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家训规发言稿(10篇)
1.家风家教家训规发言稿 篇一
十条家规告诉人们该如何处理家国关系在周恩来二十多年的总理生涯中,周家逐渐形成了“十条家规”:
家风、家规、家教、家训
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
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
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
五、不许请客送礼;
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
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
八、生活要艰苦朴素;
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
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这十条家规是周恩来高尚人格的写照,也展示了共产党人处理家国关系的崇高境界。
2.家风家训家教征文 篇二
孩子四岁,我就开始领着他参加所有的公益活动。在敬老院,说话并不清楚的他却能大方的为爷爷奶奶唱《小燕子》,义工宣传现场,他是跑得最快发名片最多的一位,在募捐衣物的现场,他会在众多大人的眼皮下,拖着大大的衣服,向对面捡垃圾的老爷爷走去。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有了一颗向善的心。
言传身教。参加活动越多,孩子的认识也越强烈。有一次在市场买菜,一转眼看不到孩子了。着急的寻找,才发现他在不远处一位卖菜的老大爷摊前。他把一张义工的联系卡给了老大爷,并告诉爷爷如果需要衣服和钱就找临淄义工帮忙。・・・・・・我拉着他离开后问为什么这么做,儿子的回答让我很感动。“妈 妈,你没看到爷爷脚上穿的鞋都破了个洞,衣服破破烂烂的吗?他家里一定很穷,义工不就是帮助穷人的吗?我是小义工,当然得帮他们了。”一刹那感觉儿子真的长大了。三天后,我和儿子再次见到老爷爷,给老人买了一双棉鞋,那位大爷激动的恨不得把所有的白菜都给我才能表达他的谢意。
一个人的真诚才能成就他的善良。孩子走进小学,成了一名一年级的孩子。攀比心也愈发的重。有一天他回来告诉我,让他当小义工的领导。我问为什么,儿子回答,因为我已经告诉同学,我是小义工的领导。我说,为什么呢。孩子说,因为义工是好人,小义工更是好人,我想当好人。我笑着告诉儿子,好人不是你当什么官,而是你做什么事。首先一个不诚实的人不配当义工。再说,并不是所有的义工都是领导,他们都默默地奉献爱心,做好事是不需要留名的。也因为此,我罚儿子写拼音表两遍,因为他向同学撒谎了。而就在两个小时前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的现场,他把这番话讲给了同去的小孩。并严肃的告诉他,“如果撒谎会剥夺你当义工的权利”。
如今我们一家都在从事公益事业,每次儿子都会以能参加义工活动感到自豪。每天晚上他总是爱不释手的摆弄我获得的道德模范奖杯。他说,妈 妈,你不用把你的名字改成我的了,因为我长大了也会得到这个奖杯。在他的心里,他也正在以做一个好人而严格要求自己。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我只希望他快乐善良。
3.五则家风,家教,家训 篇三
涓涓细流,绵延悠长--------家庭教育案例
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家庭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
传承。
母亲总是会说,“等你当了母亲,就会明白我的良苦用心,等你有了孩子,定要让孩子挫挫你的锐性,我定不会给予你帮衬的。”可是,母亲永远那么不顾一切,永远是那个拼命保全女儿的人,生孩子时的不易,月子里小孩子的关心和呵护,全仰仗于母亲,既要让自己的女儿健康的恢复,又要让自己的小孙子适应于这全新的世界,母亲付出了成倍的努力,夜以继业,不知疲倦,只为给我,给小孩子最温暖的亲情,母亲给予了我孩子家的温暖,在她身上得以传承,我对母爱的定义也有了更深刻的定义。耐心。
我生来就男孩子的性格,做事多了男生的果敢,却少了女子的温柔与耐心,可母亲却用行动告诉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里女子的耐心和温顺,对父亲,给与生活上的关心和呵护,在事业上,以一个贤内助的身份,给与父亲最坚实的支撑,我们姐弟两,从牙牙学语,从数一到十,从拿笔写字,都是母亲默默的陪伴,我的孩子,对那崭新的小生命,母亲也是给予百分百的耐心与呵护,现在吾家有女初长成,也生白白胖胖,聪敏伶俐,这其中的功劳,都是由母亲的汗水凝结成的。作为女儿,无以为报,只得用陪伴来回报母亲,让她享天伦之乐。
刚强。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母亲虽有传统女子的三从四德,温柔善良,贤良淑德,可性格里却有男子一样的果敢和刚强,对于有侮人格的事情,绝不妥协,对于那些忧伤自己人格的人也是如此,也是毅然而然的诀别,绝不来往,所以,自己也是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不圆滑,不做作,不妥协,但如果是损害自己人格的事情,绝不有半分退让,做事有底线,有原则。
我的家,给予我温暖,它是唯一的心灵寄居地,是我唯一的避疯港。难过了,我会想着给她倾述,快乐了,我会第一时间想着跟着她分享喜悦。而家里的母亲,她给予我关心与爱护,是我心底最深的牵挂。待人接物上,如果我能有一点感恩之心,耐心,性格上,如果能如男子般刚强,坚毅,不妥协,这都得感谢我的母亲,她不仅给予了我生活上的关心与爱护,更是我人生的导师,她为我付出了所有,为我的孩子倾尽了全部。她的给了我春风般和煦的温暖,给了我夏雨般的炽热,还为我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家风。母亲,感谢你,千言万语,只汇成一句话,你的健康,你的陪伴,你的欢乐,是我最大的奢求。我从未让你骄傲,你却待我如宝。我的家风故事,就是母亲的故事,它如涓涓细流般平凡,却连绵悠长。对我来说,母亲就是家风最好的代名词。
我的家风
箴训:志毋虚邪,行必正直。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学生: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爸爸从小一直这样教导我:身正不怕影子斜。于是,做个正直的人,做个对自己也不欺骗的人,从儿时起,就成了我的追求。
古人有云,正直为吾人最良之品性,且为处世之最良法,与人交接,一以正直为本旨。正直二字,实为信用之基。
正直意味着高标准的要求自己。不可以因为身囿或流言便卸下正直的铠甲。当班级里同学们抄着作业时,我会时时刻刻警醒自己,认清自己该做什么是当务之急。抄作业的危害我们大家都心知肚明,我必须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做正确的事情。虽然有时,我会疑然惶惑地有感自己很突兀,与周遭格格不入。我也一度犹豫着自己是否应该继续坚持下去。但这份高要求的正身感,这份愉悦与踏实,坚定了我最终的信念。
正直意味着有高度的名誉感。什么是砖头的名誉感呢?那就是做一块实实在在的砖头。什么事板材的名誉感呢?那就是做一张结结实实的板材。那么什么是人的名誉感呢?那就是,做一个踏踏实实的、正直的人。有了名誉感,我理解了,所谓:人,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是个中国人,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是学校里的学生,接下来是......要做好一个人,要对得起人这个大前提,那么就一定要做到正。
正直意味着具有道德感并且遵从自己的良知,意味着有勇气坚定自己的信念,意味着自觉自愿地服从。这些戒律听起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你真正在寻求正直并且开始发现它的时候,它本身所具有的力量就会令你折服,使你在所不辞。最终,你会明白,几乎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都包含有它自身的不容违背的正直的内涵。
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家教有方
传统中国重家风。家风琳琳琅琅,概括起来,不外乎家国天下、耕读传家、积德行善、仁孝清廉等几个关键词。“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唯俭与勤”、“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就体现了这一点。家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近年来却很少被提起。在种种“神回答”中,[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虽有调侃,但也见其式微。
有人讲,现在谈家风,并没有多大意义。言下之意是,家风大多充满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好人、老实人,可社会现实常常是“老实人吃亏”。有声音称,当下社会除却成功别无信仰,而且为了成功可以抛弃一切。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做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莲太累了,甚至难有出头之日。但必须看到,这会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这种状况不会延续只会削弱。而且,我们处在同一条船上,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谁也不能做社会责任的“逃兵”。这种责任,是存在的理由,也是活得更好的保证。
我们教育孩子要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做个正直的人。孩子现在还很单纯烂漫,也许再过些时日,她会有自己新的感悟。我们认为,在现今的社会大环境下,尽管非黑即白,还是希望孩子能够自己感悟它的“灰色”。而教导她恪守正直,是为了帮助她生活得简单快乐。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家风家教案例
我出身于一个三兄妹的家庭,在父母的严格教育下,我们兄妹三人都个性开朗,心态健康,学习优异。不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会有人称赞我们……这些都归功于我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说我生活在一个温馨而又严厉的家庭中,下面我就像大家介绍我的家风家教。
我的父母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业,对我们的功课抓得很紧,但也会适当的给我们玩的时间。以前,我和弟弟都抱怨爸爸妈妈给我们玩的时间太少了,使我[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们很不快乐。如果我们考试疏忽了或没考好,他们会毫不客气地骂我们一顿,并且要我们写好检讨后才肯给我们的卷子签字。他们对我们几个的考试分数要求高,三科必须在九十六以上,以至于我们考试时都会有压力,但同时也会有一个目标,一个值得去奋斗的目标。
我们家一直有一个“家规”——不能过分溺爱孩子,应培养他们独立。我将举一个事例来说明:
一次我们全家去登山,从山脚望上去,都看不清山顶。我们好不容易爬到半山腰,都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就在这时,我踩到青苔不慎滑了一跤,摔得我可疼了。我本以为会有谁过来扶我,或是爸爸妈妈会担心得要命,可结果却是爸爸的一句“没事,不要紧,快起来我们赶紧走”。说完便继续爬他的山,丝毫没有要扶我或安慰我的意思。其实我那时已经没那么疼了,可因为他们的冷漠,使我觉得没有人关心我,便哭了起来。哭着哭着,我突然意识到不是办法,我应该自己走,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事后,我知道父母是爱我的,他们是以严厉的方式在锻炼我的能力呀!
我们家还十分讲究卫生。一次,我在洗手池里洗完手,随便甩了甩水就走进客厅。妈妈看见了,大声呵斥我:“手都没擦,水滴得到处都是,弄得脏死了!还不快去擦”!我连忙跑去擦干净,可见在卫生方面多注意啊!
我们家还有很多家训家规,比如:
1、衣着整洁,讲究卫生。
2、子女称呼长辈不能直呼姓名。子女在路上遇见长辈应问候。
3、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
4、父母呼唤,应及时答;有事交代,要去做。
5、子女要关心父母健康。
6、父母或长辈不能过分宠爱孩子,应严格管教。
7、纵然不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也正因为有了这么多家训家规,才使我们兄妹在为人处事,学习等方面游刃有余,获益良多。
家风,家教,家训
家,给人以温暖。它是人们的唯一定所,是人们的避风港湾。但是,家要有家的样子,不能乱七八糟,没有规矩。有句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如果一个家庭,没有规则,只有溺爱与包庇,那请问这是一个家吗?家原本是一棵参天大树,是一座巍然耸立的大山,万一。他忽然倒了,塌了。请问,这是谁造成的?是我们。爸爸没有威严,妈妈全是溺爱,我们变成一个个蛮横无理的人。家这棵参天大树一倒,大山塌了,我们后悔了,懊恼了,可惜晚了。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我记得寒假临近过年时,电视上出现了一种许久未听过的新词“家风”。这一词是新闻联播上所播出的,他们派出记者,随机提问,“家风是什么?家教是什么?”行人的答案各不相同。
家风,我认为是家里人的一种行为,是好是坏。我认为我家的家风是热情,爽快和执着,因为家中的每个成员都十分热情好客,遇到困难不退缩,说到做到,很少食言。
家教,我认为是家人的素质,是深是浅。家人如果不学习,将得不到知识,学不到文明。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一点。从小,父母教育我们要认真做事,知错就改。现在老师教导我们分清黑白,认真做人,踏踏实实。将来,会是社会教育我们坚持不懈,守法牢记。每一天,我们都学到东西,学到知识,学会了文明,懂得了道理。
家训,我认为是家人的教训,是严是松。如果每个人都官官相护,隐藏事切,我认为就要使用杀手锏了。如果每个人都坦诚相待,大公无私,我认为规则没有必要了。家训,该用的时候,一定不能手下留情,不该时千万不要用,否则会铸成大错。
一个家,既要有令,也要有暖,二者不可缺。
4.家训家风家教心得体会 篇四
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xx月xx日-xx日,公积金余杭分中心机关支部组织开展了学习郑义门家规,正家风、立家规、严家教活动,切实加强党员家风家规建设。
一、党员分头学。
各党员开放式学习了《郑义门》家风,并结合自家家风写体会谈感想,提高对家风重要性的`全面认识。大多家庭都包含着礼貌谦让、勤劳节俭、艰苦奋斗、尊重宽容等普通人家的家风与传承,倡导礼义持家。
二、科室集中学。
各科室负责人牵头,对郑义门家风进行讨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提高自身的修养,先将家庭管理好,才能更好的为国家效力。与党员自学相比,科室更多是对廉政廉洁的讨论。
三、持续深入学。
支部借助本次活动,将家风教育纳入分中心文化建设,逐步成为公积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抓家风家规教育,牢记家和万事兴,注重家风对政风学风的带动,营造良好氛围,厚植勤政廉政基础。
5.家教家风家训传承故事征文 篇五
先说说家训,爷爷告诉我,那是我爸曾对我说的一句话,我这就明白原来家训就是长辈一代接一代告诫子孙的一句话。最后我把目标锁定在了两句话,一是“做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因为纸是包不住火的。”二是“你要记得多孝顺长辈,尊重兄长。”第一句话我一直遵守,从来没撒过谎,所以我的朋友很多,“仇人”当然也不少,但我没有因此后悔过!第二句话是说要孝顺,尊重他人,我虽不怎么孝顺过长辈,但也从来没有和他们吵架。尊重他人我也做了,比如当别人对我说出他的理想时,有不对的我会去与他一起纠正,对的理想我则会支持他,从来不会做出嘲讽他人的行为。
再谈谈家规。家规是指长辈一代一代积累下来,后代必须遵守的准则。另外我爷爷十分看重家规,要求家庭中每一个人都要做到。我家的家规大多都是关于“孝”、“诚”、“德”。孝不用说自然是孝顺,诚就是讲诚信,而德则很重要,家规中写了要帮助别人,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能伸出援手,不打架闹事,作一个有道德的人,要有礼貌等等。我爸还为我料普了一下餐桌上的礼仪,吃饭时不可以用筷子敲碗,吃饭时只能夹面前的菜,不能“越山”,还不可以“抬轿”就是把筷子伸到菜底下,往上捞,餐桌上长辈没有动筷,小辈也不能先动,其实还有很多礼仪需要我去学习,自然也学到了不少。
最后是家风,家风是指门风。其实我们一家的家风和家规、家训差不多,我家是和睦的。
6.家风家教家训规发言稿 篇六
-----家教家风家国情怀 河北正定四中 张丽娟 家教家风之于家庭,是维系一家之本;家国情怀之于国家,是安定团结之根基。《颜氏家训》是颜之推的处世哲学,也为后世留下了家国兴旺的不二法门。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颜氏家训》把学问和技艺当作铁饭碗,是安身立命的手段。“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只要有学问,穷点儿,不丢人。书读完了,即便是仅限于中国的古代典籍,也是大境界。如《老子》《庄子》《礼记》《左传》《诗经》《论语》《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战国策》《楚辞》等,颜之推一边强调博览群书,一边极力解释,读书不是目的,而是齐家报效国家的手段。“夫学者,贵能博闻也。郡国山川、官位性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
“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现在的学者功利心强,应该“修身”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才能“求进”,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夫学者,贵能博闻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就是“博闻”的现代翻版。“多为少善,不如执一。”术业有专攻,抓住一个专业不放,把活儿干得地道点,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尽善尽美,只能依靠尽量显著的优势,来弥补弱点。我们学习,要避免学过,就算掌握了,应该温故而知新。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本,不等于老天爷。读书要有真才实学,不能纸上谈兵。
“如(妻子)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两口子从耳鬓厮磨到白头偕老,哪能随随便便结婚,潦潦草草散伙呢?《颜氏家训》教导:处于强势地位的丈夫,应该率先体贴妻子,这是“风化’的一部分。如果妻子疼到心里,便不会计较谁强谁弱,犹如《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中的天族太子夜华,疼爱凡人素素疼到可以失去自己的性命,婚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颜之推治家共两招:先“风化”,也就是感化教育;行不通,立马动武—即刑罚。让“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就是男女老幼,各得其所,心平气和地过消停日子。即现在的所谓的幸福指数。平平淡淡才是真,朴素的就是持久的。爱着的即是永恒。家教家风概括无不是孔子语录的翻译: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女人善良贤惠,拒绝诱惑,男女都有最适合的角色,把自己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
“男主外,女主内”这种家庭结构仍适于当今纷杂的社会现实。老人孩子、买菜做饭、周末辅导等看重生活品位,生活有滋有味。女人背后的痛苦,外界既不领情,也不理会。
《颜氏家训》这部书的写作意图就是“整齐门内,提撕子孙”。“门内”即指家里人,“门外”指花花世界,滚滚红尘。处理家务,应该“内外各异,亲疏有别”,即对内,无条件;对外,有保留。兴隆的家庭平安和顺,不贪婪,又知足。颜之推推崇平淡生活,追求简朴。诗意的栖居。“谦虚冲损,可以免害。”别想的太多,别要求太高,别追得太急。少一分欲望,多一份满足,或许能带来意外的收获与惊喜。有福慢慢享,千万别烧包。惜福就是敬畏家国恩泽,敬畏眼前这来之不易的好日子。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家庭幸福就应保持这种状态:云霞俱静,细水长流。
“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之家有余庆。”颜之推认为:虔诚修善,自然会赢得幸福人生——“三世之事,信而有征。家世归心,勿轻慢也。”家庭需要信仰。信仰,是一盏指路明灯,照亮每位家庭成员穿越百年。每当家族遭遇大灾难,有信仰,不会倒。有信仰,生活有奔头儿。《颜氏家训》劝人向善:“夫修善立明者,亦犹筑树果,生则获其利,死则遗其泽。”修善,收获最隽永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为亲人,为好友,多一份雪中送炭,多一次扶危济困,多一回救死扶伤,自己的心灵得到抚慰,还不是人生之兴,家庭之福吗?
7.家风家训发言稿 篇七
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家的家风、家训,要说起我家的家风、家训,那就是:诚实、善良;尊敬长辈、自强自立。
我的家是一个三世同堂的大家庭,我家和小叔子家8口其乐融融的生活在一起。既有父母长辈,又有年幼的女儿和侄子。从我懂事起,妈妈就告诉我做人的道理:为人要诚实,诚实是金,不诚实的人,永远得不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心地要善良,要懂得包容,没有一颗善良、包容的心,好勇斗狠、心胸狭隘的人,最终将会被别人唾弃和孤立。
在日常的生活琐事中,我时常用这些道理来教育女儿和侄子。记得女儿读二年级时,有一次课间休息时间,女儿被一个冒失的小男孩撞到了,踝关节骨折。我接到老师的电话,飞奔一般来到教室,看到了女儿肿的像馒头一样的小脚,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心中对“肇事者”无比愤怒!但是,当看到这个小男孩无助的眼光时,我强压住心中的怒火,心平气和的对小男孩说“你以后可不能再这样冒失了,这次我们不追究你的责任了”。听我说完这话,小男孩感激流涕。在回家的路上,女儿悄悄的在我耳边说“妈妈,我还以为你要责骂那个小男孩呢,没想到平时严厉的你,原来这么善良、宽容”。听完女儿的话,我觉得自己做对了。
家有老胜似宝!孝心代代传承。每次带着女儿回娘家时,我都会带上点小礼物,让女儿交给外公外婆,向二老道声好。我会把菜饭做好,让二老休息。我的父亲时常拉着女儿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孙女啊!你以后也要像你妈一样,要懂得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呀!父母将你带到了世上,养育了你。长大你一定要好好报答他们”。每次,女儿总是坚定的点点头!
从小我们就教育女儿要学会自强自立,给她讲“打铁要靠本身硬”的道理,让她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将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不要依赖别人,不能安于现状,要勤奋进取,要靠着自己的实力去工作,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8.家风家教发言稿 篇八
“日子过不下去了,我来申请离婚”,在法院隔三差五的能听到这样的话。当事人不同,但理由却大同小异,家庭暴力,酗酒赌博,作风不良等家庭作风导致了一个个家庭的破裂。每每这时候我会想孩子怎么办?生活在不良家风中的孩子怎么办?每个家庭都对孩子寄予厚望,但又有多少人真的懂得怎么去教育孩子。家庭教育是一味的灌输大道理吗?是强硬的下达命令吗?都不是!是言传身教,是身体力行。看到过这样一张图片,妈妈在给家里的老人捶背,孩子见了,站到妈妈的身后给妈妈捶背。有人说,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不要小看你做的一点好事,更不要忽略你做的每件不好的事。因为家风就体现在这一点的好,这一点的不好里。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原生家庭”这个词,因为从家庭环境中能看到一个人的性格和特质。从孩子身上能看到父母的素养,从丈夫身上能看到妻子的勤恳,从妻子身上能看到丈夫的品格。
我国重提家风是一种文化的回归,是历史智慧的挖掘与重建。不用觉着这个词很大,这个词离我们也不远。给疲惫的家人端上一杯热水,给受挫的孩子一声温柔的鼓励,给负重而行的邻人搭一把手,给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指一下路,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带着孩子插队闯红灯。传承好家风,从小事开始。
中国传统社会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风与政治文化休戚相关。“居家”正,“居官”才能正。党员干部的作风与其家风相辅相成,好作风带出好家风,好家风又促成好作风。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蔷之内也。从反败斗争的实际情况看,一些党员干部的下马与其家庭有很大关系。好了歌中写到,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广厦万间,夜眠七尺;良田千顷,日食三餐。只有好的作风才是党员干部的立世之本。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每位家庭成员都应常怀传承家风的热情,每位党员干部都应常保家国天下的情怀。
9.鲁迅家训家教故事 篇九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推荐人:三七班徐哲浩
钱基博家训家教故事
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钱钟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推荐人:三八班张一航
梁启超的家教故事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
1918年11月7日,自杀前三天,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时在北京大学任哲学讲师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说罢,梁济离开了家。
梁漱溟亦两度欲自杀,但最终,现实中国的问题和人生问题萦绕着他,他不停思考,积极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梁培宽、梁培恕,对于他们,给予最大自由空间。接受采访时,梁培恕说:“我们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拥有了别人没有的最大的自主权。”这种教育,也与梁漱溟受到梁济的影响有关,梁济对他就是“信任且放任”的。可以说,这也是一种“中国式传家”。
梁培宽追忆梁漱溟时,时常会提到一次考试。当时,梁培宽考了59分,内心忐忑地拿着学校要求补考的通知给父亲看。“他只看了一眼,就又还给了我。”梁培宽说,他后来明白父亲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相比于课堂成绩,梁漱溟更在意教人过社会生活,“生活本身的教育”。
推荐人:二一班
李金羽
胡适的家教故事
胡适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个子女,女儿五岁时夭折,长子胡祖望、小儿子胡思杜围绕在江冬秀身边,胡适忙于公务,无暇顾及。江冬秀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仅读了几年私塾,又酷爱打牌,对于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责怪,不甚得法。
在家庭教育中,胡适虽然倡导“独立、合群、重学”,但自身也有不懂得如何爱孩子的嫌疑。1929年,胡适给胡祖望写信,希望锻炼他过独立、合群、用功读书的生活,其中说:“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在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在一校最高一排。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这时,胡祖望十岁,离开父母,独自在外上学,父亲如此高的期望,恐怕只会感到“压力山大”。次年,胡适即大失所望,接到学校发来的“成绩欠佳”的报告单,怒道:“你的成绩有八个‘4’,这是最坏的成绩。你不觉得可耻吗?你自己看看这表。”
最终,胡祖望虽然上过大学,但远未达到胡适对他的期望;胡思杜读了两所大学都未能毕业,却染上了不少坏习气。晚年,胡适对秘书说:“娶太太,一定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别的方面有缺点,但对子女一定会好好管理教养的。母亲有耐心,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亲的没有耐心的关系。”可谓沉痛之语,意味深长。
推荐人:二二班 马萧天
丰子恺家教有方
丰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同时,子女独立后,要与父母分居,“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10.家教家风家训传承故事征文 篇十
中国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尊重老师、尊长、同学和任何有残疾的人;勤劳节俭晓得持家;远亲不如近邻,好好对待邻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家训,是自古以来存在在每一个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它们定为家训,是为了让下1代牢记中国5千年历史文化的璀璨,我会努力做到,同时也会影响周围人,让他们也做到。我家的家规是:主动向尊长问好;相互尊重彼此;路上捡到钱包等贵重物品必须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业做完了才有文娱时间;当天的事情当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运动(最少1种)。这些家规有几项是爷爷奶奶定的,有几项是爸爸妈妈定的,这愈来愈完善的家规更是让我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进步。从小,爸爸妈妈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规矩,成绩了我现在的成绩。我家的家风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1种道德的气力。家风需要我们1代又1代的传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
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王侯将相之家。
【家风家教家训规发言稿】推荐阅读:
家风家教家训作文11-12
浅谈家风家训家教12-09
家教家风10-31
家风家教征文:我的家风家教11-17
好家风家教征文06-11
家庭家风家教记录11-22
家庭家教家风反面教材07-06
好家风好家教手抄报07-07
为什么要重视家风家教06-28
家教家风主题学生演讲稿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