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精选19篇)
1.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篇一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厂所属各车间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维护施工生产的正常秩序,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特种设备是指国务院第373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生产设备,主要包括:
l、起重机械:额定起重量≥1t,且提升高度≥2m的门机、塔机、缆机、龙门吊、吊车、卷扬机、固定扒杆等;
2、升降设备(装置):额定起重量≥0.5t的电梯、吊栏、滑模;
3、压力容器:气瓶、制冷设备、空压设备及压力管道;
4、运输索道;
5、锅炉:容积≥30L的承压锅炉;
6、其他有关设备;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建筑安装施工作业。主要包括:
1、电工作业:电气安装、维修、值班。
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电焊、气割、气焊。
3、起重机械作业:门式、塔式、桥式、缆索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司机、安装维修;施工升降机、电梯司机、安装维修;卷扬机司机;铁道专用起重机司机;起重指挥、信号、司索等。
4、场内机动车辆驾驶:场内运输汽车、轨道机车、铲车、叉车、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电机车、翻斗车、农用车等。
5、登高架设及高空悬挂作业:各种排架、平台、栈桥的架设拆除;外墙、坝面清理、装修;悬挂设备安装维修。
6、制冷作业:制冷设备操作、维修。
7、锅炉作业:司炉、维修、水质化验。
8、压力容器操作:空压设备,氧气、乙炔站设备操作维修等。
9、爆破作业:爆破器材运输、储存、加工、使用、销毁等。
10、金属探伤检测作业:射线、超声波探伤。
1l、建筑防水作业。
12、其它有关作业。
第四条
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的安全全面负责。第二章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作业的基本要求
第五条
从事特种设备及其部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生产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有与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2、有与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和检测手段。
3、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4、取得政府主管部门许可。其中制造、安装、改造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许可;维修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许可。
第六条
特种设备的制作、安装、改造、维修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结束完工后,施工生产单位应按照相关的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校验和调试,并对校验和调试的结果负责。
第七条
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施工前,各项目分部物资设备部应拟将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情况,用书面方式告知各项目分部所在直辖市或设区的市(县)特种作业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后经批准即可施工。
第八条
特种设备在安装前,施工单位应持有以下产品的安全技术资料:
1、生产单位相应产品生产许可证;
2、出厂产品质量合格证;
3、产品监督检验证明;
4、设计文件;
5、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书(文件)。
第九条
特种设备在安装、改造、维修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遵守工程项目有关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生产要求,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和文明生产规定,服从项目建设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生产管理,履行相应安全文明生产责任。
第十条
特种设备在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中和结束后,应经过专业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相应的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经监督检验合格后,施工单位才能交付使用单位使用。
检验检测机构必须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许可的单位。
第十一条
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维修、竣工验收后30日内,施工队伍应当将生产、安装、改造、维修有关技术资料移交使用单位。第三章
特种设备使用
第十二条
使用特种设备的各项目分部,应当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施工生产实际,协同各项目分部物资设备部制定相应安全操作规程和使用规定,组织实施,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第十三条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各项目分部物资设备部应当向各项目分部及当地直辖市或设区的市(县)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并报项目经理部物资设备部备案。
登记的标志应当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第十四条
经理部、各项目分部物资设备部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内容如下:
1、制造单位、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检验检测证明、使用维护说明、技术资料等产品文件。
2、安装技术资料和监督检测合格文件。
3、定期检验和定期自检记录。
4、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5、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6、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7、特种设备制作、安装、改造、维修及定期检验的登记文件。第十五条
各项目分部对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当进行经常性维修保养,使特种设备在使用运行中保持良好状态。
第十六条 各项目分部对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当至少每周运行
一次自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作好记录。
第十七条
各项目分部物资设备部应当根据使用情况,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有关附属仪器、指示仪表等进行定期校验,及时维修、更换,并作好记录,保证各种附件、装置、仪表齐全、灵敏、准确、可靠。
第十八条
特种设备在使用运行中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物资设备部应当组织人员进行全面检查,情况紧急时,应停止使用,经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不准超负荷或带病运行。
第十九条
各项目分部应根据施工生产实际和特种设备使用运行场地环境状况,制定相应的防倾翻、防坠落、防火、防爆、防泄漏的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救援预案,组织落实、配备相应的营救装备和救急物质,预防特种设备在使用运行中各类事故发生,或将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第二十条
物资设备部应当按安全技术规范中定期检验的要求,对使用运行到安全检验期的特种设备及时进行定期检验。其安全检验周期为:
起重机械:两年;
升降设备:一年;
锅炉:一年;
客运索道:一年;
压力容器:三年;
定期检验由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许可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检验。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第二十一条
特种设备存在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办理注销手续。
第二十二条 各项目分部对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应当做好维修保养封存工作,物资设备部应做好特种设备拆除转移进库时应有相应的技术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第四章
特种作业人员
第二十三条
直接从事施工生产特种设备作业、管理、或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的人员为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应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才能上岗作业。
第二十四条
本各项目分部的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管理由安全质量部负责,相关培训由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所有特种作业人员须经地市及以上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安全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发给相应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才能独立上岗。
《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2年,每2年复审一次;连续从事本专业10年以上,经使用单位进行知识更新教育后,报批准后,复审时间可延长至每4年一次。
第二十五条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年龄满18周岁;
2、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3、经专业培训,参加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
4、符合施工相应工种作业特点需要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六条
总经理部、各项目分部应当结合施工生产实际对从
事特种作业的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安全教育培训,经本各项目分部综合办公室、安全部门审查考核合格后,才能安排上岗直接从事特种作业。对离开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二十七条
特种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特种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遵守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爱护设备,认真操作,维护保养,确保安全,积极完成施工生产任务。
第二十八条
特种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异常现象、事故隐患或其它不安全因素,应立即进行处理,并向现场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第二十九条
各项目分部对审查不合格、或违章作业、或负有事故责任等不符合工种岗位要求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及时给予相应处罚或辞退。
第三十条
各项目分部综合办公室、安全质量部对特种作业操作证已到有效期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向隶属公司提出申请定期复审。复审不合格的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操作证失效,不得直接从事相应特种作业。
复审内容为:
1、健康检查;
2、违章作业记录检查;
3、安全生产新知识和事故案例教育;
4、本工种安全知识考试。
第三十一条
项目经理部、各项目分部应当根据安全生产法规结合施工生产实际,对相应特种作业制定专项安全文明生产措施、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确保特种作业安全。
第三十二条
安全质量部应当对特种作业人员建立安全技术档案,主要内容为:
1、特种作业操作证登记、复审记录;
2、接受安全教育、培训、考核记录;
3、健康检查情况;
4、安全作业记录;
5、违章作业和事故记录。第五章
管理
第三十三条 经理部、各项目分部物资设备部应当建立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的制作、安装、改造、维修和运行的安全技术档案,并按安全技术规程要求进行管理。
第三十四条
物资设备部应按有关规定对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的安全运行,发生事故等情况进行记录、统计、报告。
第三十五条
各项目分部物资设备部应向公司、地方主管部门申请特种设备的登记和定期检验,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定期复审等工作。
第三十六条
特种设备安装、运行、维修和特种作业在施工生产中发生各种事故,经理部、各项目分部应按照“四不放过”原则组织或配合做好事故调查、原因分析和责任人处理工作。
第三十七条
安装不合格特种设备产品,或未按规定进行安装、改造、维修、检验和验收移交,项目经理部、各项目分部安装单位负责人和主管部门负责人应负直接管理责任。
第三十八条
特种设备未登记安装、改造、维修、验收,或超过安全检验期运行使用;或使用运行时未制定、实施相应安全措施;或特种作业人员无操作证安排上岗等,发生各类事故,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条例》第六章之规定处理。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一 特种作业的定义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 二 公司特种作业为员范围
根据国家有关特种作业范围及其管理规定,我司需操作特种设备的特殊工种有(1)厂内机动车驾驶员;(2)起重机械操作工(操作、维修);(4)锅炉工;(5)锅炉水处理工;(6)压力容器(空压站、快开门、液化气操作)。三
特种作业人员考核上岗
1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1 年龄在18周岁以上;
1.2 身体健康并满足申请从事的作业种类对身体的特殊要求; 1.3 有与申请作业种类相适应的文化程度;1.4 有与申请作业种类相适应的工作经历;1.5 具有相应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1.6 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要求。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经培训取得特种作业上岗证后,持证上岗。3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3.1 作业时随身携带证件(复印件),并自觉接受安全监察室和质量
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3.2 积极参加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3.3 严格执行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规章制度;3.4 拒绝违章指挥;3.5 发现事故隐患或者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安全员和单位领导报告;3.6其他有关规定。
4要经三级安全教育,获得《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合格证》,还要参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取得合格证后才能安排上岗操作。
5特殊工种人员的培训,各部门根据需要填写《员工培训计划》,经本部门审核后交企管部人力资源科审批后,由安全组负责对外联系培训及考证事宜。
6持证的特种作业人员要按市劳动部门规定,定期进行《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年审和复查。安全组负责对操作证统一管理(含年审工作)。7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定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状况的复查考核,逾期缺考或考核不合格的不得再从事原特种作业,或重新参加培训。8到期复审程序如下:凡到期参加复审的,需先经本科同意,再由企管部人力资源科审核,办
好审批手续后,由安全组负责对外联系复审事宜。
9特种作业人员在考证前如需初步自行培训,应报人力资源、安全部门同意后,安排有操作经
验并持有操作合格证的人员带教,带教期间带教人员要对培训人员的安全操作负责,禁止无证上岗操作。
10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在工作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积累实践经验,不断提高作业的安全
保障水平。遇有特殊情况,必须报告责任部门的领导,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才能进行作业。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严禁不懂装懂,心存侥幸,强行冒险作业。
11特种作业的专用设备工具,要按规定进行申报、安装、验收、领取准用证和使用时的安全检
查、保养、维修,并建立专用设备的档案,做好检查、保养、鉴定的原始记录。档案资料应包括使用前的检查、保养、维修、零部件的更换等安全技术参数、经办人、经办日期及备忘说明。严禁设备带病运转。四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职责
1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技术知识,积极参加和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和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作业中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2严格遵守国家、省、市和上级部门有关生产、防火、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以及公司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违章作业,并制止他人违章作业,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3班前、班中和班后检查所使用工具、设备,保证其安全可靠,做到正确使用,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
4正确分析判断和及时处理事故,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向班长报告,保护好现场,并如实向事故调查人员介绍情况。
5、加强设备维护,经常保持作业场所卫生整洁,搞好安全文明生产。
6、认真爱护和正确使用、妥善保管各种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
7、积极参加安全活动,主动提出改进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8、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2.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篇二
关键词:特种设备,动态,管理系统,分析
对于特种设备进行动态的管理, 尤其是在业务的过程方面, 具有七个方面:设备在动态方面的管理、生产单位在动态方面的管理、检验、检测的中介机构在动态方面的管理、检验的工作在动态方面的管理、事故实施的管理、监察工作在动态方面的管理等。对任何一个模块, 以建模的形式而实施、分析, 从而指出了这个系统, 即实际的功能, 同时, 促进用户的优化针对一些业务、流程, 减少再一次设计的繁琐、以及对其进行编码、测试、工作。对于特种的设备管理的系统, 依据使用的用户而进行划分, 包括省、市、县级的:局领导、锅炉处长;锅炉处主管的人员;综合窗口的人员;锅炉处的系统的管理员;检验机构的人员等。以下是对特种设备进行动态的管理系统, 从任何一个业务、模块给予了分析、建模[1]。
1 设备动态管理
在与用户进行交流的基础之上, 详细地进行了分析, 而得出设备进行动态的管理, 对其整体的业务、流程,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单位提出报告、信息;具有使用登记的证书, 对于使用、登记, 由行政进行审批、管理的;对于监督、检查的情况表, 往往进行监督、检查之后给予上报的, 即依据检验机构而实施的定期进行检验, 而得到的信息上报给县、市、省等, 属于三级的监察机构, 对于业务的主管, 在输完数据之后, 通过县级的监察机构, 即进行上报, 数据到了市级的监察的机构, 而对于市监察的机构, 继续上报到省级, 即监察机构, 对于省监察机构, 依据要求而报告给国家局。通过建模、分析一下设备进行动态的管理, 即从其整体的业务上分析, 而且与用户进行了多次的交流, 并对这个区域内的、专业的人积极进行询问, 对设备的动态管理进行化分, 针对业务的流程, 包括几个方面:装配、改造、修正、告知等, 对于特种设备进行安装、使用、登记时, 通过特种设备的检验的流程实现, 对于监督、检查、计划、实施的流程, 通过特种设备进行监督与检查实现, 包括处理、管理的流程, 以及监督设备的隐患、以及管理设备的流程[2]。
2 特种设备人员的动态管理的系统
对实施作业的人员;以及监察的人员, 即所有人员进行动态的管理、记录, 这些均干扰到他们的活动, 包括:提出申请、换证、监督、检查数据的要求。在进行数据输入时, 依据内容写在申请书中, 按照顺序建立一个输入的表单, 而在打印、输出时, 往往依据申请书的样式进行, 这样可以方便检索程序, 尤其方便用户进行自定义的检索。
对于特种设备, 人员进行动态的管理, 包括:对进行作业的人员;对进行检验、检测的人员;对进行监察的人员、题库、专家库等实施动态化的管理, 能够随时去更换人员, 从而保持在数据库中的人员, 即得到最新的信息[3]。
根据以上显示了, 对特种设备的人员进行动态的管理, 也对其系统、功能、模块进行了划分, 也说明了功能模块的使用人员, 以及使用的关系。对于特种设备的人员进行动态管理的系统, 包括:子操作有十个、一个人员信息的列表[4], 其作用包括:新建、修改、删除、查询、统计、查看、监督、审批、还原等, 对于回收站, 对这些功能、模块的使用, 往往依据用户而进行的划分, 包括省、市局4类:局领导;锅炉处的科长;锅炉处的业务的主管;综合窗口人员等。在这些人员动态管理库中, 通过这些人员的行动, 能够随时新增、删除、修改这些人员的信息等, 在数据库中, 能够随时确保人员得到最新的信息[5]。
根据以上显示, 关于特种设备的人员, 在进行动态的管理方面, 划分出了好多的子模块, 而对于模块的使用, 涉及到全部的人员, 还说明了他们之间显示的关系。对于人员在动态方面的管理, 包括四种检验:人员实施检测、管理的;人员实施作业、管理的;人员实施监察、管理的;专实施管理的等。作为特种设备的管理的系统, 对于使用的用户, 包括有省、市局4类:局领导;锅炉处的处长;锅炉处的业务的主管;综合窗口管理者。
3 检验工作的动态管理
对于实施检验动态的管理, 能够完成检验的报告, 以动态的字段, 进行, 包括:对设备进行检验的时间、下次进行检验的时间、对检验的结果进行更改;对于检验报告, 往往依据附件的形式而进行提交, 即到设备库中。具体做法:第一步, 提供对应的申请, 包括的内容有:对特种设备进行的设计、对生产机构的设计、装定、维修、改造, 以及对于任何一种实施检验的机构等, 第二步, 在批准申请之后, 在机构的资质库中进行记录, 按照一定日期, 对其进行再次审核, 或经过监督、检查的过程, 制定出以上资格的机构, 若资格被撤消, 则在资质库中, 应随时把这个机构实施处理, 这往往涉及到机构中的一些人, 对于人员具有资格证书的, 应该给予调查, 然后设立单一的、记录机构, 来记录关于业务、管理的一些情况, 包括:在机构、业务的情况;在执法中的情况等, 这样就可以完成机构的管理, 尤其是在动态方面的, 另外, 还可以实现监督、管理, 包括:检验、检测机构等[6]。
3.1 监督检验
对于检验的机构, 在监督、检验之后, 而能够产生检验的报告数据, 然后, 提交监督、检验的报告, 即给生产的单位, 同时, 把数据输入到检验的机构, 以及数据库中, 继续进行上交, 即市监察的机构, 对于市监察的机构, 把其输入到数据库之中, 在这实施以后, 把其继续进行上报, 即省监察的机构, 其继续传入到数据库, 而其依据要求继续上报, 即国家局。
3.2 定期检验
以定期的形式而进行检验, 即检验机构, 经过检验后, 所成的检验报告, 通过其把数据上交给使用的单位, 同时, 把数据进行传入, 即到检验的机构, 尤其是数据库中, 接着, 继续把数据上报, 即到实施的设备, 对其进行记录, 这里包括了县、市、省级的监察的机构, 对于县监察的机构, 往往把数据进行上传, 即到数据库中;接着, 把数据继续上报, 即到市监察的机构, 而对于市监察的机构, 把数据继续传入, 即到数据库中, 在这基础上, 继续上交, 即给省监察的机构, 对于省监察的机构, 把其传入到数据库中, 依据要求继续上报交给国家局。系统依据用户提供的内容而进行更改, 即设备检验的信息[7], 如图1所示。
在检验、工作的管理系统中, 仅有检验工作管理的模块, 对于这个模块的管理, 有10种设备, 对于检验报告, 依据不一样的业务, 继续进行上报、审批、保存, 涉及任何一种检验的报告, 同时, 随时更换特种设备, 即在登记库中。
3.3 事故动态的管理系统
对于事故动态的管理, 所要做的事是, 对发生事故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 以快报的形式而向上汇报, 对于一些救援的预案, 可以在事故预案库中找到, 而处理事故的报告, 往往依据要求而向上汇报, 再依据要求而变成统计表, 从而完成检索、用户的自定义等功能。对于产生事故的单位, 首先, 向市、省的监察机构进行上报, 尤其是把事故的情况详细地给予上报, 而市、省监察的机构, 作出对应的抢救, 对应一些机构, 往往担负关于事故、处理的一些报告, 即把其继续提交到市级, 以及省级进行监察的机构, 同时, 对于这些监察机构, 把这些报告继续传到数据库, 并继续向上进行汇报。
3.4 监察工作的动态管理
对于监察工作的动态管理, 是以监察机构为主要机构, 对平时的文档进行存放、检索等功能。
总而言之, 对于特种设备的动态管理的系统, 被作为一项在质量监督局的主要业务、内容, 不仅关系到经济、建设的发展, 还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情况, 对于特种设备的管理, 要科学而有效。为了实行特种设备, 主要放在动态方面的监管, 通过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地监察, 使其得以上升, 即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从而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袁梅冷, 黄烟波, 黄家林, 等.J2EE应用模型中MVC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3, 20 (3) :147-149.
[2]耿建光, 章翔峰, 邓家禔.PDM系统中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的开发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 2002 (8) :29-32.
[3]钟林辉, 陈宇, 刘洋, 等.软件配置管理系统XML数据模型及原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1, 37 (19) :82-84, 120.
[4]张路, 李欣, 梅宏, 等.基于复用的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配置管理[J].计算机科学, 1999, 26 (5) :41-44.
[5]曹鸣鹏, 赵伟, 许林英.J2EE技术及其实现[J].计算机应用, 2001, 21 (10) :20-23.
[6]段靖荒, 林子禹, 万丰.J2EE企业解决方案的平台[J].计算机应用, 2001 (z1) :204-206.
3.国家对特种作业人员有什么规定 篇三
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有17类:
(1)电工作业。含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工,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检修(维修)、试验工,矿山井下电钳工。
(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含焊接工,切割工。
(3)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含起重机械(含电梯)司机、司索工、信号指挥工、安装与维修工。
(4)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含在企业内码头、货场等生产作业区域和施工现场行驶的各类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
(5)登高架设作业。含2米以上登高架设、拆除、维修工,高层建(构)物表面清洗工。
(6)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含承压锅炉的操作工、锅炉水质化验工。
(7)压力容器作业。含压力容器罐装工、检验工、运输押运工、大型空气压缩机操作工。
(8)制冷作业。含制冷设备安装工、操作工、维修工。
(9)爆破作业。含地面工程爆破工、井下爆破工。
(10)矿山通风作业。含主扇风机操作工,瓦斯抽放工,通风安全监测工,测风、测尘工。
(11)矿山排水作业。含矿井主排水泵工、尾矿坝作业工。
(12)矿山安全检查作业。含安全检查工、瓦斯检验工、电器设备防爆检查工。
(13)矿山提升运输作业。含提升机操作工、(上、下山)绞车操作工、固定胶带输送机操作工、信号工、拥罐(把钩)工。
(14)采掘(剥)作业。含采煤机司机、掘进机司机、耙岩机司机、凿岩机司机。
(15)矿山救护作业。
(16)危险物品作业。含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品、放射性物品的操作工,运输押运工、储存保管员。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管理论文 篇四
2.1切实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
由于化工生产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1)连续性较强
(2)易燃易爆物质多
(3)工艺复杂多变
(4)承压设备工作条件较为恶劣,这些特点就对操作人员作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操作人员具有专业的操作技能,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要具备对事故进行准确判断并加以分析处理的能力。若操作人员对化工生产特点不够了解,对工艺设备也不够熟悉,对仪器仪表的性能不加以了解,那么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了异常现象,那么势必会惊慌失措,不知道该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甚至会出现误判以及错误的操作,致使事故状态进一步扩大。抓好安全技术培训主要目的在于使作业人员的专业操作技术得到提升,能够防止他们出现违规操作[3]。企业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从安全教育入手,要对企业的安全教育体系予以完善,要通过专业的培训,促使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对生产的特点以及工艺流程有着深刻的了解,要对设备结构有所了解,对安全装置的工作原理有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要增强特种操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使他们在工作过程中用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
2.2进一步加强对现场的管理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现场管理是其中的基础,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场安全管理如果没有做好,那么事故的发生概率也会大大增加。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就是要求化工企业运用科学管理的思想,对生产现场的有关要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如“人”、“机”、“料”、“环境”等,此外,针对作业中的一些不安全因素,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事故的发生通常受到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人的不安全行为、第二,物的不安全状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主要目的在于对人的行为进行控制,以便更好的消除事故的隐患,而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对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管理,要切实做到有章可循。
(2)要对现场检查工作加强管理,制止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要对不安全因素的(上接第257页)作业岗位加强监督,落实安全技术措施[4]。
(3)结合生产的具体情况,开展岗位操作技能的训练,使特种操作人员能够掌握分析事故的方法,能够提升他们处理事故的能力。
2.3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设备安全性能的优劣,对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化工生产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在生产个过程中,任何一道工序出现故障都会对产品的产量以及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设备没有一个稳定的运行,也就难以形成高产量,设备的安全性能如果较差,那么其在运行时的故障也会较多。设备如果经常性的出现故障,那么会极大的浪费原材料,会导致生产装置的运行受到威胁。就锅炉压力容器而言,由于其工作条件较为恶劣,再加上其长期受到工艺介质的影响与作用,设备本体、安全装置等容易产生磨损、变形等缺陷,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消除,那么有可能会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近些年来,国内外所发生的特大承压设备爆炸事故,都说明了设备安全性的重要性。要想确保化工装置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就需要从设备的安全性方面着手。提高设备的安全性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5]:
(1)对工艺进行严格的管理,防止出现超温、超负荷运行;
(2)对设备的维护要予以高度的重视,要及时消除设备所呈现的隐患。
(3)对设备运行中的状态加强监测,并定期加强设备安全性能的检验。
(4)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修理,要保证检修的质量。
3结语
综上,对特种设备加强安全管理,对特种作业人员加强安全管理,能够有效的维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而要实现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就需要加强对特种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够对生产流程、机械设备内部构造等有着深入的了解,以便在遇到问题以及故障时能够进行正确的处理;需要加强对现场的管理,以便更好的消除一些不安定的因素;要切实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将一些内在的隐患进行及时的检修,以确保设备本身的安全运行。如此,就能够更好的实现对特种设备以及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管理,进而提高化工生产的安全性,提高化工企业的生产效率。
作者:邢立伟 单位: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
参考文献:
[1]汪兆武.强化特种设备及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是维系化工安全生产的关键[J].化工劳动保护,,02:44-46.
[2]汪兆武.强化特种设备管理是化工安全生产的关键[J].泸天化科技,2001,02:159-160.
[3]戴巍.强化特种设备及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是维系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J].安全,,02:33-34.
[4]于洪颖.化工安全生产中特种设备管理的强化[J/OL].科技资讯,(30).#/kcms/detail/10.16661/j.cnki.1672-3791.2016.30.079.html
5.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篇五
特种作业人员(制冷工)?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由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于2010年1月29日颁发,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部门“三定”规定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规定,对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
安监总局职责:组织指导并监督特种作业人员(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除外)的考核工作。
《安全生产法》第二条:特种设备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条例》
第三条: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使用、检验检测及其监督检查,应当遵守本条例,但本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六条 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维修单位,应当有与特种设备维修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以及必要的检测手段,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相应的维修活动。
第三十八条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以下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根据《制冷与空调设备安装修理作业人员技术大纲和考核标准》(2011年版)适用于(冷库、速冻加工、制冰)生产经营企业的大中型制冷与空调设备安装修理作业的培训和考核。制冷与空调设备安装修理工是指空调机组及辅助设备的安装修理作业人员。
6.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篇六
1 Excel[2]
1.1 单元格
在Excel中, 能够赋予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一个名字, 并且在公式中得到应用。输入的任何数据都保存在单元格中, 单元格以它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命名, 如单元格A1表示第A列第1行相交的位置。
1.2 相对地址引用
单元格的相对引用是指在生成公式时, 对单元格 (区域) 的引用基于它们与公式单元格的相对位置。使用相对引用后, 系统将会记住建立公式的单元格和被引用单元格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粘贴这个公式时, 新的公式单元格和被引用的单元格仍保持这种相对位置。例如, 单元格“D2”中的公式为“=A2*B2-C2”, 当单元格D2右下方出现“+”, 使用拖曳移动的方式到“D3”“D4”, 对应单元格的公式便为“=A3*B 3-C3”“=A4*B4-C4”。
1.3函数
Excel提供了大量的内置函数, 这些函数涉及许多工作领域。函数的计算结果不仅可以是数值, 还可以是返回文本、引用、逻辑值、数组和工作表的信息。本文以特种作业持证上岗人员管理统计为例说明, 所用到得函数包括IF函数、OR函数、AND函数、DATE函数、DATEDIF函数、TODAY函数。
2 建立持证上岗Excel统计表
2.1 建表结构
统计分析表单中共12列, 分别为部门、姓名、健康情况、性别、生日、年龄、学历、作业类别、工作要求、发证部门、发证时间、复审时间、持证情况, 其中部门、姓名、健康情况、性别、生日、学历、作业类别、发证部门为常量, 需要根据情况录入, 其它各项均为根据常量计算得出。
为方便运算, 将学历、特种作业类别设定代码, 故在Excel建表18列。
2.2 统计要求[3]
依据根据《办法》, 对该统计表部分常量和变量设定提出如下要求。
(1) 健康情况以企业体检报告为准, 报告中有不满足工作要求事项的, 视为不健康。
(2) 学历代码:文盲0, 小学1, 初中2, 高中3, 大学4, 研究生5。
(3) 特种作业类别按照化工作业0, 其它作业为1区分。
(4) 复审3年1次, 连续工作超过十年, 复审6年1次。
(5) 特种作业工作年限要求连续。
2.3 生成函数[4]
函数是简化分析, 方便管理的重要手段, 下面以表单第4行为例进行函数设定, 其它行通过相对地址引用方式得到对应变量结果。
年龄
在单元格F4中输入“=DATEDIF (E4, TODAY () , “y”) ”
工作要求
在单元格L4中输入“=IF (OR (C4=“不健康”, AND (D4=“男”, F4>60) , AND (D4=“女”, F4>55) , F4<18, AND (I4=0, G4<3) , AND (I4=1, G4<2) ) , “不符合”, “符合”) ”
复审时间
持证情况
在单元格P4中输入“=IF (L4=“不符合”, “不能作业”, IF ( (O4-TODAY () ) >30, “持证有效”, IF ( (O4-TODAY () ) >15, “须及时复审”, IF ( (O4-TODAY () ) >0, “即将到期”, “已过期”) ) ) ) ”
函数设定完毕后, 对常量进行输入操作, 生成 (表1) 。
3 结语
从 (表1) 我们不但看出, Excel确实简化了很多人工计算和统计, 降低了错误率, 特别是在统计数据量较大时, 差别凸显的会更加的明显。Excel建立数据统计表有操作方便、直观, 运作良好, 不易出错, 具有很强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摘要:利用Excel的计算功能进行特种作业人员统计管理, 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效率。该办法操作简便,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Excel,特种作业人员,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吉华.图说工厂安全管理[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1:70.
[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0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S].2010, 7.
[3]陈洪彬.开机即会——Excel2007电子表格入门[M].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8, 6:9-10, 134, 148-150.
7.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篇七
关键词: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变化,人员的流动,设备的更新,技术的进步,都对操作人员的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但部分企业仍然对施工生产的安全投入存在认识得偏差,结合建筑施工的实际生产情况,怎样在不同培训中,突出有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使学员有新的收获,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已是安全培训质量提高的当务之急。笔者以为, 要想做好建筑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 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入手。
一、在组织安全及技术教育培训过程中,应遵守以下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使安全生产法规,在进行安全生产法规教育培训时, 应充分发挥其本身所具有的教育作用, 更好的贯彻教育性原则, 但应注意以下两条:
1.安全生产法规及的各项条款本身就具有教育性, 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职工应充分领会, 逐渐的使安全生产法规意识能够引导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形成维护和落实安全法律法规的意识。
2.在进行教育培训时, 现场的事故案例教学也显得很重要,但也要适当注意效果和分寸, 防止为介绍事故案例而介绍事故案例的倾向, 避免过分夸大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二)普及性原则
人们在生产过程规章制度可以起到约束行为规范的作用,安全教育培训过程中就应该遵循普及性的原则,使得规章制度知识最大限度的得到普及。应注意以下两点:
1.因为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是生产经营单位的全体人员,所以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精神应力求达人人皆知,都应熟悉掌握。
2.安全教育培训的形式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实现,扩大宣传面,如报纸宣传、广播电视、警示片、教育培训、报告、竟赛、演习、文艺演出等。
(三)通俗性原则
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重在普及,为了让广大职工真正的掌握,通俗性原则是必须的,这样才能达到方便掌握理解。为此应注意:
1.首先是条款文字应力求通俗易懂,尽量不要用职工不易理解的词语词汇,多用易懂的成语词汇。
2.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讲解时,尽量通过通俗的讲义展示给学员,使得学员便于接受理解掌握。
(四)直观性原则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建筑企业从事工作基本的行为规范,所以在安全教育培训时,注意教育方式的直观性。具体体现在:
1.利用典型的事故案例进行教育培训。
将施工现场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分类,避免就事论事。在进行相关内容讲解时通过事故案例说明安全生产法规的具体内容,便于掌握理解。
2.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将部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用动画、图片、视频等形式,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给学员以直观的视觉感受。
3.由于建筑企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能够直观的进行教育和培训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在教学内容培训方面
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要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尽可能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防止那种通用型的安全教育,使得教学内容更有实效。
(一)加大身边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把实用性事故案例分析资料以纸质材料发给学员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法是目前为止建筑行业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普遍使用的方法。但是往往部分教师不注意案例素材的时间,有些内容时间已久远、典型性差。这些案例在教学中固然能够对学员在安全意识上给于冲击。如果这些素材使用的太过于频繁, 就必然给学员造成“老生常谈”的感觉。所以在编写实用性、典型性事故案例分析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
1.选材上要越近越好,要注意是施工现场特种作业人员身边的事故案例。
2.注意事故原因分析,重要的是通过事故案例分析,做到事故的“预防与应处置”,让学员掌握此类事故的原因及预防。
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岗位危害辨识与处置的内容,能够有机的融合到培训中。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用一个到两个案例为线索,将特种作业人员岗位的安全规程、新技术、新工艺、危险源辨识与应急处置等环节内容放在一起。当然重点是帮助学员能够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常见技术问题以及事故,做到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
3.增加“应急处置危险的经验与技巧”内容。
在进行培训时,应充分发挥学员本身所具有实际操作经验,可以通过召开事故分析研讨会的形式,将在课堂上呈现事故场景,让学员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教师把学员研讨得到的应急处置危险的经验与技巧汇集起来,并提炼安全操作技能知识,以典型事故案例为切入点, 强调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以增强培训的实用性。
(二)增加导致事故原因的理论内容
在进行安全教育时,注意增加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理论内容,使培训学员了解和掌握事故发生的机理、过程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引导学员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种类、产生及特种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并结合各自的操作设备和生产环境进行场景模拟训练,适当增加安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从而实现人、机、环境的本质安全化。
(三)总结、借鉴安全生产中的成功经验
结合企业实际把广大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引入到安全培训教育中,做到经验的推广,不断在工作中吸取经验教训,纠正工作中出现的错误,把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变成自己真正的我要安全,最终达到自觉的会安全。
8.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聘用合同 篇八
第三条:工作纪律、奖励和惩处。
1、乙方应遵守国家的特种设备管理法律、法规。
2、乙方遵守甲方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自觉服从甲方的管理和教育。
3、甲方按单位有关规定,乙方在工作中有突出贡献和特殊成绩的。甲方可给予必要的精神鼓励、物质鼓励。
4、乙方如违反甲方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甲方按单位有关规定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罚。
5、其他未尽事宜,双方共同协商决定。
6、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经甲、方双方(盖章)后生效。
甲方: 乙方:
代表人: 身份证号码:
9.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篇九
——-2014-5-2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和鄂尔多斯技术监督局培训计划安排,近日装备能源部协同人力资源部,在鄂尔多斯市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培训中心进行了鑫旺公司2014年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质取证培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十四条要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从事相关工作。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依法持证上岗,是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一项基本要求。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装备能源部、人力资源部在各生产单位(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于5月14至5月20日在鄂尔多斯市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由特种设备相关专家、老师对我公司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管理、操作人员进行了封闭式脱产培训。此次培训分两期进行,参加培训人数共计157人.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起重机械专业知识等。通过5天的紧张学习,参训人员顺利通过了理论和实操考试,取得了特种设备作业资质。
10.分析安全运行特种设备的管理 篇十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企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建设特种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备设施。根据多年来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的实践和实际经验教训,各单位、企业只重视特种设备的选型及采购,完全忽视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特种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安全管理更是特种设备的重中之重。对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管理要点总结为:贯彻安全条例与安全法、执行企业标准规范、落实责任、证件齐全、建立健全技术档案、编制应急预案与开展预案演练、定期检验。
一、全面落实安全监察条例与贯彻安全法
自2009年5月1日和2014年1月1日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施行,它不经规定了特种设备的制造、设计、改造、安装,还规定了其使用、维修、检测、检验过程的法律法规及基本制度。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防止、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特种设备各使用单位认真全面落实安全监察条例与贯彻安全法,才能搞好本单位特种设备设备安全运行及安全管理等工作。
二、落实特种设备管理责任、规范企业安全的生产标准
使用单位要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机构、管理的制度、人员的责任、操作的规程,同时还要标准化的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做好特种设备前期使用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是:应设置专职的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也可以设置兼职的。无论哪一种机构,都要做到分工明确、配合密切,齐心协力的促进和推动特种设备管理的“四化”原则,即,科学化、制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
在设置专兼职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时,应根据企业特种设备使用数量及技术状况,安排具有特种设备基础知识和安全技术,懂得管理业务、工作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从事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工作。
科学地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特种设备的性能指标和使用特点,并逐项落实执行,提升特种设备管理水平,防范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
“以精益管理为引领、以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标准化建设为平台”的工作方向正确且必要,充分说明体系管理思想、标准化工作思路已经成为企业管理“新常态”。精益设备管理围绕精确数据管理,精准状态预测、精心维护保养、精实绩效管理、精算成本控制、精干队伍建设六个方面,运用综合管理体系方法,以精细点检为核心,以预防维修和计划性检修为抓手,贯彻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不断完善设备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深化企业设备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规范设备基础管理,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设备管理体系。
三、特种设备使用注册登记证与操作人员作业证齐全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在当地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并且应将所登记的标识贴在该设备的明显部位。特种设备的作业、管理人员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规定去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才能上岗操作及管理。
四、建立健全技术档案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是必须在所使用单位中存在的,其具体内容需包括以下:
(1)设计的文件、制造产品的单位、产品的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书等及安装时需要的技术资料和文件;
(2)要建立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查、检验的记录;
(3)要建立日常特种设备使用的状态记录;
(4)特种设备所具有日常的保护装置、附件、检测调整控制装置和所属的仪器仪表的保养、维护记录;
(5)要建立所使用的特种设备的事故记录与运行故障;
(6)要建立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和节能改造技术资料及自行设计或增加的附属安全装置应有设计或产品资料,特别是高耗能特种设备。
五、编制应急预案与开展预案演练
以“预则安,防则全”的安全观为指导,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其本身的使用条件、状况及事故发生时对人员、设备和周边坏境危害的程度进行编制,做到符合实际情况、概念清晰、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容易理解。
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应当包括:
1、组织机构、相关人员职责;2、预防与预警机制;3、预案应急响应;4、预案的后期处置;5、预案的信息管理;6、预案的保障措施;7、预案的宣传与培训;8、预案的演练与评审;9、预案的具体管理措施等。
在该预案编写完毕后,要针对预案涉及的所有人员进行培训,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和自己的责任。培训完毕且合格后要举行现场的演练,要本着真实、实战的原则去组织、执行现场演练。目的是要让涉及人员全面了解、理解救援的程序,并科学的掌握、熟悉救援的方法,同时还需了解、掌握怎么样去保护自己,如何去保护被救援者;另外还需对应急预案的反应灵敏和处理事故的能力进行培训,从意识上加强事故防范。
六、设备定期(周期)检验
从特种设备开始使用到报废期间都要进行定期(周期)检验,并且要符合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相关规范的要求,要符合法律程序的让国家质检总局核定、准许,同时取得使用期限,明确强制性检验周期。这样就可及时消除和发现缺陷和隐患,从而做到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检验和申报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结合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定期(周期)检验计划,并有预见性的提出定期(周期)检验要求;
2、检验时使用单位还需向专门的检验机构负责检验人员提供要检验设备的技术资料,以便确保该次检驗工作如期实施;
3、对于不得继续使用的特种设备的范围有:安全技术规范文件使用年限到期、拥有严重安全隐患的特种设备、没有改造价值、无维修价值的;
11.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篇十一
1培训形式单一
在课堂上, 教师往往机械地恪守大纲、照本宣科, 从开始到结束基本是教师的“一言堂”, 不实训, 不讨论, 也很少提问, 课堂气氛沉闷, 学员兴趣索然。在培训中很少使用仿真、实训等与员工工作实际紧密结合的模拟教学, 使得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凡此现象, 不容乐观。
2员工只为取、复证而参加培训, 缺乏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
特种作业培训对象主要是来自企事业单位的特种作业从业人员, 企业的转岗择业人员以及选择了特种作业岗位的各种临时用工等, 因为背景不同, 参培的目的也各不相同。其中, 大多数人是为了单纯取、复证, 满足“持证上岗”要求而来, 学习效果如何与员工的个人发展、薪金考核没有直接的关系, 导致员工缺乏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缺乏增强安全意识的迫切性, 因此, 这些人从思想上对特种作业培训就根本没有重视, 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做到认真学习, 使得培训效果下降。
3授课教师的教学优劣, 没有系统的考核方法
目前部分培训机构, 在承担特种作业培训过程中, 对授课教师没有形成系统的考核机制, 教师课堂讲好讲坏一个样、授课学时多少一个样, 使得授课教师缺乏教学专研的热情与积极性, 教师的授课激情受到限制,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质量。
4培训机构教学能力不强、培训质量不高普遍存在
培训机构教学能力是保障培训质量的前提, 而教师队伍的建设则是关键。经常出现的情景是, 安全培训机构的特种作业教师, 部分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 缺乏实践经验;有的是从工厂选调出来的, 这些人在授课过程中, 实际操作能力虽然较强, 但往往缺乏语言和逻辑方面的正规引导和理论讲授能力, 这自然使得授课情况两极分化。再有, 在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过程中, 一些教师为了能让自己的授课精彩, 不顾安全技术培训大纲的要求, 利用大量课时, 以传授专业技能为主, 忽略了安全技术理论的系统性培训, 失去了特种作业培训的真正目的和意义。这样一来, 特种作业培训的预期质量势必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 提高特种作业员工的培训效果,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 提高培训效果。首先, 在班级组织上, 充分考虑参培人员的个体差异, 根据其工作经历、年龄、文化程度等进行分班, 避免将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和刚刚从事特种作业的新员工“一锅烩”, 从而出现培训“听天书”和“吃不饱”现象, 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其次, 大胆尝试, 探寻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师授课过程中, 充分利用多媒体, 利用图片、视频等案例教学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给学员以直观的感性认识, 从而提高学员防止和防范事故的应对能力。通过各种典型案例, 增强学员事故危害教育、违章危害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安全效益教育。采用实例教学, 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 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仿真软件及实训基地, 进行与实际操作相统一的技能实操培训, 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另外, 培训过程中, 采用与学员互动的讨论式教学。特种作业培训的学员有职业经历和社会阅历, 是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成人, 学员是培训活动的主体, 他们在培训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者, 同时也是经验的传授者。让来自不同单位的学员聚集在一起, 用开放、互动的方式自觉亮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畅谈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同大家一起探讨、操作, 与同学共同分享收获, 听取别人的经验和体会, 互相启发, 互相学习, 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培训环境将十分融洽。互动式教学可以激发培训学员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培训效果。
(2) 完善教师的考核激励机制, 提升培训效果, 通过建立详细、规范、可操作性的考核激励机制, 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定期评价和评估, 并将结果作为薪酬发放、教师职称晋升、评先选优等依据, 促使教师能够主动专研所授专业的教学研究, 使教师能够从主观方面积极主动的去完成授课任务, 提升培训效果。
(3) 强化培训机构的师资培训, 提高培训质量, 培训机构的师资水平, 直接决定着特种作业培训质量。为此, 不断提高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 对培训质量至关重要。近年来, 大庆炼化公司培训中心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一是通过引导教师自学、组织教研活动、外出参观学习、下厂调研实习等方式, 不断提高现有专职教师的授课水平。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其一, 培训中心为教师提供专业书籍资料, 引导教师自学提高业务水平;其二, 培训中心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班, 进行理论知识深造。如组织教师参加黑龙江省安监局办的安全培训教师资格培训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组织的企业培训师资格培训;其三, 培训中心组织教师到其它培训机构参观学习, 组织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大庆油田电力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大庆油田特种作业培训中心和大庆石化职工大学参观学习;其四, 培训中心每年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专职教师到生产一线进行调研实习, 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同时聘任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提高受训员工的实践能力, 形成了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安全培训师资队伍, 队伍结构日趋合理, 教师的整体授课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增强。
摘要:强化特种作业从业人员教育培训, 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 最终保证企业安全平稳生产。目前, 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但培训效果不尽相同。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导致培训效果降低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12.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篇十二
周启斌、王华刚、黄康泽、王燕、王金、何富国、湛永志、宋光文、李白生、蒋万吉、罗开洪、谢玉刚、刘杰、史贤伟、汤影、郭海东、刘递伟、张旭、蒋波、王东、崔志旭。
附:
1、身份证复印件一张;
2、2寸正面免冠照片(2张),1寸正面免冠照片(2张)及电子版本一份(传至QQ邮箱:274161989@qq.com);
3、毕业证书(原件)或学历证明(1份);
4、请认真填写《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申请表》;
5、请于2012年12月3日之前将资料交回办公室;
13.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篇十三
号:国质检锅[2003]248号 发布日期:2003-8-8 执行日期:2003-8-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各有关单位:
为了提高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质量,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总局制定了《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如发现问题,请及时报总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
二00三年八月八日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质量,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RT)、超声波(UT)、磁粉(MT)、渗透(PT)、电磁(ET)、声发射(AE)、热像/红外(TIR)。
第三条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以下简称无损检测人员)的级别分为:Ⅰ级(初级)、Ⅱ级(中级)、Ⅲ级(高级)。
第四条 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应当按本规则进行考核,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颁发的证件,方可从事相应方法的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
第五条 无损检测人员的检测工作质量应当接受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考核机构
第六条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工作分别由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并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具体实施。考核的具体工作由相应的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委员会(以下简称考委会)组织进行。
考委会分为全国考委会和省级考委会。考委会为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进行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工作的具体办事机构。
第七条 全国考委会受国家质检总局领导,由有关部门及大企业集团公司的代表和无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Ⅲ级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及管理工作;
(二)负责港、澳、台地区及境外人员申报各级别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工作;
(三)制订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建立试题库;
(四)制订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专用试件、底片及无损检测设备、器材的技术条件或标准;
(五)主持、协调和参与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相关技术标准的编制、修订及评审工作;
(六)开展与国内外无损检测人员考核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七)组织开展无损检测人员培训与考核相关课题的研究及技术交流活动;
(八)协助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无损检测人员证的制作、寄发工作;
(九)承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或委托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 省级考委会受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领导,聘请所辖行政区域内的无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Ⅰ、Ⅱ级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与管理工作;
(二)组织开展无损检测人员培训与考核相关课题的研究和技术及学术交流活动;
(三)承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或委托的其他工作。
第九条 考委会建设应当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具备相应的考核条件,制订并严格执行考核程序和管理制度,经国家质检总局验收合格后,方可在批准范围内开展考核工作。
第十条 各级考委会中担任考评工作的无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年龄一般应当在65周岁以下,且不得受聘于从事无损检测设备器材制造或销售等经营性活动的单位。省级考委会如有人员调整或者重大变更,应当将有关材料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
三、申请
第十一条 无损检测人员报考申请分为取证考核(初试)申请和换证考核(复试)申请。
第十二条 初试申请的人员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年龄在1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二)双眼矫正视力和颜色分辨能力满足所申请无损检测工作的要求;
(三)报考Ⅰ级应当具有初中(含)以上学历;报考Ⅱ级应当具有高中(含)以上学历,持无损检测专业大专(含)以上或理工科本科(含)以上学历可直接报考Ⅱ级。报考Ⅲ级,应当至少持有2个Ⅱ级项(除TIR外,报考RT或UT项,Ⅱ级证中应当含有MT或PT项;报考MT、PT、ET、AE项,Ⅱ级证中应当含有RT或UT项)。申报不同级别的学历和持低一级别证的时间,应当满足下表要求。
学历及持低一级别证工作的最短时间
┏━━━━━━━┯━━━━━━┯━━━━━┯━━━━━━━┯━━━━━━━━┓
┃低一级
学历│无损检测
│理工科本科│其他大专(含)│中专、高中、职高┃
┃ 别持证
│专业大专
│(含)以上│以上
│(机电类)
┃
┃
时间
│(含)以上 │
│
│
┃
┃
│
│
│
│
┃
┃报考级别
│
│
│
│
┃
┠───────┼──────┼─────┼───────┼────────┨
┃
Ⅱ
│/
│/
│6个月
│1年
┃ ┠───────┼──────┼─────┼───────┼────────┨
┃
Ⅲ
│3年
│4年
│6年
│8年
┃
┗━━━━━━━┷━━━━━━┷━━━━━┷━━━━━━━┷━━━━━━━━┛
第十三条 初试申请的人员应当填写《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初试申请表》(附件1),向承担相应级别考核的考委会提交申请。报考Ⅰ、Ⅱ级申请,经省级考委会初审,并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准后,报考人员方可参加考核;报考Ⅲ级申请,需由聘用单位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签署意见,经全国考委会初审,并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报考人员方可参加考核。未通过核准的,全国考委会将及时以书面的形式通知报考人员。
第十四条 报考Ⅰ、Ⅱ级的人员,应当参加其聘用单位所在地组织的考核。特殊情况,由报考人员申请,经其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同意后,方可参加其他地区省级组织的考核。合格者,由负责组织考核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
第十五条 持证人员证件到期后,如继续从事持证项目的无损检测工作,应当在有效期满当年的2月底前,按要求向相应的考委会提出复试申请(附件4)(年龄满65周岁以上者的申请,不再予以受理),经初审和核准后,方可参加复试。未通过核准的,考委会将及时以书面的形式通知报考人员。
特殊情况无法按时参加复试的人员,应当在证件有效期满当年2月底前,向实施考核的考委会提交延期复试申请(附件5),经发证机关核准同意后,办理证件有效期延期手续,但延期时间最多可批准1年(实际延长时间将在下个有效期内扣除)。逾期未参加复试或未获准延期复试人员,其证件在有效期满后自动失效。
四、考核发证
第十六条 各级考委会应当于每年的2月底前,将本的考核计划(初试和复试)予以公告,并报同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省级考核计划还需抄送全国考委会。
第十七条 报考Ⅰ、Ⅱ级的人员,应当参加笔试和实际操作考核,报考Ⅲ级的人员,应当参加笔试、口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标准为70分(百分制)。
第十八条 无损检测人员各种检测方法的具体考核内容,按照相应方法的考核大纲的规定执行。考核大纲由全国考委会提出,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执行。
第十九条 考委会应当在每次考核结束后的30个工作日内,将考核结果上报同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经审核同意后报发证机关核准。考委会按照公布的合格人员名单,将考核结果以书面的形式通知报考人员,并协助制作和寄发人员证。
第二十条 无损检测初试、复试考核合格人员,将获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附件2),证件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制发。证件有效期4年,实行全国统一编号(附件3)。
第二十一条 申请复试的Ⅰ级人员,在参加指定内容的培训后,可直接换发人员证件;Ⅱ级(含)以上人员应当参加复试考核,一次复试未合格者,可再次参加复试考核,此期间,可从事所复试项目低一级别的无损检测工作;第二次复试仍不合格的人员,将不再被允许继续从事所复试级别项目的无损检测工作。但可通过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向发证机关提出申请,直接取得所复试项目低一级别的人员证件。
第二十二条 报考人员对考试结果有异议时,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发证机关提出申诉,发证机关按有关规定进行复议。
五、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考委会应当加强管理,完善考核条件,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及有关程序和规定组织考核,确保考核质量。考委会发生下列情况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责令其整改,问题严重的可立即停止其考核工作。
(一)考委会人员或考核条件变化,不能满足规定的要求;
(二)工作管理混乱或严重违规,考核质量低劣;
(三)弄虚作假,出具虚假的证明。
第二十四条 从事考核工作的组织人员及考评人员,应当坚持原则,不徇私枉法。发现下列情况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立即停止违规人员的考核工作,情节严重的,可建议发证机关吊销考评人员所持有的检验检测人员证。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泄露考试内容,严重影响考核公正的;
(二)徇私舞弊,为报考人员作弊提供方便的;
(三)玩忽职守,导致考场纪律混乱,考核结果失实的;
(四)其他严重影响考核公正性的活动。
第二十五条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持证人员不得同时在2个以上单位中执业,且只能从事与其证书所注明的方法与级别相适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其中:
Ⅰ级人员可在Ⅱ、Ⅲ级人员指导下进行无损检测操作,记录检测数据,整理检测资料。
Ⅱ级人员可编制一般的无损检测程序,按照无损检测工艺规程或在Ⅲ级人员指导下编写工艺卡,并按无损检测工艺独立进行检测操作,评定检测结果,签发检测报告。
Ⅲ级人员可根据标准编制无损检测工艺,审核或签发检测报告,协调Ⅱ级人员对检测结论的技术争议。
第二十六条 检测人员应当遵循诚信和方便企业的原则从事检测服务;有义务保守被检单位商业秘密;客观、公正、及时地出具检测结果、鉴定结论,并对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负责。
第二十七条 检测报告的编制人、审核人的持证项目不符合要求或签发单位与签发人、审核人所持证件中注明的聘用单位不一致时,该检测报告无效。
第二十八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对无损检测人员的检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下列情况时,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相关法规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建议发证机关吊销检验检测人员证件。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伪造检验检测人员证或超项目检测;
(二)弄虚作假,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检测结果或鉴定结论;
(三)违反检测程序、工艺,造成检测结果或鉴定结论严重失实;
(四)玩忽职守,因检测失误造成重大责任事故;
(五)从事特种设备生产、销售、监制、监销等违规活动;
(六)同时在2个以上单位执业。
第二十九条 检验检测人员证被吊销的人员,发证机构3年内不再受理其报考申请。
第三十条 持证人员变更受聘单位时,应当向发证机关申请换发证件。换发Ⅰ、Ⅱ级证的人员应当向新的聘用单位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书面申请(附件6),并提交受聘于新单位的有关劳动合同或受聘证明文件(跨省变更的还须有原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签章),以及现所持有的证件(正、副本),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换发证件(正、副本)。换发Ⅲ级证的人员,应当向全国考委会提出书面申请(附件6,需有原聘用单位及现受聘单位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签章),并提交受聘于新单位的有关劳动合同或受聘证明文件,以及现所持有的Ⅲ级证件(正、副本),由全国考委会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换发证件(正、副本)。
第三十一条 证件遗失,由本人提出补证书面申请(应当有原证件注明的聘用单位的确认签章),经发证机关核准后,补发证件。
六、附则
第三十二条 港、澳、台地区及境外人员申报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参照本规则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规则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14.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篇十四
在建立特种设备的管理机制时, 不仅仅要对特种设备进行管理, 还应该考虑到特种设备所具备的特殊性。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的建立。通过这种管理制度的建立, 使我国的特种设备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
1 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管理系统实施平台的建立
1.1 J2EE技术
对于特种设备的使用者来说, J2EE服务器是最好的中间件之一。这种技术和传统应用开发的技术架构完全不同, 它的组件更多, 而且应用系统的开发和部署工作可以更加的简化和规范, 使特种设备的可移植性得到提高, 安全性和再用价值也得到保障。
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系统的结构是很复杂的, 而且他们的业务范围也要不断地扩展, 使自己的经营成本不断地降低, 使他们和各个客户之间的响应速度不断的缩短。为了达到这些目标, 就要在客户和服务单位之间建立一个快捷方便的系统。
而J2EE技术, 使构造可扩展的、基于组件的服务器端应用中的很多复杂环节都得到了简化。而且, 这种技术的安全性能很高, 可用性也很高, 可依赖性强、可扩展性大。通过这项技术的使用, 可以为用户提供一系列的底层服务, 这些服务包括缓冲池、事务管理等。这样就可以把开发者的精力集中在企业的业务上, 就可以不用在投入精力到那些与业务没有关系的环境中。而且这种技术中, 很多模块可以重点使用, 这样就使开发、配置和维护过程大大的被简化了。这样就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务系统的解决方案。
1.2 网格技术
这是一种分布式的系统。但是和传统的分布式系统是有差异的。一般传统的分布式系统都是在相同结构的平台上建立的相对封闭的系统。对资源的定义局限于某些特定的数据和软、硬件。而网格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为异构资源建立了一个共享平台, 网络上任何资源都可以共享和利用。利用互联网把地理上广泛分布的各种资源 (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带宽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 连成一个逻辑整体, 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一样, 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信息和应用服务 (计算、存储、访问等) , 虚拟组织最终实现在这个虚拟环境下进行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彻底消除资源“孤岛”, 最充分的实现信息共享。网格具有以下四点优势:资源共享, 消除资源孤岛;协同工作;通用开放标准, 非集中控制, 非平凡服务质量;动态功能, 高度可扩展性。
2 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管理系统分析
2.1 系统管理模块分析
系统管理包括用户权限控制, 系统信息配置, 人员管理。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和高效运行性, 要求系统对所有工程数据进行集中的组织和管理。对公用的基础数据采用设计合理的数据结构, 把它们有效的组织起来, 进行统一维护和管理, 同时提供灵活的人机界面, 校验, 多层次保密等手段。
2.2 检验信息管理模块分析
特种设备监督检验, 主要工作自然在于监督, 检验。针对检验过程中复杂, 多变的检验环境, 我们需要时实记录相关的信息。在这里, 我们采用XML标准, 使用户在一个脱机环境下, 把数据存入由XML文件构成的信息库中。用户可以使用移动终端通过可视化界面传输数据到服务器。在此过程中触发专用控件保存信息到数据库。
2.3 设备管理模块分析
设备管理涉及设备的一些基本信息和根本属性, 是整个特种设备管理模型的基础和前提。设备状态包括设备注册、设备启用、报停、报废、拆除、移出监察范围、普查不合格等模块, 提供用户填写相应申请, 交由相应职能部门审核, 并将相关信息通过中间件交由政府职能部门备案。申请审核模块由相应职能部门审核用户申请, 提供给用户对特种设备生命过程进行跟踪的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移动通信设备与系统联系, 查询或确认某一特种设备当前所处的过程。例如:特种设备管理人员通过手机编写短信查询某一特种设备状况, 发送到某一特定号码, 系统自动回复信息, 告知该特种设备当前状态。
2.4 财务管理模块分析
财务管理是对资金及其流转进行管理。在系统中该模块是由总分类账、收入分类账和采购分类账三个管理模块集合而成。系统可以根据收费标准自动生成各个设备应收款项。检验员在实际检验中可以对该数据进行修改, 该数据将直接用于收入分类账的明细。
2.5 仓库管理模块分析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对在用设备严格执行年检、月检、日检等常规检查;经检查发现有异常情况时, 必须及时处理, 严禁带故障运行。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管理模块包括如下几个子模块:日常维护, 保修期管理, 故障维修记录, 维护成本统计。
2.6 检验信息在线预警模块分析
针对超期未检的设备, 可使用该模块提醒检验员。出于对性能的考虑, 把实时性, 数据量大的功能模块单独提取出来。独立于其他数据, 便于管理及维护。所以在数据库层面上, 将检验信息管理, 和检验信息在线预警与管理独立开来, 实现数据物理上的分离。从前台界面来看, 使用网格的单点登陆技术, 无缝的链接到各个相关的数据库, 可以减少数据库的压力, 并且相对于传统的分布式系统进一步降低成本。
3 系统实现
特种设备管理系统应用J2EE技术, 整体采用B/S结构。实际项目应用中, 我们将同属于应用服务器领域的表现逻辑层和业务逻辑层剥离了开来, 形成基于J2EE架构的4层模型结构, 使这4层中的每一层都可以在物理上分布到多个机器。进一步降低服务器的压力。使系统能够平稳运行。通常情况下, 在企业应用中获取数据库连接是一项耗时的工作, 而且连接数非常有限, 这对于C/S结构的系统是经常产生问题的地方, 在业务量比较大或者用户数量比较多时会很容易造成处理瓶颈。因此我们采用支持数据库连接池技术的J2EE, 及网格的技术概念, 分割相对独立的功能系统。把数据存储于不同的物理数据库中, 利用单点登陆技术使用户具完全控制权限。
通过该系统的开发应用, 可以提高检验效率, 加强各部门的协作力, 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实现战略目标。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目前系统定位于入门级服务器与网格技术连接, 完成大型数据量运算, 可以节约硬件成本。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对于特种设备的检验也开始进入市场中, 而不是再由国家进行检验。在这一转变中, 一些检验机构通过兼并的方式建立企业检验公司, 并且控制了整个特种设备检验市场, 形成垄断地位。所以, 接下来我们就针对这个问题, 介绍一下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管理体系的建立方式, 并且通过对特种设备检验工作特点的分析, 介绍一下如何使特种设备的检验系统更加完善。
15.谈工程实践教学中特种设备的管理 篇十五
摘要:如何加强工程实践教学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保证工程训练教学的正常进行的必要前提。本文围绕特种设备在工程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工程实践;特种设备;管理;措施
一、概述
所谓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承压、载人和吊运设备及设施,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8个种类设备。
二、特种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一些特种设备无使用证,没有登记、注册就进行使用。比如,特种设备在使用前及使用后30日内应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登记注册。
2.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
3.特种设备档案管理不规范,无特种设备技术档案或技术档案资料不完整。
4.一些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未经培训、考核、无上岗资格证书,应尽快提高其素质。
5.部分管理人员对特种设备的管理程序不明确,须尽快提高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三、特种设备的管理措施
1.强化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
在购入新的特种设备时,应由工程训练中心相关人员及学校组成的专家组进行仔细的验收,对所有资料和实物进行详细核对,在仪器设备验收合格后,将产品合格证书、质量证明书、安装和使用说明书、设备全套图样、检验报告等所有资料交到校档案馆进行归档工作。特种设备档案是以“购置、验收、使用、定期和不定期检验、维修、报废”等方面为基本内容整理和建档的。通常情况,设备档案一般分为,特种设备台购置台账、特种设备质量监督部门定期检验记录、设备维修记录。
2.加强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
设备管理人员应认真编写操作规程。设备使用人员及时将操作规程挂于墙上,注意特种设备的运行环境,每天的使用、故障现象及维修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并将情况记录到《设备使用记录》上。设备使用人员应按设备管理制度的要求,对特种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当特种设备出现故障,不能处理时,应及时与厂家联系,进行排除或维修。
3.加強特种设备及附件的定期检验
我校工程训练中心共有特种设备十几台,包括压力容器(气泵)、起重设备、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三大类。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按照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压力容器的检验分为外部检验和内外部检验。外部检验每年进行一次,内外部检验根据安全状况等级来定。一和二级每六年至少一次。三级每三年至少一次。每两次内外部检验周期内,至少进行一次耐压试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上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表、液位计、安全阀等安全附件,都必须按国家规定进行定期校验。安全阀每年至少校验一次,压力表每人个月一次至少校验一次。起重设备的检验按要求每2年进行检验。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检验按要求每1年进行检验。
4.制定完善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设备管理制度是实践教学、科研工作正常高效运转的有力保障。特种设备管理工作首先要从制度建设人手,制定一整套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其中包括:
(1)制定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反应预案,以应对突发的安全事件。为了保证工程训练中心在重大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迅速、有序地做好应急抢险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从工程训练中心实际出发,制定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反应预案。在预案中应规定预案启动条件及启动程序,规定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职责。
(2)制定并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各训练单元墙上都要粘贴有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学生、科研生产人员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实践训练和科研生产。
(3)制定并完善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管理办法。明确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求,使每台机床设备都贴有安全状态标识(完好、禁用、停用),使有安全隐患的设备处于禁用状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5.加强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
按照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对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包括安装、维修保养、操作等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相应的工作。至今,中心已有5人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只有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才会有保证。
四、结束语
总之,工程实践教学中的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研究和不断改进完善的课题。所以,应当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明确职责、综合治理”的方针,在相关单位的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遵循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有力措施,完善各项安全管理文件,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把特种设备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到人头,加强硬件建设,不断的总结经验,就一定能够把实践教学的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做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思考》.《管理与创新》.2008年10月.
16.特种作业人员体检制度 篇十六
特种作业人员体检制度
根据国家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对下列人员:电、气焊工、厂内机动车司机、起重机司机、电工等特种作业人员要做定期身体检查,特制定本制度。特种作业人员每二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要做到100%参加体检。由资产运营部与厂(公司)卫生处共同确定体检日期。资产运营部提前发出通知,由各单位安全员在指定日期组织本单位特种作业人员到卫生处进行体检。体检后的表格交回卫生处。对体检中发现的身体异常人员由资产运营部报人力资源部。对新调入或变换工种从事特种作业人员由本单位报人力资源部备案并通知资产运营部,由本单位安全员带领其到卫生处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17.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补发证程序 篇十七
一、申请条件
本质监部门核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遗失或者损毁的,可以申请补发。
二、提交的资料
1、本人按规定填写书面补证申请(写明遗失或者损毁的情况)
2、提交申请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和一张一寸证件照
3、登报声明原《作业人员证》作废,或者在质监部门官方网公共信息栏中发布遗失声明,注明姓名、工种、证号、身份证号码,且有下列内容:对此声明如有异议、请在一个月内告知质量技术监督发证部门。
4、申请人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可给予办理补证
①持刊登作废公告的原版报纸(一个月后)到发证窗口办理补证。②下载质监部门官方网站发布遗失声明截图(一个月后)到发证窗口办理补证。
三、补发证件时间
18.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篇十八
1 存在问题
1.1 安全控制不到位
现在铁路局各相关管理部门虽然制定有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和相关控制措施, 但还是会有一些个性问题没有涉及到, 所以需要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进一步完善补充。目前各单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部分单位并没有对此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一些关键点上的安全控制依然存在一些漏洞, 检查存在走过场、形式主义, 好人主义严重, 给行车安全造成安全隐患。更为恶劣的情况是, 一些站段对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进行有效落实, 不认真落实标准化作业, 使管理制度变成了一纸空文、成为摆设。制度虽然制定了, 但是在观念上和行动上没有落实, 部分工作人员依然是延续从前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惯性违章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一些施工负责人没有起到应有的带头作用, 对惯性违章现象视而不见, 不制止, 认为只要工作任务完成了, 总认为安全事故不会轻易发生, 对安全管理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
1.2 操作、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自轮运转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受文化教育程度较低, 年龄偏大, 很多是初中或以下, 对自轮运转特种设备的认识和学习理解能力不强, 对新实物的接收能力不强, 例如对GYK的应用, 不能尽快适应目前的工作需要。而从专业技术上讲, 要培养一个新的驾驶员需要漫长的过程, 目前操作人员大部分也只具有初、中级工资质, 缺乏高技能人才。目前在我国各铁路局中对职工进行培训再学习的教师大都来自桥梁工、接触网工或者线路工等工种, 关于行车方面培训的教师相对较少, 由于自轮设备驾驶员日常工作任务重, 日常业务技能和理论培训较少, 培训的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1.3 设备检修、维修不及时
自轮运转特种设备不同于普通设备, 结构非常复杂, 技术含量较高, 而目前很多单位内部缺乏相关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 不能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及时维修, 关于设备的检修也没有相应的检修制度和标准。当设备出现一些隐患时, 不能及时发现进行维护, 设备照常运行;当设备发生大的故障后, 只能返厂进行维修, 不能就地进行处理。这些情况对设备的安全管理造成很大的困难。
1.4 路外企业安全风险大
除了铁路系统自有的自轮运转特种设备之外, 一些路外企业也有相关设备。这些路外企业的安全管理具有较高难度, 安全风险比较大。首先是路外企业自身对设备的管理制度建设缺乏, 管理能力相比铁路系统较差, 在设备的运行管理和安全方面缺乏应有的管理措施, 设备存在超期运行等情况。其次是一些路外企业有较多的施工项目同时在铁路系统内进行, 因此自轮特种设备因施工需要频繁运行, 加之其缺乏安全管理手段, 在运行中有很多安全隐患存在。
2 管理对策
2.1 加强制度建设
对原有的安全制度进行完善, 并提高对管理干部业务技能的培训。管理干部对轨道车辆和班组进行包保管理, 明确每个管理干部的包保责任和包保内容, 发生安全事故, 追则到包保人, 促进其在日常管理中严格执行制度要求, 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及时发现并弥补安全漏洞。并且还要对自轮运转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和作业完成后的检修保养制度, 各单位将设备的运行情况定期向铁路局报告。铁路局可以及时根据总体运行情况制定出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并且督促具体的管理人员认真履行好各自职责。
2.2 提高人员素质
在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招收时, 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 适当提高招收条件, 从源头上提高人员素质。在上岗之前, 各单位根据本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和安全问题有针对性的对人员进行培训, 严格按上级要求组织人员参加铁路总公司权威机构进行系统学习, 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方便操作人员迅速熟悉操作环境和注意事项。同时在不影响铁路正常的生产运行下, 各单位应该从技术掌握熟练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中选拔出适当人选担任培训讲师, 以加强对驾驶员业务技能及规章的培训, 切实提高培训学员的技术水平。并且加强单位的年检、年鉴工作, 对所有自轮运转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考核, 考核不合格的需经过再培训, 符合要求后方才能上岗, 以此促进各驾驶员人员严格要求自己, 自觉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2.3 完善检修体系
本着方便、实际、安全的原则, 各单位要对单位现有的检修资源进行整合, 并且加强各单位间的合作, 共同对设备进行检修, 以及时对设备的隐患和故障进行处理修复, 并且也减少了因返厂维修造成的时间、运力等各方面的成本, 提高维护效率。同时, 铁路局也应加强对自轮运转特种设备检修制度和标准的研究制定, 促使各单位提高日常检修保养的能力。
2.4 提高设备驾驶人员待遇
自轮运转特种设备的驾驶人员相比其他铁路员工待遇较低, 但是工作环境却比较差, 工作强度也比相对较高, 这使得部分驾驶人员对岗位的认同性不高, 存在一定的情绪, 工作不积极。而他们又是直接关系到设备能否安全运转的直接人。所以应该提高驾驶人员待遇, 并且通过举办业务竞赛、业务评比、设立安全奖励等方式, 使员工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都可以获得一定提高, 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5 加强对路外企业的管理
对路外企业的自轮运转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格统一进行审核, 对不具备相应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的人员, 禁止其在单位管辖范围内操作设备。已经取得资格的人员必须在工作期间接受单位在技术操作、安全运行等方面的培训, 并定期考核, 加强对这些操作人员的管理。当路外企业的施工点较多时, 对其轨道车辆运行范围进行限制, 需要长距离行驶时, 进行附挂运行, 当因实际需要必须有路外企业设备自行行驶时, 由单位内部人员实行带道, 保证行车安全。
自轮运转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非常复杂, 是一个系统且持续的过程, 不仅需要各铁路局制定出安全管理制度, 进行指导, 也需要各单位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认真执行, 并在实际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自轮运转特种设备能够安全无事故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瓮嘉民, 周成虎.自轮运转特种设备车载装置设计[J].仪表技术, 2012 (5) :10.
19.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篇十九
关键词:质量管理系统;特种设备;电梯;检验检测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1-0061-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1.031
质量管理作为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特种设备安全、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指标。近年来,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不再是单一的质量评价,而是系统性、综合性和全面性的衡量,从而发展形成质量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是基于ISO/TS体系管理要求展开设计和开发的管理系统,是对现有特种设备性能进行持续性评价,以帮助其不断改进的系统评价方法。质量管理系统的核心是遵循质量管理原则,针对检验工作的需要,建立、实施质量保证体系,并持续改进,保障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
1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质量管理系统的特点
质量管理系统因具有其自身的优点而逐渐被应用于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工作中。质量管理系统的目标在于提高检验检测质量,并且通过系统化的检测方法来提高检测工作的针对性,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它能够在检验检测前明确整个检测的质量体系,制定相应的检测目标,在检测过程中使用检测方法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并给予相应的决策分析,促进特种设备的质量改进和提高。
1.1 系统性的检验检测方法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方法有很多,多数都是专业性的技术方法。例如,超声导波、TOFD等无损检测技术已经应用到管道等特种设备的无损检测领域,降低了检测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和腐蚀等缺陷的检出率。同时,在一些特种设备的检测中借助检测仪表对设备进行经常性或定期检测,能够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声发射检测技术是通过分析材料中的声发信号判断材料内部有无活性缺陷及能否继续使用的一种检测手段,目前在球罐、化工压力容器、移动式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检验检测中应用广泛,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检测的复杂度,缩短了检测人员的检验
时间。
这些技术方法无一都是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采用专业的技术理论做支撑。这些检验检测方法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产生的,它是技术人员在解决专一性检验检测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而产生。系统性的检验检测手段让检验检测工作变得简单、高效,质量可靠。
1.2 基于事实的决策机制
有效的决策分析机制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而正确的决策依赖于客观的数据和信息。检验检测人员应全面、客观、正确的收集数据和信息,并进行科学的选择,采用专业的技术手段进行检测,获取检测过程中的数据信息。而检验检测人员对特种设备的检测结果依托于这些客观信息。质量管理系统正是基于这种事实的决策机制,使得检验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能够彻底的摆脱个人情绪,科学的使用检测仪器,规范检测过程中的操作,从而获取更加合理、客观的检测结果,提高检测的质量。
检验报告是检验检测人员的“产品”,其质量是检验过程科学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种设备检验的质量管理系统要求检验人员按照现场记录,准确、科学的出具检验报告。同时,应定期对出具的检验报告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建立一定的奖惩制度,提高检测人员科学操作、尊重事实的积极性。特种设备的质量管理正是基于这种事实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特种设备的检测结果,并客观地评价检测过程,从而科学地反馈特种设备的质量等参数,保障检验检测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2 质量管理系统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的应用
质量管理系统在特种设备例如电梯、起重机、压力容器等应用比较广泛,接下来以部分特种设备为例,分析质量管理系统在检验检测中的应用。
2.1 质量管理系统在电梯检验检测中的应用
电梯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种设备,其检验检测可靠性尤其重要。在电梯检验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采用检测仪表对电梯的性能参数进行检测。为了规范检验检测过程,使检测过程更加具有科学性,检验机构会加强检验过程的质量管理。
2.1.1 定期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素质。质量管理要求对检测仪表的使用人员的操作规程进行培训,充分发挥检测仪表的效能。同时,针对检测仪表的使用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操作水平。必要时邀请有关专家教授,尤其是检测仪表厂家的技术人员,对仪表的内部结构、性能特点、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讲解,从而提高检验检测人员的使用和操作技能。
2.1.2 完善检验制度,加强管理。质量管理要求使用检测仪表在检测电梯质量的整个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规程操作,要严格按照《特种设备验收规范》《电梯监督检验规程》等标准,将检测仪表配备齐全。同时,结合电梯的使用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记录制度。详细规定检测仪表的作用、保管、维修、校验等内容,而且在实际检验工作中要建立文字档案,使检验过程有据可查。定期淘汰不合格、不能使用的检测仪表,保证检测过程数据的真实性。
对于检验检测的记录要采取统一归档,统一管理,实现有效的数据保存,必要时由专人看管。认真统计检测的结果,定期进行综合性的对比分析,充分了解检测设备和特种设备的运行状况。
2.2 质量管理系統在其他特种设备检测中的应用
质量管理系统是一种特种设备运行数据量化的检测过程管理体系,在起重机、厂车、锅炉、压力容器、安全阀、水质分析、型式试验等特种设备的运行检验过程中都有应用。如层次分析法能够帮助检验人员发现风险因素等关键变量,其作为质量管理系统的一个环节,其一直应用于特种设备风险分析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在很多行业得到推广和运用。
化工企业中的特种设备如液氨储罐、氨合成塔、尿素合成塔等大型重点设备的在役检验是各化工企业的重点,由于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存在危险性高等特点,其检验检测工作一直是企业的重中之重。但是实际检验检测过程中,由于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而一直没有规范。而质量管理系统提供的系统性的检验方法给这种特种设备的检验过程提供参考,很好地解决了该种设备的检验检测难的问题。
3 结语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向来繁重,责任重大。而质量管理系统作为一种在检验过程中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的系统方法逐渐应用于特种设备的检测中。系统性的检测方法是衡量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方法,系统性的明确检验检测目标,提高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质量。而基于事实的决策机制帮助特种设备检测人员更加清晰地了解检测过程,实施质量保证,快速而有效地提供特种设备性能评价,保障检验检测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丽芬.质量管理系统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的应用及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2] 刘吟,魏玉垒,刘美丽.超声导波、TOFD技术在特种设备检测中的应用[J].石油和化工设备,2009,(9).
[3] 关致威,刘向民,谢超.层次分析法在特种设备风险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2012,8,(24).
[4] 上官斌.浅谈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7).
[5] 扈然,杨林,甘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中的难点[J].科技传播,2014,(4).
[6] 张中伟.声发射技术在特种设备检测中的应用浅谈
[J].经营管理者,2009,(18).
作者简介:梁镜明(1986-),男,深圳市特种设备安全检验研究院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特种设备行业。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实习证明范文10-14
特种设备作业考核大纲07-03
特种设备检验人员报考须知(2012)11-21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09-12
特种设备报检制度08-23
特种设备管理措施10-21
特种设备管理安全培训09-03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平台09-15
智慧工地特种设备管理11-14
公司特种设备管理台帐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