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时间表

2024-08-07

中考历史时间表(精选8篇)

1.中考历史时间表 篇一

2017中考历史复习-时间与史实专题

公元前

1.约70万-20万年,北京人。2.约七千年前,河姆渡人。3.约六千年前,半坡人。

4.约前3500年,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国家。

5.前3000年左右,尼罗河流域出现古埃及奴隶制国家。6.约四五千年前,涿鹿之战,炎帝、黄帝成为华夏之祖。

7.约前2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古印度河流域印度后,逐渐形成种姓制度。8.约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启继承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9.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两河流域,制定汉谟拉比法典。10.约前1600年,汤灭桀,建立商朝。商朝创造甲骨文。

11.前1046年,牧野之战,姜尚辅佐周武王,灭亡商纣,建立西周,开始实行分封制。

12.前8世纪,希腊奴隶制城邦建立,成为西方文明之源。

13.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包括春秋和战国。

14.前770-前476年,春秋。孔子创立儒家,老子创立道家,孙武创立兵家。15.前681年,葵丘会盟,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16.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

17.前475-前221年,战国。战国七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百家争鸣。18.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改革,雅典城邦奴隶主民主政治。

19.前356年,秦孝公主持,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最富强的封建国家。20.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向外传播佛教。

21.前256年,李冰修筑都江堰,四川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2.前221年,嬴政灭亡东方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创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文字(小篆)。焚书坑儒。派蒙恬修筑长城。23.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西安。

24.前138年、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25.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1世纪

1.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创立基督教。2.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2世纪

1.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3世纪

1.220-280年,三国魏、蜀、吴。2.266-316年,西晋。4世纪

1.317-420年,东晋。5世纪

1.420-589年,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2.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继续改革,促进民族融合。6世纪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分科考试,录用官员。7世纪

1.605年起,隋炀帝开通大运河。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2.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3.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4.627-649年,唐太宗贞观之治。日本遣唐使。5.629年,玄奘西游天竺,归国后著《大唐西域记》。6.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7.646年,日本大化改新,过渡到封建社会。8世纪

1.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尺带珠丹上书称唐蕃“和同为一家”。2.713-741年,唐玄宗开元盛世。将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主要内容。3.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天方夜谭》。4.754年,鉴真东渡日本。9世纪

1.868年,雕版印刷《金刚经》。10世纪

1.907-979年,五代十国。

2.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开封,改称东京。宋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11世纪

1.1023年,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交子。2.11世纪中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12世纪

1.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13世纪

1.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元朝建立行省制度,设立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马可波罗来华。14世纪

1.14世纪,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以人文主义为核心。

2.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改称南京。废除丞相制度。15世纪

1.1405-1433年,明成祖派遣郑和七下西洋。2.1492年,西班牙国王资助哥伦布到达美洲。16世纪

1.1519-1522年,葡萄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实现环球航行。2.16-19世纪,三角贸易,资本积累。

3.明朝中期,戚继光抗倭,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

4.1553年,葡萄牙强占澳门。17世纪

1.17-18世纪,启蒙运动,法国伏尔泰主张自由、平等,批判天主教会。2.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改后金为清。3.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4.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打败荷兰殖民者。5.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6.1685-1686年,康熙帝雅克萨之战。7.1687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力学理论为工业革命提供理论基础。8.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18世纪

1.1727年,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与**、**共同管理西藏。2.1757年,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3.1762年,乾隆帝设立伊犁将军。

4.17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5.1775-1783年,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6.1775年,来克星敦枪声。

7.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诞生。8.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

9.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0.1785年,瓦特改进蒸汽机,成为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1.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确立联邦制政体和三权分立原则。12.1789-1794年,法国大革命。

13.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保护私有财产。华盛顿当选首任美国总统。

14.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处死国王路易十六。15.1794年,处死雅各宾派罗伯斯庇尔。16.1799年,拿破仑政变上台。19世纪

1.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定法典。2.1807年,富尔顿发明轮船。3.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4.1815年,滑铁卢战役。

5.1825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6.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7.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成主要生产方式。8.1840-1919年,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9.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0.1842年,中英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11.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12.19世纪后半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13.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

14.18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5.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16.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林肯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美国南部联盟挑起内战。17.1862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18.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19.18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0.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

21.1882年,德意奥三国同盟形成。

22.1883年,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带动石油和汽车产业的发展。23.1885年,卡尔本茨发明汽车。2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25.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26.1894年,黄海大战,邓世昌率致远舰殉国。

27.1895年,山东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允许日本开设工厂。康有为、梁启辉领导公车上书。

28.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山东兴起义和团运动。

29.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0世纪 00年代

1.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不准中国人居住。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3.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国民党),提出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创办大生纱厂。《钦定学堂章程》颁布,清政府废除科举制。4.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10年代

1.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

2.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清宣统帝下诏退位。袁世凯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

3.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4.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5.1917年11月6日,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人

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6.1918年,李大钊成为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一人。7.1919年,巴黎和会,签订对德和约《凡尔赛和约》,形成凡尔赛体系。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8.1919-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年代

1.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列宁在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2.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形成华盛顿体系。3.1922年,《九国公约》签订。苏联成立。

4.1924-1927年,国民革命战争,国共第一次合作。5.1926-1927年,北伐战争,打倒军阀,统一全国。6.1927-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

7.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受挫,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10月,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星火燎原。8.1928-1937年,苏联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得苏联成为强盛的工业国。为后来打败德国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

9.1928年,井冈山会师,中国第一支红军红四军成立。10.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30年代

1.1931-1945年,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由衰转盛的转折点。

2.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东北沦亡,中国抗日战争开始。3.1933年,美国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4.1934年10月-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5.1935年1月,遵义会议。10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陕西吴起镇会师。6.1936年,苏联新宪法通过,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0月,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中共派周恩来等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9月,八路军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12月13日开始,南京大屠杀。

8.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9月,慕尼黑阴谋,加速二战的爆发。9.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40年代

1.1940年8月,百团大战。

2.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3.1942年元旦,26国华盛顿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成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共同打击德意日轴心国集团。

4.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5.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6.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8月,美军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长崎;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重庆谈判。9月2日,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二战结束。7.1945-1949年,解放战争。

8.1940年代中期,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9.1946年6月,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丘吉尔铁幕演说,成为冷战的信号。

10.1947-1991年,冷战,遏制共产主义。美苏争霸,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11.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战略大反攻。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马歇尔计划实施,援助西欧。

12.1948年9月-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共战略大决战。13.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垮台。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提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0月1日,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苏建交。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50年代

1.1950-1952年,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2.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3.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黄继光舍身堵抢眼。

4.1953-1957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计划经济体制。5.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6.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宪法。8.1955年,万隆会议。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9.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投产。

10.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天堑变通途”。11.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严重失误。60年代

1.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2.1964年,中国导弹、原子弹试验成功。两弹元勋“邓稼先”。东京奥运会。3.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

4.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欧洲开始走向联合。70年代

1.197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2.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3.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1973年,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5.1977年,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恢复高考制度。

6.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邓小平第二代领导核心地位,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出兵阿富汗。80年代

1.1980年,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厦门设立经济特区。2.19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3.1980年代中期,日本提出“科技立国”政策。

4.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第四部宪法。

5.1984年,开放沿海城市14个,江苏连云港和南通。

6.1985年,中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7.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8.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设立,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90年代

1.1990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2.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和冷战结束。世界政治格局暂时“一超多强”,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3.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江泽民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地位。

4.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统一使用货币欧元。

5.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突出表现。6.1996年,克隆羊,基因工程的突出成就。

7.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亚洲金融危机。

8.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9.2001年,中国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考试指导:

1.考前充分准备、充分休息,考试用品准备齐全,书写用笔有备份。2.进入考场,保持安静。拿到试卷,首先在规定区域写全项目。

3.仔细审题,注意关键词和限制条件。想好答案和解答格式后再动笔,避免笔下误和涂改。

4.在规定区域内答题,规范地书写每一个字、字母、数字、符号。

5.遇到暂时不会做的题目,先放一放。等会做的做完后,再思考难题。6.考完后不议论,不患得患失。及时休息,准备好下一场考试。

2.中考历史时间表 篇二

一、集体备课,取长补短

在校本教研中,集体备课是重要一环。教师通过交流和相互学习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初中历史师资力量严重短缺,我校更加严重,全校现在共91个班,只有两名专职历史教师,其余都是兼职教师在“打游击”。这样集体备课就更显其重要性。

二、引导学生,重视历史,乐学历史

鉴于学生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在初三刚接班时,我就给学生强调学好历史、考好历史的重要性,让学生思想上认识到位。为增强实效性,我还请各班班主任帮着“吹吹风,鼓鼓劲”。

在紧张的复习中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这门课呢?我的做法是:(1)绝不拖课,也不布置课后作业。(2)上课时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看书、完成预习题纲—思考、回答老师提问—做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认为历史这门课好学。(3)帮助学生理清线索,梳出思路,让学生真正懂“历史”,会学历史。

三、依纲抱本,找准方向

“纲”即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本”就是手中的六本教科书。对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具体考试内容和目标要求,对照课本逐个单元、逐个知识点、逐条逐项地进行复习,该识记的识记,该理解的理解,该运用的运用,千万不要遗漏知识点。在复习时注意区分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只要求识记的知识点不花精力去理解,只要求理解的也不让学生尝试去运用,考试说明中不作要求的大胆放弃。认真研究了考试说明,找准了方向就不会做无用功,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负担,又提高了复习效率。

四、制定计划,明确思路

找准方向后,我便制定完整的总复习计划。将复习计划分为系统复习、专题复习、模拟训练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又分为预习、复习、精讲、精练四个环节,使之环环紧扣,前后呼应,使学生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

1. 系统复习

本阶段复习以课本为核心,按章节内容复习,以课本为依托,但又不拘泥于课本。突出“全”———知识点要全,课本中与知识点相关的黑体字、小字、表格、插图、注释、材料要全部复习到位;“联”———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分散的要联到一起;“活”———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在每讲完一册书后,我都会帮学生理清线索,找准每个知识点在每一课中的位置,每一课在每一单元中的位置,以及每一单元、每一重大历史事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 专题突破

本阶段复习通过纵向联系,建立专题知识体系。在系统复习基础上建立历史网络体系,把握内部联系,加深对历史本质规律的认识,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弥补前一阶段复习缺漏。对于专题复习,我坚持采各家之长,自编讲义,把点、线、面串联,找出规律。

2009年中考复习时,我一共列出二十五个大专题。在设立大专题的同时,也以一个问题为中心,设立小专题,形成多层次、多视角的小专题。例如:中共领导的革命建设专题可下设 (1) 党的会议, (2) 国共关系, (3) 中共革命理论, (4)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等小专题。另外,我还将2009年的知识点按时间顺序编印了大事年表,便于学生考试时检索。

3. 模拟训练

冲刺阶段,我精心研究各地试题,分析各地中考信息,研究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运用的能力水平,尽心编制几套模拟试题让学生做,训练学生对题型、题量的适应度。对训练中出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同时做好学生考前心理安慰。

五、“抓小放大”,练好背功

通过平时考试,我发现识记类题型错误率也较高。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我还加强了识记训练,让学生背书。背书是要“抓小放大”。“抓小”就是背课本上清楚标明的或者是隐含的第一、周年、标志性等重大而又零散的知识,“放大”就是不用较多时间去背大段课本上的内容。当然“抓小放大”还是由教师把握,为此在每复习完一册书后,我都印发这一册书的必背知识点,读—默—不过关者重默,如此反复后,学生答题速度提高了,正确率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六、聚焦热点,关注生活

学习历史是为了鉴往知来。中考不回避热点。当今社会重大的时政、社会热点问题常被用作中考命题的背景材料,因此,在2009年中考前,我又编印了2009年中考历史热点扫描。如改革开放、国共关系、2009年中考周年复习问题、中美关系等。这些热点问题都以不同题型在今年泰州市中考历史试卷中体现出来了。

总之,在复习中以热点带动历史知识,以历史知识丰富社会热点,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七、考前辅导,轻装上阵

为了让学生彻底卸下包袱,轻松走进中考考场,自信地面对中考,考前我特意编印了考前辅导。考前辅导包括:找找以下专题位置、读读以下知识点、选择题热身训练、材料题热身训练、高分秘诀(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辅导的目的不是猜题,而是让学生充满自信地走进考场。所以在考前辅导的最后我送给每个同学这样一句话:认真做、细心查、满分等我拿。

轻装上阵不仅指卸下思想包袱,而且指精减资料。每到中考,家长、学生求高分心切,不少家长从其他学校找来资料,绝大部分资料学生根本没看就想带进考场,怎么办?考试前我将资料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必备资料也就是最重要的资料,可信度较高的资料包括:六本教科书、校本资料、专题复习讲义、热点扫描、考前辅导资料、大事年表。这类资料要多翻。第二类是平时的试卷,课堂练习。学生只有确信某一试卷上有类似题目时才能翻,仅量少用。第三类是考前刚找来的资料。这类资料只有在第一类和第二类资料中找不到时才能使用。

3.中考历史时间表 篇三

一、试题特点

1.知识点的选择涵盖面广。

知识点分布较为均匀,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基本上平均涵盖。

选择题:中国近代史有第1~7题及第12题,8分;中国现代史有第8~11题,4分;世界近代史有第13~16题,4分;世界现代史有第17~20题,4分。非选择题:中外古代史有第21题,5分;中国近代史有第22题,7分;中国现代史有第23题,7分;世界近现代史有第24~25题,11分。如此布局,符合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与检测等的考查范围。

2.强化课标,立足基础。

本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基本上每个都能在课标中找到依据。如课标要求“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意义和影响”,选择题第3题就通过描述辛亥革命的一段材料,要求学生判断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其他选择题第9题所示改革开放时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股票”,第11题考查的“863计划”,第13题《权利法案》的意义等均属课标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还有,中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科技革命及德国史、美国史,对这些重点考点的考查都依据课标,命题稳定成熟,符合新课改理念,对我省今后初中历史教学具有检测和导向作用。

3.注重能力立意。

本套试题侧重对学生识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旨在让学生学会概括、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第1题、第8题、第21题、第23题、第24题,都考查了学生对图片的认知,需要学生明确图片表达的信息,回归教材知识,作出合理判断。关于对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如第4题,要求学生判断年代尺上的时间,联想发生的相关事件: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并据此判断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国民大革命是反帝反封的重要阶段,全面抗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等。对照题中选项可以得出,年代尺反映的是民主革命的主题。如第8题,图片反映出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三件大事,它们起到的作用就是巩固新生政权。解答这样的试题,需要学生对教材相关内容有个整体上的把握,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第24题,要求写一篇短文,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依据要求组织所学知识,虽难度不大,但考查能力的倾向十分明显。

4.突出考查主干知识,且着眼细节。

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基本上都是考查主干知识,但往往在细节处设问,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对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的近现代外交、中国人民的抗争、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罗斯福新政、拿破仑对外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东问题等这些知识点的考查都属意料中事,但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却往往容易被忽略。如:中国近代化探索几年来成了考查热点,但戊戌变法的积极影响有哪些?美国史学生掌握得非常熟练,但《独立宣言》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之间有何联系?

本套试卷非选择题每道题均为一个小专题。如第21题是“中外文明的发展与交流”,第22题是“戊戌变法运动的原因及影响”,第23题是“新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与成就”,第24题是“科技革命与科技人物”,第25题是“美国的崛起与发展”。这些专题知识从整体上看体现了以下这些理念:思想解放运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科技进步推动本国和人类社会发展、大国崛起的历程与启示。这也延续了河南中考的一贯特点。

5.依托周年,考查历史。

试题考查的许多事件属于整5周年或整10周年大事。如2013年是达·伽马开辟新航路515周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325周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230周年、马克思诞辰185周年、美国黑人奴隶获得自由150周年、卡尔·本茨研制成功汽车110周年、苏联工业化开始85周年、罗斯福新政80周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70周年、以色列建国65周年、冷战开始65周年、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75周年、戊戌变法115周年、三大战役开始65周年、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改革开放开始35周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55周年等。

二、备考建议

(一)开卷考试闭卷备考,把握基础知识是关键

1.利用目录复习,建立知识的横向联系。

2.进行专题复习,建立知识的纵向联系。

例: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6年基本完成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颊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1978年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了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多角度训练,巩固掌握重点知识。

(二)如何回归课本endprint

误区:回归课本就是让学生背书。

回归课本的目的是把课本中的核心知识牢固掌握,理清易混点,突破易错点。围绕这一目的,方法有很多。

1.线索不清楚的,自己动手构建知识框架。

2.概念不清晰的,可以把关键词空出来填空、默写重要知识点等。

3.经常出错的地方,自己要将其整理到一起,通过请教老师、和同学讨论逐个突破。

4.事半功倍的做法,还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试题演练。如针对《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单元,2013年各地中考历史试卷出了44道题,如果再加上2012年、2011年中考的相关试题,其中的必考点已全部囊括,把它们有针对性地挑选出来做,留心问题所在,重点复习,这样的效果比单纯背书要好得多。

(三)能力训练在平时

1.平时做练习题尤其是做选择题时,不仅要能做对,还要知道为什么选某一选项,并且弄清楚其他选项为何不对。

2.注重知识小结。可先建立知识框架,然后自己写出关键知识点。

3.平时作业、训练,要有意识地多做主观题,要认真做,按照考试要求做。

(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贴近现实生活

“学以致用”是历史教学活的灵魂,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将历史学科的重点知识与社会热点内容紧密结合是中考历史一贯的指导思想,近年来的河南中考历史试题始终坚持了这一原则。粗略算来,2014年的社会热点问题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依法治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之一。

◆切入角度:

(1)中国法制化道路: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2)世界法制化道路:《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1787年宪法、《法典》、《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内容比较和作用归纳。

2.近现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切入角度:

(1)可从晚清弱国地位是怎样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后弱国地位是如何发生根本性变化,国际地位又是怎样逐步提高的这条线索切入。

(2)也可结合建国以来的外交成就,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演变。

3.20世纪中国的三次巨变(伟大革命)。

◆切入角度:

(1)三大巨变的代表性事件(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注意与改变社会性质的三大事件区分)。

(2)从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如南京、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人手,认识其在近现代历史上的变迁表现和原因。

(3)从具体的社会生活变迁角度切入,分析变迁的原因(如深圳城市和衣食住行变化的原因等)。

4.大国发展(政治民主化过程、经济工业化过程、国际交往密切化过程)。

◆英国史切入角度:

(1)近代英国崛起的原因和影响。

(2)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日本史切入角度:

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对比、分析、归纳。

◆美国史切入角度:

(1)美国崛起的过程、应对危机的做法、国际地位的变化等。

(2)中美关系从对抗到和解再到合作的演变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带来的影响等。

(3)从中美共同应对挑战的角度切入,理解中美合作的历史作用,如共同应对法西斯的侵略、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等。

5.“三农”问题。

◆切入角度:

(1)历代农业科技发展,认识到科技兴农的重要性。

(2)以土地为核心的农业政策的演变和作用。

6.人类交流、合作求生存、求发展。

◆切入角度:

(1)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全球化加速,人类日益成为利益和命运攸关的共同体。

(2)二战中的反法西斯合作。

7.科技发展、科教兴国。

◆切入角度:

(1)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推动。

(2)二战后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3)科教文化因素在日本两次崛起中的作用

(五)解题技巧平时练

1.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1)认真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在此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对题干要做到“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是肯定还是否定角度,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答题内涵和外延。

对被选项要做到“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例1 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例2 下列史实对解决民生问题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 )

①萨拉热窝事件②罗斯福新政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④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这两道题的答案分别是D和B。

2.材料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1)第一步,审题。审清题意是正确作答的前提,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①审关键词——明确要求答什么。

②审限定词——确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定、答案来源的限定。如“依据材料回答问题”,其答案来源范围自然要依据材料所给信息。

③审分值——量体裁衣,根据分值判断需要答几点(中考一般每点1分)。

材料题审题要先看问题,再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去阅读材料,特别是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观点、事件、引文出处等),这样的阅读顺序目标性强,能够提高做题效率。

(2)第二步,打腹稿。根据问题按图索骥,准确对接,化整为零,重新建构,在心中列出答案提纲。

4.2021福建中考时间表最新 篇四

2021福建中考时间表最新大全

中考考场上考生掌握那些考场注意事项

一、前一天晚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早晨吃些清淡的食物。

按所列清单带齐一切用具,包括:准考证、笔、橡皮、作图工具等,黑色签字笔、2B铅笔最好多备两支,考数学用的直尺、圆规等。掌握考试时间,迟到15分钟不得进场,一般说提早20分钟(第一科考试提早30分钟到达考场)提前半个小时到考区,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新异刺激、稳定情绪;另一方面可以提前进入“角色”即让大脑进行一些简单的回忆活动,如:回忆一些常用的公式、定理,和同学进行一些简单的问答。这样做不仅能转移考前焦虑,而且能将最佳的状态带入考场。稳定心态,及早进入考试状态。进入考场之前切勿饮用太多水,做到考试期间不上厕所,以防浪费时间。

二、进入考场阶段(发卷前)

离考试越近,考生的心情越烦躁。中考不仅是对考生学习水平的考查,同时也是对考生心理调节能力的考验。这时候的考生要记住:不管之前的备考过程怎样,复习效果如何,在考场上,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要振奋精神,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在考场上,适度的紧张会让大脑运转速度加快,使头脑更为敏捷。但过度的紧张会让大脑一片空白,无所适从。越看重中考结果越容易紧张。如果紧张到无法正常做题就不要勉强做题,静下心来,什么也别想,花一两分钟时间深呼吸,然后稳定心态。可适当进行思维转移。经验表明,这段时间是学生最紧张、心理易产生焦虑的阶段。此时,可将注意力转移到某次印象较深的、考得较好的模拟考试中,回忆老师的讲评;或回忆一些有趣、滑稽的事;也可采用心理暗示:“我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当然了也可全身心放松、闭目、做深呼吸,这样直到发卷。

考好第一科。第一科的考试很重要,但开考前不宜过早地在教室外等待考试,可以在操场等场所有意识地放松。做到镇定、自如,不慌张。如果出现心律轻快,手脚发抖等紧张现象,也属正常现象,可以适当进行调节,如深呼吸,同时告诫自己别紧张,不害怕,也可以在嘴里放块口香糖以分散紧张情绪。

三、考试进行中

1.答题前(充分利用开考前五分钟)

试卷拿到后,心情一般比较紧张。此时,可做下列几件事:(1)通览试卷。对全卷有几道题、几种题型、每道各占多少分等做到心中有数,全面调查试卷,为后面实施正确的解题策略做准备。(2)立即解答一些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选择题、填空题,以稳定情绪。(3)信心要充足。简单不要“大意失荆州”,偏难题注意心理暗示:“别人会的我一定会,别人不会的我也会”,坚定必胜信念。

2.答题中

仔细审题,准确解题。题目读两遍,慢审快解(题目看仔细,想清楚再解题),最好能做到一次性答题。

①启动思维,浏览全卷.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一切干扰,提前进入数学思维状态.一般可以看一看事先准备好的客观性题目常用解题方法和对应的简单例子(每法一例,不要过多),闭眼想一想平时考试自己易出现的错误,这样做能增强信心,稳定情绪,使自己提前进入“角色”.拿到试卷后,不要急于求成,马上作答,而要通览一下全卷,摸透题情.一是看题量多少,有无印刷问题;二是选出容易题,准备先作答.②从前至后,由易到难.任何一套试卷都必然包含三类题,即容易题、中等题、难题,而它们在试卷中的位置不一定就是按顺序分布的,所以在开始考试时应先解决容易题,再解决中等题,最后解决难题.考试开始,顺利解答几个简单题目,可以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感,促使大脑兴奋,有利于顺利进入最佳思维状态.考试中,要先做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遇到难题,要敢于暂时“放弃”,不要浪费太多时间,等把会做的题目解答完后,再回头集中精力解决它.这样就可以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考试,发挥出应有的水平.③慢中开始,稳中结束.作好第一个题对于稳定心态有好处,所以开始答题时应稳一点、慢一点,一次性做对会给做好后面的题增强信心.另外,在作完试卷后也不要急着交卷,应稳定情绪认真检查,别因为得意忘形而出现错误,导致不必要的遗憾.考试时精力要集中,审题一定要细心.要放慢速度,逐字逐句搞清题意(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注意异同),从多层面挖掘隐含条件及条件间内在联系,为快速解答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否则,一味求快,丢三落四,不是思维受阻,就是前功尽弃.④分段得分,跳步解答.中考解答题有“入手容易,深入难”的特点,一般第一问较容易,第二、三问难度逐渐加大.因此,解答时应注意分段得分,步步为营.首先拿下第一问,确保不失分,然后分析第一问是否为第二、三问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力争第二问保全分,争取第三问能多得分.而当不会解(或证)解答题中的前一问,而会解(或证)下一问时,可以直接利用前一问的结论去解决下一问.⑤先改后划,联想猜押.当发现自己答错时,不要急于划掉重写.这是因为重新改正的答案可能和划掉的答题并无多大区别,划掉后解答不对会得不偿失.当遇到一时想不起的问题时,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目标,要换个角度思考,从与题目有关的知识开始类比联想.如“课本上怎么说的?”,“笔记本上怎么记的?”,“老师怎么讲的?”,“以前运用这些知识解决过什么问题?”,“是否能特殊化?”,“极限位置怎样?”等等.另外,考试时间快结束的时候,不要再尝试新的问题.如果选择题还有不确定的,可以在先淘汰部分选择支的情况下,根据经验进行猜测.⑥速书严查,调整心态.卷面书写既要速度快,又要整洁、准确,这样既可以提高答题速度和质量,又可以给阅卷的老师以好印象;草稿纸书写要有规划,便于回头检查.检查要严格认真,要以怀疑的心态去查对每一道题的每一个步骤.如“有没有看错了问题?”,“问题中的已知条件运用是否有误?”,“是否遗漏了什么?算错了什么?”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检查时出现两种答案不确定的情况时,一般而言,“最先想起的才是正确答案”.考前怯场或考试中某一环节暂时失利时,不要惊慌,不要灰心丧气,要沉着冷静,进行自我调节.一是自我暗示.如“自己难,别人也难”;“我不会做,别人也不一定会做”;“我要冷静,要放松”等.二是尝试调试,如:做深呼吸3-4次;全身高度缩紧10秒钟,然后突然放松;双手举至面部且自上而下干洗脸5-6次或伸展四肢和腰背,活动手腕和头颈.具体到题目,做选择题、填空题时要注意避免麻痹大意,粗枝大叶,经调查发现:审题不清、考虑不周、想当然地填答案是失分的最主要原因.这类题在中考中占的比例较大,题比较基础,做题时要细心认真,失分很不合算,因为它只要一个答案,并不看你的解答过程,若在某个细节上出问题,全题就一分不得.“小题不大做”是做这类题的一般原则,特别是选择题,它具有考查面宽、解法灵活的特点,解选择题的过程就是通过分析、判断、推理,剔除干扰支,得出正确选项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法、淘汰法、特殊值法、验证法等.所谓直接法,就是直接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准确的运算,严密的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再与选择支对照,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解答选择题的基本方法.而对于解答题,特别是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要坚持“大题小做”的方法,即将一个大题分解成若干个小的问题逐一解决.3.合理安排做题时间,最大限度获得高分

考场上,考生们容易犯两个毛病。一是由于过度紧张,本可以轻易做出的题目不会做。从这道题跳到那道题,又从那道题跳到其他题目。浪费了很多时间,却没有做出多少题目。二是从前往后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不懂得放弃,在一道题目上花时太多,后面的题目没有时间做。考场上,考生应按照从前往后,由简到难的顺序,一道题目一道题目的攻破,碰到实在做不出的题目,要学会放弃,要先做那些花时少,得分快的题目,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再啃那些偏题、怪题、难题。

4.卷面整洁、清晰,答题字数得当

卷面的整洁、清晰是最基本要求,但我们的很多考生往往做不到这一点。想想看,老师批改那么多的试卷都要晕头转向了,再揣摩、猜测考生试卷上写的什么字,怎会有好心情?字写的不好没关系,但总得让老师看起来不费劲。做题时,碰到不会做或没把握的简答题、问答题,我们建议在卷子上写一些相关文字,能得一分算一分,得不到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对非常确定的题目大可不必多此一举,这有可能让老师没发现关键答题点,出现失分现象。

5.在确认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无误后方可交卷。

中考期间的饮食需要注意些什么

考前饮食注意事项一:多喝白开水

考生考前应多喝水,每天要保证1500至2000毫升的摄入量,切忌以喝饮料代替喝水,最好是白开水,矿泉水和纯净水也可以多喝些。充足的水分可确保血液循环顺畅,这样大脑工作所需的氧才能得到及时供应。

一些含糖的饮料在吃饭前最好不要吃,易产生饱腹感,不利进餐时的食量。考生考前可以喝一些茶及咖啡,但一定不能太浓,浓茶及浓咖啡都有兴奋的作用,会适得其反,影响睡眠质量。

营养专家建议考生在考试期间一定不要喝咖啡,因为咖啡因的作用会使人产生尿频,影响考生的临场发挥。

考前饮食注意事项二:多吃果蔬

水果蔬菜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及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缓解厌食及便秘的作用。建议食谱中应保证每天有2个水果,约500克左右。另外,粗纤维的蔬菜要少吃,如果平时没有常吃的习惯考前一定不要突然增加。而菠菜、胡萝卜可增强记忆力,洋葱能改善大脑供血,帮助考生集中精神,这类食物可适当增加一些。

考前饮食注意事项三:少吃煎炸食品

零食可以适当吃些,但要记住:油腻的食物及坚果类食物,如瓜子、花生要少吃,还有甜食及奶油过多的食物要少吃。有的考生一看书就想吃些零食,但是又怕会吃胖,为此专家建议,不妨选择吃黄瓜及水果等,可以有效地控制食量。

考前饮食注意事项四:保持一贯吃法

考生考前饮食安排不要因考试临近而刻意改变,在临考前的一段时间及考试期间,建议饮食量都不要比平时增加或减少太多,尤其考试期间饮食不要做太大的变动,应和平时保持一致。

5.中考历史时间表 篇五

2012年四川省各地中考、中招相关政策预计将集中在3—5月份陆续公布,但记者日前从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为方便广大考生备考,一份详尽的2012年中考考试“月历”已经新鲜出炉。需要提醒的是,与考生息息相关的中考考试要求、各类高中及中职校的招生录取政策等,届时以省教育考试院最新发布的政策为准,广大考生须及时关注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

2012年2月

中职艺体招生专业考试

每年的普通中专艺术、体育学校招生考试一般从2月中下旬就会开始,大约至5月15日结束。艺体考试主要分专业和文化考试两次进行,由招生学校组织,考生可提前做好准备。

这个月,考生要特别关注2012年的《四川省普通中等专业艺术、体育学校招生工作实施规定》,以届时最新发布的政策规定为准。此外,各类专业的报名、考试时间及考试地点等详见学校招生简章。

艺术类专业考试科目由学校确定,体育类专业考试分身体素质和专项两类。专业考试一般分为面试和笔试两种。个别专业科进行初试和复试。文化考试试题则由招生学校根据普通教育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命制,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

2012年3月

中考报名

这个月起,进入中考关键时节,全省各市、州中考报名将陆续开始,但具体日程各地有各地的安排,考生需关注所在地招生主管机构发布的通知、政策、办法等。目前,全省各市州一般均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进行。

所有应届初三学生由学校组织报名。其他类别的学生则按相关政策到户籍所在地教育部门规定的报名点报名,同学们应提前打电话或上网查询,以免错过。报名信息须如实、准确填写。在确定信息无误后,考生需在《考生报名信息表》上签字确认。

3.1中考语文、数学网上阅卷模拟考试。

3.4-3.8中考模拟网上报名。

3.10英语新课全部上完。语文数学物理新课也已完成。开始进入全面复习阶段。

中考网上报名开始。

3.21-3.22零诊考试(部分学校将初三(上)的期末考试定为零诊考试)。2012年4月

中考政策、体育考试

本月,我省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将陆续公布2012年中考和普通高中、职业学校的招生考试以及录取政策规定。各类学校的招生简章或教育部门统一编发的报考指南也将与考生见面。考生和家长可从中了解当地中考的具体政策和日程安排。同时,考生所在的初中学校也将适时通知大家当年参加中考的相关规定和安排事项等。

我省2012年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实施规定》也将出台,有意愿报考中职学校的考生可以留意。此外,省教育厅会公布2012年“具有招生资格的高级中学学校名单”。凡名单中没有的学校均属于没有招生资格的学校,考生和家长在考虑升学志愿时要留意甄别。各地中考体育考试一般安排在4月和5月进行。凡报考高中阶段各级各类学校的初中毕业生,原则上均应参加体育考试,成绩计入中考升学总分。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目前各地的中考体育考试均已纳入升学总分,只是部分考试项目、分值有所差异,但总分均为40分及以上。部分地区还规定有特殊身体状况或疾病的同学可申请免考。

4.12中考体考。(某班共20多名学生满分,约占50%)

4.26化学新课全部完成。中考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训练。

2012年5月

“一模”、志愿(考前填)、体育考试

本月是考生最忙碌的一个月,不但学习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很多提前招生的准备工作也大多在5月进行,考生一定要随时关注相关信息。

首先,很多学校以及地区将组织模拟考试,以检验水平、为中考热身。其次,部分地区的体育考试仍在进行,考生应特别注意补考相关事宜。下旬,各地还将办理回籍报考学生的相关手续,考生要按照届时公布的最新政策办理。

部分地区要填报升学志愿(考前填),这对考生非常重要。《招生考试报》将公布2012年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五年制高职专科及中职院校招生专业目录介绍。考生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后慎重报考。

5.11中考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某班全体满分)

5.12-13 1诊模拟考试

5.19某高中邀请某初中一诊前350名学生参观。

5.20中考政治历史考试。(9:00~10:30思想品德,2:30~4:00历史)

5.24某高中邀请某初中一诊考试前50名家长到校,谈签协议事宜(一诊加三年级上期末的总成绩在前50名内可签协议。可在实验班录取线基础上降分30分录取进实验班)。

5.28公布指标到校生名单(某重点高中指标到校(某初中)生(共16名):由一诊加三年级上期末的总成绩前150名学生,提交申请,学校审核同意。可在重点线分数基础上降分30分录取,进平行班,若要进实验班,还需看中考成绩或进实验班考试成绩)。

2012年6月

“二模”、文化考试、志愿(看分填)

月初,考生们将迎来第二次模拟考试。如果有的同学“二诊”成绩仍不理想,填报志愿时,就需要考虑填报中职等分数较低的学校,千万不要盲目报考,以免造成“死档”。

中考文化考试,全省各地目前大都安排在6月10日至20日之间进行,且多是将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合并进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结果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考试一结束,各区县的评卷工作就开始了。整个评卷工作到7月初结束。

填志愿时,考生要把握填报技巧,分清志愿类别、明确可填学校志愿和专业志愿,录取规则等。考生不一定都非要选择普高,到中专、技校学习一项本领照样可以成才。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中考前的心理调节十分重要,考生除了要休息好,还要进行适当的心理放松,尽量排除紧张情绪,做好充分准备,以平常心对待中考。

6.3不再布置家庭作业,由学生根据自我安排进行复习。若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做或不做。

6.9-6.10班级前25名回家自我安排复习,其余学生到校复习。

6.11所有初三学生回校,老师最后一次讲课。(有可能是重点知识点复习、也可能是重要题讲解、还可能是讲考试注意事项,情况各不相同)

6.13-14中考。(13日9:00~11:00语文,2:30~4:00物理,4:30~5:30化学;14日9:00~11:00数学,2:30~4:30英语)

6.18毕业典礼。

6.28晚7点后,短信发中考成绩。晚8点,网上可查到中考成绩。(中考分数段人数统计很重要,可据此分析孩子大概处于什么位置,以便确定两三所目标学校,第二天分头行动。最好拿到分数当晚,确定一个报考策略,如:是哪所先录取就上哪所,还是第一天等候最满意学校录取不,不录取,第二天又怎么办等。千万避免随心所欲,迟迟不决定!!)

6.29早上7点40到达目标学校。排队,大约11点,学校承诺录取。将网上打印的中考成绩单、准考证、填报志愿的密码交承诺录取学校,由承诺录取学校帮填志愿。(除非实在莫法,或中考分数确实很高,否则定学校不要拖太多天,第三、四天时,大多数学校的名额基本就招满了)

2012年7月

查分、领通知书

各区县统计评卷结束后,录取工作开始。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所在地招生主管机构公布的查询渠道查询自己的中考成绩和录取结果,各地高中学校录取工作也随即展开。9月初,部分市、州还会对未完成的中职招生计划的学校安排录取。如果考生未被录取,则要关注部分补录学校的相关信息,以免错过机会。

6.济南中考时间安排 篇六

高中自行制定招生方案

不再仅针对艺体学科

从今年开始,普通高中招收特长生时,由原来的狭义“艺术、体育”特长,完善为广义的全学科特长。也就是说,普通高中经市教育局批准后,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都可设置特长生招收。同时,招收特长生的高中学校应在招收学科及项目方面有丰富的师资储备,较强的培养能力及一定的培养经验,并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级以上的相关活动。

另外,特长项目可为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科目,也可是学校常年坚持、形成特色、成绩突出的特色项目。每所学校招收的特长生科目种类最多不超过3科。各学校特长生招生简章要于4月30日前在学校网站上向社会公布。“市教育局不再‘一刀切’,充分放权,由各学校自行制定方案报批,可招到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学生可报2所学校

推荐生学校不可兼报

根据规定,学生可选报两所学校特长生志愿,但推荐生试点学校之间不得兼报,否则取消参加测试资格。推荐生试点学校特长生招生总人数不超过30人,非推荐生试点学校招生总人数不超过80人。

推荐生试点学校特长生测试报名时间为6月15日16日,6月17日-18日审核,6月19日-6月20日特长生项目测试。非推荐生试点学校特长生测试报名时间为6月15日21日,22日-23日审核,6月24日-6月25日特长生项目测试。

另外,特长生招生学校对招收特长学科或项目要有明确测试内容及标准。不得擅自增加特长生招生计划。测试合格学生名单要在招生学校和初中毕业学校公示3天。

考生所报学科成绩为A

中考时可降5分录取

记者了解到,报考学科特长生的考生,须为思想品德优良,具备领取《义务教育证书》和报考普通高中资格,具有某学科或某项目特长(申请学科特长的考生,其对应学科初中阶段日常学习成绩需要为A 级)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取得推荐生试点学校学科特长生测试合格证的考生,参照国家高考相关政策,可在该校统招分数线下降低5分录取;取得非推荐生试点学校学科特长生测试合格证的考生,其中考成绩在达到全市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提档线前提下,按照考生中考成绩依据招生计划和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济南艺术学校高中部可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考生实际自主确定录取办法。

第一反应

全学科招生,给孩子多了选择机会

不用再为了考学突击学艺体

以往一提起特长生,大家不自觉地就会想到艺术和体育学科,各高中学校招生时也只针对这两类学科出台招生意见。今年起,济南高中招收特长生改为全学科招收,高中自行制定方案和标准,昨天,不少家长听到这个消息后都为之叫好。“孩子多个选择机会,等各学校出了方案,看看有合适的,就让孩子尝试一下。”

据悉,从去年开始,山东取消了艺术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为和高考政策对接,今年起,济南普通高中招特长生也不再仅限艺术、体育两科,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往艺体生入校后,每天都要进行专业训练,势必会耽误文化课的学习。而且有些孩子学特长‘功利心’较强,就是为考学用的,今后不一定从事与之相关的专业,其实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一高中老师对记者说。

不过,虽然家长们对今年中考实施全科特长生招收表示赞同,但也有顾虑。那就是如何保证公平公正,学校的评价及招生标准是什么是大家最关心的。“以往艺体生招收有标准,篮球投篮投几个算合格,舞蹈专业跳什么舞,动作技术都有打分。现在各高中学校方案还没出来,不知道他们都招什么学科。有些学科主观性较强,比如语文、历史等学科,怎么考量一定要细化。”家长杨女士说。

7.中考历史复习的教学策略 篇七

一、彻底更新复习观念

(1) 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探究史实。这是确定复习内容的标准。历史教学的价值, 主要在于发展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完善学生的历史情感,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社会意识、道德意识,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社会理解能力。因而, 那些最具现实意义的历史知识, 必将成为复习重点。比如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抗争, 近代化的探索, 经济全球化等内容应作为重点复习内容。

(2) 要学会立足教材, 挖掘教材。立足教材, 是确定复习方法的标准。要在师生多边活动中通过运用来理解教材内容, 从而把握基本史实。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道德因素, 发展学生人格。如通过学习历史, 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二、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

构建知识结构。知识结构, 揭示了历史事物的联系, 是理解教材, 提高综合能力的桥梁。主要类型包括章节结构、单元结构、阶段结构、专题结构等。例如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都分别有十个单元的教材编排, 我们都可以用章节结构和专题结构的形式来构建知识体系和架构。

概括历史的阶段特征。首先, 把历史发展过程概括为有突出特征的阶段。如中国现代史的1949~1956年可以称之为过渡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称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世界史中14~17世纪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 17~18世纪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时期;19世纪中叶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或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扩大时期;其次, 根据知识结构, 概括阶段特征。例如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属于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这一时期由于领导阶级指导思想等因素的改变, 又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可以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特征概括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四个武装斗争时期, 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 取得民族解放与民族独立的历史。

三、善于联系与比较

面对全开放的考核形式, 必须让学生学会联系与比较。

(1) 相同历史事件的不同特点的比较。如同是大规模的航海活动,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性质及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不同;又如, 同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结果不同;等等。

(2) 与现实问题相关的历史事物的联系比较。如科技革命与中国当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系;胡锦涛纪念建党90周年的讲话内容与党建的历史之间的关系分析等。

8.时间标准化的历史 篇八

奥格勒的新书,试图重新阐释十九到二十世纪全球范围内对于日历和时钟的标准化,在她看来,时区、时钟和日历的标准化,并非整齐划一的历史,也并非直接与资本主义利益相联系——毋宁说,科层、宗教和文化等一系列力量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结合起来,并对标准化进程投入巨大精力,比如夏令时和标准平均时间等。奥格勒认为,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即使是对于立法者以及至少受到一般教育的官员来说,要将时间想象为空洞且抽象的,那也是极其困难的。对于大多数当代观察家来说,将民众从日出和收获的日常节律中连根拔出的尝试远远说不上成功,因为要强制民众改变其与太阳和季节的关系,乃是不可能的。

根据奥格勒的解释,时间标准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列车时刻的同步。但在她的解释中,列车并没有被作为重要的资本主义利益,这多少让人觉得奇怪,因为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这两者几乎是同义语。另一方面,奥格勒指出,时间标准化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利害,从一开始就是清楚的:十九世纪末,天主教科学家四处游说,试图使耶路撒冷成为本初子午线,而许多国际主义者则倾向于未曾沾染民族主义的加那利群岛中的最小岛屿:耶罗岛。但格林尼治最终胜出,因为英国铁路公司处于统治地位,它在十九世纪早期就开始用标准化时间来组织运营。同时,战争和安全问题,也是采用标准时间的主要动力:德国在1870年代将时间标准化,以作为统一进程的一部分。奥格勒还关注了殖民地的情况。在某些殖民地,当地人民将夜灯、钟楼等殖民物件摧毁,以保留当地的时间秩序;1860年代,面对西方化的威胁,明治日本短暂地回到过传统的纪年方式以划定时间,而不是采用公历;当英国统治者想在印度实行标准时间时,孟买市民起来文明抗议。即使在西方,针对标准时间的抗议也时有发生:比如,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无政府主义者将格林尼治天文台选作攻击目标,因为认为它与国际联盟和大国势力所主导的帝国主义式的国际主义有关。当然另一方面,奥格勒也强调指出,中东和亚洲的改革者们也不仅仅只是抵制时间标准化的进程:他们也试图使其为我所用,增强自身民族国家的认同感。

在米内看来,奥格勒此书的重要教益,在于指出了二十世纪的全球时间变革进程,是如何因应了不同方面的不同需求的,而所有各方也都认为自身将从新的整合和连接方式中获益。也因此,我们称之为“全球化”的过程,在奥格勒看来也就是各方势力运用国际力量来解决民族或地方问题的进程。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案《什么地方可以动》及教学反思下一篇:个人简介范文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