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建筑业发展

2024-09-18

改革开放建筑业发展(共12篇)

1.改革开放建筑业发展 篇一

建筑业改革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5年3月20日)

3月18日,接到省厅《关于组织建筑业改革发展专题调研的通知》后,我市迅速行动,立即将通知转发给我市建筑业企业,要求企业提报相关材料,并将于下周一组织部分企业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3月19日,我们又接到了省厅召开座谈会的通知,由于时间紧迫,企业的情况还未能及时反馈到我局,更详细的情况还未能全面掌握。现就目前掌握的我市建筑企业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市建筑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建筑业紧紧围绕“平安、安全”这条工作主线,突出抓好工程质量、安全、外出施工、建筑市场治理整顿、农民工工资清欠等重点工作,全市建筑业平稳健康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建筑企业985家,其中总承包企业310家(一级19家,二级138家,三级153家),专业承包企业408家,劳务企业267家。建筑业全年平均从业人员13.6万人,高峰期20余万人,绝大部分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人均收入5.3万元。2014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30.74亿元,同比增长11.45%;建筑业增加值76.35亿元,同比增长5.73%;房屋施工面积2106万平方米(含未竣工工 程),同比增长5.09%;全市建筑业地税收入10.65亿元(全市地税收入75.09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的14.18%;外出施工合同额105.63亿元,同比增长4.5%,外出施工产值86.57亿元,同比增长16%。

(一)强化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把质量安全作为保证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生命线。市管区域实行了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管,全市形成了主管部门监管,企业自控,建设、监理单位监控的综合管理体系。当前全市在建工程(含往年结转工程)2861个、2021.2万平方米。目前,全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形势比较稳定。

(二)推进了外出施工工作。实行“行业鼓励、政策支持、舆论引导、服务保障”,通过创造条件与“中字号”大企业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等措施,鼓励本地企业“抱团发展”、“借船出海”,开拓外埠市场。近五年,全市外出施工产值年均增长19.7%以上。

(三)扎实开展建筑市场治理整顿。以严格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为突破口,加强外来队伍管理,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六个行业进行全面的治理整顿。以规范招标投标程序,打击压级压价、串通投标、阴阳合同、违法分包转包为工作重点,治理整顿建筑市场秩序,逐渐营造良好、有序、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

(四)积极打造装饰业品牌。我们把装饰业作为特色产业培育,目前我市的石材干挂、玻璃幕墙和门窗等专业,施工技术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成为我市建筑业极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

(五)积极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坚持前期预防和投诉处臵同步抓,实行了投诉纠纷快速处理和多部门联动处臵机制,努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我市建筑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我市建筑业企业积极探索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创新发展方法,取得了显著成绩,建筑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步增大,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特别是去年以来,由于受全国经济下行和房地产形势的影响,我市建筑企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企业转型发展能力不足,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一是发展理念滞后。目前,我市建筑业行业结构单一,大部分企业产品种类单一,多以普通工业民用建筑为主,依靠房地产发展的特征非常明显。大多数本地企业缺乏专业工程承建能力、配套能力,承揽的工程多处在市场竞争的低端,无法适应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方向转换,缺乏轨道交通、隧道工程等专业,“有需求,无能力”矛盾突出。二是缺少核心竞争力。我市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普遍低,目前没 有一家特级企业,企业“多、小、弱”特征明显。许多企业内部管理成本偏高,偏重经营,不注重科技创新和投入,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资源整合不足。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资本运作能力不强,产业资源整合不足,不能有效延伸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度低。我市建筑企业数量众多,但企业之间的整合重组不够,建筑业企业与建材业、房地产业、工程设计与咨询以及投资金融业的联合发展不足。

(二)高投入和高成本,使建筑企业经营负担过重。在承接工程初期,大部分建筑企业在人力、物力、资金投入过大,除去物价上涨因素,目前建筑用工紧缺,人工费上涨过快,使得施工现场各项投入越来越多,工程成本增加。而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设单位趁机人为压低价格,在招标中片面强调最低价中标,施工企业为承接工程,不得不压低价格、盲目让利,导致施工企业恶性竞争,有的工程中标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

(三)建设单位工程款支付不及时,造成资金周转困难。一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因资金不到位或遇到相关政策,造成其后续资金衔接不上,导致工程款项拖欠。二是部分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往往仅施工主体结构,开发商要求工期非常短,总承包企业在工程前期垫资大、一次性投入非常高。可主体结构完成后,部分建设单位对工程进行肢解分包,对工期限定比较宽松,工程迟迟不能 竣工,变相拖欠总包企业工程款,且拖欠金额大、时间长。三是在工程竣工后,开发商往往故意设臵障碍,以种种理由拖延竣工结算书的审计,使总包单位无法向开发商要求支付工程结算款,严重影响了总包单位资金周转和职工工资发放。三是在工程竣工后,开发商往往故意设臵障碍,以种种理由拖延竣工结算书的审计,使总包单位违法向开发商要求支付工程结算款,严重影响了总包单位资金周转和职工工资发放。

(四)工程款支付不及时,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一是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施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主管部门在解决时,只能强压施工单位先支付农民工工资,对工程延期、延迟结算、执行难等导致的拖欠工作款问题也无力解决,而施工单位在垫付一定程度后无力垫付,造成工人讨要工资困难。二是有一些恶意上访的人员,通过查找合同漏洞或施工过程中制造摩擦等办法,到主管部门以拖欠工资为由进行上访,影响了社会稳定,也给施工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五)各类证书的培训、年审等,导致培训负担过重。随着对各项培训、持证上岗等要求越来越严格,企业需要培训、年审的各类人员的越来越多。但因企业所处的区域不同,特别是离市区较远的郊区、县、市,参加培训、年审都要到市区,交通食宿极不方便,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培训的人力、物力、财力。

(六)工人流动快,用工荒问题突出。一是建筑业人员流动性太大,而且施工现场建筑工人文化水平较低,如果施工企业对他们管理过严,他们便要求辞职离开。工人在培训、办理上岗证书时,人员已经离开现场,给企业增加了无效成本投入。二是用工荒现象影响行业发展。建筑施工现场比较累,现场操作人员老化,年轻工人极少,出现断层及用工短缺,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及工期需求。三是社保金缴纳难度大。由于建筑业工人流动性太大,尤其是劳务分包企业,工人数量多、流动快,缴纳社保的负担太重。

(七)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没得到应有的重视,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建筑业关联度高,能带动50多个行业,对相关行业的带动系数为1:176,能吸纳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推动城乡经济发展等。社会各界对建筑业是支柱产业和富民工程已形成共识,但是对建筑业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扶持。扶持政策始终不能到位,有的只是口头支持,精神鼓励,实际的政策扶持措施很少。社会上对建筑业也存在诸多偏见,把建筑企业法人代表和项目经理统统称为“包工头”、“黑老板”,职工则称为“农民工”,社会地位低下,形象不佳。

三、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出台扶持与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配套政策。建议制定扶持建筑企业做大做强的配套政策。政策应突出 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调整优化建筑业产业结构,改变房建产值比重过高局面,扩大新型建筑经济领域产值份额,形成多专业协调、均衡发展的产业格局。二是促进建筑企业转型发展,通过开展定向辅导,辅助企业适应国家建设投资方向转换。三是扶持骨干企业做强做优,鼓励骨干企业发挥资源优势,采取兼并收购、换股参股等方式进行企业重组,实施行业关联互补优势的战略合作,扩大资产规模,提高资质等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引导企业“走出去”,支持建筑业企业通过企业投资、地区推介等方式开拓市场。

(二)进一步优化服务,打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平台。按照国家关于深化机制体制改革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不断简化审批程序,开辟服务企业“绿色通道”,轻管理、重服务,帮助企业成长,助推行业发展。

(三)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一是建议对涉及建筑业的各类保证金收费进行理顺,按信用实行差别化管理,做到合法合情合理收费。二是合理培训减轻企业负担。建议将部分培训、继续教育等工作进一步下放到各市,由当地主管部门组织完成。适当延长证书的年审期限,为企业适当减轻负担。

(四)不断完善建筑工人保障体系。建议做好建筑从业人员保障工作,加快解决建筑从业人员在进城务工过程中子女上学、养老、医疗、培训、住房、户籍等方面的问 题,尽快出台关于建筑工人保障体系的政策措施,让建筑工人体面工作、体面生活,解除后顾之忧。

(五)打造建筑劳务市场。注重打造劳务品牌,提高劳务队伍组织化程度,探索建立劳务输出基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加大对劳务企业税收等方面支持,争取建筑劳保金调剂向劳务企业倾斜。

2.改革开放建筑业发展 篇二

关键词:建筑业,转型升级,政策支持,管理体制

1 河南省建筑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

虽然当前河南省建筑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但由于20年前形成的对建筑企业和建筑市场的管理模式以及建筑企业自身的一些因素, 目前河南省建筑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急需加以研究、解决。

1.1 政策支持力度不大

长期以来, 在河南省建筑业发展过程中, 省政府虽然也多次强调建筑业对全省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 也相继制定了一些支持政策和文件, 但相较于江浙等建筑业发达省份而言, 河南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大, 对建筑业的重视程度相对还不够。尤其是自2007年以来, 河南省在建筑业发展上还未出台以省委、省政府为名义的相关政策性支持文件, 未编制过全省建筑业总体规划、发展计划和相关规划, 未组织过由省政府领导参加的推介会、展销会, 也未制订过以省政府名义表彰、奖励、命名建筑业之乡等激励措施。这是河南省建筑业发展较为缓慢、落后于江浙等省份的根本原因。

1.2 建筑企业发展负担较重

负担过重是河南省建筑企业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据调查, 当前在我省建筑业发展过程中, 建筑企业既面临着沉重的税收负担、名目繁多的保证金, 又存在着融资困难、拖欠工程款等现象, 致使建筑企业发展困难重重, 负担较重。以所得税为例, 目前河南省建筑业所得税是按照2.5%的比例征收, 而同期江苏省所得税征收比例仅为1%.由于河南省所得税征收比例比较高, 致使河南省出省建筑施工企业不愿回省内缴纳所得税。据粗略估计, 每年仅所得税一项, 全省流失税源就高达20多亿元。

1.3 转型升级比较缓慢

转型升级是建筑业持续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目前, 河南省建筑业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不强,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其主要在于转型升级比较缓慢。河南省很多企业普遍缺乏技术创新发展战略, 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自主知识产权、专有技术和技术专利较少, 企业发展缺乏后劲。很多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仍然较落后, 施工现场管理粗放, 生产方式仍然主要靠拼人力、物力、设备, 仍处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发展低级阶段, 未能建立以高新技术和雄厚资金条件为基础的集约型管理模式。部分企业管理的核心层思想仍停留在原来的管理模式上, 对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敏感性不够, 缺乏深化企业体制机制改革、产业链延伸、跨行业发展等意识。

2 先进省份推进建筑业转型跨越的经验

江浙两省是全国建筑业发展的大省、强省, 也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两面旗帜。湖北省是全国建筑业发展的后起之秀, 发展势头强劲, 其发展经验具有启示意义, 特别是政府在推动建筑业做大做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1 政府高度重视

领导重视是江苏、浙江和湖北等省份建筑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促进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江浙两省制定了“十二五”建筑业发展规划, 明确总目标, 编制单项建筑业发展规划, 编写建筑业发展报告, 加强宏观管理。江苏省每年以省政府的名义在省外召开一次展示会, 介绍本省建筑业的发展情况, 推荐本省建筑企业, 鼓励本省建筑企业到外省市投资;浙江省则采取省政府主推, 从省政府做起, 每五年召开一次由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参加的全省建筑业发展大会, 主要研究全省建筑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湖北省提出了“要推进建筑业向万亿元产业迈进”的战略目标, 制定实施了做大产业集群、做强规模企业的“双轮驱动”举措, 并在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支持企业“走出去”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支持政策。

2.2 创新管理体制

为促进建筑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企业, 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营造宽松环境, 江苏、浙江和湖北省政府均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工作重点, 成立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机构。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了建筑业管理总站, 为副厅级全供事业单位, 下设5个办事机构, 40名全供事业编制, 负责管理全省18 000多个建筑企业;浙江省人民政府成立了建筑业发展管理局, 为副厅级全供事业单位, 26个事业全供参公编制, 3个驻外办事处, 负责管理全省8 000多家建筑企业;而河南省住建厅建管处作为全省建筑业发展的主管部门, 只设了一个建筑业管理处, 8名公务员, 协调管理着全省10 400家的建筑业企业、723.88万建筑业从业人员, 稍显力不从心。

2.3 破除发展瓶颈

职称问题、资质问题和资金问题是建筑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瓶颈问题。为促进建筑业企业的发展, 三省均把解决职称、资质和资金等瓶颈问题置于突出位置, 全力加以解决。对于职称问题, 三省政府规定, 对获得国家工程质量奖、国家级施工工法和省级工程项目奖的项目经理, 可破格申报评审高级职称, 对于正常申报高级职称者, 外语不作要求;对于资质问题, 三省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 鼓励企业增项提质;对于资金问题, 三省各级政府每年举办银企对接会和授信签约活动, 促进银企合作, 督促金融部门解决建筑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对于业绩优良、信誉较好、还贷能力强的建筑企业, 还可增加授信额度或实行优惠贷款利率。

2.4 促进转型升级

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是推进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和保障。为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三省均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引领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全力推进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将保障性住房作为推动建筑工业化的重点项目, 引导企业通过模块化设计、工厂化制造、装配式施工形成建筑工业化生产和施工能力, 培育一批工厂化企业;高度重视建筑业信息化工作, 例如江苏省建设厅成立了信息化委员会, 制定和实施了特级建筑企业信息化标准, 并以中南建筑企业集团信息化标准为模式, 搭建了以企业库、人员库、项目库为基础的信用管理平台, 并进行成本管理、日常信用管理等工作。

3 推进河南建筑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对策

推进河南建筑业转型跨越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同共进,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全力支持建筑业发展

把建筑业强省作为河南省发展的主导战略来抓, 尽快编制和出台加快建筑业发展、打造建筑业强省的意见, 加快制订全省建筑业发展战略规划、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成立高规格的建筑业发展领导小组, 组长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兼任, 成员包括住建、发改、财政、税务、人社、金融、科技、国土、工商、统计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 下设办公室, 专职负责我省建筑业发展的政策制订、规划编制以及相关问题的协调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快制订和出台河南省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全力促进河南省建筑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2 推进建筑业改革创新

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契机, 全面推进建筑业的改革创新, 以改革促发展、谋跨越;积极借鉴江苏、浙江、湖北等省份建筑业的先进经验, 创新建筑业管理体制, 适时成立河南省建筑管理局 (副厅级单位) , 主要负责全省建筑业的管理工作;深化审批制度的改革, 依法设定行政审批事项, 坚持“应减尽减、应清尽清、应备案事项决不审批”的原则, 减少审批环节, 优化审批流程;从建筑业实际和市场形势变化出发, 积极推进职称评定制度改革, 调整完善企业资质、评价认定政策, 加快定额调整力度, 着力营造建筑业发展良好环境。

3.3 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

从做大做强我省建筑业这一目的出发, 加快制订和出台相关政策, 切实减轻我省建筑企业的负担。比如, 对于税负过重的问题, 要积极出台相关扶持建筑业的税收政策。对于各类名目繁多的保证金问题, 住建部门应出台有关政策, 探索建立综合保证金制度, 减轻企业负担;鼓励采用银行保函作为保证金形式, 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对于重点扶持的骨干企业, 实行统一缴纳投标保证金扶持政策, 例如由省级主管部门或建筑业协会对骨干企业收取一定额度的投标保证金作为押金, 骨干企业在本省范围内投标不用再按单个项目分别缴纳投标保证金;制定保证金信用浮动制度, 例如对于评为省“守合同、重信用”和重点纳税大户的本地信誉良好的建筑企业, 应免征农民工工资保证金。

3.4 促进建筑业的转型升级

3.中职建筑专业改革设想 篇三

关键词:中职;课程改革;校企合作

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在不同形式下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而以往的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些与中职教育目标及社会现实需求等方面的差距,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能使职教学生有出路,才能使职教事业进一步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从教学实践出发,笔者论述了目前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课程改革方法。

一、学生毕业干什么

这一点是最关键的。现在不能说某个厂家要学生,我们就立刻给学生。一是我们一时培养不出来。二是学生临时去了也不能让厂家满意,反而影响学校名誉。就这个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地进行企业调查,了解市场需求,这样有利于专业对口。调查方面要涉及厂家需要学生具备哪些基本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是基本的建筑施工操作,还是建筑企业管理人才等。这样有利于我们对学生的定向培养。另一方面是分类,调查结果有了,我们针对情况对专业分类,大致可以分为短期班和厂家定向班。对于要求不高的厂家,我们就可以以短期培训为主,培养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比如,测量操作、建筑识图、安全施工等。对于要求高的厂家,我们可以和厂家签订长期合同,定期定向对学生培训,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程改革

1.找准对象因材施教。华东师范大学的副教授徐国庆博士在专家讲座中提到:“打破学科体系,建立基于工作体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项目课程的一个重要过程。”当前的教育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对象,定好自己的位置,才能使学校有所发展。

2.加强专业课程的安排,把握专业走向。对于专业课程,不要总是守着旧思想一条道走到黑。应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发展需求,根据社会的发展,参照企业的需求,依据自身的优势改变专业课程的安排。一个好的专业一定要有一个龙头项目,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学,整个专业才能良性发展。比如,现在就可以以建筑测量、建筑装饰等为主专业,建立专业建筑实验室,联系相关实习地点,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以龙头专业为中心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

3.强化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课程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基础实验,它着眼于全课程,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的综合训练,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掌握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选择一些简化的实际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要求学生在问题分析阶段和模块设计阶段分工合作、集体讨论,但最后得以独立完成。最后模仿大学毕业答辩,每个学生都要进行面试,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必须能够清楚地介绍设计思路、主要技术手段并回答与设计相关的问题,才能算完成了课程设计。这样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才能把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

4.加强校企合作。依托行业,联手企业,形成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实习工厂、校外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践训练体系。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理论适度,专业技术应用操作能力相对较强,知识面较宽的技能型人才。其专业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强,搞好实习实训教学是关键。这方面的教学设备、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单靠学院是很难满足的,必须借助企业。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零距离就业”,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学生前期在校内学习与实习,后期到建筑施工现场顶岗实习,或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内学习与到企业实习交叉进行,及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

5.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和完善建筑材料实验室、土工实验室、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工程测量是建筑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通过模拟建筑工程的定位、放线、抄平、变形观测等工作,培养学生建筑施工测量和变形观测的能力,以适应顶岗实习及就业岗位的要求。建立建筑资料室,陈列各种规范章程、法律法规文件、土建类中外文期刊、标准图集、定额、标准等专业技术资料。在钢筋下料实训中,让学生学会钢筋的绑扎、钢筋保护层的支设、钢筋弯钩的加工及钢筋工程的质量检验等。

总之,要真正改变过去的单一发展,走综合路线,这样才能使中职的学生有更广阔的天地,使中职学生出人头地,不再受社会的误解,使中职教育走出一片新天地,为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国庆,《项目课程的理论与开发研究》,《中等职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专家讲稿(第一部分)》,2007.7

2.刘兰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体制研究》[J],《中等教育研究》,2003.5

3.邹智云,《校企合作好 风正一帆悬》,《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结合实现快速发展纪实》,2006.11

4.改革开放建筑业发展 篇四

【文件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建筑业改革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

建市[2014]64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设交通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深圳市建设局,合肥、绍兴、常州、广州、西安市建委: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经研究,决定在部分省市先行开展建筑业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探索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为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提供示范经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内容

(一)建筑市场监管综合试点

试点地区是吉林、广东、江苏、安徽省。通过进一步开放建筑市场,强化对建设单位行为监管,改革招标投标监管方式,推进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化和诚信体系建设,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完善工程监理及总承包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建筑市场监管水平和效率。

(二)建筑劳务用工管理试点

试点地区是北京、天津、重庆和河北、陕西省。通过完善建筑劳务用工管理政策,落实施工总承包企业责任,健全建筑劳务实名制管理制度,完善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实名制信息互通共享,为加强全国建筑劳务用工管理提供借鉴。

(三)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电子化审批试点

试点地区是上海市。以信息化为载体,完善日常监管信息采集和审核机制,简化企业申报材料,优化资质审批程序,减少人工审查内容,试行电子资质证书,探索建立高效、透明、便捷的电子化资质审批平台,实现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的标准化和信息化。

(四)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

试点地区是辽宁、江苏省和合肥、绍兴市。通过推行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研究探讨企业设计、施工、生产等全过程技术、管理模式,完善政府在设计、施工阶段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总结推广成熟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引导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

(五)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试点

1、试点地区是安徽、湖北省。通过以质量行为标准化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为重点,强化企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强化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建立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制度,加强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和工程项目质量管控能力建设,减少质量事故质量问题的发生。

2、试点地区是上海、深圳市。通过以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结果为主要依据,全面规范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实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产生良好示范效应,督促企业加强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试点地区是福建省、常州市。通过推进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安装、使用、拆除、维护保养一体化管理模式,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更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鼓励建筑起重机械一体化管理模式,落实全过程安全管理责任,减少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方式,制定推进建筑起重机械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意见,提高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水平。

(六)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过程安全风险控制管理试点

试点地区是北京、广州、西安市。建设单位聘用专业化机构为工程建设全过程安全风险防控提供咨询服务,有效控制安全风险;主管部门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委托专业机构作为辅助力量,解决安全风险防控需求和现有技术管理力量不足的问题,提高政府监管效能,引导、培育和规范咨询机构发展。

二、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试点省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改革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试点方案,推进试点实施,进行督促检查,开展宣传推广,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

(二)积极推进试点

各试点省可在全省范围内,也可以选择几个地级市进行试点。各试点省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制订试点实施方案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试点实施方案要突出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立足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明确试点目标、试点措施、进度安排、配套政策、责任主体、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等。

(三)及时沟通交流

试点工作启动后,要及时开展跟踪调研,了解分析进展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完善试点经验。对于实践中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实施过程中涉及的重大政策调整、出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告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

(四)加大宣传引导

试点工作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要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在改革实践中涌现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只要有利于建筑业改革发展的,都应给予保护和支持。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合理引导行业预期,多做宣传引导,增进共识、统一思想,营造全社会、全行业关心、重视、支持建筑业改革的良好氛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4年5月4日

5.建筑设计教学方式改革策略论文 篇五

建立师生互选的教学机制,符合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要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师生互选机制主要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班级教学不再只有1名教师,而是存在多名教师,每位教师代表一种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设计主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薄弱点以及兴趣程度选择教师以及设计主题。这样的教学机制将班级学生分为了不同的小组,组员一般要控制在5-10人左右,这要根据建筑学专业的实际水平所决定。但是,小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自由选择。这样的教学机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增加教师的竞争意识,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3.2采取“互动研讨”的教学模式

互动研讨的本质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只关注老师的能力,教学效果的好坏过分的依赖老师。但随着社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还在于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互动研讨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及时的发现自己的不足,汲取他人的优点,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并且这种教学方式还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建筑设计实践能力。

3.3展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

建筑设计原理类课程,虽然是一门理论课,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重点强调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课堂传授的知识应能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建筑学专业对于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统筹兼顾能力,合作创新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到毕业设计的讨论中去,不仅能够让学生从不同专业中汲取灵感,也能够有效使毕业设计中存在问题得到尽快解决。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对于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相关能力的锻炼,让学生有一次“实战”的机会,在提升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3.4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

由于建筑学学习内容的特点,课程中需要有大量的图片辅以说明,建筑学专业的高校应十分重视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从最早的投影幻灯片到现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丰富教学手段,并且对教学内容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更新和增加,时刻保持教学资料的先进性,以及教学资料的热度,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基础理论课的自身特点,避免枯燥无味的讲述理论知识,建筑设计理论课要打破单一教学形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通过课上讲授与讨论,启发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能力,总结和设计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种教学形式结合的应用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了教学相长,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建筑学专业本身的课程特点,使得课程教学难度进一步加大,而不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式,致使教学有效性无法提升。因此,在建筑学专业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并根据教学现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有效性。建筑学专业不仅是建筑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新时期,应加大对建筑学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为建筑专业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春梅.建筑设计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建筑,,35(2):205-206.

[2]曲翠萃,许蓁.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建筑设计教学方式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3(5):150-153.

[3]梁爽,韩懿玢.浅谈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30):136.

[4]热依木江热合木吐拉.建筑设计教学改革新思路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148-149.

6.改革开放建筑业发展 篇六

摘要: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建筑力学》是高职高专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是学习后继职业技术课程和从事技术工作的重要基础。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结合高职教育要求、学生素质特点以及教学实践经验等,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环节、师生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有其鲜明的特点。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其中重点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高职教育要求、学生素质特点以及笔者从事高职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对《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1]

我国高职教育近年来才大力发展,高职院校大部分由中专院校升格而来,教师一般来自中专院校或本科院校或研究型院校。高职教育有别于中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中职教育理念和本科教育理念都不能很好的适应高职教育,因此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探索高职教育发展规律,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着以人为本的绿色教育理念,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特点,我一方面经常参阅相关资料、信息,学习高职教育文件,高职教育教学论文,不断学习高职教育理念;另一方面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学院督导交流思想,听取合理建议。在讲授《建筑力学》时,由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完整性转变重视知识的实用性;由单纯理论讲解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不仅仅面对课本,有时还面对的施工现场、教学模型等;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交流、讨论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由单一以分数来评定学习效果的结果性考核转变为综合考虑学习态度、出勤率、回答问题、作业和小测试、考试等方面的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全过程考核。高职教育理念逐渐清晰,教育理念的转变带来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2、优化教学内容

《建筑力学》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职业基础课程,以物理学、数学为基础,整合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建筑工程结构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力学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是学习有关职业技术课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由于它以物理学、数学为基础,知识点多,难度大,并且高职教育要求减少理论课时,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甚至还有些同学在高中学习文科),因此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优化教学内容。对于后续的职业技术课程以及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暂时用不上的知识点不在课堂上讲授,鼓励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自学方式去拓展视野;对于难懂的知识点注重实践应用而弱化理论推导;对于在教材中整合不当的问题进行修正。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必须讲透,不能完全受课时的限制。比如平衡条件、内力,是强度计算十分重要的基础,并且对于不同的计算结构简图,表现形式又不相同,初学时很容易迷惑。因此在在授课时,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合理安排课时。

总之,讲授的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度,让学生感觉它有用,而不是难,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为职业技术课程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改进教学模式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学生被动的接

受,很少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这种单一的模式下很容易疲劳,养成依赖性,思维懒惰、僵化[2]。而高职教育不仅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相应的教学模式也应转变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启发、引导、讨论、自我发现下掌握知识。

4、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授课时,不能单一采用课堂讲授法,而要积极采用更适合学生积极参与的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3],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挂图、构件模型来演示结构或构件的受力和变形。

5、抓好课程考核环节[4]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客观的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采用综合考虑学习态度、回答问题、纪律性、作业表现、考试成绩,重能力和素质的全过程考核[3]。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包括学习态度、出勤率、回答问题、作业和小测试等方面,分别占有一定的权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主要让学生对阶段性学习进行检测,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找准努力的方向;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计算题,题型丰富多样,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力学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等。

6、加强师生交流

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十分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乐意接受的学习方式,以及自身授课中存在的不足。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整安排授课形式、方法和手段等,力争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以后的职业技术课程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高职教育贡献一份力量。参考文献:

[1] 丁晓玲 曾桂香.高职《建筑力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力学教学与教学改革交流会学术论文集,2006

[2] 张亚芳 禹奇才.建筑力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刍议.广州大学学报,2002(3)

[3] 张立柱 关于《建筑力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辽宁师专学报,2005(1)

7.改革开放建筑业发展 篇七

一、工程项目管理的变革,解放和发展了建筑行业的生产力

鲁布革变革最根本的意义在于促使我国建筑行业走上市场化的发展之路,25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猛,其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愈突出,2011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了万亿元的两位数,达到11.7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2.6%。

鲁布革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我国建筑业管理体制、机制及模式的改革,带来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显著变化:一方面基本建设工程实行招标投标、项目法人和工程监理,使工程建设管理走上市场化的道路。另一方面施工企业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管理、实行工程管理层和劳务层的两层分离、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施工企业按专业划分为总承包企业、专业施工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使施工企业面向市场,在市场分工中定位,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2002年原建设部推出的特级资质的就位,是施工企业市场化改革到位的显著标志。

武汉建工集团作为原建设部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试点企业,亲身体会和充分受益于这一改革。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武汉市建工局,是一家老的国有企业,集团近30年坚持走改革创新发展之路,从最初的行政局转变为具有法人地位的企业;从“小而全”的作坊式生产向以项目管理为目标的转身;从“拖家带口”的社会化经营到资产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可以说武汉建工集团作为传统国企按照工程项目管理的方向改革改制,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国有施工总承包企业,其转型是比较成功的。集团全面改革改制的效果逐步显现,形成了包括体制、管理、人才、技术、资金等在内的新的整体优势和机制活力,为集团近几年的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全面深化工程项目管理的改革,创造更有利于工程建设的市场环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和方式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转向主要依靠内需,而内需主要是投资和消费,投资的基本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消费的住房建设这些都给建筑行业带来发展机遇,如何加快推进建筑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真正转移到依靠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的良性轨道上来,是工程项目管理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工程项目管理25年的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工程建设的质量、速度、技术都进入世界水平。但从工程项目管理与建筑市场关系的角度看,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建筑市场的制约。

一是目前规范、统一、有序的建筑市场尚未完全形成,造成工程项目管理的先天不足,某些形式主义的东西阻碍工程项目管理向纵深发展。如项目经理招投标期间锁定,招投标时间又常拖延,同一项目不同标段投标也因锁定而不能由同一项目经理担任;招投标电子文本格式化与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二是建筑市场改革明显滞后于工程项目管理改革,使得工程项目管理的成果未能落到实处。近年来,随着招投标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全社会依法招标的意识显著增强,且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市场秩序已基本形成,但是招投标领域依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如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招标人和投标人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转包和违法分包,代理机构操作不规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等。特别是监督管理尚未形成合力,存在监管缺位、错位和不到位的情况。

三是工程项目管理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层次的改革和监管仍有许多不到位的情况:施工总承包的权责不对应,工程项目管理要施工总承包全面负责,但因权利不对应而难以做到,同时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发展,则更有利于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的全面统筹管理;专业承包企业许多采取项目承包方式,弱化公司层面的管理体系,使得工程专业施工的质量水平下降,同时专业承包队伍不是由总包市场选择,总包管理专业承包显得力不从心;劳务分包则是工程项目管理改革成效最弱的层次,劳务分包层层分解,劳务队伍流动性大,技术培训得不到有效落实,人工单价与市场价格严重脱节,劳务分包队伍的素质得不到良好保证。

四是民营施工企业大多采取以项目经理为承包人的形式承接和管理工程,已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工程项目管理了,虽然在工程建设上发挥了作用,但穿靴戴帽,弊大于利。

五是建筑市场出现新的情况,农民工问题有所好转,建筑材料成本、人工工资上涨和资金财务的压力继续加大,技术工人和劳务人员的紧缺日益突出,大量重大工程项目采用BT形式,而大多施工企业受制资本金等条件融资困难,使得施工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进一步弱化。

另外,工程监理未能成为真正的第三方进行工程监理,往往听命于甲方,监理费用过低,监理队伍素质不适应工程监理要求,难以真正履行监理职责。

三、适应发展方式转变新要求,深化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当前,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同时经济增长也面临着下行的压力,建筑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道路,是科学发展观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

工程项目管理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必须加快实现从单一质量工期效益型向节能环保人文型的转变。工程建设是百年大计,既要讲质量、速度和效益,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坚持可持续发展。为了应对当代社会提出的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要从建筑经济、社会、人文、建筑功能、环保、节能等诸多因素考虑,在项目管理上实现从传统质量工期型向现代节能环保人文型的创新和跨越。

转变建筑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项目管理的创新和跨越任重而道远。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正处于起飞阶段,面临诸多矛盾,在建筑领域表现非常突出:一是资源冲突。建筑物建造和使用的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建筑钢材、水泥等占到能源消耗的46%,建筑采暖能耗比发达国家高2至3倍,耗电量也高出30%以上。二是利益冲突。在利益驱动下,许多损害持续社会发展的污染、高耗能、不宜人居的建筑问题不断发生。三是人文冲突。从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到施工使用都存在大量与人文关怀相悖的现象。这些都要求我们在项目管理中去探索改进。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项目管理创新和跨越,建筑企业肩负着重大责任。企业必须讲求经济效益,但具有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的企业才能行走得更远更持久。我们建筑企业,尤其是骨干企业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积极应用建筑节能科技成果,把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以大型工程项目为平台进行综合攻关,形成企业自身的企业标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和管理的创新体系,使企业获得持续创新的能力,奠定创新项目管理的基础。

近年来,集团在加快发展的同时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围绕主业,探索集团发展的新路子,初步形成集团发展新的模式:一是围绕建筑主业大力延伸产业链,积极打造路桥、钢结构、机电安装和智能集成四大专业公司。二是在业态发展方式上调整,充分发挥现有房地产开发资源,积极谨慎推进房地产项目开发。三是在主营业务结构上调整,探索以投融资方式带动主营业务发展的路子,集团在BT项目的投资开发上迈出坚实步伐。四是在外地市场拓展上调整布局,有进有退,开拓新的地区。

转变发展方式使集团生产经营实现了新跨越:经营规模连续突破,新签合同额2010年同比增长30.43%,2011年同比增长58.9%;一大批重点工程施工规模和速度再创新纪录,70万方工程造价10亿元的襄阳万达项目仅用15个月完成,辛亥革命博物馆如期竣工,武汉二环线和三环线高架桥施工创多项第一;公司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11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95%,人均劳动生产率达700万元,公司多年列湖北省百强企业和武汉市百强企业。2011年一举夺得鲁班奖、国优奖、詹天佑奖、全国用户满意工程、国家市政工程金奖和中国钢结构工程金奖等六项国家级建设工程大奖,公司特级资质一次性通过审核就位。

8.改革开放建筑业发展 篇八

【关键词】建筑学 建筑结构 课程教学 改革创新

建筑学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我国经济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环境下,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会对建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加大。因此,培养优秀的建筑学专业人才是十分有必要的。建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建筑结构课程,其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结构意识、对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与理解以及确保建筑结构的科学合理性为目的。

一、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某建筑学专业的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内容比较落后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建筑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技术在不断的增加,我国相关的建筑法律规范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但是建筑专业的使用的教材具有滞后性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适当的调整。

2.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其一直坚持“建筑是艺术、艺术高于技术”的观念,进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只注重建筑的设计、原理以及物理等课程,没有引起对建筑结构、力学等技术性课程的重视。此外,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例如在对空间进行考虑时,先考虑设计方案,然后才考虑设计的结构。

3.运用的教学评价方式落后

由于建筑结构课程内容包括很多符号和计算公式,在对其进行掌握时,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该课程的考试形式主要运用闭卷方法进行考核,评价具有功利性,不能充分的对学生的专业素养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教学评价方式比较落后。

二、实现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设计改革和创新的有效措施

1.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建筑结构课程主要包括了砌体结构、工程抗震、混凝土结构、基础工程以及钢结构等方面的内容。但是由于理论课具有有限性,所以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因此,教师在进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时,要将建筑结构的概念进行突出,着重于讲解概念设计,而不是对计算内容进行教学,因为很多数值都是定量的,例如弯矩值、配筋率、应力值等。概念设计教学不具有定性特点,对其不需要进行准确的计算。例如在讲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知识时,着重讲解肋形楼盖板和梁的构造等内容。

2.实现教学方法的立体化

为了有效地提高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水平,需要转变以往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式,运用动态仿真、再现动画或者智能模拟的教学方式,来对以往的课程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例如教师在运用再现动画方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著名的建筑物再现到学生面前,比如鸟巢、悉尼歌剧院、水立方等著名的建筑物,来让学生对建筑和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另外,还可以运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求知,例如让学生对鸟巢、悉尼歌剧院等建筑的结构形式进行了解。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在经过学生的讨论后,教师对其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对各种建筑结构形式进行概括,对建筑结构与设计的关系进行总结,并对建筑结构选型和建筑设计方案的必要性进行阐述。

3.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进行培养

受到建筑结构课程课时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非常重要。例如教师在讲解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知识的过程中,首先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双向板肋形楼盖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点进行简单的讲解,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内容。对学生的自学内容进行检验时,可以运用布置课后作业或者提问的方式进行。在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建筑结构作业,让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动手制作建筑结构模型,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改善教学评价形式

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建筑结构课程的考试主要以试卷为主,具有很强的功利性特点,并且忽略了建筑结构课程学习的目标,过分关注定量分析,严重忽略了定性分析。因此,要对教学评价形式进行改善和创新,防止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死记硬背的情况。例如可以运用开卷考试或者改革题型的形式。其中,在题型方面,多设置一些能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题型,比如概念设计或者结构选型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以及学生动手制作的建筑结构模型等方面进行考核,将成绩融入期末的总成绩中。

三、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结构课程是建筑学专业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其对于学生学习建筑学专业知识具有基础作用。本文通过对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积极有效的改革创新策略,旨在能够提高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光,郭风琪,余志武.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11):113-114.

9.改革开放建筑业发展 篇九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精神,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本市建筑行业审批制度改革与创新工作,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助力上海成为国内建筑品质最高、制度性交易成本最低、业内协作程度最优的示范城市,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和《上海市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四个着力)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市委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上海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的愿景,坚持依法行政、简政放权、优化流程、协同监管,深化本市建筑行业“放管服”改革,依托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先行试点及创新引领优势,对本市建筑行业进行审批制度改革及流程再造,着力优化建设工程项目审批环节,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着力创新行业审批和管理机制,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让基层、企业、群众办事更便捷、更有效率、更有获得感。

二、总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宽审批、严监管、强服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3至5年持续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坚持顶层设计和切实管用相结合,长远谋划和即时见效相结合,按照“宽审批、严监管和强服务”的总体思路,以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进本市建筑行业“放管服”改革和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建筑行业审批体系,使市场主体获得感持续增加,实现本市建设领域营商环境全国最优,国际领先的改革目标。主要包括:一是建立“互联网+”全电子政务大厅。工程项目、建筑材料、企业资质和人员注册审批或备案全部实现网上在线办理,实现“零”资料、“零”窗口的新办事模式,实现承诺办理时间比法定办理时间缩短2/3。二是建立综合线上线下的咨询服务平台。将现行行政服务办事大厅改为提供业务咨询,在线办理咨询,数字证书、保险、银行等配套综合配套线下服务场所,实现建筑建材业管理全业务一站式线上线下综合咨询和服务。三是建立“大数据+”智能化事中事后监管平台。利于跨部门等多源数据,建立信息链分析和追溯机制,实现对市场主体违法违规和不良行为的联动预警预防机制和联合评价惩戒机制,极大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

(二)近期目标

按照总体目标、分步实施的原则,至2018年年底,推动实现“四个一批”,即取消简化一批行政许可事项;推行一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告知承诺;实现一批行政许可事项从事前审核转向事中事后监管;提升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咨询 服务水平,建立综合咨询服务平台。实现承诺办理时间比法定办理时间缩短1/2,共计29工作日,行政审批效率和企业获得感显著提升。

三、近期改革举措(减环节、转方式、强监管、重服务,共计23项)

依托本市建设市场管理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功能,按照“精简审批,推行承诺,加强监管”的思路,推行23项“减环节、转方式、强监管、重服务”的改革举措。

(一)减环节(7项)

1、取消4项审批事项

(1)取消“采用国外技术规范备案”和“业主自行招标资格审查”2项长期无申请、无必要的审批事项。

(2)取消从事土石方、混凝土预制构件、电梯安装、金属门窗、预应力、无损检测、体育场地设施工程和爆破施工等八类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行政审批事项。(已发文实施)

(3)取消装修、修缮和维护工程(不涉及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的竣工验收备案,改为竣工验收信息报送。

2、精简3项审批前置环节

(1)取消企业资质审批前的专家评审环节,办理时间缩短7个工作日。

(2)取消建筑业企业安全生产证审批前置的第三方“企业安全生产体系评价”事项,改为企业告知承诺,审批时间 缩短20工作日;取消建筑业企业新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监督机构初审,审批时间缩短5个工作日。

(3)取消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审批前的现场安全质量措施审核,改为告知承诺和施工许可证核发后的事后监管,审批时间缩短10个工作日。

(二)转方式(9项)

1、推行4项告知承诺制

(1)企业资质审批环节,可以通过告知承诺方式在网上申请。

本市审批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企业资质按照“网上受理、告知承诺、过程审核和事后复核”的方式实行快速审批和电子打证。根据住建部委托,对住建部审批的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等施工总承包企业一级资质试点告知承诺。

(2)工程报建环节,可以通过告知承诺方式外网上办理。

对于由发展改革部门审批、核准的项目,立项文件(包括项目建议书或者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信息通过网上实现信息交互;对于发展改革部门备案及其他的项目可以通过告知承诺方式,在网上申报项目类型、资金来源、总投资额等相关信息,并对项目信息的真实和准确予以承诺后,实行网上在线办理。

(3)工程招投标环节,可以通过告知承诺提前办理。招标人可以通过告知承诺,在工程报建前开展勘察、设计招标;也可以在确认招标图纸具备招标条件并承诺自担失败风险后,启动监理和非政府投资项目的施工招标。

(4)采用建筑师负责制的项目,施工图审查采用告知承诺。

对实施建筑师负责制的项目,建设单位和建筑师团队可选择告知承诺,对设计质量的合规性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试点施工图审查采用备案制。

2、推行3项审批事项改为告知性备案

(1)合同信息报送改为告知性备案。取消建设单位直接发包合同登记手续,合同信息报送全面采用合同双方自主签订合同后网上信息报送,将该审批事项列入事后告知性备案。

(2)工程招投标书面情况备案改为告知性备案。新招投标办法实施后,工程招投标书面情况备案已改为事后备案,将该审批事项改为告知性备案。

(3)《施工图审查备案证书》备案改为告知性备案。审查机构完成施工图审查并核发《施工图审查合格证书》后,进行网上告知性备案。(已发文实施)

3、推行2项网上在线办理或审批

(1)建筑业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网上电子化审批 按照企业资质电子化审批的方式,安全生产许可证实行电子化审批和电子证书。无违规行为纳入绿色通道的建筑业 企业,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采用网上简易延期换证,缩短审批时间15个工作日。

(2)规模以下装修工程施工许可网上在线办理 工程总投资1000万及以下的,且不涉及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企业投资的装修、修缮工程(历史和文物建筑除外),通过告知承诺方式网上在线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取得电子施工许可证。

(三)强监管(3项)

1、建立批中批后监管制度和平台

从重前置审批向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以告知承诺事项为重点,建立完善记录、抽查和惩戒的批中批后监管制度和平台。采集企业告知承诺记录,建立批中批后监督抽查和公众监督机制。经发现存在承诺不兑现或弄虚作假等行为并查实的,记入企业和个人诚信档案,采取整改、撤回许可或禁止选择告知承诺制的惩戒;情节严重的,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给予限制进入本市建筑市场的最严厉惩戒,加大违规和失信成本。

2、强化执法检查

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增加对企业承诺履约行为的批后监管内容。对存在承诺不兑现和弄虚作假等行为的企业,加大对其随机检查的频次,形成全方位监管体系。

3、健全行业诚信体系

建立健全覆盖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招标代理、造价咨询和项目管理等各类企业和注册执业人员的 诚信体系。扩大企业和注册执业人员信用评价的范围,加大信用评价应用的领域和环节,实现行业信用和企业信用相互补充、协同联动的社会信用体系。在企业和注册执业人员的信用评价中,增加对承诺不兑现和弄虚作假等行为的扣分值;情节严重的,降低信用等级,清出本市建筑市场。通过与市公共信用平台的信息交互,实现跨部门的联合惩戒。

(四)重服务(4项)

1、完善信息服务

修订完善和公开各类行政许可事项的办事指南和在线办事计算机操作说明,完善办事服务状态和结果查询。

2、精简申请材料和结果文书

梳理和精简各类办理事项申请材料,取消无必要和无依据的申请材料,简化和优化各类申请表,实现各类证书电子化和自助下载打印,方便企业办事。

3、推行标准化窗口办事服务

开展全员培训,推行标准化窗口办事服务;推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对于管理相对人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审批部门应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需补正的全部材料;推行办事大厅自助办事服务,开展跨区办理部分事项试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4、推行综合咨询服务

建立本市建筑建材业全业务综合咨询服务平台和机制。拓展完善微信、网站等线上咨询服务渠道。建立常见问题解答发布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本市建筑行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贯彻国家和本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及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市区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成立由市住建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处室及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专项审改工作小组,负责确定审改方案和计划,持续组织推进审改工作,将任务逐项分解到位、落实到人。

(二)完善配套政策。按照审改方案的总体要求和时间安排,分批次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文件,重点完善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的相关政策,确保审改成效落地。对于部分改革事项可利用自贸区改革平台试点先行,在试点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

(三)开发配套系统。针对审改后的业务需求,利用现有上海市建设市场管理信息平台,开发或调整开发配套的信息系统,保证改革各项措施真正落地。

10.建筑工程造价课程改革实践的论文 篇十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造价课程;改革

0前言

高职院校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对自身的定位进行重新的剖析和解读,如何在时代发展中找到新的立足点,是高职院校下一步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1当前高职建筑工程造价课程的现状情况

11.浅谈建筑设备课程改革 篇十一

【摘 要】针对建筑设备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适当取舍教学内容, 合理调整教学方法, 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建筑设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建筑设备,是为建筑物的使用者提供生活、生产和工作服务的各种设施和设备系统的总称,是现代建筑功能得以实现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它包括建筑中的给排水、采暖与通风空调、电气等系统。是建筑学、建筑装饰、土木工程、建筑管理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掌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常用建筑水、暖、电设备安装的基本知识,了解建筑常用设备,能够识读民用建筑水暖电安装施工图。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质量、工作效率的提高,建筑设备在建筑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因此,建筑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建筑设备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原理。但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文中探讨了对这一课程教学改革的心得与体会。

一、建筑设备课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材内容繁杂、没有针对性、与专业结合不紧密;

2. 授课主要以基本理论、原理为主,结合工程实例过少;

3. 教材内容陈旧,与建筑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新规范、新标准的出台不能完全同步。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1. 教学内容要体现专业特点:目前,国内使用的几种《建筑设备》教材都不是按专业编写的,教材内容繁杂,面面俱到,篇幅也比较长,而各个专业的《建筑设备》课程的授课学时又都比较少。因此,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教学内容,必须了解各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抓住主干结构,针对其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2. 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建筑设备课程教材只是叙述设计理论、设备及配件的主要构造特点、施工操作的基本要求等等。学生平时对这些内容没有什么感性认识。因此 教师必须设法缩短教学与具体工程实际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譬如,在讲火灾自动灭火系统时,可到设备设施完善的大型商场结合实物对学生进行现场讲解火灾探测器的种类及选择、火灾探测器的布置原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以及工程流程。通过现场教学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深刻,而且还提高了教学质量,使教学效果更好。

3. 紧随科技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建筑设备也是如此。新材料的快速研发在建筑设备中引起了许多技术改革。新型设备的不断出现使建筑设备工程向着更加节能和高效的方向发展。而新能源的利用和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建筑设备工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为此,教师通过日常的教学不断向学生传授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 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建筑设备》课程课时少,涉及面广,内容繁杂,操作性强、仅按传统讲授的教学方式,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先进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制成多媒体课件,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出建筑设备的真实情况以及与建筑的配套关系。这样,既可以使教学信息的传输量大大增加,又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实物教学的方法。对于《建筑设备》课程的具体内容,教材上大多只是理论讲解。对于这些内容的具体概念,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教师必须设法缩短教学与具体工程实际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中,采用实物教学,即在上课时多用实物模型作为教具。如在讲解管道管件时,教师可以带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管件到课堂上(如活接头、补心、内、外管箍、异径管箍等)亲自给学生演示管件的连接,课上稍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试着自己连接一下,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各种管件印象;又如在讲授给水管道上的阀门时,教材上介绍了闸阀、截止阀、止回阀和浮球阀等几种主要阀门的构造、特点和适用环境等,并绘制了相应的构造图,可是同学们看后仍觉得很复杂,构造图也大多搞不懂。如果教师上课时拿来这几种阀门的实物,同学们就会对其构造一目了然,不仅节省了授课时间,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3. 实践参观教学。《建筑设备》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讲授各种建筑设备的组成与构造。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因为对很多设备没有感性认识,普遍反映内容抽象、枯燥,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而目前的《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一般只有课堂教学环节,缺少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此,教师可采用现场教学,设置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去现场参观实践,增加感性认识,以此作为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例如在讲解给排水系统时,教师可带学生就近参观几栋学生比较熟悉的教学楼或宿舍楼,与此同时给学生讲解各种管路系统、管件、卫生设备等等;在讲解供暖系统时可带学生看一下熟悉建筑的采暖系统形式、散热器的种类、膨胀水箱、自动排气阀、集气罐等;在讲解空调系统时,可带学生去参观一下大型空调系统的机房、管道井、空调系统的风管或水管、空调系统的末端装置等等,通过这些直观的参观学习可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世纪人才的竞争将更激烈,要想培养的学生在工作中有竞争力,教师要不断扩宽自己知识视野,加强对课程内容和方法的探索,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庞 超.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设备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讨. 抚顺矿务局工学院.

[2]刘建龙,曾美玲,谭超毅.《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株州工学院学报,2005,19(4).

[3]庄玉玲.《建筑设备工程》课的教学方法改革[J].辽宁师专学报,2004,6(4):102-104.

12.改革开放建筑业发展 篇十二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建筑专业,调查研究

一、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在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门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如何为专业服务,如何契合专业发展需求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多年来,尽管高等职业数学教育工作者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作了多方面的有益尝试,但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无法满足各学科发展和工程技术教学实践对数学的需求。目前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企业越来越渴望得到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优秀技能型人才,对于高职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如果没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和计算功底,将无法深入学习这些专业课程,对后续更高层次的专业发展和深造会造成很大的障碍。

二、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这表明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伴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许多高职院校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时间,而为了满足专业课的教学需要,基础课的课时被压缩,而英语课、思政课、体育课等受国家政策的支持,这些课程的课时要求被保留,由此高等数学课时被大量缩减,目前数学课很多学校只上一学期,课时缩减到48学时,有的数学课几乎变成了选修课,造成基本的教学内容都难以完成,这就造成高职数学内容多,与课时很少的供求矛盾,而建筑类学生后续发展、学生的职业生涯对数学要求比较高,对数学的深度和高度要求深入也与目前教学内容少,课时严重不足产生矛盾。

2.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过分的强调为专业服务的功能,忽略数学的计算理论、思维方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忽略数学思想、数学文化对学生后续长远发展的影响,造成学生对数学理解的狭隘,片面理解数学仅仅是工具,目前内容的讲解也主要以传授灌输基本知识为主,很少涉及数学文化、数学思想,更很少谈及专业的发展与数学的关系与联系,这与数学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提高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作用不符,忽视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终身学习的需求。

三、教师教学现状与学生学情调查分析

笔者对我院建筑专业学生做了相关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设计涵盖内容广泛,包括学生高考成绩的了解、学生的来源、学生平时学习的状态、学生对数学学习与专业关系的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与专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等,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95份,部分分析统计情况如下表所示:

笔者针对调查问卷的反馈情况做了类似上述大量的统计,从统计结果分析并归纳总结出教师教学现状与学生学习现状。

1.大部分学生基础很薄弱,基本上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我管理能力差,比较懒散,不爱思考,对待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未来发展没有规划。

2.目前高等数学教师数学专业知识过硬,但对学生专业不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联系学生的专业背景、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单一,更有很少的教师能够做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文化的熏陶,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将高等数学的学习有效联系起来,不了解高等数学在自身专业学习、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缺乏学习的动力。

3.现代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目前全国上下正在进行现代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如:Camtasia软件以及教程,微课、慕课的制作方法等等这些技术的运用对于创新教学手段很有帮助,但基础课教师容易受传统方式的束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4.目前高等数学教材还是重理论、重计算,很多教材都是大同小异,以建筑专业为例,很多教材重视数学自身体系的完整与逻辑关系,但与建筑专业没有联系或者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单纯学习高等数学知识,导致学生不清楚数学在专业发展中的作用,不能用所学数学分析专业中遇到的问题,更导致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无用,缺乏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0-02-28)[2012-09-20].Http://www.news.xinhuanet.com/13069032.htm.

上一篇:好好的幸福美文欣赏下一篇:售楼处开放领导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