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法律的保护伞 教案

2024-10-20

撑起法律的保护伞 教案(共8篇)

1.撑起法律的保护伞 教案 篇一

撑起法律保护伞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近几年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家庭稳定的一大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目前,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而侵犯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的事件更是数见不鲜,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加强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他们走正确的道路,是本课的主要目标,因而本课在育人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

【教学目标】

1.认清青少年自己的特殊地位受法律的特殊保护,正确对待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青少年的人身权利受法律的特殊保护,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能结合具体的案例及所见所闻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提高是非美丑的辨别能力;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掌握自我保护的技能和方法。

3.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专门法律,四个方面。学会自我保护的技能和方法。知道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课前导学】

1.创设情景,自主感悟,播放动画《机智逃离》。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导课堂、启发思考,产生感悟。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受到过侵犯吗?

3.举例说明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有关规定。

【课堂助学】

1.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完成本课知识框架。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教师适当指导,帮助。然后,学生总结主要的内容,教师作点拨。

2.观察思考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许多法律法规,都对未成年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国家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专门法律,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依据。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法律规定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保护的责任。

分析四幅图片

3.视频点击,现身说法

通过观看一个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小品中的三个片段,让学生思考不同的问题,并说出理由。

(1)思考 在小光与社会青年的对话中,你发现哪些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家庭、学校、社会、自身)

(2)从女同学受到侵害你想到什么?

(3)小光和女同学应该怎么办?

让学生分析总结,即能提高对课堂的参与,增加积极性,开拓视野活跃思维,又能让学生增强实践反应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4.创新设计

案例训练一:

情景一:初二学生赵明的父母特别喜欢打麻将,几乎不分昼夜酣战在麻将桌旁,遇到人手不够时,常常让赵明帮忙“摸几盘”,由于晚上没有休息好,白天赵明上课时萎靡不振,成绩直线下降,上课熟睡鼾声扰乱课堂秩序。

情景二:班主任王老师对他的这一行为非常不满,生气之余,罚他站了两节课。后又打电话叫其家长领赵明回家,以免影响其他同学。

情景三:赵明的父亲认为儿子反正学习也不好,就把他领回家。回了家的赵明无事可做,于是天天泡在网吧,没钱时,网吧老板就给他赊帐。一次网吧老板叫他还钱时,上网一天一宿的赵明瞪着满是血丝的双眼,顺势操起水果刀向老板刺去,所幸,没有刺中要害。赵明被以故意伤害罪被起诉,当地法院进行了不公开的审理。

5.能力实践

(1)路上发现陌生人尾随自己,应该

(2)独在在家有陌生人敲门时,应该

(3)校园内有人在偷自己的自行车,应该

(4)超市在自己购物后要搜身,应该

(5)自己的照片挂在照相馆前面,应该

(6)昨天在商店买的运动鞋开胶了,应该

(7)自己在超市购物后被搜身,应该

结束语:生活是美好的,但生活也是复杂的,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要学会用智慧和法律保护我们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撑起法律的保护伞。

《撑起法律保护伞》课后反思

本课是初二《思想品德》新课程教材的第四课。这一课教材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上好本节课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我在课前做了精心准备。上课进行的很顺利,学生也能兴趣浓厚,积极配合,达到了预期效果。下面我把我的课后反思总结一下。

第一、导入要精心设计。“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在上课前几分钟播放了一个关于自我保护的精彩动画《机智逃离》。通过这一动画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也拉进了新师生之间的距离,更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由此我想到了如果老师在每节课前都能设计一个巧妙而有意义的导入,无论对学生、对老师、对课堂教学都有重要的作用。即使不能每节课都有好的导入,老师也应以积极的情绪去面对学生,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来。

第二、内容要贴近学生。“撑起法律保护伞”这一课如过只是老师干巴巴的讲授、提问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更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课前,我找了一部分与本节课联系密切的视频、图片、案例等,把它们有选择的穿插于课堂之中,为教学服好务。例如我用了3个法制教育小短片,分别设计了不同的问题,在欣赏身边案例的同时,结合教材内容思考问题。学生在愉悦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觉悟。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讨论、总结,达到了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把《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等知识结合起来,更增强了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第三、自主自疑与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我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还学生的核心地位。在复习教材、处理知识框架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4人一组,相互讨论,合作完成,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创新设计”训练时,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疑、自求,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生根据不同的情景讨论设计不同的问题,在相互提问相互探讨中复习了教材知识,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更学会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训练题目要典型。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要在把让学生握整体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思维思考能力,注意答题规范和解题方法与技巧。例如我设计了一个“典型例题中的创新设计”在这里我把一个学生赵明的变化分成三个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分别就不同的情景设计不同的问题和答案。我把解题技巧和解题方法告诉学生。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能设计出不同的精彩问题,活跃了思维,增强了创新设计能力。“能力实践”让学生应急反应自己在受到侵害时怎么做,使他们的应变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本节课学生兴趣较高,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主要爱于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到了合作探究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提高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

当然在课堂上还有一些不成熟不完善,又待商榷的地方。初二《思想品德》是新教材、新课程,教学资料少,但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有许多值得探讨和深入的地方。这节课我认为我自己在以下几方面做的还不够好。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转变:

1、教师主导角色的发挥。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机会,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

本节课中,我尽管做了精心准备,让学生自主地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教学环节不是很衔接,学生有被牵着走的感觉。当学生讨论出了不同方法,不同答案时,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做出的结论进一步反思,澄清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由于时间关系,这点做的也不很完善。

2、学生主体地位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新课程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本节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很明显,还基本处于一种被动接授的状态。新课程所要求的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会自疑、自求,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

总之,本节课有得也有失。本节课运用动画和小视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在小组讨论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步总结并提高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2.关于生活在法律的保护中课时教案 篇二

单元活动 1课时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课前每人制作一张“未成年人保护卡”(按教材要求制作)。

2、课前调查:

将班中学生分成两大组,第一大组调查主题: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第二大组调查主题:学校周围(或学生居住的社区周围)游戏厅、网吧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的情况调查。每一大组按6人一组自行分成几个小组,并进行合理分工,设计好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后撰写好调查报告或制作好。

活动设计思路:

一、交流“未成年人保护卡”:

先分小组交流,再推荐到班级交流。

参考样品:

正面 反面

二、交流调查报告(或):

1、“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交流

按小组在班上交流。

2、“学校周围(或学生居住的社区周围)游戏厅、网吧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的情况调查”交流

按小组在班上交流。

3、汇报交流后,由学生评出最佳合作小组、优秀调查报告或。

3.撑起法律的保护伞 教案 篇三

教案

第二框题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一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树立起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懂得运用不同的法律维权方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让学生树立起敢于斗争的意识。

【学生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初中学生当然不可能学习过多内容、讲得很细,但要让他们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合设计思路】

由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案例导入,再利用人生AB剧的形式对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树立起敢于斗争,敢于打官司的意识:再通过对校园抢劫、敲诈事件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善于斗争;最后通过对情景的处理,巩固知识。

教学过程:

一、案例导入: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案例。

二、出示案例:、用第一人称的途述,将一则家庭暴力、孩子受到虐待的案例,呈现出来:我叫刘丽丽,今年14岁,爸妈离婚后,随爸爸和奶奶生活,爸爸经常赌博,且经常打孩子,我告诉了奶奶,奶奶叫我不要说,因为家丑不可外扬,上法院打官司不光彩。

思考:你认为应不应该听奶奶的话?学生辩论

继续案例:我没说,但爸爸更残忍了,经常无缘无故地打我,旧伤未好又添新疤。

教师提醒:这就是家丑不可外扬的结果。从事件中可以看出,碰到这种事情,一定要敢于斗争,软弱和沉默只会使侵害人变本加厉。

继续案例:他为什么这样?我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寻找维权途径和维权机构

途径:协商——投诉——上诉(打官司)

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消协、居委会、妇联等

继续案例:我去找妈妈,妈妈让我给妇联写信,希望你们能帮帮我。

2、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归纳,得出关键是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特别是是否有勇气。

3、案例:中学中80%的学生诉说身边存在“校园抢劫、敲诈”现象,18%的学生诉说自己曾遭遇过,但真正告诉老师、家长,寻求保护的却很少,因为怕遭到报复,所以决定“自认倒霉”。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归纳:勇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

四情景:初中学生小娅被一个流里流气的男青年截住,先是要与她交朋友,后来又让她资助点儿钱。周围没人,跑不掉,又敌不过他,怎么办。

学生思考对策,要用机智摆脱。

结果:利用胡同转悠,并最后把坏人带来了派出所。

三、老师可以提供自我保护八要领,供学生参考。

四、设置场景:突发事件,请学生讨论如何解决。

【教学中存在的疑问】、面对社会中有些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和现象,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实践敢于斗争。

2、人生AB剧的设计体现了悬疑性,也给教学过程一个不可预测的发展,如何应对教学中发生的意外结果,教师必须要做好应对准备。

“践行道德依法维权”的主题探究活动:

主题探究活动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寻找资料,了解有关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并使之结合在课堂教学中。

另外,还可以举行以“做一个守法小公民”为主题班会活动和到学校附近法院旁听一次庭审或观看一部法制教育片。

附录:

一、典型材料

论自由

究竟什么是自由呢?

自由是不是意味着有权为所欲为,甚至可以损害别人,比方说盗窃和杀人呢?

不:法律禁止这样做。

是不是有权不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比方说可以任意不纳税?

不!法律命令你必须做这些事情!

是不是说自己有权在大热天一丝不挂地走在街上呢?

不!风俗习惯不允许你这样做!

是不是说自己有权对人忘恩负义呢?

不:社会舆论谴责这种行为。

是不是说自己有权随意吃喝或者拒绝饮食而不致严重后果呢?

不!自然规律不允许你这样做。

(摘自:《伊加利亚旅行记录》

XX年的1至5月浙江交通事故夺走3025个生命

3025个生命——这是今年1至5月我省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血淋淋的交通事故不断发生着,触目惊心。但笔者6月1日随省公安厅督查组到绍兴、台州等地检查发现,我省道路超速超载现象依然严重。

日下午2时30分许,交警在上三高速公路上虞段用6F雷达测速仪随机检测,超速车辆时有所见。操作仪器的丁建立介绍说,今年春节,他们曾测到过一辆时速高达210公里、“像在飞一样”的宝马车。因《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现在特别严重的超速现象已少见,但超速车辆仍占车流量的30%以上。

下午3时,测速仪被移至上三高速公路新昌服务区进行隐蔽检测,超速的警告声更是频频响起。丁建立说,这段路属于山区,路况复杂,被省里列为交通事故“黑点”,限速每小时60公里。检测点前面就有一个坡度明显的弯道,在这样的路段行驶,车速过快极易发生侧翻等事故。但笔者发现,很多过往车辆的驾驶员对此却视而不见,仅5分钟时间,就有24辆车严重超速,包括一些大客车。其中乐清至西安、温州至青岛的两辆大客车时速竟均高达108公里。

令人忧心的事实,还远不止于此。1日上午10时许,我们经过绍兴柯桥一路口时,发现有一辆摩托车上竟然坐了4个成年人,均没戴头盔。下午5时许,我们一到临海,就听当地交警介绍,他们刚在市区查到一辆超载大客车,核载29人,实载46人。临海汛桥交巡警中队中队长胡建新告诉笔者,5月份,该中队共查到6辆严重超载的大客车,其中有一辆到河南的大客车,核载43人,实载竟达100人。近期,因大量在温州、台州等地务工的河南、安徽等地的民工要返乡收麦,车辆严重超载现象还会加剧,一旦酿成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超载最多的还是货车。1日晚22时许,在杭甬高速公路三江服务区,值勤交警介绍说,现在过路的绝大部分货车都是超载的,为逃避检查,多在晚间上高速公路。为此,高速交警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勤检查。高速交警支队绍兴大队大队长沈艾中不无忧虑地告诉笔者,现在超载货车是查不胜查,并且多是超载好几倍,曾有一辆核载10吨的货车,他们用120吨的地秤,竟然还无法称起来。5月份该大队管辖的路段有11人因交通事故死亡,而其中6人与超载有关。

督查组负责人陈重天告诉笔者,年初至今,我省因超速行驶造成508人死亡,超速超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马路第一杀手”。为此,我省在5月20日至10月20日开展超速超载专项整治行动,力求通过大范围、高强度和持续的专项整治行动,使严重超速违法行为得到基本遏制,营运客车严重超载违法行为基本杜绝,全省行车秩序有较大改观,为建设“平安浙江”作出贡献。

据公安部门统计,我国近年来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相当于一个县城的人口数,每年的受伤人数更向于一个中等县的人数,更为可怕的是全国平均6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车祸,每1分钟就有1人在车祸中受伤。我们无法忘却,这一幕幕车祸带给我们的苦难和伤痛。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请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狠心父母长期毒打六龄女被虐女童母亲节状告父母

5月9日是母亲节,6岁的被虐女童娇娇(化名)却无奈地将父母崔进录、岳富英告上了法庭,请求法院以虐待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此前,可怜的娇娇被父母绳勒、水烫、毒打虐待长达一年,直到今年5月才被发现。

女童被虐一年父母可能面临刑罚

今年5月7日上午11时许,大兴黄村派出所接到报案,有居民反映黄村一户人家里,整夜都听到孩子的哭声,怀疑有人在虐待儿童。3位民警立即赶到了现场,这户人家防盗门上着锁,可房间里确实有孩子的哭声。敲门时,一个小女孩从窗帘后面钻了出来。民警看到,孩子的两只胳膊被反绑在身后,脸上有明显的伤痕,穿得破破烂烂,样子相当可怜。这个小女孩就是娇娇,民警立即带孩子做了医学检查,发现孩子手臂上的勒痕有新有旧,背部和左脚上的烫伤刚刚愈合结痂,颈部、肩部有明显的青紫痕迹,明显是遭到过击打。娇娇说,在去年5月以前,她一直跟随爸爸崔进录的三姐在河北生活。2003年5月,崔进录和岳富英将娇娇接到北京共同生活。2003年6月至今,二人长期采用殴打、捆绑等手段对娇娇进行虐待,导致娇娇胸部、背部、臀部、四肢多处受伤,经法医鉴定已构成轻伤。娇娇父母的行为已涉嫌构成虐待,故被诉至法院要求法院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我国《刑法》规定,犯虐待罪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虐待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两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虐待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刑事案件,只有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提出,在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而无法告诉的,其近亲属也可以为其提起自诉。目前,只有娇娇的奶奶宗某是她的法定代理人,但目前患病在河北老家,无法参加诉讼。大兴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及大兴区妇女联合会特别为他们申请了法律援助,大兴区法律援助中心已为其委派了律师。

初中生为零食偷书数百公斤

一初中生因贪吃嘴馋,竟在8个月之内,将原就读小学的课本偷走数百斤卖掉。目前,该初中生被警方送进了工读学校。

3岁的小军(化名)家住新洲区阳逻街红岭村,是阳逻街某中学初一学生。因为喜欢吃方便面等零食,从今年4月份开始,小军不断在深夜潜入原就读过的小学,翻窗进入教室,偷盗小学生的课本以及钢笔等文具。偷盗得手后,小军先把“赃物”藏在附近,等周末或放假后再用板车拖到集镇上,或卖给废品收购站,或卖到旧书摊,换取买零食的钱。

频繁地丢失课本,让小军原就读小学许多班级的学生们只能共用课本学习。该校师生也提高了警惕,开始留意“偷书贼”的踪迹。11月底,有学生发现小军时常提着成袋的书在学校附近晃悠,便报告给了老师,老师在确认此事后报警。

2月2日,新洲区阳逻街派出所到小军家调查。经盘问,小军承认了盗窃事实。小军交代,迄今为止,他在红岭小学偷书达30多次,偷盗的书本和文具加起来有数百公斤,一共卖了500多元。

面对记者,小军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以为每次偷那么一点书,换包方便面吃,没什么大不了。但他没有想到,因为他的盗窃,许多学生无书可用,以致影响到了学业。

小军后悔平时和父母交流太少,后悔羡慕同学“消夜”而起偷书换钱之念,后悔得逞之后一发而不可收手。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华中师大教育学专家严正教授说,小军还是个孩子,今后的路还长,犯下错误不可怕,关键是要在错误的道路上回过头来,改过自新。严教授还希望,小军的家长以及工读学校,能够认真地分析他、研究他,帮助他走上自新的道路。

北京第一中级人民院公布十大典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在第四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前夕,北京一中院的法官不仅给孩子们送来了精美的文具礼品,还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一中院少年法庭的赖琪法官,结合自己多年的丰富审判经验,语重心长地嘱咐孩子们,“牢记十点要求,增强防范意思识,远离违法犯罪”。近期,一中院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有所上升,犯罪手段残忍,犯罪形式多样。赖琪法官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归纳为四点:

一是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据一中院统计,少年犯中有70%以上受到过不良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暴力犯罪和jy少年犯中,90%以上看过凶杀、暴力、淫秽录像和黄色书刊。

二是学校教育的欠缺。一些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疏于管理、教育,有的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有效性,造成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厌学、逃学、辍学,有的最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是家庭教育的失职。据了解,有50%左右的少年犯是不良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受害者。

四是未成年人自身法制观念淡薄。未成年人法律知识相对比较缺乏,加之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辨别是非能力差,抵抗不良影响的免疫力弱,遇事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在不良因素影响下,容易走上歧途。

一中院近期审理的十大典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及对策

、王某等十名未成年人L###j案:王某(女)辍学后在社会上结识了众多“哥们”,王某在“哥们”的要求下将女友张某骗至家中或旅馆等地,协助“哥们”多次L###j张某。

法官提示:珍惜学习机会。未成年人应该以学校为中心开展活动,要坚持在校学习。家长不能因为家庭贫困、孩子厌学或学习成绩不好就轻易让孩子放弃在学校学习的机会,要使孩子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不要离开学校和家长的监控。

2、任某等四少年绑架案:任某等四少年模仿电影、电视中的犯罪手段,绑架并杀害一名15岁的中学生,后向家属勒索赎金150万。

法官提示:提高鉴别能力。不要盲目地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音像制品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手段和情节。

3、刘某交友不慎被判刑:16岁的刘某初中未毕业就辍学混迹于社会,父母离异对之管教较少,他在一群社会朋友和“哥们”、“兄弟”那里得到“畸形的温暖和帮助”,学到了残忍与大胆,多次伙同其他同案犯实施盗窃、抢劫,作恶多端而成为社会的害虫,最终被绳之以法。

法官提示:谨慎交往朋友。未成年人要谨慎交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

4、房山地区绑架案:某中学生在学校中多次向同学吹嘘自己家中有钱,生活条件好,遂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未成年犯罪分子将被害人绑架到一山洞中,跺下手指向家属勒索钱财,犯罪手段极其残忍。

法官提示:切莫虚荣攀比。未成年人要克服虚荣、攀比心理,说话要谨慎,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5、火车站绑架案:石家庄无业人员商某和女孩李某是同学,双方在校期间谈上恋爱,后女方为了不影响学业提出中止恋爱关系,并转到北京一中专学校就读。商某追至北京,在北京火车站强行将李某绑架带回石家庄。

法官提示:杜绝过早恋爱。未成年人要杜绝早恋,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文化知识上,不要过早谈情说爱,影响到双方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6、马某专门尾随抢劫小学生案:北京某单位工人马某专门尾随脖子上挂钥匙的小学生,当小学生独自一人拿钥匙开门进家的时候,马某趁机突袭,大肆实施抢劫,共作案50余起,引起社会公愤。

法官提示:增强防范意识。中小学生要保持必要的警惕性。单独回家的孩子,在进家门前要注意观察,不给坏人以可乘之机;独自在家的孩子,不要随便打开家门;在放学路上,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7、小学生机智斗歹徒:在海淀区蓝旗营一过街天桥上,一名小学生被一伙十五、六岁的大孩子拦路抢劫,小学生身单力薄,遂把书包给了犯罪嫌疑人。后该名小学生马上返回学校报告老师,老师追出两里路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法官提示:掌握自救本领。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然后求助于成年人,不要蛮干,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8、某初三女生被Q###j致精神病案:初三女生王某长得非常漂亮,是学校的校花。三名社会闲散人员谎称让王某帮忙找人,将王某的自行车和书包拿走,骗王某到街心花园取车,后三被告人将王某L###j。王某被L###j后精神失常。

法官提示:谨防上当受骗。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

9、刘某猥亵案:刘某是同性恋,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以给糖吃,买玩具等条件引诱刚放学的小学生,将多名男童猥亵,并致一人死亡。

法官提示:抵制不良诱惑。未成年人要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

0、门头沟区一起聚众斗殴案:陈某等人因为琐事发生殴斗,随即纠集自己的铁哥们、未成年人许某某、杜某某等人参与殴斗,将人打死。三人均受到法律制裁。

法官提示:远离江湖习气。要克服不辩是非,不分对错,不计后果的哥们义气心理,更不要盲从。

自我保护八要领

为了有效地保护自己,青少年应该学习和掌握自我保护的一些方法,其中重要的有8条:、记住可依赖的成年人的名单、电话,这样在遇到侵害时,可以及时寻求他们帮助。

2、学会拒绝不正当要求,坚决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比如让我们去打群架、赌博、看黄色录像等等,我们坚决不要去,并劝说朋友也不要去。

3、独自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如有人撬门趴窗,应立即大声呼救或电话报警。必要时可拿起家里的菜刀、锤子作为武器,来震慑歹徒。

4、如在路上遇到陌生人尾随,应想办法跑到人多的地方,或者躲避到单位、居民家。

5、迷路走失后,应及时告诉警察,或者打电话给自己最信赖的人来迎接,不要向其他陌生人求助。

6、上学、放学时,应与同学结伴而行,身上不要带过多的钱,不要携带珍贵物品,即使携带了,也不要随意显露。

7、遭到坏人绑架、劫持、伤害等暴力侵害时,要大声呼救,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反击。如果坏人过于凶狠,一般不要与其硬拼,这时要镇静、机智地与之周旋,以寻找机会脱身并报警。

8、遭遇违法犯罪行为侵害时,及时报警,并记住坏人的身份特征和其他一些突出的特征,以有利于公安机关破案。

二、活动设计方式。

、“拍案说法”:

活动目的:在现实社会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时有发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报导也屡见报端。通过这一活动,把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动手获取信息,感受未成年人受国家的特殊保护,通过体验更加热爱法律。让学生得教训、获教益,并进一步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活动方式:

可以在每节课之前进行,也可以专门安排一节课完全让学生自己来组织。

活动步骤:

步骤一:全班同学可以单独,也可以以自愿组织的形式组成不同的小队,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不同方式,去寻找有关未成年人受侵害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例,并制作成各种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

步骤二:在新课上课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讲述他们所了解的案例。

步骤三:引导全班同学进行简短思考,并简单谈谈自己从这个案例所得到的教育和启示。

2、模拟法庭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参与、实践,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体会法庭的严肃、法律的尊严和公正,增强权利义务观念,掌握维护权益的有效方法。

活动步骤:

、课前准备:

(1)提供诉讼典型案例

可以为前面提供的材料中的被虐女童母亲节状告父母,也可以是同学们自己收集到的案例。

(2)确定模拟扮演分工。

从本班同学中选出若干人,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原告律师、被告、被告律师等。不担任扮演角色的同学也作出分工,作为某具体角色的助理,参与学习、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扮演者准备服装(或者标志),由班干部作出安排并准备模拟法庭所用的简单道具。

(3)根据案情和角色需要,分别复习、查找与此案审判的有关法律知识(如适用什么诉讼程序、涉及的有关法律根据、诉讼请求的根据、辩驳对方的证据等)。

2、开庭前布置模拟法庭现场。

(1)开庭审理

审判长在核查诉讼参与人到齐之后,宣布正式开庭。

遵照审判长的安排,原告宣读诉状,并出示有利于自己证据。

原告辩护律师申述诉讼请求的法律根据。

被告(或其辩护律师)作答或者提出反诉,并出示自己的证据。

(2)法庭辩论。

(3)审判长宣判。

审判长宣布审判活动结束。

3、本活动后的总结

扮演者结合自己的角色,说明审理中受到的制约,说明自己参与活动的体会(如审判长的审判手记、原告胜诉的依据、被告败诉的教训、辩护律师的作用和辩护依据等)。

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如对法律的理解,对诉讼程序的理解,参加旁听的体会,对诉讼参与人表现的评价等)。

由老师归纳同学意见,对此次活动作出一分为二的具体总结。

3、社会调查

调查题目:社会撑起保护伞——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调查

活动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了解国家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收集信息、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步骤一

明确分工,明确任务。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各组有明确的调查项目,各组选出组长负责此次活动。第一组调查当地(或者本市)的影剧院、公园、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出售门票是否对中小学生优惠;第二组走访当地图书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了解这里为未成年人提供哪些教育活动,了解其设备、场所是否安全等状况;第三组调查当地图书和音像市场,了解对未成年人有益或者有害的图书、音像制品的状况;第四组调查当地的游戏厅,看其是否有“非节假日未成年人谢绝入内”的告示,调查中小学生进游戏厅的情况。

步骤二

具体准备。各小组商量具体办法,征得家长的支持、提供必要的条件,制订安全措施。

步骤三

利用课余时间,分头调查。记录、汇总本组调查情况,由组长整理出向全班同学汇报的提纲。

步骤四

各组向全班同学汇报,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利用社会上对未成年人成长有利的各种资源;

如何避免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不良因素的侵害;

国家制定法律对未成年人实行特殊的社会保护有什么意义。

步骤五

4.行政执法:撑起专利保护伞 篇四

行政执法:撑起专利保护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的改革方向, 在进一步突出司法保护知识产权主导作用的同时,行政执法作为专利保护的有效手段同样应该加强

不可忽视专利维权

取证难、耗时长、成本高,是专利维权路上的“三道关”。专门从事专利代理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孙纪泉说,“专利侵权与商标和版权侵权不同,判定侵权的专业性非常强。例如要判断芯片集成电路这样的产品是否侵权,我们要委托其他的机构,把电路图画出来,再根据专利文件比较,这是很复杂的过程”。

维权难首先是取证难。广东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较为突出,但华帝燃具的技术中心总监易洪斌却一直为企业遭遇侵权难于取证而头痛。他说,“专利侵权行为一般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侵权单位大都是流动性的空壳公司,而且部分侵权行为发生在网络上,这给取证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如果侵权产品是核心部件,不在市场上销售,而是直接销售到工厂的,就很难取证;如果遇到侵权方的产品只是用于外销的,那么取证就更难了。”浙江宁波新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宁薇持同样观点。

维权周期长,也是难以逾越的维权障碍。虽然取证难,但还是有不少企业拿起法律武器积极维权。可是,权利人往往发现,司法保护也并不容易。在专利侵权诉讼中,一般情况下被告方都会提起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在此情况下,法院可能中止诉讼程序,等待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专利是否有效的决定后,再继续进行专利侵权诉讼程序。而专利侵权诉讼的最终结果确定,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可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官司即便胜诉了,等专利侵权诉讼最终裁决下来,相关的产品可能已经不再受市场欢迎,“赢了官司、输了市场”对于提起专利侵权诉讼的企业来说很常见。

面对这样的专利维权效果,不少企业都感到“伤不起”,因此有的企业、尤其是实力不强的企业,面对侵权选择放弃维权。根据统计,我国有30%的专利权人遭受过专利侵权,其中仅有10%的人选择维权,其他90%的专利权人则选择放弃。这样的结果伤害的是整个社会的创新积极性。

行政执法快捷实用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的“双轨制”,即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并行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提供资料来源网络的途径。知识产权民事诉讼是权利人采取的主要维权手段,其采取的是被动保护原则;行政保护具有行政管理机关主动出击、权利人维权方便快捷的优势,维权成本相对较低、效率较高,受到专利权人重视。

“当我们企业在市场上发现被侵权的问题时,难以取证,就及时向专利行政管理部门提出调处请求。经过行政调处,对方企业停止了专利侵权,挽回了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曾经有过被侵权遭遇的辽宁恒星泵业有限公司,采取了行政执法的途径,看重的就是其快速解决问题的优势。

曾因“中国专利侵权赔偿第一案”获巨额赔偿的正泰集团积累了丰富的维权经验,公司副总裁徐志武认为,与司法保护途径相比,专利行政执法具有处理纠纷时间快、固定证据迅速、权利人付出成本小等优点,所以企业一般都喜欢通过行政执法手段来达到维权的目的。“专利行政执法人员大多专业素质较强,这也是行政部门执法的一大优势。”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李红艳认为。

最近的《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当权利人面对专利侵权行为时,选择行政途径的占到43.4%,协商解决的占39.50%,司法途径占到13.6%;另一组数据则呈现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逐年加强的趋势:2013年全国知识产权系统执法的办案总量达到了16227件,同比增长了79.8%。

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何炼红分析认为,专利保护的需求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具有地域差异。“东部地区主要选择司法途径保护知识产权;中部地区对行政保护的依赖性比较强;西部整体保护需求都比不上东部和中部。”

除了区域差异,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同,对专利保护的需求也不一样。何炼红指出,那些创新能力强、经济实力强的企业,大多有能力选择司法保护。但是,对中小型企业来说,由于人才不足、资金有限,更需要通过行政执法来维护权益。

需“给力”执法效果

实践中,专利行政执法手段相对有限,执法力量相对较弱,大大制约了行政执法效力的发挥。“由于没有对侵权单位采取措施、没收侵权产品、罚款、销毁相关产品等配套强制措施,停止侵权的禁令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执法机关难以操作,使行政执法成了‘搞活动’。”何炼红指出,“在实践过程中行政主管机关没有调查取证权,没有查处权,执法力度很弱。”企业、专家、执法部门、中介机构纷纷建议,国家应从立法层面,赋予专利行政执法部门一定的调查取证权,加强专利行政执法资源的配置,加强基层专利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专利联合行政执法机构。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提供资料来源网络

有专家建议,专利行政执法机关对专利纠纷的损害赔偿并没有直接的裁定权,但是可以对专利纠纷的损害赔偿数额进行调解,如果调解协议能够通过司法确认,就可以获得司法意义上的强制执行力。

温州的亚龙公司近年来维权成功的案例大多是得到了专利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但我们在其他地区的专利维权则比较困难,应当从国家层面上组织各省市知识产权部门联合执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消除侵权现象。”董事长陈继权说。

中国企业走出去也需要行政执法更加“给力”。奇瑞汽车董事会秘书、法务部部长徐晖建议,应从立法层面加强专利行政执法部门对企业出口环节的专利保护,适度增加相关职能,如下达临时限令等,以有效支撑企业“走出去”战略。

针对重复性、群体性恶性侵权行为,专家建议应加大侵权惩处力度,建立专利诚信档案,完善专利信用公示制度。

此外,安徽深蓝律师事务所主任音邦定则深感基层专利管理工作部门的机构性质有待明确,法定职权有待完善。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法研究所所长杨建顺认为,应从法规上进一步明确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使行政机关充分发挥作用,实现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来源:经济日报

5.撑起法律的保护伞 教案 篇五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

(3)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特殊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尊重法律,尊重权利,增强权利和义务观念,依法正确行使权力,认真履行义务,不做违反法律的是,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法定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是本课的教学难点。3.“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4.“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板书课题: 第七课 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

(二)讲授新课

一、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1)法律规范的特殊性 教师讲述:

社会生活中有很多规范,比如,单位有单位的规章制度,工厂有工厂的规章制度,学校有学校的规章制度,军队有军队的纪律,公共场所也有公共场所的规范,比如,公园、影剧院、车站码头、航空港等,在醒目的地方都贴有“禁止”、“请勿”等,另外还有社会道德,这些“规章”、“制度”、“纪律”、“禁止”、“请勿”以及社会道德等,都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在这众多的规范中,最重要的就是法律和道德规范。法律和道德虽然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3页正文以及相关链接的内容后讨论会答下面的问题: 议一议:什么是法律?法律与道德有什么区别? 教师小结: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教师讲述:

法律的特殊性就表现在法律这种行为规范是由①国家制定、②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靠国家强制力办证实施是法律的主要特征。案例分析1:

说一说:胡长清被判处死刑说明了什么?(这一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不惟一,既能说明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也能说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相关链接P84页)法律与道德有什么区别?

道德和法律同属于行为规范的范畴。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内容是互相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在表现社会重大关系方面是趋于一致的,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

如保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我国宪法第 24 条、第 46 条、第 51 条等条款中,就明确规定了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内容的“五爱”以及社会公德的要求。在宪法的其他条款和一系列法律中,也直接规定或隐含了道德的要求。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从形式方面来看: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养成的,一般无需专门机构和人员来制定;

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在我国,公民不分民族、性别、出身、职业、宗教信仰、文化程度、财产状况和职位高低,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权利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公民其他一切权利的源泉。比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权,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自由等基本权利。

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呢?

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人身权利和自由④劳动权⑤批评和建议权⑥受教育权⑦获得物质帮助权⑧取得国家赔偿权

我国其他法律则具体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其他权利,如公民的民事权利、诉讼权利等。(2)法律规定了公民的义务 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呢?

①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②公民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③公民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④公民有爱护公共财物的义务⑤公民有遵守劳动纪律的义务

⑥公民有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⑦公民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义务 情境活动三:查一查——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家庭生活: 权利:婚姻自由权利,财产继承权等;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义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学校生活:权利: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权利; 义务:有履行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

社会生活:权利:消费者的权利,诉讼的权利,私有财产受保护的权利,继承权等 义务:遵守社会公德的义务,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义务等

(三)课堂小结(略)

6.撑起法律的保护伞 教案 篇六

近年来,江西省鄱阳县人民法院积极开展“法官送法进社区”活动,全力帮助老年人提高自我维权、防范侵害的意识,让老年人变事后维权为事前预防,做到防患于未然,为老年人撑起一把维权“保护伞”。

该院法官进社区为老年人宣讲婚姻法、继承法及老年人权益保障等相关的法律知识,并开展法律咨询,现场解答老年朋友关心的问题。通过通俗易懂的事例深入浅出地为社区老人阐述了如何预防诈骗、避免家庭矛盾等棘手问题,让社区老年朋友都能学法、懂法、守法,并学会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了帮老年人维护好自己的权益,该院建立健全涉老案件“三优先”制度,对老年人维权案件做到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畅通老年人维权“绿色通道”。对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老年人,诉讼费予以缓、减、免,以确保经济困难的老人打得起官司。

7.撑起法律的保护伞 教案 篇七

【摘要】社会分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一定程度上,社会中贫富差距和社会差别对待未必是件坏事,它对于社会人尽其才、物尽其力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会有效的促进社会竞争,提高市场经济的运转效率。但是,凡是都得把握一定的度,若是任由贫富差距加大,社会分层加剧,势必会扰乱社会秩序,增加社会矛盾,影响经济发展。

【关键词】弱势群体;平等观念;正义观;人权观念

环卫工受伤事件、幼儿园虐童事件、农民工受歧视事件等层出不穷,无一不呼唤人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与生活状况。弱势群体的存在是必然的,但若不对其及时的进行保护与救助,势必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一、保护弱势群体,是人权观念的要求

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权观念已深入人心。人权,是源于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质,与主体的生存、发展和地位相关,是作为人享有或者是应当享有的重要权力,不可被剥夺,不可转让,并且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的权利。尊重和保护人权,是时代的要求,是大势所趋。人权的核心理念是尊重人,促进人的发展。人权是和人不可分割的东西,是区别人和动物的根本参照点。人权对于社会活动主体的重要性,以为世界人民所共识:人权是人的利益的度量分界,是对公共权力评价的道德标准,是人和人和谐相处的共同尺度。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是我国人权事业进步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以根本法的方式来确认、宣示和保障人权。我国法律意义上的人权,是宪法和法律保障的.基本权利。“所谓基本权利,就是那些对于公民或其他自然人不可或缺的、不可取代的、不可转让的、稳定的、具有母体性的共同权利。”从此,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都有权从社会中获得救济和寻求保护,并无需附带任何义务。只有这样,社会中的边缘群体的物质生活乃至精神生活才能到到维护和发展,才符合现代人权观念的要求。因此,保护弱势群体,是人权的价值追求;维护弱势群体的尊严,促进弱势群体的发展,是人权观念的核心要求。

二、保护弱势群体,是平等观念的要求

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人们逐渐掘弃了出身、地位等身份差别,开始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又具有政治性,所以在进行社会活动时,渴望平等,渴望自己的尊严得到别人的维护。

对于社会弱势群体而言,真正的社会平等权不仅是政治上的平等,形式上的平等,更是机遇上的平等,实质的平等。即在社会资源如何分配时,权利义务如何享有和承担时,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遵守同样的社会规则。卢梭认为,“恰恰是因为事物的力量总是倾向于破坏平等,所以,法律的力量就应该总是倾向于维护平等”。现代法律普遍承认人人平等的原则,不再依据人们的性别、民族、种族、宗教信仰、职业等社会身份的差异而给予区别对待。随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的人格尊严得到了很好的保障,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在社会资源日益集中的过程中,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愈演愈烈的时候,看似平等的社会表象下,却掩盖着一系列的实质不平等,如起点的不平等,机会、教育等的不平等。如果不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加以特别的保护,实质意义上的不平等势必会出现在强者和弱者当中,侵害到弱势群体的实质性权益,违背现代平等理念的要求。

社会中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总是包含着一些差别对待,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这些政策法规是不平等,不合理的。英国学者彼得・斯坦指出,“一视同仁的原则必须有些例外,应考虑到个人特性如需要、才能、性格等差异予以区别对待”。因此,按照实质平等的要求,应该对于那些由特殊原因造成的事实上的不平等给予特殊保护,一定程度上的对社会中的人进行差别对待,这是和平等理念的基本要求相吻合的。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的平等,是法律的价值追求。

三、保护弱势群体,是正义观的要求

按照马克思辩证统一的原理,正义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在历史的长河里,在世界这个空间里,虽然对正义的具体理解就如同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但不得不承认,在正义千变万化的脸庞下,它的底线是不变的,那就是公平、公正。在法律的领域中,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假若弱势群体不能被特殊保护,那么这些法律对弱势群体来说是不公平、不正义的。正是因为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权利义务的不对等,才使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弱势群体越来越被边缘化。罗尔斯认为社会结构的第一要义是正义,“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只有在他们最终能对每一个人的利益,尤其是对地位最不利的社会成员的利益进行补偿的情况下才是正义的,这些原则拒绝以某些人的苦难可以从一种更大的总体善中得到补偿这种借口去为体制进行辩护。”只有对社会地位最不利的社会成员的利益补偿和保护,从社会的角度处理这些不平等的情况,来实现社会正义。

当前我国大量弱势群体的存在,突显了我国社会内在结构的不合理性,而这必然会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因而,关注弱势群体,完善他们的权利保障机制,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根据社会学理论,利益被相对剥夺的群体可能对剥夺他们的群体怀有敌视或仇恨心理。当弱势群体将自己的不如意境遇归结为获益群体的剥夺时,社会中就潜伏着冲突的危险,甚至他们的敌视和仇视指向也可能扩散。弱势群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因为权利被弱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如果得不到切实保障,社会秩序将会遭遇到稳定、信任、共识与认同等多方面的危机。特别是在当前依法治国、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环境中,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其处境的改善与权利的维护,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文显.法理学(第4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8.撑起自我保护伞教学设计doc 篇八

千阳县南寨中学张国强电话:*** 【教学内容】:陕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第一单元第四课第一目第一课时“撑起自我保护伞”中前两环节的内容。即教材第40——42页。【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感受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2.能力方面: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意识。

3.知识方面: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的知识。【教学重难点】: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口述或多媒体显示)

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的那场地震灾难吗?你们还记得那位在危急时刻挽救了2200多名师生性命的最牛校长吗? 事情是这样的:

叶志平担任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校长期间一直十分注重学生安全,4年坚持组织学生进行紧急避险疏散演练,加固了“豆腐渣”教学楼。“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安县桑枣中学学生按着平时学校的要求快速疏散,全校2200多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全部安全撤离,用时仅1分36秒,全校无一人伤亡。叶志平因此被网友称为“最牛校长”。请大家谈谈感受。

师:灾难总是来得突然,而面对灾难,生命显得那么脆弱和渺小,为此,学会生存就成了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时期应该开始学习的人生必修课。所以,我们今天学习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单元不断完善自己的第四课自我保护,自我防范(师板书课题学生将教材翻到40页看导语划出重点句并释题)人生路漫漫,在你们成长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可能潜伏着安全隐患,而处在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由于年幼无知,社会阅历浅,经验不丰富等缺陷,最容易受到伤害。所以你们一定要有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意识,妥善应对突如其来的伤害,为生命撑起自我保护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师板书)§4.1“撑起自我保护伞”(上)

二、学习新课

1、学生齐声朗读本课导语和“情景在现”的引言及第一目第一环节的文字,使学生初步悟出㈠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师板书)。①是一个人生存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

2、师:有资料表明,中国每年有40-50万的儿童意外受伤,有2万多儿童非正常死亡,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近几年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正以14%的速度递增特别是近两年来,无辜杀害青少年儿童的案件接连发生,为此,我们一定要做好自我保护,现在请大家阅读教材41页,找一找我们身边的意外伤害及因素有哪些? 得出:②身边的意外伤害及因素

意外伤害可分社会侵害和自然灾害两类。

(1)社会危害:如交通事故、火灾事故、食物中毒、不法分子的犯罪、网络诱发的不安全因素等。这些是由社会因素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可以减少的。

(2)自然灾害:如地震、雷电、冰雹、泥石流、沙尘暴、海啸、飓风等。是客观的,无法避免的。这些是由自然因素造成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它们,防患于未然。师:请大家想想这些③意外伤害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什么影响?

意外伤害不仅是个人的不幸,而且给个人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同时也是家庭的不幸,会给亲人巨大的打击,也给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有的结局是无法挽回的,这些事件值得我们深思。

过渡:既然自我保护、自我防范如此重要,因此,我们青少年就必须学习和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提高防范意识方能生存和发展。那我们就应掌握一些常见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教材41页第二的内容

师板书

(二)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3、请大家自学教材41-42页的六种情景,前两个选择大家都填,后四个漫画情景,按次序每小组只填一个。

全班填:当你独自在家„„;假如家中发生煤气意外泄漏„„ 第一组填:上学、放学途中„„ 第二组填:突遇雷雨天气„„

第三组填:陌生人让你跟他(她)走„„ 第四组填:看见坏人做案„„

最后得出:

a.当你独自在家时:(1)注意防火。(2)不给陌生人开门。(3)有陌生人打来电话,不要告诉对方家中只有你一个人。(4)晚上开灯后,要拉上窗帘,不要让外人从窗外看到只有一个孩子在家的情景。(5)如发现有人隔窗户偷看,尽快打电话给亲朋好 友,或拨叫110。(6)注意检查煤气阀使用后是否关闭好。

b.假如家中发生煤气泄漏:(1)立即关闭煤气开关。(2)不点火,不可开启或关闭任何电器开关。(3)如煤气浓重,不按门铃不拨打自家电话,以防爆炸。(4)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并迅速逃到户外。(5)如有中毒者,拨叫急救电话120,说清楚具体地址、方位。c.上学,放学途中:应遵守交通规则;步行走人行横道;过马路时要注意交通信号。乘车时,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骑自行车时不要载人,不要逆行,不要双手离把、不要相互嬉闹,不要突然猛拐、转弯处要打手势、也不要边听音乐边骑车。

d.突遇雷雨天气:(1)千万不能到高树下、烟囱下、避雷针下、尖塔下、草垛等较高的地方去躲避,也不要站在山顶、山脊等处、防止遭雷击。(2)雷雨来时,不在开阔空旷的地带活动,以免成为 雷击目标。(3)雷雨天不要打电话,因为雷电可通过电话线传递。e.陌生人让你跟他走:(1)不要轻易相信他(她)的话,(2)记下那人的面部特征及车牌号码。(3)向人多的地方走。(5)打 电话求助。

f.看见坏人作案:(1)在人多的场合,可以高喊,共同制止其盗窃。(2)及时拨打110电话,报告案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当事人、案情等内容。(3)喊巡逻民警及其他治安管理人员。(4)记住盗窃的特征和逃离去向;有车的,记下他们的车辆型号、颜色、车牌号码。(5)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与盗窃分子正面接触,以免受到伤害;应机智灵活地与盗窃分子做斗争。

总结:通过以上六种情景不难得出:要提高我们在家庭、社会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技能,就要多观察、多学习、多思考,了解更广的自我防范知识,掌握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树立和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技能。

那么:谁能用两个字概括:出现意外伤害时,用什么来保护自己?(用智慧来保护自己)4在保护好生命安全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心灵和心理的健康,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网络既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不安全的因素。面对网络诱惑我们该怎么办? 当你上网时

(1)在网上不要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地址、电话号码、学校名称、密友等信息。

(2)对谈话低俗网友,不要反驳或回答,以沉默的方式对待。(3)如遇到带有不健康信息的信件也不要回复。

(4)不与网友会面。如非见面不可,最好去人多的地方,并让家长陪同。

(5)如你独自在家时,网友提出要来拜访应拒绝。

(6)对网上求爱者要不予理睬。

得出:面对网上不良诱惑,要提高警惕理性的分析

最后我们看看面对陌生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又该怎么办?

5、下面我们学习教材43页“小英机智脱险”的材料。生答后师总结:主要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脱险。假如你遇到情况复杂,非常需要别人帮助时,你怎样对待陌生人的帮助?

师板书:要冷静判断,理性分析,不要盲动。

从刚才的分析我们认识到,越是紧要的时候,越需要我们冷静判断,理性分析。切勿麻痹大意和盲动。

三、本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也知道了不少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无论我们处在哪个时代,我们都要学会自我保护,还要提高判断能力,增长智慧,磨练意志。这些都将成为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记住我们的口号: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学会保护。

最后,祝愿同学们天天快乐,一生平安!

四、课堂练习:教材42页的6道测试题

五、作业

1.不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各有哪些表现? 2.意外伤害对个人、家庭有何影响?

3.网络上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身处险境时又该怎么办? 4.怎样提高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六、板式设计:

第四课自我保护自我防范 ①是一个人生存的重要能力

㈠学习自我保护的②了解身边的意外伤害的因素 重要性和必要性③意外伤害对个人和家庭的危害 ①面对意外伤害怎样进行自我保护

㈡学习和掌握日常生活中要用智慧保护自己切勿麻痹大意 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②面对网上的不良诱惑和不安全因素 要提高警惕理性的分析 ③面对陌生人的关心和帮助

要提高冷静判断理性分析切忌上当受骗 【简要评析】:

上一篇:假如我是患者演讲稿下一篇:重庆光伏发电扶贫试点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