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课与多媒体

2024-10-06

中学美术课与多媒体(精选8篇)

1.中学美术课与多媒体 篇一

多媒体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一、利用多媒体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中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的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自我学习,通过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达到自我进步和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自我学习中,学生能够自我监督,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调整,最终获得良好品质的学习效果和情感上的满足。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效果。任何课程的学习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兴趣是最主要的方式,只有学生对于美术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投身于美术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的效果。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于美术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可以采用动态的美去弥补美术教学中的静态美,体现出教材中的音乐美、艺术美,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学习美术,喜欢学习美术。例如,在教学《建筑艺术欣赏》一课时,欣赏古今中外的各种建筑是必须要做的课程,而教材中由于篇幅有限,所展示的图片不多,并且没有专门的挂图展示,这时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利用网络搜集有关图片,下载分类,配上优美的音乐背景,展示给学生,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即提高学生了的审美意识,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学生会迫不及待地自己在网上搜集,学习有关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可以转变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效果

美术课程教学中,其中一项就是欣赏教学,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由于教材内容比较单一,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审美课程往往变成了单纯地说教课程,美术欣赏只是流于一种形式。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这种缺失,通过制作相关的课件,将点、形、色、线等内容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比单纯的说教更具有表现力。并且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传统教学更具变化力,丰富欣赏课程的内容,提高学生美术欣赏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邮票设计》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搜集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邮票让学生去仔细欣赏,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利用多媒体实现因材施教

当前,在新课改的倡导下,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以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采取小组讨论、网络教学等方式进行因材施教,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例如,可以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分别在电脑上进行一题多解,独自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主要是在纸上作画,而对于不同的学生其接受能力和学习程度难以区分,不利于因材施教,而多媒体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合适的学习形式,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总之,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美术教学方式的不足,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提高素养,提升能力.

2.中学美术课与多媒体 篇二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今的美术教学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更多是通过游戏、讨论、探究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内容。所以,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及时抓住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将他们的注意力牢牢吸引, 迅速提高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讲授《漫画与联想》一课时, 导入部分可在屏幕上展示一幅大大的红苹果图片, 提问:“大家看到这只红苹果联想到了什么?”同学们就会立刻来了兴致, 有的说太阳, 有的说苹果树……以此导出本课课题, 并总结出联想的定义;之后用图片动画演示各种事物之间的联想过程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同学们会看得津津有味, 一边看, 一边抢着说;尤其在看完最后的一段联想动画片之后, 同学们会争先恐后地举手说出自己的想法, 并且已经跃跃欲试想要大显身手, 动手画一画了, 绘画实践部分快乐轻松地顺利完成也就在意料之中了。由此看来, 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 这种美术课堂的氛围是师生所共同期待的。因此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能够直观地展现抽象的美术理论知识, 提高学生理解美术知识的能力

美术课中有很多理论知识比较抽象, 学生不容易理解。想要使他们在短时间内了解, 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很多教师只做口头教授, 稍作演示, 这样是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利用多媒体教学, 我们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幻灯片、添加辅助线、插入相关视频等进行放映, 使同学们能够理解其理论的形成原理, 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焦点透视》一课中, 为了使同学们轻松理解什么是透视, 就可以校内环境为背景, 拍摄各种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明显的照片, 用Photoshop做图片处理, 在Powerpoint中添加动态辅助线等, 制作成完整的教学幻灯片。也可在授课过程中, 一边播放教学幻灯片, 一边进行讲解, 授课内容既清晰明了又非常独特, 同学们边看边听, 会十分感兴趣。这样不但解决了讲授难、不易理解等问题, 而且生动有趣的校内透视图片, 更加贴近了学生们的生活, 能够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使同学们养成热爱观察、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 而在于教学生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 才能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初一年级的一节欣赏课上, 教师为同学们讲解艺术的分类。在以往, 必定会搜集大量的教学挂图、投影幻灯片, 在讲课时还要进行大量的口头解说, 学生大都会觉得乏味。如今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 教师可以事先在网上搜集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图片、背景资料或故事, 整合后制作成教学课件, 在欣赏课上播放。伴随着图片、文字、音乐的出现, 同学们会一下子被吸引住, 思绪随着画面而变化。欣赏过后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 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归纳总结出各种艺术门类的特点。教师将各门类特点作为重点展示在大屏幕上。最后的这一环节, 教师出示了大量艺术作品图片, 请同学们根据其艺术特点进行分类, 最终由电脑做出对错判断, 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直观、形象、生动, 学生乐于接受,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打破了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欣赏、自主探究、总结艺术门类, 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分类的学习方法, 更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变为主动,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演示绘画过程或制作方法, 化难为易,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美术课中最常见的就是绘画技巧课, 如人物速写的绘画方法及绘画步骤、写意竹子的绘画方法及绘画技巧等。在教授此类教学内容时, 如果仅仅用口头讲解的方式, 学生是很难理解的, 一是年龄小, 二是对于美术知识的接触面比较狭窄, 对于那些讲解, 他们根本无法理解, 在绘画时更是无从下手。负责的教师则会占用大量的时间亲自演示, 演示前的用具准备是必要而复杂的;演示过程中教师只注重讲解和绘画, 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听讲状态;教师前台演示, 距离远, 很多同学想看却看不到, 有的同学甚至下位子到前边来看, 使班里秩序混乱, 扰乱了课堂秩序;整个绘画过程既漫长, 又浪费时间, 不易凸显教学重点和难点。所以这种教学方法也不是最理想的。如果运用多媒体展示整个绘画过程就大不同了, 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关于某种绘画技巧的视频短片, 或者亲自演示并录制下来, 将多余的片段进行裁剪, 制作成完整的教学课件在课堂上播放, 播放过程中可以将重点难点反复展现并加以强调, 使同学们能够清晰、直观地感受到绘画的整个过程, 轻松理解绘画方法, 从而掌握绘画的各项基本技能。此教学方法同样适用于艺术手工类的教学。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欣赏点评作品, 实现师生间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通过学习, 同学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最终形成完整的绘画作品。这时, 同学们最需要的就是教师和同学的点评, 因为它是师生进行交流、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 也是绘画水平达到新高度的必然途径。在以往, 教师在点评作品时, 只是将作品在前台展示, 并对作品做简单描述, 说说其优缺点就草草结束了。因为距离远, 同学们只听得到点评却看不清作品, 对于教师所说的内容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无法针对某个问题与教师或其他同学共同探讨, 导致在以后的绘画中教师多次强调的错误还是会经常出现。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作品, 同学们可以清晰、直观地观察、分析作品, 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形成了师生间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六、正确、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引入美术课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丰富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率。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从前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但是多媒体仅仅是辅助教学, 如若运用不当, 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干扰学生。有的教师一节课下来, 从头到尾全部都是多媒体展示, 华而不实, 同学们看得挺起劲, 可到底在学什么, 又学会了多少呢?还有的教师充分相信多媒体, 需要亲自讲解的部分也全部交给多媒体演示, 这样一来让多媒体代替了教师, 更无法凸显一节课的重点, 却起到了相反的效果。要知道多媒体运用到课堂中, 不是让同学们娱乐, 而是要运用多媒体与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形成一个整体, 有效地辅助教师授课并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追求课件制作的完美而削弱了多媒体教学的时效性, 只能喧宾夺主、徒劳无功。所以, 对于一节课中哪一部分需要运用多媒体, 怎样呈现, 设计意图是什么, 都需要在课前有周密的考虑, 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技术已经不再是一种新生事物, 它所具有的信息量大、高速、功能全、综合性强等特点已被部分教师认知, 并充分运用于美术教学当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美术课堂, 化枯燥为乐趣, 化抽象为具体, 重点突出, 化难为易。让课堂内容变得更有吸引力, 教师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教学更是游刃有余, 使学生乐于接受, 能够主动地探究学习内容,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主导地位, 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艺术情操, 发挥他们的创作潜能。因此, 有必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它的作用和一些简单的使用方法及适用范围, 让大家想去了解它、运用它。希望通过以上总结内容, 能使更多的美术教师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美术课堂教学, 为美术课堂教学服务, 使同学们通过这种形象、直观、生动的方式学习, 激发学习兴趣, 使其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及美术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7.

[2]李立.多媒体技术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多媒体在中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篇三

关键词:美术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优越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346-01

多媒体辅助教学现在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因为它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巨大的表现——能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景、过程,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开拓更广阔的视野,具有生动形象、交互性强、反馈及时等明显的优势。其中以形象直观的美术教学最为受益。计算机辅助教学,因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诸多优点,而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广泛应用在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中,美术教学也不例外。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特别是在突破传统教学的诸多难点上,计算机可以发挥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是在教材的教授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难以理解之点,技法的难以掌握之处。以下举例介绍计算机辅助教学解决美术教学难点的一些应用。

一、获得独特的视觉效果

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点,根据教学需要,获得独特的数码虚拟视觉效果,协助教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美术欣赏课有很强的直观性,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数码投影仪,就可以将作品清楚地放大展示,让学生在欣赏课上能够真正地“欣赏”。如:《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一课为例,通过欣赏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标志,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标志很小,教师拿在手中展示,学生想要看清楚都很费劲,更别说欣赏了,对教师而言,同样也不便于知识的讲解。而若通过计算机和数码投影仪,将各种标志投影成2 米见方的影像,就可以让课堂上的每个学生都能看得清楚,达到最佳的审美感受。同时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有针对性地观察,教师结合知识重点、难点进行分析讲解。由此,视觉的传达与知识的传授相得益彰,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学习和提高。欣赏三维造型艺术时,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可以用通常的视觉方式,让学生欣赏到物体在某一视觉角度的造型或其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出“动感显示”效果,让三维物体旋转起来,欣赏到它的各个侧面,让学生体会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产生真实新奇的视觉效果,独特的感染力,将使学生对这一课留下难忘的印象。

二、动态展示变化的过程

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多媒体功能,集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为一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通过计算机表现许多传统教学技术不能表现的事物和现象,如演示形象生动的动画,声情并茂的有声画面,色彩丰富的教学图片等。CAI 可以使抽象问题形象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在解决那些教师难以表述而学生又难以理解的问题上,动态展示变化的过程,突破教学难点。如:在工艺与设计课的教学中,有关工艺制作的程序、步骤和方法复杂、严谨,技法的要点、难点较多,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教师要想利用课堂时间演示一个完整制作过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绘制“简单图案”教学,仅其中的上色环节,就不是一遍两遍能完成的,非常耽误时间,而且没有办法让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

三、通过整合培养美术欣赏能力

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历来是美术教育教学的难点。把艺术作品不同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在大脑中形成反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利用知识经验进行综合加工,是形成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的过程。使用计算机,可以容易地将多种媒体融合在一起,并方便地展示给学生,突破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在计算机辅助的美术欣赏课中,把音乐和美术、电影与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深刻主题,能充分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如欣赏《格尔尼卡》时,如果只看课本中的小幅图片,学生会因为对作品内容及产生背景缺乏一定的认识,而印象不深,难以产生共鸣,影响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欣赏。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将画子投影到大屏幕上,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容,通过鼠标指针,指点画中细节,引导学生观察,同时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设身处地”,进入某种情景,产生审美同情。

四、多元化文化的教育渗透

美术的多元化不仅在于它的表现形式、创作手法,它本身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背景,许多文化都渗透于美术中。就拿建筑来说吧,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由于地域分布、建筑功能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近现代建筑因为时代的进步、审美时尚的变迁,建筑风格向着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图片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以把所需要的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去感受、去体会,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不仅学会了体会作品的美感,同时也了解了建筑的精神内涵。学生的知识面也得到了相应的扩展,而美术也真正是作为一种文化让学生接受。总之,美术是造型艺术,美术教学离不开大量的直观教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在扩充了书本的知识内容的同时,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手段中长期存在的诸多教学难题,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深得学生的喜爱。同时,我们也看到现代教学技术的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备课,做课件时间长,对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不熟练,收集资料的工作量也很大。解决方法:尽快建立综合教材配套资料库,建立个人资料库,教师要熟练地操作,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还有着很大的潜力,要充分合理有效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大力开发美术教育软件。在美术教育中,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来接受更多、更新的美术信息,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倡导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美术表现与设计,使现代教育技术在视觉艺术教育领域更能大展宏图。

参考文献:

4.浅谈中学美术与审美教育2 篇四

摘要:审美教育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更是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因而,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趣味,从而使他们按照美的标准和规律欣赏美、创造美,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作出贡献.,当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还必须依赖于审美能力的培养,这里我们将谈到在“新课标”下美术教学中怎样渗透审美教育。关键词:中学 美术 审美教育 一.对美的曲解

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美的方式。对什么是美,怎样表现展示自己的美含混不清,追求美,却不善于识别。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对于区别美与丑的标准往住是模糊的。青春期的中学生有着特别强烈的好奇心理,他们常把“新”、“特”、“奇”视为美,把港台歌星、影视红星视为自己的偶像加以迷恋、崇拜,有的甚至达到了癫狂的程度。受知识和社会阅历的限制,他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于浅表层的外在美(有的外表修饰根本就不美),而不善于发现深层次的内在美。他们往往认为仪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有广泛复杂而又深刻的涵义。因此,许多中学生在刻意修饰外在美方面大下功夫,认识不到内在的心灵美和气质美的魅力。二.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学美育的任务。

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并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在处理教材方面,目前全国在“新大纲、新课标”思想的指导下,编写了新版本的中学美术课本,这总体上体现了大纲的精神,注意到了美术的基础文化教育作用,涉及造型艺术的各个领域,又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线。这些新编教材的特点,是打破了长期以来在绘画教学上以写生为基础的技能训练传统,强调了以艺术观和修养教育为中心线贯穿全教材的指导思想,以美术常识和动手为主导,把美术语言系统的知识技能训练纳入美育的轨道,并在这种审美教育的基础上,突出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具体地说,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

在学校教育中,音乐、体育和美术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但光靠这几门课是不够的,这个任务的完成应该由各门课的教学来共 同承担。而音乐、体育、美术,特别是美术,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措施,并主动配合学校教育的各方面,构成美育的统一的整体。三。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我们将“新课标”下美术教学大纲有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条文进行剖析,并结合上面所叙中学美育的任务,在中学美术课中将做好如下的审美教育 : 1.感性教育的培养。

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美术的审美形式,亦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也总是首先接触如诸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但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一开始就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在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学生写生之前,它们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中学美术课的最初阶段,往往首先引导学生去认识线条的魅力。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是造型的基础,各种不同粗细、浓淡、干湿、疏密、轻重及抑扬顿挫、刚柔并蓄、变化莫测的线条,表现了不同造型、不同质感的千变万化的事物。在这里,线条具有神奇的魅力。美术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作品指导学生去进行欣赏和分析,然后通过白描练习加深理解。在素描和西画中,线条不仅 用来勾画轮廓,而且是表现对象形体结构和质感的造型因素。在课堂中则通过临摩优秀素描作品和写生,来培养学生对这一造型因素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在色彩方面美术课中我们通过讲解、观察、练习,使学生懂得色彩的一般知识和调配方法,培养他们对色彩的观察分析能力。进而掌握这一造型语言。在图案课里,则让学生了解诸如均衡、对比、统一、变化、节奏、韵律等形式法则,并通过图案组织规律的训练,系统地了解和初步掌握造型艺术美和色彩美的规律。

因此,感性教育十分的必要,它反映了人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反映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甚至完全有理由这样说,如果今天再不重视人的感性发展,如果再不把作为感性教育的美育纳入现代教育体制,人自身就没法发展,现代化也不可能最终实现。2.审美情趣的培养。

美术作品常常对人产生情绪感化的作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曾经征服过不少人,许多人从中受到了爱美情操的感染。舍科特尼科夫绘的《又是一个两分》使很多学生为自己学习成绩的落后感到羞涩。美术课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转化为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这种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参观、作品欣赏、写生和临摩优秀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从自然、社会和艺术等范围多方位地展开,当然平时教学中更要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如投影、范画、故事、音乐等)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 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了学生审美情趣。

3.通过正确的方法、深层次的诱导,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画得不“像”的作品就看不进去,而有些看起来不“美”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正是这些反差,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并不是以画得像不像做唯一标推。有了这些思考以后,学生才会关心艺术到底是什么。教师不要从理论上空洞的介绍艺术,应当从上而下地将美学中艺术的不同观念在不同的作品中介绍给学生。在引导学生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时,应该注意选取不同理念的作品,使学生认识到在艺术史上这些观念并存的局面,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和限界,而不要把学生框死在一个固定的欣赏模式里。比如在出示徐悲鸿的作品时,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赞叹声,而出示刘海粟的作品时,学生则显得茫然不解。这是两种不同的画种,画家运用不同的技法和材料,但是不管那幅作品画得像还是不像,都务必使学生明白这是画家对自然美的追求。引导学生领悟画家在美的艺术形象中所要表达的纯真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欣赏那些栩栩如生的卵石,蜻蜓的神情和动态或者色彩鲜艳,线条简练,形象夸张的金鱼时,更要欣赏画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对生活强烈的爱和淳朴的思想感情。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使学生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也受到影响,从中受到了教育。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教师就是要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帮助学生提示出美的规律,打动学生的感官,从而培养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4.审美理想、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切优秀的健康的艺术作品,总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点。反过来,它又使欣赏者得到审美愉悦,起着积极的审美教育作用。这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艺术审美活动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美术课中,教师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并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分析,或辅之以简单的命题创作,都可以收到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像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像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像使它有形。”孩子们充满幻想,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将他们的丰富的想像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这种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以他们逐渐形成的想像力为前提,又以在美术课中逐渐学到的技能技巧为必要途径。所以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在中学美术课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学生们运用所学到的有关线条、色彩、比例、构 图、透视、解剖、质感、肌理等造型手段,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就能够变无形的 想像为可视的形象,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来。美术不限于绘画。随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美术的触角已伸向了商品经销、印刷工艺、建筑装饰 和服装设计等广泛的领域。培养未来劳动者素质的美术教育,理应在上述这方面发挥作用。新编美术教材中,列入了诸如纸盒包装,广告招贴、标志设计、壁挂设计、服装设计、折纸建筑等内容,都是为了教给学生实用美术的知识,并训练其进行实际设计的初步技能。这些课题内容的教学并不要求学生成为将来的设计师(当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目的在于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激发其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愿望和追求。

5不断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评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欣赏美术名作时学生都有一种自己初步的印象和感觉,而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的最初感觉,可以做为深入分析作品的起点,积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比如在欣赏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时,我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用语言简单的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课堂呈现一片活跃、热烈的气氛。在充分地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以后,趁机简单地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这时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把马的思想和画家的思想联系起来,而且把马的精神升华到民族的精神,学生们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增强了对理解新事物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使 学生评论有序进行,避免出现随意的现象。

总之在初中美术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住审美教育这条线,切忌把教学变成“蜻蜓点水”,不深不入,应该把审美教育作为贯穿美术教学的始终,使审美教育成为中学美术教育的一条主线,并用这条主线将看似独立分散的各课题联系起来,组成一部主旋律强劲的美育乐章。把审美教育提到一定的高度,这也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未来文化艺术素质的提高。

5.中学美术课与多媒体 篇五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掌握获取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应基本具备的素质,而信息技术课是主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所以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我们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背负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我们只有多动脑筋,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学上不按部就班,不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新课程倡导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中学生做什么事情都是出于兴趣、爱好,他们更多地喜欢在信息技术课上聊天、打游戏、听音乐、看偶像剧等;不喜欢学习枯燥、单调、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下面我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首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样的一个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收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这是我在教授《网上交流》中设计的两种实践学习。第一种是下载安装“MSN”软件,第二种是下载并安装QQ软件。由于学生们不习惯于应用“MSN”软件,所以对布置的这项实践积极性不高,有些应付了事的感觉;由于第一种没有起到相应的教学效果,我又提出第二种方案,让学生下载并安装QQ软件,果然不出我的意料,他们反响热烈,行动迅速,在安装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积极向我询问,完成时间短、效率高,在操作中又回顾复习了前面的知识点。

比较两种教学设计出现的两种结果,可以看出第二种设计更接近学生的实际,也更贴近生活,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根据学生兴趣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二、其次激励学生要有创新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讲一步学生操作一步,这种行为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不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如果我们平时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空间和时间,学生的兴起自然就会大增,创新教育才有落实到学生的本身。由此可见,创新教育应潜意识地渗透到每个具体教学环节和教学行为中。因此,我们老师要多让学生实践。

如:我在文字教授文字处理(Word)软件教学中,艺术字、图片、自选图形的插入以及文本框这节课时,我将这四部分结合到一起,通过制作一个小报来完成此四部分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

上这节课前,我想过不少的方法,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当中来?这个内容实际上不难,但要上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听过其他教师上相关课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一边讲如何操作,一边让学生做模仿练习,最后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练习做完就算了,学生掌握情况良好,基本上能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的要求。

但如果那样上好像又太平淡了,学生会觉得知识太枯燥无味而且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可能也不是很好,那怎么样才能上好这节课呢?最后我还是决定用自己的`方法来上这一节课。

上课时,我展示了一幅自己在Word里面制作的“明星小报”给学生看,让学生找出“明星小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当同学们回答后再问:“有同学会制出出这个”明星小报“吗?”然后就让会的学生演示给其他同学看。通过这种方法,已经学会的同学的积极性马上就提了起来,这些同学有的其他学科的成绩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计算机却玩的不错。经过学生的演示与他们自己的讲解,大部分同学都掌握了如何制作“明星小报”的方法,然后我又让一位同学说说如何为自选图形上颜色。就这样过了10分钟左右,大部分同学都完全掌握了这一节课要学的内容,下面就是如何让他们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来了。

我对大家说:“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明星小报“的制作与给自选图形上颜色的方法了,那么下面给大家15分钟时间,请大家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自己在Word里创作一幅美丽的图画吧,然后发送到服务器中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下面。”话一说完,全体同学就马上行动起来了,各顾各地在自己的机器里画了起来,我便在教室里巡视,不时地解决个别同学在创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同学们制作什么样的作品都有,有的模仿教师的作品重作一遍,也有的同学作一些搞怪的作品。很快,15分钟过去了,同学们都把自己的作品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里,我回到讲台上,通过教师机打开了同学们的文件夹,把刚才巡视时发现制作得比较好的作品拿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欣赏,同时,我还让创作者说一说自己的创作灵感与创作的过程与技巧。其中有一位同学只用了简单的几步,通过颜色的变换,整幅作品却给人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感觉。当她站起来讲完了自己的创作过程时,同学们都啧啧地说:“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她制作了一份节约用水的小报,有一个小女孩站在一片干枯的大地上,眼睛里充满着渴望,她把大地的颜色设为“填充效果/纹理”中的“纸袋”的效果,整个图形的灵感就马上突现,其想像能力与生活的洞察力令人惊叹。

这一节课下来,收到了非常满意的效果,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小报的制作方法,而且还让自己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学生们学到了不少在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下课后,学生们还在热情高涨地讲着这一节课里所学的内容,并不停要求教师再给他们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他们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心留在课堂上。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得到充分的展示,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6.中学美术课与多媒体 篇六

论中学美术教学中造型能力训练的形式与内容

一、新时期美术教育的意义 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高速发展,推进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新世纪人才的标准相应也产生变化.为了满足世纪的要求,各种新的、多元化的`教学体系正在各种学科中逐渐形成和成型.我们的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并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

作 者:陈碧君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刊 名:美与时代(下半月)英文刊名:BEAUTY & TIMES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

7.多媒体技术与美术教学 篇七

一、将静止抽象的画面动态化、形象化

静止的抽象的画面可以使学生拍手叫好, 却难以使学生知道“好”的原因, 难以使学生了解这个“好”产生的整个过程, 也难以产生一试身手的欲望。而一旦运用多媒体技术, 静止的事物便能显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一个抽象的画面便能显示形象感人的效果, 这样就能使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和领悟所教内容, 从而缩短了授课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绘画中的构图知识是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 以往教学中, 教师必须用大量的范图和讲解, 仍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所绘物体在不同位置、不同大小时的不同视觉艺术效果, 学生在作业中只能生搬硬套, “依样画葫芦”, 这样的作业就缺乏生动性和创造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后, 效果便会大不相同。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中的软件, 将要示例讲解的美术作品事先扫描好, 显示在屏幕上, 分别将作品中的主体、背景等物象进行分离处理, 在演示时就可反映作品中表现的物象在不同位置的不同效果, 也可把物象做拖动、放大、缩小处理, 以展示物象大小变化对画面效果的影响, 还可以在原作品中添加辅助线, 说明几何形构图法。这样学生通过老师与计算机的“示范”, 对构图的原理和重要作用就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教学气氛, 激活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明确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而这种兴趣的产生与教学氛围的营造效果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多媒体技术未得以运用之前, 教者为营造特定的教学氛围, 可谓煞费苦心, 多媒体技术广泛推广以后, 教者营造某种教学氛围难度便大大降低了, 鼠标一点, 预先设计的各种画面便会渐次呈现在学生面前, 而且形声兼备、色彩浓淡相宜。对学生来说, 完全可以起到娱悦其耳目, 激励其心灵, 触发其情思, 开发其智力的作用。如果教者想用江山如此多娇的画面来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思, 描写祖国山河的欲望, 轻点鼠标, 便可轻而易举地将秀色可餐的桂林山水、多姿多彩的黄山云雾、美不胜收的九寨沟风景……逐一呈现在同学们眼前。如果教者想以祖国积淀深厚的人文景观来开拓学生智力的话, 轻点鼠标, 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巍峨壮观的天安门城楼、构思奇妙, 布局精巧的苏州园林、令国内外游人叹为观止的乐山大佛……便会逐一呈现在同学们眼前。这些人文景观凝聚着人类祖先的智慧、心血和汗水, 更容易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如果教者想用名家力作来让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 轻点鼠标, 一幅幅形神兼备的名家力作便会渐次跃入学生眼帘, 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威尼斯铁沁的《圣处女升天图》那风行水上的流动气韵会使学生赞不绝口;米洛斯维纳斯的雕塑那高贵典雅同丰满诱人的调和美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徐悲鸿的“群马图”那风驰电掣, 一往无前的气势会使学生热血沸腾, 啧啧连声……

毋庸置疑, 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构思精巧的人文景观、精妙绝伦的名人力作对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有利于集思广益、扬长避短

美术课与其它学科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要留出大部分课堂时间让学生根据教者的某一具体要求进行绘画实践活动, 在多媒体技术未用于课堂教学之前, 这种实践活动都是以个体行为的方式来完成的, 别人的长处学不到, 自己的短处也发现不了, 也就是说很难收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之后, 上述弊端便可克服了, 因为在学生进行个体作业之前, 教者可提请几位学生凭借电脑进行设计、操作图案的结构, 图案色彩的对比度均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操作完成, 给予每位学生5分钟时间, 一节课可以安排三位学生作示范式操作表演。每一位学生操作表演结束后, 教者或学生都可以对其演示效果作一番评析。这样, 对设计、操作的学生是一种激励、一种督促, 对观看操作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种启发、一种领悟。学生操作过程、师生评析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扬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过程。在此之后, 学生再进行个体书面作业, 其作业效果自然会大大提高。

8.中学美术课与多媒体 篇八

一、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多媒体手段是美术课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为美术课教学服务的,而不能将它作为美术课教学的依赖

自施行美术新课程标准以来,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已成为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刺激了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可以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一些公开课的评议中,评委也将是否运用多媒体教学看做是评优的必要条件。然而,多媒体在为教学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因为多媒体是电子介质,无实际的艺术作品与学生形成面对面的接触,在学生面前的只能是通过“介质”的间接呈现。久而久之,我们会发现电脑上的语言形式把艺术形式“千篇一律”了,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与品味。

可是我们的部分美术教师却越来越依赖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于是在我听的十几节美术课中:以视频写生步骤代替教师演示;以过多精美图片的迅速变换抢占了学生的思维时间;以光、电、声代替了学生对作品最直观的认识和感受。这样的美术课绝不是少数,甚至出现了如我在本文开头提到的那种离开多媒体课件就无法上课的现象。那么这时,我们真的要怀疑:“現代多媒体是上课必备的手段吗?美术课必须要依赖现代多媒体吗?”

与此相反,我曾经听过另外一节课:《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上课的教师平时很善于收集资料,在上课前,她将自己保存的不同类别、不同材质的大大小小十几个面具挂在黑板上。那些精美的面具让走进教室的学生由衷地发出赞叹,有些学生还忍不住用手去触摸、去感觉。课堂上教师将面具的历史与发展娓娓道来,学生听得非常专注,而且面对这些真实面具,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其造型神秘夸张、色彩鲜艳等特点。而后教师用边介绍边提问的方式现场制作了一个漂亮的面具,在学生的啧啧称赞声中,有不少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

这节课教师自始至终没有使用任何多媒体手段,而课堂效果却出奇的好,可见传统的美术教学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即真实而无距离地与学生接触,不仅可以观赏,还可以触摸,亲自感受其形、色、质及作者的情感、意识、思想。另外,传统教学可以让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讲述、讨论法、活动法、演示法等,尤其是教师的现场演示尤为重要。试想一下,当学生亲眼目睹一幅漂亮的作品在教师手里展现出来时,学生对教师的信服感就会油然而生了,而这些却是现代多媒体手段无法替代的。由此不难看出,一节成功的美术课中,不一定要使用现代多媒体,而主要看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和对课堂的设计与驾驭能力。

二、我们应该科学、合理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优势,为美术教学锦上添花

如前所述,既然现代多媒体手段是美术课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为美术课教学服务的,那么,我们就应该科学、合理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优势,为美术教学锦上添花。如在教学《苍松翠柏》一课时, 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先给学生观看一些名家山水画。当学生看到画面的苍松翠柏、俊秀山峰时,就会被优美的画面所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会集中到学习中来,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进行。再如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时,若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教师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背景资料就会出现在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空的界限,跨越古今,驰骋中外,在艺术的长廊漫步,在想象的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打破了传统的美术作品欣赏课上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大为改观。此外,在美术教学中,很多的内容仅仅通过教师的讲,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就算是讲得很详细,讲得再生动,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理解、感悟层次不够,很难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问题就变得简单且效果显著了。比如在《中国古代雕塑欣赏》这一课中,有的学生对于雕塑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我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寻找了大量的资料,用课件一一展示。学生像看电影一样饶有兴趣,开阔了眼界的同时,丰富了知识,并对美术有新的想法。

当然,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美术课上如何使用,何时使用,要根据学校现有教学设备、教材内容、教学对象的实际而定,我们既不能单纯依赖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若无此就出现本文中所提到的不能上美术课),也不能顽固守旧,依然照本宣科地使用传统教学手段。

总之,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学手段丰富多彩,教学对象千变万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注意两者的结合、灵活运用,不断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美术教学媒体体系,这才是美术课教学的最佳模式。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多媒体手段有着从前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它仍仅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美术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信息交流、反馈的动态过程,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以,应用现代多媒体不能使人机对话代替了师生对话,不能以现代多媒体的形象教学代替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必须做到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多媒体手段,争取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历史简答题题目下一篇:童年的水墨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