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与安全分析会

2024-07-02

护理质量与安全分析会(共12篇)(共12篇)

1.护理质量与安全分析会 篇一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 浠人医呼吸内科 范学荣 主要内容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意义及概念 护理质量安全目标 护理安全考核评分标准 结合¡°四化卫生院¡±标准要求需要准备5项文件资料:

1.护理学科发展规划(三至五年发展规划)

2.重视护理质量管理,实行目标管理(计划、目标、达标措施)3.规章制度(更新的分级护理制度、静脉治疗行业标准)4.服务流程(重点环节的过程流程)5.技术规范 护理质量管理 【组织体系】

1.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文件)2.护理质量管理组织结构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工作职责】

1、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

2、制定全院护理管理目标,制定、完善各项护理质量标准。

3、制定并完成质量控制计划。

4、定期检查、考核,对护理管理目标及各项标准落实情况进行追踪并进行评价,体现质量持续改进。

5、汇总检查结果,并向相关科室反馈考核结果。

6、进行原因分析,与临床科室共同提出改进措施。

7、定期组织相关护理人员进行有关内容讲课。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要求 【工作安排】

1、全院各护理单元每月至少有重点内容检查一次;每季度全面检查一次。

2、检查内容包括:综合检查、重点检查、夜班检查和出院病历检查。

综合检查考核内容:病房管理、安全管理、危重(一级护理)患者护理、基础护理操作及急救操作、消毒隔离、急救物品管理、各种药品管理、优质护理服务、患者健康教育、患者满意度调查、各种护理文书检查;手术室、供应室、急诊室、门诊各诊室的质量控制;护理人员劳动纪律及规范服务等。

重点检查内容:针对上一轮检查中存在比较普遍的问题及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检查发现的问题重点检查;重点科室手术室、急诊等重点部门重点检查。

满意度调查:根据不同科室制定满意度调查表,全院每季度进行一次满意度调查,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

夜间护理质量:每周安排护士长值班,检查夜间护理质量。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要求

3、每月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重点检查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检查改进情况。

4、每季度对病区的护理质量全面检查一次,召开全院护理质量分析会。

5、每季度进行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压疮事件的分析。

6、年终汇总1年检查结果。病区质控组职责 【工作职责】

1、按照标准每周有计划地对全病区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

2、每月定期汇总检查结果,结合护理部质控结果分析科室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施并落实。

病区质控组织工作要求

1、制定科室护理质控计划、目标、达标措施并完成。

2、检查内容同护理部综合检查内容。

3、主要采取随时检查,随时记录的检查方法;每周对照护理质控标准对各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

4、每月将护理部质控组检查中存在问题,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并在全科护士会上反馈,确定下一步护理工作的重点。

5、每季度与科室质控小组共同对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压疮高危患者、跌倒高危患者的风险评估情况、手术部位标识执行情况、危急值登记报告情况进行追踪检查,发现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体现持续质量改进。

6、对临床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新项目做好相关人员培训并登记记录,制定相应护理常规,报护理部审批、备案。护理质量标准

基础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病区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考核标准 护理文书质量考核标准 消毒隔离质量考核标准

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门急诊、注射室护理质量标准

护理质量管理目标

急救物品合格率100%(100分合格)基础护理合格率≥95%(80分合格)一级护理合格率≥80%(80分合格)

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85%(80分合格)非预期压疮年发生率0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20例/百床/年

高危患者入院时压疮的风险评估率≥90% 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率 ≥90% 护理技术合格率100%(80分合格)护理人员参加培训考核率达100% 护理安全管理意义

患者安全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南丁格尔就曾说过:医院首先须具备的条件就是不伤害生病的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

护理安全管理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专业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保障患者安全是医疗护理质量的核心,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也是护理工作应当关注的重点。护理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护理安全: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还应该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

 护士执业安全:指因护理事故或纠纷而造成医院及当事护理人员承担的行政、经济方面等,以及在医疗护理服务场所的环境污染、放射性危害、化疗药物、各种病原体、针头刺伤等护理人员造成的危害)。护理质量安全目标 护理质量安全目标一

提高对病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病人身份,确保对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操作。

2、使用腕带作为识别病人身份的标识,重点是ICU、新生儿科、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言交流障碍的病人等;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病人有识别标识(腕带与床头卡)。

3、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病人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护士要严格执行双人核对。护理质量安全目标二

保证用药的安全。

1、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严格遵循双人核对、签名程序。

2、建立病房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检查的规范制度;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有专人管理和登记制度,符合法规要求。

3、加强药品领取与存放管理,必备药限量领取,不同途径、不同剂量药物分开放置,相似药物区分放置,性能要求规范放置(冷藏、避光、高浓度药、毒麻精神类药等),定期核查药品效期。

4、加强药品标识管理,药品标识要统一、清晰、规范,清除¡°三无药品¡±。

5、特殊用药时,应严格交接班,以引起医护人员及病人或家属的高度注意。护理质量安全目标三

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正确执行医嘱,非抢救情况不执行口头或电话告知的医嘱。

2.只有在对危重症病人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复述确认无误,并实施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护理质量安全目标四

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1.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的报告制度。2.临床医护人员接获非书面危急值报告,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病人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信息。复述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和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3.临床医护人员应熟悉¡°危急值¡±报告项目,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应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护理质量安全目标五

严格防止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发生错误

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有交接核查表,以确认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已备妥。2制定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

3.主动邀请病人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部位、错误的病人、实施错误的手术。4.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护理质量安全目标六

严格执行手部卫生 1.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2.完善洗手设施、干手设施,考核手消毒方法,检测手消毒效果。3进行各种操作,严格执行洗手操作流程。4.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护理质量安全目标七

1.对病人进行风险评估,主动向高危病人告知跌倒、坠床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2.对儿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病人,用语言提醒、搀扶、请人帮助或警示标识等办法防止病人跌倒时间的发生。

3.医院环境有防止跌倒安全措施,如走廊扶手、卫生间及地面防滑,保持病区地面干燥、无障碍物,厕所、开水房等地要求贴醒目的标识。

4.责任护士知晓病人发生坠床或跌倒的处置及报告程序。护理质量安全目标八

防范与减少病人压疮的发生

1.制定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有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2.建立病人压疮的风险评估报告表,寻找危险因素。

3.针对病人压疮发生的潜在危险,制定护理计划并明确预防措施。护理质量安全目标九

鼓励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

1.实施无记名无惩罚护理不良时间登记报告制度。有激励措施,鼓励不良事件上报。2.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及时采取各种补救措施,同时启用相应的应急预案。3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分析系统和个人原因,制定改进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护理质量安全目标十

鼓励病人参与医疗安全

1.主动邀请病人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病人在接受手术、介入或有创操作前告知其目的与可能的不良反应,邀请病人参与手术部位的确认。

2.药物治疗时,告知病人用药目的与可能的不良反应,邀请病人参与用药时的查对。3告知病人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的重要性。护理质量安全目标十一

防范与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1.在导管置入和日常维护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监督标准预防措施的执行以及使用合格的消毒灭菌产品。

2.加强血管通路的维护管理,每日进行导管评估,发现问题及时 报告和处理。

3.加强各类引流管的安全管理,并有警示标识、妥善固定、定期维护、观察及记录。4.定期进行导管相关性感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质量安全目标十二

有效防范并减少输液外渗

1.建立静脉治疗安全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

2.规范护士操作行为,对静脉治疗的病人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避开关节、肿胀和皮肤异常位置。

3.床头悬挂醒目的标识,对输注高浓度、血管活性药物等特殊药物时加强巡视视察,严格交接。

护理质量安全目标十三

防范与减少管路滑落护理风险 1.正确使用导管标识,确保标识醒目。

2.严密观察导管留置情况,保持导管引流通畅,保证无扭曲、折叠、受压及牵拉,发生异常,及时处理。

3.对精神异常或烦躁病人根据需要给予镇静剂或保护性约束,防止导管意外脱落。护理质量安全目标十四

提高急危重病人救治安全性

1.严密观察危重病人病情,及时评估病人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或相关并发症,同时保证各项物品、用物及各类急救仪器的备用状态。

2.遇急、危重病人病情发生异常,在通知医生的同时,护士应迅速根据病人的情况采取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如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措施。3.危重病人外出检查应由医护人员陪同前往。护理质量安全目标十五

提高急危重病人转运安全性

1.转运前评估转运工具的功能处于完全完好状态。

2.充分评估病人病情,检查各管路护理是否到位,必要时携带急救物品和抢救仪器。3危重病人搬运及转运过程,要严格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4建立及使用危重病人转运护理交接单,危重病人转运有专人护送,有记录。

护理质量安全目标十六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1.提高护士对于抬高床头的依从性。

2.定期对病人进行体位引流及有效排痰训练。

3.重视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方法和工具。4.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人病情需要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浠水县护理管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护理安全)

【检 查 内 容】

1、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制度,鼓励护士报告护理安全隐患、护理不良事件。各科室应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每周有登记,每月有讨论分析,处理意见及防范措施。

2、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对患者施行两种以上识别方法,住院及急诊观察患者使用¡°腕带¡±,每日查对医嘱并有记录。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由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并需两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3、准确执行医嘱,保证临床用药安全。严格执行手术核对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发生错误。浠水县护理管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护理安全)

4、各科室有护理紧急风险预案,护士知晓应急程序。有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措施(如输血、输液、管道护理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有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正确实施预防压疮有效护理措施。

5、急救车用物齐全、性能良好;急救用物应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急救药品无破损、浑浊、变质、过期,有专人管理,每周清点并记录;用后及时补充并上锁管理。浠水县护理管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护理安全)

6、急救器材: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氧气、吸痰器、呼吸气囊、除颤仪等仪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常备注射药品定点存放,标签醒目,放置整齐,药品不得混放;有效期管理,外形相似药品分开放置,每月清理并有记录。

8、口服药原始包装保存;无¡°三无¡±(无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保质期)药品;冰箱内无过期药品、物品。特殊药物:如注射用胰岛素置于冰箱内保存,注明开始使用日期、时间并签名,使用期限按说明书要求;其他药按规范放置。浠水县护理管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护理安全)

9、外用药、内用药、消毒剂分类、定点存放,不得混放;标签醒目;无过期、变质药品;原装容器储存,容器一次性使用。

10、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等,应定量存放,标识醒目,专人负责,专柜专锁保管,用后及时记录并补充,每班严格交班并签名;10%氯化钾等高浓度药品应专柜专锁存放,标识醒目。

11、药物过敏试验应带急救盒(抢救用药及用物),并向病人宣教注意事项。

2.护理质量与安全分析会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眼科收治患者286例, 男173例, 女113例, 年龄6岁~87岁, 平均年龄 (43.8±6.4) 岁。病种涉及弱视、斜视、屈光不正、结膜病、角膜疾病、眼睑病、晶状体病、玻璃体病、青光眼、视神经疾病、视网膜病和眼创伤等各种常见眼科疾患。

1.2 方法

(1) 查阅护理病历和护理记录单; (2) 问卷调查, 采用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健康教育效果评估表、护理效果评价表, 由调查对象在调查者指导下完整填写后当场收回; (3) 座谈, 主要与患者代表和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进行座谈, 详细记录谈话内容。

2 护理风险及影响眼科护理质量的因素分析

任何风险的形成因素都是多方面的, 眼科护理风险很多是因疾病、环境、患者体质等客观因素造成, 如视力下降、视野缩小、视物不清、暗适应能力下降等使患者发生跌倒、碰伤等意外事件;接受检查的暗室内因光线暗淡威胁患者人身安全, 造成仪器设备损坏。眼科手术患者、老年患者多, 这些患者由于生理功能退化, 存在功能障碍, 思维紊乱, 记忆力减退, 行动迟缓, 感觉迟钝, 常出现身体受到意外伤害和错服、漏服药等现象[2]。除此之外, 更多是由护理人员的主观因素造成,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工作责任心问题

少数护理人员, 尤其是年轻护士因工作量大, 琐碎事情多, 长期超负荷工作造成身心疲惫, 或待遇过低不安心本职工作, 不能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造成执行医嘱有误, 出现打错针、发错药, 发生眼别错误;有的对患者全身病情估计不足, 安全预防意识不强;有的不能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 态度生硬、冷漠, 出现语言不当或护理行为不当给患者带来不安全因素。

2.2 护理操作问题

目前眼科护士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有的因业务操作不熟练, 不能做到轻、稳、准, 进针深浅度掌握不准, 动作太过粗暴;有的对眼部的结构不够了解, 有的只了解常见的眼科疾病的病因、症状, 而对于眼科疾病常伴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缺少了解, 出现问题后不知道如何解决;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与开发, 护理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越来越多, 但有的护士不了解新药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常用剂量、给药途径而盲目用药, 造成不良后果。

2.3 管理问题

老年患者错服或漏服药物, 患者不请假擅自外出, 造成不可预知的危险;某些眼药因用药不当造成眼部过敏, 导致红肿、角膜损害;因地面潮湿、床边未加护栏、走廊无扶手, 导致患者尤其老年患者坠床、跌倒、碰伤。这些问题均为护理管理不善, 检查督促不力, 管理不良所致。

2.4 护理记录缺陷问题

护理记录缺陷是目前造成眼科护理风险和护理质量下降的一个突出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记录病情不全, 当然有的是护理人员本身评估能力及经验不足, 与患者交流不够;但更多的是记录遗漏, 缺少病因剖析, 缺少对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的护理干预记录。 (2) 记录泛化, 千篇一律, 未能反映出病情发展过程。 (3) 描述不准确, 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 如笼统记录视力下降, 但没有准确数值、数指或光感, 或关键的词句描述不清。 (4) 记录不及时, 回顾性记录在临床护理记录中普遍存在, 记录的时间出现疏漏, 执行的时间与医嘱发生偏差, 容易造成延误治疗的假象, 引发医患纠纷。

3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对策

3.1 强化职业素质教育

增强医德、改进医风当从教育入手, 管理人员要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护理差错报告制度》和《护理差错处罚制度》等法规。一方面要不断强化职业道德和提高护理质量教育, 增强责任感[3];另一方面要加强护理安全教育, 增强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使护士明确护患双方的责、权、利, 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

3.2 加强专科知识培训, 提高操作技能

良好的护理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是防范护理风险,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基础和保证[4]。加强在职护士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再教育, 定期进行严格的考核, 督促其在实践中巩固专业知识, 提高工作能力。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不断充实自己, 扩展知识面。除掌握专业知识外, 还要注重培养护士的沟通能力、观察能力、书写记录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完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

首先是在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前提下, 加强对遵守护理操作规程执行力度的监管, 重点要检查“三查七对”制度、三级护理查房制度和暗室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坚持层层把关, 环环相扣, 奖惩分明;其次, 实施人性化管理, 细化管理流程, 关心护理人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不断改善其工作环境, 帮助缓解工作压力;此外, 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管理措施, 如设置核对腕带、温馨提示牌、播放提示警语、工作中推广反问式查对等方法, 对老年患者坚持药物“看服到口”等。

3.4 重视安全教育

一方面通过增进护患交流, 做好健康宣教, 对新入院患者积极做好入院须知宣教, 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 强化术后健康教育;另一方面要突出重点, 如外出请假制度及重要性的告知、所服药物及药物毒性注意事项的介绍、防护眼罩佩戴等安全细节的培养等[5], 对手术后和卧床时间久的患者提醒其做到3个30 s, 即醒后30 s再坐起, 坐起30 s后再站立, 站立30 s后再行走。

总之, 眼科护理中的潜在风险和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有多方面, 但严格管理、加强防范始终是必要的。这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要在不断增强风险意识, 提高护理水平, 熟练操作技能的前提下, 抓好全员护理质量安全教育, 将监管制度始终贯穿在每一项具体行动中, 加强护患沟通,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 实现安全最大化、服务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刘兴凤.眼科护理中的风险及防范对策分析[J].中外医疗, 2010, 29 (24) :170.

[2]贾俊英, 贾俊清, 张靓君.眼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健康必读, 2011, 18 (8) :231.

[3]刘芳.影响眼科护理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J].吉林医学, 2012, 33 (2) :395~396.

[4]孙艳华, 王玲.眼科护理风险防范对策分析与总结[J].中国健康月刊 (学术版) , 2011, 30 (10) :41-42.

3.护理质量与安全分析会 篇三

在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建立后,急诊科在护理质量检查中连续三年获院内前三甲。结论 在急诊内科建立护理安全质量小组,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在急诊内科中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急诊内科;护理安全质量小组;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11-01

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为护理安全,也是护理管理所关注的热点[1]。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患者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2]。为了加强急诊内科的有效护理工作,我科在2012年1月建立了护理安全质量小组,通过护理安全质量小组,急诊内科的护理质量明显的到提升,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护理安全质量小组由护士长带领的全科室护理人员,共13名,合理分成四个小组。护士长为总组长,另在四个小组中选出一名护士为小组长。

1.2方法

1.2.1小组分工

根据护理部的检查内容,如护理制度、各项工作的流程、护士的工作质量、文件书写、风险预案、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健康宣教、培训与带教、消毒隔离、患者满意度等。四小组明确分工,每周检查1次。

1.2.2培训

在小组成立后,组长组织所有成员进行学习培训,掌握检查内容,各小组制定具体的检查方案,制定符合急诊内科特点的工作流程、急诊急救培训计划、健康宣教、风险预案等,并组织学习。要重点学习各种危重患者的急救和转运流程,急救药品的准备,以及急救设备的使用,要求各个成员掌握。并培养护理人员的观察和反应能力、交流以及配合能力,培训可以以情景演练、或者讲座的形式開展,各成员要定期考核并通过,各成员在学习中应该互相督促。

1.2.3检查方法

各项内容在由小组成员检查后,由另一小组成员进行检查,交叉进行,护士长抽查,将发现的各个问题以及对应的被检查护士的名单公布在公布栏里,对应护士及时改正。定期开会,讨论检查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1.3评价指标

统计从2009年到2014年每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投诉情况以及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及排名,并比较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建立前后的各项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诊内科在建立护理安全质量小组之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0%,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8.13%,患者在三年内投诉了7次,护理质量合格率为85.27%;在建立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7%,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17%,在三年内患者投诉过1次,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为98.23%。在建立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投诉次数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明显升高,各项差异均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诊内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窗口,其风险比较高[3]。可能在护理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对护理不够重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也会导致护理质量的下降[4]。建立护理安全质量小组,人人参与,规范工作制度和流程,制定风险预案,对成员进行培训,考核等提高护理人员的反应能力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有效降低急诊内科的风险,提升护理质量。自从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建立以后,各个成员的综合素质均有提高,理论知识、急救操作水平、安全意识以及工作的责任心等均得到加强。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在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处理之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投诉情况均比较多,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合格率均较低,在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处理之后,这些情况明显有改善和提高,护理不良事件降到了0.1%,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检查合格率也有很大的提升,而且在检查排名中急诊内科连续三年获得前三甲。

在急诊内科建立护理安全质量小组,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有很大的保障,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在急诊内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丽.急诊内科建立护理安全质量小组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4):2872-2874.

[2]邢翠萍,张爱莲,朱冬梅等.安全质量小组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1):74-75.

[3]钟蕊忆,梁凤,曾柳芳等.品管圈在急诊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77-78.

4.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记录 篇四

时间:

地点:门诊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院领导、护理部成员、各科室护士长 会议主题;护理质量分析、反馈与持续改进会议

一、科室护士长代表发言,内容为①科室在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 题和下一步计划:②目前科室质控开展情况,结合专业特点制定持续 改进项目。

(一)肿瘤科护士长:

1、年轻护多,经验不足,知识欠缺。

2、急救技能差,需组织培训。

(二)心脑科护士长:

1、存在问题:一是年轻护士经验不足,对器械维护不当。

2、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持续质量改进项目。

(三)妇产科护士长:

1、结合科室实际,积极开展新项目,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

2、存在问题护士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健康教育不到位,护患沟通不 到位、无菌观念不强、创新理念不够。

(四)脾胃病科护士长:

1、存在问题:护士主动服务、主动巡视不到位, 穿刺技术有待提高。

2、下一步抓服务,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严密观察患者病情.3、持续质量改进项目——提高穿刺技术

(五)糖尿病科护士长:

1、存在问题:标本采集核对不到位.2、人人参与质控,分组质控,由组长监管,每月总结。

3、计划:加强培训、完成内科护理常规

5、持续质量改进项目—一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六)外科护士长:

1、存在问题:巡视不到位、出院指导不到位、护患沟通不到位、卫 生处置不到位、执行单签名不及时。

3、质控按照种室计划每月进行,及时总结。

1、持续质量改进项目

3、质控按照科室计划每月进行,及时总结。

4、持续质量改进项目——指导病人早期下床活动,预防静脉血栓。

(七)手术室护士长:

1、存在问题:一是年轻护士证合手术不主动一描能的用峰部,从 基础做起。二是器微维护不当一指施对设备的维产进行培。

2、加强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每月有质控重点,每季度全面检查。

3、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手术病人人文关怀,做好护患沟通。

4、持续质量改进项目。

二、副院长总结:

1、各科室能够找出问题,制动具体措施,而且可操作性较强。

2、优质护理服务强调病人的就医感受,要以病人为中心来改进我们 的服务。

3、科室质控护士长是关键。加强关键环节和特殊病人的管理

4、各种室的共性问题是沟通不到位,下一步加强培训,反复强化。

5、加强带教、转科、新上岗人员的规范化培训。

5.护理质量与安全分析会 篇五

为了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根据医院及护理部2015年工作计划及目标,制定2015新生儿科护理质量与安全计划如下:

一、护理质量的质控原则:护士长-科室护理质控员--全体护士参与的质量管理监控,落实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全面落实质控工作。

二、成立护理质量与安全小组:

组长:李尤芳

组员:曹红艳 金明习袁敏

三、质量控制检查分工职责:

1、李尤芳:护理质量控制、病区管理、医院感染管理

2、曹红艳:急救药品和器材、护理制度、实习带教、优质服务

3、金明习:三基三严、危重病人护理、护理文件书写、岗位职责落实

4、袁敏:医院感染管理、绩效考核

四、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1、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完善质控制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的书写、急救物品管理、护理安全管理等,每月进行护理质量考核并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2、护士长、科室护理质控员随时进行监督及时纠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突出的在晨会上进行通告,让护士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3、每周定期对各种物品及药品,急救车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过期物品及药品。以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二)建立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组建了一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控,以保障护理工作质量。

1、实行以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的质控网络,逐步落实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实现全员质控的目标。

2、发挥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的作用,注重环节质控和重点问题的整改效果追踪。实行平时检查与每月检查相结合,重点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原则。

3、加大落实、督促、检查力度,注意对护士操作流程质量的督查。抓好质控管理,做到人人参与,共同把关,确保质量,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员的工作,全员参与护理管理,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

4、完善护理质控管理制度,职责,对护理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5、加强对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管理工作,坚持严格督查各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6、加强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及护士的自身合法权力。

7、加强护理人员正规操作,并进行考核。及时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8、各班护士每班对医嘱进行查对,护士长每周进行大查对,以保证正确执行医嘱。

9、每日对护理文件书写进行检查,出院病历由质控护士初审,护士长最后复审后交病案室。

6.护理质量与安全分析会 篇六

护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医院质量管理年“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的要求,按照医院及护理部2017年计划,现制定我科2018年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

一、2018 年护理质量控制指标

(一)护理人员管理指标

1、护理人员流失率:≤10%

(二)核心制度及安全管理指标

1、跌倒发生率 ≤1例

2、身份核查正确率(含腕带佩戴率)100%

3、疼痛管理合格率

4、压疮发生率 0

5、查对制度落实合格率(%)99.99%

6、使用药物错误发生率(%)或发生例数 ≤1例

7、不良事件报告处理合格率 100%

8、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90分

(三)急诊护理专科指标

1、接诊护士分诊正确率 ≥90%

2、预检分诊率 ≥90%

3、胸痛患者FMC(首次医疗接触)至首份心电图时间 ≤10分

4、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绿色通道平均停留事件(分)≤

30分

5、抢救室、留观室患者滞留大于72小时

(三)仪器、设备、物品管理

1、抢救设施及仪器管理

2、药物冰箱管理

3、时钟管理 100分

4、急救车、急救箱物品及药物完好率

(四)护理服务质量指标

1、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0%

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具体实施计划

(一)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1、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完善质控制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6S管理、满意度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的书写、急救物品管理、查对制度及危急值、不良事件管理等,每周检查,每月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实施。

2、及时修订护理组长、专管员、护士的绩效考评标准。根据科室实际情况修订班次职责及各项操作流程。

3、结构性授权,充分发挥护理组长的作用。将科室护理人员分成两组,每组人员发生的相关事情均按组进行讨论、分析、整改,并持续改进。科室在一定层面给予奖励。

(二)质量管理评价方法

1、各班护理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99.5%

100分

100分

≤5% 进行自我控制。并对上一班工作及本班其他人员进行监督。将发现的问题登记在《护士(长)工作记录》本上,并尽量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通知相关科室;

2、组长班(1班和5班)做好当班质控,督促、检查护士操作流程质量、文书书写、健康宣教等。将发现的问题登记在《护士(长)工作记录》本上,并尽量解决问题;

3、实行责任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三级质控,对质控成员进行护理管理知识培训,对护理质量进行督查,并对当月出现的问题进行追踪督查,限期整改。周查月评,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

4、护士长每月制定月计划,每周有周重点,每周一晨会有周工作总结,对上周工作进行整改,每月进行月工作总结。每月末召开科室护理质量分析会,对存在的问题做好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持续改进。护士工作质量量化评分,每月进行绩效考核,并与奖金挂钩。

5、组长班常规每小时巡视科室一次,督查各班工作。护士长每日五查,每周至少两次中午/夜查房,并进行节假日查房。

6、加强三基三严。科室每月进行操作考核,每2月护理三基理论考试,并接受护理部抽查。

(三)质控内容

1、做好急救药械的管理工作,努力达到急救药械完好率100%的目标。每班交接时认真核对,做到完好备用,帐物相符;专管员每周清点;组长/质控员每周抽查、每月认真清点;护士长每周抽查。加强护理人员急救知识、抢救工作程序、抢救药品、抢救仪器的使用等内容的培训,达到人人熟练掌握和应用。接到急救病人通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准备相应物品,并能敏捷、灵活、熟练地配合抢救工作。

4、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完善各班工作制度,严格控制人员流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对违反无菌原则的人和事给予及时纠正,防止院内感染,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手卫生执行率在90%以上。

5、加强在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护理人员三基考试理论平均≥60分、操作平均≥85分;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支持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培训,继续教育学分每人每年均达标。鼓励护理人员参加自学、函授及各种学习班、研讨会,使护理人员及时掌握护理工作发展的新动态和护理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更好的配合手术科室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按照护理培训计划安排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以此带动全科人员的技术水平。

6、加强对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管理工作,坚持严格督查各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上报一例,给予奖励50元,未主动上报,被患者投诉或者其他人发现,扣罚奖金200元。

7、加强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及护士的自身合法权力。

8、建立护理安全管理,每月进行护理安全知识培训,讲解院内院外护理问题,以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时查找护理安全隐患,每周重点查找安全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9、加强临床教学管理,做好带教工作。根据实习大纲要求制定带教计划并安排专人带教,不断改进带教方法,加强带教老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认真落实“放手不放眼”,确保护理安全。

10、利用晨会、护理业务学习等多种形式增强护士的服务意识及沟通技巧,做到主动服务,热情接待,细心介绍。各项护理治疗操作要加强与病人沟通,采用鼓励性语言,动作轻柔,使患者感觉到亲人般的温暖。避免护患纠纷。

急诊科护理组

7.护理质量与安全分析会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免责上报系统的建立:

2012年1月建立自愿、匿名的护理不良事件免责上报系统, 倡导一种无惩罚性、保密性的报告制度。事件的处理从运作系统方面查找原因、改进工作流程, 不以处罚个人为解决问题的手段, 形成注重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的医院文化。建立主动报告的奖励机制, 每例奖励50元。

1.2 成立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由主管院领导、护理部主任、副主任、质控员、科护士长组成, 每2周一次例会, 会上对全院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及时反馈。将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贯穿于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全过程。另外实行不定时抽查, 督促主动上报, 规范管理。

1.3 医院安全文化相关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医院安全文化相关知识培训: (1) 卫医管发[2011]4号文件—《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 (2) 国内外医院安全文化发展和研究现状; (3) 进行护理不良事件相关知识培训; (4) 系统上报途径和流程; (5) 反复培训上报制度。

2 结果

系统建立后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有所提高, 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2012年和2013年住院患者平均满意度分别为90.27%、92.17%和97.86%, 满意度有所提高, 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χ2=43.943, P=0.000) 。见表1。

3 讨论

3.1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漏报、瞒报的原因:

长期以来, 由于害怕受批评、受处罚、被曝光等造成的不良影响, 护理人员往往不愿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其次, 不良事件相关知识的缺乏以及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 导致评估不准确造成漏报;除此之外, 临床工作忙、未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责任落实不到位等亦影响不良事件的准确及时上报。3.2对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的预警作用:瞒报一些并未或引起患者轻微损伤的护理差错, 不仅无法从根源上避免差错的再发生, 而且可能会埋下更严重的安全隐患。该系统从根本上避免了这样的不足, 鼓励积极上报, 并通过系统分类进行原因调查分析, 以学习-分析-总结-再学习的循环模式, 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发生率从2012年的2.92%降到2013年的2.65%;住院患者满意度从90.27%提升到97.86%, 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表明, 系统的建立有助于改善护理安全和质量, 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4,5]。

3.3 对护理安全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冰山理论”认为, 若干个安全隐患促成了一个严重事故的暴露, 减少安全隐患, 严重事故的发生必然随之减少。该系统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促进护理安全文化的建设, 加强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从而达到预防不良事件再次发生的目的。系统建立后, 主动上报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特别是2012年, 系统启用仅仅1年, 不良事件上报率从27.90%上升到90.98% (χ2=485.63, P=0.000) , 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6]。

3.4 融洽了管理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摆脱了以往的“责备文化”, 其非惩罚性、保密性原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 使被管理者感受到尊重、理解和关心, 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从强制自我反省的传统模式转变为自我学习与进步, 自愿主动的参与到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来, 提升团队凝聚力。

4 小结

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能有效地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提高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 对提高护理质量, 保障护理安全十分重要。国内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尚处于起步阶段, 有待完善, 希望加强培训, 规范相关制度的执行, 达到护理安全和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摘要:目的 了解不良事件免责上报系统对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 建立护理不良事件免责上报系统, 正式运行2年, 采用问卷调查法, 比较系统建立前后住院患者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主动上报率的差异。结果 系统建立后住院患者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主动上报率得到明显改善, 其中住院患者满意度和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大幅度降低。结论 不良事件免责上报系统的建立对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免责上报系统,护理质量管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Kohn LT, Corrigan JM, Donaldson MS, et al.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99:22.

[2]Singer SJ, Gaba DM, Geppert JJ, et al.The culture of safety:Results of an organization-wide survey in 15 california hospitals[J].Quality Safety Health Care, 2003, 12 (2) :112-118.

[3]欧阳霞, 陈少贤, 冯晓玲, 等.医院工作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认知研究[J].中国医院, 2012, 16 (9) :40-42.

[4]Kunaviktikul W, Anders RL, Chontawan R, et al.Development of indicators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in thailand[J].Nurs Health Sci, 2005, 7 (4) :273-280.

[5]徐林珍, 黄丽华, 胡斌春, 等.浙江省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系统的构建和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12) :1101-1102.

8.护理质量与安全分析会 篇八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临床护理安全用药质量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方法通过圈内小组成员对我科安全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以达到减少护理安全用药差错事故的发生 结论通过品管圈的活动,使科室安全用药的质量管理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品管圈;护理安全用药;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155-02 安全用药品管圈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科室护理人员自发组成的一个关于加强科内安全用药的品质管理圈,主要成员包括圈长和圈内成员。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科室安全用药(包括静脉注射药物及口服、外用药物)的管理,及时找出科内安全用药隐患,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规范科内安全用药流程,并监督其落实情况。我科安全用药品管圈的开展有效的杜绝和减少了科内用药差错事故的发生,不但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还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圈内的护理成员专科技术知识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提高。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加强科内静脉注射用药安全的规范与管理

1.1首先圈内各成员须共同努力找出科内静脉安全用药中各个环节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静脉药物不按照医院规定分类进行存放,高浓度、毒麻、限制、贵重、特殊药品没有单独存放加锁进行交班,急救药品使用后没有及时按数量进行补充,各类药物混装,没有按照药品的有效期来合理存放和使用,有过期药品出现。

按医嘱进行静脉注射时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导致使用过期或变质液体和药品、配错药物、配制药物剂量不准确、严重的甚至输错病人液体。

静脉输液时没有注意到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用药过程中不仔细观察患者用药效果和异常情况的发生(如输液反应、过敏反应、静脉炎或者渗漏等),出现输液反应、配伍禁忌未及时登记上报护理部,对输液导致严重渗漏、静脉炎不及时处理或处理方法欠妥而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发生,新药物在第一次使用时不看使用说明错误用药,该做皮试的没有做,不按规定合理的调控输液滴速,输液巡视卡填写不规范。

1.2拟定静脉用药安全对策及规范并组织实施

品管圈应安排圈内护理人员 每周对科内药品进行一次大检查:包括药品是否按规定存放,各类特殊药品有无加锁交班,急救车内药品是否按规定基数存放,过期药品、液体有无及时清理补充。科内静脉使用的药物一定要定点放置,药品标识清楚,定期派专人清理,切勿混装,按有效期来进行合理放置使用,在药盒上面标注过期时间,提醒使用者注意。

严格执行药品使用各个环节中的查对制度(包括抄写医嘱,摆药,配药,静脉输液等均要仔细核对至少两遍,无误方可执行),静脉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及时巡视,根据患者情况和药物性质合理调控输液滴速,按规定正确填写输液巡视卡,发现严重输液渗漏和静脉炎等情况发生时应立即报告护士长或护理责任组长及时采取正确妥善的方法进行处理,遇到发生输液反应或疑似输液反应立即停止用药,报告医生配合抢救,并书面上报护理部与药剂科进行相关事宜的协商和处理。

定期组织学习及培训:利用科内业务学习、晨间提问、圈内活动时间组织圈员学习药物管理的重要性及《药品管理法》等规范性文件,增强护士关于药品质量、用药安全的意识。并邀请药剂科责任人对圈员定期培训指导帮助护士掌握更多有关药品管理的知识,严格把好质量关。[1]

圈长及圈内成员共同探讨、制定科室静脉安全用药的规范质量标准,并负责监督实施,定期检查,将其纳入质量考核范围,与奖金挂钩。

2加强科内口服药物、外用药物的安全规范与管理

2.1口服药物包括护士用于摆药的药物和病人自身携带的须长期服用的药物两种,圈内成员应对每个病人服药的情况进行了解,如果口服药物的管理和药物健康教育不到位,也会影响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使用。经过全体圈员的调查总结发现临床上存在的问题如下:

药品存放混乱,瓶盖上面药品名称护士书写潦草看不清,用于摆药的药品从药房领回后随意放置在另外的药瓶中存放,药瓶标签模糊,发现有过期药品,患者不知道自己服用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副作用及药物服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毒麻口服药虽然上锁交班但数量与交班本不一致,甚至还有外用药错当口服药使用情况发生。

经常出现护士发错口服药,发药时没有按要求填服药卡、做药物健康教育指导,患者不在病房时未及时发药,导致延迟服药,还有患者自身漏服药、错服药、不服药、不按时服药的情况。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应该引起品管圈每位圈员的注意。

2.2安全对策的拟定和实施方法

圈员每周组织人员检查清理口服药物:对药瓶标识不清、没有标识的、药品变质的或过期的药及时清理丢弃。摆药时同种药物不要同时开瓶,按有效期时间有计划的开瓶使用。防止不同批次、不同厂家的同种药品同时使用,保证药品的有效性,实行每季度更换药品1次,并做好登记。[2]毒麻口服药单独存放加锁每班交接数量准确。

在摆药和发药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摆药后要经过第二人核对无误后才能执行,发放病人自备药品或出院带药时要反复核对患者姓名及药物品种和数量,并做好各种药物的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包括药物性质、药量,服药时间、次数、主要的副作用及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该及时就医等),将每种口服药服用方法填写在服药卡上面交给患者或家属。

按照医嘱摆药,告诉患者服用药物的作用、性质、时间、剂量,按时发放药物看服到口,未及时发放的药物要向下一班交班,防止患者随意丢弃或漏服药物,影响治疗效果。

老年人及老年痴呆患者要加强口服药物的管理,可以使用醒目的标识牌上面写清楚病人口服的药物、服用次数、时间、剂量悬挂在病人床头,以提醒和督促患者及时正确服药或将药物发给患者家属进行保管,并做好药物相关知识宣教指导。

外用药物一定要告知患者使用方法,防止错误用药发生。

品管圈要定期组织专科常用口服药物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每位护士药物健康教育能力,从而杜绝各类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3以下是我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药品安全质量检查(包括圈小组及医院质控检查)前后的数据统计对比

从图中可以看出品管圈的开展确实提高了药品安全质量的管理,效果明显。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各类药品(含特殊药品)存放6200过期变质药物(包括口服、静脉注射药物)2000医嘱执行及用药错误2100输液中各种不良反应及事件发生5310急救药品情况(数量、效期)2010输液巡视卡填写5200服药卡填写及药物指导11520口服药发放2201共计3515414体会

安全用药品管圈的开展有效的杜绝和减少了用药过程中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医护人员对药品管理的认识,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管理。规范了医院安全用药的管理标准。

加强了护患沟通的渠道,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通过专科知识学习和培训,使每位护士健康教育水平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素质。有利于专科护士的发展。

5总结

我科护理安全用药品管圈的成立和活动的开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杜绝和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但仍需圈内各位成员共同的努力,坚持不懈把好药品质量安全关,品管圈小组成员应该每月就科室安全用药管理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不断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有针对性的提出需要加强,改进的地方,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并督促检查新措施的落实情况,这样才能更近一步的保证品管圈活动持续开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秀娟.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科室备用药管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

[2]陈洁冰,陈巧明,李岚等. 临床用药中病房贮存药物的安全管理[J].全科护理,2010,8.

9.护理质量与安全分析会 篇九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为了落实好本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确保护理工作质量与护理安全,保障患者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本科室以医院中心工作为核心,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为重点,落实PDCA的质量管理方法,采取目标式、数据化管理促进本科室护理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现制定本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不断完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培养良好的护理质量管理队伍

1、完善由护士长领导下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全员参与质量工作,各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内容。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分为病房管理质控组、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质控组、护理文件质控组、优质护理服务质控组、急救药械质控组、消毒隔离质控组、静脉治疗质控组、中医护理质控组、VTE管理质控组进行质控管理工作。

2、各组明确职责并落实到位,并要求有质控记录可查。

二、规范护理质量控制,做到有计划、有分析、有总结

1、制订质量控制计划,重点解决本科室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整改,年中、年终有总结。

2、制订合理的质量控制目标,定期质量检查,质量改进效果力求数据化。

三、重视护理不良事件的主动上报及持续改进,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的各项措施。

1、落实住院患者评估工作,对有压疮、跌倒、管道滑脱危险患者要及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高危患者入院风险评估率达100%,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杜绝科内压疮(可避免)的发生,降低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对难免高危压疮患者要及时上报护理部备案,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护士长督查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尽力避免发生压疮。

2、认真落实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标本采集查对制度。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及实施各种治疗前,必须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识别患者的方法。采集血

标本,严格执行采集标本查对制度,如血标本作查血型、配血时,必须执行“一人一次一管”的原则。

3、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提高正确给药率。

4、加强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对高风险患者及时评估、及时报告,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及时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及时上报护理部,并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定性,提出整改措施。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填写不良事件上报表上交护理部,定期对本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安全警示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四、采取PDCA的质量管理方法,实施质量控制。

1、每周进行护理一级质控两次,根据质量检查标准内容及上月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检查,检查存在问题及时反馈,2、护士长不定时夜查房及节假日查房,及时解决科室护理疑难问题。

3、每月对存在问题及时按PDCA质量持续改进模式进行质量改进。

4、每月对出院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情况,让患者选出他们最满意的护士,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对患者最满意的护士进行奖励。

6、每月召开一次护理质量会议。讨论质控存在问题及护理质量与安全方面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7、落实及完善科室质量自控。成立质控小组,设质控组长,明确职责,充分发挥质控人员的作用。

五、科室质控员及分组

10.ICU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 篇十

【关键词】 ICU;隐患因素;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529-01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监护治疗的场所,是医院风险最高的科室,因此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成为工作重点。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患纠纷的数量急剧上升。现对我院ICU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到的护理投诉及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综合分析,探析其隐患因素及对应措施,加以防范。

1 分析方法及结果

首先根据患者及家属投诉的内容,认真核实情况情况是否属实,在对情况属实的投诉进行详细的分析,积极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及护理对策,及时协调沟通纠正不适当的护理行为争取在患者离院前,对其投诉内容均能得到满意答复。再归纳总结每起投诉所涉及的原因及所蕴含的隐患,从患者、家属、护士、管理、社会等多角度思考后,完善ICU护理管理机制,提高护理质量。

2 隐患因素

2.1 法律意识证据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的护理传统,护士习惯处于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更多考虑如何尽快解决影响病人健康的根本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对一些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1]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对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保护隐私权等保护,在患者及家属面前过度评价其他护理人员工作中的失误;多数护理人员忙于工作,不注重医疗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不能很好的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不能前瞻性预见一些护理安全隐患等。

2.2 沟通能力偏低

由于ICU基本为封闭式管理,家属定时探视,其他时间不允许家属在ICU病房内陪护。ICU病房内患者病情危重多变,为了及时抢救患者生命会随时变更治疗和护理方式,病情变化快没能及时与家属沟通,造成家属与患者对一些有创性的检查和治疗方式的不理解。还有就是ICU的护理人员工作量大,长时间在紧张的环境中超负荷工作,情绪波动比较大,对患者及家属态度粗暴,缺乏耐心,沟通时缺乏语言运用技巧,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而引起投诉。

2.3 文书的书写

各种护理文书书写要求及时、准确、规范。有时由于工作忙,临时医嘱出现漏签、补签,特别是抢救患者时出现与医生记录不一致,加之护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一些医学术语的措辞及描述不能很好把握,未能客观真实的反应病情变化及护理措施。抢救完成后未及时记录,或随意篡改病历等均可造成原始法律依据缺陷,留下安全隐患。

2.4护理技术因素

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难度增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低年资护士对特殊的护理操作不够熟练,基础护理落实不细致,抢救病人配合不力等。

2.5 护理操作中的常见不安全因素

1)违反操作规程:为重度缺氧患者吸痰前后未按规程提高氧浓度,导致吸痰时患者心率下降。2)各种导管未按规定时间更换。3)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搬运途中缺乏连续性监测治疗措施,出现呼吸困难等意外情况等.

3 安全对策

3.1 加强安全意识和法制教育

增强ICU护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法律法规的同时并能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准重病人及家属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等。

3.2 加强安全管理

完善制度,规范护理行为,确保护理安全。包括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患者外出检查或转运时的注意事项等[2]。

3.3 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素质时人在从事某种工作时,本来具有或必须具有的基本条件,能力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本领是在平时工作中历练出来的[3]。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掌握的越是深广,技术才能的能量储备就越雄厚,素质就越高。因此护士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培养和技能的提高,能使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在业务水平提高的同时注意语言沟通能力的锻炼,科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情景模拟演练等。

3.4 提高护理业务水平

良好的护理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是防范护理隐患发生的基础和保证。通过业务学习、疾病查房、定期培训和参加考试,来掌握危重疑难病例的观察要点及相应的护理方法,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注意保证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转,耗材物质准备充足。ICU的设备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抢救药物认真交接。以免因物品不足、设备器械故障等导致抢救延误或护理工作受阻引发医疗事故[4]。

3.5 加强安全质量教育

定期组织认真学习安全质量管理知识,树立高度的护理安全防护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意识。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对容易发生的护理缺陷与差错利用晨会反复强调,从思想上堵住差错事故的源头;针对已经发生的差错事故,认真组织讨论,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制定整改措施,及时制止尽早排除,把差错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占建华,从举证倒置谈护士自律行为[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0-351.

[2] 朱喜凤,崔健明,规范护理行为防范护患纠纷[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2),3535.

[3] 范文英,ICU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0):4808-4809.

11.临床护理质量与医院不良事件分析 篇十一

资料与方法

背景和意义:护理过程和结果模型 (PCOM) 是护理质量范式和健康质量结果模型的综合模式[1]。PCOM假定护理环境、患者因素、护理过程和结果之间存在重要关联。护理和医院组织的传统结构特征建立在医疗环境的基础上。医疗环境和患者因素对结果有直接的影响。由于护士和护理工作需要适应医疗护理环境和患者的健康状况的变化, 护理质量和预后之间的关系可能受患者因素和医疗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3]。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工作对患者健康状况恶化早期发现具有重要的监测作用。本研究中, 注册护士报告的“未满足护理需求”为衡量医院的护理质量、为什么护士不能对患者提供最优服务提供了检测方法。关于护理对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试图探索未满足护理需求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样本: (1) 医院:本研究采用步骤描述方法[4], 对郑州市5家综合性医疗机构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河南省直三院) 进行调查。 (2) 护士:研究包括450名临床一线护士。 (3) 患者:研究纳入普通病房、血管病房和外科手术患者23 234例, 患者年龄20~85岁。

测验方法: (1) 护理环境:根据患者数量确定护理人数。医院护理人员的教育组成是指护士、患者受医学教育的水平或所限。患者的护理环境根据护理工作指标量表进行衡量 (PES-NWI) [5]。问卷项目反映实际环境与护理组织特征之间的一致性 (1=高度不同意, 2=有些不同意, 3=有些同意, 4=高度同意) 。医院护理环境特征采用31个条目分5个分量表:护理参与医院事务 (即“护理人员参与决策的机会”) 、护理质量的基础 (即“与有临床能力的护士工作”) 、护理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和护士支持 (即“一个护士长应是一个好的经营者和领导者”) 、工作人员和资源充足 (即“有足够的注册护士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护士和医生关系 (即“护士和医生之间的团队协作) 。所有的5个分量表都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特征。 (2) 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本研究中确定两个重要组件: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住院时真实的健康状况。这些资料作为评估危险校正模型的基础。患者因素包括:民族、收入状况和疾病严重程度。疾病严重程度分为0 (无住院死亡可能) ~4 (住院死亡概率>0.5) 。 (3) 护理方面:根据护士报告未做的必要护理或未满足的护理需求衡量护理质量。与整体过程有关的护理干预如果未做可能会影响护理质量。未满足的护理需求有原始的7种护理需求衡量:患者或家族人员的告知、为出院患者和家属的准备事项、患者舒适/交谈、充分的护理记录、背部按摩和皮肤护理、口腔卫生、护理计划制定或更新。 (4) 结果:研究中护士报告其护理的患者有或无接受错误的药物或剂量、获得性医院感染, 或跌倒致伤等。护士报告不良事件分类为频繁和非频繁。根据频率对护士报告不良事件的比例分级。

统计学方法:未满足护理需求和不良事件频率的相对比例检查根据普通最小二乘多元回归方法, 考虑到患者的因素和护理环境。统计学软件为Stata 9.0,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护士和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注册护士的平均年龄40岁, 女性占93%。平均护理工作年限14年。40%的护士最高教育级别为专科, 本科文凭35%, 其他25%。患者平均年龄59岁, 男性和汉族占多数。1/4的患者入院时为急诊。重症患者占6.9%。

护理环境:平均来说, 护士报告其最后1次轮班时护理6例患者。根据PES-NWI, 大多数护士报告其护理环境中护士和医生之间的关系是护理质量的基础。23%的护士工作处于良好的护理环境, 而11%医院护士报告其工作环境不是很好。

护士报告未满足护理需求和不良事件:41%的护士报告未充分地进行护理计划制定或更新, 12%的护士未在患者出院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教育。构建综合测验未满足护理方法以测试未满足护理需求和不良事件的关联。理论上, 综合性测试通常呈正态分布范围0~7。从整个医院来说, 护士每报告7个必要的护理活动, 平均2个被取消, 范围在0.2~3.5。

总体上, 绝大多数护士报告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为很少或极少。1/3的护士报告医院感染的发生为偶尔或频繁。相反, 不足1/4报告患者接受过错误药物或剂量, 患者跌倒致伤为偶尔或频繁。就医院方面, 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变化很大。

护士报告未满足护理需求对不良事件的影响: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未满足护理需求对各种不良事件均有显著的影响。未满足护理需求的增多与增加护理报告的药物错误、医院感染和患者跌倒致伤的相对比例有关。

讨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 护士报告撤销必要的护理和护士报告的不良事件存在很大的变化。研究表明, 未满足护理需求与不良的患者事件有明显关联。未满足护理需求和护士报告不良事件之间的关系受到患者因素和护理环境的影响。

根据线性回归模型, 与其他不良事件相比, 未满足护理需求对频繁的医院感染的相对比例有所影响。这一差别可能是由于未满足护理需求的相对贡献可解释这些不良事件的发生。换言之, 护理活动对医院感染可能比其他指标如药物治疗失误和患者跌倒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有报道表明护理质量和不良事件之间存在关联, 本研究结果初步证实护理质量对考虑护理环境和患者因素后的不良事件仍然有重大影响。

多变量分析显示, 患者因素和护理环境变量及研究结果之间的关系呈现混合模式。值得重视的是, 护理实践环境与任何不良事件都无关。良好的护理工作环境与更高的护士-床位比有关联。护理实践环境的影响可能需要考虑护理单元和不良事件的关联。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质量与医院不良事件。方法:采用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估计未满足护理需求对不良事件的影响。结果:未满足护理需求对各种不良事件均有显著的影响。结论:重视优化住院患者的护理可以减少医院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质量,不良事件,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Podsakoff PM, Mac Kenzie SB, Lee J, et al.Common method biases in behavioral research: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ed remedie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3, 88:879-903.

[2]Sochalski J.Is more bett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 staffing and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in hospitals[J].Medical Care, 2004, 42:67-73.

[3]Stone PW, Mooney-Kane CM, Larson EL, et al.Nurse working conditions and patient safety outcomes[J].Medical Care, 2007, 45:571-578.

[4]Unruh L.Licensed nurse staffing and adverse events in hospitals[J].Medical Care, 2003, 41:142-152.

12.护理质量与安全分析会 篇十二

【摘要】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内科护理安全隐患,为减少护患纠纷、确保护理安全制定相应的防范制度与措施。方法:分析总结笔者所在医院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通过各种防范措施的实施,有效减少甚至杜绝了护理安全隐患。结论: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加强护理管理和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培训,推进优质护理模式的实行,能有效防范护理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就医安全,为基层医院内科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 基层医院; 内科; 护理安全; 隐患; 防范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3-0104-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23.055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或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国家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深入开展,基层医院内科迅速发展起来,患者骤然增多,护理需求增加,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而护理管理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安全隐患增多,易发生医疗护理纠纷,给患者、医务人员及医院造成伤害与损失。作为护理管理者,要敏锐发现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护理安全隐患,认真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防范制度与措施,确保护理安全,以提高护理质量。现将笔者所在医院内科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 内科特点

医院处于发展期,内科专业分科不细,一个病区收治患者多,病种多,病情复杂;传染病例得不到及时明确的诊断,增加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传染机率。

1.2 医疗方面

医生对刚入院患者疾病诊断不明确;诊疗水平有限,治疗效果不佳;某些医生风险意识差,对疾病发展预测不准确,未及时交代病情就下达病危通知书。这都极易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便会产生失望、恐惧、埋怨等心理,其中一部分不良情绪会转嫁到护士身上来,易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及护患纠纷[2]。

1.3 护理管理

(1)由于内科治疗护理任务重,而临床护士普遍缺编,基层医院护士长除了管理职责还参与一部分治疗护理工作,疏忽了病区的管理和护士的核心制度执行及各项操作规范的监督、检查,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造成护理安全事故发生。(2)大部分护士长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很少,知识滞后,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巧,因而一些规章制度制定不健全,工作流程不科学,护理工作模式陈旧,或执行力不足,反馈机制不健全,给护理工作埋下众多安全隐患。(3)护理部及科室护士长对护士的培训、管理不到位,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4)基层医院没有推广开展责任制护理及整体护理,仍沿用功能制护理,程序简单,工作要求低,加上住院患者多,护士整天忙于应付输液等日常治疗和护理,护理工作满负荷、高压力,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应用较少。管理层对护士的要求也低,只要能利索地干完活,不出错就行了,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护理质量无法保证。

1.4 护士方面

(1)内科患者数量急剧增加,而护士数量未相应增加,达不到床护比1∶0.4,护士短缺造成风险隐患。(2)基层医院招聘高学历护士困难,大部分新聘护士中专学历,业务水平较低,医院培训不及时,不到位,自身又不主动学习,业务能力提高慢。部分年轻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表现在对科内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执行不到位,特别是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应急能力差,对急救药品知识不熟悉及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不安全感和不信任。

1.5 护理工作

(1)护理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尤其是核心制度的执行,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给药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易发生加错药,或剂量错误,口服药发放张冠李戴;交接班内容不清或未进行床头交接班,导致漏做治疗护理,或发生纠纷责任不清;抗生素未现用现配,患者一天所输多组药液一起配好,搁置时间长致药效降低,药液污染;换插液体瓶、静脉入壶、留置针封管未消毒或消毒不严引发院内感染;不按护理级别巡视患者,尤其夜间值班,缺乏慎独精神,病情突然变化易引发护患纠纷。(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记录不全、不及时、涂改、漏记或只做不记,记录时间内容与医嘱不一致。(3)护理操作:操作前没有履行对患者知情同意、风险告知等义务;操作时技术不熟练,动作欠轻柔,未进行隐私保护;操作后没有及时交代注意事项,观察反应不细致,或出现异常情况未及时处理。这些都容易给患者造成伤害,极易引起护患纠纷。

1.6 患者方面

(1)有些患者曾在大医院接受过治疗护理,消费意识增强,需求层次提高,而笔者所在医院的护理水平与上级医院有一定的差距,无法满足其需求,易引发不满和纠纷。(2)笔者所在医院服务对象大部分是农村患者,经济条件较差,内科住院普遍是慢性病患者,病程长,有些患者反复多次住院,对常规护理产生抵触情绪;有些患者在病房自行使用电热锅等电器做饭,造成用电安全隐患;离家较近的患者晚上回家休息,容易发生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和病情突然变化等引发医患纠纷。

1.7 护患、医护沟通不良

部分护士缺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不善于与患者及其他医务人员交流;日常治疗护理任务繁忙,无暇顾及患者、家属提问,表现为不耐烦、搪塞行为;或态度生硬、言语措辞不当,造成患者不满,各种关系不协调,给工作带来不便。防范措施

(1)医院做好发展规划,做好专科建设与发展,逐步细分科室。(2)做好医师诊治水平的培训与提高,提高医师风险意识,实行首诊负责制,规范诊疗流程。根据病情及时下达病危通知书及病情同意书,及时填写各种特殊用药、输血、大型检查及侵入性检查治疗操作等知情同意书及履行相关审批程序。(3)加强护理管理。①加强护理质控管理。实行护理部、护士长、质控小组质三级质控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科室各项护理工作、护士行为规范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指出,并提出整改意见。每月护理部、护士长要召开质控会议,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及保障制度,使护理质量持续提高。②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部要根据每个科室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实行全院统筹,一科患者多,可从其他科调动人手予以增援。护士长可根据患者高峰期、治疗护理多的时段、危重患者多、中班、夜班、节假日,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合理排班,做到新老搭配,增加抗风险能力。护理管理者要关心临床护士的生活,有困难及时给予帮助,有重大生活事件致情绪波动大的护士要适当予以照顾,实行人性化管理,使护理人员得到组织温暖与归属感,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与主动性,以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3]。③加强护士长管理水平培训。每月组织护士长学习业务知识和护理管理知识1次,护士长会议1次,护士长交叉检查1次。加强护士长之间、科室之间的学习、交流和相互借鉴。组织护士长和护理骨干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管理培训班及外出进修。④护士业务素质培训。加强新上岗护士的岗前培训。招聘护士由护理部把关,对经过培训仍不能胜任工作的要予以清退。说服院部增加护士比例,尽量使床护比例接近1∶4;实行院内培训与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加强三基三严培训,重点抓专科知识、专科技能、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培训及新上岗、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培训。护理部每季度组织培训、考核一次,科室每月培训、考核一次,考核结果要与奖金绩效挂钩。每周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授课,定期聘请院外护理专家授课,加强对人际交往沟通、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每年选送3~5名护士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进一步深造参加高等学历教育,不断充实知识,提高学历层次,以适应护理工作及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⑤加强对日常护理工作管理。对危重患者、重点人群、重要时段进行质控监督管理。全面夯实基层护理,加强专科护理。完善病房设施,提供价廉物美的生活服务供应,如实现医院食堂为患者订饭送饭制、病区免费提供微波炉,低价提供陪护床椅。住院患者统一管理,实行腕带识别制度,杜绝挂床、夜间回家现象,有事回家要执行的请假制度,并签订责任认定同意书。⑥改变护理模式,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由试点带动全院科室,发挥传统中医文化优势,营造浓郁中医辩证统一的整体护理氛围,提倡微笑服务,人性化服务,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沟通,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需求。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础,护理管理者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加强护理管理,加强护士业务培训,要有主动性、预见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克服惰性和惯性思维,制定相应制度与防范措施,排除隐患。广大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思想素质,减少、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护理安全工作也是全院性工作,要引起全院上下一致足够重视,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保障护理安全,保证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大连凌水河调查报告下一篇:农业技术推广协会财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