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零用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15篇)
1.大学生零用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篇一
中学生零用钱情况调查总结
2年3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生的零用钱逐渐增多。消费日益成为中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的中学生能正确的利用好手上的钱,但是有的人却出现乱消费的现象。不良的消费习惯必然会影响中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解中学生零用钱情况,并建议健康的消费途径,做了这次“中学生零用钱情况调查”。
1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90份,经统计分析后,结果如下:
1.1中学生零用钱拥有情况
有零用钱的同学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6.84%,没有的仅占3.6%。
可见绝大多数的中学生有自己的零用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手中也有了自主控制的零用钱。
1.2每星期的零用钱
调查显示中学生一个星期零用钱在50元以下的占82.47%,50-100元的占11.34%,100元以上的占了6.18%。
中学生一般都会有一定数量的零用钱,少数同学还拥有较多数量的钱,可见消费成为中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有必要从现在开始就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1.3中学生零用钱主要来源
调查数据显示:同学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于父母的占了83.6%,来自外祖父母的占了0.53%,自己赚来占6.35%,其他占9.52%。
同学们的零用钱大多数来源于父母,我们要理解父母赚钱的辛苦,对父母感恩,不乱花钱。从调查结果看,有少数同学已经自己去体会了赚钱的过程。其实我们每位同学都可以利用假期去试试,体会一番自己赚钱的滋味。
1.4父母给孩子零用钱的态度
调查数据显示:有46.32%的被调查者选择“一般在问明情况后才会给零用钱”;41.05%选择“每月固定时间会拿到零用钱”;12.63%表示父母平时给零用钱是“随要随给,花完就拿”。
这说明很多父母对孩子零用钱都有一定的限制,但少数父母因为各种原因,对孩子的零用钱并不加以约束,但中学生的理财观和自制力都比较薄弱,不加约束的零用钱容易导致他们乱花钱的习惯,不珍惜手中的钱,不利于中学生良好消费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我们在获得零用钱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得到父母的了解,这使父母对我们的零用钱情况较为了解,有目的地培养我们的独立性。
1.5中学生零用钱的主要用途
调查结果显示:零用钱用于买零食占55.79%,进行储蓄占37.37%,买书籍和文具的占29.47。这三类用途的中选率明显高于其他用途,而游戏的占5.26%,体育花费占5.26%,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占16.84%,娱乐消费占6.98%。绝大多数的中学生有自己的零用钱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买零食、储蓄、购书”。
买零食是中学生零用钱的一个主要去向,从中我们看到中学生普遍有喜欢吃零食的爱好,现在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也允许孩子在一定的范围内,买自己喜欢的零食。但有些同学往往偏食,挑食,以零食为主食,这样不但是有害的饮食习惯,也给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是我们要坚决反对的。我们认为对于中学生 1
爱吃零食的习惯,学校需对校内小卖部的零食做一定的限制检查,保证零食的卫生和安全。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可以进行较为全面的消费教育和健康教育,家长积极配合。
有37.37%的中学生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我们中学生的身上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书籍是学生成长的养分,现在的文化市场比较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父母对于我们购书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我们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中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
现在中学生的消费领域已不止局限在购买学习用品上了,从调查结果我们看到,而游戏、买衣服、娱乐等已逐渐进入高中生的消费领域了。青少年往往喜欢跟着时尚走,容易被产品、玩具的图片、服饰所吸引,会不知不觉地“掏口袋”,对自己从没接触过的东西,游乐活动,总是心动,想要去尝试下。中学生本是消费者,但令人困惑的是很多学生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和能力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而是盲目地讲攀比。一部分中学生出现不良的消费现象,究其原因,有中学生自身的思想偏差,当今社会发展良好,人民生活消费好转,造成家长对子女消费行为的迁就。不少家长自己节衣缩食,却给孩子设计了“吃的讲营养,穿的要漂亮,玩的要高档,用的要排场”的理想模式,这种超前消费为特色的生活方式,助长了孩子们的不良的消费行为。
1.6是否会对零用钱作计划
调查显示,75.66%的人回答会对零用钱作结算。对于是否有明确目标的储蓄行为时,76.06%的同学的答案是肯定的;可见,大部分中学生有安排和管理自己零用钱的习惯,储蓄是有消费目的的,是一种积攒行为。
被问到零用钱是否够用时,24.3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零用钱不够用,我们认为对于零用钱是否够用,关键在于自己对零用钱的管理,据了解,现在的社会上有成千上百的人在靠社会保障金度日,每天有一批又一批的工人下岗,全国还有数以万计的人连最低生活保障金也拿不到,在靠乞讨艰难过活,说这些并不是让你去怎样帮助他们,而是要明确自己手中钱的分量,那不仅仅是一打纸币,更是父母的血汗。我们认为所有的父母给孩子零用钱都是为了孩子更好的学习,而我们也要把这些钱用到该用的地方。调查表明,现今中学生对自己用的钱做过系统结算的人数,做消费计划与按实际情况定的较多,但肆意挥霍的也占了24.44%。中学生们乱花钱的坏习惯,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7穿名牌
从我们的调查可以看到中学生们对于穿名牌66.67%的人是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可以考虑,6.77%的同学不因价格贵而放弃,没意见的占15.63%。反对占10.94%。
近几年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一些名牌产品,提高生活质量也是情理之中。当然,如果中学生在学习阶段为了名牌而形成攀比之风,影响学习,这是不可取的。
在校园攀比风气的影响下,许多同学认为穿、用名牌是跟得上时代的标志,是值得骄傲的,保持俭朴则是贫穷落后的表现。可是要知道,我们现在还只是中学生,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收入,花的完全是父母的血汗钱。父母辛辛苦苦地供我们读书,是希望我们全心求学,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名牌,追求享受,这不利于我们优良品质的形成,会让人变得虚荣,同时也难免会牵扯精力,消磨意志,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辜负了父母的希望。
1.8请客风
调查显示:对中学请客吃饭、进KTV赞同的占16.23%,没意见的占47.64%。反对占36.13%。
从统计结果看,虽然赞同的同学只占16.23%,但也是不容小觑的,也许开始的时候都没有刻意的去做这些事,但慢慢就成了习惯。同学之间多多往来自然是好事,但不要把大量的零用钱开销来当作友谊的筹码。这不仅是种错误的消费心态,也是种不妥当的人际交往方式。
我们还看到没意见的同学有47.64%,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他们并没有反对,很容易随风就到了“请客”的队伍中,所以,我们的社会,学校,家长应该加强对青少年健康消费的引导,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1.9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在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看法调查中,80.73%的同学表示应该大力提倡,说明现在中学生在思想上是赞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但我们也从前面的统计中看到,不少同学零用钱的主要用途是买零食,对穿名牌、请客是赞同或没有意见的。这是不是前后矛盾了呢?
我们认为,中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较弱,有时候知道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好的,但有很难摆脱零食,名牌的诱惑,所以出现行动和思想的偏差,学校、家长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2调查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学生的零用钱数目逐渐增多。现在的中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某些家长家长出于溺爱的心理,对自己的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同学们手中的零用钱却不少。我们调查后发现,中学生有自己特有的消费特点。
2.1绝大多数的中学生有自己的零用钱,中学生的零用钱大多数来源于父母,也有少数自己赚得。
2.2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主要用途是“买零食、储蓄、购书”。
2.3游戏、买衣服、娱乐等已逐渐进入高中生的消费领域。
2.4大部分中学生有安排和管理自己零用钱的计划,赞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5请客风,名牌风正悄然在中学生中刮起。
现在中学生这种自成一派的消费心理,我们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自我因素。跨入中学之后的青少年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开始追求自己的独立性,但他们的自制力并不高,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诱惑,所以会出现一些不良的消费行为,如买大量的零食,花钱无计划,甚至乱挥霍。这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共同加强对青少年这方面的教育。
二是社会。中学生虽然主要生活在学校里,但学校也是社会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思潮或社会流行必然会影响到中学生。流行的东西最容易被青年人接受。一方面,消费品不断地更新换代是流行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求新、自我表现和从众是流行的心理基础。青少年一般以同学、朋友作为直接的有形的参照群体,又以他们所崇拜的人物,如明星、优秀运动员作为无形的参照群体。当穿着名牌成为一种社会流行,青少年也就容易受到这种影响,接受并模仿着这种“潇洒”的行为。
三是家庭。家庭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现在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是中心,从饮食搭配、作息时间到娱乐时间、活动项目无一不是按照孩子的时间和需要来定的。经济上,除了家庭的一般开支,剩下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吃好、穿好、用好、学好。于是在无形中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被逐渐确立下来,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使孩子养成了不考虑价格、不考虑父母是否能承担、要买就买的习惯。这是物质上过分满足纵容的结果。二是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大多数父母十分看重孩子的成绩,并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提高学习质量。因而他们忽视了物质生活上严格要求子女,也就不在乎为子女在经济上的付出,或者说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余的尽量满足。
以上原因,不仅导致中学生消费心理的变化,同时也可能形成不良的生活和行为习惯,阻碍心理的健康发展。更为严重的是,中学生一旦沾上贪图享乐的恶习,势必好逸恶劳,影响学习、生活和劳动,会变成一个无所事事、讲吃讲穿的庸人,甚至会随消费欲的膨胀走上违法乱纪的歧途。
3调查后建议
3.1中学生的消费必须以各自家庭经济条件为前提,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3.2培养管理自己零用钱的习惯,制定可行的计划,储蓄或管理零用钱,如开一个开支小册子,记录自己零用钱使用情况等。
3.3向父母汇报自己的零用钱使用情况,在父母的监督和帮助下学习管理零用钱,同时也是对父母的尊重。
3.4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对于中学生来说,不良的的消费习惯,容易养成好吃懒做、贪图享受的坏习惯,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对于帮助中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2.大学生零用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篇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 信息化生活已经改变了我们原本的生活轨迹。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失的工具。在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的同时, 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也与日俱增。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用户中所占比例最多的人群, 互联网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各种方便。与此同时也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 不能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 甚至严重影响了自身的身心健康。因此, 了解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情况, 可以为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提供依据, 引导大学生正确和积极的利用网络。同时也能有效的帮助高校完善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在推动高校内涵建设、实现真正的现代化教育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当代大学生擅长网络学习和生活, 他们通过搜索引擎可获取所需要的知识, 通过虚拟体验现实生活或参与实验, 他们通过网络可直接与来自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学习并参与讨论。然而在学校里开展网络学习, 大学生必定希望有一个完善的平台, 而不是信息混乱难以查找、学习内容枯燥乏味的平台。网络, 已经是这个时代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带给我们快捷、丰富的生活, 给予人们一种新的交流方式。通过这个宽广平台, 我们能够进行学习、工作、娱乐、交际、购物等。正因为它的这些优点, 大学生也成为了非常依赖网络的群体, 然而, 诸如学校网络教学建设、网络学习占有比例等众多矛盾与问题也随之而出现, 本项目由大学生身边的问题着手, 解决与之息息相关的网络学习问题。网络学习占大学生所有学习时间的比例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即使现在网络发展迅速, 覆盖面很广, 但在大学里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 网络教学所占比例低, 通常局限于布置作业、发布通知、查找资料等, 而很少有一门课完全进行网络学习。并且, 课堂学习所需要的课本教材、考卷资料等实体资源的耗费相当厉害, 如果能够将更多课程改为网络教学, 则能够减少相当一部分实体资源的浪费。然而, 也有部分老师和学生担心网络教学是否能够达到期望的效果, 毕竟网络教学一旦实行, 学生便失去了课堂的管制, 可能会出现抄袭等不良现象, 这就违背了网络教学的初衷。
二、文献综述
对于大学生运用网络学习的相关调查, 国外学者早在几年前就有所研究:Elaine Allen and Jeff Seaman (2009) 发现在过去的6年中, 利用网络学习的人群总体上正在以很快的速度上升, 并预测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人们利用网络学习的数量还会继续增加。他们还提出网络课程已经慢慢的被人们所接受, 并且成为一种非常舒服的上课方式。Nina Heinze and Jan-Mathis Schnurr (2008) 提出在当下, 高校对信息有效快捷的搜索、计算、评估、展示等已经是一项很大的需求, 在这样一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期, 面对这样强烈的需求, 计算机网络成为一个满足对信息的各种要求的很好的方式。Mark R.Nelson (2007) 的调查显示, 从2006~2007年美国电子书 (E-book) 销量呈大幅增长状态, 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比重也在增加。同时在国内也有相关部门和学者做过相关研究:沪教委科[2009]2号文件要求上海市各高校要加强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 进一步提升上海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和上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推动本市高等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张国锋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提出要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 推动高校的内涵建设, 其中包括:“以教育信息化为动力, 建立适应信息经济社会需要的新课程体系”、“以教育信息化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教育信息化是实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物质基础”等观点。
三、调查方式方法
在设计问卷时, 我们仔细考虑了本项目要考察的主要问题和针对人群, 在确定了研究对象后对问题一一确定, 对于所提问题, 我们充分考虑了: (1) 问题的合理性。合理性要求必须与所调查的主题密切相关, 如果违背了这一点, 那么再精美的问卷都是没有意义的。 (2) 问题的一般性。问题的一般性要求问题具有普遍意义, 这是问卷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 例如在问卷中, 我们用到了许多诸如“其他”的选项, 将我们没有重点研究的问题归为一类, 这样方便与我们以后的统计与分析。 (3) 问题的逻辑性。问题与问题之间的逻辑性使整个问卷具有整体感, 从而能使我们能够获得比较完善的信息, 使调查对象感到问题集中, 也让整张问卷成为一个相对完善的小系统。 (4) 问题的明确性。在问卷中, 我们做到了提问清晰明确, 这样便于被访问者做出明确规范的回答, 避免了被访问者在选择上发生困难, 也避免了有效信息的流失。 (5) 问题的非诱导性。在整个问卷的设计中, 我们充分考虑了问题的非诱导性这个要求, 我们不为了刻意得到某种结论而提出一些具有诱导性的问题, 在问题设置中, 我们做到中性位置, 不参与提示和主观臆断, 这样就做到了将被访问者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充分体现出来, 从而得到的数据就会更加真实有效。 (6) 问题的便于整理与分析性。这一点使数据便于收集与整理我们的后期对问卷的整理与分析工作更加方便。本文主要运用聚类方法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method) , 通过定性分析使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聚类, 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结合SPSS软件, 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与讨论。
四、实证分析
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以便用样本去估计总体, 原始数据的收集我们采用了网络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 对上海市各高校大学生网络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对问卷参与对象进行频数分析后可以看出, 男女生比例基本符合1∶1。这一比例可以很好地反映上海市大学生的情况, 说明样本有着良好的代表性。对参与调查的学生专业统计, 可以看出经济学占22.36%, 理学占18.63%, 工学占18.63%, 管理学占26.47%, 这四类共计超过了85%, 考虑到上海各高校的类型以及专业设置, 这一比例也说明样本有着很强的代表性。从年级分布看, 虽然大二的同学占了大部分, 参与人数远多于其他年级, 但是符合目前大学生的现状, 大一的同学很多并没有带电脑, 大三大四的同学更多的是关注就业考研的事情, 使用电脑学习的时间也不多, 所以这个样本里年级的分布还是可以代表现实中的总体。从以上三个问题的数据分布来看, 本次调查的样本是很有代表性的, 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总体的情况。所以本次问卷收集到的信息推断上海市大学生总体的情况是具有可行性的。首先通过聚类分析, 将学生根据对不同课程的网络教学需求进行分类。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所有专业可分成两类, 第一类包含经济学和理学, 第二类包含法学、教育学、文学、工学、农学、医学和管理学, 接下来对这些分类作进一步分析。我们将选项赋值化, 每个程度依次赋值为1、2、3、4, 其中4的程度最高, 进一步以均值的大小来考虑每一类对于不同科目的需求程度。对于英语类课程, 第一类专业的同学对于英语类科目的网络教学需求程度高于整体的均值, 我们可以在他们中间开展网络英语课程教学。对于计算机类课程, 第二类专业的同学对于计算机类科目的网络教学需求程度高于整体的均值, 我们可以在他们中间开展网络计算机课程教学。对于专业基础类课程, 第二类专业的同学对于专业基础类科目的网络教学需求程度高于整体的均值, 我们可以在他们中间开展网络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对于专业主干类课程, 第二类专业的同学对于专业主干类科目的网络教学需求程度高于整体的均值, 我们可以在他们中间开展网络专业主干课程教学。考虑到每类专业的参与人数以及每类专业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情况, 我们可以在经济学中开设英语类网络课程, 在工学和管理学学生中开设计算机类网络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此外, 我们可以转换另一角度, 从所占比例比较大的专业 (经济学、工学、管理学) 的学生调查情况赋值得分的角度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
由表1可知, 三个专业的得分情况P-Value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 表明三个专业之间得分差别较大, 属于不同的总体, 故适合采用主成分分析进一步分析。在分别对三个专业的得分情况进行主成分分析后我们得到结果如下:经济学学生, 前两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约80%的总方差可以由前两个因子来解释;工学学生, 前两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约85%的总方差可以由前两个因子来解释;管理学学生, 前两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约82%的总方差可以由前两个因子来解释。进一步, 我们对三个专业得分情况的主成分成分矩阵进行分析:经济学学生:在成分矩阵中可以看出, 第一个因子在四个变量上均有较大负荷, 能够很好地反映总体情况, 第二个因子在英语类和专业主干课上的负荷比较大。所以应开设英语和专业主干课的网络课程。工学学生:在成分矩阵中可以看出, 第一个因子在“计算机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上有较大负荷。第二个因子在“英语课程”上有较大负荷, 从数值符号看, 这两个因子对于变量有着相反的作用。考虑到第一个因子有着62.90%的负荷, 所以应开设计算机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的网络课程。管理学学生:在成分矩阵中可以看出, 第一个因子在“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上有较大负荷, 第二个因子在“英语课程”上有较大正负荷, 其他变量上为负负荷, 因此因子1反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 因子2反映英语课程。考虑到第一个因子有着59.07%的负荷, 所以应开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网络课程。从以上两个角度的综合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代的大学生都有利用网络来学习的习惯, 且网络学习时间所占的比例不小;各专业之间利用网络学习的时间存在差异, 对于不同的科目依赖网络的程度也不尽相同;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 应开设不同的网络学习课程。我们也通过调研问卷对大学生网络学习情况差异的原因分析:大学生网络学习情况存在差异和大学生与老师交流的习惯有关, 从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 习惯网络聊天的同学是最善于利用网络来学习, 其次是习惯电话联系和E-mail联系的同学, 反之, 习惯于课堂交流和短信联系的同学不善于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 大学生对网络学习的需求也和他们对学校教育资源的满意程度有关, 结果表明:认为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能满足自己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工作生活学习所需知识的传授、学校图书馆资源及服务模式等方面的需求是大学生网络学习的主要动因, 其中以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最具有影响力。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 收集到一手数据, 运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 对上海市大学生使用网络学习情况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发现三个问题:一是不同专业学生对网络学习的依赖程度有所不同。经济学、工学和管理学这三类学科的大学生依赖网络学习的比例较高。二是拥有不同习惯的学生对网络学习的依赖程度有所不同。习惯网络聊天的同学是最善于利用网络来学习, 其次是习惯电话联系和E-mail联系的同学, 反之, 习惯于课堂交流和短信联系的同学不善于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三是网络学习的动因各有不同。认为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能满足自己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工作生活学习所需知识的传授、学校图书馆资源及服务模式等方面的需求是大学生网络学习的主要动因, 其中以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最具有影响力。
五、结语
我们对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给出如下建议:高校可以适当开设网络课程来代替实体课程, 在保证课程进行的前提下节约部分师资力量;高校网络平台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不同专业将整个平台进行板块划分;网络课程应该更加重视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工作生活学习所需知识的传授等方面的内容。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知识创新的需要, 信息化教育必然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网络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随着越来越多网络公开课的普及以及各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完善, 如何在大学生课堂学习内容与在线学习内容之间寻求平衡点成为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 只有不断完善高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才能真正推动高校内涵建设, 从而实现真正的现代化教育。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高校内涵建设,多元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张国锋.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推动我校内涵建设[C]//2008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北京, 2008-10-10.
[2]Elaine Allen, Jeff Seaman.Five Years of Growth in OnlineLearning[J].Sloan-C, 2007.
[3]Heinze, Nina/Schnurr, Jan-Mathis.Develop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Skills by Using E-Learning Environments in Higher Educa-tion[J].Proceedings of the7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E-Learn-ing, 2008:492-498.
3.初中学生零用钱调查问卷 篇三
各位同学,您好!
我们在展开一项关于我校学生零花钱的调查,请您在百忙中抽出一点时间,如实填写这张问卷。谢谢!
()⒈ 你身边有零用钱吗?
A、有B、没有
()⒉ 你每大周平均使用多少零花钱?
A、1-10元 B、10-30元 C、30元以上
()3.你每天所用零用钱的数目是多少?
A1元及以下B1元—2元C2元---5元 D5元以上
()⒋ 你平时用零用钱干什么事?
A、买小吃 B、买学习用品 C、买玩具 D、没有零用钱E、其他_________
()⒌零用钱是
A、父母主动给的B、自己要来的D、压岁钱
()⒍你平时对零用钱是否有规划?
A没有,喜欢什么就买什么 B、没有,但花钱还算合理
C、有,但规划并未实施D、有,规划合理且能得到实施
()7 你有储蓄零用钱的习惯吗?
A、有 B、没有
()8.你使用零用钱后会记帐(记载)吗?
A会B不会C偶尔会
()9.你认为一大周需要多少零用钱?
A10元以内B10-20元C20-30元D30-50元 E50元以上
()10.你的父母对你的零用钱使用情况过问吗
A过问B有时关心C从不关心
()11.你了解家里的支出情况吗?
A、父母只告诉我上学的费用 B、父母告诉我家里的所有支出
C、父母从来不说 D、我很关心家里的支出情况
4.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篇四
为了解大学生接触信息的来源及对媒介的关注和认知,我们小组组织了大学生接触媒介情况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始于2012年11月10日,至11月13日结束历时三天。我们以合肥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男生宿舍、女生宿舍、自习室等多个方面进行随机调查。为了使本次调查更具有合理性,我们采取分层抽样方法,首先按性别分层,其次按年级进行分层,因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媒介的接触也是有差异的,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样本的可靠性与多样性。本次调查总共发放试卷50份,因为是当面做的调查所以回收的问卷是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
被调查者的各项比例是:男生54%、女生46%、大一36%、大二64%。从这次调查对象的性别、学历、年级等情况来看,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这次问卷调查我们共设计了十二个题目,除了前两个性别、专业和年级之外,其他的九个体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大学生的接触媒介问题,以下我们进行分析。
1.您经常使用的通讯方式是?
A.QQ(46%)B.微信(21%)C.飞信(21%)D.微博(21%)E.短信(44%)F.其他(4%)
由此可见,目前大部分学生多使用QQ为主要的通讯方式,同时短信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同学们的认可。而其他新颖的通讯方式,如微信、飞信、微博等,也颇受同学们的喜爱。
2.您一般使用此类通讯工具主要目的是?
A.联系好友、家人(82%)B.工作需要(4%)C.打发时间(10%)D.其他(4%)有80%以上的大学生主要凭借通讯工具进行与家人朋友的沟通,但也有部分同学出于其他目的而使用。
3.您通常上网的时段在?
A.上午(6%)B.中午(0%)C.下午(2%)D.晚上(92%)大部分学生均在晚上这个时段上网,一天的学习生活的结束,这个时段最适合放松娱乐。同时大学生的精力旺盛,多属于熬夜型的,一般主要活动集中在晚上。
4.您每天上网时长是?
A.1小时以下(16%)B.1至3小时(54%)C.3到7小时(26%)D.7小时以上(4%)
有54%的大学生每天1至3小时都要接触网络,26%的3至7小时都要接触。一方面说明网络对大学生生活的重大影响,网络正式成为大学生的必需品,另一方面,有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网络占用大学生太多的时间,那么户外活动的时间就相对要减少,不利于大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
5.您认为媒介可以帮助您做的事情?
A.从网上获取学习资料和资源(54%)B.跟上时代潮流(6%)C.与家
人朋友取得联系(27%)D.看电影、视频,听音乐(10%)E.购物(1%)F.玩游戏(2%)
虽然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不少宿舍都接入宽带。大学生上网方便了,而且也能用手机上网,大家多利用网络浏览资讯和查资料,让上网工具发挥最大价值。
6.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新媒介?
A.公交、地铁电视(46%)B.城市LED大屏幕(12%)C.楼宇电视(4%)D.手机报(32%)E.其他(6%)
如今城市建设日趋完善,随处可见网络信息工具的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以及接触新事物的机会也增多。有58%的学生接触新媒介来源于社会设施,而也有部分同学借助手机报来了解世界。
7.当一件重大新闻发生时,您一般最先通过什么了解到该事件?
A.网络(54%)B.手机(32%)C.微博(10%)
D.报纸(0%)E.广播(0%)F.其他(6%)
网络的迅速使得其拥有着更广泛的受众,在发生特大事件时,网络充当的角色是毋庸置疑的,给人们快速的信息反馈。而传统媒介的作用将随之变弱。
8.您认为下列哪种媒介的可信任度最高?
A.电视(46%)B.报纸(34%)C.网络(16%)D.杂志(4%)E.广播(0%)
虽然网络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虽然人们已渐渐离不开网络,但是网络超低的可信度,表明网络面临的危机,这个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网络具有开放性,谁都可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另一方面,就是有些人为了谋取利益而制造耸人听闻的新闻,降低了网络的可信度。因此,我认为一方面我们应该适当的对网络进行有序的管制,另一方面,媒介工作者应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不能被利益蒙蔽双眼。我们知道看杂志、广播的人越来越少,仅占4%,但是电视的可信度却高达46%,我认为这是由于高速的生活方式让人们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看报纸,而且由于物价的上涨,看杂志也越来越不划算。所以我认为杂志业、报业应该抓住自己可信度高的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改变自己的发行方式,发行电子报,现在有很多报业已经涉足这些方面。
9.使用这些媒介对您的影响?
A.弊大于利(4%)B.利大于弊(84%)C.没多大影响(12%)有84%的人认为媒介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好处,诚然在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都与媒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媒
介
经
营
管
理
学
5.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报告 篇五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期中手机消费也日益变大,大学生已悄悄成为新的消费人群。越来越多的商家也开始把大学生作为手机购买群中最重要的消费群体之一,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方便和家里联系。手机作为信息传播新媒介,在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应用。手机自身的功能作用是不用质疑的,但是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对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了冲击,而且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与个性心理等方面也都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大学生;上课玩手机;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目的
针对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现象普遍,所以要查找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频繁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时间
20xx年4月8日——20xx年4月15日
三、调查地点东华理工大学广兰校区
四、调查对象
对象:东华理工大学的大一、大二的学生,其中男生占42%,女生占58%
五、调查方法
纸介质问卷调查
六、调查人数
100人
七、调查内容
学生上课玩手机的原因,上课玩手机对自己和他人听课产生影响以及老师对课堂内学生玩手机的态度和学生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管理课堂上使用手机等等。
八、调查方式
在学校校园里和第三教学楼随机发放问卷,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其中有效份100份,然后用相应的统计方法对其进行了数据整理和分析。
九、调查图表及分析
男女比例
1、针对大学生在课堂上的玩手机情况与表现进行分析
在现在每个大学生的手里都有一部手机,甚至一人多机,手机功能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强大的情况下,在课堂上学生不听课,在做最多的“埋头苦干的一件事”就是玩手机,我们先来看我们对100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的一些数据:拥有自己的手机人数
课堂上玩手机频率
如果你在上课玩手机一般会玩多长时间?
从数据中可以得知,在100位随机调查的调查者中,仅有3%的人上课没玩过手机,有12%的学生近乎整节课都在玩手机,这个数据不禁让我们感到震惊。下面我们继续来看看学生们在各种课程上玩手机的情况:
你一般是在什么课上会玩手机?
在该问题中,有将近73.73%的人在全校公选课上玩手机,19.5%的人在必修课的公选课上玩手机,只有6.8%的人在必修课的专业课上玩手机。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在公选课上玩手机,仅仅只有少部分人在专业课上玩手机,说明大部分人还是重视专业课的。
2、大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不同情况与原因分析
在选修课,公共课通识课等等中,一个教室上百号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可能时时去关注学生“玩手机”而打断自己的教学过程,而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过多,老师也无法在课堂的时候一下子照顾所有的学生,又由于学生的学习领悟能力不一,接受能力和思维转换能力不同,很多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跟不上讲课老师的思维进度,进而觉得枯燥无味。同理,而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却觉得老师的讲课内容过于浅显,也产生了无聊的情绪,从而毅然拿出手机,“埋头苦干”起来。我们先来看看我们这次的调查数据:你玩手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从数据圆饼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100位参加调查问卷的大学生中,表示促使自己在课堂上去玩手机的主要原因为“上课无聊”的占全部调查人数40%。单一的填灌式的教学方式显然在现今的大学课堂上并不能得到现今大学生们的亲睐,这就造成了厌学心理与抵触心理,久而久之,必然会潜移默化,一上课就想起手机来。
3、大学课堂上学习风气与学生的想法是有内在原因
在课堂上,教学过程中,学生却在下面睡觉,玩手机或者自娱自乐,这本身就是对在讲台上的老师的不尊重。但是,学生是怎么想的呢?也让偶们看看一组调查数据:
在课上玩手机时,你怕不怕被老师发现?
老师是否有过劝你不要玩手机?
你对自己上课玩手机,内心深处会有一种内疚的感觉吗?
在对100份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高达89%的同学上课玩手机怕被老师发现,有11%的同学不怕被老师发现,这说明大部分同学知道上课玩手机是不合理的。66%的同学有被老师劝过不要玩手机的经历,34%的同学没有被老师劝过,说明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很普遍。58%的同学对自己上课玩手机,内心深处会有一种内疚的感觉,21%的人没有内疚感,还有21%的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说明大部分同学认为上课玩手机是浪费时间的一种行为,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如果上课时间用手机,你会调成静音模式吗?
从这一问题可以知道,86%的人上课玩手机会调成静音模式,还有14%的人看情况是否调成静音模式,但没有人很坚决的说不会调成静音模式,说明大多数同学的意识较强。你身边的同学上课玩手机的人多不多?
如果你在课上看到同学玩手机,你心里会怎么想?
上课时间听到同学的手机屡次响,你会觉得这位同学怎样?
69%的同学认为只是有一些同学上课玩手机,但没有同学认为身边没有玩手机的同学,61%的调查者认为同学上课玩手机是正常的,这说明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且他们对上课玩手机这一现象觉得很平常。而且当手机响时,69%的学生认为该行为对老师和同学不礼貌。26%的学生对该行为已经习惯,只有5%的学生会提醒或指责该学生数据表明多数人认为上课手机铃响是一种冒犯行为,建议同学上课时要调成静音。从数据也可以推断出上课带手机人数不少,且铃响的次数比较多。
4、大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与他们对手机过分依赖是否有关
假如让你三天不带手机,你会感觉怎么样?
你对手机的需求?
你觉得要怎样才能使你放弃在课堂上玩手机?
你觉得上课玩手机的利弊呢?
我们发现73%的学生把上课玩手机归因为老师课堂不够生动有趣。15%的学生把上课玩手机归因为基础课程无用,认为删掉这些课程对3%的调查者归因为缺乏老师管教。9%的调查者认为上课不玩手机是不可能的老师的课堂不够生动有趣是学生玩手机的主因,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可以在有趣的情况下不玩手机。基础课无用是学生上课玩手机的一大因素。部分学生是手机控,无法摆脱手机。一小部分学生缺乏自律,需老师管理。可见多数人把自己上课玩手机归因为外部因素(课堂不够生动或老师管理不够)。少部分人对手机形成依赖。可以推断大部分学生还不是对手机很依赖,只要及时制止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可以减少上课玩手机的人。
十、改善措施
1、规范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行为
学校为实现教学秩序的有序性、教学效果的成效性,可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大管理力度,规范大学生课堂上手机的使用,尽可能避免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影响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可采取强制要求与倡议相结合的原则,要求任课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不良现象予以制止与教育,在教室、食堂等人员宜集中的海报栏开展“不将手机带入课堂”、“我们需要安静的学习环境”等倡议活动。净化课堂教学风气,提高教学质量。
2、正确引导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行为
教育“宜疏不宜堵”,关键还是要整体提升学校的德育水平,让在校大学生具备自律意识,以健康、文明的心态使用手机。对手机这一现代通信工具在大学生市场的发展,有必要正确地加以认识,才能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仅用没收、禁用等方式来处理,显得过于简单。随着科技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涌入校园,如何对待它们是学校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要完全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很难做到,倒不如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正确对待手机在校园中的现象。
3、积极提倡教师改变原有教学观念与态度
老师应该增加其上课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而不是照本宣科地上课,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兴趣度,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老师还应对自己课堂上存在的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劝阻,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减少学生课上使用手机的现象。
4、丰富大学生课堂上的内容及课余文化生活
6.大学生零用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篇六
1 大学生使用微博情况调查
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大学生这个群体正在通过开设微博、运用微博进行广泛的传播思想、交流感受、接受信息、休闲娱乐等活动,一定程度来说,微博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更加详细了解大学生使用微博情况,本课题组审慎地制定了调查问卷,进行了较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和座谈,本次调查涉及河北省4所高校,千余名在校大学生参与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020份,回收1009份,开展座谈会6次,涉及大学生约210人。现将调查问卷中部分问题及调查结果进行呈现:如:
*你使用微博吗?A、是(75%)B、否(25%)
*你的“微(博)年龄”是多少?A、很短(一个月以下)(12%)B、比较长(一个月到一年)(54%)C、长(一年以上)(34%)
*你的微博使用频率是多少?A、每天一次(25%)B、一周一次(8%)C、不定期(47%)D偶尔(20%)
*你使用微博主要用来做什么?A、写随笔(11%)B、发感慨(27%)C、发表评论(10%)D、交流探讨(9%)E、其它(43%)
*你经常关注微博(自己或他人)吗?A、是(69%)B、否(31%)
*你关注哪一类的微博比较多?A、文化娱乐、名人等(64%)B、社会、新闻(12%)C、朋友、亲人等(8%)D、相关知识、技能等(6%)
E、其它(10%)
*你的微博关注度高吗?A、高(9%)B、一般(27%)C、不高(64%)
*你是否在乎自己的微博关注度?A、是(22%)B、否(9%)C、无所谓(69%)*你认为微博在你的生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A、重要(44%)B、一般
(40%)C、其它(16%)
*你怎样看待微博的作用?A、积极(43%)B、消极(16%)C、无所谓好坏(41%)
2 大学生使用微博情况的分析
2.1 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特点
通过调查问卷和座谈会,经过认真分析总结,本课题组认为当代大学生在使用微博过程中呈现如下一些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特点如下:
首先,微博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重要平台。其次,微博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各类信息、知识及交流思想和感受的重要渠道。再次,微博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展现自我,彰显个性,造就个人魅力和影响力的重要窗口。第四,对文化娱乐类博文关注程度过高,凸显了大学生思想的娱乐化倾向。第五,对各类博文的欣赏鉴别能力不一,极易被微博内容影响。总之,微博不仅仅是一个虚拟的传播平台,更是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
2.2 微博受大学生追逐的原因分析
首先,微博自身特点决定。微博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捷及时,符合处于快节奏现代青年人需求。小小的微博包含广博的世界,包罗万象,可以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其强大的社交网与海量的信息,成为很多人获取信息的平台。登陆微博,发表博文现在已经不再局限在电脑等媒体,伴随信息技术的进步,在手机、ipad等媒介均可发表博文,还可以和自己的手机、QQ、MSN进行绑定,这一切降低了发微博的门槛,极大地增强了操作的简便性和随时性。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使用微博用来发感慨、写随笔、发表评论、交流探讨的近六成,他们在这里用最真实的、随性的、充满个性的语言或抒发情感或发表评论。第五,微博拉近了人际关系,实现了沟通的零距离。微博小空间容纳了各类人群,通过“关注”、“被关注”,发言实现了多方交流和沟通,让熟人间、陌生人之间、普通人和名人间、小人物和大人物间在微博中缩小了距离,实现了零距离实时沟通。微博空间既属于公共空间又属于私人空间,自由化、私人化特色突出,在自我的空间里博主自由抒发,畅所欲言,享受着自由的言论环境。博主通过发表有见解的看法、有深度的评论、高超的文学水平、吸引眼球的文字图片或视频,或是“被关注”度高,都会让博主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很多大学生坦言在运用微博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
其次,当代大学生自身思想行为特点决定。微博在大学生中的广泛应用并引领了“微时代”的到来,还源于这个新生事物十分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信息传递方式。当代大学生群体已经进入“90后”时代,这个群体追求独立、自由、个性,不愿墨守成规,敢于突破创新,关于表现自我。正是这样的一个群体,需要一个施展才华、彰显个性、展现自我的平台,他们在微博找到了这样的空间,从此可以不用冗长、繁琐的文字便可直抒胸臆,并吸引他人关注关心。在微博中他们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也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他们可以关注心仪的名人明星并与之对话,可以和亲朋好友交流近况……而这些都可以随时、随地、随心而行,这些内在的需求促使大学生成为了微博的主力军。
3 大学生使用微博情况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微博自身特点及大学生的群体思想、心理、生活特征推动了微博在大学生中的广泛使用,这一现象的出现暴露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同时又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提供了机遇。
3.1 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的挑战
首先,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再次受到挑战。多年来,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尝试、创新,致力于提高教育效果,特别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尽管如此,在如今信息高速传播,信息渠道多元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数还是以固定的教室、固定的学生、既定的教学内容支撑着教学,在有限的时间传递的信息也是有限的。这使得一些学生认为课上学习方式古板、不自由,信息量小且更新速度慢,不如关注微博得到的信息量大且即时性强等,于是加剧了课堂的缺课率并降低了参与程度。这些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影响力大大降低。微博成了信息的高地,正在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争夺话语权。
其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众所周知,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着教育的效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教师,应该具备多种能力和素质,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和心理状态,并与时俱进、因时制宜、因生制宜地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教育的魅力并获得成长必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微博在大学生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面对如此高的使用和关注率的现实,更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赶上时代的步伐,积极接触微博、微时代,并真正融入其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与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话题,才能更好地教育引导。
再次,对大学生思想的掌控和引导难度较大。微博信息传播具有及时性和快捷性,包含的信息具有广泛性和丰富性,但其中的信息良莠不齐,一些不健康的、腐朽的、落后的、偏激的、缺乏科学性的信息大量存在,而由于大学生这个青年群体特有的猎奇心理使得他们对这些信息关注程度也较高,加之自身阅历、认识水平、鉴别能力较差,很有可能会接受并内化到头脑中,形成错误认识或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在这一平台上,教师不可能随时随地关注和引导每一个学生,自然掌控和引导难度加大了。
3.2 微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首先,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素材。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了获得信息、认识社会、交流思想的平台,同样也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对这一事物可以轻松获得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和素材,发现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并可以适时地运用到教育工作中去,使得教育更具时代感、时效性、说服力、吸引力。
其次,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效果的平台。任何教育都要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才能事半功倍。现实生活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数情况下是以大班教学的形式来完成,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多,工作较为繁重,与学生交流沟通机会和比率较少。微博的广泛应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他们可以通过关注学生微博,关注学生关注的内容,与之进行沟通,无疑会大大加强对学生的认识,这些认识为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效果奠定了良好基础。
再次,为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了新内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以课堂教学为主,而课堂教学法中灌输法是主要方法之一,尽管教师们一直致力于改革灌输法并与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但对于不愿意聆听长篇大论的“90后”大学生来说还是显得枯燥乏味。而微博实现了信息的网状传播、个性传播、简短快捷传播,虽然对传统教育方式形成了挑战,同时也启示我们在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微博这一新渠道展开全新的时尚教育、灵活教育,做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因此,微博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微博的出现及在大学生中的广泛应用,启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其重要性,辩证认识其利弊,努力做到扬长避短运用微博,积极进行工作创新,全面提升教育效果,以便更有效地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摘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微博群体占网民总数的57.2%,其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为72.3%。当前大学生在使用微博的浪潮中客观存在哪些倾向、趋势和问题,这些又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哪些影响,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微博,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应璐珺.今天你围脖(微博)了吗.今日科技,2010.2.
7.大学生零用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篇七
调查时间:2013年6月16日——2013年6月16日
调查地点: 康大职院28栋518宿舍
调查对象:康大职院28栋518宿舍的宿员
调查方式:口头问答作记录
一、大学生对于电脑的使用状况(时间、用途、依赖程度)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有83%的同学都是在中学时期开始使用电脑的,且初中略多于高中,而在小学和大学以后才开始使用电脑的人基本持平。在每天使用的时间上,有42.37%同学是在1-3小时,35.59%的同学在1小时以下,18.64%的学在3-5小时,3.39%的同学则在五小时以上,由此我们发现同学对于使用电脑上网的时间的把握程度还是很不错的,然而也存在6.78%的同学表明自己是想控制上网时间但一上网就忘记的。在调查中我们特别做了一个关于网络游戏兴趣的调查,有49.16%的同学对游戏不感兴趣,且没有人陷入其中无法自拔,而且在平时用电脑上网的用途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玩游戏的人是不多的,大部分的同学主要是看电影听音乐、查资料、以及聊天交友,接下来则是浏览新闻、收发邮件玩博客,只有极少的人在网上购物,仅次于玩游戏的比例。所以大学生多是使用电脑娱乐,用于查资料和学习的是不多的。
二、对使用电脑的看法以及对电脑的利用
我们同样了解到当今大学生对于电脑频繁和渴望的,因为在我们对大学拥有电脑的看法的调查中可以看到有76.27%的人选择支持,没有人选择不支持。可见大学生对于电脑的使用状况也决定着其对于电脑的需求。但是通过调查我们也能够了解到其实大学生对于电脑本身的利用程度是不高的,因为在我们问及大学对于电脑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常用软件的使用状况是,选择很了解和了解的均只有3.34%,而选择会使用电脑常用软件的仅占33.89%,多数都是对电脑知识一般了解及只会使用一点常用软件的人,甚至还有不适用常用软件的人。因此在大
学生们对电脑们对电脑的利用程度和效果应该是有待提高的。在调查中有37.78%人认为他们对电脑的使用是没有达到预期,基本就用于玩了;只有27.11%达到了预期并对于自己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大学生对于自己使用电脑的状况评价也不高,只有18.64%的人认为大学生用电脑来学习,其他人都认为大学生使用电脑娱乐(聊天、游戏)。可见,大学生对电脑的利用状况堪忧,有效的利用很少,成为一种资源浪费。
三、使用电脑后对学习的影响
同样的,我们也设计了关于使用电脑对学习是否有影响的问题。在晚上多玩电脑后是否影响第二天的学习这一问题中,有5.08%的人认为这样会经常影响,有45.76%的认为偶尔会受到影响,而49.15%这一部分人认为是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的。然后在使用电脑后对你的成绩调查中,大部份认为成绩是不受影响的,有
6.78%的成绩是有大幅下降的,有23.73%是有稍微下降的,也有8.47%是认为自己的成绩是有稍微提高的。所以,通过调查结果来看,有超过60%的同学使用电脑后对学习是没有影响的,也没有会因使用电脑后大幅提升。综合来看,对电脑的使用虽然没有对学习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电脑目前还没有成为帮助大学生学习的学习工具。
四、对电脑的利用程度的提高刻不容缓
在调查中,大学生对电脑的使用是不够充分的,是不能帮助学业和个人能力的发展的。而且大学生对于自己利用电脑的程度以及效果的评价也是很低的,认为是用来学习的人几乎微乎其微,这个问题是我们应该予以重视的。既然我们发现了自己使用电脑的问题,我们就要重视起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这些方面看清主要矛盾,对于电脑的利用程度的提高刻不容缓。
五、结论和建议
综合的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电脑的使用还是十分频繁的,而且电脑处在一个与同学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位置上。当代大学生对于使用电脑上网的时间是有一定自制能力的,能够掌控好自己的时间,以致不会怎么影响到自己的学业。但是面对对于电脑的利用方面上,利用率是不高的,多数人使用电脑都是用于上网娱乐方面,而上网查资料和学习电脑知识和常用软件方面的是极少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电脑没有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的阻碍,但是大学生也没有真正利用好电脑的功能使其成为我们的学习工具。
8.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调查 篇八
1.2请问你的性别?A 男B 女
2.1您上课是否使用手机?A是B否
2.2您上课使用手机的时间一般为多少?A几乎不碰手机 B 10分钟以下 C 10―20分钟
D 20―30分钟 E 30分钟以上
(第三大题针对使用手机的同学)
3.1您上课使用手机的原因 A有急事 B上的课太无趣 C学习,娱乐两不误D查课堂资料
3.2您一般使用手机的什么功能?A聊天(电话,短信等)B娱乐 C查学习资料
3.3您觉得使用手机影响你的学习吗?A影响 B不影响
3.5您一般在什么课上使用手机(多选)?A选修课 B公共基础课C马克思,思修等D专业课
3.6您在使用手机时处于什么心理状态?A有负罪感 B四处张望,盯着老师C自己乐地呵D
用于学习,无所畏惧
3.4综合所有,你觉得课堂上使用手机利弊几何?A利大于弊B弊大于利
4.1您觉得课上玩手机对老师的来说A很不尊重老师B无关紧要
4.2您觉得老师在课上有必要劝解学生不玩手机吗A有这个必要 B无关紧要,心不此地,留也留不住。
4.3您觉得如果学校禁止同学课上用手机,如何?A不能一棍打死(主要指利端)B会感到
生活空虚C大家同意,我就同意D非常赞同
9.大学生零用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篇九
拇指文化源于社会上人们用拇指在手机上完成各种信息交流和传情表意现象的普遍接受与扩散。“拇指文化”在变革传统信息获取方式的同时,以更加快捷便利的优势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来,渗透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领域,在“润物细无声”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认知角度和思维方式。互联网消费调查中心ZDC进行了2013年中国IT网民智能手机APP下载及使用行为调查。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安装20个以上APP的网民占比高达44.0%,安装5个以下及未安装APP的网民数量较少,累计不到5.0%。可见,“拇指文化”正在渗透整个社会。毫无例外,在大学校园中,“拇指文化”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并伴随APP的发展而充盈着大学生整个四年的生活与学习历程,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习惯、交往方式以及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构成。
那么,作为一种信息沟通手段和娱乐平台,它在大学生群体中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它对于大学生能力培养有无关系,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呢?基于全国5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对手机APP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拇指文化”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程度,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为调查大学生APP的使用情况,以及研究APP使用与大学生能力培养间的关系,研究小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并通过EXCEl、SPSS等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问卷原始题项部分来源于问卷星资料。原始问卷在试调查后,利用SPSS软件对题项进行了删减,最终问卷为删减后的修订版本,其信度、效度均在0.8以上。
此次调查数据收集时间为2015年1月初到2015年2月底,每份调查问卷均强调匿名和调查结果的保密性。数据收集包括网络发放、email发放和现场作答3种方式,共发出问卷600份,实际回收551份,回收率为91.8%。剔除回答不完整的问卷后,有效问卷为508份,有效率为92.2%。调查对象包括50余所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涉及985类、211类、普通一本、普通二本、普通三本等高校,其分布比例分别为12%、8.8%、15.2%、50.8%、13.2%。
二、大学生 APP 使用情况分析
发放修订过的量表进行大规模调查,从大学生对APP使用、认知、偏好程度的基本情况、大学生对各类APP依赖程度和不同类型APP与大学生能力素质的交叉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的调研结论。
(一)大学生 APP 使用基本情况的分析
大学生APP使用情况分析主要从熟悉度和使用时间段两个方面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对于APP熟悉度较高,并且使用时间多为碎片化时间,如课间休息时和睡觉前,这符合大学生群体的特征。
1.大学生对于 APP 的熟悉度分析
大学生对于APP一般熟悉、比较熟悉所占比例很高,分别为40.4%和36.61%,这一结果符合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的普遍特征,但非常熟悉的比例仅有6.1%,反映出大学生对于APP仍缺乏全面了解。
2.大学生 APP 使用时间段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使用APP的具体情况,本次研究展开了对于大学生APP使用时间段的具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1)大部分大学生使用APP是在闲暇无聊时,比例为35.4%,目的为打发时间、排遣无聊;(2)学生使用APP多是集中于碎片化时间,如课间休息时和睡觉前,这是现代人快节奏时间安排的反映,但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像手机APP这类新媒体正成为睡眠的“隐形杀手”。
(二)大学生对 APP 认知的基本情况分析
本研究从大学生对于APP的基本态度,使用APP后对自身学习和交往方面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展开对大学生APP认知方面的调查。
1.大学生对 APP 基本态度的调查
大学生使用APP对自身生活影响的调查结果如下:(1)大学生认为APP的使用对自身具有积极影响的占大多数,认为“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占36.7%,“生活更有效率或安排更加有序”占17.9%,“扩展了人脉圈和兴趣爱好”占26.1%。(2)大学生认为APP的使用对自身具有消极影响的仅占13.6%。从大学生对APP的态度中可以发现,大学生普遍对APP的好感度较高。“拇指文化”在高校学生中的盛行是大势所趋,这也从一个侧面提醒高校教育者应更全面地看待“拇指文化”的盛行,顺势而动地变革教育方式,避免盲目反对甚至完全抵制大学生使用APP状况的出现。
2.大学生使用 APP 对自身学习的影响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APP使自身学习成绩下降的比例仅为10.63%。由于APP具备便携性、使用不受场地限制的优势,多数学生认为APP可以方便自身查阅资料、解决难题、进行交流以及开展其他学习活动。伴随着无限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学习方式从远程学习到数字学习再到移动学习,APP正发挥着其更新快、获取信息便捷、收费低等优势,日益成为移动学习的重要载体。实际上,如“我要当学霸”、“百词斩”、“课程格子”、“学习宝”等教育类APP一直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
3.大学生使用 APP 对自身交往的影响调查
由图1可知:在“使用APP扩大了我的人际圈范围”这一题项中,选择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的人数为183,占比36.02%。大学生具有积极乐观、思想开放、崇尚创新和探索精神,90后的大学生更加注重与信息化时代的接轨,而社交类APP在大学生群体中早已成为主要的人际交流媒介,大学生更倾向于用微信、微博、QQ等APP软件和朋友、同学交流,从而扩大人际圈范围。
图 1 APP 对大学生交往的影响
4.大学生对各类 APP 偏好程度的调查
APP主要分为:游戏大类、社交聊天大类、影音图像大类、教育交流大类、网购支付理财大类、新闻资讯大类、生活服务大类等。本研究发现每个人手机中所安装的APP会根据自身需求、文化背景、消费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各类APP客户端中,社交聊天大类以及影音音像大类最受欢迎,分别为76.77%和61.42%;其次是网购支付理财以及新闻资讯大类,分别为41.73%和38.39%。社交聊天类APP软件满足了大学生交流情感丰富,形式多样的要求。
5.大学生对各类 APP 依赖程度的调查
由于不同类型的APP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不同的问题,因此,很多大学生对智能手机非常依赖,多数学生有必须把手机带在身上的习惯。如图2所示,很多大学生会“只要闲下来就会不自觉玩手机”,“手机没电、没带、停机时会感到焦躁”,“夜晚只有在玩手机后才能睡觉”。说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在成为时下流行的“拇指族”,无论是在饭桌上还是在行走时总是在低头看手机,APP的负面效应不容小觑。
图 2 大学生对 APP 的依赖程度
三、结论与启示
(一)大学生对 APP 熟悉度以及好感度较高
大学生是较易接受并尝试新事物的群体,他们思维活跃、对APP熟悉度较高。但大学生对APP的认知程度仍较低,多停留在交友方面,缺乏对其更深层次的了解与应用。大学生对APP的好感度较高,认为APP的使用对自身具有积极影响,有利于方便自己查阅资料、解决难题、进行交流以及开展其他活动。此外,多数学生认为APP扩大了自身人际圈范围,否认了社交类APP使面对面交流产生恐惧的说法。
(二)大学生使用 APP 碎片化特征明显
大学生使用APP多是利用碎片化时间,这符合现代人快节奏安排时间的要求,有助于使过去常被忽视的碎片化时间得以充分利用。但是,有超过27.6%的同学使用APP的时间段是在入睡前,这显示出较多大学生对合理使用APP的时间与场所仍不能自我克制,APP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大学生睡眠的“隐形杀手”。
(三)大学生对 APP 依赖度程度高
大学生对APP非常依赖,多数学生有必须把手机带在身上的习惯,并且会在手机无法使用时产生焦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在成为时下流行的“低头族”。可见,过度使用APP也会给大学生带来手机成瘾等诸多的负面影响。
综上可知,“拇指文化”对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影响已非常明显,大学生在学习、餐饮、娱乐、理财、沟通等方面基本上都离不开手机APP。而一个矛盾的事实就是,手机APP的使用时间越长,那么大学生通过传统学习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时间就越少。因此,经常听到某学校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将手机上交的新闻。然而,可以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不能变被动的限制学生使用手机APP,为充分利用其合理有效的部分,营造健康的“拇指文化”,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形式,以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效果和趣味性呢?在传统学习模式遭到现代媒体挑战的今天,如果可以通过设计某种方式对大学生使用APP的类型加以引导,也许能够快速转换高校教育者被动的角色,变管控为引领,促进开放型教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佟西原.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2]王翠洁.大学生手机媒介沟通行为对社交影响的心理机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10.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报告 篇十
报告题目 : 大学生手机APP使用情况调查 系 : 财经传媒系
年级专业 :13级汉语言文学
学 号: 131603215
姓 名: 林许
提交日期:20__年 12月15 日
学生姓名 林远成绩
评语:
评阅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目 录
一、调查信息 ............................................ 4
二、问卷结果分析及探讨 ................................... 5
(一)大学生使用APP类型的调查 ....................... 5
(二)如果有一款为您推荐学校基本信息、校内及周边购物、
餐饮、租房及娱乐场所信息的手机应用,您愿意下载吗.. 6
(三)大学生通常使用手机的时间段 .................... 7
(四)大学生关于手机使用时间情况调查 ................ 7
(五)大学生对软件付费情况调查 ...................... 8
(六)手机携带情况 ................................... 9
(七)手机APP对与人实际交流影响 .................... 9
(八)对手机APP发布信息的信任程度 .................. 9
(九)手机APP对于他们交流的影响 ................... 10
(十)手机APP对财产安全的影响 ..................... 10
(十一)手机APP对外出活动的影响 ................... 10
三、大学生在使用手机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 10
11.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问卷调查 篇十一
同学,你好:
我是湖南工程学院统计学专业的一名学生。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几乎每位同学都拥
有自己的一部手机。手机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大学生手机
使用情况,倡导更为健康向上的手机使用方式,我特此组织此次问卷调查。您的回答将
被完全保密,请放心,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您的性别:______年级:_______ 专业:
1、您现在是否已经购买手机?______(选A的跳至第3题,选B的填写2题)
A、已经购买B、没有购买C、手机被偷
2、您为什么不购买手机?(不定项)_______
A、手机的价格偏高B、有电话,没有必要买
C、市场上没有看见满意的手机D、其它原因
3、如果要购买手机的话您会选择什么品牌?______
A、诺基亚B、oppoC、iphoneD、三星E、步步高
F、联想G、海尔H、索尼I、多普达J、其他(包括其他国产)
4、您现在的手机是什么品牌?_______
A、诺基亚B、oppoC、iphoneD、三星E、步步高
F、联想G、海尔H、索尼I、多普达J、其他(包括其他国产)
5、购买手机时,您主要会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以重要性排序)_______
A、品牌B、性能C、手机外观设计
D、价格E、售后服务F、流行趋势G、其他
6、您第一次拥有手机的时间?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
7、第一台手机的来源?
A、父母送的B、亲戚送的C、自己购买的D、朋友赠送E、其他
8、您目前所用的手机是您的第几部?_______
A、1B、2C、3D大于
39、您更换手机的原因?
A、手机已坏B、手机被偷C、功能过时D、其他
10、您能接受的手机价位是多少?
A、500以下B、500--1000C、1000--2000D、2000--3000
E、3000--4000F、4000以上
11、您手机的哪一项功能占用你最多的精力和时间?(不定项)______
A、通话B、上网C、玩游戏D、接发短信
E、照相摄像F、听歌G、学习H、其它功能
12、您经常在什么时候玩手机?(不定项)_______
A、上课B、睡前躺在床上C、上厕所
D、课间E、没课休息或自习F周末G、其他时间
13、您是否认为您当前对于手机功能的使用方式和使用时间正确健康?______
A、是B、否
14、您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
A、2小时以内B、2--4C、4---6D、6个小时以上
15、您是否认为手机是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_____
A、是B、否
16、您手机一个月消费一般是多少?_______
A、10---20B、20--30C、30---50D、50--100E、100以上
17、您手机的消费主要用于?(可多选)______
A、通话B、学习C、发短信
D、与上网或游戏有关E、月租F、其他
18、您是否认为您手机的月消费太高? _______(选A的继续回答下面一提)
A、是B、否
19、您认为手机哪几项功能的消费支出可以减少?_______
A、发短信B、通话C、上网游戏D、学习E、其他功能
12.大学生零用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篇十二
一、调查的目的与概况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通过调研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 了解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代表的中国当代青年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现状, 了解网络对学生的影响程度, 为研究如何运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第一手的数据和可靠的参考。调查采用了作者自编的《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问卷统计采用了SPSS统计软件, 调查时间为2012年6月。问卷发放范围是北京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化学学院、环境学院、文学院、历史学院和哲学学院, 其中, 理工类3个学院, 文史类3个学院。问卷针对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设计。问卷内容首先经过了有关专家和教育管理工作者的评议修改, 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试测。问卷共发出202份, 收回有效问卷200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9%。调查的结果基本反映了北京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网络使用的情况。
二、调查统计数据
1. 被调查学生的基本信息。
(1) 性别。在接受调查的学生里, 男生71人, 占35.5%。 (2) 专业。文史类86人, 占43%;理工类114人, 占57%。 (3) 年级。本科一、二年级占31%;本科三、四年级占36.5%;硕士研究生占32.5%。 (4) 生源地。家乡在农村的占34%;中小城市的占51.5%;大城市的占14.5%。 (5) 拥有个人网络终端情况。在200人中, 拥有个人计算机的占到98%。而在2008年6月, 专业是计算机的一年级本科生中有20%还没有个人计算机。在196个拥有个人计算机的学生中, 拥有笔记本的占96.4%。调查中没有个人计算机的4人都为文史类本科低年级的学生, 其中3人来自农村, 1人来自中小城市。也就是说在被调查的本科三年级以上的所有学生中, 每一个人都拥有个人计算机;在被调查的所有理工科学生中, 每个人都拥有个人计算机。学生中手机的使用率可以基本达到100%。
2. 互联网日常使用情况。
(1) 平均每天使用计算机上网时间。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中, 每天使用计算机上网一小时以下的只占5%;一到两小时占21%;两小时到四小时所占比例最多, 达到32.5%;四小时到6小时占19%, 六小时以上占22.5%。也就是说每天使用计算机上网四小时以上的学生占41.5%。通过对低年级和高年级本科生上网时间比较可发现, 在低年级本科生中上网一至两小时的学生比例最大, 占41.9%;高年级本科生中上网两到四小时的学生比例最大, 占39.7%。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不同年级学生之间上网时间都存在显著差别。随着年级的增高, 学生上网时间加长。通过t检验得到的结论是男生群体上网时间与女生群体有显著差别, 男生上网时间更长, 其中 (T (198) ) =2.088, P=0.038。本科一二年级没有上网六小时以上的, 而在本科三四年级的73人中, 上网时间六小时以上的有13人, 比例达到高年级人数的17.8%。在研究生中, 上网一小时以下的为0, 上网时间六小时以上的比例占研究生人数的49.2%。 (2) 平均每天使用手机上网时间。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中, 每天使用手机上网时间比使用计算机上网时间要少很多, 其中一小时以下占41%;一小时到两小时占39%, 六小时以上仅占2.5%。两小时以下占到学生比例的80%, 绝大多数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不多。 (3) 休息日上网时间。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休息日上网时间三小时以下的占18.5%, 三小时至八小时的占64.5%, 八小时以上的占17%。三小时意味着一个上午、一个下午或者一个晚上, 休息日上网三小时以上的学生人数达到163人, 比例达到81.5%。大部分大学生每个休息日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网络中度过。 (4) 上网地点。调查中, 79.4%的学生是在宿舍上网;11.1%的人在学校机房;6%的人在自习室;3.5%的人在家里。上网地点很集中, 近80%的人在宿舍上网。 (5) 上网的目的。调查显示, 学生的上网目的按照比例多少排列分别是学习和工作、查阅资料和浏览信息、娱乐、聊天和交友、通讯和联络, 选择以上几类目的的比例均超过50%。此外, 对于主要休闲娱乐方式的调查显示, 按照比例多少依次是上网、看电影电视、阅读、聊天、逛街、旅游。其中上网占到85.9%, 成为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 (6) 微博使用情况。开设微博的人数占总统计人数的72.4%, 大家关注社会名人的占81.4%、关注认识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占76.6%, 关注校友的占44.1%, 关注陌生人的占11%。可见大家在微博上主要关注社会名人和熟人。在调查使用微博的目的时, 选择“了解我关注的人的新鲜事并向大家分享我的新鲜事”的占57.2%, 选择“了解我关注的人的新鲜事”的占37.2%, 选择“向大家分享我的新鲜事”的占6.9%。可见大多数人认为是微博具有双向新闻发布功能。 (7) 使用网络与人沟通情况。调查显示, 给同学群发通知使用飞信的占85.2%, 可见中国移动的客户是多么强大的群体, 其次是腾讯QQ达到50%, 有50%的人常使用QQ发消息。接着是手机短信达到46.9%, 邮件占30.6%。调查显示, 学生与班主任老师的常用联系方式主要是手机短信、当面谈话、飞信、邮件和腾讯QQ、比例分别达到47%、36.4%、28.8%、27.3%和20.2%, 微博沟通只有5.6%。 (8) 上网花费。调查显示平均每月使用在网上的花费占生活费比例5%以下的占72.4%, 占生活费比例5%-10%的有20.6%的学生, 占生活费比例10%-30%的有5%的学生, 还有2%的学生每月使用在网上的花费占生活费比例30%以上。
3. 网络的影响。
(1) 对网络的看法。调查学生对于网络的看法时, 59.6%的人认为网络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28.3%的人认为是生活中的调剂品, 8.6%的人认为是无聊时的消遣, 3.5%的人认为网络虚拟不可靠。 (2) 网络的影响。在问及“您是否会在无聊时用手敲击桌面模仿按键盘或者模仿按鼠标的动作”时, 5.1%的人回答经常会, 26.8%的人回答偶尔会, 68.2%的人回答从不会。在问及“您认为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影响如何”时, 66.7%的人回答“影响很大, 会改变大学生对待某一事件的态度”, 30.8%的人回答“有一点儿影响”, 2.5%的人回答“没有影响”。在问及“上网是否会使你觉得现实中的社会关系不那么必要”时, 42.7%的人回答“从没这样想过”, 41.7%的人认为“不这样认为”, 也有3.5%的人认为“现实社会中的关系不必要”, 9.5%的人认为“有时这样认为”, 2.5%的人“不清楚”。也就是说有近15%的学生可能存在因为网络而忽略了现实社会关系的情况。
三、讨论分析
1. 网络已经完全融入大学生生活。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第一, 从个人终端使用情况来看, 单就个人计算机说, 如今至少98%的大学生都拥有与网络连接的物理基础。第二, 从上网时间来看, 大部分学生休息日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网络上度过, 大部分学生在工作日也有三分之一的休息时间用于上网。可见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的使用非常多, 对网络的依赖性很大。第三, 学生上网做的事与学习生活密不可分。调查中超过50%比例的人是使用网络学习和工作、查阅资料和浏览信息、娱乐、聊天和交友、通讯和联络, 这几点也正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的大部分内容。可见, 网络已不仅完全融入了大学生的生活, 而且占据了很大学生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所以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一定要考虑到网络带来的一系列学生生活环境的新特点,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开展, 而且要开展于潜移默化中, 开展于日常生活中。
2.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
第一, 上网是很多学生最喜欢、最习惯做的事。5.1%的人回答经常会在无聊时用手敲击桌面模仿按键盘或者模仿按鼠标的动作, 26.8%的人回答偶尔会。可见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对计算机已经相当依赖了。第二,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影响比较大。在问及“您认为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影响如何”时, 66.7%的人回答“影响很大, 会改变大学生对待某一事件的态度”, 30.8%的人回答“有一点儿影响”, 2.5%的人回答“没有影响”。对97.5%的人不同程度产生影响, 其中影响很大的占66.7%, 这个数字很惊人。可见在网络舆论引导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做很多工作。第三, 网络对大学生与同龄人交往方式的影响大。55.3%的人上网目的是交友, 53.3%的人上网是通讯或联络。只有15.8%的人口头和同学发布消息, 其它均使用网络手段。可见学生在同龄人之间的联络方式中, 网络占了绝大多数, 与网友、远距离朋友的沟通更是在网上实现的。但是调查显示, 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用短信或当面沟通的方式比较多, 在通过对一些学生的访谈中发现, 学生与家长的联系方式以短信和电话居多。第四, 网络对大学生社会关系的影响不算大。在问及“上网是否会使你觉得现实中的社会关系不那么必要”时, 42.7%的人回答“从没这样想过”, 41.7%的人认为“不这样认为”。这可能与大学生这种特有的集体生活特点有关, 平时学习、生活都是与老师同学们在一起, 所以, 网络对现实的社会关系影响不大。这也是大学生集体生活的一个优势, 因为有现实的群体关系存在, 思想政治教育才有可能进行下去。
3. 大学生使用的网络终端相对一致, 使用网络的时间、地点和目的相对一致。
调查发现, 大学生中每天使用手机上网时间比使用计算机上网时间要少很多, 其中一小时以下占41%;一小时到两小时占39%, 也就是说使用手机上网的学生每天在两小时以下的占到80%, 也就是说大部分人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并不长。与前面所述的个人计算机上网时间比较可见, 大学生上网经常使用的网络终端以个人计算机为主。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集中在晚上6点到12点, 这个时间相对课程比较少, 属于自由安排的时间。调查显示, 大家普遍认为这个时间学校的网速较慢, 也就是说上网的人比较多。调查也显示绝大多数同学是在宿舍上网。可见大学生群体上网的时间和地点相对比较集中。从上网目的和喜欢去的网站两项调查可以看到大部分大学生上网目的相对一致, 无外乎都是学习、交友和娱乐。可见, 在校大学生群体使用网络的工具、时间、地点和目的相对一致, 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调查显示, 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使用网络时间有所增加, 也就是低年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低于高年级。了解这个规律, 十分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群体的学生分别开展教育。
四、对策建议
1. 教育者要融入学生的“网上交流圈”。
(1) 进入学生的“网上交流圈”。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最大特点是具有用户参与性和交流互动性, 教育者首先要融入教育对象的“圈子”才可能开始进行教育过程。网络浩瀚如海、广阔无边, 我们掌控不了的东西太多, 我们所能把握的只有这个“交流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网上交流圈”, 但调查显示, 学生上网目的相对一致, 经常访问的网站、论坛或社区等也大致相同, 因为大学生接触社会少, 所处环境相对单一, 所以, 他们的网上交流范围相对不大, 基本都在一个“圈”里。比如都是人人网好友、QQ群、微博关注等, 很多学生的各种好友都是认识的其它学生, 这些人就形成了一个“网上交流圈”。教育者首先要加入这个“网上交流圈”, 才为开展教育工作提供了可能。 (2) 融入学生的“网上交流圈”, 并进行引导。所谓“融入”就是在这个交流圈里, 圈里的人都知道你在, 但圈里的人都不觉得不自在, 圈里的人都认可你是圈里的一分子。在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教育者首先要作为“倾听”和“追随”的“客体”加入到虚拟交往互动中, 通过进一步的交往活动, 将“客体”转化为发挥引导作用的“主体”最终实现引导。[1]因为老师和学生现实中身份的差别, 导致学生对老师有敬畏感。调查显示, 学生与同辈人在网上交流的比与长辈多, 很可能也是这个原因。真正“融入”很难。但网络是一个很好的能消减这种敬畏感的工具。教育者可以平等地和学生在网上讨论问题, 从他们的角度多为他们解决困难, 而千万不要说带有命令和约束口吻的话。发言的频率要适中, 语气要真诚, 把自己的位置摆成一个普通同学, 可以用幽默的符号、表情等, 遇到关键问题要进行严肃认真的引导和解释, 同样可以使用博客等将你的喜怒哀乐展示在学生面前, 让他们走进你的生活, 成为你的粉丝。
2. 针对不同教育对象采取不同教育方法。
深入学生日常网络活动的不同环节中, 知道他们在不同阶段的网络活动特点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调查显示, 低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学生上网时间短。同时低年级学生主要依靠Q Q和传统的BBS进行交流, 随后他们会转移到社交网站, 以及微博客等新生的交流平台中。随着时间的发展, 这一模式也有可能不断发生变化, 或者出现更新的平台和空间。[2]我们需要探讨不同阶段学生的网络活动特点才能更好地教育和服务学生。同时“网络是现实的延伸”,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虚拟空间内的教育, 更是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协调参与的实践活动。这个时期的教育可以以现实空间为主导, 略微扩展到虚拟空间。本科一年级下学期, 有的学生开始上网玩游戏或者从事其他事情, 教育需要更多地投入虚拟空间。本科二年级大部分学生开始讨论交友, 有的人开设个人主页、博客和微博来求关注, 来秀自己, 这时候亟需这方面的经验和引导, 而这些经验在虚拟空间最容易得到交流, 所以这个时期的虚拟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占比重要逐渐加重到与现实空间持平。本科三年级开始分化, 有的准备复习考研, 有的准备找工作, 这时候大家关注的内容必然差别很大, 这个时期的网络引导更重要, 而且更需要有针对性。这个时期的虚拟空间的教育工作任务量明显加大, 除了更加关注群体引导外, 由于教育个体的多样化决定了教育本身需要有差别。本科四年级与三年级同样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差别在于四年级时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就业、成功与失败的心态等, 而这类问题很大程度上现实空间的教育比虚拟空间更有效, 所以这个时期相对于本科三年级, 现实空间的教育比重要加大。上文所述是笔者通过6年的一线教育经验得出, 也不能一概而论, 教育要因材而施, 因变而变。调查也得出了男生群体比女生群体上网时间长的结论。日常工作中也发现产生网瘾的学生中男生居多。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可以针对不同群体开展, 比如对本科二年级男生开展“我与网络游戏”的教育活动等。
3. 注重教育过程中的教育介体。
教育介体是联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 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基本要素。[3]所以, 在讨论新媒体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教育介体。 (1) 选取合适的教育时机。调查显示, 网络舆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 知识和经验的缺乏使他们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就是“从众”, 所以, 我们一定要把握网络舆论引导的最好时机来引导学生。调查显示,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学生晚上在宿舍上网, 时间地点比较集中, 这有利于舆论引导。在“网上交流圈”中的学生讨论社会、政治、经济、国际形势、学校和同学的时候, 教育者在倾听和追随的同时做一些适当地引导, 一定能够影响学生对待事件的态度, 一定会事半功倍。当然, 除了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机, 要做好舆论引导还要求注重大学生舆论引导的开放性, 民主性和人文性[4], 同时也要求教育者在学生中具有一定威信, 并具备相关的知识、素质和奉献精神, 在此不赘述。 (2) 采用艺术的教育方法。在新媒体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人提出网络调查法、教育决策法、网络育人法和检测评估法等等[5], 我认为如果想使用好这些方法, 主要是十二个字:拉近距离、潜移默化、言传身教。首先, 在网络中融入学生群体, 让学生从心里亲近你、习惯你。其次, 在长期的交流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润物无声地影响和引导学生。最后, 无论在虚拟空间中还是在现实空间中, 都要以身作则用自身行为来带动学生, 都要让学生以你为榜样。 (3) 增加有吸引力的教育内容。校园网站若想赢得学生的青睐, 一定要增加有趣味性、有吸引力的内容, 这些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并为学生所需要, 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教育作用。比如心理咨询中心的网站设立论坛, 定期邀请著名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做客, 设立相关弘扬真、善、美的音乐影视下载板块等。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自编的《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对全校6个院系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调查的数据, 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 网络已经完全融入大学生生活, 对学生影响很大, 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和地点相对集中, 校园网络服务和校园网站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北京师范大学,网络使用情况,调查
参考文献
[1]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185-186.
[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11, (5) :47-50.
[3]陈万柏,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27.
[4]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198-202.
13.大学生零用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篇十三
报告人:王致
纺织工程2010级
学号201040301140
一.摘要
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品牌竞争进一步加剧,智能手机的市场格局也在发生明显变化,当年的龙头老大诺基亚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更多的非诺基亚品牌的智能手机登上榜单。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和苹果公司的IOS操作系统正在吸引更多的用户的关注度,而Symbian操作系统将慢慢淡出历史的舞台。据统计,2011年,安卓操作系统的产品的关注度一举突破四成达到42.2%,超越诺基亚的Symbian系统,成为用户关注度第一的操作系统。根据预测,到2012年底时,谷歌Android手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有望增至49.2%,从而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随着Android系统的不断发展,安卓系统手机在中国的手机行业领域已经取代了一部分塞班系统的市场份额,并且将很快的发展状大。
而在中国最具有时尚消费潜力的群体中,大学生这一群体不容忽视。他们对智能手机的需求到底有多少或者智能手机在大学生这个庞大消费群体心中是否占有一定的影响力,针对这些问题,本人通过在校园中进行的市场调查,对学生群体的使用智能手机方面,尤其是对手机的用途的要求、功能的要求、价格的选择、品牌的信赖度等多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调查、统计、分析。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对智能手机认可度越来越高,而作为当初智能手机的龙头老大—塞班,关注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而安卓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在1000-2500的区间内的安卓智能手机的关注度最高。
二.调查概况
2.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活动主要通过在校园内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市场调查,到校园的各个人员流动较大的地方(例如:食堂门口,教学楼门口,图书馆门口等)去发放问卷。
2.2调查结果
我对回收回来的问卷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得出了如下的结果:
1.参与到这次的调查的学生群体中,男生占有47%,女生占有53%。
2.对于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数的年级比例:
大一 15%大二25%大三35%大四25%
3.针对那些正在使用智能的学生群体,调查了他们的现在正在使用的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结果如下:
塞班 35%安卓 45% 苹果15%黑莓3%不知道 2%
4.学生群体使用手机的常用的用途,如下:
打电话 100%发短信 97%上网91%玩游戏 83%看电子书65%听音乐70%其他10%
5.由于大学生群体对手机价格的敏感度较高,因此我们调查了本校大学生群体对手机价格区间的接受程度,如下:
1000元以下 17%1000—150022%1500-200020%2000-250020%2500-300012%3000-40007%4000元以上4%
6.而针对目前智能手机的品牌的竞争十分激烈,我调查了当大学生群体在选择购买智能手机时的品牌倾向,我们归纳出了喜爱度前五名,如下:
三星 27%HTC 21%IPHONE 20%摩托罗拉 17%诺基亚 14%
7.根据调查,如果要更换手机,那么他们会选择的系统,统计如下:
塞班 10%windowsphone78%安卓 52% 苹果 19%黑莓 3% 非智能机7%
2.3结论与建议
2.3.1结论
1.在大一的新生中,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数还较少,因此,在大一和大二的学生群中,还有着大量的需求空间。
2.在拥有智能手机的学生群体中,使用安卓系统的手机占据了第一的位置,而塞班紧随其后,苹果则排在了第三位,而有2%的人不知道自己的手机属于什么操作系统。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已经大大的提升了。
3.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在使用手机时的常用用途以打电话、发短信为主,能达到99%以上,上网、聊天达到93%左右,玩游戏占到了83%,看电子书的占到65%,听音乐的占到了70%,而有7%左右的人选择了其他用途。因此,打电话、发短信、上网、聊天,仍然是手机的主要用途。
4.由于大学生群体虽然具有一定的购买力,但对价格的敏感度仍然很高,因此,我们通过调查发现,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2500元这三个区间是大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价位区间,平均每个区间占到20%左右,而4000元以上的价位是最不容易被大学生接受的,只占到了4%左右。
5.现在的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火爆,各大手机厂家各出奇招,提高自己的人气,我们通过调查,总结出了大学生心目中的智能手机品牌前五名,由高到低依次是:三星HTCIphone摩托罗拉诺基亚
6.现在的智能手机市场的新的款式层出不穷,于是有许多学生选择换掉现在所用的手机,根据调查发现,如果要更换手机,选择购买安卓系统的手机的学生占到53%,紧随其后的是Iphone,占到19%,而塞班只排到了第三位,占到12%,选择黑莓手机的最少,只占到3%左右。通过这写数据可以看出安卓手机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已经超出塞班,名列第一位。
2.3.2建议
1.智能手机的商家应该在大学校园开学之际,大力宣传自己的产品品牌,因为据数据显示,在大一和大二的学生生群体中,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商家应抓住机遇,扩大宣传,提升人气。
2.虽然现在的学生在电话用途上以打电话、发短信为主要用途,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进步以及年轻人爱玩的心态,手机的娱乐方面的功能将越来越被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所关注。各大智能手机商家应抓住这一特点,大力发展和宣传这方面的功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的目光。
3.而在定价方面,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结合调查数据,手机商家若想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的关注,需在定价时以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2500
元这三个价格区间为主。
四.总结
分析认为,当前在智能手机中安卓系统手机在校园里的发展前景十分的乐观,并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将不断的充斥这个市场,但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手机性能、品质等。除了安卓系统的手机外,诺基亚、Iphone等也有众多的忠实客户,且诺基亚与微软合作开发出新的系统,同时苹果在近段时期的销售情况走好。
总体来说,安卓系统的物美价廉迎合了中国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因而在中国大学生市场的发展前景非常的广阔。同时,互联网上的安卓论坛也十分红火,为安卓系统的普及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14.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 篇十四
随着经济生活的改善,手机的购买已成为人们消费普遍的现象。针对在校大学生大部分都使用手机的情况,手机以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物品,为此,我们对本校大学生使用手机状况进行深入的校园调查。这次调查主要采用了发放问卷的形式,一共发放了一百份的问卷,分别对本校四个年级发放的问卷比例为2:3:3:2,男女比例也基本是对半的,共收回100份,有效收回率达到100%。本次调差主要涉及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价格范围,手机牌子,手机功能和款式以及对手机的期望情况等内容。从调查结果发现:
—,手机的价格定位。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30%的男生和20%的女生 所接受得手机价格范围是在1500之内;其余的则是1000-2000元。
二,手机品牌的选择。
从性别上看,50%的男生 和70%的女生 都喜欢用NOKIA;10%的男生和女生选用其他品牌;剩余的则认为随意。
三,手机功能与款式的偏向。
从性别上看,70%的男生偏重功能,20%的男生偏重款式,10%认为无所谓。70%的女生偏重款式,30%的女生偏重功能。
四,对手机的期望。
30%的男生要求功能齐全;40%的男生希望性价比高,对得住价格;20%要求耐用。60%的女生要求耐摔,耐用;30%认为系统好点,多功能;10%认为款式更漂亮!
15.大学生零用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篇十五
近年来, 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许多调查研究发现, 多数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经常运用母语来辅助教学。目前在中国针对英语专业某一门课程母语使用情况的研究还很少见。因此, 本研究对我院英语专业开设的翻译课中教师母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旨在了解学生对英语专业翻译课堂上教师使用母语的态度, 以期探索出教师在翻译课堂中的母语使用原则, 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深化英语专业翻译课堂教学母语使用的研究。
二、文献综述
随着语言教学逐渐步入“后教学法”时代, 国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于母语与目的语在外语课堂上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大量研究, 对此存在两种相对立的观点。
(一) 外语课堂上语言使用的理论研究
1. 完全或几乎完全使用目的语的观点
支持外语课堂完全使用目的语的学者中, 一些人 (如Carroll, 1975:Burstall, 1968:等) 认为学习者接受的目的语输入越多, 习得的目的语也就越多, 因此在外语课堂上要最大限度地使用目的语。Bright和McGregor (1970) 认为母语的负迁移是产生语言错误的根源之一。Krashen (1981) 认为使用母语会干扰外语学习。Perdue (1993) 从认知的角度出发, 认为使用母语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妨碍外语的重构 (restructure) 。
2. 外语课堂上可以使用母语的观点
认为可以在外语课堂上适当使用母语的学者中, 一些人 (如Brooks&Donato, 1994;等) 认为可以利用已掌握的母语知识加快对新知识—目的语的理解与内化。还有些学者 (如Atkinson, 1987) 认为在外语课堂上允许学生借助母语来表达自己是人道的。部分学者 (Cook, 2001) 认为外语课堂适当使用母语会有有益的作用, 进而提出了一些可以考虑使用母语的教学环节。Stibbard (1998) 认为, 母语的使用可以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
(二) 国内对外语课堂上语言使用的实证研究
中国的研究者看法较为一致, 认为教学媒介语应尽量使用目的语, 但母语在教学中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张桂萍, 王新凤, 2001;陆效用, 2002;乔佳义, 2003;康立新, 2004等) 。郑树棠 (1997) 在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状况和特点进行调查时发现, 全部用英语 (24.6%) 讲课的大学英语教师加起来仅占27.2%。乔佳义 (2003) 对一所非重点的本科院校所做的调查表明, 全部用英语和几乎全部用英语讲课的老师不到20%。杜耀梅 (2003) 对20名高校教师和150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所作的调查显示, 97%的学生表示喜欢教师在英语课堂中使用汉语。陈立平 (2004) 对425名外语专业本科生和32名教师的调查表明, 师生对母语的使用均持肯定态度。从研究对象来看, 以上研究项目中没有针对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堂教师使用母语所进行的的研究, 所以有必要对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堂上教师母语的使用进行更加全面、更深入的研究。
三、英语专业翻译课堂教学中教师母语使用的调查研究
(一) 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我院2010级三个班和2009级一个班的学生, 以了解母语在我院英语专业翻译课堂上的使用情况, 分析总结一线教师在翻译课堂上是否使用母语、如何使用母语上所存在的问题, 为今后翻译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实施策略, 为今后探索母语在英语专业翻译课堂上的操作原则提供准备基础。
(二) 数据收集和分析
本次调查中, 调查问卷一共发出136份, 对象均为我院外语系英语专业的学生。其中2010-A班23份, B班40份, C班34份, 09B班39份, 收回136份, 其中有效问卷110份。笔者将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审核和统一编号后, 利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对取得的数据进行量和质的分析研究, 讨论评价数据分析结果。
(三) 调查结果和分析
1. 学生对教师在英语专业翻译课堂使用母语的态度
在回答“您对在英语翻译课堂中教师使用汉语的态度是什么?”时, 没有学生排斥教师在翻译课堂中使用母语。81.8%的学生认为可适量使用母语, 12.7%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母语, 只有3.6%的学生认为可大量使用母语。
2. 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师母语使用比例
在回答“您期望老师在英语专业翻译课堂上使用汉语的时间比例是多少?”时, 28.2%的学生认为教师使用母语的时间比例应该是30%, 13.6%的学生认为教师使用母语的时间比例应该是50%, 只有0.9%的学生认为教师使用母语的时间比例应该是80%。如果教师在超过课堂总时间的三分之二的时间里都用母语教授翻译课是大部分学生无法接受的, 也就是说, 50%是上限。
3. 学生认为老师在英语翻译课堂上使用汉语的原因
在回答“你觉得老师在英语翻译课堂上使用汉语的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时, 88.2%的学生认为其原因是“学生英语水平有限, 不足以听懂全英文授课。” (这与我院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有关) , 81.8%的学生认为有些教学环节用汉语比用英语效果更好, 40%的学生认为课堂时间有限, 为了充分利用时间, 提高讲课效率, 教师可以使用母语教授翻译课, 38.%的学生认为翻译老师用母语授课是受到传统教学法, 如语法-翻译法的影响。
4. 学生赞同老师在翻译课上使用母语的可能原因
在回答“如果您赞同教师在英语专业翻译课堂中使用汉语, 为什么?”时, 90%的学生认为教师使用母语授课可以让他们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更透彻, 59.1%的学生认为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40%的学生认为母语授课可以减少他们的紧张情绪, 以较轻松的心态上翻译课。
四、英语专业翻译课堂中教师母语使用的启示和建议
(一) 翻译的性质决定教师使用母语授课不可避免
从很多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外语课上使用母语是被师生所肯定的行为。比如:Atkinson (1987) 曾建议在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使用5%的母语, Tang (2000) (引自王俊菊, 2003) 认为外语课上使用母语的时间不能超过总时间的10%。但是, 这些建议不一定适合所有教学环境和不同程度的学生。从以上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 学生对翻译教师课堂使用母语授课持肯定态度, 并且对翻译教师使用母语授课的态度更加宽容。本次问卷调查中, 有81.8%的学生认为可适量使用母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希望翻译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母语授课, 以便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从学科的角度来讲, 翻译学和翻译课程有自己独特的性质, 翻译课及翻译的学科性质决定翻译课堂上教师母语使用量会多于其它课程。首先, 从形式来看,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王克非, 1997) 。所以无论是从语言的角度看, 还是从文化的角度看, 翻译的本质都是跨语言、跨文化的, 必然涉及到母语思维和目的语思维的转换。其次, 在翻译的过程中, 要透彻理解原文, 对复杂的句子做适当的语法分析, 弄清句法结构, 推敲词义, 然后寻找和选择恰当的译文语言材料把已经理解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 翻译技巧和对两种语言的驾驭能力是很重要的, 所有的翻译过程都需要借助母语思维来完成。最后, 翻译是一门新兴学科, 具有综合性和交互性的特点, , 属于交叉和边缘学科。翻译与语言学、文化学、美学、释义学、、传播学、符号学以及认知科学等关系密切, 要想帮助学生认清翻译的本质, 树立翻译的技能意识, 培养对翻译的兴趣, 必然要将与翻译相关的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 这样庞大的教学体系必然涉及到母语的使用。
(二) 转变教师观念, 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
但是翻译学科性质也不能成为教师满堂用母语教授翻译课的借口。在实际教学中, 有很多教授翻译的教师存在过度使用母语授课的现象。学生认为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教师英语能力有限。在此次问卷调查中, 在回答“你觉得老师在英语翻译课堂上使用汉语的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时, 11.8%的学生认为其原因是“教师英语能力有限, 不知道用英语怎样表达一个思想”。虽然比例不高, 但是也说明教师的业务素质会影响到教学语言的运用。因此, 为了提高教师自身的英语熟练程度, 适当的教师训练以提高教师水平也是十分必要的。在中国, 绝大多数翻译教师都不是英语国家人士, 他们难免会受到地方口音、中文思考习惯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且对于一些英语教师而言, 其教学水平和自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翻译课上教师对母语的过份使用会导致以下某种或全部不良后果:第一, 教师和 (或) 学生会觉得只有通过翻译, 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第二, 教学和 (或) 学生会忽视两种语言间的对应词, 结果把语言的习得过份简单化, 直至进行拙劣、错误的翻译。第三, 主要通过母语来教授翻译, 教师在备课上容易怠慢, 学生也会变得离不开母语翻译;第四, 学生只能在概念上理解外语, 而不能运用外语表述。用外语进行思维的习惯, 既破坏了外语的学习气氛, 而且容易助长学生用母语去类推外语的不良习惯。
五、结论
从此次问卷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学生对翻译教师用母语授课的态度, 结合本人教授翻译课程的心得, 以及对翻译课程性质的认识, 现得出以下结论:
(一) 母语使用需适时、适量
在翻译课堂上既不苛求完全排除母语的使用, 也不过分依赖母语、片面夸大母语的作用。母语在翻译课上的使用应该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可以充当促进性的、辅助性的、弥补性的角色, 以增强学生的语言意识,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而不是用作起决定作用的教学语言。“利用母语”是为了过渡, “控制母语使用”是做好准备, 而“代替母语”是最终目的。
(二) 顺应学生需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 努力找出能使学生获益最大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低不同, 认知风格、个性、态度与动机、资质构建了学生间的水平差异。所以教师不应该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外语水平, 一味坚持用外语授课。课堂上使用外语少并不表明教师的外语水平低。在教学时是否使用母语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 随着学生语言知识的增加, 语言技能的提高和交际能力的增强, 课堂上外语的使用比例可以逐渐变大, 在学生有能力接受的情况下, 可以使用单语教学。另外, 教师也要将学生的需求与其外语水平、课程要求、学习动机等诸因素协调起来, 以便更好地利用母语来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
摘要:本研究以针对新疆伊犁师范学院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和三年级开设翻译课程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为数据样本, 考察了学生对英语专业翻译课堂教师使用母语的态度, 结果表明:学生赞成教师用母语授课, 但同时也希望教师适时、适量地使用母语, 并能顺应学生需求地使用母语。本论文在此基础上对英语专业翻译教师课堂母语的使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指出母语在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意义。
关键词:英语专业,翻译课堂,母语使用,态度
参考文献
[1]Cook.V.Using the First Language in the Classroom.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2001, (57) :402一423.
[2]Tumbull, M., Anrett?A.Teachers’Uses of the Target and First Languages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sitics, 2002, (22) :204一218.
[3]陈立平.英语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语码转换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5) :34-40.
【大学生零用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10-12
关于在校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问卷11-06
中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研报告10-12
大学生压力情况调查报告08-31
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报告11-05
大学生阅读情况报告07-07
关于大学生读书情况调查报告08-06
关于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08-30
大学生毕业旅游情况调查报告10-28
关于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报告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