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质量提升

2025-01-18

小学信息技术质量提升(17篇)

1.小学信息技术质量提升 篇一

兴宁区五塘镇西龙小学2016年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工作总结

按照教育局《关于印发2016年南宁市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我校认真贯彻执行,教师们积极参与,顺利完成了培训。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高度重视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培训领导小组,通过召开全体教师培训准备会,让全体教师了解本次培训工程的意义、任务与目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学习,练好内功。

二、线上学习,线下研讨

我校派出行政参加管理员与坊主、辅导员的培训班后,按照本次培训项目的要求,组织所有参训老师参加远程研修的线上学习活动,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互相交流心得体会,通过学习,老师们更新观念,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感受到要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趋势。

观念的更新,激发了学习的欲望与兴趣,参训的老师同学线上远程听课,线下完成作业,通过校本教研活动,互相讨论、交流,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三、以课堂教学推动信息技术应用

黄槐贤校长说过:“所有的教师都是人才,我们要通过以课堂教学来推动学校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我校坚持EEPO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引导鼓励老师们使用信息技术应用、帮助解决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困难与疑惑,使教师们乐于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常规教学中,逐步形成了“常常用、课课用”的良好氛围。

只有形成“常常用、课课用”的习惯,才能促进“常常学、时时学”的学习氛围,最终达到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

培训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信息技术提升的学习并没有结束。我校在今后的工作中,在城区教育局的领导下,继续做好各项工作,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兴宁区五塘镇西龙小学

2016年11月15日

2.小学信息技术质量提升 篇二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因此, 巧妙地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并掌握计算机操作方法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在运用此种方法进行教学时, 教师要及时明确所学课程的阶段任务、单元任务以及课时任务, 并从理论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点拨, 在学习过程中,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计算机的预习与学习;教师在明确任务时, 应当结合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与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 既符合当前教学的要求, 又要引起学生的重视, 这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 提升自身的计算机水平, 对课本中“老化的知识点”或“学生无法理解的学习案例”进行优化, 运用当前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解, 重视吸取时代的新产物, 以保证所讲解的知识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任务驱动法教学重在完成教学任务, 但有的学生在面对教学任务时, 可能会出现“畏惧、退缩”的情况, 因此, 教师应做好鼓励与引导工作, 培养学生勇于克服苦难, 知难而上的精神。例如, 在讲解数据库的建设以及使用时, 多数学生对数据库了解不多, 教师应以教材中的案例为“诱饵”, 从实际生活中列举数据库的创建与使用技巧, 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数据库的真正作用。

二、巧用比喻, 优化学生理解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照中涉及众多专业术语, 像网络协议、IP地址、二进制、网址等, 由于自身知识少、生活经验缺乏, 导致学生在理解这些专业术语时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 教师可运用比喻的手法, 对其进行巧妙解释, 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 在讲解计算机中的域名与IP地址时, 教师可将其与“名字”“身份证号码”进行比较:“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名字, 这如同每台计算机也都有自身的代号———域名, 但会出现同名的现象, 妨碍我们对每位学生的全方位认识, 于是便有了唯一能够识别班里学生身份的方式———身份证号码, 这就相当于计算机IP地址, 由于IP地址相对较为复杂, 平时教学时我们便用域名区分计算机。”通过这样的讲述, 降低了信息技术专业术语的理解难度, 将其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优化示范教学, 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

计算机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各种操作, 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例如, 运用文字编辑软件完成文字处理工作、借助电子表格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与计算、处理拍摄的视频等, 这些对学生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如先讲解理论知识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 让学生了解必要的操作流程, 像如何创建电子表格、录入数据、运用公式进行统计等, 然后教师进行操作示范, 在操作过程中, 教师不能自行完成操作, 应在学生的“指导”下, 一步一步地进行, 教师完成教材中的示范案例后, 应提问学生在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操作, 如果学生回答有, 教师应让学生自主重复教材中的操作, 以加深学生对具体操作流程的理解。当学生操作完成以后, 教师应提问全班同学其操作是否合理, 然后改变其中的一些操作要求, 让学生进行“口头操作”, 以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达到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

新时期,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帮手, 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 计算机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此, 本文阐述了如何在高中阶段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规定的教学课程内掌握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操作, 改善目前的教学现状, 提升计算机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柏华.论全人发展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02) .

[2]韩忠强, 王世军, 董玉琦.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调查与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 2005 (11) .

3.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措施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已凭借其强大的优势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着越发深刻的影响,同时更是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动力,其同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既是时代发展的切实要求,同时也是迎合新时代学生学习心理的重要举措。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有其特定的年龄特点,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通过全新的情景环境的创设调动起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课堂主体参与热情,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着莫大的帮助。然而结合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现状来看,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价值。因此,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探讨小学语文课堂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具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1、还原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的地位处于被动,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所交代的各项任务。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能够起到积极有效的引导作用,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

2、充实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均一成不变,教师对于课文内容的讲解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课件的制作,从而节省出更多的板书时间以及讲解时间,用于对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有利于以此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

3、强化师生互动以活跃课堂氛围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呈现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并更新教学方式,有利于广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在课堂中同教师之间构建起良好的互动关系,通过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现状

1、信息技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结合实践与当前诸多相关研究成果能够看出,目前有很大一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均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本文认为最主要原因莫过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惯性影响所致,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给予应有的重视。由此,在教学过程中依然以一种“唯我独尊”的姿态对学生进行着“填鸭式”教学,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思考与创新能力的养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2、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过强

现阶段,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存在对信息技术应用依赖性过强的问题。对于课文文本内容的授课研究与教学方案制定过于片面,过度应用图像、视频和动画等信息资料,导致大部分的语文课堂学习 时间都是在观看幻灯片中度过的,虽然大部分学生较为喜欢这种轻松的教学方法,但是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所学重点把握不到位,一带而过没有重点的讲解模式也容易导致学生没有学习方向,整体的学生语文素养得不到很好的开发与提升。所以需要关注和重视通过有计划和恰当的信息技术应用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避免盲目依赖信息技术出现问题。

三、在小学语文课堂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的建议举措

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新时期,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基于信息技术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依赖。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对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亦为大势所趋,对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均具有着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本文结合实践经验认为,小学语文课堂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依据教学内容落实科学化教学方案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不仅内容庞杂,同时也较为繁琐且对记忆力较高的一门课程,所以,依据教学内容落实科学化教学方案至关重要。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安排虽然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但是教学内容落实科学化较为欠缺,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内容。小学生因为年龄和理解能力的有限,自身整体生活阅历以及生活只是积累有限,所以对语文内容的学习和感知水平普遍不高,所以,语文课教师无法将不同方面的学习内容在同一时间灌输给学生,整体的授课质量无法保证。所以,在新媒体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尝试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课件设计和制作,应该通过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来突出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重点和难度,带动整体的多媒体教学交互性与直观性不断提升,实现各类型的文本内容、影像视频资料以及动画等教学元素的统一和融合,进而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针对性。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收集相关网络视频和图像资料进行备课,让学生了解事件的地震发生背景,地震破坏性,为学生理解课文核心表达的父亲与儿子之间灾难面前的亲情的坚定与父爱的伟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借多媒体技术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模式

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需要借多媒体技术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模式,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更深入的体会和理解所学内容,加深印象,更加愿意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课程教学实践互动当中。正是因为从实际分析小学生的学习以及个人理解能力、知识范围有限,所以通过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可以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潜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个事物充满好奇和兴趣,才愿意投入精力思考和深入了解。所以,传统的刻板语文教学方式必然需要进行改进,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更多贴近小学生个人生活实际的教学学习情境,更加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多媒体教学的生动和直观性也可以带给学生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在情景教学过程中调动积极性。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文《夜莺的歌声》文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依据课文相关内容查找男同学比较感兴趣的二战时期武器、坦克、飞机等,帮助学生了解二战中的中重要人物和相关知识,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3、从学生兴趣出发活跃课堂氛围以发挥信息化作用

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是学习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应该以学生的个人兴趣为出发点,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信息科技的教学作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沟通距离感,教师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教学相长的良好课程氛围,相互之间的学习不应该以年龄和阅历为局限,部分小学生因为从小就生活在信息化巨大丰富的环境中,所以很可能某些知识广度要超越老师,小学生也可以自主上网查阅资料,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应该多媒体信息资源和技术,通过视频动画、影音资料在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语文老师可以根据课程学习需要预先安排学生课前收集和整理西沙群岛海洋中的各类珍奇水下生物和鱼类,陆栖生物的图片等等,让学生在课文阅读和资料分享讨论中加深学习印象。

四、总结

综上所述,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是现如今也是未来小学语文教学进步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该技术的运用可以还原学生主体作用、充实教学内容、强化师生互动以活跃课堂氛围。应该在改变信息技术目前应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内容落实科学化教学方案、借多媒体技术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模式、从学生兴趣出发活跃课堂氛围以发挥信息化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伟民,李婷.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9,09:106-111.

[2]苏春景,高亚男.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烟台市芝罘区部分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03:43-49.

[3]高书贤.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运用[J].学周刊,2013,02:165.

[4]韦芳,覃贤.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基于课堂观察的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05:112-117.

[5]王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258-259.

[6]陈爱霞.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260-261.

4.小学信息技术质量提升 篇四

我从2016年9月开始,参加了“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省级培训。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聆听了各位专家精彩纷呈、风格各异的讲座,观看了名师娴熟精湛的课堂实录视频,做作业,写评语,相互交流心得体会,顺利完成了网上的学习任务。在本次学习中,让我最贴心的感受是学员们的互助学习和经验共享精神。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的信息技术知识得到了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在返岗实践中,我将学到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这次培训的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过这次培训,我了解了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变革,让我对信息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树立了“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理念,我明白了信息技术使教育教学赋予更多的内涵,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使我的课堂更具活力,使我们的教学更具实效。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有了提升

这次培训我认真学习了必修和选修的全部课程,做笔记、做作业、与同行交流,实实在在地学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在课堂上我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之中,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死板无味,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信息技术的应用,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三、课件制作水平有了提高

通过学习,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将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光是翻阅书本、备课写教案,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网络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开展教学。在这次的培训学习中,通过看专家的讲座、名师的课堂教学视频,与同行的交流,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我会继续学习深化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更好的运用信息技术指导教学。

5.小学信息技术质量提升 篇五

通过参加“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远程培训,让我对教育现代化、教育时代化、教育信息化有了新的体会,对教师的角色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有了新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育思想,开阔改革视野。

此次培训学习,让我把埋着苦干的头抬了起来,发现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在本次培训中,每位专家老师给我们做精彩的讲座。各位专家老师的讲座,阐述了他(她)们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对体育思想方法的探讨,并向我们介绍了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从各位专家的亲身体验,从国内教育到国外理念,让我犹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为之振奋。

二、通过学习理论,不断应用实践。

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把自身对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组内的老师交流,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从有力,变得更加有心。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三、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转变

以前我们的教学虽然有前辈的指导,有可借鉴的方法、经验,但是与他人的切磋交流较少,因而教学方法也是较传统,保守。通过培训我们认识到了新教学教法和设计的新理念。

首先,要创新。教学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在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教材,对知识点,内容设计,教学评价等,做到有效的创新,才能赋予教学充实而富有个性的生命力。只有教师的教法新颖,学生也才会更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兴趣也会更浓厚。

其次、要清晰。教学思路、线索、过程清晰。这首先取决于老师的基本功,基本功扎实了,教学自然也就成功了一半。另外还要在备课时进行大量充分的准备,理清教学脉络。

第三、要贴近生活、社会、学生。枯燥乏味,难于理解的教学是课堂大忌,以致学生对课堂失望,老师对学生失望,形成恶性循环。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当我们俯下身来,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从中取材,与自己的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这将大大有益于教学。

第四、要灵活。教学内容、过程、教学评价灵活。我们体育老师带的班都很多,若每班的教学都是一种模式,一成不变,讲到最后,自己都会感到味同嚼蜡。对学生的发展和老师的教学,都是谈不上有所促进。但是课堂教学也不能够花哨过头。新课程里讲的分层教学,主题教学,自主探究式、分组协作的等的方式以及多种教学评价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学习之后感到获交益良多。最终我们教学要达到的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四、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

俗话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自尊心是学生成长的精神支柱,是他们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旦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会不同程度的感到他人对自己的否定,从而产生消极情绪,丧失前进的勇气和热情,甚至形成可怕的变态心理。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平等对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量呵护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当教师能够做到呵护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时,他就可以赢得每一位学生的尊重与欣赏。当师生能够相互尊重时,一种崭新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悄然建立,并开始为提升教学质量发挥作用了。

五、赏识每一位学生,和学生进行最有效的沟通。

由于个性的差异,每个学生的发展都不一样。但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学生的身上都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只要我们多留一份“心”,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一定会发现一些亮点。在发现了学生的亮点之后,及时地鼓励他们,将亮点适当放大,学生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乐于学习,师生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和谐。

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做专业型教师。

培训既紧张而忙碌,因为在培训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这种严谨实效的氛围,让每听一课我都认真准备,精心揣摩,通过网络便捷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敢于迎接挑战,便也敢于创新。可以说,是培训激励了我的意志,启发了我的心智,让我更加执着地扑在教育教学上。有句话说的好:“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源头水。”所以我们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做一潭死水,而是要做那源源不断的源头水,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七、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成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成熟过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研究及课例研究,能有效缩短教师成长周期。此次培训我觉得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课例研究活动。

6.小学信息技术质量提升 篇六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自身认识。随着现代通讯网络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悟良多。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学法指导应着重这几方面:

首先,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学习主动性就高,学习效果也就会更好。要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对信息技术课的期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好课堂任务,比如在画图软件的学习中,可以展示优秀作品,学生自行设计作品;在网络应用上,让学生上网体验;在程序设计上编些小程序解决数 学问题等等,这样让学生有成就感,自然就有兴趣学习。

其次,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自己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再次,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7.小学信息技术质量提升 篇七

一、传统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反映出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 大部分采用的是教师拿着教材一句一句念给学生们听, 中途, 教师会对部分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和解答。但是普遍反映效果不是很让人满意, 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 下面的学生要么昏昏欲睡, 要么开小差。造成教师教得无心, 学生听得无意。结果是老师是死板、枯燥的教学, 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这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发展有利而无弊。也有责任心非常强的教师, 作了大量的备案, 但是由于没有生动的展示, 互动的活跃, 仍然达不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更有不负责的教师, 干脆把思想政治课当作是自习课, 让学生们自己看材料。

二、巧用信息技术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现代社会教育中出现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目前大部分的学校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各科教学里, 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和效果。信息技术可以通过视频演示教材生动地讲解内容, 让学生不必在呆板的文字中学习知识, 而是通过相关的信息技术, 活跃课堂的气氛, 让学生从内心里愿意接受新知识。信息技术的应用, 加深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有利互动, 其内容从学校到社会, 从国内到国外, 无所不含。根据课程合利安排多种教学模式, 通过让学生来自主演示, 进行适度的讨论, 使得学生自发地去搜寻相关书籍资料进行分析, 在课堂上大家会因为气氛活跃而愿意加入讨论, 来表述自己在本课程中学到的知识, 以及热烈地抒发个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使得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教师还能通过在线的教学方式, 来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因为生在和平年代, 学生并不能真切地体会到爱国主义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方式, 点击进入在线教学, 便可以生动直观地让学生们看到革命先烈为新中国成立而作出的牺牲和奉献, 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心灵的碰撞, 感悟出爱国主义是怎样的一个光荣使命。信息技术较之传统教学方式更简便, 更省时省力, 但效果更好的事实, 是每一位教师都能真切看到的。

三、应用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信息技术带给教师和学生方方面面的好处, 但是也不能忽视它会引发的各种问题, 把握和避开, 才能把我们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真正抓上去。

(1) 在把书本教材仅作为一个基础点来作备案时, 可以参考资料信息相当宽泛的网络信息, 但是要把握好与本课程和本班学生思想领悟这个阶段的度。如果教师仅凭个人喜好来选择展示信息, 就会导致偏离方向, 学生感觉无趣, 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把握方向时, 不能仅凭个人意愿。

(2)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 它仅仅只能作为一个辅助的手段, 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信息技术, 把课堂作为电影院来教学, 这与传统的教学相比, 除了换一个展示方式, 又有其他什么不同呢?那样的话, 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的便捷条件, 及时引发学生的互动, 主题不明, 学生上课, 虽然是认真不开小差, 但是由于主题不明确, 学完后仍是不明所以。

所以要把握好一个度, 才能真正是巧用了信息技术来起到提升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结语

在新教改中, 更推崇培养出综合性能人才, 而不只是注重语数外分数的单一性分数人才。思想政治表现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指数, 如何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上让学生学到真正的思想政治涵义, 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摘要:思想政治课的主要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具备现代社会生存的综合性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精神层面的基础。在学生即将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 我们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让学生们在象牙塔里学习到先进正确的思想志向、团结守纪、诚信责任等优良的中国传统品德及方方面面的相关知识, 将来有能力应对人生的风浪, 本文对应用信息技术对提升初中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质量作一个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古慧.浅析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整合[J].考试与评价, 2016, 03.

[2]袁伯健.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发挥多媒体技术重要作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 02.

8.小学信息技术质量提升 篇八

柯比埃拉(古巴教育部部长):根据古巴的教育信息化计划,信息通信技术(ICT)要应用到全社会,以提升古巴的教学质量,以及保证古巴民众有机会接受ICT培训,这是最重要的。古巴的教育信息化旨在为所有的人建立一个学习平台,其中包含了古巴现行教育计划的所有内容。古巴正在针对学生、家长、教师、科研人员建设一个网络,这个网络能够提供各项资源,如资料、文献、各类教学资源等。然后,我们会用这些资源来完善古巴的教育系统,让大家分享古巴的教育成果。为了更好地提供和分配古巴的教学资源,我们还建设了一个教学网站,在这个网站上,大家可以上传、分享、搜索各种信息资源。该网站已经覆盖了古巴现行教育系统中的所有资源。

主持人:非常感谢!劳卡巴姆巴先生,请与大家分享一下卢旺达对教育的创新实践和经验。

劳卡巴姆巴(卢旺达教育部部长):我想谈一谈ICT在应对教育领域挑战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目前,卢旺达的教育系统面临众多的挑战,一是教育资源的获取,二是教育质量的保障。我们已经制定出教育领域的整体规划,明确指出应通过ICT应对教育挑战。而且,我们应该开放教育资源,让所有人在任何地方都能获得教育资源,这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所有的教学资料都应该数字化,方便大家的获取。

主持人:谢谢劳卡巴姆巴先生的发言。施莱克尔先生,在你看来,经合组织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是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呢?

施莱克尔(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董事会主任):通过ICT,我们不仅要让大家获取教育资源,还要促进我们的分享。同时,我们注意到了一个现象——以前我们总是认为技术应该弥补差距,但是,现在的事实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差距与不平等。那些拥有技术的国家越来越发达,而那些没有获得技术和数字资源的国家却遭受着苦难。教育要强调平等。

主持人:中国电信是中国教育部的合作伙伴。请高同庆先生谈一谈电信运营商应在教育领域扮演怎样的角色。

高同庆(中国电信集团副总经理):我想就电信运营商在教育领域扮演的角色谈谈我的看法。中国电信和中国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领域进行了多方位的合作。我认为,ICT是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和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的重要的技术和手段,ICT能让大家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运营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即帮助更多的人获得掌握ICT的能力。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够通过ICT去实现教育公平。

主持人:谢谢高先生。劳卡巴姆巴先生,你们国家的互联网情况如何?

劳卡巴姆巴:我们将ICT看成未来发展的一个核心,同时,把它视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我们所有行业的发展都是和ICT紧密相关的,政府也在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如光纤,希望能够实现覆盖全国的目标。我们已从2G转向3G,现在已经进入4G时代了。预计到今年年底,所有公立学校就都能够连接到4G网络。我们制定了一个庞大的计划,和阿根廷、巴西的一些公司合作生产ICT设备,到6月份的时候就能够开始生产了。卢旺达政府决定每年购买15万台ICT设备,放到学校中使用。我们希望解决在提供ICT基础设施方面的公平问题。

主持人:请施莱克尔先生与我们分享下,经合组织是如何支持成员国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教学质量的。

施莱克尔:很多国家的ICT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完备了,我们现在需要关注的是教学方法。例如,技术怎么使用?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如何改善教师之间的合作?这些都是我们所欠缺的。中国上海在这方面有着很好的实践,有一个整体的战略和规划,并且整个行业都根据规划执行。现在,有些国家拥有ICT的基础设施,但只是把这些基础设施放在学校里面而不去使用,这并没有改善教学质量;还有些国家使用ICT基础设施,但教学方法没有改进,这也没有真正改善教学质量。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进行反思的。

劳卡巴姆巴: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实际上,我们并不缺少硬件,我们缺少的是“软件”,也就是优秀的教师。教师培训非常重要,但很多教师都缺乏培训。

主持人:其实很多国家都是这样的,未来我们需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不仅重视基础设施,还要重视这种软实力。因此,我非常同意两位刚才提到的观点。高先生,您的看法呢?

高同庆:不久前,我到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旁听了一堂课。这堂课很好地将ICT和优质师资相结合。听完以后,我认为ICT完全改变了教学方法,让教学更加生动。那么,如各位所说,我们能通过ICT做到教育资源的共享,我认为这种做法意义重大。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谈一谈ICT在终身学习领域的应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古巴的经验。

柯比埃拉:古巴正在逐渐更新现有的设计。我们是从学校开始的,因为学校是信息化建设中最核心的部分。然后,我们逐步更新计算机和教学网络,以及两者之间的对接。这样就可以完善教育信息化,真正建立起一个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古巴的教育是完全免费的、由国家提供的,惠及所有的学生。同时,我们非常重视教师技术和能力的培训。因为教育不仅需要知识和能力,更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

施莱克尔:我们要在终身学习领域充分发挥ICT的作用。ICT能够使全世界的人们自主决定在何时学习、何地学习、学习何种内容、通过何种方式学习等。在终身学习领域,我们认为技术马上就要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了。技术产生的影响有可能超出预期,因为技术能让人们了解到最新的内容、最新的知识,使人们能够为未来做好准备。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想让所有人都实现终身学习的话,就要让他们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如果我们在网络上搜索一个问题,可能会出现几万个答案。这时我们就必须分辨出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在网络时代,如果人们没有搜索、分辨、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技术对于人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困惑。因此,要让人们掌握这些技术,要让他们有能力利用这种技术实现终身学习。

主持人:两位部长先生,请问你们国家在推广终身学习方面有什么策略吗?

劳卡巴姆巴:我们希望在卢旺达建立开放大学,使每个人都能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就像大家所提到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能够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开放教学能够提供更多资源,让更多的人去学习。人们甚至可以学习国外的课程,并获得学位。还有一些在职人员,如果他们想换一份工作,就需要学习新的技能,但有些公司不提供技能培训。这时,就需要人们从其他的途径获得所需技能,如开放在线课程。总而言之,我认为终身学习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人们要抓住这个机会。

施莱克尔:我觉得开放教育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各个国家通力合作,才能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之所以现在没有实现,是因为各个国家都在解决自己的问题,还没有团结起来。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国际合作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使得教学资源变得更开放,并且有统一的标准。

高同庆:技术在终身学习领域的应用问题对于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使人们随时随地学习;二是增加了选择性,包括国际教育资源的选择性、个人兴趣的选择性等。

主持人:谢谢!请问观众朋友们有什么问题?

观众1:有些国家面临着贫穷、冲突、饥饿等问题,他们对于教育资源的享用并不是特别充分。我想问的是,我们如何让ICT成本更低一些,以便得到更好的应用?

劳卡巴姆巴:我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途径之一,就是把它视为国家的优先问题予以重视。如果一个国家将教育信息化作为重要问题优先解决,那么肯定能得到一些资源。卢旺达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卢旺达一直在和疾病、贫穷作斗争,之前还经历过种族屠杀的梦魇,这使我们国家几乎陷入了废墟。但是,我们意识到,如果能够拥有先进的技术,我们就能发展得更快。因此,我们决定重点关注技术领域,并将ICT用于国家发展之中。我们知道自身资源有限,必须将资源放在最重要的领域。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提供教育服务,还能够提供医疗、金融服务等。这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

观众2:有些国家已经开始将ICT应用在教学领域,而有些国家在这方面还没有取得进展。请有相关经验的国家与我们分享一下经验,谈一谈如何充分利用ICT,以及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

劳卡巴姆巴:仁川会议就是一个典型的互相学习的例子。国家之间应该相互学习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然后在本国进行本土化的调整。我认为,互相学习和我们刚才提到的优先重视同等重要。通过ICT改善教育体系,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家要充分重视,并出台相关政策。而且,政策制定者很重要,政策的实施者也非常重要,如校长、教师。

观众3:我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一位官员。请问,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我们原本的能力会不会慢慢退化,如以打字替代书写?

高同庆:技术的进步确实会带来很多的变化。这位先生提到的这个问题就是技术到底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影响,比如打字影响书写能力。我认为不会,因为书写本身也是一种思维,传统的和进步的东西实际上是不矛盾的。

主持人:今天上午的论坛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发言。我想请四位嘉宾各说一句话来展望教育信息化的未来。

施莱克尔:我们别无选择,必须拥抱技术,我们不可能把技术关在门外。

劳卡巴姆巴:将来要有更多的全球合作,更多的全球化的学习、全球化的教学环境、全球化技术的应用等,各国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我们需要在教育领域作出努力。

高同庆:技术的广泛使用是推动发展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柯比埃拉:未来社会最重要的就是持续学习的能力,包括在各个领域的学习,以及学习各种知识和技术的能力。

(本刊根据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现场录音整理,标题系本刊所加)

9.小学信息技术质量提升 篇九

四川省

2017年10月至11月,我参加了2017年四川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信息培训,培训方式为奥鹏远程网络视频学习。通过近30天的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学习了培训视频,听了培训中专家的答疑,使我收获很多,感触很深。培训中,老师一方面要求我们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教育手段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自觉培养自学发展意识,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培训后做到促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上新的台阶。通过深入学习,下面谈一谈这次培训学习的一些感悟。

一、深入掌握微课制作技巧

通过几天学习,使我对微课制作软件Camtasia Studio 8的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了解几种录制方式,了解后期编辑的方法,通过多个简单的微课制作实例和同学员的交流,为我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我原先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微课制作知识,并有作品参加比赛评比,但制作出的作品不理想,技术含量不高,借此次培训,学习从浅入深,从基本的概念理解开始,以实例入手,课下观看别人作品,并且对比自我,反思收获很多。其次明确了微课制作以及评比标准,以后将大大提高我制作微课的水平及效率。

二、初步学会玲珑画板的使用

原来我对玲珑画板的认识几乎为零,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听说过,而是我以前一直使用几何画板,它功能强大,但是三视图像不容易制作,几何教学使用很不理想。但通过这次学习,我发现玲珑画板具有几何画板的功能,同时立体几何的三视图和三维图很容易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轻松的将抽象的图转为直观图像。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我认为首先就是要学会使用某种画图软件,并且掌握其操作方法与技巧,做到学以致用,真正地发挥它强大的功能来帮助我们教学。通过专业教师几十分钟的讲解,以及自我学习,以下几点是我的一点收获:

1、利用玲珑画板来辅助教学,可以省去许多传统的教学工具,如刻度尺、三角板,圆规等。

2、利用玲珑画板来辅助教学,能够用形象直观的数形结合方法“验证数学结论、探索数学问题、展现解题思路、讲解数学概念以及展示和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等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10.小学信息技术质量提升 篇十

通过集中的理论学习,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教育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彻到学科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收获:

1、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2、懂得了媒体的特点,了解各类媒体对教与学的支持作用。

3、学会了运用技术进行教学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4、编写了学习笔记,准备上传到网校与学友和同事们共享学习成果。

5、掌握了分析演示型教学媒体特点的方法,提高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6、学会了运用文字编辑软件编制常用教学文档,运用网络工具搜集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工具如电子白板的使用、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格式化工厂等对文本、图片、声音、动画等资源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学会了交互多媒体环境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简易多媒体环境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运用简单的课件制作工具或电子白板工具整合教学资源。

7、学会了使用常用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量规和方法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活动。

8、消除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畏惧心理,形成了对教育技术促进教学的认同。

9、形成了将教学技术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0、了解了技术对社会、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树立了在教学中运用技术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11.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提升 篇十一

一、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的辩证关系

信息技术,是指人们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评价等所采取各种操作程序的总称。信息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领域,以及设计、开发、安装、实施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等行业,其本质是一项技术手段。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对信息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等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本质是一种能力。

通过两者概念的对比,显而易见的是信息技术侧重于知识的积累和掌握各种信息处理的技术;而信息素养提升侧重于具备分析、理解和运用信息技术处理问题的能力。而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正是要利用这项技术手段来提升学生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信息素养提升的辩证关系,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是一种“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信息素养提升就“无从谈起,无的放矢”。同样,没有“毛”覆盖的“皮”也是单调和丑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假如脱离信息素养提升这一前提,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就没有明确的方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就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

二、为什么要提升小学生信息素养

自从电脑课升级为信息技术课程也就注定了我们不能再一味追求认知层面的教学,更应该是能力层面的拓展。

(一)实现课程目标的需要。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直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学科,除了要求学生具备“会读、会写、会操作”等技能外,还重点要求具备基本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修养。所以我们的教学不能再一味地追求考试的成绩,为了做题而做题,而是要通过各种实践和评价活动,传递“正确处理技术与人的关系”这样一个信息,要尽可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已经进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海量的信息也随着网络进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为人们更好地利用信息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它代表了当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结构与经济效率,而且对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但也正如我们课本所说的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社会的发展也有消极的一面。在这个时代,要自觉地取其利弃其弊,使其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我们就不得不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对于小学生而言最合适的就是借助信息技术课程这一平台,有效规范自我行为,适应并促进健全的信息社会发展,成为信息时代的公民。

三、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概念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需通过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来实现。单纯讨论信息素养问题是不现实、不可行的。同样,不能深刻领会信息素养的内涵,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死抱着某种软件的功能操作不放,也是毫无意义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开展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教学,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明白处理某种信息,可以有更好的工具、更简单的方法、更有效的手段。

(一)运用素质教育手段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与应付升学考试的应试教育相比,非常注重道德、智力、身体、审美、劳动技能的培养开发。真正的素质教育,并不只是局限于学术上的才能发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和道德风范,让学生能发挥出个人的巨大潜能,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画面。同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仅仅是指信息知识的积累,或只是通过课堂的讲授,还需通过各种各样的信息途径进行教育引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信息素养的提升也不是靠某一节课或者某一章教材就能实现,而是一种无形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因此,学校的学风校风、教师的言谈举止、上课的方式方法,都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息息相关,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始终。

(二)基础科目融会贯通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环节。现代教育技术标准实行以后,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大背景的不断深化,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不再只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任务,而是对小学所有课程教学的要求。信息技术课程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主阵地,但不是唯一途径 。依据课程整合的思想,在不过多占用学生业余时间的前提下,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培养他们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与能力,这样既解决了信息技术课时少,影响学生学习连贯性的问题,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效率。

在这条道路上我们担子重,责任大,当然在前行的路途上也必定会有一些风气和力量左右着我们的想法,改变我们的做法。但是我们要本着“教学几年,想学生几十年,想国家民族几百年”的眼界与胸怀,本着“任意起点,无限长度”的追求,相信只要我们“常存希望、勇于探索”,“不放弃、不抛弃”,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路上就一定会越走越稳、越走越宽、越走越远,直至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2.小学信息技术质量提升 篇十二

一、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注意力难以集中, 兴趣低下。小学生对新事物总是格外热情, 但是这种热情可能就只是“三分钟的热度”。注意力容易转移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 部分小学生在信息技术老师讲授新知识的时候, 觉得无聊, 相比认真听讲, 更多的学生是和旁边的同学聊天, 或是埋头睡觉。而一旦到了自由操作练习的时候, 大多数小学生就会打开电脑游戏。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使小学生除了游戏外一无所获。小学生在学习中感觉不到学习乐趣, 长此以往, 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自然会变成应付了事。对电脑基本操作方法不当, 养成随意乱操作的习惯, 觉得学习信息技术是一件很烦琐的事, 并没有真正吸收信息技术课程所讲的知识。

2.沉迷虚拟世界, 情感缺失。网络时代, 网络和自媒体高度发达, 一方面, 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构架了无形的桥梁。另一方面, 却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交流。随处可见的低头族, 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鸿沟。学生的活动圈子本来就较为单调, 除了家人, 就是同学。与外界联系的渠道本就狭窄, 如果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 很容易偏离人群, 变得不合群, 性格孤僻, 情感没有归属。这极不利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长期沉溺游戏导致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 导致记忆力减退、认知倦怠、思维迟缓, 反应迟钝, 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 不利于小学生的长久发展。

3.对信息缺乏甄别能力, 容易误入歧途。在日新月异的今天,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带来五花八门的信息。小学生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 缺乏对信息的鉴别能力, 各种不利于小学生身心成长的不良信息防不胜防。尤其是涉及暴力、色情的, 给单纯的中小学生带来极大的威胁和伤害。不良信息的错误指向, 促使部分小学生做出违法犯罪行为。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伤痛, 还衍生许多次生问题, 给社会埋下隐患。

二、提升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兴趣的对策

1.创新教学模式, 寓乐于学。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 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金线”, 一旦“金线”出了问题, 课堂便会乱了套, 甚至变成一盘散沙,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难以正常发挥, 学生就会越学越没了兴趣。

一切教学设计都是为了学生, 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逐渐进入主体角色, 能够主动地学习, 自主地学习, 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当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后, 他们所爆发出来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这样的课堂上, 师生和谐地融为一体, 学生学得开心而轻松, 教师教得愉快而顺利, 如此便能持久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导入, 激发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的知识点都可以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 分解过后的知识会更容易让学生学习。小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 会提高他们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从而一步步参悟一个完整知识点的奥秘。如学习在电脑中利用绘画软件完成简单的绘画操作, 然后在这些作品中选出优秀作品, 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保持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好奇, 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 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通过对学生制作的作品做出公开表彰, 更有益于提升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展示学生作品, 及时地做出评价与建议。

举例来说, 刚开始教小学生做打字练习时, 首先, 要明确教学目标是提升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更有效率地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老师可以在上一节课结束时, 让学生课余时间熟记五笔输入法的口诀, 在下一次课上对学生进行抽背, 这能促使学生的学习自觉。对优秀完成作业的学生做出表扬, 或者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品鼓励, 激发更多的学生去完成这件事。其次, 在小学生对口诀熟记的前提下, 带领学生对口诀进行实践,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课堂所学。最后,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班级打字练习游戏。通过竞赛的形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下次课上再教给学生其他的文字输入法, 丰富学习形式。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维护和提高, 正是他们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起点, 也是他们最难忘的记忆。常言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影响之大, 实在难以估量, 是为教书育人者切记。简言之, 小学生更喜欢的是“学”“乐”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将更多有趣益智的游戏引入到学习中来, 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帮助他们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涯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廖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应举措[J].考试周刊.2012 (45)

13.小学信息技术质量提升 篇十三

通过听几位专家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讲解,使我比较全面地学习了有关创新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工程标准及实施方案,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内容、方法和策略,区域信息化套餐课程建设,信息技术下的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的质量管理,培训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管理与方案设计等内容;初步了解和学习了有关 “翻转课堂”、“微视频”、“可汗学院”等一些世界顶级的教育模式,以及国内对这种教育模式的尝试应用和取得的一些效果;了解了目前世界或是国内在教学上应用的一些先进信息技术。上海是中国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区域,到上海参加这次培训,并且能与各位专家面对面、座谈式、讨论式的交流学习一些引领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些教育教学情况,真的是开阔了我的眼界,使我进一步对现阶段的教学,对教学改革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总体上,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当今我们正处在一个教育大变革时代。

我国的教育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可以说是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还要继续发展,教育必须要向世界看齐,必须减负增效,必须同时代同步,必须同现有的信息科学技术同步,用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引领教育,促进教育,这样才能使教育不断发展和超越,传统教育在我国已有多年,我国的教育要长足发展,提高质量,必须应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先进的信息技术将推动教育的时代变革。

2、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促进和提升教学质量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对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力的培训和提高迫在眉睫,任务艰巨。

4、应该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回去之后再认真梳理、学习、提高,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已的实际工作中,并且要发挥骨干作用,发挥自己的培训作用,培训、引领我校教师认真学习教育信息技术,并且能尽力用到教学实际中,提高教学质量。

参加“国培计划20XX”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学习,觉得受益匪浅,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以下是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培训不但全面,而且细致,有温馆长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精彩解读和分析;有各个区域教师现场示范,有课堂实录,更有各种软件培训实践。“国培”为我们这些在职一线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机会,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学习期间,专家们精彩的讲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听了教授的讲座,我进一步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知道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对

于课堂教学的意义,在教学中,利用电子白板多创造互动机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以促进学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要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使他们能够通过主动参与、学会学习、得到发展。培训期间,听了许多的案例课,更加直观地让我们了解到这次培训的作用与意义。

总之,在“国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学习,使我充分了解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对课堂教学的意义;充分提高了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今后的工作中,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那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发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优点。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面对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学习和提高已迫在眉睫。非常有幸,我参加了“国培计划(2015)”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通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我们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1.可以说,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其次,我们要运用技术,有效的辅助课堂教学。

1.通过聆听专家老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和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网络学习资源应用”、“PPT2010高级应用”、“学科教师的媒体素养培养”、“电子白板的创新应用”、“中小学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还要继续学习,不断提高。如对“微视频的加工与编辑”的解析和对“PPT2010高级应用”深入仔细的分析与演示操作,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一步去学习,听了老师们的解析与演示操作,使我开拓了视野,能力得到了提升。另外,我还有一个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微视频的制作,下一步我要自己制作微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14.小学信息技术质量提升 篇十四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后,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参加国际竞争。同时,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决定。

3、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通过培训,使我们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

15.小学信息技术质量提升 篇十五

教育部要求, 各地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培训必修学时 (学分) , 原则上每五年不少于50学时。试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 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分认定, 推动学分应用, 激发教师参训动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本地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新一轮全员提升培训。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专项培训和专题教研, 组织开展区域性教师全员培训。健全中小学校本研修管理制度, 确保研修质量。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 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 重点通过现场诊断和观课磨课等方式, 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促进学用结合。

教育部依托现有资源, 建设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 汇聚各地培训课程资源和培训服务信息, 建立优质资源遴选机制, 推动资源交易与交换。对通用性强的优质资源进行加工升级, 启动教师培训MOOC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建设工作, 利用合作项目引进和开发优质资源, 建立优质课程资源库。各地要重点建设典型案例资源, 支持中小学与高校及教师培训机构合作, 开发微课程资源, 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已有平台汇聚本地资源, 与国家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16.小学信息技术质量提升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化技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信息化的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教师的我们,课堂也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课堂教学走向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已经势在必行,如何应用信息化技术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呢,首先我们要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入手,确定学生为什么学;然后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即针对学习内容,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要善于开发教材,选择丰富的媒体资源创新设计,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以确保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乐学兴趣,获得成功的教学。

下面我就先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来阐述自己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探究。

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兴趣既易激发又易减退的特点,运用信息化技术,把教材中单一的文字内容,通过文字、声音和图像相结合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创设具有直观性和感染性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保持其学习兴趣的持续性,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如教学语文综合实践课《春天在哪里》一课时,针对低年级孩子对大自然了解不够,缺乏对自然与生活的观察和发现,导致对各季节的模糊认识这一普遍现象,我应用信息化技术创设了这样一个氛围,使用PPT插入音乐《嘀哩嘀哩》并配合春天画面课件播放,让学生们从歌曲中发现春天,从画面中欣赏感知春天。然后引导孩子们:“伴着这轻快的旋律,我们走进了春天,春天是令人欢欣鼓舞的,瞧,你们个个精神抖擞!我发现春天就在你们每个人的眼睛里。能不能先告诉我你们眼里的春天都有什么呢?”学生被PPT演示的画面吸引了,也被歌曲感染了,一双双小手举起来,学生有的说,春天有有绿绿的小草、红红的小花,有的说,春天燕子飞回来了,在树上叫喳喳……,学生们精彩的回答恰恰是这些音乐和画面所激起了学生的回忆,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表达,学习积极性一下子上来了。

二、让信息化技术与学生活动融于一体,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收获

一直以来课堂上虽说发挥学生主体性,但很多时候学生学得累,学得乏,怎样才能让学生既乐学又能学有所获呢,那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让孩子们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所以我尝试让学生也能成为信息化运用者之一,比如教学语文综合实践课《春天在哪里》这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探春(描述春的特征),而这个活动我让学生参与活动中来,我利用PPT插入了许多代表春天特征的图片,然后我通过自定义动画设置成了出现效果,先为学生呈现蓝蓝的天,然后告诉学生春天不同于其他季节的地方有很多啊,想不想去探春的特征,学生好奇心被激起,我就让学生到前面来点击,当学生每次点出春天的图片时,脸上满是开心和喜悦,然后小嘴巴也会很快的表述出春的特征,最后当一幅幅春的画面呈现时,让学生抓住春的特征再画一画春,然后把画的好的用手机拍照,通过网络传到电脑,呈现给学生,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更是欣喜万分。学生对于春的特征也就印象深刻,课堂目标也有效达成。可见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令我们的课堂发生了质的飞越,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乐学会学了,学的扎实了,可以说信息技术的支持对我们课堂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估量的,它能为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化难为易,真正让学生吃透知识。

17.小学信息技术质量提升 篇十七

以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1千米有多长》为例

01

学情分析目的课前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学情分析,调查和分析学生对学习“1千米”之前的概念,以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了解,教师可以基本知道学生已知什么、未知什么能知什么,从而教师在课堂上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应人施教,符合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

02

学情分析内容

1.教学主题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量》第二课时《1千米有多长》。

(1)通过手拉手等活动认识1千米有多长,并知道千米、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进一步体会单位长度的实际意义。

(3)借助跑道等事物长度加强对千米的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为:成安县横城小学二年级1班学生

(1)学生已知:学生已经学习了毫米、厘米、分米、米,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到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有多长及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2)学生的未知:认识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不能感知1千米有多长,以及1千米和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3)学生的能知:通过学习能深刻地理解1千米有多长,并且借助跑道等事物长度加强对1千米的理解,知道1千米=1000米。学生能具备度量意识。

3.教学重点分析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没有实际的生活经验,所以对1千米的长度没有一个很好的感知,所以通过手拉手等活动认识1千米有多长,并知道千米、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4.教学难点分析

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进一步体会单位长度的实际意义。因此“具体情景中,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是本节课的难点。

03

学情分析工具与方法

1.学情分析工具:Word文档、微信、问卷星软件

2.学情分析方法

(1)利用网络收集有关认识“1千米有多长”的问卷调查,认真研究题目,筛选合适的题目,制作适合本班学生的问卷调查。

(2)利用问卷星软件发布问卷,在微信群里发布二维码,让孩子完成问卷的内容。

04

结果呈现与分析

(一)结果呈现(主要通过问卷星的结果反馈)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5道题,分别是:

(1)你之前听说过1千米这个单位吗?

(2)你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

(3)你能找一找身边的1千米吗?

(4)你知道1千米是比米大的测量单位吗?

(5)你知道1千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调查问卷分析的结果:知道的同学占57.45%,不知道的同学占42.55%;

调查数据显示,在对“千米”一词的知晓度上;对于1千米有多长;你能找一找身边的1千米;千米是比米大的测量单位;1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超过50%以上的同学是有所了解的。

总体来看,一半以上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千米”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但缺乏深入思考和学习。

05调查结果对教学启示如下:

其一,直接面对学生认知现实,在举例与对话中,充实原有认知经验;

其二,通过手拉手等活动认识1千米有多长,并知道千米、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上一篇:ev-do rev a技术特点下一篇:“四化建设”思路、措施及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