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旅游发展(共12篇)
1.山东旅游发展 篇一
全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推动襄樊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轨,是当前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我们襄樊旅游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只有自觉顺应当前旅游经济发展趋势,牢固树立大旅游观念,不断强化整合意识,坚持把襄樊旅游放在湖北乃至华中地区进行审视定位,全力整合襄樊内部及其同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要素,襄樊旅游经济才有可能在新一轮旅游大发展中有所作为。
一、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发展旅游经济的必然趋势第一,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旅游经济是一种行业跨度大、产业关联度高的复合性经济,具体包含“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旅游业本身所具有的这种属性,客观上要求必须对其六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有效整合。否则,就会因为某一个环节的“瓶颈”制约,引发起一种连锁效应,制约整个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旅游消费者(游客)层次不同,对同一要素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以住宿为例,有的游客要求豪华,有的游客要求经济,还有的要求方便,等等。游客的这种多样性、个性化需要,客观上要求不仅要对旅游各要素之间进行整合,而且要求对同一要素也要不断进行整合。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实际上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第二,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实现旅游经济向集约方向发展的根本途径。旅游经济是一种开放式经济,在发展初期,普遍带有粗放经营的特点,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但是,随着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粗放式的旅游经营已很难给经营者带来效益。因此,实行集约式经营已是大势所趋。通过大力整合旅游要素,既可以促进提供不同服务的旅游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形成集聚规模效应,又有利于提供相同和不同服务的各个旅游企业共同组成一个地区的整体旅游形象,增加整体旅游吸引力,同时还能够提高一个地区水、电、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节约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等等,这些正是实行集约式经营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因此,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究其实质就是在旅游领域实行集约经营。第三,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创新产品、提高招徕游客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市场充分发育之后,产品创新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同其他产品一样,旅游产品也必须依靠不断创新才能招徕、吸引游客,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一般而言,创新旅游产品主要就是对不同景区景点进行挖掘、进行整合。如古隆中,根据编排组合不同,可以成为“三国旅游”产品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诸葛亮”旅游产品中的一部分,还可以作为“中华名人”旅游中的一部分,甚至还可以作为“中华智慧之星”旅游产品中的一部分,等等。因此,创新旅游产品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对旅游发展最基本的要素——旅游景区进行不断整合的过程。换句话说,不断整合重组旅游景区景点,本身就是对旅游产品进行创新。因此,离开了对景区景点的整合,旅游产品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旅游经济发展也势必会走入死胡同。
二、襄樊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大力整合旅游要素来解决近几年来,襄樊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载体,大力实施“一把手”工程,使旅游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止2003年底,全市共发展起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29处,旅行社26家,涉外星级宾馆52家,各类旅游团队接待推荐单位17家,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3000余人。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行业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也日趋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旅游业的发展要素及内部结构不尽合理。集中表现为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交通等要素行业十分薄弱,全市100多家各类旅游企业中,甚至没有1家合乎规范的旅游车船公司、旅游购物商店和旅游娱乐场所,与宾馆饭店、旅行社和景区等要素行业存在着严重不对称性。这种结构失衡的状况不仅在“游、购、娱、食、住、行”旅游六大要素明显存在,而且在同一要素行业、同一区域布局之中也不同程度存在,如酒店、景区分别以二星、三星和1A、2A居多,一星、四星和3A、4A属凤毛磷角,又如我们的26家旅行社,八成以上都分布在市区,且只有1家国际社,等等。凡此种种,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产业素质提高。二是旅游产品的品种结构过于单一。目前,全市虽然开发出了襄樊名城一日游、汉江水上一日游、荆山原始生态三日游、薤山、温泉休闲度假等一批旅游产品,并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产品类型看,襄樊旅游产品全部以观光产品为主,结构单一,没有形成观光产品、度假产品、专项产品、特种产品等成龙配套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三是襄樊的旅游景区、项目对游客缺乏吸引力。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目前,襄樊虽然已经拥有29家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但是,由于这些景区既非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又非我有人无的独具创意的特色旅游项目,知名度十分微弱。因此,很难激发200公里以外的中远程游客专程前来旅游观光的兴趣。以襄樊唯一的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诸葛亮隐居地古隆中为例。古隆中虽然为襄樊独有,但是诸葛亮遗迹全国比比皆是,如南阳卧龙岗、成都武候祠等,论规模、论名气都比古隆中要大,游客要了解诸葛亮来古隆中的可能性自然会小之又小。这些问题,都直接制约了我市旅游经济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整合进行解决。因此,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襄樊快速发展旅游经济的唯一选择。
三、大力整合襄樊旅游发展要素应采取的对策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既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要素及其内部之间的整合,又涉及到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之间的整合。无疑,这就必须依靠市场这双“无形的手”和政府这双“有形的手”加以控制和引导:一是按照有进有退的原则,实现旅游要素及其内部之间的合理配置。要从襄樊的实际出发,突出对旅游交通、旅游购物和旅游娱乐等薄弱环节的支持、扶持力度。一方面,要针对性地制订出台收费、信贷等优惠政策,引导调控、鼓励支持各类资本、各
2.山东旅游发展 篇二
一、浅析国发[2014]31号在发展乡村旅游工作上的重要思想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到要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其中一项措施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学帮带”思路,全民共建乡村旅游,是《意见》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思路。
(一)乡村旅游的相关人员要学习发展
1、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意见》中提到要实现旅游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达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有机统一。但目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中周边村民占主体,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没有受过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需要加强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素质培训。另外,一些具有特色旅游资源的乡村地区旅游从业人员没有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只是经营单一、低级的农家乐一日游,因此需要加强创业就业能力培训。除此之外,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大部分不具备计算机、智能手机网络通讯的基本技能,这是制约我国智慧旅游发展的一大问题,因此需要加强计算机网络通讯技能培训。
除此外,还应该考虑到《意见》中提到要突出乡村特点,保持传统乡村风貌,规划引导发展乡村旅游。这要求进行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规划时,不能搞假大空的规划设计方案和千篇一律的旅游商品,因此对乡村旅游规划设计人员要进行适当的培训。
(二)旅游科研、规划、教育等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帮助发展乡村旅游
1、挖掘文化内涵,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
《意见》指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应当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很显然当前的乡村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够,没有发挥原生态的乡村特点,没有形成多样化、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品牌。专业的旅游科研和旅游规划部门应加强乡村旅游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深度挖掘乡村的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创新乡村旅游产品。
2、鼓励驻村帮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意见》中鼓励旅游专业毕业生、专业志愿者、艺术和科技工作者驻村帮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仅靠现有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学习培训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提升乡村旅游的目标,可以通过直接为乡村旅游注入鲜血的途径提高效率。因此可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包括旅游专家、大学生在校生和毕业生、志愿者及与乡村旅游业相关的艺术、生态、建筑、计算机、科技等工作人员,全民共建乡村旅游。
(三)以新型城镇化和创业扶贫带动乡村旅游
1、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
《意见》还提到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在开发乡村旅游时,应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小镇。充分借新型城镇化建设之力,利用惠农资金加强卫生、环保、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当然发展乡村旅游与城乡规划建设相互促进,利用乡村旅游能促进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
2、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
《意见》中提到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首先加大力度扶持乡村旅游创业项目,使当地旅游业繁荣起来,树立当地乡村旅游的品牌。而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收当地大量劳动力,增加人民的收入。并且旅游业的乘数效应明显,可以带动当地农副产品、手工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地区脱贫致富。
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新举措对旅游职业教育的影响
通过分析《意见》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举措,以及《意见》中提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高等院校、企业合作,建立一批国家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加强导游等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把符合条件的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纳入就业扶持范围,落实好相关扶持政策。可以看到《意见》对旅游职业教育有重要影响。
(一)影响旅游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庞大,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数量众多,将扩大旅游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打破目前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培养对象结构。
(二)影响旅游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目前旅游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侧重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形势下,要考虑培养文化创意策划能力、培养乡村旅游创业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旅游职业经理人素质等目标,更要侧重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三)影响旅游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所需知识和技能与大学生不同,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也与大学生有较大差距;另外智慧旅游大背景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需要培训的内容与大学生也有很大区别,因此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应探索适合他们的方式,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以最有效的方式学习适用的、先进的知识和技能。
(四)影响旅游职业教育的就业方向
发展乡村旅游是每一个旅游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且乡村旅游空间广阔,将大有作为,因此引导旅游职业教育培养对象到乡村旅游就业势在必行。特别是乡村旅游创业和文化创意策划,是乡村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因此旅游职业教育有必要将人才输入乡村旅游就业市场。
三、旅游职业教育应该走创新发展之路
为满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为实现乡村旅游大发展的规划,旅游职业教育应把握时机,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力求从四个方面,实现立体化创新。创新点包括教育对象、人才培养的目标、教育的手段、就业创业导向,涵盖了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一)教育对象立体化
大力拓展旅游职业教育空间,建立立体化培养对象体系。旅游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不能仅局限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还要拓展到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更要争取到艺术、科技等专业乡村旅游志愿者,打造一支不同层次、不同知识背景的专业乡村旅游人才队伍。通过提高乡村旅游相关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形成以民俗基本服务和专业化餐旅服务为基础的乡村旅游服务品质。
(二)培养目标创新
首先培养目标要将社会责任心作为重点,能够积极主动扎根旅游城镇,支持乡村旅游业发展。第二,针对不同教育对象,设计立体化培养目标。具体包括一线实用技能型、复合型、国际型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一线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针对目前旅游从业人员和层次稍低的高职高专学生,使其掌握旅游岗位的基本技能,并形成一定的管理能力。复合型人才首先要求掌握岗位基本技能,根据培养对象的情况,可细化为文化创意策划人才、智慧旅游操作应用人才、创新人才等复合型,成为懂经营、会管理、懂市场的中高级旅游服务人才。国际型人才培养目标则是针对旅游的跨国性服务,成为能够在国内外提供优质旅游服务的高级人才。
(三)教学手段创新
目前旅游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了“理论+技能”的教学模式,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手段以多媒体、酒店服务所需实物为主,旅行社教学手段也是以办公用品实物展示为主,与信息化的社会差距较大。
教学方法与手段要随着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时代科技进步创新。智慧旅游发展战略已很明确,乡村旅游也要融入智慧旅游时代,旅游职业教育应强化现代化设备、旅游智能软件、信息化平台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另外,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比较特殊,应针对他们的特点开发相关知识和教学设备的实施方案。因此,旅游职业教育应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智能化教学手段的立体化教学手段。
(四)就业导向创新
面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家对旅游创业就业的扶持政策,应正确引导旅游职业教育对象的就业方向,应开拓立体化就业方向。传统的旅游职业教育就业方向有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旅游企业的基层服务人员和少数管理人员,立体化就业方向还包括旅游创业。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乡村旅游业的更新换代需要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来创业,来带动其快速转型升级发展。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把符合条件的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纳入就业扶持范围,还有很多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需要通过成功的旅游创业,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四、结束语
3.山东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篇三
关键词:山东省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文化
我国的现代乡村旅游活动从90年代正式开始,它以乡村性、平民性、廉价性、体验性受到了都市人的欢迎。2006年初,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强调“旅游行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以旅游促‘三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乡村旅游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存在明显的初级化行为,更深层次上关注乡村旅游的开发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把乡村旅游资源的产品化与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真正结合起来。本文就山东省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希望对山东旅游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山东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顾
1、对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认识不足。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乡村旅游的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人们的研究尚处于摸索状态。目前的乡村旅游产品多停留在提供住宿和餐饮的低层次上,很少注重提升其本身的知识文化内涵及参与性,对旅游项目的开发,不从本地农村资源优势和风土人情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采取“拿来主义”,生搬硬套,缺乏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因此山东省在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认识方面有待提高,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增加乡村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进而带动乡村旅游乃至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2、缺乏统一规划,乡村旅游人才缺乏。山东省在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并且旅游开发的重复性建设情况较为突出,整个半岛地区几乎都在搞“渔家乐”,威海、烟台、日照、青岛,基本是各市自己规划,没有考虑到与周边城市的协调性和重复性问题,导致客源的分流及人力、资金的浪费。由于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起步较晚,缺乏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及经营技能的开发和经营管理人才。在实际的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中,用人制度极不完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法制意识淡薄,导致乡村旅游大多处于粗放经营阶段,严重制约了山东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3、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单一,季节性明显。山东省乡村旅游多集中于观光农业旅游产品开发,面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开发重视不够,在开发过程中,往往忽略对乡村环境的综合利用,难以满足游客的多种旅游需求,导致游客逗留时间过短,经济效益不高。同时,多数乡村旅游点的配套服务功能较差,造成乡村旅游产业链不完整,影响到乡村旅游经济效益获取。并且受自然气候条件、农事的影响,乡村旅游时间具有季节性,淡旺季的反差明显,也引起了乡村旅游吸引力的季节性差异。
4、缺乏特色,创新能力较差,市场运作能力较差。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地域性明显,有利于各地形成自己的农业特色。但是目前各地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还是过于雷同,较多局限于果园采摘、农家乐、渔家乐方面。有些地区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往往照搬其他地区模式,没有真正结合自身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不但不能取得好的开发效果,反而造成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
另外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一些乡村旅游点的经营管理不能与时俱进,随时根据市场发展调整经营管理思路,经营管理意识落后,不能认真分析自身所面对的目标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营销工作,导致自身逐渐淡出乡村旅游市场。
二、促进山东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1、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好有力而正确的宣传。针对人们对文化内涵的认识不足,相关的团体或部门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小型的教育和文化活动,加强人们对古代文化的了解,使人们的认识有所提高。在不断地参加这类活动的过程中把旅游观念深入人心。
2、统一规划,培养专业旅游人才。在规划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政府在贯彻实施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可以向上级部门提出建议性的申请,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统一规范乡村旅游行业中的不和谐行为,重点避免旅游开发的重复性。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培养并引导专业的旅游人才是重中之重。
3、积极拓宽开发模式,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开发模式的单一往往会限制旅游本身的吸引力。在综合利用已有的模式下,我们应该积极开发新的旅游模式,利用乡村自身的环境和特点,针对旅游者的心理和需求求创新求发展。在季节性明显差异时,可以创造合适的环境,对本身存在的限制性因素进行改造,加强人为的一些效果。
旅游市场的运作和发展极为迅速,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在分析市场行情变化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企业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努力做到与市场接轨。
4、加强山东食文化和节庆文化开发,提升文化品位。
(1)创新思维,发掘山东饮食文化资源内涵,重塑品牌形象。“食”在旅游六大要素中占有较重的比例,饮食文化也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有非常多的特色小吃存在,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可以注重对这些小吃的开发力度,以“到某某乡村旅游,吃正宗某某小吃”作为其中一个卖点,既满足了游客对美食的需求,还可以带动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
(2)搞好节庆型乡村旅游,创新体验型旅游产品。山东省节庆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有庙会、节会等传统节庆旅游资源。如济南千佛山庙会、淄博元宵灯会、胡集书会、孔子文化节、青岛海云庵糖球会、汇泉萝卜会等。此外还有一些创办的新兴节会,有青岛国际啤酒节、烟台国际葡萄酒节、栖霞苹果节等;借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泰山国际登山节、文登国际昆箭山会等。这些节庆旅游文化资源,更多的是起到了旅游景点的补充作用,应该在发挥其补充作用的同时,结合本地特色,将节庆活动的文化性与体验性、娱乐性、趣味性充分结合,给旅游者广泛的空间。
5、借势“山东半岛城市群”,合理布局半島乡村旅游区域。山东半岛城市群包括济南、青岛、淄博、潍坊、东营、烟台、威海、日照八个城市,在该城市旅游群内,乡村旅游资源种类丰富,既有烟台、日照等地发展较好的“渔家乐”风情体验游,也有以潍坊杨家埠为代表的民俗旅游,还包括烟台南山村等小康型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有寿光蔬菜高科技乡村旅游等多种形式,基本上包涵了整个山东乡村旅游类型的大部分。但是目前山东半岛城市群内的乡村旅游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合理的现象。各自为战,重复性建设问题突出。随着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联合体的成立,以及一些政府扶植措施的出台,半岛乡村旅游业发展正好可以借势登上一个新台阶。借势半岛城市群,通过旅游信息网络一体化建设,实现各地市旅游资源共享,各地市可以及时了解乡村旅游市场的游客动态及消费需求,并进行迅速调整。通过各区域间的合作,可以形成多种乡村旅游线路和乡村旅游产品,游客既可以选择单纯的烟台、日照“渔家乐”体验旅游线路,也可以选择济南、淄博、潍坊一线的民俗风情游,还可以选择渔家乐、民俗风情、自然观光等乡村旅游点组成的复合型旅游线路。大的选择空间、种类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周到细微的旅游服务、便捷的旅游通道……,这些都是乡村旅游市场获得良好发展的必要因素,也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区域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所在。
6、因地制宜,创新山东特色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模式。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并不是单一的,单纯套用某一种模式反而会起到与期望值相反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做到因地制宜。鉴于山东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及乡村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部分地区可以借鉴“政府旅游管理公司村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本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政府负责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制度保障,为旅游管理公司创造良好的投资开发环境,旅游营理公司负责日常的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村民旅游协会负责处理好村民参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并负责维护和修缮各自的传统民居,协调旅游管理公司与农民的利益旅行社负责客源市场营销,组织旅游团队。当然我们也不能只拘泥于这一种模式,目前山东省正在全省推广“沂水现象”旅游兴县的经验,这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通过积极推进“旅游型村镇”建设,总结推广旅游促进城镇化建设、旅游特色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实施“旅游扶贫工程”,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勇于规划编制、宣传促销、人才培训和配套设施建设。
结论
总之,山东省的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同样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管理者和经营者进一步理清思路,转变观念,不断充实、提高自身素质,做到与时俱进,针对本地特色及对应目标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活动,从而使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迈向更高台阶。
参考文献
[1]汪德华.利用传统节庆文化 发展乡村旅游.乡镇经济.2007.12:41-43
[2]孔繁嵩.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山东大学,2007
4.山东旅游发展 篇四
如何让旅游业为农业发展增添亮点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农业科学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只有科学技术并不能解决农业的发展问题,现代农业的发展可以与旅游业相结合,通过旅游业为农业发展增添亮点,建设美丽乡村。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认为,旅游业可以助推农业新发展,并创新研究出了适合建设美丽乡村的农业新型发展模式——农业金三角模式。
1、概念解析:
“农业金三角”是以三种产业与三种方式为支点构成农业发展的新模式,美丽乡村不仅是村容整洁,村景优美,同时也是农民物质丰富,精神充实,当地农业、工业、信息共同发展,促进当地城镇化的体现。
2、农业金三角要素构成未来构建的美丽乡村将朝着更加科技智能、更加生态宜人、更加具有人文魅力的方向发展。因此,构建美丽乡村将运用科技化、高端化、艺术化三大手法,最终形成“艺术村落+智慧村落+休闲村落”的发展格局。
3、农业休闲化整合模式
美丽乡村农业金三角模式提出“休闲整合农业”,实现“园区+景区+社区”三区合一的结构,培训、生产、生活、交易、流通、娱乐、度假一体化的策略,从而实现农民土地的有效利用,农村生态良好,农民生活富裕的良好局面。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总结出以下三种美丽乡村设计模式:
1、时尚家庭农场
选址:大城市两小时经济圈
经营主体:高素质的城市周末农民、经过培训的职业农民
特色创新:挖掘农业的时尚元素,如鲜花spa,覆土特色建筑、竹墅、红酒公社、精油DIY等。
2、低碳环保社区
选址:都市郊区
市场:高收入群体、养老群体
特色:智能化社区,低碳排放,生态环保,原生态的生活环境
3、未来科技农场
选址:不限
构建要素:高科技研发力量(可与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良好的生态环境、休闲化配套设施
特色:无公害安全食品生产、农业科技体验、带动农民素质提高、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及生产体验等。
5.对发展山东国际旅游服务的思考 篇五
对发展山东国际旅游服务的思考
山东将发展国际旅游服务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山东经济发展要求,根据国际旅游发展趋势,在开发旅游新产品、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宏观调控等方面进行战略调整,是发展山东国际旅游服务的关键所在.
作 者:许建平蔡苏文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042刊 名: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00319(2)分类号:F592.7关键词:国际旅游服务 新增长点 发展
6.山东旅游发展 篇六
“十二五规划要求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新途径。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张继平说,据我省主管部门最新资料显示,2010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海内外游客1.33亿人次,同比增长42%,旅游收入531亿元,同比增长43.2%。
全省规模化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庄达到2300个,经营业户超过4.4万户,从业人员达到17.9万人,间接和季节性从业人员达到130万。截至2010年末,全省建成全国旅游强县1个(长岛县)、省级旅游强县试点县18个,旅游强乡镇136个,旅游特色村146个,农业旅游示范点240个。
据中国吃网了解,3月初,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在浙江宁波联合召开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交流各地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并向社会公布了2010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32个示范县和100个示范点。其中,山东荣成入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昌邑市绿博园、沂南县竹泉村旅游度假区、烟台市农博园、阳信县金阳街道办事处、青岛大泽山葡萄观光园、青岛市枯桃花卉实业有限公司入选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
3月15日,省政府下发了《山东省乡村旅游业振兴规划(2011-2015)》,到2015年要打造50个乡村旅游知名品牌,5个4A级以上乡村旅游景区,全省乡村旅游年接待能力达到3亿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2000亿元。
张继平说,从一般意义上讲,休闲农业是以落实“十二五规划”,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发展目标,横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联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乡村旅游则是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风貌以及人文遗迹、民俗风情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乡村观光、度假、休闲等需求的旅游产业形态。“尽管二者有所区别,但涉及的产业、资源和参与主体都是农业、农村、农民。”
张继平强调说,“现在的问题是,有些政府部门和地方官员,在落实中央和省文件精神方面,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认识不到位,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督导,人为地造成乡村旅游的无序开发。”他举例说,由于乡村旅游起点低,从业人员素质、相关设施建设都有待提高,个别地方打算把设在市区的星级酒店迁移到农村,以提高乡村旅游档次。
“这样一个简单复制到乡村的高档楼堂馆所项目,即便达到五星级标准,参与主体还是农民吗?”张继平认为不妥。他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必须立足保持“三农”本色,切实保证农民的主体地位,这是一个牵涉到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基层稳定和不容动摇的重要原则。
对此,政府必须下真功夫专题研究如何加强有效督导,坚决杜绝只要资源不要农民的短期行为,从制度上保障农民能够进入决策、参与管理、得到实惠。
张继平主张,政府督导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一项既紧迫又重要的实际工作,就是督导设置全省统一的协调管理常设机构,牢牢把住乡村旅游发展链条的各个关节点,分段、有效地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他建议,借鉴消协模式,参照浙江、海南以及国外经验,设立省、市民间自律管理的常设机构,例如“乡村旅游管委会”、“乡村旅游行业协会”等。从规划、准入、建设、营销、推广、协调、合作、监管等环节,合理、无缝、有效地分配政府各主管部门的管理效能,实施规范督导和有效监管,从体制、机制上规避“齐抓与共管、都管都不管”管理怪圈的社会风险。
7.山东旅游发展 篇七
我国是一个旅游贷源相当丰富的国家, 改革开放后, 国际旅游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 目前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直接影响, 制约着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因此, 研究我国国际旅游业的问题, 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我国地理位置优越, 地域辽阔, 经纬度跨度大, 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奇观:既有热带亚热带的南国风光, 又有寒带的雪域冰川;在东部沿海有优良海滩, 在西部有戈壁沙漠。境内名山大川数不胜数, 挺拔峻峭的五岳, 风光秀丽的黄山, 避暑胜地庐山, 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神秘的西双版纳, 神话中的香格里拉, 5000年悠久绵长的历史, 为我国和世界留下珍贵的人文景观: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万里长城等等。
我国发展国际旅游, 优势明显。首先,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 气候条件和地貌类型多样;悠久的文化历史又为今日中国留下了内容丰富、类型齐全的人文古迹。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次, 我国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以及我国社会政治稳定和我国政府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加强, 也为我国的国际旅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证。再次,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深度进一步扩大, 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及其他各种国际会议必将为我国入境旅游带来新的契机。与此同时,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收人水平的不断提高, 消费结构会随之发生变化, 而现代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加也会导致人们对旅游需求不断增加, 这都是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持续发展的动力。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与潜力的新兴产业, 出人境人数和收入保持持续上升的势头。除了2003年因受非典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出现下滑现象外, 我国入境旅游发展一直呈上升趋势。2007年1~10月份累计, 入境旅游人数10360.46万人次, 比上年同期增长3.4%, 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累计测算数为261.26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6.32%。
二、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动向
1、旅游生态化, 实现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对企业来讲, 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经营指导思想, 以绿色消费为出发点, 以绿色文化为企业文化核心, 以充分利用并回收再生资源, 最大程度减少不可再利用垃圾为原则, 在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融入环保意识, 使企业的营销活动建立在满足顾客需求与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对政府部门来讲, 要求各级政府和旅游规划者用生态学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开发和规划旅游地, 强化景区容量指标和开发条件指标, 提高开发旅游资源的门槛, 确定合理的旅游容量, 对可能破坏生态环境或使环境质量下降的生产经营活动予管制和更强有力的处罚, 鼓励旅游企业寻求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和IS09000质量管理系列标准认证。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2、旅游产品特色化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对旅游产品进行深层开发, 挖掘我国旅游产品的潜力与优势, 拓宽我国旅游业的客源市场面, 在总体上使我国旅游产品结构与旅游市场需求结构趋于一致。注重对符合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的研制开发, 提高档次、质量, 增加品种, 增设销售网点, 完善国际旅游者的购物退税制度。
3、旅游服务个性化和系列化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 人们已不满足于过去的从众游、感性游和赶场式的旅游, 张扬个性的趋向越来越明显, 追求身心享受、智力发展和品质升华的自我欲求越来越强烈, 选择旅游目的地越来越重视文化内涵, 对观光、会展、商务、购物、修学、祭祖、考察、求乐、健身、休闲、探险、工业、农业、生态、自助等系列旅游项目的要求越来越个性化或多样化, 旅游服务既要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要, 又要满足游客的系列化要求。
4、旅游管理法制法和规范化
为了优化市场环境, 提高服务质量, 各国的旅游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制度将日趋完善, 执法行为更加规范, 依法治旅, 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旅游发展环境将逐渐形成。旅游发展规划将更加系统科学, 旅游发展将逐渐步入有序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5、旅游营销网络化和科技化
旅游地距离的不断扩大、旅游者数量的迅速增加、旅游需求的日益复杂化和旅游服务智能化、特色化的趋势, 势必要求旅游企业全面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开发和提高电子预定系统, 发展旅游电子商务, 完善旅游预订服务, 健全旅游信息调查和预报制度, 建立以游客满意度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实施网络经营, 通过国际互联网进人家庭, 为旅游者提供更便捷的全球化网络联系方式和高度透明的全球化、智能化的全天候旅游服务。以迎合人们自由潇洒旅游的愿望。为了提升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高科技在旅游开发、旅游管理、旅游营销和旅游服务中将得以广泛应用, 迅速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 实现网络化、品牌化营销, 推动新型旅游产品市场的成长, 促进旅游业规模的加速扩张和旅游产业竞争格局的快速重组, 实现旅游业向科技型、质量型和效益型方向发展。
6、旅游产业集群化
伴随着旅游产业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和兴旺, 旅游产业面貌不断改变,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新的业态层出不穷。世界上大量涌现的具有国际化竞争实例的旅游目的地, 都出现了令人瞩目的产业集群化。在我国一些大城市中密集的主题公园成为产业集群中的主题集群明星, 如深圳华侨城集群从1989年开始打造的旅游产业集群, 现在包括了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锦绣中华、欢乐谷、明斯克航母等在内的主题公园, 包括何香凝美术馆在内的文化艺术设施、波多非诺等景观房产, 以及酒店业, 如深圳湾大酒店、海景酒店、威尼斯水景酒店等在内的旅游配套设计等多种产业业态的集群。
四、我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发展趋势
1、主要客源市场
2006年, 外国入境市场有较快增长, 与上年相比, 各洲来华人数有不同幅度增长。全年入境外国游客2221.03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9.7%。主要分布国家情况如表1所示。
(1) 主要入境客源国
亚洲各国入境总人数比上年增长8.7%, 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61.2%, 市场份额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其中:与上年相比, 日本、韩国、泰国、印尼、印度和哈萨克斯坦等市场增幅均超过一成。韩国继续位列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亚洲各国入境总人数比上年增长8.7%, 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61.2%, 市场份额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其中:与上年相比, 日本、韩国、泰国、印尼、印度和哈萨克斯坦等市场增幅均超过一成。韩国继续位列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各主要客源国来华人数增幅均接近和超过一成, 其中, 英国增长10.6%, 德国增长10.1%、法国增长8.1%、俄罗斯增长8.2%、美国增长10.0%、加拿大增长16.3%、澳大利亚增长11.4%。
(2) 主要洲际市场
洲际市场继续强劲发展, 入境人数同比增幅居达到两位数, 市场份额较上年有所提升。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入境人数与上年相比, 分别增长10.2%、12.1%、11.3%和23.4%。
(3) 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停留天数和人均天花费
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停留天数和人均天花费较之去年均略有增加。2006年, 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境内平均停留时间为6.9天, 比上年增加0.4天;人均天花费为175.07美元, 比上年增加7.74美元, 同比上升4.6%。 (见表1)
2、趋势分析
(1) 韩国日本
韩国日本以及中国, 同属于东亚国家, 而且有着相似的文化底蕴, 因而, 韩国日本在未来还将继续成为我国的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国。
韩国自从和我国建交以来, 就凭借其有利的位置、便捷的交通、相似的文化底蕴, 迅速地成长为我国的第一大客源国, 近年来增长速度一般都在10%以上。
由于中国和日本在历史、政治、民族观念等方面的原因, 日本来华人次数仅占日本国内出境旅客的10%~12%, 可见其来华旅游市场潜力仍有待进一步挖掘。
(2) 俄罗斯
俄罗斯核心地区在欧洲, 但和中国人民有着传统的友谊和感情, 是中国的第三大客源国。2000年来华人次突破100万;大约占1/10左右。尽管俄罗斯的经济进一步复苏, 经济结构不断调整, 消费结构不断提升, 但由于众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其增长速度不是太快。
(4) 美国
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市场, 而中国则是其在亚洲“最新的”旅游目的地。2002年美国来华旅客超过100万, 目前在各客源国中一直居于4的位置, 是增长最为稳定的一个。
(5) 东盟国家
东盟主要是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5个国家, 它们和中国特殊的人种、血缘、文化关系, 以及便利的地域条件都是各国成为我国重要的客源市场的原因, 在东盟各国生活和工作的1235万华侨和外籍华人构成我国入境旅游业的一批巨大稳定的海外客源。2006年上述5个主要国家依次分列第5, 6, 7, 9和14位。随着东盟各国经济的调整性发展, 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这一“天然”的海外客源市场必将进一步膨胀。
(6) 蒙古国
蒙古是中国的近邻, 和中国人民有着深厚的民族感情, 来华旅客人次1997年就达到34万, 但增长速度比较缓慢, 甚至在1999年和2001年先后2次出现负增长, 因此, 到2002年也只有45万, 而在2006年也出现负增长。
(7) 欧洲国家
欧洲各国, 尤其是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瑞典、西班牙等国, 经济发达, 人民富有, 闲暇时间多, 并且天性喜好旅游, 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出国旅游市场之一, 但各国来华旅游的人次所占本国出境旅游比重都比较低, 前15位中只有英国、德国和法国3个欧洲国家。英国来华旅客比较多, 2001年超过30万, 居第9位, 2006年为55万多, 居中国客源国的第10位;德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境旅游消费国, 其来华人次数尚不到中国入境旅客的1/40;连续3年均居第15位的法国, 这一比例则尚不到1/50。因此, 欧洲国家尚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结束语
目前, 国际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面向二十一世纪一国际旅肄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我国是一十旅游资源很丰富的国家, 发展国际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虽持我国国际旅游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是, 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 我目应根据国际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采取相应对策, 充分发挥我国国际旅游业的优势, 克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大力发展我国国际旅游业, 以促进国民经弃全面、快速、健康地发展。
摘要:近几年, 世界旅游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加、交通运输手段的革新、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 国际旅游出现迅速发展的局面。本文总结了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实际情况,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动向和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国际旅游,海外旅游,客源市场,趋势
参考文献
[1]、罗·朗加尔.国际旅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2]、方绪才.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分析[J].人文地理, 1998, (3)
[3]、王仕莲.云南省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及开发战略[J].经济地理, 2000, (9) .
[4]、王仕莲.云南省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及开发战略[J].经济地理, 2000, (9) .
[5]、王瑞萍.WTO下国内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2, (1)
[6]、张辉.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再认识[N], 中国旅游报, 2004-8-2
[7]、亢岫, 刘新平.影响来华旅游客源国因素的多元统计分析[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2007, 20 (4)
[8]、张莉.我国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及对策[J].皖西学院学报, 2007, 23 (1)
8.山东旅游发展 篇八
[关键词]生态旅游 旅游城市 生态旅游城市
一、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城市及其相关理论
生态旅游应是指以自然生态、历史人文旅游资源为取向所进行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所涵盖的资源范围包括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民族文化风情旅游资源。
旅游城市是指城市经济社会比较发达,综合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设施完善配套,旅游业在其经济发展占有主导地位的城市,即旅游业在城市的经济及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所谓生态旅游城市是指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和旅游学的原理,遵循生态规律与城市发展规律,以生态城市的建设为基础,以城市生态旅游为主线,以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为核心,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新型城市。
二、泰山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
1.坚持政府主导,整合旅游资源,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
要对泰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打造市场运作主体,用经济手段对旅游主体实行统一管理、科学运作,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从泰安旅游企业的现状来看,能够承担起市场主体作用的企业只有泰山旅游集团。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以泰山旅游集团现有的存量资产及泰山品牌为基础,实行内联外引,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进行跨区域资产组合,把“泰山旅游”品牌打造成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旅游精品品牌,构筑泰安旅游发展新优势,提高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2.灵活运用价格机制,调整游客空间分布,延长游客逗留时间
(1)利用价格机制,对旅游人数比较集中的红门入口和天地广场入口,采用高门票价格,而对相对人数较少的桃花峪、天烛峰景区采用相对低价,鼓励游客从这两处进山,减轻中天门—南天门的承载力;(2)对泰城居民旅游旺季价格不实行减免,而在旅游淡季则加大减免幅度。(3)适当提高索道价格(主要是中天门索道,因为中天门旅游旺季人数过于集中,常常需排很长队),一方面可增加旅游收入,另一方面鼓励游人步行,延长游客在泰安逗留时间,同时可分散游客。
3.精心设计、科学规划,把天烛峰打造成生态旅游精品园区
当前,游客在泰安逗留时间很短,原因之一就是“娱”做得不够,游客直接参与项目少,创新点少,引不起游客兴趣。天烛峰发展生态旅游条件得天独厚,因此,可依托天烛峰的资源优势,沿河谷带开发建立面积为3000亩的集休闲、餐饮、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大型旅游绿色生态园。
4.以泰山、泰城为中心,构筑大旅游格局
泰安市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面向国际、国内旅游市场,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市内主要景区以及莲花山景区、肥城桃园、东平湖、腊山等泰城周边景区景点建设,从目前泰山旅游区的单一主体向整个泰安市境内各旅游区整体发展和大区域联动型旅游产品开发方向转变。当前,泰安周边各旅游区(景点)如徂徕山、天平湖、东平湖、腊山、莲花山等旅游区已初具规模,但都各自为战,可在政府引导下,利用泰山旅游集团的实力和影响力,运用市场和经济手段,促使泰山旅游集团与周边景区(景点)合作,形成战略联盟,共同开发,互惠互利,如实行通票制,盘活旅游资源,实现多元化发展,彻底改变泰安传统、单一的“泰山旅游”模式。
5.创建全国知名的旅游购物市场,促进旅游商(产)品的销售
旅游商品既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体现、延伸、传播的载体,也是诱发旅游者回忆的后续因素。泰安拥有很多享誉中外的旅游商品和当地特产,尽管泰安现在已有两个旅游购物地点(一个是天外村的购物商场,一个是红门附近的文化市场),但经营效果并不理想,没有真正起到旅游购物的作用。因此,建议在济南至曲阜的104国道旁,在桃花峪与天平湖附近建设一个大型、特色突出、功能齐全的全国知名的旅游购物市场,该市场既可作为游客住宿、休息、中转的集散地,也可成为泰安旅游商品和当地土特特产交易市场。
6.做好城市绿化和美化,加强生态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泰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同时又是国家示范森林公园,它是面对世界开放的。因此,要加强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增大绿地面积。在加强城市绿化美化同时,要加强生态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推广工作。可在火车站、汽车站、红门、天外村、中天门、玉皇顶等游客密集度比较大的地方,设立电子屏幕、广告牌,图文并茂的向游客推介各种旅游线路、景区(景点),同时,也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使每一个市民,每一个旅游者都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迫切性,自觉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三、泰山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分析
泰安要实现绿色、生态的城市建设目标,就必须根据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和旅游观念的变化,依据自然资源的优势,适时作出战略调整,整合旅游资源,把发展生态旅游作为今后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促进泰安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另外,我国在2020年左右将进入生态旅游市场的高峰期,因此,泰安应抓住有利时机,利用10余年的时间,打好基础,做好规划,为未来泰安旅游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朱铁臻:加强旅游生态经济研究促进城市旅游与生态协调发展[J].生态经济,1995,(03)
[2]崔凤军:试论城市生态规划与自然生态功能区建设──以旅游文化名城泰安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1995,(03)
[3]刘晓冰保继刚: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1996,(04)
9.山东旅游发展 篇九
0000县旅游局开展旅游行风建设成效明显
2011年,0000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认真落实自治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在全面落实各项目标任务的同时,高度重视旅游行风建设,把旅游行风建设同产业发展同部署、同安排,提上了重要日程,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在转变职能,推进依法行政,改进政风行风,整治旅游发展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了0000旅游局旅游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0000县旅游局2011年旅游行风建设安排意见》,以制度建设、机关作风建设、机关效能建设、行业作风建设为重点,全面安排了党风廉政建设建设各项工作,提出了旅游行风建设的具体任务、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召开了旅游行风建设动员会,对开展旅游行风建设进行动员和部署,与各星级旅游企业、星级宾馆、AA级景区签订了旅游行风建设目标责任书。
注重行业监管,严格依法行政。一是加强对旅行社(门市部)、旅游景区(点)、宾馆(酒店)等行业进行管理。严格程序和标准,对2家星级宾馆、1家AA级景区、4家星级农家乐和两个旅游强县进行了评定申报,其中,评定审批3星级宾馆1家。二是认真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通过组织暗访、专项检查、重点督查等方式,在主要节日旅游高峰期间,联合有关部门深入景区、酒店、旅行社对旅游安全、食品卫生、接待服务管理及旅行社在广告宣传、旅游
合同签订和履行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重点检查,纠正旅游企业在经营中的不规范行为。三是进一步完善旅游投诉处理措施,加强旅游投诉受理工作。建立健全了受理旅游投诉制度,规范投诉处理行为,今年县旅游局共受理旅游投诉3件,办结3件,投诉人满意率100%。
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服务质量。针对旅游景区(点)厕所状况差的问题,积极争取自治区旅游厕所补贴资金301万元,新建旅游厕所2座,星级以上乡村游景点厕所全部达到星级标准。针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落后和进入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大投入,投资13.6亿元,0000胡杨林的128公里砂石路。注重提高旅游行业服务质量,在旅游行业开展以优美环境、优良菜品、优质服务、顾客满意为主要内容的“三优一满意”活动。加强管理和培训,建立了自治州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培训旅游行业服务和管理人员1200余人次。
重视行业宣传,营造发展氛围。成功承办了第二届胡杨旅游节专题汇演系统节目。组织参加了昌吉州第二届旅游商品大赛,冬季旅游博览会;启动了“新疆人游0000,0000人游0000”等活动;制作了《魅力新疆、神奇昌吉》电视专题片。积极开展节庆活动,0000县阿肯弹唱会和民族刺绣展活动。
10.山东旅游发展 篇十
【摘要】中国的优秀旅游城市群体中相当一部分特别是地级、县级城市的旅游发展存在着目标错位、急功近利、盲目模仿、旅游功能主题不明等典型问题,致使其城市旅游的优势不能突出体现出来。促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群体的整体发展不仅需要国家相应的政策出台与支持,还需要各个城市自身的努力。
【关键词】优秀旅游城市;城市旅游;误区;建议
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由来与数量增长
1995年3月15日国家旅游局发出《关于开展创建和评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的通知》(旅管理发[1995]046号),决定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由此正式拉开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的序幕,紧接着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1998年,国家旅游局发出《关于印发〈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验收办法〉的通知》,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验收工作做出了具体规定和要求。1999年1月,中国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诞生。其后,数量急剧增加,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截止2005年底,我国已有246个城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数量已超过全国城市总数的1/3。具体数量增长与行政等级分布概况如表所示:
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城市旅游整体发展简况
由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数量上发展比较迅速,并且不同行政等级的城市都有较大比例成为优秀旅游城市。可以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群体已基本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头戏。
关于城市旅游,至今尚无一致的概念界定。但一般认为,城市旅游是指以城市为目的地进行的包括城市观光游憩、商务会展、度假娱乐等在内的一系列审美或愉悦活动。优秀旅游城市的评定要求城市的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服务、环境等旅游功能的完善。而且城市往往是一个区域的入口和旅游线路以及旅游流的集散地,所以总体来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不仅作为旅游目的地获得了发展,而且还作为各个旅游线路的枢纽促使其对区域旅游的支撑功能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现实的优秀旅游城市群体中确实还存在着较严重的城市旅游发展不平衡现象。
如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城市旅游发展基本呈现出两种状况:一种是比较知名的传统旅游目的地城市(如北京、西安、杭州等)和经济比较发达的新兴旅游目的地城市(如青岛、大连、深圳等),其城市旅游发展较快,也相当成功,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另一种是一些非传统旅游目的地城市,且处于经济落后区域的城市,其城市旅游在区域内某些知名景区的带动下获得了发展,但他们仍未成为旅游热点城市(如郑州、长沙等)。这些占数量多数的地级、县级优秀旅游城市在其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常常走入一些发展误区,从而使其长期不能发展成为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他们空有优秀旅游城市荣誉称号,却始终没有太大的旅游吸引力。这些城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群体的总体水平,并且不利于更好地带动中国整体区域旅游事业的发展。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城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误区与现象
由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众多,其中副省级以上城市均已是优秀旅游城市,占城市数量主体的地级、县级城市通过评审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在这种快速发展势头下,难免会出现一些城市旅游发展误区与不和谐现象。
(一)城市旅游发展方向的目标错位现象
由于国家评定优秀旅游城市是按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来打分并按其分值来确定结果的,许多城市特别是非传统旅游目的地城市、普通中小城市,为了争得和维持其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不惜把自己的旅游发展目标定位于这些死板的标准上。他们不顾自身的旅游资源、旅游环境等客观状况,盲目按照《标准》进行大量的旅游投资与项目开发,试图得到高分值,偏离了城市旅游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城市旅游发展动机的急功近利现象
由于人们习惯认为:城市的荣誉称号越多,就表示其进步;官员为官一任,如果能为该城市多争创一个荣誉称号,就能代表其政绩显赫。于是出现很多城市为了通过旅游城市评定,就不计较长远利益影响,功利性地盲目上一些缺乏科学论证的大项目。如,到处开发旅游资源,大肆创造人造旅游资源,建造主题公园,盲目投资增加酒店、娱乐中心等等。结果不但城市的实际旅游吸引力没有因此而增加,并且造成了巨大的投资浪费。
(三)城市旅游发展模式的盲目模仿现象国家旅游局的《标准》为旅游城市的城市旅游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参照项目。各旅游城市在旅游发展中,其城市生态环境、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支持系统在某些方面有些相似尚可理解,但现实中的旅游城市往往习惯于引用经验和盲目模仿。一个城市的旅游发展成功创新很快就会被多个城市照搬或模仿,并且可能涉及到基础设施系统、旅游产品系统、营销系统等旅游系统的各个方面。结果造成中国的优秀旅游城市虽然数量上剧增,但除了少数特色旅游城市特别是副省级以上省会城市外,其他的似乎是一个模子造出来的,这使中国的优秀旅游城市成为批量生产,多数地级、县级优秀旅游城市的城市旅游缺乏特色。
(四)城市旅游功能主题的模糊化现象
由于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只能源于《标准》的评定,这致使许多旅游城市只是一味参照《标准》去发展城市旅游,结果搞成了无主题、无特色的多样化发展。很多城市本身旅游资源非优,而是借助于该区域内某些景点的拉动,使其旅游职能获得较大发展,于是通过了优秀旅游城市评审。但其决策者却把该城市当成极具旅游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来开发,集中全力开发城市旅游产品,而忽视其区域旅游媒介功能。结果是城市旅游吸引力没增加,城
市对区域旅游的旅游功能也没突出出来,失去其自身特色,走向平庸化道路。相反的,有些有旅游开发潜力的优秀旅游城市,如历史文化名城,却不能进行深度开发,造成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其优势不能突出,甚至出现“优秀旅游城市无旅游”的现象。旅游功能定位、发展主题的不明确是地级、县级优秀旅游城市常出现的现象。
四、政策性建议与对策
(一)评定政策的改进与完善
1.严把评审关,不求数量,但求质量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根据验收得分高低并结合对海内外旅游者的抽样调查结果评定出来的,其中有些成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如《标准》中的“发展健康有序;有成果;效果明显”等字眼。当初国家旅游局决定开展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的初衷无疑是想通过城市旅游发展带动城市及其相关区域的总体发展。但是当其数量和比例达到了一定程度后,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在质量上下功夫,使他们真正成为区域内的特色旅游城市和区域旅游发展的先锋和引导。从国家评选角度说,应严把评审关,杜绝滥竽充数。城市也应从自身长远利益出发,避免盲目攀比,要创建真正的优秀旅游城市。
2.完善评定标准,实行旅游城市星级等级制度
社会在发展,旅游也在发展,《标准》也应与时俱进。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不同行政级别的城市都参与评定,并且副省级以上城市已经100%成为优秀旅游城市。如今我们看优秀旅游城市的旅游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看其行政级别,然而行政级别并不能完全代表其城市旅游发展的真正水平和旅游吸引力。现实中很多优秀旅游城市的旅游吸引力并不大,同时,也有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却并非优秀旅游城市。数量过多的优秀旅游城市使我们很难区分、识别其旅游吸引力大小,所以很有必要对优秀旅游城市群进行进一步的级别划分,就像星级酒店、星级景区一样,实施星级等级制度。对其城市旅游发展的品位、特色、吸引力等进行合理评价。
(二)城市旅游的特色化塑造
1.端正目标,特色发展
城市旅游发展更重要的是带动城市甚至区域旅游的真正发展,不能仅以创建和维持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为目标,而应以增加城市旅游吸引力,成为具有个性化、特色化的旅游城市为目标。这样的目标才是理性的,才能真正实现旅游发展的意义。
2.目光长远,合理投资
在现实中,并不是说旅游投资越多,其旅游业就能发展得越好。毫无特色的一些项目投资,起不到吸引旅游者的作用时,它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的设施,甚至可能被荒废。只为树立形象工程的投资,即便是开始风靡一时,也很难成为成功促进城市旅游长期发展的有效投资。所以,应在对旅游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上一些有市场和长久吸引力的旅游发展项目。
3.独辟蹊径,谨慎模仿
城市旅游发展成功的优秀旅游城市很多。他们的成功绝不是因为相互模仿,而是他们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吸引着旅游者。学习经验是件好事,但一味抄袭模仿却起不到预期效果。学习借鉴的应该是基本的发展思想和策略,而具体的措施则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开展。例如城市景观的地方化,举办传统或现代地方特色的节事活动等。
4.主题明确,专而不泛
许多城市往往习惯于旅游全方面发展,结果功夫没少下,效果却不好。如今中国的优秀
旅游城市数目剧增,除了少数大城市的旅游特色已经形成外,其余中小型城市多数尚未显示出自身的独特性。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城市要想获得城市旅游的突破性进展,就很有必要走旅游功能主题化的道路。城市旅游主题不仅可以体现在城市景观、旅游景区景点上,而且还可以体现在游憩娱乐、节事活动甚至是旅游媒介服务上。特色突出的一方面往往就可以带动整体发展。优秀旅游城市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加强城市旅游的主题化发展,而不是喊着特色化发展的口号,走着大众化的道路。
结语
随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数目的增加,城市旅游的发展明显出现了两极分化。大多数特别是地级、县级优秀旅游城市在走着大众化发展道路,这造成他们之间相互区别不大,各自特色极不明显。各个优秀旅游城市不应拘泥于一个空洞的称号,而应根据自身旅游资源的秉赋数量、规模、级别、品味、旅游价值和自身在区域中的旅游职能等状况积极找到适合自身的特色化旅游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1.山东旅游发展 篇十一
摘要: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较快,但在产品品质、服务质量、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山东省乡村旅游现有的问题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发展模式,提出了适用于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山东省乡村旅游产品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旅游;存在问题;特色;发展对策
一、山东省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旅游产品单一,产业化链条短。目前,多数乡村旅游项目对乡村农业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不够,旅游活动以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为主,缺乏精神需求和氛围。乡村旅游产业链条短的问题也非常突出,旅游产品欠丰富,类型单一,未形成旅游服务一条龙的产业体系,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休闲需求。整体接待水平低下,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环境卫生条件差,服务体系不健全,开发规模小,旅游者不能享受到“货真价实”的服务,影响旅游者的出游热情。
(二)缺乏营销理念和强有力的宣传促销手段。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山东省乡村旅游在品牌塑造上没有下工夫,缺乏促销意识,对旅游产品开发促销还在原始、被动的水平上,宣传投入少,专业水准差,没有形成整体品牌效应,没有真正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旅游企业市场意识淡薄,有些乡村旅游的发展太过急功近利,经营者缺乏开拓客源市场的组织保障和技术能力。
(三)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历史较短,业内统一规范尚未完全形成,也没有制订乡村旅游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多数从业人员半路出家,素质差,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乡村旅游健康、持续的发展。就山东省乡村旅游来说,多以村民、村委会经营为主。这样,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和服务人员的经营理念、服务质量、管理方法等方面都比较落后,服务质量差,市场意识不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四)缺乏整体规划,同化现象严重。一些地区的领导及经营者急于发展乡村旅游,没有深入分析本地资源优势和客源市场,盲目开发,一哄而上,缺乏统一规划和特色,导致同一地区项目建设重复,同质化严重。不仅造成资源、财力、物力、人力的巨大浪费,也缺乏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制约。
二、山东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
(一)旅游业从来不是单一的产业,而是众多产业相互融合的产业群,行业之间关联度比较大,乡村旅游亦是如此。目前山东省乡村旅游产品单一,产业化链条短,未能形成旅游服务一条龙的产业体系,现有的旅游产品类型大多集中在吃、住、游等几个环节,在行、购、娱等环节比较空白,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高品位的休闲需求。目前国际上发展比较成熟的乡村旅游产品大都是度假产品,顾客在乡村旅游地停留时间较长。而山东省的乡村旅游产品通常以“一日游”形式为主,游客具备旅游意愿,但由于旅游景点过少,缺乏吸引力,產业链条短等原因,使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到制约,也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潜在威胁。
应对上述问题,应当提升已有产品的规模和等级,实现旅游产品系列化、多样化、配套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在完成公路建设,供水,供电、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外,将完善游乐、公共图形标志、信息网络、游人咨询、接待中心建设,特别是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环保设施的完善。真正做到行有基础、食有特色、住有条件、游有内容、购有商品、娱有项目。以乡村旅游为主线,贯穿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发挥旅游关联带动作用,形成产业整合优势。在餐饮方面,挖掘特色饮食文化,开发系列乡村宴。在购物方面,打造特色品牌,组建营销队伍,扩大市场份额。在游乐方面,做大做强旅行社业,大力挖掘客源,带动相关消费。
(二)山东省乡村旅游在发展的现阶段,缺乏营销理念和强有力的宣传促销手段。促销力度不够,游客获得信息渠道比较单一。为了提高旅游景点的知名度,首先,积极同宣传、广电、旅游等业务部门“联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旅游景区。建立相关动态网站,注册网络实名,加强对外推广,取得较好的宣传作用和广告效应。制作光盘、画册等宣传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张旗鼓宣传推销旅游产品和项目。其次,依托大型活动促宣传。由政府组织一系列大型活动,印发宣传资料,吸引大型团队到各景点旅游,增加收入。通过宣传,各景区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再次,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开展观花、摘果、农民参与、民族风情接待等旅游观光活动,提高农产品的品味和在外知名度。
(三)注重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山东省乡村旅游要想实现更大的发展,除了加强硬件建设外,还要重视软件的建设。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旅游服务质量以及旅游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提高。
建立一系列旅游服务人员培训基地,从文化水平、礼貌礼仪、服务理念、操作技能、卫生、安全等方面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聘请专家以及高校旅游教师进行旅游专业知识、职业道德、旅游法规等方面的培训,逐步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
要特别加强对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选拔一批旅游管理干部,让他们去旅游院校学习,接受一系列的专业培训,出国考察学习。通过对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引导和带动乡村旅游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特色是旅游项目生命活力之所在,越是地方性的,民族的,吸引力便越大,越持久。山东省是历史文化大省,数千年来,山东各地形成了特有的农作及生活习俗和社会风尚,古今著名农业水利工程及乡村居住形式等农业文化景观,共同构成了山东丰富多彩的观光农业旅游资源,而且品味高,特色浓。 因此,山东省乡村旅游开发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展现山东农业文化特色,形成鲜明主题,打破现有“遍地开花”的局面,争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有我精、人有我特”的垄断地位。彻底防止一哄而上的现象发生。
根据山东省的观光农业旅游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观光休闲农业旅游活动。
城郊休闲度假旅游。以城郊为中心,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利用乡村特有的蔬菜、瓜果、苗木种植、花卉种植以及家畜养殖等旅游资源,使旅游者可以参观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品尝新鲜的农副产品。可以亲自动手做农家饭,感受农村简朴的生活。还可组织各种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乡村特有演出,使旅游者积极参与其中。此种乡村旅游产品以鲁南临沂、枣庄、莱芜的“山村”为代表。
渔家风情乡村旅游。山东胶东半岛地区,有宜人的海滨,有独具特色的海草房,有豪迈的渔民以及延续至今的渔村特殊的生产、生活习俗和民间习俗。海滨、半岛独特的资源与胶东渔文化相互呼应使市场走向多元化道路,而市场多元化丰富了乡村旅游客源市场。
以“特色民俗村”、“特色古村”为代表的鲁中乡村,发展现代农业与传统民俗乡村旅游产品。鲁中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山东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其民俗传承可以作为山东乡村文化的代表。鲁中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可以分为以景区资源依托为主以及以农业产业依托为主的两种形式。前者如济南南部山区红叶谷、泰安的五岳之首泰山。后者以潍坊寿光的高科技农业为代表,带动现代生态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
参考文献:
[1]杨载田.湖南旅游研究[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国家旅游局.发展乡村旅游典型案例.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3]周永博等.乡村旅游标准化研究[J].桂林高专学报,2006,(4).
12.加快山东滨海旅游业发展之路研究 篇十二
1 山东滨海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
1.1 山东滨海旅游资源情况
山东滨海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北起大沽河口, 南至绣针河口, 在这长达3 100 km余的海岸线上, 无数优美的自然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撒在这一片青山碧海之间, 为山东发展高品位, 高层次滨海旅游业具备了天然优势。
1.1.1 海滩资源
山东省海滩旅游资源在中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从莱州的三山岛一直到日照的岚山头, 皆为岩石质、砂质的海岸带。在半岛黄海沿岸, 万米沙滩众多, 山东半岛东南沿岸丰富的优质海滩, 为山东提供了丰富滨海旅游资源, 就以日照的沙滩之大, 为国内仅有。境内100多km沙滩中, 色泽如金、细如粉末、深达10 m的“金沙滩”有64 km长。祖籍日照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他首次返回故里, 就曾惊叹这儿的沙滩为“夏威夷所不及”。除烟台、青岛、日照等已开发多处海水浴场外, 尚有三山岛海滩、金沙滩、银沙滩、乳山、海阳万米海滩等许多海滩有待进一步开发。
1.1.2 海湾资源
山东有著名的三大海湾:莱州湾、胶州湾、荣成湾。三湾遥相望之, 形成各自独特风光。
1.1.3 城市港口资源
山东有青岛、日照、烟台、威海四大港口聚集区, 吞吐量超过6亿t。其中, 青岛港为国际大港。港口群给山东带来了丰富的人源和财源。
1.1.4 海岛资源
山东省沿海大小岛屿星罗棋布, 有300多个岛屿, 总面积174 km2, 岛岸线长达600 km余。其中面积大于500 m2的岛屿296个, 1 000 m2以上的岛屿36个, 有人居住的岛屿34个。这些岛屿自然景观异彩纷呈, 风光绮丽。海岛上独特的气候环境, 是发展海洋观光、度假、疗养、体验海岛民俗文化生活等多项滨海旅游项目的独特资源。其中, 有不少岛屿都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最有开发价值的有:长岛 (庙岛群岛) 、刘公岛、屺姆岛、芝罘岛等20多个岛屿。
1.1.5 温泉地质资源
山东省沿海由于特定的地质构造环境, 沿海地区形成了众多天然温泉, 现在已经探测查明胶东半岛有温泉14处, 它们大多依山傍海, 这些温泉主要分布在招远、威海、文登、即墨、牟平等县市境内, 其中以牟平龙泉汤、威海宝泉汤、招远榨菜池、即墨温泉较为著名。温泉除了含有钾、钙、铁、锡、氯、碘和溴等20多种微量元素外, 还含有镭、铀、氡等有重要医疗价值的微量元素, 所含药物化学成分之高, 具有极高的医疗价值。温泉对各种神经, 消化, 运动系列疾病, 以及心血管, 关节炎, 皮肤病和慢性炎症等, 都具有显著的疗效。在地质景观资源上, 山东半岛沿海地带地质复杂, 各地都有许多独特的地质景观, 其中有青岛即墨马山柱状节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
1.1.6 山岳岩石景观
山东东南沿海属于山地丘陵地带, 其主要的山岳景观资源有“近海名山”崂山, 它是我国海岸线上唯一的一座高度在海拔1 000 m以上的山峰。崂山山海相连, 岚光晦明, 峰峦叠嶂, 怪石嶙峋, 深涧幽谷, 峭崖陡壁, 碧海仙居, 缥缈海市, 构成了其独特的雄伟壮美, 幽邃广袤, 离奇多变的天然之美;昆嵛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横亘牟平、文登、乳山三区 (市) , 地理位置优越。其山峰峦叠翠, 古木参天, 风光秀丽, 环境幽静,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 是一处美丽的风景名胜区。九顶铁嵯山自古有“大东胜景”之称;文峰山摩崖石刻;还有海阳招虎山;胶南的大珠、小珠山;找远的罗山等。在这些山岳群峰间, 既有奇美的天然景观, 也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在岩石景观中, 主要有荣成的成山头;崂山自然碑、砥柱石、纱帽石、八仙石和棋盘石等;在胶南的大珠、小珠山有仙猴拜佛、海豹听潮等岩石景观。
1.1.7 气候资源
山东半岛东南沿海地区, 阳光充足, 四季分明,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1.1℃~14.5℃。年日照时数在2 438~2 872 h之间。
1.1.8 历史人文景观资源
山东半岛东南沿海历史文化遗址, 古建筑群众多, 从北到南, 有烟台的芝罘阳主庙:主庙建于春秋时期, 是齐国奉祀“八神将”的庙宇, 阳主庙是我国有史记载的最古老的庙宇之一。其建筑雄伟壮观, 是一典型的东方古建筑布局。竹林寺:曾经历代复修, 明、清两代重修, 并有乾隆皇帝碑文记载。整个寺院具有皇家风格, 雄伟壮观。威海成山头秦汉文化遗址、近代甲午海战纪念遗址, 道家文化全真派的发祥地圣经山, 蓬莱阁创建于北宋嘉祐六年 (1061年) , 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蓬莱阁依山就势, 融古代建筑技艺与园林艺术于一体, 且文物古迹遍布, 崇碑巨碣随处可见, “仙阁凌空”为“蓬莱十大景”之一。蓬莱明代登州水城, 宋庆历二年 (1042年) 于此建停泊战船的刀鱼寨。明洪武九年 (1376年) 在原“刀鱼寨”的基础上修筑水城, 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另外, 还有如戚继光祠、戚家牌坊和戚氏墓园, 解宋营古堡, 画河基督教堂等。昆嵛山有众多的古迹遗址、名人史料、碑碣石刻等人文景观, 如道教的全真教发祥地烟霞洞, 胶东第一古刹无染寺, 名扬全国的岳姑殿、九龙池等。大基山西山摩崖留有北朝摩崖刻石题刻。自山谷至山顶分布历代摩崖刻石24处。北魏光州刺史、著名书法家郑道昭于公元512年在此山留下宝贵题刻12处, 均刻在山内险峻的摩崖之上, 主要刻石有《登大基山诗》《中明之坛》等。始建于隋末唐初的海阳丛麻禅院。青岛崂山有汉代的太清宫、宋代的太平宫等, 青岛市老城区就是一座鲜活的建筑博物馆。可谓是万国建筑的一本经典。日照有龙山文化、莒文化等众多历史文物遗址。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尊图像文字距今有4 800多年, 为中国文字的始祖。五莲山光明寺曾是明代皇家寺院, 为齐鲁四大佛教圣地之一。
1.2 山东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山东省沿海各级政府充分发挥滨海旅游资源优势, 在滨海地带新建和修复了大量滨海旅游景点, 增设了众多的配套设施, 开通和增加了旅游航线、航班、铁路、客车、海上班轮和大中小型游船, 增修和拓宽了多条沿海高速公路和国道, 改善了通信条件, 在市场开拓、接待人数、旅游创汇、资源开发、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滨海旅游业的发展, 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繁荣。基本建成青岛—日照滨海旅游线;烟台—威海滨海景区旅游线;潍坊—东营—滨州滨海景区旅游线三大滨海旅游线路。
2 山东滨海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山东省滨海旅游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中, 要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在未来的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还需解决以下主要问题。
2.1 产品老化, 产品结构失衡, 市场意识差, 缺乏滨海旅游市场运营经验
从旅游业的行、游、住、食、购物、娱乐旅游六要素所形成的主要旅游产业链结构来看, 通过部分省市海外旅游者人均花费构成的比较分析就可以看出, 多年以来, 山东省沿海滨海旅游开发基本上维持在以单一的滨海自然文化性观光旅游为主的情况, 并且产品单一、陈旧、产业结构培植不合理。这种状况, 一方面降低了滨海旅游业本身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影响了旅游业对沿海地区多方面关联带动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也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影响山东旅游业的总体长远发展。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市场意识差, 缺乏滨海旅游市场运营经验。
2.2 缺乏对滨海旅游产品的准确定位和满足实时市场需求的产品开发意识
长期以来, 山东在滨海旅游, 在整个旅游业中, 要扮演什么角色, 以什么样的形象吸引海内外旅游者, 一直不够鲜明, 使得山东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滨海旅游资源, 可是其优势却得不到发挥, 缺乏市场竞争优势。在2009年度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 前20名山东省一个城市也没有[1]。
2.3 沿海地区之间, 企业之间各自为阵, 缺乏统一集成拓展市场开发的合作意识
俗话说, “寸有所长, 尺有所短。”在旅游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中, 不同旅游企业之间, 旅游行业与非旅游行业之间, 不同地区之间合作起来, 彼此互补, 集百家之精华, 共同开发市场, 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但山东省的旅游企业与相关产业之间, 沿海不同地区之间, 基本上是各自为阵, 缺乏统一集成拓展市场开发市场的合作意识。与我国沿海一些省份相比, 明显存在小、散、弱、差和机制不灵活的问题, 浙江沿海已经有几个不同城市合作打造一个共同旅游品牌的创举。山东省目前的三个旅游企业集团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困难, 而且目前总体来看还是处于小集团的规模上, 这也说明山东省旅游业的总体发展需要更好的市场开拓思路和有效的运作机制。
2.4 部门协调无力, 旅游市场管理不规范, 不到位, 不科学
从对山东沿海地区的旅游市场调研发现, 山东沿海地区旅游市场管理滋后, 也很不规范, 很多旅游行业中出现的问题没法解决, 使得旅游行业的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利益都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在调研中发现, 旅游协调管理部门不是主动地、具有前瞻性地制定完善科学的行业规范, 而是要等到旅游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的矛盾非常突出时才去被动地现想办法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基本上也是头疼治头, 脚疼治脚的办法, 很少从根本问题上去下工夫, 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有2种可能:第一, 旅游协调管理部门工作的主动性差, 管理意识落后, 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第二, 旅游协调管理部门的业务水平差, 对旅游行业发展现状中存在的根本问题了解不够, 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把握不到位。更有甚者是已有的行业规范得不到落实。在调研中发现有些部门对于《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还没有切实认真地贯彻, 有的条文出台一年仍然得不到落实, 有些地方虽然也出台了一些支持性措施, 但真正兑现和落实并不多。因此, 部门协调无力, 旅游市场管理不规范、不到位、不科学, 也是严重制约山东滨海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3 加快山东滨海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思路和具体措施
3.1 加快山东滨海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思路
如何提升山东滨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首先要正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 在整个国家的经济大环境中找准山东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思路, 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当今世界不管是经济学家还是出色的政治家, 其所面对的和要解决的经济问题无非就是两种人的问题——富人的问题和穷人的问题。富人问题就是要不断为其找到新的花钱的地方;穷人问题就是要不断为其找到赚钱的路子, 使其有钱可花。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 中国社会涌现了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人群, 与此同时, 中国又出现了一个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社会矛盾现象, 再有中国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 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 培育和扩大内需市场, 如何为先富起来的人找到新的消费市场;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 为另一部分还比较贫困的人解决没钱花的问题, 是我国经济亟需解决的重大经济问题。因此, 开辟新的产业是唯一出路。其次, 由于资源和环境问题, 中国已经把未来发展的目光投向了海洋, 这对山东发展滨海旅游业来说是一个机遇。以上是山东滨海旅游业发展面对的大的发展环境和机遇。其次, 海洋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 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从目前来看, 主要出现了海洋经济增长从以资源为依存向以科学技术为依存的转变;海洋经产业的主体正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以及海洋经济产业彼此间融合、集成发展这三大发展趋势[2]。因此, 中国经济的大环境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决定了山东滨海旅游未来的又快又好的发展思路是:以高科技为支撑, 加强区域和产业间的融合, 充分利用山东沿海得天独厚的气候、自然人文景观资源, 以发展高品位的滨海旅游休闲、度假、疗养为轴线, 从而逐渐带动高层次的商务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打造中国21世纪高品质的商务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聚的黄金海岸带。
3.2 加快山东滨海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具体措施
针对山东滨海旅游业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存在问题的根源分析, 结合滨海旅游业发展面对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 以及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的整体趋势等诸多因素, 对于如何加快山东滨海旅游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提出以下几项措施。
1) 精确地滨海旅游产业定位。山东高品质的沙滩资源、海岸线资源、海岛资源, 滨海温泉资源、滨海景观及人文资源等都非常丰富, 而且山东半岛东南沿岸阳光充足, 空气新鲜气候宜人。这些优异的滨海资源非常适合发展高品质大型的度假村, 休闲娱乐中心、游艇俱乐部、海上运动中心等滨海旅游项目。在全省沿海形成一个滨海旅游群。在度假、休闲, 娱乐、海上运动等项目发展的同时, 在青岛、烟台、威海、日照逐渐培植现代商务业, 游艇业的发展。在山东半岛东南沿海打造中国富贵人群栖息地带。
2) 提高山东滨海旅游资源的经营开发水平, 改变过去以对滨海旅游资源的宣传转化为对山东滨海旅游的具体产品的宣传, 长期以来, 一提到加强对山东滨海旅游业的发展, 就是对山东滨海旅游资源是如何的丰富, 如何壮美大加夸赞、宣传。但是, 这种只停留在宣传层次的经营模式已经远远落后现代旅游市场的运营需要。在旅游产品开发和宣传过程中, 山东可以走对同一地区不同的海洋资源进行细分市场, 对不同地区相同或相似的海洋资源共同打造统一的, 又不同类别的旅游品牌的精耕细作、联合发展的道路;在旅游资源开发中, 要结合旅游行、游、住、食、购物、娱乐基本六大要素培植旅游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 充分发挥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带动效果;在旅游产业链的培植工程中, 要做到旅游资源开发要与地方文化结合, 文化要与产业结合, 产业与产品结合。
3) 在加强滨海资源开发和旅游品牌跨地区合作的同时, 加强海洋经济产业间的融合、集成发展, 以海洋渔业为例, 传统的渔业以养殖, 捕捞为主, 但是, 如果把传统渔业的养殖和捕捞与旅游业相融合, 在海岛、港湾等地方发展滨海休闲垂钓、捕捞;娱乐垂钓、捕捞等休闲渔业, 让游客亲身体验渔民生活文化, 在体验中找到休闲娱乐旅游的乐趣。这样既增加渔民的收入, 又丰富了滨海旅游的乐趣。另外, 实现游艇业、大型游览船、帆船、海上运动和滨海旅游业的融合。游艇业是中国未来发展最有前途的产业,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人, 从他们的消费需求来看, 豪宅, 名车都有了, 而在风景优美, 气候宜人的海滨城市有自己私人的豪华游艇是未来富裕中国人的生活需求和身份的象征。因此发展游艇业, 是将富裕起来的中国人聚集起来的很好途径, 而这一部分富裕起来的中国人非常有利于高品质的旅游度假, 休闲娱乐, 现代商务业的迅速发展, 从而提高整个山东滨海旅游业的层次。对山东滨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会有非常大的带动作用。另外, 过去山东滨海观光游一直停留在登山观海, 立岸观海的观光路线, 通过大型游览船的开发, 可以开发出海上茶馆、海上咖啡厅、海上戏曲院等项目, 通过游艇、大型游览船、帆船, 海上运动项目的开发, 体验海上观山, 海上观城的另一种视角观光效果, 实现由游山观水向游山玩水的转变。
4) 开发山东滨海旅游资源, 发展山东滨海旅游市场经济, 健康规范的旅游市场是保证, 因此政府要积极培育和规范山东滨海旅游业发展市场, 健全畅通滨海旅游业开发的融资渠道, 建立科学有效的融资途径,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到山东滨海旅游资源开放项目中来。政府同时要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在保证山东滨海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要投资者的效益得到保证和安全。旅游协调管理部门要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提高自身业务管理水平。在旅游协调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之间、消费者之间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渠道, 这有利于对于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行业发展可能面对的不利情况, 协调管理部门能及时有效地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使旅游企业, 消费者的利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从而保证山东滨海旅游业市场得到规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良.2009年度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揭晓[N].中国旅游报, 2009-03-06: (9) .
【山东旅游发展】推荐阅读: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研究报告07-09
山东旅游营销方案09-10
2023年山东省专升本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市场营销》课堂模拟试题及答案07-10
山东房地产发展优势07-25
山东餐饮业发展调查报告06-15
旅游局推进旅游发展工作计划09-02
泰州旅游发展07-24
旅游发展方式10-05
乡村旅游发展思路07-08
故宫生态旅游发展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