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改的感想(共6篇)
1.初中物理课改的感想 篇一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八年级是初中最薄弱的年级,学生不愿意学习,好动、好奇、叛逆心强,不听老师的话,更不愿意听家长的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现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物理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新课程,这科知识是难还是易,学生心理不得而知,也不会学习,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节课的时,我就列举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中午时分,我们会发现在浓郁的树荫下优很多圆形的光斑,问学生这是什么现象?原理是什么?圆形光斑是什么?光斑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提出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小组间进行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讨论得出结论后,由于学到了新知识,知道了原来不知道的知识和问题,学生们显得非常兴奋,热情非常高,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又如问学生: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棍,会发现冰棍包装纸外有一层白花花的“粉”,打开包装纸后过一会儿,会发现冰棍的周围会产生大量的“白气”,吃一口冰棍后觉得口中很凉爽,吃剩下的冰棒放到茶杯中,过一会儿发现茶杯的外壁有水珠出现,又过了一会儿发现水珠慢慢的没了。一连串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学生争先恐后的问,这是什么现象,怎么解释?让学生们先讨论、交流,这下学生科炸了锅,你说这,他说那,学生的热情非常高,积极性一下子上来了。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要想知道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就要学好跟热学有关的知识,这些现象跟物理知识优密切的关系,学好物理,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明白了。再如:在讲声学和光学时候,可以问为什么打雷和闪电明明是同事发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见打雷的声音?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首先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教会学生利用教材中插图,分析理解其中的内涵,不但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教材的内容和内在的含义;其次,我们要让教材中俄图真正的为教学服务,使抽象的符号变成一个个美丽的画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是鼓励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色彩,想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的世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用现有的语言积累,学会用口头语言进行表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脑的能力。
物理新教材选编的内容丰富,深受学生们喜爱。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领悟,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生活的空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增长了知识,在课堂上学生勃勃生机,精神焕发,其乐无穷,学生的内在的潜能也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使教师从知识传授知识的教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着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习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自信心,信心是成功的伴侣,这些都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这才是动力的源泉。
2.初中物理课改的感想 篇二
●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 利用多媒体技术, 创设情景、渲染气氛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 甚至虚拟的场景, 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学习兴趣倍增, 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 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如引入“温度”概念时, 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几幅在同一季节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南疆鲜花盛开、瓜果累累的图片及吐鲁番盆地“早穿皮袄、午穿纱, 夜抱火炉吃西瓜”的漫画, 使学生在享受美的熏陶时, 联想到热和冷两种不同的感觉, 加深对“温度”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
2.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突破重、难点问题
多媒体课件具有教学信息媒体多维化、集成化和交互性特征, 能大大丰富表现力, 更容易突破物理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具有更高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从事中学物理教育的教师都知道, 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是初中物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用传统的教学媒体去揭示光的反射和折射等难点内容时, 收到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为了突破此难点,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 我运用了Power Point、Flash等课件演示光的传播, 光从各个方向射向界面发生的反射、折射现象, 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 不知不觉中就突破了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可见,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可使物理中的一些不可见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呈现于学生面前, 起到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 转换思维模式, 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3.利用多媒体技术, 模拟物理实验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许多物理定律、定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的特点, 由于种种原因, 物理实验有些过程很难分步观察与判断, 通过多媒体技术, 可以模拟控制实验的速度, 调整教与学的进度, 在教师与计算机的共同启发下, 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 模拟物理实验能让学生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过程, 明确观察对象产生变化的现象和条件,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反思
1.注意课件的选择和使用
使用多媒体课件, 在形式上, 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特征。选择课件, 首先, 应考虑是否能突出教学的重点, 解决教学的难点, 给学生提供一个符合物理规律及原理的完整的感性形象。其次, 制作和选择课件时还应注意课件画面简洁、形象生动、操作简便、没有复杂华丽的画面和音响, 以消除教学噪音, 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冲淡教学主题。
2. 注意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
技术手段永远是为了学科教学内在的要求而存在, 要以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为依据, 适当选用。例如, 学习透镜成像规律时, 仅仅使用多媒体课件反而弱化了学生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 模拟毕竟是虚拟的模型, 不能代替真实的实验。可见, 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各有利弊, 只有相互补充, 才能相得益彰。应一切从实际效果出发, 而不是追求“纯粹的先进技术”。
3. 注意课堂教学中操作的协调性
在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时, 要注意使用的步骤和时机, 包括课件的运行、暂停、重复、插入讲解等。例如, 简单易懂的内容演示时间要短, 复杂难懂的画面时间要长, 甚至要反复几次, 重点内容要突出, 掌握好放映的最佳时机等。还要注意和其他教学手段的切换协调, 防止造成学生眼花缭乱, 引起视觉和思维上的混乱。
3.初中英语课改的几点思考 篇三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分析;思考研究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初中英语教学的效果一直不理想。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从实际出发,认识到开展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积极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以此来帮助学生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从而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来学习英语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体。因此,开展教学活动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掌握好英语语言以及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掌握英语知识,从而运用英语思维来分析与理解英语。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从课堂模拟发展到从真实情景中来引导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好真正的英语知识。所以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以此来使学生在情境中受到英语知识的影响,从而确立出准确的学习动机,这样也就可以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
1.科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也开始被广泛运用到教学中,因此,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要综合运用好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此来辅助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要保证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方法不仅是满足新课改的需求,更是实现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将枯燥的英语知识以声音、视频以及图片等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创建出英语气息浓厚的学习环境,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情境中,从而受到情境的影响,产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做好课堂的导入工作,通过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创建出相应的教学环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重点以及难点知识制作成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知识,从而掌握重点。
2.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环境
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英语知识运用到交际中,因此,教师不论是在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还是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都要认识到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影响,这样学生才能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从而实现有效学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针对课文中的内容来进行演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好新知识,从而实现有效的学习。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中对现阶段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述英语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学用具。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一堂课中的学习内容,然后再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这样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也就可以将课前准备的材料运用到课堂中。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帮助教师减轻了学习上的压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其次,教师可以采取任务型的教学方法,通过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以此来让学生进行学习,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实现自主归纳与积累,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在一起,从而也就可以实现对知识的积累,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此外,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英语竞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积累好英语知识。
总的来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积极贯彻全新的教学理念,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来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英语知识,从而实现有效的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丽娟.新课改背景下关于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135.
[2]王丽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关于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2):112.
4.物理实验感想 篇四
这个学期我们开了《大学物理实验》这门课。与理论课的学习不同,实验课不仅需要灵活的思维,更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而我的动手能力又不是太好,所以一开始还挺担心的。但由于已经上过了化学实验,心里还以为物理实验像化学实验一样,按照书上写的怎么怎么做就可以了,难也难不倒哪里去,我在心里对这门课又多少有了点放松。
在动手实验之前,是一节在教室里上的绪论课。在绪论课上,老师讲了很多东西:物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实验课规则、基本测量方法、数据的处理等等。但由于前面说的放松,课上就没有很认真地听。结果漏掉了很多东西,于是我很快就在第一节实验课上苦头。
我们的实验课是周五晚上。头一节课时,由于那个周作业比较多,而且周五课尤其的多,课前没有再看一遍书,直接把前些天写好的预习报告拿上就去做实验了。去了以后,在老师讲实验原理偶尔问我们一些问题时,我才发现自己完全不记得一些细节性的问题了,而这些细节性的东西却正是实验要注意的方面。然后在做实验的时候就一片茫然了,不知道该从何做起,只得再看书,按照书上一步步地做,这样就浪费了不少时间,最后一直做到9点多,“光荣”地成为了一直坚持到最后的人。在之后写实验报告处理实验数据的时候,同样遇到了困难。实验要求求重力加速度g的不确定度,以前从没听过,上绪论课的时候又没有听懂,自己看书理解得不够透彻,结果把不确定度处理得一团糟。后来实验报告发下来一看,只有8分,g的不确定度上被老师打了一个大“×”。
第一次实验的失败让我认识到,物理实验不是那么简简单单就能完成的,是需要大量精力的投入的。在课下,我又把书上的绪论部分看了好几遍,问了问同学,终于弄懂了不确定度的求法。在接下来的实验里,我都能做到课前预习一下实验的原理和步骤,搞清楚各种实验仪器的用法,实现把实验要记录的物理量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等等实验前必要的准备。
经过这学期实验课的学习,我个人得到了不少的收获。实验课一方面加深了我对物理课程中理论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我的实验操作能力。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实验课上做的实验真真正正是我们自己亲自去完成的,这是最宝贵、最深刻的。由于实验要自己动手完成,这样,我们就必须事先了解实验的原理。在这里我深深的体会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而且体会到实验的操作能力是靠自己亲自动手,亲自开动脑筋,亲自请教别人才能得到提高的。
我们做实验决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我们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到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比如等厚干涉这个实验,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来求得曲率半径和纸片的厚度的,就必须回顾课本的知识,了解干涉现象的原理及公式,和实验中所用到的近似,知道实验时要记录哪些物理量,实验后如何处理这些物理量等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减少盲目的实验操作,这是较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些人一开始就忙着做,结果越做越忙,到最后都不知道该干什么了,这就是因为不清楚实验目的与步骤,没有一个清晰的实验思路。我也曾犯过这样的错误,在用直流电桥测电阻的实验时,由于没有弄清实验仪器面板上各键的作用,盲目接线,结果显示不到数据,等到数据显示了又明显不对,最后只好找同学帮忙。
我们实验也一定不要墨守成规,应该有改良创新的精神。实际上,在弄懂的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做实验的时间是充足的。在做实验的同时,积极思考实验可以改进的地方甚至不合理的地方。即使创新现在对我们来说有点困难,但改良倒是很有可能的,只要我们愿意动脑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和解问题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前提是实验态度要积极。实验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不要总是问老师怎么解决,要先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再寻找解决办法,实在找不到解决办法再找老师,这时就要认真听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并积极思考。只有过反复的锻炼,在遇到问题时我们的思路才会活跃起来,这对我们日后的学习和研究会有重要作用。
在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严谨求实的态度。实验课中,老师对于数据的有效数字要求十分严格。一开始还觉得这样完全不必要,后来在偏振光的观察这个实验里,我的实验数据有效数字少了一位,把实验数据拿去给老师检查时,老师跟我解释,少一位有效数字就意味着测量工具的精度降低了一个量级,我这才意识到有效数字的重要性。
总结起来,这学期物理实验让我获益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2、让我对书本中的理论有了具体而较为深刻的理解。
3、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加强。
4、让我更加意识到处理问题时严谨态度的重要性。
5.物理演示实验力学感想 篇五
今天上了物理演示实验的课,我一进门就被各种稀奇古怪的仪器吸引住了。我们能看到各种球,轮子,盆等组成的装置,这些仪器每个都代表着不同的物理原理,让我们大开眼界。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一个叫鱼洗的装置,这是古代用于洗手洗脸的水盆,人们在四个角画上鱼,将手蘸湿后用手摩擦盆,水会溅出,就好像是从鱼嘴里喷出的一样。这个实验的物理原理主要是摩擦盆将能量传入盆,使能量传入的过程是一个非线性自激振动过程,其物理实质是用力激起双耳的振动。这个实验让我对于古人产生了由衷的敬仰之情。古代人能够掌握鱼洗壳体振动的波节,波幅位置,堪称神奇。或许他们并没有真正明白其中的原理,但他们善于发现物理现象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好品质。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实验是旋转车轮演示陀螺进动,这个实验是用力使车轮快速转动,然后将其头放置到支架上,令转轴竖直,可看到车轮继续绕自身对称轴旋转,若轴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车轮不仅绕其自身对称轴旋转,而且自身对称轴还会绕支架旋转。老师讲解这个实验的时候告诉我们原本这个实验当转速很低时轮子会掉下来,有可能会砸伤人,但一名同学就提出了它的缺点,并对其进行了改进,在轮子下方加了一个板子,轮子停下来时会靠在板子上而不会掉下来。这是一个很有利的改进,可见这名同学很善于思考,这个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认为我们的确不仅应当认真学习好理论知识,还应将其应用于实践中,才能让知识发挥它本来的作用。
考虑到安全因素,我想到滚柱式转动惯量演示仪这个实验,我在做实验时由于两个滚筒较重不好控制,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偏离轨道甚至可能掉下轨道砸伤自己,所以我认为如果能在圆弧轨道上加一个光滑的槽来控制滚筒的方向,应该能使实验更加安全。
6.新课改下物理实验教学几点感想 篇六
1.充分利用物理趣味实验,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定向探究。
1.1可以利用惊奇实验导入新课
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例如:“大气压”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新课引入先演示窄口瓶“吞”鸡蛋的实验,这奇迹般的现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我先把答案告诉学生,这就是大气压现象,那么什么是大气压呢?在学生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转入新课教学。当学生明白大气压的概念后,为了加深印象,我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纷纷议论,这大气压到底有多大?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将抽去空气的马德堡半球示出,叫学生推选两个力气最大的男同学来拉,结果用尽力气也拉不开,再换四个不服气的同学,还是没有拉开,当我把进气阀门打开后,一个人就很轻松的把两半球拉开了。学生既惊奇又信服,对“大气压不但确实存在而且又很大”的结论深信不疑了。
1.2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引发新的问题
例如:我在浮力的授课中,为了引发浮力的产生是由于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而形成的,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用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瓶颈的截面直径略小于乒乓球的直径)把一只乒乓球放入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设问:乒乓球是否受到了浮力?有的学生认为受到了浮力,有的认为没有受到浮力。这时我叫一位学生用手堵住瓶的下部流水处,可观察到乒乓球浮起,学生感到好奇,也坚信此时乒乓球受到了浮力,那第一次实验为什么没受到浮力?学生感到疑惑于是,我慢慢引导他们,学生很快理解了浮力产生的原因。这样通过实验情景,提出问题。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有人曾总结过:对于事物的认识,听到不如见到,见到不如一做。这说明动手做的重要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他们的手指头”。他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动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1让学生多动手
在物理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手的实验,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让学生在动手中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推理、判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使做实验的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的创新过程。比如学习“液化现象”时,课本上有压缩体积的演示实验,而没有降温液化的实验,我让学生每人手拿一块玻璃,并对玻璃呵气,让学生体会、研究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2让学生都动手
在上分组实验课时,秩序井然,实验结果(结论)正确,而在实验考查时,发现不少同学动手能力差,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分组实验的时候,大部分教师只注意小组的活动,如各小组是否动手、各组的实验数据、各组完成实验的情况等,而没有注意到组内每个人的活动,因此,出现了基础好的或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次次做,其他同学坐着看,没有做到人人动手。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在分组实验时应强调:实验时,每次一人为主,其他为辅,轮流做主,使大家的动手能力都能提高。
3.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做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接线柱的接法,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而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有了这种基础,学生就能自主地探究其它电学实验例如,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的规律等,这样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例如,“估计大米的密度”一题,先让学生凭生活经验估计大米的密度大约是多大?接着让学生想出几种测大米密度的方法,然后实际做一做,最后做出评价,哪一种方法既简便易行而且误差又小。又如课本中“硬纸盒烧开水”、“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这样激发了学生动手做实验的兴趣,同时也推动物理教学向前发展,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4.单纯的教师演示变为学生参与的合作演示实验
一个新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和建立,是学生对这一认知客体的感知过程,能否化抽象的知识为具体而生动的形象知识,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做好与这一概念密切相关的实验。就这点来说,教师往往在课前准备实验,然后课上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在感性上对物理概念及现象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这样的做法在教学中固然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笔者认为,如果我们将有关的演示实验适当的让学生参与,那么学生的激情就会更加的高涨。由于是学生自己的参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情绪就十分的亢奋,就能在愉悦欢乐的气氛中接受所学知识,取得理想的效果。
如:我在讲分子的热运动时,分别给相临座位的两个学生每人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让他俩同时往杯子里的水中注入一滴红色墨水,过一会儿,就观察到热水中的红色墨水很快地而且均匀地扩散开来,而冷水杯中的红色墨水却仍聚集一团,扩散缓慢,几乎没有动静。实验表明,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所以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跟温度有关。实验中,通过自己动手做做,自己再进行分析、总结,学生能透过具体的物理现象,理解并总结出抽象的物质运动的规律,从而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在讲阿基米德定律时,先给学生讲讲阿基米德和王冠的故事,然后每人发给一个盛水的烧杯,一块小方木,一枚大头针,让学生自己体会F浮=p液gV排的实际意义。用大头针的尖端向下压木块,木块浸没于水中的体积越大,会感到用力越大,直到全部浸没为止。也就是说,在木块没有完全浸没之前,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水对木块向上的托力(即浮力)也越大。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通过亲自体验,亲身体会,自己验证阿基米德定律,实验为学生的认识发展提供了依据,学生在实验中得到了诸多能力的锻炼,同时也提高了观察事物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实验教学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搞好实验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自古有“名师出高徒”说法,虽然它的说法不是很科学,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一位“德才兼备、学识渊博、胸怀韬略”的教师,对于学生有着莫大的示范和模仿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
【初中物理课改的感想】推荐阅读:
对初中物理课改的几点体会08-09
初中物理答案11-02
初中物理复习概念06-21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06-22
初中物理常用公式06-27
初中物理总结归纳07-02
初中物理电压教案09-04
初中物理教案:密度09-05
初中物理课堂技巧09-05
初中物理方法大全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