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随笔

2024-06-20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随笔(共16篇)

1.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随笔 篇一

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写教育教学随笔,就是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心中的感悟随手写下来。本文是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一:

现行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两条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经提高了相当重要的程度。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数学教学得心应手。就此,本人想谈一点浅见,以待指教。

一、注重实践教学,创造成功条件,激发学生兴趣

刚拿到数学新书时,总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浏览,积极的兴趣的倾向是朦胧兴趣的开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机,把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设法转化为一种积极的真正兴趣,无疑这当中上开始的课尤为重要。

二、设计育人情境,内化学生情感,使生亲师信道

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对教材的领会程度,对教师教学的兴趣密切相关。

三、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需要教师读活教材

多年来,我总是努力使每一个40分钟的教学,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认知过程;努力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总是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努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能力也得到训陈和培养。而且从小就能受到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无疑帮助很大。要做好以上这些,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否则,都是空话。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家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教师理解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暂时),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了、了解和有了。学生不是靠我们头脑里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识的,而是靠我们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变为行为。学生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创设的思维空间到达知识彼岸的。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完全依靠教师的主导。

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程度,但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地加工、处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设计,那么,对学生学习来说,都等于零。教师也只能是哑巴吃汤圆——自己心中有数。因此,我认为:教师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实际,选取恰当教法和教学手段,把教师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内容。教师先受到启发后,再通过老师去启发学生。如果教师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于教学,那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视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课本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具备该具备的各种能力,提高应有的素质。因此,我认为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设计出合理的教案,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总之,教师读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是我们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楚,讲清楚,才能给学生设计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奠定基础。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了解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机地渗透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面完成小学数学教育任务。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二: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过于注重教学逻辑和知识的传授,而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乏味无趣,教学效果低下。但是一定要切实上好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听得有趣、学得轻松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在课堂的开头导入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课堂的开头导入好了,就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求知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整个课堂非常的活跃。那么怎样导入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我校开展数学公开课,我们有幸听了两位数学老师的两节数学课,这两位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的导入对学生很受启发。先谈谈陈老师的一节课的导入,陈老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课本上设计的导入是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一般小数的加减法进而直接开始探讨新授内容,陈老师却是从课本出发,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她从去年我校测量过的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出发,通过设疑解决谁比谁高、谁比谁重的生活化问题来引导学生探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了问题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使整个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再谈谈鹿老师的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混合运算》,课本上的设计是通过男女学生的过河乘船来导入进行教学的。事实上我们有好多二年级的学生根本没有乘船的经历,并且不懂“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的含义,因此如果老师直接引用课本上的例题进行教学,或许好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会很高,想当然效果不会太好。幸好我们鹿老师在备课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把学生的“过河乘船”改成“咱班学生坐汽车参观动物园”,这样一来,有好多学生因为有亲身体验,所以学习兴趣极高,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

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数学导入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数学问题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三: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两点总结:

一、用悬念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们,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自始至终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例如:在讲授一节新知时,我这样设计新课导入,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培养师生情感,使其亲师信道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允许学生有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要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绝对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答案的教师绝不再作指导。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绝不允许教师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当然,新课的讲授方式还有很多,但最终目的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点击下一页还有更多精彩的小学数学教师工作随笔范文↓↓↓

2.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随笔 篇二

1.1 学习外语与情意的关系。

外语课堂教学既是一个掌握外语的认知过程, 又是一个激励情意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包括情意和意志。情意包括动机、兴趣、态度、气质、性格和良好的习惯等。学生在学习、掌握外语的过程中伴随着传递情意的活动, 学习外语和交流情意紧密联系, 相互促进, 组成一个整体。情意的产生受学习外语认知活动的影响, 学习外语的认知活动能促进情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由低层次向深层次发展。学生初学外语时, 会产生一种好奇心, 好奇心不断获得满足, 从而产生求知欲;求知欲不断获得满足, 进而树立自信心;自信心不断增强, 并与崇高远大的理想相联系和强化, 可提高兴趣, 从而形成认知兴趣。因此, 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既要重视掌握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能力目标的完成, 又要重视情意目标的实现。但是, 当前有些外语课堂教学还未把情意目标提到教学议事日程上来, 或者有意无意地把它忽视了。

1.2 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的关系。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 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 更是为了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实践训练获得。语言知识的传授不能代替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和为交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在教学中将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言语技能和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 在学习了“天气预报”这一课后, 我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所学句型自由对话, 还找来多期China Daily, 让学生参阅天气预报这一版进行对话。学生在自由交谈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 又扩大吸收了书本外相关的语言知识, 更重要的是, 在交际活动中还提高了听、说、读、写和语言交际的能力, 达到了多元培养目标。

2. 重点抓单词记忆。

2.1 每天每一节英语课之前找3—4个同学在黑板上抄写20—30个单词, 包括词形、音标、词性、词义。

负责抄写的同学是老师在前一天布置好的, 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在字母表中找出重要的难以记住的单词, 同时这些同学要负责领读各自所写的单词, 班级中的每个同学都要参与抄写领读。这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记忆单词的兴趣, 大家都认真负责地找难词、重点词, 在课堂上很积极, 大约10分钟即可记住20—30个单词。老师随堂检查, 检查方法有用擦掉英语让学生说出汉语或者擦掉汉语让学生说出英语这两种。这种方法在提高了单词复现率的同时, 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2.2 用教案当堂测试。

教师提前准备好单词教案, 每一节课前发下。给学生5—8分钟的时间填写教案, 给出汉语写英语, 给出英语写汉语。另外找两个同学把正确答案写在黑板上, 下面的同学默写完之后, 立即对照黑板订正答案, 错词马上予以改正, 多写、多读几遍, 就能牢记在心。这种方法把读、写、记有机结合在一起, 调动身体的各个官能参与记忆, 记忆效果好, 省时省力, 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在课前必须精心准备好学案。

2.3 十分钟单词强背。

每一堂课给予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背两页单词。遇到熟词、易背之词就一读而过, 遇到难读、难背之词在做标记的同时, 一个词连读三遍。再回头读第二遍时, 让学生只读做标记的词。这种方法属于泛背, 只管输入词汇而不管记忆效果。它的好处在于所记词汇量大, 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对该单词重复记忆。它在节约时间的同时, 扩大了同学们的词汇量, 提高了单词的复现率。

3. 用自己的行动结果感染学生, 影响学生。

在高三教学过程中, 学生考试就像战士训练一样频繁。在每一次考试后的查卷评卷工作中, 每一份被我批改得“红红绿绿”的试卷, 每一个专门用于评卷而精心制作的课件一次次地感动了他们。尤其是作文部分, 每一次, 每一份, 每一篇, 我都仔细批改。在评讲作文的时候, 我摘抄了不少同学的优秀句型供他们欣赏朗读, 一句一句地打印在课件里, 在精彩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标示出来, 后面还附上该优秀句型的作者的班级姓名座位号。真实的句子, 熟悉的名字, 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吸引了他们全部的注意力。从下一次考试作文中可以看出, 仿写性很强的他们是受益匪浅的。有一次, 查作文的时候, 我发现不少同学错误地使用了“Only+状语”这个倒装结构。这可是一个我不止一次强调过的问题。于是, 我把几种典型错误的句子原原本本地展示在课件上, 当然不忘附上作者的班级姓名座位号并要求他们自己纠正。他们不好意思地笑了, 这一笑, 我知道他们肯定对此错误是印象深刻的。对于像succeed, success词性混淆、句型there be sb.do/did...这种惯错, 我总是想尽办法、变着花样让他们记忆犹新, 降低他们再犯错的可能性。每一次考试, 查卷、评卷、做课件, 花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我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学生们感受到了我对他们付出的这些心血, 内心非常感动。曾经有个学生在我讲完试卷后对我说:“老师, 您让我很感动, 谢谢您的认真;老师, 您又让我很羞愧, 我这个高三学生居然还比不上老师您认真。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学习!”听了学生的话, 我非常欣慰, 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就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至少我的这种认真对待教学工作的行动结果感染到了学生, 使他们意识到了高三学生再也没有理由不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了。

4. 加强研究, 提高复习备考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篇三

关键词作文教学;习作能力;实践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更新习作教学的理念,解决作文教学难题,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方法:

一、练笔与积累同步

小学生好奇心很强,求知欲望很旺盛,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在习作教学中,我常常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进行小练笔,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猜字谜比赛或成语接龙比赛等,让学生学会场面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这些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让他们有东西可写,而且很大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习作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真正做到心有所思而写,情有所感而发。让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为习作的源泉。另外,写读后感也是一个练笔的好方法。我们班的学生都已养成了每天写读后感的好习惯,他们会每天坚持读一篇文章,可以是一篇童话,也可以是一篇散文,还可以是寓言、古诗、小说、神话……然后写下自己的体会。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两句或者是一段话甚至一篇完整的读后感、一首小诗……但一定是自己心里最最想要表达的东西,言为心生嘛。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课内的要积累,课外的也要积累,所以我建议我的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厚厚的摘抄本,把课文里的好词好语句抄写下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另外我还建议我的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引导他们把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分类,比如:写景的,写物的,写人的……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三个、四个……摘抄自己喜欢的好句,可以是一句、两句……但是必须们每天坚持。这样到习作的时候学生无论写什么,脑海里就会涌现出无数的词句,大可信手拈来,文思泉涌,何愁写不出好文章呢?

二、修改与互评并行

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本单元习作最好的例文,我便打破教学常规,在学习第一篇课文的同时便向学生渗透习作方法。比如在完成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时,我便在学习本单元第一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同时向学生渗透 “保护生态环境”这类作文的习作技巧,首先要求学生收集关于环境保护的好词好句以及环境被污染、被破坏的资料,然后为本次习作拟一个提纲,根据提纲试着完成本次习作。老师要提醒学生: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结尾要注意画龙点睛。接下来继续学习后面的课文并继续渗透不同的课文不同习作技巧,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和课文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进行反复的修改,之后再让你的同桌或要好的同学帮你再做修改,这时学生的作文卷面已经缭乱了,老师就让学生工整地把原文誊抄在作文本的后面,然后交给老师,这时老师不必急着去读他们的半成品,而是去读读他们的原文,再看看他们所做的修改,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每一个学生的习作潜力都是无穷无尽的,需要我们这些引导者不停地去发现、不停地去发掘,他们一个个都是习作的千里马,而我们就是他们的伯乐。当然,这时候我们作为伯乐就要辛苦一点,拿着这些半成品去和每一个千里马交流,对他们的亮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比如哪个词用得特别棒,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生动优美……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不是很满意的地方老师应以商量的语气说:“xx同学,这里我会这样……来写,你呢?你一定会有更好的写法吧?”用鼓励的语气让学生对他的半成品再做加工,最终成为文采飞扬的佳作。但这时也往往会有个别的同学会存在懒惰思想,老师见机定要及时引导:“xx同学,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唐代诗人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贾岛被带去见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没有怪罪他,还为他出主意说,用“敲”字好,“敲”字更能体现夜的寂静。大诗人写诗都要反复琢磨,反复推敲,更何况我们写作文呢?”孩子都是听话的,他会觉得老师说的确实是道理,于是也很乐意地继续修改作文,有困难的地方问问同学或和老师谈谈。一个单元的课文学习任务完成了,一篇篇佳作也随之诞生。通过长期的训练,我班学生都已养成积累与修改的好习惯。平时的周记或小练笔都会进行认真的反复的修改,然后再拿来给老师品读,希望老师再给改改。积累与修改双管齐下让我班的学生不再厌烦习作,而且还偷偷地喜欢上了它。

在作文批改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采取互批互改的形式。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互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综上所述,是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几年来的几点拙见,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老师必须要注重学生练笔的培养和语言的积累,要求学生掌握习作技巧和方法,训练学生修改和互评的能力,把作文教学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4.小学英语教学随笔 篇四

教学,即教与学。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师把知识一点一滴地传授给学生,也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辅相成的一项教学工作。那么,该如何做好相关的教学工作呢?

一、了解学生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教师为了实施教学的源泉,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开拓者;没有学生的课堂,教学就毫无意义了。但是有学生的课堂,教学未必就有意义。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教并不感兴趣,那么教师的教学也就起不了作用。因此,要实施好教学,就必须从学生入手。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备课过程中,不但要备教材教法,还要备学生。所谓“备学生”,即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有了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学生自然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显然,在教学中,有了学生的支持和配合,教学效果就显而易见了。反之,学生不喜欢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可见,在教学当中,只有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我们的教学才能心想事成。在教学中就能更好地体现教师为了学生而教,学生为了“我要学习而学”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要求。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我们的教学工作。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学到知识。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厌烦的就是遇到复杂、繁多、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厌烦,即意味着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于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把每一个知识点,设计得生动、有趣,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策略与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习起来觉得轻松、易懂。这样,学生就会爱学、乐学,从而促进我们的教学。如在小学英语教学时,我时常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态,以比赛的形式引出要学习的内容,学生们一听到比赛,学习兴趣就会马上被激发出来。这样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了兴趣,有了信心,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提升,教师的教学也因此而得到了顺利的开展。在实施教学时,应精心设计好教学内容,这是教学开展教学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三、巧设教学评价

教师既是学生的的传授者,也是学生的鼓舞者。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无论成绩差的学生、思想表现差的学生,还是成绩优秀、思想表现好的学生,都特别爱在老师、同学面前表现自己,且每一位学生每做一件事情或回答一个问题,都想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同及赞扬,他们都想成为班上最能干、最出色的学生。有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同或表扬,学生心中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同时对学习就会充满信心,自然地就会对教师的教学洗耳恭听,这样的课堂教学,将会因此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但在一节40分钟的课堂当中,面对四十多位学生,教师不可能对学生进行一一评价。而对于学生而言,特别是有所表现的学生,没有及时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同或表扬,心情就会失落,在下一节课学习时,自然就会变得被动了。由此可见,我们在教学中,应开设各式各样的评价。如: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成为评价的对象。当然,得到好评价的学生,在下一节课的学习中就会显得更有自信;而得到一般般评价的学生,由于小学生都有不甘落后的心态,于是在班里、小组里都会暗地里为自己加油,他们相信人人都会有好表现,都会得到好的评价。这样,适当的评价,既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能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增加了动力,也能推动教师的课堂教学,使教学因此而得到升华。

教学并不能为了要教学而教学。我认为:教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这才是真真正正的教与学-------教学。

西楚王小学

张美云

5.小学英语教师教学随笔 篇五

转眼间担任小学英语教师已经有三个月了,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体会到了当一名小学英语教师的乐趣。俗话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我向往的职业,我觉得当一名人民教师非常光荣。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把一堂课上好,上成功,那么必须在上课前认真做好准备,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在讲台这个“舞台”上站好,就得做好充分的准备,要了解学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组织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教学中,我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而使课堂教学中师生形成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关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学好英语。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遇到了一些阻碍,发生过一些处理不当的事情。

记得有一次我班有一个很内向的女生,由于她的发音有问题,所以在英语课上总是羞于回答。作为老师,我觉得应该平等对待每个孩子,所以课上总是创造机会给她回答。但是有一次在同学的笑声中她哭了。

除了这件事,在日常教学中,还发生了很多值得我反思的事。如对学习不认真、爱捣乱的学生采取一味的批评是否恰当;全班五十几个学生,如何才能让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大胆的说出英语;如何鼓励学生开展正当的良性的竞争,而不是瞎起哄;

做游戏或比赛的时候,学生的纪律该如何更好的控制。这些全都是我一直在思考,并希望寻找到解决方法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不要急于求成,要逐渐渗透,持之以恒。

有时急于求成只会让事情失去本来的意义。特别是英语这个对他们来说完全陌生的语系。在采用一些英语游戏或是chant活动的时候,应以让孩子体会到游戏的快乐为主,不要因为游戏而游戏。小学英语教学的宗旨就是:以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为目的,组织教学。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具有动力作用,也就是说兴趣可以转化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幼儿期的儿童,由于注意力等心理因素发展不够成熟,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明显的情绪化倾向,当儿童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和好奇心时,便会产生情感上的需求。对孩子来说,英语学习是新的认知点,采用生动活泼、有趣味的形式来吸引他们。小学英语课应成为孩子的天堂,千万不要逼他们去做什么,只有他们觉得开心了,才是真正达到效果了。否则,不管硬塞给他们多少英语,他们也不会主动吸收。被动的学习总是会事倍功半。

二、调整好心态,表扬或批评要恰当,适当的给予激励,让他们有种成功的满足。

教师不应让自己不好的心情影响上课,而要学会控制。在课堂上,教师是几十双眼睛的焦点,千万不能出现心不在焉,或是将课外的不好情愫带到课堂中来的情况。那样会直接影响正常的教学。同时,严厉的批评和强制性的措施都会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产生畏惧感,从而

学不好英语。因此,爱心对于教师来说也相当重要。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老师们不该操之过急,而应循循善导,用自身的魅力和设法调动起来的积极活泼的课堂气氛来吸引学生,切忌死板枯燥的教学。

三、对孩子多一点了解,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成长

比如刚刚提到的那个女孩的问题就是我对孩子还不够了解。以为给她机会,给予她鼓励就能够帮助她,其实他们需要老师更多的了解。在那堂课后,我找了那位女生谈话,她说每次她回答问题,总有同学笑她,所以她不想回答。今天是她的生日,所以她不想被人笑。我对自己的疏忽深深自责。我找到笑她的孩子,跟他们讲明道理,然后鼓励她勇敢面对困难。现在,她已经能微笑着回答我的问题了。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快乐,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这对今后教小学英语会大有收获,而学生也会领悟“学英语,悟其乐”。让小学英语教学越来越完善,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每个小学英语教师都应参与其中,融入其中,让其发展成为自己的事业,使学生在平等、和谐、师生合作的教学环境中努力地学习英语,积极地去说英语,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关系,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小学英语教学要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英语发音,具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它犹如一根主线贯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其中,听说训练极为重要,训练的途径也是多样化的。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个途径:

一、用英语组织教学,创设语言环境。

1、我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少地说中文,尽量尝试通过手势、眼神、动作和口令等辅助手段来组织教学。(用英语组织教学能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创设英语氛围,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表达的习惯。)例如:当某个教学环节要结束时,老师说“One,two,three”或者以chant的形式“Closeyourbook,closeyourbook!”,让学生边chant一边迅速坐端正“Situpstraight,(repeat)”。

2、我要求学生在公共场合尝试用英语打招呼;凡是英语课上,就要求学生尽可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如果学生迟到了,就必须说“Sorry,I’mlate.MayIcomein?”老师也会有礼貌地回应“Comein,please!”

二、创设情境,角色扮演。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必须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课堂表演就是要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给孩子一份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而表演正是集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于一体,它摆脱了死记硬背的旧模式。我在教学中,经常请几人一组运用所学的知识表演,成效较大。通过学生之间的策划交流和生动的表演,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情境中学会了该重点句型,达到了人人能说的目的,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听、说能力。

三、反馈信息、即时巩固。

英语的听说训练反馈一定要及时。在教学中,学生对刚学的内容

记忆犹新,印象深刻,但如果不及时巩固,不仅会很快遗忘,而且将使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与偏差得不到及时纠正,以至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因此信息反馈,必须及时。例如,在学完三年级Unit2ALet’sdo时运用竞赛的方法,让全体学生参与,我说:“Touchyoureye.”“Touchyourmouth.”“Touchyournose.”等,学生立刻做出相应的动作。当某个小组代表最迅速地做出正确的动作时,该小组可以得分。

6.小学英语教学随笔集锦 篇六

小学英语教学随笔集锦

一、正确认识小学英语口语评价的目的评价不是最终给任课教师或每位学生打出一个等级,而是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让每位学生通过评价测试的过程受到鼓励,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评价是学生自我诊断、激励学习的手段。我校毕业班的口语评价注重语言的正确性和流利性。语言的正确性包括语音语调、词汇及语法;语言的流利性包括语流、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小学英语口语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说英语,大胆说英语,并且能说出比较地道的英语,为其终身学习英语做好准备。

二、运用科学而全面的口语评价方法

(一)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形成性评价

1、值生报告

每天开课前5分钟请两名同学做英语展示,话题不限,之后由全班同学向他们提问。最终由全班同学一起与教师对他们的表现做评价。先指出他们好的表达法,再指出他们的不足。这是一个共同复习、取长补短的过程,学生在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别人好的语音语调、好的表达法、精彩的话题构思、敏锐的英语问答,也发现自己或同学易犯的错误。最后,教师和学生从语音语调、语法、话题构思及仪容仪表四个方面给两位同学打出等级。值生报告的评价是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英语“说”的运用能力.2、课堂表现

每个星期结束,英语教师将对这一星期学生上课纪律、课堂回答问题、课堂运用英语情况记录在家校联系册上,让学生及家长及时了解这一周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这是教师对学生平时英语学习的短期评价,是师、生与家长三方互动,这一评价促进学生更好了解自己的进步,家长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学习,增强学生和家长的信心。

3、课外运用

英语口语的关键是学必用,学生必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到了、学懂了。课外运用的评价不但评出英语讲得多讲得好的同学,主要目的是鼓励那些不敢讲英语的同学,很多胆小的学生在这一评价过程中,在爱讲英语同学的带动下,从不说英语到开口说英语到平时喜欢讲英语、喜欢运用新学的英语,受益非浅。

4、个人自评与同学互评

每学期结束的时候,我们用表格的形式,采取学生先自评,同学互评的方法使全体学生参与口语评价,表格的指定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相关的目标所定,学生自己填表与给同学填表这种评价,体现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每位学生都有权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评价,这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过程,也督促同学间的互相学习、监督与帮助。

5、家长评价

7.小学音乐课教学随笔 篇七

1.把握学生心理特征 ,从而调控课堂纪律

情况:低年级音乐课堂上,前十几分钟,学生的配合相当不错,但是很快课堂出现难以收拾的“热闹”。

反思:记得第一节音乐课的时候,因为我并没有很好地了解6至8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上课前15分钟没有进入主题,使课堂出现闹哄哄的情况,当时我只会发脾气,最后使师生出现比较僵的情况。这样,学生对老师的好感消失,同时影响教学质量。后来我查阅相关书籍,知道6至8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他们集中时间较短,因此必须把握好课堂前1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对教学安排做了相关调整,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间把握在前5分钟。通过简短的导入直奔主题,这样学生很好地掌握本节课重点及难点知识。导入方式必须引起学生兴趣,低年级学生对动画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或者聊天导入相当感兴趣。因此,把握好学生心理特征,课堂效率可以提高一半。

2.进 行识谱训练

识谱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虽说只有七个音符,但要学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识谱比较枯燥、乏味,较难激起学生兴趣。教学中我发现乐谱上的1(do)、2(re)、3(mi)、4(fa ) 、5 (sol ) 、6 (la ) 、7 (xi ) 七个音符 和孩子们 数学算式 中的数字1、2、3、4、5、6、7是相同的。因此,我把音乐与数学有机结合起来 ,采用孩子 们熟悉的 数学加、减 法的方式 进行教学。 课前我先 让学生用 卡纸自己 编写题目 ,上课时各 小组进行擂 台赛 , 用游戏接 龙方式比 一比 , 看谁唱得 又准又快。通过接龙游戏训练,很快学生就能既熟练又轻松地掌握七个基本音符的发音。如3(mi)+4(fa)=7(xi)、7(xi)-3(mi)=4 (fa ) 、24+34=58 (sol、do ) 、65-35=30 (mi、休止符 ) 等。有了收 获后 ,我把音符 手势图加 入竞赛中 进行表演 ,学习效果更好。

3.创编歌词演唱乐曲主旋律 ,增 强音乐记忆

看似轻松简单的音乐欣赏部分, 其实有它难以操作的一面, 要让孩子真正听懂音乐不是仅闭上眼睛听上一两遍就能做到,需要音乐老师精妙设计。在让孩子欣赏纯乐曲的时候都会发现,如果没有好的设计方法,孩子在听长段乐曲时经常显得无所事事,不够投入,继而出现开小差情况。其实人的记忆首先是对曲调的记忆, 同时歌词有助于人们对音乐旋律的记忆。针对这个特性我们可以设计在某些乐曲的主旋律中加入些简单、合拍的歌词,用唱帮助孩子加深对乐曲旋律的记忆。

4.动 起你的笔

音乐欣赏课不一定只坐在那儿听, 可以适当让学生动起来。学科综合是一个让学生动起来很有效的办法,包括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文学语言和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综合。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以音乐为教学主线,用其他学科内容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把握好“度”,让它更有效地为音乐欣赏课服务。在我给学生欣赏过一段音乐后,学生会用相应的图示表现出来,有时书中图示或者线条已经给出,供大家选择;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造性地画出适合音乐情感的线条、图像、色块等,别人猛一看还以为是一节美术课,可是这种教学方式有独特的审美教育作用, 比老师讲述给学生音乐内涵及情感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喜爱, 更能说明学生内心世界对乐曲的理解。

5.利用器乐教学让师生关系更融洽

在器乐合奏的同时,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一支曲子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对每个聆听者来说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怎样在演奏的时候协调这种关系呢? 特别是高年级学生, 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而且正是性格形成的阶段,如果老师方法不得当,很有可能造成对他们的伤害,起到相反的作用。于是我平时很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发现他们的性格都不相同。有的生性腼腆、内向,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的眼神和不经意的动作,甚至说话语气都是很好的鼓励,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欣赏;有的活泼、外露,可利用他们这种性格特征,安排他们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引路”的作用,引导大家参与到讨论中,找到最佳表现方式;有的似乎天不怕、地不怕;有的胆子很小……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孩子们的性格,采取不同方法指导、鼓励和帮助他们,和他们沟通,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不但在课堂上是平等的关系,而且课堂外不知不觉地成为朋友。于是,以前的“捣蛋鬼”不见了,大家都处在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里,音乐课真正让所有孩子都“乐”起来。

6.师生对音乐课的态度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之一

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老师首先要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对每一节课都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使学生无形中受到感染和影响。针对那些态度不端正的学生, 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 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合理引导。否则一味想怎么设计课堂教学方式,只能抓住学生一时的心,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改变对音乐课的态度。因此一旦发现学习不端正的学生, 就要利用上课几分钟的时间让大家讨论:音乐课到底有什么作用?音乐课究竟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没有音乐课会怎样?学生马上七嘴八舌,大讲特讲好处。通过这一环节,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老师工作的意义,更多更好地了解学好这门课的意义, 从而自觉自愿地完成学习任务。

7.具备一定的指挥技能

8.新课程真好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篇八

【关键词】课程 小学语文 教学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三、语文课堂的问题意识--学生没问题,教师有问题。

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就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积极理睬,教师有问题;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有问题。有效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读应是语文教学的主干,想象,思维,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附着在这一主干上的,是融合于其中的。课堂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 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 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 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 了。

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9.关于小学英语情景教学随笔 篇九

例如我在教句型“May I have a look? Sure, Here you are。”时,让学生互相邀请:x x x ,please,然后进行对话练习,讲的流利、标准、响亮的,全班同学以掌声给予表扬,这样学生的表演结果显示学生不但会说,而且能配上自己的动作,表现得相当自然。于是在欢乐愉快的情境中学会了句型。

在教句型Are you __? Yes, I am。(No, I'm not, I am __。)时我设计了一个猜人游戏,请一位学生拿针管扮演nurse,一位学生头上扎头巾扮演peasant。还有分别扮演worker、teacher等等。然后蒙住一位学生的眼睛让他用Are you __?的句型提问,扮演者可根据问题进行Yes,I am或No,I'm not。I am __ 。的回答。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的兴趣相当高,而且争着练,练的面很广。

在介绍“打电话”这一课时,我将电话机带入课堂,在学生进行模拟打电话的过程中,我介绍怎样开始打电话,怎样拨电话号码,怎样使用电话常用语,以及怎样结束打电话等。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犹如置身于一个充满英语的国度里,他们在感受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也训练了听、说能力。

10.英语教学随笔 篇十

水城小学蔡珍

人教版教材自使用已经有较长时间了,与此同时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以任务为主的英语教学模式。通过不断地研读“新课程标准”,和各种途径的理论学习,逐渐理解接受了这个“新事物”。以下是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教学之后的自我反思。

所谓任务型英语教学,即“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学中要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用所学英语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英语的能力。任务型教学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体参与,最大限度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自我价值。

这一切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众多的挑战。

首先要求教师体会与老教材的“交际性教学法”是有区别的,尽管任务型教学的确是从交际教学理论上发展起来的,在国外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理论。而我们有时还习惯性地使用交际性教学法。在听力课,写作课和语法课中未能很好地体现任务型的教学方法。

11.课堂教学随笔 篇十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想方设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教学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上,多让学生去表演、去主持、去朗诵、去当小老师、去当小主持人,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我在教读《两小儿辩日》时,担心学生会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而消极对待。于是我在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是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另一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演,把课文改为课本剧,在课堂上当众表演。刚开始,我还担心学生不会积极参与。可后来出乎我的意料,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结果,表演小组的表演自然、大方,孔子的扮演者是个天生的表演天才,表演的幽默风趣、活灵活现,两个小孩子的扮演者的表演,也十分精彩。他们把课文内容演繹的详尽而风趣。这节课上,学生真正参与到了课堂活动中,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

二、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授《人民英勇永垂不朽》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动了起来。因为这是一篇说明文,内容比较简单。为了让学生弄清纪念碑十幅雕塑的内容以及它们的分布情况,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个纪念碑的模型。并且依据课文内容,在“纪念碑”上标出各个地方的特征,也就是说,按照它们的排列顺序标出十幅浮雕的大致内容。任务布置下以后,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他们表现得都很积极,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共同讨论。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了纪念碑的模型,并且在上面标出了十幅浮雕的内容以及它们的分布情况。然后,我让组长上台给大家介绍浮雕的分布以及内容。这些人都表现的非常积极,争先恐后地上台介绍。这样,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人,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我想:如果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能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那么学生的学习一定会渴望学习、乐于学习的。

12.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随笔 篇十二

一、运用电子白板的视频导入和随时调用图片功能, 实现兴趣与知识的有效结合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 好奇心强, 感性思维占据思维层面的主导地位, 所以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愿意去愉快地研究。

在本节课开始, 教师便使用视频导入的方式来演示:若干个小吃店里的食物和场景欢快地以不同形状“迸”出来, 为学生呈现了一个直观活泼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能够直接感知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视频在播放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一起用简单的英文描述看到的食物和场景, 一起分享美味小吃带来的感官享受。当视频定格, 教师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学生一听, 立刻调动自己的思维, 顿时“群情鼎沸”起来, 纷纷说出自己刚刚看到的好吃的食物。随着学生的发言, 教师放大他们说出的图片并及时地予以回收, 新授新词。学生说出哪种食物, 教师就用白板中的画图工具放大图像, 使学生形象且直观地感受到兴趣与知识并重的美妙认知。

二、应用白板的幕布、刮奖刷、书写和探照灯等功能, 加强师与生的精彩互动

教学过程不应该是单调的, 也不应该是呆板的, 更不应该忽略过程直接进入结果。白板将有效记录师生间密切的精彩互动全程, 尤其是幕布、刮奖刷、书写和探照灯等功能, 更会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的形成, 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本节课通过刚才欣赏的美味小吃, 猜测教师的朋友们在小吃店点了什么餐?教师利用幕布功能, 使学生猜测教师的朋友Mike在哪里呢?直观地使学生只看到Mike的一半身体, 却不知他所身处的位置, “Where can we buy these nice food ?”接着引导学生一起观察出现的其他人物, 尤其是爸爸手里有一份菜单, 及时运用白板中放大镜功能使图片放大, “Dad is holding a menu, what would they order ?”之后结合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刮奖刷功能, 学生自己刮出新知单词, 刺激兴趣点。

教师可以随时获取学生生成的有效资源进行书写板书注释, 同时使用四线格书写单词, 方便快捷, 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这里可使用白板资源中存储的四线三格配上生动的图片, 让学生边看图片边学写单词, 写完单词还可以使用书写回放功能, 让学生强化对单词的认识, 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更加方便, 节省了课堂时间, 提升了教学效果,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更加精彩。

在学生对新知熟练掌握的情况下, 教师将和孩子们一起使用探照灯功能巩固新授单词, 使游戏教学法贯穿在孩子的练习操作中, 让学生动起来, 提高孩子学习兴趣, 也起到了巩固新知的良好作用, 课堂上多给孩子们一些机会, 孩子就会多一点尝试成功的喜悦, 也会多一点实实在在的收获。

三、发挥白板的资源库的交互功能, 激活黑板与白板的魅力共融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使用白板的资源。在本课中, 教师引导学生“Let’s read the story again, can you find the sentences when they asking suggestions ?” 引出解析“Anything else ?”句型, 使用资源库拉出“Anything else ?”和“What about you?” 与“What would you like ?” 的用法区别, 节约时间, 扩展信息的使用, 运用白板笔的圈画功能节约时间让学生学会倾听, 尊重他人。再次解析文本, 找出三个征询意见的句子, 并反复多次朗读课文, 让学生领略纯正的语音语调, 教师接着给学生相应的语言支架, 使学生依托在黑板上的板书, 借鉴老师所给的框架结构,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自由选择场景进行对话, 语言综合输出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I have three scenes for you to choose, who can make a dialogue with me ?”结合不同场景的选择, 激发学生对不同场景下知识的运用想象, 让学生自由组合展开活动, 真正做学习主人, 把整堂课推向高潮。最后再次应用白板的视频播放功能, 欣赏世界各地的美食图片, 引出健康饮食的情感理念。

教师在学生语言输出操练这个环节中, 应用黑板上业已生成的有效资源给学生以语言支架, 又依托白板上给学生的几个场景图, 使学生投入到热情的综合语用能力输出活动中, 激活黑板与白板的魅力共融。

四、结语

13.英语教学随笔 篇十三

紫林路小学 吴常丽

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尤其是三年级英语教师,倘若仅满足于对单词、句型的概念化的解释和程序化的分析,而不求助于情景的感染和形象的描述,就会使课堂语言平淡、气氛沉闷,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英语学习中,学生原有的兴趣和想学好英语的良好愿望就会很快丧失。所以我们应重视情境教学。

三年级孩子年龄小,缺乏知识和经验,抽象思维不够发达,形象思维占优势,具体的、直观的形象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教学时,我通常会出示直观的实物,通过直观实物,学生才会迅速领会掌握;如教水果类单词apple、pear、banana等时,利用实物进行教学;如在教动词sing、dance、draw、write等时,利用动作演示进行教学,学生会产生新鲜感,注意力会被吸引,这样的单词学习较有效。

同时,教师正确的身势语也是重要一环。教师的举手投足都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直观情景,伴随着老师讲话而产生的语气、姿势、表情,有着强烈的解释性和提示性,它有助于老师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自我的思想和观点,也是排除母语为中介,把事物与英语直接连接的有效手段。

14.小学的教学随笔 篇十四

这周天气渐渐转凉,由于季节更替,自己身体出现了不适,人的心情也不由的躁动起来。

课末,我朝着四个三年级的男孩子怒吼着,近乎歇斯底里。

他们被我责骂的原因是:没有订正课堂活动手册——不是没订正好,而是压根儿没有订正!最让人不能忍受的是,他们的四本作业还是我“揪”出来的。如果不是我这么自讨没趣地“点将”,它们还不会这么快浮出水面。

对于作业,我可是想了好些招儿的:加分、小组比赛、批评、讲道理等等,但这些办法的效果甚微。这不,今天的这档子儿事,还是发生了。那时,自己原本干燥火燎的喉咙连头大脑神经冒起火来。

第三节课后,原本是孩子们放学的时间。我还是将他们叫进了办公室。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将他们一顿训骂。坐在我旁边的王老师听了,忍不住开了金口:“还不赶快向李老师承认错误!”

他们还是怔怔地没有一点动静。他们也许是还不知道错在哪里;或许,他们知道错得一塌糊涂,却不知如何开口。

我将身体沉沉地落在椅子上:“今天的作业,我不让你们订正了,都放在桌子上。”夹杂着生硬且忿怒的语气,我累得不想与任何事物交流。

此时,我们都饿了。

可是,我还是和他们对峙着。因为,我不知道,接下去是摆摆手让他们回去呢,还是,继续这样“惩罚”他们。如果不痛不痒地草草收场,说不定他们以后会更加肆无忌惮;如果继续这样所谓的.“惩罚”,可能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进也不是,退也无奈 。最后,还是无奈“放虎归山”。

吃午饭时,我思忖良久。关于孔子的因材施教——平和地将天地人结合在一起的理念,对现今能起多大的作用?对我和我的学生们能起多大的作用?

也许,是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错了?!

这几天,看了一点于丹的《论语心得》。其中有一句话:天上的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时,才会成为雨。

15.体育课教学随笔 篇十五

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 体育课受到学生的喜爱本是一个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 令人遗憾的是, 有许多学生在接触了一段体育课后, 就显示出对体育的厌学现象, 而且这种现象越是在高年级就越明显, 尤其对女学生。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不喜欢体育课呢?

笔者是20世纪90年代末毕业的大学生, 从教十年有余了。刚毕业那会儿, 在我们这里, 在相当多的学校体育课上, 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简单、形式化、成人化, 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形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教学内容多、学生人数多、教学时间少、场地器材不足, 指导思想陈旧所致。可是有些因素我们很难改变, 有些因素是值得研究。如有些教师在教法选用上有忽视甚至是无视学生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有绝对的权威, 教学内容完全按照教材设计, 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由, 他们的学和练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学生的义务是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完成教学任务, 没有发言权, 更不能说半个“不”字。学生是否喜欢, 最多是个“保留意见”或者“点缀”。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角色只是一句空话, 教学中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 极少会考虑学生的主体性。那时的我们很少提师生之间的平等, 也不讲“亦师亦友”式的师生关系。师生观念中的“师道尊严”主宰了教学活动的全程, 学生好比是因教育需要而批量生产出来的合格产品, 老师不必过多考虑学生的个性, 共性才是关键,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刀切。个别教师把教法变成惩罚学生的手段, 由于教学方法的偏颇和生硬, 使学生体会不到他们本应该体会到的乐趣, 相反却尝尽失败的苦涩。那样的课堂老师和学生都觉得很累, 而这种消极的情绪也必然影响了教学效果。一大批缺乏个性的、不快乐的学生也就这样从我们手中诞生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们热爱体育, 却讨厌体育课的根本原因!

如今,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强调:一切从学生的健康出发,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每一个学生, 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这与其说是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快乐的曙光, 不如说是给当前许多没有生气的课堂注入一剂强心剂, 也给墨守成规的同行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我们现在还是老样子, 还是用那套用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套套来上的话, 那我们的体育课肯定是失败的, 也就别怪我们的学生给我们打分打得低了。

其实, 体育活动和竞赛不都是在玩吗, 只是大人们狡猾些, 把这种玩冠以“体育”二字, 便玩得一本正经, 玩得名正言顺。人们正是在玩中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体味到做人的快乐。玩, 更是学生们的天性。体育活动有许多严格的规则可循, 为什么就不能称之为玩呢?随着一个“玩”字在我心中日渐生根发芽, 我想, 我们的教育观念也应发生转变。我们不应再是那高高在上的权威人士, 应该放下自己的架势, 之后换位思考一下, 自己假如是学生, 那么希望体育课怎么上?然后与学生共同探讨, 同学共练, 最终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并利用好它。使得体育教学不再是“领导和学生都不满意, 两头受气”的活儿。作为老师我们要时刻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 千万别让学生把我们体育老师看低了, 说我们“OUT”了, 那实在是我们的悲哀。

把自己当做“学生”, 我们快乐无比。现如今, 哪怕学生再冒出一个更时髦的词汇:老师, 这节课怎么“混”啊?我也能欣然接受。毕竟“玩”和“混”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学生的健康。况且老师心里还有一把衡量教学的尺子———怎么才能玩得转!

16.教学随笔 篇十六

一、反思在教学中曾出现的问题

1、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硬性教授而忽视学生的兴趣与感受。在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尽快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往往把自己的学习方法、解题技巧强加给学生,是我在初三数学教学中曾常用的方法。不考虑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数学、是否喜欢这节课或这个知识点、是否理解并掌握了所教的解题方法;没有让学生学自己喜欢的数学、用自己理解的解题方法。

2、对教材的内容机械的使用而不是灵活的运用。北师大版的教材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开放能力。我在教学中往往拘泥于教材上的信息,只是在讲教材、完成教材上的内容,而不是在教教材,使学生具备相应的数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几乎没有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的发散程度所占的比例非常小;部分课时过于注重讲授,学生没有经历探索的过程导致教与学不合拍,学生只是机械的学会解题,而没有真正掌握本节的知识运用技能。

3、备课时不注重个体差异,缺少“备学生”的环节。在教学中所面对的学生各式等样,有的数学基础好一点,有的差一点,在不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的前提下单一教授教材中的内容,没有分层次、划梯度的教学,导致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基础好的学生没吃饱,基础差的没吃到。

4、对学生审题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分析以前的教学检测后的学生反思,可以发现学生错题的根本原因并不是“马虎”“粗心大意”,而是没有掌握好解题中的审题环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从未渗透过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学生往往靠自己的简单读题而做题,甚至把读题当做审题。

5、对中考的研究不够深入。前幾年初三数学教学中,我对数学中考出题范围、要求、形式、题型特点及规律未进行过深入的了解。在教学中只是依赖于各式各类的复习资料,不会对资料进行筛选和整合,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架构不能成为体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没有中考考点与难点的渗透,学生原有的知识得不到活化与提升。

二、改进及提高的方法:

1、使学生从接受老师转变为接受数学,再到喜欢学数学。我认为“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现在学生如果讨厌一位老师,就一定不会去听这个老师课,那么讲的再好、备课再认真,学生不跟你学,成绩一定不会好。在实际教学中,从心里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弟弟、妹妹,要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感觉到教师对他的关心,一点一滴的积累。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因素。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活动情境,最好是从学生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数学问题或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发的问题。其次,根据学生好奇心吸引学生,教学生想知道的数学问题,诱发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然后,给学生足够的鼓励,哪怕是一点点的成绩、一点点的成功也要夸大的鼓励。使学生每一堂课都能产生一种满足感、快乐感、成就感。

3、深入研究教材、课程标准,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有人说教师的成长分三个阶段“学教材、教教材、用教材”。学教材指照本宣科讲出教材上的内容;教教材指把教材上的内容直接教授给学生;用教材指在弄清教材本质后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教材只是知识的一个载体,也是根据课程标准由一线教师中的专家编写出来的,可能适用于大多数地区的学生,但也许不适用于你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深入研究教材与课程标准后,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可以适当的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取舍或补充,我个人认为能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可以了,不一定是用教材上的例题或习题。当然,在用教材的过程中也不能一味的全改全舍,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来定,而且,教不同的学生对教材的取舍也是不同的。

4、关注学生的差异,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学生的基础低、分析能力差时,要把问题设计的难度小一点、易懂一点,学生基础高、分析能力强时,要把问题设计的难度大一点。教师的课程设计一定要围着你的学生转,不然讲了也白讲。

5、注重审题的渗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技巧。审题要求学生不只是读题,而是要读懂题、理解题、读出深意。要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题目的核心,最后深刻理会问题的涵义。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贯穿到每一节课中、每一个知识点上。首先,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语言,如文字、符号、图形等,并掌握它们的特点,根据解题的需要进行互译。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在的感知的基础上找到技巧性题目的细微变化,从而降低问题的难度,探索解决技巧。再次,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有思维的灵活性、周密性、发散性和创造性。

6、探索中考意向,分化中考难度。中考是学生的必经之路,不要认为中考就是初三下学期的工作,要把中考的内容细化到每节课中。每一节课的知识,在历年中考中一定会找到对应的训练题,我个人在近两年的教学中一直把中考题分化到每一节课中做为一个典型例题,让学生分析解决,使学生到下学期时不至于感觉中考有多难。

三、中考总复习的几点体会

1、抓住课本的内容结合考纲有效复习。教材与考纲是复习与命题的依据,教师与学生都应在复习时认真学习并充分理解考纲中对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2、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分清知识脉络。在总复习时,一定先对整个初中数学进行总的知识概括,使学生的头脑中有清晰完整的知识框架与内容的“结构图”,形成知识链条。

3、专项题型专项训练。搜集当地历年的中考题,把中考题分成几大专题,教师有目的、有针对地进行讲解,并整理学生各题型出现的问题加以突破。

4、运用模拟实战训练,编写或查找适用于学生的模拟题进行训练,不可过难,也不可过简。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座谈下一篇:感恩母亲演讲稿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