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2024-08-27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论文(精选16篇)

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篇一

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学习感想

食品4班

蔡尤华

1931421

曾几何时,我以为我所选择的这门课是无比枯燥乏味且没有多少色彩的,当我真正接触到它之后,才发现,它是真的很枯燥,至少目前是这样的。但是,很庆幸我们的授课老师是个资历深厚的人,他在课上总是满脸笑容,而且其讲课方式也十分幽默诙谐,细致讲解的同时也能够适当活跃气氛,与我们交流互动,让我们在相对较为愉悦的氛围中对这个专业有一个基本了解,为我们的将来发展奠基。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以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为基础,农、林、牧、副和渔业产品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贮存、保险、加工、营养、卫生和深度开发利用等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它是生命科学的重要部分,是食品与民生之间重要的桥梁。

随着世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要求的上升,食品已经不再只是用来维持生命活动的物品,它已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独特的味觉享受,于是对食品营养、品质与安全的重视程度也水涨船高。因此,这一项目在各个领域发挥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门课既然叫做导论,那么顾名思义,它起着一个引导的作用,目的在于帮助我们从空白如纸走向较为了解。从前,我觉得食品就只是吃的,现在,我知道了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简而言之就是有益于人体健康并能满足食欲的物品。我曾经认为只要是吃的就是食品,殊不知食品还要具备安全卫生、含有营养成分、感官性状良好、包装合理、食用方便与耐储藏运输等特点。

老师说,我们这门专业是一个较为年轻的专业,正如食品科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一样,但是它现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安康与否的重要标准。近几年的太空蔬菜、转基因蔬菜等新兴技术,不正是食品科学迅速发展,比重日益上升的证明吗。我们完全可以在不久的将来把这个领域发展成为尖端的存在。

学到现在,我最感兴趣的便是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这一单元。虽然对从物品到食品的过程的复杂繁多早已心知肚明,但还是忍不住感叹一番。食品的热处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保藏方法之一,其方法是利用热能来提高产品温度以达到延长货架期的目的,个中原理是以高温杀死食品里的病原体和腐败菌。但同时这种方法也会一定程度上导致食品的营养成分降低,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所以我们便只好尽可能地降低这种影响,于是条件的选择很是重要。与之相对的方法便是冷加工,这又分为冷藏与冻藏,冷藏温度范围为-2~16℃,而冻藏为-12~-30℃。这种保藏方法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很小,同时也有较长的保藏期。还有一种保藏方法叫烟熏,作为一个吃货,烟熏肉一直是我喜爱的食物之一,好吃又耐放。起始的烟熏只是为了保藏,但后来人们对其风味产生极大的喜好,于是就发展成注重色香味的加工方法了。烟熏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帮助食品抗氧化且能改善食品的质地,让食品来个大变样。

最后,我想说我对选择这门课一点也没有后悔,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相信食品这一领域会在不久的将来大放异彩!

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篇二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

国际上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主要有学徒型 (以科学研究为主) 、专业型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协作型 (教学、科研和生产一体化) 和教学型 (以授课为重点) , 这些模式共生互补, 各自发挥着自身的独特作用。目前, 我国硕士层次的培养类型主要有两种, 即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学术型硕士的培养过程和标准比较完善, 集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为一体, 主要采用学徒型或专业型的培养模式;专业型硕士是面向职业教育的一种研究生培养类型, 以实用性为特点, 主要采用专业型或协作型的培养模式。专业学位培养对象的职业导向性更加明确, 主要针对一定的职业背景, 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内涵不同, 是以一定职业为教育背景的学位类型, 旨在为特定职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与复合型专门人才, 其实质是以实践为导向的专业化职业教育。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二十年来发展迅速, 培养单位辐射全国, 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专业学位教育起步较晚, 经验积累不足, 因此, 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问题为我国的硕士教育以学术型为主, 对专业型研究生定位不准确, 实践中很多培养单位对这两类硕士在培养模式上没有实质性差别, 漠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滞后于实践的现象明显。目前, 我国的专业学位教育所用的教材与实际应用衔接不够紧密, 教材明显滞后于实践, 实践应用价值较为有限, 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是国家学位办根据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的现状设立的一项专业学位, 主要是为食品及相关行业培养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近十年来, 中国食品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已发展成为中国工业经济中颇具竞争实力和发展优势的重要产业, 连续13年位居制造业之首。在此情况下, 食品工业急需大量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进行支撑。调查显示我国食品行业的从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偏小, 硕士及以上层次的专业人才比例低, 特别是在中小型的食品加工企业[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的增设, 为提高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供了新的途径。为了给食品加工企业培养更加专业和适用的人才, 本论文结合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规律对于这一部分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 探讨并建立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做了初步研究。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模式,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导师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具有良好专业基础、创新能力和参与食品企业研发和实际生产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 并使之成为复合型和应用型专业人才, 为将来增强所在食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就必须有一只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1. 加强高校自身导师队伍建设。

培养应用型研究生对导师的要求应与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对导师的要求有所不同, 应用型研究生的导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更应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而这一点正是长期在高校里从事教学与科研的教师所缺乏的。针对上述实际情况和培养要求, 管理研究生的相关部门应该建议学生选择具备上述能力的指导教师。同时, 学校应该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研发、创新与技术升级改造, 这样所指导的学生可以直接参与企业所需要的科研活动, 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 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和渠道不断加强在校教师的实践培训, 特别是进入生产一线进行科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 校企共享导师队伍建设。

积极推行双导师制的建设, 建立健全双导师制的相关工作职责及认定标准的规范性文件。第一, 导师为学校批准的具备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第二, 导师可以是来自于食品企业单位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为了确保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学校应该制订校内外导师定期交流的机制, 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研究生学习、科研和论文的进展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另外, 专业学位的培养院校应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建立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学位教育师资队伍, 将“双导师制”实至名归, 而不是流于形式[3]。

二、课题的选择与课程体系建设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与一般意义上侧重理论、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教育不同, 专业学位培养对象的职业指向性更加明确, 主要针对一定的职业背景, 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因此, 如何以特定的食品加工企业所需的人才为背景, 进行课题的选择并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课题的选择和课程内容设置是课程体系的主要内涵, 课题的选择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1. 合理的课题选择。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学制为两年, 由于学制较短, 所以指导教师或指导团队应该进行协商和讨论, 根据自身科研的实际情况与企业的实际需求, 优先为学生选择课题, 并根据课题所涉及的领域为学生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背景课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课题的选择应该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 应该以实用性为主, 立足为企业培养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人才, 不一定具有很深的学术价值, 但应该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对企业的生产实践具有意义即可。为了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也为了把好人才培养的质量关, 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毕业要求。

2. 构建合理的专业学位硕士课程体系。

目前大多数高校为了让学生拿到专业硕士的学位, 其所修学分基本与学术型硕士相同, 在两年的培养中, 基本有一年的时间在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 剩下一年时间进行资料的查阅、课题的实施与论文的撰写, 笔者认为这样的培养机制具有相当大的弊端。关于与课题选取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该结合学分制的实施, 由指导教师、研究生、行业主管部门及企业组成的不同层次的座谈会, 征求关于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在此基础上, 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对这类学生的培养, 应该根据课题的实际情况除十分必要的课程以外, 消除必选课、限选课和选修课之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课程设置面要宽, 而且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特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应该是带着课题和任务来学习的。这就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满足学生在职业背景和课题实施中的需要。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专业硕士的特点, 不过份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 基础课要强调宽广性和综合性, 专业课要强调先进性和实用性。为了增加选修课的灵活性, 可以增加选修课的量, 开列多种菜单, 以套餐的形式供学生选择。要在科学规划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基础上, 安排好他们培养计划中的课程设置, 既要让他们掌握现代科学的最新知识, 又要进一步训练他们作为高层次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应设置若干门反映食品科学领域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成果的知识讲座或前沿性课程, 还要有一些相关领域的课程, 以体现宽广性的原则。在正确、理性认识专业学位教育的基础上, 组织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集中精力加快专业学位优秀教材和案例的编写工作, 使得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得以充分体现, 避免出现学生所学无法应用到实践中去, 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脱离的尴尬现象[4]。

三、研究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社会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作为应用学科之一, 应该更加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为此,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应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1. 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探索和强化学校和企业教学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基本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其为将来开展课题的必然要求, 可以让这类研究生提前进入实验室, 在导师的指导下帮助上届的研究生实施课题, 从中得到锻炼。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根据导师的研究领域及服务企业的类型, 建议在校外导师的辅导下, 根据校外导师提出的任务, 结合教师的科研和将来要实施的课题, 直接进入企业, 至少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一个月到两个月, 指导研究生科学研究和生产实习工作, 在此过程中增强研究生的动手能力, 锻炼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生产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这个环节的锻炼, 不仅提高了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食品生产实践的机会, 在导师的指导下, 锻炼研究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为平台, 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从中得到全方位的科研锻炼, 提高研究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论文强调所学的理论和知识要应用于实际的科研和生产工作。所以如何在培养过程中, 增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为此, 学校和学院可以选择一些有着强烈的内在需求、具有较高科研实力及创新能力的大型食品企业开展合作, 依托企业委托项目、企业创新项目等重大项目的研究, 研究生可以得到直接的锻炼机会, 并且跟个人的岗位密切相关, 提高了其科研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 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 这些企业有意愿、有兴趣, 也有资源和队伍来共同培养研究生, 为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与大型食品企业单位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基地, 充分发挥各自在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和资金筹措等方面的优势, 加快提高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 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成果转化;革新研究生培养机制, 加速应用型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 更好地适应学科档次的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 实现学校和企业的跨越式发展[5]。

四、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由初期的规模发展转向了以提高质量为主的内涵发展。处理好质量与规模的关系, 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 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专业学位教育研究和探索的重点。

1. 建立健全培养质量保证措施与制度。

制定从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全过程的管理规章制度, 规范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是保证和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 也是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基础。制定出一系列规范专业硕士培养的内部文件, 使教师、管理人员以及学生在教学、管理、学习过程中都有章可循。在上述制度建立的同时, 积极探讨授予学位的硬杠要求。例如, 有的高等院校需要研究生在国内核心期刊或普通期刊上发表已经见刊的学术论文, 还有的高等院校要求研究生在导师的帮助下申请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笔者认为应该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比较切合实际的学位授予要求。例如, 发表学术论文和申请专利, 如何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达到上述指标, 是否可以组织专家、学校或学院的教授委员会对研究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 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考核, 按照一定标准替代相应的硬杠要求, 并授予学位。

2. 强化过程管理。

参照全日制研究生教学监督机制, 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情况, 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控制制度。我校专业硕士的基础课程教学由学校研究生部统一组织安排, 专业课程由学院安排。在教学过程中, 定期派专家组前往培养点听课, 进行课程教学检查。认真做好论文选题及开题工作, 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初始和重要环节, 直接影响学位论文的质量。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 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 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切实做好论文中期考核工作, 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进行到一半时, 应组织相应的中期检查, 以导师为主要驱动者, 以督促为目的, 对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进度、论文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论文下一步的计划等进行及时总结, 学院组织专家组进行考核, 只有中期考核通过后, 方能进入下一阶段论文工作。严格把关论文送审和答辩环节, 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是确保论文质量的把关环节, 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一种规范合理的机制,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科学合理地确定抽查对象, 实行严格的“双盲”送审。在论文答辩过程中, 严格审查答辩委员会的资质, 建立回避制度, 对校内专家按照答辩人与导师不见面的原则, 将专业硕士研究生分组进行答辩, 校外专家应当是相近领域的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 要求不是答辩人的兼职导师;完善答辩程序, 首先由答辩人陈述学科基本知识, 然后进行正常的论文答辩;规范答辩方式, 专业硕士研究生要求用多媒体方式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 对专家的提问现场回答;答辩后, 专家进行匿名投票, 形成决议, 答辩委员会主席当场宣布[3,5]。

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要从思想上积极转变观念, 摒弃传统的重理论而轻实践、重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而轻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思想。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正发生着变化, 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和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处于同一层次, 而应用型研究生教育指的就是专业学位教育;我们要理性认识到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职业细分、社会需求的必然趋势。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是顺应我国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开辟了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在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使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突出其应用性、职业性的特点, 是其持续、有效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杨晶晶.浅谈打造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硕士专业学位教育[J].法制与社会, 2010, (5) :242.

[2]周鹏, 陈卫, 江波, 陈洁, 陈坚.中国食品科技的发展状况[J].中国食品学报, 2009, (9) :1-6.

[3]张晓曼, 孙晓光, 刘金川, 张彦广, 杨建民.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 2009, (27) :59-61.

[4]邢媛, 林淦生.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2) :76-80.

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篇三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改革实践;成果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2-0115-02

中国高等院校食品类专业与其他传统专业相比设立较晚,属于发展中的学科。然而,“国以民为先,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物质条件。饮食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食品工业是消费品工业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整个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和吸纳城乡就业人数最多,与农业关联度最强的产业。中国食品工业已经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字增长,成为全国第二大行业。山西是传统能源重化工基地,正经历着从“黑色经济”为主向“绿色经济”为主转变的关键时期。在“绿色经济”中,“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无疑是其中关键一项,食品工业作为促进山西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支柱行业。但是由于食品类专业属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迫切需要大量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山西师范大学于1989年成立农副产品加工与贮藏专业,2000年转为食品科学专业,属于学校“十一五”重点扶持学科,这在全省高校办学历史上仅次于山西农业大学。而且在学校办学历史中,本专业曾多次获奖。2004年,“高纤维食品的制作技术”、“汉硒营养挂面的制作”分获发明制作类三等奖、优秀奖;2005年,“高活力阿尔法-淀粉酶菌株的筛选研究”获山西省首届“新晋挑战杯”新东方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铜匠、山西师范大学第三届“挑战杯”青年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自然科学类一等奖;2006年,“挑战杯”作品“糯玉米发酵酸奶的研制”获校一等奖;“不同方法对苦荞类黄酮提纯得率的影响分析”于《食品科学》发表,并获校二等奖;“绿色食品增白剂在面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获校优秀奖。同年,中国蛋品科技大会论文集收录了“奶酪片的生产研究工艺”、“鸡蛋营养苦荞面条的研制”、“醪糟苦荞鸡蛋糕的研制”、“低脂全蛋使劲沙拉酱的研制”等6篇“挑战杯”论文。其中,“奶酪片的生产研究工艺”获优秀论文奖;“低脂全蛋使劲沙拉酱的研制”获优秀论文奖,并在《中国家禽》发表。17年来,经过专科、本科的多层次办学,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实验条件、生源数量,可以保障培养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自2007年起,根据21世纪高等教育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山西师范大学工程学院为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良好个人魅力的优秀毕业生,在实践教学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1 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构建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新形势下食品工业对人才的需求,山西师范大学工程学院,构建了一个互相衔接、互为补充、高起点、高要求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按不同年级分别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实基础准备阶段形成的各种计划、制度及措施。这个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综合大实习、第二课堂、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1)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改革与创新。大一年级要重点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和专业认识问题。山西师范大学工程学院以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为普及心理知识的主要渠道,以专职教师为专业形象的主要体现者,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专业咨询热线”,大一新生还可通过参加各种相关协会来解决自己心理健康问题,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2)设立第二课堂设立第二课堂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第二课堂和创新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知识结合自己兴趣爱好,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有意义的科研和实践活动。大二年级以“第二课堂”为主要活动平台,学院组织学生按兴趣参加相关专业协会,各开放实验室按规定向学生开放,重点满足学生进行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杯、发明制作等动手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第二课堂和创新活动,学生可多角度多侧面的了解中国食品工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食品工业对人才的需求,对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实力和完善个人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大三年级以教师科研项目为主线,师生双向选择,参加有关的科研活动,开展导师“寄读”活动,以校园网络媒体为中介,跨专业选修课程。

(4)综合大实习的改革与创新。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验课的基础上,由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人员作为综合大实习的指导老师,利用食品工艺室先进的成套设备进行典型食品的生产示范。实习项目包括面包、饼干、饮料、果酒等中高档产品的生产。通过典型食品生产示范,不但解决了专业课实验中由于设计不合理而出现的问题,而且使学生掌握了相关食品生产的实用技术。

(5)加强毕业实习管理,规范论文设计程序。大四年纪以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为重点,自选主题,完成现场实践性解决生产工艺问题的考核和相关专业选修课的成绩考核。通过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学生在生产劳动观念、人文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创业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锻炼和提高。

2 强化应用能力培养,构建应用型能力考核体系

为了适应实践教学的改革,山西师范大学工程学院建立了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具体考核包括对学生的考核、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和对实验人员的考核。对学生的考核由指导教师来进行,具体考核内容为学习态度、基本技能、实践成果等,努力经过4个轮次本科大学生的培养,建立完整食品科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3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构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根据学校已有的教师管理条例,补充完善“双师型”要求级待遇,完善教师岗位考评、任聘、考核制度,确立以实践性能力为基础的竞争体制。对指导教师的考核由学生和院教学督导组来进行,学生对指导教师的学识水平、责任心和改革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打分,督导组对指导教师的综合水平和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实验人员的考核由指导教师和实验中心主任来进行,指导教师对实验人员能否及时、全面的提供易损仪器、消耗材料和对仪器设备的保养好坏等进行评价,实验中心主任对实验人员的出勤、工作态度、协作精神等给予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影响其各个实践环节的成绩,进而影响其学期综合测评名次和奖学金的等次。对指导教师和实验人员的考核结果直接与岗位津贴和职称晋升相挂钩。实践证明,完善的考核制度有力的保证了实践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保障了实验教学质量。 4 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构建应用型教学管理体系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管理监控与评价体系。

5 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构建应用型教学管理体系

在改革实施过程中,学院领导和老师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进行培养总结,修改培养计划及内容,落实培养方案,撰写论文、论著,申报成果。

虽然在此过程中还有尚待解决的有机统一师范教育与应用专业教育在课时、经费方面的矛盾。但是经过4个轮次本科大学生的培养,建立完善食品科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包括人才培养模式、素质教育体系、能力考核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体系、教学管理体系在内的以“立足食品,面向社会,突出应用,强化实践,提高素质,创办特色”。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精神为重点,以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

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体系。食品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此外,获取省级以上大学生实践技能类型的奖励2项以上,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科研论文5篇以上,出版专著1部,申报校级、省级以上教学改革成果奖。这将为我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The Reform in Education with Specialized Food Science and Project is Studied

Hu Zifen,Liu Yu,Wang Dong

Abstract: From reform research contents, goal, problem 3 solved to wait of course describe the achievement that the reform is made.

4.【专业名称】食品科学与工程 篇四

【专业代码】0814

【内容简介】本专业注重科学基础与工程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和国际视野,掌握现代食品科学基础理论和食品工程技术知识,具备科学研究与技术管理能力,能在食品生产、流通与行业监管领域从事规划管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技术管理、安全性与品质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食品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生产技术管理能力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2.掌握食品相关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掌握食品工程单元和生产设备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具有生产流水线

和食品生产设备的运用能力和研究、设计、改进的初步能力;

3.掌握食品生产技术、质量分析和安全性控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

有设计和运用生产技术和工艺的能力,以及食品分析检验和先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能力;

4.5.具有食品生产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和生产组织管理能力; 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食品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初步能力。

【主干课程】食品化学 食品营养学 食品微生物学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工艺概论食品分析 现代食品装备与自动化 食品工厂设计

【特色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工程训练、食品贮藏加工教学实习、生产实习、食品新产品开发,一般安排8-10周【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5.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简历 篇五

20暑期   鹤壁市国家粮食储备库        社会实践

      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        获优良

206月    参加青年志愿者大型活动

年暑假   鑫源宾馆                    勤工俭学

      校办机械厂                  实习

20暑期   宣传“十六大”精神          下乡活动

暑假   漯河一家食品厂              参观实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河南工业大学
最高学历:硕士毕业--06-01
所学专业一:食品科学与工程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209月---6月就读于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获学士学位;

在校期间,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先后曾任班级学习委员,组织委员,女生委员,系学生会生活部副部长等,表现突出。

209月——6月 河南工业大学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曾任校研究生会办公室主任一职。期间发表论文6篇,其中核心3篇。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优秀
国语水平:优秀粤语水平: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在校期间,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先后曾任班级学习委员,组织委员,女生委员,系学生会生活部部长,校研究生会办公室主任等,表现突出。

学习期间曾获三等奖学金三次,二等奖学金两次;获优秀信息员,优秀学生干部,青年志愿者,郑州博物馆义务讲解员等称号,院趣味运动会跳远,投掷各第三名等奖励;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6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

英语水平

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及翻译能力;能够用英语进行基本交流。熟悉科技英语,能够书面翻译一些科技英语文章。

计算机水平

熟悉电脑网络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能熟练应用Windows操作系统及多种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会用AutoCAD计算机绘图,会用Visual Basic语言,数据库语言进行简单编程等。并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

6.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个人简历 篇六

即便人们能够在显现出自我价值后在个人简历中表达出来,但简历的不同书写主题也会对求职者带来不同的影响,即便是极为专注个人能力的求职者,也并不能确保自己递交的简历能够在呈现至招聘方面前后受到他们的关注,如此也进一步说明了简历的创作风格与主题上的考虑,会直观影响到求职者的就职几率。

下面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个人简历范文,更多内容请关注(/jianli)。

个人信息

姓 名: yjbys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92年11月13日

学 历: 本科

毕业院校: 浙江工商大学

所学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外语水平: 英语 (PETS-4)

电脑水平: 熟练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jianli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职

单位性质: 不限

期望行业: 快迅消费品(食品、饮料、日化、烟酒等)、媒体、影视制作、新闻出版、纺织品业(服饰鞋帽、家纺用品、皮具)、市场、广告、公关、旅游、酒店、餐饮服务

期望职位: 人力资源/行政/文职人员、文体/影视/写作/媒体、市场/广告/公关与媒介、酒店/餐饮/旅游/运动休闲

工作地点: 杭州

期望月薪: 2000-4000

教育经历

9月---6月,就读于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主修食品工艺学、食品理化检验、食品贮藏于保鲜、食品添加剂、粮油工艺学、食品包装学、食品工厂设计、酿酒等

培训经历

7月--至今 ××外语机构 学习韩语 现在已经掌握基本通话,能看懂简短文章

校内工作

203月至今 班级组织委员

年4月 组织班级团日活动

主要工作:联系社区主要负责人,实地调查,确定路线,委派其他班委动员班级成员参加活动,活动结束后的宣传工作。

工作经验

4月至今 杭州××食品有限公司 检验科检验员

主要工作是原料进货检验,严把质量关,坚决杜绝不良品流入公司,为作出让大家放心的产品而努力

204月--204月 杭州××食品有限公司 现场品管

主要职责是监督生产各部门提升产品质量,达到公司的品质目标.防止异常发生,或在异常产生的第一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我们的宗旨就是:监督生产部门生产出让大家放心的产品.

7月-- 208月 ××街道××社区居委会 主任助理

主要处理文秘工作。并根据自己平时所学知识,帮助那里解决电脑问题。

7月--207月 杭州××香精有限公司 研发人员助理工作

在那里主要学习香精的性质和作用,还学习了饮料和冰淇淋的制作

2013.07 宁波华方模具厂 车间

主要工作:学习模具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习如何操作机床

在年~2013年本人多次参加实践活动,并认真总结心得体会,曾获得暑期“三下乡”优秀论文等荣誉。

2013.12—.01 杭州××饮品开发有限公司 研发人员助理以及车间工作

主要工作:

1. 协助研发人员调配饮料,进行小试;

2. 协助研发人员进行检测,包括测饮料里面的微生物含量,测大肠杆菌数,测茶饮料中茶多酚的含量

3. 在车间熟悉饮料的生产过程,亲身实践饮料的灌装、挤奶、包装以及装箱等一系列工作,本人在公司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获得公司人员一致的好评

荣誉奖励

11年社团活动积极分子

13年暑期实践论文被评为校极优秀论文

自我评价

7.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篇七

1专业发展规划

东北地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紧密围绕地方区域经济建设的需求, 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食品原料, 以安全营养健康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各类具有预防、治疗疾病或有助于病后康复等调节身体功能的各种功能性食品、方便快捷性食品为发展方向[3] 。这些工作和专业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密不可分。因此,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任务艰巨而光荣。

为做好这项工作, 就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尽快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并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使教师树立高尚的敬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 加强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 富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用型人才。

2专业建设措施

2.1 整合人才资源, 建设学术团队

根据专业建设整体目标要求和“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队伍建设方针, 加强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养[4] 。除了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外, 定期派一些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相关知名院校进行研究访问, 拓展思维, 提高团队综合素质。

组建专业学术小组, 负责专业建设的规划与决策, 协调各方向的资源配置等。

积极组建学术团队, 充分发挥学术团队在专业建设、科研和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按专业方向组成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互补、层次结构清晰、学术造诣深、研究方向稳定的学术团队, 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包括阶段性目标、工作程序、考评体系等, 确保团队健康发展。

对青年教师采取“以老带新, 交叉指导”的培养模式, 快速提高其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通过下厂挂职锻炼、下厂科研等多种形式巩固理论知识, 丰富实践经验, 提高综合能力。

2.2 教学改革

2.2.1 明确专业特色, 促进教学改革

发展东北食品专业, 资源开发的潜能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挖掘:一是挖掘山产品资源。搞好山野菜、山野果、食用菌、中药材以及各种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二是挖掘草原资源。保护好当地的草原资源, 发展畜牧业和乳品业。三是挖掘粮食资源。充分利用东北粮仓的优势, 大力发展以粮食为基础的植物蛋白食品和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粮食深精加工型产品[5] 。重点建设绿色食品资源利用、畜牧业和乳品工程、粮油加工等方向, 调动本专业师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优越感, 推动教学改革。

2.2.2 完善教学体系, 引入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本质与规律的科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分子生物学发展迅猛, 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的前沿学科和带头学科。食品与分子生物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如果能使分子生物学相关原理和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可以更深入、更透彻地解释食品科学中的相关问题, 建立分子层面的研究食品科学的方法体系, 使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能很好地运用到食品的原料生产、产品设计开发、产品加工、分析检测等各个方面, 给人们带来更丰富、更有利于健康、更富有营养的食品, 并带动食品工业发生革命性变化, 为食品行业的发展开创崭新的更为广阔的前景。所以, 在高等院校的食品科学专业中开设分子生物学相关课程, 将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帮助, 必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2.2.3 改革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应以理解的记忆代替死记硬背, 增加课堂互动交流, 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 以理解、深化理论、加强实践为主要手段, 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内自由发挥自己的思想, 寻求问题的解答, 课堂则成为一个交流、讲座、纠偏、积累的场所, 教学双方是互动的, 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优越感和责任感得到激发, 能力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2.2.4 提高教学手段

要充分合理地利用东北农业大学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到企业现场拍摄设备图片或生产过程的视频, 组织本专业与计算机专业教师、多媒体公司合作, 制作具有较高水平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力争入围区级乃至国家级奖项。

2.2.5 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

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知识也在不断更新, 原有的教科书内容也就容易陈旧、落后。因此, 要及时地将新知识、新内容穿插、融入到教学当中, 再经过整理, 形成新的内容较全面的教材。

结合东北的区域优势和特色资源, 并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 积极组织广大教师, 广泛收集相关的新技术、新成果, 对相关的功能性食品、特色食品和双语教学等方面的教材, 利用三年时间出版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专业教材。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东北农业大学的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近年来, 食品工业一直是黑龙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为黑龙江的经济建设服务, 而且越来越多地被周边省区所需求, 是东北及周边省区食品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业高级人才的主要来源[6] 。课程建设应与教材建设相适应。根据食品工业的发展对学生的要求和毕业生对专业的反馈, 对相关课程进行及时调整, 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完善专业和课程建设的同时, 积极申报优质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

2.2.6 实践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各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在科研、生产中研制开发和采用的新工艺、新试剂、新仪器和新设备不断涌现。实验教学要围绕理论教学的中心内容来进行, 这就要求实验教学要积极配合教材理论知识的学习, 激发学生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启发他们的想象力, 并帮助他们顺利完成由直接感觉向理性感知的转化。因此, 实验教学内容也要随着不断更新, 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积极开展科研实践创新活动, 将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 加深理论知识, 丰富实际经验, 培养动手能力。

抓好毕业设计 (论文) 环节。修订毕业设计 (论文) 环节的教师评价体系, 由专业学术小组对教师的指导工作在选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学生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激发指导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提高学生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

拓展教学实习基地, 通过教学实习基地建设, 密切高校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加强本科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使他们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2.3 以科研促进教学, 促进专业建设

没有科研, 教学和专业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实行申报项目责任制, 鼓励教师积极联合申报各级教学和科研项目, 由专业学术小组对项目申报材料进行把关, 提出合理的人员结构, 项目实施技术方案, 以提高申报成功率。在积极申报纵向科研项目的同时, 要充分利用区内外相关企业的优势, 大力提倡专业技术人员“走出去, 请进来”, 积极与同行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地市科研管理机构进行科技合作, 努力争取横向经费, 打造专业名牌。

3专业建设目标

通过专业建设, 力争在三年内, 在畜产品加工, 农产品加工和贮藏以及绿色食品加工及产业链开发三个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冷水鱼产品加工方向达到区内领先水平。利用分子生物学理论, 使与食品科学相关的研究上升到一个更为高新的阶段, 并形成更多新的研究领域, 为以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坚实基础。

通过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使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现代食品科学研究和食品工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诚然, 要达到这一目标, 离不开全体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 离不开学院其他专业的鼎力支持与协作, 离不开学院领导的关心和帮助。

摘要:东北地区是我国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分析了东北地区的原料优势和食品专业的行业特点, 阐述了发展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思路, 在专业发展、教学改革、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上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东北地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全国食品工业“十五”发展规划 (2001-2005) [EB/OL].http://www.change.cashq.ac.cn, 2004-03-15.

[2]刘红红, 姚丽娟.东北地区食品工业发展趋势分析[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05, 24 (1) :84-87.

[3]刘导.《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与反思[J].网络科技时代, 2007, (19) :45-47.

[4]孙卫东, 李凯, 梁欣泉.亚热带地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设想[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30) :107-108.

[5]姜国刚.东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

8.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篇八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改革;探索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类食品基本加工技术原理、加工工艺、创新加工的方法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基本能力,主要是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而当前该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计划比较狭窄,过于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的灌输,缺乏相关的实践活动,对实践教学缺乏重视、监管制度不健全,实验教学安排不合理,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让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并且在实验室完成工厂化全套技术操作是非常困难的,而当前很多食品生产企业不愿意接受毕业生实习,这就为建立现代化实训基地增加了难度。因而,该专业的学生面临着实习难的问题。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就必须对当前的教学体系进行一定的改革。

1 改革培养目标和培养课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也要根据当前形势来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各类人才,满足食品产业对人才新的需求。传统的人才培养课程及培养计划涉及的方面比较窄,课程教学与实践环节及课外活动脱节,不能满足培养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应该从制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总体培养计划入手,根据当前食品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形势,来建立结构合理,各模块配置优化的课程体系,多使用一些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争取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培养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传统的教学体系以培养工艺和工程类型的人才为目标,根据社会发展的情况,新设置了工程科学模块,从而开辟了食品科学方向的新模块,为那些想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在专业课以及选修课之间进行课程的合理调整,以促进内容的简练和课程结构的紧凑,达到浓缩课程内容的目的。在实验课程中添加一些新的科学元素,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设计实验,总结实验结果,并思考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在专业的课程中添加一些外语、计算机、交流礼仪、人文科学以及实践相关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增强其自身的素养以及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

2 改革专业教学的方法

传统的直接传授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今教学的要求,随着食品行业逐渐与国际的接轨,对外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应该让教师在专业课的讲述中插入一些英语资料或英文文献,讲述一些国际上行业的形势,甚至让教师对学生直接进行英文的教授。同时,教师还要借助于现代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将死板的课文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势呈现出来,不但能够增加课堂的鲜活、生动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增强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探求度。

传统的授课方式多是教师在上面讲授,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这种方式大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在新的专业课程体系下,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分别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和教师一起思考、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自发讨论来增强其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印象,同时,也可以把现实中企业面临的问题拿到课堂中来讨论,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主动学习及表达学术思想的能力。

3 增强实践教学

仅仅将课堂知识强加给学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在实践中了解食品工艺中的基本单元操作和主要产品生产工艺,认识某一食品工程技术发展的状况,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接触食品制造的相关设备,锻炼其实践能力。

教师要确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总体目标,根据目标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可以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让学生多参观一些实践基地或者企业的厂房,在实习的过程中来印证自己所学知识的正确性,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思考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要对专业的实验课进行完善,在老师的示范下,让学生亲自对实验进行科学的设计,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在实验中认真观察过程中的反映并详细记录实验结果,根据结果来分析实验成功与否的原因,真正达到了通过实验来强化专业理论课学习、激发创新思维的目的。另外,还要与一些企业建立固定的实习关系,让学生提前进入到实践中进行学习,增强其以后的工作能力。

9.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酒厂实习报告 篇九

课程名称 毕业实习

题目名称 阳春酒厂实习报告

学生学院 轻工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 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07 年 3月 6日

阳春酒厂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参观和实践.巩固食品和工艺学等学科的知识基础和专业知识,要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调查研究,训练和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如下:

(公文共享网整理)

1.接触社会,了解省情和国情,了解实习场所的发展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情况。了解所学专业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增加对专业学科范围的感性认识;

2.学习企业管理知识,熟悉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程程序,获得组织和管理生chang的初步知识,虚心向工人和技术人员学习,培养热爱专业﹑热爱劳动﹑遵守组织纪律的良好品德;

3.学习生chang技术,巩固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4.了解和初步掌握生chang工艺的流程﹑技术经济指标;

5.了解生chang工艺所用的设备(规格型号及工作原理)。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1.实习时间:2007年1月8日——2006年1月18日

2.实习地点:广东省阳春酒厂有限公司

三.实习报告及总结

(一)公司简介

阳春酒厂有限公司位于粤西阳春县城北面20公里的合水镇,始建于1956年.九十年代初国有企业改革转制而成.厂房占地2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0000平方米.拥有2400多万元固定资chang、酒类配套生chang能力10000吨/年.广东酿酒行业和重点企业,“广东省先进”、“省级先进企业”

公司目前拥有160多名员工,工厂共生chang了5个车间, 分别为米酒车间﹑改制车间﹑包装车间﹑酱油(米醋)车间﹑以及动力车间。

改革的号角召唤 公司与时俱进为指针,高层领导把握“发展才是硬道理” 的时代脉搏,坚持自己的想法, 决策和行动符合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自觉按价值规律,因此生chang力有了新的增长, 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酿造美好生活,奉献一流chang品”经营理念的统帅下。公司自觉把自己融汇于潮起潮落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始终坚持以诚为本,质量第一,坚持以市场消费为向导,研发生chang适销对路chang品,使之建立了自己的信用强势和chang品优势,所精工酿制的“纯花牌”饮料酒及酱油系列chang品在市场享有盛誉,畅销全国各地。

在持之以恒的质量创优升级的有力支持下,品牌树立结出了累累硕果,使多个chang品在不同年份获得各种优质奖,其中两个chang品分别获得轻工业部及广东省优质chang品称号,由于受到消费者认知,认同的程度较高,“春花牌”商标于2003年1月被广东省工商管理局认定为广东省著名商标。

酒厂出chang的酒有20多个品种,其中9个获得国家或省级优质chang品称号。酒厂主要生chang白酒﹑小饼米酒﹑果露酒﹑黄酒及春砂仁酒。

(二)车间介绍及生chang流程

1.改制车间一组

车间介绍:主要以生chang白酒为主,主要生chang工艺包括药材处理,做酒矶,制酒,工种较复杂,包括浸酒,调酒,清洗,包装等,chang量旺季为4月-10月(一般冷天是旺季)。

主要设备:蒸馏﹑冷凝器,煮糖机、药材酒罐和其它酒罐。蒸馏﹑冷凝器用于改制白酒;煮糖机,制作加入酒中的糖料;药材酒罐是用于加入其它药材进行浸泡的铝质或瓦制罐。

主要酒类工序要求:

药材酒:原料药材要求浸泡半个月,做什么酒用什么酒矶浸(一般用白酒或米酒浸,先经氧化脱锈处理,反复蒸馏后用)

白酒:以酒精为原料,自己调味,调度制成成品

米酒:用大米发酵,加水降度,降低酸酯含量,浸泡时加入肥猪肉,(将煮熟的肥猪肉晾干水晒干,制成后用过滤机将油酒分离,一缸700-800斤酒放200斤肉,一般可用十多年)

黄酒:糯米蒸煮,糖化杀菌后榨出的汁加糖制得

主要成品:青梅酒,糯米甜酒,黄酒,春花白酒,米酒王,北氏酒,仁面酒,竹叶青酒等。

(1)小曲米酒由米酒车间生chang,约为51°。降度时加入蒸馏水,用酒精计测酒度。

(2)酒精购回后储存于大罐中。加工时将3.6吨的95%酒精抽入小罐,用蒸汽加热到45℃,同时搅拌,加入水调节合适的酒度V%=(T-20)×0.4+55,此酒度下氧化效果好。按万分之三的比例称取KMnO4固体,用开水溶解后加入酒中搅拌,以消除非醇类杂质。氧化完毕再按万分之十的比例加入活性炭沉淀。

(3)沉淀后抽取上清的酒液进行复蒸,复蒸酒为75~80%。

(4)鼓香型米酒的酒基为降度后的小曲米酒,用全肥的猪腩肉浸泡一个月左右,让酒基充分吸收酯类的醇香,酒体丰满。浸泡在大陶罐里进行,肉:酒=1:6,罐内液上层浅棕色含有油脂,下层是清酒。泡好的酒从下层抽出,然后勾兑过滤。值得一提的是肥肉可以反复使用十几年。

2.改制车间二组

本车间是酒厂的主要生chang车间,主要以生chang露酒为主,包括动物,植物,动植物三大香型的露酒生chang,主要采用浸泡式生chang工艺,还伴有复蒸馏式生chang。用50度或以上的米酒或其他酒基,加入药材进行浸泡,一定时间后,进行蒸馏,提取原料,然后对之进行调味、调色、调香等一系列调整,使其具有相应的特征。浸出的酒通常比较浑浊,需要进行沉淀、过滤,使之变澄清。再对酒进行进一部的勾兑调味,使酒的质量保持一致、稳定。勾兑后的酒,经再次过滤后,便可包装出售。这是植物香型的露酒生chang,动物香型的露酒生chang,不同的是用动物代替药材进行浸泡。而动植物香型的露酒,则是把药材浸泡得到的原料与动物原料混合,再进行各种调整。以后的步骤大体相同。

主要生chang工序:

药材浸泡——药材加入50度的小曲米酒浸泡大概一个月,药材可反复用四次

蒸馏——外面购来的酒精经蒸馏加工,再冷却到80度酒精,再加入蒸馏水稀释,加入碳复蒸馏至所需度数。

勾对——在第一层的罐装和储存的仓库内,是需要每个酒员通过药品和自己的口感,对酒进行调配。调配要经过两次,第一次调味后放置15天后进行再调味。调味所用药材和设备:

药品及器材

用量

作用

输气管

用于搅拌

焦糖

三大勺

用于改变颜色

甘油

500-1500ml

用于改变香气

乳酸

2000ml

用于改变口感,使其丰满

冰醋酸

适量 用于改变口感,使其清爽

三花酒

30ml

用于改变香气

桂皮

适量

用于改变香气

人参酒

微量

用于改变香气

竹叶青

适量

用于改变酒底香气

春砂仁酒

适量

用于改变酒底香气,使其香醇

老饼米酒

适量

用于酒底

露酒的生chang流程:药材 50度酒浸泡15天 储存罐(加酸酯)对色 调味 澄清15天 板框和硅藻土进行过滤 调味 存放两到三个月 包装 检验 出厂

生chang流程:

药材 动物原料

50度以上 蒸馏

小曲米酒 浸泡 提取原料 调味、调色、调香 沉淀 过滤 勾兑 过滤 成品 包装

原理:

⑴用米酒做酒基所用的原材料一定要好,否则以后的做酒就很难保证质量。酒厂的露酒酒基

由小曲米酒和处理后的酒精按比例混合。

若用食用酒精作酒基,则要经过氧化、炭化及蒸馏等步骤,制造出白酒,再进行药材浸

泡。即:

(公文共享网整理)

食用酒精 蒸馏 KMnO4氧化 活性炭澄清 过滤 加药材泡酒

⑵浸药材时,所有的药材只能用一次,一般所用的米酒为50度。一次药材要不断加入三、四次纯米酒,以便把药材的药性更好地浸泡出来。浸泡蛇酒时,头次浸泡的酒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血腥味重,要弃去。

⑶露酒浸好后要加糖调味,使酒味醇和。糖度视酒种而定,一般3~4°。煮糖的方法是白

砂糖和适量清水溶于糖锅中,加热搅拌,煮成糖浆,加入少量蛋清煮沸,使蛋白质包裹杂质

除去。糖浆冷却后贮存备用。

⑷露酒调味时一般是用嘴去尝试酒的味道,根据缺少的药材味,适量增加药酒量。另外用甘

油调正香气,用乳酸调酒体厚实丰满,用乙酸调酒的清爽。我们在实习现场观摩了三蛇酒(金

环蛇、眼镜蛇、过树榕)的勾兑过程。十五吨的酒灌装满浸好的三蛇酒,开动罐内的搅拌装

置。收集500只鸡蛋的蛋清搅拌均匀,徐徐加入酒内做澄清剂。将500ml乙酸,1000mlCB390

乳酸,500ml甘油对酒进行粗调,再分次加入参酒、蛇酒等药酒调味。调酒师在调酒前不能

吃甜、辣、苦、酸的食物,以免影响味觉。微调时要仔细品味,只是几滴的药酒就完全可以

改变15吨蛇酒的味道。最后的调整步骤用一根细竹签沾极少量酒混合于酒罐中即行。调味

使酒更易入口,减轻了药材和蛇的腥味。

⑸调味后酒还需要澄清15天,用棉花过滤泵过滤。注意,春砂仁酒的澄清不加蛋清,而是

用板框压滤机过滤。

10.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篇十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加工原理和农产品加工与贮藏技术方面的知识,能在食品工业或相关院校、科研院所、商检、质量监督等单位,从事生产开发、工艺设计、质量检测、教学与研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业务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食品化学与工程的基本知识,学习食品生产的基本理论、工艺和设备知识。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掌握食品生产有关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食品工程设计、食品实验优化设计、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掌握食品分析、检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掌握食品生产工艺单元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4.熟悉食品或与食品领域有关的政策与法规了解现代食品工业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及国际食品领域的发展动向

5.掌握食品分析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对生产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分析检验的能力

6.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计算机应用的初步能力和英语能力

7.具备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与新产品研发的基本能力

8.具有食品生产过程技术经济分析和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

三、基本学制四年

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化学、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六、专业主干课程生物化学、食品化学与分析、微生物学、食品加工原理、食品生物技术、食品机械与设备、农产品贮运学、食品工艺学。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0学分,其中普通教育课程31学分,基础教学课程35学分,专业教学课程42学分,实践教学课程37学分,公共选修课程15学分。

本专业毕业另须修满10个素质拓展学分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主要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 1F10693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学分:4.0

预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内容简介: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生物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化学概念,组成蛋白质的20种天然氨基酸,蛋白质的化学组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几种重要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关系,蛋白质研究的方法学,酶催化原理,核苷酸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脂类的结构与功能,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结构和跨膜运输原理,碳水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生物能量学,生物分子的分解合成代谢,遗传信息的复制及表达调控机制。推荐教材:《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罗纪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Biochemistry》 B.D.Hames 科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生物化学》(上、下册)沈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医学生物化学》 周爱儒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二版)聂剑初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代码:1F10825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学分:4.0

预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

内容简介:围绕着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对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代谢、生长规律、生态及诱导育种、菌种保藏等作比较系统和详细的阐述。使学生建立较深刻的微生物生物学观点,在发酵工程中赋于实践,以便开发微生物所具有的卓越功能和潜在能力。

推荐教材:《微生物教程》周德庆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主要参考书:

《微生物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学教研组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钱存柔、黄仪秀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课程名称:食品加工原理 Principle of Food Process

学分:3.0

预修课程:化学、有机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

内容简介:介绍食品加工过程中涉及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热加工、冷加工、浓缩、干燥、挤压和发酵等加工食品加工原理、工艺和各类食品加工所需的设备。能将新技术、新工艺运用到生产实践,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推荐教材:

《食品加工原理》美 DennisRHeldman、RichordWHartel著夏与水译中国轻工出版社1998年

主要参考书:《食品加工与工艺原理》钟立人中国轻工出版社1995年

课程代码:1F12305

课程名称:食品化学与分析 Food Chemistry and Analysis

学分:4.0

预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食品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功能;食品的营养价值、安全性和风味特征;对食品的成分及营养进行分析;食品成分在贮藏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及生物化学变化;是开发食品贮藏加工的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和新的食品资源的基础。推荐教材:《食品化学》 韩亚珊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食品分析》大连轻工业学院等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主要参考书:

《食品化学》 刘邻渭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

《食品化学》 王璋、许时婴、汤坚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食品分析》(第二版),S.Suzanne Nielsen 著,杨严俊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食品分析方法》(上下两册)日本食品工业学会《食品分析法》编辑委员会编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罗明家编译中国食品出版社出版

《食品分析原理与技术》 李超编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食品检验与分析》 黄伟坤等编著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课程名称:农产品贮运学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学分:2.0

预修课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加工原理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农产品加工过程中贮藏的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变化和采取的保鲜技术及方法。是开发食品贮藏加工的新技术,开发产品保鲜技术和农产品运输的基础。

推荐教材:《农产品加工学》董绍华主编浙江农业大学1986年

主要参考书:

《食品保藏技术》黄琼华、俞平等中国食品出版社

《国外水果蔬菜贮藏保鲜技术》 陈文林等科技文献出版社

《果蔬加工实用技术》 张中义、张福平天津科技出版社

《肉蛋奶最新加工技术和生产工艺》付星魁 韩宇等吉林科技出版社

《食品加工技术工艺和配方大全》 刘宝家、李素梅等科技文献出版社

课程代码:1F11545

课程名称:食品机械与设备Food Mechanic and Equipment

学分:3.0

预修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加工原理、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食品加工中常用机械设备的基础知识,介绍原料处理机械设备、关头食品机械设备、饮料生产机械设备、糖果生产机械设备、食品干燥设备、真空浓缩设备、食品包装设备、是批机械设计的方法和制冷机械设备等。

推荐教材:《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 肖旭霖主编 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0年

主要参考书:

《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无锡轻工业学院天津轻工业学院合编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1993年

《食品通用机械与设备》蒋迪清 唐伟强主编 华南理工大学 2000年

课程代码:1F10795

课程名称:食品生物技术Food Biology Technology

学分:2.0

预修课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加工原理

内容简介:食品生物技术(Food Biotechnology)是生物技术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和制造中的应用的一个学科。它包括了食品发酵和酿造是最古老的生物技术加工过程,也包括了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来改良食品的原料的加工品质的基因、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制造食品添加剂、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培养以及与食品加工和制造相关的其他生物技术,如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酶分子的进化工程等内容。

推荐教材:《食品生物技术》刘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食品生物技术》陆兆新农业出版社2002年

课程代码:1F11575

课程名称:食品工艺学Food Technology

学分:4.0

预修课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加工原理、农产品贮运学

内容简介: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必修课,是根据内贸部系统食品工业产品结构特点而设定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由四方面内容组成,即烘烤工艺学、糖果工艺学、肉制品工艺学,饮料工艺学,它主要是分别阐述上述四大类食品的加工原理和加工方法以及原料的性质。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我国食品行业业培养专门的科学技术管理和新产品开发人才。

推荐教材:《食品工艺学导论》,无锡轻工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面包糕点饼干生产工艺学》,吴孟等,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

《糖果工艺学》,叶怀文等,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86

《烘拷食品》,张守文等,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88

《软饮料工艺学》邵长富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实用果蔬汁生产技术》李正明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

《茶叶深加工技术》严鸿德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1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篇十一

摘要 以荆楚理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实验的开设为研究对象,探索培育现代食品行业应用性人才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富有特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课程体系,为基层型大学更好的开展实验教学积累经验。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食品科学与工程 实验教学 改进

培养大量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仅是我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荆楚理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坚持立足荆楚,面向全国,服务基层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发展的服务定位,始终立足基层、研究基层、服务基层,初步形成了“面向基层、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特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学院的特色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验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开设的实验课程由于各种原因,和生产实际脱节,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逐渐使学生丧失了兴趣,所以,对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讨势在必行。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实验内容和生产实际脱节

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脱节,可以说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通病。这个问题在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的设置里面也同样存在,比如在果蔬加工环节里面,有一个实验项目是测果蔬的呼吸强度,在实验室里用密闭静置的方法,实际上这个方法由于精度不高,得到的值可信度差,国外其实早已经有动态气体成分分析仪,这就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改革教学方法。

2.实验教材和培养目标不一致

很多实验课程由于采用外校的教材,每个学校的定位不同,内容编排上和我校的定位可能有很大出入。比如说食品工艺原理实验,华中农业大学的教材更突出基础理论研究,而我校的办学定位更突出实用性,对纯理论的研究可能要求要低些,过多的基础理论研究反而影响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3.实验课程和企业需求、学生就业结合不紧密

学生实验和企业需求不相符,不能为就业提高能力,纯消耗性的实验造成了经费短缺和资源浪费,经费不能得到有效补充,学生的技能训练实效性差。

4.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模式是基于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而建立的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更要重视“学”。推行具有现代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师板书一讲解一学生动手,模式僵化,内容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丧失了对实验课程的兴趣。

二、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改进

1.改革教学内容,重新编写人才培养方案

走访食品加工龙头企业,采取问卷调查、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食品行业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在调研和学习中拓宽眼界、创新思维,推动产学研合作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合理、更科学,课程设计更贴近生产实际。比如当前保健食品的发展,在过去传统的食品科学教学中是没有的,那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增加“功能食品开发”这门实验课程,供学生选修。

2.针对我校人才培养特色,自编实验大纲与实验教材

食品加工实验教学内容较多,教材多种多样,各个学校必修、选修的界定不分明。为了适应我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发动教研室的老师走出去引进来,自编实验大纲与实验教材。因为食品加工有很强的地域性,东南沿海的水产品特别是海产品加工就是一大亮点,广西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甘蔗制糖也是具有区域性,荆楚理工学院就要立足荆门本地的特产,来设计实验大纲。比如在生化分离与提纯的实验设计中,就可以设计以钟祥当地特产葛根为原料,提取葛根素,在食品加工学的干制实验这一章中,可以设计葛根粉的制作工艺,充分体现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定位。

3.实验课程与企业生产相结合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很多实验都是消耗性实验,需要耗费大量的原料和试剂等耗材,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就会造成浪费。因为资金消耗量大,经费往往不能满足实验开设,又导致实验开出率不足。将实验和生产结合起来,将实验课程开设到实际生产当中,则是双赢的事情。比如烘焙工艺学这门课,教研室组织了和当地烘焙企业的座谈,经过研讨,很多实验都可以与他们的生产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设计实验项目与时间,与企业洽谈,节约了学校的经费开支,企业则可以在旺季获得劳力支持,一举两得。“食品分析与检测”这门课程试剂费用相当昂贵,中兴农谷则有很多样品需要我们检测,在制定实验项目的时候,可以将对方检测的项目指标作为实验内容,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解决了试剂费用,还可以获得企业的劳动报酬。

4.丰富实验教学的手段

传统的实验课10分钟讲理论,10分钟操作,固定了操作流程,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兴趣,必须丰富实验教学的手段。

首先,允许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引入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围绕某个目标制定实验方向,以此为主线,将相关实验理论、实验技能贯穿在一起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实验课程开设部分自选实验,将班级分组,制定组长,小组讨论本组的实验项目,制定实验方法,最后小组互评,老师总结,学生除了锻炼实验技能,更能锻炼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其次,要在实验课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很多老师在理论课上已经能够认识到多媒体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验教学当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实验课的板书一般都是固化的,很难有新的补充,也不够生动,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实验教学,可以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注意事项等一并在多媒体中现,加深学生对实验的感性认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效率。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改革研究与实施,有助于全面提升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1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篇十二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强、理论与应用结合紧密的应用型专业, 涉及的学科众多, 融合了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农学、医学、工程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内容繁杂, 从食品及其原料的性质、食品化学和生物技术、食品营养学、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食品贮藏与保鲜、食品加工学到食品装备和高薪技术等方面[1,2]。目前, 师范类院校中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食品类的专业, 作为一个实践性要求非常强的学科, 学生不仅要掌握厚实的理论知识, 同时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满足相关行业和社会发展对食品专业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而传统的师范院校教育主要侧重于理论教学和授课技巧方面,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本文作者从师范类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有状况入手, 结合地方经济特点, 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深度调整与改革, 促进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进行探索。本文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和探索师范类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改革的新模式。

1 实践教学及考核中的主要问题

高校本科教育过程中的实践教学体系通常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参观考察、毕业见习、毕业设计 (论文) 和职业能力训练等具体教学内容, 是培养本科生的动手能力和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 也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和提高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而传统教育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常采用简单的验证性或演示性试验、“走马观花式”参观实习、简单单一的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方式, 而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可行性。同时, 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扩大本科招生规模, 无论部属还是省属高校的本科生人数不断增加, 但是师资力量、教学场地、实验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增加幅度较小或者过于迟缓, 目前许多高校在本科教育中的实验课、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应用能力培养等实践教学环节中都存在不少问题。

1.1 实验内容陈旧单一, 缺乏深度和广度

我校作为省属本科院校, 与其他许多兄弟院校的问题相似[3], 由于实验条件、资金经费、人员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课作为理论课的附属课程, 绝大多数实验只是进行理论方面的验证, 授课形式通常是指导老师预先将实验所用到的器皿设备、材料试剂等统统准备好, 授课时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 接下来学生再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按照实验讲义上的步骤进行操作, 事实上学生只是利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试剂和仪器设备等对试验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复制, 操作过程中并未进行深入思考, 实验后也较难掌握实验操作的具体细节。在传统的实验模式教学过程中, 学生只是“依葫芦画瓢”的动手操作方式, 在教师规定的框架内沿着既定的路线去完成实践验证任务, 无法真正领略整个实验的核心和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失误的地方。虽然一部分课程的实验内容能够涵盖理论课的主要章节内容, 但大多实验只是单一的验证型或演示型, 且不同课程间重复进行某一个或某方面实验的现象较严重, 这脱离了食品专业教学的重点, 更严重脱离了当前食品领域研究的许多热点。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设定的知识内容, 缺乏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 因此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且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无法得到训练, 具体表现主要有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低、思考少、应付了事, 且普遍感到食品方面的实验技术含量不高, 实验课上学到的、看到的与工厂实际以及现实生活相差太远, 不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的要求。

1.2 考核方法不规范, 缺乏科学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考核主要采取实验报告的形式, 这种考核方法虽然能够促进学生了解实验内容, 但是严重缺乏科学性, 无法评定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对技能的掌握程度, 也助长了部分学生不劳而获的坏风气, 更可能使得部分认真实验的学生失去积极性和主动性。许多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管理制度和监控监督体系不健全, 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体系规定较含糊, 加之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监督方式又非常少, 从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考核等方面很不规范。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范的标准, 更没有严格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和考评定方法, 缺乏严格的独立考核方式, 学生很容易过关, 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1.3 论文管理松散, 创新性不足

我国各高校大规模扩招,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加之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也进行了诸多改革以突破我国企业过分依赖国外核心技术的瓶颈[4,5]。在此背景下, 高校原有的在精英教育时代形成的毕业论文模式已无法适应大众化教育的形势, 但是目前许多高校仍然沿用这一陈旧的管理模式, 以收缴存档文件为主要的管理方式, 常伴有思想僵化、方式松散、模式落后, 且与过程管理相关的中期检查等环节也是过于形式化、走过场, 效果甚微。并未对学生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工作量、撰写规范等相关质量进行把关, 也没有将其纳入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之中。学生应付心态强, 许多学生总想在短时间内不费力就完成论文, 不注重质量, 不少学生在论文环节未进行系统的训练, 对文献的查阅、论文的撰写、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图表制作、实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等内容不求甚解, 应付了事。动手能力差, 缺乏主动性与创新性, 论文内容过于简单, 逻辑性不强, 语言文字表述不清, 结果讨论不透彻。加之许多高校毕业论文工作大都安排在第八学期, 但因该学期是学生集中找工作、毕业实习、考公务员、考研复试面试等时间, 大多数学生均无充足的时间进行论文工作。在做毕业论文期间常见的是学生行踪失控, 未形成学生主动汇报行踪的制度, 指导教师又惰于或疏于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 要求不严格, 指导不尽责。

1.4 实习实训、职业能力训练过于形式化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涉及到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工程学和数学等众多学科, 研究内容繁杂, 传统本科教育中的实践性教学, 通常采用“实习靠工厂, 实验以单元技能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在该教学模式中, 实习到工厂参观, 虽然在理论上让学生熟知所学内容和获得生产实践经验, 掌握一定的生产实用技术具有积极的作用,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很多企业只让学生参观局部生产工艺, 按照固定的生产路线机械地进行操作, 无法系统掌握整个生产流程, 这也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以单元技能训练为主, 针对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技能反复训练, 通过实验,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并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和专业技能, 但由于实验内容的工艺性、综合性、实用性、创新性不强, 在实验结束后, 学生能独立生产合格产品或开发新产品的可能性极小, 更无法独立设计检验新流程、新工艺、新产品的方法,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 由于近年来各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的急剧增长, 食品企业在安全和卫生质量问题等方面的问题日趋严峻, 且许多食品企业担心学生的实习见习会干扰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影响产品卫生质量, 许多食品企业常持非常谨慎的态度或是不愿意接收学生进入车间参观或实习。所以, 很多高校在本科学生的生产实习环节环节往往走马观花, 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新思路

2.1 建立以培养综合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实践教学深入改革的根本依赖于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它不仅注重课程实验、见习实习、创新科研、毕业论文和设计等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与衔接, 而且强调实践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层次分明, 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以科学发展观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宗旨重组实践教学内容, 构建“一体化、三层次”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如图1。

以科学发展观和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宗旨, 精炼实践教学内容, 使其与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步, 实验教学阶段以应用性和设计性实验为主, 小综合实验为辅, 这样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 又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在课程教学阶段增加综合性实训, 如实训内容表现为至少有加工保藏原理与安全控制技术两个课程之间的交叉, 既巩固实验技能与应用, 又加强理论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在宽厚的基础理论与强大的实验技能的基础上, 为了拓宽学生就业和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在后面的毕业设计或论文教学阶段可增加专业方向设计性实验, 以设计为主, 讲究完真实验, 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检验问题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研作风。在实践内容选择上要力求融知识性、自主性、应用性、开放性为一体, 凸显个性化的培养模式。

2.2 建立全过程实践课程考核体系

传统教学中实验课的考核往往不被重视, 在实验教学中很多学生态度不认真, 懒得动手。为此, 实践教学需进行全过程的考核方式, 可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 两部分成绩占不同的比例, 共同构成课程的总成绩, 其中平时考核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学生的预习情况, 通过预习报告和课前提问来了解;二是实验操作情况, 包括实验态度是否认真、仪器操作是否正确、思路是否清晰等;三是原始数据的记录, 实验中原始数据的记录是直接反映学生整个操作过程的重要依据, 要求学生备有专用的实验记录本, 真实地记录实验数据, 严格禁止学生更改数据, 实验结束后老师签名确认;四是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实验原理的认识。通过平时考核可以促进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期末考核可由操作题和笔试题两部分组成, 要求学生完成对某一实验内容的操作, 考核学生从原料的采集、前处理、检测方法的选择、测定过程、数据记录处理、实验结果报告的整个过程。笔试要求学生回答试验项目的原理、检测步骤、注意事项等, 主要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全面程度。这样就实现了对学生的全过程考核, 突出了实验课程操作性强、理论性强的特点[3,6,7,8]。

2.3 改革实践教学基地, 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资金的支持下, 积极筹备建成一个能再现企业生产环境和高技术水平的集生产加工、分析检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车间。该实训车间从实践教学目标出发,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各类食品加工的特点, 建立便于每个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取样、检验的生产实训流程和生产实训规章制度,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食品人才。

2.4 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 打造新型的实践教学平台

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打造实践教学的校企合作平台,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我校与广东顺大食品调料有限公司、广东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穷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生利用寒暑假期间到外顶岗实习, 能够零距离的接触企业的生产环境, 参与企业的生产或抽检等方面的实际工作, 在定期轮换岗位的过程中完成一个完整的实习周期, 可深入了解相关食品的生产全过程, 掌握一定的食品加工技术、质量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的良好表现也受到企业的认可。对部分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 实习和就业直接对接, 高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打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目标, 双方共同组织和实施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全过程, 改革实践教育考核评价方法, 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通过实践教育得到提升, 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具备优秀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

围绕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目标, 将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活动相互联系, 更加生动地展现企业在生产、管理等一线的真实情景, 也就是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体现生产、管理职业的场所就是活生生的企业[6,9,10], 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原则打造校企合作新平台, 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 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科学发展机制, 目前已与广东顺大食品调料有限公司、广东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穷食品有限公司、广东康辉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联系制度, 与企业联合办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2.5 以科研活动为载体, 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充分利用一些可能的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尽早开展研究和毕业论文或设计, 尽早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 有些学生利用“三助”或大学生课外科研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些简单的实验和辅助性科学研究, 熟悉实验环境和操作技能, 感受科研氛围, 了解科研过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 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研究素质, 为尽快进入本科生论文阶段打下良好基础。近年来, 各高校教师承担的研究课题较多, 考虑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在本科教育阶段积极推行和建立指导教师负责制, 让充满科研兴趣的学生尽早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中[8],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所选论文进行思考和实验研究, 而且指导教师也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在本科毕业论文阶段有较多的学生参与了省部级以上课题的研究,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动态, 且许多学生的实验结果有些已编入了教师的研究报告中, 有的以论文形式公开发表, 还有的成为专利、标准、教材等的基础资料。通过这种教学方式, 学生和导师双方都受益。

3 结束语

实践证明, 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方案, 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 调整专业培养方案, 创建动态培养模式, 建立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平台,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提高了学生社会竞争力, 值得推广应用。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内容繁杂, 且各高校之间又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异, 改革的重点和内容也各不相同, 因而各高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模式, 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也为食品行业和食品企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从师范类院校的发展特点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入手, 明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深入剖析近几年食品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和现存问题, 通过调整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增加校企实训等措施, 创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探索, 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考核与保障体系, 为我校食品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考。

关键词:食品专业,实践教学,应用型

参考文献

[1]杨新泉, 江正强, 杜生明等.我国食品科学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J].中国食品学报, 2010, 10 (05) :5-13.

[2]中国科学技术学会.2012-2013食品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3]张铁涛, 杨波.培养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琼州学院学报, 2013, 20 (02) :74-76, 79.

[4]Cao C, Li N, Li X, et al.Reforming China’s S&T system[J].Science, 2013, 341 (6145) :460-462.

[5]Zhou Z.Reform of China’s S&T system, quo vadis?[J].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5, 2 (01) :1.

[6]张晓云, 顾香玉.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改革食品专业实践教学[J].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0, 9 (01) :91-94.

[7]游新勇, 汪磊, 王国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与毕业论文的改革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4 (01) :134-135.

[8]汪东风, 林洪, 徐玮等.在本科生中开设创新实验的若干做法[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25 (12) :21-23.

[9]姚芳, 刘靖, 刘萍.培养创新型食品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30 (10) :121-122.

1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求职信 篇十三

您好!我叫xiexiebang,我即将毕业于xx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相信有进取心的我能卓有成效地为公司服务。

大学里,我始终奋发向上,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知识与能力兼备的现代复合人才。学习上,我目标明确,态度端正,注重培养专业技能,成绩优秀。在校期间,我努力学习了专业知识,包括植物蛋白工艺学,如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浓缩蛋白的工艺;乳制品工艺学;食品工艺学,如蛋糕、饼干、面包、糖果的加工;乳制品工艺学和果蔬保鲜。

短短的四年里,我始终以“天道酬勤”自励,积极进取,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除了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广涉其他领域的知识,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通过不断的学习,我具备了良好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也铸就了我坚毅的性格和强烈责任心,培养了我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更造就了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

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中养成的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使我深信自己完全可以在岗位上守业、敬业、更能创业!我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希望能加入你们的单位。

再次致以我最诚挚的谢意!热切期待着您的回音!

此致

敬礼!

求职者:xiexiebang

小编为大家分享更多的求职信模板:

网页制作专业毕业生求职信模板

供用电技术专业毕业生求职信模板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求职信模板

14.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篇十四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2012-2013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行榜 来源:评价网 中国科学评价中心 发布时间:2012-03-16 21:55 点击数: 2443次

2012-2013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_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名 排 序 学校名称 1 江南大学 2 华南理工大学 3 中国农业大学 4 南昌大学 5 天津科技大学 6 中国海洋大学 7 西华大学 8 华南农业大学 9 东北农业大学 10 浙江大学 11 西南大学 12 合肥工业大学 13 江苏大学 1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5 南京农业大学 16 华中农业大学 17 福建农林大学 18 沈阳农业大学 19 武汉工业学院 20 哈尔滨商业大学

15.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篇十五

不同与传统本科院校,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建校晚等原因, 在师资、生源、科研等方面均要落后与传统本科院校, 不适合照搬传统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应该立足于地方经济, 为地方企业培养出“能动手, 会思考”的实用型人才。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多学科集合的边缘学科, 是以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为基础, 联系农业和加工业的应用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可替代的环节, 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因此, 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是提升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和提高食品科学与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实践教学的目的、实践教学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希望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 提高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出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类食品基本加工技术原理、加工工艺、创新加工的方法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从事相关科研工作的能力, 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设计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因此, 实践教学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尤为重要。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阶段的问题

目前, 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实验教学、课程实习、专业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 实践教学的形式和方法都很多, 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实践教学内容陈旧, 无法适应企业要求

各高校安排的实践教学方法单一, 内容陈旧, 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现代化企业的要求。比如, 实验课以教师讲授为主, 而且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 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列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缺少思考的过程, 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又如, 专业生产实习在很多高校已沦为教师带领学生走马观花的参观模式, 很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毕业后无法满足企业的人才要求, 企业还得对其再次进行专业培训。

建立现代化实训基地较困难, 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由于经费和场地的限制, 现代化的实训基地建设较困难, 并且, 随着食品企业加工技术的提高, 设备更新快, 高等院校很多原有设备很难满足现代化企业需求, 早已淘汰。而高校实践教学的设备却没有跟上企业更新换代的步伐, 无法为学生提高现代化的实践条件。

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和评价体系不规范, 难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很多高校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点, 领导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在实践教学的管理上不规范, 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不科学, 导致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强化实践教学地位,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首先, 学院领导和教师应当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置与同等地位, 调整实践教学课程安排,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通过设计创新性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与企业合作, 让学生进行真正的生产实践, 在工作中提高自身能力。

与企业联合, 实行立体化实践教学平台

与企业联合建立实训中心, 将原有实践教学平台, 分为基础性教学基地、综合性教学基地和实训中心三个模块, 形成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没有条件与企业合作, 也可以开发、购买现代化工厂生产的工艺技术方面的光盘和操作教学软件, 通过对现代化工艺的操作的观看提高实践认识, 明确企业对人才要求和方向。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提高实践教师素质

16.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篇十六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技术 研究生教育 比较研究

研究生教育在世界各国都是教育的最高层次,主要实行学位教育,包括硕士和博士两个层次。从被调研的西方发达国家的食品科学与技术教育情况来看,该专业主要在综合性大学里与农业科学教育并列设置,不属于农业科学。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改革开放以后的上世纪80 年代初期,该专业主要设置在高等农业院校,在某种程度上从属于农业科学,主要涉及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此外,有少量的轻工院校、商业院校和粮食院校设置该专业,并且主要也是以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的形式为主。它现已逐步向我国综合性大学扩展。从师资的配备和教学的内容来看,食品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在我国仍然带有浓厚的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的色彩。

显然,我国食品科学与技术专业方面的教育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具有很大的不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就中外研究生培养目标、标准、体制、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以及评价体系与方式等几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为我国的食品科学与技术教育的改革过程中,提供科学的借鉴资料。

一、培养目标和标准

为了比较的准确性,首先分析一下英文有关研究生教育的定义。与我国所称的“研究生”相对应的英文名是“Postgraduate”,原意应该是:学士(“graduation”是大学毕业时授学位的意思)学位后教育,修习完成后所授学位是硕士和博士,英文名称分别是“Master”和“Doctor”。从英文学士学位(Bachelor degree)的名称或许可以透出一些“Master”含义,“Bachelor degree”的意思是大学教育最低学位,“Bachelor”还指跟随他人的年轻武士(A young knight who followed the banner of another.),或许这暗指某专业的学士学位毕业生在该专业方面尚未达到独立工作的能力。而“Master”则具有精通和主宰者(A man who has control or authority over others.)的意思,或许这暗指某专业的硕士学位毕业生在该专业方面初步具有独立驾驭工作的能力,但尚未完全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尤其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关于“Doctor”的英文意思是大学的最高学位,授予那些在某专业方面在理论和实际经验上都堪称精通的、有能力的职业家或学者,或者指对一个人的赞誉和尊称(荣誉),至今在西方“某某博士”仍然是一个人的终身尊称和有地位的头衔(One who has taken the highest degree in a faculty at a University either for proficiency or as a compliment)。

从上述的定义分析或许可以透出西方研究生教育目标和标准的基本信息。其在食品科学与技术方面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应该达到何种水平也可以从中窥见一斑。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第一,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第二,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第三,博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体制

世界各国在食品科学与技术研究生教育体制方面略有不同,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各国比较相近,以美国为代表的美洲如美国和加拿大比较接近,大洋洲的新西兰比较接近英国。

英国的食品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生教育分有授课硕士(MSc by course)、研究硕士或副博士(by research,Mphil-Master of Philosophy)和博士学位(Ph.D-Doctor of Philosophy),对很有成就的科学家或学者可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DSc-Doctor of Science)。注册全日制授课硕士一般需要1年修完(亦有要求1~2年修完的,一般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2~4年修完),注册全日制研究硕士一般需要2年修完(一般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硕士4年修完), 注册全日制博士研究生至少需要3年修习时间(对于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至少需要4年修习时间)。对授课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用学分制,要求修习总学分达到180,其中论文学分为60,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一。入学要求条件比较严格,对非本专业的已获学士学位的注册生,要求修习1年预科,考试合格后才能转入硕士研究生(授课或研究硕士)。也有学校实行研究生毕业证书(Postgraduate Certificate)和学位证书(Postgraduate Diploma)短期课程制,获研究生毕业证书需要修习60学分,获研究生学位证书需要修习120学分;这种制度通常是为进一步深造做准备的,例如,获研究生学位证书后,再加上一部论文就可以授予授课硕士学位。对于注册修读研究硕士的学生,在修习1年后,通过考试后,成绩优秀的或研究项目可以深入和继续的且能达到博士研究生论文水平的可转入博士研究生(当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不转),否则,就必须选择以研究硕士的身份继续修读至毕业。

美国的食品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生教育分有论文硕士(MSc,Thesis)、无论文硕士(MSc,Oral Examination)和博士学位(Ph.D-Doctor of Philosophy)。注册全日制论文硕士一般需要2年修习时间(允许2年内修完),注册全日制无论文硕士一般需要1~2年修习时间,注册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一般需要4年修习时间,硕博连读一般需要5年修完,对于已获硕士学位的博士研究生可以3年修完(最长要求通过预考后5年内毕业)。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都采用学分制,论文硕士生要求修满30学分,其中专业课14学分,辅修或工具知识课程6学分,论文10学分(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一),有的学校允许以一篇在有影响力或著名杂志上已经发表的研究性或原创性论文代替。对无论文硕士也要求修满30学分, 其中专业课14学分,辅修或工具知识课程6学分,另外10学分由一特别项目规划(计划或报告,有的学校接受一份项目建议)和附加课程组成,以替代论文,这部分相当于120小时的研究工作和写作。对博士学位要求修满60学分,可以包括读硕士学位修满的30学分,必须修满12学分的支持性或工具性知识课程,研究论文是24学分。获得本科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可以申请注册硕士研究生,也可以直接注册博士研究生;要求考GRE,但不划定最低入学分数线,只供参考。

我国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三年,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三至四年;非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的修业年限应适当延长。第十七条规定:实行学历(发学历证书或其他学业证书,可授学位)和非学历教育(发结业证书);同时实行自学考试制度(发学历证书或其他学业证书,可授学位)。我国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研究生教育分有硕士(MSc)和博士(Ph.D)。此外,还设定有推广硕士。硕士研究生分有全日制硕士、非全日制在职硕士及研究生班(只发结业证书);博士研究生亦分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职。对于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的修习时间遵循教育法的规定(多数学校和专业对全日制研究生选择修习3年)。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也都采用学分制,具体修多少学分因学校而异,硕士一般为30学分左右,博士为15学分左右,很多学校对研究论文不算学分。获得本科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可以报考硕士研究生,持有硕士学位证书的可以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特定专业也可以直接申请攻读博士学位。入学资格方面有全国统考、学校推荐和学校自考几种形式(因人而异的特点很明显)。另外,还有一种宽进严出(作者认为应该如此)的自学考试形式。已遭到废弃的科举选拔人才制度实行考教分离办法,采用全国统一考试,通过考试者成为政府任职的合法人选,全国适用,不管是经过学校教育还是自学,通过考试

后待遇一律相同,这一制度是否适用于现代研究生教育中的人才评价(授学位或发毕业证书)值得深入研究。

三、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

专业设置是研究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之一。纵观世界各国,在专业设置上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国外的食品科学与技术研究生教育中普遍设置的专业有:食品科学授课硕士或研究硕士与博士(MSc or MPhil and Ph.D in Food Science)、食品技术授课硕士或研究硕士与博士(MSc or MPhil and Ph.D in Food Technology)、食品科学与营养授课硕士或研究硕士与博士(MSc or MPhil and Ph.D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人体营养学授课硕士或研究硕士与博士(MSc or MPhil and Ph.D in Human Nutrition)、食品生物技术授课硕士或研究硕士与博士(MSc or MPhil and Ph.D in Food Bio-technology)、食品工程授课硕士或研究硕士与博士(MSc or MPhil and Ph.D in Food Engineering);近年来亦可以见到某些学校设置:食品科学与管理硕士或博士(MSc or Ph.D in Food Science and Management)、食品科学与经营管理硕士或博士(MSc or Ph.D in Food Science with Business);少数学校设置有:食品科学与技术硕士或博士(MSc or Ph.D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等。

我国的情况,根据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专业目录,食品科学与技术研究生教育中设置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在此一级学科下设有: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和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科,可授工学或农学学位,所发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上注明食品科学与工程,对于二级学科可写可不写;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下设置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二级学科,可授医学或理学学位,关于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的填写与前述相同。在一级学科下,学校可以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包括未上专业目录的),例如,食品质量与安全等。

在研究生学习的专业方向上,国内外都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总体来说包涵在专业设置范围之内,根据所配备师资的知识结构水平、学校的硬件条件以及社会的需求而具体确定。

上述比较说明,国外在食品科学与技术研究生教育中,在专业的设置上强调科学严谨,完全避免名不副实的情况,并且根据社会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有不断朝着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我国的食品科学与技术研究生教育的专业设置仍然带有较浓厚的农业色彩。

四、课程体系

英、美等国在研究生教育中将授课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设定为必修课、选修课和研究论文(一般从学时和学分上看都占总课程的三分之一),所授课程中必须由专业基础知识和支撑性或工具知识两部分组成。由于任何一个项目的完成都需要有足够的复合知识,所以研究论文可以完成对学生在科学立项、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操作、思维方法、社会关系沟通、论文写作技巧、学术交流能力与技巧等方面的训练。更高级的研究硕士(美国没有设定该学位)和博士研究生,主要是通过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或创造性能力,允许听课,但不计学分(美国要计),对于基础知识的积累主要依靠项目研究过程中自学和导师的指点(有相当长的时间在图书馆渡过)。与授课硕士研究生培养中需要完成的论文相比,研究性研究生的原创性论文在难度、深度、广度、创造性或创新性、应用广泛性、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力等诸多方面的标准都要求高出很多,在进行项目研究的时间上要求更长,要求对学生传授更多的方法或手段。通过训练,使学生达到能独立完成科学立项、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操作、思维方法、社会关系沟通、论文写作技巧、学术交流能力与技巧等方面的能力(包括对已有设备与方法的应用和新设备的设计与制造及创建新的方法),使学生达到能在专业范围内独立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能力。整个课程体系中,授课研究生重点强调继承知识(灌输前人积累的知识为主),而研究性研究生重点强调创造知识。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中,培养授课研究生和博士生研究生包括必修课、选修课、研究论文、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等(没有设定研究硕士)。许多学校,对授课硕士的论文不计学分。多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支撑性或工具知识所占比列相对于英美来说小很多,并且在必修课中设置没有。博士研究生需要约1年时间修学分。

五、课程内容

英国或美国等外国的高等院校在研究生培养中,有关其课程内容的设置是大同小异。食品专业基础课一般都包括: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 or Chemistry of Food Components)、食品加工(Food Processing)、食品微生物(Food Microbiology)、营养学(Nutrition)、感官科学(Sensory Science)、食品安全与质量或食品质量保证(Food Safety and Quality or Food Quality Assurance)、食品分析(Food Analysis)、代谢作用(Metabolism)。支撑性或工具性基础课包括有:化学/生物化学(Chemistry/ Biochemistry)、数理统计分析(Statistics)、食品科学或食品营养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ology in Food Science or Nutrition)、研究方法论(Research Philosophies)、流行病学(Epidemiology)、公共健康科学(Public Health Science)、基因(Genes)。根据学校的不同还会有:食品工程(Food Engineering)、营养与生活(Nutrition and Lifestyle)、食品选择与规则(Food Choice and Regulation)、食品加工与环境(Food Manufacturing and Environment)、食物链中的危险分析(Risk Analysis in the Food Chain)、食品碳水化合物(Food Carbohydrates)、食用油脂(Edible Oils and Fats)、食品蛋白质(Food Proteins)、大分子结构与功能(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Macromolecules)、矿物质和维生素(Minerals and Vitamins)、食品毒素(Food Toxins)、食品感观品质(Sensory Attributes of Food)、食品胶体(Food Colloids)、食品乳浊液(Food Emulsion)、粘状流体(Mucous Liquid)、食品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 of Food)、食品生物技术(Food Biotechnology)、食品生物工程(Food Bio- engineering)、食品发酵(Food Fermentation)、食品热加工(Heat Treatment or Thermal Processing of Food)、食品加工自动化(Automation of Food Processing)、食品安全(Food Safety)、采后生理(Postharvest Physiology)、食品贮藏技术(Food Storage Technology),等等。

相对于授课多采用现有的书本知识不同,在食品科学与技术研究性硕士和博士的培养中,正努力使学科领域不断扩大,使学科结构不断优化,寻找新的生长点和突破口。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在加工或烹饪过程中的变化、化学反应及其对人体的有益或不良影响仍然是研究的热点;各种资料显示,食品安全或毒理研究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生物技术越来越多地渗入到食品研究的各个领域,例如,微生物发酵、食品贮藏、食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尤其是蛋白资源)、食品添加剂、及食品工程学其他领域;食品成分的各种功能性质及其在加工中的应用,包括各种食品成分的结构与其功能性质之间的关系已成为食品科学与技术研究的重点;食品成分中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抗过敏、抗肿瘤形成等调节生理作用的物质的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等食品技术,在未来具有广阔的研究领域和前景,它是世界各国争先发展的重要领域;食品的各种成分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及健康的关系以及代谢机理,已是食品科学与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

我国食品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包括:政治、外语、高级食品化学和营养学、食品风味化学、食品分析、食品仪器分析、食品感官鉴评、农产品加工或贮藏专题、采后生理、食品添加剂化学、食品毒素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酶学、食品机械进展、食品微生物学进展、肉类科学进展等。也划分成必修课、选修课和论文。与国外相比在结构的组成上或内容的权重上有较大的差别。主要采用中文教学,所用课本的内容尤其是专业基础课基本上是由英文翻译而来,加上不同学校的不同教师在翻译文本的基础上重新编制教材,所以其内容是否与原著完全相同或无误,取决于翻译者及重新编译者的学术水平、英文水平和中文水平。

六、评价体系及方式

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方式是保证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毕业时的评价,基本上应该以承担教学的单位为主。在博士论文的答辩中则规定必须有来自外单位的考官。

总体来说,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各科的学习后都要分别进行考试,最后进行论文答辩。美国的无论文硕士最后要进行口试。研究生的学习成绩评定为A、B、C 三等, 平均学分绩(GPA ) 高于B并且75% 以上的课程成绩为A 或B时才能授予硕士学位,否则不授予学位。很少见到以考察方式评价研究生学习效果的。

对研究性硕士(副博士)或博士的评价主要基于研究项目的水平和研究论文的质量。最后要通过论文答辩后才能授予学位。对博士研究生研究论文的要求很高,国际上有一个通用标准。博士论文可以存入图书馆公开,供他人阅读(要暴露给许多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和评价),可以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美国的博士研究生要求上课修学分,不过读硕士研究生所修的学分可以计算在内。

七、结论

(1) 我国的食品科学与技术的研究生教育与国外相比仍然具有较大的差别与差距。例如,全日制研究生修习时间长,修习内容与本科有重复,创造性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2) 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在培养研究生方面治学严谨,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对学生的质量要求很高,修习时间短,教与学的压力都大;美国更为强调学生的自由,在课程内容相同的情况下,美国允许在更长的时间内修满学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强度没有英国大。

(3)全世界有一个共识:通过从硕士至博士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使学生能在所修专业范围内逐步达到独立工作的能力。

(4)我国食品科学与技术的研究生培养中,专业设置及课程内容都带有浓厚的农业色彩。所授学位与学生所修专业和内容的错位会影响毕业生以后的工作。

(5)国外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根据社会的需要经常调整,有不断朝着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6)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只有攻读学位的学生才能感受和学习到国外在研究生教育的每一个环节,甚至细节。所以,在我国师资队伍建设中,应多吸纳在国外获有学位的人才,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吸收外国教育的精华部分,结合中国悠久教育历史中的精华,打造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的教育水平。

(8)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评价体系及方式。已遭到废弃的科举选拔人才制度实行考教分离办法,采用全国统一考试,这一制度是否适用于现代研究生教育中的人才评价(授学位或发毕业证)值得深入研究。不管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学等都应同等对待。

上一篇:商务英语翻译教程第5单元 教案下一篇:公司审计终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