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教学楼施工方案(8篇)
1.某中学教学楼施工方案 篇一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3 二、工程概况 3 2.1工程简介 3 2.2建筑设计概况 3 三、施工部署 4 3.1工程定位内容 4 3.2楼层放线内容 4 3.3高程控制 4 四、施工准备 4 4.1技术准备 4 4.2人员的配备 4 4.3 仪器的准备 5 4.4定位依据的校测 5 4.5图纸的学习与审核 6 五、施工技术措施 6 5.1建筑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6 5.2高程控制网的测设 7 5.3 ±0.00以下施工测量 8 5.4 ±0.00以上施工测量 8 5.5装饰工程及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测量 9 5.6土方工程施工测量 10 5.7沉降观测 11 5.8成品保护 11 六、质量保证措施 12 七、质量通病 14 7.1梁柱接头几何尺寸不规则;
上下柱错台 14 7.2截面尺寸、垂直度、平整度、轴线位移超允许值过大 14 7.3位移、倾斜 14 八、安全保证措施 15 一、编制依据 序号 内容 1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 2 测绘公司提供的建设工程测量成果报告书 3 XX住宅小区项目工程施工图 4 XX住宅小区项目工程组织设计 5 《建筑物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二、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工程地址:
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质量监督单位:质量监督站 监理单位: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本工程由高层:1#~4#楼、地下车库。
2.2建筑设计概况 项目名称 内 容 建筑功能 高层、车库 建筑面积 总建筑面积64925.8㎡。
建筑层 车库 地下1层 高层 地下1层,地上18层 建筑高度 53m 建筑层高 2.9m 基底标高-6.2m 绝对标高 1#、3#楼:19.80;
2#、4#楼:20.05 室内外高差 0.2m 三、施工部署 3.1工程定位内容 以甲方给定的定位桩(A=4415838.333,488978.152,B=4415976.871,488981.237、C=4415991.683,489097.336)、水准点(现场使用B点引测高程19.12)为依据。
3.2楼层放线内容 主控制轴线、土方开挖边坡线、轴线、边线、墙控制线、门窗洞口控制线、二次结构控制线。
3.3高程控制 基底标高的控制、楼层标高的控制、楼层高程传递。
四、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1)进入现场的测量器具必须要有法定计量检定部门出具的检定证书,并在有效检定周期内;
(2)校核定位依据桩(红线桩),水准点;
(3)对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4)建立测量数据库。
(5)本工程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进行测量控制。轴线间距≤±2mm,层高垂直度≤±3mm,总高度垂直偏差≤±2cm。
4.2人员的配备 在工地技术负责人和技术质量部的领导和协调下组成测量组:
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测量方案的制定和方案的实施、监控测量、检查放线工的工作质量,测量结果的复核及复验工作。
测量人员配备1名专职测量技术人员。所有的计算结果均由专业测量员复核计算,测量人员必须持有资质等级证书,负责放线工作的具体实施 测量辅助员:测量的辅助性工作。
配备测量验线人员是测量放线的重要质量保证系统,验线人员与放线人员同等重要,在验线过程中验线方法要与放线方法不相关,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检查,这样才能确保放线点位的可靠性和精度,然后交付监理验线。
三级校核是基本原则,决不能缺少其中任何一项。
4.3 仪器的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情况,配备目前较为先进的测量仪器技术设备。
名 称 精度、规格 数 量 用 途 高精度全站仪 ±1mm+1ppm/±0.5“ 1台 主轴线测设、坐标放样、测距、传测标高,竣工测量、变形观测。
电子经纬仪 2“ 1台 施测面的角度测量、次要轴线的竖向传递,变形观测 普通水准仪 S3 2台 常规水准测量 另外,还应配备气压计、温度计、对讲机和一些附属设备。上述各种仪器、设备在使用前必须按《计量法》的规定送到有资质的检定单位进行检验与校正,并取得检定合格证书。
4.4定位依据的校测 (1)定位依据桩(红线)的校核:对测绘院提供的定位依据桩的坐标进行内业坐标计算,得出其边长D、内夹角β。计算后并实地对场地内的定位依据桩进行校测,合格后作为工程定位的依据。
(2)水准点的校测:对测绘院提供的水准点(要求至少应有2个水准点)实地采用附合测量法进行校核。其闭合差≤±6 mm时作为整个工程高程引测的依据。
4.5图纸的学习与审核 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图纸。首先审核总平面图,校对点位坐标、距离是否对应,定位依据、定位条件是否明确合理,建筑物的几何位置关系是否符合要求和满足规划用地的要求;
其次审核建筑、结构、设备施工图,主要校核平、立、剖面图是否对应一致,轴线间距、高程、结构尺寸和装修细部尺寸是否相符。
五、施工技术措施 5.1建筑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5.1.1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网形选择:通过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根据该建筑物的特点及场地情况采用矩形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在施测工作中根据布网原则尽量做到便于施测、使用和长期保留。
5.1.2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根据已校核合格的建筑物定位依据桩坐标与建筑物坐标点关系,通过内业数据计算,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出平行于建筑物的主控制桩:测量后并进行校核后作为整个工程测量控制依据。
控制点坐标值布置示意图详见附图 测设精度根据DBJ01-21-95的规定本工程采用一级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测角中误差≤±9″,边长相对中误差≤1/24000,合格后作为整个建筑物整体控制的依据。平面控制桩的埋设形式详见下图。
控制桩埋设示意图 5.2高程控制网的测设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高程控制的建立根据已校核合格后的甲方提供的水准基点,仪器采用精密水准仪测设方法采用附合测法,在现场布设四个水准点:S1、S2、S3、S4,测设精度按四等水准精度要求闭合差≤(±20mm),测设合格后作为整个工程控制的依据。
5.3 ±0.00以下施工测量 5.3.1地下部分主控制线采用外控法投测:首先对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进行校核无误后,将所需控制轴线投测到施工作业面,投测后并对其几何关系进行校核合格后作为施工的依据。
投测方法示意图 5.3.2楼层部位主轴采用内控法投测:因本工程为矩形布置并与控制主轴线平行,所以放线时可以根据设到施工作业面的控制主轴线测设出细部轴线,根据细部轴线放出柱、墙边线及门窗洞口线等合格后作为施工的依据。
5.3.3±0.00以下标高传递:±0.00以下标高传递时,可根据场地高程控制点,采用5m塔尺进行传递标高,如下图,传递时每层至少要由两个不同部位分别进行两次标高传递,当两次传递标高之差在±3㎜以内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本层控制高程的依据。
标高传递示意图 5.4 ±0.00以上施工测量 5.4.1 车库及配套商业楼号±0.000以上主控线:地下部分平面轴线投测采用对穿直线法:即根据定位后的桩位,将各轴线引测到建筑物以外,做好引桩,作为轴线投测的依据。高层±0.000以上主控线:本工程整体平面外廓形状为矩形,控制线放线孔留设,进行高层区域测量。
5.4.2平面放线:根据投测到施工层的主控制轴线测设出细部轴线,根据细部轴线放出墙、柱30cm控制线、门窗洞口及其他施工用线,经校核合格后以此作为施工的依据。
5.4.3 ±0.00以上标高传递:
将±0.000标高引测至外墙大角能自上而下畅通部位且通视能垂直向上拉钢尺传递高程。用放线的同一把钢尺进行拉力、温差、尺长改正控制柱各段标高。
根据本工程特点,在首层墙体拆模后,在便于向上引测标高的位置上设置结构+50㎝标线,作为向上传递标高的依据,每个施工流水段要至少设置两个传递点。在向施工层传递标高时,利用钢尺直接丈量法传递,拉力用弹簧称控制,如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应进行温度改正。每次传递至少由两个部位向上传递,当两次传递标高之差在±3㎜以内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本施工层标高控制的依据。
二次结构测量 5.4.4二次结构标高引测: 根据设计图纸从±0.000m垂直向上引测每一层标高,此标高为建筑标高。
5.4.5二次结构施测:
在一次结构施工期间,应在顶板模板放出构造柱位置后,便于插筋准确。
二次结构施工前,放出每层二次结构墙体线和构造柱线位置,必须保证每层结构墙体和构造柱在同一垂直面上。
5.4.6测量放线作业面工作结束后,应及时的对所测部位的平面的位置或标高位置进行标识,保证测量工作的有效性及连续性。
5.5装饰工程及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测量 5.5.1装饰工程与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1)水平线:每3m两端高差应小于±1mm,同一条水平线的标高允许误差为±3mm,在不便于用水准仪的地方或立面上可安装连通水准器。
(2)室内铅垂线:可用线坠或经纬仪投测,其精度应高于1/3000。
5.5.2地面面层施工测量 (1)标高控制线:在四周墙面与柱身上测设出建筑100cm水平线,作为地面面层施工的标高控制线。
(2)检测标高用水准仪的选择:测量允许误差大于±2mm时,宜选用DS3级,测量允许误差小于1mm时,宜选用DS1级水准仪。
(3)检测标高和水平度的点距:大厅宜小于5m,房间宜小于2m或按照施工交底。
5.5.3屋面施工测量 卷材防水测设十字直角控制线,检查流水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设水平控制线及各向流水坡度控制线。
5.5.4墙面装饰施工测量 (1)内墙面 A.竖直控制线及水平控制线:竖直控制线应按1/3000的精度投测,水平控制线应符合装饰工程测量的一般要求。
B.分格分块:应按高于1/10000的精度测量。
(2)外墙面 A.四角吊线:用钢丝在建筑物四角固定铅垂线,控制墙面竖直度、平整度、及板块出墙的位置,精度符合装饰工程测量铅垂线的一般要求。
B.水平控制线:符合装饰工程测量的一般要求。
5.5.5窗的安装测量 (1)安装前检测结构:检测门窗洞口的净空尺寸偏差,检查外墙偏差。
(2)控制线:按照装饰工程测量的一般要求,弹+50cm控制线,使用DJ6级经纬仪作竖向投测,根据需要在外墙面弹竖直通线。
5.6土方工程施工测量 本基坑工程,要求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建立高精度的测量控制网的基础上,加强测量组织管理力度,确保测量工作顺利完成。
5.6.1测量控制原则 用由高到低,逐级控制的布网原则。
首先,复核并接受建设单位交给的起始标桩,办理交接桩手续,然后根据起始标桩设计布置现场测量控制网点,其分布和稳定状况均要满足首级施工控制网的技术要求,然后加密施工控制网,布设二级测量控制网。工程测量控制采用两级测量控制,三级测量管理的测量控制办法。
基坑施工阶段,现场情况变化比较大,控制桩点要严格保护。支护桩采用转角端点坐标法定位,直角坐标法测量定位配合的办法。
5.6.2测量控制网布置 现场施工测量拟设两级控制网,分别为一、二级,一级施工控制网,按Ⅰ级建筑方格网技术要求布设,测角中误差小于9″,相对闭合差小于1/24000。观测时采用全站仪观测,水平角左、右角观测各一测回,距离往返测量各两测回。二级网的控制点间距75.0m左右,是在一级网的基础上加密控制点。现场放线用临近控制点,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法放样。
5.6.3测量方法 由于建筑平面比较复杂,采用坐标定位法,使用电子全站仪和计算机,通过对施工放样的数据全部进行解析计算,经计算复核后编汇成数据表格,其内容包括放样点坐标、边长、方位角以及和相邻点间的边长和夹角等。
施工放样采用归化法,对基础结构特征点进行施工放样。归化法施工放样时,对每个待放样点位均经过初测,归化改正和定测三个步骤。当放样点误差满足施工要求时,在该位置上做出定测标记,放完后应闭合检查。
在个别地段按上述技术要求布设加密施工控制点。为尽量保证施工控制点精度统一,加密的施工控制点附合在原平面控制网上,并按原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施测。
高程控制点分布在建设场地变形区以外不受施工干扰,易于保护、便于使用的地方。各高程控制点均利用平面控制点。
同样高程控制点不能满足个别地段施工需要时,可加密高程控制点,加密的高程路线附合在原高程控制点上,并按原高程控制网的技术要求施测。
5.7沉降观测 5.7.1水准测量时视线长度应为20~3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水准测量应采用闭合法。
5.7.2观测次数及时间:基础底板混凝土初凝后进行第一次观测。第一次观测完成后,每施工完三层应观测一次记录一次。
5.7.3明装式沉降观测点如下图所示。
5.8成品保护 5.8.1.定位标准桩和水准基点周围应做保护(用C15细石砼进行固定)及并做明显标志,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8.2.因现场施工需要,必须破坏控制桩时,应提前向技术质量部提出申请。
5.8.3.本工程主要轴线由项目部进行测放,在交由施工队组前应进行校核,并办交接手续。
5.8.4.已浇筑完的混凝土设专人看管楼面混凝土必须在强度达到1.2Mpa 以后,方准上人,防止加荷、上人过早产生裂缝。
六、质量保证措施 6.1放线的基本原则:认真学习与执行国家政策、规范,明确为工程服务,对按图施工与工程进度负责;
严格校核起始依据的正确性;
遵守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放线工作程序;
测法要科学、简捷,精度要合理。
6.2认真学习公司的程序文件,严格按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进行工作。
6.3图纸有关的洽商与设计变更中的结构尺寸变动部分及时向测量人员交底,测量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与技术部门联系并反馈到设计部门。
6.4平面控制点要选择在控制性强、安全、易于保护的位置,应通视良好、分布均匀。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定期检查校核,发现桩移位等问题及时修改,控制桩有明显标识以防止用错。
6.5做好质量检查工作:每次放线前,均应仔细审图,放线时要有区段和区段工程师配合并检查工作,放线后由专职验线人员对测量成果进行自验。对于工程就位测设,建筑物控制轴线的校验、高程引测、非标准层标高引测等关键测量工序由公司和总公司测量领导小组成员负责校验。
6.6加强验线工作:坚持“三检制”,每次放线均请技术部门验线,重要部位报请公司和监理验线,合格后方可施工。工程定位后,由北京市测绘院验桩,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验线成果与测量成果的误差处理如下:
① 若两者之误差<1/限差时,成果计为优良;
② 若两者之差≤限差时,成果计为合格;
③ 若两者之差>限差时,成果不予验收,要返工重来。
6.7质量标准:
定位测量的精度不小于1/24000,基础放线轴线投测、高程控制精度执行北京市测量规程的要求。
6.8测量仪器要正确使用、方法要科学:
钢卷尺:要考虑三差改正,量距进行往返测量;
经纬仪:严格对中、定平,角度观测要盘左盘右一测回;
水准仪:严格定平,水准路线要闭合或附合,前后视线等长。
全站仪:仪器专人专用,责任到人,爱护仪器。
所有仪器测量时要撑伞保护仪器,不得让仪器日晒雨淋。
测量员不准远离仪器,以免有人乱动,损坏仪器。
读数前后检查仪器是否安平。
校正仪器时,动作要“轻、稳、慢”,不得用蛮力。
丈量时钢尺应力求抬平、拉直,拉力要均匀。严防钢尺扭曲打结,严防钢尺受重物碾压。丈量完毕后用软布或棉纱擦拭钢尺,将粘附的尘土擦去,再涂少许机油,以防生锈。
使用完仪器注意保持仪器清洁。冬季使用后要等仪器收回后与室内温度相同时,再进行擦拭。以防仪器骤冷骤热,使表面及镜片上产生结露,使仪器受损。
6.9平差—提高精度 为了提高测量放线的精度,在控制测量中,我们要进行平差,计算出改正量,修改测设的点位坐标,以取得准确可靠的点位。
6.10测量数据的记录与计算 记录要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
计算要依据正确、方法科学、计算有序、步步校核、结果可靠。
6.11 测量工作的管理 6.11.1测量实行“三级管理”,项目部成立测量组,公司机关设专人负责,技术质检部检查、监督。
6.11.2建立各项管理制度,主要有:
验线、交接桩、护桩制度;
测量资料管理制度;
测量仪器使用台帐和检校制度;
制定岗位责任制。
6.11.3测量仪器设专人负责保管,同时进行保养;
仪器由专人使用,定期校测,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使用。
6.11.4测量仪器必须经过法定专业计量部门检定,未经检定或检定不合格的仪器不能使用。测量仪器必须正确使用,注意防止外界的干扰、破坏,其购置、检定、报废、封存、降级的使用应遵守《监视 和测量装置管理程序》。
6.11.5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无证人员不准上岗。
七、质量通病 7.1梁柱接头几何尺寸不规则;
上下柱错台 原因:梁柱接头模板碎拼,未进行专项模板设计,加固不牢。上下楼层轴线定位放线有误差。
防治措施:梁柱接头模板应进行专项模板设计,采用定型模板,严禁碎拼,并加固牢靠。楼层放线应对不同层位进行复核,并有专人负责,防止误差积累或放错线。
7.2截面尺寸、垂直度、平整度、轴线位移超允许值过大 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支撑松动,土层浸水,致使新浇筑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 MPa时就上人,使表面出现凹凸不平或印痕。
防治措施:
(1)混凝土浇筑后严格按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
(2)模板、支撑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支柱和支撑必须支承在坚实的土层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并防止浸水,以保证结构不发生过量下沉。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模板和支撑情况,如有松动变形,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加固好。
(4)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方可上人操作。
7.3位移、倾斜 基础、柱、墙以及预埋件中心线对定位轴线,产生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的偏移,或柱、墙垂直度产生一定的偏斜(称倾斜),其位移或倾斜值均超过允许偏差值。
原因:
(1)模板支设不牢固或斜撑支顶在松软地基上,混凝土振捣时产生位移或倾斜。如杯口采用悬挂吊模法,底部、上口如固定不牢,常产生较大的位移或倾斜。
(2)门洞口模板及预埋件固定不牢靠,混凝土浇筑、振捣方法不当,造成门洞口和预埋件产生较大的位移。
(3)放线出现较大误差,没有认真检查和校正,或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造成轴线累积误差大,或模板就位时没有认真吊线找直,致使结构发生歪斜。
防治措施:
(1)模板应固定牢靠,对独立基础杯口部分如采用吊模时,要采取措施将吊模固定好,不得松动,以保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时不致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
(2)模板应拼缝严密,并支顶在坚实的地基上,无松动;
螺栓应紧固可靠,标高、尺寸应符合要求,并应检查核对,以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位移或倾斜。
(3)门洞口模板及各种预埋件应支设牢固,保证位置和标高准确,检查合格后,才能浇筑混凝土。
(4)现浇框架柱群模板应左右均拉线以保持稳定;
现浇柱预制梁结构,柱模板四周应支设斜撑或斜拉杆,用法兰螺栓调节,以保证其垂直度。
(5)测量放线位置线要弹准确,认真吊线找直,及时调整误差,以消除误差累积,并仔细检查、核对,保证施工误差不超过允许偏差值。
(6)浇筑混凝土时防止冲击门口模板和预埋件,坚持门洞口两侧混凝土对称均匀进行浇筑和振捣。柱浇筑混凝土时,每排柱子底由外向内对称顺序进行,不得由一端向另一端推进,以防止柱模板发生倾斜。独立柱混凝土初凝前,应对其垂直度进行一次校核,如有偏差应及时调整。
(7)振捣混凝土时,不得冲击振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以防止模板产生变形或预埋件位移或脱落。
八、安全保证措施 1、进入工地必须戴好安全帽,不得穿高跟鞋、拖鞋或光脚进入施工现场。
2、测量放样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内任何机械严禁任意操作。
3、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设施严禁随意移动、拉扯,发现电源线破损、裸露应及时报项目部管理人员处理。
4、工作时要精神集中,不准嬉笑打闹。
5、需要接电时,及时通知项目部有关人员,安排专业电工操作。严禁私自接电。
6、测量放样时应密切注意施工机械与往来行驶的车辆,严禁在危险处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休息。
仅供参考
2.某中学教学楼施工方案 篇二
1 窗台渗漏水的原因
根据某单位2#楼实体工程来看, 窗体无窗檐, 外墙与窗体边框间出现裂缝, 外墙上出现了温差裂缝、沉降裂缝、结构裂缝, 实际上已经出现了渗漏水现象。
2 窗台防水施工方案
(1) 因窗体外框与墙体有裂缝, 首先要进行扩缝处理, 扩缝至20mm×10mm的V型槽, 用聚胺脂防水材料进行嵌缝处理, 再用高分子聚合防水涂料涂刷延至窗台外墙。窗体四周采用同一种方法进行, 以保证四周窗体与外墙间密闭, 不出现裂缝。
(2) 窗体内侧两边墙体与窗台下内墙体, 需进行防水剂涂刷处理, 使墙体水泥砂浆粉刷层产生自结构防水能力。在施工前, 铲刮内粉刷面, 清理空、鼓、起砂、蜂窝、松动的粉刷材料, 再进行防水剂的涂刷。
(3) 待12小时后, 再涂刷高分子聚合物防水材料,
(上接第21页) 用混凝土运输车辆运输, 途中运输时在涂刷前, 应注意墙体表面结构完整, 在涂刷时, 一定要做到涂刷均匀, 无一遗漏, 整体一次性施工完成, 保证内墙体防水层的整体性。
(4) 防水层经过一天养护定型后, 可进行内装修施工。
3 施工注意事项
(1) 高分子聚合防水液必须在5℃以上条件下施工, 墙体含水率低于8%。
(2) 防水砂浆因采用背水面施工工艺, 等完工后, 不得任意开孔、凿槽等人为破坏防水层。
(3) 防水施工前, 对墙体的清理, 应做到不得有起砂、剥落、蜂窝、松动等现象, 如有应做好修复工作。
(4) 在防水砂浆施工时, 应注意涂抹均匀, 厚度应保持10mm以上, 不得遗漏, 对窗体与墙体结合部位压实。
4 施工效果
经以上程序对漏水窗台进行修漏后,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经数个雨季检验, 全部窗台已没有再出现漏水现象。
3.某中学教学楼施工方案 篇三
【关键词】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
0.前言
结构转换层是一个建筑物中不同结构形式相连结的关节点,它是下部底层结构的封顶,还是上部住宿结构的“空中基础”,在整个建筑物结构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连结纽带作用,转换层具有以下几个工程有点:①传力直接;②受力明确;③造价较节省,在实际中得到了较广泛的推广应用,是目前高层建筑中完成垂直转换最常用的结构形式。如何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是关系到建筑物整体结构质量的重大问题。转换层结构主要特点为钢筋密集,混凝土一次灌人量大,施工缝留置难度大,模板、排架支承体系要求高。所以认真、周密、合理的采用施工措施,对保证结构转换层的质量及整个高层主体工程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工程概况
某项目住宅底层商场基本概况:地下1层(局部设有l 层夹层),地上2-32层,其中4#~12#,主楼为30-32层(其裙房为2 层)。最高建筑物高度(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板的板顶)10.200~99.850m;4#~12#主楼为框支剪力墙结构,2层商铺为框架结构。在住宅3层粱板设置转换层,板厚200mm,底部加强部位板厚1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50,转换梁梁高设计主要从500mm到2200mm等几种,梁宽变化主要从400mm到1300mm不等。该转换层结构较复杂,梁大板厚,局部KZI。上下设有双层板,双层板设置形式如图1,施工难度大,因此必须加强科学管理及技术操作。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
图1 KZL双层板示意图
2.转换层施工工艺
绑扎墙、柱钢筋一搭设转换层转换梁模板支撑架、板模板支撑架(设有加强板位置,只支设加强板底模、不支三层楼板模板)一绑扎转换层梁钢筋、加强板钢筋,按11G101框支梁上部钢筋要伸到梁底以下laE一绑扎上部结构剪力墙及暗柱插筋一埋设柱、墙模板及预埋铁件一浇筑柱、墙和加强板混凝土至设计三层结构板下l000mm标高一墙、柱头混凝土凿毛、清洗一支设三层结构转换层板模一绑扎转换层板钢筋一支设转换梁侧模及转换柱、墙部分模板一转换层大梁部位加设斜撑到先浇筑的柱、墙上一对整个模板支撑系统进行检查加固一浇筑柱头、转换梁及板混凝土。
3.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设计
梁模及结构板模均采用16mm厚九夹板,侧模木枋40×90(mm),?48×3.0钢管主龙骨,立杆用来顶牢板底木枋,立杆下垫设100×100(mm)木垫块,以增大传荷面积,立杆中间设两道横杆拉结。主梁下增设剪刀撑。转换层高大模架搭设在2层结构板上,首层模板支撑体系作为回顶,需在3层转换层施工完成后7d方可进行拆除。KZL 加强板和转换层楼板模板支撑体系如图2。
图2 KZL 加强板和转换层楼板模版支撑体系搭设图
4.转换层钢筋施工
转换层的含钢量高、主筋长、梁柱节点区钢筋密集,因此正确的翻样和下料,合理安排好钢筋就位次序是施工的关键。
(1)钢筋下料。钢筋下料前必须认真熟悉图纸,对不同部位、构件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如柱头、梁头等部位;梁上部主筋,要考虑到安装绑扎时的两个方面问题:其一,设计和规范要求的保护层厚度及钢筋位置;其二,钢筋锚固端的直钩排放以及与墙、柱主筋之间的位置关系。对于钢筋特别密集的节点部位事先要放出大样图,施工要做到心中有数。
(2)钢筋加工。钢筋加工包括钢筋调直、除锈、下料切断、接长、弯曲等工作。钢筋下料必须按审核过的钢筋配料单进行加工口J。①钢筋的接头。接头位置不应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接头必须满足相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②钢筋加工时,应满足锚固要求,且纵筋端头要按规定弯钩满足规范要求。
(3)钢筋安装。绑扎就位程序。搭设钢管平台支架一安装大梁底筋一套少量定位箍筋一自下而上分层铺设梁底筋一分层吊挂上部纵筋和腰筋一调整钢筋位置和间距一箍筋逐根绑扎固定一柱头钢筋绑手L一拆除钢管支架。
(4)上部结构的墙、柱在梁上插筋质量控制程序。测量放线班在模板上弹出墨线(控制线或结构边线)一木工班根据线位调整模板一钢筋工根据线位调整梁钢筋位置一安装上部结构的墙柱插筋一安装三道定位箍筋一专职质检员检查钢筋位置、直径、间距的准确性一电焊工点焊固定。
5.转换层混凝土施工
(1)分段浇注。①第一次浇注。各栋住宅局部KZL底部设置加强板,拟先行浇注加强板混凝土,施工缝统一设置在3层板面以下1000mm处,要求在加强板中间设置900上人孔,作为3层楼板支模上下人通道,此上人孔结构不需要封闭,二次装修进行封闭;②3d后第二次浇注:无双层板的,其模板及支撑体系搭设至上层梁板底,有双层板的,其模板及支撑体系搭设至下层板底,两者支撑体系连成一个整体。待下层板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搭设有双层板区域的上层梁板模板及支撑体系,并与无双层板的模板及支撑体系连成一个整体。
(2)施工缝处理。对于新旧混凝土的交界处,在梁底钢筋安装、绑扎前,要认真清理墙、柱截面的松散石子,凿除该截面处的混凝土浮浆;在浇注前,宜在施工缝表面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同成分的水泥砂浆引。
(3)混凝土振捣及养护。振捣方式,快插慢拔,每振点停留时间需20-30s,振捣间距不大于50cm,振捣棒应插入下一层50cm深。混凝土拌和物浇注成型后应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采用降温法,墙、柱混凝土浇后两天内利用带模及浇水养护,墙、柱拆模后,墙直接浇水养护,柱包裹塑料薄膜并浇水养护。
6.结语
根据已有工程经验,结合实际工程,对梁板式转换层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并根据实际应用,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总结了梁板式转换层的施工特点,优化设计了转换层的模板支撑体系。
(2)分别从钢筋施工和混凝土施工两方面采取了改进措施。
(3)实际应用表明所制定方案能较好解决转换梁施工中模板支撑难题,降低了成本,并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和工期。
7.结束语
4.某中学四个征集活动实施方案 篇四
根据市委办公厅、省教育厅有关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提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四个征集”活动实施方案,请认真落实。
征集科学发展群众语言。要求富有时代精神和群众语言特色,突出思想性、艺术性、通俗性,反映干部群众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期望,对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启示和警示作用。可以是格言警句,也可以是通俗话语,还可以是哲理名言。每条字数在50字左右。
征集科学发展观先进事例。要求切实体现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全面反映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要求,统筹兼顾这个基本方法。事例客观,内容具体,经验鲜明,有较强的推广价值,不超过3000字。
征集科学发展群众意愿。要求集中反映干部群众对科学发展的殷切期待,真实表达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解决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依据,不超过500字。
征集不符合科学发展现象。要求重点查找发展思路不清,发展方式落后,发展后劲不足;执政为民意识不强,关注民生不够;缺乏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盲目发展、无序发展;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不健全;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不正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反映本支部、本教研组、本处室、本班级存在的.各种不科学发展现象,剖析原因,提出对策,篇幅控制在20xx字以内。
具体要求:
1、此次活动以支部、教研组、处室、班级为单位进行,支部书记、教研组长、处室主任为直接负责人。其中,支部和处室作品提交至办公室;各教研组作品提交至教研处;学生作品由教导处负责收集。应征作品于11月6日前,以归口部门为单位将电子稿和文字稿一并交学校办公室。
2、校级领导积极带头,每人提交1份有一定理论水平并与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的作品;同时通过召开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等方式形成领导班子集体意见上报,四个类别各1份。
3、各支部、教研组、处室、班级通过专题讨论、主题班会等形式积极参加“四个征集”活动,提交相应作品。作品内容分解如下:
(1)办公室负责“科学发展观先进事例”作品内容;
(2)各支部、教研组、处室负责“科学发展群众语言”、“科学发展群众意愿”、“不符合科学发展现象”三方面作品内容。本部门要在充分争取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认真进行整理归纳形成作品,三项内容各提交1份作品。
(3)教导处可从“科学发展群众语言”、“科学发展群众意愿”二方面征集学生作品各3份。
5.某电厂主厂房爆破拆除施工方案 篇五
4×137.5MW+2×220MW燃煤发电机组等拆除工程
建(构)筑物拆除
主厂房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某有限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2
二、工程概况...............................................2
三、爆破拆除方案............................................4 3.1爆前处理................................................4 3.2爆破形式................................................5 3.3爆后处理................................................5 3.4安全验算................................................5 3.5爆破安全防护措施........................................6 3.6爆破参数设计............................................7
四、爆破拆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8 4.1施工安全技术措施........................................8 4.2爆破涉及区域地上、地下设施安全防护技术措施..............9 4.3隔离措施...............................................10 4.4控制施工噪声、粉尘污染的措施...........................10 4.5施工机械设备、临时用电、拆除物堆场、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卫生和防火措施..................................................10
五、安全警戒措施...........................................11
六、关于主厂房倒塌范围及飞石范围的说明.....................13
图1主厂房爆区环境图
为此,必须在充分了解主厂房内部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的爆破方案,再经过专家组的安全评估,组织有力的施工班子,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才能保证拆除工作安全、快速、高质量地完成。
工程特点及需解决的难点:
主厂房南距保留建筑物(7#机房)12米,北距保留建筑物(安装公司办公房)28米,东西两侧100米以内均为拆除区,采用爆破拆除方法可以大大加快施工速度,减少对周边的长期影响,也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安全保证,减少了高空作业。但是,爆破拆除主厂房具有一定的风险,其拆除方案、触地震动、飞石防护、解体程度及对周边的影响都有较大的难度。
主厂房的爆破主要须解决的几个难点:(1)震动控制
触地震动是主厂房的最大危害。因为南侧距7#机房12米,拆除时一定要控制好震动。主厂房的最高约65米,其解体必须控制得恰到好处,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整幢厂房的拆除,过早解体对上部结构的定向将产生不利影响,过晚解体又会造成上部楼层整体冲击地面,产生很大触地震动。
(2)飞石控制
由于主厂房楼高,由梁柱组成,结构坚固,要使其充分解体势必将增大爆破高度,炸高一高,给高空飞石的防护带来很大因难。
总之,由于主厂房的高度、自重和周围环境的限制,虽然采用了国内先进的控制爆破拆除方法,但对于具体方案的选择还有许多深入考虑的因素,本次爆破关键是要控制塌落震动,对东南侧升压站以及东侧7#机组主厂房的震动速度必须控制允许范围以内(<0.25cm/s),按公式:
触地冲量 I=M×(2gH)1/2 塌落震动 V=0.08×(I1/3/R)1.67 式中:M分段塌落构件质量(kg);R目标点与触地中心的距离(m);H构件重心落差(m);
南侧厂房(12m): V=0.15cm/s 以上计算值均小于允许值,故对升压站以及周边运行机组(设备)是安全的,除此而外仍进一步采取减震措施,即厂房塌落范围堆置若干高低、大小不等的渣堆和草袋起减振作用。在东侧挖减震沟。
(2)最大一次齐爆药量 按公式:
最大一次齐爆药量 Q=(R×(V/K)1/2)3 最近距离取12米计算(实际距离大于此数);最大允许震动速度取3cm/s;经验系数取50。
则Q12=25.4kgTNT当量。(3)爆破震动
按公式:V=K(Q1/3/R)
式中K为传递介质参数,多层建筑物爆破拆除取32.1。Q为一次最大起爆药量,取10Kg、15kg计算;R为爆破中心至所需保护等效距离,为衰减参数,取1.54。
距南侧厂房,等效距离取61米计:则V=0.17 cm/s。即对南侧的厂房是安全的。
沿东南侧升压站处搭宽3米长50米高25米的钢管架,外罩彩条布。沿南两侧搭宽2米长100米高15米的防护脚手架,外罩彩条布,爆破时7#机组敞口处加挂帆布。
6、爆破参数设计(1)爆破切口高度
本大楼承重构件主要为立柱,爆破形式为原地坍塌,所以必须对承重构件进行破坏。待中标后,由厂方提供结构图,再详细计算。
(2)爆破部位装药结构设计
建筑物爆破都是利用炸药爆炸产生的能量破坏结构的承重构件,使结构在自重作用下失稳,并使其在失稳过程中扭曲变形和落地冲击过程中解体。如果全部钻孔爆破的话,则工作量相当大,可根据柱长、所处位置和有无钻孔平台,每根立柱爆破4-6处,由底层向上爆破高度逐渐减少,1-2层立柱的破坏程度是厂房倒塌的关键部位。厂房能否彻底坍塌,内楼梯和电梯的破坏程度至关重要,所以对内楼梯和电梯从一层破坏至4层。
(3)延期时间控制
采用施工安全性较好的非电导爆管起爆系统。因此采用绑扎与连接结合的方法增加起爆的可靠性,即炮孔内填装延期时间较长的半秒延期雷管以起爆乳胶炸药,炮孔内引出的脚线用双雷管绑扎,然后该绑扎雷采用复式导爆管连接网络。做好导爆管网络的防护工作,最后采用导爆管专用起爆器按照预定的起爆顺序击发起爆。
四、爆破拆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按爆破工程的结构特点,现场情况,制订施工技术措施;
② 火工品领取、运输、保管、使用严格按照遵守某市公安局各项规章制度。
③ 装药前设置警戒线,装药现场不得吸烟。
④ 警戒人员加强对警戒点的力度,确保人员、车辆不得进入警戒区内。(2)爆破涉及区域地上、地下设施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A、爆破涉及区域地上设施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① 在倒塌方向上铺垫3米厚的建筑碎渣,减小塌落冲击力。② 对厂房实行主动防护:即在楼内各层待爆立柱的爆破部位,包扎麻袋、竹排、铁丝网,以控制爆破飞石。
③ 对临近保护物实行被动防护:即在被动保护建筑物或设施前搭设竹排防护架或挂放大块帆布。
B、爆破涉及区域内地下设施的安全防护措施
① 如主厂房地下有需保护的管线,则可标定位置处铺设一层钢板,防止个别掉渣砸坏地下管线。
(3)周围环境和道路的防护隔离措施:
A、爆前准备时对周围环境和道路的防护隔离措施:
在施工前搭设围档,外罩绿网,封闭施工区,将施工区与周围环境和道路隔离开来,并派人检查,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B、爆前半小时对周围环境和道路的防护隔离措施:
① 爆前两天在有关路口、厂区内外等处广泛张贴《爆破告示》。② 爆前30分钟实行警戒,各警戒点爆破公司均派警戒员进行警戒(中标后出详细警戒图),爆前30分钟进行清场工作:工地区域内人员、车辆的0合同签订后,召开主管部门和知名爆破专家参加的专家评估会,在会上介绍爆破方案,由知名爆破专家对方案进行安全评估,会后报某市公安局审批。
2、爆破时间:
现定于 年 月 日 午 时进行爆破。
3、指挥部设定
由某市公安局、电厂、总包方、爆破公司等负责人组成爆破临时指挥部负责现场指挥。
临时指挥部设在 ; 总指挥:
副总指挥:电厂、总包方、爆破公司等; 爆破临时指挥部成员于爆前30分在指挥部集合。
4、爆前宣传
爆前两天在有工地四周广泛张贴《爆破告示》。
5、警戒范围:警戒范围250米。
(1)、爆破时工地区域内人员、车辆的清场由爆破指挥部负责人员于爆前20分全部清理出场。撤至警戒区以外;警戒区道路交通和人流疏散请市公安局协助。
(2)、在工地四周设置警戒点。各警戒点爆破公司均派警戒员进行警戒;
6、爆破信号:手持式警笛
预备信号:爆前10分钟警戒人员到岗后,发布此信号,警戒人员开始按计划要求实施警戒,并将情况及时向警戒负责人汇报;
2在靠近南北侧保留房和东南侧升压站处分别搭设防护脚手架和钢管排架,能确保周边建筑(设备)的安全。
6.某中学教学楼施工方案 篇六
一、编制说明
工程概况:
江苏申久化纤有限公司聚酯纺丝工程—1#成品库-轻钢结构工程:总跨度90米,间隔22.5米设一中柱;总长126米,每开间9米;总建筑面积约11340平方米。本工程为门式轻钢结构,主框架采用实腹式H型钢。
(1)屋面:屋面板采用0.5mm单层彩钢板及保温棉。
(2)主材:本工程主钢架材质为Q345钢,檩条采用C型钢Q235,规格C300X85X20X2.5,柱间支撑和屋面横向支撑采用Q345钢,其他支撑和未注明的材料材质均为Q235B。
(3)高强度螺栓:采用10.9级大六角头螺栓,其接触面采用喷砂处理,抗滑移系数≥0.5,不得刷油漆或污损;
(4)焊缝质量:钢框架(包括屋面梁)中构件与法兰板的对接焊缝按(GB50205-2001)中一级焊缝标准检查;钢框架(包括屋面梁)中所有焊缝按(GB50205-2001)中二级焊缝标准检查;其余均按(GB50205-2001)中三级焊缝检查;
(5)油漆:所有的钢材表面均要求严格除锈,除锈质量标准为Sa2.5级,除锈标准按国家标准GB8923-88执行。涂漆时,在高强度螺栓连接范围内构件表面不得涂漆,待安装完毕后再进行防腐处理,底漆采用红丹防锈漆两道,中间漆采用深灰色油性调和漆,面漆采用防火涂料
(6)防火:钢结构的防火丙类二级,防火涂料与油漆配套使用。面漆的颜色根据建筑专业的要求确定。其厚度应符合GB50205—2001中14.3.3中所规定的:薄涂型防火涂料的涂层厚度应符合有关耐火极限2小时设计的要求。厚涂型防火涂料涂层的厚度,80%及以上面积应符合有关耐火极限的设计要求,且最薄处厚度不应低于设计要求的85%。
1.1 编制依据
《建筑结构可靠度统一设计标准》
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
CECS 102:2002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50018-2002 《压型金属板设计施工规程》
YBJ216-88 《压型件紧固件设计与施工规程》
BEQ(TJ)0016-89-8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
CECS24:90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JGJ82-91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
JGJ81-2002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5-2001
1.3 工程重点
1.3.1 由于主钢构件安装后,高空跟随安装檩条、支撑、拉杆、天沟、屋面板等结构,与土建、电气、给排水等专业形成立体交叉作业,因此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是施工安排的重点。
1.3.2 在建设单位统一指挥协调下,积极主动做好施工现场,施工计划及相关安装专业的衔接和协作配合,按期和提前完成钢结构安装工程。
二 钢结构工程进度综述
2.1 钢结构制作与土建同时开工,并与安装交叉作业,在整个工程安装前一个月内完成;
2.2 钢结构安装与土建进行交叉作业,并应保证安装的连续性,安装总工期为30天; 2.3 遇不可抗力、重大自然因素影响时,工期应顺延。
注:在建设单位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工程进度的专业配合具体情况
可能作部份调整。
三 质量方针及施工管理
3.1质量方针:
坚持以质量为本,不断探索创新,施工优质工程。3.2质量承诺:
工程一次交检优良率:70%
工程一次交检合格率:95% 3.3施工管理:
本工程施工管理采用项目经理制的管理方法,下设质检部、安全部、技术部、材料部、财务部等,(见框图)项目经理
质检部
安全部
技术部
材料部
财务部
钢结构制作车间
钢结构安装队
3.4安全承诺:
施工过程中重大安全事故为“零”
四 钢结构制造工艺
4.1材料
4.1.1本工程钢构件所采用的钢材,钢材必须具备出厂质量保证书,并经复试合格。4.1.2钢材未进入车间之前,必须由专人负责逐张检验后方可待用。
4.1.3进入车间施工的材料均应平整、无弯曲、波浪、变形,如存在以上缺陷的材料必须矫正后方可号料。4.1.4普通螺栓(除注明者外)均为C级普通螺栓,螺母及垫圈技术条件应符合《GB5780-86》之规定。高强螺栓均采用10.9级大六角高强螺栓,经复试合格方可使用。
4.1.5焊条 采用手工焊时,Q345钢材焊接时的焊条采用E5016。当采用自动焊接或半自动焊接时,Q345钢材采用H10Mn2,技术条件应符合《焊接用钢丝》(GB1300-77)之规定,焊丝的相配焊剂按(GB5293-85)选用。Q235钢材焊接时焊条采用E4303。4.2放样、号料
4.2.1在进行放样和制作样板时应认真核对图纸上的每一尺寸,有疑问时应及时向技术部门提出。
4.2.2样板上的定位标记应根据需要加放焊接收缩量。
4.2.3凡主要构件需拼接时应使其主应力方向与钢板轧制方向保持一致。
4.2.4号料前的钢材变形矫正,应采用“机械矫正法”,如采用“火焰矫正法”,必须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在700摄氏度左右。
4.2.5号料时必须予先留有割切缝隙的余量。
4.3切割
4.3.1切割前应先将钢表面30-50mm范围内的油污、铁锈、杂质清除干净。4.3.2钢材切割质量应符合下表规定
切割面情况
主 要 构 件
次 要 构 件 缺口情况
不得有缺口、裂纹
在1mm以下 熔渣
可有块状熔渣,但应清除 干净 与划线误差
自动、半自动切割±1mm
手工切割2mm 表面不垂危度
不大于钢材厚度的10%
切不大于2mm 4.3.3坡口的切割采用半自动切割机气割。4.4制孔
4.4.1高强螺栓的孔应采用套模板钻孔。
4.4.2孔径大小的允许偏差为+0.5mm,每群螺栓孔中+1.0mm的误差允许在20%以内。
4.4.3划线钻孔时,螺栓孔的孔心、孔周应打上洋冲印点,以便于检验钻孔偏移中心的数值。4.4.4梁间的连接板的钻孔必须单件验收后方可送装配线。
4.5钢柱制作
4.5.1制作钢柱时,首先按图纸的实际尺寸放出零件加工切割、剪切的多种样板,H型腹板、翼板采用数控切割,筋板、连接板采用剪切后将毛刺磨光(必须将所有单件矫正),柱上下端柱头采用半自动切割后,用砂轮机打磨平整光滑,经打磨后基本与铣平相似。在此基础上方可组装柱底板、顶板,筋板、连接板采用剪切后将毛刺磨光。
4.5.2柱H型钢组合时,必须将翼板相连接处的三块板打磨焊接处约30-50mm宽,随后方可划中心线,进行三块板组合连接成H型。
4.5.3柱H型钢组合时,必须将三块板连接密贴,腹板与翼板的中心线偏差必须按《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
4.5.4柱焊好后,必须对存在的缺陷进行修复后方可装配。
4.5.5柱与屋面梁连接的高强螺栓板,焊接结束后特别注意做好矫正工序,稍有不平难以达到密贴度,并做好整体矫正工作。4.6屋面梁制作
4.6.1按图纸实际尺寸放样出零件加工切割的各种样板,具体要求请参照柱制作4.5.1-4.5.5 4.6.2屋面梁所有高强螺栓连接板,在未装配之前必须逐件验收后方可装配,对装配后的连接板必须经专职检查人员确认无误后方可焊接。
4.6.3屋面梁分段焊好连接板后,必须将所有连接板矫平,同时做好整体矫正。4.7檩条系杆、支撑系杆制作 4.7.1所有型钢必须矫正,绝不允许将弯曲型材混用。柱间支撑Φ30不足长度采用双面绑条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5d。
4.7.2檩条流水线必须在试生产首根时进行检验认可后方可批量生产。4.8焊接工艺要求 4.8.1焊接要求
a.焊接前应清除坡口和焊道30-50mm附近的铁锈、油污及各种杂质。b.不使用生锈、变质的焊条、焊丝;焊材按规定烘烤存放。
c.HJ431烘干箱温度为250摄氏度,烘干时间2小时,保温温度80-100摄氏度。d.附件的焊接为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规格为Φ1.2,电流为180-200A,电压20-22V焊速35-45cm/min,伸出长度为12mm,气体流量为15L/min.4.8.2钢结构除锈和涂装
a.钢结构件表面应先以“喷砂法”彻底清除铁锈、松屑、油污尘垢及其它有害附着物,直至钢结构件露出银灰色的光洁表面,应符合GB50205-2001现行国家标准。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规定的要求,不允许在构件表面存在其它一切有害附着物;除锈质量等级为Sa2.5级。
b.钢结构件涂装前,先经检查人员检验后方可涂刷油漆。
c.涂装时注意到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涂料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一般环境温度宜在5-38摄氏度,相对湿度≤85%摄氏度,构件表面有结露时,不得涂刷油漆,涂刷油漆后4小时不得淋雨。
a.当天使用的涂料应当天配置,不得随意添加稀释剂。
b.对于已涂装好的任何构件表面,应防止灰尘、水滴、油脂、焊接飞溅或其它脏物粘附在其上面。
c.目测涂装应均匀、细致、无明显色差、无流挂、失光、起皱、针孔、气泡、裂纹、脱落、脏物粘附、漏涂等,必须附着良好。
d.构件涂装后要认真做好构件的整理及编号。
e.构件涂装后尚未干透,不得捆叠在一起,防止损伤涂装
五 钢 结 构 安 装
5.1钢结构工程量(见发货单)5.2钢结构运输
5.2.1 根据构件安装顺序,先运钢柱、屋面梁主要钢构,后为檩条,支撑拉杆。
5.2.2结合钢构件重量,外形尺寸,包装形式,作业环境,调配适当载重汽车车型装运。5.2.3钢构件在提运装车时,提运人员及驾驶员必须在场监装,做到文明装车,不超载,不偏重,捆紧垫牢,防止勒伤构件。
5.2.4 汽车运输途中确保钢结构件不滑动,不散落,不变形,标记不损伤,外包装完整,5.3 基础复查及配垫板 5.3.1 基础复查验收
基础混凝土强度应达到吊装要求,周围回填土夯实完毕,复测纵向,横向基准点和标高,测量柱间跨距和间距,检查地脚螺栓埋没均应符合要求。5.3.2 配垫板
配置普通钢垫板,每柱按四组配置,每组垫板数不得超过5块,垫板应点焊牢固,靠柱底板外侧须将垫板露出10mm。5.4 安装场地的配合
为安装吊机和运输构件车辆在车间内进行作业,安装前在建设单位指挥协调下,主车间地坪应回填平整完毕,满足安装吊机及运输构件车辆进出。5.5 检查钢结构件的质量
5.5.1对钢柱、屋面梁、支撑、檩条、拉杆等按设计图纸进行复查;构件的几何尺寸、螺栓孔距、屋面梁起拱度、高强螺栓接合面、焊缝及油漆等符合设计图及有关规范。
5.5.2因运输、堆放出现的构件变形、损坏等缺陷必须进行修复,修复采用“机械矫正法”,个别采用“火焰矫正法”,火焰矫正需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其温度控制在700摄氏度左右直至合格。对修复后有损质量的构件需制作厂重新补作新构件。5.6 钢结构安装要领 5.6.1钢结构安装顺序
a 钢结构的安装按先主钢构后彩板的顺序进行。b 安装起始位置选择从A轴线开始进行安装 5.6.2钢柱安装
主厂房选用12T汽车起重机进行钢结构柱的吊装作业。第一根柱吊装到位后,进行初调校正,紧固地脚螺栓,拉设缆风绳扣牢临时固定,然后沿列线逐根依次吊装。钢柱用经纬仪测量纵向、横向垂直度调整校正符合要求,拧紧地脚螺栓,安装柱上部系杆及端部柱间支撑架保持稳定。
5.6.3搭设地面组装台架
在屋面梁吊装场地附近,用钢马凳、枕木搭设简易地面组装胎架,做到胎架平稳牢固,用水准仪复测,校平胎架上表面标高。5.6.4屋面梁安装
为确保安装质量,减少高空安装节点,加快安装进度,屋面梁采用地面组装后再吊装,由于一榀屋面梁有90米跨度,因此进行分节组装分节吊装-第一组合总长26.5M,三根钢梁组装成:(4.1MxH750~550x220x6x10+14.4MxH550x220x6x10+8MxH550~950~550x220x6x10); 第二组合中间部分,总长37M,三根钢梁组装成:(14.4MxH550x220x6x10+8.2MxH550~950~550x220x6x10+14.4MxH550x220x6x10); 第三组合总长26.5M,三根钢梁组装成:(8MxH550~950~550x220x6x10+14.4MxH550x220x6x10+4.1MxH750~550x220x6x10)。检查高强螺栓节点接触面,清除粘附的油污、泥土、灰尘等脏物,将分段的屋面梁平放在简易地面组装台架上组装成整体,先用三分之一临时螺栓连接,调整外形尺寸及几何公差,将临时螺栓全部换成高强螺栓,再次复查外形各部尺寸公差,合格后进行初拧,经质量复检后终拧高强螺栓装配时,螺栓应自由穿入孔内,方向一致,不得强行敲打,并不得气割扩孔。高强螺栓的安装应从节点板中间顺序向外拧紧,并应在当天终拧完毕。5.6.5整榀屋面梁吊装
经组装后的屋面梁,选用25T汽车起重机,进行第一组合吊装,第一组合屋面梁就位后与1轴线的钢柱进行连接,拉设缆风绳防止倾斜,调整垂直度,吊装第二榀第一组合时,采用檩条固定,随之安装支撑,结构,使之具有稳定的空间结构,之后依次按顺序安装-即依次吊装B轴线、C轴线…。
5.6.6吊装A轴线~Q轴线第一组合完成后,由于中间组合跨度大-37M,选用25T和12T两辆汽车起重机并排前进,进行第二组合的吊装,屋面梁就位与第一组合屋面梁连接,之后依次按顺序安装吊装,吊装第二榀第二组合时,跟上述第一组合相同,采用檩条固定,随之安装支撑,结构,使之具有稳定的空间结构。
5.6.7第三组合的吊装同第一组合类同,也采用一辆25T汽车起重机,屋面梁就位后与5轴线的钢柱和第三组合屋面梁进行连接,当主框架调整固定后,再行安装檩条、支撑、拉杆等轻型结构。
5.6.8吊装施工前应编制安装作业设计及吊装验算:(即吊车及钢丝绳的选择)
1、本次吊装的最重构件为屋面梁,第一组合为2.05T,屋面梁标高最高处为5.87m。吊车如能满足第一组合吊装要求,就能保证本次安装需要。
2、采用型T25汽车吊(徐州产)进行吊装,当主臂长L=23.5m,工作半径R=8m时,Tmax=4.3T>2.05T+0.2T(吊钩)+0.5T(钢丝绳)=2.75T。经核算T25型汽车吊满足吊装要求。
3、起重机安全系数为K=8,起吊屋面梁采用四点,则每根钢丝绳的允许拉力τ=Q/ncosα,其中Q构件重量,n 钢丝绳的根数,α 钢丝绳与垂直线之间的夹角(取α≤600)。τ=Q/ncosα=2.75/2=1.38T
钢丝绳破断拉力总和=允许拉力*安全系数/换算系数
=1.38*8/82=134.63Kg 选用6*19 φ20钢丝绳,其公称抗拉强度为155Kg/mm2,查表得其破断增力总和为229.48Kg>134.63Kg,故满足要求。
4、第二组合屋面梁重量约为2.75T,由上面的验算公式也能满足要求,由于其有37米长,故加一辆12T(浦渊产)汽车吊进行一起吊装,来降低吊装难度。
5.6.9主厂房柱、梁、檩条、支撑等结构调整连接固定,形成稳定的空间结构,经复查合格方可进行屋面结构的安装。
5.6.10柱脚二次灌浆前,应将柱脚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后用1:1水泥浆润湿表面。柱子安装调整完毕,二次灌浆复检后,螺母垫板与柱底板焊牢,并点焊螺母防止松动。5.7 高强度螺栓安装
5.7.1、屋面梁组装时,安装临时螺栓时,应用尖头撬棒及冲钉对上下或前后连接板的螺孔使螺栓自由伸入孔内,不得强行敲打,临时固定螺栓安装数量应有总数的三分之一,并且至少应穿两个。
5.7.2、高强螺栓安装时,先在余下的螺孔内投满高强螺栓,并用扳手扳紧,然后将临时螺栓逐一换成高强螺栓,并用扳手扳紧。在同一连接面上,高强螺栓应按同一方向投入。高强螺栓必须顺畅穿入孔内,不得强行敲打。
5.7.3、高强螺栓必须分两次紧固,初拧扭矩值是终拧扭矩值的50%,终拧扭矩值应符合钢结构用高强螺栓的专门规定要求。终拧扭矩应为:
K=T/Pc•d
Pc=P+ΔP
T:终拧扭矩
K:扭矩系数
高强螺栓大六角头螺栓施拧采用的扭矩扳手和检查采用的扭矩扳手,在每班作业后,均应进行校正,其扭矩误差为使用扭矩的±5%到±3%之间。本工程为M22x100高强度螺栓其预拉力210KN,扭矩系数约为0.127,终拧扭矩约586N.M左右。
5.7.4、同一连接面上的螺栓,应由接缝中部向两端顺序进行紧固,两个连接构件的紧固顺序是:先主要构件,后次要构件。
5.7.5、当天安装的高强螺栓应于当天终拧完毕,其外露丝扣不得少于2扣。
5.7.6、为保证高强螺栓的施工质量,对终拧后的高强螺栓应进行终拧扭矩值检测,检测抽查率为每节点处高强螺栓的10%,但不少于一梅。5.8 屋面板安装
5.8.1 屋面板现场制作 a.因考虑到运输难度,运输途中容易勒伤板材及油漆涂层,所以本工程所有彩钢板在现场直接制作。
b.压型金属板成型后,其基板不应有裂纹。
c.压型金属板施工现场制作的允许偏差(mm)应符合下表规定; 项
目
允许偏差
压型金属板的覆盖宽度
截面高度≤70
+10.0,-2.0
截面高度>70
+6.0,-2.0 板
长
±9.0 横向剪切偏差
6.0 泛水板、包角尺寸
板
长
±60
折弯面宽度
±30
折弯面夹角
2° 5.8.2屋面板、保温层的安装
(1)保温棉、不锈钢丝网的安装
安装顺序依次是不锈钢丝网→保温棉。
不锈钢丝网的连接:先分别在A、Q轴垂直于檩条,焊好一根角钢,再在角钢上按250MM的间距打孔,不锈钢丝网就按此间距,平行于檩条从A~Q进行连接,在1、5轴方向也按250MM间距,平行屋架进行连接,从而引成纵横向间距都是250MM网状结构。
保温棉为80mm 玻璃保温棉,保温棉安装前应用可靠固定于檩条上,两保温棉连接用相应的材料将其连接牢固。在建筑物天沟处定一条绳线,使其与檐边保持重合,确保屋檐边线成一直线。
(2)彩钢板的安装
A.本工程的彩钢板分为两种规格:屋面彩钢板为d=0.476mm。
B.屋面板安装前应事先在其梁上放线,并拉紧,以比线作为屋面板的基准线,以防屋面板安装时歪斜。
C.屋面板安装时,应使其紧固螺钉安装在彩钢型板的波峰上.D.屋面板上的自攻螺钉安装时,应用专用工具,安装时应使螺钉垂直于彩钢压型板,待安装好后,再安装防雨胶。暗扣板应按技术规程安装。E.其安装时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九的规定 序号
项
目
尺寸要求
横向彩钢压型板搭接长度相应
≥1个波 2
彩钢压型板搭接上下排
L≥475mm
屋面檐口相邻两块压型板端错位
≤5mm 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是本工程重点控制目标,我公司对本工程质量管理目标是:确保工程验收登记达到合格。
2、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措施
实行项目经理管理责任制,组织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管理班子,对本工程质量全面管理、检查和监督。各级施工人员和班组有项目经理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项目部设置专职质量总负责,质量员对本工程管理检查和督促。制定质量目标管理计划,制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措施。实行技术管理制度。(1)
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时申报各有关部门进行审核。
(2)
开工前进行施工图自审,会审和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对各分部分项工程先交底后施工,应有书面技术交底资料和交底复核资料。(3)
对各分项工程进行技术复核。(4)
落实技术资料档案制度。(5)
指定技术管理责任制。
质量管理制度:为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前应认真学习本公司“企业标准”,强化质量意识。执行“质量三检测”、“工序交接管理签证规定”,在工程质量控制和检查过程中,更要认真执行“上道工序不达标不进下道工序”程序,严格控制工序质量,从而使各分部分项的工程质量得到保证。监督制度
(1)
项目部严格执行公司规定的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质监科对工程项目进行严格控制监督。
(2)
公司质监部门主管质量监督,监督项目、质量总负责和质量员责任落实到人,并建立好工程质量档案资料,真实反映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情况。质量检查和检测手段 质量检查
(1)
自检:操作工人每天下班前,对自己操作的工作范围进行自行检查,检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不符合要求处即使修正,并做好自检记录。
(2)
互检:每完成一个分部工程一个部位,由项目负责人、质量总负责、质量员、施工员组织班组长和主要技工进行互相检查,应做好检查记录,相互督促,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
交接检:每完成一道工序,由项目负责人,质量总负责、质量员、施工组织有关工种班组进行工序交接检查,并办理交接手续,做到责任分明,不符合规范要求,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4)
隐检:结构分部工程中每一分部工序完成必须及时进行隐检验收,隐检由公司、项目部组织质量总负责、质量员、施工员和各班组长进行验收,然后进行下道工序,并做好隐检记录。
(5)
竣工验收:工程完工后,项目规范进行验收,及时填写有关资料。B、检测手续
工程质量实行两级检查,三方监督,即在班组自检的基础上,项目质量员与施工员负责复核,公司抽检和定期质量大检查。工程质量质监部门及时掌握以下的隐检验收工作:
基础隐检:查预埋螺栓规格、型号、预埋尺寸,螺栓顶标高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是否牢固。
构件加工:查钢材品种、规格、集合形状、尺寸、位置、焊接形式;焊接牢固程度和锈污等。结构安装:高强度螺栓的安装及紧固情况、檩条安装情况等
屋面工程:防水情况、收边和天沟、屋面板螺丝的安装等质量检查。
1、加强质量预控
材料采购先要有样品,样品与实物相符,保存好样品,购货前与样品对照,对主要材料(半成品或成品)采购或订货,必须及时经得业主意见与许可。编制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措施作为预控的依据。
2、加强过程控制
关键部位及工序如屋面、墙面工程等实施全过程监控,并应有应急措施,将质量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
六 安全文明施工、治安消防等措施 6.1……安全施工措施……
6.1.1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有效地将本工程各类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
6.1.2 安全管理措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部委等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6.1.3 建立安全组织体系,推广安全系统工程,形成安全生产网络。项目部经理对本工程安全工作全面负责,项目部设置专职安全员,工程队和班组分别设置兼职安全员,并逐级建立安全施工责任制,落实到人,形成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
6.1.4 根据工程实际进展情况,项目部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研究和解决有关安全施工问题。
6.1.5 按照建设单位安全施工生产的要求,以及我公司的专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坚持组织有关人员,对该工程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各施工单位每天坚持日常检查。
6.1.6 坚持对职工安全法规、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遵纪守法等规章制度的教育和培训。6.1.7 对发生的险肇以上事故,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6.1.8 开工前必须根据施工特点、工艺规程、作业环境编制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必须在开工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实行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签字手续。
6.1.9 现场出入口处设安全纪录牌,对不同施工作业区或作业点,有针对性的设置安全标志牌和警告牌。
6.2……安全保证措施
6.2.1 施工班组每日坚持进行安全活动,有针对性的提出当天施工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施工班组的安全活动每天记录,由现场安全员定期检查安全记录情况。
6.2.2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劳保用品应穿戴整齐,安全帽系紧帽带,不得穿拖鞋、凉鞋、高跟鞋、硬底鞋、带钉子鞋作业。
6.2.3 夜间施工作业要有充足照明,采用1000W的碘钨灯,照明灯设置不宜大于10m。并有电工夜间巡视,确保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
6.2.4 起重指挥应由技术熟练,掌握起重机性能,并取得上岗证的人员担任。指挥时应站在能够照顾到全面作业地点,所发出起重信号应标准统一,作到指挥准确、哨音洪亮、信号清楚。
6.2.5 禁止超负荷吊装和斜吊,吊物的重心必须与吊钩在同一垂直线上。每次吊装作业,要认真检查吊具、索具,发现不能正常使用的吊具和索具必须及时更换。
6.2.6 钢柱柱头和屋面梁安装连接的高空作业及屋面梁连接的高空作业,应搭设稳固可靠的临时操作脚手架,每根钢柱安装时设临时爬梯,其它高空焊接作业应设钢梯和悬挂式吊兰。6.2.7 屋面梁上方拉设安全绳(钢丝绳)便于挂安全带,两屋面梁下方设置安全网,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6.2.8 现场施工用高压、低压线路及设备,应按照施工方案及有关电气安全规程安装和架设,保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和良好的绝缘。电气控制箱必须有门、带锁,配有防雨设施,并安装漏电保护器,其外壳接地或接零。
6.2.9 电气设备所用保险丝(片)的额定电流应于其负荷容量相匹配,严禁用其它金属丝代替保险丝(片)。
6.2.10 施工现场临时照明及灯具,高度应不低于2.5m,照明开关、灯头及插座,应正确接入火线和零线,对移动电气设备(机具)必须采用防漏电保护措施,安装灵敏有效的漏电保护装置。
6.3……文明施工措施……
6.3.1 为将本工程施工现场创建为“标准化施工现场”,我公司将加强施工全过程的现场管理,定期组织检查,并积极参加“标准化工地”评比活动。
6.3.2 严格按批准的施工总平面规划,搭设各项临时设施,做到外观整齐,色调一致。6.3.3 构件、半成品、成品、工程材料、施工机具应按工程进度、按指定地点有序堆放。6.3.4测量标桩及安全防护设施不得随意损坏和拆除。
6.3.5 施工现场用水、用电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接(架)设,临时接用应提出申请,按批复实施,严禁随意接水接电。
6.3.6 施工现场经常打扫,保持施工现场整洁,施工材料及时回收,包装材料按时清理,工业垃圾送入垃圾箱,定期运往指定地点。
6.3.7 工地办公室、职工宿舍和工具房内经常打扫保持整洁,剩饭剩菜、泔脚要倾倒至指定卫生桶,保证室内外无生活垃圾。工地宿舍内临时厕所和 专用卫生间,按排专人负责卫生清扫。
6.3.8 保持施工机械整洁,定期维护保养,经常擦拭,保持机械处于良好状态。
6.3.9现场电焊线、气焊带等,应沿柱列成束布置,至下而上有序拉放,并应捆扎牢固。6.4……治安消防措施……
6.4.1贯彻执行国家、部委及江苏省有关治安消防有关规定。
6.4.2 治安消防工作必须坚持以 “预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指导思想,保证建设过程的安全。6.4.3 工程项目部配备人员负责治安保卫消防工作,在建设单位保卫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做好治安消防保卫工作。
6.4.4 对现场分管区域内,清理疏通排水沟、排水井,保持排水通道畅通。
7.某中学教学楼施工方案 篇七
关键词:消能减震,阻尼器,屈曲约束支撑,抗侧力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办公楼和实验楼两个单体组成, 其中实验楼总长51.50 m, 总宽19.60 m, 总高21.15 m, 地上5层, 无地下室, 1层层高3.90 m, 2层~5层层高4.20 m;办公楼总长38.10 m, 总宽17.60 m, 总高23.70 m, 无地下室, 1层层高3.90 m, 2层~5层层高4.20 m;总建筑面积5 186.63 m2。此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 为乙类建筑, 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2 自然条件和地质情况
本工程场地地震基本烈度8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g, 第一组, 建筑场地类别Ⅲ类, 按9度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基本风压0.40 k N/m2, 基本雪压0.35 k N/m2, 地面粗糙度为B类。场地地基土自上而下可分为5层, 依次为杂填土, 层厚0.6 m~1.8 m;素填土, 层厚1.4 m~4.8 m;卵石, 层厚5.6 m~9.1 m;粉质粘土, 层厚1.3 m~4.3 m;卵石, 未揭穿。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太原西山倾斜平原, 属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本场地为稳定场地。
3 地基处理及基础形式
本工程采用换土垫层法进行地基处理, 场地整片开挖, 开挖范围为基础外边各扩出2 m, 开挖至基础底设计标高, 基坑开挖时, 在卵石底部宜设置厚度为300 mm的砂垫层, 地基采用卵石回填至设计基底标高, 回填卵石必须分层压实, 且压实系数不小于0.97, 保证基础持力层为卵石层,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80 k Pa, 采用梁板式筏板基础。
4 结构主体设计
1) 结构选型。考虑到本建筑为教学试验楼, 安全性尤为重要, 故本建筑主体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 局部加阻尼器加屈曲约束支撑。采用屈曲约束支撑具有如下优点:第一, 由于屈曲约束支撑不存在平面外失稳的问题, 和普通钢支撑相比具有更高的承载力, 用钢量较普通支撑更小。第二, 屈曲约束支撑在小震下为结构提供刚度, 合理调整结构平面和竖向刚度。第三, 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和罕遇地震作用下, 屈曲约束支撑结构体系具有耗能能力好、充分发挥钢材性能的优点。在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的同时也不影响建筑功能, 同时还能增加立面效果。参照规范规定, 结构抗震等级为框架一级。
2) 主要荷载取值见表1。
k N/m2
此外, 雨篷、挑檐施工或检修集中荷载取1.0 k N。楼梯栏杆顶部水平荷载取0.5 k N/m。大型设备按实际荷载考虑。
3) 主要受力构件尺寸取值见表2。
mm×mm
屋顶板板厚为120 mm, 其余各层楼板板厚均为100 mm。
4) 主要结构材料见表3。
5) 计算软件及计算依据。本工程计算采用PKPMCAD工程部编制 (2012年6月版) 软件PM, SATWE, JCCAD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及施工图设计。计算依据除了常规使用的国家相关规范和规程外, 还重点使用了JGJ 297—2013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和JG/T 209—2012建筑消能阻尼器等国家相关规范。
6) 阻尼器加屈曲约束支撑方案。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屈曲约束支撑分别布置在地上1层~5层, 在结构模型中的立面如图1, 图2所示。
实验楼结构整体附加3%阻尼, 办公楼结构整体附加5%阻尼, 能够减少结构主体所受到的地震作用, 从而能相应的减小梁柱配筋。
由于附加阻尼是通过在结构局部粘滞阻尼器体现的, 因此在结构的X方向和Y方向仍需要占用相应的跨数来放置阻尼器。
每层屈曲约束支撑布置情况如表4, 表5所示。
采用屈曲约束支撑方案后, SATWE计算得到的结构总体指标如表6, 表7所示。
阻尼器信息如表8所示。
5 结语
通过PKPM计算可看出, 本工程加入阻尼器加屈曲约束支撑体系后, 结构计算结果中的“七大比值”均能满足现行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使用阻尼器加屈曲约束支撑后结构的延性增加, 它能够耗散掉更多的地震能量, 保证了结构的安全, 而且屈曲约束支撑施工容易, 进度快, 安全有保证。
8.某中学教学楼施工方案 篇八
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总体部署,结合某市经开区教育局《关于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工作的通知》(渭经开教发〔2020〕46号)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陕西省教育工作大会精神为指导,贯彻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陕西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陕西省教育厅《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推动我校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深入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开展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每人5年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基本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简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
三、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分工
1、组织机构
为确保能力提升工程的顺利实施,我校成立了某中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马根福
副组长:祁永全
成员:王军平
韩淑梅
2、职责分工
科技部负责工程的统筹规划与管理协调,制定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业务管理与支持服务等具体工作;计算机组负责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作校本研修、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等指导工作,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工作;后勤服务中心负责培训经费的保障工作。
四、实施路径
(一)健全工程管理机构。
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机制,围绕工程实施总体目标任务,以教师全员培训为核心,统筹设计好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各个环节和内容,形成一套“省市统筹、区县负责、学校自主、全员参与”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二)组建骨干培训团队。
积极配合各方力量,同时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专兼结合,建强区、校级培训团队;采取集中培训方式实施团队培训,同时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有力保障教师全员培训的质量。(三)有序实施整校推进。
分实施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2020年,启动提升工程2.0工作,我校作为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样板间”,2020至2022年,完成整校推进任务。(四)测评教师应用能力。
按照“省市统筹、区县负责、学校自主、全员参与”的实施路径,结合省、市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规范,依托陕西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监管服务平台,组织开展校本应用考核,实现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精准测评。(五)推动城乡协同发展。
创新推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作与校本研修、网络研修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参与城乡结合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培训;参与智能化教育领航名校长和名师培训。五、主要措施
(一)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行动。
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由校领导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CIO),组建由校长领衔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采取集中培训和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方式,开展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项培训,着重提升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能力、混合式校本研修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指导学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校本应用考核能力;指导管理团队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推进数字校园、智慧学校建设,探索教育、教学、教研、管理、评价等领域的创新发展。(二)开展培训团队指导能力提升行动。
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提升团队规划制定、组织教研、指导校本研修、开展校本应用考核等能力;指导学校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教师,采用专题研修、分类培训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等模式,开展培训骨干队伍专项培训;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推动教师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等的能力。(三)开展教师全员应用能力提升行动。
整校推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采取校本研修、区域教研、教师选学等多种方式,将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专题研修活动,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四)开展信息化教学帮扶行动。
结合我校教育脱贫攻坚任务,开展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教师培训改革,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精准帮扶工作;鼓励城乡之间校际合作,发挥中、省、市级教学成果奖及示范校等的引领作用,通过“结对子”、建立“双师工作坊”,采用同步课堂、名师课堂等模式开展教学;鼓励合作校组成协同教研共同体,通过加强集体备课、研课、交流,对乡村教师进行长期陪伴式培训,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五)开展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行动。
根据《陕西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指导意见》,指导学校制订校本应用考核实施细则;教师完成不少于25学时的线上培训任务后,通过研课、磨课、授课、评课等,完成并上传至少2个“能力点”成果,完成教师线下实践25学时;校本应用考核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在三种环境下的四项能力,即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式教学环境、智慧教学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能力;校本应用考核结果在教师教学评比、专家团队遴选、教学名师评选等活动中作为重要依据,并且作为2022年以后教师职称评定主要指标之一。(六)开展工程实施效益提升行动开。
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工程实施案例评选活动,每年逐级上报,最终向某市推荐教学应用优秀案例和工程实施典型案例;开展工程实施整校推进示范校评选活动,通过能力提升工程2.0监管服务平台汇总各校培训数据,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和工程实施管理案例评选结果、以及实地评估检查等综合评定;通过设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项课题的形式,激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定期组织教师赴工程实施管理案例评选优秀县区、学校进行现场学习,交流经验。六、工程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校成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领导小组,制订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施精细化管理,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分,建立推动学校与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制度,健全完善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制度体系。(二)明确职责任务。
我校将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各方力量,科学统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项目,有效遴选学员,打造区级工程培训团队和整校推进示范校,构建示范带动辐射体系;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制订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规划,并组织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和校本应用考核,落实教师全员培训任务,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三)落实经费保障。
经费将向能力提升工程倾斜,进行资源建设和整合,改善硬件设施和环境,全力保障教师全员培训;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某中学教学楼施工方案】推荐阅读:
中学“比教学”活动方案09-23
红彦中学教学质量监控方案11-25
中学学案教学实验实施方案11-23
中学生态课堂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实施方案09-08
柿树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上)教学开放周活动方案12-23
某中学食堂卫生工作自查报告08-01
某中学国旗下的讲话09-16
某中学关于更换音源设备的请示11-29
某中学教职工年度考核量化标准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