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24-06-14

我国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14篇)

1.我国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篇一

巴州农机维修服务能力调查报告

农机维修作为农机化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手段,对促进农机化事业又快又好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了解巴州农机维修服务状况,为农机管理部门制定相应扶持政策提供依据,巴州农机局对全州农机维修业从体系建设现状、监督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推进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的四点做法开展了调查工作,并指出了当前农机维修服务面临的发展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今后农机维修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随着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多年,巴州农机拥有量不断增加,截止2013年底,全州拖拉机66324台,农机具13607台,农机维修网点221个,其中二级点5个,三级点216个。农机维修网点和维修人员在不断增多,但设备和人员素质变化不大,农机维修网点良莠不齐。维修设备普遍简单陈旧,多年得不到更新,主要以拆卸工具、电焊机、切割机、砂轮机等一些简单设备为主,专用检测设备较少,全州无一家拖拉机整机检测线,无发动机标定功率检测仪。各维修点的经营面积从几十平米到上百平米不等,多数是几十平方米,维修场所以维修车间和维修棚为主,小规模的三级网点一般为街边店,露天维修。在维修方式上,除三包售后服务中心和规范化维修企业能提供上门维修外,多数网点没有服务车,只能送到维修点检修,维修一般以换件为主,很少 有恢复性修理。维修网点多数是师徒店、父子店或是夫妻店,人数在1-3人,因维修开业前置须办理技术合格证,因此绝大部分维修网点从业人员都具有初级维修工资格证书。规模维修点不多,销售企业三包定点维修中心人数一般3-5人,承担了大量三包期间的售后维修工作。除个别维修企业为公司股份、汽车三包维修站和专业合作社性质外,绝大多数维修网点均为个体经营,维修网点的拖拉机年维修量约为300台,除三包售后中心和一定规模的维修企业外,多数网点旺季开门,淡季停业,还有部分网点为增加收入,兼营五金、农机配件,所以经营效益差别较大,多数维修点一年3-5万元收入,经营好的维修店收入能达到7-8万元,个别维修中心和企业三包服务站收入可达15-20万元。

二、农机维修服务监督管理情况

自国家出台《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后,各地都将维修网点办理技术服务合格证纳入了行政许可事项,工商部门对农机维修点办理营业执照也设定了前置条件,因此各县市对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实行许可审批都很到位,能严格按照《农业机械维修行业技术标准》设定有关人员、设备和场所条件审批资质。我州在每年农机销售使用旺季,农机部门除单独执法检查外,还主动联合当地工商、质检等部门对农机维修市场进行大检查,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保护农民利益;在“3.15”活动和全国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中,积极参与工商、农业部门组织的农资市场整治活动,加强农机法律法规的宣传,营造农机维修市场监管的法制氛围;同 时结合农机产品的三包投诉,监督农机生产和经销企业按国家三包规定做好产品的三包售后服务。

在调查中发现,有个别县市因人手不足对维修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监管无力,疏于管理;同时维修服务行业统计工作不全面。

三、推进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农机维修监管等法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首先我局每年科技之冬都安排到县市讲课,对农机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多数农机经销商、农机维修网点业主都得到了很好的法制宣传教育;其次每年“3.15”活动期间,州县农机部门印制发放《农业机械三包规定》和《农业机械维修规定》等农机法律法规明白纸,提高农牧民用机修机的合法权益;第三,县市安排农机维修市场执法检查时,均向维修网点发放《农业机械维修规定》宣传资料,签订农机维修网点安全责任书,以此规范维修经营行为。

(二)明确农机维修布局规划,依法行政,规范农机维修许可办理程序。2013年,根据自治区安排,我州对农机销售和维修市场进行了详细调研,形成了近期和远期农机维修发展布局规划。同年,为规范农机维修办理程序,巴州农机局印发了《农业机械维修经营许可审批程序》(巴农机发[2013]26号),审批程序从审批表、计量设备工具审定表及许可受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范,并全部使用了“全国农机维修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审批和信息报送,全面实现了网络办证与监管,巴州农机维修网点网络办证率达100%。

(三)力促工商部门联检机制。为加大农机维修网点的监管力度,形成联合执法的威慑力,州县积极与当地工商部门联合,在维修旺季和重要工作节点,经常开展对农机维修网点的联合执法,收到良好执法效果。逐渐建立起了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机制。

(四)加大农机维修从业者的培训与资格认证。农机维修质量好坏,人的技术是关键。为从根本解决农机维修从业者素质问题,我州每年都要结合维修网点的发展和布局,以维修网点和经销企业新进人员为基础,开展农机维修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据不完全统计,2009-2014年间全州鉴定农机维修工380人,为农机维修行业输送了新的技能人才。2014年根据自治区安排,我州报送了19名资深维修人员参加了自治区高级农机维修工培训班,为我州二级农机维修企业的布局发展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四、农机维修服务面临的发展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机维修服务是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发展必将随着大农机时代的到来向专业品牌维修店、大型维修中心等精品服务模式转变,龙头维修企业其快速响应能力和上门维修理念,必将淘汰季节店、夫妻店和师徒店,成为打通农机维修难最后1公里的主要组织形式。经调查,农机维修服务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一)对二级点设备条件设定太高,造成多数三级点存在超范围承修事实。经实地调查,随着农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各农机 维修网点维修业务基本以换件为主,多数三级维修点只要具备相应技能的维修工人,辅之吊架(拖拉机分解)、拆卸工具和少部分专用设备,都能对发动机、变速箱和后桥等主要部件及总成进行维修,实际情况与国家农机维修行业标准中二级维修企业的必需具备的设施条件不相符,造成多数三级网点存在超业务范围承修事实,因法不责众,对超范围承修执法有难度。

(二)对农机维修网点扶持政策力度不够。国家和自治区财政扶持农机化发展资金补贴项目缺少对农机维修市场布局、网点升级换代和维修人员培养等方面的资金补助,致使农机维修业的发展一直放任自流,不利于维修网点的健康发展。

(三)以大马力拖拉机为主的高新技术农机装备的维修能力不足。随着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各地引入高性能农业装备不断增多,比如大马力拖拉机维修需要配备电脑诊断系统,拖拉机导航系统芯片集成化,给当地农机维修业带来不小压力。在调查中发现,这部分高性能装备的维修均为生产厂家技术人员,过了三包期后的维修,当地维修网点均无法承担,影响了故障机具的快速修复。

(四)各地州无法开展农机高级维修工的培训和鉴定工作,到自治区培训时间跨度大,路途远,制约了当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五)因汽车维修与农机维修业务相通相近,近几年有部分从事汽车维修的企业进入农机维修行业,技术人员持有汽车维修 初高级工,营业执照业务范围为汽车维修,这种新形势对农机维修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对是否需要办理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汽车维修工是否可以成为农机维修网点的人员资质条件,在政策认定上比较模糊。

五、提高农机维修服务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财政扶持农机化资金专项,出台农机维修网点资金扶持政策。为促进规范化,对示范性二级以上农机维修企业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对参加并通过职业资格鉴定的农机高级维修工,应实施培训费、鉴定费或误工费补贴,鼓励农机维修从业人员提高技能水平,对区州县开展农机修理职业技能大赛给予经费补助;对二级以上农机维修网点采购的必备维修设备纳入财政专项补助范围;

(二)建议对文化程度低,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农机修理工,以区州县三级技能大赛等形式获得高级工资格,真正选拔出维修技术好的高技能农机维修工及农机土专家。

(三)建议对拖拉机销售企业的三包售后服务纳入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范畴,实行技术服务许可证制度,一方面与农村维修网点同等看待,便于整体管理,另一方面与国家三包规定对接,成为监管农机销售市场的手段,消除农机销售市场管理空白,同时建议将此款内容纳入自治区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修改内容。

(四)建议调整农机维修网点年审时间。因新疆冬季严寒,每年12月份绝大多数农机维修网点停业关门,造成网点年审找 不到人,看不到场地设备,建议因地制宜调整农机维修网点年审时间为每年的7-8月份。

(五)从管理条例明确二级以上农机维修企业从事拖拉机报废回收业务,并在《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修订中明确拖拉机报废回收企业资质审批职责;

(六)出台政策,鼓励拖拉机销售企业、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依法成立二级以上农机维修企业,鼓励当地汽车维修三包站进入农机维修行业,整合资源,提升维修水平。

(七)建议从“维修情况、人员情况、用地面积、资产情况、维修设备情况”等数据项目着手,将农机维修统计报表纳入当年农机化统计年报。

作者:金若成,巴州农机推广站

电话:***,地址:库尔勒市兰干路

2.我国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篇二

一、我国农机售后维修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机的售后维修服务, 分为三包期内和三包期外两种情况。三包期外一般多数由特约维修站、维修店、维修点和农民自助维修;三包期内按照国家六部委“三包责任规定”, 主要由经销商负责。

不管是三包期内的售后服务还是三包期外的维修服务, 近年来得到了有关农机管理部门、行业组织、流通企业、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维修商的重视, 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标准, 涌现了很多好的做法。比如: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行业标准, 涵盖了维修资格、质量管理、监督检查及罚则等内容, 对规范售后维修服务特别是三包期外的维修服务起到良好的规范的作用;中国农机流通协会2000年制定的《农业机械营销企业服务质量规定》行业标准, 对农机售后服务特别是三包期内服务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详细规定, 在全行业得到了广泛的贯彻和实施, 2013年又根据新的情况进行了修订;从企业方面看, 对售后服务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多数农机流通、生产企业把服务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 不断创新服务理念, 加大服务投入, 挖掘服务潜力, 扩充服务内涵, 涌现了许多新的做法并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黑龙江省农机总公司新建了信息呼叫中心, 在24小时内为用户提供疑难解答、信息咨询、售后服务投诉和群呼业务;推行“中心站服务+网络服务+厂方服务+渠道外服务站”的服务模式, 在全省新建76个二级委托服务站、12个区域维修中心, 设立维修配件中心库1个、配件库5个, 农忙时节设配件临时库25个, 并配备10台售后服务车辆, 以此保障服务半径小于100公里和限时服务等承诺, 达到全覆盖、全过程服务。江苏苏欣农机连锁有限公司结合自身和团队实际情况, 制定了“技术服务管理制度”, 开展苏欣服务品牌工程活动, 包括: (1) 实现“一个目标”:服务创造价值、用户满意。用户包括最终用户、营销网络用户、上道工序用户、横向合作部门。 (2) 着力“二项内容”:“全面、全过程”服务, 即处理用户一个提问、一个电话、一个电子邮件。 (3) 增强“三项基础工”作:建设一支过硬稳定的服务队伍;建立用户服务档案;增加服务装备投入, 提升维修中心服务能力。 (4) 实现“四个互动”:销售与服务互动, 公司与用户互动, 售前、售中与售后互动, 领导与服务人员互动。 (5) 达到“五项具体要求”:响应动作快, 服务态度好, 协调工作细, 服务能力强, 配件供应全。 (6) 坚持“六项考核项目”:服务及时性;服务态度;服务能力;配件供应的品质、价格;遵守服务规章;总体用户满意度。以“客户满意”为终极目标, 通过打造苏欣服务品牌, 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和整套解决方案。河北省衡水农业机械总公司以“323”服务标准贯彻“一路关怀、全程陪伴”的服务品牌理念。具体为“3全2快3专业”, 即“全天候接待用户, 全过程跟踪用户, 全方位服务用户;接到报修反应快, 外出施修行动快;服务流程专业, 技术培训专业, 配件保障专业。”服务定期回访-对来电、来店报修用户建立用户档案, 定期回访;故障修复第2天回访维修效果, 1月内回访使用情况;提醒服务-依据建立的用户档案建立提醒服务机制, 提醒内容包括:冬季放水、换防冻液、定期保养等, 主要体现公司对用户的关怀。

总体来讲, 近些年农机售后维修服务的质量、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但是, 由于农机行业属于微利行业, 企业普遍存在资金有限、基础设施薄弱、人才匮乏等问题, 无论是农机三包期内还是三包期外的售后维修服务均未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 更没有形成规模产业, 售后维修服务能力还跟不上快速增长的农机销售需求, 加之企业基础条件参差不齐, 存在着相当数量不具备售后服务能力的季节店、夫妻店, 使售后维修服务更是雪上加霜, 问题诸如三包期内服务不及时, 易损件、关键零部件三包期限不明确;三包期外零部件材质、质量无保障, 维修费用不透明、不规范等等。农民用户的利益和权益无法保障, 阻碍了农机化的发展。笔者认为, 要解决农机售后维修服务存在问题, 应从加强管理、加大投入入手。

二、加强农机售后维修服务管理

1.强化、细化对国家六部委“三包责任规定”的落实

国家六部委“三包责任规定”自1998年颁布以来, 在农机行业得到普遍贯彻。但是, 目前在偏远、农村地区依然存在三包期由企业自行规定的现象, 三包有效期有3个月、6个月的, 也有一年的;内容也各不相同, 一些经销商不肯对易损件、电器件、橡胶件进行三包。因此, 有关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具体产品, 对三包期限和责任进一步细化并加强管理力度, 进一步规范售后服务行为。

2. 规范三包期外维修工时、零配件进货渠道管理

目前, 三包期外维修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零部件材质、质量无保障, 维修费用不透明、不规范。笔者建议一方面有关管理部门加强对维修店零配件进货渠道的监管;另一方面有关行业组织可借鉴汽车行业的经验, 制定维修项目、维修工时及收费标准, 引导广大维修商参照执行。维修项目、维修工时及收费标准向消费者公示, 增加透明度, 减少相互压价及漫天要价、乱收费现象。

三、加大农机售后维修服务投入

农机流通行业, 在计划经济时期属支农行业, 国家对毛利率严格控制, 改革开放后, 农机流通行业又经历了二十几年的低迷期, 造成农机流通行业企业普遍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薄弱、人才匮乏, 农机经销商虽然搞售后服务的热情很高, 但受资金限制效果不明显, 三包期外维修店基础设施更是简陋。农机售后维修服务能力远远跟不上快速增长的农机保有量需求。要改变农机售后维修服务与农机保有量快速增长不相适应的问题, 笔者认为应加大国家财政对售后维修服务的投入。

1.加大对维修基础设施的投入

近些年, 国家对发展农业机械化非常重视, 实施多年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农机产品也向高性能、大马力、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现在, 一些大型农业机械的价值少则几十万元, 多则上百万元, 但农机的售后维修服务基础设施还很简陋, 很多售后维修服务机构厂房破旧, 维修设备简陋, 技术资料缺乏, 只有简单的维修、交通工具和技术资料, 缺乏对整机性能、故障及零配件材质的检验、检测手段, 满足不了售后维修服务的需要。由于行业比较效益低下, 企业普遍无力购置, 建议国家或地方财政对农机经销商和维修商购置农机售后维修服务设施适当予以补贴。

2.加大对维修服务人员培训的投入

由于农机行业长达二十余年的低位运行, 造成农机售后维修服务专业人才的严重流失, 随着近些年农业机械化的高速发展, 农机的保有量和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 对农机售后维修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机经销商和维修商的售后维修服务人员从数量到专业水平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农机化要求;加之农机产品季节性、集中性购买及使用与售后维修服务能力形成了巨大矛盾。目前, 国家财政已经专门设立对机手的培训资金, 笔者建议增加对售后维修服务人员培训的资金支持, 从根本上解决售后维修服务的瓶颈问题。

四、全面提高农机售后维修服务管理水平

农机行业的售后维修服务管理水平与汽车、家电行业相比, 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要全面提高农机售后维修服务水平,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健全农机售后维修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从整体看, 农机售后维修服务企业及相关联的其他企业真正意义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还不普遍, 而与之接近的汽车行业, 据笔者了解, 许多品牌的汽车4S店在生产企业的要求下, 都进行了质量体系认证, 零配件配套企业进行了更高标准的认证, 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汽车4S店的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建议农机售后服务维修企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学习汽车行业的经验, 建立健全售后维修服务管理体系。

2.建立用户跟踪、评价系统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要为用户创造价值, 让用户满意, 实现企业效益。因此, 了解用户需求、满足用户需求是企业经营工作的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工作, 农机售后维修服务企业, 一方面应及时建立用户档案, 另一方面应就用户回访、评价、投诉解决、满意度提高等方面进行整体方案的策划并有效实施。

3.寻求不断改进机会

目前, 大多数农机售后维修服务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做了用户回访工作, 但是, 停留在员工考核上的较多, 用于寻求有效改进机会的较小。笔者建议农机售后维修服务企业管理层面应重视用户评价的甄别和分析, 找出用户不满意的原因, 采取改进和预防措施, 从而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进而提高企业业绩。

3.我国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篇三

关键词:维修网点;农机维修管理;无证经营

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化的发展,它是中国现代化快速经济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农机化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农机维修管理不能满足农业化快速的发展。因此加强农机维修管理已经成为国家的迫切之举,成为推进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加快农业化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农机维修管理能力,了解农业发展的现状,根据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1.农机维修管理的现状分析

1.1 农机专业维修人员维修水平低、维修服务质量低

在我国有很多地方多数农机维修人员专业水平低和文化水平低,他们是通过长时间从事工作经验来从事维修工作,所以没用通过培训来取得职业技能证书,因此出现了农机维修人员的人数少,技术低,导致维修服务质量不高。

1.2 农机维修专业网点少、简陋,工具少、简单

在很多地方普遍存在兼营的情况,维修网点都是以家庭式经营模式,收入少,工具陈旧老化,倒链、千斤顶、台虎钳、电焊机、切割机、氧一乙炔焊机、台钻、充气机、砂轮机以及游标卡尺、百分尺等基本测量工具,多为旧农机修造厂报废的设备。

1.3 农机维修网点管理难

尤其在农村农机维修点多、面广的特征,不是很好管理,再加上我国农村农机管理机构不明确,使得管理更加困难,维修配件的质量更加混乱,产品质量纠纷时有不断发生。

2.加强农机维修管理的对策,促进农业又快又好发展

2.1 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技能培训

农机管理离不开专业性的技术人员,只有强化农机管理部门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推动农业化的发展。具体的要对维修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使维修人员与农业现代科技紧密结合。不仅仅要提高培训课堂上的知识,还要让维修人员与实际相结合,把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农机管理上。通过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技能培训来不断提高农机化的发展。

2.2 更新设备配件的管理

在农机质量维修的管理中,农机维修设备加强质量检测工作能够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的检测水平,也能够增强农机维修的高效进行。农机维修管理监督人员定期的检测维修网点的设备检查,其中发现有不合格的维修设备和报废的配件必须禁止使用和更新,保证了农机维修质量。加快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提高零部件加工的精度,提升农机产品的质量,增加高能耗、高污染、技术落后的产品的淘汰。农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加强,增快制定农机产品技术标准,推动动力机械与配套农具、主机与配件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开发生产的实现。通过农机制造企业质量监督检查制度的建立,组织产品质量的抽查。通过加强生产技术工人的培训,增强工人使用现代化机械加工设备的能力,不断提升农机产品质量。

2.3 增强组织领导,抓好维修市场监督管理力度

在农机化方面,维修市场监督管理力度还是比较的薄弱,对监督管理力度的认识不够,并且措施也不够有力。所以应该抓好维修市场监督管理力度。还要增强组织的领导,整顿和规范农机维修管理制度。这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工作。增强组织领导,抓好维修市场监督管理力度有利于农机化的快速发展,促进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通过不断召开会议,制定目标明确规定,制定合理措施,明确责任,加大落实,实现农机维修点的规范化建设管理。健全农机维修管理机构的设置与人员的编制。组织执法人员学习培训,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力度,帮助维修网点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长效的农机维修管理工作。加强维修点的证件管理力度,对维修人员没有维修职业技术证书的加以处罚,加强处理维修质量问题,通过专业人员的技术鉴定,对发生维修质量和服务纠纷进行确定质量责任,来促进农机维修的发展。

2.4 加强农机强制性认证、自愿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只有抓好农机强制性认证、自愿认证和质量管理认证的工作,才能有效推动农机质量认证的有效的发展。国家唯一制定的农产品强制性认证机构是农机认证中心,2002年,实施了对背负式植保机械的强制性认证;2007年,实施了小四轮拖拉机的强制性认证。农机认证基本形成了国家强制性认证、自愿性农机产品认证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框架。通过对强制性认证、自愿性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开展,对规范企业行为的规范、农机市场的净化、农民利益的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5 强化服务意识

通过强化服务意识,提供了农机化发展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要做好推进农机维修、农机信息、技能鉴定、外事外经等项工作的新发展。要建立农机服务信息网宣传农业机械化,积极更换网页围绕一系列重点农机化工作开展信息发布功能,增加信息的发布量,提供有力的信息服务。

3.结语

通过上文所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机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应该提高对农机维修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农机维修管理要从多方面分析,要加强农机维修管理人员的专业性知识,提高农业水平。还要不断的更新设备,抓好农业化市场的发展方向,加强监督管理进度,也要强化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立岩,韩玉福.农机维修市场管理工作的措施及对策[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8(03).

4.我国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篇四

国家连续七年实行的农机购机补贴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购买农机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各种配套农业机械及复式高性能农业机械的迅速发展。截止2009年底,全市农机总值达到75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1140万千瓦,拖拉机达到17.6万台,联合收获机总量达到1.6万台,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总产值达53亿元,农机化为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10%以上。而作为农机化生产重要环节的农机维修服务,与迅速提高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相比,却处于相对的滞后状态,对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已十分显现。如何打破传统格局,探索适应形势发展的新的农机维修服务体制机制,是摆在我们农机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新的任务。

一、当前农机维修服务现状,远远不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

全市现有各类农机维修厂点2984个,从业人员5706人。其中具备整机维修竣工检验能力的一级维修点仅13家,主要分布在诸城、高密和昌邑;具备农业机械的整车修理和总成、零部件修理能力的二级维修点为81家,主要分布在青州、诸城、高密、昌邑和临朐;具备一般性故障排除以及整机维护的三级维修点为2125家;专项维修点700家。具有较好维修能力的一、二级维修点相对较少,且分布不均。现有维修厂点普遍存在设施设备落后陈旧且配备不齐的问题,规模小、人员少且网点数量逐步痿缩。农机维修人员基本上仍沿用着传统的眼看、耳听、鼻闻、手摸的农机故障诊断方法,维修服务能力低下,对损坏零部件由于缺乏修复能力而常常采用更换新件,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新技术难以应用推广。

现有农机维修点只能满足一般性农机具常见故障的维修需求,对当前迅速普及的大型、复式、高性能农业机械的维修,由于缺乏必要的设备和维修技术往往无能为力。农机销售企业虽有三包服务,对于距销售地点较远的用户来说,机械一旦发生故障,根本不可能及时排除;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免耕播种机等农机具集中作业在三夏三秋农机作业高峰期,即便是近的用户,由于销售企业的三包人员少,加上作业高峰期作业集中,机械故障相对集中,农机故障也不可能及时排除,这样就严重影响农业作业进度和农机业户的经济收入。面对这样的形势,如不从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农机维修服务制约农机化发展的瓶颈将难以打破。

二、农机维修服务影响农机化发展的瓶颈,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解决

搞好农机维修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就要打破当前农机维修服务市场相对单一的传统格局,本着就近、方便、专业、及时、优质服务的原则,每县市区组建1-3个具有一定区位优势、规模较大、设备设施较为完善、专业技术力量强、维修服务辐射面广的区域性专业化农机维修服务中心。通过各县市区建立的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在全市搭建起以属地维修为主体的专业服务能力强、维修方便快捷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重点解决大型、高技术难度农业机械的维修养护问题。这样,就形成了专业性强的大型农机维修由服务中心,一般机具的常见故障维修由综合维修点,专项维修由专项点维修的多层面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解决农业机械面临的专业维修保养难的的问题。

组建区域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一是现有的较大规模的农机维修厂点具有一定的厂区和车间,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同时经营者需要通过扩大维修规模和维修业务,提高服务能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需求。二是大型农机生产企业具有专业技术优势,同时也需要更广泛更便捷的社会化配套服务,提高自己的社会信誉度。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联系。

三、建立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的思路与构想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大农业,建设平安农机,更好服务于三农”为宗旨,立足当前实际,发挥部门职能,引导农机维修向区域化、专业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农机维修社会化服务能力。

(二)布局规划

每县市区根据本辖区实际,综合考虑区位优势、经营状况、经营规模、发展潜力、区域性服务辐射能力等各方面因素,搞好区域布局,利用2-3年的时间,引导培植1-3个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并因势利导探索成立农机维修合作社或农机维修协会。

(三)发展规划

1、搞好试点。第一年,每个县市区结合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评选活动,先行试点,农机部门配合争取政府政策、资金支持;并协助维修点搞好与农机生产企业的联系协调,建立三包业务站,争取一“点”多“站”,争取规模最大化,筹建一个区域性广、专业性强的农机维修服务中心,探索成功经验。

2、扩大布局。在试点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扩大布局,组建新点。利用2-3年的时间,每个县市组建1-3个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基本解决有机户对大中型拖拉机、各种配套农业机械、复式多功能高性能农业机械维修保养难、难维修保养的问题。通过组建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形成保质、高效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

3、强化服务。通过2-3年不断的投入和建设,使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在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得以增强,服务信誉得到提升,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后,引导农机维修服务中心扩大服务范围。成立农机维修合作社,与入社农机户签订“两保”服务协议,农闲时由维修中心技术人员对“两保”机械进行全面维护保养,统一存放、集中保管。农忙时,按照机具使用先后顺序进行出库检验、调试后交付农机户使用。农机作业过程中,维修中心成立保修服务队,开展跟踪维修服务。帮助业户解决机具“两保”(维修保养和安全保管)问题。

(四)政策支持

建立区域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必须得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联合制定加强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建设的的实施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目标,对农机维修服务中心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保证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通过扶持,促进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购置更新维修设备,切实提高农机维修社会化服务能力。

5.我国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篇五

近几年来,枣庄市各级农机部门认真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始终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制定发展规划,落实扶持政策,广泛宣传培训,促进了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更好地推进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近期,枣庄市农机局组织人员对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从2004年开始,我市提出用3—5年的时间,建立起以农机户为基础,以村级农机服务队、农机大户为骨干,以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为龙头,以农机协会为桥梁的新型农机服务体系的总体工作思路。按照这个思路,各级农机部门采取政策扶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措施,积极推进全市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到目前,全市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到3548个,从业人员达到2.1余万人,固定资产达到6.5亿元;共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126个,其中已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正式注册登记的有32个,注册资金达到3300余万元。从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组建程序规范化。全市已注册的32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均能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建,有明确的章程和健全的组织机构、财务管理、民主决策、盈余分配等管理程序和制度。

(二)组织方式多元化。一是由农民自发组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由农机大户、农机主要使用者和支持农机发展的社会人士牵头组建的农机合作社。比较典型的是市中区富发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市中区税郭镇吕庄村农机大户吕凤民发起组建,到目前已发展社员80余人,拥有机械180台(套),固定资产达220多万元,年经营收入100万元,带动了近百户农机户走上了专业化农机作业服务的道路。目前,此种类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占总数的25%。

二是由基层农机管理机构牵头创办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是镇农机站牵头创办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如台儿庄区马兰屯镇农机站牵头,组织该镇的农机大户、农机科技示范户、农机维修点等20户,注册成立了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40万元,拥有各类机械30余台(套),提供各类粮食作物的耕、耙、播、收及机械维修、跨区作业、新技术推广等服务。目前,此种类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占总数的28%。

三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主要是村集体组织创办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如滕州市洪绪镇龙庄村,农业一直实行的是集体规模经营,将农机服务作为产业来抓,成立了以村集体资金投入为主的龙庄农业公司,重点发展大中型和高科技含量的农机。目前,该村集体拥有各类农机具共计40余台(套),农机动力达到1175千瓦,农机注册资金500万元,配备5名专职管理人员,有自己的配件维修车间和油料库,对全村农业生产实行了统一耕种,统一收获,并且所有农业生产环节全部无偿服务,形成了完整的一条龙农机服务网络,彻底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发展民营经济,促进了全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目前,此种类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占总数的28%。

四是由基层农机人员或村干部带头领办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如山亭区桑村镇农机站站长仲伟奇组织参与创办了伟奇农机专业合作社,参加农机大户达20余户,注册资金80余万元,合作社为入社社员提供经验交流、传递致富信息、推荐作业场地、提供作业市场。2008年夏季,该合作社组织了3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到河南、安徽及我省的潍坊、威海等地开展跨区作业,秋季又组织6台玉米联合收割机到邹城等地收获玉米,使社员获利近50余万元。目前,此种类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占总数的18%。

(三)服务趋于专业化。围绕当地已形成的特色农作物,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逐步开展专业性服务活动。例如滕州市界河镇杨希润等五户农民,针对该镇春秋两季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的实际,成立了为民马铃薯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现有会员76人,各种类型的马铃薯收获机6台,封垄机36台(套),覆膜机20套,资产总值56万元,专门从事马铃薯种植机械开沟、封垄、覆膜、收获服务,每年服务面积达27万亩,极大减轻了农民群众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开支,缩短了种植周期,保证了种植质量,提高了种植效益。促进了该镇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四)服务范围扩大化。全市的大多数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范围逐渐扩大。从服务过程看,由单一的机播、机收服务逐步向耕、耙、播、种、收全过程机械化服务发展;从服务模式看,由农田作业逐步向信息服务、技术培训、新机具推广及机械采购、机具维护等方向延伸;从服务领域看,由服务当地农业生产向跨乡镇、跨区(市)、跨省市方面拓展。

二、主要措施

一是领导重视,规范发展。市农机局党组高度重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了《枣庄市农机局关于加快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的意见》,并把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纳入了对区(市)农机部门业务千分考核的重要内容,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优先扶持,引导发展。各级农机部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在农机购机补贴工作中,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大中型农具进行重点考虑、优先安排,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机械挂牌安户等业务,农机监理部门实行电话预约,上门服务。特别是去年三夏农机柴油供应紧张,各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优先发放“农机加油卡”,保证了作业用油,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机械正常作业,农民利益不受损失。台儿庄区农机部门还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靠上服务,帮助发展。山亭区农机部门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技术倾斜力度,强化与工商部门的协调配合,引导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仅2008年就新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6个。滕州市农机部门为加快马铃薯机械化进程,帮助界河镇开展了马铃薯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工程,并指导成立了为农马铃薯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还无偿扶持合作社田园管理机和覆膜机各10台,极大促进了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三是强化示范,推动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生事物,其发展壮大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只有让广大农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得到了合作社带来的实惠,才能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各级农机部门始终把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四是加强指导,促进发展。为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促进其不断上档次、扩规模。各级农机部门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和指导,指导他们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规范运作,优质服务,鼓励和支持他们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促进他们规范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虽然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运作不够规范。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的合作社标准相比,我市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程度比较低。目前,已通过正式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有32家,只占全市农机合作社总数的25%,大部份还没有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其合法身份未得以确认。

二是规模普遍偏小。从调查统计情况看,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比较低、辐射带动力较弱。在全市已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中,资金规模普遍在100万元以下,100-200万元和200-500万元的仅各有5个,拥有社员数普遍在几户、十几户,拥有机械数普遍在30台(套)以下。

三是服务功能单一。大多数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以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服务内容,基本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机播、机耕等为主,且没有长远发展计划,市场筹划、品牌建设、经营开拓等工作开展不足,缺乏发展活力。

四是社员素质偏低。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市场开拓能力,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难以适应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五是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区(市)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认识不够,发展数量偏少,个别区(市)甚至没有一家正式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六是扶持力度不够。我市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初期,经济实力较弱,发展资金短缺。目前,各级在财政、信贷、用地及库房建设等方面的还没有比较系统、明确的优惠政策,严重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四、下一步发展措施

我市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宣传引导。要积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关知识的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要加强基层农机部门和农机大户的学习培训,使他们进一步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二)努力扩大覆盖面。近年来,中央和省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级农机部门要主动协调,密切配合,把各项扶持政策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有能力的组织和个人,组建一批较规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机大户都基本入社;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对基本具备条件的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改造和改建,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要依法规范合作社的章程、制度、工商登记等制度,健全运作机制和服务内容,增强经济实力。

(三)依法推进规范化建设。规范运行机制,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增强自身实力的关键环节。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的规定,坚持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原则,不断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结构,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制度管理,实行财务公开,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松散型向紧密型过渡,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抓好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从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看,抓点示范,以点带面,对促进合作社的发展效果明显。下步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要继续坚持分类指导、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的原则,通过示范性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帮助农民群众增强合作意识,带动农民群众开展专业合作。

6.我国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篇六

为加快我区农机合作社建设步伐,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为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近期,岱岳区农机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区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岱岳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国家持续加大对农机的购置补贴力度,农民购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机械化得到快速发展,农机化水平显著提高。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到加快推进,一些有规模、上水平、效益好的农机大户得到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区成立的合作社有23家,其中工商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23家,注册资金 2994.2 万元,其中,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下的有 9 家,51万元-100万元的有 4 家,150万元以上的有 8 家;拥有合作社社员 615 户。拥有大中型拖拉机 228 台、小麦收获机 245 台、玉米收获机 112 台、免耕播种机22台,配套机具 532 台。服务农户 12485 户。

(一)组建规范化。我区对已经建立的23家合作社加强了规范指导,完善了合作社章程,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运营机制、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合理的盈余分配机制。同时,还对规模较大、组织得力、服务能力较强的合作社重点规范指导,农机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能力也有了较大提升。

(二)合作组织形式呈多样化。一是农户间的联合经营。主要特点是农机大户牵头,多个农机户带机入社,机械所有权仍归个人。如:良庄镇“庆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满庄镇“圣元”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此种发展模式。二是土地合作式经营。主要特点是以村集体为基础成立合作社,对本村和邻村土地采取订单或合同作业方式,为村民提供服务。如:山口镇“新星”农机专业合作社、满庄镇“利群”农机专业合作社、马庄镇“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属此种发展模式。三是股份制经营。主要特点是由乡镇农机服务站牵头,吸收农机发展较好的村集体,农机大户以农机、库房作价入股,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如:大汶口镇“瑞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满庄镇“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属此种发展模式。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一是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农机合作社通过采用大机械、标准化作业,基本上实现了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使作物产量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二是提高了农机化发展水平。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发展致富能力强,技术先进的大型农机具,通过现场会、演示会,让农民群众真正看到了大型农业机械带来的好处,激发了他们的购机热情,为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降低了作业成本。发挥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作用,积极创新作业模式,把保护性耕作与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结合起来一起抓,大力推行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不仅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加快作业进度,而且也降低了作业成本,通过“一条龙”作业每亩作业成本要比传统作业降低10—15元左右,进一步增强了服务功能。四是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机合作社的发展解放了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大部分青壮年农民,通过技能培训后外出务工,不但增长了技能本领,也增加了自身的收入,促进了社会稳定。

二、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社发展不规范。部分乡镇片面追求发展数量,忽视建设质量,部分成立的合作社基础设施简陋,服务能力低,不适应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能达到“五有”规范化标准的并不多。

(二)合作社运行机制不健全。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以股份制为前提,配套制度不健全、运行不规范,市场开发水平低,经营手段落后,服务范围狭窄、作业效率低等。

(三)机库用地问题急需解决。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机库用地难,绝大多数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存在着农机具无机房停放的问题。我区23 家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具原值达2035多万元,其中许多价值较高的联合收割机、免耕播种机由于无专用库房停放,长年日晒雨淋,造成机具老化、损耗严重,给合作社带来了重大损失。

(四)认识不到位。部分乡镇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致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慢,服务跟不上,农机化发展水平较低。

(五)虽然农民对发展农机合作社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是由于组建农机合作社所需资金较大,农民的收入相对来说还比较低,乡镇农村信用合作社放贷资金有限,而且周期短,严重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三、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将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纳入地方政府考核目标,健全规范化建设的机制,把规范化建设的各项指标进行分解和量化,实行目标考核,年终兑现奖惩。

(二)制定措施,促进发展。认真贯彻农业部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在农机更新补贴、政策性保险、农机作业补贴等方面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逐步减免农机专业合作社操作人员的培训考试费用。争取多渠道投入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资金,强化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合作社服务功能,壮大合作社经济实力。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认真吸取教训,总结成功经验,一是在集体经济较好、班子较强的地方,实行村村联合,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作业,进一步增强为民服务的能力。二是大力发展股份制经营。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可以将入户社员的承包田作为股份投到农机合作社统一经营,按股分红。三是积极探索其他的发展模式。解放思想,放宽眼界,只要是有利于合作社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就要积极探索,不断完善,逐步提高农机化水平。

7.我国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篇七

前几年, 农机维修网点分布无序、设备陈旧简陋, 许多维修网点“一间房”、“一个人”、“一套维修工具”, 从业人员维修技术水平低, 服务质量不高, 大部分维修工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因此技术水平、文化素质偏低。对大型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维修技术达不到要求, 维修质量难以保证, 造成了大型农机具维修难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莱西市农机局成立两个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在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中, 按照《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有关农机维修经营审批程序要求, 严把材料审查、实地勘察、资格评定和发证等各个关口。对申请《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农机维修点进行开业技术条件现场勘察和资格评定, 对维修点技术人员、维修设备仪器、房屋及环保设施, 进行全面检查。达不到开业条件的不准开业, 并向其告知维修技术合格证的发放条件, 督促其整改, 达标后再行审批;对区域性农机维修从业人员定点、定期培训考核, 针对当前维修工年龄大、文化水平、技术等级偏低的问题, 建立定期学习培训制度, 宣传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尤其加强了对大型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维修技术的培训。

为进一步提高农机维修服务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机械维修网点规模小、数量少、设备差的问题, 莱西市农机部门积极争取政府政策及资金支持, 建设大型维修车间, 更新维修设备, 推动农机维修网点提水平上档次。该市制定了全市区域内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总体规划, 在市南和市北分别建立了院上老段、昌盛兴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 各给予了30万的资金扶持。其中, 市北院上老段农机维修服务中心, 由莱西市农机局扶持培育。于2011年5月建成, 其农机维修服务覆盖面广, 占地3500平方米, 各项设备设施、人员及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条件均达到一级农业机械综合维修点标准;市南昌盛兴农机维修服务中心, 成立于2010年3月, 在青岛、莱西两级农机部门大力支持下, 在夏格庄工业园投资3500万元, 征地20亩, 建成青岛首家集销售、维修、配件供应、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农机“4S”店。培养了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维修服务队伍。

8.我国农机推广事业的发展策略 篇八

【关键词】农业机械;农机推广;发展;策略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农业也处于向现代化快速迈进阶段,农机推广对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农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对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农机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从人、财、物、政策上使推广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是摆在广大从事农机技术推广人员面前的新课题。

1.当前农机推广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整体实力落后

由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人、财、物长期得不到投入和补充,加之机构改革使农机系统几经撤并,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同时工作条件十分简陋,部分基层单位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工资经费保障,致使业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当前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基本结束,但上述现象并没有根本改变,农机推广实力仍然非常薄弱。

1.2队伍素质偏低

近些年来,农机推广技术力量呈逐年萎缩趋势。人员只出不进,新生力量没有得到补充,县市专业技术骨干缺乏,不少县难找出一个技术全面、综合素质高的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农机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较差,长期得不到国家和政府的投入和扶持,没有经费帮助这支队伍去通过进修和培训来提高整体素质,农机推广工作缺乏专业技术骨干、队伍素质偏低的局面越来越严重,影响推广工作职能的正常发挥。

1.3履行职能困难

由于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受基础设施、技术力量、物质条件等因素的限制,难以独立履行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公益性职能。现在基层农机推广要推广发展大农机(大中型农业机械),土地规模作业(地块集中且达到一定数量的试验示范基地)。从这些方面看,基层农机推广工作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致使基层农机推广公益性职能很难体现。

1.4推广手段落后

农机推广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的因素很多。为进一步适应农机推广的新要求,很多村镇设置了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但是农机推广人员数量较少,推广手段落后,很多推广工作停留在文件与会议上,无法有效地开展实地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以及技术服务等工作,农机推广效果并不明显。

2.今后搞好农机推广工作的策略

2.1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

近几年,中央对“三农”工作非常重视,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城镇化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通过中央政策的支持,农机部门应尽全力争取当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因此,根据当地实际和农民需求,政府要牵头做好农机推广工作,使得先进、高效、实用的农机技术得以推广,更有效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为此,要在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掌握当地农民需求信息,推广先进实用的农机技术和农业机械。围绕当地经济支柱产业,研制推广农业机械。充分利用当地生产条件,召开不同作业形式的农机作业现场会,请当地政府领导参加,做好领导的参谋,使领导及时掌握农机工作的动态,及时推介农机推广工作对农业、农村和农民以及城镇化建设作用的典型事例,并将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如实向当地政府反映,以争取政府的支持。

2.2建章立制,进一步激发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作用。将市乡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中,調动乡镇农机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工作尽心、尽职、尽责,保证各项农机推广工作的基础工作顺利完成,保证各种农机信息能及时传送。

2.3健全市、乡、村农机推广信息网络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观念更新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观念、知识和政策的更新,才会有农机化的迅猛发展,为此确保农机信息畅通非常重要。以各乡镇、街道为单位,在各农业产业中建立农机推广示范点,通过示范点收集各产业对农机的需求情况。示范点要求建立在农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农机专业户等基地,这样较能体现农业区域经济的特色。通过建立农机行业协会获取农机需求情况和作业信息。建立与农业各种协会的联系制度,在互联网上收集各农机企业的信息,以保持与农机企业的联系,获取企业信息的最新动态。另外,还可与各种农机研究所建立信息关系。多元化的信息平台让农机推广部门、用户、生产企业、科研单位互相融为一体,及时快速地获取各种所需的信息。

2.4促进推广形式多样化

建立科、工、户为一体的农机新产品开发研制推广机制。将农机生产企业、科研院校、农机用户、农机推广部门联系起来,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如传统的示范基地模式推广,农机大户、科技大户示范带头推广,农村致富能人带头推广,组织农机科技示范带头人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多渠道的推广以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步伐,真正实现农机推广工作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2.5加大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关注

做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加强宣传是工作是必要的手段,为此,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尤其是资金方面的支持,同时严格执行政府发布的农机推广政策,制定农机推广资金审查制度,确保农机推广的费用落到实处。其次,加强对新农机技术的推广,将农机新技术推广到我国农业生产前线,通过推广人员的示范,让农民亲身了解到新技术、新农具,增强农民对农机推广的兴趣,进而增加全社会对于农机推广的关注度。

2.6加强培训,提升农机推广人员素质

农机推广人员的个人素质是做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关键,农机推广人员的素质水平与能力直接影响着农机推广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培训、提升农机推广人员素质。首先,加强人员新技术培训以及继续教育培训。在农机推广的过程中,要不断安排推广人员进行脱岗学习与考察,拓展农机推广人员视野和知识面,适应农业新局面以及新形势的需求。其次,借用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对有些高级专家教授,可借用其为农机推广服务。吸引广大的大学毕业生到基层进行工作,不断为农机推广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从而提升农机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

2.7加强国家财政补贴,创新农机推广模式

针对农民收支不平衡、缺少资金的问题,国家可以加大对农机推广的资金支持力度,提高农机推广补贴额,通过加大农机资金投入,不断创造条件,引导农机化朝着效率提高、装备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使我国农机推广逐渐走向正常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不断创新农机推广模式。要学会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同时还要加强社会化组织建设,建立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效率以及整体效益。同时,加强农机推广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以信息化推动农机化发展。

3.结束语

9.我国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篇九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等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机专业合作社迅速涌现,成为推动全市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全面了解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推动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为全市农机化事业和新农村建设服务,近期,菏泽市农机局组织人员对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

一、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义

农机合作社能有效实现农机户优势互补,减少或避免农机重复购置,降低农机经营成本,扩大农机作业规模,显著提高机械利用率和经营效益,有效增加机手收入。农机合作社由于机械配套全、服务功能强、作业水平高、服务质量好,能够推动高性能机械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推动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和经济作物机械化。农机合作社能够通过订单作业、承包作业,实行土地托管,促进土地流转,达到区域化种植、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经营的目的,实现规模化作业效益。农机合作社既能吸纳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又能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

二、菏泽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共注册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447个,示范性农机合作社75个。合作社社员总数达8103个,服务农户达31万户,农机从业人员1.68万人,机具数量23967台套。大型拖拉机4411台(50马力以上),联合收获机4904台,配套农机具1.27万台套,库房面积7.5万平方米,资产总额9.1亿元。2011年农机合作社作业面积913万亩,其中跨区作业面积471亩,服务总收入达3.9亿万元,户均4.86万元。

菏泽市农机合作社,特别是示范性合作社,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都建立了社员大会制度,设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明确了理事会、监事会及成员的权力与义务,并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机务管理、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重大财产处置等重大事项由社员大会决定,合作社的发展步入了规范发展的阶段。目前,合作社创办形式主要有三种:大户联合性合作社、能人带动型合作社、乡村集体作业组织改制型,分别占48﹪、42﹪、8%。合作方式主要有劳动合作型、劳动资本合作型和农机合作与土地经营结合型,所占比例分别为53.5%、31.4%和15.1%。服务内容主要是农田作业、机具维修、信息服务及农资经营。

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规范运作。一是加强领导。市政府对推进农机合作社建设工作高度重视,要求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来抓,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大事来办。菏泽市人民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全市农机合作社发展的通知》(菏政办发〔2009〕25号)。几年来,市农机局一直都把农机合作社建设工作列入工作重点,每年初都召开专门会议向县区下达合作社建设任务目标,制订建设标准和考核办法。二是制定规划。我们认真分析全市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状况、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以及农民对农机作业服务需求等情况,科学编制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规划,连续三年印发《关于加快农机合作社发展的通知》,提出当年的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三是把握原则。即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因地制宜,多元创建,量力而行,务求实效,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努力促进农机合作社的规范健康发展。

(二)因地制宜,多元创建。市、县区农机局根据实际情况、现有条件和市场需求,鼓励和引导农机户组建不同形式的农机合作社,并进行分类指导,鼓励合作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市场化,走农机共同利用,合作发展的路子。目前,主要创办形式有大户联合型。如巨野成社、牡丹区强国、曹县顺利、鄄城枣寨等大部分农机合作社属于此类。另一主要形式是能人带动型。如单县田野、牡丹区兴业、鄄城惠农等合作社,是有退休或离职的乡镇、村干部领办的,他们出于对农机事业的热爱,组建了农机合作社。牡丹区高庄镇天庙村的徐兴业,通过多年从事农机跨区作业,农机维修,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2008年12月组织15户农机户组建了农机合作社。单县张柱德,曾任某镇镇长、党委副书记、县统计局副局长,2008年退休。张柱德看到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季节性劳动力短缺和土地闲置现象日趋严重,对土地进行有效整合,推进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产业化是大势所趋。于2009年初,联合部分经验丰富的农机手,组建了“单县田野农机合作社”。

(三)政策倾斜,加大扶持。为促进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菏泽市近几年加大了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一是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优先向合作社倾斜,并根据农机合作社开展作业需求,适当放宽补贴机械类型和数量,支持合作社增强农机装备。并要求农机科技示范园区内的作业和各类农机科技创新项目优先安排合作社来承担。2011年,巨野县1000万元的深松作业项目全部由农机合作社承担。二是落实好工商免费登记注册、农机跨区作业免费通行和农机作业减免税等政策。三是对于达到要求的示范性合作社,经验收合格后,市财政给予不少于1.5万元的资金奖励,用于扶持库房建设或设备购置。四是对建设标准高、管理运作好、带动效果强的合作社,推荐申报全省规模化作业推进项目,能得到5—15万元的扶持资金。自2008年,市财政用于奖励扶持农机合作社的资金达123.5万元。争取省财政扶持资金195万元。

(四)培育典型,示范带动。连续几年,市农机局按照“五化”要求,评出市级示范性农机合作社,从中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管理科学、运作规范的合作社作为典型,在政策上优惠,资金上扶持,业务上指导,并采取组织参观学习、现场观摩、经验交流、评比表彰、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典型经验,营造氛围,引导发展。目前,全市示范性农机合作社75个,省级明星农机合作社2个,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点1个,它们在全市农机合作社建设中确实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五、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机合作社应向规模化作业、系列化服务和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规模化作业:农村大批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他们的土地耕种成了一大难题,为更好地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既能促进劳动力转移,又能稳定粮食生产,农机合作社通过订单作业,代耕代种,逐步推进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转,把农民种不了或种不好的土地接管过来,实行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规模化作业,实现规模效益。系列化服务:合作社要在原来农田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和经营范围,从耕、种、收等环节向全程机械化和农产品加工环节延伸、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机械化延伸,从农机作业服务向生资销售、机械维修和信息服务延伸,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不断提高农机合作社的组织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其自身发展的活力,促进农机合作社的全面健康快速发展。集约化经营:农机合作社要优化农机资源配置,购置大型复式多功能、节能环保、安全可靠机械,集成应用信息、工程、生物、环境等科技,促进农业高产、高效、优质、安全发展。

六、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农机库房建设用地难以解决。农机专业合作社普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机库用地难,大型农机具无处存放,常年风吹日晒雨淋,造成老化、损耗严重,影响有效使用。全市注册的农机合作社有院落、有库房、有基础设施的示范性农机合作社只有75个,不到20%。现有的示范性农机合作社多数规模较小,库房建设标准不高,机械和设备配套不全,其它的农机合作社由于没有场地、没有库房、没有相关配套设施,机具设备无法统一存放,综合服务功能不强,严重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2、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仍显不够。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包括库房建设资金和大中型农机装备及配套设施投入)和经营性流动资金投入,而农业原本是个低收益的行业,合作社成员都是农民,收入偏低,投入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国家投入的扶持资金太少,奖励额度不足以调动农民入社的积极性,金融部门放贷资金额度有限,而且往往周期短、利息高,难以体现金融政策的扶持。

3、农机合作社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社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处起步发展阶段,社员大多都是农民,管理上仍然是松散型管理,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运作经营理念,而且农机合作社规模偏小,服务功能不强,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对策建议

1、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近几年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都有促进农机合作社发展的相关内容;国务院也于2010年7月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其中对农机合作社在财政扶持、金融信贷、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场地、库房等用地)等方面也有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要求;《农机化促进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也有相应的保障条款。各级政府及农机、财政、国土、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都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机合作社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相互协作,密切配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共同促进农机合作社的规范快速健康发展。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来抓,整合各项惠农政策,不断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财政部门每年要拿出专项资金对农机合作社进行扶持和奖励;国土部门要在用地方面采取积极措施,用足国家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农机合作社建设农机停放场(库、棚),同时结合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把农机合作社建设用地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予以统筹安排。

10.我国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篇十

近几年来夏津县农机局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总体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机监督管理条例》,全面实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各类农业机械尤其是大型农业机械数量不断增加,各类新式机具也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不断涌现,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有规模、有水平、有效益的农机大户蓬勃发展。为全面掌握夏津县农机合作社的现状,为今后农机合作社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近日,夏津县农机局成立了有主要领导人带队的农机合作社调研组调研组,深入农机合作社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

一、夏津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夏津县位于鲁西北平原,辖12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全县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农机化发展的自然条件具备,再加之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基础有了提高,农民对农机化的需求较旺,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结构都有了很大提高与改善,各种新型农业机械和新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大量涌现。

据调查统计,我县拥有经工商行政部门批准成立,取得法人资格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共24家,服务领域涉及粮食生产的耕作、种植、收获等环节。农机专业合作社参加社员300余户,合作社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60余台,联合收割机270余台,其他各种配套农具800余台(套),资产总额达3000万余元,全县各个农机合作社在完成农机社会效益的同时,各农机户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农机合作社在夏津县农机化生产中的贡献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对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推进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必须以农业机械化作为前提和重要保障。农机合作社能够促进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2、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机合作社的不断发展,能够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劳动力,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分离出来。

3、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使农民通过规模经营、劳动力转移、机械创收等多种方式增加有效收入。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机专业合作社,尽管在推动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全面。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目前,在基层农机组织中,对农机合作组织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农机合作组织尚未具备科学管理水平。农机产业的巨大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具有一定规模、服务功能全、服务范围广的农机合作组织数量太少。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影响了农机合作组织建设的进程。

2、发展资金不足制约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其服务对象是农民,投资大、回报率低、经营季节性强,发展壮大靠个人投入是有限的。目前夏津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处于自由发展向规范发展的阶段,其成效还不够明显,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够强,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缺乏扶持资金和银行贷款。

3、土地规模经营相对滞后影响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自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由集体经营转为分散经营,种植品种、种植方式、种植结构各自为政,大机械与小地块的矛盾日趋突出,大型机械难以发挥作用,致使大型机械作业量下降,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加,作业标准低下。

4、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一些农机专业合作社,对社员培训重视不够,技术不够强,理念不够新,服务不够优,思路不够宽,管理不够规范,活动不够正常,制度不够健全,作业经营效益不够明显,自我发展的后劲不够足。

5、主体结构单

一、服务领域不宽。农机合作社大都由青一色的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合作社大都以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服务内容,且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服务居多,林牧渔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服务明显不足。

四、对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

1、抢抓机遇,统一思想认识。认真贯彻上级精神,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强农民自觉接受农机化技术的动力,为农机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为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创造了有利契机。全面提升农机化发展水平和服务水平,建立起投资、经营、受益主体一致的,具有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农机服务机制,实现农机装备资源的科学化配置、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

2、领导重视,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资金投入。首先要争取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提供政策倾斜。其次要多方投入建

立和完善投资机制,逐步建立以国家资金投入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融资参股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信用贷款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设立专项贷款项目。

3、积极稳定,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主要是通过发挥农机作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作用,抓住全县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有利契机,突破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的制约,引导农民要尽最大可能实行连片整地。实现土地连片种植,使农业机械从家庭自用型向社会化服务型转化,从而大大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为农机化事业发展提供空间。

4、注重培训,加强信息服务。应把人才培养、加强信息服务作为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的硬件来抓,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应重点培养好领头人,把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者、管理者纳入培训计划,加强文化理论、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科技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发挥他们在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的骨干作用。以他们为核心引导和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全面推进农机化事业的升级上档。应加强农机合作组织信息网络建设,在自己网络平台上,设置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网络空间,共享信息资源,强化信息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1.我国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篇十一

关键词:汽车维修信息技术

1 我国汽车维修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及存在问题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汽车维修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原始、落后的状态,这种落后表现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人员素质、设备装备等诸方面,而信息资源方面的落后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百多年前汽车诞生时,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四轮交通工具。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原始汽车已进化成为一个高科技的结晶体。特别是电子技术、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汽车的高科技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应用,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SRS安全气囊系统、电子控制自动变速箱系统、动力转向系统、自动巡航系统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不断完善着汽车的性能。这种汽车自身的高科技特征,加上世界各个汽车制造厂商每年不断地推出新的车型车种,先进技术的不断采用,多种系统的不断发展,使得广大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对汽车维修信息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传统的汽车维修资料信息查询,主要借助于传统的媒体(如图书、杂志、报刊等),这种传统媒体,信息量小、查询速度慢、资料更新迟缓,特别对于近些年来大量涌入国内的进口汽车,更因缺乏维修资料,给维修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而解决这一不足的就是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络,即INTERNET互联网。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资讯传递在空间、时间上的局限,能在第一时间最全面、最快速地将资讯迅速的传递到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而INTERNET互联网络中,现代汽车维修行业已崭露头角,从国际汽车维修行业看,维修行业技术资料查询、故障检测诊断、技术培训网络化,已成为全面普及的局面。

我国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络,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从96年起,国内一些汽车维修专业网站开始投入巨资,大规模建立汽车维修INTERN ET互联网站。目前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内容涵盖欧美亚各车系的发动机、变速箱、空调、悬挂、转向、定速、安全气囊、防盗等各系统的基本保养、检修程序、各类数据、各类元件位置图、机械拆装图、电气线路图,并实现了在网上答疑、网上咨询、网上查询、网上培训等功能。同时,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可以迅速、快捷地提供汽车配件、汽车维修检测设备、汽车维修资料、汽车维修技术与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供需信息,使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能够及时获得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而互联网上的技术讨论和技术交流,又加速了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准。网上的远程汽车维修技术培训,也给需要不断吸取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再训练提供了又一条途径。这种以电脑信息处理技术为特点的互联网站,已构成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的一大高科技特征。

此外,电脑管理系统软件与技术在现代汽车维修企业中的应用,也是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业的应用实例。目前,汽车维修企业正面临一场革命。一大批新的汽车维修企业成立,相应的汽车维修服务行业急剧扩张,维修行业的规模也随之变得庞大。如何面对行业内的挑战,提高企业在维修界的竞争力,已成为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完善的管理制度,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精确的管理数据分析以及电脑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对于一个现代化的汽车维修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汽车维修企业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先进的检测维修设备和维修资料的应用,二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与电脑管理。信息化和电脑技术将引导汽车维修企业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于人,在于管理。“服务”将成为未来竞争最重要的手段。良好的服务包括维修服务、售前及售后服务。这种主动服务,就是要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完善客户信息和维修档案。而大量的企业经营数据信息,凭人工是无法完成的。利用电脑技术,建立企业网络数据库才是必由之路。

1.1 采用电脑进行维修企业管理的优点是:①管理者可以通过电脑管理网络系统及时了解全厂的运作情况,从而可以对全厂各部门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②准确及时的统计报表大大减少了管理者主观判断上可能造成的失误,这样就加强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以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的凝聚力。③管理者可以从繁琐的统筹安排,生产调度,统计报表中解脱出来,去争取更多的客户,带来更多更好的效益。④标准规范的管理能够提高维修企业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电脑管理下的客户及车辆档案,为长期、灵活的客户服务奠定了基础。可以让业务部具体掌握所有车辆以及客户的每一个细节,随时提醒客户进行维修、保养和零件的更换,更体现了服务的完整性。⑤图表分析功能可以为管理者提供简单直观的查询功能。可以消除在会计方面人为的失误。⑥能及时、准确地解答顾客的提出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等。

1.2 与发达国家相比,信息资源在我国汽车维修业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①政府扶持政策的力度还不强,从事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站的公司大多于依靠自有资金、人才、技术进行发展,缺乏政府的政策扶持。②电脑在众多汽车维修企业的应用不够,有很大一部分汽车维修企业装备的电脑还只是花瓶式的摆设,并没有真正成为生产力。③由于我国汽车维修业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对电脑、互联网及信息产业有畏难情绪,存在着电脑难学,不会上网等困难,而企业领导者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厂房、设备等硬件设施方面,对电脑、互联网方面的投入的力度及对员工在这方面的培训力度很小。④由于我国电信部门长期处于垄断经营的地位,网络收费过多,服务不良等现象,也直接影响到我国汽车维修业的电脑应用和互联网络的应用。

2 我国信息资源在汽车维修业的应用前景

尽管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信息资源在我国汽车维修业的应用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是信息产业的浪潮正以汹涌澎湃之势,不可遏止地向全社会各领域冲击。也自然将给我国汽车维修行业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信息资源在汽车维修业的应用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

2.1 汽車维修专业互联网在汽车维修企业的应用中,会因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方便、快捷地查询进口汽车维修资料,迅速排除故障,减少车辆维修时间而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仅此一项即可为企业节约可观的经济收入。

2.2 随着电脑的普及,大批掌握使用电脑和互联网的人才将源源不断地进入汽车维修企业,为企业的职工队伍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由于他们的文化素质较高,求知欲强,对新生事物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因此从企业内部产生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这种需求将会更进一步推动信息资源在汽车维修业的应用。

2.3 现代维修企业采用电脑的管理方式不仅势在必行,而且时机也已经成熟:其一,电脑硬件的价格已经降低到很低的水平。其二、软件的开发、设计方面也越来越成熟,功能方面也越来越适合维修企业的实际运作。其三、随着一些大中专及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毕业生进入维修企业,为实行电脑管理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2.4 我国已将现代信息产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来发展。近几年来,我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通信干线网络,技术上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和程控化。

信息产业在我国仍是一个正在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新兴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产业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型电子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其服务范围不断拓宽,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信息服务业正朝着计算机化、数据化、网络化和有线咨询信息网等方向发展。这一切都为信息资源在汽车维修业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我国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篇十二

到去年底, 山东省新开业的农机维修网点的审核发证率达到92%以上, 新发、换发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5000多个, 累计完成合格证网上信息录入5800多个, 居全国第一位。全年共查处假冒伪劣农机配件货值1500余万元, 有效地保护了广大农机维修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的创建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 又涌现出一大批一至四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扎实推进, 全省完成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办证37689个, 比上年增加1万多个, 培训鉴定技师、高级工200多人, 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办证数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山东省的省农机修配管理站和济宁、临沂农机局被评为全国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先进单位, 11名同志被评为先进个人。

加强组织领导, 不断壮大农机维修队伍

几年来, 山东省农机办领导深刻认识到, 农机维修管理工作是整个农机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机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全省农机化工作重点, 把做好农机维修工作当作提高农机维修质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农机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真正列入日程, 切实加强领导。

山东省于1983年设立了省农业机械修配管理站, 具体承担全省农机维修管理工作, 以后又增加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职能。全省17个市中, 有11个市设立了农机维修管理机构, 其余6个市隶属农机管理科。全省137个涉农县 (市) 中有42个县 (市) 设立了专职管理机构, 其余隶属农机安全监理或农机管理机构, 但均有专人负责。全省从事农机维修管理的人员达559人。各级农机维修管理机构, 都配备了必要的检测仪器和设备, 条件好的还配备了微机和交通工具, 确保对维修点技术审验、农机修理工考核等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

坚持依法行政, 不断提高农机维修管理规范化建设水平

《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是指导农机维修业发展的一部重要规章, 是各级农机维修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发布实施后, 山东省及时召开了全省农机维修工作会议, 认真组织学习并对全省贯彻落实《规定》进行了全面部署。同时, 广泛组织开展《规定》的宣传活动, 教育、引导广大农机维修经营组织和个人, 领会《规定》的精神, 认识《规定》的意义, 遵守《规定》的要求, 依法取得农机维修经营资格, 守法经营, 文明经营。

在工作中, 山东省农机部门严格执行工作制度和程序。省农机办制定了《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办法》, 完善统一了农机维修行政执法主要法律文书格式。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 规范了农机维修行政许可审批工作, 为广大农机维修经营者提供规范、便捷和周到的服务。严格履行好农机维修管理的几项制度, 即农机维修资格审批制度、对农机维修业务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农机维修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制度, 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中的违法行为或出现的问题等, 确保农机维修行政许可项目的有效实施和农机维修市场秩序的进一步规范。同时, 加强对农机维修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举办了农机维修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 进行了法律基本知识、农机维修行政执法、农机维修法律文书制作和档案管理等内容的学习培训, 不仅提高了农机维修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和行政执法能力, 还使全省农机维修管理的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搞好部门配合, 积极开展“农机打假护农”活动

山东省农机部门主动搞好与工商等部门的配合, 建立健全工作协调配合机制, 加强监督检查, 做好农机维修市场的监管工作。

从2000年开始, 山东省农机部门联合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 每年结合“3·15维权”和“农机打假护农”等活动,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农机修配打假及农机维修市场治理整顿活动, 加强对农机修配厂 (点) 的检验和修配质量监督。每年查处销售使用假冒伪劣农机配件事件1100多起, 价值近千万元。通过专项整治活动, 消除了维修质量事故, 净化了农机维修市场, 维护了消费者权益, 保证了农机化生产的顺利进行。在每年的“三夏”、“三秋”期间, 全省各地积极组织农机维修技术人员, 巡回在田间地头, 开展农机具的检修和抢修工作, 许多地方还成立了农机维修110服务热线, 农忙时节24小时值班服务。据统计, 每年检修和抢修拖拉机130万台次, 农用运输车80万台次, 联合收割机11万台次, 配套农机具220万台次。农机维修服务真正成为农业四大战役坚强的后勤保障力量, 为现代农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打造服务品牌, 深入创建“文明农机修配网点”

在加强维修管理的同时, 山东省农机部门更多的是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 来赢得服务对象的支持和信赖, 让他们感受到实惠。

从2003年起, 山东省农机部门在全省开展了“文明农机修配网点”创建活动。共有295个农机维修点和配件销售点被评为“文明农机修配网点”, 并悬挂了由省农机办颁发的牌匾。对大力倡导文明经营、诚信服务的优质品牌, 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2007年初, 又下发了《关于做好“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及管理工作的通知》, 全面部署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的创建活动, 以推动农机维修市场体系建设, 按照星级服务水平的要求来促进全省农机维修业的健康发展, 打造山东农机维修服务品牌。

为了鼓励品牌的正面引导效应, 山东省农机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对星级文明网点进行帮扶。一是加强宣传, 对评为“文明农机修配网点”的修配点, 除在《山东农机化》杂志等媒体公布宣传外, 还在受理农机投诉中, 鼓励农机户优先选择挂有“文明农机修配网点”牌匾的维修点修理。二是建立帮扶回访制度, 规定县级农机维修管理人员把文明点作为帮扶对象, 每半年回访一次, 为维修点提供技术服务, 帮助他们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三是每年的农忙时节及农机跨区作业期间, 推荐或指定悬挂文明网点牌匾的单位为定点维修点。四是鼓励享受购机补贴产品的企业选择文明网点为其产品或企业的特约维修点等。

强化技能鉴定, 不断提升农机维修能力

山东省把抓好对农机修理工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作为提升农机维修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

一是规范工作办法。

制定了《山东省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市级工作站管理办法》, 下发了《关于调整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规范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办法, 并组织筹建了省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试中心。

二是改善工作条件。

省农机办投资188万元, 兴建了1200平方米的鉴定培训综合楼, 改善了省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办公条件和基础设施。各市农机部门成立了市级工作站, 提供独立的办公场所, 配置了微机、通讯、交通工具等必要手段, 使全省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条件得到了改善。

三是严格工作程序。

严格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程序, 实行工作责任追究制。山东省先后组织举办了6期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质量督导员培训班, 已有578人取得了国家考评员或质量督导员证书。同时, 规范收费管理, 严格实行培训、考核及技能鉴定收支两条线, 严禁乱收费、搞创收活动。据统计, 去年完成鉴定办证人数37689人, 全省已累计完成鉴定办证人数近24万人。通过积极地开展对农机修理工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 不仅使行业准入制得到很好地实施, 也大大地提高了农机维修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几年来, 山东省的农机维修管理工作在保障农机安全生产、提高机具使用效率、推动农机节能环保和培育农机维修市场的同时, 又促进了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促进了农机服务业的稳步发展。据统计, 山东省现有农机维修点2.6万个, 农机维修从业人员5.4万人。经检验合格, 已核 (换) 发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2.39万个, 核发率为92%, 累计完成以农机修理工为主要工种的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16万人, 农机修理工持证上岗率达85%。2009年, 农机维修服务产值20亿元, 全省实现农机作业服务产值400多亿元, 农机化为全省农民人均实现纯收入450元。

———促进了购机补贴惠农政策的顺利实施。针对中央、省、市、县各级购机补贴资金逐年加大这一情况, 山东省积极组织生产企业的三包服务人员、维修和配件供应点, 进行培训、鉴定和及时服务, 消除购机人员因新机具操作、维修不熟练所带来的担心, 有效地推动了全省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大发展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快速推广普及。

———促进了农机结构和水平的优化提升。全省农机总量进一步增长, 农机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机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对此, 农机维修工作对农机化发展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功不可没。

13.我国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篇十三

(2)当前我国缺乏汽修技术的相关制度规定和法律法规。我国自1986 年开始将汽车维修纳入相关交通行业管理,交通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汽车维修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但是相关的管理和技术要求并不完善。另外,大部分汽车维修点为了牟取利益,使用假冒伪劣产品进行汽车维修,导致原本的高质量汽车在维修之后反而有了更大的安全隐患,再加上部分汽车维修价格的不平衡,使得汽车维修行业的秩序遭到破坏。因此我国非常有必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汽车维修行业的法律法规,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3)当前我国汽车维修的.相关检测设备落后,不能准确的检测出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现代社会的汽车研发已经越来越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因此当汽车出现故障时,也应当利用高科技设备进行监测和维修。虽然有一部分的高水平汽车企业在我国设置了相关汽车维修站点以及售后服务等,带动了我国整体汽修行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更多的还是知识技能相对落后的传统汽修企业。因此,大量引进先进的汽修设备,提高汽修人员对先进设备的运用技能,是促进当前汽修行业发展的非常有效的方式。

2 提高我国汽车维修技术的重要性

(1)汽车在当前社会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对人们的出行,还是作为货物运输的运输工具,汽车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汽车在人们的出行和货物运输过程中难免会由于磨损、老化以及各类腐蚀等原因而出现故障,影响正常使用,那么汽车维修就是通过适当的检测和每隔一段时间的保养进行确保车辆的良好性能,也进一步提高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因此汽车维修技术的高低也就决定了汽车性能的好坏。

(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汽车的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汽车并不像普通的商品,一次购买就可以直接使用,或是后期也不需要相关的保养和维修,汽车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保养和故障检测,这样才能有效保障汽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汽车维修行业是整个汽车行业发展的基础,要想保障汽车行业的平稳发展,高质量的汽车维修技术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保障汽车维修行业更好发展的内在基础。另外,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也能有效增加就业机会。当前我国汽修行业的从业人员大概在260 万人,随着汽车数量的逐渐增加,对维修的需求随之增加,汽车维修技术的相关从业人员也不断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的汽修从事者拥有相关的汽修知识,但是程度却很低,并不能高效的满足相关消费者。所以应当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进行专业技能和良好社会道德的培训。

3 我国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发展方向

3.1 汽车故障检测更加智能化

当前我国的科技发展非常迅速,电脑的普遍使用也给汽车维修带来更加便捷先进的体验,因此,通过电脑以及相关高科技设备的使用将使汽车维修做到故障检测和简单维修一体化,通过电脑的精确计算和数据检测,也将更加高效的提高维修效率的准确率。另外,通过智能化的设备检测和维修,还能够对汽车所出现的故障进行总结分析,更加明确故障产生的原因并且及时进行更好的保养修护。

3.2 专业人才逐渐增多,人才培养专业化

汽车维修虽然维修技术非常重要,但是在维修之前的故障诊断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明确发现故障的准确部位,才能进行维修和修复,如果故障诊断的部位出现偏差,那么就会给汽车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一旦汽车运行,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在汽车维修之前的故障判断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汽车维修行业非常重要的过程之一。当前我国的汽修行业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缺失,制定出了相关的汽修人才培养方案,这为我国的汽修行业发展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3.3 维修观念更加先进,更加环保

当前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在向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前进,汽修行业更是要跟上,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将汽车维修做到最环保、最高效。传统的定期拆解汽车进行保养已经退出了维修行业的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智能检测、智能维修和人工辅助进行故障的排除和修理。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的保护汽车原装零件不受损害,更加有助于汽车的维修和保养。当然,这对汽修人员的维修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

4 结束语

14.我国期货行业的监管体系情况 篇十四

根据《公司法》、《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目前我国期货行业形成了由中国证监会、中国证监会各地派出机构、中期协、期货交易所和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共同组成的集中监管与自律管理相结合的“五位一体”监管体系。(1)中国证监会中国证监会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授权对全国证券期货市场进行集中统一的监督管理,维护期货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运行。中国证监会在对期货市场实施监督管理时履行下列具体职责: ①制定有关期货市场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并依法行使审批权;

②对品种的上市、交易、结算、交割等期货交易及其相关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③对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及其他期货经营机构、非期货公司结算会员、期货保证金安全存管监控机构、期货保证金存管银行、交割仓库等市场相关参与者的期货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④制定期货从业人员的资格标准和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 ⑤监督检查期货交易的信息公开情况; ⑥对期货业协会的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⑦对违反期货市场监督管理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

⑧开展与期货市场监督管理有关的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在“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中,中国证监会负责监管协调机制的规则制定、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具体包括:在净资本监管工作中,负责制定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标准、监管规则及净资本补足制度,督促、指导期货公司净资本监管工作的落实,以及采取必须由中国证监会采取的监管措施等。在保证金安全监管工作中,负责制定保证金存管制度和监管工作指引,负责预警信息处置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在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监管工作中,负责研究制定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监管制度框架,制定和修改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管理办法和规则;核准期货公司董事长、监事会主席、独立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和首席风险官的任职资格;指导证监局对违规高管进行责任确认和追究,并依法采取监管措施;建立与完善期货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监管数据库,建立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诚信档案,组织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等;监管、指导证监局日常监管工作。在期货公司风险处置工作中,负责法规政策的制定,对证监局风险处置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2)中国证监会各地派出机构中国证监会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设立了证券监管局以及上海、深圳证券监管专员办事处。各地证监局是中国证监会的派出机构,中国证监会对证监局实行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中国证监会及其下属派出机构共同对中国期货市场进行集中统一监管。各地证监局的主要职责是: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授权,对辖区内的上市公司,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和从事证券期货业务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的证券、期货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查处辖区范围内的违法、违规案件。(3)中国期货业协会中期协是期货行业的自律性组织,是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法人,由会员、特别会员和联系会员组成。期货业协会的权力机构为全体会员组成的会员大会。中期协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国证监会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中期协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①教育和组织会员遵守期货法律法规和政策;

②制定会员应当遵守的行业自律性规则,监督、检查会员行为,对违反协会章程和自律性规则的,按照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③负责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的认定、管理以及撤销工作; ④受理客户与期货业务有关的投诉,对会员之间、会员与客户之间发生的纠纷进行调解; ⑤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向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反映会员的建议和要求;

⑥组织期货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开展会员间的业务交流; ⑦组织会员就期货业的发展、运作以及有关内容进行研究; ⑧期货业协会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责。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章程》,中期协履行下列职责:

①教育和组织会员及期货从业人员遵守期货法律法规和政策;

②制定和实施行业自律规则,监督、检查会员和期货从业人员的行为,对违反本章程及自律规则的会员和期货从业人员给予纪律惩戒;

③组织开展期货行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行业诚信评价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进行诚信监督;

④负责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的认定、管理以及撤销工作,负责组织期货从业资格考试、期货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资质测试及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规范性文件授权的其他专业资格考试;

⑤制定期货业行为准则、业务规范,参与开展行业资信评级,参与拟订与期货相关的行业和技术标准;

⑥开展投资者保护与教育工作,督促会员加强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⑦受理投资者与期货业务有关的投诉,对会员之间、会员与投资者之间发生的纠纷进行调解;

⑧为会员服务,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积极向中国证监会及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会员在经营活动中的问题、建议和要求;

⑨制定并实施期货人才发展战略,加强期货业人才队伍建设,对期货从业人员进行持续教育和业务培训;

⑩设立专项基金,为期货业人才培养、投资者教育或其他特定事业提供资金支持;○开展行业信息安全与技术自律管理,提高行业信息安全与技术水平;

○收集、整理期货相关信息,开展会员间的业务交流,组织会员对期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对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提出建议,促进业务创新;

○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与联系,开展期货市场宣传,经批准表彰或奖励行业内有突出贡献的会员和从业人员,组织开展业务竞赛和文化活动;

○开展期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入国际组织,推动相关资质互认,对期货涉外业务进行自律性规范与管理; ○法律法规规定、中国证监会委托以及会员大会决定的其他职责。(4)期货交易所我国现有上期所、大商所、郑商所及中金所4家期货交易所。期货交易所是为期货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组织和监督期货交易,实行自律管理的法人。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期货交易所履行如下主要职责:①提供交易的场所、设施和服务; ②设计合约,安排合约上市; ③组织并监督交易、结算和交割; ④为期货交易提供集中履约担保;

⑤按照章程和交易规则对会员进行监督管理;

⑥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职责。根据《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交易所除履行《期货交易管理条例》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①制定并实施期货交易所的交易规则及其实施细则; ②发布市场信息;

③监管会员及其客户、指定交割仓库、期货保证金存管银行及期货市场其他参与者的期货业务;

④查处违规行为。(5)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决定设立的非营利性公司制法人。根据中为研究咨询整理,其业务接受中国证监会领导、监督和管理,其主要职能包括: ①期货市场统一开户; ②期货保证金安全监控;

③为期货投资者提供交易结算信息查询; ④期货市场运行监测监控; ⑤宏观和产业分析研究; ⑥期货中介机构监测监控; ⑦代管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 ⑧商品及其他指数的编制、发布;

⑨为监管机构和期货交易所等提供信息服务; ⑩期货市场调查;

上一篇:镇党委书记在“三夏”暨防汛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同课异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