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等级评审护理现场评价路径

2024-06-29

医院等级评审护理现场评价路径(精选11篇)

1.医院等级评审护理现场评价路径 篇一

等级医院评审护理质量指标参考

完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科学计算各种质量数据

中国护理之声李冰整理,仅供参考!

一、医疗质量概念:

医疗质量是指“医疗服务增加人群与个人所期望的健康结果

方面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医疗服务于现有专业实施的移致程度。

医疗质量指标筛选标准

1、指标是否直接反应或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

2、是否反应了患者、政府和社会所关注的问题

3、指标的变化是否与医疗服务管理直接相关,4、改善服务管理能否正面影响该指标的变化。

5、统计该指标多个数据是否可得

6、指标所提供信息的价值是否大于收集、统计和报告所付出的成本。

医疗护理指标,除标准要求的,还可以根据本医院、本科室的特点,提出更适合的质量指标!

二、传统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达标分数

以下评价指标是否还保留,根据医院的需要及数据统计的科学性、真实性,以及与上年统计学分析对比。

1、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95分

2、基础护理合格率≥90%.90分

3、特、一级护理合理率≥90%.90分

4、五种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95%.95分

5、急救物品完好率100%.100分

6、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100分

7、护理在职教育理论平均》 80分80分

8、院内年褥疮发生次数《1%

9、年严重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数≤1.10、年护理事故发生次数0.11、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合格率的计算:

急救管理质量(标准分100分,合格分≥95分,其中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急救物品完好率=急救物品合格件数/急救物品抽查总件数×100%

二、新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涉及的标准:

现阶段应根据医院及科室特点建立的护理质量指标

以下指标的统计,应按每年或每季度比上阶段发生率降低的百分比为质量指标,而非据对的发生率。

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1.,手术病人:

手术安全核查(手术部位及治疗身份再确认)、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手术病人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骨折发生率、人工气道意外脱出、输血输液反应发生率、手术过程异物遗留发生率、手术室物品标识错误、手卫生合格率

2.重症病人: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是否根据病情抬高床头等措施。

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无菌操作及管理

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无菌操作与尽早拔管

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合理的医疗和护理措施

人工气道脱出例数---直接影响生命,要高度重视

重病人住院天数与比例

3.一般病人管理:

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跌倒、坠床、压疮评估干预率、身份识别与给药错误发生率、不正常脱管发生率、误吸发生率、手卫生符合率、特殊用药管理合格率、危急值报告执行率、不良事件分析管理合格率、紧急意外情况应急预案执行率、导管及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率、自杀风险干预率及效果、疼痛评估干预率、院内感染率、静脉外渗率、口腔插管意外拔出率、4.管理敏感指标:

护理人员结构、管理流程及效果、各科室护士每日工作时数、直接护理病人时数、护士离职率、护士能力分层管理指标

三、2011版医院质量评价与患者安全临床指标体系

一)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

1.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与严重程度

分子:患者入院前一处或多处(1—4级褥疮)季度

—————————————————————

分母:住院患者例数

*自家庭入住时有压疮的分子:自家中入住急性照护有一处或多处压疮的患者人次

——————————————————————

分母:住院患者例数

*发生院内一级褥疮:

分子:入住急性照护患者有一处或多处一级压疮的患者人次

分母1: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例数

分母2:住院患者例数(季度)

*住院患者发生局部压疮统计

骶尾椎骨处压疮发生率:

分子: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发生骶尾椎骨处所有级数压疮的患者人次

分母1: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住院总床日数(季度)

分母2:住院总床日数(季度)

如:坐骨处、股骨出隆、根骨、足踝、肩胛、枕骨等

排除:住院日少于5天、皮肤乳癌、围产期、偏瘫截肢、脊柱裂、缺氧性脑瘫等

2、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

*住院患者跌倒与原因:

分子:病历中友记录的跌倒例数

分母1: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例数

分母2:住院人日数

*因患者健康状况而造成跌倒比例:

分子:因患者健康状况而造成跌倒事件数

分母1: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例数

分母2:有记录的跌倒数

*因治疗药物或麻醉反应而造成跌倒

分子: 因治疗药物或麻醉反应而造成跌倒事件数

分母1: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例数

分母2:有记录的跌倒数

跌倒伤害严重程度:

例:因环境因数而造成跌倒比率跌倒伤害程度再次跌倒比例

分子:有记录的跌倒伤害严重程度1级—3级

分母1;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例数

分母2:有记录的跌倒伤害患者事件数

3.择期手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骨折、生理/代谢紊乱、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生率

4.产伤发生率

5.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

6.输血∕输液反应发生率

7.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

8.医源性气胸发生率

9.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发生率

二、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

(一)非预期的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

分子:单位时间内24/48小时重返重症监护科例数

分母: 单位时间内重症监护科转出的例数

(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率千分

ICU患者在使用呼吸机下抬高床头部>30度的日数(每天2次)

------------------------X1000

ICU所有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总日数

(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

ICU呼吸机相关肺炎例数

ICU所有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总日数X1000

(四)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率‰

(五)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率‰

ICU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的例数

——————————————————X1000 ICU 所有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总日数

(六)重症患者预期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APACHE II评分)%

(七)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APACHE II评分)%

同一危重患者的发生压创人数

—————————————x100

同一危重患者的总人数

(八)各类导管管路滑脱与再插率%

(九)人工气道脱出例数

单位时间内ICU发生的人工气道脱出总例数

2.医院等级评审护理现场评价路径 篇二

1 重视护士的数量和质量以保证医护的质量与安全

第2周期军队三级甲等医院复审中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单独作为一个方面, 在数量、质量及结构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数量方面, 护士的配置应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求, 病房实际展开床位与护士比例不低于1︰0.4, 重病监护室 (ICU) 实际展开床位与护士比例不低于1︰ (2.5~3.0) , 每名责任护士分管伤病员数不超过8人;质量方面:应严格执行《护士条例》《军队护士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未通过执业注册的人员不得从事护理工作, ICU、急诊、介入、产房等特殊护理岗位必须符合相应的资质准入要求;结构方面, 全院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不得低于50%, 临床一线护士占护士总数不低于95%。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上, 第1周期军队三级甲等医院复审中强调以编制和固定资产为标准配备护理资源;新标准规定每名责任护士分管伤病员数不得超过8人, 强调护患比。这实际上是以病人的实际需求能否被满足为核心来配备护士, 根据病人特点、护理级别比例、床位使用率等对护士施行弹性调配。由此可见, 新标准强调实际工作中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能否得到保证, 更符合我国卫生机构和医疗市场尚不十分规范的现实。

2 护理质量与安全要靠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障

医院评审标准要求“依据《护士条例》《军队护士管理办法》《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住院伤病员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与《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制定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具体制度、流程与操作规程”。这里的“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护理行政制度、护理工作制度;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实施办法;各种疾病护理常规、围术期护理规范及危重症护理计划;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工作流程;护理应急预案等。在护理质量管理中, 只有不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并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 才能使各级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 使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得到保证。

3 重视护理活动过程的质量管理

“过程质量”是指护理人员每天的各项护理活动和护理行为[1]。“过程质量”管理注重在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实施控制, 属于前瞻性控制, 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2]。新标准护理评审采用“病人个案追踪”的方法, 考察病人的整个诊疗护理过程, 评价各护理环节的衔接是否规范合理, 以此来考核医院护理的过程管理[3]。很多医院护理行政管理部门受到这种方法的启发, 改变了传统的检查方式, 模拟评审专家“个案追踪”的检查方式, 对护理所涉及的病人的责任制护理、病区管理、安全管理、药品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等进行横向及纵向交叉检查。每个质量控制小组不是独立地只检查自己所负责的内容, 而是将发现的问题与其他小组相互沟通和印证。达到发现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目的。

4 护理质量要体现持续改进、完善和提高

国内外医院评审都把质量作为评审的重点。新的医院评审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完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持续改进措施, 建立质量可追溯机制”。这标志着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转向“质量持续改进”, 而不是以往的“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4]。质量持续改进包含不断进取、完善以及不满足现状、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和行为, 是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精髓和核心, 通过持续改进, 达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并使病人满意的目的, 使病人不断获得增值效益[5]。本次评审中, 评审专家的关注重点不是聚焦于医院的硬件设施、存在问题的数量以及性质严重的程度, 而是看医院是否将评审视为改善提高的机会, 更注重改进的决心、速度和做法。通过对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服务、安全等进行全方位的督察, 使医疗护理流程及质量不断改进, 护理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并作为长效状态体现在评审结束后的护理工作中。

5“以病人需求为导向”, 强调人性化的护理质量管理

新评审标准突出以病人需求为导向, 更加关注病人就医的感受。本次护理评审的核心指标是是否依据国家、军队相关规定规范护理行为, 实施分级护理, 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以及临床护理是否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 为伤病员提供连续、全程的专业护理服务。新标准要求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各项护理行为与护理措施, 同时必须尊重病人的权利, 履行告知义务。在新标准中, 病人是否了解检查、治疗、用药情况、是否知情同意、病人的权利与权益的维护, 是否掌握对疾病相关健康指导及心理指导等, 均是评审的重要指标。

6“预防为主”,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新评审标准中有很多针对医疗护理过程重要环节的评审项目, 强调为病人提供最安全的护理服务。标准对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病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在接受电话汇报重要检查结果时或执行口头医嘱时交流的有效性、提高高危药品应用的安全性、避免手术部位/病人/操作错误、降低医源性感染风险、减少病人压疮/跌倒或坠床风险等方面均有详细的检查内容和扣分标准。其目的在于通过评审检查, 督促医院进一步完善查对制度、保证交流的有效性、提高高危药品的管理能力和降低医源性感染的风险, 不断改进医疗护理流程和重点环节, 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最大限度保障病人安全。

7 小结

等级医院评审对于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来说是一种稳固、延续、重要的促进力量, 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它对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对于如何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也留给我们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摘要:军队医院等级评审新标准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单独列项考核, 强调制度在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中的重要性, 更加重视过程管理和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强化了病人的就医感受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考核, 对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关键词:医院评审,护理质量管理,军队医院

参考文献

[1]曹荣桂.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75-178.

[2]刘慧珠, 李静, 徐筱萍, 等.医院评审“围评价期”的护理管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10A) :62-64.

[3]张幸国, 刘庭芳, 杨泉森, 等.追踪方法学在医院评价及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1, 27 (9) :691-694.

[4]隋永红.三甲医院评审中护理标准的比较[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 7 (3) :505-506.

3.医院等级评审护理现场评价路径 篇三

为使全院护士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好《等级评审标准》,确保医院评审的顺利实现。2月28日,护理部举办了医院评审标准解读培训班,全院近100名护士参加了培训。培训中,分别从评审标准的组织架构、内涵建设、检查方法、持续改进、掌握的重点、如何准备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展开讲解。通过此次培训,使全体与会者对等级医院评审的工作有了更深、更详细的理解,对今后的资料准备等工作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为医院迎接今年二级甲等医院的评审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3年3月2日

强化模拟演练 力迎“二甲”评审

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结合护理部要求,2月28日下午,外二科进行模拟护理个案追踪演练,查找护理质量与安全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做到工作持续改进,同时使护理人员熟悉个案追踪检查模式和流程,为进一步迎接卫生部等级医院评审打下良好基础。由护士长亲自组织,按照提前设计好的病例及重点环节,通过现场查看和转运病人过程,进行评估病情、身份核对、手卫生、应急预案、上报流程等环节过程的演练,同时还邀请全院护士长及各科护理骨干观摩,查找目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而找出与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之间的差距。模拟检查后全体护士长进行点评、提出整改措施。

此次模拟个案追踪,使大家受益匪浅,同时认为模拟演练形

式非

常必要,也真正看到平时护理工作中的细节问题。比如,身份识别制 度落实不到位,工作流程还有待于改进,护士对应急预案的掌握还需 进一步强化培训和演练等,这些均为护士长今后加强培训提供了指导 依据。今后,我们还将不断以个案追踪的模式进行模拟检查,使护理 质量持续改进。

理部

4.医院等级评审护理现场评价路径 篇四

第一部分

第一章

1.1、1

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制定《****中医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规划必须经由职代会通过、院务会通过议内容息化

1.2、红头文件、要有会议记录、会

2项、中医治未病、信1.2.1

制定3年工作计划《*****中医医院工作计划》中长期发展规划统一、要包含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有优化中医药人员结构、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1.2.2并措施落实、要有原始材料

制定《*****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学科暨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

3年

工作计划中要有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中医药人次培养等材料现在工作计划中

要有资金投入等

1.2.3制定《*****医院中医药特色发挥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调研分析报告》

3年

每年对影响中医特色优势和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有调研分析性措施。要下发文件 1.2.4制定《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技术档案》

每年对医院对中医药特色指标包括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比例、中药人员占药学人员比例、中药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

1.3、1.3.1制定《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鼓励考核制度》

比例等件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必有须实施、要求大家知晓

★1.3.2制定《科室综合考核目标》

目标考核中必须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

1.3.3制定《绩效工资管理方案》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情况的考核结果体现在科室分配方案中

1.4、1.4.1制定《对口支援方案》、《对口支援实施细则》、《对口支援考评办法》、《对口支援协议》、《对口支援计划》、《中医药适宜技术对口支援培训教案、资料、照片、登记、签到》等

对口支援要有制度、措施、计划、协议书、影像资料、人员培训记录、签到等1.4.2★1.4.311号1.4.4广工作1.4.5第二章

★2.1*****中医药大学联合培训、制作培训证书、试卷、签

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4项中医药工作指标要求。

是否开展中医药技术下乡、人员支援、技术培训

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

2012〕到、影像材料等。制作医院人员中医明细

2.2.1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

2.2.2在医院和科室计划中体现

见医院及科室工作计划

2.2.3制定《重点专科

人及继承人选拔与激励制度

医院有重点专科人选要有资料、会议记录、符合该制度

2.2.42.3、2.3.1制定《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考核制度》、《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考核制定《师承教育计划》

师承制度、有计划和措施

3年

教案》、《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考核登记》、《中医类别考核人员签到簿》 自2011年开始进行医师定期考核2.3.2、照片、其他资料等

制定《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规范化培训教案》、《签到簿》、展、我院自行培训

照片等注明:中医师规范化培训2.3.3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三基”培训

2.3.4查看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档案

继续教育学分达100%手册、学分统计表、学分证 2.3.5非中医药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

有非中医技术人员培训与考核的培训档案

2.3.6建立《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档案》。

第三章

★3.1、科室命名符合规范。规范科室命名与标牌 核查荣誉称号等

3.2.1、按照《二级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要求核查门诊、急诊、病房设备设施

门急诊、病房符合要求3.2.2建立《医院各科室人才机构一览表》

科主任、护士长、学术带头人、继承人符合要求建立完整的人事档案

3.2.3建立《医院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统计表》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3.2.4归档病历 3.2.5科室建立《病例讨论登记》

5份讨论病例3.2.63.3、★3.3.1各科室制定《XX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体现在病案书写中,要查阅本5份

按照不同职称进行继续教育。

可以考虑制定5个非中医科室至少3个

必须是科室前五位的疾病3.3.2各科室至少委派3人

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以备检查 3.3.3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应用

即诊疗方案在病历中有所体现要查阅3份运行、归档病历

3.3.4科室依照《xxxxx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每年以文字形式进行分析、总结、评估、进一步优化方案。3.3.5各手术科室制定《xxxxx科xxxxx病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手术科

室制定至少1个常见病种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手术期中医药治疗

3.4、3.4.1围科室制定《xxxxx科中医临床路径》、科室人员熟记、在病历中体现、建立患者进入路径的登记簿

制定至少2个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定期进行总结、分析要查病历

3.4.23.4.33.5、3.5.1---3下发《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中医病历情况

入院记录四诊完

整、首程、病程记录体现理法方药一致

3.5.4---5下发《中医处方书写基本规范》

处方书写符合规范20张门诊处方

3.6、3.6.13.6.2---3张中成药处方

3.7、中医医生掌握相关理论、对本科常见病、多发病掌握情况。医师3.8、建立《*****医院设备清单》3.9、3.9.1制定《*****医院中医诊疗项目表》

中医医疗技术项目大于等于40种

★3.9.2志

3.9.3在50%的临床科室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

门诊设立中医治疗区

考准备针灸推拿科统计表

非药物治疗大于10%

8类、设备必须使用

3名

1年10份归档病历

1年20察医院的基本配置设备、服务项目

3.10、3.10.1

常年应用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10种

★3.10.2

门诊处方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3.10.3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人次的比例≥50%。方

第四章

4.1、4.1.1 设立省级重点专科一个、市级重点专科一个绍、学科带头人介绍、科室服务项目介绍床位设置

确定重点专科要有文件

不少于30张床

4.1.24.1.330张

60%

建立《中医诊疗设备清单》

按照《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要

求配备中医诊疗设备4.1.4重点专科中医人员达70%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要求学术团体任职证书等

带头人在学术团体任职的文件

10份运行病历或门诊病历

70%。

查上统计资料 4.1.54.1.6

100%60%4.1.7

专科服务量在相应级别中医同专业科室中领先增加

查三统计资料造 4.2、4.2.14.2.24.2.3现在工作计划中 4.2.4本专科收治病种前列

4.3、4.3.1疗方案疗效评价 重点专科《优势病种、常见病诊疗方案》必须要重点去做

每科3种诊

2项落实情况

重点专科要制定《专科建设发展规划》《重点专科工作计划》。要体现具体措施

重点专科患者人数要比非重点高

4.3.2

科室主任、责任医生、医生3人熟练本科室诊疗方案 ★4.3.3

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 4.3.4

定期效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4.4、3份运行病历

医临床疗4.4.制定《学术继承工作计划及实施措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个人资料》《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资料》《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实践资料》 本专业领域中医诊疗技术文献挖掘整理应用资料

4.5

制定《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2名医师掌握、中药制剂至少2种第五章

5.1

建立《中西医结合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合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职责》

中西医结XX科中药制剂研究计划》

中西医结合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会议纪要》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中药使用监督、评价管理办法》

5.2.1 设立中药饮片库房

立中药饮片库房工作制度

设立中药饮片调剂室

设立中成药库房度

设立中成药调剂室建立中药周转库工作制度。

设立中药煎剂室

设立中药周转库

5.2.2

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调剂室、中药煎药室建立通风扇、吸尘设备、地漏和垫层、灭火器等设施

5.2.3

中药饮片调剂室大于80平5.2.4

中药房设备合格

5.2.5-5.2.6-5.2.7

中药房人员人事、技术档案、人员学历、资质

5.2.8

药械科要建立以中药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培训教案、培训照片、培训登记、培训签到、考核试卷、考核登记

5.3.1

建立《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药饮片采购制度》档案、中药入库清单、评估记录

5.3.2

建立《中药饮片验收制度》5.3.3

建立《中药饮片储存管理制度》5.3.4

建立毒性饮片管理制度和登记

40平

5.3.5

建立《处方饮片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5.4

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 5.5.1

建立《煎药室工作制度》煎药室《质量控制和检测工作制度及记录》

5.5.2

完善煎药室布局5.5.5

建立煎药室操作记录

5.6

建立中药饮片调剂给付制度

5.7.1

建立委托加工5.7.2

5.8.1

成立专职临床药师

300种

5.8.2

建立《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和《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建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记录》

5.8.3

建立《中药处方评价制度》和《中药处方评价记录》5.8.4

建立《中药及中药合理应用知识宣传手册》

第六章 中医护理

时间要求: 前三年 20112012-2013近一年目前至去年同期 本--2013 上--2012

6.1参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开展中医护理工作。

6.1.1制定落实《指南》的计划与具体措施(可体现在医院工作计划中)。2011、2012、2013年医院和护理部工作计划 医院中医护理发展规划 落实《指南》的具体措施

6.1.2明确护理管理部门的中医护理管理职能和管理人员职责。

护理部管理职能

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护理人员掌握自己的工作职责、岗位职责

6.1.3病房护理人员总数与病区实际开放床位数的比例达到0.4:1的要求。

全院实际开放床位数

全院护理人员总数及病房护理人员总数 随机抽查1个病区排班

6.1.4制定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计划,体现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内容与学时要求,定期考核,措施到位。

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计划

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课程安

排表 接受 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护理人员名单 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培训课件

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培训笔记(与课程、时间必须相符)护理人员接受中医药知识培训后学分证、结业证复印件

★ 6.1.5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不少于2项。

科室开展的所有中医护理技能操作项目必须有医嘱; 科室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及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项目一览表; 科室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项目相关资料;

科室开展情况记录(中医护理工作量统计表等)

科室开展推行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项目的工作评价、分析改进

★ 此项为关键性核心指标,资料必须齐全、符合临床工作实际、护士熟练掌握应用,病人评价满意,效果好。

6.1.6开展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工作。

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中医护理质量评价内容按《中医院护理工作指南》要求; 评价原始记录、分析、改进材料;

6.1.7建立护理与医务、药剂、后勤等相关部门支持开展中医护理工作的协调机制,并定期(至少每年1次)召开会议。

有定期协调机制;

有会议记录、协调机制落实到位。

6.2执行《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积极开展辨证施护。

6.2.1制定中医护理常规并组织实施。

科室有《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 科室优势病种

优势病种等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 全院各科室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常规

6.2.2积极开展专科中医特色护理,包括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病区根据专科特色制定中医健康教育处方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有效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每一位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本科室优势病种与中医护理常规内容,熟练应用于病人,健康指导到位,方式方法病人容易接受,将书面指导与口头宣教记录相结合。

6.2.3在入院评估等资料中,体现辨证施护内容。

入院评估、护理记录等资料中要体现与该疾病证型相吻合的辨证施护措施

6.3护士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能够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6.3.1护士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现场考核2名护士(含1名护士长)。

中医护理技术目录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详细标准

6.3.2护士掌握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按照护理操作百分制打分表进行打分,每项操作得分≥85但<90分,每人扣1分; ≥80但<85分,每人扣3 分; <80分,每人扣5分。

6.3.3护士能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现场考核2名护士。

护士不能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不得分; 内容不完整,酌情扣分(每人最少扣 0.5分,最多扣2分。)第七章 略第八章

8.1、8.1.1

见医院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

8.1.28.2、8.2.1康咨询与指导区域、健康干预区域、辅助区域

8.2.28.2.3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设备

中医健康评估设备

健康咨询与指导设备

健康宣教宣传栏

选择配置4名人员

中医3人、至少一名高年资主治医师

备及信息网络系统等设备

健康干预设备

各类针灸、拔罐、刮痧板等器具中医治疗设备等

8.2.48.3、8.3.18.3.28.3.38.3.48.4、8.4.15项 局合理

8.4.2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一、医院设置

1.1.1、1.1.1.11.1.1.★1.1.2

按照1994年标准

备医疗机构许可证、人员名单、执业证、设备

二、医院服务

1.2.1、1.2.1.11.2.1.21.2.1.31.2.1.41.2.1.51.2.2、1.2.2.11.2.2.21.2.2.31.2.3、1.2.3.11.2.3.21.2.3.31.2.4

营养、配餐、煎药服务

1.2.5三、应急管理

1.3.、计划、标识

部分合作制度、流程

3年统计资料

1.3.21.3.2.11.3.2.2、总值班室有职责、工作流程图、各种突发事件流程

1.3.3、1.3.3.11.3.3.21.3.3.31.3.4、医院有应急指挥系统或应急预案

1.3.5、1.3.5.11.3.5.2四、临床医学教育

1.4.1课件、设备、经费、签到、培训证1.4.21.4.31.4.41.4.5第二章 患者安全

2.12.1.1★2.1.22.1.3

建立专科交接登记制度2.1.42.2、★2.2.1麻醉医生、护士

2.2.2核2位医生

2.3、2.3.1员各1 2.3.22.3.3流程

考核2名医师

2.4、2.4.12.4.2第三章

医疗质量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与制度

3.1.1人

3.1.23.1.3记录

二、医疗技术管理

3.2.1技术项目审批、管理流程

3.2.23.2.3

管理、有档案

有文件

2级医疗质量管理机构

2为护士

5项处理记录

3.2.3.1

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3.2.3.2

制定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

三、医技科室质量管理

(一)3.3.1.130

3.3.1.1.3

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分钟出报告免疫项目≤2小时出报告

3.3.1.1.4

检验项目、设备、试剂及校准品管理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标准的要求。3.3.1.2.1

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3.3.1.2.2

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分区并合理安排工作流程以避免交叉污染

3.3.1.2.3

个人防护

实验室制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预案、措施并详细记录处理过程

3.3.1.2.4

实验室制定消毒措施品的有效性

3.3.1.2.5

无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管理、废弃物、废水的处置符合要求

3.3.1.3

由具备临床检验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检验质量控制活动。证件

3.3.1.4

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3.3.1.5

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所有POCT项目均应开展室内质控和院内比对实验参加室间质评

(二)务满足临床需要

24小时急诊影像服

资质

定期监控各种消毒用

3.3.2.1.1

《放射诊疗许可证》务

3.3.2.1.2

放射人员档案

3.3.2.1.3

制定科室无紧急意外抢救预案

3.3.2.2.1

建立健全各项放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质量控制

3.3.2.2.2

有定期校正和维护记录3.3.2.2.3

采用多种形式3.3.2.3.1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及时、规范3.3.2.3.2

有重点病例随访制度并落实年材料

3.3.2.4.1

制定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放射安全管理等相关制度

395%

通过环境评估

3.3.2.4.2

有受检者和工作人员防护措施

3.3.2.4.3

制定放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四、其他科室质量管理

(一)3.4.1.1

制定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制分级授权管理

手术医师对授权知晓率100% 3.4.1.2

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

3.4.1.2.2

根据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案 1年3份手术病历

1年3份手术病历

3.4.1.2.3

落实患者知情同意管理的相关制度与程序 3.4.1.3.1

有重大手术的手术目录

3.4.1.3.2

有急诊手术管理的相关制度与流程3.4.1.4

有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3份手术病历

3.4.1.5.1

术后首次病程记录于术后即时完成完成手术记录

1年3份手术病历

24小时内

诊手术绿色通道

1年3.4.1.5.2

手术后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有明确的规定与流程

100%并记录

(二)能力评价3.4.2.1.1

制定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和再授权机制

3.4.2.1.2

麻醉科人员档案

3.4.2.2.1

有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和麻醉前讨论制度

查阅相关资料近1年3份手术病历

3.4.2.2.2

由有资质和授权的麻醉医师进行麻醉风险评估3.4.2.3

履行患者麻醉前的知情同意

3.4.2.4.1

有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 3.4.2.4.2

执行手术安全核查3.4.2.4.3

有麻醉效果评定规范与规程

(三)果评定

3.4.3.1

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

3.4.3.2

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设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传染病防治专家组

3.4.3.2.2

人员配备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传染病防治专家组

3.4.3.2.3

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完整

3.4.3.3.1

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

3.4.3.3.2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

3.4.3.4

开展对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有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有相关制度

3.4.3.5.1

定期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传染病处置演练

3.4.3.5.2

开展常见传染病及重大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和咨询

(四)输血管理

3.4.4.1 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服务的能力供血液行为

与指定供血单位签订供血协议 3.4.4.2.1 开展对临床医师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3.4.4.2.2

执行输血前相关检测规定

血型及感染筛查

1人

3年

五项、HCV、HIV、梅毒抗体、查5份输血病历3.4.4.2.3

建立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

务人员输血适应症掌握3.4.4.3.1

制定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制度 3.4.4.3.2

制定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制度与流程

1名医务人员

3份运行或归档输血病历

3.4.4.3.3

制定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与实施情况记录 血病历

3.4.4.4.1

制定输血申报登记和用血报批制度息记录完整

大量用血报批审核率100%10U履行报批手续

3.4.4.4.2

制定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3.4.4.4.3

制定紧急用血预案

2人

2人

3份运行或归档输3.4.4.5.1

制定输血前检测和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

3.4.4.5.2

做好相容性检测质量管理测室间质评

(五)3年

3.4.5.1.1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负责院感管理工作

1准备医院的感染质控小组一览表、科室质控小组成员名单。

2科室质控小组及科室质控医生、护士的职责

3定期召开会议 有会议记录

3.4.5.1.2

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落实院感预防与控制措施。1准备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登记报告和反馈、环境监测、在职教育、医院感染监督检查与考核等相关制度。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2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流程

3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本,院感监测及监督检查反馈表。

3.4.5.2

开展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与教育

1培训制度、计划、大纲、教材。

2科室院感管理知识培训本,有本科室的培训记录。

3.4.5.3.1

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和监测设施配备符合要求,开展目标性监测、全院综合性监测。

1重症医学科(ICU、急诊ICU、神经外科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开展目标性监测,要有监测方案,工作流程。

2细菌耐药性监测:检验科每季度为临床科室提供耐药菌和抗菌药物敏感性报告。

3科室准备医院感染病例报告登记本(及时登记医院感染病例、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病例,同时报告.)

4全院的医院

感染病例监测情况统计表(院感科每季度为临床提供)3.4.5.3.2

开展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监测

1重点部门(手术室、产房、血透室、导管室、重症医学科、肺病科、手术科室)准备手术部位、呼吸机相关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实施。

3.4.5.3.3

制定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与处置预案

1医院感染暴发流程

2医院感染暴发处置预案

3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措施

4医院感染暴发应急演练(重点部门)5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

3.4.5.4

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实施依从性监管与改进活动

1手卫生管理制度

2手卫生管理制度实施规范

3手卫生监测制度

4手卫生培训记录

5手卫生调查、考核情况

6洗手池旁配干手物品.治疗车、病历车配速干手消毒剂。

3.4.5.5.1

制定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进(3年资料)

1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3常见耐药菌感染的隔离措施

4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管理流程

5建立多重耐药菌登记薄

3.4.5.5.2

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

1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制度

2科室准备耐药菌感染病例报告登记本(及时登记感染病例并报告)

3提供耐药菌的趋势与抗菌药物敏感性报告(每季度),重点科室:重症医学科(ICU、急诊ICU、神经外科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肺病科、血透室、口腔科、感染科、导管室的医生要掌握前五位的感染病原菌及耐药率,细菌耐药监测预警机制。

3.4.5.5.3

开展预防多重耐药感染措施培训。培训笔记 培训记录 3.4.5.6

建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组织,制定管理制度

1有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2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

4抗菌药物监管的协作机制

5Ⅰ类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范

6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规定 3.4.5.7.1

制定全院及重点部门消毒与隔离制度,并落实到位。

1结合本科室要求,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2准备紫外线空

气消毒,物表消毒,消毒剂浓度监测登记本,医疗废物转运、交接登记本,空气、物表、手的生物监测报告单。

3.4.5.7.2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符合规范与标准要求

1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2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3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4监测原始记录与报告

五、病历(案)质量管理

3.5.1

从事医疗或管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负责病案科/室

3.5.2.1

对门、急诊患者至少保存包括患者姓名、就诊日期、科别等基本信息

为急诊留观患者建立病历

3.5.2.2 每位住院患者有姓名索引系统

每位患者有唯一识别病案资料的病案号

3.5.2.3

患者出院后踪记录。

3.5.3.1

制定病历书写质控管理目标盖率≥95%

95%

3个工作日内归档率≥903.5.3.2

制定病历书写质控管理制度及记录

3.5.3.3

建立病历质量控制与评价组织的质控医师

3.5.3.4

制定病历书写质控管理持续改进措施。定期对病历质量总结、分析、评价

3.5.4.1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与代码、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与手术操作分类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

3.5.4.2

建立出院病案信息的查询功能

第四章

药事管理

4.1.1

制定药品采购供应管理制度与流程定 “药品处方集”和“基本用药目录”4.1.2

有药品效期管理相关制度与处理流程

药品名称、外观或外包装相似的药品分开放置

4.1.3

制定相应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用毒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管理制度专”管理

4.1.4

有存放于急诊科、病房急救室用药4.1.5

制定药品办理退药的相关规定录

4.2.1

医师处方签名或签章式样应留样备案 4.2.2

医师开具处方规范完整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处方用量和麻醉、精神等特殊药品开具符合规定

4.2.3

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制定医院处方点评制度

定期对西药处方和病历进行点评★4.3.1

药事管理组织下设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及考核

4.3.2

医院将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情况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指标行奖惩管理

4.3.3

医院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并检查落实情况

4.3.4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20%2小时

30%

使用率≤60%

3各科

“麻、精”药品未实行三级管理和“五4.3.5

制定目录外抗菌药物临时采购相关制度与程序

医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向卫生、中医药管理部门备案

4.4.1

制定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的制度与程序按照规定报告药物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

4.4.2

建立有效的药害事件调查、处理制度、程序

第五章

护理质量管理

5.1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健全,实施护理人员分级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及工作规范,落实责任制护理措施。

5.1.1有在院长(或副院长)领导下的护理组织管理体系,对护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各层次护理管理岗位职责明确并实行考核。

有在主管院长领导下的护理组织管理体系,定期召开护理管理会议,对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有改进措施。有目标管理相关支撑资料

有各层次护理岗位职责并有考核原始资料

5.1.2逐步建立护理垂直管理体系,有相关工作方案。

有护理垂直管理组织体系及实施方案并落实到位。

5.1.3实施护理人员分级管理,制定并落实分级护理岗位职责,护理人员知晓本岗位的职责要求。

有护理人员分级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 有各层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及工作要求

5.2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与医院的功能和任务一致,有护理单元护理人员的配置原则,有紧急状态下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的预案。

5.2.1有护理单元护理人员的配置依据和原则,依据护理人员能力、专业特点,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体现护理人员能力与病人危重程度相符的原则。

护理人力配置原则,实地查看护士分管患者护理级别符合护士能级水平

护理人力弹性调配方案 人员紧急调配预案

5.2.2有各级护理管理部门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的规定,有执行方案。

随机抽查护士长知晓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规定的主要内容; 各层次护理管理部门有权限紧急调配人力资源;

有护理人员有储备,对储备人员有培训、有调配记录。

5.3根据分级护理的原则和要求实施护理措施,有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定期评估。

5.3.1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分级护理制度,护理人员掌握分级护理的内容。

有分级护理制度相关内容;分级护理内容公示;有护理级别标识、患者护理级别与病情相符;

随机抽查护士知晓分级护理制度、工作规范和工作标准的主要内容。

5.3.2科室对分级护理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有记录。

查阅近1年相关资料,并实地考查。未进行定期检查或无记录,不得分; 记录不全面,扣1分。

5.3.3主管部门对分级护理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价、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

查阅近1年相关资料,并实地考查。未定期检查、评价、分析记录,不得分; 少于每月1次,扣0.5分。

分级护理检查标准及记录 分级护理质量评价

5.4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基础护理和专业技术服务,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位。

★5.4.1医院有优质护理服务规划、目标及实施方案,有推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制度和措施及考评激励机制。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保障措施,措施要切实可行。★ 此项为关键性核心指标,资料必须齐全、符合临床工作实际。

5.4.2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30%。

优质护理病房要按优质护理病房建设要求开展工作; 每名护理人员负责病人数量符合要求。

5.4.3根据“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制定实施方案,体现护理人员工作中的责任制,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的知识,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实施护理。

护理人员对实施责任制护理知晓、理解程度; 本科室、本岗位职责要求与履职情况; 抽查护理人员,检查所管患者病情诊疗信息基本掌握程度与基础护理措施到位情况,结合病人实际,给予患者康复和健康指导情况

5.4.4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护理措施到位,安全措施有效,记录规范.有完善的护理交接制度,护士在各种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

有健全的身份识别制度,危重患者佩戴腕带,护士在护理操作前应至少同时使员工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知晓患者护理常规、能准确、连续、有效地为患者实施护理 对危重患者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病情危重患者转运有医护人员陪同,并有交接记录 高风险、有创性操作有风险告知制度

及时客观填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符合书写要求

5.4.5护士掌握基本护理技术(如静脉输液、口腔护理、测量血压、吸氧等)。

护士对本科室常用基本护理操作要熟练掌握

5.5有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室)护理质量管理标准与监测措施。

5.5.1建立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及操作常规,有考核及记录。

手术室相关制度、工作职责;

手术室相关安全核查制度、标本管理制度、交接制度、安全用药制度等; 手术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手术室安全操作规程;

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质量管理标准;手术室质量管理监测记录评价; 有考核原

始记录。

5.5.2消毒供应中心(室)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有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的有关规定及措施,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符合追溯要求。

消毒供应室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 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

清洗、消毒、灭菌、监测制度; 工作人员在职继续教育制度; 消毒供应室质量标准; 检查记录与持续改进措施。

第六章

医院管理

6.1.1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时进行医疗机构校验

6.1.2 根据《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范围开展诊疗活动入及监督管理的相关制度

★6.1.3质证

6.2.1

5.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汇报 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评审组专家莅临我科指导工作,首先,我泌尿外科全体职工,欢迎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到来,对各位领导和专家长期以来对我科工作的指导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将我科迎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如下:

一、迎评准备情况

(一)、认真组织,全科动员,扎实推进迎评工作 自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开展以来,我科按照医院有关要求,严格对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等相关文件规定,把等级评审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认真组织,全院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确保迎评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健全组织,明确职责。科室成立了等级评审工作管理小组,建立了科主任总责、科室成员分工负责、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制定下发了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确定了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实施步骤,做到了任务到到人,明确分工,不留空白。

二是积极动员,抓好落实。评审工作启动后,科室多次召开了迎接等级评审工作会议,全力以赴投入到评审工作中来,严格对照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将各章节、条款逐条划分,逐项分解,责任到人,考核到人,每周进行调度,不定期进行互评、互查,对发现的问题明确专人,限时解决,确

保等级评审工作稳步推进。

三是评建结合,持续改进。在迎评工作中,我们牢牢把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指导方针,把等级评审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把PDCA持续改进的理念贯穿在各项日常工作中。对自评中发现的问题,都结合日常工作制定了整改措施,及时进行解决,不断加以完善,做到“以评审改进工作、以工作推进评审”,使科室各项工作得到了持续改进和提高。

(二)、强化质量管理,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科室坚持质量强科,不断增强为患者服务的能力,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了日常管理、考核和监督,努力在质量管理上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全员化。

1、加强基础质量管理,认真落实核心制度。科室围绕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人员岗位责任制及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对核心制度进行了细化、量化,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并印制成册,要求科室医护人员知晓率100%。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规范病历书写,提高书写效率及质量。

2、健全质量管理组织,及时督导解决问题。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每月召开医疗质量分析会,了解医疗环节中的隐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月确定一个检查主题,重点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检查交接班制度、值班制度、会诊制度等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

时进行改进,并依据处罚规定严格奖惩。将医疗、护理、院感、病历质量、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处方点评等纳入检查内容,进行汇总评分和排序,并对质量情况进行分析点评,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3、推行患者安全目标管理,确保医疗安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重手术安全核查、临床用血管理、临床实验室管理、危急值报告制度管理,确保手术、输血、用药、检验等医疗服务环节的安全。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积极学习法律法规,增强了科室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近年来未发生重大医疗事故。

4、加强业务培训与考核,打造学习型人才队伍。科室每月定期开展继续教育讲座,分层次、分岗位进行培训,通过技术操作比赛、三基三严考试、病例讨论等形式,检验培训成效,并将结果与职工岗位聘用等直接挂钩,形成了有培训、有考核、有奖惩、有改进的良性循环。

5、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试点,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按照医院要求,结合科室实际,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和实施流程。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较好的解决了大处方、滥检查的情形,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等指标逐年下降。

6、加强科室管理,确保院感质量安全。强化手卫生管理,全科统一使用非手触式水笼头和抗菌洗手液。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对每个科室都制定了考

核细则,每周不定期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以书面形式提出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7、加强护理管理,改进护理质量。多年来,科室高度重视护理工作,对护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建立健全了护理管理体系,实行护士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护理常规,对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病人满意度不断提高。科室建立了护理工作量化考核体系并注重持续改进,实行了护理聘用人员分层次考核。

8、加强药事管理,推进临床合理用药。加强药剂管理,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开展处方点评,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抗菌药物品种控制在35种以下,举办了多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并加强监督指导。按规定报告不良反应,全面落实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二、自评情况及自评中发现的问题

自迎评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对照标准查不足,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迎评工作给科室带来的巨大变化,科室的职工队伍得到锤炼,管理水平得到提高,PDCA循环原理深入人心,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但是,仍有许多地方存在不足:1.如部分人员的服务还不完善;2.某些制度的落实尚不到位;3.对PDCA循环理解不透彻;4.部分岗位职责没有落到实处;5.年轻医师和病人沟通不到位;6.个别病历不能及时完成。

我们深信,通过这次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检查和指导,必将对我科今后的各项工作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为我们持续改进提供新的强大动力。我们将虚心听取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再加力度,再添举措,及时改进。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努力建立完善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更好的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使科室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泌尿外科

6.等级中医院评审 篇六

大会由医院支部书记程兵同志主持。刘福英副院长进行了后勤工作的总结和布置;陈礼勤副院长就医疗业务及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并进行了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中层干部的动员,号召医院中层干部带好自己的团队积极行动起来,为完成这一历史使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会上程兵书记对医院2012年党建和廉政建设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强调在新的一年要继续加强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工作,加强风险防控工作,落实各项制度,防患于未然,以保证医院又稳又快的发展。何清源院长从医院基础建设、基本设备投入、医院完成的工作量、分配激励机制、人才引进等全面总结了医院工作,并对各科室的特色业务发展进行了点评,同时,布置了新一年的工作任务,强调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创建是势在必行,号召全院上下积极行动起来,为医院的达标上等做出贡献。

邹彦庭局长在会上,首先感谢中医医院全体干部职工一年的辛勤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其次,从医院2012年的业务发展、服务态度、就医环境的改善等谈了医院可喜的变化,看到了一个正在迈开大步前进的中医医院;同时,也带来了政府拟加大公立医院基础设施投入的好消息;最后,希望中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再接再厉,立足岗位爱岗敬业,不要辜负政府、居民对我们的期望,为天河中医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会后,医院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前往高分通过二级甲等评审的增城中医医院参观学习。(中医院“创二甲”评审反馈会召开 县中医院各项指标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

县中医院迎接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

6月1日至2日,由省中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沈敏鹤为组长的等级医院评审专家组一行来到我县,对县中医院创建二级甲等中医院工作进行了评审。县委副书记、县长何卫宁出席汇报会并致辞。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华治武,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梅伟建,副县长赖信强,县政协副主席、县中医院院长马翔华,县政协副主席林成高及市、县卫生部门负责人出席汇报会或通报会。

在6月1日召开的评审汇报会上,何卫宁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说,遂昌是个流金淌银的宝地,拥有国内唯一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旅游资源。遂昌也是个流光溢彩的灵地,好川文化、汤显祖文化、红色文化、产业文化争奇斗艳,催生了众多原生态韵味十足、富民增收效应明显、深受群众和游客青睐的乡村节庆活动。遂昌还是个流芳百世的福地,400年前一代文学大师、戏剧大师汤显祖曾主政遂昌五年,他称赞遂昌为“仙县”,自诩为“仙令”,并在此创作了不朽名著《牡丹亭》,他留下的“班春劝农”和“昆曲十番”双双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如今汤显祖、昆曲和《牡丹亭》正走出大山、走向国际大舞台。

7.等级医院评审实施方案 篇七

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院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卫生部于2011年4月开始了新一轮医院评审的有关工作,按照卫计委《医院评审暂行方法》(卫医管发〔2011〕75号)、《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及《XX省医院评审工作实施办法》(XX卫生计生通〔2014〕XXX号)要求,根据XXX省卫计委新一轮医院评审工作部署,为扎实、有效、有序、有力地推进三甲医院评审准备工作,确保我院顺利通过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评审,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坚持医院公益性,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安全和质量建设为核心,以三甲医院评审为动力,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迎评与达标过程,促进医院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目标任务

(一)以三甲医院评审作为医院当前工作的抓手和主线,全院上下进行广泛动员和培训,把PDCA循环等先进管理工具贯穿于日常工作始终。通过完善和执行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抓好医院软件、硬件建设,实现对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确保我院各项指标达到三甲医院标准,并以优异成绩通过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评审。

(二)通过三甲医院评审,进一步完善我院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医院整体实力,促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组织机构

成立三级甲等医院评审领导小组 组 长:XXX XXX 副组长:XXX XXX 领导小组下设执行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 XXX 办公室设在评审办,办公室主任XXX,办公室副主任XXX 医疗药学组、院感护理组、综合管理组三个工作实施小组名单 科室主任、及每科室至少有一名内审员(在主任领导下负责本科室的评审工作)

四、工作职责

(一)三级甲等医院评审领导小组

1、全面负责评审三甲医院的工作指导及组织;

2、做好评审过程中的协调运作工作;

3、组织动员学习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

4、组织制定迎接三甲医院评审的工作任务分解方案;

5、指导各专业根据评审要求和评分标准开展自查和整改。

(二)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办公室

1、负责制定迎评工作实施方案和具体工作计划,解读《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指标内涵,明确和细化迎评工作内容和目标任务,以及全院各项迎评任务的安排工作;

2、为院领导小组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以及迎评需要的对外联络工作;

3、负责组织、推动评审工作按计划、分步骤进行;

4、负责组织关于评审工作全院性的学习、培训和考试工作;

5、组织职能部门及科室迎评工作的督查活动,并及时提出反馈及整改建议;

6、督促各职能部门、科室各项迎评工作的落实;

7、定期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汇报迎评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就特殊问题提交讨论;

8、负责迎评资料的收集、整理、汇编、建档工作;

9、完成评审领导小组交办的有关工作;

10、负责专家评审工作对应人员的安排。

五、实施步骤

迎评活动分为:学习动员、自查初评、持续改进、模拟评审、迎评冲刺五个阶段。

(一)学习动员阶段(2016年5月2日~6月30日)

1.成立医院三甲评审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并印发评审工作实施方案,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切实增强全体员工对医院等级评审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2.深入学习评审标准。医院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和科室,由责任科室牵头,组织相关人员集中培训。同时,各职能部门、科室组织本单位员工进行培训,做到人人知晓、懂执行。

3.各科主任和护士长必须掌握本科室的评审标准及专业的评审内容和评审方式。

4.各科室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组织全科人员对照评审标准,逐条认真分析,找出差距。

5.宣传科要在医院网页设立三甲迎评专栏,并利用报刊、宣传栏等媒体,大力宣传迎评工作的动态和经验;党办、团委、工会要向全院党员、青年团员、工会会员发出倡议,号召全员参与三甲迎评工作,在全院形成“人人了解评审,人人重视评审,人人参与评审”的良好氛围。

(二)自查初评阶段(2016年7月1日~7月31日)

1.各科室对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各自工作任务、职责,逐项逐条进行分析、自查。

2.评审办要组织责任科室做好初评摸底工作。初评时责任科室要对照标准,按“目前状况”、“经过努力持续改进后”进行客观评定。评价采用A、B、C、D四档表达方式;对“目前状况”自查档次为B、C、D的项目,认真查找原因,按照PDCA循环的原理制定改进方案,并于7月25日前以电子表格形式将自查报告上交到评审办。评审办对各科室自查报告进行汇总,“经过努力持续改进后”档次仍为B、C、D的项目,提交医院三甲评审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研究,制定改进措施,促进评价档次的提升。

(三)持续改进阶段(2016年8月1日~2016年8月31日)此阶段主要任务是逐项逐条落实三甲医院评审标准,根据自查初评阶段制定的改进方案,做好持续改进工作。

1.各责任科室要对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要求,对现有的工作制度、流程、应急预案、相关人员职责等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及时修订,汇编成册,由各科室组织学习、贯彻落实。

2.评审办组织各专业组制定《医、护、药、技、行政后勤人员三甲评审应知应会手册》,印发至人手一册。相关专业人员要认真学习、牢牢掌握,评审办随机抽查、考核。

3.各部门、科室要对照标准制定出本科室评审达标的计划。要逐项分析并找出本科室、本专业差距,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和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人。尤其是差距较大的项目要有相应的达标措施。科室通过努力能完成的项目,要指定专人限期完成达标。科室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要附上本科室的建议,上报评审办公室。

4.人事科、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要按照评审标准进一步理顺科室和人员的配置,达到岗位(特种)与资质要求相符,医疗文书与资质要求相符,排班、值班与资质要求相符,相关证书与人员相符。

5.医务科、护理部要强化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考核,按照评审标准落实医、护、药、技人员培训项目,确保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达标。考核内容主要为:除颤仪、呼吸机、洗胃机等仪器操作;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静脉开放等急救技术;各类操作技能、流程与规范;核心制度、岗位职责、法律法规等管理相关知识。

6.认真落实三甲评审标准中的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改善工作流程,细化服务,为患者和医院职工分别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和工作环境。

7.信息管理科要加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建立和完善医护工作站系统、医院质量监测系统、医院等级评审辅助系统等,确保能连续、系统、准确地采集、存储、传递、处理相关信息,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为医院管理、临床医疗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8.开展优质服务和诚信服务。相关职能科室要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计划,规范医疗护理行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9.各科室要认真做好资料准备工作。准备资料时要逐条核实,按评审要求建立资料柜、资料夹,分别装盒,并做到目录清晰、层次清楚、内容翔实。资料封面、目录式样、文件盒、装钉顺序要全院统一。

10.加强细节管理,全面提高各项工作质量。全院各科室要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认真落实评审标准,以查找工作中缺陷为手段,以整改缺陷为目标,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严,力争尽快使本科室的工作全面达标。

11.评审办要组织责任科室对持续改进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评价。

(四)模拟评审阶段(2016年9月1日~2017年2月28日)

主要任务是按照评审标准逐项进行有计划的模拟评审,全面细化落实各项评审标准。

1.各科室要根据评审工作的实施情况,反复组织自查自评。通过努力可以得到的档次坚决不能下调,能拿A级的,绝不拿B级;能拿B级的绝不拿C级。各科室模拟评审结果要形成书面报告报评审办公室。

2.评审办要采取现场考核、查阅资料、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技术项目评估等评审方式,对各科室达标工作进行医院内审。根据内审情况评出合格、不合格科室。对于不合格的科室要进行重点帮扶,采取有力措施限期整改。

3.邀请院外三甲医院评审专家组对医院各项评审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迎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限时整改。

4.评审办要在项目自评档次比例符合三甲医院标准后,准备《医院评审申请书》、《医院自评报告》、《评审周期内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检查、指导结果及整改情况》、《评审周期内各出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及其他反映医疗质量安全、医院效率及诊疗水平等的数据信息》等材料,经XXX市卫计委审核同意后,向XXXX卫计委申报评审。

(五)迎评冲刺阶段(2017年3月1日~2017年4月30日)

主要任务是巩固迎评成果,迎接评审。

1.评审办要按照评审标准对全院迎评工作进行进一步全面细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各科室要抓紧时间进行最后的梳理和准备。

3.各职能科室要特别注重现场考核,关注细节,进一步查找缺陷,使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完善。

4.评审办要做好迎评相关细节工作,合理分工,分头负责。如制作汇报课件,成立评审接待引领小组,安排评审专家办公用房等。

六、工作要求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1.我院三甲医院迎评工作实行院长挂帅、分管院长主抓、职能科室及临床科室各负其责、层层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医院成立三甲医院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迎评工作的领导、组织及协调工作。

2.医院评审办公室在医院评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迎接三甲医院评审的策划、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等工作,制订全院评审实施方案、各阶段工作进度安排和工作要求,督促指导、检查考核全院迎评工作,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各类信息资料,做好上下反馈,完成迎评所需的各种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

3.医院评审办公室分医疗药学组、院感护理组、综合管理组三个工作实施小组。各小组要按照评审标准及职责范围的任务,抓好方案实施、自查整改、评审迎检工作的落实。

4.各科室要根据医院评审实施方案、分解任务、各阶段工作安排和要求,及时布署和抓好落实,加大督促指导、检查考核的力度,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建册归档工作。

5.各党支部、团支部、工会、妇委会及广大党员、共青团员和学科带头人,在迎评工作中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广大职工实干巧干、创先争优,为迎接三甲医院评审作出积极贡献。

(二)落实责任,分工合作

迎接三甲医院评审事关全院各科室,涉及每一位职工。要把评审标准及工作要求层层分解,落实到岗、到人。要签订责任书,逐条落实到医院各分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做到责任明确,分工负责,落实有力。同时,全院上下要同心同德,团结合作,齐抓共管,不留死角。评审档次不该下降的项目绝不允许下降,有条件获得档次提升的项目一定要争取提升,档次提升有困难的项目要尽力克服苦难争取提升。

(三)责任追究,降档问责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为保证迎评工作的顺利实施,评审办要制定严格的奖惩考核办法,把评审各个阶段的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要实行项目评定档次下降问责制。对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造成评审中项目评定档次下降、考核不达标的科室或个人,严格追究责任。在迎评中科室、个人的表现将作为评先、评优、晋升、职称聘用等的重要依据。

(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各党支部、团支部、工会、妇委会及各科室围绕评审工作,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开展有实效、有促进、有意义的活动,营造人人皆知、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全院备战、积极迎评的良好局面。

(五)科学谋划,统筹兼顾

8.医院等级评审相关准备材料 篇八

一、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登记表

三、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四、每季度科室总结疑难危重病例的情况,体现持续改进

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登记目录

一、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管理与评价制度

二、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上报表

三、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统计表

四、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讨论记录

五、应用质量管理工具每季度总结、评价科室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情况,体现持续改进

医疗纠纷(预警)登记目录

一、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

二、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三、医院医疗纠纷预警方案

四、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防范处理预案

五、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六、医疗纠纷处罚方法

七、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八、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九、医疗纠纷(预警)登记表

十、应用质量管理工具每季度总结、分析科室纠纷原因,体现持续改进

医院感染管理记录目标

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

二、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四、医院感染相关制度

五、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六、科室医院感染情况统计表

七、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活动记录(至少每月一次)

八、科室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

九、医院感染检查意见书

十、医院感染检查改进汇报书

十一、应用质量管理工具每季度总结、评价科室医院感染,体现持续改进

十二、其他医院感染相关内容

毒麻精药品管理记录目录

一、科室毒麻精药品管理小组成员

二、科室毒麻精药品管理小组职责

三、医院毒麻精药品管理制度

四、科室毒麻精药品管理制度

五、科室毒麻精药品人员管理情况

六、科室毒麻精药品使用统计表

七、科室毒麻精药品管理小组活动记录(至少每月一次)

八、应用质量管理工具每季度总结、评价科室毒麻精药品管理,体现持续改进

九、毒麻精药品检查意见书

十、毒麻精药品检查改进汇报书

出院病人随访登记表目录

一、科室出院病人随访管理小组成员

二、科室出院病人随访管理小组职责

三、出院病人随访制度

四、科室出院病人随访登记表

五、科室出院病人随访汇总表

六、应用质量管理工具每季度总结、评价科室出院病人随访情况,体现持续改进

业务学习与培训记录目录

一、科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小组成员

二、科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小组职责

三、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文件

四、科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

五、科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导师名单

六、科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登记

七、科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出科考核试题

八、科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总结(每年1次)

九、科室三基三严业务学习培训计划(每月1次)

十、业务学习签到表

十一、业务学习课件

十二、业务学习考核试题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工作记录目录

一、科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小组成员

二、科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小组职责

三、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文件

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法规

五、科室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六、科室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医师一览表

七、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总结分析(每月1次)

八、科室抗菌药物登记表(每月登记)

九、抗菌药物培训学习计划

十、抗菌药物培训学习考题

非计划再次手术记录目录

一、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

二、非计划再次手术登记表

三、非计划再次手术报告表

四、非计划再次手术讨论记录

五、非计划再次手术评估表

六、应用质量管理工具每季度总结、评价科室非计划再次手术情况,体现持续改进

患者健康教育记录目录

一、科室患者健康教育管理小组成员

二、科室患者健康教育管理小组职责

三、医院患者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四、科室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五、科室患者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六、科室患者健康教育管理小组活动记录(至少每月1次)

九、患者健康教育统计表

十、应用质量管理工具每季度总结、评价科室患者健康教育,体现持续改进

“危急值”管理记录目录

一、科室危急值管理小组成员

二、科室危急值管理小组职责

三、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

四、危急值月统计表

五、应用质量管理工具每季度总结、评价科室危急值管理,体现持续改进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目录

一、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二、死亡病例讨论登记表

三、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四、每季度科室总结死亡病例的情况,体现持续改进

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记录目录

一、医院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

二、医院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流程

三、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申请表

四、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登记表

五、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记录

六、应用质量管理工具每季度总结、评价科室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情况,体现持续改进

科室教学管理记录目录

一、科室教学小组成员/临床带教名单

二、教研室工作职责/带教职责(科室、带教老师)

三、教研室工作制度

四、科室教学工作计划

五、教学计划

六、实习生轮转表

七、实习生考勤记录

八、科室小讲座记录(题目、内容)

九、教学查房记录(题目、内容)

十、手术示教记录

十一、出科考试登记

十二、科室教学工作总结(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半年一次评价,体现持续改进)

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记录目录

一、科室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小组成员

二、科室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小组职责

三、医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四、科室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五、临床路径工作统计表

六、单病种质量控制统计表

七、临床路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八、临床路径医务人员满意度调查表

九、科室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小组活动记录(至少每月1次)

十、质量控制指标分析(曲线图)

十一、应用质量管理工具每季度总结、评价科室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工作,体现持续改进

新技术、新项目记录目录

一、科室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小组成员

二、科室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小组职责

三、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四、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

五、新技术、新项目统计表

六、新技术、新项目统计表

七、应用质量管理工具每季度总结、评价科室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情况,体现持续改进

科务会记录目录

一、科务会人员组成

二、科务会制度

三、科室年发展目标、计划

四、每月一次的科务会记录

五、针对年初计划每季度总结完成情况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目录

一、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

二、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三、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目录)

四、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五、疾病诊疗指南(目录)

六、临床操作规范(目录)

七、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八、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至少每月1次)

九、应用质量管理工具每季度总结、评价科室质量,体现持续改进

十、质量控制指标分析(曲线图)

十一、医疗质量检查意见书

十二、医疗质量与安全检查改进汇报书

9.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实施方案 篇九

为进一步推进医院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根据《浙江省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标准(试行)(2013年版)》要求,为确保等级评定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按照浙江省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标准工作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医院服务、医疗安全、诊疗效果、技术水平和社会效益有明显提升;持续推进学科建设,构建和谐医院。通过等级评审,进一步完善医院科学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医院整体实力和医院服务质量,促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组织保障

1.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医院等级评审领导小组,各分管负责人主抓,职能部门及各科室按工作职能各负其责。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等级评审工作的领导、组织及督查工作,做好与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各相关单位的请示协调运作工作。

2.建立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办公室,负责等级评审的具体工作,制定全院实施方案、各阶段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督促、指导、检查、考核等级评审工作,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各类资料信息,做好上下反馈,完成评审达标所需的各种相关资料。

3.全院分为管理、医疗及药事、门诊及护理、院感、医技等方面,由院领导牵头负责,按照《浙江省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标准(试行)(2013年版)》和近三年开展的医院管理年及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要求及专家组督导意见,做好组织实施、自查整改、评审迎检工作。4.各职能部门、各科室要根据医院创建实施方案中各阶段的工作安排和要求,及时进行部署、落实,加大督促指导、检查考核力度,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建册归档、宣传动员与联络协调工作。5.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在医院的统一部署下,责任到人,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本科室的评审达标计划、医院阶段性工作安排及相关资料准备工作。

三、目标任务

1.顺利通过市县卫生局对我院等级评定的达标。

2.通过评审达标,进一步完善医院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规范医院管理,建立一支医德医风好、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的职工队伍和合理的人才梯队,促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工作步骤与要求

㈠宣传动员、学习实施方案和落实《浙江省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标准(试行)(2013年版)》阶段(2014年1-3月)

1.召开全院动员大会,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工作安排和工 作要求,成立评审达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督导组,明确责任人,将《浙江省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标准(试行)(2013年版)》落实到相关责任人。

2.各职能科室组织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方案和《评审标准条款细则》,结合科室管理职能以及以往各项工作检查中领导及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逐条比对、找出差距、查漏补缺、制定落实方法,迎接等级评审。

3.各临床科室重点落实关键性医疗制度,落实病历书写规范,加强三基训练。

4.各医技科室,要认真按照《评审标准条款》和相关法律法规、准入管理的规定,逐条对照、逐条落实。

5.各负责人要认真按照《评审标准条款细则》要求,及时进行回顾性的补充和完善。

6.根据评审达标工作的阶段性工作内容,利用宣传栏、电子屏及其他形式广泛宣传,在本院院务公开栏成立专门栏目,及时公布评审达标工作动态和最新工作状况,营造评审达标全员参与人人重视的氛围。

7.等级评审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结合阶段性工作及具体情况,及时召开各种会议,研究分析、制定工作落实方法,总结分析工作开展情况。

㈡自查准备、自评整改阶段(2014年4月—6月)

1.各督导工作组、各职能科室按照《评审标准条款细则》,结合医院具体情况,加大管理力度,按照职能抓好、落实好各项工作。

2.各职能科室、临床医技科室对照《评审标准条款细则》,逐项分析,查找存在问题,认真落实实施计划与具体措施,保证达标。

3.各部门、各科室按评审达标工作的实施情况,要有计划的多次组织自查,不断地查漏补缺,必须得到的分值坚决不丢失。

4.各职能部门、各科室按《评审标准条款细则》要求,进一步规范、完善各类资料,时间涵盖为2013年至2014年,应有详实的原始材料做支撑,完成评审材料的准备。汇报材料和评审工作办公室要求的自查报告、管理报告、情况分析必须表述准确、数据真实,及时上报。

5.领导小组按照《评审标准条款细则》,由组长亲自带队组织进行督导组全面自查,2014年6月底完成自查及督促整改。

㈢持续改进、评审迎检阶段(2014年7月---9月)1.根据内审评分情况,持续改进。填写好相关材料报县卫生局评审委员会。

2.改善就医环境、完善服务设施,实现医院环境的美化、绿化、洁净与温馨,营造医院等级评审的氛围。

3.全院职工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扎实的评审达标汇报材料,迎接省卫生厅评审委员会的领导和专家的考核评审。

4.宣传组和联络组做好宣传、接待安排工作,联络人员和接待人员责任到人。

五、工作重点及考核落实

㈠评审工作资料完善和准备工作重点以《评审标准条款细则》为准。各科室要将2013年至2014年下发的各类文件、通知进行收集、整理、归类成册。按照《评审标准条款细则》,需要书面分析材料的必须完善,需要统计数据说明的必须以规范格式准备,需要各部门配合完成的,由医院评审工作办公室协调办理。

㈡将等级评审达标工作纳入每月的综合目标考核管理,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各督职能部门为院级考核单位,科室可根据内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领导小组要加大管理考核力度,及时进行布置、落实、指导,不定期进行督查。

㈢医院等级评审达标工作,事关医院发展,凡是对评审工作不重视、工作无进展、未认真按照评审标准开展工作、资料准备粗陋仓促、各种记录不规范,医院将严格实行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

评审达标工作结束后,医院将对工作成绩显著、有突出贡献,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和大局意识的集体和个人予以全院表彰奖励。㈣评审达标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领导小组组长负总责,各分管负责人负责分管部门的评审工作,同时负责督导工作组的督导检查指导工作,涉及到多科室多部门的检查项目,交评审工作办公室协调处理,特殊事宜报领导小组决定。

评审达标具体工作按《评审标准条款细则》中明确的责任科室和科主任负责,各科室主任是评审达标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干部要在评审达标工作中切实履行好职责,真抓实干,不走过场,保证评审达标各项工作扎实有效。

医院等级评审工作量大,涉及到医院的方方面面,需要全院各科室、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医院各科室、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等级评审中心工作,严格按照《评审标准条款细则》和实施方案,结合“三好一满意”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立足本职,加强自律,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认真按照评审标准查漏补缺,以实际行动弥补不足,做细、做实、做好各项工作,团结一心,为等级评审达标作出贡献。

10.医院等级评审文件盒内容 篇十

一、《科室管理》 1.目录 2.科室简介 3.科室组织架构

4.科室医护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科室人员的流动情况记录在备注栏)

5.专科发展规划(与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一致)6.科室专家简介及专家门诊时间

7.工作计划及年终总结

8.科室获得的荣誉和奖励

二、《依法执业》 1.目录

2.法律法规汇编/培训记录及考核 3.执业医师档案登记表 4.执业护士档案登记表

5.医护人员资格证与执业证复印件

6.特殊上岗证(大型设备上岗证、母婴保健许可证等相关岗位资质证)

7.临床诊疗指南/科室诊疗常规(近三年十大病种)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科室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三、《继续教育》 1.目录

2.三基培训记录及考核表(课件/试卷、签到/成绩)3.业务培训记录与考核表

4.科室开展的继续教育项目登记表 5.学分登记表

四、《医院文件简报》

五、《会议记录与医德医风管理》 1.目录

2.院周会记录本

3.科会记录本(含科室重大事件讨论记录)4.医德医风记录本 5.意见本

六、《应急管理》

1.紧急情况下人员替代方案 2.各种应急预案

七、《感染管理记录》 1.目录

2.医院院内感染培训考核记录 3.消毒物品及紫外线灯使用登记本 4.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登记本 5.多重耐药菌管理资料 6.手卫生项目推进管理资料

7.围术期预防用药管理资料(手术科室)8.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资料(手术科室)

9.三个重点部位(导管血液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导尿管相关感染)预防控制管理资料 10.职能部门的监管记录 11.科室的持续改进记录

八、《“危急值”管理》 1.制度

2.科室“危急值”相关知识及处置流程的培训记录 3.科室常见的“危急值”危急值表 4.科室“危急值”登记本

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 1.目录

2.医院下发的相关文件

3.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组成人员及分工

4.科室质控小组及医护人员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5.质控小组的工作会议记录、检查与评价记录 6.职能部门的监管记录 7.科室的持续改进记录

十、《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 1.目录

2.医院下发的相关文件 3.科室投诉管理

4.高风险患者分析:15项(1)低收入阶层的患者

(2)孤寡老人或有子女,但家庭不和睦者(3)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4)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者(5)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6)对交代病情危重表示难以理解者(7)有发生征兆或已发生院内感染者

(8)病情复杂,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产生纠纷者(9)有医疗纠纷倾向的患者(10)高风险手术患者

(11)需要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12)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诿责任者(13)特殊身份的患者(14)住院预交金不足者(15)已产生医疗欠费者

5.《医疗差错、纠纷、投诉、医疗事故记录本》(1)事件登记表:名称、损害程度、处理结果、报告人(2)事件记录

A.事件经过

B.科室分析讨论意见 C.医院组织的安全分析记录 D.处理结果 E.改进措施

6.《药物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记录本》(1)事件登记表:名称、损害程度、处理结果、报告人(2)事件记录 A.事件经过

B.科室分析讨论意见 C.医院组织的安全分析记录 D.处理结果 E.改进措施

十一、《传染病管理》 1.制度

2.传染病记录本

十二、《医疗技术管理》 1.目录

2.医院下发的相关文件

3.科室的一、二类技术目录 4.各级医师处方授权表

5.各级医师手术授权表

6.各级医师操作授权表

7.POCT(床旁检验)操作授权表 8.科室高风险诊疗项目目录与管理流程 9.二类以上技术准入申请书及批准文件

十三、《会诊记录》

1.会诊制度 2.《会诊记录》

(1)院外专家来院会诊登记表

(2)本科医师外出会诊登记表(3)会诊记录

3.《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记录》(同一时间三个以上专科同时会诊)

(1)会诊登记本

(2)会诊小结

十四、《临床讨论记录》

1.目录

2.《术前讨论记录》

(1)制度

(2)术前讨论记录

3.《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及《住院超过30天患者科室上报记录》

(1)制度(2)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3)住院超过30天患者上报记录 4.《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1)制度

(2)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十五、《药品管理记录》 1.目录

2.医院下发的相关文件

3.抗生素的管理记录

(1)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名单及职责(2)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3)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培训记录(4)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5)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分析记录(2016年起)A.使用量排名前三位的抗菌药物品种

B.每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C.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D.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E.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F.门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G.每季度抗生素的耐药品种排位(6)处方和医嘱点评制度执行表 4.基药的管理记录:使用品种、使用率、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5.毒、麻、精、放、危险药物的管理制度及使用情况

6.职能部门的监管记录 7.科室的持续改进记录

十六、《单病种质量控制和临床路径管理》

1.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记录(1)目录

(2)医院下发的相关文件

(3)单病种质量控制实施小组成员及分工表(4)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相关制度与工作流程(5)单病种质量信息登记表 2.临床路径管理记录(1)目录

(2)医院下发的相关文件(3)临床路径小组成员及分工表

(4)科室实施的临床路径病种及临床路径文本(5)进入临床路径患者的知情同意相关制度与程序(6)变异和退出原因分析记录(7)临床路径定期评估记录

(8)临床路径患者的入组率和入组完成率

十七、《出院病人管理》 1.目录

2.出院后开展的健康教育记录 3.随访登记本及资料

4.每月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统计表

十八、《交接班管理》 1.交接班制度 2.排班表

3.医师交班记录本 4.护士交班记录本

十九、《非计划再次手术与非计划重返住院记录》 1.目录

2.医院下发的相关文件 3.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登记本 4.非计划重返住院患者登记本

5.科室对非计划再次手术和非计划重返住院患者的原因分析讨论记录

二十、《科研管理》

11.医院等级评审自查报告 篇十一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近年来,我院党委在局党委的强力领导下,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创建全国文明诚信医院暨山东省医院等级评价工作为契机,团结带领全院广大干部职工,牢牢把握“质量与安全”工作核心,严格按照“山东省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要求,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促进医院各项工作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为践行“三好一满意”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效益,得到了各级党委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现将医院等级评审自查情况汇报如下:院党委高度重视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从细节入手、于宏观调控,科学谋划,齐头并进、狠抓落实,为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夯实基础。我院自1994年被山东省卫生厅评审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以来,历届院领导及广大干部职工严格按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管理标准,规范管理、狠抓落实,医院各项工作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自2008年以来,市卫生局连续三年组织了科学、严谨的医院等级评价督导检查,针对我院实际情况提出了科学、公正的意见与建议。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局领导和专家组提出的中肯意见,每年均召开多次专题会议,从细节入手、于宏观调控,科学谋划、积极整改,齐头并进、狠抓落实,在依法执业,科学管理,医院病房调整、改扩建,高精尖设备购置,新综合病房楼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引进与储备,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内涵建设等各个方面均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相继推出了优秀科主任、护士长量化赋分评比,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评比、职工带薪休假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新举措,为夯实二级甲等医院建设乃至申报三级医院夯实了坚实基础。进入2011年来,我院进一步将医院评价标准作为医院规范管理的科学依据,以“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活动为载体,更加注重从提高医护人员的质量意识、规范管理意识和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着手,主要领导与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深入一线科室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切实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10月份庆祝医院建院60周年暨综合病房楼封顶仪式活动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激发了全院干部职工“爱院、兴院”的热情。1—10份医院各项管理指标及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11年将又是一个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之年。2011年11月

10日市卫生局开展部署医院评审工作之后,我院立即召开党政联系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迎评工作,成立了以局副巡视员、党委书记、院长李宗宝为组长的管理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及六个质量小组,按照山东省卫生厅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逐条自查整改,督导落实。经过认真地准备与自我评估,认为目前条件成熟,经医院研究,正式向市卫生局提出医院等级评审申请。

二、依法执业,科学管理,不断提升医院综合水平依法执业,科学管理,(一)依法执业我院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合法有效,按时校验。法人、床位数或诊疗科目等注册事项发生变化及时变更。无擅自改变或加挂机构名称及诊疗中心名称。医院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及规章,定期组织学习《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每年大于两次。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诊疗科目执业,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建立健

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进一步加强了放射诊疗管理,对医院所开展的诊疗技术进行了建档管理,实行了新技术新项目审批管理制度。认真落实“两非”专项整治方案精神,坚决杜绝医务人员参与非法器官移植。各科室、专业名称规范,不存在科室、病区、诊室出租、转让现象。医疗广告审查规范,无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二)组织机构和管理

1、我院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合理,能够满足医院各项管理工作需要。行政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例小于20%。我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院级领导把主要精力用于医院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医院管理职业化进程。院级领导接受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医院管理专业知识培训,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有关卫生政策。建立院、科两级管理责任制,落实奖惩制度。求真务实、科学规范的制定了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及2011年工作计划,并经职代会讨论通过。自2008年以来,建立推行“优秀科主任、护士长评选”,重奖各项技术比武中的获奖人员。

2、进一步完善与规范医疗质量管理、病案管理、应急管理、传染病管理、院感管理、药事管理、输血管理等医疗管理组织,定期召开管理会议。做到会前抓调研、会中抓效率、会后抓落实,确保求实效。

3、医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多年来,我院始终坚持将文化建设作为“凝心聚力、提升素质”的重要抓手。注重将文化建设与日常工作相结合,老干部科多年坚 持定期组织走访、查体、旅游等活动,自2009年工会组织实行职工带薪休假外的“旅游假”,组织女职工才艺比赛等活动,设立工伤慰问金、发放职工结婚爱心基金。2010年我院工会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进入2011年,我院以建院60周年为契机,成立了院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不断改善医院院

容院貌,设立了文化墙、改建了医院西门,悬挂庆祝条幅,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医院氛围。整理档案资料编写《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院志》;征集组织稿件编写《风雨甲子如歌岁月》征文集;搜集、整理照片制作《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辉煌六十年》画册,组织全院职工千余人拍摄全家福合影;组织相关人员拍摄《信念走过六十年》专题记录片;组织院庆60周年图片展。

(三)人力资源管理

1、制订了与医院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规划与人力资源配置方案,如《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博士研究生培养及引进暂行规定》。目前,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总人数的83.7%;护理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数的69%;护理人员:床位=0.79:1;病房护士:床位=0.46:1。

2、继续完善医学教育帐户专款专用制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网上注册、培训、报考、登记工作规范、齐全。

3、聘用人员结构、梯队合理。圆满完成了每轮次的职称聘任工作,做到无上访,无纠纷。目前各临床科室医生配备都能满足三级查房需求;卫生技术人员:床位=1.48:1。护士配置基本满足等级护理要求。重点学科主任均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制定、实施了人员培训计划,全面加强医师队伍建设。科主任护士长参加院内管理培训和法律知识培训率95%;医疗、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主任接受相应管理和法律知识培训100%。积极推行“聘请客座教授扶持专业发展”工作。全方位加大青年医师、特别是合同制医师队伍的管理。定期召开“合同制”职工座谈会,听取大家意见、建议,不断提高奖金等福利待遇。同时加大对青年医师队伍的业务管理。近年来,随着我院的快速发展,每年都有大批青年医师进入到临床一线。如何切实有效提

高青年医师的培养质量,快速提升其独立工作的能力,不断强化整体素质的培育,是我们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老问题、新考验”。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转科是培养青年医师的有效实践形式,强化医师转科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医院要求全院各级管理者和各级医师,特别是临床科室主任,务必以高度的责任感加强对青年医师的转科管理。通过建立规范、科学的转科培养管理机制,确保青年

医师队伍的快速成长。

(四)医疗与应急管理

1、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等医疗管理职能部门,切实加强了对临床、医技、药学部门的质量管理、评价和监督工作,对急诊科、手术室、ICU等重点部位有专门监管制度。

2、医院有重大抢救、医疗意外、重大院内感染等医疗风险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各职能部门能及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协调医患关系。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能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故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能及时、妥善处理医院内部发生的突发事件。

3、进一步建立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与救治体系,制订了人员紧急替代制度、院内、外各种突发事件等应急预案。多年来,我院圆满完成了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治和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任务,其快速反应、有效应对、规范处置的整体能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已成为我院的优质服务与业务品牌,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五)教学与科研管理

1、我院于2007年12月被评为济宁医非隶属附属医院,目前承担着济宁医、山东省医学高等专科、济南卫校等院校的临床带教工作以及周边基层医院、卫生院的进修带教、乡镇卫生院全

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

2、医院高度重视临床教学工作,成立了以院长为主任委员、各临床带教科室负责人为委员的教学管理委员会;设立内、外、妇、儿、五官、影像、护理七个教研室,并设有专职主任,各科室均设有兼职教学负责人。

3、每年定期召开医院教学工作会议,制订下一教学计划,部署教学任务,教学活动资料均由科教科、各教研室、临床科室三级存档。

4、教学师资队伍梯队合理,师资队伍符合临床教学编制要求,严格按照济宁医兼职教师评聘要求每两年聘任兼职教师一百余人。

5、医院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制订了2009-2012年科教科五年发展规划,规定各级人员科研目标,将科研管理与继续医学教育挂钩,有相关科研管理制度与奖励办法,设立专项科研基金。吸取先进科研管理经验,对申报立项课题、立项课题中期管理、项目经费匹配、项目资料存档等环节规范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医院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人才大会,表彰奖励在论文、科研、新技术项目中有突出成绩的业务技术人员。积极组织鉴定课题报奖,近三年来,我院共鉴定21项课题,均达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先后有6项课题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济南市科技进步奖及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等。

6、自2002年始我院按照上级要

求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成立了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制定了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实施方案》等文件并下发实施。每年初都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计划,经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讨论审议后下发科室组织实施,每年底对照计划,认真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改正提高。

(六)卫生支农与妇幼卫生工作卫生支农与妇幼卫生工作

1、卫生支农工作。多年来,我院始终将卫生支农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严格按照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关于实施“卫生强基工程”的意见》精神,不断加大对商河龙桑寺卫生院、唐王白云分院及高新区、全福社区两个卫生服务中心的支持和帮扶力度,2010年5月与历城区董家卫生院建立合作医院进行对口帮扶。2011年又按照省卫生厅统一安排,与德州市平原县人民医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并务实开展工作。

2、妇幼卫生工作。按照《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妇幼各项工作的管理,各类报表均按历城妇保所要求进行专人、定时、准确纸(网)报;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达100%。门诊高危孕妇专人登记建册,定期复诊,电话随访,定时月报。新生儿听筛率达99.6%,足筛99.6%。巩固爱婴医院成果,母乳喂养除个别乙肝母亲母乳中病毒含量高,不适合喂养,个别新生儿有异常需离开母亲治疗外(好转或治愈后进行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率达95%以上。

(七)信息管理

1、医院认真落实济南市医疗卫生单位信息化工作考核评估办法,成立了专门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和专门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严格按照济南市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规范的要求,开展我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2、为切实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医院制定了包括《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工作站管理制度》《数据备份工作制度》《计、、、算机安全保密制度》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并且为了保证全院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网络故障应给预案。在平时的维护工作中做到严格按规程工作,管理有日志,工作有记录。

3、我院自2004年开始使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系统),该 系统完全符合《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2010年11月开始使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系统);1998年开始引进清华同方的网络期刊检索系统,2009年9月对我院原有网站进行了改版,2008年5月建成并开始使用办公自动化(OA)系统。通过网络实现了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了办公效率。另外我院还拥有一套远程视频继续医学教育系统。我院信息系统正在

进行升级,目前升级工作已接近尾声,电子病历、临床路径、和无线医护等系统的引进工作也正在进行,待升级工作结束后马上就会进入具体的实施阶段。

4、高度重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2007年升级了数据存储系统,将原来的普通存储升级为全光纤磁盘阵列,并且引进了第三方的数据备份软件,进一步增强了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内网系统配备了网络版杀毒软件和硬件防火墙,为了加强网络的管理又引进了北信源的内网安全管理软件一套,外网管理方面购买了深信服公司的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实现了网络系统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同时也保证了网络系统的运行安全。

(八)财务管理

1、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订医院财务工作管理规范,合理组织医院收入、支出。

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各项工作制度(包括财务科工作制度、稽核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财务分析制度、会计内部监督制度、财产清查制度等),完善医院预算、决算管理规定,强化岗位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内部稽核制度,设有审计科专门机构负责内部审计工作,发挥有效监督作用。

3、建立有效的医院奖励与考核制度,设有经管办专门负责医院经济运营情况管理工作,核算科室收入支出,做好科室成本核算工作,与医院奖惩与考核制度相结合,充分调动和激动科室工作人员积极性。

4、严格实行国有资产动态管理制度,对国家资产的购进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处置、报废工作严格遵守财政局的相关报批制度。国资办设有专人负责全院国有资产管理,做到每年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真正做到帐实相符。

5、规范经济决策程序,对国有资产购进、高值耗材、基建项目、大型医院设备购进实行严格的招标制度,按照合同合理购进使用。

6、实行医院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制、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杜决在重大事项上发生一言堂的现象。

(九)医院建设、设备、安全和后勤管理医院建设、设备、1、医院被确定为七大卫生区域中心之一,发展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2、医院建筑符合《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和《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布局体现“以人为本”,能够满足医疗服务流程需要。财务、药库、药房、档案室等部门均安装了电视监控系统,做到定期安检,并有记录。

3、设备、设施安全运转,有应急措施。电力、水、废弃物、通风设备、医疗气体等关键系统均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护,并有维修保养计划和记录。拥有济铁线、化肥厂双路供电系统。

4、器械管理制度齐全,职责明确,并有大型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等相关管理制度;大型设备巡检、维护、保养到位,建有可行性分析表及配置许可证,档案完备;严格执行卫生耗材采购管理制度,一次性材料三证齐全。

5、保卫科具体负责实施安全管理程序,有应对火情、烟雾及其他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消防通道畅通,消防设施齐全,标志醒目,设有消防预警系统。有全院消防系统布局图,专人管理消防设施,有定期检查更换计划和记录。有火灾事故的应急预案并定期培训、演练,有演练记录;紧急状态时由总值班、保卫科负责外界联络工作。顺利完成公安部关于消防四个能力的检查。

6、后勤服务流程规范,物资配送及时。

上一篇:作文从模仿开始下一篇:小苍耳旅行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