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人事管理系统

2024-09-14

软件工程人事管理系统(精选10篇)

1.软件工程人事管理系统 篇一

人 事 管 理 系 统 概 要 设 计 说 明 书

人事管理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人事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阶段将系统用户对该系统的需求做了详细的说明。对于人事管理系统的概要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设计说明。主要解决系统需求的程序模块设计问题包括决定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模块之间传递的信息以及数据结构、模块结构的设计等。在接下来的概要设计说明书中将对本阶段中对系统所做的所有概要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在下一阶段的详细设计中程序员可依据此概要设计说明书在概要设计对人事管理系统所做的模块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在以后的软件测试以及软件维护阶段也可参考此说明书以便于了解在概要设计过程中所完成的各模块设计结构或在修改时找出在本阶段设计的不足或错误。

1.2 项目背景 所开发系统的名称企业人事管理系统 项目提出者某公司 最终用户公司或企业 项目的开发者马秋萍刘永强王静常建国

1.3 参考资料 【1】张俊兰江开耀李晔等.软件工程.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2】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王征李家兴.SQL Server实用简明教程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郝兴伟.Web开发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刘晓华张建周慧珍Jsp应用开发详解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10月

2.人事管理系统结构

2.1 概述 该系统主要是用来管理员工的相关信息以及工资等的情况统计公司把员工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输入人事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然后在管理终端对数据进行查询和修改等操作。使用人事管理系统便于公司领导掌握人员的动向及时调整人才的分配。

2.2 人事管理系统结构 系统的模块划分已在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出每个模块对应一个程序模块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可得出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如下 培训管理模块工资管理模块调动管理模块奖惩管理模块合同管理模块绩效管理模块考勤管理模块辅助管理模块员工录用模块档案管理模块员工解聘模块统计管理模块合同到期解聘离职人员名单所在合同基本工资员工职位考评决定奖惩奖惩金额考勤信息合同信息工资信息奖惩信息考评信息统计信息合同时间

2.3 人工处理过程 本系统人工处理过程主要有 1登记员工的信息。2设置系统的基础数据。3设置员工的权限。

3.界面设计

3.1 概述 通过设计界面用户可以点击图形界面的按钮、菜单、对话框等图形接口元素对程序和数据进行操作和在输入框中输入命令的方式查询信息。此时的界面也就是用户接口。

3.2 外部接口 在设计用户界面部分时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用户需要一个友好的界面因此应做到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并且要注意到界面的布局应突出的显示重要以及出错信息。

3.3 内部接口 身份认证模块的返回值决定当前用户是否可以进入人事管理系统身份通过以后再根据用户本身的权限判定进入哪一个功能模块并且判断其相应的操作权限这些采用返回值方式由用户本身的权限标志决定。以下为部分界面

4.数据库设计

4.1 概述 本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包括员工工基本信息管理、部门管理、职称管理、学历管理和用户信息管理等主要表结构。

4.2 概要设计

4.2.1 主要实体及其属性 人事管理系统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实体集及其属性如下 员工员工编号员工姓名性别籍贯年龄生日学历专业住址邮编电话EMAIL参加工作时间进入公司时间部门起薪时间职务备注 考勤信息记录编号员工编号员工姓名当前日期上班时间下班时间迟到次数早退次数 请假信息请假记录编号员工编号病假天数事假天数假期开始时间 加班信息加班记录编号员工编号特殊加班天数正常加班天数加班日期 出差信息出差记录编号员工编号出差天数出差日的地出差开始时间 调动信息调动记录编号员工编

号员工姓名原部门新部门原职务新职务调出时间调入时间备注。

4.2.2 ER设计 在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中先要对系统分析得到的数据字典中的数据存储进行分析分析各数据存储之间的关系然后才能得出系统的关系模式。可以采用ER图的方法来进行数据结构分析。ER设计方法是一种通过ER图来描述现实世界信息结构的DB设计方法。ER图由实体、属性、联系三部分组成。本系统的ER图如下图所示 ER图

4.3 逻辑设计 系统分析的主要成果是系统的逻辑模型。本系统的逻辑模型主要是以系统的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为主要描述工具。即在对人事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排除现有组织机构和业务分工所造成的信息障碍。完全从业务管理功能和管理对象出发按照信息系统中应有的数据流和数据结构来勾上班 员工 加班 出差情况 m n 编号 姓名 性别 籍贯 生日 年龄 请假 n 学历 专业 住址 邮编 电话 Email 参加工作时间 进入公司时间 部门 起薪时间 职务 n 出差 n 调动 n 上班情况 m m 请假信息 加班信息 调动情况 …… …… …… …… …… 画系统的概貌。

4.3.1 数据流图简称为DFD 数据流图是组织中信息运动的抽象。是在调研的基础上从系统的科学性、管理的合理性、实际运动的可行性角度出发。将信息处理功能和彼此之间的联系自顶向下逐层分解从逻辑上精确地描述系统应具有的数据加工功能、数据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存储及数据来源和去向外部实体等项目。首先分析人事管理的总体情况划分系统边界识别系统的数据来源和去处确定外部实体得出系统的顶层数据流程图 然后划分出几个主要的信息管理功能并明确各功能之间的联系绘制出数据流程图。

4.3.1.1 数据流程图的符号说明: 外部实体 处理 数据流 数据存储 图1 数据流程图的符号

4.3.1.2 人事管理系统的顶层数据流程图: 图2 人事信息处理的顶层数据流程图

4.3.1.3 以加班处理的数据流程图图3为例说明二层数据流程图:其它如出差、出勤等信息的数据流程图略.人事管理信息处理 D1 各种报表 P 人事基本信息出勤调动出差请假信息 用户 单位领导 图3

4.3.1.4人事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图4 系统数据流程图 其中‘P’表示数据处理‘F’表示数据流‘D’表示数据存储

4.3.2 基本表

4.3.2.1 关系模式工资工号姓名性别全勤奖金实上班天数基本工资加班天数加班工资扣款应发工资实发工资 工作 加班记录 加班人员 汇总 上报 审核 部门负责人 上报 加班记录 领导审批 财务部门 送交 送交 人事部门 F1 录入员工基本信息和工作信息 P1 1221 员工信息空白单 D1 F2 P2 1221 填写有关信息 D2 已填好的有关信息 F3 P3 员工信息处理 D3 处理结果 F4

4.3.2.2关系模式员工基本信息身份证号民族年龄员工编号姓名性别E-mail移动电话 属性中文名称 属性名 类型 长度 说明 员工编号 S_NO CHAR 11 部门统一编号具有唯一性 姓名 S_NAME CHAR 20 员工姓名 性别 S_SEX CHAR 4 员工性别 年龄 S_AGE INT 18100 民族 RACIAL CHAR 具有唯一性 身份证号 SID CHAR 20 唯一身份标识 E-mail E_MAIL CHAR 24 移动电话 T_PHONE CHAR 11 4.3.2.3 关系模式员工家庭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住址籍贯 员工编号 属性中文名称 属性名 类型 长度 说明 员工编号 S_NO CHAR 11 部门统一编号具有唯一性 住址 S_ADDRESS CHAR 40 员工家庭住址 籍贯 RACIAL CHAR 26 具有唯一性 E-mail E_MAIL CHAR 24 联系电话 T_PHONE CHAR 11 4.3.2.4 关系模式员工学历专业毕业院校教育程度计算机水平外语水平员工编号 属性中文名称 属性名 类型 长度 说明 员工编号 S_NO CHAR 部门统一编号具有唯一性 专业 CHAR 毕业院校 CHAR 统一编号具有唯一性 教育程度 CHAR 计算机水平CHAR 外语水平CHAR 20 四六级等 4.3.2.5关系模式员工工作职称部门编号工龄入职时间 员工编号 属性中文名称 属性名 类型 长度 说明 员工编号 S_NO CHAR 部门统一编号具有唯一性性 职称 Z_ZC CHAR 20 员工姓名 部门编号 BH CHAR 10 工龄 G_GL INT 3 参加工作时间 入职时间 R_SJ INT 4 参加工作时间 4.3.2.6 关系模式员工婚姻婚否子女数员工编号 属性中文名称 属性名 类型 长度 说明 员工编号 S_NO CHAR 11 部门统一编号具有唯一性 婚否 CHAR 是或否 子女数 S_ 子女年龄

4.3.2.7 关系模式用户用户ID、密码、用户类型 属性中文名称 属性名 类型 长度 说明 用户ID Y_ID char 8 ID 密码 Y_mima vchar 20 用户类型 Y_leixing vchar 8 4.3.2.8 关系模式 部门部门编号部门名称职工名职位部门电话部门经理编制人数现有人数 属性中文名称 属性名 数据类型 长度 说明 部门编号

dep_num 整型 int12 部门编号具有唯一性 部门名称 dep_name 字符串类型 char12 部门名称 职工名 employor_na 字符串类型 char12 职工名 职位 position 字符串类型 char12 具有等级之分 部门电话 dep_telephone 整型 int11 部门电话 部门经理 manager 字符串类型 char12 部门经理 编制人数 edit_no 整型 int100 部门最大容纳人数 现有人数 own_no 整型 int100 现有人数 4.3.3 导出表 1 调动入表部门编号职位职工编号原部门现部门、说明部分由部门信息表导出。2 转出表部门编号职位职工编号现有人数职工名由部门信息表导出。3 奖惩表职工编号、奖励、惩罚、奖惩时间、说明部分由工资表导出。4.3.4 创建数据库

4.3.4.1 用户表

4.3.4.2 员工基本表

4.3.4.3 员工学历表

4.3.4.4 员工家庭表

5.4 物理设计

5.4.1 设计原则 1进行规范化设计尽可能地减少数据冗余和重复 合理的数据库表的设计应该是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使数据的重复量最小就尽量按照关系数据库系统理论方法去设计一个数据库减少数据的冗余。2结构设计与操作设计相结合 在设计数据库结构时有时为了编程实现的简捷和思路的清晰往往故意增加一些冗余数据。这虽然有悖于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理论但是考虑到选择的机器型号和档次等因素如果增加的冗余不会明显增加存储空间和降低处理效率并且对编程实现有很大帮助往往可以采用这种方法。3数据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数据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可以作为新、旧系统转换的依据。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或手段去处理日常事务都应该能完成相应的功能决不会因为采用了计算机而丢失了必要的功能或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流程和模式。计算机系统的建成是建立在原系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的它既不能脱离原系统的大框架也不是简单的重复和替代。所以数据库表结构设计应保证数据的相对稳定这样才能考虑在新的数据结构下的业务处理方式。

5.4.2 设计原则 此处着重讨论如何进行规范化设计关系范式规范化过程如下 由逻辑结构设计中得出的关系模型可知转化的各关系中均无重复项和空白数据项故是第一范式而且如下图中的a b所示以出差信息及请假信息为例其它略所有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任一侯选关键字故是第二范式在第二范式的前提下可知ER图中ab所示的四个关系的非主属性之间都不存在函数依赖关系故图ab所表示的关系均属于第三范式。

6.系统运行与维护

6.1 系统的运行

1.初始数据的输入 本系统的输入采用鼠标和键盘相结合的输入方法。

2、怎样进入系统

A、将本系统所在的文件夹拷贝到硬盘然后执行其中的人事管理系统的程序文件即可应注意要将全部文件的属性变以存档消除只读属性。

B、在随后出现的登录界面上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

3、怎样使用本系统 点击鼠标左键即可进行相应功能的选择。a b 请假编号 员工编号 病假天数 事假天数 假期开始时间 出差编号 出差开始时间 出差目的地 出差天数 员工编号 消去重复项 1NF 消除部分函数依赖 2NF 消除传递函数依赖 3NF 和空白数据项 非规范化关系

6.2 系统的维护 本系统是个较复杂的人-机系统由于系统外部环境与内部因素的变化不断影响系统的运行同时需要系统不断地适应这些变化不断地完善系统以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与服务水平这就需要自始至终进行系统的维护工作。系统的维护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程序的维护指的是修改部分或全部程序这种维护往往是在条件发生变化或原系统的效率低的情况下进行的。

2数据文件的维护指的是按照用户的要求对数据文件进行不定期的修改。

3代码的维护随着系统的发展和变化可能会出现旧代码不能适应新要求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变更代码予

以维护。

4硬件的维护指的是对系统所使用的设备进行维护。本系统的日常维护由人事部门专人来负责如果出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则由开发者来负责。总结与体会 做完这个企业人事管理系统后我深有感触。从选取设计企业人事管理系统这个题目到对企业职员基本信息了解从系统的需求分析及数据库设计到应用程序设计其中每一步都很重要虽然无论在运用SQL Server 2005还是Visual Basic 6.0方面的知识都碰到过困难但经过查阅课本和书籍重新学习后都一一解决了。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做完实验后自我感觉虽然系统做出来在运行上没有错误但如果企业拿来使用的话就存在不少问题功能不灵活处理的信息少等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这些问题都是因为自己对现实问题了解的不深导致的我明白在以后的系统设计中需要多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样才能使以后开发出来的软件实用。

2.软件工程人事管理系统 篇二

1 软件体系结构概述

为了保证软件质量,提高软件可靠性、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软件设计的核心已从“算法+数据结构=程序”的传统计算模式转向对系统的总体结构即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和规范。软件体系结构确定系统的组织结构和拓扑结构,说明系统需求和构成系统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提供一些设计决策的基本原理。

良好的体系结构可以维系软件系统的完整性,使得开发和维护工作有序进行;还可以简化软件系统的复杂性,让众多的开发单位的软件工程师能以并行方式开展工作。良好的体系结构应当允许并易于随时对构件系统和应用系统进行改进。软件体系结构要区分稳定部分和可变更部分,稳定部分应当是对软件的子系统和接口组织最具影响的部分,将与预见到的变更相关的子系统和接口设计成可变更的。

2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本质上,软件体系结构是对软件需求的一种抽象解决方案。在引入了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之后,应用系统的构造过程变为“问题定义——软件需求——软件体系结构——软件设计——软件实现”,软件体系结构架起了软件需求与软件设计之间的一座桥梁。而在由软件体系结构到实现的过程中,借助一定的中间件技术与软件总线技术,软件体系结构将易于映射成相应的实现。

作为软件应用开发,采用了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法,就意味着在需求与设计之间加入了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这样为软件的复用和软件的维护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更加容易保证软件的正确性。采用软件体系结构的开发方法,就要在软件需求调研之后对软件需求进行抽象,这样可以保证软件在相同业务逻辑部门,不同组织机构的环境下得以复用,从而保护优秀软件成果和历史投资。

软件体系结构抽象出了很多常见的系统构建模式,面对综合人事信息系统这样一个实际系统,很难判断它究竟是管道型,还是面向对象型,或者是分层型,单纯把它归到任何一型都是很勉强的。综合人事信息系统是复合型系统,综合人事信息系统的参考模型为异构模式。

下面对综合人事信息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进行分析:

综合人事信息系统软件体系结构也可以看作类似的分层结构:从应用上可以分为三部分,面向核心业务的应用,企业/校园级的应用,面向员工/准员工的应用,其中用户、角色、权限管理模块作为一个贯通构件横跨三部分。按照传统的分层模式,面向核心业务的应用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分为两次。企业级的应用和面向员工/准员工的应用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分为三层。

综合人事信息系统在人事核心应用的工资管理与津贴管理构件中,这两个构件的软件体系结构采用了管道过滤器模式。

采用面向对象的模式对综合人事信息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分析,可以得到系统的配置图、用例图和类图,说明它符合面向对象型模式。

3 综合人事信息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关键技术研究

通过对综合人事信息系统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设计及应用,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尤其是设计高校综合人事信息系统软件体系结构模型的时候,解决了很多重要的技术问题,现论述如下:

3.1 数据复用

软件的成分,不单单指程序,还包括数据、文档等,在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中,还要考虑数据的复用。可以开发一些视图作为数据构件,增加系统的灵活性。

在需求中,并不需求花名册构件,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会经常需要花名册,比如:人事部门配合工会发放春节福利时,就会要求人事部门提供花名册。

在研究数据复用技术的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数据抽取技术,在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中,可以将重要的业务中间数据作为数据构件予以保留。

某些数据在与人事部门的调研中,只作为一般临时数据,但是按照软件体系结构的开发方法从全局和共享的角度考虑时,系统就应该将其作为数据构件予以保留。

例如我们在初次设计工资审批构件的时候,只将工资审批表作为打印模块的一个中间数据,在打印结束后,即清空,等待下次打印时使用,工资审批表只是作为纸质材料上报和存档。在需要与其他部门在进行数据交互的时候,就不能提供工资审批表的电子资料。如果我们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中将此构件分解为生成(计算)工资审批表、工资审批表数据构件和打印工资审批表三个构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符合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规范,在业务变动的时候,不改动代码。

3.2 扩充性问题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通过一次的开发,就解决所有的问题。在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时候,要适度考虑软件的扩展性与前瞻性。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以前的人事信息系统都只是面向管理的,现在的人事信息系统不仅要面向管理,还要面对服务,还要适应SOA的体系结构。例如:以前对人事系统的需求是将一次全单位工资调整的时间从一个月缩短到几天。现在则会要求不再重复填表,网上查询人员、工资、招聘等各类信息,这些与信息共享及数字化校园有关的内容。

需求的不断变更不能导致软件体系结构的不断变更,软件体系结构要求相对比较稳定,能保证7-10年的生命期,理论上可以到10年以上。因此,在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时候要适度考虑软件的扩展性与前瞻性。在本文提出的综合人事信息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在某高校建立以来,已经持续使用了6年,中间虽然增加了一些构件,但是软件体系结构一直没有大的改动,预计其还会再使用5年左右,将来还会对构件做一些变更,在用户、角色、权限部分可以采用统一身份认证与授权系统。

由此,从本文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成熟的软件体系结构,必须考虑软件的扩展性与前瞻性,在某一构件发生改变时,不影响软件质量与功能。

为了解决系统扩充性问题,就必须对数据规模问题进行研究。

在进行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系统的数据规模,而系统的数据规模与单位的人员规模相关。一般负责人事工作的员工人数为单位总人数的1%左右,人事数据量为单位人数的100倍以内。本文中提出的综合人事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适合与单位人数在2000—20000之间,并存在二级管理的人事信息系统。规模小的单位采用此人事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存在过度投资的问题。

3.3 构件技术

3.3.1 构件的粒度大小选择问题

在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时构件粒度要合适的原则下,本文进行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时候,对粒度大小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功能和复用,而不是代码量。例如图4-1中花名册构件只有一条SQL语句,但是因为其功能单一,多处要复用,所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构件;而工资综合统计和工资自动变动虽然代码量很大,在万条以上,仍然只作为一个构件。

合适的粒度有利于不同类型软件的构件复用,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将不同类型软件,人事信息系统和库管销售系统中构件进行白盒复用。说明优秀的软件体系结构配合优秀的构件极大的提高软件生产的效率。控制粒度大小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功能和复用。

3.3.2 构件的成熟度问题

成熟的软件体系结构需要的优秀的构件支撑,优秀的构件也同时是企业的优质资产,软件资产往往比设备资产更重要,也更宝贵。我们在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时候要保护单位的优质资产,成熟的构件的支撑起优秀的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犹如大厦的基础和框架,但是,如果没有优秀的构件进行支撑,也只能是一个空架子。本文对优秀构件的描述如下:

1)优秀构件首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是正确的。例如,工资调整构件的工资计算必须正确,计算6000人,不能有一个人工资出错。否则,运行结果不能应用,构件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而且,错误的改正也很耗费时间,在6000人中找到出错的这个人是很困难的。

2)仅仅运行结果正确也是不够的,系统还必须高效,运行时间不能过长。例如:在干部年报统计软件运行初期,计算一次报表需要半个小时,导致有些用户以为计算机死机,这样的构件就必须改进,提高效率。

3)算法要经过数学验证,例如:在工资调整中经常出现倒回去算帐的问题,也就是工资的实际调整时间滞后与工资应该调整的时间,我们采用定积分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4)优秀的构件易于同其他系统进行组装,且在组装后依然保证正确性。

5)优秀的构件应该经历过若干个版本。

核心功能构件必须是优秀构件,同时在系统升级中要保护优秀构件。

3.4 分层问题

分层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难点之一是就是系统的分层问题,或者说层次间的界面问题,就是考虑某些功能放到系统的哪一层。我们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考虑尽量把业务和逻辑放到数据层解决,就是把某些业务用标准SQL写入数据库中去,这样做的好处是代码量少,系统安全性高,不用考虑表示层的界面问题。同时,本文也不赞同将所有的业务逻辑放入逻辑层。

将部分逻辑放入数据层,还有一个特别的好处就是开发时可以同时使用多种开发工具同时进行开发,就是可以实现软件的异构开发和并行开发。

例如:允许某个二级单位(XX中心)人事管理员查询本单位人员的学历、学位、职称信息。这个业务逻辑可以有三个处理方式,一是放到逻辑业务层,实现方式为:

登录;

查询权限表确定权限;

Select人员表.姓名,人员表.姓名,人员表.姓名,人员表.姓名from人员表

Where单位=“XX中心”;

输出查询结果;

第二种方法是放到数据层,实现方式为:

Create View view_xxzx as

Select人员表.姓名,人员表.姓名,人员表.姓名,人员表.姓名from人员表

Where单位=“XX中心”;

Create user select_xxzx;

grant view_xxzx查询权限to business;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点,在具体设计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也可以将这个功能实现的代码分别放在数据层和逻辑层。实现方式为:

数据层:

Create View view_xxzx as

Select人员表.姓名,人员表.姓名,人员表.姓名,人员表.姓名from人员表

Where单位=“XX中心”;

逻辑层:

登录;

查询权限表确定权限;

Select*from view_xxzx;

本文在综合人事信息系统实现的时候采用的是将代码分别放在数据层和逻辑层,这样做是考虑将用户权限管理独立出来,有利于构件的复用,也易于采用统一授权与认证平台。

4 结束语

通过综合人事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在实践中解决了两个问题,就是复用和变更。

论文研究了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中考虑的数据复用问题和数据提取技术。分析了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的扩充性问题,保证设计的软件体系结构有比较长的生命力。研究了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与数据规模的关系问题,提出了高校职工规模与综合软件体系结构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本章研究了软件构件技术,论文认为粒度的大小选择首先要考虑的是功能和复用,而不是代码量;分析了优秀软件构件应该具备的几个条件。论文分析了软件体系结构难点之一的分层问题,提出了将功能实现的代码分别放在业务逻辑层与数据层,有利于构件的复用。

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建立了人事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参考模型,解决了综合人事信息系统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摘要:采用软件体系结构技术,可以使软件开发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开发的软件系统具有可重用性、共享性和可维护性,并可以提高软件生命周期。论文对综合人事信息系统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解决了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中的数据复用、数据提取、系统扩充、数据规模、分层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软件体系结构,人事信息系统,软件复用

参考文献

[1]孙昌爱,金茂忠,刘超.软件体系结构研究综述[J].软件学报,2002,13(7):1228-1235.

[2]覃征.软件体系结构[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3]覃征,谢国彤.电子商务体系结构及系统设计[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5]梅宏,陈锋,冯耀东,等.ABC:基于软件体系结构、面向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J].软件学报,2003,14(4):721-732.

[6]欧阳,康徐明.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人力资源测评系统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3(7).

[7]刘超,张莉.可视化面向对象建模技术——标准建模语言UML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9.

[8]邵维忠,麻志毅,蒋严冰.UML的现状及未来发展[N].计算机世界,2001.

3.软件工程人事管理系统 篇三

关键词:传统人事管理;价值缺失;价值重建;现代人事管理

传统人事管理分为干部人事管理与劳动管理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即脑力工作者管理与体力劳动者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是一种计划体制下的组织形式。传统人事管理以泰罗经典科学管理原理为基础,兼容并蓄,将其思维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成果。从组织效率来看,无论是干部人事管理还是劳动管理亦或人力资源管理,要做到与理论相对应就必须将提高组织效率作为管理最终目标。

一、传统人事管理价值缺失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该体制之下的人事管理均存在以物为本,而非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重控制而轻追求是所有人事管理存在的通病,其具体表现为轻视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重视控制人的具体行为过程,着眼于监控人事之间关系,管理特征具体表现为重细节、重执行,效率导向作用被完全忽视,从而导致传统人事管理出现诸多弊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取代传统计划经济机制,知识与能力逐渐成为组织能力与组织效率的核心因素,传统物质因素影响力越来越小,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的地位确立后,社会也由物质本位朝向知识与能力本位方向而稳步发展。

(一)人的物化

人事管理理念与原则并未随着社会走向而产生根本性改变,所改变的仅仅是一个称谓。从根源本质来讲,人力资源开发并没有解决人事管理价值缺失问题,人力资源开发将人力视作一种资源,将“人”与“物”直接划上等号,因此,人力资源开发在实践内容与思维定式上,存在一定偏差。人事管理基本内容基于本体论意义来说,即为对组织中人与职位、职位与职位、员工与员工之间进行管理,这些因素全部归结起来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人事关系。

人事关系管理内容中必须要有“人”的存在,但是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人”由有机完整富有个性的个体被物化为抽象符号化的人力资源,因此人事关系管理内容中,“人”的要素已经不复存在,核心要素的缺失,导致了人力资源开发失去了系统性质,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演变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实践过程为与其相适应,在员工认识方面更加体现出了视“人”为“人力资本”的逻辑,进一步导致人事管理价值的缺失。所以,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产生了以人力资源开发为意义的人事管理,但究其本质,依旧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人事管理无太大区别。

(二)管理非人性化

将传统人事管理至于面上理性审视,我们不难发现其价值缺失根源在于“人”被物化,传统人事管理一味追求组织效率,而忽视对员工利益诉求的考量,现代人事管理则有着明显不同。现代人事管理所追求的是价值,组织管理者作为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先明确自身价值追求,并以此为基础,规范人事管理具体实践活动。传统人事管理在组织实践过程中,无法有效平衡组织效率和员工发展之间的关系,两种价值观经常出现冲突,而这种矛盾正是管理非人性化的源头。

绝大部分组织在招募初级工作员工时要求工作经验,并以此为堂皇借口,逃避培养年轻员工责任,直接导致大批刚出校门的学子无法找到理想工作;除此之外,组织内部明显缺乏培养员工方面的投入,大部分员工在组织内无法得到能力提升;人事考核极度片面,只关注现实绩效,并依据绩效对员工进行奖惩,使员工养成只重视短期绩效和表面成绩的习惯;人事奖励普遍运用物质奖励,忽视精神激励,员工缺乏一定内在动力;人事管理采用刚性制度,忽视员工情感管理,组织内部员工之间关系普遍冷漠且庸俗。

二、人事管理价值重建

(一)人事管理思维转变

现代人事管理思维特征在于追求一般规律,忽视差异。这一思维以泰罗经典科学管理原理为基础,极大体现了效率对经济管理正面作用,而与之相适应的个性化思维,应运而生。虽然该思维代表了人事管理发展规律,但在当前时代,忽视员工个性化追求依旧有着庞大生存空间。随着知识与能力逐渐取代物质成为实践核心力量,优秀人才逐渐在组织发展中体现出决定性作用。因此,现代化人事管理首先需要满足个性化员工对组织价值的诉求,才能充分调动员工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组织才能发展壮大。在这种思想指引下,员工价值实现才得以确立。具体而言,现代人事管理思维应体现物质与精神有机统一、组织与员工有机统一以及现实与未来有机统一。

(二)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经典科学背景之下的人与物都是被管理对象,人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被符号化、抽象化,并成为一个被动的客观存在体,这种现象在我国尤为多见。人事管理者要将人塑造为一颗“螺丝钉”,即一个有用的物品。而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社会建设所追求的目标已经发生了改变,成为了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需促进人民自由与全面发展。社会目标的转变要求组织改变传统人事管理理念,改变人在组织中被管理的地位,赋予员工在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因此,现代化人事管理要将组织生涯与员工生涯契合在一起,在保证组织忠诚度的同时,提高员工忠诚度,协调组织与员工之间生涯设计与开发关系,达到组织与员工共同发展目标,真正实现人事管理所承载的价值。又由于组织存在一定“公器”性,其性质决定了人事管理需要将组织效率提升作为基本目标,完成价值追求。但效率提升永无止境,其代表的是外部对于组织价值的诉求,并非内部员工的价值诉求。所以,现代人事管理务必重视组织内部员工对于组织价值的诉求,平衡组织效率提升与员工对组织价值诉求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人事管理工作中心转变

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转变必须解决中心转变问题,即从以事为中心转为以人为中心。传统人事管理要求从职位出发,对从事者素质进行要求,并从中挑选适合人选,并采用效率指标对员工进行能力衡量,一旦员工无助于组织效率提升,或有其他人选时,原有员工将会被替换。传统人事管理无视员工合理的价值诉求,组织内部在客观上自然缺乏凝聚力,员工更不会对组织产生忠诚感。

相比之下,现代人事管理以平衡组织需求与员工价值需求为主体,确立以人为中心地位,组织人事管理过程中除满足组织效率需求外,尽可能满足了员工对组织基本价值的需求,实现了现代人事管理的本体性质。从组织角度而言,现代人事管理不仅满足了员工需求,同时还提升了员工忠诚度,组织凝聚力与向心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促进了人事激励制度可持续性发展。

(四)人事管理基本原则转变

传统人事管理建立在效率取向基础之上,其管理原则是因事择人;现代人事管理所奉行原则是适材适所,即因事择人与为人择事二者的有机统一。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事管理基本原则不同点在于:前者出发点有单一性,而后者出发点具有双向性。传统人事管理基本原则无论在人力资源开发还是人力资源投资等问题上,均立足于从事要求;现代人事管理基本原则同时满足人对事的期待、事对人的要求,平衡二者关系,并从中找出合适的人员进行人事管理。在管理实践中满足职位对员工要求,实现员工自我发展价值。

三、结束语

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知识与能力等非物质要素作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核心要素,需要得到所有组织管理者的重视。只有将人的基本价值诉求作为组织管理根本,才能摆脱传统人事管理所带来的弊端。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的进步要求组织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而员工生存、发展、福利、待遇、竞争环境等才是现代人事管理需要履行的基本职责。

参考文献:

[1]张秋芳,赵中学,武永红等.关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探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5):130-130.

[2]张冰英.论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J].赤子,2014(12):252-252.

[3]孟庆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3(8):52-52.

[4]胡巧婷.论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J].赤子,2013(5):189.

[5]李佳宇.关于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J].科学与财富,2015(3):267-267.

[6]边莹.传统人事管理的价值缺失与重建[J].华章,2013(27):67-67.

[7]涂吉胜,颜士钦.传统人事管理的价值缺失与重建[J].管理观察,2013(21):73-73,74.

4.软件工程人事管理系统 篇四

校人字[2013]5号

为进一步创新我校人才管理模式,激活多种形式的用人机制,合理有效地利用编制资源以发挥最大效用,畅通我校硕士研究生人事代理人员发展通道,我校每年将按一定比例选拔思想政治表现优秀、服务意识强、教学科研及管理能力突出的硕士研究生人事代理人员转入正式事业单位编制。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管理办法。

一、选拔对象

1.根据每年进人计划,公开招聘来我校工作的硕士研究生人事代理人员;

2.根据《安徽工程大学选拔优秀毕业硕士研究生留校暂行规定》选留的人员。

二、基本条件

1.符合我校当引进人才岗位招聘要求及标准;

2.人事代理聘用满一年且考核合格; 3.身体健康。

三、相关岗位入编标准

硕士研究生人事代理人员入编符合基本条件的同时,还要符合相关岗位入编标准。

(一)教学岗位入编标准

在聘用期间,教学工作量饱满、爱岗敬业、品德良好,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除符合基本条件外,还需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两项:

1.考核达到良好等次;

2.教学测评在学院专任教师测评中排名前二分之一,教学质量考核达

到良好等次;

3.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三类论文1篇; 4.主持校级教研或科研项目1项; 5.取得四类教学效果1项;

6.获得院级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奖励1次; 7.个人获得院级表彰或奖励2次。

(二)辅导员岗位入编标准

在聘用期间,能出色地完成辅导员的工作任务,认真履行辅导员岗位职责,取得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除符合基本条件外,还需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两项:

1.考核达到良好等次;

2.获得校级集体奖励的班级占所带班级总数的15%;

3.A级班占所带班级总数的40%或学风优良寝室占所带班级学生寝室总数的12%;

4.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三类论文1篇; 5.主持校级教研或科研项目1项; 6.取得四类教学效果1项; 7.个人获得院级表彰或奖励2次。

(三)其他专技技术岗位及党政管理岗位入编标准

在聘用期间,爱岗敬业、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能较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取得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除符合基本条件外,还需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两项:

1.考核达到良好等次;

2.结合岗位工作内容,起草相关的规章制度、政策性文件等文稿;

3.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三类论文1篇; 4.主持校级教研或科研项目1项; 5.取得四类教学效果1项;

6.参加全省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并取得资格证书; 7.个人获得院级或所在总支表彰或奖励2次。

四、除符合入编基本条件外,在聘用期间,凡是达到下列条件中之一,可直接申请入编。

1.凭博士录取通知书与学校签订培养协议;

2.个人获得校级以上综合类表彰或奖励; 3.考核达到优秀等次;

4.教学能力突出,获得校级以上教学方面奖励;

5.科研能力突出,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二类以上期刊论文或主持四类以上科研课题,或取得三类教学效果;体育艺术类教师取得二类以上专业实践业绩;

6.管理能力突出,在本工作系统内获得省级个人奖励或获得校级优秀管理人员称号。

五、入编程序

1.申请人根据岗位要求提交入编书面申请,填写《安徽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人事代理人员入编审批表》,提供各类证书、科研成果等相关材料复印件;学院或部门对申请人材料进行审查,确保材料的真实性;

2.经党政联席会议或部门会议集体讨论,学院或部门可向学校人事处推荐符合入编条件的人选,全面、客观的对申请人聘期内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并签署推荐意见;

3.人事处审核申请人员的相关材料,组织相关部门对申请人组织考核,3

按一定比例择优选拔拟入编人员,拟入编人员占当年进人计划指标名额;

4.拟入编人员在学校校园网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人事处将拟入编人员上报学校批准;

5.学校研究确定最终入编人员; 6.办理入职手续。

六、其他规定

1.硕士研究生人事代理人员实行一年一聘的方式聘用,合同一年一签。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硕士研究生人事代理人员,学校不再与其签订合约:

(1)累计聘用满四年且仍未达到入编条件的;(2)考核出现不合格等次的;

(3)因工作岗位需要调整工作,受聘人拒绝合理安排的;

(4)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学校规章制度的;

(5)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学校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严重违法乱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与学校签订博士培养协议的硕士研究生人事代理人员,根据当学院或部门进修计划指标空缺情况,可占当进修计划指标名额。

3.对学校有特殊贡献的硕士研究生人事代理人员,经学校批准,转入正式事业单位编制不受入编条件限制。

5.软件工程人事管理系统 篇五

南京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岗位制度实施暂行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学校决定实行特聘教授岗位制度。通过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带动一批重点学科、重要载体和优秀团队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条 在学校重点建设的学科、重要载体和领域设置特聘教授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招聘条件,实行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动态管理。

第三条 特聘教授实行岗位聘任制,按需设岗、公开招聘、专家评审、择优聘任、合同管理,聘期三年,特殊人才聘期经协商可延长至五年。聘任期间,须在学校全职全时工作。对特殊人才可实行柔性管理。

第二章

岗位设置

第四条

特聘教授岗位原则上在二级学科或教学科研团队中设置。根据学科性质和岗位职责将特聘教授岗位划分为A岗和B岗两类。

第五条

设置特聘教授岗位的范围:

(一)对我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学术上达到或最有可能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的重点建设学科;或教学科研实力较强,处于国内外学科发展前沿,有望实现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

(一)主持完成过国家级科研项目,且近三年获批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的主持人;或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的负责人;或二级博士学科点、一级硕士学科点的带头人;或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重要技术岗位的负责人。

(二)近五年取得的成果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第一作者在本学科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其中至少有10篇被SCI、EI、CSSCI等检索收录。

2、作为第一作者在本学科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及以上奖励的主持人。

3、作为第一作者在本学科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篇以上,其中至少3篇被SCI、EI、CSSCI检索收录,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1)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的主持人或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及以上奖获得者(排名前2);(2)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3)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以上(排名第一)。

4、国家“千人计划”“特支计划”等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对象,国家特色专业(二类)主持人,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

(一)获准设置的特聘教授岗位由学校面向校内外公开招聘符合条件的人选。

(二)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特聘教授人选。第十条

特聘教授候选人确定聘任程序

校长办公会议根据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意见审定特聘教授人选,由校长与受聘人员签订聘任合同,规定聘期及聘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章 岗位职责

第十一条

特聘教授聘期内须履行以下职责(3年聘期):

一、教学任务:主持学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或编写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并完成一定数量的本学科核心课程讲授任务。

二、科研任务:以南京工程学院为承担单位,申请、主持国家、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或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开展应用技术开发和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等。

(一)聘期内,A岗须完成以下科研任务中的3条:

1、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以上。

2、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被SCI、EI、CSSCI收录检索研究论文6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在本学科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以上。

3、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排名前2)。

进步和发展,有高层次的论文发表或论著出版,或承担较高水平的科研项目。

六、组织开展国际国内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同行建立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关系,提升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七、设岗单位的特定岗位职责:具体职责由设岗单位在申请设岗时根据岗位性质按上述几方面分别作出明确要求并形成书面意见,经学校批准后执行。

第六章 待遇及工作条件

第十二条 聘期内,A、B岗特聘教授分别享受二级或三级教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国家规定的工资和基础性绩效工资部分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同时,另享受相应特聘教授岗位津贴(以下简称“特岗津贴”)30-40万元/年、20-30万元/年。

第十三条 校外引进的特聘教授人事关系一般须调入学校,调入学校的特聘教授可根据《南京工程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实施办法》规定享受相应层次引进人才的安家费、购房补贴等相关待遇,但在学校服务期须满八年。安家费、购房补贴在受聘人员购买商品房后,学校首付购房补贴和安家费款的80%,其余20%分别在服务期的第七年、第八年平均发放。特聘教授人事关系不调入学校且学校未能提供住宿的,聘期内由学校每月提供1500元的租房补贴。

第十四条

在聘期内学校为特聘教授提供学科建设经费(含

一、特聘教授聘期内每满一年须进行一次考核。

二、聘期内第2年由二级单位按聘期考核标准进行中期考核,考核结果报学校审核。中期考核主要检查工作进展以及任务完成情况,评议受聘者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业绩,着重检查科研成果。

三、期满考核由学校和二级单位共同组织,按聘任合同中确定的岗位职责进行聘期目标考核。

第二十一条 学校每年预留特聘教授特岗津贴的30%,期满考核优秀或合格者全额发放,不合格者予以扣发,考核优秀人员另奖励特岗津贴标准的5%。

(一)考核作为续聘和解聘的依据。考核合格,可继续续聘,考核不合格,解除聘任合同。聘任期满,经考核优秀或合格并符合应聘条件人员,可参加新一轮聘任,重新签订聘任合同续聘,考核不合格者不再续聘。

(二)聘任期满,如因退休、岗位变动等原因不能上岗者,或考核不合格者,将不再续聘。人事关系调入学校且不能被继续聘为特聘教授者,则按学校实际聘任的岗位享受相应的待遇。

第二十二条 特聘教授如有违反学术道德规范、或在申报中有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学校一经发现,将中止与其聘约,并追究相关责任。

第八章

6.人事管理系统设计 篇六

院系: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10届06班

学号:10006520633

姓名:代刚

日期:2011-05-16

人事管理系统设计

1、数据库功能分析

即该数据库能够实现的主要功能。

2、数据库需求分析

3、数据库逻辑结构分析设计

即该数据库由哪些表组成,每一个表含有哪些字段及相应的属性设置。

4、创建数据库

即该数据库、表、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用户自定义函数的T-SQl语句。

5、设计总结

描述自己的设计体会

7.软件工程人事管理系统 篇七

1. 加大宣传, 提高对高校人事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人事档案管理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事档案中所记录的教师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方向等信息是制定全员聘任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 高校档案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 一要提高高校领导对人事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使其充分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并将人事档案工作纳入高校整体工作计划中, 给予足够的支持, 扩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二要加大对高校教职员工的宣传力度, 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档案意识, 使教职员工能积极主动向档案部门交送归档材料, 保证人事档案的完整性。

2. 注重收集, 丰富高校人事档案内涵

人事档案收集的内容要根据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 体现出人才个性, 为高校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用提供依据, 达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可根据高校发展的需要, 改变人事档案千人一面的状况, 针对不同岗位职责确立收集的重点, 应着重收集反映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工作业绩等方面的材料;着重收集反映教学人员教学成果等方面的材料;着重收集反映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材料。在档案的收集上要及时、完整, 在档案的鉴别上必须遵循“取之有据, 舍之有理”的原则, 注意及时补充收集新材料。此外, 人事档案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个人简历的记录, 还要注重充实考核、奖惩、学历、职称聘任、工作实绩、创造发明等方面的内容, 全面反映每个教职员工承担岗位、工作类别、等级情况, 反映对应岗位的基本条件、履行职责情况及绩效考核情况, 任职过程中的工作创新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反映科研成果、获得业绩的情况。事业单位人员聘用程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要经过若干阶段或步骤, 人事档案要系统地记载和反映这些阶段的不同特点、不同内容, 以全面直观地反映本单位教职员工在聘用过程中的全貌, 作为继续聘用或晋升的依据。

3. 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 实现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

高校实施全员聘任制需要利用人事档案信息对教师综合素质、人才结构等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 为人才预测提供各种数据, 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由传统手工方式向信息化、现代化转变, 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 以适应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 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 信息库中不仅要有姓名、年龄、部门、毕业学校、工作时间、所学专业、政治面貌、家庭成员等相对静态的信息, 还要有工作简历、职务变动、职称变动、讲授课程、研究生导师、科研论文、考核及奖励等个人德、能、勤、绩等方面的动态信息, 以及创造发明、科研成果鉴定材料、学术著作、译著和在重要刊物上发表的获奖论文或有重大影响的论文等。通过实行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 不仅能使档案管理人员从重复、繁琐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 而且能对人事工作中产生的各类信息进行存贮、加工、检索、更新、传输, 为人事工作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 充分满足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对人员信息的高效利用需求, 达到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服务的目的。

4. 提高高校人事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首先, 提高信息管理能力。高校人事档案工作者应具备对档案信息进行科学归纳、总结、鉴别、筛选与分类的能力, 能运用计算机、通讯设备和现代化办公设备完成档案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送处理, 进而为制定人事制度改革相关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为领导科学决策创造条件。其次, 提高语言文字修养。高校人事档案工作者应具备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 正确理解有关政策和规定, 综合分析问题, 总结工作经验, 撰写书面材料。再次, 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档案是历史记录, 反映历史, 记载历史, 与社会历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懂得历史, 才能了解人事档案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作用, 才便于正确理解人事档案内容, 鉴别档案真伪, 准确判定人事档案价值, 管好和用好人事档案。

参考文献

[1].丁健.高等学校全员聘任制浅析[J].黑龙江教育, 2008.8

8.软件工程人事管理系统 篇八

什么是人事干部素质

(一)率先垂范,给人以榜样。做组织人事工作的同志在各个方面都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坚决不做;

(二)关心同志,给人以亲切感。一是在政治上关心同志;二是在工作上支持同志;三是在生活上照顾同志,做到以诚相待,平易近人;四是在困难上帮助同志;

(三)业务熟练,给人以精灵感。组织人事工作部门工作杂、矛盾多、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要求高、政策性强,要求从事组织人事工作的同志要刻苦学习,做到熟悉业务,了解情况,掌握政策;

(四)办事公道,给人以正义感。组织人事工作涉及到人们的切身利益,要求人事干部无论大事、小事,都应该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

(五)善于创新,给人以进取感。随着时代发展变化的,总会有与现时不相适应的东西,这就要求组织人事干部要以时俱进,研究分析新情况、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六)踏实工作,给人以敬业感。要树立安心本职工作、热爱本职工作的思想,不为名利所困惑,愿做“无名英雄”,树立人事干部工作无小事的意识,力争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

提高人事干部素质的必要性

从事本职工作多年来,经过长期与同行的交流和观察到的现象,人事干部素质的提高是必要的,从上级的重视程度到人事干部本身的工作水平和质量、选用人事干部等方面都是不规范的,比如:

(一)各级人事干部管理机构重视的程度还不够。除了一些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上等级的单位以外,其它单位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大多都是兼职人员,有的还是出于工作照顾对象,有的甚至还不是党员;责任性、知识性、专业性都存在着不少问题;

(二)岗位专业知识技术培训还不到位。有的没有经专门业务培训就上岗,业务不熟悉,尤其新参加工作的人事干部, 不但不是该专业毕业,也没有经专门的业务培训,只好跟着边做边学;

(三)有的单位没有严格按章办事,出现新参加工作的毕业生档案下落不明;随意办理传递干部人事档案,甚至造成有的毕业生档案自己存放现象;

(四)没有规范的干部人事档案审查纠错机制,有的干部人事档案没经严格检查核对就发出去。不但纸张不规范,填写表格随便用纸、用笔、语言不当。就材料不全也没有及时追补续整,造成不必要的后续追补工作等等;

(五)各职能部门工作配合也不够好。在干部人事档案的利用过程中,各职能部门配合不密切,有的部门工作人员办事教条主义,各有自己的做法,部门整理档案的口径和标准不一致,给干部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频设障碍。

提高人事干部素质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就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前普遍存在的各式各样的问题,提高人事干部素质是十分必要的手段。人事干部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相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管理水平也恰恰体现人事干部的素质,两者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也是相互作用的。人事干部素质的提高,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好坏的决定因素,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质量保证,因此,在具备组织人事干部素质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要素: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各级领导应把人事干部素质提高作为政绩的量化条件之一。也就是要求人事干部达到怎么样层次的政治教育和文化学习,必须具备怎么样的文化程度和政治水准,真正使人事干部组织是一个让干部群众放心的可依赖的部门;

(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工作就是服务”的信念,明确服务方向,端正服务态度和职业道德,这是每个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加强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不但要提高组织人事干部的政治素养和文化水平,还要注重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人事干部素质是多方面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知识水平,必须真正熟悉、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基本要求;

(四)强化对新技术的应用程度,充分利用电子技术实行从“纸质管理”转变为“电子信息”的升级,实现计算机数据库软件更准确更快捷的方式,不断挖掘档案中丰富的资源为干部队伍建设服务,为单位管理和发展提供科学数据;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事干部素质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水平,两者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也是相互作用的,人事干部素质决定人事干部管理水平,所以要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这两者都是不可缺少的,两者都要重视和提高,只有这样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才能跟着时代发展的步伐。只有各级领导机构齐抓共管,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将会迎来新的春天。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

9.人事工资管理系统 篇九

登录界面如图1所示。

图1登录界面

二、主界面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单击【登录】按钮,打开如图2所示的主界面。

图2主界面 图2中的菜单中包含的菜单选项如下: 【人事管理】:档案管理、奖罚管理、调动管理、考评管理。【工资管理】:考勤津贴、工资总结。【系统管理】:部门管理、数据备份。【用户管理】:操作员管理、修改口令、更改操作员。【退出】不包括任何选项。

三、人事管理菜单

1.选择图2中的【人事管理】►【档案管理】菜单选项,打开如图3所示的界面。

图3档案管理

选择图3中的【增加】工具按钮,打开如图4所示的界面,以实现增加员工信息。

图4增加员工信息

在图3中选中某员工,单击【修改】工具按钮,打开如图5所示界面,以实现员工信息修改。

图5修改员工信息界面

2.选择图2中的【人事管理】►【奖罚管理】菜单选项,打开如图6所示的界面。

图6奖罚管理

选择图6中的【增加】工具按钮,打开如图7所示的界面,以实现增加员工奖罚信息。

图7增加奖罚管理

选择图6中的某一员工记录,单击【修改】工具按钮,打开如图8所示的界面,以实现修改员工奖罚信息。

图8修改员工奖罚信息

在图6中选中某员工记录,单击【删除】工具按钮以实现删除员工奖罚信息。

3.选择图2中的【人事管理】►【调动管理】菜单选项,打开如图9所示的界面。

图9员工调动管理界面

选择图9中的【增加】工具按钮,打开如图10所示的界面,以实现增加员工调动信息。

图10增加员工调动信息

选择图9中的某一员工记录,单击【修改】工具按钮,打开如图11所示的界面,以实现修改员工调动信息。

图11修改员工调动信息

在图9中选中某员工记录,单击【删除】工具按钮以实现删除员工调动信息。

4.选择图2中的【考评管理】►【调动管理】菜单选项,打开如图12所示的界面。

图12考评管理界面 选择图12中的【增加】工具按钮,打开如图13所示的界面,以实现增加员工考评信息。

图13增加考评信息

选择图12中的某一员工记录,单击【修改】工具按钮,打开如图14所示的界面,以实现修改员工考评信息。

图14修改考评信息

在图12中选中某员工记录,单击【删除】工具按钮以实现删除员工考评信息。

四、工资管理菜单

1.选择图2中的【工资管理】►【考勤津贴】菜单选项,打开如图15所示的界面。

图15考勤津贴界面

在图15中选择工资月份,选择员工编号,输入全勤奖金、加班工资,单击【增加】工具按钮,以实现增加员工考勤津贴信息。

2.选择图2中的【工资管理】►【考勤津贴】菜单选项,打开如图16所示的界面。

图16工资总结界面

在图16中选择月份,显示对应员工工资信息。

五、系统管理菜单

1.选择图2中的【系统管理】►【部门管理】菜单选项,打开如图17所示的界面。

图17部门管理

单击图17中的【增加】工具按钮,打开如图18所示的界面,以实现增加部门信息。

图18增加部门

选择图17中的某一部门,单击【修改】工具按钮,打开如图19所示的界面,以实现修改部门信息。

图19修改部门

在图17中选中某员工记录,单击【删除】工具按钮以实现删除部门信息。

2.选择图2中的【系统管理】►【数据备份】菜单选项,打开如图20所示的界面。

图20数据备份

五、用户管理菜单

1.选择图2中的【用户管理】►【操作员管理】菜单选项,打开如图21所示的界面。

图21操作员管理

在图21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选择权限,单击【增加】工具按钮,以实现增加操作员信息。在图21中的某一操作员,会自动填写用户名和密码,可以修改用户名、密码、权限,单击【修改】工具按钮,以实现修改操作员信息。

在图21中的某一操作员,单击【删除】工具按钮,以实现删除操作员信息。

2.选择图2中的【用户管理】►【修改口令】菜单选项,打开如图22所示的界面。

图22修改密码

输入登录用户的原始密码,两次输入相同的心密码,单击【确定】按钮,实现密码修改。3.选择图2中的【用户管理】►【更改操作员】菜单选项,打开如图23所示的界面。

图23更改操作员

10.人事管理系统源代码 篇十

char xm[7];char xb[3];char sr[15];char whcd[13];char zc[17];char sfzh[19];char lxdh[12];int gl;int nl;};struct member_info member[N+1];int CurrentCount=0;void input(){ char sfjx=1;

while(sfjx!=0)

{

if(CurrentCount==N)

{

printf(“n人数已达上限,不能添加!!n”);

sfjx=0;

}

else

{

CurrentCount++;

printf(“n请输入员工信息(姓名 性别 生日 年龄 文化程度 联系电话 身份证号码 工龄 职称):n”);

scanf(“%s%s%s%d%s%s%s%d%s”,member[CurrentCount].xm,member[CurrentCount].xb,member[CurrentCount].sr,&member[CurrentCount].nl,member[CurrentCount].whcd,member[CurrentCount].lxdh,member[CurrentCount].sfzh,&member[CurrentCount].gl,member[CurrentCount].zc);

printf(“n是否继续(0--结束,其它--继续):”);

scanf(“%d”,&sfjx);

}

} printf(“人员已排序”);int i,j;

for(i=1;i

for(j=CurrentCount;j>i;j--)

if(strcmp(member[j].sfzh,member[j-1].sfzh)<0)

{

member[0]=member[j];

member[j]=member[j-1];

member[j-1]=member[0];

}

printf(“n

人事基本信息表n”);

printf(“ 序号 姓名 性别

生日 年龄 文化程度 联系电话 身份证号码

工龄

职称n”);

for(i=1;i<=CurrentCount;i++)

printf(“%4d %6s%3s%11s%3d%8s%12s%20s%3d%5sn”,i,member[i].xm,member[i].xb,member[i].sr,member[i].nl,member[i].whcd,member[i].lxdh,member[i].sfzh,member[i].gl,member[i].zc);

system(“pause”);} void save(){

FILE *fp;

fp=fopen(“ygjbxx.txt”,“w”);

if(fp==NULL)

printf(“n文件打开不成功,信息无法保存!!n”);

else

{

fprintf(fp,“%d”,CurrentCount);

for(int i=1;i<=CurrentCount;i++)

fprintf(fp,“n%8s%4s%16s%4d%14s%13s%20s%4d%18s”,member[i].xm,member[i].xb,member[i].sr,member[i].nl,member[i].whcd,member[i].lxdh,member[i].sfzh,member[i].gl,member[i].zc);

fclose(fp);

printf(“n信息已成功保存!!n”);

}

system(“pause”);} void read(){

FILE *fp;

fp=fopen(“ygjbxx.txt”,“r”);

if(fp==NULL)

printf(“n文件打开不成功,信息无法读取!!n”);

else

{

fscanf(fp,“%d”,&CurrentCount);

for(int i=1;i<=CurrentCount;i++)

{

fscanf(fp,“%s%s%s%d%s%s%s%d%s”,member[i].xm,member[i].xb,member[i].sr,&member[i].nl,member[i].whcd,member[i].lxdh,member[i].sfzh,&member[i].gl,member[i].zc);

printf(“姓名:%s 性别:%s 生日:%s 年龄:%d 文化程度: %s 联系电话: %s 身份证号码: %s 工龄: %d 职称: %sn”,member[i].xm,member[i].xb,member[i].sr,member[i].nl,member[i].whcd,member[i].lxdh,member[i].sfzh,member[i].gl,member[i].zc);

}

fclose(fp);

printf(“n信息已成功读取!!n”);

}

system(“pause”);} void search(){

char dcsfzh[19];

int sfjx=1,i;

while(sfjx!=0)

{

printf(“n请输入一个待查员工的身份证号码:”);

scanf(“%s”,dcsfzh);

strcpy(member[0].sfzh,dcsfzh);

i=CurrentCount;

while(strcmp(member[i].sfzh,dcsfzh)!=0)

i--;

if(i==0)

printf(“查无此人!!n”);

else

{

printf(“n此人详细信息如下:n”);

printf(“姓名:%s 性别:%s 生日:%s 年龄:%d 文化程度: %s 联系电话: %s 身份证号码: %s 工龄: %d 职称: %sn”,member[i].xm,member[i].xb,member[i].sr,member[i].nl,member[i].whcd,member[i].lxdh,member[i].sfzh,member[i].gl,member[i].zc);

}

printf(“n是否继续(0--结束,其它--继续):”);

scanf(“%d”,&sfjx);

}

system(“pause”);} void del(){

char dcsfzh[19];

int sfjx=1,i,j;

while(sfjx!=0)

{

printf(“n请输入一个待删员工的身份证号码:”);

scanf(“%s”,dcsfzh);

strcpy(member[0].sfzh,dcsfzh);

i=CurrentCount;

while(strcmp(member[i].sfzh,dcsfzh)!=0)

i--;

if(i==0)

printf(“查无此人!!n”);

else

{

printf(“n此人详细信息如下:n”);

printf(“姓名:%s 性别:%s 生日:%s 年龄:%d 文化程度: %s 联系电话: %s 身份证号码: %s 工龄: %d 职称: %sn”,member[i].xm,member[i].xb,member[i].sr,member[i].nl,member[i].whcd,member[i].lxdh,member[i].sfzh,member[i].gl,member[i].zc);

printf(“n按任意键开始删除......n”);

system(“pause”);

for(j=i+1;j<=CurrentCount;j++)

member[j-1]=member[j];

CurrentCount--;

printf(“n已成功删除......n”);

system(“pause”);

}

printf(“n是否继续(0--结束,其它--继续):”);

scanf(“%d”,&sfjx);

}

system(“pause”);} void modify(){

char dcsfzh[19];

int sfjx=1,i;

while(sfjx!=0)

{

printf(“n请输入一个待修改员工的身份证号码:”);

scanf(“%s”,dcsfzh);

strcpy(member[0].sfzh,dcsfzh);

i=CurrentCount;

while(strcmp(member[i].sfzh,dcsfzh)!=0)

i--;

if(i==0)

printf(“查无此人!!n”);

else

{

printf(“n此人详细信息如下:n”);

printf(“姓名:%s 性别:%s 生日:%s 年龄:%d 文化程度: %s 联系电话: %s 身份证号码: %s 工龄: %d 职称: %sn”,member[i].xm,member[i].xb,member[i].sr,member[i].nl,member[i].whcd,member[i].lxdh,member[i].sfzh,member[i].gl,member[i].zc);

printf(“n请输入新内容......n”);

printf(“n请输入人员相关信息(姓名 性别 生日 年龄 文化程度 联系电话 身份证号码 工龄 职称):”);

scanf(“%s%s%s%d%s%s%s%d%s”,member[CurrentCount].xm,member[CurrentCount].xb,member[CurrentCount].sr,&member[CurrentCount].nl,member[CurrentCount].whcd,member[CurrentCount].lxdh,member[CurrentCount].sfzh,&member[CurrentCount].gl,member[CurrentCount].zc);

printf(“n已成功修改......n”);

system(“pause”);

}

printf(“n是否继续(0--结束,其它--继续):”);

scanf(“%d”,&sfjx);

}

system(“pause”);} int check(){

int count=0,name,pass;

while(count<=2)

{

printf(“n请输入用户名及密码:”);

scanf(“%d%d”,&name,&pass);

count++;

if((name==1)&&(pass==1))

count=10;

else

if(count>2)

count=5;

}

if(count==10)

return 0;

else

return 1;} struct mem_gz {

float jbgz;float cql;float jj;float kk;float grsd;float sf;};struct mem_gz mem[N+1];void inputgz(){ char sfjx=1;CurrentCount=0;

while(sfjx!=0)

{

if(CurrentCount==N)

{

printf(“n工资已添加完毕,无法添加!!n”);

sfjx=0;

}

else

{

CurrentCount++;

printf(“请输入身份证号码为:%s的员工工资资料n”,member[CurrentCount].sfzh);

printf(“n请输入员工工资信息(基本工资 考勤 奖金 扣款 个人所得税):n”);

scanf(“%f%f%f%f%f”,&mem[CurrentCount].jbgz,&mem[CurrentCount].cql,&mem[CurrentCount].jj,&mem[CurrentCount].kk,&mem[CurrentCount].grsd);

mem[CurrentCount].sf=mem[CurrentCount].jbgz*mem[CurrentCount].cql+mem[CurrentCount].jj-mem[CurrentCount].kk-mem[CurrentCount].grsd;

}

printf(“n是否继续(0--结束,其它--继续):n”);

scanf(“%d”,&sfjx);

}

system(“pause”);} void savegz(){

FILE *fq;

fq=fopen(“yggzxx.txt”,“w”);

if(fq==NULL)

printf(“n文件打开不成功,信息无法保存!!n”);

else

{

fprintf(fq,“%d”,CurrentCount);

for(int i=1;i<=CurrentCount;i++)

fprintf(fq,“n%f %f %f %f %f %f”,mem[i].jbgz,mem[i].cql,mem[i].jj,mem[i].kk,mem[i].grsd,mem[i].sf);

fclose(fq);

printf(“n信息已成功保存!!n”);

}

system(“pause”);} void readgz(){

FILE *fq;

fq=fopen(“yggzxx.txt”,“r”);

if(fq==NULL)

printf(“n文件打开不成功,信息无法读取!!n”);

else

{

fscanf(fq,“%d”,&CurrentCount);

for(int i=1;i<=CurrentCount;i++)

{

fscanf(fq,“%f%f%f%f%f%f”,&mem[i].jbgz,&mem[i].cql,&mem[i].jj,&mem[i].kk,&mem[i].grsd,&mem[i].sf);

printf(“基本工资: %f 考勤: %f 奖金: %f 扣款: %f 个人所得税: %f 实发工资:%fn”,mem[i].jbgz,mem[i].cql,mem[i].jj,mem[i].kk,mem[i].grsd,mem[i].sf);

}

fclose(fq);

printf(“n信息已成功读取!!n”);

}

system(“pause”);} void searchgz(){

int dcbh;

int sfjx=1;

while(sfjx!=0)

{

printf(“n请输入一个待查员工编号(身份证号从小到大的顺序):”);

scanf(“%d”,&dcbh);

if(dcbh<1||dcbh>CurrentCount)

printf(“查无此人!!n”);

else

{

printf(“n此人工资信息如下:n”);

printf(“基本工资: %f 考勤: %f 奖金: %f 扣款: %f 个人所得税: %f 实发工资:%fn”,mem[dcbh].jbgz,mem[dcbh].cql,mem[dcbh].jj,mem[dcbh].kk,mem[dcbh].grsd,mem[dcbh].sf);

}

printf(“n是否继续(0--结束,其它--继续):”);

scanf(“%d”,&sfjx);

}

system(“pause”);} void delgz(){

int dcbh;

int sfjx=1,j;

while(sfjx!=0)

{

printf(“n请输入一个待删工资的编号:”);

scanf(“%d”,&dcbh);

if(dcbh<1||dcbh>CurrentCount)

printf(“查无此人!!n”);

else

{

printf(“n此人工资信息如下:n”);

printf(“基本工资: %f 考勤: %f 奖金: %f 扣款: %f 个人所得税: %f 实发工资:%fn”,mem[dcbh].jbgz,mem[dcbh].cql,mem[dcbh].jj,mem[dcbh].kk,mem[dcbh].grsd,mem[dcbh].sf);

printf(“n按任意键开始删除......n”);

system(“pause”);

for(j=dcbh+1;j<=CurrentCount;j++)

mem[j-1]=mem[j];

CurrentCount--;

printf(“n已成功删除......n”);

system(“pause”);

}

printf(“n是否继续(0--结束,其它--继续):”);

scanf(“%d”,&sfjx);

}

system(“pause”);} void modifygz(){

int dcbh;

int sfjx=1;

while(sfjx!=0)

{

printf(“n请输入一个待修改工资员工的编号:”);

scanf(“%d”,&dcbh);

if(dcbh<1||dcbh>CurrentCount)

printf(“查无此人!!n”);

else

{

printf(“n此人工资信息如下:n”);

printf(“基本工资: %f 考勤: %f 奖金: %f 扣款: %f 个人所得税: %f 实发工资:%fn”,mem[dcbh].jbgz,mem[dcbh].cql,mem[dcbh].jj,mem[dcbh].kk,mem[dcbh].grsd,mem[dcbh].sf);

printf(“n请输入新内容......n”);

printf(“n请输入人员工资信息(基本工资 考勤 奖金 扣款 个人所得税 实发工资):”);

scanf(“%f%f%f%f”,&mem[CurrentCount].jbgz,&mem[dcbh].cql,&mem[dcbh].jj,&mem[dcbh].kk,&mem[dcbh].grsd,&mem[dcbh].sf);

printf(“n已成功修改......n”);

system(“pause”);

}

printf(“n是否继续(0--结束,其它--继续):”);

scanf(“%d”,&sfjx);

}

system(“pause”);} void listgz(){ int i;

printf(“n

员工工资信息表n”);

printf(“ 序号 基本工资 考勤 奖金 扣款 个人所得税 实发工资n”);

for(i=1;i<=CurrentCount;i++)

printf(“%4d %8f%8f%8f%8f”,i,mem[i].jbgz,mem[i].cql,mem[i].jj,mem[i].kk,mem[i].grsd,mem[i].sf);

system(“pause”);}

void main(){

int xz=1;

printf(“

*~*~*~*~*~*~*~*~*~*~*~*~*~*~*~*~*~*~*~*n”);printf(“

*

欢迎使用人事工资管理系统

*n”);printf(“

***************************************nnn”);

if(check()!=0)

{

printf(“n你无权使用本系统......nn”);

system(“pause”);

}

else

{

while(xz!=0)

{

printf(“n请选择相应功能:n”);

printf(“1-录入n2-查询n3-修改n4-删除n5-保存n6-读取n7-输入员工工资n8-保存工资信息n9-读取工资信息n10-修改工资信息n11-删除工资信息n12-工资列表n0-结束n请输入选择:”);

scanf(“%d”,&xz);

switch(xz)

{

case 1:

input();break;

case 2:

search();break;

case 3:

modify();break;

case 4:

del();break;

case 5:

save();break;

case 6:

read();break;

case 7:

inputgz();break;

case 8:

savegz();break;

case 9:

readgz();break;

case 10:

modifygz();break;

case 11:

delgz();break;

case 12:

listgz();break;

case 0:

printf(“nn谢谢使用本系统!nn”);system(“pause”);break;

default:

printf(“n无此功能,请重新选择......n”);

system(“pause”);

}

}

上一篇:暨南大学历年复试线下一篇:门急诊护理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