理念,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的、内隐的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最终提高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
摘要: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隐性目标, 在当前的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普遍缺失。体育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在体育课中, 既能获得体育理论知识, 又能习得体育技能, 并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桂侠.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林区教学, 2004, (5) .
13.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十三
【正文】
【摘 要】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新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因此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立足课堂;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还需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真正培养好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够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就必须突破现代语文教学的约束,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需要以现代教学思想作为指导,同时也需要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积极地积累经验,大胆地进行尝试。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最适合现代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质疑是激活思维的最佳方法。
巴尔扎克对世人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意义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就问个为什么。”无独有偶,陶行之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也提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显而易见,问题是学习的先导,语文课堂上创设环境,激发学生提问的愿望,利用文本资源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难点重点质疑,抓住矛盾处、异常处质疑,抓住文题质疑,抓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句质疑,提出与课文主要内容相关的质疑,多角度,多方位发问,并引导学生学会多途径解决问题。在教学《迟到》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全文的总起句,“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遣词造句,在品读了描写小海音和父亲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语句后,引导学生自行讨论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明确是海音激怒了父亲,才会挨打,之后又引导学生练习多角度提问,深入思考父亲是为什么打我,如果不打会有什么后果?进一步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最后抓住父亲送给我花夹袄和铜板这个细节的描写,引导学生回忆之前的质疑,通过师生对话,生生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形成了对文本的正确理解,感受到一个既疼爱孩子,有严格管教孩子的父亲的形象。从学生的表现看,基本达到高学段“在讨论和交流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一次次质疑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发展与提升。
二、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语文教学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语文课要体现“书声琅琅,情意浓浓”。《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我的故乡在北京》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中我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来使学生自发地感悟课文内容。我抓住文中优美语段,通过让学生个别朗读、默读、自由读、齐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当学生通过朗读体验到西山、昆明湖、长城的美景后,再让学生通过“读”把对故乡的热爱赞美之情表达出来,这些朗读点的落实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语言实践和感悟入情水乳交融,读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进学生把书读好。教学中,通过采用范读、学生自读、默读、师生合作读、齐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不需要教师做过多地讲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引领学生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象是学生把文字变成形象的再创造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作品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想象,走进了作者的心灵深处,更深的体会了情感,得到了熏陶,受到了感染;再通过朗读,进一步品味了语言文字的魅力,真正凸现了语文特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教学《二泉映月》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从“阿炳双目失明,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买艺度日……”这一段描写中去想象阿炳的生活,进而体会他坎坷的命运,体会到阿炳通过琴声表达悲愤之情和人生感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中悟境,读中悟情,使文中的人和物活化,这样的朗读才会“有声有色”,这样的朗读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作者心中流动的情感。
四、厚积薄发,提高学生的运用与创造。
阅读是吸收和积累,作文是内化和运用,只有在阅读中“厚积”,才能在作文中“薄发”,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加强读写结合。北师大教材为读写结合提供了空间,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篇篇好的范例,适时地引导,在一年级学生学完诗歌《我很快乐》后进行写话练习:小朋友想一想,还有谁很快乐?,孩子们说出:“我是小乌龟,我会在水里游,我很快乐.我是小树,我会结果,我很快乐”等等很童真的句子。在学习了《清明上河图》中描写繁华街市的部分,让学生仿写旧街花朝节的热闹场面,在学习了《爷爷的芦笛》一课后,布置学生写一写晚上自己独自一人在家的情景,学生从文中悟得写法,有话可写,往往出现神来之笔。在一次次练笔中,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创造了精妙的语言。
14.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十四
听了张老师的精彩讲座,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受应试教育作崇,某些学校部分教师仍然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于是,很多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人的本性发展。通过学习,我更加坚信了自己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我的教育准则是:我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平时,我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便给予表扬,并引导他们努力发扬。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时下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听到有学生说“我不行”、“我不敢”的话语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去试试”、“你挺不错的”。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无私关怀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很强的自信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原来我们搞的“填鸭式”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换听”,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过学习,我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儿童的心理、年龄、生理特点,设计儿童乐于接受的趣教,在课堂中做到少讲精练,着力体现训练过程,提问问在重点上,问在难点上,问在语言文字上。教师“少讲”、“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练习有机地结合在讲问之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训练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读、问、写的机会,引导学生“乐学”、“学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
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就像今天我们听了张玉彬老师的课,就与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对比,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钥匙,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15.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十五
关键词:高中教育,历史教学,人文素养
从教学本质上进行分析,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逐步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和人类社会的建设过程加以了解,进而以历史的思维去认识人和社会、自然以及人类个体之间的关系,并在认知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经验和智慧,进而有效提升人文素养,促使受教育者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因此,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必须加强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工作的重视,通过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一、对教材隐性知识加以挖掘,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丰富的素材
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有大量图片,这些图片往往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图片进行解析,挖掘图片中隐含的人文素养知识,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历史,并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相应的培养[1]。
例如,教师在对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唐代绘画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形成深刻的认识,往往会对唐代画家的绘画特点进行分析,并让学生初步了解唐代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所遵循的创制法度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选择教材中的图片并对图片中的人文知识进行充分的挖掘,比如《送子天王图》中所蕴含的诸神膜拜释迦牟尼的故事,让学生结合画面和故事对画作的人文内涵加以把握,并且对唐代绘画知识加深理解。教师对历史教材图片中隐藏的人文知识进行挖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宗教文化对我国古代人思想的影响,如神权至上和人权衰落的冲突等,进而对宗教伦理形成初步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相应提升。
二、建设和谐师生关系,在师生互动中对学生人文素养加以培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升教学效果的保障。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只有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与学生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对学生开展相对科学的教育和引导,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针对袁世凯这一人物进行探究性分析和评价,并且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勇于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通过讨论袁世凯这一历史人物形成深刻的认识[2]。同时,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渗透人文教育思想,让学生基于人文主义思想对袁世凯的行为进行分析。比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袁世凯的功过:袁世凯虽然窃取了革命的果实,但是在他执政期间维护了内蒙和西藏的统一,建立了中国近代首个近现代化的新军,在司法和教育体系的构建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进而让学生能够结合袁世凯的功过对历史人物的评判形成正确的认识,促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相应的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借助地方性历史知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高中历史教材往往会涉及一些地方性历史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这部分知识也能够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加以培养,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相应的强化。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高中历史教材中地方性历史知识的重视,适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地方性历史知识,对学生实施相应的人文素养培养。
比如在讲解夏商周历史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以无锡地区为夏商周时期吴国作为例子进行说明,让学生能够通过对吴国历史的了解学习到更为丰富的历史知识,并且在探索吴国历史的过程中,通过对吴文化的学习增加一定的人文知识。比如通过学习“吴歌”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正确的认识,并逐步了解吴歌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观看“吴戈”的图片,在教师的帮助下了解吴国的军事历史等,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高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为学生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把握这种优势,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实施人文素养培养,促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相应的强化,为学生未来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守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探究[J].东方教育,2013(4).
16.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十六
一、培养团队归属感
团队应该强化“团队归属”意识,培养团队归属感。为此,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多加入些集体性的体育游戏项目,强化小组划分,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们在集体活动中强化团队归属感,提高团队意识。
如果要加强团队意识的培养,就必须克服狭隘的个人主义,反对以自我实现为中心,结合集体性体育游戏来培养团队的归属感,深刻理解团队意识的内在含义,并把它内化为个人意识的一部分。
团队意识并不排斥个人意识,但个人必须与团队的行动保持一致。团队是个人的根本,要有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符合团队的需要。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结合集体性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力量,为共同的目标并肩作战,强化团队观念。学生们就会慢慢地意识到自己属于团队中的一员以增强团队归属感,逐渐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因此培养团队意识就是培养学生体育品德核心素养。
二、培训竞争意识
社会的向前发展离不开竞争,人类素质的提升离不开竞争。在学校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不仅能够对提高学生的成绩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比赛当中,对手激烈地竞争,使团队意识得以集中展现,学生在竞争期间教师一定要参与其中,对活动给予高度的重视。但是,平时在开展集体性体育游戏项目的时候也不应该忽视这种竞争意识的培养。团队意识并不是只有在赛场才需要,在日常的训练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培养竞争意识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与对手之间形成竞争意识;二是在团队内部也要有争先争强的竞争意识。两个团队为了自身获取最大的荣誉,必然会促使团队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而团队内的争先争强能够促进整个团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平时的集体性体育游戏活动中,强烈的竞争意识表现为整个团队异常活跃的势态。可以说这种激烈的拼搏就是竞争的表现,正是集体性体育游戏项目在促进学生团队意识形成的独特表现。团队的管理者鼓励团队之间的竞争,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将这种良性的竞争持续下去,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同时竞争意识也是学生体育品德核心素养中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三、增强责任意识
当今社会任何性质的团体都越来越强调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同样,责任意识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也是一项必须具备的素质。体育游戏中强调集体性,这个集体具有相同责任意识,具有共同的目标。比如说在团队活动中队员之间存在互相保护的责任:一场篮球赛或足球赛每个队员都肩负着为全队的荣誉奋力拼搏的责任。
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呈现出互动关系。良好的责任意识能够使团队更加团结,增强在集体性体育游戏项目中各个团队成员的团队意识;同样团队意识强化了集体性体育游戏项目中责任意识。从这个意义来看,责任意识是集体性体育游戏项目不可或缺的主体意识,它会变成使其团队意识提升的内在动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悄无声息地变化着。他们从一开始就传授着崭新的思想和观念,形成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自主意识。因此通过开展集体性体育游戏项目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复杂且渐进的过程,需要意志的支持和长期的集体性体育游戏活动。体育教师在集体性体育游戏项目中给学生创造了承担责任的机会,让参赛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责任意识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也是体育品德核心素养的因素之一。
四、强化纪律意识
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该努力培养遵守纪律的意识。在集体性体育游戏项目中,必须严格要求自己遵守体育游戏规则,以此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意识。集体性体育游戏同其他类型的体育游戏一样,有它的规则和要求以及正误的判定标准和奖惩办法。所以,参加者在体育游戏中既要表现出为成功而全力拼搏的精神,又必须以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和游戏纪律为前提。因此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场体育游戏竞赛的胜利,往往需要学生们的相互配合,共同参与。集体性体育游戏项目可以消除学生之间的矛盾,增进彼此的友谊,培养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同时集体性体育游戏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要求学生在体育游戏中要有克服困难、勇于拼搏的品质和勇敢向前的团队合作意识。以一场足球赛为例,几位学生在进攻、防守、助攻等方面都尽自己的一份才能,每个人都在为完成自己分内的任务而拼搏,为了比赛的胜利而尽职尽责,互相帮助,为球队的荣誉都尽力做到最好。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战无不胜的信念,使他们懂得只有同心协力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才能赢得团队的荣誉,从而增强纪律观念,懂得不能因犯规而被罚。
在小学教育背景下,开展集体性体育游戏项目,学校存在重视游戏性而忽视纪律性的现象。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已经知道集体性体育游戏项目能够促进团队意识的形成,然而如果在体育游戏中忽略纪律这一重要影响因素,就会使团队的发展过于自由化、松散化,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它必然影响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团队各成员应该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位置,认识到纪律在团队中重要作用。一个团队,如果缺乏严格的纪律来约束,就会出现混乱,就无法形成纪律严明、积极向上的团队。因此,强化纪律意识也是体育品德核心素养中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
17.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十七
核心素养
[摘 要]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内容。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的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将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更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原有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活泼有趣,丰富多彩,也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在开展和实施语文教学,要努力开发与时代和本地区相适应的微课型课程资源,并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微课; 开发利用 ;核心素养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微课开发原则
当前的微课资源构成比较单一,大部分为某个知识点的学习片段,无法体现出课程的整体性,对学生的系统性学习非常不利。微课开发应整体设计,构成系列而不是零散的单一的课程。微课开发中不但要遵循系统性原则,比如在阅读写景散文中,教会学生品味词语、赏析修辞、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描绘景物等一系列的方式;在阅读叙事散文时,培养学生利用时间、空间的转换,通过词、句、段梳理文章结构的方法与能力,以及赏析各种描写手法的能力,还有加强对抒情、象征、对比、伏笔、想象、联想、夸张、衬托等手法的感知、体验,学习文言文翻译方法、积累多类文言词语的方法等,另外,还要能够体现出聚焦性的原则,也就是短小精悍的原则。微课一般时间为10-15分钟,因此在开发微课时要严格控制时间,设计的课程内容要精炼。单个语文微课的设计要与语文知识点以及语文素养点相对应,使其发挥语文微课的教学效果。基于核心素养的微课开发还需要遵循情境性原则,要注重构建主题明确的教学情境。在开发时要注重保持学习的特征、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课程内容四要素之间的统一,而且在实施中也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充满学习热情。
二、基于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微课开发流程
1.基于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微课的前期分析
现在的教学设备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由原来的黑板加粉笔转变为多媒体与交互式白板的设置,微课的开发和应用离不开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在微课开发时,对微课采用何种方式、形式要合理选择,为后续的开发做准备。然后分析学习的特征、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课程内容。再对学习者的情况深入了解,着重了解他们的已具有语文认知水平与风格,以及学习需求、信息化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状况。经过了解,为微课的设计提供依据。微课的开发是对某个知识点的开发,因此要分析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作用以及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弄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微课的开发也需要分析课程目标,以指导整个的微课开发的进程。在分析时首先要掌握每个素养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点,并融入语文核心素养。其次应深入研究学科核心素养,同时还应分解与表述微课的教学目标,把初中语文的核心素养点一一对应微课目标,以保障制定的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知识与认识水平相一致。
每个功能区下设有多个子模块。微课实施平台界面的设计要色彩鲜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还要简单易懂。在使用微课时可以作为课堂演示的补充,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它进行预习和复习,教师还可以按照本校的特点进行拓展开发。
2.基于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微课的评价
不同类型的微课的评价标准也是不同的,但是在进行评价时首要应关注其能否聚焦在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课程目标与初中语文微课的相关内容。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微课过程中,而且基于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微课评价还应贯穿于微课设计与开发的整个过程之中。微课的评价是对设计与开发过程的评价。微课的评价还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与结果实施合理评价。其过程还应包含学生学习态度与语文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参与学习的情况和学习结果。评价方式可以多样化,并把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更好的为微课的开发服务。
三、开发和利用微课资源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中使用微课作为教学手段,虽然具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实际运用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微课的短视频设计不需要过于精美。一些教师看到了微课在教学中的优势,对视频的设计追求华美,不免本末倒置。微课只是课堂的教学手段之一,不能将教学任务全部侧重于微课,而忽视了课堂教学。在教学中不需要用花哨的视频过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力求简洁明了,立意鲜明,主题突出。教师在运用微课教学时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能让微课程喧宾夺主。
其次,微课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辅助手段、教学方法之一,教师不能使用微课教学而忽视其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过于依赖微课教学,要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将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使用,达到1+1>2的效果。
再次,微课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学生自学,这就存在学生自制力差而不能发挥微课优势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采取一些强制的手段,比如给学生一些思考的问题,或者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讨论。
综上所述,微课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实践中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微课的优势与弊端,开发和利用微课资源和课程时要认真分析和研究,选择合理的教学资源,并对所选的知识内容进行设计,让学生能够通过微课的学习有所收获,从而准确地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避免错误,将微课与其他的教学手段有效结合,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语文知识,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推荐阅读:
高中歌唱模块教学的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10-05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分析08-24
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12-10
核心素养下的体育教学08-06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0-13
浅析高中生音乐素养的培养11-26
体育核心素养论文免费06-15
学习体育“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1-19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1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