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起跑技术教案(精选5篇)
1.短跑起跑技术教案 篇一
教师简介:
卫爱军,男,1974年出生,1995年毕业于安阳师院体育学院,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教于安阳县瓦店乡第一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担任七、八年级体育与健康课,2007年获县优质课,2008年获市先进个人.....课
次
内
容
1.短跑:站立式起跑
2.放松活动
教
学
目
标
1.认知目标:⑴使学生基本了解站立式起跑的动作技术过程。
⑵进一步巩固站立式起跑的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⑴使85%的学生能熟练掌握站立式起跑的动作要求,发展学生
? ⑵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发展学生速度、灵敏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具有不怕吃苦、团结友爱的协作精神。
课
的
部
分
内容与组织教法
各项内容时间
练习次数
练习时间
开
始
部
分
1.教师整队.组织:*******
2.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
3.安排见习生.要求:静、快、齐
准
备
部
分
1.头部运动 组织:*******
2.扩胸运动*******
?? *******
3.腰部运动 ▽
4.踢腿运动教法:⑴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5.跳跃运动⑵学生在教师带领下模仿
6.踝、腕关节运动练习.
?
要求: 认真练习,动作正
确、有力
基
本
部
分
一.站立式起跑
动作要领(以左脚在前为例):
预备——跑 组织:(同上)
预备:身体重心前倾,右脚后跟掂起,右臂在前,离胸
约一拳,左手弯曲置于体后。
跑:听到口令,右脚迅速向前迈出,两手前后协调摆臂。
重点:
难点:手、脚的协调配合
1.站立式起跑练习?? 组织:(同上)
教法:⑴教师讲解示范
⑵学生听口令分组练习
⑶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纠错
要求:要求动作正确、协调
2.站立式起跑后加速跑(15~20米)组织:
教法:⑴学生听口令练习
⑵教师巡视纠错
⑶优秀学生示范练习
要求:摆臂有力、抬腿积极
二.情景游戏:送情报
方法:假设要给解放军送情报,组织:
路中有一系列的困难,把队伍
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成纵队
排在线后,以站立式的姿势起
跑,在途中越过小河、钻过山
洞、绕过敌人的封锁线,终于教法:⑴教师讲解示范
到达目的地
⑵规则:⑴必须前一名同学跑过白线后一名才能开始跑。
要求:同从指挥,按照方法进行比赛
⑵不能抢道,干扰别的同学
?⑶比赛失败的同学要进行处罚
结
束
部
分
1.放松运动 组织:
2.小结、布置课外作业
3.收回器材 ? 教法:⑴教师讲解示范
4.师生道见? ⑵学生按要求练习
要求:动作放松、舒展
场地
操场
小
结
2.短跑起跑技术教案 篇二
本文运用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及心理学等相关理论, 针对影响短跑起跑阶段的几种因素 (起跑姿势、两起跑器挡板间横向距离与挡板角度、起跑器抵脚板安放的角度、起跑姿势的动力学与运动学) , 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 归纳分析了这些因素的研究现状, 为今后短跑起跑技术的研究和改进提供思路。
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知网近三十年关于蹲踞式起跑技术生物力学分析的期刊、优秀硕士、博士论文) 。
2) 归纳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起跑姿势的研究
短跑的特点是快速, 要想获得优异的成绩, 好的起跑技术必不可少。起跑是人体由静止状态转入加速运动状态的瞬间过程。起跑属于快速爆发力, 如果力量大, 爆发力值也增大。人体的两足获得的支撑作用力越大, 身体的加速度就越大。目前蹲踞式起跑的姿势主要有三种:接近式 (又称短子弹式) 、拉长式 (又称长子弹式) 和普通式 (又称中间式) 。
20世纪80年代, Doherty及一些教练主张采用接近式或使其重心尽量靠近起跑线的姿势。但随后人们发现接近式起跑前后脚之间的距离最短, 两足的作用力点最靠近的, 运动员必定要通过抬高髋关节来储备大腿蹬伸作用, 运动员的肩部就会明显超越手, 其势必造成身体重心有所偏低。根据运动生物力学原理, 运动员在蹬开起跑器瞬间可以获得更大的水平力。但是由于先前的姿势造成的重心过低, 很容易造成起跑时运动员身体前扑, 而运动员为了预防其跌倒, 势必要加大步幅, 这样就会造成起跑阶段步频和步幅的不协调, 严重影响途中跑加速及步频、步幅的协调。
20世纪90年代初期, Harland等教练发现起跑最主要起作用的是后蹬瞬间充分拉长腿部肌群, 所以教练就鼓励运动员采用拉长式起跑姿势。因为在一定范围内, 两腿蹬离起跑器的力量随它们距离加长而增加, 距离加大, 在起跑 (蹬起跑器) 时两腿的膝关节开放角较大, 能使蹬起跑器时发挥出较大的蹬力。但后来人们从生理学角度分析, 肌肉在收缩前必须先被拉长才能有效的收缩, 当大脑接收信号并把蹬离地面的信号传给大腿时, 其生理特点的第一个动作必是曲膝以获得更大的支撑反作用力, 这无形中在起跑上耽搁了太多的时间。而且从能量节约的角度来讲, 拉长式是最耗能量的。
普通式在拉长式的基础上作出调整, 前后脚之间的距离为个人的胫骨长度, 相当于整条腿长的45%, 而前脚到起跑线的距离为腿的60%, 约30~50厘米, 这样的姿势使前后脚不会太蹩脚, 髋关节有所下降, 重心有所上升。经Stock实验证明, 采用普通式起跑姿势能让运动员更加合理的利用小腿伸肌-比目鱼肌和腓肠肌的牵张反射, 让运动员获得最佳的小腿发力位置, 产生更大的推动身体向前的冲力, 加快水平初速度, 帮助运动员在18.3米至45.7米的距离中跑出 (三种起跑形式中) 个人的最好成绩。
3.2 起跑器抵脚板间横向距离与抵脚板角度的研究
除了前后两个起跑器抵脚板之间纵向距离会影响起跑时重心位置和关节角度, 两个抵脚板在横向上的距离同样对起跑时的各项参数有影响。横向上的距离可以影响“预备”姿势时两腿的夹角, 横向距离越大, 夹角越大, 肌肉工作时发挥的力量大小受到影响, 重心的位置也将发生变化。张国棣、王守奎的研究表明, 不同的抵脚板间横向距离对起跑时人体水平方向上力的发挥有影响, 适当的横向距离可以使运动员在起跑时获得更大的水平方向上力的发挥。而Nathaniel Brown等针对一种角度起跑器进行实验, 发现角度起跑器相较于标准起跑器对于提高起跑速度有效果, 但效果不显著。有研究表明, 起跑器抵脚板的角度会给起动的速度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起跑器前脚的角度为45°~50°, 后脚为75°~80°。而有研究称, 当起跑器前方的抵脚板角度较低——低至30°时, 可以产生非常快的起动速度。较低的前脚起跑角度远远优于传统的起跑器角度。其原因是这一角度能使踝关节处于良好的有效位置。起跑器抵脚板角度越低, 踝关节背屈得越大, 在这角度时, 脚趾愈接近胫骨。踝关节背屈时, 预先拉长了腓肠肌和跟腱, 就像事先拉长了橡皮筋一样。在起动时, 起跑器角度愈低 (低至30°) , 跟腱和腓肠肌拉得越长, 进而踝关节产生的力量也就越大。也有研究认为起跑器的最佳角度根据个人的身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合适的起跑器角度与身高、体重以及蹬力成正相关;起跑时手臂不应承受重心的压力;前后膝关节在蹬离起跑器时作用各不一样, 重点在于控制膝关节的角度。Peter Barreft在短跑起跑一文提出, 使用起跑器起跑时, 头部和颈部必须在加速离开起跑线后继续保持前伸, 以保持高的加速水平。
3.3 起跑器抵脚板安放的角度分析
设定好起跑器位置后, 运动员还要调整起跑器抵趾板的角度, 以适合双脚的位置。通过对普通式起跑技术起跑前抵趾板不同的角度对起跑速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将起跑器前抵脚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设置为70°、50°和30°, 测定不同角度下小腿三头肌的肌电图和最大蹬力。发现随着前抵脚板角度从70°—50°—30°的逐渐减小, 蹬力数值在逐渐加大, 起跑速度加快, 而反应时没有显著变化, 三个角度下的肌电活动也没有显著变化, 由此认为, 前抵脚板角度为30°时, 运动员小腿三头肌肌肉在“拉长—缩短”周期中能够获得最大利益, 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收缩速度。
3.4 起跑姿势的动力学与运动学研究
枪响起跑时, 运动员由于前起跑器支撑腿的蹬伸和后起跑器支撑腿迅速前摆, 身体迅速向前上方运动, 这时重心远离支撑点, 人体产生了一种向前跌倒的状态, 这种“跌倒状态”是快速起跑的基础。根据力矩原理, 即当力作用于力臂上, 力表现的效果是转动作用。在各种运动过程中, 由于作用于身体的各部分力量的合力, 一般不通过身体的总重心, 因而产生了一个翻转力矩, 其作用的结果引起了人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运动员在起跑时应通过技术调整来保持动态平衡。一些国家的研究认为, “高重心”预备身体姿势更为优越。起跑时抬高臀部, 超过肩20厘米左右, 此时身体重心也很高, 前腿膝关节角度为90°到100°, 后腿膝关节角为130°到140°。这种预备姿势膝关节角度较大, 后蹬及后蹬的准备动作时间短, 向前摆腿速度快, 有利于加快步频。并且由于身体重心较高, 起跑和起跑后重心向上移动幅度较小, 因此更加省力、放松。但也有研究指出, 由于高重心起跑时, 运动员获得水平起跑力较小, 起跑后的前10~15米的步频提高较慢, 影响运动员的加快速度, 对于60米及100米的起跑加速, 效果不大。
起跑时两腿蹬起跑器是获得起跑初速的主要动力, 肌肉发力则是起跑时的动力来源。王延鹏利用肌电图分析研究了短跑起跑技术肌肉用力的特点, 认为蹬离起跑器的前、后两腿的各块肌肉在振幅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后腿以膝关节的屈伸为主, 而前腿髓关节的伸展幅度较大。所以要提高起动速度, 就要加强后腿的大腿摆动速度和前腿的屈伸速度。为了有利于起跑时手臂迅速屈臂摆动, 起跑时重心不要压在手臂上, 前后膝关节的作用有所不同, 前膝关节角度在于控制髋关节带动膝关节外展引起起跑步幅的增大, 而后膝关节角度在于加大蹬伸力量, 加大水平加速度, 提高起跑速度。Bergamini等在研究中使用单一的惯性测量单元 (IMU) 来评价短跑起跑过程中的躯干倾角, 研究中有关于决定短跑中起跑和起跑加速度的一些生物力学因素的评价。然而, 他们没有确定IMU在这个过程中的有效性。这项研究仅表明了使用IMU来评价起跑中躯干倾角的可能性。Debaere等研究了优秀短跑运动员在起跑和之后的两个完整支撑中的表现因素, 认为不同运动学因素影响制动对屈髋、髋膝伸展的冲击。由于环节的连接, 脚趾的速度也受到相关的影响。有研究对短跑中支撑时段缓冲和蹬伸阶段进行运动学分析, 认为支撑时段中触地时间 (CT) 与缓冲 (BP) 和蹬伸 (PP) 时间的相对比例是短跑中至关重要的两个力学参数, 且40%~60%的比例最为合适。罗江南、谢洪昌等对第16届亚运会男子100m跑运动员起跑后蹬时间-压力曲线的特征进行了研究, 得出了双波峰与三波峰两种曲线类型, 并认为双波峰结构优势在于双脚后蹬时间短和双脚后蹬力量更大, 是一种更为合理的起跑后蹬时间-压力曲线结构。在起跑训练中, 我们应重点加强双脚后蹬用力协同性的训练。
4 结论与建议
1) 普通式起跑技术能够产生最佳的蹲踞式技术动作;但最佳起跑方式与最适宜起跑器角度因人而异, 通过实验找出个体运动员的最佳起跑方式与最适宜角度, 将对提高训练效果有帮助。
2) 前抵脚板角度为30°时, 运动员小腿三头肌肌肉在“拉长—缩短”周期中能够获得最大利益, 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收缩速度。
3) 起跑时的动力学和运动学因素是影响起跑的主要因素, 男女运动员在身体形态上的差异也会影响起跑过程中的各关节角度, 因此针对男运动员起跑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研究不一定适用于女运动员。
参考文献
[1]BROWNN, FINCHA, ARIELG.EFFECTS OF AN ANGLED STARTING BLOCK ON SPRINT START KINEMATICS[J].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mechanics in Sports:Conference Proceedings Archive, 2010, 28:1-2.
[2]BARRET P.Sprint Start[J].Modern Athlete&Coach, 2010, 48 (1) :10-12.
[3]BERGAMINI E, GUILLONP, PILLETH, CAMOMILLAV, SKALLIW, CAPPOZZOA.THE TRUNK ORIENTATION DURING SPRINT START ESTIMATED USING A SINGLE INERTIAL SENSOR[J].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mechanics in Sports:Conference Proceedings Archive, 2010;28:1-2.
[4]BEZODISNE, SALOAIT, TREWARTHAG.KINEMATIC ASPECTS OF BLOCK PHASE TECHNIQUE IN SPRINTING[J].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mechanics in Sports:Conference Proceedings Archive, 2010;28:1-4.
[5]BEZODISNE, SALOAIT, TREWARTHAG.Modeling the Stance Leg in Two-Dimensional Analyses of Sprinting:Inclusion of the MTP Joint Affects Joint Kinetics[J].Journal of Applied Biomechanics, 2012;28 (2) :222-227.
3.站立式起跑教案。。 篇三
一、指导思想
根据水平二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主动参与并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项目之一,站立式起跑的动作是进行跑教学的基础内容。掌握正确的站立式起跑动作,对发展学生起跑时的反应能力,提高学生跑的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课试图通过多种学练方法,试图提高学生的学练兴趣,在体验多种姿势的起跑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掌握站立式起跑的正确动作,提高学生对站立式起跑学习的重视程度,以便教学目标的更好达成。
教学对象:八年级甲班
1、重点:前脚异侧臂在体前,反应迅速,起动要快。
2、难点:全身动作协调,后蹬有力。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他们善于模仿,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有好奇心,表现欲望逐渐增强,而且对体育活动热情较高,这对实现教学目标非常有利。在七年级的时候虽然对站立式起跑有教学过,但学生对站立式起跑的动作技术结构还不是很清晰。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方法进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掌握站立式起跑动作打下基础,同时多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动作质量。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田径短跑站立式起跑的技术以及起跑后的加速跑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站立式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动作要领,进一步发展学生快速反应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五、教学程序
1、开始热身部分: 通过设置问题来导入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游戏进行热身,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游戏结果后,进行基本徒手操练习,让学生充分活动,以达到热身目的。
2、实践和提高部分:结合讲解和示范技术要领,让学生直观了解技术结构。利用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强的特点的心理,激起学生练习的激情是学生被动练习变为主动练习,提高学生对技术的掌握,体验运动的乐趣。
3、身心调整部分:原地放松,自然围拢以提问的方式巩固所学的技术,是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调整。
六、教学效果预计
1、预计85%以上的学生能初步掌握站立式起跑的动作技术。
2、预计本课学生的运动强度为中等,最高心率约170次/分,平均心率约130次/分,练习密度约45%
4.体育教案-各种姿势起跑 篇四
课时计划
班级:二5 男:17人;女:21人 Z周次:四 ;课的类型:基本内容Ⅰ/实践
1教学
内容
1、 走与跑:各种姿势起跑(3―1)
2、 游戏:拼图接力(1―1)
“
教
学
目
标
身体发展目标:发展跑的基本活动能力,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增进健康。
能力发展目标:初步掌握各种快速起跑的姿势,培养自学、自锻的习惯和积极创想的能力。
心理发展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在小组活动中能主动体现自我。
社会适应目标:遵守游戏规则,主动友好地与同伴相处交往。
a教学重点:各种姿势。 教学难点:积极创想。
?安全保障: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时,教师巡视并提醒注意安全。
4
教学内容
课堂常规 1'
热身 8'
1、 游戏:
抢位子
2、垫上运动
前导游戏 5'
听号赛跑
各种姿势
起跑 10'
游戏:10'
拼图接力
评价 1'
a
导与学
导:“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各种姿势的起跑,大家有没有信心和老师一起学好这个内容啊?”
学:整队师生问好,
(1―5)报数,
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小朋友,你们喜欢游戏吗?让我们一起先做个抢位子的游戏,好吗?顺着圆圈慢跑,听到音乐停止,以最快的速度抢坐位子。”
学:听音乐进行游戏。
导:“让我们听着音乐跟老师一起给我们的身体做些热身运动!”
学:在音伴中跟着老师做。
导:“你们有没有忘记刚才你报的数啊?听到老师的口哨声吹几,这个号数的同学迅速围圈逆时针跑,看谁先跑回自己的位置。”
学:学生围圈听号赛跑。
导:“在刚才游戏开始前,我们小朋友采用的是怎么样的姿势起跑的啊?”
学: 回答“坐姿”。
导:引入学习的主教材。
导:“动动我们的.小脑筋,看你还能想出几种起跑姿势?
教师提示练习中的安全。
学:学生自由结伴练习,
轮流做“发令员”,
集合交流,示范,评价,
比一比看谁想的起跑姿势多。
再一次分组练习。
安全保障:教师巡视引导并提醒练习时的安全问题。
导:“在游戏中,老师引用刚才同学们想出的姿势来做起跑,好吗?”
“小朋友想一想,如何让自己的小组既跑得快又拼得好?每次只能动一块!”
学:学生采用前面想出的几种姿势起跑,
学生在游戏中创想,
评价,启发,鼓励。
评价:1 学生间评价
2 教师评价
学:整队,
进行评价,
师生呼别。
”
组织队形及要求
四列横队
要求:精神饱满
一路纵队围着圆圈
要求:轻松,愉快
练习时间:1、3'
2、3'
围坐圆圈
要求:快速奔跑,
轻松愉快。
练习次数:1―2次
散点
自由结伴
(5~6人一组)
要求:各种姿势
练习时间:5'~6'
四路纵队
要求:快速起跑,
遵守游戏规则,
积极动脑。
游戏次数:3~4次
四列横队
要求:学生间进行简单的评价
?
个案记录
%
学生心理活动
点滴记录
在教师引导启发后,学生表现较积极、兴奋,体现在学生的语言,行为中。
J
学生创想记录
各种姿势起跑:
1、 俯卧撑
2、 仰握
3、 双腿弯曲,单手撑地
4、 站立背对
5、 坐姿背对
6、 四肢着地,仰面
L
需改进的地方
1、 教师的站位: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2、 评价的手段可以进一步改进,突出个性本身。
¯
场地器材
塑胶场地
录音机一台
磁带
5.站立式起跑教案(热门2篇) 篇五
站立式起跑教案
教材:1、站立式起跑2、游戏:直线地滚球接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明白站立式起跑的动作要领,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速度等素质,提高协调潜力。
2、技能目标:80%学生能做到起跑时重心前移,反应速度快。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准备:篮球4颗。
一、开始部分:2分
《一》教学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
2、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3、宣布本课的教学目标、资料及要求。
组织:四列横队。
《二》准备活动:8分
1、游戏:直线地滚球接力。
游戏方法:全班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由每组的排头单手或者双手拿球在地上直线滚到本组对面的另一个同学,然后自己站在排尾,在由接住球的这一名学生再用同样的方法将球滚至对面同组的另一名学生手中,以此类推。哪组学生最先完成接力,哪组将获得第一名。
规则:采取奖罚制度。第一名将全班鼓掌奖励;最后一名将罚本组学生每人做10个深蹲跳。
要求:①反应要快,直线游戏,不得挡住其他同学游戏。
②如中途失误球跑了,要把球捡回来在原地继续游戏。
2、徒手操:肩绕环、扩胸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活动膝、踝关节。
二、基本部分:22分
1、诱导性练习:主要锻炼学生的反应。4分
①原地纵跳接加速跑;
②原地高抬腿接加速跑;
方法:学生背对教师做原地的高抬腿和原地纵跳,听到教师发出“跑”的口令时,学生迅速后转身向前跑出去。
2、站立式起跑18分
动作要领:听到“各就位”时站在起跑线后,两脚前后开立,相距约半步,有力脚在前,全脚掌着地,后脚用前脚掌着地,身体稍前倾,中心落在前脚上。两腿弯曲,上体稍前倾。重心前移,前腿的异侧臂自然曲肘于体前,另一臂在后。听见“跑”的信号时,两脚用力后蹬,同时,后腿迅速向前抬起,两臂用力前后摆动,迅速向前跑出。
教法:
1、教师提问学生见过的起跑姿势。
2、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并做示范。
3、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动作。
4、教师组织学生群众模仿教师做动作。
5、教师指导下,学生做完整动作练习。
6、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7、教师巡回指导、评价。
8、教师集中学生再次讲解,强调重难点。
9、组织学生再次分组练习并学会互评。
要求:讲解明确,示范到位,声音洪亮。
学法:
1、学生认真听,仔细看,观察教师的动作。
2、学生跟随教师的口令一齐练习。
3、学生跟教师一齐做分解动作练习。
4、学生分组练习。
要求: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动作规范、认真到位、协调、优美。
教学步骤:
1、教会学生确立两脚站的位置(前脚尖约离线半脚长,前后脚距大约一脚长,两脚左右约半脚长),有力脚在前。
2、群众原地做“各就位”的姿势练习。
3、按口令做站立式起跑后跑出15——20米。
重点:“各就位”时要控制身体平衡,持续情绪平稳,“跑”时起动快。
难点:姿势正确、动作敏捷。
三、结束部分:3分
1、游戏:反正反口令练习。
方法:教师喊起立,学生蹲下;教师喊蹲下,学生起立。
组织:四列横队。
2、教师小结本课
3、师生再见。
四年级站立式起跑说课稿
卢彩云
教学资料:1、站立式起跑2、游戏:直线地滚球接力
一、教学理念
本课在《体育与健康标准》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坚持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不断调动学生用心性,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同时使学生的合作、互助和团队意识得到培养。
二、教材选取
本节课是水平二(四年级)的新授课,透过练习,使90%学生掌握站立式起跑的动作要领,80%学生能做到起跑时重心前移,反应速度快。同时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速度等素质,提高协调潜力。
三、学生学情分析:
本课设计对象为四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好模仿、易兴奋、乐于展示自我但自控潜力欠缺是这一年龄段的显著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方法进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反应,为学生掌握站立式起跑动作打下基础,同时多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动作质量。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明白站立式起跑的动作要领,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速度等素质,提高协调潜力。
2、技能目标:80%学生能做到起跑时重心前移,反应速度快。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
五:重点:“预备”时要控制身体平衡,持续情绪平稳,“跑”时起动快。
难点:姿势正确、动作敏捷。
六、教学流程:
1、激情引趣、活动身心
本节课一开始,教师先安排了直线地滚球接力,游戏的安排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锻炼学生的反应,教师讲清游戏规则后,学生用心参与活动,小组配合默契,教师采取奖罚制度,获得第一名的小组,学生给予鼓掌奖励,获得最后一名的小组,惩罚全组每人做十个深蹲跳,采用这样的方式,就是为了激励学生,更好的于同组人配合,体现小组用心配合,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良好的品德。游戏结束后,教师点评,师生互议。之后师生同做徒手操充分热身,为上课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
2、愉悦身心、学练探究
进入本节课的基本部分,讲授站立式起跑之前,我先安排了诱导性的练习,原地纵跳接加速跑和原地高抬腿接加速跑,这一反应练习的安排,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加强学生学生的灵敏度。
根据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及站立式起跑在教材中出现的次数和所占比重,在安排课时时,我将本课以新授资料来完成。首先是教师提问学生见过的起跑姿势,其次讲解站立式起跑完整动作,然后在讲解、示范、慢口令、群众练习、学生互评的练习方法下进行学习。最后在教师统一口令下群众练习,教师明确练习要求,强调重难点及易犯错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用心向上,团结协作,努力进取,完善动作要领,并使动作做到协调、优美。
3、恢复身心、陶悦情操
(1)游戏:反正反口令练习。同样以反应练习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教师小结。
(3)师生互评。
(4)布置收还器材。
(5)宣布下课。
篇2:站立式起跑教案
站立式起跑与游戏教学设计
2010-06-2513:27:55|分类:课题研究|举报|字号订阅
下载LOFTER我的照片书|
赵西亚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终身体育的浅力意识,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实践潜力作为主要目标,为学生带给较大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主动参与并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站立式起跑,是教材《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水平二三年级第一学期跑的教学资料,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项目之一,本课资料是跑的教学的第一课时,站立式起跑姿势的掌握,对发展学生起跑时的反应潜力,提高学生跑的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站立式起跑的动作是进行跑教学的基础资料。而站立式起跑姿势的教学资料比较简单、枯燥,学生在日常学练中的重视程度和兴趣都不高,造成课堂低效的现象,本课试图透过多种学练方法,试图提高学生的学练兴趣,在体验多种姿势的起跑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掌握站立式起跑的正确动作,提高学生对站立式起跑学习的重视程度,以便教学目标的更好达成。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他们善于模仿,对新生事物理解潜力强,有好奇心,对于器材很有兴趣,自己当裁判他们会有种小领导的感觉,这对实现教学目标十分有利,但是也正因为小而自我约束潜力差,安全意识不强,容易发生危险,教师要精心安排课堂资料,采取安全防患措施。
四、教学目标
1、能按口令节奏做出站立式起跑的正确动作。
2、游戏时能做到启动快速、灵敏、果断。
3、自觉遵守纪律,树立安全意识,按要求有秩序的练习。
五、教学特色
1、本课充分体现“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学练,学会锻炼与评价,透过诱导式、竞赛式等教学,合理运用,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想象力。学会合作锻炼、他人评价,营造名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2、有层次的设计学习资料,为学生带给展示自己的水平、个性的机会,更注重活动过程,评价、重视学生的差异性。
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学习目标
1、能按口令节奏做出站立式起跑的正确动作。
2、游戏时能做到启动快速、灵敏、果断。
3、自觉遵守纪律,树立安全意识,按要求有秩序的练习。
重点难点
1、重点:做出站立式起跑动作
2、难点:动作协调、自然
情景导入
1课堂常规:
a、教师整队
b、师生问好
c、报数
2热身活动:
a、韵律活动
b、“木头人”
游戏
(约10分钟)
1、口令指挥整队,师生问好,检查服装
2、亲切的与学生问好,
利用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利用易拉罐进行报数
3、“同学们,我们用这易拉罐来活动活动身体好不好”播放音乐,能够带领学生做一段韵律舞
4、组织学生利用易拉罐构成直线进行慢跑,随时准备喊口令
1、成四列横队站立
2、开心的与教师问好,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用心的交流谈论
3、“好”开心的回答着,拿着易拉罐听音乐模仿教师动作跟着练习
4、摆好易拉罐,排头带领进行慢跑,听到“木头人”口令立即停
掌握技能
跑:站立式起跑
(约15分钟)
1、“这天我们来学习站立式起跑,根据你的理解认为站立式起跑动作就应是怎样做的?”启发学生想象力,让学生自己想象动作
2、观察学生动作,找到做的不错的学生让他展示,教师用三个口令进行发令。教师再次做出正确的站立式起跑动作,请同学给予发令
4、语言引导,“想不想
1、开动自己的脑筋,根据名称自己去做站立式起跑姿势。并能够主动去观察模仿伙伴们动作
2、仔细观察展示同学的动作,并认真听教师讲解、示范站立式起跑动作,争先恐后的抢着要给教师发口令
4、“想”兴奋地回答
【短跑起跑技术教案】推荐阅读:
短跑技术教学教案一08-16
初中体育课短跑教案06-25
站立式起跑教案及反思09-07
科学地训练短跑07-01
确定起跑教学反思06-30
100米短跑广播稿09-03
给短跑运动员的加油稿08-18
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起跑仪式发言稿11-14
运动会写给短跑运动员广播稿08-15
《同一起跑线》课题研究学习心得体会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