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复习资料(共9篇)(共9篇)
1.学前卫生学复习资料 篇一
《学前卫生学》课程大纲
课程编码: 学分:4.5 总 学 时:7
2课堂教学学时:72 实验(上机)学时: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职教师资方向)先修课程:学前教育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研究学前儿童的机体与其生活和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的制定。
本课程的任务:本学科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机体发育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探讨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保育措施,为学前儿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1.知识目标: 始终坚持学前卫生知识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在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渗透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卫生保健工作。并进一步理解幼儿卫生教育的目标、内容、活动、环境、方法和手段以及最新的幼儿园教育模式,掌握一些必需的幼儿园常用的科学知识。
2.能力目标:形成从事幼儿园全方位的科学教育的设计能力、创设适宜环境的能力、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能力,针对幼儿教师的特点,给予最基本的有关幼儿身体保健和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讲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素质目标:具备吸纳先进幼儿科学教育理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卫生观入手,力图使学生在一开始接触学前专业的时候,就能以一种较高的、较广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幼儿卫生教育工作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
二、教学进程安排
三、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绪论
1.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理解学前卫生学的定义、性质、任务、目的、研究对象及范围;了解本学科主要内容、关联学科及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学前教育学的兴趣和愿望。
2.教学重点和难点:学前卫生学的定义、性质、任务、目的、研究对象及范围。
3.教学内容和要求:学前卫生学的定义、性质、任务、目的、研究对象及范围;本学科主要内容、关联学科及研究方法。
4.教学过程与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5.课外阅读资料:
《学前儿童卫生学》 朱家雄 汪乃铭 戈柔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前卫生学》 麦少美 高秀欣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学前卫生学》 万钫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作业:课后小组研讨,小组组长负责记录研讨内容,研讨记录于下次课课前交。
第一章幼儿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1.教学目标:掌握人体的基本形态,熟悉人体的基本结构,了解人体的调节及化学成分。
2.教学重点和难点:人体的基本形态,人体的基本结构,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
3.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奇妙的人体
(1)人体的基本形态(2)人体的基本结构(3)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
第二节 幼儿各大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
(1)运动系统(2)呼吸系统(3)循环系统(4)消化系统(5)排泄系统(6)内分泌系统(7)神经系统(8)生殖系统(9)感觉器官
4.教学过程与方法:讲授法、图示法、讨论法。
5.课外阅读资料:
《学前儿童卫生学》 朱家雄 汪乃铭 戈柔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前卫生学》 麦少美 高秀欣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学前卫生学》 万钫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作业:儿童声带、消化器官、膀胱和尿道各有什么特点?怎样对幼儿进行卫生保健?课后复习,下次课前提问。
第二章幼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
1.教学目标:(1)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状况和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2)熟悉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及测量(3)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1)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状况和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2)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及测量(3)幼儿的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
3.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 幼儿的生长发育
(1)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状况(2)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二节幼儿健康检查
(1)健康检查的时间(2)健康检查的内容
(3)生长发育形态指标的测量
第三节 幼儿的生长发育评价
(1)评价指标(2)评价标准(3)评价方法
4.教学过程与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示范法
5.课外阅读资料:
《学前儿童卫生学》 朱家雄 汪乃铭 戈柔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前卫生学》 麦少美 高秀欣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学前卫生学》 万钫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作业:
(1)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2)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三章儿童营养与膳食卫生
1.教学目标:
(1)掌握学前儿童膳食的配置(2)熟悉托幼机构饮食卫生要求
(3)了解营养素的概念、分类及各种营养素的功能和食物来源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前儿童膳食的配置(2)托幼机构饮食卫生要求
(3)营养素的概念、分类及各种营养素的功能和食物来源
3.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 幼儿的营养与卫生
(1)关于营养(2)营养与幼儿的生长发育(3)幼儿需要的营养素
第二节 幼儿膳食的配置及饮食卫生
(1)幼儿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2)幼儿膳食的特点(3)幼儿健康的膳食环境(4)幼儿膳食的配制(5)注意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6)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4.教学过程与方法:课堂讲授、自学和课堂讨论。
5.课外阅读资料:
《学前儿童卫生学》 朱家雄 汪乃铭 戈柔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前卫生学》 麦少美 高秀欣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学前卫生学》 万钫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作业:为学前儿童配置膳食的原则是什么?如何指定膳食计划? 学前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哪些? 试拟一份幼儿园冬季一周的食谱
第四章幼儿常见疾病及其预防
1.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幼儿传染病的预防及处理(2)熟悉幼儿园非传染性常见病及其预防(3)了解幼儿园常见的寄生虫病及其预防
2.教学重点和难点:(1)常见幼儿传染病的预防及处理(2)幼儿园非传染性常见病及其预防(3)幼儿园常见的寄生虫病及其预防
3.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 幼儿传染病及其预防
有关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幼儿非传染性常见病及其预防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症 2.缺铁性贫血 3.腹泻 4.肥胖 5龋齿 6.弱视 7.中耳炎8.痱子
第三节 幼儿常见的寄生虫病及其预防
1.蛔虫病2.蛲虫病
4.教学过程与方法:课堂讲授、自学和讨论。
5.课外阅读资料:
《学前儿童卫生学》 朱家雄 汪乃铭 戈柔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前卫生学》 麦少美 高秀欣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学前卫生学》 万钫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作业:课后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幼儿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
1.教学目标:(1)掌握幼儿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2)熟悉安全教育和意外事故预防(3)了解常用的护理方法和急救技术
2.教学重点和难点:(1)幼儿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2)安全教育和意外事故预防(3)常用的护理方法和急救技术
3.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 安全教育和意外事故预防
(1)幼儿常见意外事故发生原因(2)安全教育(3)安全措施
第二节常用的护理技术
(1)测体温(2)物理降温法(3)喂药(4)滴眼药(5)滴鼻药(6)滴耳药(7)止鼻血(8)简易通便法
第三节常用的急救技术
(1)如何判断病情的轻重
(2)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简单处理
4.教学过程与方法:课堂讲授、示范、自学和讨论。
5.课外阅读资料:
《学前儿童卫生学》 朱家雄 汪乃铭 戈柔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前卫生学》 麦少美 高秀欣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学前卫生学》 万钫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作业:(1)怎样预防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2)幼儿园应对幼儿进行哪些方面的安全教育?(3)幼儿异物入体怎么处理?
第六章幼儿的心理健康
1.教学目标:(1)掌握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2)熟悉幼儿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3)了解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2.教学重点和难点:(1)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2)幼儿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3)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3.教学内容和要求:
(1)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2)幼儿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原因、原则、措施)
4.教学过程与方法:课堂讲授、自学和讨论。
5.课外阅读资料:
《学前儿童卫生学》 朱家雄 汪乃铭 戈柔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前卫生学》 麦少美 高秀欣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学前卫生学》 万钫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作业:
儿童时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症状及矫治的措施是什么?
第七章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制度
1.教学目标:
(1)掌握幼儿的生活制度
(2)熟悉幼儿园常见的其他卫生保健制度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幼儿的生活制度
(2)幼儿园常见的其他卫生保健制度
3.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 幼儿的生活制度
1.制定生活制度的意义 2.制定生活制度的意义
3.幼儿日常生活保健制度中的内容及要求 4.幼儿园生活作息制度举例
第二节幼儿园常见的其他卫生保健制度
1.健康检查制度 2.膳食管理制度 3.隔离制度和消毒制度 4.预防接种制度和体格锻炼制度 5.环境卫生和幼儿个人卫生制度 6.安全制度 7.家长联系制度
4.教学过程与方法:课堂讲授、自学和讨论。
5.课外阅读资料:
《学前儿童卫生学》 朱家雄 汪乃铭 戈柔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前卫生学》 麦少美 高秀欣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学前卫生学》 万钫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作业:
幼儿园日常生活制度包括哪些?
你认为幼儿教师应该如何照顾幼儿进餐?
幼儿睡眠时保教人员要注意什么?
第八章幼儿园的生活环境卫生
1.教学目标:(1)了解幼儿园的建筑卫生(2)熟悉幼儿园用具设备卫生(3)学习幼儿园的心理环境创设
2.教学重点和难点:(1)幼儿园的建筑卫生(2)幼儿园用具设备卫生(3)幼儿园的心理环境创设
3.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 幼儿建筑卫生
(1)园址的选择(2)园内布局要求(3)幼儿园房舍卫生要求
第二节幼儿园用具设备卫生
(1)玩具卫生(2)书籍卫生(3)文具卫生(4)黑板卫生(5)电视卫生(6)桌椅卫生
第三节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
(1)重视创设优美、整洁的幼儿园物质环境(2)要树立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
(3)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4)通过人际交往建立幼儿园中良好的人际关系
4.教学过程与方法:课堂讲授、自学和讨论。
5.课外阅读资料:
《学前儿童卫生学》 朱家雄 汪乃铭 戈柔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前卫生学》 麦少美 高秀欣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学前卫生学》 万钫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作业:
(1)创办一所新的幼儿园,怎样选址较合适?
(2)幼儿园活动时的卫生要求是什么?
(3)为幼儿园选购桌椅是因注意哪些卫生要求?
四、学习过程记录和考核要求
《学前卫生学》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出勤情况、作业提交、实际操作及课堂讨论等几方面综合考评。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形式,学期成绩采取期末卷面成绩与平时成绩综合计算评定,其中期末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教学参考书
王东红王洁主编·幼儿卫生保健·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家雄主编·学前儿童卫生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学前卫生学》,麦少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学前儿童卫生学》,顾荣芳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学前卫生学复习资料 篇二
一、分层教学的简介
分层教学模式又称分组教学或能力教学, 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具备的能力水平以及蕴藏的潜力有倾向性的将学生科学的分成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进行区别对待, 这些群体在教师的适当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下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分层教学模式通常按照学生的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进行不同水平的分组。一般分层具体包括五个过程: (1) 了解存在的差异, 分类别建组; (2) 针对差异化, 分类别目标; (3) 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4) 实行阶段性考察, 分类别考试; (5) 发展性评价, 使学生不断提高。该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包括三点, 其一可以充分照顾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进行因材施教;其二该教学模式可以消除学生间的智力歧视, 更加便于学生的认可;其三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竞争机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可以向更高层次迈进, 形成良性的学习氛围。
二、学前卫生学教学的发展现状
1. 学科教学内容广泛且陈旧, 学生缺乏参与意识
由于学前卫生学这一学科学习的学生多为文科生, 而作为交叉学科的学前卫生学, 涉及面较广, 包括解剖、卫生学等理科知识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对于学前卫生学的学习缺乏基础知识的了解使得学习兴趣大大减少, 参与意识下降。同时这一学科的编排内容理论性较强, 缺乏系统性, 且与其他学科相互重叠, 松散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忽视对这一学科的学习, 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极大的挑战。
2.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前卫生学教学中, 因为讲授内容的繁琐使得教师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解, 往往忽视掉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这就导致了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长期以来, 学生不但对知识点知之甚少, 而且学习的兴趣也大大降低, 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没有及时的信息反馈,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一学科的教学。
3. 缺乏实践性教学, 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学前卫生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在帮助学生了解儿童卫生保健知识的同时, 也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工作与研究提供专业技能和能力保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讲授时长过多, 而实践课程较少, 忽视了学科的实践性应用。同时各类操作器材和场地也得不到满足, 失去了学科存在的意义。
三、分层教学在学前卫生学教学中的具体操作应用
1. 确定学前卫生学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
这是分层教学实施的第一个步骤, 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自身的能力进行整体的排名, 按照从高到低将学生依次分成甲、乙、丙三个不同的群体;然后根据学生的意愿以及将来想要从事的领域进行适当的调整, 打破原班级的界限, 采取不同的上课时间点开展分层次的教学。
2. 制定学前卫生学的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
在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的大前提下, 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群制定适合本群体需要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 例如甲群体着重全面发展, 根据学生的程度可以加快教学步伐;乙群体则注重专业知识的讲解, 帮助其从事研究领域积累更多的知识;丙群体则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 加强具体的操作培训等。
3. 强化教学的组织管理
积极采取不同的教学场景,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强化不同群体的组织管理, 严格要求课堂纪律, 实施考勤制度, 教师要积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作出及时的调整。
4. 改革课堂教学
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进行适当的课堂教学改革, 适当加入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真正做到差异化教学, 因材施教。
5. 实施发展性的评价机制
积极通过学业水平考试以及能力测试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根据学生的优异性对群体进行及时的调整。同时通过这种评价机制反馈分层教学的实施成果, 方便教师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改变, 以更好的适应教学的需要。
四、学前卫生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预计实施效果
学前卫生学的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 两者的相互结合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预计实施后会产生极佳的效果, 具体有:
1. 提高教学内容的适应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
分层教育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被分为不同的群体, 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改变教学大纲, 转变教学方法, 从根本上解决了学前卫生学课堂枯燥的氛围, 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改革, 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需要。同时内容的因材施教, 不同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更好的完成学业。
2. 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突出学生的地位
分层教学以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意愿为依据, 使教师开始注意到学生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 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出发, 让教育更加体现人性化的特点。不同的学习方向和层次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同层次之间的学生用于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多, 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提高自主表达能力, 学习兴趣大幅度上升, 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 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分层的教学背景下, 学生之间的不同分层, 差异化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教师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之间差异化的具体情况逐一选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有助于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另外, 这种差异化的存在也会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促使学生不断努力, 向更高层次迈进, 提高学习实践的能力, 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 分层教学模式在学前卫生学的教学中合理的利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益处我们清晰可见, 这种差异化的新理念在未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会得到普遍的利用。我们要尊重学生之间差异化的存在, 进行因材施教, 教师要不断进行探索创新,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逐步适应新课标的改革, 适应现代化发展中对人才的需要。共同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将来创业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陈志勋.浅析初中化学分层导学的课堂教学[J].新课程学习 (社会综合) , 2012 (11) .
[2]徐立堂.初中化学分层递进式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 2012 (4) .
[3]张春芳, 钱桃英.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学前卫生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职教论坛, 2014 (32) .
[4]朱桂兰.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卫生学教学中的运用[J].卷宗, 2015 (11) .
[5]张东红, 石林平, 郭亨珍.积件理论视阈下“学前卫生学”教学积件库的构建策略刍议[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4 (3) .
3.学前卫生学复习资料 篇三
【关键词】目标导学 教学实效性 学前卫生学
【正文】
为适应社会进步和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必须将《学前卫生学》这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进行根本性的创新。根据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特点,本着理论知识“够用,必需”的原则,在《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教学中,着眼于学生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精简课程知识,构建项目化教学内容体系,突出实践教学,探索出“目标导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教学技能的训练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目标导学”实施背景
在职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职业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当前《 学前卫生学》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率低下、教学环境不佳等突出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研究掌握了学习理论、活动教学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先进教学理论基础,吸取了中西方教育家的“导学”思想和目标教学的成功经验,建构了《 学前卫生学》“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简称“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以落实课时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导向,以活动建构为师生互动的基本形态,以当堂达标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坚持目标科学性、学习自主性、达标基础性的教学原则,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达到学生个性发展、和谐发展。 该模式结合笔者所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提出了基本的教学原理和操作要求,结合具体课例进行了分析和说明,给出了课堂教学中运用此模式的例证。通过对比实验班级和普通班级的学生学习效果的测量分析,发现实验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信心、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明显优于普通班级?综合分析认为,《 学前卫生学》“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具有目标制订科学性、教师导学灵活性、学生活动主体性和当堂达标实效性四个显著特点。该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重教轻学的弊端,转变了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该教学模式有效落实了课时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目标当堂
达成率高,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前卫生学》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职《 学前卫生学》课教学虽然脱离了“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为主要方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普遍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但是仍然以教师单方面的理论传授为主,在教学方法、方式和手段上比较单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1)课程内容陈旧。目前教材使用最突出的问题是现有的相关教材不能满足教学所需,尤其不能给学生提供较为实用的参考书, 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教学内容以概念为核心 ,理论性过强,缺乏综合性、应用性。教材案例的安排没有与内容很好地结合,且同相关课程 ( 如《学前心理学》和《学前健康教育》等课程)内容重复过多。因此,学生普遍感到该课程内容散乱,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2)教学方法单一。该课程沿用“ 课堂讲授理论一作业练习”的传统的单一的注入式课堂教学。现代学前卫生学思想传授不足,着重追求传授课程本身的系统性,过少考虑与其它学前教育教学内容的综合联系,此外 ,课堂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不够,在《学前卫生学》教学中成功利用的例子不多。
(3)缺少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前卫生学》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每周2节课,共计32课时, 基本上是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 学生缺乏幼儿园实践的经验,教学过程中无法满足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需求。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陈旧,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上课只是被动听,记笔记,考试只是机械背诵复习,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职前教师教育的有效性。
三、基于“目标导学”对提高《 学前卫生学》课教学实效性实施的措施
改变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施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做中学.让学生通过“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活动中,自主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只是结果。
1.以联系生活实际为“目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前卫生学》中的很多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很枯燥,难度较大,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却联系紧密。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不同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学前儿童卫生知识的兴趣。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传染病的预防和处理时,可收集有关非典、H1N1猪流感、肝炎、艾滋病等学生在生活中曾经感受或正在感受的具体事例图片,利用多媒体制成课件,给学生创设一种再现生活、身临其境的情境.让学生感觉到传染病在实实在在地影响我们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寻求相关知识的欲望.自觉学习传染病的有关知识.不断养成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再比如。学习了学前儿童呼吸卫生的知识后.带学生实际观摩一节幼儿园的室内活动课,并要求学生分析这节课中存在的儿童呼吸卫生问题。我们通过这一联系实际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种解决具体问题、学以致用的情境.不仅让学生对儿童呼吸卫生知识有了更好的掌握,而且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和责任意识,引发了学生主动学好科学知识的必趣。
2.以重视技能训练为“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
4.幼儿园学前卫生学(最终版) 篇四
1.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
(1)幼儿身体各系统、各器官的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2)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3)生长发育评价 2.幼儿膳食
(1)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2)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3.幼儿常见疾病和意外事故的防护(1)幼儿常见病的种类和预防
(2)传染病的特性、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3)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4)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防护和急救 4.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与指导(1)生活活动(进餐、睡眠、盥洗等)(2)教学活动(3)游戏活动(4)户外活动 5.幼儿安全与教育
(1)组织幼儿活动的安全措施(2)幼儿安全教育
6.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预防与矫正(1)情绪障碍(2)睡眠障碍(3)语言障碍
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
(1)幼儿身体各系统、各器官的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
一、学前儿童运动系统 特点:
1、骨骼的特点
骨骼在生长:需要维生素D 腕骨没钙化好:所以婴幼儿的手劲儿小,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要轻,精细动作时间不宜过长。
骨盆还没长结实:婴幼儿的骨盆和成人不同,还没长结实。在蹦蹦跳跳时,要注意安全。比如,幼儿从挺高的地方往硬地上跳,就可能伤着骨盆的骨头,使骨盆变形。骨头柔嫩:易发生弯曲,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姿势
(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脊椎骨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上述生理性弯曲是随着婴幼儿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的。但要到发育成熟的年龄,这些生理性弯曲才能完全固定下来。在脊柱未完成定型以前,不良的体姿可以导致脊柱变形,发生不该有的弯曲,脊柱的功能也将受到影响。)
2、肌肉的特点:一是肌肉收缩力差,容易疲劳;二是大小肌肉群发育不同速。组织户外活动时要适当让幼儿休息,避免适度疲劳
3、关节和韧带:牢固性差。容易引起脱臼。勿猛力牵拉婴幼儿的手臂(牵拉肘)
4、预防扁平足:脚底肌肉、韧带不扎实。运动量不合适,容易使脚弓塌陷,形成扁平足 保育要点:
1、让孩子多在户外活动,运动和阳光是长骨骼的营养素
2、教育孩子不要从高出往硬地上跳,避免伤着骨盆
3、教育孩子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预防脊椎变形
4、勿猛力牵拉孩子的手臂,以防伤着肘关节
5、适度的运动有助于脚弓的形成
二、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 1.学前儿童心脏的特点:
心率快、锻炼可强心(运动量过大,使心跳太快,反而会减少每次心跳的血液输出量,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慌、恶心、大汗淋漓,甚至运动以后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这就是过度疲劳了)
预防动脉硬化始于婴幼儿
2、保育要点:
小儿经常锻炼可增强心脏功能,但不能过累
教育幼儿养成有益于健康的“口味”,合理地摄取营养将使他们受益终生。预防动脉硬化,始于幼儿,要把住“入口”这一关
三、学前儿童呼吸系统 特点:
1.易发生鼻堵:没有鼻毛,易感染
2.教会幼儿擤鼻涕:轻轻捂住一侧鼻孔,擤完,在擤另一侧
3.保护金嗓子:声带不够坚韧、音域窄,不适合唱大人的歌。唱歌的场所要空气新鲜,避免尘土飞扬。冬天不顶着寒风唱歌。夏天刚玩得大汗淋漓,不要马上吃冷食。伤风感冒要多喝水,少说话,因为这时容易哑嗓子
4.空气污浊,机体缺氧:胸腔狭窄,肺活量小,但代谢旺盛,机体需氧量多。空气污浊,幼儿容易缺氧,户外空气新鲜,每天要组织幼儿到户外活动 保育要点:
擤鼻涕要用正确的方法 教育幼儿要爱护嗓子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四、消化系统的特点及保护要点 特点:
1.牙齿:容易患龋齿(如何保护牙齿:营养和阳光、适宜的刺激、避免外伤、漱口和刷牙)
2、培养定时排便:胃结肠反射
3、良好的用餐习惯包括哪些方面:按时定位进食,食前有准备;饮食定量,控制零食;不偏食;注意饮食卫生和就餐礼貌。
4、组织幼儿用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可组织幼儿安静地做游戏,不要剧烈运动;饭前洗手;进餐定时定量,掌握幼儿进餐情况;不催促幼儿快吃,要提醒幼儿专心吃饭;耐心纠正幼儿的偏食情况;使幼儿在愉快的心情下吃饭
5、小婴儿为什么容易漾奶:胃的位置呈水平状,贲门较松 保育要点
督促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刷牙,保护好乳牙和六龄齿 细嚼慢咽有利健康,必要用水、汤泡饭 培养幼儿定时排便的习惯 不要长时间左便盆,不排便就起来
五、泌尿系统 特点:
1、由“无约束”到“有约束”排尿
2、尿道短,容易发生 上行性泌尿道感染
(为什么不能让儿童经常憋尿?膀胱小,加上大脑皮质尚未完善,对排尿约束能力较差,不容易憋尿,易遗尿;另外尿道短,常憋尿易发生尿道感染)保育要点:
训练幼儿控制排尿的能力 注意女孩的外阴清洁护理 男孩也要清洗外阴
提醒幼儿不要渴急了才喝水。充足饮水,减少泌尿系统的感染 清洗外阴的毛巾、盆等要专用。毛巾用后消毒
六、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
特点:皮肤薄嫩,易受损伤;皮肤调节体温的功能差;皮肤渗透作用强(儿童为什么不适宜化妆)
七、学前儿童神经系统
优势原则: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他们注意力比较集中 镶嵌式活动原则:有劳有逸,维持高效率 动力定型:经济的消耗,最大的工作效果 睡眠:睡眠使人精神和体力得到恢复 特点:
神经系统发育迅速 容易兴奋、容易疲劳 需要较长的睡眠时间 脑细胞的耗氧量大
脑细胞能利用的能源来源单一.保育要点:
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使幼儿生活有规律,精神愉快,睡眠充足; 注意用脑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合理营养;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重视开发右脑(多做体育性游戏和全身性游戏、进行左视野和左耳听力的训练、多做类型识别、语言教育形象化)
(根据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和大脑活动的规律谈一谈如何合理安排好幼儿的生活日程?保护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形成动力定型、保证劳逸结合、保证睡眠时间主)
八、感觉器官 眼球的特点
1.眼球前后距离较短,五岁前可以有生理性远视 2.晶状体弹性大
保育要点
1.科学用眼 2.科学采光3.预防眼病 4.注意安全 5.培养和发展辨色能力 耳的特点
1.耳廓易生冻疮 2.外耳道易生疥3.易患中耳炎
4、对噪声敏感 保育要点:
1.冬天注意头部保暖,预防耳朵生冻疮
2.教会幼儿擤鼻涕,预防中耳炎 3.不随意给幼儿掏耳屎
4.减少环境噪音
5、发展听觉(2)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1、规律:
一、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
二、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程序性
三、个体差异性
四、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1、生长发育速度不均等
2、身体各部分的比例随年龄而不同
3、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均衡
2、影响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后天因素
1、营养
2、体育锻炼
3、疾病
4、生活安排
5、其他因素(3)生长发育评价:
单纯年龄别身长低于正常者叫 发育迟缓;单纯身长别体重低于正常者叫消瘦;年龄别身长和身长别体重均低于正常,则为严重慢性营养不良
2.幼儿膳食
(1)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
1、合理搭膳(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量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吃清淡少盐的膳食;若饮酒要适量;吃清洁、不变质的事物)
2、膳食巧搭配(粗细粮搭配、米面搭配、荤素搭配、谷类与豆类搭配、蔬菜五色搭配、干稀搭配)
3、细心烹调
4、进餐次数(每次间隔约四小时)(2)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一)按时定位,餐前准备
(二)细嚼慢咽,专心进餐
(三)饮食定量,控制零食
(四)不偏食
(五)讲究礼貌和卫生
3.幼儿常见疾病和意外事故的防护(1)幼儿常见病的种类和预防
1、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
预防先天性佝偻病(孕妇要经常晒提啊样,吃含钙丰富的食物);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提供一定量的维生素D);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
2、肥胖症:掌握乳儿哺乳量;掌握幼儿的运动量;减少遗传的影响,提供合理的饮食。
3、龋齿:注意口腔卫生;多晒太阳;氟化防龋
4、弱视:常规遮盖法
5、中耳炎:压住一侧擤鼻涕;不要给小儿挖耳屎;预防传染病
6、肺炎:空气的清新;穿衣盖被要适当
7、腹泻:给孩子吃易消化、有营养的食品;注意腹部保暖;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屁股;口服补液盐
8、感冒:及时服药;
若药物降温不理想,可配合物理降温法
多喝水;
饮食要营养易消化;
室内空气清新,室温适中
(2)传染病的特性、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
1、特性:
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免疫性;病程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2、措施:三早: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病人;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儿。
(3)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
1、麻疹
室内空气新鲜,但避免让风直吹病儿 注意眼部卫生 注意鼻腔、口腔清洁 饮食宜富于营养而容易消化 发高烧应采取降低体温的措施 注意有无并发症 进入病儿居室要戴口罩
2、水痘
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小儿搔抓皮肤
预防:保持小儿活动室、睡眠室空气流通。少带幼儿到公共场所,避免让幼儿接触病人。发现病儿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没有新皮疹出现方可回班。接触者检疫21天。病儿停留过的房间开窗通风3小时。
3、流行性感冒(流感)护理:应卧床休息,退热后不要急于活动。多饮水,吃有营养、好消化的食物。
预防:增强体质。流感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减少聚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接种流感疫苗。
4、流行性腮腺炎
护理:病儿宜卧床休息;多喝开水,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吃酸辣的食物;要常漱口;应用中药治疗
预防:隔离病儿,至腮腺完全消肿。接触者检疫观察约3周,可服板蓝根冲剂预防。可注射腮腺炎疫苗。
5、病毒性肝炎
护理:肝炎病人应多休息,病情好转可轻微活动。饮食以少脂肪、多维生素及适量蛋白质和糖类为宜。做好消毒隔离
预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讲究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水杯、牙具等应个人专用;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幼儿的食具、水杯等应煮沸消毒(水烧开后煮15分钟以上)
(4)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防护和急救
1、骨折:固定
2、煤气中毒:立即开窗、将病人移至通风地方、注意保暖、及时送至医院
3、冻伤:保暖复温、换衣盖被、喝热饮
4、鼻出血:头略低,张口呼吸,捏住鼻翼,压迫十分钟可止血
4.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与指导
(1)生活活动(进餐、睡眠、盥洗等)
1、睡眠:准时上床、按时起床;睡室安静空气清新;睡前不剧烈运动;提醒幼儿睡前入厕;教育幼儿不要蒙头睡;睡眠姿势要注意,不趴着睡。
2、进餐:按时定位,餐前准备;细嚼慢咽,专心进餐;饮食定量,控制零食;不偏食;讲究礼貌和卫生
3、盥洗:培养幼儿自己洗手、刷牙、洗脸等能力;洗手:擦肥皂-反复搓洗手指、手心、手背-接水冲干净-用干毛巾把手擦干(4)户外活动: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依衣服;接受一些冷空气的刺激或接受阳光的照射;注意活动场地、大型玩具等的安全
5.幼儿安全与教育
(1)组织幼儿活动的安全措施
合理配备保教人员,避免因儿童过多、保教人员照看不过来而发生意外伤害;全面细致地照顾幼儿,不得擅离职守;儿童睡眠时保教人员须进行巡视;建立儿童接送制度,防止走失;远门规定开关时间;交接班或组织儿童外出时应清点人数。(2)幼儿安全教育
遵守幼儿园的安全制度;遵守交通规则;懂得“水、火、电”的危险;不要捡拾小物件
6.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预防与矫正
(1)情绪障碍
1、儿童期恐惧:在日常生活中诱导、鼓励儿童去认识自然现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恐吓孩子,或让他们看恐怖影视;家长处事不惊的示范;系统脱敏法
2、屏息发作:尽量接触可引起小儿心里过度紧张的种种因素,不要溺爱孩子
立即松开孩子的衣领、裤带,使其侧卧,轻轻扶着孩子;恢复后,用讲故事、玩等转移他的紧张情绪
3、暴怒发作:从小培养幼儿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对孩子不溺爱
第一次出现暴怒发作,家长不妥协,坚持讲道理,绝不迁就不合理的要求(2)睡眠障碍
1、夜惊:改善不良环境,解除可使幼儿精神紧张的种种诱因;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起居有常;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
2、梦游症: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大脑皮质内抑制功能增强,梦游症可自行消失,不必进行特殊的治疗
避免在患梦游症孩子面前渲染其发作时的表现或取笑他;对经常发作的儿童,要求助医生;在家中要注意加强安全措施,避免儿童因梦游症发生意外伤害
3、梦魇:生活有规律,使儿童体内的生物钟正常运转;培养开朗的性格;化解心理冲突(3)语言障碍
1、口吃:解除紧张;用从容、缓慢的语气语调和幼儿说话,感染他们
5.学前班健康卫生教案 篇五
活动名称:细菌家族
活动目标:
1、了解细菌的多样性,知道细菌对人体的益处和害处。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活动准备:显微镜,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了解细菌的特点。
1、请幼儿用显微镜看不洁食物上的细菌,告诉幼儿如果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这些细菌就会跑到我们身体里面。
2、请幼儿说说哪些食物是不干净的。不干净的食物如变质的食物、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过期的食物等。
小结:变质的食物、不卫生的食物、过期的食物都不能吃,因为这些食物都不符合卫生标准,人吃了会生病。
二、细菌的分类。
看幼儿用书提问:图片上都有什么?
小结:细菌分有害菌和有益菌,左边图中是食物放坏了,变质了,长细菌了,吃了会生病,这种细菌叫有害菌;右边的图中画有酸奶、葡萄酒、面包、馒头等食物,这些食物中的细菌对身体有好处,可以帮助消化,这种细菌叫有益菌。
三、找细菌,学分类。
请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细菌,是有益菌还是有害菌。如沙子里、厕所里、蛋糕里等。
四、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1、教师:生活中到处都有细菌,如果我们吃东西时没有洗手或洗得不够干净,就会把细菌吃进肚子里,会肚子疼,会生病。
2、学习“五步洗手法”。
“湿”:打开水龙头,将手淋湿后关紧。
“搓”:打肥皂或洗手液,手心手背搓干净。
“冲”:打开水龙头,把手冲干净。
“捧”:用手捧水冲水龙头后,关紧水龙头。
6.【0399】学前游戏论复习资料 篇六
征性游戏就开始转变成规则游戏。(选择、填空)
二、以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游戏发展水平
以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游戏的发展(简答):
1、独自游戏阶段
2、平行游戏阶段
3、联合游戏阶段
4、合作游戏阶段
几个幼儿往往坐在一起,只各自玩着自己的玩具或游戏而彼此没有交流(属于什么游戏:平行游戏)(选择题)
有时会互借玩具,有时更会加入到对方的游戏,并且相互交谈。但没有建立大家一致的共同目标,没有真正的组织者或领导者。(属于什么游戏:联合游戏)(选择题)相互商讨,确定游戏的主题、角色的分配、游戏材料的选择,甚至确定共同游戏的规则,有了集体共同的活动目标。(属于什么阶段游戏:合作游戏阶段)(选择题)
三、学前游戏总体发展的一般趋势
识记:游戏内容:指儿童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或现象的范围规定。(名词解释)游戏形式:是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式,它构成游戏的外壳。(名词解释)
第三章学前游戏的发展价值第一节游戏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
识记:推动儿童去游戏的内因是儿童的需要。(填空题)
最早提出类似这一观点的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并认为这种需要是生物性的,是人生来就有的原始欲望。(选择、填空)
第二节 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身心的发展
一、游戏在学前儿童身体发展中的作用(简答):在户外进行游戏可以使儿童接触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增强儿童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有益于儿童身体的健康。例如,在户外场地进行的玩沙玩水的游戏、“踩影子”游戏等都是利用了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来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
游戏与创造性:心理学家科琳·亨特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儿童好奇心和探究的研究,发现儿童好游戏与创造性能力存在正相关。(选择、填空)
二、游戏在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1)皮亚杰认为儿童通过对游戏材料的操作可获得两类知识,即物理知识和数理逻辑知识。(2)在游戏中儿童可习得与人交往的规则、技能运用等,这种知识皮亚杰称之为社会性知识或经验。(3)游戏可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三、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识记:社会性: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循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征。
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游戏中蕴含着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规则。(说明游戏可以促进哪方面的发展:社会性发展)(选择题)
四、游戏在学前儿童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1、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丰富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2、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可以发展儿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3、游戏中的审美活动可以发展儿童的美感;
4、游戏中的情绪宣泄有助于儿童消除消极的情绪情感。
第四章影响学前游戏的因素第一节 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
物理环境因素是游戏游戏活动中物的要素或条件,它包括玩具、游戏场地、游戏时间等因素。(选择题)
形象玩具主要包括:玩具娃娃、玩具动物、交通玩具、医院玩具、模拟日常用品的玩具(如碗、杯子、衣服)等。(选择题)
智力玩具:主要有拼图、拼版、镶嵌板、魔方套塔、套碗、棋类玩具、纸牌等。(选择题)
结构造型玩具:主要指积木、积塑、橡皮泥、粘土、沙、雪等各种结构造型材料。(选择题)
玩具之间的搭配关系对儿童游戏的影响:就玩具数量对游戏的影响而言,一般认为年幼的婴幼儿对较多的玩具缺乏独立选择自己需要的玩具的能力,而当玩具数量较少且外部特征鲜明时,更能引起其注意且不易分散。
理解玩具过多或过少对儿童游戏的影响;玩具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儿童游戏产生不利影响,过多会降低儿童的感知反应水平,也更易出现不珍惜玩具的倾向,过少则不利于游戏内容的丰富和多样化。
玩具在搭配上注重系列化、联系性对儿童游戏及其智力的发展更有效。
二、场地
麦格鲁研究发现的场地与儿童游戏之间的关系?:当游戏场所缩小,二游戏人数保持不变时,则儿童奔跑、蹦跳等运动型游戏的次数减少,二身体接触次数则增加了。他还发现,游戏人口密度的增加会导致想象性游戏和旁观行为次数的增加,或许人们密度的增加。
从结构特征上看,户外游戏场地可分为传统游戏场地和创造性游戏场地。(选择题)
第二节 影响学前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
父亲和母亲对儿童的影响是不同的,父亲更倾向于和孩子游戏,而且更多的是与孩子玩运动性的、力量型的游戏,而母亲则更多的是与孩子玩安静的游戏。伙伴越多,社会性游戏发生的频率越高。混合班幼儿的平行游戏和小组游戏币非混合班幼儿显著增多,且有更多的积极交往行为。(选择)
第五章学前游戏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第一节游戏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游戏——现代儿童的权利,教育关注的焦点。
识记: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红》规定:“缔约国确认儿童有权休息和闲暇,从事与„„”;1998年8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
幼儿教育大会的主题就是保护儿童游戏的权利。
二、游戏与教学简述游戏与教学的区别:
游戏与教学是现代学前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
教学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而教师根据明确的教学目标,将大纲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如知识、技能等通过一定教学手段,有效地传授给幼儿的过程,是一个由不知、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是外部,是外部知识内化到幼儿的认知结构体系中的过程。
游戏是幼儿主体将内在已有的知识、技能以及情绪通过有趣的活动表现出来,是一个以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享受已知的过程,是一个将已知外化的过程。
第二节学前游戏教育实话的基本原则
有哪两大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如,教师根据儿童身心特点选择游戏;在游戏评价时,要以鼓励、肻定、表扬为主,多从正面评价等都体现了教育性原则。在幼儿进行自选游戏之前,教师也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清楚让幼儿玩哪几种游戏,通过玩这些游戏,幼儿会在哪些方面获得发展。(这句话体现游戏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什么原则:教育性原则。)(选择题)
在对游戏进行评价时遵循教育性原则,就是要以正面鼓励、表扬、肯定为主,批评、否定为辅。(选择题)
二、主体性原则:理解什么是主体性原则。首先,组织实施游戏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水平,根据不同年龄班的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状况,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其难度应适中。(属于主体性原则)(选择题)
组织幼儿园游戏时贯彻主体性原则,还应考虑到确保游戏的安全性。(选择题)
贯彻主体性原则应充分尊重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幼儿游戏不是为了获得别人赞赏、表扬,更不是为了获得奖励、报酬,而是乐在其中,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活动本身就是目的,是行为的动机和强化因素。(说明游戏应坚持主体性原则)
第六章学前游戏教育实施的基本任务第一节学前游戏环境与条件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知觉或判断。(名词解释)
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2岁以内的婴儿正处于各种感觉器官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主要是通过看、听、摸、抓等感觉运动来认识事物,应为他们提供发展感觉运动的玩具。3-4岁的幼儿是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时期,应为他们选择较丰富的形象玩具(如娃娃玩具、动物玩具);
5-6岁的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应多为他们选择智力活动成分较多的结构性玩具。这些都说明玩具必须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为小班幼儿选择的玩具应以成型的形象玩具为主,以有利于支持儿童游戏愿望的产生和游戏的进行。为大班幼儿准备一些未成型的玩具,即是非专门化的玩具,这主要是为了促进大班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第二节学前游戏教育实话的组织
一、学前游戏教育实施的两种组织形式
(一)自选游戏的组织形式
这种组织形式的游戏活动也称作目的性游戏或本体性游戏。
在现代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中,被以为是隐性课程的实施的途径。自选游戏的组织强调儿童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在活动组织方式上主要以个别形式、小组形式来进行。以自选游戏的自主形式实施的游戏,在类型上主要是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
儿童在自选游戏中更适合也更倾向于玩能充分发挥自由性、创造性的这一类游戏。
以教学(狭义的教学,即正规的、以集体形式为主实施的系统学科教学)方式来组织儿童的游戏,是教学游戏的组织形式。(名词解释)
(二)教学游戏的组织形式
手段性游戏:在上课或作业教育活动中注意采用游戏的形式与手段,激发儿童兴趣,从而促进教育效果提高,所以此类组织形式之下的游戏。(名词解释)自选游戏的组织
游戏常规:是指在学前班集体中开展活动时,对儿童不适宜行为和适宜行为的禁止和允许的经常性规定。(名词解释)
儿童游戏的常规一般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简答):
1、爱护玩具,不随便毁坏玩具;
2、玩具共享,不能独占或抢夺;
3、学会整理玩具,不随处乱放或乱扔;
4、有好合作和共处,不干扰或捣乱他人。
二、学前游戏教育实话的组织内容
(一)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并合理安排
(二)建立合理的游戏常规,培养儿童良好的游戏行为习惯
第三节 学前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
平行游戏:教师通过模仿学前儿童的游戏来对学前儿童游戏施加影响。(选择)
第四节 学前游戏的评价
对学前游戏教育作用的评价:(简答题)
1、儿童按自己的意愿做游戏,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发挥了创造性;
2、儿童做游戏很认真,能克服困难,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3、会正确创造性地使用玩具并爱护玩具;
4、在游戏中对同伴友爱、谦让,能与同伴合作并不妨碍他人游戏的进行;
5、游戏内容丰富、积极向上,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
第七章学前游戏的分类指导第一节 婴儿游戏的指导及实例
一、婴儿游戏指导的要领
婴儿游戏主要出于感知运动性的认知水平,并满足于感官运用和机体活动的生理性快乐,由此具有较突出的嬉戏性。(选择或填空)
婴儿的游戏的开展要侧重于活动性,促进感知觉能力和基本动作能力的发展。1岁以内小儿采取个别指导形式;1-2岁仍应以个别指导方式为主,但可适时间分小组进行集体性游戏活动;2-3岁婴儿可适当组织全体性的活动。
在指导幼儿游戏时,教师可以以两种身份介入儿童的游戏,即
二、婴儿游戏的种类及实例
(一)活动性游戏
活动性游戏侧重于培养小儿各种基本的动作操作的技能,促进婴儿眼手协调能力的发展,是婴儿游戏活动的最基本表现形式。
例如:抓抓、蹬蹬(1岁内)、练爬(半岁以后)、走小路(1岁半左右)属于活动性游戏。
知道指五官、看图说话属于发展语言的游戏
寻找声源、试冷热属于感官游戏
穿珠子、粘贴小动物等属于智力游戏。
第二节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及评价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名词解释)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形式。(选择题)
一、幼儿角色游戏的基本特点、结构及意义
(一)角色游戏的基本特点:
1、高度的独立自主性;
2、特殊的想象活动。
角色游戏的基本特点包括:自主自愿性、虚构性、社会性、愉悦性、非生产性。
(二)角色游戏的基本结构 角色游戏由哪四部分组成:
1、角色的扮演即以以人代人;
2、对物品的假想即以物代物;
3、对游戏动作和情景的假想(情景转变)
4、内部规则
第三节 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及评价
结构游戏的基本特点:(简答)
1、结构游戏与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紧紧相关;
2、结构游戏是以建筑与构造为基本活动的及物活动;
第四节 表演游戏与有规则
表演游戏和文艺表演都以童话故事作为表演的依据
一、表演游戏指导
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的区别:表演游戏和文艺表演都是以童话故事作为表演的依据。但不同的是,表演游戏是幼儿主动自发的创造性活动。而文艺表演是在教室组织下,严格按照故事、童话的情节、语言进行表演的。
二、规则游戏
有规则游戏的四个基本因素。(简答)
1、游戏的任务;
2、游戏的玩法:为实现游戏人物对儿童活动提出的要求,包括游戏的开始、过程和结束。(名词解释)
3、游戏的规则:是关于动作顺序以及在游戏中被允许的或被禁止的活动的规定。(名词解释)
4、游戏的结果
智力游戏:在游戏中,给孩子设置比较简单的与其智力相适应的问题情境,让儿童积极地动脑、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能力。
包括:拼图、训练记忆游戏、认识数和量的游戏、穿珠子、粘贴小动物、搭建房子等。
第八章学前家庭教养听亲子游戏
第一节 亲子游戏的发展与特点
亲子游戏是家庭内成人(父母等)与儿童之间发生的游戏。
有研究表明,父亲倾向于与孩子玩嬉戏性游戏,母亲倾向于和孩子玩教学性游戏。
思考在我国家庭内倡导和开展亲子游戏的策略。
简述:亲子游戏的特点
1、情感性;
2发展性:他们在和孩子游戏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会“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想法去影响孩子的游戏(说明亲子游戏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发展性)(选择题)
论述题:我国发展亲子游戏的策略
1、向家长宣传和说明游戏的重要性,破除“游戏不同于学习”的传统观念。只有当家长认识到游戏的重要性,他们才会真正重视并参与游戏;
2、家长应当民主地、平等地对待子女。体罚、溺爱或或把孩子当玩具逗玩都是不尊重孩童的表现。只有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家长才可能在游戏中和孩子结成平等的玩伴关系,才可能尊重儿童的需要与兴趣;
3、家长在游戏中应培养与鼓励儿童的创造与独立性,不要“望子成龙”过切,出处“越俎代庖”,去代替孩子游戏,代替孩子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
4、在开展亲子游戏的同时,鼓励与支持儿童的独立游戏以及伙伴的交往与游戏,培养儿童独立游戏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儿童和伙伴交往以及游戏的兴趣与能力。
第九章发展与借鉴
第一节 国外学前游戏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儿童游戏研究进入相对而言缓慢的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儿童游戏的研究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德国福禄培尔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
福禄培尔的“恩物”是什么意思?
为了使儿童得到知识和发展各种能力,福禄培尔为幼儿园设计了“恩物”和作业体系。
恩物:意为神赐予的东西。“恩物”在实际上是一种适合儿童特点的恩赐物,是幼儿园你做游戏和进行作业时用的玩具和材料。(填空)
游戏教学原则;了解六种恩物。
第一种:6个小球,用6种不同颜色的线纺织而成,球上绑上一根线。教师让儿童看各种颜色的球,发展儿童辨色的能力。教师一边把向各方甩动,一边说前后、上下、左右,以发展儿童空间观念。教师把球放在掌心,表示有,然后收起来,空出掌心,表示“无”,借以发展儿童肯定和否定的观念。
第二种:木制的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其高度和直径都是一寸半。通过这种“恩物”可以使儿童认识物体的各种形状、性质和彼此的关系,并且可以用它们拼成小桌子、小凳、炉灶及其他物件。
第三种:木制立方体,可以分为8个小立方体(立方体平分为2,又各分为4)。这种“恩物”可以培养儿童整体和部分关系的概念;还能锻炼儿童的创造性的组合能力,急用小立方体组合成不同的物件。
第四种:木制立方体,可以分为8个小长方体(立方体平分为2,各等分为4个长方形板)
第五种:木制立方体,可以分为27个等值的小立方体,其中有3个小立方体有分别对分,形成6个三角体,有3个小立方体分别4等分,形成12个三角体。第六种:木制立方体,可以分为27个小长方体,其中一些还可分平板、斜角等更小的部分。
第四、五、六种“恩物”的性质和意义与第三种相同。由于有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几何体,配合起来可以构成多种多样的物件,供儿童进行游戏,训练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福禄培尔之后,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创建了幼儿园教育的一系列教学法。(选择填空)
她设计14种教具,主要是训练知觉,进行感官教育和发展智力。
第二节 我国学前游戏理论及实践研究的发展
第一阶段,从20实际20年代左右至建国初期
主要代表人物是我国著名幼儿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从1920年起,陈先生以自己ideas孩子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长期的、连续的儿童发展研究(包括儿童游戏的研究)。在1925年出版的《儿童心理之研究》(填空题)
陈先生认为,儿童之所以游戏,与两个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方面与儿童游戏的力量(体力)和能力(动作技能)的发展有关,另一方面与儿童好动的天性和游戏能够给孩子以快感有关。
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去考察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游戏的发展变化时陈先生关于儿童游戏看法中的核心思想。(填空)
第十章国外学前游戏理论
第一节 经典的游戏理论
剩余精力说的主要观点是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的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越强。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外,不需谋生,所以除了维护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之外,也还有剩余精力。
松弛说主要观点:认为游戏不是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人类在脑力和体力劳动中都会感到疲劳,为了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就产生了游戏 生活预备说主要论点是:认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准备。
复演说:主要观点是认为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儿童游戏是重视祖先生物进化的过程,重现祖先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动作和活动。
弗洛伊德关于游戏的思想:游戏和其他心理时间一样,都受到唯乐原则的自动调节。
与弗洛伊德不同,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史心理性欲(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埃里克森认为,良好的母子关系是产生信任感的基础。
第三节 认识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皮亚杰他的主要论点是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新的复杂的课题和时间的一种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也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即用认知发展理论的术语来说,游戏是同化超过了顺位。
顺应就是有机体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使自身发生变化,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
同化是指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简答:练习性游戏有三种发展趋向:
第一、因而增加了表征而变成象征性游戏
第二、向社会化方向发展,趋向于规则游戏;
第三、向真正的适应发展,变为严肃的工作。
练习性游戏是动物与儿童所共有的,尤其是动物的游戏特征。但动物而儿童的练习性游戏有明显区别的。
象征性游戏是幼儿游戏的典型游戏,也是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时间的游戏的特征。象征性游戏与练习性游戏的不同之处在于思维的参与并且带有特殊的嬉戏性表征结构。
简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具有以下几个主要观点或基本特征:
1、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反对本能轮。
7.学前卫生学复习资料 篇七
现阶段, 我国高校学前卫生课程教学中, 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包括学生基础差、教学内容实践性低以及教学评价模式单一等, 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造成较大的制约, 不利于我国学前教育体系的完善。基于此, 加强对高校学前卫生课程教学改革以及学生素质提升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高校学前卫生课程教学现状
现阶段, 我国高校学前卫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自身基础方面。高校学前卫生课程的内容包括心理卫生、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各种知识, 更加倾向于理科知识范畴。而从现阶段该专业学生的结构上来说, 学生大多是文科生, 在理科相关知识方面严重缺乏。很多学生仅仅是在初中阶段接触过生物课程, 所以在学习中感到很吃力,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 教学内容方面。从目前我国高校学前卫生课程教学的内容上来说, 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学生不仅需要在课堂中学习理论知识, 在课后还必须得到充分的实践, 这样才能提升职业节能, 以便能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解决各种儿童问题。但是目前, 学前卫生教学无论从教学场地, 还是教学内容设置等方面, 教师往往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理论上, 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导致学生空有理论, 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
3) 课程教学评价方面。现阶段, 高校学前卫生课程教学评价集中在考试评价方面, 学生为了应对考试, 往往死记硬背, 有时根本不能理解背诵的内容, 同时这种记忆不够牢固, 存在短暂性的特点。
2. 加强高校学前卫生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
(1) 改革学前卫生课程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汇总,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以讲为主的模式,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兴趣。在学前卫生课程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 综合分析学生的个性与特点, 基于教学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探究, 创新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 激发学生的潜能,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为学生创建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 在具体的教学中, 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如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情境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等等,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课堂中,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还可以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 对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同时借助互联网在传播知识方面的优势, 实现教学资源以及相关知识的共享。利用多媒体技术, 还能够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等, 对学前卫生教学具有重要的帮助。同时, 信息化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性, 增强学前卫生课程的时代性, 紧跟目前幼教改革的步伐, 不断的寻求新的教学模式, 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社会培养更多实践性的人才。
( 2) 改革学前卫生课程教学内容, 增强实践性
针对现阶段高校学前卫生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较差的情况, 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增加实践环节, 提升实践课堂的质量。
首先, 作为学前卫生课程教学的教师, 必须具有过硬的职业能力, 特别是实践能力, 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 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其次,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等, 激发学生对学前卫生课堂知识的兴趣, 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有助于学生对学前卫生知识的理解, 增强学生的记忆, 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 3) 改革学前卫生课程教学评价方式
单一的评价模式不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 对学前卫生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 加强课堂评价改革工作,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考核模式, 不仅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评价, 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有效的评价。
具体来说, 在对学生实践能力评价过程中, 还需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 保证评价模式符合当前幼教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 坚持目前幼教职业发展的标准原则; 第三,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评价。在评价内容方面, 应该包括学生制作与选择教具的能力、编写教案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幼师互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攥写实习报告的能力等等。同时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集中学生平时表现以及测试成绩等, 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做出有效的评价。
3.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现阶段我国高校学前卫生课程教学过程中, 还存在诸如学生基础差、课程内容实践性弱、评价模式单一等问题, 给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造成极大的影响, 同时也影响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 必须加强学前卫生课程教学改革, 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模式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 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 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充实的助力。
摘要:学前卫生是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重要的课程组成, 课程教学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职业水准,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质量。本文首先对高校学前卫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然后提出高校学前卫生课程改革措施, 最后提出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 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前卫生课程,教学改革,职业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唐晓庆.论高校学前卫生课程教学改革及其职业素质提升对策[J].成功, 2015, 25 (2) :114-115.
[2]姚玉娜.《学前卫生》课程教学探讨[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 2014, 25 (2) :74-75.
[3]李景华.形成发展性档案袋促进学生全面参与——小组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评价部分) [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20 (9) :99-100.
8.学前卫生学复习资料 篇八
【关键词】新环境 学前卫生 幼儿教育 课程教学改革 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54-01
学前卫生教育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生理解剖特点、身心保健以及营养供给的重要课程,通过对学前卫生教育课程的学习 ,主要包括(人体八大系统详细介绍、感觉器官介绍、学前儿童生活制度及保健制度、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规律 、学前儿童膳食营养需求 、幼托机构的安全教育、学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 、常用的护理技术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预防措施等)[1]通过这些课程系统的学习,能够很好的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以及身体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学前儿童较常见的传染疾病以及正常的急救、护理措施,但目前 ,学前卫生教育课程在许多高、中院校并没有受到重视,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显著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教学探索,旨在提升学前卫生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学前卫生学课程教育现状
“填鸭式 ”教学,是目前教学过程中难以摒弃的教学方式,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点低,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2]学前卫生教育类课程由于不被广泛的关注,教育部门投入低能、教材市场针对此类课程的教材较少、教学方法老旧、教学模式死板、教师个人素质等因素,导致该课程越来越不被重视,到达可有可无的境地。许多老师还是按照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讲课,一些相关知识学生只是了解的九牛一毛,就更别谈掌握这门知识了,使学生无法真正将理论知识自己消化、打磨在实践活动中相结合。
二、转变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促进融合
1.优化教学内容
首先学校增加了学前教育专业卫生教育课程的授课比重,由原来的24课时增加至36课时,并新增了4个课时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讨论课,使学生能够更加系统的接受知识,并通过思考、讨论提升的自己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其次,尝试开设实验班,将卫生教育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动手实践活动同时开展教学,以多媒体课件辅助,将教师教授内容制作成PPT课件,教师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借助先进设备进行动手实践示范,将教师操作规范、操作手法、操作流程,通过投影设备投放到大屏幕上,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楚、明确的看到老师在教授某一个课程点、难点是详细的操作过程。例如:幼儿不知轻重,难免在上学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当幼儿发生骨折时,要及时的判断幼儿骨折到底是属于哪种骨折类型,一般分为闭合型、开放型(以骨头外露为准),当判断为闭合型骨折时,局部位肿痛、皮肤变色,移动受伤部位可听到骨断端有摩擦的声音,首先要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同时做简单的就医前合理工作,找结实木板,木板长度超出骨折部位上下5-10公分为宜,进行双侧木板固定,等待救护车到来,当判断为开放型骨折时,同时伴有流血不止现象,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的同时,切记:请勿试图复位骨折处,只需要以干净的纱布进行简单包扎,做止血处理,降低感染可能,用结实木板固定骨折边缘部位,并判断是动脉破裂还是静脉破裂,并在远、近心端做压迫止血,纱布包扎时切勿用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演练,学生能很好的了解遇到这种情况下,怎样去操作,并安慰幼儿恐惧情绪,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3]
2.分配任务,实地调研
选择寄宿制半军事化管理的幼儿园,让学生深入开展调研,重点观察幼儿园儿童的身体发育情况(身高、体重)、营养摄入、膳食卫生情况、疾病防控与心理发育情况做详细的观察记录,并和小朋友聊天。等调研结束后,根据实地调研记录的情况做总结、归纳、分析,并制作调研报告上报给任课老师,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调研分析报告制定合理的教案规划,结合实地考察分析所得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讨论此次调研的心得以及现实生活中儿童卫生教育方面存在的难点问题,最后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的难题,重点向学生剖析、讲解在现实生活中,儿童存在的生理特点、疾病预防、营养摄入、膳食搭配均衡、心理疾病等难点,这样以来,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促使卫生教育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得以有效融合
三、提升教师个人修养
首先,要拓宽知识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广博的知识才是基础,厚积然后才能薄发。学高为师,魅力教师不仅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且还应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以及泛的兴趣爱好,做一个百事通。学生不喜欢单调刻板的教师,有魅力的老师就像一块吸铁石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目光。教师要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欲望,不断更新自己,充实自己,增添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力,通过自己的魅力课程,在备课,上课中,這些储备就会源源不断的流溢出来,丰满你的课堂,感染你的学生,有了深厚的功底,才能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引人入胜。[4]
其次,术业有专攻。多读和专业知识有关的书籍,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大有裨益。
再有,要善于发挥所长,敢于彰显个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线的老师或许不是什么专家,但都学有所专、学有所长。我们完全可以从自己的学识个性出发,精选课题,尽情驰骋。选择我最熟悉的,选择我最擅长的,上精彩,上出彩,让学生慢慢地琢磨,细细地品味。每位教师都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生理、心理千差万别,思想、兴趣、能力、气质也各有千秋,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不仅是学生的舞台,也是我们教师的舞台。[5]不拘泥定法,敢于展示所长,以己所长引领整体,我们才是个性的,教出来的学生也是个性的。
我们主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首先我们教师是要有个性的,我们的课堂是要有个性的,这个个性是要靠我们的人格魅力来定位的。不断提升我们自身修养是前提,打造个性课堂是目标,我会努力的。
四、显著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它是具有事物典型性的共性,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教学目的更明确,而且有利与鼓励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师生间交流互动,规避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掌握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要根据案例进行主动思考,捕捉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答案随时教师可以给予引导,无形中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教授“幼儿生活能力培养”内容前,实地到幼儿园拍摄一些幼儿真实的生活视频只做案例:幼儿如厕后,不洗手问题,课间加餐休息,不服从管理问题,中午用餐时,大部分幼儿存在饭前不洗手的问题 ,不吃饭挑食、浪费食物等现象;午睡时,携带零食在休息床上吃,保教老师进行劝教时 ,找理由为自己开脱等等。涉及的案例都是幼儿经常出现的 ,看完视频 ,要求学生根据案例进行分析 ,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因此需要学生在正式进入岗位前要了解儿童的生活习惯、心理出发点,并根据儿童的特点做出相应管理办法。[6]
五、结语
卫生教育课程在学前教育阶段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想促进卫生教育课程在学前教育阶段得到重视、发展,政府学校方面首先应该重视起来,加大投入力度,教师自身方面, 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得以创新,促进卫生教育课程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有效融合。[7]
参考文献:
[1]陈能新.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9).:122-123
[2]刘亮 高国柱.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三学”及课程模式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0(1).:5-8
[3]杨先华 .高校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及其职业素质提升对策分析[J].亚太教育,2016,06(2).:122-123
[4]曾彬 .重新审视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31(1).:125-130
[5]林莉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中理论部分教学方法初探——以卫生教育专业为例[J].高教學刊,2015,3(3).:100-101
[6]朱继洲 胡奈赛 王汝文 柯大钢.为青年教师发展指路引航[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1).:115-118
9.第一课 了解学前儿童卫生保健 篇九
第一课
了解学前儿童卫生保健
【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该学科的学科性质;把握该学科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该学科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内容】
一、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含义、任务和意义(一)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是研究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如何促进学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维护和促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学科。◆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零至七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较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心理卫生、生长发育规律、健康评价与教育、儿童营养、疾病预防、常用护理技术和急救术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任务 主要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机体发育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探寻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保育措施,为学前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以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孩子一出生就已经具有人体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了。但是,从出生到发育成熟,在这近20年的时间里,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器官还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小孩不是成人的“缩影”,正如中医儿科学所指出的:“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稚阳稚阴之体”,但“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以上两方面正是对小孩身体特点的概括。
◆人类已意识到幼儿的卫生保健问题,并在小儿养育、卫生护理、食物选择、疾病防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了经验。古人已认识到:“婴儿体小质脆,气血未定,保育偶或疏忽即能成病。”对婴儿的断脐、拭口、洗浴、穿衣、哺乳等问题都有所研究,这在许多书籍中都有论述,如《幼科准绳》、《育婴家秘》等。◆重视内外环境对胎儿的影响。认为孕妇的所见所闻可使胎儿“有感而变”,主张避开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提出“欲子美好,宜佩白玉,欲子贤能,宜看诗书”等。除了外在环境外,他们认为母体的内在环境也会影响胎儿,如“气调则胎安,气逆则胎病,恼怒而气塞不顺,欲生好子者,必须先养其气”。主张服妇的喜、怒、哀、乐不可过分。
◆对孕妇提出“保卫辅翼”之道。即在胎教中对孕妇的饮食、起居、劳动、用药等方面提出要求。如饮食方面,主张孕妇不宜过饥过饱,以保持脾健胃和,“忌邪味”,“勿过饮酒”等。其他方面,要求孕妇“勿举重,登高、涉险;勿多睡卧,时时行步;勿劳力过分,应勿太温”等。
(三)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前儿童的健康水平2.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保教水平
【学前卫生学复习资料】推荐阅读:
学前卫生学试题a11-0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10-01
学前班拼音总复习07-12
学前教育复习考试重点10-02
公共卫生学复习资料08-10
学校卫生卫生监督协管必备资料11-02
创建卫生城市资料08-14
幼儿卫生保健复习题06-26
学前双语教育11-01
学前班上学期计划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