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传染病实施方案

2025-02-05

卫生院传染病实施方案(精选7篇)

1.卫生院传染病实施方案 篇一

xxx中心卫生院

2013年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预防重大疫情的发生,切实保护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党原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我镇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与原则:按照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预防和控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的传染病在我镇发生和流行,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是保护群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有麻痹思想,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切实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及时发现和预防控制传染病疫情。

三、加强主动监测,做好传染病规范报告:全镇各村卫生室要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认真做好门诊登记,坚持发热病人分诊制度,切实加强我镇的流行性感冒、流脑、麻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不明原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严格控制院内感染,加强院内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减少传染源;加强对重点领域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和监控,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同时要针对不同疾病,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并切实做好应急疫苗、预防性药物、检测试剂、疫点消毒药械及防护用品的储备工作,严格控制疫情扩散。

四、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的宣传方式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医护人员要深入村户并结合诊疗活动开展健康教育,广泛宣传呼吸道疾病的防治知识,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

五、督导检查。要按本方案要求,制订好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和成立应急救援防治小分队,加大对村卫生室的督导力度,对因失职、工作不力等造成后果的将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xxx中心卫生院

2012 年01 月01 日

2.卫生院传染病实施方案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01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2546例传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275例, 女1271例, 年龄1d~92岁, 平均26.64±10.75岁。

1.2 调查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法, 对传染病患者情况进行分析, 了解传染性疾病的人群分布与流行特点, 并分析疾病的排序及所占比例。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 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传染疾病类型与其所占比例

如表1所示, 在本次研究的2546例传染病患者中, 肺结核患者所占比例最大, 比例为22.5%, 细菌性痢疾发生率最小, 比例为1.3%, 对比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按照其比例大小, 传染病类型依次为肺结核、淋病、风疹、梅毒、病毒性肝炎、麻疹、手足口病、出血热、细菌性痢疾、其他。

2.2 不同年龄段的传染病患者所占比例

如表2所示, 经研究得知, 年龄1~10岁的传染病患者所占比例最大, 比例为38.6%, 年龄超过71岁的传染病患者所占比例最小, 比例为1.3%。对比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从本次研究中得知, 肺结核在我院的传播率最高, 比例为22.5%, 这类疾病传播速度较快, 且控制难度大, 因此, 必须加强对肺结核疾病患者的管理, 控制疾病传播率。除此之外, 淋病、风疹、梅毒、病毒性肝炎、麻疹等疾病的传播率也非常高。

在2546例患者中, 传染病发生率最高的年龄段为1~10岁, 主要原因在于年龄不超过10岁的患儿机体抵抗能力较差, 且缺乏疾病预防意识, 导致其疾病发生率非常高。因此, 医院必须做好相关管理, 控制传染疾病的发生率。

综合性医院发生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非常多, 这主要与医院的环境卫生、消毒监测、医疗操作等相关[1]。医院必须要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 强化对传染疾病的报告管理与疫情监测制度。医院应该实行疫情报告制, 首诊医生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疾病报告卡准确填写, 然后由专人将其上报至相关部门, 医院管理人员要对患者资料做好登记[2]。

综合性医院要使患者的防护意识得以增强, 医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警觉性与警惕性, 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将潜在影响因素消除[3]。医院需定期号召相关医务人员参与培训, 使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增强, 更加注重对预防医院传染病传播知识的学习, 控制传染疾病传播率[4]。

实现医院管理的规范化对于控制传染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要想实现规范化管理, 所有医务人员都必须遵循医院管理制度, 实现流程操作的规范化, 使医疗行为也变得更为规范, 积极采取措施对医院感染进行控制[5]。综合性医院应该实施门诊预检分诊, 通过设立不同的门诊部, 可对实现患者的隔离诊治, 及时发现患者病情, 减少疾病传播。

医院要将消毒隔离政策落实, 做好消毒管理与灭菌工作, 这是控制传染疾病发生的关键。综合性医院管理者要注重预防疾病传播, 实现消毒操作规范化, 采取有效手段控制疾病传播[6]。

从本次研究中, 我们可以了解到, 肺结核疾病患者数量最多, 因此, 医院要重点注意对肺结核疾病的预防, 加强对肺结核患者的管理, 对于疑似传染病患者, 医院也要加强管理, 采取预防隔离措施。

参考文献

[1]王萍, 崔新景, 陆敬.综合性医院1954例传染病网络直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11) :2253-2254.

[2]陶红英, 刘建云, 郑曦孜.4235例传染病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 2012, 41 (17) :1734-1735, 1776.

[3]刘蕴婷, 刘瑛, 林冠文, 等.综合性医院4392例法定传染病调查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 (11) :1891-1893.

[4]张颖丽, 孟冰.综合性医院门诊236例传染病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 (06) :43-44.

[5]黄小平, 林梅珠.综合医院2037例传染病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06) :623-624.

3.卫生院传染病实施方案 篇三

卫生部公布2008年10月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2008年11月10日,卫生部公布2008年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全国(不含台港澳,下同)共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327841例,死亡1027人。除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22种甲、乙类传染病均有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痢疾、梅毒和淋病,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89.23%。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狂犬病、肺结核、乙型肝炎和新生儿破伤风,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2.70%。该月,四川地震灾区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专家提醒“生吃螃蟹长力气”不可信

因为听信长辈“生吃螃蟹长力气”的说法,重庆开县敦好镇10岁男孩小磊(化名)5年来生吃了百余只螃蟹,因此患上了肺吸虫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肿瘤外科主任王珊教授说,“生吃螃蟹长力气”的说法在偏远农村地区流传很广,许多居民有生吃螃蟹的习惯。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科学。由于螃蟹等淡水类食品往往是肺吸虫的中间宿主,一旦生吃,不但使人难长力气,反而极易导致寄生虫病。

进口食品也非绝对安全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通报:仅2008年1~7月,就有2719批次不合格进境食品、化妆品被拒之门外,包括带菌奶粉、“哈喇”杏仁、搁了罂粟籽的饼干……可见,进口食品并非绝对安全。

心理压力可诱发感冒

每年秋冬季,许多上班族饱受着感冒频发的困扰。为什么上班族容易感冒?除了平时不注意体育锻炼外,其工作繁忙、心理压力大无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西班牙研究人员调查了1149例大学职员,发现心理压力可以使感冒发病率增高1.9~3.7倍,提示心理压力是导致感冒发生的危险因素。美国研究人员在394例健康志愿者鼻腔中滴入感冒病毒,另在26例健康志愿者鼻腔中滴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并对他们的心理压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发现,心理压力程度越高,病毒感染率和感冒发病率越高。

上班族如何预防感冒?体育锻炼、劳逸结合和营养均衡都必须注意,喝点红葡萄酒也有一定的益处。

女性手上细菌多

人们普遍认为女性比男性更爱清洁,但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却发现,女性手上的细菌比男性还多。

研究人员在科罗拉多大学校园内随机找来51名大学生,在他们手掌上提取了细菌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女性手上的细菌种类和数量比男性多很多。

女性手上为什么更容易“藏污纳垢”? 研究人员说:“这与皮肤的酸碱度有关”。男性皮肤更偏向于酸性,手掌上的细菌在酸性环境中不易生存。女性手上细菌多,还与她们经常用化妆品、皮肤较薄,以及激素分泌等有关。

□声音

1.“冬天最好戴条围巾。”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吴夏勃近日指出,颈部是人体的“要塞”,无论体质多强壮,在冬天也要注意颈部保暖,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戴条围巾。戴条围巾就能避免感冒,消除脑疲劳,缓解在冬季容易加重的颈椎病、高血压、心血管病、失眠等。

2.“口味反映身体的需要。”

——著名中医学家、央视《健康大讲堂》主讲樊正伦说,五味入五脏,在日常生活中,口味常常预示着身体的需要。当你自己特别想吃某种东西的时候,中医的原则是想吃的东西就可以吃。

3.“胆石症不必见蛋生畏。”

——胆石症患者必须限制油腻食物,包括油煎鸡蛋或蛋炒饭等,但并不等于鸡蛋不能吃。山东老年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于峰说,若改用其它不用油的烹调方式,如炖蛋、煮蛋等,还是可以的。胆石症患者每天或隔天吃1个水煮蛋或炖蛋、蛋汤等,是既安全又能保证营养的措施,且不会发生胆绞痛现象。所以,胆石症患者不必望蛋生畏。

4.“吃苹果不宜过快。”

4.卫生院传染病实施方案 篇四

街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创建国家卫生镇现已进入攻坚巩固阶段,创卫工作开展如火如荼,为落实创卫目标工作任务,推动我街道创卫工作的顺利进行,全面完成县爱卫办布置的各项目标任务,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2017年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

一、认真执行国家传染病有关法律法规,健全规章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制度》等其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

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建立和健全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制度,组织制定各项疾病预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严格督促检查,规范化管理

1、做好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做好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工作。

2、传染病病例报告:责任报告人在首次发现或诊断法定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及病原携带者时,应立即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登记本”,并按规定的时限和程序上报。

三、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1、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利用院内外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根据传染病特点和季节性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知识和能力。

2、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3、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和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四、加强疫情管理,落实防治制度

完善传染病防治工作奖惩制度,定期开展传染病的漏报检查,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时限的落实工作,必须做到各负其责,抓好各个环节,确保全年传染病防治工作做到无漏报。

五、加强对科室的传染病防治

工作的技术指导,督促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门诊日志记录,提高疫情信息报告质量。报告及时率和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准确率必须达100%。

5.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方案 篇五

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力度,依法纠正、查处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切实履行法律赋予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定不移地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校、托幼机构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承担的法定职责与义务,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中实行依法管理,依法行政。

二、工作任务

1.加强传染病防治执法,确保完成重点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目标任务。

2.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监督制度,加大传染病防治监督执法力度,案件查处率达100%。

3.促进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提高,使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和准确率达100%。

4.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率达100%;废弃物暂存设施建立率100%,且符合标准要求,完善各项登记制度。

5.应急预案建立达100%,各项应急人员、物资储备等充足。6.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监督管理,防止疾病传播。

三、工作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1-3月)

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开展层级培训。

(二)自查自纠阶段(4月)

各医疗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照标准开展自查自纠。(三)监督检查阶段(4至11月)

1、区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专项检查

开展春夏季(4月至6月)及秋冬季(9至11月)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专项检查;

2、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专项检查

4-5月、10-11月间组织开展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可与医疗服务专项检查相结合;

3、内组织一次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防治、疫情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

(四)总结提高阶段(12月)

对前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回头看”,巩固提高行动成果,及时上报工作总结。

四、工作内容及方法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防接种单位的卫生监督内容及方法:

1.接种单位和人员的资质情况;

2.接种单位疫苗公示、接种告知(询问)的情况;

3.疫苗的接收、购进、分发、供应、使用登记和报告情况; 4.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和报告情况;

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预防接种相关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情况。

(二)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1.疫情报告管理

应建立疫情报告管理组织,确定专门的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建立传染病防治相关的管理制度。有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疫情登记本,门诊日志和登记本的项目填写要完整。

传染病疫情报告要及时、完整、准确。2.传染病患者的接诊与医疗救治管理

医疗机构应按规定设立感染性疾病科,设臵要规范,运转要正常。

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分诊点设臵要规范;冬春季重点开展发热(呼吸道)疾病的预检分诊;夏秋季重点开展腹泻病人的预检分诊。

3.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要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管理机构、人员配臵合理。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各种制度并经常自查,医院消毒隔离措施落实要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一次性医疗用品购臵、储存、发放、使用和回收要严格规范的进行登记,医院感染检测要按规定进行。

4.医疗废物处臵情况

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各种制度并遵照执行。

设臵医疗废物暂存间(点),分类规范收集医疗废物,交医疗废物中心集中处臵,交接登记完整。

医院污水、污物的管理要符合规范要求。5.传染病防治宣传培训情况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都应设臵传染病防治法宣传专栏。开展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法规、知识等有关培训,全年不少于1次。

6.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检查

认真落实重大转染病防治的各项措施,实施结核病防治业务的归口管理,做好辖区卡介苗接种工作,艾滋病人、结核病人的登记、报告、转诊、治疗等要按要求进行。

(三)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1.建立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组织,有专人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

2.建全晨检制度、因病缺课病因追踪制度和消毒等制度并落实。

(四)消毒产品管理情况

定期开展辖区内消毒产品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的监督管理及监测,规范管理消毒产品,落实索证制度,打击虚假宣传。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依法加强监管。加强传染病防治的监管,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是落实传染病防治措施的重要手段。要从讲大局、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落实开展监督执法。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并按规定制作执法文书;要坚持热情服务,文明执法。

(二)明确职责,加大执法力度。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学校及托幼机构、公共场所等区域进行监督检查,凡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要督促单位进行整改;对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要依法予以处罚,确保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按照检查要点全面细致地排查,不走过场,对发现的违法行为要及时查处,对大案要案,要跟踪严查,加大传染病监督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

(三)广泛宣传,提升防治观念。

6.卫生院传染病实施方案 篇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通知

卫政法发„2004‟3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部直属各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已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七号发布,并将于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新的《传染病防治法》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认真总结传染病防治实践尤其是抗击非典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经广泛调研和反复修改之后完成的,对当前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修订后的这部法律,必将对提高我国传染病防治的整体水平,促进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保障人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指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学习贯彻好《传染病防治法》,切实依法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与培训工作 新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有关传染病预防、疫情报告、控制以及医疗救治和保障措施等各项制度,突出了对传染病的预防与预警,完善了传染病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制度,进一步明确了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的医疗救治工作进行了专门规定,强化了传染病防治的保障制度建设。该法律所确立的原则和一系列制

度,进一步明确了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将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传染病防治法》宣传贯彻工作的重要性,注重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切实落实学习和培训工作。

卫生部将召开《传染病防治法》宣传贯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分别举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法制机构、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医政管理部门、卫生监督部门人员《传染病防治法》培训班,对法律的有关内容进行学习和研讨,为各地宣传和实施工作培训骨干力量。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贯彻工作纳入“四五”普法规划,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抓紧拟订学习、宣传和人员培训的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卫生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对《传染病防治法》重要意义的认识,带头学习这部法律,准确理解、正确把握、深刻领会法律的各项规定。要按照学用结合的原则,分级、分类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法》知识的培训,使每一个人都能够准确理解、全面掌握、正确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的各项规定,明确所肩负的责任。在做好卫生系统内部宣传贯彻工作的同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向社会公众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熟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了解自己的权利、义务,增强守法的自觉性,为传染病防治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领导,做好《传染病防治法》施行前的准备工作

《传染病防治法》将于今年12月1日起施行。在法律施行前,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法律的要求,提前做好各项实施准备工作。

(一)建立、完善传染病防治各项工作制度

传染病防治要实行预防为主,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法律规定了各项传染病防治的工作制度,如传染病监测、预警制度,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完善是《传染病防治法》全面贯彻落实的关键和基础。我部将按照法律的规定,尽快与有关部门配合做好有关配套文件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也要依法完成相关工作方案的制定工作,建立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的长效工作机制,保证法定职责的切实履行。

(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体系的建设 《传染病防治法》对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政府的责任。这也是卫生部门必须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规划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时,必须研究建立两个体系之间密切协作的运转机制;在加快疾病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并加强职能定位、责任分工和人员队伍建设。各地要按照转变职能、依法行政、综合执法、权责一致的原则,不断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能力建设,加大传染病防治的监督执法力度。

(三)积极争取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

《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国家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具体保障措施。我国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深入领会并运用好法律所规定的各项政策,做好协调和管理工作,保证项目资金及时拨付到位,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监督检查,合理有效使用各项资金。

三、团结一致,确保《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落实

传染病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公共利益和社会发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牢固树立对人民负责的思想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传染病防治法》的发布施行为契机,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和宣传贯彻活动,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要通过学习宣传,使每一名卫生行政工作人员深知自己所负的责任,使每一名医疗卫生人员明确自己所应履行的职责,也使社会有关单位和个人知道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保证法律的规定全面贯彻实施。

7.卫生院传染病实施方案 篇七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哈尔滨市所辖204家乡镇卫生院。

1.2 方法

采取普查的方式,从疫情管理人员设置、专用设备配备、院内医生培训、实验室诊断能力以及存在困难等5个方面进行调查。数据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 直报率

2011年哈尔滨市共有204家乡镇卫生院,全部实现了传染病的网络直报,直报覆盖率为100%。

2.2 网络建设情况

传染病网络直报计算机中,使用时限在3年以内的占65.69%, 4~5年的占24.51%,6年及以上的占9.10%。使用年限最长的8年,共有10家,占4.90%。204家乡镇卫生院均能上网,其中203家采用光纤或宽带上网,仅1家采用拨号方式上网。有58家单位反映虽有宽带,但网络连接不稳定,经常无法登录影响工作,占28.43%。204家乡镇卫生院中,有网络直报专用计算机的75家,占36.76%;合用的129家,占63.24%;其中36家为3个部门以上合用,占17.65%。与新农合和办公合用的占19.11%。

2.3 直报人员配置情况

2.3.1 配备人员数

全市204家乡镇卫生院共有疫情管理人员214名,其中疫情人员最多的4名(均为兼职),最少的1名。其中1名以上疫情人员的8家,占3.92%;1名疫情人员的单位196家,占96.08%。

2.3.2 专兼职情况

所有疫情管理员中,专职76名,兼职138名,分别占35.51%和64.49%。

2.3.3 直报人员年龄构成

以30~39岁组最多,共80名,占37.38%;以下依次为40~49岁76名占35.51%;20~29岁36名,占16.82%;50岁以上21名,占9.81%;20岁以下1名,占0.47%。

2.3.4 直报人员专业构成

临床专业122名,公共卫生专业48名,财会等其他专业44名,分别占57.01%、22.43%和20.56%。

2.3.5 直报人员学历构成

以中专学历最多,共130名,占60.75%;大专次之,共70名,占32.71%;大学13名,高中及以下1名,分别占6.07%和0.47%。

2.3.6 直报人员职称构成

以初级职称最多,共172名,占80.37%;中级职称28名,占13.08%;无职称10名,占4.67%;副高级职称4名,占1.87%。

2.3.7 直报人员操作计算机熟练情况

214名疫情管理人员中,185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占86.04%;30名不熟练,占13.96%。

2.4 院内医生培训情况

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有195家乡镇卫生院开展了院内培训工作,占91.12%;9家未开展培训,占8.88%。从培训内容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培训的仅占80.00%,另外20.00%仅对传染病个别病种诊断做了培训,没有与网络直报规则相关的内容。

2.5 卫生院传染病实验室诊断能力

204家乡镇卫生院中,97家无实验室诊断能力,占47.55%,实验室仅能开展血、尿常规项目。107家能开展乙肝检测,17家能同时开展便常规,2家能同时开展HIV和梅毒初筛,2家能同时开展丙肝检测,1家能同时开展甲肝检测。

2.6 存在困难

经整理归纳,共有94家乡镇卫生院提出了工作中存在困难,占46.08%,困难主要集中在4方面:一是人员方面,主要反映人员兼职太多,无节假日,工作辛苦;一些年龄较大和学历较低疫情人员不懂计算机操作,需求助他人才能完成工作。二是资金方面,主要反映疫情人员节假日无人替换,无加班补助;电话费支出多;工资不能保证,工作人员无心工作。三是设备方面,主要反映与其他部门合用,工作十分不便;硬件配置过低,系统运行速度太慢;网络环境差,经常无法登录。四是院内管理方面,主要反映医生不记门诊日志,接诊了传染病疫情人员也无法知晓,没有办法自查;缺乏实验室诊断能力,设备和人员技术力量不足,需要实验室支持的传染病无法诊断。

3讨论

哈尔滨市204家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网络直报覆盖率已达到100%,但传染病网络直报设备不能满足工作需要。63.24%的单位网络直报计算机是多部门合用,最多的达到5个部门合用1台机器;硬件配置过低,系统运行速度太慢;网络环境差,经常无法登录。在人员配备上存在“老、弱、病”现象。相当一部分单位将闲杂人员安置到疫情岗位,经统计,13.96%的疫情人员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身兼多职,负担较重,疫情人员兼职达64.49%,个别地区防保站仅1名职工,所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都由1人承担,导致管理不到位;直报人员流动性大,培训和交接工作不到位。疫情人员节假日无人替换,无加班及电话补助,工作人员无心工作。

实验室设备简陋,诊断能力有限。近半数乡镇卫生院仅能开展血、尿常规检测,传染病的发现和诊断存在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卫生院对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作为传染病报告监测和自查主要载体的门诊日志管理不规范。乡镇卫生院诊疗管理松懈,临床医生不记录门诊日志和后补门诊日志现象较为普遍,即便接诊了传染病人,疫情人员也无法查到。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不产生经济效益,还需要投入计算机和上网等费用,很多乡镇卫生院领导对传染病直报工作认识不清,重视不够,被当做是单位的负担。

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是疾病控制工作的前哨,进一步提高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直报工作的关键,政府应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力度。加强网络直报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推动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是完成直报工作的保障。各级疾控机构要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疫情报告的监测和指导,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整改。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应加大传染病防治监督的执法力度,有效提高乡镇卫生院管理水平和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为了稳定疫情直报人员队伍,给予疫情直报人员适当节假日、双休日加班津贴补助,保证直报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1,2,3]。

参考文献

(1)曹杰,宋东,孙成玺,等.2005年山东省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能力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7,13(4):321-322.

(2)徐斌,黄夏萍,覃曲波.2005年南宁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能力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8,24(5):375-376.

上一篇:提高小学英语有效教学质量的心得(缩减版)下一篇:采风活动策划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