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精选8篇)
1.谈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一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体会
单位:陕西省东风机械厂子弟学校
姓名:颜红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体会
颜红
文字是枯燥的书写符号。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因而,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识字不像看动画片、听故事那么有趣。对于刚踏进校门的小学生来说,识字教学是个难点。因此,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方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一、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我先利用实物、图画、活动、幻灯、录象等与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看实物、图画导入。例如:我在教“蛋”字时,我先出示鸡蛋实物,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形状,然后才出示生字卡学习生字。2、听音导入。在教学“呱、哇、哗”等表示声音的字时,我先让学生听音辨别动物的叫声,进而出示生字,让其模仿动物叫声,然后才学习生字。
这样,通过看图、听音、等手段把学生带进生动、形象的情景中,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为后面生字词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教给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学生乐意去学。
识字教学充满乐趣,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出更多的好方法、好点子,学生的学习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我们也会随着学生的成长一起成长。具体的方法有:
1、换一换。这一般指的是形近字,采用边说边换位置的方法来帮助记忆。如教学“课”字,把“课”的言字旁换成木字旁,就变成了“棵”,1换成页字旁,就变成了“颗”。
2、加一加。就是两个或几个熟字相加变成一个新字。例如:木+木﹦林,木+兆﹦桃,列+衣﹦裂等。
3、减一减。就是用合体字减去一个独体字变成一个新字。例如:榴-木﹦留,咛-口﹦宁等。
4、讲故事识字法。把生字编成一个故事来学,如:一个人走路走累了,正好看到路边有棵树,他就靠在树上休息一下,这个字是“休”。再如:闻,有人听到门外有动静,他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听。
5、编顺口溜识字法。如腾字,编为“一个夫人回娘家,头上戴了两朵花,住了一月整,骑马又回家。”
三、激发无意注意,轻松识字。
兴趣是学习之师。根据学生的注意规律——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发展和做事没耐性这一特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应用以下几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借助色彩。课堂上我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汉字的不同点,通过鲜明的对比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汉字“睬、踩”时,将两个字的偏旁“目、足”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便强化学生对汉字“睬、踩”的记忆。、借助电教媒体剪辑、组合。如教形近字“晴、睛、精”时,我利用幻灯,将这些字编旁进行变换组合。幻灯的变换摄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强化了学生对字形、字义的记忆。、借助顺口溜。遇到难、易错的字,借助顺口溜教学。如教学“美”字: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借助动作、实验演示。如识记“灭”字时,先用火柴点燃一个纸团,然后用一小铁板向下一压,火就灭了。这样通过动作实验演示,学生兴趣盎然,不仅记住了生字的字形,而且了解了其义。
四、演练结合,复习巩固。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表演,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主动的求知,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享受成功的乐趣。因此,在复习巩固生字时,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形式:、猜字谜。如“午”字: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没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喜”字:上村十一口,下村二十口,两村合一起,欢乐不发愁。、做游戏。游戏的形式很多,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例如:“找朋友”——若干个音节放到若干个生字中去,各自找出自己的伙伴;“换衣服”——给一个字连续换几个形旁,让其余同学分别读其音、释其义,讲其用(造句);“捉敌人”——即一群字词到另一群字词中找各自的“对手”(反义词);“当医生”——成组出示含有错别字的词句,让学生扮医生诊治其“病”。、竞赛法。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们还可以把各种练习寓于竞赛之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巩固已学的知识。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我们只有采用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学生识字效果的提高。总之,我们只有因地制宜,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便能改变学生“苦学”、“厌学”的现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和巩固知识,在学习中体会乐趣,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而教师也乐得轻松、自在。
2.谈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二
数控编程, 力求熟练。数控中级运用到的编程指令一般较为简单, 学生能较快地掌握简单轮廓零件的加工程序。但要编写出合理正确的加工程序, 必须从工艺的拟定, 坐标系的建立, 到切削参数的确定等环节, 进行综合分析并不容易。实习中要通过多张图纸的反复编程练习, 并由精加工程序编制到分刀加工程序的编制 (不运用循环指令和子程序) 逐步熟练。
坐标系:是程序编制和零件加工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许多操作与编程指令的运用都离不开坐标系的知识。学生首次接触机床坐标系、参考点和工件坐标系概念时, 由于较为抽象, 大多数同学掌握情况不是很好, 只是对概念死记硬背。此时不能将过多的运用知识灌输给学生, 而要在今后的程序编制过程与对刀操作练习中不断复述这些概念, 讲清原理, 让他们逐渐地消化和吸收。在讲授、示范新出现的运用环节前再加以复习巩固。
仿真软件:数控机床操作面板上按键较多, 并且大都含有连锁关系。对于初期不熟悉面板操作的同学来说, 疏忽了一个小小的步骤, 就有可能无法进行后续操作, 造成严重后果。有些学生面对数控机床, 心里负担较重, 害怕自己的操作失误引起设备故障, 操作时特别谨慎。这些情况都会延长实习课题的操作时间, 打乱正常的实习安排。作为解决的方法, 我们选择数控仿真软件作为数控教学的辅助手段, 使理论和实践有效地衔接, 打破了传统的数控教学模式, 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 提高了操作的熟练程度。
但在实习中, 发现一部分同学出现了以下情况:过分依赖仿真系统, 未经仿真加工就不肯上机操作加工零件。或认为仿真系统可实现的加工, 实际上机便可加工, 且能达到理想效果。依赖仿真系统提供的对刀及刀具库快捷按钮, 到实际机床上操作时还在寻找仿真系统提供的部分功能。发现实现操作中并没有这些功能时, 就变得手忙脚乱。
针对这些情况, 我们在教学中改变了以往在没有实际机床操作的情况下, 先进行仿真软件操作学习的安排。实习教学一开始就先安排观摩机床操作。在紧接着的仿真软件操作学习中, 尽量不采用仿真软件提供的快捷操作, 完全按照机床操作进行练习。让学生了解哪些是机床实际存在的功能, 哪些是仿真系统提供的虚拟的功能。
重视设备与工艺的学习:我们要培养的学生是能够独立完成零件加工的操作型人才。这不是简单的会选择加工指令、能够输入程序加工零件就可以的;而要能够全面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 了解数控设备机械结构, 熟悉数控机床操作加工与维护, 处理常见的报警信息。这需要从基础知识抓起, 并将这些知识穿插在教学实践项目中, 以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上机操作:对刀操作是上机操作的第一课题。对于这一课题的练习要求:一方面严格要求学生操作步骤的准确性。学生首次上机操作要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能够正确地进行界面的切换, 明白要做什么, 要如何做, 要明确每一步骤的目的。另一方面在练习时间安排上应较为宽松。学生首次上机操作, 会有一些紧张, 作为老师要鼓励他们独立自主操作, 让他们有相对宽裕的思考时间, 正确的操作结果得到教师的肯定后, 会更有信心。如果操作失败或错误要和他们一起分析找出错误所在, 并鼓励再次练习, 直到操作步骤正确为止, 决不能让学生把错误的操作步骤留在大脑中。对其他熟练巩固的课题则提出“胆大心细、高质高效”的练习要求。
强调自我总结:不论是编程练习还是操作练习, 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进步。在教学中, 我们鼓励学生对每堂课的练习情况加以总结, 既要写不足也要写优点。对于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是及时改正了的也好, 是导致最终产生废品的也好, 都要写下来。这一方面可以督促他们掌握正确的编程和加工过程, 提醒学生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其他同学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此外, 强化课前复习、新课预习等环节可以使新的学习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顺利进行, 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过渡。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小结可以使课堂的教学内容成为一个系统性的知识环节为学生所掌握, 不再是零碎松散的知识点。而解决个别学生出现或提出的, 不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则是个别辅导。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深有体会的。
3.浅谈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三
一、创设自由环境
学生的作文要出成绩,有所创新,离不开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施展。给学生过多的束缚,条款反而会制约学生的自由发挥,泯灭学生的个性。试想,让江南水乡的学生去写赛北风光,让足不出户的山区孩子去写今日的科技,会写好,会出创意吗?我们常常听有的教师感叹:学生的随笔、日记、周记等比考试作文要好得多。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归根到底是因为这是学生在一种自由的状态下完成的,是在一种轻松的心境之下完成的。当然,宽松的环境还表现在学生心理的调节上,如果学生对某次作文具有抗拒性,与其强迫完成,不如干脆让他不写。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心理调节,如鼓励、谈心交流,成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有强烈的写作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可能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在一种自由的状态下完成,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写我心”,这样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尊重学生个性
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这是《语文课标》对作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个性和创新从来就不是分离的,它们是一对孪生兄弟,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个性是创新的前提。作文本身就应该是多样性的。说真话,不说空话,大话这是对作文的起码要求,而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作文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大都已变成了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为了在考试中获得高分,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不愿意用自己的语言,惟恐自己的想法稚嫩,不成熟。结果学生活跃的思想和鲜明的个性都受到了很大的压制。要使作文课不再成为一潭吹不起涟漪的绝望的死水,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作文课成为展示学生个性的平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生活,培养其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因为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也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同时还要加大自由写作力度,减少对作文要求的繁琐约束,通过日记、随笔等灵活的形式让学生的个性能够张扬。另外应开放评价体系,提倡个性。在作文评改过程中,少扣一些无实际意义的诸如“中心不明确,立意不新颖”的大帽子。多肯定其个性,并鼓励其与其他同学多交流。通过个性交流,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体验成功的喜悦。根据心理学上的智能多元化原理可知,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特长的展示,个性的张扬,必然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发写作的兴趣,诱发出潜在的创造力。
三、放飞想象的翅膀
心理学家认为“全部的创造性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一种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维方式。”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想象是创新的前提,更是创新的动力。作文教学中,要求改革命题形式,创设想象空间,摆脱定势思维。通过想象,把概念与形象、具体与抽象、现在与未来、科学与幻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既能感受到今天的生活,也能展望美好的明天;既能看到现实的自我,又能设计出未来的自我。这种想象的过程本身就应该算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试想没有古人“飞天”的梦想,就不会有今天载人飞船的升空。只要学生能够动脑子,善于思考,他们的创造思维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学生在已有的表象基础上就能创造出新的形象来。学生的想象一但调动起来,就如同脱缰的野马,弛骋草原;如同翱翔的雄鹰,大展鸿途。有利于拓展写作思路,使学生“看”得更远、更深,使平凡的事物神采飞扬,使普通的形象富有灵气,使文章富有感染力、表现力。这种释放的思想一但放飞,就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创造力。爱迪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可见想象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多引导学生想象,学生就会对生命有一次全新的体验,创新的萌芽便会破土而出。
四、教师下水文引路
4.谈汉语拼音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四
敦化市第二实验小学刘艳华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活泼欢快的课堂气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在汉语拼音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简笔画,讲故事学儿歌或语言、动作、表演等手段,把学生带入快乐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把枯燥的汉语拼音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能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集中近八周的时间,让刚入学的儿童掌握一组相对单调、枯燥、抽象的符号,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如何进一步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好拼音呢?我在教学中的体会是:
一、趣味情境“图与歌” 激发兴趣,授之以渔
生动形象的画面,朗朗上口的儿歌是小朋友喜欢的。汉语拼音的教材图文并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画,并精心设计儿歌,千方百计地给孩子们提供“情境图”与“语境歌”。兴趣是学好知识的首要因素,让学生对学习汉语拼音充满兴趣是关键。在拼音教学中,如果总是授之以鱼,告诉学生这是什么、怎么读、怎么记,久而久之必定会造成学生的厌烦情绪。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那就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寻求乐趣。我在开始教学汉语拼音时,每个字母都会编一句儿歌,便于学生记住它们的音和形。如:“小姐姐爱唱歌,张大嘴巴 aaa ”,“清晨公鸡要打鸣,圆圆嘴巴 ooo ”。当教学汉语拼音第3课,我讲到“ b ”的字形时,说“小姐姐听广播,右下半圆 bbb ”。学到声母“ p ”时,我问“你准备怎么记住 p 的样子呀?”一名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学着编了句儿歌“小弟弟爬山坡,右上半圆 ppp。”我听后大加表扬。后来的汉语拼音学习,基本上是学生自己编儿歌记字母,我只是稍加指点。如“姐姐弟弟来摸瞎,两个门洞 mmm ”,“椰子树上椰子多,左 i 右 e ie ie ie ”,“我爱北京天安门,左 a 右 n an an an”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学习汉语拼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语言得到了发展。教学时情境图用以指导学生观察,并相机出示字母,语境歌则用以巩固所学的字母。小朋友在图与歌的情境中学习,知道了字母并不是神秘的东西,而是存在于日常的语言之中,从而缩短了学生与汉语拼音的距离。另外,借助形象的图画和琅琅上口的儿歌帮助学生认识、熟悉字母,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审美教育。儿歌是一种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富有音乐感的便捷直观的形式,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在流动的节奏感中快快乐乐地学习,对于爱唱爱说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尤为喜欢。
二、创设语境,驰骋想象,乐中求知“学与玩”
拼音教学中让孩子们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本身所蕴藏的快乐因素。教拼音字母字形时,鼓励学生用身体、手势来“手舞足蹈”。例如,在教“o”这个单韵母时,可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用你的动作来展示„。‟的样子?”有的孩子把嘴张开,拢成一个圆形;有的把食指与拇指围成一个圆形;还有的用两只手臂圈成一个圆形……多种多样的形状表示“o”,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低年级孩子课中容易疲劳,可设计“汉语拼音休息操”,既可以调节学习状态,也可以巩固拼音字母知识。如:“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拼音休息操;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b、p、m……;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a、o、e……;站要直,坐要正,我们来背整体认读音节表zhi、chi……;专心听,勤动脑,学好拼音字母基础牢”。学中玩、玩中学,是我们教师应该为孩子们创设的教与学的境界,这样学生将学得兴趣盎然,教师也教得兴致勃勃。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趣为有趣。要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创设语言环境,让音节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使学生熟练掌握、巩固、运用汉语拼音的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挥汉语拼音多功能的作用。可以通过编故事、表演等途径让学生生动有趣地学拼音。
三、学以致用“拼与写”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汉语拼音,无疑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汉语拼音的过程中,切忌为教拼音而教拼音,不应把教学与语言学习割裂开来。因为声、韵母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单靠死记硬背行不通。那么在教学中就要启发学生根据声韵母说词造句编儿歌,赋予字母以意义,这样能引起儿童注意和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用上所学的拼音知识,体验到获取新知识后的成就感,并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也进一步训练了儿童的思维,丰富了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语文实践的过程中,给了每个学生展示、表现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哪怕是小小的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具体的音节时,可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得着。还可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用品贴上一个自己写的拼音标签,把家中的生活用品、家具、电器都贴上这样的标签,孩子们自己给冰箱贴上自己制作的拼音标签时,兴奋与快乐溢于言表。让拼音教学生活化,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与理解,从而自主地去使用,用它来识字,用它来学习普通话。
5.谈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五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重指导,轻练笔,重形式,轻内容,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同时,由于因为小学生经历的事情少,社会知识不够丰富,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缺少兴趣,缺少自主性,影响了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作文教学要进行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此,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借助语文教学,练习片断写作。
语文教材中的每组课文各有不同的写作训练。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积累,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或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起来,然后练习片断写作。如:学生用“惊喜”“石缝”“金灿灿”等词语写道:“一天,我在山坡上玩,忽然看见草地上长着几棵蒲公英。有的开着金灿灿的小花,有的撑着毛绒绒的小伞。我仔细地看着,原来这小伞就是蒲公英的种子。我轻轻一吹,它们就纷纷出发了。过了些天,我又来到这里,惊喜地发现,草地上又长出了一些蒲公英。”有的学生写:“放学后,我背着书包回到家里,惊喜地看见写字台上放着一台电子琴,我急忙跑过去,看看这儿,摸摸那儿,又按了几下琴键,便高兴地喊起来,我有电子琴了!”……又如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莓》一课时,借文中写杨莓特点的方法,练习写家乡的樱桃,学生写得很有特点,其中一名学生这样写道:“到了七月份,樱桃成熟了,在绿叶中露出又圆又红的果实,有糖丸大小,摘一粒,软软的,放到嘴里咬一口,立刻溅出又红又甜的果汁。樱桃虽好吃,可不要贪吃,它会影响胃肠消化的……”由于练习片断写作,逐步使学生养成了动笔的习惯,提高了写作能力。
二、借助活动之机,拓展写作空间。
传统的教学方法,习作课一般在课堂上进行,与日常生活联系不大。使作文的空间受到限制。为了完成写作任务,学生就胡编乱造,写出来的文章空洞乏味,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内外结合。学生在校内外都要参加一些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的各种活动,借活动之机,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在活动中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使写作与活动相结合。如:四年级教材中习作:记一次有趣的活动,要把活动过程写清楚……。正巧,学校举行一次风筝比赛,在比赛时,空中的许多风筝招来了一只真老鹰,学生又惊又喜。于是在写作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怎能么写就怎么写。有的学生写:“风筝比赛开始了,五颜六色的风筝飞上了天空,有蝴蝶、燕子、老鹰、蜻蜒……”风筝越飞越高,忽然从遥远的天空飞来一只真老鹰,向风筝老鹰飞来,好像在说:“这里真热闹啊!让我也和你们一起玩好吗?”还有的学生写:“……这时,一只真老鹰在空中盘旋,慢慢地靠近风筝老鹰说:“朋友,你好,咱俩比比谁飞得又高又远好吗?”风筝老鹰叹口气说:“唉!我哪有你自由呀,你看那根细细的绳在拉着我呢。”,陪着它飞了一会儿,向远处飞走了。”……还有一次习作,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做好习作准备,要求自家养动物的同学,对动物进行认真观察,观察其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没有的同学,可到有动物的地方观察,要有记录。因为有了充分的习作准备,动笔时,学生就会很快的进行描写。有的学生写《我家的小牛犊》,他不仅写出小牛犊的外形特征,还写出牛犊怎么样吃奶及在院中欢蹦乱跳玩耍的样子,非常可爱。有的学生写自家养的蜜蜂,不仅写出蜜蜂的外形和嗡嗡的叫声,还写了蜜蜂怎样采蜜、酿蜜,就连蜜蜂蛰人后为什么会死的原因也写了出来。虽然同学们观察的动物不同,写的内容不同,但都渗秀小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通过活动和细心观察,拓展了学生写作空间,使学生习作有趣,不再空洞无物。
三、提高作文教学多样化。
根据学生在写作中缺少兴趣,缺少自主性,依靠性强,没有真情实感的现象。这种现象抑制了学生的个性,也影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作文教学改变教学模式,提倡作文教学多样化。
1、提倡“先作文后指导”。
《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传统的教学模式“先指导后写作”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自主作用的发挥,教师的指导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上讲得很多,可是在学生的作文中很难发现具有个性的文章。因此,教师应改变作文模式,“先作文后指导”,这种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不受束缚的情况下,通守自身的理解,放手作文,使教师的指导建立在学生写作的基础上,如:小学三年级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你愿意写的其他事。在叙述中写出你的收获和感受。”教学中,教师在解题时,抓住“愿意写的”这一点,放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去思考,去习作。于是,有的学生写“放学后,帮爸爸妈妈种玉米,学到了种地的本领,体验到劳动的快乐。”有的学生写“星期日,跟妈妈去动物园看动物,体味到人与动物的关系,要自觉保护动物。”还有的学生写“今天我当家,学会理财,感受到生活要勤俭节约,不乱花钱。”……由于学生的思想不受约束,他们的写作视野广泛起来,写作内容也丰富多彩。但是,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同,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教师发现问题要及时引导,可以让小作者说说自己的写作思路,再组织其他学生评议,使小作者认识到写作存在的问题后,再修改作文,使文章符合要求。教学中提倡“先作文后指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乐写乐议,同时,学生的作文个性也展示出来。
2、提倡“独立写作”。
陈旧的作文教学,教师要利用很多时间详细指导学生写作,甚至大约分几段写,中间过渡段怎么写都指导出来等。这样让学生按教师的设计思路写作,使学生会养成懒动笔,懒思
考的坏习惯。因此,新的改革要求,作文课上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一些思考时间,多一些的想象空间和多一些口头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独立写作。如教材中一次习作“请从你以往的成功经历中选择一次写下来,要把这次成功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写出成功的感受。”在指导时,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取材,然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这次成功使你记忆最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认真思考后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真实感受,最后,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结果写出的作文各有特色,因此,在习作时,教师要相信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写作,才能使他们的创作能力得到发展和施展。
3、提倡开发写作资源。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只限于几个习作练习,还要运用多种形式,如写日记、写活动记录、写感受等。就是要求教师沟通课堂内外主动开发,合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科学等写作资源,为学生的主动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写作资源包括书本上的教学资源和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其中主要的是生活资源,因为写作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些资源可以是教科书、报刊、影视,可以是自然风光(水库、五花山、乡村田野……)、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大事,学生的家庭生活、日常生活等。总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习作资源的存在。
(1)随文练笔,实现读写迁移。这种习作方式紧随阅读教学,题材单一,选材角度小,思维空间大,易于操作,易于激发习作积极性。除练写句段章外,还可以练习写续写如:“《小摄影师》续写高尔基第二次见到小男孩后……”。
(2)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为了让学生获得鲜明的感性材料,而人为的创设一种真实、生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去体验和表达。如:写拔河比赛、相声表演、丢沙包、打篮球等。
(3)写想象中的事物,想象作文有画图联想、看图联想、看物联想;有编童话故事,也
有写末来发展变化的。如:“《20年后的我》有的学生写,“那时我已是一名生物学家,研究出恐龙灭绝的原因”,有的学生写“我是一个企业家,投资为家乡修筑一条高速公路……”等等。
(4)关注现实,学生关注的可以是家庭琐事、社会热点、国内外大事和自然现象等。所以,盖砖房、买电器、考试以后、参赛获奖、申奥成功、大洪水、沙尘天气等都可以练习写。通过此类写作练习,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和生命,提高保护环境意识。
(5)重视命题,有利于写作训练序列化,命题作文便于学生集中精力,深入思考,较快进入写作境界,好的题目能引发学生写作冲动,调动写作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重视命题作文的训练。命题作文要有开放性,如《我爱——》《今天——》,还要有新和奇的特点,吸引小作者创作出好的文章。
二、借助活动之机,拓展写作空间。
传统的教学方法,习作课一般在课堂上进行,与日常生活联系不大。使作文的空间受到限制。为了完成写作任务,学生就胡编乱造,写出来的文章空洞乏味,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内外结合。学生在校内外都要参加一些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的各种活动,借活动之机,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在活动中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使写作与活动相结合。如:四年级教材中习作:记一次有趣的活动,要把活动过程写清楚……。正巧,学校举行一次风筝比赛,在比赛时,空中的许多风筝招来了一只真老鹰,学生又惊又喜。于是在写作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怎能么写就怎么写。有的学生写:“风筝比赛开始了,五颜六色的风筝飞上了天空,有蝴蝶、燕子、老鹰、蜻蜒……”风筝越飞越高,忽然从遥远的天空飞来一只真老鹰,向风筝老鹰飞来,好像在说:“这里真热闹啊!让我也和你们一起玩好吗?”还有的学生写:“……这时,一只真老鹰在空中盘旋,慢慢地靠近风筝老鹰说:“朋友,你好,咱俩比比谁飞得又高又远好吗?”风筝老鹰叹口气说:“唉!我哪有你自由呀,你看那根细细的绳在拉着我呢。”,陪着它飞了一会儿,向远处飞走了。”……还有一次习作,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做好习作准备,要求自家养动物的同学,对动物进行认真观察,观察其外形
特点及生活习性,没有的同学,可到有动物的地方观察,要有记录。因为有了充分的习作准备,动笔时,学生就会很快的进行描写。有的学生写《我家的小牛犊》,他不仅写出小牛犊的外形特征,还写出牛犊怎么样吃奶及在院中欢蹦乱跳玩耍的样子,非常可爱。有的学生写自家养的蜜蜂,不仅写出蜜蜂的外形和嗡嗡的叫声,还写了蜜蜂怎样采蜜、酿蜜,就连蜜蜂蛰人后为什么会死的原因也写了出来。虽然同学们观察的动物不同,写的内容不同,但都渗秀小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通过活动和细心观察,拓展了学生写作空间,使学生习作有趣,不再空洞无物。
4、提倡讲评多表扬。
在作文教学中,作文批改和讲评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起着重要作用,素质教育强调“面向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为此,作文讲评要面向全体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作文热情,教师要尊重童心,童趣和儿童特有的想象,在讲评时肯定成绩,鼓励进步,哪怕只有一词一句之妙,如:学生写:“我手拿着一块白菜叶去喂小兔,小兔看见了急着要吃,立刻站起身用前脚扒着笼子,用嘴拱笼子上面的木板。”几个词语用的很恰当,其中“急着、立刻、扒、拱”这些词教师视为闪光点,及时表扬。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信心,才能使学
6.谈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六
宁化五中 数学组
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期望的提高,小班化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被称为“教育领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所谓“小班化教学”,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小班化教学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实施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同时,小班化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一个崭新而广阔的空间,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如何利用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使每个学生享受高质量的教学呢?以下是我这两年在实践中总结的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实施小班化教学势在必行
小班化教学是当代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教育优质化的世界性发展趋势,是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现代化学校的新模式。推行素质教育,实施小班化教学在我国势在必行。
1.小班教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小班化的课堂教学,人数多在20~30人,符合教师的最佳关注范围,有条件实施网式连接。在小班化教学上,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方便互动交流信息,整个课堂是一张网,教师和学生都是这网上的线,任何一根线如有所反应,整张网都能颤动,教师随时进行调节,真正做到变教案为学案,让学生有更多练习、发言、展示、交流的机会,对不同的学生
进行有效辅导,学生学习知识更扎实、更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实现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方式的变革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否则只能成为空谈或沦为形式。而“小班”正是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最切合的教学环境。
小班化可以优化教学的物理环境。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客观条件,是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生物、物质和精神因素的总和。小班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快地适应教学环境,减少学生之间的冲突,让他们有更广阔的空间学习、阅读和娱乐。
小班化可以优化教学的心理环境。小班的组织形式给师生彼此的认识提供更多时空。教师能在单位时间内关心更多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受教师辅导的机会明显增多,基本能做到“面向全体”,加强了情感交流和教学信息的传递。
小班化可以优化课程设置。小班化教学资源上的优势,为课程的设置安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增进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体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不再是看客,而是真正课堂的主人。例如,可以充分进行分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如此这般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加强。
2.小班化教学可以改善我国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小班化教学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课程观,强调知识的开放性和课程的综合性,教师和学生不只是课程的“接受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创作者”。
在师生相互交往的动态过程中建构课程意识,同时也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小班化的改革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舞台。从而改变我国学生缺少自信、恭顺无创造精神的个性。
3.小班化教学可以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相对于传统的大班教学,在教学时间上,由于班额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减轻,能有大量时间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做个别指导;在空间上,实行小班教学后,教师空间增大,能增加师生间、生生间交往的频率,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有更多的机会在教室内巡回,有助于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在形式上,小班教学可以采取各种教学形式,照顾到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差异,灵活掌握教学要求和进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二、建构小班化条件下个性化教学方式的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数学教学中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学习。而小班化教学增加了学生个体参与活动的空间,扩大了学生活动的空间,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2.打破传统教学中“填压式”教学方式,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学生是被动的学习,学习不主动不积极,学习效果不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尤为强烈。”小班化教学缩减了班级规模,缩小了师
生比例,因而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动手、动口、动脑、合作的机会,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
我在进行小班数学教学时,总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自学,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通过一系列课堂内师生、生生学习交流活动,最后让学生掌握知识。数学尝试教学,变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先讲后练,以讲为主”为“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体现数学教学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即由“呈现——灌输——被动接受”的模式变为“引导——尝试——主动获取”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得到真正的培养。
3.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
小班化教学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小班班级小人数少,老师能更全面的了解每个学生,面向有差异的个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达到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
如教学中,将程度相近的同学归为一类,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分层施教。A类学生重点指导其自学,提高其获取知识能力。B类学生重点点拨释疑,辅导其完成所学知识。C类学生重点在于拾遗补缺。这样各类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再如,作业批改方面,小班化教学可实行面对面批改,个别指导,更直接、更及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师生之间感情也更融洽,“亲其师信其道”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小班化教学继承了班级授课制的所有合理内核,又克服了大班授课制的弊端,增加了个别教学的优点。既不过分增加教育的成本,又可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小班教学与大班教学相比,教学成本提高了,但教学效益
提高了。学生获得更多的指导,特别是享受更加充分的优质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得到更快、更好的提高。而大班教学使部分学生得不到更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而出现“吃不饱”或“消化不了”的现象,在小班化教学中可以得到比较有效的克服。
7.浅谈初中语文课改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七
一、指导读法, 发掘潜能,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人类智慧的宝库, 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指导阅读方法, 培养阅读兴趣上, 学生读书时可指导他们边读、边思考、边理解、边想象、边演练, 这样就可以使他们溶入课堂学习的情境之中。例如学生在阅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这篇课文时, 可引导分析理解“作者为什么有几次看见父亲的背影时都流下了眼泪”?这样, 学生在读课文时就与作者情感产生了共鸣。实践证明, 爱读书的学生不仅知识丰富, 视野开阔, 而且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
二、设置悬疑, 引导思考,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语言教学在课文题目上设悬念质疑难, 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激发学习兴趣;篇首设疑,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中设疑, 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结尾设疑, 能使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例如在讲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一文时, 就可在题目上设悬质疑:你见过什么样的桥?你理想中的桥是怎么样的?在学习《台阶》时, 开篇设疑, 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在讲《苏州园林》一文时, 从篇首设置:你到过苏州园林吗?苏州园林美在哪里?质疑问难、设置悬念是探求知识的开始, 也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教师只有通过设置悬念、质疑问难, 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 才能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 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设问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和谐的课堂对话互动机制, 进而使学生逐步养成“喜欢提问”的习惯。这样也能够给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实践机会, 促进学生知识的形成。
三、创设情境, 丰富想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 注意力集中, 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在课堂教学中, 适时、合理地创设学习情境, 设置适当的问题悬念, 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认真思考、不断探索, 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可以达到使知识在情感的作用下更好地被接受、内化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讲《绿色蝈蝈》一课时,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 我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到田野庄稼地或山坡草丛中观察蝈蝈的活动情况和叫声, 在课堂教学导入时播放图像, 让学生对观察到的情景进行描述, 学生们表现异常兴奋, 议论纷纷,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不知不觉中学生进入了情境的角色。这时候我趁热打铁, 恰当地给学生提出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蝈蝈可爱吗?它们外表美不美?它们在谈论什么?通过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把对课文的理解和对蝈蝈的想象紧密结合起来,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四、拓展视野, 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朱棣文博士认为:创新一定要敢于想象, 只有丰富的想象, 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可见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更没有创新可言。例如我在教完《羚羊木雕》这课时, 给学生提出“当你与父母产生矛盾时, 是亲情重要还是友情重要”这样一个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 再组织正反方进行辩论,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如我教完《皇帝的新装》一文后, 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故事情节, 续说故事。这样, 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地得到了发展。
8.谈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八
一、用好历史题材,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
1.学史可以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学习四大发明、开元盛世、京杭大运河、古丝绸之路,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通过学习香港回归、马关条约、澳门回归、南京大屠杀,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通过学习八年抗战、改革开放、神舟飞上天、举办奥运会,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知史可以使学生学会做人。通过学习郑成功、屈原、文天祥、邓世昌等人的悲壮之举,可以让学生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学习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可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通过学习秦桧、袁世凯、汪精卫等人卖国求荣的恶行,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善恶美丑观念。
3.学史可以使学生明事理。通过学习秦始皇、武则天、铁木真的是非功过,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辩证待事的处世能力;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李时珍的治学风格,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规范、一丝不苟的做事品格;通过学习汉高祖、华盛顿、毛主席的创业艰难史,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求知精神。
二、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上好历史课?我认为首先要在学生的兴趣培养上下功夫,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自觉、积极地去学习。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的任务只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地学习,给学生指明方向,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益、学得有用。
1.进行生动有趣的导入。导入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自然就会顺着教师的问题进行思索。比如在讲八年级下册《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时,刚好是3月5日,课前我让学生思考今天是什么日子?有学生说今天是3月5号,我提问3月5日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一下子就答出了“学习雷锋的日子”。于是,学生就会对雷锋的所有知识和事迹进行总结思考,然后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一一进行陈述,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教师还利用了雷锋的精神教育学生要养成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远大志向。
2.利用故事介入。如在讲授《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一课内容时,我以日常生活中“吃、穿、住、行”的问题介入课堂,围绕我们吃的“米饭”展开故事,运用多媒体播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把相关的历史知识穿插进去,从而引出了课题《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的内容。在多媒体的作用下,学生对袁隆平的一生有了深入的了解。比如为什么他能够被评为国内外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对此,教师进行了全面阐述,他从一个教师到潜心研究水稻再到成为杂交水稻之父,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成功。通过这些事迹,来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理想,具备艰苦奋斗、孜孜不倦的精神。
3.教会学生理顺条理。历史事件总是以时间这条主线串起来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时会出现相似的历史事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整理学过的知识,注意知识之间的异同点、难易处、类似块,要能够正确、迅速地区分这些关键性的要点。如隋秦的共同点、赵匡胤和朱元璋解除兵权的不同方法等。若能在历史事件中找到一些巧合,便更会提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岳飞和李自成都是39岁死的等。
4.大胆组织学生辩论。组织辩论会可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存储、利用,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答案,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且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教师要正面进行引导,加以纠正。如修筑长城的得与失、百家争鸣中哪一家是最好的等问题。学生在辩论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辩后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在辩论的过程中,班上的其他学生会听到很多不同的说法,在听取别人的说法时,要比较与自己的想法有什么异同,这样才会对问题理解得更透彻。
5.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想学好历史,学生首先要学会看历史书籍。教师要引导学生平时多阅读一些历史书籍,多观看一些带有历史知识的影视剧,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比如放暑假时,我布置给七年级学生的假期作业就是要求学生通读一遍《三国演义》,要求八年级学生看一遍《水浒传》。
6.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古迹、旧址等。教师可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古迹、编撰历史故事、演绎历史小品等,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如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长征第一渡纪念馆、毛泽东同志旧居等历史旧址,并略带一些历史知识的讲解,这样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于长征的历史知识。
7.进行师生角色交换。教师可放下架子,走下讲台,让学生在讲台上当一回教师。教师在课前要积极动员,让学生做好准备;课上抽签,让学生参与其中;课后深入总结,让学生发表看法。
8.让学生自己合理设计试题。在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学完后,可要求学生自制一套试题,然后让学生间交叉考试,考完后再交叉评阅。这样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总结
【谈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推荐阅读:
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几点体会06-30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策略07-27
浅谈毛笔书法教学的几点体会09-25
浅谈地理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07-08
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11-04
电工基本技能教学的几点体会09-0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09-27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的几点思考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