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农村实习报告

2024-06-16

寒假农村实习报告(共6篇)(共6篇)

1.寒假农村实习报告 篇一

--精选公文范文--------------------------农村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农村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离开家两年终于放假回家,我满怀期望农村环境能有较大变化。经过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调查,可以看到家乡的变化、遇见近期内的翻天覆地发展。

我们镇里各个村修建了农村娱乐活动广场,为村民运动健身娱乐活动提供了场所,这一点充分落实了xx总以往理在某次政府工作报告的具体要求。村里的公路第一次修建后的质量较差,半年的雨水几乎毁了它。这两年内公路进行了重修,质量得到改善,使用年限将延长。

村里的私家车多了,新婚的年轻人已经将买车作为一个婚后必要计划,反应出人均收入的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这使得农村大批生产力得以有时间去打工赚钱或者从事商业活动,从事单纯农业生产的人数越来越少。----------------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新农村合作医疗虽然未能彻底使农民摆脱因病返贫的状况,但是医疗改革的效果是明显的。我县规定农村人口每年每人上交七十元的医疗保险,农民凭借医疗保险证可在乡镇医院减免80%的医药费与住院费用,县立医院与市立医院的报销比例会做一定幅度减少。如遇大病乡镇政府将依据患者花费给予适当比例的补助。今年又提出建立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险制度,这是国家经济发展取得突破的标志,国家财政保障更加有力,医疗制度将会随经济发展日益完善,社会福利涉及将更广。

今年镇里下达上级住房政策,规定农村不允许修盖平房,并规划出居住楼房建筑用地。估计该项目将会很快启动,农民现在已经开始挂号买房,每户缴纳万元即可获得一户新建楼房。配合城乡一体化征地政策农村楼房改造的步伐将会很快。

近两年镇政府提出建立无公害韭菜与大枣重镇的口号,并建成了千亩无----------------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公害韭菜示范基地,配备冬季暖棚将使农民从中获取很大利益。县级政府开发金牛湖旅游项目并在逐步完善。市级政府开始打造山东省最大农贸市场。可以看出各级政府依托优势建立起的项目惠及农民绿色无污染,是对于十八大调整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有力措施。有可能极大财政对减少重污染企业的依赖,有利于改善环境,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我注意到乡镇已建立起环卫管理站,主要业务之一是分类收购农村的生活垃圾,此举落实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方便农民生活改善村容村貌。

社会风气在改善,社会安全环境成为主抓工作之一。各个商场超市烟酒的销量走低,饭店酒店的奢侈之风有所改善,据做生意的同学爸爸所讲他们应酬时已经不好意思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我们县提出建设平安县城的目标,公安部门开始严抓严打社会不安定因素,一大批打手、流氓团伙被抓获归案,力度不同以往。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家乡建设蒸蒸日上的同时,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

今年在建筑工地及铁道部门打工的农民工的工资大多被拖欠半年之久,回家过年只能拿着一半的工资回家。这些开发商、承包商的资金绝对是足够的,但是为了自己的最大利益丧心病狂的拖欠农民工工资。俗话说戏子无情,可是现在哪个演艺界明星不是感谢自己的衣食父母,承包商的利润由辛苦工作的农民工创造,他们却如此报答衣食父母。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绝对有所下降。

基层党组织涣散早已经是大众

总结调查结果,民生已有并将更有大幅度改善,家乡产业结构合理性建设初露头角,新农村建设步伐将大幅加快。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应予以更大力度的高压政策。农民工的收入保证仍需要长抓不懈。xx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将不再像以往牺牲农民的利益发展经济,要改善民生。但是目前的状况农民仍是让----------------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人可怜的弱势群体,备受欺压。基层政府对于农民的不知法而导致的过错只有简单粗暴的罚款抵押农用车辆处理方式,之前却从未喧传过相关法规。豪不夸张的说镇级政府的工作能力个人素质的低下在各个村制造过不亚于城管的暴力事件。这些压迫势力使农民“很老实”,这能幸福吗?

----------------精选公文范文----------------

2.寒假农村实习报告 篇二

消费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育民众、国民如何消费。如果广义地理解民众、国民,应该包括生产经营者,消费者教育也就可以称为国民消费教育。国际消费者联盟12届大会关于消费者教育的决议指出:“消费者教育是使人们,特别是处于劣势地位的人们成为清醒、聪明的消费者的根本方法,它可以使他们具有选择信息的能力,提高对自己权利和所承担责任、义务的意识”。我国目前开展消费教育与履行《消法》赋予职能有着密切的关系,消费教育是消费者协会履行《消协》赋予的“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职能的具体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1994年1月1日施行以来,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消费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消费教育从无到有,“健康、科学消费”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共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等营销方式的迅速兴起,我国农村消费教育出现以下新特点:

1.1 农村消费增速强劲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5343亿元,同比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在2009年成为一大亮点。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农村消费超过4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城市消费超过8.5万亿元,同比增长15.5%。自1987年以来,全年农村消费增速首次快于城市。2009年消费市场快速回升有四方面原因:一是政策拉动作用明显。国家出台的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提高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强了消费能力。家电、汽车下乡及以旧换新等刺激消费的政策,对拉动城乡居民消费、释放消费潜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流通网络进一步完善。万村千乡、双百工程、农超对接等项目,进一步健全了农村流通网络体系,促进了农产品流通,扩大了农村消费。三是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通过建设“放心肉”服务体系、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开通举报投诉热线,组织打击借“家电下乡”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专项整治行动等措施,对改善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四是促消费力度空前加大。2009年商务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扩大消费、创新生活”促消费系列活动,带动各地举办大型促销活动3000多个。2010年,国家将继续把扩大消费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完善保障体系,继续实施家电、汽车下乡等一系列政策。消费市场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1.2 经营者通过消费教育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自觉性增强

在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消费者作为弱者需要得到保护。因此,怎样防止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便成为消费者教育的目的,即培养“聪明的消费者”成为消费者教育的课题。尽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按《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义务,应当听取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意见,接受消费者的监督;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但是,不少企业把消费教育片面理解为把广告单塞给行人了事,结果吃了大亏。如今,不少企业已自觉地把消费教育作为与消费者有效沟通和开展市场营销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作了大量探索。经营者要侧重研究落实农村消费维权工作,妥善解决农村消费市场发生的消费纠纷。对“家电下乡”、“电脑下乡”开辟售后服务争议解决的绿色通道,解决农村消费者的实际问题。同时还要继续推进全国百城市消协投诉信息直报网络建设,消协组织要根据投诉信息统计分析情况,向政府有关方面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向企业行业反馈消费者意见,向消费者提供消费预警。推进消费纠纷和解网络平台建设工作,选择讲诚信、有规模的行业骨干企业作为和解网络平台成员单位,健全投诉和解机制。探索建立消费纠纷调解救助体系。以加强投诉分析、整合投诉资源为突破口,推进各级消协组织全面完善投诉调解救助体系。推广和规范争议和解制度,做好消协调解与人民调解的衔接工作;构筑消费维权救助体系,实现消费者权益的最大化。

1.3 农村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伴随电子商务的普及,消费者的整个生活空间几乎被“网”占据,在20世纪尚未遇到或很少遇到的问题,在21世纪已大量出现,如因特网使用者未经收件人同意,利用电子邮件擅自发布商业信息,利用电子邮件进行虚假宣传,诋毁他人商业信誉等等;各种高科技产品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广大农村消费者希望通过消费教育,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正确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消费教育在提高农村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了解商品和服务信息,掌握选择商品和服务的方法和技巧,预防侵害的发生,帮助消费者逐步走向成熟和理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消费者购买有固定包装的商品,要认清包装上的标志,特别是无商标、无产地、无地址的“三无商品”,切忌购买。购买大件、高档、耐用消费品时,应当场开包检查。购买大件、高档、耐用家电商品时,应索要发票、保修单,核实发票项目是否填写正确。各级消协应加大消费教育的力度,充分发挥消联站等网络作用,开展消费教育,适时发布消费警示,提高广大农村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在购买产品时鉴别,在签订装修合同时的增订环保达标条款,在发现室内存在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消除,切实地保障自身的健康安全。从根本上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改变消费者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

网络消费成为当前农村消费者新的投诉点。网络消费具有潜在的大市场,保障网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问题不可小视。网络消费作为新型消费行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网络技术不稳定,造成消费者使用网络时经常出现故障。不少消费者投诉称,一些公司提供的安装上网宽带服务,由于技术问题,宽带设备装上后却无法上网。网络消费价格不透明,网上设陷阱,引诱消费者上当。一些不正规的网站在网上设置陷阱,将诱导消费者的信息与其它高收费的网站链接,有的甚至与国外收费网站链接,消费者在无意中付出了高额的费用。网络游戏规则不明示,一些网络游戏运营商在网络游戏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导致玩家虚拟财产丢失,或者技术不成熟,导致玩家无法升级等问题。网络企业的大量涌现,高科技产品的不断增多,网络广告的蓬勃发展,都要求把消费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1.4 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消费教育明显落后

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不成熟、消费环境的无序、消费政策的不健全不仅仅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健康,还连同经营者、企业、行业付出了代价。许多农村消费者投诉自己购买了劣质或假冒产品,一部分原因在于经营者没有把好质量关,不懂识别假冒劣质产品,自己吃了亏,也让消费者吃了亏。许多消费者动不动就去消协投诉,有些根本是消费者无理取闹,但是因为怕麻烦,又担心信誉会受影响,常常是自认倒霉。随着社会的进步,从国家立法到相关组织,从社会心态到具体操作,消费者都是弱者,是保护对象,消费者的地位明显得到了提高,但是也总有少部分消费者的素质另人不敢恭维,无理取闹者有之,故意找碴者有之,种种不文明的行为屡见不鲜。经营者除了要诚信经营外,也要懂得保护自己,共同营造和谐的消费环境。

如何合理消费,农村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结构的改善和消费生活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消费教育。现在的学生在年龄较小时就要走向复杂的社会,他们在消费生活中会有很多不适应。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在他们身上投资很大,他们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了。同时,他们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消费中遇到一些问题,他们大都不知道,也不会使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学生受到过良好的消费教育,那么他们不仅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的权利,还会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合法生产,合法经营,保护其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整个社会走向法制化。社会应提倡理性的教育消费。理性教育消费需要社会宽松多元的人才标准的确立、政府相关政策和体制的配套和供需信息的畅通等多种必备条件,是多种有效合力作用的结果。目前,我国农村消费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已明显落后,消费教育在全社会不够广泛,消费安全、消费环境和消费侵权等问题仍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村消费维权工作还比较薄弱,消费维权的体制、机制和长效管理尚未健全,消费维权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手段相对滞后等,还需要下功夫改进、解决和提高。各地消费教育机构少、投入低,消费教育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教学水平低,影响消费教育的效果;加之现有法律法规不完善,可操作性差,造成各地消费教育的发展参差不齐,以至出现有的消费教育机构挂羊头卖狗肉甚至搞虚假宣传的现象,从一定程序上制约了我国农村消费教育事业的发展。

1.5 农村青少年虚荣消费和冲动消费行为倾向较强,理性消费行为较弱

在农村青少年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有优势,“精神消费”相对薄弱,消费心理不健康、消费知识贫乏、维权意识淡薄等现象十分突出。特别是经营不规范的网吧、文具店、小吃店、玩具店等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危害,由此导致的消费投诉逐年增加。许多地方未将青少年消费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之中,未将消费教育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还未建立起完整的青少年消费教育网络和教育体系,没有建立专门的消费教育师资队伍,没有建立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稳定的消费教育基地,农村消费教育教材十分缺乏,不能满足青少年消费教育的需要,忽视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维权理念,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理财观念匮乏是大学校园乱消费的主要原因,月初节余,月底拮据,很多同学过早地把生活费花在一些不需要的地方,虚荣消费、攀比消费、恋爱消费、高科技产品消费随处可见,理财意识相当薄弱。应通过讲座,招贴宣传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大学新生的理财观念,倡导大学生制定明确的消费计划,引导学生消费,使大学生的乱消费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

1.6 消费教育成为城市新名片

2004年,苏州市政府在国内率先创建消费放心城市,他们率先建立的消费放心城市指标体系,将成为中国创建消费放心城市评估标准和范例。该市,建立起了市场引导、企业自律、行政管理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安全过滤”机制。推出了以一条街、一个超市、一个药店、一个市场、一个行业、一个社区为主要对象的“六个一”110个创建先行点活动,目前全市累计消费放心达标场所1.8万家,餐饮、蔬菜、粮油等10个行业通过消费放心行业考核认定。经过查封取缔不合格的经营作坊,苏州市民的传统食品——豆制品的合格率由原来的63%上升到95%,切实提高苏州消费环境的安全度、经营者的诚信度和消费者的满意度。创建活动累计投入专项资金820万元,并按照“由点到线向面”的部署推进,调动了全市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公用事业单位、消费者协会、新闻媒体和广大消费者六股力量,合力营造消费放心环境。2007年,江苏省暨南京市启动“诚实守信在江苏,放心消费在江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仪式,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工商局等九部门联合开展。活动以“诚信江苏”建设为主线,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为重点,以广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和放心消费创建活动为载体,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努力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着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和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1.7 消费教育成为企业主动承担的社会责任

企业是社会肌体的活力细胞,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是人类进步的推进器。企业的经济责任行为、社会责任行为和环境责任行为都密切地关联着企业自身健康发展、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企业与环境协调发展。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相关利益方(消费者、员工、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重视员工合法权益、消费教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构建一个安全、交易公平、重视节能与环保的和谐消费环境,是实现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者共赢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每个企业作为一个企业公民,都应承担严格遵守法律、奉行高度的商业道德、尊重传统文化、关注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社会责任。企业在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要尽到对消费者、职工、股东、社区、环境等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为了倡导企业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中消协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消费维权现状,制订并发布《良好企业保护消费者利益社会责任导则》。要及时发现培养典型,总结推广经验,对认真履行导则,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切实保护农村消费者利益的企业适时进行表彰,促进广大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全面提高。通过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塑造健康的企业形象,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进而有利于提升品牌影响力,为企业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8 金融消费教育活动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消费者理财意识全面觉醒,投资需求日益旺盛,然而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大众金融知识的匮乏和风险意识的淡薄。金融知识与技巧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在消费者做决定的过程中是可以起到辅助作用的。面对目前日益复杂多样的金融服务市场,消费者在选择金融产品时必须具备相关金融知识。现在绝大部份的家庭都可以获得信用卡以及分期贷款。金融服务机构在给予民众信贷时,也有责任去教育他们如何适当地运用信贷。金融决策者以及金融界人士,必须经常创出新点子,应该经常重新整合服务,以便更灵活地服务消费者,以及配合市场需求。投资者教育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工作,也是加强市场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持续深入地推进投资者教育工作,对于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金融服务机构应当对社会公众开展“金融扫盲”、“理财扫盲”、“风险扫盲”教育,普及现代金融知识和理财知识,践行金融企业社会责任,实实在在契合消费者的需要,从金融投资理财、减少排队等候时间、防范金融诈骗等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公益性话题入手,结合具体事例,深入浅出地描述“为什么要理财”、“工行如何帮您理财”、“如何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开展金融消费者(投资者)教育活动,普及银行自助设备使用操作知识,提高普通金融消费者风险意识,争取用简单易学的方式教老年客户使用银行设备,以减少银行柜台上的业务,舒缓银行客户排长队的压力。

1.9 不良消费行为受到广大农村消费者摒弃

近几年来,有关网上消费、汽车检测、医患纠纷、房屋质量、预付消费的投诉越来越多,企业通过格式条款限制消费者的权利,增加消费者的义务,给消费者维权设置重重阻碍,消费者受损害严重、有理难维权,经营者不负责任、推诿拖延,消协处理难度大、解决率低,消费维权的成本和难度大。2008年3月13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最应该摒弃的十种不良消费行为”评选结果。这10种不良消费行为是:明知驾车劝饮酒;景区公物不爱惜;观看表演比赛喝倒彩;野生动物菜肴上酒席;处理垃圾不分类;红白喜事过奢靡;餐后离席满桌菜;上网成瘾害健康;住宿宾馆长流水、长明灯;权益受损不行动,依法维权不积极。所谓不良消费行为是指,存在于广义的消费领域中,虽然不违反法律规定,但是有违公序良俗,有违社会公德,污染环境、浪费资源,降低消费者自身或他人生活质量,以及可能对未来消费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种行为。中国消费者协会评选“最应该摒弃的十种不良消费行为”,旨在通过评选活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促使这些不良消费行为得到遏制直至杜绝,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文明消费,提高消费者的素质,形成有利于消费者身心发展、和谐消费的环境和文化,全面提升消费者的生活质量。

1.1 0“消费与服务”将成为更安全、更美好的消费生活的主题

消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重大、重要的作用。从服务的角度来看,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要服务广大消费者,第二服务经济发展,第三服务社会和谐。从消费者来说,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这种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消费者的消费需要。消费需要不断满足的过程也是社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最终目标。发展生产最终的目标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因此,就应当采取各种措施来扩大消费,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在这方面,目前我国的消费领域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有很多的消费品种出现,消费领域也不断的扩大。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制约消费增长的因素,如假冒伪劣的行为,不平等条款的存在,还有一些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可能不一定很衔接。有关的立法立规的标准不够健全。还有物价,如住房等等,可能会影响到消费者消费的支出。最终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扩大内需、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政策的角度、从法制的角度、从价格的角度,从经济发展结构的角度,从行业规范的角度,从监督管理、宣传引导、纠纷处理等各个方面要为消费者着想,最终能够保证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得到释放,从而使国家的经济发展得到持续的怎样。消费和经济发展也是有密切的关系。市场经济越发达,消费的主导作用就越明显。近年来一直强调的扩大内需的政策,特别是要增加居民的生活消费需求,它的核心都是要保证消费者能够有消费信心。使得他能够敢于消费、乐于消费。所以我们的各项措施就应该从如何保证消费者的消费信心这个角度出发来做相应的工作。其次,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在2008年开始,国家也出台了多项有关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这都是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消费与服务”将成为更安全、更美好和扩大内需、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消费生活的主题。

2 消费者组织在农村消费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作为依法成立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在消费教育领域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并对消费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监督、指导、服务、沟通”四大职能是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在农村消费教育中的基本职能和角色定位。

监督职能:消费者协会应当依法参与有关行政部门对农村消费教育的监督、检查,对打着“消费教育”旗号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应当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评。特别是与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消费者协会应当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配合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对那些通过消费教育的形式搞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予以查处,如装饰装修、饮料食品、商业保险、电话、旅游、电器、美容、保健、购房、买车、修车、进医院、护肤等等,虚假宣传现象比比皆是。消费者协会应当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能,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接受消费教育的权利。

指导职能:消费者协会应当在农村消费教育中履行好指导职能,促进消费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各地消费者协会可成立“消费教育指导委员会”,就有关消费教育的问题予以指导,并贯穿于消费教育的全过程。消费教育指导工作应当以消费者放心不放心、满意不满意、有没有安全感为标准,突出重点,抓住热点,猛攻难点,力求成为消费教育机构的知心朋友。

服务职能:消费者协会应当通过自身优势,向农村消费教育机构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对消费教育机构遇到的难题,向有关行政部门反映、查询,提出建议。消费者协会对消费教育的服务渠道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自身设立的非盈利消费教育机构;二是经营者和社会力量举办的消费教育机构。服务的方式有多种,关键是要达到良好的效果。有的消费者协会通过建立“消费档案”,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高,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其具体做法是:以商品销售商为主要对象,凡投诉记录都在档案上作详细记载,每月定期公布,投诉记录达到一定程度要向公众作出说明,承诺改正期限。对消费档案进行微机管理,实行行业分类,详细记录商家的地址、电话、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投诉记录等,做到一目了然,查询方便。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商家及其服务人员素质,做到“一口清”。即服务人员面对消费者的咨询,能熟练地一口气背出商品的性能、价格、优点、弱势、产地、型号等,当消费者不明白时,服务员还能耐心细致地进行解释。

沟通职能:消费者协会由于与新闻媒体有着良好的关系,与广大农村消费者经常接触,应当担负起沟通职责,让更多的消费者理解消费教育,自觉接受消费教育;让更多的经营者主动开展消费教育,努力提高消费教育水平;让更多的人自觉投资开办消费教育机构,投身消费教育事业。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对消费教育事业中涌现的好人好事予以报道,树立消费教育的典型。

3 我国农村消费教育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农村消费教育在全国各地的发展十分迅速,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参与消费教育的热情空前高涨,其涉及面之广、影响面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我国农村消费教育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3.1 农村消费教育的方式将越来越多,精彩纷呈

农村消费教育将由“跟风式”、“粗放式”向有特色、独具创新的方向转变。消费教育将由街头为主向会议展览、学校和报刊、电视、网络教育转变,更加注重消费教育的知识性、快捷性。农村消费教育将由过去的各自为政转向网络化,并与国际接轨,消费教育的对象不分国内国外,国内消费教育机构与国外企业联合开展消费教育十分普遍。

3.2 农村消费者生命健康消费意识不断增强

广义是生命健康权,既包括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也包括消费者的心理健康。今后,农村消费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主动关心广大农村消费者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消费者的心理健康,共同保护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积极处理消费者关于生命健康权的投诉,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发布有关生命健康的消费警示、提示,向消费者提供损害生命健康的产品、服务及不法经营者的信息。开展关于消费者生命安全健康知识及状况的调查。加强与生命安全健康权有关的商品和服务的比较试验。积极同危害生命健康的行为和不良倾向做坚决的斗争,用法律的武器维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以人为本,进一步提高国民生活的质量。

3.2 农村消费教育将迈向产业化

今后,民办专业消费教育机构将大量出现,作为一个新的行业颇受消费者欢迎。消费教育讲师将成为抢手货,他们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对法律法规的熟练运用能力,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尊重。消费教育将成为企业推出售后服务之后又一张营销王牌,企业界纷纷设立消费教育机构,“知识营销”将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依托“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活动,农村消费教育将由过去的配角向主角转变,人们不仅希望知道自己作为消费者享有哪些权益,更需要了解自己应当知道什么、选择什么、维护什么、更好地“明明白白消费”。经营者在消费教育方面的投入将越来越大,把消费者看成企业的终生伙伴,不断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利用、激发消费者价值,并把农村消费教育作为广告之后拓展市场和走近消费者的又一法宝。农村消费教育法制建设步伐加快,有关农村消费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消费政策将逐步完善,使人们在开展消费教育的过程中有章可循,达到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优化消费结构,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扩大消费需求,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的。

3.4 树立“新型消费理念”,“消费促进运动”有序推进

2010年,20世纪70年代末出生的独生子女已经成长为消费的主力军。这些独生子女的消费习惯已经大大不同于他们的父母,他们追求消费,而非积蓄。中国正步入第三个消费高峰,在这一消费高峰中,将会满足人们对质量、品牌、时尚、食品安全卫生的需求,并进一步满足人们对住房和汽车的需求。在200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拉动农村消费,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扩大城市消费,提高市场调控能力,维护市场稳定,促进流通企业发展,降低消费成本,发展新型消费模式,促进消费升级。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将进入全面升级阶段,国内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消费浪潮,应当高度重视消费可持续发展问题,要千方百计启动消费,提高消费率,使消费成为经济第一推动力。

3.5 农民收入显著提高,汽车消费需求显现

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据有关部门针对农村消费者调查显示,约有四成的被访者认为,家庭年均收入在3~5万元就可以考虑买车,约有三成的被访者认为,家庭年均收入在5~7万可以考虑买车。因此,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消费将处于稳步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农村每年田间作业运输量为145亿吨左右,城乡之间货物运输量为100亿t以上,而且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加。我国农村现有机动车保有量仅能完成农村运输需求量的30%左右,而发达国家在80%以上。而且,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现有交通运输工具仍处于载货汽车、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畜力车、人力车并存的状态,相对比较落后,因此,未来汽车需求空间巨大。

3.6 电脑未来将成为农村市场新的消费增长点

苏宁电器发布的《2009中国农村家电消费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农村家庭各类产品普及率差异很大,电视、手机产品的普及率最高,空调、数码、电脑等产品的拥有率最低。彩电方面,目前农村家电消费者对电视机的需求正从CRT向液晶转变;冰洗产品作为耐用家电,虽然三成以上用户使用年限超过了5年,但是更新意愿不高;空调普及率较低,但近两年需求开始凸显;农村家电消费者手机普及率已超过八成,四成农村消费者手机的使用年限都不足两年;生活电器小家电方面,实用型小家电的需求比例较高,享受型小家电的需求比例偏低;农村家电消费者对台式电脑的采购意愿较高,特别是近两年以来,需求明显,电脑未来将成为农村市场新的消费增长点。调查显示,目前农村家电产品的保有量(每户拥有的数量)非常不均衡,各产品之间差别较大,传统实用型家电保有量较高,数码、电脑、空调等农村新兴产品保有量非常低。电脑产品在农村市场普及较低,主要以台式机为主,每百户家庭保有量为17.4台。笔记本仅2.6台。农村数码产品的保有量非常低,比例最高的MP3每百户也仅为7.3部。

4 打造农村消费教育新渠道,进一步推动消费教育发展的建议

4.1 要以消费者投诉服务专用电话和工商综合执法平台为依托,做好“四个结合”

“四个结合”,即把消费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把消费教育与院校社会教学相结合;把消费教育与进一步开展好平安建设活动相结合;把消费教育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大力开展消费教育工作;将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与开展消费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打造我国消费教育新渠道。

第一,建议在“12315”设立消费教育专线,有关农村消费教育问题转接消费教育专线。树立“三心”,搞好“三服务”即:热心、耐心、诚心;为消费者服务、为市场监管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达到“三满意”,即:电话受理、来信来访、调解结果让消费者满意,真正实现“上下联动,快速反应,有问必答,有诉必办、有案必查、有假必打”;通过接听电话现场解答消费者咨询,及时公布申诉举报热点和典型案例,公布商品质量监测结果。针对突出的消费问题发布商品和服务消费警示,在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开辟专栏专版等方式,在社区设立12315宣传专栏,向社会宣传12315打假维权、服务百姓所取得的成果,宣传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律法规,普及消费知识,开展消费教育;实行一年365天每天受理消费者举报的工作制度,12315电话,工作时间人工受理,非工作时间录音受理。不具备录音电话受理条件的地区,在非工作时间,公布值班电话,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可逐步开通网络受理申诉举报,保持电话畅通。

第二,通过12315大力倡导发展型消费,使之逐步成为人们消费关注的热点和主流,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要高度重视农村老龄消费者的消费教育,创造农村老龄消费者放心消费环境,使消费教育向服从服务于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方面提升。通过12315做好消费指导工作,向消费者提供准确的消费信息,帮助消费者实现科学、合理消费,打造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的文化。开展“12315走近您身边”活动,集中工商执法人员和12315执法车辆,以及商品(食品)检测车、食品快速检测仪等,有组织、在计划、有密度地深入社区、深入农村、深入学校,开展12315流动宣传咨询、消费教育和维权服务,贴近实际,贴近消费者,依法维权,热情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第三,拓展维权空间,创新维权方式以科技手段打造新型12315。加大科技、资金投入,构筑12315综合执法服务平台,设置有12315专线接诉平台、互联网商务监督管理平台、12315互联网在线服务平台、工商行政管理短信息服务平台、媒体广告监测平台等主要功能区,进一步延伸拓展维权的领域和空间。通过12315在线服务平台还提供BBS在线咨询,指定专人负责解答消费者提出的有关维权途径、法律法规和工商事务方面的问题;增设在线调解功能,针对通过网络投诉的网上交易、异地交易等买卖双方难以见面调解的情况,提前预约然后开展在线调解。为每个加入打假维权协作网络的企业设立维权信箱,并通过电子邮箱接收有关侵权投诉书以及图片等证据资料。针对夜间以及线路繁忙等无人或无法接诉的情况,通过电脑网络接收申诉举报短信,执法人员将及时回复并在必要时赶赴现场处理。通过开发执法系统、执法联动调度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和业务资料储备查询系统等软件,力求通过整合执法资源,强化科技支撑,进一步打造以“创新机制、扩大功能、顺畅运行、完善网络”为原则,建立以“盯住民生热点,拓宽诉求渠道;整合执法资源,顺畅运行机制;集中受理处置,快速反应监控;应急指挥调度,服务和谐社会”为主要工作目标和运作方式的新型12315综合执法体系。积极拓展和延伸消费维权网络,促进“一会两站”工作机制在广大乡镇、农村的落实与推广,切实把12315建设成为“维权的平台”、“服务的窗口”、“执法的阵地”、“信息的源头”、“政群的纽带”。

第四,通过各种媒体和方式,集中投入12315公益宣传。可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制作招贴广告、通过平面媒体和电视等方式,组织12315强势公益宣传。采用统一的VI形象宣传策划方案,对12315维权执法网络从车体形象、室内设计到标牌应用、宣传海报进行整体形象规范,便于广大消费者识别、记忆;在商业街区、旅游景区、大型市场、社区、村镇和学校等地方设立消费维权告示牌,告知消费纠纷解决渠道和服务电话,宣传12315职能,展示12315风采。

第五,要树立预防为主,变事后保护为事前预防的消费维权新理念。加强企业自律,做好预防,是农村消费维权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引导企业自律,建立消费教育学校等多种有效载体;与经营者签订责任状、引导企业向社会做出服务承诺;规范经营行为,帮助企业树立诚实守信、优质服务的经营理念,打造社会信用体系;构筑从购货源头到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上都加强预防,防止损害侵权行为发生的防范体系;增强经营者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提高经营者素质等多种有效途径,变事后保护为事前预防,将工商所的消保维权工作向纵深发展。

4.2 要重视开展农村消费教育

要利用12315执法维权网络,使消费教育的重点向农村转移,将消费维护的力量重点地向农村消费者倾斜。可通过建立乡镇消费者投诉站、联络站、农村消费教育学校,延伸12315投诉网点,开展“千村万户拒伪劣”活动,向农民大量赠送法律、法规和有关食品安全健康知识、农资科学选择使用等消费知识宣传资料,向农民消费者宣传法律、法规,动员他们行动起来,提高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加大在农村的维权力度,努力为他们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在农村集贸市场创办农民消费教育流动课堂,邀请法律专家、打假能手等为农民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利用现场讲解、实物对比等方式,向农民传授假冒农资及食品的识别常识,与农民进行互动,现场接受咨询、受理投诉,提高农民的消费维权能力。家电企业或相关机构应当编印家电科普知识,加大家电消费教育的力度,建立“农村家电消费教育基地”,帮助农村消费者掌握家电知识,引导农村消费者科学选购使用家电产品,改变目前农村家电科普知识空白的局面。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特别是要调动新闻媒体的积极性和影响力,利用新闻媒体做好对农村广大消费者的宣传教育,形成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各方协助、全民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村消费教育网络。

4.3 以优化农村市场消费环境为重点,依法查处虚假违法广告和其他误导消费的宣传,及时进行消费提示和消费警示,引导广大消费者科学合理消费

要继续深入开展“放心店”、“放心市场”、“放心街区”和“消费放心城市”等创建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农村市场消费环境。要在全社会多形式广泛深入开展消费教育活动,健全制度,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通过开展消费教育,让广大生产经营者以其合格的商品和规范的服务切实对消费者负责;通过对广大农村消费者开展消费教育,科学合理消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通过对执法人员开展消费教育,更好地履行法定职责,依法保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通过对消费者协会、行业组织和新闻媒体开展消费教育,更好地发挥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职能作用,使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真正成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共同责任。

4.4 进一步加强农村消费教育宣传,努力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和谐的消费环境

第一,大张旗鼓地开展农村消费教育宣传,以“消费教育”为主题,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农村消费教育公益广告活动。通过制作一大批主题鲜明、内涵深刻、制作精良具有观赏性的优秀公益广告作品,传播消费教育观念,规范和引导经营者的经营方式和经营行为,引导广大农村消费者科学消费,合理消费。

第二,将每年3月15~22日确定为“全国消费教育周”,配合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开展“3.15关注农村弱势群体”系列活动,包括“3.15”走进外来人口居住点、“3.15”进百村、“3.15”走进中小学等多种形式的消费教育活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加强投资者消费教育工作,提高市场主体及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业务流程,主动向投资者揭示风险。通过组织编印投资者教育手册、签署风险提示函、买者自负承诺函、建立规范辖区证券经营活动的行业制度和服务标准、推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系统、成立法律咨询团、组织案例汇编、制作DVD教育宣传片、明确责任追究机制,拓展教育渠道,加强媒体宣传和支持保障,加强协调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的投资者消费教育活动,强化制度、机制建设,探索形成投资者消费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总结、交流,尝试开展投资者教育评估工作。

4.5 加强消费教育理论研究,加快消费教育立法进程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应当结合消费经济内在规律,对国内外有关消费经济的立法进行借鉴分析。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由立法机关制定和颁布《消费教育法》、《消费促进法》、《消费教育条例》、《消费促进条例》,用立法的方式推动消费教育事业的发展,使人们在开展消费教育过程中有法可依,让广大农村消费者和经营者明确消费教育的权利义务关系,依法保护消费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

《消费促进法》应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加快制定和完善发展消费经济规划、相关政策、标准和评价体系,编制符合发展消费经济要求的项目计划。应明确在继续注重投资拉动的同时,大力发展消费经济,把消费经济的法制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执政理念、提高执政能力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把政府促进消费经济发展的成效作为其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政府发展消费经济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其政绩考核的标准,并建立相应的行政责任追究机制,考核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布,从法律制度上保证消费经济有序、高效、持续地发展。

要加强消费教育理论研究,要研究消费教育内容和功能,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要研究21世纪消费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消费教育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内涵、目标和途径,研究消费资本与消费教育、消费维权的关系,加强消费教育理论的务实研究,建立可资借鉴的消费教育和消费促进的理论体系。

4.6 设立农村消费教育学校和社区消费教育中心,建立健全农村消费教育机构

应当在县区及乡镇建立消费教育学校,在社区设立消费教育中心,把消费教育列入当地党政领导的议事日程,做到“四个落实”,即教材落实、教员落实、场地落实、时间落实。建立消费教育课堂,充分利用企业专业人才、教学场地、设备等资源优势,与企业联合开办手机、家用电脑、家装、房地产、汽车消费五个消费教育课堂,免费为广大消费者宣传有关商品消费知识。积极开展消费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老年大学”活动。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应当鼓励广大经营者和个人投资消费教育事业,允许他们设立消费教育机构,办理开业登记,依法照章纳税,以解决政府资金不足的难题。

4.7 建立“中国消费教育网”,利用专业网站面向国内外消费者开展消费教育,使消费教育信息化,大力进行网络消费教育

在高等院校开设消费教育专业,为各地培养消费教育师资力量,使我国消费教育后继有人。各地消费者协会可成立“消费教育指导委员会”,就有关消费教育的问题予以指导,并贯穿于消费教育的全过程。消费教育指导工作应当以消费者放心不放心、满意不满意、有没有安全感为标准,突出重点,抓住热点,猛攻难点,力求成为农村消费者的知心朋友。

通过出版《农村消费教育丛书》,摄制消费教育VCD光盘和电视片、以及农村消费教育知识台历等,为各地消费教育活动提供教材和资料,推动消费教育进一步发展。通过开展“消费教育知识电视大赛”、“消费教育成果展览”、“消费教育论坛”、设立“消费教育热线”、“消费教育电话信息台”;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优势,通过对消费者协会、行业组织和新闻媒体开展消费教育,创办消费教育刊物或与当地报刊合办消费教育专版、开辟专题栏目等方式,对消费者投诉热点进行追踪报道,发布消费警示;以关注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为主题,组织开展对食品、保健品等重要商品进行专项调查,揭露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更好地发挥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职能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而使消费教育真正成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共同责任,进一步提高农村消费维权工作的整体水平。

4.8 培育市场航母,加速建设专业市场集群发展区和专业市场总部基地

通过对现有专业市场的改组、改制,努力实现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的联合,实现专业市场的战略性重组,通过股份制形式来经营管理批发市场,并培育一批全国性的大批发商、大代理商,培育专业市场航母。我省专业市场应走市场品牌建设与创新之路,推进专业市场的扩张提升,推进专业市场硬件完善、功能拓展、业态提升,形成专业市场的发展特色。要引导和鼓励多元化投资,加快重点产业集群专业市场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加速建设专业市场集群发展区,重点培育形成一批国际性、全国性的产品市场中心,鼓励和推进现有的批发市场向专业市场转变,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增强市场综合服务功能。构建以区域性商品批发市场为龙头,各类专业市场专卖商场为支撑的市场集群,集中集约发展,提升市场功能,推动以商品市场现代化为核心的提档升级,增创专业市场发展新优势。对市场结构进行调整和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快专业市场集群化与专业市场总部基地发展的步伐。

创新经营模式,打造网上交易平台。要重视以信息化推动专业市场的现代化,打造网上交易平台,使专业市场从单纯的有形市场向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并举的方向发展。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融合必将成为专业市场创新的重要内容。

4.9 优化农村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发展环境,积极支持鼓励其稳定发展

鼓励民间投资兴办企业,为其登记注册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积极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认真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股权出质登记办法》,充分发挥股权出质登记在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的积极作用。抓住“外资西进、内资西移”机遇,鼓励外来资金投向优势产业、支柱产业,鼓励环保型、科技型和劳动密集型等优势产业,鼓励东部发达地区大型企业进行产业转移。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实施商标战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驰名商标培育和推荐、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涉外商标保护等工作。

积极支持设立和发展新兴业态。新兴消费品、新的商业模式和新兴服务模式等的出现将有力的挑战传统行业,表现出远快于传统行业的速度发展,给市场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要积极支持设立和发展契约制、虚拟制、相互制、有限合伙制等新兴业态。大力引进和发展一批专业店、便利店、折扣店、电视购物、网上购物等新型业态。对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公司,首次出资额达到注册资本10%即可进行工商登记,余额部分2年内缴足,其中高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允许零首付进行工商登记。对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申请一般经营项目的内资企业,可不核定具体经营范围。准许企业经营范围关联延伸和跨行业核定。对新兴业态经营范围的核定,属于一般经营项目的,名称中的行业表述和经营范围,可按照国际通行的表述并根据申请人的申请直接予以核定。对在全省范围内设立多个分支机构、开展连锁经营和集团化经营的企业,按照“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要件、统一程序、统一办结”模式,集中办理注册登记。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提高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就业再就业能力,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重点解决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完善就业服务,加强就业培训,统筹城乡就业。

4.1 0 发展新型消费模式,促进农村消费升级

引导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创意化消费,培育和发展定制类消费。开展“名品进名店”、“品牌产品下乡”等活动。推动特色商业街建设,扶持“老字号”的创新发展。配合安居工程建设,扩大和带动家具、家电、家纺等消费。大力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整合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消费促进活动。促进会展业发展,带动相关的住宿、交通、通信等消费。进一步促进银行卡使用,大力发展信用销售。积极推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业务发展,促进和规范商业信用服务的发展,支持建立信用风险分担机制,有效防范信用风险,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形成工薪阶层稳定的增收机制,培育中等收入阶层。稳定和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鼓励节能产品的推广使用,营造绿色消费文化。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消费。鼓励带薪休假制度的执行,创造良好的休闲度假制度。加快建立引导和鼓励住房消费长效机制。大力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改善住房供应结构,鼓励和引导“梯级消费”。完善城镇廉租住房保障体系,落实以财政预算为主的资金来源渠道。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创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住宅发展模式。积极推进房地产金融制度创新,拓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股本融资渠道,推动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

实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发债的新的制度安排,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发债权。放开设立各种投资基金的限制,放开外资对地方债券购买的限制。设立多层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比重;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多种形式担保的信贷产品。

实施旅游带动发展战略。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旅游产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强化政府投入;在旅游产业发展中优先保障旅游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优先支持重大旅游产业项目建设。农家乐已经成为旅游特色品牌,要鼓励农家乐旅游向乡村度假旅游转型升级,对重点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给予建设用地指标、基础设施配套等政策支持。扩大都市旅游圈,丰富都市旅游产品内涵,多元投资、多元开发,发展一批都市旅游新品。推进旅游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开放型旅游经济。

4.1 1 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积极促进创意农业发展

积极支持实施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战略,促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充分发挥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推行“公司+商标+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培养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创意农业园和特色产业县。针对农民工返乡问题,建立重大项目、农民工返乡创业和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三大绿色通道等措施,促进四川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允许农民自愿联合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权出资,组建创意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高度重视农村“数字差距”问题,把传统的扶贫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信息扶贫”上来。

4.1 2 大力开展农村青少年消费教育活动,创新教育形式,提高广大青少年识假打假能力,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

可通过与青少年宫联办、与学校合办等模式,建立“青少年消费教育学院”或“青少年消费教育中心”,在各地、市、州建立青少年消费教育分院或青少年消费教育分中心,在各大、中、小学和重点乡镇、社区建立一批“青少年科学消费教育基地”、“青少年消费维权联系点”,启动消费维权进学校工程,全面推广“消费维权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的“三进活动”,将消费教育纳入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采用开展消费权益保护知识讲座,校园消费维权知识竞赛、图片展览,宣传手册,征文比赛,案例分析,播放音像制品,消费实践体验,发放消费知识读本、图书、青少年消费维权卡,悬挂12315提示牌,公布申诉举报电话,创建“青少年消费与维权网”,启动“青少年消费教育周”、“青少年消费教育公益广告一条街”,编写、出版《青少年文明科学消费教育丛书》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强化消费维权意识和提高维权能力,并通过学生把“诚实守信、依法维权”意识带进千家万户。

建议结合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开展“青少年消费教育先进单位”、“青少年消费教育突出贡献者”和“青少年消费教育先进个人”评选活动。通过评选,自觉履行法律和政策赋予的职能,完善维权职能,积极探索高效、便捷的青少年消费投诉运行机制,不断强化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确立系统的、有层次的、内涵丰富的,富于时代气息的青少年消费教育内容体系,构建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消费教育。要加强理论研究。要认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侵害农村消费者权益的新情况、新领域、新问题,同时研究解决的对策与办法。此外,可通过设立“消费教育协会”、颁发“消费教育杰出贡献奖”、评选“消费教育模范市(县)”“消费教育示范小区”、开展消费教育东部和西部合作的“东西合作示范工程”,创建“全国消费放心城市”等方式,为消费者营造放心和谐消费环境,以推动农村消费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摘要:详细叙述了当代我国农村消费教育的特点和消费者组织在农村消费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深入剖析了我国农村消费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要以消费者组织投诉服务和工商综合执法平台为依托、以优化农村市场消费环境为重点、加强消费教育理论研究和加快消费教育立法进程等全面推动消费教育发展的建议,以引导广大消费者科学合理消费,促进农村消费升级。

3.走访农村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篇三

一、基本概况:

今年的寒假,我参加了学校的活动,进行了一次寒假回乡实践调查,调查对象是我的家乡,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打帮乡,我就其中的一个村——罗雍村进行了为时两天的调查走访,走访时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信赖和支持,调查时也针对村里开展了一些工作,还对部分村民进行实地调查走访,以取得更好的调研效果。

二、调查时间: 2013年1月29日至30日

三、调查地点:贵州省都匀市平浪镇罗雍村

四、实践调查员:陆绍杰

五、调研经过及内容 1、村庄基本概况

从平浪镇蜿蜒崎岖的山路,经过半个多小时车程,我来到此行目的地——罗雍村。一到那我就得到了村长的热情接待,当我说明此行目的时,村长对我表示感谢,并对我的调查和实践表示支持,从而也增加了我调研的信心。

通过向村长询问,我首先大致地了解了罗雍村的基本情况,罗雍村到平浪镇政府所在地约4公里,全村行政村总面积1200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绝大部分村民为布依族,全村总人口1262人,其中劳动力人口有650人。

该村经济发达程度居其所属的贵州省镇宁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中下等水平,村民的生活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因此,近年来村里的劳动力越来越多地向城里转移,至XX年年,全村外出务工人数已接近300人,将近本村劳动力总人数的一半。

由于罗雍村所处地形为山地,三面环山,一条小河顺山而下,最终注入打帮河。村里耕地类型主要有水田和旱地,总面积为600亩,这里属于亚热带气候,全年气温较高,主要粮食作物有稻谷和玉米,经济作物有甘蔗和西红柿。经村长介绍,至XX年年底,全村村民人均收入达600元,比上年增长约15%。

虽然村民们生活比过去好了很多,但是村里仍然有经济特别贫困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收入不能满足家庭的基本开支。

罗雍村进行农业生产时依照的是村民们多年的经验,由于村民们大多不识字,文化水平低,且罗雍村交通不便利,因此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罗雍村的村民们不能较快地掌握科学的方法,通过技术的改进来提高生产力,导致了发展的滞后,这次来调查我从学校带来了一些挂图和农业书籍,我把资料交给村长,村长十分激动,他说;“放心,我们村干部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春节之后,我们就开村民委员会,组织大家一起学习,谢谢你带来的资料,也谢谢你们学校的领导关心我们农村的发展,相信有了国家的政策和你们的关心,我们许怀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2、村庄建设情况:

⑴ 村庄基本面貌:

通过对罗雍村概貌进行分析,村民住房没有进行过统一规划,全村的建筑有着明显的布依族建筑风格,主要类型为砖、石、木料型房屋,较过去住的土坯房有很大改善,但仍有极少数村民的房屋仍是土坯结构,冬不挡严寒,夏不避酷暑。

全村无硬化道路,通向乡政府的路只能通过摩托车、农用车等小型车辆,而且道路崎岖不平,在雨季容易出现道路软化,滑车等危险。

⑵ 基本设施建设

通过了解,罗雍村基本设施建设情况基本不完善,村委会虽然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但没有小学、医务室、诊所等保障村民生活的设施。

至XX年年底,村里已有超过90%的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国家的政策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由于村里没有医务室,村民在出现疾病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疗。

⑶ 村庄自然环境

罗雍村是比较传统的村,村里无企业、公司等办公场所,环境没有受到来自外界的污染,因此罗雍村自然环境很好,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村民的饮用水都是纯天然的浅井水,平时食用的瓜果蔬菜都是自家种的无污染食品。

3、村民生活情况:

经过村长的介绍,我对许怀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实地走访是不可缺少的,我召集了村里几个正在玩耍的小孩,说明来意后,他们都很愿意帮助我,于是他们帮我把村里正在家闲坐的大人们叫来了,我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和他们亲切地聊起天来。

交谈的过程中,村民们很热情地与我进行交流,内容包括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等。通过谈话,我了解了在罗雍村,绝大多数村民家里都过上了比较幸福的生活,家里都有电视机和vcd等基本电器,也通了电话,村民们纷纷表示,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的生产和发展,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据我所了解,罗雍村的农民们都享受到了政府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他们的生活水平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

借着这个机会我把自己所学的十七大会议中有关“三农”方面的信息讲解给他们听,村民们都很感谢党中央对他们的关心和社会给予他们的支持。

但是我不由得担心起来,在我和村民们的聊天中发现,尽管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是他们的思想觉悟还不够,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从来没有感到忧虑过,极大多数村民对孩子的学习问题都是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孩子争气就让他们多上两年学,不争气等到了十五六岁就出外打工,无论如何都可以生存下去的。

我告诉村民们,如今是知识爆发的时代,不懂文化就只能永远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永远不可能生活得很好。读书虽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在社会上打拼,不懂文化,只能吃亏。在我一番真诚的劝告之下,村民们纷纷表示,以后会尽量督促孩子的学习,尽量让他们多学习科学文化,即使做农民,也要做一个有文化的农民。听了这些,我心里充满了欣慰,也看到了希望。是的,只有家长、学校和社会三方都真正地行动起来关心和帮助这些孩子,他们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从村民的讲述中,我得知了罗雍村有几个孩子,由于家里特别贫困,正面临辍学的危机。于是在第二天,我在一个村民的带领下,找到了这几个孩子,并把自己随身的笔送给了他们,还收集了他们的信息带回学校,希望学校和社会的力量能够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够安心地在校园里学习。

三、关于罗雍村发展的思考:

在罗雍村两天的调研让我对农村和农民有了新的看法,也让我对罗雍村的发展道路有了一些思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1、受地形、经济等条件约束,罗雍村仍处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完全没有实现农业机械化,因此要通过传统农业来大幅提高农民的生产力基本不可能,这需要村干部们以带动罗雍村经济发展为己任,为罗雍村的发展做出一个全面的规划,逐步实现农业半机械化。

2、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完善的情况也是罗雍村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发展,医疗和教育是关键。在经济发展之前,必须先保证村民们生活得到保障,因此,学校和卫生所是一个村经济起步的必要设施。

3、村民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落后,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是子女无法很好地受到教育最直接的因素,因此,需要全面村民的思想境界,让他们树立起一个重视孩子教育的观念,这样才能很好地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孩子素质的差距。

4、“一村一品”的开发程度不够,本村没有特色明显、品质优良、附加价值高的农产品。本村的潜力和优势没有很好地被发掘。罗雍村的特色和优势是土特产,特别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但其经济价值并没有得到宣传,在今后的工作中,村干部们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提升许怀土特产的知名度及其经济价值,打帮乡政府应在这方面给予支持。这样,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罗雍村的特色才会更明显,发展的空间也会更大。

5、村里的发展计划不够明确导致了罗雍村的经济发展较缓慢。一个村能不能得到长足的、有效的发展,关键就看有没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发展目标,明确的目标是发展的前提,有了目标,才会有前进的方向。罗雍村在未来的发展中,一方面要加强本村的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可以依托农业发展养殖业,这样既可以减少农业生产的成本,又可以增加经济来源,使经济得到持续有效的发展。

6、交通不发达,成为限制本村发展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俗语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道路是经济流通和发展的纽带,其作用不可忽视,既然认识到道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就要把道路建设的问题摆在重要位置,这样才能使罗雍村更好地实现小康新农村。

三、社会实践总结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对家乡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有了较为明晰的了解和分析,而且对改革发展家乡农村义务教育提出了粗浅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还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增强了发奋学习、顽强拼搏的信心和毅力,为日后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可以说,受益匪浅。在此,真诚感谢学院团委给予我这次难得的接受锻炼教育的机会,真诚感谢家乡父老给予的配合支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珍惜火热的青春年华,珍惜书声琅琅的大学时光,在学院党委和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恩师谆谆教诲和学友的相互勉励下,发奋苦学,顽强拼搏,待学有所成,为创建和谐社会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实践让我走出课堂,走向应用。当前,我们缺少的主要不是知识,而是缺少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与在实际当中遇到的是不尽相同的。其往往具有不明显的特征。这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获取经验,才能解决各种问题。

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应该不再只是被动的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的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全力以赴的去完成。所以在大学期间应该多与社会接触,多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多了解你将会面对的种种问题,对以后的发展和继续深造都是非常非常有益处的。

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社会实践的时间不长,可它使我认识到:人的一生中,校园并不是永远的学校,真正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一周的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也将让我终身受用。

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情感,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

社会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为将来打下坚实基础。我会不断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得真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努力,端正思想,明确方向,在不断完善中求发展。

4.寒假农村实习报告 篇四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姓名:曹阳诺 学号:113280119 年级专业:11级机械设计与制造(1)班 《关于“体验农村,奉献社会”的社会调查报告》

————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及增加农民收入党的措施

调查报告的人:曹阳诺

调查时间:2012年1月11日---2月10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香花镇白龙沟队杨洞宝沟村 调查对象:农村现住人员

调查目的:充分了解农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如何让贫困地区迎头赶上,改善农村面貌,使全社会共同农村支持发展,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一.调查地点的简介

淅川县位于豫鄂陕省七县结合部,特征大体为“七山一水二分田”;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主要水源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00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全国移民大县、河南省首批扩权县。我所调查的是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村,位于淅川县与丹江口市交界,拥有将近2000人。然而,目前留下种粮的人数不到300人,几乎全部是老人和孩子,村村有几家仅仅留在,大部分只是房前房后长满了荒草,周围的土地曾经是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现在看不到农作物的新景,在寒冬的笼罩下,长满了一地艾蒿的干支。二.在国家如此关注和重视“三农”工作的背景下,农民为何还要丢弃年沿袭下来的传统行业呢?带着这一些疑问,我通过与长辈交流座谈,结合自己家的变化,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思想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父辈那一代视土地为“命根子”、“金旮旯”,认为只要自己勤劳,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就吃喝不愁,就能过上好日子,而现在的广大农村年轻人更喜欢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期待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强壮的体魄更快、更直接、更简捷、更省力的获取更大的收入来改善生活。加之,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现代化的插秧机、收割机等机械耕作无法进行,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强大的劳动强度致使年轻的农民对种粮失去了激情。

2、“打工族”纷纷远走他乡,种粮主力军锐减。据农民自己测算:在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的每月收入至少2500元到3000元,就是在当地搞建筑、装修的一个月下来至少也是2000元到2500元,哪怕就是一个杂(小)工一个月下来收入最少也在1200左右,而农民种一亩地的粮食剔除籽种、肥料、农药等必备的生产成本投入一年下来也就是800元,远远不及一个杂(小)工一个月的收入,况且种粮琐事多、花得时间与精力大,仅靠种粮很难改善生活条件,而务工既单纯直接且收入又相当可观。如此悬殊的收入差距,致使广大农村青年毫不犹豫就选择外出创业,造成种粮的主体流失。

3、农业技术人才匮缺,农业生产缺乏科学技术指导。就汉阴来看:由于受政策体制、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影响,近几年安排到乡镇工作的大多不是农学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而是复退军人,这一部分基本没有学过农业科技知识,更不懂农业技术,所以也就根本谈不上对农业的业务指导。乡镇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也就仅仅停留在组织几场培训、发发宣传资料、宣讲宣讲中央的新政策上,泛泛而谈,没有人真正走到田间地头面对面地给农民讲技术、讲要领,很难满足农民群众对农业生产所需的科技知识,形成了农民对新技术不会用、不敢用,从而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4、惠农政策落实不匹配。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方式不尽合理,发放粮食直补资金、良种补贴资金未按实际种粮面积,而是按照农户农税改革的计税面积统计发放,导致未种粮食作物的耕地也得到了补助,造成了“粮补”、“良种补”均变为“地补”,形成了农户只要有耕地,种与不种均能领到补助款,这显然有背政策的初衷。在化肥、农药等必备农资方面,国家对其涉农生产企业进行了政策补贴,但由于经销环节过多,农民并未得到太多的实惠,化肥、农药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加大,这些现象的存在对农民种粮积极性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制约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随着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贫困地区农村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增长速度依然缓慢。笔者认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广大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导致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盲目性。多数农民小农意识根深蒂固,虽然渴望致富,但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受教育程度偏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种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具体到生产过程中则表现为发展的盲目性:片面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忽视品牌效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2、高成本、低产出的传统农业模式影响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再加上近年来化肥、农药、农机具等生产资料采购成本不断上涨,使得农业生产成本加大,导致在该区域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生产难以短时间内实现,大量落后的生产工具仍在使用,品种更新和新技术推广较慢,生产效率很难提高。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仍然是建立在落后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基础上的低效率和低收入的经济,高成本、低产出的对比关系极大地影响了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3、小生产与大市场的不适应是制约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传统农业比重过高,过于分散的农户生产,且流通渠道相对单一,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较弱,是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现状。虽然各地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产业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农民增收的空间,同时要看到,缺乏市场组织,缺少足够的市场信息和市场应对能力,整个农村经济还没有真正进入市场,未能有效形成农业的服务体系和完备的市场应对机制,农户抗风险能力极为脆弱,导致了在无情的市场风险的冲击下,成为产业结构调整风险的最终承担者,从而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四.农村改变面貌的问题

问题一,基层干部队伍及农民素质不适应。一是思想道德素质差,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满足于够吃够喝,农闲时节有60%以上的人成天打麻将、斗地主,缺乏干事创业精神。二是文化素质低,73%的农民都是初中以下学历,有50%的农民对农药使用、科普知识等无法掌握,很难接受新事物、使用新科技。三是技能培训少,有85%以上的农民没有一技之长。

问题二,村容村貌改变难。一是受传统思想影响,90%以上的农民建房讲风水、论朝向,以致农村院落朝向方位各有不同,外观设计各有差别,整体效果难以体现。二是不按规划建设,住宅修建自行其是,住房、畜圈同处一院,“三堆”没有场地, 后院通道不能畅通,呈“一条街两排房,到处都是垃圾场”的脏乱景象。三是基础建设困难,村民为了方便生产,有60%的农户喜欢分散居住,以致开展公路、电网、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耗资巨大,尤其是山区,现在通道还是土路,一逢下雨基本道路不通,信号覆盖不好,与外界沟通需要到半山腰,影响与外界的联系。

五.增加农民收入的党提出的政策

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了一系列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内容:

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

1.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从2004年起,国家将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选择一部分有基础、有潜力的粮食大县和国有农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家优质专用粮食基地;优先支持主产区推广一批有重大影响的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要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

2.支持主产区进行粮食转化和加工。充分利用主产区丰富的饲料资源,积极发展农区畜牧业,通过小额贷款、贴息补助、提供保险服务等形式,支持农民和企业购买优良畜禽、繁育良种,通过发展养殖业带动粮食增值。国家通过技改贷款贴息、投资参股、税收政策等措施,支持主产区建立和改造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种子营销和农业科技型企业。

3.今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主产区。从2004年起,确定一定比例的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4.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从2004年开始,国家将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实行购销多渠道经营。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要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2004年,国家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主产区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其他地区也要对本省(区、市)粮食主产县(市)的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

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一方面,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要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按照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增收的空间。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级财政要安排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较大幅度地增加对龙头企业的投入。此外,要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

大力发展农村非公有制经济

今后,对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于工商登记和收取有关税费。文件还提出,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都可以进入。要在税收、投融资、资源使用、人才政策等方面,对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给予支持。

增加外出务工收入

1.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的条件。城市政府要切实把对进城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子女教育、劳动保障及其他服务和管理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为农民进城就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中央要求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各地要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各项权益。

2.提高农民脱贫致富的技能。各级财政都要安排专门用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为提高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培训效果,应由农民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政府对接受培训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补贴和资助。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深化供销社改革,发挥其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作用。加快发展农产品连锁、超市、配送经营。进一步加强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创造条件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管理。支持鲜活农产品运销,在全国建立高效率的绿色通道。还要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

一号文件还提出,要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改进分配办法,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并为他们提供社会保障。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扩大农村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

另外,要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

“多予、少取、放活”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让农民增收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这是农民增收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多予,就是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少取,就是要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取消不应由农民承担的税费负担,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城乡税制的统一;放活,就是要放开农民手脚,搞活农村经济,通过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激发农民自主创业增收的积极性。2003年十省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

北京

京郊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达到6496元,比上年增加616元,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5%,增速首次超过城镇居民0.3个百分点。

上海

2003年上海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658元,比上年增长7.2%,增幅为近6年来最高。

天津

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达到5861元,比上年增长10.3%。

江苏

省农调队的抽样调查显示,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达4239元,比2002年增加243元,增长6.1%,增幅提高0.5个百分点。

浙江

省农调队抽样调查显示,浙江农村居民2003年人均纯收入5431元,比2002年增加491元,扣除物价增长因素,实际收入增长7.8%。

广东

省农村工作会议宣布,全省农村居民2003年人均纯收入4053元,比上年增长3.6%。

广西

自治区农调队调查显示,全区农民2003年人均纯收入2095元,比上年增加82元,增长4.1%。

山东

省统计局的统计显示,山东农民2003年人均纯收入为3150.5元,比上年增长6.7%。

河北

省农调队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省农民2003年人均纯收入2853.3元,比上年增长6.3%。

四川

省农调队的抽样调查显示,四川农民2003年人均纯收入2230元,比上年增加122元,增长5.8%。

重要文献备忘录

文献名称

《人民日报》刊载

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1·14

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2·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9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2·18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2·19

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吴官正)2·23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温家宝)

3·1

六.总结

5.寒假农村实习报告 篇五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摆脱贫困,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我市广大农村青年逐步转变“靠山吃山”的传统观念,纷纷走出山门,开始自发的或通过各种劳务方式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于是,一支敢闯敢干又充满活力的“劳务大军”应运而生,并日益发展壮大,对加快我市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能够初步了解我市青年外出务工情况,于是我就利用假期对全市农村青年流动的规模、现状以及青年外出务工对我市地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具体影响进行了初步的调查。

一、流动现状

1、总体流动规模。全市总人口120万人,劳动力总数为96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81万人,占全市劳动力总数的73.6%。截止今年8月底止,全市17至35周岁的农村青年大部分都已经外出务工。在外出务工青年中,以初中文化程度的为最多,达68万人,占总数的82%;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为11人,占总数的13%。

2、职业分布情况。据调查,我市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所从事的职业相对集中,以零售贸易、餐饮业、商业服务业以及一些低技能性的制造加工业为主,其从业人员约占流动总数的74.8%,且带有较强的地域性。如在上海从业的人中,有近90%的均从事零售贸易;而在广东省务工的,则大多从事皮革制品的生产和加工。

3、流动特点。大多数农村青年的流动是经亲朋好友的介绍或引路而实现,通过社会中介输出的人数不到流动总数的10%。在我市青年劳务人员中,90%的农村青年已完全摆脱了农业生产而长期在外从事流动就业,流动时间在5年以上的达45万多人,举家外出的亦大有人在。三是流动区域相对集中。我市青年劳务人员遍及全国各地,近至邻市,远至上海市。但是,流动区域相对集中在广东省,因为广东省对于农村青年的需求量大,且我市距离广东省也比较近。

二、流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1、扩大就业,稳定大局。我市地方工业经济脆弱,经济总量小,劳动力大量剩余,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确保富余劳动力充分实现就业,不仅事关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据统计,通过劳务输出方式已使我市69.5%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既满足了社会生产各部门对劳动重新配置的需要,又扩大了就业领域,极大的缓解了我市就业压力,有力的促进了经济发展。

2、全面提高了外出青年素质。在改革开放前,我市农村青年因受思想观念、经济条件和教育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整体素质明显偏低,尤其是具有”一技之长”者为数甚少,就业能力相对较弱。而通过劳务输出后,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广大青年转变了观念,增长了见识。同时,也从客观上促使他们必须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以增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市场竞争的能力。

3、加强了区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我市外出务工青年相对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他们的流动为我市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沟通与交流架起了桥梁,大大缩短了相互之间的空间距离。大量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信息反流,既让”山里”的人们看到了经济发达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从而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择业观念和市场理念,也为促进我市地方产品的市场开发,扩大劳务输出渠道,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有效地加强了与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资金反流促进了我市地方经济全面发展。劳务输出给广大劳务人员和农村家庭增加了经济收益,不仅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和效益农业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促进了我市的地方经济建设。首先,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进程。一批世居深山的农村青年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致富后,在市城购置商品房,踊跃参与

土地、商业用房的拍卖竞标,促进了人口集聚,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进程。其次,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年来,我市提出并实施”创畲乡生态优势,建风情旅游名城”的发展战略目标,小水电业、旅游业迅速崛起,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一些具有较强经营意识和经济实力的劳务人员带资返乡创业。

三、流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1、子女的外出减少了与父母之间情感沟通的机会。虽然大多数农村老人认为子女外出闯世界是光耀门楣的事情,但子女走后留给他们的孤独感是不可忽视的,毕竟老人心目中依然渴望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虽然一些在外工作的子女虽然经常给父母经济上的援助,使得老人在物质上比过去富裕,但许多老人生活孤单,精神空虚,以串门聊天、打牌等来打发闲暇时光,平时只能以思念来聊以自慰。

2、外出务工者的父母本应安享晚年生活, 然而,在生活缺乏子女照顾的情况下,他们虽然操劳了大半辈子,还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在我市,七月收获季节回家者占20.3%,秋收、秋种季节回家者占16.8%,春节回家者占到97%。由此可见,大多数外出务工者平时很少回家。此外,许多外出打工者的父母除了承担田间劳动以外,还要照料孙辈的生活起居,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了老人的劳动负担。

6.孝感地区农村药品市场调查报告 篇六

1 调研地区基本情况

孝感市总面积8910km2, 其中山区面积约占31%, 户籍总人口530.71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占70.3%, 共有117个乡镇, 2320个行政村, 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356.9万, 占全市农村人口的97.3%。其中革命老区及老少边远山区约占27%, 有126家乡镇卫生院、2337家村级卫生院、796家个体诊所、117家乡镇计生站。有县级药品批发企业16家、医疗器械批发企业33家, 乡镇及以下没有一家药品和医疗器械批发企业。乡镇药店共273家, 其中37家获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乡镇以下没有一家药店。

2 农村药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2.1 药品购销渠道混乱, 市场交易不规范

其主要表现在: (1) 从个体私人药贩手中采购低价药品及无合法资质和疗效的假冒保健品; (2) 药品生产企业代理人员无证直接上门现货推销药品; (3) 从无证药品批发单位和零售药店违规批发购进药品; (4) 没有建立完整、真实有效的药品购销档案记录; (5) 没有建立药品进货验收检查和出库登记制度及药品储存保管制度。

根据调查走访统计数据, 约87%的农村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存在上述问题, 使农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障, 给农村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2.2 无证经营药品、医疗器械

根据我们调查发现, 有103家单位在没有取得合法资质的情况下违规经营药品、医疗器械等, 占乡镇及乡镇以下药品经营单位的37.72%。这种违法经营的现象普遍存在, 主要表现为: (1) 超出资质证照允许范围违规经营和使用药品, 调查中我们发现94%的乡镇零售药店和私人诊所违规销售大输液、针剂及精神管制药品; (2) 部分药店销售禁止出售的计划生育类 (终止妊娠) 药品; (3) 约有97%的药品零售单位违规向乡村卫生所批发药品; (4) 47%的村个体诊所设置柜台变相销售药品和医疗器械。

2.3 假冒伪劣药品、违规储存使用医疗器械问题严重

在调查的1759种假冒伪劣药品和医疗器械中, 有16.75%来自乡镇药店, 23.37%来自乡镇医疗机构, 50%以上来自村个体诊所, 有近约37%的村卫生所使用变质、过期、失效药品和医疗器械。部分中药饮片制品存在虫蛀、霉变及不按规定炮制药酒等。在被调查的23家乡镇医疗机构中, 大部分医疗机构未按照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管理规定, 对已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进行毁型或是消毒无害化处理, 对必须销毁的一次性医疗器械没有建立严格的销毁登记管理制度。村级卫生所及个体诊所, 根据调查问卷情况看基本上都不知道如何对一次性医疗器械如何进行毁形和无害化处理, 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很有可能被不法商贩利用再次流入社会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2.4 药品储存及购销管理混乱

在我们的调查中还发现, 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和药店储存设施条件差, 好多需要低温储藏、隔离单独存放及洁净空间储存药品都被混淆存放在简易纸箱或是未经消毒的铁柜或是木柜中, 药品极易因储存不当而变质和污染给农村人民群众用药带来不安全因素。另外, 在农村医疗机构和乡镇药品经营单位经常出现, 同一规格同一厂家生产药品在不同药店因各自购进渠道不一出现价格相差上十元的情况, 给农村群众合理用药增添经济负担。

2.5 农村药品市场管理松散

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小农经济发展模式当中, 农村地域宽广, 村落分散, 经济构成零散而复杂。以及近年来才起步的医药监管体系才刚刚涉及县级, 使当前孝感农村许多地区药品经营基本处于无机制管理状态。在农村的偏远地区药品监管几乎成为空白。

面对一时难以改变的客观因素, 农村医药市场的现状确实让人担心, 它影响了医药行业在农村中的声誉和未来发展, 给农民群众购药带来了困惑和困难, 同时农民群众在用药的安全问题上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农村村落的分散和网点的稀少, 进一步增加了农民买药的困难。

3 根据调研情况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

积极开发引导药品连锁经营企业向农村及缺医少药边远山区延伸网店, 建立健全乡村卫生医疗机构及药品经营机构, 实行统一配送, 既方便农民买药, 又让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药、便宜药。在政策上可以采取行政鼓励和政府扶持, 在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 可以适当降低药品连锁经营机构在农村开办连锁门店的门槛, 让每个乡镇和大一点的行政村都有药品连锁店。另外也可对现有乡镇药品零售单位通过联合改造建立新的连锁企业, 实行统一配送、统一价格, 保证药品质量。还可以通过一些连锁经营机构申请特许加盟经营和自愿加盟经营形式并入现有的药品连锁企业, 引导连锁药店向乡镇和农村延伸。作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公立性质药品批发机构的合法药品经营权和资源, 以国有公立性质县市级药品批发企业为主体, 建立区域性农村药品采购与批发配送中心, 为乡镇及乡镇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和药店提供药品配送, 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 随时需要随时送货, 解决好农村药品的集中配送问题, 使合法药品经营企业和有质量保障的药品充分占有农村药品市场。

3.2 加强农村零售药店建设工作, 鼓励农村零售药店的发展

在零售药店的分布于建设中, 应鼓励发展乡镇以下零售药店建设, 实现每一个行政村都有一个药店, 以方便农村人民群众购药。在行政村药品零售机构设立标准上可以适当放宽政策, 降低标准, 如要求零售药店需配备执业药师、从业药师的条件要求可适当放宽, 可以结合农村实际情况, 在保证农村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前提条件下设立相应标准, 改变医疗机构对农村药品市场的单一垄断局面, 形成有效的农村药品竞争市场。

3.3 加强法律监管与制度建设

医药监管部门应在加强监督检查的同时也要注重《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列》及GSP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不仅让医药产品经营单位更加熟知相关法律规定, 也让消费者了解相关规定, 起到一个政府管理部门、药品经营单位内部和消费者三方共同监管的监督体系。另外, 还可以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和方法对农村医药行销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宣传和专业知识培训, 对销售人员进行考核持证上岗制度, 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法制观念。

3.4 加大农村药品稽查执法力度, 加强农村基层用药监管

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乡镇药品监督管理体制, 建立乡镇药品巡查执法检查机制, 组建乡村药品监督队伍, 构建巡、防、查三位一体的检查监督网络, 实现监督力量从单一的独立行动到协同作战的转变, 彻底改变农村地区药品流通监管薄弱的状况。一方面, 以药监部门为主导, 积极协调公安、卫生、物价、工商等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加强监督力量;另一方面, 采取聘请药品监督员的方法, 发挥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作用, 以补充药品监督部门人手不足的现状。同时, 执法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 建立完善的举报网络和县乡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 采取专项治理和日常监督管理及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对无证经营药品和制售假冒伪劣药品的行为坚决予以从重从严打击。

3.5 建立药品购销登记制度, 努力把好“源头关”

加强对药品经销单位监管, 切实落实药品购销制度, 建立一套适合农村地区药品销售管理的方法和制度。通过相关制度建设的完善与健全, 在农村地区必须建立一套与农村医药市场相适应的药品购销登记制度, 确保药品流通的可追溯性, 为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建立一道坚固制度屏障, 确保农民群众用药安全。

3.6 建立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许可制度

组织和落实国家《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确保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在农村医药市场的落实到位。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销与使用单位在市场准入和质量管理上提供相互统一的协调监管, 另外也可以便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农村医疗机构用药进行有效监管。

随着农村医药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我们相信只要加强药品监管力度, 疏通商品流通渠道, 农村医药市场一定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农民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孝感市统计局, 2010年孝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2]毕冬梅、赵子军、姚行强, 农村药品市场亟待规——来自湖北襄樊农村药品市场调查[J].中国医药报, 2003年03月.

上一篇:商超采购工作计划下一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总结推荐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