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的读后感

2024-06-21

《狼图腾》的读后感(精选14篇)

1.《狼图腾》的读后感 篇一

《狼图腾》读后感

《狼图腾》读后感

看完《狼图腾》 已经很久了,巨大的冲击到现在还没有消散。这本世界上迄今为止惟一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向我们我们展示了曾经美丽的蒙古大草原和草原 人、草原狼艰难、丰富而又让我们觉得新奇的生活。作者十几年的知青生活,使得这些故事读来娓娓动人,跃然纸上。真实的故事最能打动人,亲身经历的事也才最 能写出感情,我们读了也才会深受震撼。因为我对时下流行的商业炒作总是心怀疑虑,直到发现很多人都读过,才决定也去一读这本媒体盛赞的“奇书”。于是一些想法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狼图腾》一书作者姜戎先生,以其在内蒙古边境的额仑草原插队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了神 奇的草原狼的故事,该书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一气呵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 查、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技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饶;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 后艰难的成长过程,还有游牧民族古老神秘的“以肉还肉”的天葬仪式,还有狼嚎、狼圈、狼耳、狼食、狼烟、狼旗等等传说与现实描写,使我沉迷其中,欲罢不 能,一气读完。作者给读者留下了深深的思考:为什么中国马背上的民族,从古至今不崇拜马图腾而信奉狼图腾?作者同时给于读者明朗的答案:马背上的民族信奉 狼图腾,全在于草原狼的那种令人不得不崇拜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强悍智慧的精神征服力量。这种伟大强悍的狼图腾精神就是中华游牧民族精神的精髓,是草原的 灵魂,它时刻地影响了西北游牧民族的精神和性格,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也深刻影响了全世界。

首先,作为一本小说,本书的文学性实在不敢恭维。其实既然作者不够专业,善良的普通读者完全能够理解并原谅其写作技巧的拙劣。然而,作者无法将意图表达 的观点融入故事情节中去,便每每在一段描述后,插入大段议论,手法简单到只能用“甲说”、“乙说”,“甲又说”“丙插话说”之类的语句来表现,实在业余之 极。小说不是论文,这些大段的生硬说教,粗暴打断读者的连贯阅读,以作者的观点强行代入读者的思考,阅读时的乐趣与思考权利荡然无存,即使作为普通读者也 无法忍受。然而,作者仍然无法完整清晰阐明他的观点,只好在最后亲自代入主角,开讲一堂伪学术报告---之所以用伪字形容,实在是这篇文字不过貌似有学问 的学术报告罢了。这种文体也能当作小说发表,我多少理解了中国现阶段小说不景气的原因。在我看来本书更象一部论据过于冗长的学术论文。起初以为狼只是喜欢群居的野兽,凭借着数量的优势扑捉一些小动物,苟且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生物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尴尬的.凶猛不及狮虎,速度不及猎豹.同为食肉类哺乳类动物,它也只能去欺负狐狸.它的存在也只是为了衬托虎豹们的勇猛.就象一部电影,它永远只能做配角.然而,读《狼图腾 》,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我越来越明白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无知.甚至有点愚昧.这本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汉族知青——陈阵在蒙古的额仑草原,跟随睿智、崇尚腾格里和狼图腾的毕利格老人和一些见多识广的蒙古人,在这个山美 水美的地方,渐渐地崇拜上了狼图腾。窥视狼群狩猎、见识狼群偷袭羊群、挖狼洞、养狼崽、面临了狼灾······这些让陈阵记忆犹新的事情慢慢扳转了长期对 狼的不良印象,他仿佛看见了一个勇敢、智慧、顽强、忍耐、谨慎、有冒险精神的一个似乎有形却无形的灵魂。这灵魂让他着迷,让他不停的探索狼的奥妙。当他看见老练的狼王带领身经百战的狼群,弹无虚发的狩获大量的猎物时,他被狼群的超群智慧所吸引,也被狼群种种奇怪的举动所迷惑;当他看见狼群陷入一个个 艰难的窘境,却丝毫不胆怯、不退缩,反而齐心协力共同解决困难,他又为狼群非凡的组织能力和智慧而赞叹。狼是一种多么神秘的动物!它的智慧无人能比,它的 组织能力超于寻常,它无与伦比的军事天赋仿佛与身俱来!它并非人类所想的那么坏,其实,在蒙古族人的眼里,它是毅力、勇敢、智慧、团结等众多品德的化身。

陈阵模模糊糊地看到且领悟到,狼图腾是一个强大、神秘、极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图腾,它能在冥迷之中影响着一个人的信仰,让狼——这个并不凶恶反而能让人痴迷的灵魂铸进人的心.世上曾有一个未解之谜:为什么成吉思汗只有区区几万大军,却能够横扫东亚,建立一个强大而神秘的王国?许多蒙古族人都毋庸置疑地认为:这是因为成吉思汗是 草原人。一个草原人,是必须与狼打交道到的,而与狼打交道,不知不觉中,狼的智慧就慢慢融入了成吉思汗的思维中。无论是狼训练的方式,还是狼打仗的计谋,或者是狼的毅力、勇敢、思维方式,都将给成吉思汗带来不可小看的威力。

狼是智慧的.这一点在草原狼捕杀猎物的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它们的每一次进攻都堪称经典.它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多算胜,少算不胜’.在狼与人的争斗中,这种智慧也随处可见.为了不使狼群暴露,独处而被人发现的狼,往往逃向狼群相反的方向.牺牲自己,保全群体.这绝非聪明,而是智慧.狼是团结的.它们很少各自为战,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调度下进行.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排山倒海,勇不可挡.即使是它们被牧民和猎狗围困,四面楚歌,它们依然镇定自若,阵形不乱.狼是勇敢的.狼从来都不畏惧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去撕撤外围壮马的肚皮,与马同归于尽.与群狗的争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继,即便是战斗到最后一条也毫不畏惧.在那片草原上它们是实实在在的王者,谁与争风? 在草原上,人类成了名副其实的学生,人从狼那里学来了智慧,团结和勇敢.于是有了成吉思汗.于是有了横扫欧洲的蒙古骑兵.朝鲜战争结束后,艾森豪威尔告戒美国军人永远不要做两件事,一是永远不要进攻莫斯科,二是永远不要和中国军队在陆地作战.然而,他可能忘记了这组矛盾其实在一千年前就有了答案.当年火烧莫斯科的正是这帮狼图腾的血性中国人.说起草原,大家脑海里的第一幕可能就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景象.湛蓝的天空下可以豪情万丈的踪马驰骋,可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可以肆无忌惮的呼吸那里的新鲜空气.但又有几人知道,狼为这幅美景所立下的功劳.因为狼的存在使得草原鼠,黄羊的数量得以控制,有效的保护了草原.因为草原鼠和黄羊数量过多会破坏草原,进而使土地沙化.狼也控制着旱獭的数量,旱獭厚厚的皮毛是蚊虫寄生过冬的场所.所以狼也间接的控制着蚊虫的数量.可见.狼是处在草原生物链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狼,草原也就不复存在.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非常了解这一点的.所以他们恨狼,同时也爱狼,杀狼同时也崇拜狼.人和狼就在这种微妙的关系中生活了数千年.狼也成为了那里文明的起点,那里人们的歌声,舞蹈,以及人性的豪放,无不和狼有着密切的关系.毫无夸张的说,那里的生机勃勃,那里悠久的历史都是拜狼所赐!然而,这一切被一些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人破坏了.他们开着大马力的吉普车,抗着射程极远的步枪肆意捕杀那里的草原狼,并乐此不彼.当我看到一匹大狼被一辆吉普车狂追了20公里,费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带着不屈的眼神轰然倒地的那一刻.我再也读不下去了.这时的狼是英雄,而人,成了最卑劣的动物.罢了,罢了,不读也罢,就让草原的腾格里来惩罚那些在草原展开屠杀的人好了,就让黄沙掩盖那些所谓的文明好了.种什么样的因就得什么样的果.人类在长期的自然界的生存斗争中,人和狼都积累了自己的生存手段,暂不讨论其中狼的睿智、勇敢,单是蒙古草原人畏狼、敬狼,将狼视为草原的生命图腾而言,我们便对狼之精神可见一斑。而最伟大精深的是最后作者纵观了中国的发展史,探讨了各个朝代、民族存在和民族性格,讨论了农耕、游牧、狩猎等不同时期的民族性格,是民族性格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并且作者旁征博引,纵古观今,还将世界发展与我们联系起来,最后使我们看到社会发展的源泉、中国发展的源泉乃是千千万万中国人们之精神。我们呼唤狼的精神,唾弃羊之懦弱、摒弃千百年来儒家思想之糟粕,中国才会真正的站立起来!

游牧民族是敬天的。他们把天看作自然的化身。他们敬酒时,要首先用手指将酒向上洒几滴,以表示对天的尊敬。甚至他们死后,也要采取天葬的方法来达到“魂归腾格里(蒙语:天)”的至高境界。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总是将头高高仰起,以求长生天赐与力量。游牧民族敬天的深层理解是,他们把自然的位置放在人之上,以仰望的姿势来面对自然。如果人向上看自然,便会觉得自己在自然的下面。这正是游牧民族顺应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原因。正是因为这样,游牧民族才曾不惜用外族的鲜血来保护草原。短视地看,这是人的自相残杀,是不人道的;而长远的看,这保住了人的生存环境,使全人类不会走向灭绝,这是顺应了自然规律的正确之举。而用农耕民族自己的话讲,他们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们只盯着脚下的几寸土地,他们是俯看自然的。他们向下看自然,便会觉得自己在自然的上面,于是就有了“人定胜天”的妄想。他们以能“改造自然”为荣,鄙视“落后”的游牧民族。觉得自己的文明才真叫文明。但自然的一再被破坏,人类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危机证明,他们错了。

真正的文明,不是你史上出了很多名著,建了不少“世界奇迹”;而是一种气度,一种尊敬自然的气度。以此来看,游牧民族的“仰望”文明才是真文明,大文明!人把自然放在什么位置,决定了人是否能常存于自然之中。为了人类的常存,让我们学着去仰望长生天!然而狼并不是与中国传统的真善美能够联系在一起,并且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相悖,也许在农耕条件下发展的华夏文明,华夏子女永远不可能将狼作为自己的信仰,唯有龙图腾才是中国炎黄子孙的代表。狼的贪婪、凶狠、狡猾,无疑我们永远不能接受。然而我们从作者的痕迹中看到了中华龙与狼的相似之处,而唯我们的欠缺,部分狼精神的欠缺,使我们的社会发展有了局限,我们需要的是一只现代狼。我们与西方的国家的差距、与日本的差距,无法例举了。然而我们同样的渴望大唐盛世、贞观之治,同样渴望只时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一统江河,同样渴望清朝的康乾盛世,希望国家强盛屹立在世界之列,为了这一梦想,我想我们不该拒绝,不能拒绝狼之精神,树立自己内心真正之图腾。

也许你会认为可以把我所说的狼性概括为一种永往无前,不屈不挠的精神,但是单单这样认为确又太过狭隘,在这狼性的背后也隐藏着其他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借鉴。

一、团队精神

在一对头狼夫妇的带领下,狼群中每一匹狼都要为了群体的幸福承担一份责任,每个成员都不希望成为光说不干的“老板”,每一匹狼都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 色。成功的团体和幸福的家庭也是如此。每位成员不仅要承担自己的义务,还要准备随时承担起更大的领导责任。一个团体的生命力很可能就维系于此。枯木不成 林,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个人如果不能融入到一个团体中那么他的价值永远也不会完全体现。

二、和平共处

狼不仅与同类密切合作,还可以与其他种类的生物和睦相处。这样做的目的有时是为了达到双方合意的目标。另外,狼与狼之间的默契配合成为了狼成功的决定 性因素,由此想到个人,想到国家,我们一直贯彻执行的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也体现了这种精神,这种和谐不仅仅体现着国人与国人的和谐,也要求与其他国家 的和谐,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之下才更有利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只有政治经济发展上去了,才能使我们国家更加强大,才能在世界的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耐心

群狼突然向驯鹿群冲去,使驯鹿聚成一群奔跑以确保安全。这时,狼群中的一匹狼猛冲到鹿群中,抓破一头“指定”的驯鹿的腿。随后这头鹿又被放开归队了。这一幕一遍一遍、一天一天地重演着,狼群耐心地等待着时机,受伤的驯鹿渐渐失掉大量血液、力气和反抗的意志。狼群定期更换角色,由不同的狼来扮演“剑 手”,使这头可怜的驯鹿旧伤未愈又添新创。狼群最终胜利的形势越来越明显了。最后,当这头驯鹿已极为虚弱,再也不会对狼群构成严重威胁时,狼群开始出击。是耐心保证了胜利必将属于狼群。实际上,此时的狼也已经饥肠辘辘,在这种数天之后才能见分晓的煎熬中几乎饿死。为什么它们不干脆直接进攻结果那头驯鹿呢? 因为像驯鹿这样体型较大的动物,如果踢得准,一蹄子就能把比它小得多的狼踢翻在地,非死即伤。狼群谋求的不是眼前小利,而是长远的胜利。这种耐心正是放远 眼光的一种重要体现,而只有把眼光放远才能获得更加长远的利益。

然而狼并不是与中国传统的真善美能够联系在一起,并且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相悖,也许在农耕条件下发展的华夏文明,华夏子女永远不可能将狼作为自己的信仰,唯有龙图腾才是中国炎黄子孙的代表。狼的贪婪、凶狠、狡猾,无疑我们永远不能接受。然而我们从作者的痕迹中看到了中华龙与狼的相似之处,而唯我们的欠缺,部分狼精神的欠缺,使我们的社会发展有了局限,我们需要的是一只现代狼。我们与西方的国家的差距、与日本的差距,无法例举了。然而我们同样的渴望大唐盛世、贞观之治,同样渴望只时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一统江河,同样渴望清朝的康乾盛世,希望国家强盛屹立在世界之列,为了这一梦想,我想我们不该拒绝,不能拒绝狼之精神,树立自己内心真正之图腾。

2.《狼图腾》的读后感 篇二

图腾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最为奇特的文化现象之一, 它与人类许多文化现象 (如法律、宗教、文字、姓氏、人名、地名、各种社会组织象征和标志等) 的起源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图腾”一词是英语totem的音译, 意为“祖先”, 最早见于1791年一位英国商人所著的《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探险》一书。书中的“图腾”一词源于印第安人鄂吉布瓦族方言otoeman, 意为“他的亲属”。现如今, 研究图腾文化也对于认识、了解人类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1.蒙古族的图腾起源

蒙古族是世界上最虔诚信奉狼图腾的游牧民族, 他们把狼作为本民族的图腾、兽祖、战神、宗师、楷模以及草原和草原民族的保护神。蒙古人不仅认为自己民族的先祖来自于“苍色的狼”, 而且蒙古王族的一些核心部落的领袖, 甚至一些核心部落本身, 也直接以狼来命名。有许多将帝王的生死与狼的命运相联系的传说。《多桑蒙古史》就记载:“有蒙古人告窝阔台言:前夜伊斯兰教力士捕一狼, 而此狼尽害其畜群。窝阔台以干八里失购此狼, 以羊一群赏来告之蒙古人, 人以狼命, 命释之, 曰:‘俾其以所经危险往告同辈, 离此他适。’狼甫被释, 猎犬群起啮杀之。窝阔台见之忧甚, 入帐默久之, 然后语左右曰:‘我疾日甚, 欲放此狼生, 冀天或赠我寿。孰知其难逃定命, 此事于我非吉兆也。’其后不久, 此汗果死。”从这种把帝王的命数与狼的生死联系起来的看法可发现远古蒙古族崇拜狼的心理流传已久。

2.图腾与蒙古族的信仰

狼本身并不是文化, 但是狼和蒙古族的信仰联系在一起时就成为一种文化。而信仰是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慢慢衍生出来的或是被创造出来的。这就说明了图腾的产生必然是和这个民族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恩格斯指出:“人在自己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其他实体的支持, 但这些实体不是高级的实体, 不是天使, 而是低级的实体, 是动物, 由此产生了动物崇拜。”通过《狼图腾》一书我们可以得知, 自古蒙古草原的自然环境就十分恶劣, 在大量的斗争中和长期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了解狼, 也因此孕育和催生了蒙古族奇特而神秘的狼图腾文化, 并且形成了独有的文化体系。

3.蒙古族的图腾禁忌

《狼图腾》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毕利格老人发现陈阵饲养小狼时怒道:“腾格里是不允许你这么做的。”这一情节正是对图腾禁忌的暗示。在蒙古族中, 他们避讳且禁止直呼图腾的名称。狼有三个名称, 即“亲戚”“腾格里诺海” (天狗) 、“成吉思汗诺海” (成吉思汗的狗) 。“腾格里”是蒙语中“天”的意思, 将狼称之为“天狗”则是蒙古族崇拜狼文化的标志性体现, 这种不直呼其名的禁忌正是他们崇拜狼的体现。

4.错综复杂的蒙古族图腾崇拜

图腾出现以后, 原始人对图腾动物的态度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派:一种是纯粹的崇拜, 图腾动物获得与神等同的地位。另一种则是一如既往的猎杀, 但这种猎杀并非和崇拜敌对, 而是人们认为图腾动物象征着祖先, 猎杀图腾动物, 食其肉、饮其血可以使祖先的血流到自己身上, 让自己获得祖先的力量, 乃至灵魂。《狼图腾》一书中既通过狼与草原上其他物种的各种斗争体现了蒙古族对狼智慧的崇拜, 又描写了多次惊心动魄的人狼斗争。其中交织着蒙古族对图腾“狼”既崇拜又猎杀的爱恨缠绵。

在《狼图腾》一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原始的图腾文化正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淡化甚至消亡。但值得庆幸的是, 蒙古族的图腾文化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抛弃了实在的图腾形式, 对图腾的崇拜只存在于人的思想中。这种无形以及代代相传的形式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蒙古族这一独特的图腾崇拜文化会永久地存留下来。

摘要:《狼图腾》讲述的是20世纪60年代北京青年陈阵去内蒙古草原插队的故事, 描述了在草原上生存的各个物种生存发展的状况, 彰显并构建一种以狼作为蒙古族民族象征的图腾崇拜信仰。但令人遗憾的是, 大多数读者都将焦点放于“狼”而忽略了“图腾”本身的存在。本文将从图腾的起源入手, 浅析《狼图腾》中的图腾文化。

关键词:《狼图腾》,草原狼,图腾文化

参考文献

[1]李婷.浅析蒙古族的图腾崇拜[J].民族民间文化研究, 2012, (4) :210.

3.《狼图腾》的传奇背后 篇三

20世纪60年代,姜戎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学青年”。他喜欢前苏联小说《静静的顿河》,那是一部充满诗意而又严酷的草原小说,哥萨克人的文化和蒙古文化很接近,那种自由、豪放、刚强的民族性格,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时,他完全未能预料,自己在多年后能够完成一部关乎草原的著作,这部著作十年间再版150多次,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如今,《狼图腾》在中国出版界的畅销经验被广为传播,更成为版权输出的成功典范。2005年,世界知名的企鹅图书购买了《狼图腾》全球英文的版权,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进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底,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的电影《狼图腾》上映,势必再次引发读者的关注。

写作始自对草原的怀念

写作《狼图腾》,缘自姜戎对草原的热爱。他1967年到内蒙古额仑草原插队,1978年返回北京,次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1年的草原生活,让姜戎与狼结下了不解之缘,钻狼洞、掏狼崽、养小狼,遭遇过狼的残暴,也感受过狼的狡黠和智慧。他亲眼见过原始草原的自然风貌,也目睹了草原的毁灭和整个游牧文明的毁坏,这样的剧变令他非常痛苦。离开草原几十年后,他看到更多的破坏,更大的灾难正在逼近。正因为如此,记忆中曾经美丽的草原离他越来越近,对它的感情和怀念越来越深。

“我们在草原插队的11年里,正好经历了草原的全盛期到最后衰败的过程。我去的时候,草原的草都是齐膝深。有一次我放羊没事的时候,在地上数了一数,在两个巴掌大小的草皮上,竟然采摘了30多种野草,抓在手里,闻到扑鼻的草香。草原一到秋天,百花盛开,非常鲜艳,一层层一丛丛浓重的色彩,看上去就像油画一样。”姜戎说,如今草原已经是草稀草矮,地皮上全是沙子。

狼图腾是几千年来中华草原民族始终一贯的民族图腾。在草原,姜戎深深地受到了狼图腾精神的洗礼。虽然狼性中具有贪婪、残暴和野蛮的负面,但是上升到狼图腾的精神层面,其中却有更多积极的因素值得发掘和学习借鉴:狼强悍进取、勇敢无畏的精神;不屈不挠的竞争精神;坚韧刚毅的团队精神;以及奋不顾身的战斗牺牲精神,等等。他用亲眼目睹的事实来揭露和批判农耕文明对草原的破坏,唤醒国人来反思民族的弱点。由草原生态的破坏写到狼,写到狼性残暴之外,慈爱、温柔、维护草原生态平衡的一面,再由此生对中国病根的剖析,成为《狼图腾》的精神价值所在。

“姜戎”的笔名缘自两个原因,一是作者祖姓为姜;二是引自于范文澜《中国通史简论》中:“炎帝姓姜……姜姓是西戎羌族的一支,自西方游牧先入中部。”姜戎说:“我认为‘戎’就是草原民族,我很推崇我姜姓祖先的这种精神。”姜戎在《狼图腾》最后一章中写到:“中国病的病根就在于农耕和农耕性格。过去知识界也有不少人认为中国病的病根是在这里。”他写《狼图腾》,不仅在于“狼”是农耕民族最怕的“猛兽”,越怕就越想了解它的真相,更在于竞争的时代需要强悍进取、不屈不挠的“狼精神”。中国的国民性格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认真重视和解决的时候了。

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姜戎进入到长篇小说创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一遍一遍地写,一遍一遍地修改,常常会忘记到底是为谁而写的。但进入到最后的“理性探掘”那部分,他却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为今天的中国人而写。

《狼图腾》走向世界

出版人安波舜拿到《狼图腾》时,在第一时间内决定了它的去留。“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阅读此书,将是我们这个时代享用不尽的关于狼图腾的精神盛宴。因为它的厚重,因为它的不可再现。”安波舜认为,能够在自然式微,物种迅速减少,人类社会的精神和性格日渐颓靡雌化的今天,读到《狼图腾》这样一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史诗般小说,是当代读者的幸运。他的宣传文案,除了在中国打开市场外,还将目标对准了国外,希望从《狼图腾》中提炼出外国人容易理解的主题。安波舜只用了不到500元的预算,以简洁而具有说服力的文案把《狼图腾》推向了世界。

2005年8月,企鹅出版集团亚洲区总裁皮特·费尔德和长江出版集团总编辑周百义在长城饭店正式签约,小说《狼图腾》的全球英文版权,以10万美元的预付高价卖给了企鹅出版集团。

2007年11月,由葛浩文翻译的《狼图腾》英文书稿打败了240部来自亚洲的文学作品,获得了香港亚洲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加拿大前总督阿德瑞纳·克拉克森(Adrienne Clarkson)的评奖词说:“这是部景观恢弘的小说,讲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内蒙古草原上的生活,对牧民与殖民、动物与人类、自然与文化等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有独具匠心的深切体会。”

姜戎书中观点和言论,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论。法国《快报》杂志评论说:“《狼图腾》是伴随着声声鼓点,在生态主义底色上绘就的启蒙小说,它所激起的热烈讨论尚未结束,包括在对地球的保护常常会与人们对生活略过于甜蜜的看法发生冲撞,以及西方不太接受的对狼的歌颂。”企鹅出版社的中国区总经理周海伦认为,像《狼图腾》这样的新奇故事,西方人很少碰到过,像一部风景电影,特别适合翻译成英文。应企鹅出版社要求,也为迎合西方读者的需要,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对《狼图腾》里的议论进行了删除,还去掉了小说背后的5万字总结。

2014年5月,《狼图腾》在京举行10年庆典。根据小说改编,即将于年底上映的同名电影剧组成员也前来捧场,法国名导让·雅克·阿诺携主演冯绍峰和窦骁等主创人员还在台上集体“狼嚎”。阿诺的名字对中国观众来说并不陌生,他曾拍摄过《虎兄虎弟》《子熊故事》等震惊世界影坛的动物影片,这次接拍《狼图腾》,则是因为自己与小说原作者姜戎有同样的经历:“《狼图腾》讲述的是一个年轻人从大城市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而我在年轻时也因为服兵役到非洲。内蒙古大草原改变了姜戎一生,在非洲的我也有同样的感受,这个题材只有我能拍。”

中国电影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强从七年前一手负责《狼图腾》项目,他回忆当买下版权后,知道自己逞强了,因为他不知道能不能拍得出来,中国技术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张强的团队为了找导演寻找了五年,五年后,版权到期了,只好再找姜戎续签。他说,当他们想到阿诺这位世界最著名的动物导演就有希望了,就等英国企鹅图书《狼图腾》英文版什么时候出来。又熬了五年,小说英文版出来了,他们第一时间把书送到阿诺导演眼前。

电影中的狼是制片人王为民养起来的。“四年过去了,你们在屏幕看到所有的狼,不管大的小的,都是我们一只只养起来的。”王为民认为狼是不可驯服的,不可能真的“养”狼,这也正是《狼图腾》的精神。

《狼图腾》的策划人安波舜曾评价姜戎是“一名古板而真诚的老头”。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更多的是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在书房中感受生活对现代的新潮事物可说是一窍不通。作为一名研究政治经济的学者,除了关注国民经济,姜戎还对俄罗斯文学、绘画等感兴趣。但是无论《狼图腾》引起怎样的争议与影响,姜戎始终回避媒体。他说,《狼图腾》是用半条命写出来的。他觉得自己的很多东西,并不被人们理解,也很难沟通。书写完了,他需要的是冷静和休息。

4.狼图腾读后感 篇四

平时我们读的多是关于人的书,但这本书的核心却是狼,作者以小说的方式向我们清晰生动的刻画了狼的生活作战,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打但这陌生的世界中却有一丝熟悉,狼的团队合作,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等品质都与人很像,他们是草原的精灵语艺术,他们有活下去的权利。

但是,如今,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草原正在被沙漠迅速吞噬,这些动物濒临灭绝。草原狼,一种以前从未听过的名字,如果不是这本书解开了一个新视角,也许,这种高贵的动物就要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消失了。难道人们要因为一时之私,一己之利,毁掉食物链,最终用黄沙埋葬整个草原吗?《狼图腾》已经用那深刻的文字敲打了我们的心,让我们保护环境,让这种精灵在没有污染的土地上驰骋。

读完这本书,再一次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博大。蒙古的游牧民族自古就是中华文化的一支,虽然远离中原文化,但却与中原文化相映生辉,取长补短。这本书出版后,引发了我们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的争论。其实这种争论是毫无必要的,因为中华文化是条大河,各族文化都是小溪,没有那条消息能代表大河,只有溪流汇聚在一起,才能构成五彩斑斓,绚丽夺目的中华文明。在今天,不仅是个人,还是国家文化,都需要这种兼容并取的精神,这样才能具有生命力。

有人说,狼图腾直逼儒家文化名族性格深处的弱性,但我觉得,狼图腾仍然是农耕文化的代表,是不适合时代的。将狼作为一种图腾,作为崇拜的对象是落后的表现。狼聪明,勇敢,具有人们渴望的返璞归真的性格,懂得战术与配合,这都是值得人们学习的,但作为图腾,他已经进入了历史,只有改变才能适应现代,给人启示。

狼的精神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狼那种共进退的近乎友谊的品质离我们越来越远,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狼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狼才能成为草原的主宰,狼才能在与蒙古人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最终被供为图腾。这种团结合作精神是治疗我们精神顽疾的良药,如今却被人们丢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冷漠防范。狼给了我们启示,给了我们榜样。

狼的生活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狼那种粗糙的生活方式贴近自然。人应该是自然与社会部分的统一。但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脱离自然,脱离我们本性中的淳朴,也许经过草原风沙的磨砺,我们能记起一些东西。过自然的生活方式,并不是倒退到动物中,而是保持生活习惯的纯朴简单,亲近自然。

5.狼图腾读后感 篇五

在《狼图腾》中,首先让我感兴趣的是对人物和狼的生动的描写,书中主人公陈阵是作者的化身,描述了30多年前陈阵作为一名北京知青,自愿到内蒙古边境的额仑草原插队,长达11年。在草原上,他钻过狼洞,掏过狼崽,养过小狼,与狼战斗过,也与狼缠绵过。整篇故事以狼为主题,共由几十个“狼故事”组成。

那些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等战术充分利用气象与地形;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小狼艰难成长过程都书中都有表述。

起初我以为狼只是群居的野兽,凭借着数量的优势扑捉一些小动物,苟且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生物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尴尬的,凶猛不及狮虎,速度不及猎豹。同为食肉类哺乳类动物,它也只能去欺负狐狸.它的存在也只是为了衬托虎豹们的勇猛。就像一部电影里它永远只能做配角。然而在读罢《狼图腾》后,我越来越明白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无知,甚至有些愚昧。

狼是智慧的。这一点在草原上狼在捕杀猎物的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它们的每一次进攻都堪称经典,它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围追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就像在实践孙子兵法,‘多算胜,少算不胜’.在狼与人的争斗中,这种智慧也随处可见。独处的狼被人发现时为了不使狼群暴露, ,往往逃向与狼群相反的方向,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全群体.这是狼的智慧。

狼是团结的。它们很少各自为战,所有的捕猎行动都是老练的狼王带领身经百战的狼群弹无虚发的狩获大量的猎物。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排山倒海勇不可挡,即使是它们被牧民和猎狗围困,四面楚歌,可它们依然镇定自若,阵形不乱。他被狼群的超群智慧所吸引,也被狼群种种奇怪的举动所迷惑;当他看见狼群陷入一个个艰难的窘境,却丝毫不胆怯、不退缩,反而齐心协力共同解决困难,他又为狼群非凡的组织能力和智慧而赞叹。狼是一种多么神秘的动物啊!它的智慧无与伦比,它的组织能力超于寻常,它无可比拟的军事天赋仿佛与生俱来,它并非人类所想的那么坏。其实在蒙古族人的眼里它是毅力、勇敢、智慧、团结等众多良好品德的集合体。

狼是勇敢的。狼从来都不畏惧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病狼去撕扯外围壮马的肚皮,与马同归于尽。与群狗的争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继,即便是战斗到最后一匹狼也毫不畏惧。在那片茫茫的草原上它们是实实在在的王者,谁能与争锋? 在茫茫草原上,人类成了名副其实的学生,人类从狼的身上学到了无私智慧,战胜一切的团结和无可畏惧的勇敢。

6.狼图腾读后感 篇六

他们的生活很幸福,直到有一天,一个新的孩子降生了。这个孩子似乎比其他孩子更有天赋,他长得很快,也逐渐摸索着学习到了许多事物。随着他的成长,渐渐地,母亲的乳汁已经无法让他吃饱迫不得已,他杀掉了其中一个孩子。但是这并不足以满足他,很快,他学会了通过杀戮来获取更多的食物,让自己日渐成长。母亲并没有责怪,她只是默默地将她的孩子埋葬,让他们化为泥土,让其他孩子得以在更好的环境里生长。母亲的孩子一个个地死去,再没有人会去抢占他的食物了,但是他却并没有放下手中的屠刀,贪欲在他的心中膨胀,他开始觊觎其他孩子美丽的皮毛,洁白的牙齿,优雅的步调……“我是一切的主宰!”他心想。但是,当他为了这可笑而卑鄙的欲望杀死了他的亲生手足之后,却蓦地发现,失去了姐妹们耕耘的家园已是一片荒芜。

这位母亲已经再无力养育她这个贪心的孩子了。孩子饥寒交迫,在悔恨和孤独中匆匆结束了他短暂的一生。这位孩子有一个名字——人类,他无私的母亲,名叫地球。

地球,这个美丽的地方,她是所有生命唯一的家园。过去人们信奉神明,他们对大自然有着一种镌刻在骨髓中的崇敬。但是,随着人类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拥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却失去了那种最原始的敬畏之情。为了放牧,毁坏了其他动物赖以生存的草原;为了造纸,砍伐了孕育生机的丛林;为了犀角和象牙,甘愿让犀牛、大象痛苦地死去……

有资料显示:每一分钟就有一种动物灭绝,当你读完这段文字时,大概已经有2种动物在地球上消失,再无踪影。而当有人提出质问的时候,他们却无辜地睁大了双眼,说着:“这不是我的错,生存无罪!”

或许你会说“那是牧人和盗猎者的错,与我何干?”但是,当你买下那双名贵的象牙筷子,炫耀那件华丽的毛皮大衣;当你贪恋着冬日的热水澡,多用了一张纸巾或丢弃一枚电池时,你的背上,就背负起了人类那不可饶恕的罪孽——那些死去动物无辜的悲泣!

你可曾想到,那件精美的牙雕上面沾染了大象死前无助的泪水?你可曾想到,那件毛皮大衣上曾浸透这猎枪下炽热的斑斑血迹?你浪费的流水让多少生灵蒙受干旱之苦;你丢弃的那片纸巾让多少动物流离失所;那枚小小的电池……却可以毁掉大片的土地!

人类自诩聪明,总是认为自己是高等生物,而轻贱其他生命。殊不知,大自然的惩罚终会降临。

我们总是以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然后再以更大的代价企图恢复环境,但是,大自然如此精密的系统,人类这点小小的智慧,又怎能悟清?正如《狼图腾》中生产队长毕利格(蒙语意思为“睿智”)所说:“草和草原是”大命“(根基),草原上所有其他的食草、食肉动物的命都是”小命“(包括人)。狼并不是草原最大的敌人,反而是维持草原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狼多了,黄羊、野兔、地鼠和旱獭等食草动物就少了,草原就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哺育了人类的牛马羊。把狼都打死了,食草动物泛滥,草原很快就会退化,从而不适宜放牧牲畜,人类也会遭殃”,大自然就如同一位天才的设计师,布置了这精密的系统,而人类一旦破坏了其中的一个环节,带来的后果,就是人类的毁灭!

我们都拥有同一个家园,甚至,我们基因的组成都大同小异。我们的祖先是同一颗原子,我们都拥有那伟大的力量——生命。我们是一家人,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没有人理应剥夺其他动物的生存的权利。如果,你想为拯救地球、拯救自己出一份力,那么请从细节做起——少浪费一滴水,少开一盏灯,拒绝一件打折的真皮大衣,举报一家售卖野生动物制品的商店……

我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问心无愧地站在大自然面前,仰望着头顶蔚蓝的天空,用坚定的语气告诉她——

7.试分析《狼图腾》中的生态意识 篇七

一、文学作品之生态文学的由来

近年来, 国内的生态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在此之前, 生态文学还经历了一个预演阶段, 这个阶段的具体时间表现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这个时期, 文学创作者开始逐渐把写作视角转到生态环境上, 这使得生态观念缓步进入认了的视线。而这一阶段的写作内容重点则主要放在了两个方面, 即对历史遗传下来的农业文明的损害、自然环境逐渐被污染所带来的生存环境恶化的问题。作家们希望通过文字的呼唤来提醒人类注意生态问题, 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以此来警示地球的生态危机, 呼唤人类的生态安全。这个阶段的作品的写作风格多表现为运用激烈沉重的言辞对人类的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欲望和行为进行猛烈的责骂, 希望能通过对环境恶化后的诸多不良后果的描写, 来警示人类要有忧患意识。作者们对其眼中看到的各种自然生态被不断破坏的现象深感痛心, 因而在其作品中多进行了个人关于人性的反思的描述。而对于承载作品表现力的相关对象, 这一阶段的作品重点讲述了人类对于资源的无止境掠夺和破坏, 人类之于自然环境而言, 是以一种恶势力的形式存在着, 因而对人类做了强烈的谴责。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 纪实性较强, 基于环境恶化的真实现象, 对恶化的事实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生态文学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创作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文学作品中, 生命是平等的意识逐渐被人类所熟悉,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开始被提上日程。而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 首先就要存容纳不同生物种类与人类共同生存上说起, 于是对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直接或者间接关系开始被深入挖掘, 生态文学的热浪一阵高过一阵, 进而动物形象便随之踏入人类视野中。尤其是对于过去被认为是凶残、奸诈、阴险的猛兽的形象重新打造, 开始逐渐成为新时期生态文学作品的重要写作内容。这种大环境下产生的文学作品在结构上逐渐开始发生一些变化:首先从描写对象来看, 作品中开始运用一些动物形象来开展不同视角下关于生态环境变化的描写;其次, 在作者主旨意图的表现方法中, 不再一味粗暴的完全否定人类的所有行为, 而是站在一个比较理性的角度, 公平客观的追溯造成环境恶化的相关因素, 并思索该如何解决这一现象;与前一阶段的报告性文学相比, 此时的文学作品多为中长篇小说体裁。《狼图腾》便是创作于这一阶段的优秀作品。它不但使得狼在人类的心目中的形象被彻底改变, 为其打上了坚毅、英勇、合作的众多优良特征, 还使得整个文学世家兴起了一阵激烈的“狼”性。

二、《狼图腾》所标示的生态意识

《狼图腾》的出现, 对生态文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积极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启示人类应给与草原的相关生态破坏现象以相应的重视。该书以一种人类所不熟悉甚至可以称之为陌生的角度对于原始草原独具的特殊魅力进行了描述, 尤其是对于草原狼与过去截然相反的形象的描写, 强烈的抨击着读者的内心, 使之为之驻足。在过往的认知中, 狼, 不仅会对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还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类争夺着生存资源。作为敌对双方, 人和狼之于彼此而言, 都是一种危险的存在, 但对于人类来说, 狼是不可或缺的, 因为那样人会因为缺乏忧患意识, 而逐渐流失原有的生命力。

《狼图腾》最特别的便是其不再墨守成规, 敢于从不同视角描写出草原狼特有的魅力。本书将人与狼重新放回原生态的竞争环境中, 向读者展示了草原狼之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不可替代的特有作用, 对生命的价值作出了不同思考。小说描写了一个知青, 在与狼的不同接触中逐渐了解狼的不同特性, 并从一个对狼有着强烈的畏惧心理的人类逐渐转变成能够与狼崽朝夕相处, 能够感受到草原人民对于狼的那种复杂感情的朋友的故事。这种思想的转变, 在某种意义上是有悖于我们过往的观念的, 但却极其符合现今的生态理念的发展。《狼图腾》中所体现的生态意识主要表现在一下两点上:

1、揭露了草原环境的生态危机, 警示世人

处在发展中的中国, 经济发展多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 人类争夺自身利益的同时, 往往伴随着的是无止境的掠夺自然赐给人类的各种资源。在人类眼里, 自然只是人类的一个生存场所, 没有大局观, 对于自然之于人类长远发展的深刻影响没有深入理解, 只是一味像自然索取, 这些无不成为生态文学所强烈谴责的内容。《狼图腾》介绍了草原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始末, 无情的展示了经济发展过程中, 人类为求发展所暴露出的本性, 正是由于人类的这种无知以及贪婪的本性, 给自身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如果这种破坏不能够被及时有效的制止, 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不被改变, 人类将永远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大草原。

《狼图腾》的作者用其优美的文笔, 向读者描绘出草原的原始风貌的独特魅力。然而人类是残酷的, 书中讲述了很多自私的人类, 为着所谓的利益, 残忍的对美丽的草原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破坏。作者对于不同人员对草原的破坏行为进行了激烈的抨击。批评他们不懂得存在于草原中不同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 他们不顾草原环境的平衡状态, 到处乱挖乱造, 不仅杀害草原上的狼, 还对其他生物赶尽杀绝, 毫无生态意识, 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总有一天会受到自然的报复。《狼图腾》对于人类自身的所作所为将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进行了描述, 并警示人类, 草原一直在退化, 终有一天, 草原会因为人类的破坏而成为一片沙漠, 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最终会被毁在自己手里, 没有了美丽的家园, 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将会是幻想, 甚至生存都会成为问题。

2、自然和人处在同等地位, 必须和谐相处

《狼图腾》讲述了的是生存在一个广阔的草原上的不同物种间复杂关系。草原这种生态系统, 其组成部分是多种多样的, 人类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且与其他部分相比, 大家应该都是平等的, 而且彼此间还有着很多联系,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书中写到草原狼近乎消失了, 然而人类的生存环境却没有因此而改善, 相反, 草原沙漠化越来越严重, 生态失衡, 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劣, 而且人类的精神食粮越来越匮乏, 没有了与狼的竞争, 人类开始失去原有的活力, 生命不再多姿多彩。因而人类应该尊重草原上的所有不同物种生存的权利, 《狼图腾》告诫人类, 必须坚持与自然和谐共处, 以平等的心态对待草原上的每一个物种, 爱自己也爱护草原上的其他生物。

三、结论

《狼图腾》告诉我们, 换一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物种的原始形态, 生命对于人类是珍贵的, 对于维护草原生态平衡的每一个生物而言也一样是珍贵无比的, 草原的眼泪已经流干了, 所以它变成了沙漠, 为了防止它更加衰老干枯, 我们不能再伤害它, 让它流泪了。

参考文献

[1]刘永鑫.论《狼图腾》的生态意识[D].吉林大学, 2010.

[2]宁清丽.《狼图腾》中文化认同的人类学阐释[J].柳州师专学报, 2009 (6) :32-35.

8.敬畏《狼图腾》 篇八

狼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凶狠而可怕的形象,“狼外婆”、“狼来了”,众多的狼故事,传送给我们的观念就是可怕、凶狠,不招人喜欢,理当诛之。然而,读了《狼图腾》,观念却为之一新。

《狼图腾》通过一位“知青”的讲述,展示知青在蒙古草原的生活图画。书中,陈阵从小喜欢观察狼,到处掏小狼,直到把小狼的狼牙磨掉流血,最终小狼得病死去。书的最后,知青回到额伦草原祭拜草原之神腾格里,祭拜小狼的洞穴,整个过程伴随着额伦草原生态的日益破坏,那种破坏是渐进的。本书不仅是故事精彩,它写出了人类无意识中对大自然的侵略。人类的本意是想改造大自然,親近大自然,让自然为自己所用,但又不知不觉中毁了美丽的大草原。

蒙古的草原狼——草原民族的图腾,狂傲不羁。它是草原之神——腾格里在草原上的使者。今天看来,陈阵不该养小狼。狼是自由的,是傲视草原的,不应该被我们圈养起来。书中,毕利格大叔说:“养了小狼触犯了神灵。”对无神论者来说,我们触犯的就是大自然。更何况小狼也许是白狼王的后代,人类更应该敬畏它。

读到最后,原本以为陈阵会把小狼放回草原,让其回归草原幽灵的本色,可是陈阵没有。可见我们人类的贪婪,明明知道有些东西得到了并不会有好的结果,却要归为己有,最后就是毁灭。小狼最终死了!到后来,额伦草原变成了圈起来的草丛圈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没有了,狼群追逐马群时笑傲江湖的风情没有了。留下的是一片生态破坏后的怅然,

姜戎通过《狼图腾》中描述的蒙古草原狼的故事,讲述出他多年来所忧虑的环境与生态问题,以及他对中国国民性格的反思。可以这样说,这是一个社会学家对自我精神的一种洗礼。它写出了一幅画,更写出了一种精神!

作品得到“亚洲文学奖”评委们的关注,摘取了首届曼氏亚洲文学大奖。郑渊洁说,姜戎先生写了一部旷世奇书《狼图腾》!姜戎感到非常欣慰的同时也表示:“我始终希望自己不仅能写出好看的故事,而且能够超越原有的中国文学模式,使作品具有更广泛的世界视角和普世价值。”

《狼图腾》是作者的自我忏悔,是人们对草原所作所为的反思,也是对人与自然这一命题的深刻思考。对自然的利用并不是要改造它,而是要在遵从其规律的前提下适度地利用它。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这是这本书的主旨,也是值得我们反复品味的内容。

9.《狼图腾》读后感 篇九

《狼图腾》是一本长篇小说,是作者姜戎三易其稿的心血之作。后经上网查询得知,作者姜戎原名吕嘉民,1946年4月出生,北京人。曾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1967年自愿赴内蒙古额仑草原插队。1978年返城。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作品《狼图腾》:1971年起腹稿于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草原。初稿于北京。20xx年岁末定稿于北京。20xx年4月出版,作者凭借此作荣登“20xx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引发广泛关注。作者姜戎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煌煌五十万言,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草原狼,重新认识了草原,重新认识了我们的历史,重新认识了人类自己。这是一部关于狼的史诗,一部带给人无比震撼的纪实体小说。文章看似写狼与人之间的故事,实则反映的是人性与狼性、狼道与天道,人类与自然,人类生存信仰等方面的问题。内在道理耐人寻味。

书中几十个狼的故事有机连贯,一气呵成。情节曲折紧张,场面宏大神奇。有大青马勇敢镇定地独闯狼阵,侥幸于狼口脱险;有蒙古女人和九岁小孩与狼徒手搏斗,生擒恶狼;有蒙古猎人坐山观狼群设伏击杀黄羊,而从中渔翁得利;有石圈里的飞狼之谜的惊人推断;有狼群与军马惨烈的生死决斗,同归于尽;有白毛风和蚊虫的天灾人祸,生死存亡;有草原狗和草原狼的你死我活,不共戴天;有人与狼的殊死较量,相存相依;有作者千辛万苦喂大的小狼,狼性不改,渴望回归自然的非凡的命运和悲壮一生……最后,作者道出了自己对小狼的忏悔,对蒙古老人的忏悔,对草原的忏悔。震撼了我们现在已经不会轻易感动的灵魂,让我们在读过之后不由自主地产生无尽地思索。

狼,原与狗是一家,但它比狗少了奴性,多了野性。不会为了嗟来之食而不顾尊严地向主人摇头晃尾。铮铮的傲骨,绿莹莹的闪着狡黠目光的双眼,四根令人闻风丧胆的狼牙,黑、灰或白的并不好看的毛色,强而有力的四肢和尾巴,就构成了一匹驰骋草原狂野不羁的狼的形象。

狼,最凶猛的武器就是它的上下四根狼牙,如果没有这锋利的狼牙,狼所有的勇敢、强悍、智慧、狡黠、凶残、贪婪、狂妄、雄心、耐心、机敏、警觉、体力、耐力,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等一切的品性统统为零。狼牙,是狼的一切,是狼的命。

狼,虽然凶残,但是母狼却是母性最强的动物之一。可以为了孩子放弃猎物,可以为了孩子饥肠辘辘,可以为了孩子不惜一切甚至是舍弃生命!

狼,又是团结的,很少各自为战,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调度下进行。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排山倒海,勇不可挡。即使是它们被牧民和猎狗围困,四面楚歌,却依然镇定自若,阵形不乱。

狼,月下长啸,无比凄凉,它的内心是孤独的、野性的。就算一个人把它从小养大,给了它再多的付出和关爱,它最后还是会毫不留情地离你而去。毕竟,自由才是狼的最高生存宗旨。

狼,它们从来都不畏惧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去撕扯外围壮马的肚皮,与马同归于尽。与群狗的争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继,即便是战斗到最后一条也毫不畏惧。它们是实实在在的王者。苍狼面前,谁与争锋?

通过阅读此书,我们理解了狼性,也就会明白为什么成吉思汗的铁蹄能够扫荡千军万马横跨欧亚大陆,就会明白中国近代屈辱的百年历史的成因。狼为什么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这是每一个有危机感的民族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温良淳厚的思想已深深地扎进我们心中,忍让、谦和成了中华民族的主流。经历了几千年此文化的熏陶,我们的民族一度陷入了颓靡,无知与愚昧在过去一直充斥着我们的内心,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也因此卧睡千年,毫无进步。我们崇尚的汉文化虽一直延绵至今,但此中却无数次受到草原民族的攻击甚至是侵占。而草原民族正是在与狼的抗争中,不断强健起来。狼的智慧与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懦弱与落后,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过去的中国是落后的,这是由如羊般软弱依赖的农耕精神促使的,这正是华夏民族性格中的缺憾。或许我们应该从狼的身上得到启发,摒弃其弱点,发扬其优点,像草原狼一样勇于开拓进取,坚持不懈,奋发向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许《狼图腾》这本书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在于这些,但是狼的智慧与拼搏精神却是我们最该学习的。

深沉、豪放、忧郁、绵长的蒙古长调,幽怨、孤独、固执于亲情仰天哭嗥的草原苍狼,都是悲壮的勇士面对长天,如歌的表达。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10.关于狼图腾的读后心得 篇十

在我读过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姜戎的《狼图腾》无疑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一部。他所描绘的蒙古大草原上的种种原始风景,游牧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书中最重要,也是最吸引读者的部分——草原狼群的生活习性,都令我深陷其中。读后掩卷而思,心中充满了感悟。

书中讲述的故事很简单,一个年轻的汉族知青在蒙古额仑草原插队,跟随睿智、崇尚腾格里和狼图腾的毕利格老人及一些见多识广的蒙古人,在这个风景优美壮阔的地方,渐渐地崇拜上了狼图腾。窥视狼群狩猎、见识狼群偷袭羊群、挖狼洞、养狼崽、面临狼灾……这些经历慢慢改变了他从小对狼的不良印象,他仿佛看见了一个勇敢、智慧、顽强、忍耐、谨慎、有冒险精神的似有似无的灵魂。这灵魂让他着迷,让他不停地探索狼的奥妙。当他看见老练的狼王带领身经百战的狼群,弹无虚发狩获大量的猎物时,他被狼群的密切配合所折服,也被狼群种种奇怪的举动所迷惑;当他看见狼群陷入一个个艰难的窘境,却丝毫不胆怯,不退缩,反而齐心协力共同解决困难,他又为狼群非凡的智慧而赞叹。狼是一种多么神秘的动物,它的非凡智慧和能力,仿佛是与生俱来。他领悟到,狼图腾是一个强大、神秘、极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图腾,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这个中原青年的信仰,让狼——这个并不凶恶反而让人痴迷的灵魂铸进人们的心灵。

世上曾有一个未解之谜:为什么成吉思汗只有区区几万大军,却能够横扫东亚,建立一个强大而神秘的王国?许多蒙古族人都认为:这是因为成吉思汗是草原人。一个草原人,是从小和狼打交道的,而在和狼打交道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狼的智慧就慢慢融入了草原人的思维中。无论是狼训练的方式,还是狼打仗的计谋,或者是狼的毅力、勇敢、思维方式,都给成吉思汗带了无与伦比的军事经验和收获。

11.《狼图腾》的读后感 篇十一

【关键词】《狼图腾》 文化负载词汇 音译(直译)加注法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语言的组成要素,词汇被深深地打上了文化烙印。而文化负载词汇即某一语言群体的特有词汇逐渐成为翻译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真实、规范、生动自如地把原语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负载词汇译为目的语,成为译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以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执笔的英译本《狼图腾》为研究对象,分析小说中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一、《狼图腾》及其英译本综述

《狼图腾》是一部草原生态小说,生动再现了蒙古草原的壮美与辽阔和草原游牧生活。该部作品是由十几个“狼故事”组成:讲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内蒙古插队时与草原狼发生的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通过描述自然环境中狼与环境的共生关系,揭示了生态和谐的理念。《狼图腾》从生态层面生动还原了草原生态的内在联系以及狼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巨大贡献,“草原狼是生物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使人们重新审视草原游牧文化和传统农耕文明以及现代工业文明的关系。

二、文化负载词汇的定义及研究现状分析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直接的体现某一民族的特色文化。承载一定文化信息的词汇即文化负载词汇。廖七一认为文化负载词汇是指“某一语言群体的特有词汇和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该民族有别于其它民族的独特文化”。世界各民族由于社会环境和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文化个性。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过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翻译由语言学纯文字研究转向文化因素研究。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由于文化研究在西方文学界的崛起,一大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定义翻译。玛丽·斯内尔霍恩主张“把文化纳入翻译研究中来”,形成了文化翻译理论,文化负载词汇在这一理论下应运而生。学者廖七一在《翻译理论探索》中就翻译文化负载词汇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作者从东西方文化差异入手,分析了如何翻译文化负载词汇,指出文化差异是制约这类词汇翻译准确性的根本因素。还进一步提出了翻译此类词汇的具体方法:“直译(音译)+加注”、“意译”、“文化替换”等。

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汇。通过表格形式对比原文和译文,分析了翻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汇文化信息的语义表述。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葛浩文对《狼图腾》中文化负载词汇主要采取了五种翻译方法:音译法、音译加注法、直译法、直译加注法、意译法。进而找出译者翻译文化负载词汇的方法——以音译(直译)加注法为主还是以意译法为主。

四、《狼图腾》中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分析

由于《狼图腾》是草原生态文学作品,在小说中出现了大量文化负载词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反映蒙古文化特色的词汇,如“浩特”、“腾格里”等。其次,反映时代背景的词汇:小说记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知青到内蒙古插队的经历,书中出现了许多以文革为背景的词汇,如“上山下乡”、“知青”、“四旧”等。本文通过考察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探讨在当今全球文化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处理文化负载词汇,使作品既能实现跨文化交流又保持鲜明民族文化特色。

1.蒙古族文化负载词汇及其翻译。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黏着语,主要使用者是蒙古族,他们分布在蒙古高原和东北部分地区,下表列出了蒙古语的文化特色词汇:

表一

序号文化负载词汇(原文)译文

1毕列格Bilgee

2额吉Eeji

3呼和浩特Hohhot

表1列出了蒙语中富有民族称谓语和地理名称等词汇。表1中的词汇均采用音译法,即以音表意。它多见于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的翻译。近代以来,汉语音译了大量英文词汇,如幽默(humor),基因(gene)等。同时英语也引入了大量中文词汇,如paper tiger (纸老虎), silk (丝绸)等等。因此,音译可以增加译入语的词汇量,丰富译入语的表达方式。这部长篇小说的标题“图腾”就是一个典范。“图腾”一词源于美洲印地安语,它是一种受部落崇拜的象征,崇拜的对象一般是某种动物或自然现象。在这里译者葛浩文以“Wolf Totem ”作为题目,点明小说主旨——蒙古族图腾为草原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大命”和“小命”是生态平衡角度对生命的深刻解读。老人毕利格道出了蒙古族传承数千年的草原生命逻辑:“草和草原是大命,剩下的(包括狼和人)都是小命,小命要靠大命才能活命”,这体现了游牧族强烈的生态意识:无论是人还是草原狼,都必须敬畏“大命”,并遵循自然规律。译者把“大命”和“小命”分别翻译为“big life”和“little life”,生动地再现了原文对于生命的深刻阐释。

例 1:陈阵突然像草原牧民那样在危机关头呼唤腾格里。

Suddenly, Chen Zhen, like the shepherd he was supposed to be, appealed to Tengger, Mongol heaven, in a moment of peril.

“腾格里”在蒙语中意为“天和上苍”,该词的翻译方法是音译法。译者没有选用汉语拼音 Tenggeli进行翻译,而是以蒙语读音直译为 Tengger,保留了蒙古异域文化色彩。同时,作者用同位语做出了的解释:“Mongol heaven”,使西方读者理解“Tengger”是蒙语“天”的含义。

2.作品时代背景——文革的文化负载词汇及其翻译。《狼图腾》是以文革为时代背景的长篇小说,书中出现了一些反映当时政治、教育方面的词汇。在表 2 中,译者葛浩文对这类词汇均采取直译法。通过直译,形象地展示了文革的独特社会负面现象。

表2

序号文化负载词汇(原文)文化负载词汇(译文)

1红卫兵Red Guard

2上山下乡Go and work in the countryside and mountainous area

3早请示,晚汇报Ask for instructions in the morning and submit a report in the evening

4供销社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5批斗criticism session

同时,表 3也是反映文革的典型词汇。显然,这些词汇采用了直译法,不同的是译者对它们作了注释(见表 3下)。由于注释较长,作者将其放在了小说书后作为附录。

表3

序号文化负载词汇(原文)文化负载词汇(译文)

7工分 Work point

8学习班 a study session

9生产队 production brigade

Work Points: Calculation of the number of labor in the countryside.

Production Brigade: The labor unit in the countryside.

Study-Sessions(Groups): Meetings, usually be held for political errors, for which reform was the goal.

上述词汇与作品时代背景有关,要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才可以理解其真实含义。因此,译者需要对“上山下乡”、“工分”、“生产队”等词在直译之后做出相应的解释,以便西方读者理解文革时期的特殊词汇。这样既可以保留汉语原词的表达方式,也可以再现其内在意义,使读者对文革时期的某些社会负面现象有全面的了解。

例 2:红卫兵“破四旧”的狂潮还没有破到老人壁毯地毯上来。

Destroy the Four Olds—old ideas, cultures, customs, and habits—had not yet

claimed Bilgees tapestries or rug.

上例中,“四旧”是文革时期特有的负面文化现象。若采用直译法,西方读者因不了解该词的隐含文化背景将不知所云,很难理解整句含义。但采用直译加注法便可将其隐含的文化负载意义表达出来。另外,译者对“破四旧”这一动宾短语在附录中做了进一步解释:“Destroy the Four Olds”was a campaign, launched in 1966, during which the Red Guards terrorized the countryside,它有助于读者理解上下文和意义衔接。

五、结论

本文在第三部分将《狼图腾》中的文化负载词汇进行了分类,同时对其翻译做了详细分析,进而找出其翻译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表明,葛浩文对《狼图腾》中文化负载词汇主要采取了五种翻译方法:音译法、音译加注法、直译法、直译加注法、意译法。根据语境适当的采用音译(直译)加注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作品中文化负载词汇的异域文化色彩,使作品既能保持鲜明民族文化特色又可以实现跨文化交流。最后,作者希望通过研究《狼图腾》中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为西方读者创造更多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靳秀莹.葛浩文译学见解初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

[3]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4]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5]文军.葛浩文翻译观探究[J].外语教学,2007.(6)

12.《狼图腾》的读后感 篇十二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看待上述的评论?除了观点、视角、所在立场等因素排除在外, 笔者认为《狼图腾》本身有着相当复杂和容易混淆的立场和观念, 这恐怕也是学者们对《狼图腾》颇多非议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作品题材上看, 《狼图腾》这部作品主要通过描写人与狼的关系, 从狼这一形象表现出人类社会中各种族之间的关系。书中通过主人公陈阵的经历, 阐明了狼在草原上的生存现状和灭亡的过程, 以此来挖掘积极进取的“狼性精神”。其次, 站在写作的立场上, 《狼图腾》以狼的生态价值来消解“人类为中心”的思想, 同时又确立了狼在草原生态环境中的核心价值, 在描述中, 为了突出狼的作用而牺牲掉其他族群, 以此来消解人类唯我独尊的思想, 进而树立狼性的纯粹性, 这是一种远离“人类为中心”的道德理论体系, 其意义更加深远。在《狼图腾》“后记”中, 作者将草原狼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地位提升到了民族主义精神的高度, 用它来审视“羊性性格”的农耕民族, 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狼性的推崇和对游牧民族的赞赏。

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 大自然本性的缺失。让我们在面对其他文化入侵时要抓住机会深刻反省。现在, 人们的生活日益改善, 日常的生活越来越精致, 更加雅趣, 这些生活物质上的提高直接导致了我们精神世界的缺失和弱化, 这也使得我国的文学创作拥有了强大前进的动力。莫言、张承志、迟子建都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我国文化发展前景的忧虑。莫言的《四十一炮》和《檀香刑》都是通过塑造多变的艺术形象, 由浅入深地剖析了原始生命力在不断流失的过程, 提出追寻民族个性的原始力量, 以此来呈现种族的优越感, 打造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那么, 《狼图腾》为什么会出现上面所提及的问题呢?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 各行业竞争激烈, 人们生存的压力不断增加, 这或许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狼图腾》中内外互动互渗的作用, “狼道哲学”的强权主义得以彰显。人、狼与类人狼的关系文学, 无不展现出人类自我意识的膨胀, 最终强权漠视弱者。其中主要强调的是对大自然的无条件服从, 这些在说明了生态文学的作用和功能的同时, 实际上已经附和了强权主义。以上只不过是《狼图腾》的一小部分内容, 并非它的内容主体。因此, 我感觉我们应该更多地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这部生态文学作品。艺术始终还是艺术, 生活就应该是简简单单, 两者需要分开。在人类社会中, 狼是凶残动物的代表, 而在文学作品中它可以变成可观赏的对象, 这些都取决于我们把它放在什么语境中了。正是这样, 我们不赞成对《狼图腾》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尤其是用道德眼光来看待这部作品。严格意义上来说, 作者的思想确实存在偏激成分, 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知道形象体系本身拥有自洁能力。生态文学可以说是一种基于生态环保主义思潮的写作方法。以生态文学提倡的方式来打破传统的以人类为中心的写作思想, 主要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但遗憾的是在文学作品实践的过程中, 我们并没有把生态主义思想完完全全贯彻其中。很多类似于《狼图腾》的文学作品仅仅在浅层面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给予议论, 故事的结尾都是把责任归结到丑恶的人性。这种结尾看似刻薄, 但没有触及到我国环境问题的主神经。所以, 根本也就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反观《狼图腾》, 其实当中也有这样的问题存在。作者将人与狼的关系设定成为完全对立的关系, 要么是人消灭狼, 要么就是狼消灭人, 两者只能存在其一, 让人们只能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而在实际生活中, 要获得人或者狼的价值, 只能将他们还原到自然生态当中进行考察。在“后记”中作者把原本属于自然生态的问题强制转化给了人类社会, 这一现象表明了作者在生态观念上认识的不足。作者并没有认识到生态理论并不是万能的, 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如果不加规范而乱用, 很有可能得出不切实际的结论。作者在创作《狼图腾》这部作品的时候, 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生态文学中相关审美评述。当我们否定和赞同一部作品是否成功的时候, 肯定是不能以单一的生态理念来判定, 还要结合作品本身的形象体系, 以及生态理念与艺术描写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对于《狼图腾》的评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脱离了具体文章用一般文化学、社会学进行评价的方法。而实际上, 它自身复杂的矛盾程度是无法用单一的观念所涵盖的。在笔者看来, 作为文学作品, 《狼图腾》这部作品中存在大量的原创思想, 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远远超过同类文学作品。《狼图腾》仅仅凭借着“狼性性格”就好像找到了开启世界文明史的钥匙, 巧妙地运用了浪漫而情绪化的方式, 改写和解读了整个的人类史、 文明史、中国史。我们不得不说作者的勇气值得我们赞许, 但当中漏洞毕竟也有很多。在这个问题上我比较赞同雷达的意见, 尽管当代生态文学的创作不太理想, 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 但生态观念的引入还是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我们以前那些固有的思维, 促进产生了新的写作方式, 为广大作家提供了新的写作思路。

首先, 生态文学为伦理叙事扩宽了写作空间, 使原本单一的文化伦理, 提升到了兼及生命伦理的多元伦理, 为新时期写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其次, 生态文学丰富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谱系, 它使文学创作从单一的人物形象转变成为兼及生命形象的立体形象书写。生态文学既可以写人又可以写动物, 它通过对各类生命种群的描写, 进而来丰富和拓展写作主体的形象, 使自然界中尤其是动物作为带引号的“人”成为了作品的灵魂。生态文学使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多了一个新的维度, 随之人类与其他生命物种之间的界限也在不断地被冲破, 动物被文学艺术加工后, 成为了人类情感和人道关怀的主体对象。最终, 动物形象也获得了独立的审美价值。

《狼图腾》这部作品在努力刻画被人类思想有意识去除掉的动物本能, 从我们人类主观意识出发, 理想化地复原动物的本性, 来达到我们理想世界中动物应该有的形象。人类的独立、自由和平等的观念能够在大自然中适用, 这说明了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认知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高度。人类和动物都具有同等的生命价值, 成为了人类反思过去对生态系统做出破坏的参照, 这对未来生态文学发展和繁荣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实际意义。

摘要:《狼图腾》给我们奉献了一本绝妙的生态学教科书, 书中主要讲述了生物、人、狼与自然四者之间发生的故事。狼不仅是草原上最凶猛的动物, 而且还是草原人民的图腾, 同时, 狼也曾经是中华民族的古老图腾之一。《狼图腾》中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 让人们真切体会到了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在大自然中不存在征服与被征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恰恰相反, 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

关键词:《狼图腾》,当代,生态文学

参考文献

[1]罗利琼.《藏獒》与《狼图腾》之比较:文学与文化的层面[J].社会科学论坛 (学术研究卷) , 2007 (02) .

[2]张明辉.《狼图腾》中的生态文学元素探析[J].作家, 2009 (09) .

13.狼图腾小狼小狼读后感 篇十三

它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狼的整体作战和那股血性。我们就是要当那一群狼,我是头狼,但所有的狼要一起布阵,一起进攻和防守。这虽然是姚明的话但我们生活也跟这些狼一样,要像它一样勇敢,配合,勤劳。

但他们无辜的伤害了几只小狼崽,他们可以把它们放生,给我最深的印象是陈阵,他有梦想,并且近生命去实现,这点是我们的好榜样!

我看了第一篇我就感到震撼,我不敢说陈阵他们是幸运还是能力,竟然一铲挖出小狼崽,他们都很高兴,但必须把它们杀了,留下2只。

小狼崽是吃狗奶长大的,我觉得真不可思议啊。

14.姜戎《狼图腾》读后感 篇十四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姜戎《狼图腾》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姜戎《狼图腾》读后感1

千百年来,对于狼,人们一直是讥讽又嘲笑的理直气壮。同众人一样,我也曾把狼归为万恶的存在,虚伪、奸诈似乎成了它们与生俱来的本性。

狼,蒙古人信仰的图腾

草原以其辽阔孕育了野性,在这片无垠的土地上你可以张扬,也只有草原能让狼性与人性融合的如此天衣无缝。印象中北国似乎从来不喜欢平静,从攻破西周的犬戎到吞并北宋的大金;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一个个生龙活虎的汉子在马上喧嚣。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就是这么在碰撞中交融,而如今,草原人也没有了那么多野性与彪悍。

毕利格,一个散了野性却保留了智慧的草原人,在人、狼、羊的关系中他似乎总能找到最为平衡的一个点。恨狼又爱狼,敬狼又畏狼。同他所说他是腾格里的儿子,他由腾格里来自然也要回腾格里去。这个充满智慧的老人最后是怀着遗憾捱的葬礼。是的他魂归腾格里了,也只有那里能让他想起他是狼的信徒。

狼,汉人们枪下的魂灵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狼遭遇算不得一种巧合,他们只是历史长河中悲催者的一员。十年动荡,既是内地的劫难,亦是草原的横祸。一个个开着吉普车,拿着长管枪的人追着一匹匹狼。在他们眼中狼不仅是一只生灵,更多的是狼皮、狼骨、狼心、浪肺等一切狼身上可以利用的东西。于是,一声声枪响了;于是,一匹匹狼倒下了。还记得,作者耗费不简的笔墨描绘了最后一只狼王被追杀的情景。读着读着就读出了心酸,那只巨型狼王跑着跑着,跑过了自己曾住过的狼洞,跑过了曾迷失过的草甸,跑向了终点,跑向了死亡。最后它停下了,望着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碧色闭上了眼睛。

狼,草原唤不回的风景

也许,以后再也看不到黑压压的狼群。这一群草原的守护神渐渐地淡出了视线,销匿了身影。但没有销匿的是草原上越来越多的黄羊,越来越多的鼠洞以及沙漠化越来越严重的草原。是啊,狼是腾格里派下来守护草原的,没有了他们,以后靠人来维持平衡?

毋庸置疑,姜戎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像海明威那样用文字抨击了人们的心灵。但愿,人们早日觉醒,但愿,狼性重归草原。

姜戎《狼图腾》读后感2

最近读了姜戎的《狼图腾》,从翻开第一页起就被这本书给深深的吸引了,那些文字把我带进了广袤额仑草原。让我和那里的人,那里的狼,那里的一切亲密接触。起初以为狼只是喜欢群居的野兽,凭借着数量的优势扑捉一些小动物,苟且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生物而已。

自古以来,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不高,从描写狼的成语、诗句中就可以看出,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狼嚎鬼叫”等等。可以说,中国成语词典上记载了许多相关批评狼的成语,而赞美的却少得可怜。在童话里,狼的形象再一次被贬低,狼竟成了邪恶的象征,妄图吃了“小红帽”。即使你从没看见过,仅凭这些,就让我们已经不寒而栗了

但是,我读了《狼图腾》后,我对狼的形象给予了重新的认识。狼已不在是残忍的、粗暴的……

狼是智慧的。这一点在草原狼捕杀猎物的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它们的每一次进攻都堪称经典。它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在狼与人的争斗中,这种智慧也随处可见。为了不使狼群暴露,独处而被人发现的狼,往往逃向与狼群相反的方向,牺牲自己,保全群体。这绝非聪明,而是智慧。

狼是团结的。它们很少各自为战,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调度下进行。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排山倒海,勇不可挡。即使是它们被牧民和猎狗围困,四面楚歌,它们依然镇定自若,阵型不乱。

狼是勇敢的。狼从来都不畏惧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去撕扯外围壮马的肚皮,与马同归于尽。与群狗的争斗中狼也是前仆后继,即使是战斗到最后一条也毫不畏惧。在那片草原上它们是实实在在的王者。

《狼图腾》让我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了狼,而更多的是让我感受到了狼图腾精神的存在,使人产生一种崇敬感,改变了我对狼的认识,使我更加认识了蒙古这个伟大的民族。我们要吸取“狼图腾”之精华,像狼一样热爱生活,像狼一样坚毅、百折不屈。此刻,我只想说“狼图腾”,它成为了我一生的信仰!

姜戎《狼图腾》读后感3

如果让我用简短的几句话来总结一下读后感,可能很难那么精炼,但是说一个细节差不多能够表达:读到最后的时候泪流满面。

这本书算的上是我今年所读到的个人评价最高的一本书。

可以仔细琢磨的点有很多,比如书名取“图腾”二字,在汉人的世界里很难明白这其中的意义,对于草原上的人民来说,腾格里是他们的信仰,草原狼必然是他们的图腾。狼患是对于汉人来讲的,草原的游牧民族并不把狼作为天敌,是老师、亦敌亦友。

有一种说法“新生即走向灭亡”,读过这本书之后,会有类似的感慨,自然规律确实如此,但这不足以畏惧,可怕的是人为的加速了走向灭亡的步伐,眼睁睁的看着人在自取灭亡却没有办法改变这个事实,让坚持在自然规律中的人备受煎熬。书中当然是有一个抨击汉人肆意妄为的意图,也印证了为之所要付出的代价。可是,这种毁灭并没有停止啊····

这就要深入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最深层含义:没有灵魂的生存犹如行尸走肉,谈何敬畏生命、怎能不是在自掘坟墓?

狼终归敌不过汉人的长枪短炮,这种永恒的抨击人类残忍的行为似乎都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有一种“你能怎样?”的、这就是现实的所谓“真理”。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再多赘述,坚持在路上的人即使路途坎坷、艰辛也不会改变方向,而对于有心无力或者乐在其中的`人来说,那就是所谓的“自然规律”。

总觉得,即便现世,但终归一切都会回归到其本质上的。只不过这个回归需要多少时间,朋友说,在甲午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终归要实现伟大复兴,到现在呢?依旧在路上,在这种问题上,总叫人希望能够发现第一道曙光。

以至于,写到这里似乎没有什么可以继续写下去了。

总是要有一件事坚持去做,任意的游走最终会迷失。

姜戎《狼图腾》读后感4

最近,我看了电影《狼图腾》,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找来原著细细品味一番。

这是一本纪实体的长篇小说。这本书由几十个“狼故事”组成,那些凶神恶煞的草原狼仿佛随时都有可能从书中一跃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战术;狼对气象,地利的利用;狼族中的有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小狼艰难的成长过程——无不使我联想到人类,人类社会的精神和性格日渐顽靡雌化的今天,能读到《狼图腾》这本揭示人性与狼性的成功作品,是我的荣幸。

起初,我认为狼只是一群群居动物,凶狠不及狮虎,迅捷不及猎豹,同为食肉哺乳类动物,也只能欺负狐狸,它的存在似乎只是衬托狼豹们的勇猛。就像一部电影它只能做配角。然而,读《狼图腾》,随着情节深入,我发现我错了。

狼,原于狗一家,但它可比狗少了奴性,多了野性,不会为了嗟来之食向主人摇头晃尾。因为狼知道,不可有傲气,但决不可无傲骨。

狼,最凶猛的武器就是那上下四根狼牙。如果没有狼牙,狼的强悍、勇猛、智慧、凶残、雄心、耐心、机敏、体力、耐力等一切品性、个性和悟性统统等于零。狼牙就是狼的命。

狼,虽凶残,但却是母性最强的动物之一。为了孩子,它们可以放弃食物,可以放弃生命!

狼,它们从来不惧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与马同归于尽。与群狗的争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继,即便是战斗到最后一条也毫不畏惧。它们是实实在在的王者,谁与争锋?

狼,是草原生态平衡的守护者。说起草原,人们脑海里第一幕肯定是“风吹草低见牛羊”。湛蓝的天空下,马儿自由驰骋,无拘无束;牛儿大口吃着新鲜清甜的绿草;人们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可是几人知道,这一切归功于狼。草原上,黄羊,旱獭,野兔等动物繁殖力极强,使草原沙化,造成极大破坏。狼也控制着旱獭的数量,因为旱獭容易被蚊虫寄生,所以狼也间接控制蚊虫的数量。可如今狼被贪婪的人们肆意捕杀,我的心被刺痛了。在我的心里,人类成了最卑劣的生物,而狼却如英雄一般。

狼,你那么伟大,你一切的一切都在我的脑海里,心里留下永恒的印记。你是一个唯美的神话。

姜戎《狼图腾》读后感5

在人们的眼里,狼是最凶残的,我们把最恶毒的人说成“狼心狗肺”,把欺负女人的人叫做“色狼”,说最贪婪的人是狼子野心,说帝国主义是豺狼,大人吓唬小孩,就说“狼来了”……可是,在看了《狼图腾》这本书之后,一个“智慧、尊严、坚韧、强悍和充满团队精神的狼的形象”在我眼前跃然而出。

在这之前,对狼也是十分痛恨的我,竟然也改变了对狼一贯的看法。如果说我们汉族人的计谋算是天下第二兵家话,那狼的计谋就是天下第一兵家。狼会打近战、夜战、奔袭战、游击战、运动战,还会打青纱战和地道战。我们老祖宗几千年发明的作战计策,狼几万年前就会了。能够这么说,我们人类打仗的许多作战谋略都是向狼学的。

蒙古人之所以那么喜爱狼,视狼为神灵,活着学狼,死了喂狼,把狼当做民族的图腾,不仅仅是因为狼是天下最聪明的动物之一,也是因为狼处在整个草原生物链的最顶端。没有了狼,就没有了草原;没有了草原,也没有了游牧的民族。狼能够有效地控制句兔子等食草动物的数量,保证了草原上草的数量,防止了草原的沙化。从那里看出,狼就是大自然派来的神灵,狼就是草原的守护神!狼还是草原的清道夫,见到动物的死尸,狼便会将死尸清理干净。同时,狼也是蒙古人的敌人。在他们看来,狼虽是神灵,但不可不杀,狼数量太多,便不是神了,而成了妖。并且狼多,狼食少了,人就有了危险。于是人和狼之间就进行了一场持久不息的战役。可是,狼贼精,神出鬼没,只见其害,不见其样。蒙古人因为长时间跟狼战斗,跟狼斗智斗勇,所以才会变得那么强悍,那么骁勇善战。在中国的历史上,蒙古人也以往统治了中国一个世纪之久。我想,那肯定也是狼的功劳。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荒野中……”电台中传来了齐秦那首《狼》的歌曲,在那苍凉的歌声中,我仿佛看到了那只“不自由,毋宁死”的小狼,小狼最终还是为了自由死了。狼死了,草原也被沙化了。在二十一世纪,我深深向往的那个草原已经没有了狼,只剩下了沙尘黄龙。我深深感慨,那个古老的狼的传说,也逐渐被黄沙淹没。

姜戎《狼图腾》读后感6

最近我看完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狼图腾》。

这是一本纪实体的长篇小说。这本书书由几十个“狼故事”组成。那些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小狼艰难成长过程――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人类社会的精神和性格日渐颓靡雌化的今天,读到《狼图腾》这样一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小说,这本书真正揭示了人性与狼性,是一本令人读完之后有所感悟的成功作品。

起初以为狼只是喜欢群居的野兽,凭借着数量的优势扑捉一些小动物,苟且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生物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尴尬的。凶猛不及狮虎,速度不及猎豹。同为食肉类哺乳类动物,它也只能去欺负狐狸。它的存在也只是为了衬托虎豹们的勇猛。就象一部电影,它永远只能做配角。然而,读<狼图腾>,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我越来越明白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无知。甚至有点愚昧。

狼是智慧的。

这一点在草原狼捕杀猎物的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它们的每一次进攻都堪称经典。它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多算胜,少算不胜’。在狼与人的争斗中,这种智慧也随处可见。为了不使狼群暴露,独处而被人发现的狼,往往逃向与狼群相反的方向。牺牲自己,保全群体。这绝非聪明,而是智慧。

狼是团结的。

它们很少各自为战,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调度下进行。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排山倒海,勇不可挡。即使是它们被牧民和猎狗围困,四面楚歌,它们依然镇定自若,阵形不乱。

狼是勇敢的。

狼从来都不畏惧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去撕撤外围壮马的肚皮,与马同归于尽。与群狗的争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继,即便是战斗到最后一条也毫不畏惧。在那片草原上它们是实实在在的王者,谁与争风?

在草原上,人类成了名副其实的学生,人从狼那里学来了智慧,团结和勇敢。

姜戎《狼图腾》读后感7

这是一本纪实体的长篇小说。这本书由几十个“狼故事”组成。那些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小狼艰难成长过程一无不使我们联想人类。人类社会的精神和性格颓靡雌化的今天,读完《狼图腾》后,有所感悟。

起初我认为狼只是一群喜欢群居的野兽,凭着自家人多捕一些小猎物,有时还因食物不足而食一些昆虫。它们速度不及豹子,凶猛不及老虎,而同为食肉类的哺乳类动物,却不及其它。它的存在就像只是为了衬托虎豹们的勇猛,而随着故事深入,我慢慢地改变了想法,甚至觉得自己有点愚昧。

狼是勇敢的狼从来都不畏惧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在与群狗的争斗中狼也是前仆后继,即便是只剩最后一条也毫不畏惧。

狼是智慧的这一点在草原狼捕杀猎物时展现的淋漓尽致,它们每一次进攻都很完美。它们准备得十分充足,踩点、埋伏、攻击、包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制序。好像有孙子兵法似的,在狼与人的战斗中,当一只狼被人发现时,往往逃向与狼群相反方向,牺牲自己,保全狼群。这智慧,绝非一般人能为之。

狼是团结的它们很少各自为战,所有行动都是在狼王统一调度下进行。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狼群便会为之不惜自身,视死如归。

在草原上,人类成了名副其实的学生,人从狼身上学来了勇敢,智慧和团结。我也受益匪浅。

不放弃,不胆怯,不偷懒。学习狼的野心和勇敢,学习狼的坚持和认真,不管面前有多少阻碍,不管面临多大的困难,都要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姜戎《狼图腾》读后感8

阅读狼图腾,在跟随陈阵思考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感悟。首先能从狼的身上明显感觉到的就是团队精神。每次和狼的交手中,陈阵都能感觉到狼群强烈的合作意识,大家都在头狼的统一指挥下行动,有组织有纪律,让人感觉他们不是狼群而是一直纪律严明的军队。每匹狼都从容作战,不抢功,也不贪利,个个凶猛强悍,杀气腾腾,这种气势就压倒了弱者。在人类社会中有多少人能够学的来这种团结精神呢?我们应该学习狼群的这种合作意识,以集体利益为主,放弃自己的个人利益,在工作中尽心尽责,不呈英雄主义。那么任何一个集体都能激发出强大无比的力量。草原狼身上除了团队精神还有就是危机意识,也是值得我们人类学习和借鉴的,在广阔的草原上,危机四伏。

草原狼在冬季漫长、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中学会了在冰窖雪窖中储存食物;在捕杀猎物中学会了气象与战术;在生存的危机中学会了选择生育地点的隐蔽与逃生;在精装减负中选择了残杀弱病伤员。狼,凶猛、强悍;狼,也更智慧与善战。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惬意,生活中的安逸很容易就吞噬了我们的“远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我们不提高自己的危机意识,那么是很难发展的。国家要富强,企业要发展,也必须学会在危机中强盛。因为世界也选择强者。国家不强就要被列强瓜分;企业不发展就要濒临破产。而人呢?不进取,也就是自甘被淘汰。所以,改革,就是要把人变的更强。不要惧怕改革,我们要学习狼的“不息、不淫、不移、不屈”的狼的精神和狼图腾精神,以更坚韧的毅力对待改变,接受锻炼,在危机中成长,壮大。

姜戎《狼图腾》读后感9

狼,一个既遥远又熟悉的字。

狼,一种既有心计又霸气的动物。

小时候,在我的记忆中,狼算是所有动物中最凶猛最恐怖的了。有不少关于狼的贬义成语,如:狼子野心,狼狈不堪,狼狈为奸。还有那狼外婆的故事伴随了我的童年。看着这些成语和故事使我觉得狼是一种世上最惹人厌恶的动物,直到我读了《狼图腾》才改变了我对它的看法。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汉人到了草原从认识狼到崇拜狼的经历和心理活动。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真正草原狼的野心和头脑。

说到狼的野心,我就得拿人的野心跟它们比比了。狼虽然老盘算着有一顿美餐,但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攻击人或牲畜的。它们的野心是理智的、合理的。但是人呢?人跟狼一样会盘算着一些美好的事物,像要有权力,有名利、有金钱、有名气等。但有些人根本就学不会狼的自食其力,而是拿金钱或不正当的手段去换取他们想要的东西。但是这样换来的东西还留有多少价值呢?可以说人的野心是不合乎情理的,这些野心不但不会激励自己反而会让我们误入歧途。

人的野心的质量现在是比狼略逊一筹了,现在看看狼的头脑。有句话说,“成功是准备出来的。”我认为这句话,人比狼说的次数多,可狼比人的理解深。狼从不打无准备的战,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等,都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狼的头脑,使它具有天生的军事才能。狼顽固不屈的性格,狼的团队精神是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三十六计中除了美人计,说不定其余的三十五计都是人向狼学到的。

这样说来,狼做人的导师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没有《狼图腾》这本书我们又怎能相信这一现实呢?所以,谢谢狼和《狼图腾》,它们真的教会了我很多知识和做人的道德风范!

姜戎《狼图腾》读后感10

狼,一个既遥远又熟悉的字。

狼,一种既有心计又霸气的动物。

小时侯,在我的记忆中,狼算是所有动物中最凶猛最恐怖的了。有不少关于狼的贬义成语,如:狼子野心,狼狈不堪,狼狈为奸。还有那狼外婆的故事伴随了我的童年。看着这些成语和故事使我觉得狼是一种世上最惹人厌的动物,直到我读了《狼图腾》才改变了我对它的看法。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汉人到了草原从认识狼到崇拜狼的经理和心理活动。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真正草原狼的野心和头脑。

说到狼的野心,我就得拿人的野心跟它们比比了。狼虽然老盘算着有一顿美餐,但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攻击人或牲畜的。它们的野心是理智的,合理的。但是人呢?人跟狼一样会盘算着一些美好的事物,像要有权利,有名利,有金钱,有名气等等。但有些人根本就学不会狼的自食其力,而是拿金钱或不正当的手段去换取他们想要的东西。但是这样换来的东西还留有多少价值呢?可以说人的野心是不和乎情理的,这些野心不但不会激励自己反而会让我们误入歧途。

人的野心的质量现在是比狼略逊一筹了,现在看看狼的头脑。有句话说,“成功是准备出来的。”我认为这句话,人比狼说得次数多,可狼比人的理解深。狼从不打无准备的战,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等等,都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狼的头脑,使它具有天生的军事才能。狼顽固不屈的性格,狼的团队精神是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三十六计中除了美人计,说不定其余的三十五计都是人向狼学到的。

这样说来,狼做人的导师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没有《狼图腾》这本书我们又怎能相信这一现实呢?所以,谢谢狼和《狼图腾》,你们真的教会了我很多知识和做人的道德风范!

姜戎《狼图腾》读后感11

狼是世界上除人以外最厉害最意志坚定的动物了,人可以驯养狗,却不能驯养狼。我们往往没有狼那种宁死不屈的意志,在外族入侵时,好多人都抱着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态度,别人死了也就幸灾乐祸一下,直到刀剑临头,才追悔莫及。这一点上人不如狼啊!

狼,是一位很好的老师。狼懂气象,懂地形,懂选择时机,懂战略战术,懂近战﹑夜战﹑游击战﹑运动战﹑奔袭战﹑偷袭战﹑闪电战,懂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还能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知己知彼﹑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等等等等,这些都是狼的拿手好戏,只要是条狼就会。为什么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能用区区十几万骑兵横扫整个欧亚,很简单,跟狼学的。

狼团结而又勇敢。为了不使狼群暴露,独处而被人发现的狼,往往逃向与狼群相反的方向。牺牲自己,保全群体,这绝非聪明,而是智慧。狼群很少各自为战,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调度下进行。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排山倒海,勇不可挡。即使是它们被牧民和猎狗围困,四面楚歌,它们依然镇定自若,阵形不乱。狼不畏惧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去撕咬外围壮马的肚皮,与马同归于尽。而且,狼杀了一些猎物也总会留下一些,一部分储存,另一部分就留给后面那些老弱病残的狼。所以狼王一声号令,往往会有一大群狼来协助。

狼学习力强而除害。狼懂人语和手势,每当人大规模聚集的时候,总会有话语和动作,每当这时,狼王总会组织狼安全撤离。草原上,老鼠﹑黄羊﹑野兔﹑獭子是四大害,因为狼的存在使得草原鼠、黄羊、旱獭的数量得以控制,有效的保护了草原。狼是处在草原生物链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狼,草原也就不复存在。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非常了解这一点的,所以他们恨狼同时也爱狼;杀狼同时也崇拜狼。人和狼就在这种微妙的关系中生活了数千年,狼也成为了那里文明的起点。

所有那些有关狼的故事正从我们的记忆中退化,留给我们后代的仅仅是一些道德诅咒和刻毒谩骂的文字符号,真想去额仑草原探寻狼的风采!

姜戎《狼图腾》读后感12

前几天,我看了《狼图腾》这本书,它朴实但真诚的文字就像一块磁铁,把我给深深地吸引住了。

两个知青因为对狼的好奇心,掏了一窝狼崽,自己留下了一只最强壮的,其它的都被杀死了。养狼被当地牧民视为大逆不道,小狼差一点被牧民杀死。小狼渐渐长大,狼的本性渐渐显露出来,因为咬伤了主人,被拔除了四个牙尖,失去了尖利的武器。在一次大搬迁中,小狼希望自由,死活不肯上牛车,结果把自己弄成重伤。但在知青的细心呵护下,伤快好了,可是远处传来的一声狼嗥声,让小狼无法阻挡自己血液里奔腾的狼性,急切的一起嗥叫。快要愈合的伤口撕裂,鲜血四溅!知青不忍看到小狼的痛苦,亲手结束了小狼的生命!

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小狼的命运深深地牵动着我的心,让我心痛惋惜!其实狼并不像大人们说的那么坏,它们坚毅,勇敢,高傲,富有爱心,可人类的无知遮蔽了他们愚昧的双眼,为了自己眼前的利益,疯狂的捕杀!把狼逼入绝境。对于小狼来说,死亡也许是一种安慰!一条威风八面的狼,失去了牙尖,没有了猎食武器,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腾格里也许是它最好的归宿!

现在,在广袤的蒙古草原上再也看不到草原狼了!人类在为自己的恶劣行径付出代价!狼,是草原食物链的最顶层,也是最重要的一层,如果人类为了眼前的利益滥杀草原狼,老鼠和兔子就没有了天敌,导致过度繁殖,从而霸占整个草原,最终,草被老鼠和兔子吃光,人类的牛羊也会跟着遭殃,整个草原以及草原上的生物都将面临着生存危机,以往昌盛的草原将不复存在。世界上,所有的物种都是在相互约束中生存的,无论哪一条食物链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条食物链的瘫痪。大自然造就了万物,自然是有它们生存的道理,作为人类——万物之首,应该来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绝对不应该滥杀生物!

我喜欢《狼图腾》它用文字清晰的揭露了人类对狼的恶劣态度,使在草原上驰骋的狼几乎灭绝,我也喜欢草原,蓝天,白云,牛羊还有小狼!我要成为它们的守护者!坚定的守护者!

姜戎《狼图腾》读后感13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不高,从描写狼的成语、诗句中就可以看出,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狼嚎鬼叫”等等,可以说,中国成语词典上记载了许多相关批评狼的成语,而赞美的却少得可怜。在外国童话里,狼的形象再一次被贬低,狼竟成了邪恶的象征,妄图吃了“小红帽”。即使你从没看见过,仅凭这些,就让我们已经不寒而栗了。

但是,当我最近看了一本叫《狼图腾》的书后,我对狼的形象给予了重新的认识。起码在这本书里,狼已不在是残忍的、粗暴的……而人类却扮演了狼的角色。在皎洁的月光下,在内蒙广袤的大草原上,曾生活着狼,它们在这儿自由地奔驰、与人类斗智斗勇。然而,一群见识短的人竟然闯进这个属于狼的世界,进行了一次残酷的杀戮,多么惨无人道!多么淋漓尽致!

这就是《狼图腾》中讲述的故事。在这本书中,主人公陈阵与几名知青,去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看到了草原人民与狼的搏斗,看到了狼的兴衰起伏,由开始的害怕狼,到最后与游牧民族同化,近乎到了崇拜狼的地步。这几十个紧张离奇的与狼相关的故事,将我吸引到了一个狼的世界,似乎真的与这些狼共同生存在一起。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的狼是智慧的、顽强的。它们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以团队的名义,与人类进行抗争。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群中的友爱与亲请无不震撼着我的心灵。狼在捕食时表现的确极为残忍,但狼只在饥饿时才捕食,只有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去攻击牲畜和人,狼天性怕光、怕火、怕人,却惟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这种精神不正是强悍进取的精神吗?我也深深地被这种 “令人不得不崇拜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强悍智慧的精神征服力量”所折服。

姜戎《狼图腾》读后感14

姥爷向我说起《狼图腾》时,我才上三年级。姥爷说:人类的许多智慧,都是从狼身上学来的,你以后必须要看看这本书。会使你收获很大。从那时起,我便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念念不忘,央求着妈妈给我买,今年暑假,如愿以偿,我有了一本属于自我的《狼图腾》――引子

我认真的读完了《狼图腾》一书,被里面一个个离奇的故事深深吸引。经过这些故事,我了解了狼最真实的一面。从中也领悟到人生的许多哲理。

狼是团结的。狼最值得称道的是战斗中的团队精神。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狼群便会排山倒海,勇不可挡。在额仑草原上,狼群采用三面打围的方法袭击黄羊,只留一个缺口,这个缺口就是大雪窝,一切尽在狼王意料之中。黄羊慌不择路,一窝蜂呼噜呼噜地冲下大雪窝并冻死在里面,整场围歼战从总攻到结束不到十分钟。

狼是耐心的。在白天,一条狼盯上一只黄羊,先不动它,一到天黑,黄羊会找一个背风的地方睡觉,这会狼也抓不住它,黄羊身子睡了,可它的鼻子耳朵不睡,稍有动静,黄羊蹦起来就跑,狼也追不上。一晚上狼就是不动手,趴在不远的地方死等,等一夜,等到天白了,黄羊憋了一夜尿,起来撒尿时,狼瞅准机会猛追,黄羊跑起来撒不出尿,跑不了多远尿泡就颠破了,后腿抽筋,就跑不动了。

狼是勇敢的。狼从来都不怕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去撕扯马肚皮,与马同归于尽。与群狗争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即便是战斗到最终一刻也毫不畏惧,在额仑草原上,它们是真正的王者!

狼的精神还有很多,比如智慧、心态,比如策略、信念,不再一一列举。今日,我为《狼图腾》中狼的精神而感动,我们应当向狼学习,不管做什么事情,必须要有耐心,做事要长远打算。在平日的学习中,我们有时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做事只想到自我而没有团体观念。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信奉狼图腾文化,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没有什么事不能克服。

姜戎《狼图腾》读后感15

自古以来,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不高,从描写狼的成语、诗句中就可以看出,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狼嚎鬼叫”等等。可以说,中国成语词典上记载了许多相关批评狼的成语,而赞美的却少得可怜。在童话里,狼的形象再一次被贬低,狼竟成了邪-恶的象征,妄图吃了“小红帽”。即使你从没看见过,仅凭这些,就让我们已经不寒而栗了。

但是,当我最近看了一本叫《狼图腾》的书后,我对狼的形象给予了重新的认识。起码在这本书里,狼已不在是残忍的、粗暴的……而人类却扮演了狼的角色。在皎洁的月光下,在内蒙广袤的大草原上,曾生活着狼,它们在这儿自由地奔驰、与人类斗智斗勇。然而,一群见识短的人竟然闯进这个属于狼的世界,进行了一次残酷的杀戮,多么惨无人道!多么淋漓尽致!

这就是《狼图腾》中讲述的故事。在这本书中,主人公陈阵与几名知青,去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看到了草原人民与狼的搏斗,看到了狼的兴衰起伏,由开始的害怕狼,到最后与游牧民族同化,近乎到了崇拜狼的地步。这几十个紧张离奇的与狼相关的故事,将我吸引到了一个狼的世界,似乎真的与这些狼共同生存在一起。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的狼是智慧的、顽强的。它们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以团队的名义,与人类进行抗争。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群中的友爱与亲请无不震撼着我的心灵。狼在捕食时表现的确极为残忍,但狼只在饥饿时才捕食,只有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去攻击牲畜和人,这比饱暖思欲,物欲横流,贪得无厌的人不知高尚多少倍。狼天性怕光、怕火、怕人,却惟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这种精神不正是强悍进取的精神吗?我也深深地被这种 “令人不得不崇拜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强悍智慧的精神征服力量”所折服。

上一篇:朗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下一篇:《富爸爸、穷爸爸》读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