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的精美古诗

2024-07-02

关于端午的精美古诗(共12篇)

1.关于端午的精美古诗 篇一

关于端午的五言古诗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端午的五言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宋文天祥)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五丝(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五月五日(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唐·权德舆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唐·杨巨源

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

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2.关于端午的精美古诗 篇二

关键词:古诗文默写,复习意义,策略

考纲规定的“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2016年福建高考默写题由原来的补白变为理解性填空,难度加大。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背诵,但在理解性题型中总拿不到分数,所以很多学生索性就放弃了。改卷的老师无不遗憾地说得分率很低。我认为相对于高考其他题型,默写是很有效的得分方式,其复习价值远大于这6分。

一、古诗文默写的复习意义

首先,默写有益于学生练笔撰文陶冶情操,提升语文素养。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作文题“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直接聚焦语文素养。这传递出的理念是即以热爱之情感受语文之美,以敬惜之心对待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以使命之责认识语文之于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意义。所要求背诵的都是名家名篇,语言优美思想深邃,是学生写作学习的范本。如《项脊轩志》文笔细腻,情感真挚,耐人品味。正像王锡爵所说:“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要求学生能全文默写,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学习这种融情于景于事,通过生活细节来表达人物情感的写作手法。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因放弃这道6分题,而导致藐视古诗文的学习,这样谈何提升语文素养?

其次,默写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传承民族文化。高考默写严格要求考生能正确无误地书写,不能出现添、漏或错字的情况。所以考查的还包括学生的语言规范书写规范。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在今天这个网络键盘时代,作为一个中国人写好汉字传承民族文化,义不容辞。

最后,默写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场心理。相对于语文其它试题,默写是整张试卷中比较容易得分的题型,失分会让学生心生遗憾,势必影响学生的考试情绪。

二、古诗文默写的考查重点

背诵是掌握语言规律发展语言智力的重要一环,高考必考。并且今年福建高考改为全国卷,为此对这一命题形式作分析归纳十分必要。

以今年卷1为例,从题材看两散文一诗歌;从来源看两高一初;从方式看两连贯一分句,这属于考查方式的创新。按照命题组的说法,题型改变目的是为促进学生对优秀诗文的理解,取代过往死记硬背的做法,在引导教学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由于各省教材不统一,为显示公平,命题者在语境的提示上更加明确具体。例如考查《出师表》,命题者还提示句子就出现在文章的“开头”,这就进一步降低了考查的难度。考题简易但考起来灵活,考生必须弄清里面的的逻辑关系才能准确作答。

三、古诗文默写的复习策略

周一贯老师说:“默写很传统也很管用,因为其传统,我们必要加以改造。”那么如何改造并使它适应新课程?这是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

1. 走出五大误区:(1)重句音轻句义。(2)重下句轻上句。(3)

重名句轻语境。(4)重句子轻篇章。现在的趋势是整个篇章的考查越来越多。(5)重诗词轻散文。

2. 抓好六个环节:

(1)领悟含义语境。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分析、品味和识记。如:“清风徐来”“渚青沙白鸟飞回。”【指颜色时用“青”,修饰“空气”和“水”时用“清”。】(2)留心顺序。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错写成“梧桐寂寞”。(3)注意出处。很多名句经过长期的流传,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样,答题就必须看清楚句子后面的出处。例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屈原《离骚》)”,这里已标明了具体的出处,就不能把“曼曼”写成“漫漫”。(4)圈点强记。对难写易混易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掌握。(5)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以防止“口是手非”。(6)规范书写。在书写时要做到“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3. 讲究记忆方法。

(1)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对古诗文只有理解整篇文章的意境意蕴才能记牢记准。如在默写“沧海月明珠有泪”时,很容易把“沧”字写成“苍”字,由此可见学生并未理解此处的“沧”是大海这个意境。理解是背诵的基础,背诵又有助于理解,两者相辅相成。

(2)平时的教学要遵循记忆规律。心理学上有一条记忆遗忘曲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提出的。他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我认为考生可以掌握记忆的遗忘规律并加以充分利用,从而提升自我古诗文背诵的能力。即不断并及时地复习,因为越是及时,复习效果越是显著。

(3)注重高考考前的朗读。古诗文的反复朗读,其节奏和韵律能激起学生的情感,给予美的享受。这种享受能舒缓高考临考前的压力,避免心浮气躁,练就良好的复习心态。因此即使在高考冲刺阶段,我们仍让学生利用早自习大声反复朗读古诗文,领会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从而达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在复习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一篇篇一遍遍地加以识记保存、再认和回忆。正如前文所讲,名句默写获得的不仅仅是这6分,还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和陶冶情操的功能。有了正确的认知,我们的学生将会更加重视默写并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考试大纲的说明

[2]高考试题评价:考查基本能力和素养,引领高考内容改革.2016年第7期

[3]陈美琴.高考古诗文默写的复习意义及策略.《素教教师》,2011年16期

3.关于古诗词教学的思考 篇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71-02

古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它属于一种最精致、纯粹、优美的文体,代表着高品位的文学情趣,它通过凝练精美的文字,展示了一个广阔无限的意境和空间。对古诗词的感受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看出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高低,更可看出一个人的语文修养和文学功底。可见,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水平,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校实际,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古诗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情感和意境美,提高古诗教学水平。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古诗教学方式

目前很多学生阅读面较窄,阅读量也较少,这极大地影响到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以往的古诗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按这样的模式进行:读古诗——教师逐句分析诗句意思——写出诗句意思——生背古诗、背诗意——抄写古诗——默写古诗。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形成。

当前,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对教育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龙头,以其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融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强大优势,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喜爱。同时也为我们进行古诗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手段,怎样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进行古诗教学,开辟古诗教学的新天地,就成为教师的一大课题。我们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再现诗中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优化朗读训练,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通过抓字眼,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的情感美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活动。“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教育对于语文,尤其是对古诗词的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古诗词的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必须充分利用诗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教学。

每一首古诗词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结晶,其中寄托着作者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或道德观念。每教一首古诗词,教师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环境,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体味作者丰富深沉的思想感情,进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例如执教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教师从情感的角度引发学生理解作者背井离乡,经历了人世沧桑,终于叶落归根,但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凄凉无奈的思想感情。

师:“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从“少小”至“老大”,岁月长久,期间有几多翘首,几多等待!但终于回来了,漂泊的生活终于有了尽头,这是何等欣喜!

师:“乡音无改”是自己乡情的真实流露,也是老大回乡,叶落归根的原因。但自己“鬓毛”已衰,青春已不再来,这是多么可悲啊!

师:下面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说明故乡的民情风俗依旧,故乡人民好客热情依旧,但可惜彼此互不相识,形同陌路之人,更勾起自己的沧桑之感。

这些深沉的感情,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认真地体会和感受。

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领会古诗词表达的意境美

意境是指作品中描写某种事物时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会诗词中创设的意境美是诗词教学更高层次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这也是诗词教学的重要目的。领会作品中的意境美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学生抓住构建意境的物象展开想象,实现意境的重现和重建。

例如在教张籍的《秋思》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见秋风、意万重、匆匆、又开封”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是什么引起诗人的思念?是秋风?秋风无形,何以能见?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在古代,秋风、柳条等是诗人寄托思乡的物体。在这首诗中,诗人见到的是什么?生纷纷回答:诗人见到的是落叶、是大雁南归。是啊,这落叶归根,大雁南归,不正是诗人的思绪的表达嘛!这“见秋风”足以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意万重”指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很多。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哪些呢?他离开家乡已经十年了,这十年来,诗人在思念谁,他想对谁说些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小组相互交流,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诗人对家的深切思念。

“又开封”是指将信封再次打开?这只是个细节描写,通过这个细节,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为什么这么做?如果你就是诗人,你可能又在想些什么?

通过诱发学生想象,领会古诗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

古典诗词字字珠玑,句句瑰宝,反复诵读可使学生感知诗词的语言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首先要求学生初步朗读,读准节奏。诗歌的朗诵有明显的音乐性质,无论新体诗、旧体诗,都要讲究节奏,或整齐划一,或长短不一。读一句要读出句内节拍,读一章要读出章内节奏。其次要进行表情朗读,体会情感。这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并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

例如在教读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其中“洛阳城里见秋风”这一句在朗读时,“见秋风”可以读轻一些,读得缓慢一些,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欲作家书意万重”中的“意万重”可读重一些,特别是“万”字,还可拉长声音,使人觉得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很多,但一时之间却不知从何说起。再次要反复朗读,以至成诵。学生如能熟读成诵,那么诗词的语言将会是学生自己的。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运用整理,将诗词的语言融会贯通,化为己用。

五、拓展知识,丰富积累

每一首诗词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都凝结着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但有时不同的诗当中所凝结的感情和构建的意境有相似之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联想,由此及彼,把不同诗词中的某些共同点找出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加深理解。我们不能每教一首诗就只局限于在这首诗中进行纵向剖析。同时我们还要进行横向联系,将不同诗词中的某些共性找出来,让学生在联想比较中加深印象。

例如教吕岩的《牧童》,这首诗中的两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可联系栖蟾的《牧童》:“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也可联系雷震的《村晚》:“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因为这些诗句所创设的意境有相似之处。通过牧童、牛、短笛等物象展现了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

我们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古诗、运用古诗。诗歌是诗人真情实感的咏唱,是心灵对现实的应答。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情感激发情感,以心灵启发心灵,以过去引导现在,那么,我们的诗词教学必定能大放光彩。

4.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古诗 篇四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2.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3.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4.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鬣动,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唐.刘禹锡《竞渡曲》

5.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6.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唐.殷尧潘《端午日》

7.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文秀《端午》

8.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宋祁《屈原祠》

9.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0.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宋.苏轼《屈原塔》

11.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13.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14.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5.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张耒《和端午》

16.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7.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18.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

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

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19.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

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

今夕到湘中。

宋.陈与义《临江仙》

20.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

香芦结黍趁天中。

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

宋.万俟咏《南歌子.端午》

21.条脱闲揎系五丝。

宋.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22.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宋.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23.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

菖蒲角黍家家节。

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

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

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

宋.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24.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宋.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25.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

钗头双荔枝。

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

相思十二时。

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26.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

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

宋.高箸《重午怀旧》

27.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

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

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

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

宋.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28.深院榴花吐。

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志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

谁言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

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聊一笑,吊千古。

宋.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29.餐菊饮朝露,平生不啜。

与龙争角黍,无乃谤湘累。

宋.刘克庄《乙卯端午》其一

30.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宋.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31.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32.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33.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34.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汩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流棹西来恨未消,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宋.文天祥《端午感兴》三首录二

35.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5.关于5月5日端午节的古诗 篇五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5月5日端午节的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5月5日端午节的古诗1

一、《南乡子·端午》

【作者】李之仪 【朝代】宋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二、《端午日赐衣》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三、《花心动》

【作者】史浩 【朝代】宋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

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

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

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

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

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

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四、《渔家傲》

【作者】欧阳修 宋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五、《节令门·端阳》

【作者】李静山 【朝代】清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六、《端午日》

殷尧藩 唐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七、《齐天乐》

【作者】杨无咎 【朝代】宋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八、《菩萨蛮》

【作者】陈义 【朝代】宋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九、《浣溪沙》

【作者】苏轼 【朝代】宋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十、《念奴娇》

【作者】张榘 【朝代】宋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

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

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

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

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十一、《喜迁莺》

【作者】黄裳 【朝代】宋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

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十二、《端午》

【作者】老舍 【朝代】现代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十三、《乙卯重五诗》

【作者】陆游 【朝代】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十四、《五月五日》

【作者】梅尧臣 【朝代】宋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十五、《和端午》

【作者】张耒 【朝代】宋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十六、《已酉端午》

【作者】贝琼 【朝代】元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十七、《午日处州禁竞渡》

【作者】汤显祖 【朝代】明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十八、《端午三首》

【作者】赵蕃 【朝代】宋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十九、《端午即事》

【作者】文天祥 【朝代】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5月5日端午节的古诗2

1、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2、端午日赐衣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3、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4、端午感兴

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5、节令门。端阳

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6、端午行

叶适

仙门诸水,会流下瓦窰沟。

中有吊湘客,西城南北楼。

旗翻稻花风,棹涩梅子

6.端午节精美小报 篇六

今年的端午节我回了老家,一下车,外婆就给我端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粽子,我开心极了。连忙拿起一个粽子,一口气吃得干干净净。吃完粽子后,我问外婆:“为什么要在五月初五吃粽子?”外婆笑着说:“战国时期,屈原看到自己的国家马上要灭亡了,非常痛心,便在汨罗江里长睡了。从此以后,大家都会在五月初五往汨罗江里投筒粽,让鱼虾不去啃食伟大爱国人物的身体。后来有个当官的人说:你们投下去的筒粽被水里的蛟龙偷吃了,要用粽叶与五彩的绳子包扎,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我听了这才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了。

这个时候,外面传来一阵阵喧哗。外婆说:“赛龙舟比赛要开始了,你快去看看吧。”我一听脚底生风般地跑到河边。你瞧,四艘龙舟正停泊在河面上,个个都生龙活虎仿佛真的要扑到你面前来。这个时候比赛开始了,我支持的金龙队领先第一,可没想到被紧跟在后面的鱼龙队反超了。金龙队看到了奋力追赶,连胳膊都要摇断了,可能是刚刚的反超耗费了鱼龙队许多体力,队员们脸都红得赛过苹果了,嘴巴大得都胜过河马了,也没扳回局面,被金龙队狠狠的甩在后面。最后金龙队得了第一。

7.关于古诗教学的一点思考 篇七

关键词:古诗教学 认知 理解 评价 创造

去年11月底笔者代表学校参加了桓台县课堂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并在本次活动中获得了优质课一等奖。本次优质课评选,参赛课题大多为古代诗歌,我们这一组的课题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拿到这个课题笔者有些不知所措,因为平时对古代诗歌的教学,大多停留在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译一译的浅层面上,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分析,诗中意象的把握,以及诗人情感的理解,凝练、含蓄的诗歌语言的欣赏都很肤浅,甚至有时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却依然不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因此,对古诗的教学始终有一种挫败感。但冷静下来思考这个课题,笔者发现:组织者也正是源于以上的现状,想以这次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为契机,让语文教师们反观自己目前古诗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总结,已达到引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涵泳、鉴赏古诗的能力的目的。

有了这种顿悟,笔者不再茫然。备课前笔者查阅了许多与杜甫、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关的资料,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曾播出的一期有关杜甫的节目《唐诗的故事——杜甫篇·草堂之谜》,对笔者启发很大,让笔者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于是就从杜甫草堂入手,设计了整堂课的教学环节。整堂课在学生们对杜甫的悠悠情思中展开,又在与诗人、与文本的深层对话中结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很多时候,古诗赏析是一种敷衍式的,被动地赏析,是一种情感与智慧双重缺席的赏析。这种赏析是低效的,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我们要学会沉静下来赏析古典诗歌,努力走进作品,走进作者,去体验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痛苦、欢悦。因此,上这节课笔者想到了如何给学生赏析古典诗歌寻找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

一、以朗读教学达到认知性赏析诗歌的目的

赏析古诗的第一步,往往是朗读吟诵,体味古诗所传达的音韵美,初步感知古诗。诗歌语言以凝练、含蓄、意象丰富、跳跃性强为特质,特别是古诗更讲究平仄、押韵,强调音韵的和谐、悦耳,节奏的强弱、变化,读来往往琅琅上口,余音绕梁。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一小节“号、茅、郊、梢、坳”全都押“ao”韵;第四小节“间、颜、山”押“an”韵,“屋、足”转“u”韵,音调和谐,富于音乐的美感,因此赏析这首诗,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反复涵泳、体味这首诗语言所传达出的音乐美。这堂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合作读、个别读、齐声读等多种形式来感知,并力求通过教师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地范读引领学生以声传情,用自己投入、激情的朗读来探查诗人的情感世界,达到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的目的,获得自己本真的、原生态的对诗歌文本的理解。

当然,朗读教学要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而非课前预习时,或上课的开端部分进行。这节课笔者也是将朗读吟诵穿插在整节课当中,课堂上始终有师生吟诵的声音响起。这节课上完,感到学生对古诗的朗读产生了新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过去干巴巴的阅读上,懂得了运用声音的变化,感情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这也就达到了认知性赏析诗歌的目的,其实这也是赏析古典诗歌的第一步,这一步训练扎实了,对以下几个层面的提升会大有益处。

二、以诗意探究、背景引入达到理解性赏析诗歌的目的

教学的第二步,重心放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诗意上。这是一首叙事诗,学生对诗意的把握比较容易,课堂上采用让学生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复述大意的方式,基本完成了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补充杜甫其人及时代背景的相关资料: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建成后,诗人十分喜悦。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春色。《江畔独步寻花》中的“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就是茅屋建成后诗人在江边独自散步和雨中凭栏远眺时喜悦心情的反映。不料,两年后的一个深秋,风雨大作,屋破雨漏,长夜沾湿,诗人推己及人而作此诗。这场暴风雨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为国为民忧思。诗人总是这样推己及人,使自己从来都被苦难压扁的目光撑出一片树荫,苦苦地去为别人遮雨。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穿越历史的时空,这一千二百年前的百姓的哭声犹在耳际。宋代诗人黄山谷写杜甫:“醉里眉攒万国愁”,后人评此句:“状尽子美平生矣”;闻一多《杜甫》中写道:“他是我们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1961年,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次年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四位世界文化名人,其中一位就是杜甫,他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上述背景资料的引入,教师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对这首诗在理解性赏析的层面上,对文本作深入的探究。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与这首诗相关的资料为佐证,进一步探究这首诗的丰富的意蕴。从课堂效果看,较好地达到了对学生情感熏陶的目的。

三、以品析语言达到评价性赏析诗歌的目的

对诗歌文本的关键词语、句子进行赏析,会使学生在细节上更深层次地理解诗歌的内涵。这节课上,教者首先抓住几个关键词语,例如“卷”、“铁”引导学生分析,采用词语置换法,看能否换成“吹、刮”或“石”?其次引导学生揣摩“怒号”、“雨脚如麻”等词语的表达效果,展开想象设想这种情境。抓住含义丰富的词语赏析:诗人“叹息”什么?“长夜”一语双关,引导学生分析。抓住情感复杂、丰富的语句:最后一节,怎样读出情韵?让学生反复试读、揣摩诗人复杂的情感。教师再适时抛出问题:①“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当时杜甫只有49岁,“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②“盗贼”怎样理解为好?在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诗为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关键词句的品析,往往能加深学生对诗歌意蕴的理解,再适时地引入学生熟悉的相关佐证,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此时可引入杜甫诗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一细节刻画,杜甫虽只有49岁,但因为他站在唐朝往下走的一侧,头是低着的,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深沟的阴暗,因而忧心忡忡,歌声凄苦,怎能不早早愁白了头?

这一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赏析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句,来达到评价性阅读的层面,使学生理解承载诗人的感情的载体是语言,通过语言的鉴赏分析,我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言外的韵味。

四、以立足本诗的拓展达到创造性赏析诗歌的目的

赏析诗歌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性地运用,把本节课所感悟、发现的这首诗以及诗人杜甫,经过自身的情感熏染,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才真正理解了这首诗以及诗人。非常喜欢读著名作家梁衡的一些写历史文化名人的散文,如《乱世中的美神》、《把栏杆拍遍》等,作者以自己独特的对李清照、辛弃疾的情感,试图抵达诗人的内心世界,探究诗人以及诗人所处的那个时代,剖析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让我们读者对这些名垂千古的诗人有了更质感的认识,仿佛我们就在与他们面对面交流,他们的一声叹息,也会触动我们的情思。

这一环节笔者设计了立足文本进行拓展的开放性思维、写作训练:假如让你充当杜甫草堂的导游员,你将怎样向游客介绍这位光照千秋的伟大诗人?试写一段介绍杜甫草堂,寄寓自己情感的解说词。教师引入《草堂情思》:茅屋为秋风所破,你想的是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自己身陷敌城,悲的却是“四万义军同日死”。一个又一个子夜,你在如豆的青灯下披衣而坐,咀嚼着时代的苦难,任那种叫做“愁”的植物,在心中疯狂生长,瘦削的肩头,便有推不掉的重量。“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三十五岁的你就如此透彻,为什么就是迷途不返呢?

通过思维的碰撞,不少学生当堂完成了对杜甫其人以及这首诗认识的提升,因此写出了不少佳作,交流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一是使整节课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自杜甫草堂始,至草堂情思终。二是以期让学生在创造性阅读的层面上,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

8.端午的诗句古诗 篇八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9.关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的研究 篇九

一、注重创设古诗诗境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加之古诗不容易理解,就给古诗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首先,教师可以借助书中的插图制作课件,也可以结合古诗的内容和寓意再现情境形象图,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就容易理解了。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视听交融、动静交错、声情并茂的优势给学生进行直观展示,使学生在古诗学习时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让他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古诗寓意,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例如,教师在教授《望庐山瀑布》这一篇古诗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介绍庐山的各个特色景点,让学生感受到庐山秀美的风光;再将瀑布奔流的视频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来个庐山瀑布的特写,并加入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如此一来,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此首古诗的内容和意义。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对培养审美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艺术作品不但是艺术家想象力的产物,而且观看者必须有一定的想象力才能欣赏、接受此艺术作品。在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中,教師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对古诗展开想象的翅膀,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对古诗进行理解、分析和判断,体会古诗的形象美、情境美和蕴意美,并收获美的享受、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师在教授《赠汪伦》时,可以通过朗读古诗和补充讲解,让学生对诗中描写的场景展开想象。比如,诗人登上岸边的小船,即将要离开。诗人对好友没来相送难免有些失望,忽然传来的熟悉歌声,让诗人大喜并发出感叹:这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也不及汪伦对我的深厚感情。如此想象,学生就容易理解诗人和好友之间的感情。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想象时,可以适当添加,生发或融入独特的感受等。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切实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性,巧妙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0.描写端午的诗句古诗 篇十

1、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午日观竞渡》

3、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4、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和端午》

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浣溪沙·端午》

6、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乙卯重五诗》

7、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浣溪沙端午》

8、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9、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已酉端午》

10、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浣溪沙·端午》

11、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端午日恩赐百索》

12、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13、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卖花声·怀古》

14、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端午日赐衣》

15、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鹧鸪天》

16、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澡兰香·淮安重午》

17、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蓦山溪》

18、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9、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20、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贺新郎》

21、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南乡子·端午》

22、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端午日赐衣》

23、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春晚叹》

24、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朝中措》

25、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小重山·端午》

2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浣溪沙·端午》

27、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端午》

28、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

29、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点绛唇》

30、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贺新郎·端午》

31、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少年游》

32、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小重山·端午》

33、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端午三首》

34、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端午三首》

35、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端午日》

36、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37、谁家儿共女,庆端阳。——《小重山·端午》

38、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39、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40、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端午》

41、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屈原祠》

42、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五丝》

43、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44、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同州端午》

45、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浣溪沙·端午》

46、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浣溪沙》

11.端午节的诗句古诗 篇十一

1、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2、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3、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4、碧艾香蒲处处忙。——舒頔《小重山·端午》

5、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6、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

7、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8、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9、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10、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11、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12、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13、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4、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15、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

16、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17、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18、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19、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20、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21、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22、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23、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12.关于端午的精美古诗 篇十二

1、打开Adobe Illustrator软件,执行菜单“文件”/“新建”,弹出新建文档对话框,设置新建文档属性,大小:A4,颜色模式:CMYK,如图1所示

2、选择工具箱中的矩形工具,在工作区中拖出一个矩形形状,如图2所示,

图2

3、在工具箱中选择设置填充工具,弹出填充编辑器,在填充编辑器设置CMYK值:在A处设置CMYK值分别为8.63%、7.45%、86.27%、0,在B处设置CMYK值分别为1.57%、37.25%、90.2%、0,如图3所示。

图3

4、选择工具箱中的矩形、椭圆工具,分别在工作区中拖出一个矩形椭圆形状,并填充白色,在属性栏中设置不透明度为81%,调整大小与位置,如图4所示。

图4

5、在工具箱中选择移动工具 ,按住键盘的Alt键不放,按鼠标左键拖出几个星星,重复的按3次,然后按快捷键Ctrl+G合并,并调整大小与位置,如图5所示。调整后的效果如图6所示。

图5

图6

6、在工具箱选择文字工具,设置为横排文字,在属性栏设置文字为华文行楷,字体大小为69.49pt,颜色为黑色,在工作区输入“端午”,然后把“午”调小点。 如图7所示。

上一篇:教师职业发展年度计划下一篇:财务人员日常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