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疾病防控

2025-01-14

秋冬疾病防控(11篇)

1.秋冬疾病防控 篇一

秋冬季节传染病防控知识教案

班级:九(1)执教:严开永

教学目标:

1、了解秋冬季节常见传染病种类及症状;

2、了解秋冬季节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技巧;

3、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注意保持身体健康。教学过程:

一、出示目标

1、夏秋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哪些?

2、常见肠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3、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4、预防夏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应该注意什么?

5、常见春冬季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

6、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7、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8、怎样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二、夏秋季最常见的肠道染病有哪些?

夏秋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伤寒、痢疾、甲肝、戊肝、细菌性食物中毒、感染性腹泻等。这些疾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极易引起暴发性流行。

三、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病人最主要的症状为急性腹泻、呕吐,只要及时就诊治疗,完全可以痊愈。如不及时治疗,严重的会引进并发症,如脱水、毒血症等,严重的会造成死亡。

腹泻是指每日3次或以上的稀便或水样便。

四、预防夏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应该注意什么?(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2)不吃生的食物,食品在吃前要煮熟、煮透,尤其贝壳类与甲壳类海产品;(3)煮熟的食物要趁热吃,隔夜食物吃前一定要彻底加热;(4)所有烹饪器具和食具,使用后应洗涤干净并保持干燥;

(5)生熟食品应分开存放,已消毒食具与未消毒食具需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6)夏秋季肠道传染病易发季节,不宜大办婚丧、喜庆等群体聚集性聚餐活动。

五、春冬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1)流感(流行性感冒)

(一)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二)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

(三)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行性腮腺炎

(一)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痄腮或痄耳寒,冬春季发病较多,但全年都可发生感染流行。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和新兵中爆发。大约每2年发生一次流行。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

(二)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主要症状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2-3日内达高峰,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颔下腺。

(三)传播途径由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易感者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

(四)患了腮腺炎怎么办?

1、如果腮腺疼痛或发烧,及时到医务室就诊。

2、确诊后通知家长马上接出学校就医,以免传染他人。

3、建议患者到黔西县中心医院传染科复查、就诊。如果不是传染病,请医院出具证明交医务室唐素珍医师即可回校上课;如果确诊为腮腺炎,则须及时治疗,病愈后(最少14天)方可返校上课(返校时带上医院出具的病愈证明交医务室唐素珍医师),以免传染他人。

(3)水 痘

(一)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

(二)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

(4)流 脑

(一)由脑膜炎双球菌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二)主要症状是初期有低热、咽痛、咳嗽等类似一般呼吸道感染症状,随病情加重会出现高热、昏迷、惊厥、休克等,治疗不及时可死亡。

(5)肺 结 核

(一)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全身的慢性传染病,全身各脏器多可发病,肺结核病占所有结核的80%以上,全国已有4.5亿人感染结核菌,有结核病患者450万,每年新增患者150万。

(二)全身症状有 乏力,消瘦,食欲不振,长期低热,多在下午或傍晚升高,盗汗,面颊潮红,重症可出现高热不退,周身衰竭。

(三)呼吸道症状:多表现有咳嗽,早期轻微干咳,或少量粘液痰,随病变进展可咳大量粘液性或脓性痰。

(四)咯血:是肺结核病人常见症状,可表现痰中带血,或小量咯血,大咯血者多见于4型肺结核,或因空洞内动脉瘤破裂所致。

(五)胸痛:胸部可有隐痛,胸膜炎病人则表现较剧。

六、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主要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七、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

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

八、怎样预防呼吸传染病

1、教室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最近可能是由于气温下降的原因,我们发现有一些班级开窗通风做的不是很好,希望教室的窗户只要天气条件允许,上课时尽可能打开,无论天气怎么样,下课时都应该打开所有的门窗。建议各班指派专人负责教室的开窗通风。最佳通风时间为上午9点至10点,下午3点至4点。

2、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如果同学们家庭条件允许,不防建议你到就近的接种单位接种相关的疫苗。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秋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能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体质增强。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5、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应少于8个小时。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无论学习或其他活动使身体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6、衣、食细节要注意。秋季气候多变,早晚温差较大,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同学们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7、切莫讳疾忌医。由于秋季呼吸道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告诉父母亲带你看医生,特别是有发热、皮疹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隔离、绝对不可到带病坚持上课。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2.秋冬疾病防控 篇二

1 找出诱导因素

首先要分析饲养模式以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诱导因素, 如温度、饲料原料质量、粉尘、圈舍有害气体、是否应激、使用刺激性较强的消毒剂等, 然后找出需要迫切改善或者对于疾病的控制影响较大不利因素的改善工作, 如通风换气、降低粉尘、提高饲料消化吸收率等。从本源上改善这些诱导因素的影响。

2 确诊和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以及发病规律结合本地疾病流行规律以及往年的经验, 诊断或者锁定可能存在的病原因素, 如是病毒还是细菌还是霉形体等, 初步诊断或者去圈定病原。然后对症对因治疗, 根据发病的轻重, 采用合理药物进行控制, 如小猪和母猪尽量使用麻杏石甘散、清肺止咳散、二母冬花散、复方鱼腥草、定喘止咳散等等, 严重的可以选用敏感的中西医联合控制与治疗。熏蒸辅助治疗:食醋熏蒸, 板蓝根熏蒸, 艾叶, 苍术, 鱼腥草等复方制剂熏蒸, 通过呼吸道给药来辅助治疗。

3 预防

营养支持, 呼吸道一旦感染, 自身抵抗能力下降, 很容易给其他病原带来可乘之机, 从而延误治疗给养猪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医的润肺止咳、止咳化痰、保肝护肾、清热解毒、润肠通便、扶正固本等对症辩证用药, 皆能收到良好的治疗以及控制效果。“正气在, 邪不干”, 注重动物本身的生活习性以及自身的营养需求, 培养猪本身的消化吸收能力, 降低不利因素的影响, 注重原料的质量, 减少或者改善对于猪的应激频率。培养猪的抗逆性能, 是解决当前养猪疾病多发的重要突破思路之一。

3.秋冬猪病多发的原因与防控 篇三

发病原因

1.炎夏瘟毒热邪残存猪体,继续困扰生猪,刚刚耐过炎热夏天的生猪体质仍很虚弱,有些病原微生物趁机寄居在生猪体内,使生猪处于亚健康状态。

2.秋冬昼夜温差大,天气多变,忽冷忽热,生猪易以感冒为诱因,导致其他疾病或多种混合感染疾病的发生。

3.随着天气变凉,猪舍内蚊蝇相对增多,蚊蝇影响生猪休息,传播病原,增加疾病发生的几率。

4.夏季以来饲料霉菌毒素在生猪体内蓄积,损害生猪免疫系统,使生猪抗病能力下降。

预防措施

1.在生猪的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尤其是补充VC、VA、VE,减轻生猪受到的各种应激,增强生猪抗病能力。

2.猪舍检修:贼风侵入猪舍袭击猪体,会引起猪感冒和肺炎等疾病的发生,因此,各栏舍做好修葺工作,如门窗、玻璃、防护罩等,夜晚要及时关上门窗,防止各种贼风;也可以采用从外面用卷帘(单层或双层的塑料薄膜、塑料布)进行保温。

3.做好保温与通风,排除猪舍内的有害气体和尘埃,保证生猪生存的适宜环境,做到环境稳定、空气新鲜。猪舍保持干燥:猪舍的湿度越大,猪就越感觉寒冷,并极易引起猪的皮肤病、呼吸道疾病、传染病及寄生虫病。为防潮湿、防漏雨雪,舍内要让猪定点排粪尿,保持猪俯卧处洁净和干燥,可以使用一些清洁剂(粉剂)类产品,喷撒栏舍,既能干燥又能减轻细菌滋生,给猪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4.严格消毒,做到每消毒一次彻底一次,杀灭外界病原微生物。驱杀猪舍蚊蝇,驱除生猪体内外寄生虫,切断因寄生虫和昆虫等活动引发疾病的传播途径。

5.科学免疫,有针对性地对生猪接种疫苗,应免尽免,防止漏免,同时规范免疫操作,确保免疫质量。以中草药为主、抗生素为辅,按照剂量、疗程定期实施药物预防保健,防止滥用抗生素。

4.秋冬季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篇四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成效不断巩固,疫情总体平稳,但全球疫情还在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秋冬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期、敏感期,全区要坚决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杜绝麻痹思想和松懈心理,慎终如始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

为全力应对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保障广大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市防控指挥部要求,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秋冬季疫情防控严峻形势,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上来,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立足疫情防控常态化,强化监测预警,盯住关键环节,提升应对能力,落实物资保障,打好秋冬季疫情防控主动仗,巩固防控成果,确保不出现疫情反弹。

二、主要措施

(一)强化监测预警,突出人群与环境监测

1.各医疗机构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快发热门诊和哨点诊室改造,提高监测能力;规范设置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对发热门诊全部患者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者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对可疑患者全部留观,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按照规定时限报告。

2.养老机构等民政服务机构、监管场所、学校和托幼机构、餐馆等重点场所要做好机构内人员及从业人员健康监测。做好多病共防,要在发挥好发热门诊作用的同时,聚焦老人、小孩和医护人员三大类群体,做好流感疫苗的接种。

3.持续坚持病例监测、报告工作制度,要研究制定务实可行的专项方案,坚持属地管理,强化对陆路入境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的管控;要加密哨点布局、扩大监测范围,严格落实监测措施,做到及时发现。重点加强车站、码头、机场等关口健康码查验、体温检测等措施。

4.强化大数据分析,实行“应检尽检”核酸检测,持续加强人员管控,紧盯重点人员精准查控,坚决守牢人防关口。强化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入境人员健康监测,对经我市口岸入境人员,第一时间进行体温检测和核酸筛查。对检测结果异常的,立即送定点医院按规定进行处置。对检测结果正常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在集中隔离观察解除前按规定再次实施核酸检测。

5.要强化环境监测,加强农贸市场环境监测、医疗机构环境监测、学校卫生环境和食堂卫生监测,及时发现和消除感染风险。抓好“人物同防”,对境外冷链食品定期开展核酸监测,把境外输入的风险降至最低。

6.严格执行药房发热、咳嗽等药品销售登记管理制度,做到购药人员可追溯,及早发现潜在传染源。

(二)做好应对准备,提升快速处置能力

1.整合建立区内外机动核酸检测力量,形成快速反应调集机制,具备在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时较短时间内完成人群核酸检测的能力。

2.扩充医疗救治资源,按照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总床位数的10%准备,改造建设符合隔离和防护要求的病房(病床)。要规范集中隔离场所,按照“应隔尽隔、不漏一人”的要求,确保数量充足、符合标准,医务人员由辖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一调配,原则上按每20人配备1名医生和1名护士。

3.要落实防控物资储备,医疗机构物资药品储备量原则上应当满足30天满负荷运转需要。分层分类开展全覆盖培训,抓紧开展区乡村三级应急演练,提高救治能力。

4.突出核酸检测,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及时对疫情可能波及的人群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对其他人群落实“愿检尽检”的要求。

5.及时开展流调,一旦发现疫情,卫生健康部门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细化现场流调溯源,把疫情精准管控在最小范围。要果断隔离观察,严格落实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对隔离医学观察人员要做到排查、管控、督导、宣教、关爱“五个到位”。

6.要积极开展多病共防,做好季节性流感防控应对工作,积极倡导老年人、儿童、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主动接种流感疫苗,做好自身防护,降低感染风险。

(三)推进健康宣传,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1.一定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松劲心态,继续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严防秋冬季节发生新一波疫情。

2.继续强化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普及,引导公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科学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社交距离、推广分餐公筷、看病网上预约,加强工作生活场所通风和卫生清洁,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与人接触时,保持“一米线”安全社交距离。

3.持续抓好重点场所常态化防控措施。严格落实景区、宾馆、电影院重点场所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加强健康筛查,落实预约、限时分流等管控措施,引导人群合理有序流动。

4.做好个人防护,坐公交、乘地铁、逛超市、出席会议、活动等要戴好口罩,减少传染机会;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在密闭场所工作的营业员、保安员、保洁员等要佩戴口罩。

5.加强体育锻炼,适当进行体育活动,提高机体抵抗力。

(四)抓好工作统筹,切实强化两战统筹之力

1.要把疫情防控与“六稳”“六保”结合起来,千方百计促就业稳增收,全力以赴抓项目增动能,切实做好扶贫兜底工作,坚决稳住经济基本盘,牢牢兜住民生底线。

2.要把疫情防控与环保督察整改结合起来,强化问题导向,找准症结、找准方法、举一反三,做到实实在在、彻彻底底改到位、改到底,不断巩固成效。

3.要把疫情防控与科学谋划“十四五”结合起来,立足全局、前瞻谋划、深入研究,为全区下个五年高质量发展定好目标、绘好蓝图。

三、工作要求

各级各部门要坚持精密智控,抓实常态化防控各项工作,把工作抓得更细致、更到位。

要精准“控”。要强化大数据分析,实行“应检尽检”核酸检测,持续加强人员管控,紧盯重点人员精准查控,坚决守牢人防关口。

要严密“防”。一方面,要扎牢“国门”防护网,严防外输入;另一方面,要筑牢“小门”防火线,严防内复燃,构筑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

要闭环“管”。要沿着物流管、围着人流管、盯着商流管,确保形成严密无缝的责任闭环、管控闭环、工作闭环。

要全力“补”。要结合疫情形势变化、秋冬季传染病特点,抓紧补短板、补漏洞、补弱项,细化完善应急预案,强化疫情监测和风险评估,确保关键时刻预案能发挥实效、应急处置高效畅通。

要及早“储”。要抓好物资保障,提升检测能力,强化收治储备,做到战时必需、平时可用、有备无患。

要稳妥“报”。疫情动态需要向外发布,必须按规定逐级上报,不得擅自对外发布。如有新闻媒体要求采访,必须经过防控指挥部同意,未经同意任何人不得接受采访,以避免报道失实。

5.秋冬疾病防控 篇五

一、开学前

(一)制度要求。

(二)保障要求。

二、开学后

(一)入校时管理。

(二)入校后管控。

(三)重点环节管控。

三、应急处置

2020中小学秋冬季疫情防控方案

一、开学前

(一)制度要求。

1.各地根据当地疫情防控风险级别和疫情应急响应级别作出中小学开学决定。

严格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和家庭责任,安排好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确保人员到位、设备到位、设施到位、物资到位、能力到位、制度落实到位。低风险地区学校开学前应当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教职员工和学生加强健康管理。

2.学校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党组织书记和校长是本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

各岗位职责明确,任务到人。多校址办学的中小学校,每校址必须指定明确的疫情防控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络人。

3.中小学校应当根据本地区疫情防控和学生来源特点,制定具体防控工作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制度,包括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健康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消毒制度、环境卫生检查制度和免疫预防接种查验制度等。

4.建立完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教育部门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指导,推动学校与疾控机构、就近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沟通协调,配合属地街道(乡镇)、社区(村)等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联防联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供专业指导和人员培训服务,形成教育、卫生、学校、家庭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学校在开学前应当与属地社区、公安部门、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等做好对接,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对各项方案和预案进行培训,并开展防控应急演练。

5.境外师生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

返校前确保身体状况良好,返校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返校时按照有关要求向学校出示核酸检测证明材料。

(二)保障要求。

1.根据学校规模、学生及教职工数量,结合应急方案储备足够数量的疫情防控物资,包括消毒设备、消毒用品、口罩、手套、非接触式温度计、洗手液等。

2.校园内清洁消毒。

开学前对学校环境和空调系统进行彻底清洁,并开展预防性消毒。提前做好对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开窗通风。

3.在校门口就近设置临时等候区,为入校时出现可疑症状人员提供临时处置场所。

4.学校根据有关规定按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数足额配备校医或保健教师。

二、开学后

(一)入校时管理。

1.实行校园相对封闭式管理,全面梳理所有进校通道,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师生进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

2.登记排查入校。

提前掌握教职员工(包括教师,以及食堂、保洁、保安和宿管等后勤服务人员)和学生开学前14天健康状况、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等,建立健康状况台账,做好健康观察,对有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的人员,应当督促其及时就医,患传染性疾病未治愈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暂缓返校,严禁带病上课、工作。

(二)入校后管控。

1.加强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晨午检,对住宿及参加晚自习的学生增加晚检,检查时工作人员应当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并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重点监测教职员工和学生有无发热、干咳等疑似传染病症状。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要密切追踪其就诊结果和病情进展。严格执行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及时对患传染病学生复课的病愈证明进行查验。

2.学校应当每日开展对校门口、食堂、厕所、教室、宿舍等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巡查,发现潜在风险并及时通报和督促整改。

3.合理安排人员活动。

在保证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组织一定规模的集体活动。在校期间引导学生不串座、不串班、不打闹,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4.科学佩戴口罩。

学生应当随身备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标准或相当防护级别的口罩,低风险地区校园内学生无需佩戴口罩。

5.中小学校在教室、操场、厕所、食堂、宿舍等场所要配备足够的洗手设施,并确保运行正常。

引导教职员工和学生做好手卫生,在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和电脑等公用物品后、触摸眼口鼻等部位前、接触可疑污染物品后,均要洗手。采用正确洗手方法用流动水和洗手液(肥皂)洗手,也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6.学校应当加强对食堂的清洁消毒和卫生安全管理工作。

在开餐前半小时完成就餐区域桌椅、地面及空气消毒,并通风换气。在醒目位置张贴海报、标语提示就餐排队时与他人保持距离,避免扎堆就餐,减少交谈。加强对餐(饮)具的清洁消毒,制定专门的卫生管理台账,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做好餐余垃圾的清理、分类和投放。加强对食材采购、存储、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卫生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食堂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当全程佩戴口罩。

7.寄宿制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宿舍出入管理,实行凭证出入和体温排查。

加强对教职员工和学生宿舍的清洁通风换气。每天对宿舍地面、墙壁、门把手、床具、课桌椅等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消毒后要保持宿舍内外的环境卫生整洁,每天专人巡查清扫并进行登记。

8.寄宿制学校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应当定期合理安排学生出入校,正常教学期间原则上不得出校。

如必须出校,须严格履行请销假程序,并告知家长,规划出行路线和出行方式。外出时,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9.开展健康教育与技能培训。

学校应当将新冠肺炎及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纳入开学第一课内容,让学生和教职工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好自我防护。通过微信、校园网、校讯通等多种途径将相关知识技能信息推送给师生和家长,提高师生、家长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意识和应对能力。

10.学校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提醒家长加强自我防护,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做好亲子沟通。

建立学生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健康状况和风险接触信息档案,学生在校外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家长要及时、如实报告学校,并送医就诊。

11.加强教职员工和学生心理支持疏导。

关注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开设心理咨询、公布心理求助热线等方式给予适当心理援助。对未能及时开学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更要做好心理疏导。

12.加强学生近视防控。

疫情期间,学生户外活动减少,电子产品使用过多,增加近视发生和进展的风险,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注意做好近视的防控。教师授课应当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减少线上教学及作业时间。引导学生适当科学运动,平衡营养膳食,合理安排作息,提高机体免疫力。

13.学生在上、下学途中尽量做到家庭、学校“两点一线”,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

最好采取步行、自行车、私家车方式上下学,乘坐公共交通或校车时应当注意个人防护,不与他人交谈,与他人保持合理间距,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物品。上学到校或放学到家应当及时洗手。

14.注意教职员工防护。

教师授课时不需戴口罩,校门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应当佩戴口罩。食堂工作人员应当穿工作服,并保持工作服清洁和定期洗涤、消毒。妥善保管消毒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清洁消毒人员在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当做好个人防护。

15.鼓励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开学前自愿接受核酸检测。

(三)重点环节管控。

1.校园封闭管理要做到专人负责、区域划分合理、人员登记排查记录齐全。

在校门口就近设置临时等候区,入校时若出现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应当由专人带至临时等候区,测量体温,及时联系家长,按规定流程进行处置。

2.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

加强校园内教室、食堂、宿舍等学生重要聚集场所和洗手间、洗漱间的保洁和消毒,加强物体的表面清洁消毒,并做好每日消毒记录,彻底清理卫生死角。

3.加强各类学习、工作、生活场所通风换气,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如使用空调,应当加强空调系统供风安全管理,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每日做好对饮水设备、洗手设施、餐车和餐具等物品的清洁消毒。

加强垃圾分类管理,日产日清。

三、应急处置

(一)学校所在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发生变化时,应当按照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执行相关防控措施。

(二)教职员工或学生每日入校前或在校期间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应立即做好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学生应当及时报告班主任,教职员工应当及时告知医务室,第一时间采取隔离措施,严格按照“点对点”协作机制有关规定及时去定点医院就医。

未设置医务室的学校,应当就近联系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处置。

(三)教职员工或学生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学校在疾控机构指导下处置或启动应急处置机制,配合做好密切接触者排查等工作。

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要及时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6.秋冬疾病防控 篇六

一、强化常态防控意识要慎终如始。

二、强化常态防控力度要慎终如始。

三、

强化常态防控责任要慎终如始。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应对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市应对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鼓足干劲,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努力取得争当全省、全市 xx 的突击先锋、前哨尖兵的新业绩。

一、强化常态防控意识要慎终如始。

思想之弦要不断绷紧。各乡镇、各部门要克服麻痹思想,充分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措施落实要快捷有力。县指挥部要保持临战状态,实行县级领导坐班制和工作人员 24 小时值班制,确保稳定高效运转;要结合全南实际研究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指南,适时开展应急演练;指挥部各工作组要召开会议研究秋冬季疫情防控措施;县领导要下沉到乡镇、社区、学校督促指导

疫情防控工作。物资保障要确保充足。要研究制订医用物资储备方案和保供预案,确保县级集中储备和县人民医院储备充足;要优先保障和及时拨付疫 情防控资 金,加快完成现有应急物资储备库的改造升级;县指挥部和各乡镇要做好防护用品、药品、医疗设备、消杀产品等物资储备;县人民医院和县疾控中心要备足核酸检测试剂,加大技术培训和指导力度,确保具备核酸采样及检测能力。

二、强化常态防控力度要慎终如始。

要加强重点人群管理。严格落实五个闭环”,做好不同风险等级地区来(返)县人员的健康管理工作;严格落实汽车站、进县卡口等重点场所的体温检测措施;严格落实境外人员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县人员及密切接触者的具体管控措施、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要求。要抓好学校疫情防控。把学校疫情防控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县领导要指导督促挂点学校做好开学疫情防控工作;要压实学校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严格实行教职员工和学生健康情况“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要强化冷链食品监管。加强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经营销售冷冻食品等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的疫情监测,强化重点环境及从业人员的核酸检测,及时采取针对性应急处置措施。要严防聚集性风险。坚持“面上管控、点上精准”的原则,加强对工地企业、酒店餐饮、商场超市、剧院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落实好人员进出、人员防护、健康监测、消毒等防控措施。

三、

强化常态防控责任要慎终如始。

要压实乡镇社区责任。各乡(镇、城市社区)、28 个网格片区牵头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辖区内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各社区(村组)要继续按照防控要求,扎实开展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治理以及出租房屋、集体宿舍和外来人员管理等工作。要压实行业部门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常态化工作,常态化布置检查,扎实做好本行业、本系统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病媒生物防治等工作。要压实机关单位责任。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坚持制度化、机制化,-抓.到底,长期坚持;要严格执行外出报备制度,避免前往境外及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加强食堂等后勤人员管理,主动做好家人、亲友从境外及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返)县人员报备和报告工作,并落实好有关管控措施。要压实家庭个人责任。各社区(村组)要常态化落实辖区群众主动报备个人和家庭成员重点地区旅居史和人员接触史,配合做好健康申报、健康监测、隔离观察等工作;要引导和要求群众进入公共场所主动配合信息登记、体温检测、人员分流等防控措施;要继续强化疫情防控的知识宣传,提醒群众全面落实个人防护措施。

在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扎扎实实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确保真整改、真落实;要扎扎实实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剩余未脱贫人口如期高质量脱贫;要扎扎

实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夏秋攻势”,确保完成投资率并实现争先进位;要扎扎实实办好改善民生各项实事,着力解决就业、就学、住房等方面的问题;要扎扎实实推进城市项目建设,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要扎扎实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按照“五抓五美”工作思路,念好“清改用管美”五字诀,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扎扎实实帮扶企业稳定扩大产能和畅通销售,常态化开展“百名干部帮百企,防控疫情促生产”工作;要扎扎实实做好重大节庆活动的筹备谋划,力求办出特色和水平;要扎扎实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动工作向纵深发展;要扎扎实实做好信访维稳各项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努力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7.秋冬疾病防控 篇七

1接产关

要把接产仔猪后的护理工作做好,仔猪的生理特性是首先需要了解的,一系列重大变化会在仔猪出生时发生,包括:气体交换:仔猪由胎盘呼吸转为自行呼吸,由脐带供氧到肺的自主呼吸道;营养物质交换:由通过胎盘接受营养转变为自行摄食、消化、排泄;环境变化:从子宫内环境到接触外界环境,由恒温到变温,由无菌到有菌。

此时新生仔猪,如果接产护理不当,会导致应激大、活力低,使得仔猪出生至断奶时的死亡率高达20%~25%,特别是出生7d内因腹泻而死亡的比例可高达50%以上。

做好仔猪出生关护理的原则是:提高仔猪的活力,严格规范的按照正确接产程序。即:一擦;二断;三干;四哺;五剪。

1.1擦尽粘液对于刚刚出生的仔猪,脐带不要急于剪断,让脐带连着,保留仔猪在母猪后部,为防止嘴巴和鼻子的黏液呼吸道和消化道堵塞,应先用接产专用毛巾迅速将黏液擦干,使胎儿实现顺利自主的呼吸和摄食,并迅速擦尽体表的羊水。

1.2断脐带断脐带应在仔猪恢复自主呼吸后,具体方法是,在距离仔猪肚脐端4cm处结扎,然后用消毒的剪刀在结扎处剪断脐带或用两手拇指与食指掐断脐带,剪断脐带的断端需用5%的碘酒消毒。

1.3及时烘干仔猪体表仔猪出生后要及时放入保温箱内烘干,主要为避免胎儿体表过快的散热,导致体温突然下降,而降低仔猪活力。还有一种方法是将干燥粉涂抹在仔猪身上,然后将仔猪放入保温箱进行保温干燥。

1.4及时哺乳对新生仔猪来说,初乳是非常重要的,把仔猪放入保温箱干燥一段时间,待仔猪的体温上升,并且能自由行走时,需要随即放出吸吮初乳,并将乳头做好固定,以保证产后30min内的仔猪能够尽早吃上初乳、并在产后6h内吃足初乳。

1.5科学剪牙、断尾仔猪吸到初乳24h(最少6h)后,仔猪需要将上、下颚两对犬牙剪掉。由于仔猪出生后往往会为争夺乳头耳相互争斗,因此,最好在仔猪出生时,将犬牙剪去,这样可以使母猪正常的哺乳,对仔猪的健康生长有所保障。母猪分娩过半或分娩结束以后是进行仔猪剪牙的最好时机。剪牙时要注意不要伤及牙龈和舌。在剪牙的时候,先用手指捏住仔猪的上下颌,使仔猪的嘴张开,并露出犬牙,然后用剪牙剪或电工用的斜口钳分别将左右两对犬牙剪去,剪的时候要对齐牙根来剪。要注意保证剪得平整,并且不要弄伤牙龈;同时在距离尾根3cm处,用事先预热好的电剪刀剪断尾巴。

2断奶关

断奶过程中,仔猪在自身的生理状况和外周的生存环境上都面临巨大的挑战。从液体母乳过渡到固体饲料,从母乳水分过渡到自然水分,再加上与母猪分离的心理变化,这种生存环境和饲料等的改变,都易导致仔猪发生断奶应激;而且此时仔猪还未拥有发育完全的自身消化系统,同时免疫机能未达到完善程度,极易产生缺乏食欲、消化功能紊乱、腹泻、精神状况欠佳等断奶应激综合症。

2.1教槽成功教槽是减少断奶应激、减少断奶仔猪腹泻的关键步骤。教槽不但对仔猪断奶重的提高有利,还对其消化器官的发育和消化技能有促进和增强的作用,减轻断奶后饲料对其消化道的刺激。教槽一般从仔猪出生7d后开始,方法:将一块干净的木板置于地上,先在木板上撒上教槽料,让仔猪采食,一直等到仔猪把吃料学会后,再换成固定的料槽。假如出现仔猪无法学会主动吃料的情况,可以采取诱食的方法,即在母猪乳房上涂上调制好的饲料,也可直接涂抹在仔猪嘴里,让仔猪可以品尝到饲料的味道。提前教槽补料的好处是可以对仔猪胃肠的生长发育产生有效的刺激,还可以减少仔猪受断奶应激的影响,因为提前教槽可以诱导麦芽糖酶、淀粉酶、蔗糖酶和胃蛋白酶在仔猪消化道的分泌,使仔猪消化系统能够对固体料尽早的适应。

2.2合适的断奶日龄断奶日龄应基于仔猪的自身生理特点,如果在日龄过小时断奶,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消化不良、腹泻、消瘦及疾病抵抗能力下降等现象的发生,会使仔猪死亡率升高;但是在日龄过大时断奶,就会使母猪的利用率降低,使母猪延迟发情,对仔猪的快速生长产生抑制,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选择合适的断奶日龄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讲25~30日龄断奶比较合理的。

2.3合理的断奶方式一系列不适应反应会在仔猪最初断奶的几天发生,包括精神不安、鸣叫、寻找母猪等行为。出现这些情况,需要将母猪先赶出产房,留仔猪在产床上继续饲养5~7d,使仔猪在熟悉的环境中,以减轻仔猪的不安心理,减少打架的情况发生。并能保持正常的食欲和增重。转群转场可在断奶一周仔猪逐渐适应后进行。

2.4饲喂过渡营养应激是仔猪断奶时腹泻的一大主要原因,仔猪断奶后,由摄取液体乳汁突然改为摄取固体饲料,小肠粘膜会因固体干物质受到磨损,而经过磨损后的肠绒毛将迅速变短,从高密度指状的绒毛表面改变成平舌状,隐窝加深,致使小肠对养分的吸收面积被减少,对消化过程的分泌和吸收能力具有严重影响的作用;因此做好饲喂过渡,选择合适的饲喂方式,能有效帮助断奶仔猪提早进食而避免发生肠道疾病。

仔猪被断奶后的3~5d内建议要少量多餐的限量(正常日粮量的70%)饲喂,限饲的天数大约为4~5d,之后逐渐增加至正常饲喂量,与此同时方法上遵循少喂勤添,一天饲喂的次数至少达到6次,还要保证饲料的新鲜和干净度,并相应提供量足的清洁饮水,在断奶5d以后实行自由采食。同时,仔猪断奶7d以内应保持饲料不变(仍然饲喂哺乳期教槽料),7d以后逐渐过渡(起初教槽料被换到保育料为每天约1/4的量,最后逐渐全部被换成保育料,换的时候还要注意观察仔猪有没有拉稀,如出现拉稀症状则需暂缓1d,等达到稳定程度换料再继续,达到平稳过渡的目的),从而使应激反应被进一步减轻。

2.5环境过渡做好保温工作对仔猪是至关重要的,刚断奶的仔猪还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功能,对低温环境非常的敏感。对断奶环境温度及稳定性的要求,一般与仔猪体重的大小成反比;且源于仔猪经过断奶后,体脂肪会迅速减少,保温机能被减弱,因此,舍内的温度必须要提高,断奶后环境温度可以持续在28℃或者比断奶前高3~5℃,并且昼夜温差不应超过2℃,湿度控制在65%~75%,以防止仔猪腹泻和生长不良。

3转群关

仔猪断奶后,要及时进行转栏分群,断奶仔猪的组群一般以一窝一群较好。要进行定点采食、排粪尿、睡卧的调教管理,这样既可保持栏内卫生,又便于清扫,并且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圈舍里的清洁卫生、干燥、空气新鲜,保持通气良好,要注意防贼风。

4仔猪在产房中的管理要点

刚出生的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1)生长发育快;(2)调节体温能力差;(3)消化器官不发达;(4)仔猪免疫力低。

因此,我们根据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总结出规模化猪场在哺乳仔猪产房管理过程中最易出现的问题,归纳出产房仔猪护理的几个关键要点,为提高产房仔猪成活率打好坚实的基础。

4.1保温仔猪出生后体温自我调节能力极差,尤其在秋冬季对仔猪影响特别大,容易导致在出生后第2天大批仔猪开始拉稀。要求:产房适宜温度应保持在18~22℃,同时根据仔猪日龄、体重逐步调节温度。

4.2吃足初乳初乳的作用:(1)能提供能量。(2)提供免疫力;(3)提供促生长因子。大多数情况下,初乳摄取不足,是导致新生仔猪腹泻而死亡的主要原因,弱仔更是如此。所以必须尽早的让仔猪吃到初乳,(6h内吃够约300g初乳),使仔猪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保护,降低仔猪腹泻发生率。

4.3保持栏舍干燥湿度是通过作用仔猪体表,造成水分散失平衡从而影响仔猪,高湿环境对细菌和寄生虫的生长繁殖更有利、造成仔猪机体抵抗力降低,增加了各种疾病的易发度,尤其是仔猪腹泻;低湿环境造成仔猪机体裸露,过快散发粘膜水分,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几率加大,最适宜哺乳仔猪的湿度是55%~75%。因此,保持栏舍干燥,控制好室内湿度是非常重要的。

4.4防压生产中,非重大疫情时期初生仔猪的死亡,因挤压死亡通常是最主要原因,约占死亡率的近50%。因此,防止仔猪被压死的工作非常重要。通过临床实践,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母性好的母猪留种,并做好母猪小围产期保健,促进母猪产后快速康复;(2)进行仔猪调教,让仔猪吃完奶后睡在保温箱中,不仅能防压还能有效防止仔猪受寒;(3)对产房温度要加强控制,产房温度高于23℃时,仔猪压死的比例将被大幅提高;

4.5优进全出严格执行优进全出制度,栏舍进行大规模的清洗和消毒,彻底消灭上一批保育猪饲养期间残留的各种病原微生物,能有效防止病原在养殖场内循环。

同时在转入猪群前,要将保育舍彻底清洗干净、消毒、空栏一周以上。

4.6加强日常巡查管理至于仔猪刚断奶后,日常栏舍巡查的频率一定要加强,观察仔细采食、是否正常饮水、精神状态、皮毛等。腹部饱满还是干瘪,眼睛有无凹陷,疾病是否发生,腹泻是否发生等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8.浅谈肉兔疾病防控技术 篇八

【关键词】肉兔;疾病;措施

1.科学的饲养管理

肉兔饲养的一般原则为:以青粗饲料为主,以混合饲料为辅;多种饲料合理化搭配;切实注意饲料的品质,合理调制饲料;更换饲料应逐步过度;制定合理的饲喂制度,采取科学的饲喂方法。肉兔管理的一般原则为:注意卫生,保持干燥;保持安静,防止惊扰与兽害;夏季防暑,冬季防寒;合理分群,便于管理;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1.1把好饲料质量关,定时饲喂

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兔群安全生产和兔群生产性能,肉兔是食草动物,应以青、粗饲料为主,精料为辅;目前饲养肉兔的饲料有颗粒饲料和混合饲料两种,其配方科学,营养成分合理,符合饲养标准,但由于四季的饲料种类不同,在改变饲料时要逐步过渡,先更换1/3,间隔2-3天再更换1/3,于1周左右全部更换,使兔的采食习惯和消化功能逐渐适应变换饲料的应激;喂饲要定时定量,每天固定喂饲时间,使肉兔养成定时采食的习惯,同时根据肉兔的年龄、体重、个体差异、季节特点及兔体对饲料的需要,定出每只兔每天的喂量;兔白天除采食外,多静伏于笼内,夜间却十分活跃,采食频繁,因此,要注意根据兔的生活规律喂食,早晨喂日粮(精料和草)的1/3或1/4,傍晚喂日粮的2/3或3/4,夜间喂1次粗饲料。

1.2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

依据肉兔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科学的饲养,促进兔群的正常生长,兔舍要清洁舒适,通风良好,冬天要保温防寒,夏天要降温防暑,雨季要防潮。做好兔舍的温度、通风、光照控制工作,养兔的适宜气温为15-25℃,气温连续高于32℃时,公兔性欲减退,母兔受精率下降,气温低于15℃,影响兔的繁殖;兔舍的适宜换气量夏季为每小时3-4立方米,冬季为每小时1-2立方米。光照时间每天以12-14小时为好,少于8小时,母兔停止发情,超过16小时引起母兔异常发情,公兔精液量减少。

1.3适时分群饲养

为了饲养管理方便和满足各种兔的营养需要,应尽早分群饲养,体重在1.5千克以下的幼兔,斗殴较少,可合群饲养,但体重2千克以上的同性兔合群饲养,特别是雄兔,会发生互斗,咬伤或咬死,异性兔则会过早配种,因此,应按兔的年龄、性别、体重分群。

2.消除传染源,防止疫病传播

2.1坚持自繁自养

养兔场应选用经培育的生产性能优良的公兔和母兔进行自繁自养,这样既可以降低饲养成本,又能防止引种时带入疾病,造成疫病的传播。

2.2做好检疫工作,防止引种带入疫病

兔场在引进新的品系、品种时,要从非疫区购买,购买前须经当地兽医部门检疫,并发给检疫合格证,再经本场兽医师验证、检疫,引进后仍应继续隔离观察至少1个月,进一步确认健康后,经驱虫、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混群饲养。

2.3兔场发生传染病时采取的措施

兔场发生传染病,尤其是烈性传染病,有时能在短时间内导致全群覆灭,给兔场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兔病发生传染病后,必须按“早、快、严、小”原则,通常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1)隔离病兔 迅速将病兔与可疑兔进行隔离治疗,对饲料、饮水用具,由专人管理,其他人员不得入内,在隔离所进出口处设消毒池,防止疫情扩散。

(2)及时诊断 立即组织技术人员现场会诊,得出准确的疫情报告,提出防治的紧急补救措施。

(3)消毒 疫病已在本场发生时,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兔群采取紧急疫情扑灭措施,凡被污染兔笼、饲料、食盆、饮水器以及用具、衣服、粪便、环境和全部兔舍,选用1-3%烧碱溶液、3-5%来苏儿、10-20%石灰乳、过氧乙酸、百毒杀等进行消毒。

(4)紧急预防接种 隔离病兔后还应对假定健康兔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有些传染病可以用药物进行预防,如兔巴氏杆菌病,可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等进行预防。

(5)救治病兔 救治病兔,净化兔场和保护健康兔等工作应同时展开,刻不容缓,因为及时治疗病兔能消除传染源、净化环境,可减少兔场损失。

(6)安全处理病兔与死兔 凡有价值的种用兔要精心治疗,其它病兔酌情淘汰,妥善处理,予以深埋或烧毁。

2.4消毒措施

2.4.1人员进场进舍的消毒。

(1)凡来场的人员、车辆,必须经药物喷雾消毒后,才能进入场内;参观人员必须更换经消毒的工作服、鞋和帽子后,才能进入生产区;出售肉兔在场外进行,已调出的肉兔,严禁再送回场;严禁其他畜禽进入场内。

(2)凡进入兔舍、饲料间的饲养人员,必须换衣、换鞋;脚踏消毒池后方可入内,洗手消毒后才能开始工作;每天工作完毕,应将工作服、鞋、帽子脱在更衣室,洗净备用。

2.4.2场区和环境的消毒.

生产区内各栋兔舍周围、人行道每隔3~5天大扫除1次,每隔10-15天消毒1次;晒料场、兔运动场每日清扫1次,保持清洁干燥,每隔5~7天消毒1次。消毒药可交替选用3%来苏儿、2%火碱水、5%漂白粉、30%草木灰、0.5%甲醛、0.5%过氧乙酸、0.02%百毒杀等。每年春秋两季,对易污染的兔舍墙壁、固定兔笼的墙壁涂上10-20%生石灰乳,墙角、底层笼阴暗潮湿处撒上生石灰;生产区门口、兔舍门口、固定兔笼出入口的消毒池,每隔1-3天清洗1次,并用2%的火碱水消毒,确保消毒效果。

2.4.3设备及用具的消毒.

(1)兔舍、兔笼、通道、粪尿底沟每日清扫1次,夏秋季节每隔5-7天消毒1次。粪便和脏物应选离兔场150米以外处堆积发酵。在消毒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用2%敌百虫水溶液喷洒兔舍、兔笼和环境,以杀灭螨虫和有害昆虫,同时搞好灭鼠工作。

(2)各栋兔舍的设备、工具应固定,不得互相借用;每个兔笼和料槽、饮水器和草架也应固定;刮粪耙子、扫帚、锨、推粪车等用具,用完后及时消毒,晴天放在阳光下曝晒;产仔箱、运输笼用完后应冲刷干净,放在阳光下曝晒2~4小时,消毒后备用;家兔转群或母兔分娩前,兔舍、兔笼均须消毒1次。

(3)养兔所用的水槽、料槽、料盆、运料车等应每日冲刷干净,每隔7~10天用沸水或4%的热碱水消毒1次;兔病医疗所用的注射器、针头、镊子等每次使用后煮沸30分钟,或用0.1%新洁尔灭浸泡消毒;饲养人员的工作服、毛巾和手套等要经常用1-2%的来苏儿或4%的热碱水洗涤消毒。

3.做好肉兔的免疫工作

3.1 仔幼:18~25日龄,皮下注射大肠杆菌病多价灭活疫苗2 ml;25~30日龄,首防兔瘟,皮下注射兔瘟灭活疫苗2 ml,留种兔60日龄加强免疫注射1次;30~35日龄,皮下注射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2 ml或皮下注射巴氏、波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2 ml;35~40日龄,皮下注射魏氏梭菌病灭活疫苗2 ml。

3.2 青年兔、成年兔:青年兔、成年兔进行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免疫注射,一年3次,定期免疫,各种疫苗注射间隔至少5~7 d。

3.3 繁殖母兔:进行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防疫注射,一年3次定期免疫,各种疫苗注射间隔至少5~7 d。3.4 种公兔:进行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防疫注射,一年3次定期免疫,各种疫苗注射间隔至少5~7 d。

4.做好肉兔的驱虫工作

4.1主要驱虫对象

(1)球虫 1~3月龄的幼兔球虫感染率可达100%,患病幼兔死亡率一般可达40%-70%,病兔长期不能康复,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一般体重可减轻12%~27%。

(2)疥螨 疥螨是由疥螨和耳螨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

(3)兔痒螨 兔痒病是由兔痒螨寄生于兔外耳道而引起的慢性皮肤病,一般病部多限于外耳道和外耳皮肤,但其常蔓延至耳周的头部皮肤,皮肤刮屑可见痒螨。

4.2驱虫程序

(1)每年全场兔群普注三次伊维菌素(杀虫星)或阿维菌素(虫克星)。

(2)种兔产仔后混料使用球净或杀球灵直到仔兔断奶,同时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

(3)仔兔12日龄喂球特灵;开饲后,混料使用地克珠利或氯苯胍,断奶前1周左右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

(4)兔断奶后3个月内,连续使用高效抗球虫药物(新球净1号)或大蒜等中草药预防兔球虫病。

9.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总结 篇九

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总结一

县防控办:

按照县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文件精神,现将本系统秋冬季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小结如下:

一、安排部署情况:为进一步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我局召开了4次专题会议,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市、县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会议、文件精神,并安排部署本系统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印发了《丹凤县2020年秋季中小学校幼儿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全方位指导各中小学幼儿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二、宣传教育情况:各校园充分利用现有各种手段和宣传平台,通过学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LED大屏幕、宣传横幅等媒介向全体师生员工、学生家长持续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截至目前,各校园共发送微信公众号155篇、制作宣传彩页4万余张、发放《告家长书》6万余份,科教体局累计印发宣传手册3万册,组织线上培训2次,参与率达1750人次,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提升了广大师生对新冠肺炎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三、摸排检测情况:对师生员工开学前14天健康状况和行动轨迹进行了排查, 全面掌握师生健康码情况,做了到“不漏一日、不漏一人、不漏一校”,按“一人一案”建立师生健康档案,坚决杜绝教职工和学生带病入校。全面落实了覆盖全体师生员工的每日健康监测、因病请假追踪巡查、外出请销假、“日报告、零报告”等防控制度,推行“健康码”实名注册申领验证。对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及从境外返丹的师生员工,返丹后严格执行相关管控措施,集中隔离观察14天后,并做到了核酸检测应检尽检。继续强化师生戴口罩、勤洗手、一米距、不聚集等良好习惯培养和保持,加强自我防范。

四、校园环境整治开展情况:开学前,各校(园)开展了一次校园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彻底清除了积存杂物、废弃物、卫生死角。加强了公共物品、地面、走廊、教室、食堂、宿舍等公共区域清扫消毒,加强了室内区域通风换气。要求开学后,各校(园)根据实际保证每周开展一次校园环境卫生大扫除,保持校园整体环境干净、整洁。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基础上,周密做好师生就餐、住宿、生活、运动等相关安排,切实保障教育教学工作平稳有序。

五、重点部位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按照局制定的方案要求,全县各校在校门口醒目位置设置了健康提示牌,严格校园出入管理,实行全封闭管理,严禁非本校师生进入校园,严格实行教育部“五个一”。规模较大的学校采取了错时、错峰上放学,避免了人员聚集。开学后,严格实行入学入托晨午检、因病缺课缺勤病因追查和登记,坚持对教职员工和学生健康情况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做好了健康提示、健康管理和教室通风、消毒工作。

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总结二

近日,某某市已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为做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某某社区及时成立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开展防控工作。

1月27日上午,浮桥街道驻社区干部、社区两委及时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紧急会议,街道挂点领导传达街道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布置防控疫情相关工作。

为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将某某社区新型冠状感染引起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如下:

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社区及时关闭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停止宫庙烧香等文化活动、民俗活动。

及时发布疫情防控期间有关红白喜事宴请等居民公约,从即日起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解除为止,居民不得举行各类宴请活动(包括婚嫁、满月、周岁、十六岁、乔迁、三年等红白事,以及同学会家族聚餐行为)。尽量避免集体聚餐,继续做好从湖北或武汉返乡的人员摸底排查工作,及时上报相关信息。

遇到社区居民有事要宴请的,社区党支部及时上门做工作,停办改为家宴。

按照工作会议上的部署,形成网格化责任制管理,发动以社区主干、两委为网格责任人,驻点领导、“两委”班子、全体工作人员分成五个网格小组,走家入户,向辖区600多户居民和流动人员入户宣传,派发《关于做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的倡议书》,并做好防控排查登记工作,督促居民群众不串门、不访友、不聚会,出外必须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党员志愿服务队走家入户宣传

利用社区公众号,及时发布宣传《至某某社区居民一封信》以及关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的宣传内容,在社区LED屏幕上发送宣传标语,充分利用社区无线广播,定时播放闽南语、普通话《至居民群众一封信倡议书》宣传,普及防控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做到家家知晓,人人重视,全面防控。

对于近期有前往或途经疫情发生地回来的人员,我社区卫生服务派出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每日健康监测,并作好检查登记。

某某社区及时开展卫生大整治工作,做到当日清运生活垃圾,社区消杀小组成员每日在社区菜市场、居民广场、社区各个角落喷洒消毒液,共清理卫生死角3处;消杀果皮箱、垃圾桶60个;消杀环卫车辆1辆、公厕2座,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地全面消毒。

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总结三

3月1日,是第二批市直机关抗疫工作队支援疫情防控一线的最后一天,我校驻岗贝社区工作队与第三批工作队顺利完成了工作交接,随后开展复盘交流会,总结此次参与抗疫工作过程中的思考与收获,畅谈个人心得与感悟。14天来,队员们不畏艰险,团结协作,深入一线,冲锋在前,街巷上留下了巡视的足迹,门岗卡口闪耀着忙碌的身影,会议室回荡着探讨疫情动态的声音,夜晚楼道里飘过耐心指导业主填报登记的细语……有的队员身体不适仍坚守岗位,有的队员遇到危险冲在最前,党校人用温情与行动践行着“疫情当前,使命在肩”,用担当与奉献坚定了这场战“疫”必胜的信心和决心,为坚守战“疫”前线、稳固战“疫”后方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担当作为,推动防疫措施严格落实

工作队在抗疫工作中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展现出党员干部尽职尽责、迎难而上的优良作风。面对出现发烧症状的住户,工作队队员不顾自身安危,冒着风险前往了解询问、探测体温;为配合做好早晚高峰时段门岗出入车辆人员的管控工作,工作队主动向指挥部请示,将工作时间往后推延至晚高峰结束,于每天上午8:30-9:30和下午17:00-18:30两个时段协助安保人员履行检查登记、身份核实、体温监测等职责。在参与小区疫情防控过程中,工作队深入群众开展调研走访,广泛收集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了解群众在疫情期间的心理状况和切实需求,为推动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撑。

多措并举,助力辖区商铺有序复业

工作队聚焦当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的要求,针对如何保障社区居民的民生需求,调查走访了辖区内各类民生刚需行业相关商铺,全面掌握商铺经营状态、营业情况、从业人员信息、经营场所环境卫生、每日人流量、防疫措施落实情况、主要存在的困难等基本情况,严密做好商铺人员摸排和重点区域消毒工作,通过加强对商铺的精细化防疫监管,协助商铺安全有序复工复业,保障辖区居民生活必需品的安全有序供给。

建言献策,协助防疫工作高效开展

工作队采用集中讨论与分工合作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分为四个小组,分别负责四个片区及四个出入口的防控工作,每天分时段分片区开展巡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随后集中开会进行头脑风暴,将问题进行汇总讨论,发挥集体智慧,针对小区人员摸排、公共卫生、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帮助小区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

发挥优势,确保防疫政策广泛宣传

工作队充分发挥思想引领的优势,宣传中央防疫部署,解读省市关于社区疫情防控相关文件规定和工作要求,协助社区做好政策宣传和规范指引,科学指导社区居民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能力,同时结合当前防疫形势和最新政策要求,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和阵地,推送科学防疫知识、视频、公益广告等,传递疫情防控正能量,增强社区居民战胜疫情的信心。

多元协同,保障联防联控有力执行

10.秋冬疾病防控 篇十

一、工作目标 全院上下要充分认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长期性的复杂性时刻绷紧思想之弦,坚持和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聚焦重点,始终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结合我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经验,在严格落实“四早”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四集中”原则,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目标要求,压实“早发现”责任,落实发热门诊“早诊断、早隔离”责任,加强“早治疗”责任,认真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提前谋划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准备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工作内容 (一)进一步加强预检分诊,规范就诊流程 一是把好进出口关。严格落实门诊入口、急诊门口、住院入口测量体温、扫描并出示安康码的要求,发热病人或安康码为黄码、红码的一律不准进入,须做好防护的前提下由专人陪同并按规定路径前往发热门诊就医,防止发热患者与其他患者密切接触。二是抓好身份识别。预检分诊要详细登记来院患者信息,要认真询问登记流行病学史,查验身份信息和预约挂号信息,对黄码、红码人员信息一律要登记造册,并立即向医院防控指挥部报告,由医院防控指挥部将相关信息报送给市防控指挥部。三是严格就诊流程。经预检分诊后,根据是否出现发热等症状,分别分诊至普通门诊、普通发热门诊和特殊发热门诊进入就诊环节。发热病人经医技楼预检分诊登记后由专用通道至发热门诊就诊,待发热门诊排查后,再分诊到相应科室。确保“一人一诊室”,控制陪同人员数量,没有特殊情况,原则上只允许 1 个陪同人员,患者和陪同人员全程戴好口罩。四是做好值班值守。行政总值班要积极参与预检分诊的巡察和秩序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各预检分诊点、体温测量点要加强值班值守,及时报告相关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并做少个人

防护。对拒不配合的人员,报告值守公安采取强制措施。

(二)强化医院预警“哨点”作用 进一步强化全院医师首诊负责制,落实发热患者登记制度,引导发热原因不明的患者到发热门诊进一步检查治疗,在半小时内上报院防控指挥部,1 小时内上报到市是控指挥部。医院常态化防控指挥部办公室、院感科应对每天医院上报的发热患者情况进行核查。

(三)进一步加强发热门诊管理 1、规范设置发热门诊。确保发热门诊专用通道和独立出入口的通畅。发热门诊规范设置“三区两通道”,有独立的标本采集室、隔离观察室、检验、放射的医疗功能区,设置单间隔离观察室。发热门诊定时消毒,医务人员严格按规范佩戴口罩和做好手卫生,做好个人的防护。

2、强化发热门诊“守门人”的责任。一是严格落实相关工作制度。发热门诊执行 24 小时值班制。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必须扫“安康码”并进行核酸检测,有相关临床症状或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在其核酸检测结果未出来前均不得擅自离院或转院。如有擅自离院者,应向值守公安反映并向院指挥部报告。对于待排除和疑似病例要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并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二是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发热门诊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不是拒绝接受发热患者就诊。要做好发热病人基本身份信息登记,加强流行病学问诊,强化新冠肺炎临床症状早期识别。发现发热等可疑病例要详细登记相关信息,并按相关程序及时报告、收治和转运。三是增强病例“早发现”意识。发热门诊全部患者都要进行新冠病毒核酸、常规检验检测(必要时还可进行抗体、CT 等检查),可疑患者应全部留观。同时,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工作(4-6 小时报告核酸检测结果,2 小时报告疑似和确诊病例,24 小时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加强对疑似病例的诊断,不漏诊任何一个可疑患者。四是规范病例转诊。要按照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要求,对疑似和确诊病例由专人专车(负压救护车)尽快转送至市级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四)进一步加强核酸检查工作 1、要提高检测能力。按照《广德市中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方案》,对

发热门诊病人、急诊留观病人,门诊呼吸内科病人、新入院的住院病人,住院陪护人员以及医务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其他就诊人员愿检尽检。要根据要求进一步提高检测能力,确保核酸检测的能力与秋冬季最大诊疗量相匹配。对于发热门诊和急诊患者的核酸检测原则上要在 4-6 小时内报告结果;对于普通门诊、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等人群的核酸检测,原则上要在 12 小时内报考结果;对于“愿检尽检”人群的核酸检测,原则上在 24 小时内报告结果。

2、加强核酸检测质量控制。高度重视核酸检测质量控制工作,使核酸检测既保“量”又保“质”。加强核酸检测的质量控制。加强对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日常质量控制工作的监督检查,组织并督促实验室参加省级临床实验室的室间质评。实验室要做好日常室内质控,有专人负责室内质控,并定期将室内质控情况报医院防控指挥部。加大核酸测人员的培训力度。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测检测技术指南》和《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的要求,常态化组织临床护理人员和核酸检测相关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确保采样人员规范采集各类标本。实验室检测人员要熟练掌握标本处理和检测方法,最大限度减少结果误差。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第 2 版)》,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程序文件及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失误或意外的处理操作程序,做好实验室环境消毒处理记录。严格按规定处置剩余生物样本,做好标本使用、保存、上送与销毁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住院病人分区管理 1、对初步诊断不能排除相关病毒感染的病人,应当进行血常规、肺部 CT、核酸检测等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2、对需住院治疗的,必须经预检分诊、普通门诊(或发热门诊)初步排查后,按照分区(过渡病房、普通病房)管理要求安排入住,新收入院的患者安排到过渡病房,并进行单间收治,经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后再转至普通病房,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的对可疑患者应立即转入感染科隔离病房,通过影像学、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方法做进一步鉴别诊断,排除新冠肺炎可能后,方可转入普通病房。

(六)切实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严格落实院感防控措施。严格落实医院感控督导员制度,认真开展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下的医院感染监测与质量控制工作,全院全员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加强佩戴口罩、手卫生、环境通风和物表消毒管理。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人员均应佩戴口罩、测量体温,防止院内交叉感染。采取网上预约挂号等措施不断优化就诊流程,减少人员现场聚集,最大限度防止院内感染发生。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院感管理。开展院感防控全院全员培训考核,进一步提高业务人员院感防控意识和能力。

(七)做好医疗资源和防护物资的储备 对感染科隔离病区进行全面排查。确保发展门诊观察区、传染病房隔离区各项措施设备完好,一旦需要,可立即投入使用。做好防护物资和设备设施的储备。对医用耗材、药品、消毒用品等物资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建立物资储备清单,实行物质设备动态储备管理,原则上物资药品储备量应满足医院 30 天满负荷运转需求。

(八)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技术演练 加强全院全员新冠肺炎防控和救治知识培训及技术演练,确保培训工作实现“全院全员”。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呼吸科等重点科室的全体医师必须全面掌握相关重症救治的技术;全院全员围绕新冠肺炎病例“四早”以及院感防控、医务人员防护等方面开展培训。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并实行多学科协作模式,组织医疗救治专家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与交流。有计划的开展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模拟演练,提高相互协调与应对能力。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医院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其他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做好协同配合,扎实稳妥地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组织工作。

(二)增强责任意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各部门各科室要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强化业务人员的“四早”防控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使疫情防控及医疗救治工作的责任落实、落地。

11.猪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 篇十一

一、猪呼吸道综合征对养猪业的主要危害

猪呼吸道综合征发病期间,常出现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造成在诊断和控制上出现混乱,使药物应用和疫苗紧急注射不见明显效果,进一步增加了对猪呼吸道综合征的控制难度,使发病过程延长,短则1个月,长则2个月~3个月才能得到基本控制。发病猪群的发病率和死淘率均升高。由于猪呼吸道综合征主要侵袭断奶后子猪,而此时猪群正处于母源抗体保护力下降,自身免疫力没有完全建立,消化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尚未健全,又处于断奶应激和饲料更替时期,所以猪呼吸道综合征发病场的猪群发病率高达30%~70%,死淘率高达10%~30%。

二、细菌性呼吸道病流行特点与控制重点

当前常见呼吸系统感染主要细菌病有猪气喘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和猪链球菌病,猪肺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沙门氏菌病也有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等会加重发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弓形虫病也会单独引起呼吸道病。

PRDC主要感染途径为呼吸道,空气气溶胶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饲料霉菌毒素、空气质量、温度剧变是本病爆发死亡的主要诱因。断奶、保育仔猪最容易突然发生。

细菌性呼吸病的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和高热发绀。细菌毒素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呼吸困难、咳嗽。病原菌产生毒素热源,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升高。猪链球菌、猪肺疫、猪副嗜血杆菌、猪传染性胸膜炎体温升高可达41.5。以上,急性发病初期甚至达42。~42.5。以上。这与病毒性传染病有差别,而慢性萎缩性鼻炎、气喘病通常不发烧或低烧。

耳尖、腹部皮发绀是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病变,肺炎引起组织缺氧,末梢循环衰竭,耳尖、腹部皮下发紫、发黑、坏死,内毒素休克会加重上诉症状。同时引起循环障碍导致水肿。所以发病中后期保定治疗为主,大量用药会加重疫情。

细菌性呼吸道控制重点在于环境控制、猪场管理和容易控制的细菌病优先控制,如猪气喘病、副猪嗜血杆菌病。

三、猪气喘病综合防控技术

治疗原则采用综合治疗与对症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中要重视联合用药,如抗病毒药与广谱抗菌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之间的联合使用等,并随时根据病猪症状的变化情况更换治疗用药,防止出现耐药性。猪呼吸道综合征发生时往往是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所以,尽管选用针对致病菌的敏感药物,其病情也要持续7d~10d,如选用强力霉素、支呼净与阿莫欣配伍;味可乐与强力霉素配合使用均有良好的效果。而一些猪场对此认识不足,希望1d~2d解决问题,结果频繁更换药物,使应有的药效得不到正常发挥,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另外,临床治愈后最好再坚持用药2d,以免疾病出现反复。

猪气喘病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特征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典型病变PCR检测病原可确诊。哺乳猪和幼猪最易感,发病率高,病死率低,育肥猪发病少。母猪和成年猪多呈满性和隐性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两季节比较多见。猪舍通风不良、气候突变、饲养管理不良可促进本病发生,如有继发感染,夏天亦发病。感染后7日-14日咳嗽,新发病哺乳猪和幼猪剧喘,腹式呼吸或犬坐姿势,时发痉挛性阵咳。体温一般正常,有继发感染则体温升高。食欲大减或废绝,日渐消瘦。架子猪、育肥猪和后备母猪长期咳嗽,清晨进食前后及剧烈运动是最明显,严重的可发生痉挛性咳嗽。随着饲养条件和气候的改变,症状时而缓和。病猪体温不高,但消瘦。发育不良,被毛粗乱。病期长达2月-3月,病死率不高。易发生继发感染,造成夏季猪群急性死亡。特征病变发生在肺新叶、尖叶、中间叶及隔葉下缘,形成胰变或虾肉样变。两侧病变大致对称,病变部肿大,淡红色活灰红色半透明状,界限明显,象鲜嫩的肌肉样。特征病变组织PCR检测到病原可确诊,血清学诊断方法可用于确定猪群中猪肺炎支原体的存在和感染状态,常用IHA/、ELISA.

综合防控生物安全与饲养管理要点:猪群采取自繁、自养、自育、和全进全出;提供新鲜清洁的饲料,保证仔猪有一个温暖、干燥、无风的环境。尽可能减少用水量,降低室内湿度;产房温度分娩后1周27。,2周26。,三周24。,四周22。。相对湿度在60%~70%范围内,5~7周龄断奶后的保育仔猪温度24。以上。保持舍内良好通风。药物预防与治疗:可选择盐酸土霉素、恩诺沙星、乳酸环丙沙星、太秒菌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泰乐霉素。给药途径肌肉注射或混料、混水口服。长效油针预防和治疗效果更佳。疫苗免疫:预防猪气喘病可用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在仔猪5~15日龄肺内注射免疫,或用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7日龄首免,21日龄加强免疫一次。猪喘气病在呼吸道复合体和高热病中常常起破坏肺免疫屏障的起始作用,猪气喘病168弱毒活疫苗及进口灭活苗均具有使用价值。

上一篇:《老人与海》读后感1500字下一篇:英语演讲稿:世博英语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