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现状及发展(8篇)
1.上海自贸区现状及发展 篇一
【摘要】自贸区是两个及以上的经济体经过一系列谈判后达成协议,形成成员内部取消贸易壁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组织形态。最大的特点是成员之间没有贸易壁垒,非成员不可以享受同等待遇。文章简单分析了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及启示。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 金融创新模式 启示
一、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内容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推动利率市场化和项目开放性的金融市场自由化,基于负面清单的管理体制前提下进行了金融改革试验,有效的解决了经济金融体制的内在症结,为系统性及综合性的改革方案的制定提供广阔空间。基于这一方向及目标,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包括的内容主要有:
(一)突破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限制,推动了汇率改革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有浮动汇率,人民币的汇率会受到央行的干预。汇率的改革方向为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及人民币的汇率市场化。在区放开汇率的衍生品交易,有效地推动了人民币市场接轨,使得人民币的国际化进度加快。
中国将很快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上海自贸区内,境内的个人资本流动和进出都比较方便;境外资本的流动性也较为顺畅,可以让企业得到贷款,也可以投资证券市场,但是资本账户的开放必须要谨慎。因为资本账户开放后会冲击金融体系,其结果不可逆转。随着金融体系的发展,资本账户的开放已经不在掌控之内,出现了“出口虚增”的现象。经过不断发展的金融机构及相关企业的部分经济行为会对金融开放形成倒逼效果。因此,金融账户的创新及开放式必然的趋势,但其开放过程要十分谨慎。
(二)主动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创建创新金融市场
在国内外环境下,自贸区进行的多重改革中,不可复制的只有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在适当时机充分利用自贸区的独特优势,掌握住发展机遇,以最快速度发展成为离岸金融中心。利用上海所在的优势,形成其他城市不能跨越的金融高地。因此,离岸金融市场要构建起分离型为核心,渗透性的金融创新模式,其特点是通过不同账户类型的确定将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进行分离,烦是允许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之间进行适量的渗透。利用适当的鼓励政策帮助企业在自贸区内进行人民币跨境结算,催生人民币的存款和贷款的需求,推动两者进入良性循环。
(三)将金融市场化作为导向,构建起金融创新试验场
自挂牌以来,上海自贸区先后出台了多条支持金融自贸区的政策措施,自贸区内银行逐渐开始了利率市场化和支付结算等业务的创新,既是自贸区金融支持建设的结果,也是自贸区有序平稳发展的动力。金融创新模式的主体不只是局限于商业银行,还有股权投资等非银行机构。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都加入到自贸区金融创新中来,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自贸区作为开放及创新平台给金融主体带来了多重可能性,向金融主体提供了创新模式的研究开发可行性。但任何金融主体在金融创新模式中都需要做到尊重群众创造和市场规律。在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发挥出其溢出效应,二是要基于金融服务的实体经济要求,在可控风险中快速创新。
(四)金融创新模式的助推器
上海自贸区自挂牌以来,引人关注是对金融领域的改革,人民币汇率自由化、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和离岸金融业务等都是创新模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上海自贸区金融领域的改革在表面上是将对外开放及自由贸易作为重点,其实其深层次目的是为了改革市场经济体制而做的铺垫。面对创新程度较高的领域,下一步重点是对金融领域的开放和创新,这一过程涉及到国内的体制性变革,必然会产生带动效应,对国内体制的更新改革都会带来示范效果。
二、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的启示
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显著的示范作用,可能深化金融体系的市场化创新,推动我国从经济大国转变为金融大国,让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有力地突破目前经济增长的悖论。
(一)有助于形成金融市场稳定前进的良性预期
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市场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包括在制度层面、技术层面等,让金融市场形成良性的运转体制机制,有助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就微观角度而言,上海自贸区在资金、制度等方面构成两元结构,会提升市场参与者的热情,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推动人民币与外国货币体系的对接。就宏观角度而言,上海自贸区体现的是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通过释放改革红利,形成能够支持经济发展的持久性增长动力,可以构建起国际社会对我国的预期。
(二)提高区内金融市场竞争力,促进了银行业的大发展
金融创新对借贷款者带来的巨大动力,也带来的压力,这就需要他们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中二选一。由于金融创新可以把市场的供求关系关系反应出来,促使金融信息越来越准确和公开,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银行与银行之间、商品与商品之间的资金来回流动限制。同时,金融创新模式给金融业带来了多重盈利空间和机会。金融的自由化及创新促使金融资本的形成,为金融企业提供发展空间,也带来了较为灵活的运营方式。
(三)确定金融创新的渐进性定位
因为自贸区是探索和建设同时进行的,多项政策没有参照对象和时间表,金融创新及金融开放与预期存在一定差距。金融创新模式是为了与国际更好的接轨,找到金融监管的创新模式,建立起现代金融体系机制,给国内的金融改革提供可以推广和可以复制的经验,推动金融自贸区发挥应用的效用和功能,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促进了国际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国际金融和自贸区金融的对接,满足相关跨过投资和贸易服务的要求,促使金融创新开放和发展的基调具有一致性,推动符合条件的资本项目及外汇机构全面创新。金融企业的发展会受到企业本身的改革决心以及改革力度的影响,若自贸区内企业完全依靠政府部门的保护,不实行自负盈亏,其自身效益肯定不高,很难促进金融创新发展。
三、结束语
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模式形成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深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实现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重要手段。
2.上海自贸区现状及发展 篇二
部分人对它的通俗评价是一个区域内经济上的贸易自由化, 在某些经济体制上的资本主义。这个评价并不完全准确。资本主义是以资为本, 以资金决定社会能量。而社会主义是以工为本, 多劳多得, 以劳动力决定社会地位。上海自贸区由此看和经济上的资本主义还是不同的。那它的经济资本主义体现在哪里呢? 目标设定上应该是在于市场的开放化、自由化、平等化。在上海自贸区首批获得自贸区营业执照的企业有上海汽车国际商贸有限公司等多家国有企业。上海自贸区内对国企的倾斜性支持并不利于上海自贸区的发展, 取消对国企的支持将让上海自贸区本身更规范化更有利于整体市场环境的形成。
一、上海自贸区与香港的关系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由国务院正式发文批准总理特批。新闻上关于上海自贸区的言论也持续了半年之久。将近期新闻归类总结有很大一部分新闻是在说上海自贸区与香港的关系。
关于上海自贸区与香港的报道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大量的新闻, 以上海自贸区对香港形成冲击为主, 如: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香港的负面压力。大多数新闻都支持了上海自贸区对香港构成的压力, 更有甚者表示上海自贸区会撼动香港在亚洲金融领域的地位。的确香港在亚洲的地位或许有一天会被某个城市取代, 但这个城市应该不会是上海。随着大陆的经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深化建设, 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提高, 上海的经济发展终有一天会超过香港。之所以香港的地位不会被上海取代因为香港的经济政策经过更长时间的历史沉淀更加完善和自由。很多投资者偏好于香港, 不光因为它的经济发展水平, 还有香港的成熟的经济政策和发展历史。这种完善的市场环境的来源是以香港经过长时间不断健全的法制为保障的。法制的完善并不仅包括法律完善, 还包括香港的法制精神, 健全的金融体系。如果把金融比作游戏, 游戏的最佳状态不是每个人的利益最大化, 而是按规出牌, 让先玩者获利, 后来者也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游戏的规则, 这一点往往比游戏本身更重要。
上海将威胁香港这种言论本身也有炒热上海自贸区的倾向, 而炒热难免会有不实的因素在里面, 所谓泡沫也是如此。最终是部分不按规则玩游戏的人获得巨大利益。而对上海自贸区的炒热与其他的炒热又有所不同, 为上海自贸区的造势无可厚非, 但本身由此产生经济泡沫与当初建立的上海自贸区的初衷又相违背。上海自贸区的建立, 是李克强总理力排众议的结果, 冲破很多阻力才得以定案的, 可以说是实属不易。设立本身也是为在国内经济困难, 问题重重的当下, 消除经济泡沫, 从目前看上海自贸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其中的问题也不能让人们忽视。此次参与企业众多, 因为企业都看重了这个发展的商机, 都不愿在这个潮流中落后。但从长期看我对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持保留意见甚至是不看好。
新闻的造势激发了股票的活跃度, 概念股自近月是一路狂飙, 一片大好涨势。根据2013年10月11日的数据, 截至收盘板块大涨6.03%, 陆家嘴、浦东金桥、豫园商城、爱建股份及锦江股份等10股涨停。个股普遍上涨, 上海建工涨逾8%, 界龙实业涨逾7%, 浦东建设、东方航空、张江高科涨幅均超6%, 龙头股份、上港集团上海新梅、外高桥涨幅均超过5%。就综合两周内的信息来宏观的看, 有的股票甚至涨幅高达150%, 1元钱变2.5元或许不足让人惊骇, 如果是上千万上亿呢?数据还是很惊人的, 可以说股市这样的反应并不让人意外, 但这样的情况对长期的发展还是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现在这种国内经济产能严重过盛的情况下, 股票短期疯涨, 所带来的问题应该引起思考。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初衷之一是“缓解经济泡沫”, 在这点上想达到预期效果, 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可能目前还没有达到当初的初衷, 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上海自贸区还没有正式上轨道, 但由此获利的人已经不在少数了。
近期关于上海自贸区是以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对香港有利为主。港交所行政总裁说, 上海设自贸区对香港有利。上海和香港在为一个国家的不同城市, 经济利益本为一体, 上海的发展是中国的发展, 中国的发展自然会惠及香港。这话自然没错, 但是首先是默认为建立上海自贸区长期对国家经济发展有利的前提下。从长久方向看, 上海自贸区对国家的设立效果让人不免联想到数年前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在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中国的经济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当时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短期收效“立竿见影”, 但随之而来的又是经济下滑, 根本问题没有解决。问题没有一并爆发或者说问题被掩盖了过去并不代表着问题不存在。
香港和上海本就没有可比性, 因为历史环境因素不同, 甚至于起点都不同。实际情况不同, 只是在现有的环境中做到最好的发展。
二、上海自贸区建立, 国内经济情况
一个上海自贸区的设立, 不得不提的是现在的经济状况, 就是现存的问题看, 产能过剩明显, 房地产行业, 中国现在如果房地产产业的人全部不做, 理论上50年内的中国人的住房是足够。皮革行业如果所有鞋厂停产, 现在的鞋子可以供应国内市场3年。而中国高科技产业薄弱, 长久以来依赖于低端产业加工和制造。产品的大量生产后, 产品国内市场供过于求。原来的解决方式就是促进出口。但近年来出口受阻, 因为人民币出现了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现象。对外人民币快速升值, 出口产品滞销, 中国产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优势逐渐丧失, 2008年经济危机后对全球金融市场来说本身就是巨大冲击。劳动力价格上涨, 企业生存困难, 对内产能过剩, 人民币受美元的压力贬值迅速。这也与当年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关。根据当年的经济数据曲线, 08年经济危机后“四万亿经济计划”实施经济产值上升回暖, 但紧随而后的就是经济下滑, 因为本质问题没有解决。“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随后的下跌应对的方案, 依旧是新一轮的经济刺激。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社会生产, 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上来, 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GDP短期是快速增长, 但这些投资的收益又难以收回, 国有银行的呆坏账也慢慢开始出现。
另一方面, 经济泡沫, 以房地产泡沫和金融泡沫为代表。对于房地产泡沫某些人认为房地产几乎不存在泡沫, 因为土地资源紧缺。国家也会加紧宏观调控, 但是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就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日本当时就是鼓吹土地资源稀缺, 土地永远不会贬值。房地产的泡沫, 以上海的房价为例, 是一个普通人一年收入的一百倍, 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罗伯特席勒说:“一个普通人工作一百年才能用他的全部收入买一套房子。既然这样, 他为什么还要买这个房子?答案是他预期房价还会上升, 人是有投机心理的。他觉得房子以后一定还会涨, 但我觉得这肯定是非理性说法。”国内当然也有不少人也意识到了这是非理性的。那为什么还要投资房地产。人民币对内贬值迅速, 刺激了许多人投资的欲望, 但国内产能过剩, 投资环境欠佳, 让民营经济举步维艰。高利润行业都是国有, 基础生产又严重过剩, 很多人只能选择投资房地产了。最初投资房地产的人都因为房地产业的高利润, 甚至利润超过的实业。随之许多实业经营者都转而撤资投入房地产。中国富豪排行榜做房地产的占了很多。而欧美的超级富豪做房地产的极少, 都是以IT等高科技产业为主的人。中国土地资源确实稀缺, 但真的有这么稀缺?
甚至房地产的炒热蔓延到其他行业, 如炒农产品, 玉石, 名酒。经济市场出现大量泡沫。这时像王石等人就提出现在经济这种现状和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非常相似。上世纪80年代, 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 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更为明显。受到所谓“土地不会贬值”的土地神话的影响, 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 地价开始上升显著。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甚至达到了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 而单独来看这显然是不合理, 甚至是存在巨大问题的, 而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 向债务人大量贷款。此外, 地价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帐面财产增加, 刺激了消费欲望, 从而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 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1985年到1986年期间, 随着日元急速升值, 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减弱, 但是国内的投机气氛依然热烈。1987年, 投机活动波及所有产业, 当时日本乐观的观点认为只要对土地的需求高涨, 那么经济就不会衰退, 人们不断购买股票, 认为股票也不会贬值。土地价格上升, 导致租用土地的工厂或写字楼的企业盈利率下降, 合理的做法是出售土地购入债券, 因此会带来土地需求下降。价格终将趋于均衡。
中国经济的现状与上个世纪的日本在许多条件下还是具有相似性的, 日本的经济破灭也提醒我们不能走日本经济的老路。当时日本房地产总值超过GDP仅仅只是320% 就导致泡沫破灭, 这还是在日本制造业全球一枝独秀, 经济基础较为扎实的情况下泡沫突然破裂。而中国国内所有一线城市房地产总值已经超过GDP的400%。这样对问题还是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经济繁荣并不能忽略问题的存在, 上个世纪的日本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用经济繁荣忽略了许多问题。受美元货币的压力, 央行不得已已把未来中国60年的钞票全都发行完了。而这些滥发出来的钞票都投入到了房地产行业。
对于国内的经济状况, 国外许多企业开始撤资, 美国高盛银行、瑞士信贷银行、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及美国银行在内的欧美四大银行几乎已从中国全面撤资。流出的资金超过20万亿人民币。国外企业开始看到问题, 并开始选择可代替的其他城市投资。
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国家推出了一项改革措施——建立上海自贸区。
三、以国情实际谈“上海自贸区”
中国的国情不同于其他国家, 设立“上海自贸区”对中国长久发展未必有利。社会的构成体制不是由国家决定的, 而是由社会的历史根基及惯性决定的。中国经济国家宏观调控是很重要的, 市场不能突然放开, 市场本身的不规范, 突然地放开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 放开市场短期是可以见效。但长期弊病颇多, 例如, 大量增加了经济上的泡沫。
目前, “上海自贸区”周围的房价已涨幅三成。未来如果没有控制涨幅可能会逼至五成。股价疯涨。有的人把“上海自贸区”的成功与否归结于国家是否能真正发权, 放宽市场。把事情的两种可能分开看, 第一种, 国家没有真正放宽放权, 给予实际的经济宽松政策, 那“上海自贸区”的效果也只能类似于原来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虽然换来短暂的经济发展, 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二是国家真正发权, 放宽经济政策, 短期看应该说是效果可以立竿见影了, 长期看在这种问题百出的情况下放宽经济政策, 投机者的投机性, 对经济上的泡沫来说很危险。
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短期泡沫不会破裂, 但是经济中本身的问题都会在破裂后完全爆发, 相对于上世纪的日本, 积累的问题如果更多后果只会更严重。
近年很热的日本安倍经济学。外界对安倍经济学的态度褒贬不一, 它的成果无可否认, 给日本经济打了一针“兴奋剂”。但这是以一种杀鸡取卵, 治标不治本的方式刺激经济, 而且本身“秀”的成分很高。而且日本的安倍经济学似乎也能带给中国一定的启发与思考。
3.上海自贸区现状及发展 篇三
关键词:经济改革;自贸区;经济发展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是继深圳特区设立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又一壮举,是对改革开放的深化,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中国经济升级的样本,其對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一、上海自贸区概述
自贸区,顾名思义就是自由贸易区,其实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广义的自由贸易区,即多个国家之间通过检出相关的自由贸易协定,在坚持世贸组织原则的基础上,相互开放市场,逐渐取消货物关税,逐步实现两国或多国之间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实现商品、服务、人员、资本自由流动的区域。二是狭义的自由贸易区,即某一国家在自己领土内一部分被允许进行自由贸易,且免受相关的海关监管和接受税收优惠,上海自贸区就是这样一块自由贸易区域。上海自贸区这一构想是由李克强总理提出的,2013年7月3日国务院通过了有关上海自贸区的总体方案,将上海洋山港、浦东机场空港、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港、浦东机场保税区及外高桥保税区划归为试验区范围。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对于正处于改革转型期的中国无疑是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其顺应了中国改革发展的潮流,对于深化经济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具有重要作用,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发展中的创新模式。
二、中国面临的经济发展形势
一方面,全球经济规则面临清洗,发达国家制约中国的发展。2013年6月,美国与欧洲各国宣布正式开始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议的谈判,简称TTIP协议。根据协议内容,美国与欧盟将在两年之内实现相互之间零关税贸易,而这一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在不久的未来将出现一个占有全球三分之一贸易量的经济体,这无疑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挑战。而在亚洲,美国则与日本、澳大利亚及越南等国积极推进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订,简称TPP协定。而从经济总量上看,TPP与TTIP基本相当,这两个协定的推进足以形成对全球经济规则的清洗力量,而两者成员国中都没有中国,这就意味着中国只能被迫接受其他组织制定的相关贸易规则,使我国的对外贸易陷入被动地位。而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正是我国政府为了打破国际制约格局、积极参与国际新规则的努力。
另一方面,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有待改进,需要新的增长方式来打破格局。虽然TTIP和TTP协定我国都没有加入,但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国家,我国的对外贸易影响和实力不可忽视。然而,传统的对外贸易模式所具有的缺点也在逐渐暴露出来,原来的比较优势也逐渐被削弱。随着用工难和用工成本问题的不断突出,我国对外贸易的质量效益逐渐下降,因而亟需对传统的发展模式进行改革。而上海自贸区作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试点,对我国对外贸易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三、上海自贸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上海自贸区的经济制度改革
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其在经济发展制度方面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自由贸易方面,上海自贸区将实施“逐步放开一线,高效管住二线,促进区域内货物自由流动”的管理模式,这里的一线是国境线,即逐步彻底放开国境线,同时加强对国内市场贸易的管理,以促进贸易区内人员、货物、技术等的自由流通。二是在外商投资方面,上海自贸区将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即政府事先制定出一份黑名单,在黑名单之外的投资行为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都是被允许的。而根据负面清单管理方法,上海自贸区将对区域内的投资项目、投资企业及工商登记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适应新的管理方法。三是在金融方面,上海自贸区将逐步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实现。同时,外资银行也可以在贸易区内进行人民币业务并推行人民币汇率价格的发行机制,促进外流资金周转。
(二)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首先会对本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上海自贸区所带来的产业集聚效应能够在上海港口附近形成物流城,同时由于自贸区本身就位于上海港口与机场附近,这就为货物航运中海空联运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提高了上海港口的货运转口的便利性。同时,自贸区内特殊的海关监管政策也使得上海航运货物在港口和机场进行周转的速度加快,大大缩短了货物运转周期,满足贸易经营高效、自由的要求。在投资领域,上海自贸区能够为投资商提供国际级硬件设施和24小时高质量服务,同时在自贸区内推行的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政策吸引了大量投资商的关注,增加了上海贸易的投资资金量。再者,快速的货物流通模式也使得企业对投资和经营充满了信心。而自贸区的设立也使得上海的土地价格不断上涨,为上海增加了土地经济收入。
(三)对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有利于引导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对于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的中国来说,上海自贸区的设立能够为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提供范本,其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成功与否关系着未来在更大范围内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成功与否。如果上海自贸区获得成功,那么其经济优势势必会辐射到整个上海甚至长三角地区,拉动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从长远来看,随着试点区域的不断扩大,东部沿海地区将逐步被纳入到自贸区范围之内,实现以开放促改革的新局面。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经济要素和资源配置方式并释放出新的制度红利。
具体来说,制度红利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针对自贸区所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投资制度改革、审批制度改革及政府职能转变等都会得到深化,并且能够促进城市与港口的协调发展,改善国内就业现状,增加就业岗位。而制度红利所带来的经济影响还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向国际化和现代化方向转变,拉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打破我国对外贸易质量较低的困局,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赢回局面,增强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实力。另一方面,上海自贸区所坚持的开放发展原则能够将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扩大开放程度,以开放促改革,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发展制度。并且,能够为现代市场生产方式中存在的不适应问题提供解决途径,使我国的经济制度更加符合时代和全球经济的发展要求,持续拉动我国经济增长。
四、结语
上海自贸区不仅是一项区域性改革措施,而且还是我国新的制度改革的开端,在自贸区内实施的一系列金融、贸易、税收及政府管理的政策变革,能够为未来我国经济改革发展提供借鉴,对提升我国经济发展实力、打破国外封锁格局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郭芳,王红茹,吕彦儒等.上海自贸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起点[J].中国经济周刊,2013(35).
[2]叔平.创造“法制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将释放新一轮改革红利[J].上海质量,2013(08).
[3]王红茹,郭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研究员隆国强谈上海自贸区:全国的各类园区不能一刀切,不同地方应建不同试验园区[J].中国经济周刊,2013(36).
[4]谢卫群,欧阳洁,孙小静等.上海自贸区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N].人民日报,2013-09-30.
[5]李慧勇,孟祥娟.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给南通带来的机遇挑战与对策建议[J].江海纵横,2013(03).
4.上海自贸区现状及发展 篇四
一、什么是“注册资本认缴制”?
答:随着新《公司法》的施行,在自贸区所首先适用的注册资本认缴制也正式被国家立法所承认,并得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注册资本认缴制度是指在公司登记注册时股东可以不实际缴付或只实际缴付部分所认缴的注册资本,剩余部分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期限缴付,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为限承担法律责任的制度。
根据自贸区企业登记管理相关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对公司注册资本实缴另有规定的外,其他公司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实行认缴登记制后,工商部门登记公司全体股东、发起人认缴的注册资本或认购的股本总额(即公司注册资本),不登记公司实收资本。
二、公司章程中确定的股东认缴出资义务,有对外的效力吗?
答:根据《公司法》相关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在公司股东认缴的出资未实际到位之前,如果该公司正常经营,对外未出现资不抵债情形的,该公司股东之间的认缴出资义务对外不具有直接约束力;反之,若股东认缴的出资尚未实际到位,但公司已出现到期债务且资不抵债的,公司的股东须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外为公司承担责任。
三、自贸区营业执照有什么特点?
答:自贸区营业执照分为正本和副本,均为竖版。正本规格为标准A3幅面(420×297mm),副本规格为标准A4幅面(297×210mm)。营业执照副本在执照名称下方加注“(副本)”字样,并增加“须知”栏,其他内容与正本相同。自贸区营业执照用防伪底纹设计,采用水印纸印制。在内容上,自贸区营业执照内容区域留白,记载事项及其内容根据企业不同类型由系统自动打印生成。公司实行认缴登记制的,注册资本栏目中加注“(认缴,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字样;公司实行实缴登记制的,注册资本栏目中加注“(实缴)”字样。公司营业执照上不再记载实收资本。其他各企业类型营业执照记载事项不变。
四、自贸区对投资设立的境外企业冠名有什么具体要求?
答:自贸区要求投资设立的境外企业冠名应当符合境内外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未按国家有关规定获得批准的企业,其境外企业名称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国家”等字样。
在这里,我们建议欲在自贸区注册企业的投资者,可在注册之前预先想好备选的企业名称,以备名称审核不能通过时之用。
五、自贸区有哪些促进投资的税收政策?
答:自贸区主要采取七项税收政策促进投资和贸易,该七项税收政策可概括为“两个鼓励投资和五个鼓励贸易”,即:在促进投资方面,主要涉及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股权激励
等两项政策;促进贸易方面,主要涉及融资租赁出口退税试点、进口环节增值税、选择性征税、部分货物免税、启运港退税试点等五项政策。
六、境外个人办理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有哪些要求?
答: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通知》的规定,有以下两个要求:
1、须在自贸区内就业或者执业;
2、须同时出具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所发的有效期1年(含)以上的居留证件。
七、自贸区内相关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借用境外人民币资金的规模?
答: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通知》的规定,存在如下几种情况:
1、区内企业借用境外人民币资金规模(按余额计)的上限不得超过实缴资本*1倍*宏观审慎政策参数。其中:实缴资本以最近一期验资报告为准,借用期限1年(含)以上。
2、区内非银行金融机构借用境外人民币资金规模(按余额计)的上限不得超过实缴资本*1.5倍*宏观审慎政策参数。其中:实缴资本以最近一期验资报告为准,借用期限1年(含)以上。但只能用于区内或境外,包括区内经营、区内项目建设、境外项目建设等。
宏观审慎政策参数由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确定,可根据全国信贷调控的需要进行调整。
八、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及其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有哪些用途不得使用?
答:根据《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外汇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不得使用的用途有以下几种:
1、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企业经营范围之外或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支出;
2、除另有规定外,不得直接或间接用于证券投资;
3、不得直接或间接用于发放人民币委托贷款(经营范围许可的除外)、偿还企业间借贷(含第三方垫款)以及偿还已转贷第三方的银行人民币贷款;
4、除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外,不得用于支付购买非自用房地产的相关费用。
九、自贸区内企业提供对外担保的相关要求有哪些?
答:根据《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外汇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区内企业提供对外担保,可自行办理担保合同签约,无需到外汇局申请办理事前行政审批手续。区内企业提供对外担保时,不受担保人和被担保人净资产比例、被担保人盈利状况及担保人和被担保人之间股权关联条件的限制。区内企业签订对外担保合同,应当按规定办理对外担保登记和履约核准手续,并符合关于担保项下资金用途的限制性规定。
十、自贸区试点扩大国际船舶运输和国际船舶管理业务外商投资比例的试行实施办法是
什么?
答:
1、经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在自贸区设立的外商投资比例超过49%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及其拥有或实际经营的船舶,可经营进出中国港口的国际船舶运输业务;
2、经上海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在自贸区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可以经营国际船舶管理业务。
3、在自贸区设立的中外合资、合作国际船舶运输企业,其董事会主席和总经理可由中外合资、合作的双方协商确定。
4、在自贸区设立的中外合资、合作国际船舶运输企业,其拥有或光船租赁的船舶可以按照自贸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进行船舶登记。
十一、自贸区内企业报告如何操作?
答: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企业报告公示办法(试行)》的规定,自贸区内企业应当在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电子身份认证登录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门户网站()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送上一报告后,向社会公示。当年设立登记的企业,自下一年起报送并公示报告。
企业法人的报告信息包括登记备案事项、注册资本缴付情况、资产状况、营运状况、企业从业人数及联系方式等。
属于下列企业之一的,还须提交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
1、上市公司;
2、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
3、认缴注册资本在2000万元以上的公司;
4、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含2000万元)的公司;
5、从事金融、证券、期货、保险、投资、担保、验资、评估、小额贷款、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经纪、留学中介、教育培训(咨询)、出入境中介、外派劳务中介、企业登记代理、废旧物资收购、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经营活动的公司制企业。
十二、自贸区内企业不需要年检 是否意味着对企业和股东的审查与监督已完全放开?自贸区在这方面有何监督约束机制?
答:上海自贸区的注册资本认缴制度并不意味着使企业和股东处于“脱管”状态。事实上,上海自贸区试行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就是一种面向全社会公开的公示与监督机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未按规定期限公示报告的企业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企业自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之日起三年内履行报告公示义务的,可以申请恢复正常记载状态;连续三年未履行报告公示义务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其永久载入经营异常名录,不得恢复正常记载状态,并列入严重违法违规企业名单(“黑名单”)。
另外,上海自贸区下一步将有望建立一套征信体系,把现有的央行征信系统和包括工商
在内的其他信用平台的信息都集合在一起。
十三、在自贸区内怎么操作保理业务?
答:供应商可与保理商通过签订保理协议,供应商将现在或将来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从而获取融资,或获得保理商提供的分户账管理、账款催收、坏账担保等服务。如果要在自贸区内设立保理企业,那么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商业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企业投资者应具有经营商业保理业务或相关行业的经历;
2、企业的投资者应具备开展保理业务相应的资产规模和资金实力,有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善的风险内控制度,近期没有违规处罚记录;
3、企业在申请设立时,应当拥有两名以上具有金融领域管理经验且无不良信用记录的高级管理人员;
4、企业应当以公司形式设立。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且全部以货币形式出资;
5、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但不限于风险评估、业务流程操作、监控等制度;
6、兼营商业保理业务的融资租赁公司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需符合融资租赁公司设立的规定。
十四、如何在自贸区申请食品流通许可证?
答:在自贸区申请食品流通许可证,一般需要提供以下一些材料:
1、食品流通许可申请书;
2、《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如果是已设立的公司,则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等材料);
3、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场所的使用证明;
4、负责人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证明;
5、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设备、工具清单;
6、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设施空间布局和操作流程的文件;
7、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文本;
8、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这里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自贸区对申请该许可证的申请人,有30平方米的实际经营场地的要求;
2、相关的员工需要办理健康证;
3、自贸区对该许可证把控较严,目前审批难度较大。
十五、在自贸区内设立的公司是否可以直接从事进出口贸易?
答:在自贸区设立的公司,并不必然的就能从事进出口贸易,只有申请获得企业进出口经营权才可从事相应业务。申请的前提,就是公司已经取得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需要至海关等部门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外汇登记、海关注册证、商检证、电子口岸卡等手续。
十六、在自贸区内租赁商业用房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吗?
答:虽然自贸区可以注册虚拟住址的方式注册公司,但涉及食品、酒类等经营范围时,有实际经营场地的要求,这就使得部分投资者不得不与相关的业主签订相应的场地租赁合同。
在签订租赁合同时,应当注意租赁标的物是否存在抵押、司法查封、诉讼等情形,以及该租赁标的物所对应的地址是否已经被其他公司作为注册地址使用等。我们建议,承租人在与出租人签订租赁合同时,可以要求出租人就其出租物不存在上述权利限制、纠纷以及公司注册地址未被占用等事宜作出书面承诺并约定严格的违约责任,以确保能够实现合同目的。
十七、区外注册的公司,注册资本部分到位,如果现在想搬到自贸区去可以吗?
答:可以的。企业如果迁移至自贸区,需要按照自贸区内的政策登记,缴回原营业执照,核发新版营业执照。
十八、自贸区管委会受理哪些外商投资项目备案?
答:按照《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外商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办法》要求,自贸区内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对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外商并购境内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增资等各类外商投资项目实行外商投资项目备案制。自贸区管委会负责本市权限内的自贸区外商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十九、现在自贸区内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实行什么政策?
5.上海自贸区的离岸金融业务 篇五
【关键词】上海 自贸区 离岸金融业务
一、离岸金融业务的概念
开办离岸金融业务的银行在本国地域上注册成立,但基本上不受本国金融法规的约束,这种银行被称为离岸银行,从而它所办理的业务就叫做离岸金融业务。通俗的来说就是,开办该种业务的银行吸收国外居民的资金,并且为国外居民服务的一种金融活动。比如,我国的一家证券公司将总部设立在山东,它经营的活动却是从非中国居民那里吸收的资金,并且把这些资金投放在非我国居民那里,则这家公司就是进行的离岸金融业务。
离岸金融业务的种类:同业外汇拆借,国际结算,咨询、见证业务,发行大额可转让存款证,外汇贷款,外汇担保,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其它业务等。
二、上海自贸区为何要着重发展离岸金融业务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规划方案中,包括了许多自由贸易实验区服务业务,但其中着重提出了离岸金融业务。当时离岸金融业务在我们国家的金融业务领域中还是相对陌生的一个词汇。到底是何原因推动上海自贸区大力发展我国的离岸金融业务?接下来我们从三方面来分析。一是建立离岸金融业务的原因;二是自贸区建立离岸金融中心的意义。
(一)、建立离岸金融业务的原因
在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到了离岸金融业务,与之相关的还有汇率自由兑换、利率市场化等。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促进了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国内相关业务向自贸区发展,有利于与国际接轨,进一步促进自贸区的建设。建立离岸金融业务的原因总结如下:
(1)、离岸金融市场是一个无国籍的的市场,它不受任何一个国家的法令的管制。离岸金融业务几乎不用遵守国内金融的法律法规。在办理相关手续方面比较简便,有时可以享受免税的待遇。从而会缩短业务办理的周期,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
(2)、在离岸金融业务中进行交易的国币为国外货币,在进行借贷的时候,借款人可以自由选择货币的种类。并且借款人与贷款人均为非国内居民,他们之间进行借贷的资金为进外资金。
(二)、自贸区建立离岸金融中心的意义
上海自贸区是开放促进改革的又一次尝试,会把中国的改革推向另一个新的阶段。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的构建不仅有助于上海自贸区更好的建设,而且会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和改革产生深远的意义。
首先,离岸金融可以为上海自贸区的建立阻挡一些风险。由于上海自贸区将为企业提供与境外市场合作的机会,到时企业法人可以在自贸区内完成货币自由兑换,这就扩大了人民币自由流动的规模,建立离岸金融中心可以起到防范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在金融中心内更加市场化的利率与汇率水平也可以阻挡国际邮资套利的机会。
然后,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涉及到了很多离岸金融服务的需求。由于国内的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有限,然而大部分自贸区内的企业在经营中有频繁的跨境收付款业务,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就为这些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此这些企业就迫切需要离岸金融服务。
最后,上海自贸区金融中心的建立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立的前提条件。在国际上,许多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离岸金融市场。为了跟上国际发展的步伐,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是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环节。
三、自贸区建立离岸金融中心的政策
上海自贸区是我国未来重大改革的实验田,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是一个重点。在政策方面,将建立内外分离型的离岸金融市场,采取逐渐开放的模式;从开放渠道上,扩大人民币业务;在产品创新上,推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
(一)、离岸金融账户的设立是建设离岸金融中心的前提,但是离岸银行账户和非居民账户的业务比较狭窄,不能满足企业的离岸业务需求;离岸银行账户只允许吸收外币存款和发放贷款,却不经营人民币业务,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离岸银行账户的发展,就对现有的离岸金融账户做到借助优势回避弊端。
(二)、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可通过投资等方法吸收国际资本,为了满足自贸区内企业对融资的需求,就需要扩大人民币离岸金融服务。概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在自贸区离岸金融市场中心试着建立境外企业人民币股票的发行和交易的市场;离岸债券市场可以为境内外企业提供跨境融资服务,可以有效降低境内企业的融资成本,则应建立离岸债券市场;为了更好的为自贸区服务,引入金融衍生品和投资工具为投资者提供跨境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平台,则应建立离岸金融衍生品市场。
四、上海自贸区的离岸金融风险防范
6.上海自贸区9大金融业务最热 篇六
2014-09-23 16:08:00
2013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地方自贸区在上海呱呱坠地,伴随着一次次的揭牌或发布,上海自贸区行将满一岁。
作为一名金融从业者,我对上海自贸区推出的各项改革措施中的金融创新自然多留了点心,根据客户和同行对上海自贸区已推出并付诸实践的金融政策的评价,梳理出了下面这份“上海自贸区最受欢迎的金融业务”排行榜。一家之言,欢迎切磋。第一、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
根据银总部发[2014]22号文件精神,上海自贸区内注册企业可开展集团内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为集团公司提高境内外关联企业自有资金的集中调度和统一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该政策的亮点在资金跨境不设额度管理,但须给不同性质的资金贴上标签,能被归集的资金仅限于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筹资活动产生的资金不得纳入被归集对象。
具体操作模式是,大型跨国利用区内注册成立的法人企业A,并以A企业开立的资金池账户为顶点账户搭建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资金的跨境双向归集必须通过A企业的一个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专用账户来完成,资金池架构如下图:
该项政策深受跨国公司和“走出去”企业的欢迎。在一两年前,在广大跨国公司全球司库的眼中,中国这么一个遍地是财富的经济大国依然是全球资金的孤岛,因为中国的监管机构严格限制资金的跨境流动,只有存在经常项下的贸易往来才能实现资金的跨境支付和汇兑,而资本项下的资金跨境流动必须经过有权机构的严格审批,在核准的额度内才可以跨境收支。而早些年来华发展业务的跨国公司不少都赚得盆满钵满,除了分红之外资金能回流总部的渠道少之又少。
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资产价格处于低位,不少中资企业瞄准机会纷纷走出去,比如锦江集团、光明集团、复星集团等大型国有和民营企业都在海外成功并购了不少企业股权资产,在这些跨国并购案例中,并购初期需要境内母体提供一定的现金流支持,在该政策出台之前主要是通过内保外贷的方式予以满足;在度过并购调整期之后,被并购企业经营好转,形成自身的现金流之后,在该政策出台之前,境内并购母体也无法从境外收购子公司的现金流中获益,只能依靠子公司分红才能获得收购回报。
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将使跨国公司和走出去企业的上述烦恼迎刃而解,轻松实现总部对资金的集中管理,给集团资金带来最大效用。短短半年时间,已有多家跨国公司决定将其中国公司与境外的结算调整成人民币,再利用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产品,使得人民币成为其全球资产配置的一部分。第二、人民币跨境借款
根据银总部发[2014]22号文件精神,自贸区内注册的法人企业可以在实缴资本一倍的额度内从境外借入人民币资金,供自身经营之用。
众所周知,中国对资本项下实行严格管制,企业的跨境融资受到严格监管,一直以来只有外资企业在投注差范围内借入外债资金,中资企业除非获得国家发改委的特许一般无法获取境外资金。正是由于这种严格的资本管制造成境内外资金价格的巨大落差,外资企业特有的借用外债资金的政策成为其一项超国民待遇。自贸区的人民币境外借款政策打破了外资企业的这个借用境外资金的特权,使得中资企业获取外债资金成为一种制度安排,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财务需要合理安排权益和债务资金的合理比例,有效降低财务成本。
注册和经营于自贸区内的上港集团成为该项政策实施以来的最大受益者,公司境内银行负债已基本置换成为了境外银行负债,而且公司还正在洽谈通过境外银行完成在境外发债,实现境外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根据上港集团的半年报,公司实缴资本超过200亿元,长期加短期银行负债超过120亿元,另有应付债券超过40亿元,假设上述金融负债性资金(不超过实缴资本200亿元)全部置换成境外融资,目前境内外资金价格差距大约在1%左右,一年为公司节约的财务费用将达到1.6亿元。而其他注册于自贸区内的外高桥集团、自贸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均有这样的政策机会。第三、分账核算业务
6月18日,人行上海总部举行隆重仪式迎接自由贸易账户的诞生,这是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中就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政策,历时9个月终于成功落地,当天工行、中行、建行、浦发、上海银行等五家首批上线,截至目前在纳入人行首批辅导的十家商业银行均已上线(另外五家为农行、交行、招商、中信和民生)。
何为分账核算业务?商业银行经人行上海总部验收合格的分账核算单元基于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向区内和境外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与传统银行服务分开核算的自贸区金融服务。目前分账核算单元能开办业务有:
1、开户:各银行办理最多的业务就是开立自由贸易账户,根据制度设计自由贸易账户为多币种账户,但目前仅能开立人民币账户,外币账户尚不能开立,各家行都在积极营销区内或境外企业来开户。
2、存款:各家商业银行分账核算单元最稀缺的业务,遵循人行的监管规则,自由贸易账户中存款资金利率在央行公布的同期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不超过10%,自由贸易账户存款是分账核算单元的稀有资源,充分体现了存款是商业银行的立行之本。
3、结算:各银行能为客户基于自由贸易账户办理TT汇款、信用证等跨境或境内结算业务,由于自由贸易账户具有自由汇兑功能,虽然客户只能开立人民币自由贸易账户,但上述结算业务中对境外支付不限于人民币,可以以任何币种进行。
4、汇兑:各银行可以为自由贸易账户提供汇兑服务,由于分账核算单元提供汇兑服务形成的汇兑敞口在境外市场平盘,因此兑换的汇率接近于境外市场。
5、融资:各银行目前可以为自由贸易账户提供融资服务,人行上海总部对发放融资的资金来源进行了严格规范,分账核算单元向自由贸易账户发放的项目或流贷资金贷款的资金来源必须为自由贸易账户的存款或总行拆入的资金;向自由贸易账户发放贸易融资,如果资金流向为对外支付,在符合“币种匹配、期限匹配”的要求下可以从境外拆入资金(但总量须控制在人行要求的规模以内)。
特别说明的是,如果企业开了美元信用证,分行核算单元可以基于该美元信用证提供美元押汇的外汇融资服务,银行的美元头寸可以参照上述贸易融资资金来源要求从境外拆入。
由于央行“金融30条”中第三部分关于投融资汇兑便利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企业或个人的自由贸易账户的使用功能尚未完全释放,特别是投融资的功能,也正式因为如此,所以该项政策创新在企业和金融从业者中口碑榜暂列第三位。第四、外汇资金集中运营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关于印发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外汇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上海汇发【2014】26号)文件精神,自贸区内注册法人企业可以申请跨过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允许跨国公司以自贸区内注册企业的名义申请开立国内资金池主账户和国际资金池主账户,分别用于归集国内资金池成员和国际资金池成员的外汇资金,在两个资金池主账户中的外汇资金可以有限互通,国内主账户流往国际主账户的资金不能超过国内资金池成员所有者权益之和的百分之五十;国际主账户流往国内主账户的资金不能超过国内资金池成员可利用外债额度之和。上述额度控制实行双向轧差净额管理,由银行系统实行实时控制。
该政策在2012年率先在上海和北京两大城市试点开展试点,并在2013年扩展到多个省市,试点客户达到几十家之多。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设计的这套政策是集跨国公司对外放款、外债管理、国内外汇资金池、集中结售汇等多项现有政策的综合运用,把原来各项分开办理的各项外汇业务通过银行与企业实现了系统自动办理,总体上未突破现有政策框架,要说有突破的话,只有通过该政策实现了外债额度在集团内不同成员之间的共享,突破了原先外债额度只能供自身使用的限制。
该政策在今年6月份已实现了全国推广,不论主办企业注册在哪里,只有有需要,且能达到集团内成员年结算量达到一定规模(自贸区唯一优势是尚未要求年结算量的起点门槛),都可以向当地外汇管理局提出申请,报外管总局备案均可以办理。
第五、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
自今年4月份起,自贸区内注册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资本金可以突破原有的支付结汇制的限制实行意愿结汇,将外汇资本金全部结成人民币存入一个待支付人民币账户中,待支付人民币账户中的资金由商业银行按照资本金使用管理要求进行监管。
在人民币仍处于升值通道中背景下,该政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避免跨国公司再年终财务决算中留下一笔数额不小的汇兑损益成本。
第六、跨境人民币三方支付
根据《关于上海市支付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银总部发【2014】20号)文件精神,只要三方支付机构持有互联网支付牌照,向人行上海总部备案都可以申请办理。和自贸区的关系就是,上海地区的支付机构无须办理任何额外手续就可以直接办理,上海市以外的三方支付机构需要在自贸区内注册一家分公司,并以分公司的名义办理。
与2013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的外汇跨境三方支付的实施细则相比,本实施意见对支付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三方支付业务的规范比较原则,对账户体系、业务范围、支付限额、信息报送等具体环节的规范多数以负面清单的方式予以规范,特别是关于办理跨境人民币三方支付的备付金账户架构问题至今未得到较好解决。
而2013年底国家外汇管理局启动的外汇跨境三方支付业务,核发了全国17张外汇跨境三方支付牌照,其中上海市获得8张,包括银联电子、东方电子、快钱、盛付通、汇付、通连、迅付、富友等,经过近一年的磨合和适应,已渐渐为各支付机构所接受,业务量也渐渐起来,截至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跨境三方支付结算量不足1.8亿元,外汇跨境三方支付结算量已达2亿美元左右。以人民币方式进行跨境支付还需要境外商户的一个接受过程,加之近一年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显著,人民币打破单边升值的态势,境内外汇差缩小,境外更愿意直接以外币收款,影响了该项政策的受惠面。第七、跨境收支的集中收付与轧差清算
跨境收支的集中收付与轧差清算是伴随本外币跨境资金池业务一并开放的一项金融创新服务,笔者单独把它提出作为一项产品来分析是因为目前阶段其受众面比较有窄,能享受该政策开放的企业只有少数大型跨国集团,其在境外已成熟开展了集中收付和轧差清算的跨国公司,如GE、IBM等,而且开展集中收付之后还受到集团内全国成员企业的出口退税的办理、集中收付之后形成委贷的税收成本等不确定性等的困扰,真正已开展这项产品的企业少之又少。
第八、直接投资项下简化流程
根据银总部发[2014]22号文件规定,自贸区内注册的企业和个人办理直接投资项下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时可以适用简化流程并与前置核准脱钩。何为简化流程和前置核准脱钩呢?其实就是自贸区内注册的企业或个人来银行办理跨境投资项下的人民币跨境结算,银行可以不审查任何材料直接办理。
但是根据围绕自贸区新推出的各项创新政策都强调银行应根据展业三原则对每项业务都能做到“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尽职”,虽然客户在柜面办理业务时可以不提交任何材料附件,但不能免除银行调查客户办理业务的背景真实性调查,因此各家银行在办理该项业务是一般都要求企业提供管委会的备案登记表,哪怕是事后提供,银行须要留作将来各类监管机构的检查以证明资金做到尽职调查。此外,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要求企业对外投资需要ODI(对外直接投资)登记,5月份外管局将自贸区企业的ODI登记下放给了商业银行代为办理,银行在办理这项登记业务时也需要获取政府有权部门的登记备案信息。
目前自贸区仅办理了企业项下的对外投资备案登记业务,对个人项下尚未开展,受制于国家关于个人对外投资未开放的大背景,但根据媒体报道,天津已经开展了个人对外投资试点工作。
第九、大宗商品衍生品柜台交易结售汇业务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关于印发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外汇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上海汇发【2014】26号)文件规定,银行向区内企业基于真实交易背景的套期保值需提供大宗商品衍生品柜台交易服务,为此银行因向境外平盘产生的汇率敞口或外汇盈亏,可以在本行办理相应结售汇业务,统一纳入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由外管局对银行实行累计发生额规模管理。
这是一项什么业务呢?简单说就是区内企业因经营大宗商品可以经银行到境外衍生品交易市场开展套期保值(柜台交易),因此发生的损益,在该政策之前只能已企业自有外汇资金与银行进行结算结算,现在可以以人民币资金与银行进行结算了!大宗商品衍生品柜台交易并不是新业务,中资银行中有工行、中行、建行和国开发具有业务资质,但目前在开展业务的只有工行和中行。
该政策在实践中运用的概率较低,因此对一个大宗商品交易商而言缺乏外汇交易资金从事衍生品交易实属少见,更别说此类大宗商品交易商要限定在自贸区内。
7.上海自贸区环境下离岸贸易的发展 篇七
2010年初, 上海为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提出了积极推进离岸贸易试点建设的政策建议。离岸贸易是近20多年来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国际贸易形式, 其操作方式是一种综合的全面的降低企业进出口运营成本的国际贸易操作方式, 是国际转口贸易业务的延伸和发展, 它已普遍超过传统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以及转口贸易等方式而成为最为重要的贸易方式之一。离岸贸易在中国的发展起步较晚, 尚处于初级阶段, 面临着外汇管制、管理基础薄弱、法制法规不到位等诸多限制。随着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区建立, 其内容涉及外汇、金融和一些离岸业务, 政府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 给离岸贸易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本文结合离岸贸易发展的特点, 借助于上海自贸区的优势环境, 为其实现更好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2 大力开展离岸贸易的重要意义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 作为中国对外贸易最重要伙伴的欧美等发达经济体遭遇到沉重打击, 且后续欧债危机使得全球贸易形势进一步恶化, 使得近年来我国外贸出口增速明显放缓, 外贸企业和出口生产型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增大。与此同时, 由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环节众多, 涉及海关、质检、工商、税务、外汇等多个管理部门, 部门间的协同以及处理效率均影响到进出口贸易的运行效率, 间接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入了亟待转型和升级的阶段。
离岸贸易的发展可以为行业内企业的转型与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为中国贸易的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动力。离岸贸易涉及到转口及转运, 其核心要素是业务的资金结算, 离岸公司作为第三方参与买卖双方的交易, 其享有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 可以简化交易运营成本;利用优惠的税收优惠, 可以实现合理合法避税, 减免税收负担, 增加企业的营业利润;离岸贸易中离岸账户的建立, 等同于在境外开设的银行账户, 账户内资金可以自由汇给国内、国外及公司或者个人, 实现自由汇兑, 降低国际结算成本;运用离岸贸易操作方式, 货物直接从生产出口国直接运往买方指点的目的地, 不需经过第三方海关报关, 所以只需一次出口和一次进口报关手续, 免去了中间环节报关工作, 自然也就降低了关务成本。
离岸贸易作为现代国际贸易的高端形式, 正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工程, 其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国际贸易中心地位的重要标志。据统计分析, 2011年香港离岸贸易额达到其出口总额的1.3倍, 拉动转口贸易增长129%, 这说明离岸贸易的发展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上海自贸区环境下发展离岸贸易, 可以带动国内进出口贸易的转型升级, 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3 上海发展离岸贸易的现状及问题
3.1 上海发展离岸贸易的现状
2010年初, 上海提出了积极推进离岸贸易试点建设的政策建议。目前, 离岸贸易处于初级阶段, 主要在外高桥保税区等区域进行试点。对于保税区内的大型跨国企业来说, 无论是离岸业务的需求, 还是能力, 他们普遍具备, 并且迫切需要离岸贸易。比如, 在保税区, 由6500多家企业, 其中3220多家开展进出口贸易业务, 另外不少的企业正在不同程度的参与离岸贸易的运作。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9年保税区内离岸贸易项下商品销售额有所回落, 但仍达到206亿美元, 2010年回升至387亿美元, 2012年外高桥保税区进出口总额超千亿美元, 全年商品销售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这说明跨国公司对离岸贸易的潜在需求非常巨大, 国内企业在境外设立“离岸公司”也折射出对发展离岸贸易的需求。
3.2 发展离岸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加入WTO的十年来, 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9.8%, 服务贸易部门达到100个,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开放的市场之一。中国正尝试由转口贸易向离岸贸易方式转变, 但是目前的离岸贸易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发展基础较差, 在国际贸易方面, 虽然上海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 但是, 与规模化离岸贸易相比, 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管理基础薄弱, 对于离岸贸易方式的统计指标体系, 上海还未建立, 现行企业运作管理规则包括在公司运作、制度、信息公开等方面, 与大多数的离岸注册地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现有的保税区、保税港区不具备形成规模化离岸贸易的环境, 各项规章政策不符合国际惯例, 离岸账户的设立存在诸多限制等。
4 上海自贸区环境下离岸贸易的分析
4.1 离岸贸易发展的条件
适合离岸贸易发展的条件有相对自由的外汇制度、宽松的税收制度和庞大的离岸金融市场。国际离岸贸易运作方式是货物流和资金流的分离, 离岸贸易服务提供商与买卖双方签订协议, 货物由出口国直接交运进口国, 但单据文件押汇或托收经过离岸贸易提供商处理。这一过程需要相对自由的外汇制度, 不同地区的资金可以自由兑换, 结汇更加便利, 从而减少汇兑损失, 节约运营成本。
离岸贸易服务提供商作为资金流、订单流、货物流控制管理中心, 对税收有相当大的敏感性。离岸区内货物的免税或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及企业征税方法的优惠, 使得开展离岸贸易的公司可以减少税务负担, 有利于离岸贸易进一步的开展。
发展离岸贸易需要扎实的国际贸易基础, 有大量的贸易、金融和服务机构的集聚, 特别是国际性大型业务控制中心的积聚。离岸金融市场利用离岸平台开立信用证、出口议付、出口托收、担保等贸易结算便利和离岸出口押汇, 为离岸贸易提高便利。
4.2 上海自贸区带来的发展机遇
上海自由贸易区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 以外高桥保税区为核心, 辅之浦东机场保税区和洋山港临港新城。自贸区的设立给离岸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其针对外商投资采取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新型管理模式, 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
自贸区运行半年来, 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措施确保自贸区的有序运行。例如: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知晓在自贸区开展离岸业务的范围;在清单之外的领域, 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将改为备案制, 大大简化操作手续;自贸区对开展离岸贸易的企业, 除了网站、电话热线等提供在线咨询外, 更提供了面对面的线下咨询服务。政府提供相对开发的经济环境和优惠的政策, 创建良好的发展氛围, 使得自贸区可以平稳有效的顺利展开, 有利于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和优秀资源集聚上海, 实现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 为离岸贸易金融市场的拓展提供便利条件。
自贸区提出创新的机制为离岸贸易的发展带来便利。2014年2月21日至28日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细则相继出台: (1) 取消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 (2) 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3) 外汇管理细则出台。这些创新细则的出台对离岸贸易的影响很大, 离岸贸易的本质是实现资金的低成本和结算的便利性, 上述新细则简化了经常项目收结汇、购付汇单证审核, 放宽区内企业境外外汇放款金额上限, 取消境外融资租赁债权审批, 允许境内融资租赁业务收取外币租金, 有利于节约贸易运营资本, 提高外贸结算的便利性, 完善离岸贸易运作方式。
5 上海自贸区环境下离岸贸易的发展对策
截至2014年3月19日,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设企业7257家, 占到整个自贸试验区企业七成以上, 其中外资企业584家, 外资企业增长迅速。外资企业可以利用在自贸区建立离岸账户, 借助自贸区“境内关外”的优势开展离岸贸易, 简化关税手续, 节约财务成本, 从而进一步扩大国内离岸金融市场, 为贸易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5.1 借鉴国外自贸区先进经验
上海发展离岸贸易应以一些世界性离岸贸易中心作为学习对象, 借鉴它们的发展路径和策略, 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在上海设立区域总部;建立完备的认证制度;发展离岸金融交易市场。
5.2 创新离岸贸易发展模式
根据上海发展离岸贸易的前期实践, 借鉴发达城市的经验, 可创新提出保税区模式、国际服务运营中心模式、“走出去”战略服务配套模式、准离岸贸易等离岸贸易发展模式方案, 对每种方案均有与之适应的可操作性、适合的区域、实施的关键策略以及需要的体制创新和政策突破。
5.3 推进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
2014年2月, 金融改革细则中提出要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这样符合条件的买卖双方直接用人民币结算, 不用经过外汇结转收入, 使得离岸贸易服务提供商尽可能减少汇兑结算的损失。具体措施是: (1) 控制人民币的规模, 初期需要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的回流渠道, 将人民币通过指定清算行进行回流, 防止境外人民币过多进而冲击我国的货币政策。 (2) 对于经营人民币离岸业务的银行需要分行建制。 (3) 为了维护人民币汇率及其离岸业务的稳定, 需要对离岸人民币存款规定一个准备金比率, 通过准备金以及相关机制, 对离岸人民币进行管理。 (4) 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5.4 建设离岸金融市场
离岸贸易的发展带来资金自由流动, 同时也会加剧国内的金融风险, 所以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十分重要。要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 应实行严格的内外分离型模式, 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严格分开;应提供便利的结算、融资平台, 通过牌照管理放开中资银行离岸业务, 随着其离岸经验积累, 再逐渐扩大业务经营范围, 实现银行业务范围与其风险管理水平的匹配, 降低银行风险。
5.5 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监管
离岸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创新, 上海自贸区下的制度创新可以为离岸贸易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自贸区通过扩大投资领域, 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进一步构筑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推进贸易转型升级, 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力和级别, 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深化金融领域改革, 创新金融制度, 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建立健全法制, 加强制度保障。
同时也要加强政策监管, 监管系统涉及到商务委员会、外汇管理和工商管理等方面, 作为信息互相沟通的整体, 离岸贸易监管系统为离岸贸易的顺利发展做好支撑。监管重点主要集中在: (1) 外汇管局对银行离岸结算账户以及资金监管; (2) 加强对从事离岸贸易的公司的管理。
6 结语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是新世纪中国改革发展浓重的一笔, 也为离岸贸易的展开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的离岸贸易还处在初级阶段, 对其的重视程度不足, 导致其管理基础薄弱, 尚未建立完整的离岸贸易方式的统计指标体系, 缺乏丰厚的国际贸易基础, 法律规章制度还不健全,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离岸贸易的发展。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建立, 一系列推动外汇、税收、监管等优惠创新措施出台, 相信会进一步丰富离岸贸易运作模式, 进而带动离岸金融市场的扩大, 促进离岸贸易的发展。借助于上海自贸区这个大舞台, 离岸贸易定会发挥其在国际金融贸易市场中的重要作用,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文献
[1]汤世强.上海发展离岸贸易问题研究[J].科学发展, 2010 (12) .
[2]黄新祥.上海离岸贸易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J].科学发展, 2012.
[3]罗雪峰, 方宁.自贸区香饽[J].中国对外贸易, 2013.
[4]朱宁.上海自由贸易区试验改革风险[J].宏观.策略, 2013 (34) .
[5]丁国杰.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要突破口[J].开放导报, 2011 (5) .
8.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方向及路径 篇八
这意味着,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上海自贸区建立以来,在金融改革方面积累了一些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业务及管理模式经验,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也面临一定的风险,需要积极应对。本文节选自《沪港蓝皮书(2015)》,作者就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方向及路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国际投资新规则形成和我国改革开放深化的背景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诞生了。上海自贸区是中国经济新的“试验田”,旨在探索市场开放和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它对标美国倡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自由贸易内涵,要求更高水平的开放,并且侧重金融领域。与以往的金融改革和开放相比,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和开放更重视推动要素流动,主要体现在分账核算、投融资汇兑便利化、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风险管控等方面。上海自贸区建立以来,在金融改革方面积累了一些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业务及管理模式经验,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也面临一定的风险,需要积极应对。
一、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路线图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服务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但也存在金融机构经营方式总体粗放、农村金融和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和民生改善支持不够等问题。因此,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鉴于结构错配和方向错配不仅扭曲了我国的金融资源配置,而且产生了大量不良资产、闲置资产和沉淀资产,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提高金融配置资源效率以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成为我国新一轮金融改革的突破口和方向。上海自贸区建立以来,“一行三会”等监管部门关于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开放的条例和实施细则陆续出台。其中,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政策对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最具指导意义。
依据上述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有条不紊地推进,在分账管理、投融资汇兑便利化、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风险管控等方面进行积极的试点。
1、分账管理
我国实行外汇管制,人民币资本项下尚不能自由兑换。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相当于离岸账户,是央行为发展上海自贸区的离岸金融而实施的创新,也是放松离岸金融管制的重要举措。为了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促进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上海自贸区内居民可通过设立本外币自由贸易账户实现分账核算管理。其中,同一非金融机构主体的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与其他银行结算账户之间因经常项下业务、偿还贷款、实业投资以及其他符合规定的跨境交易需要可办理资金划转。这体现了离岸金融市场与在岸金融市场之间的渗透机制,是《意见》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鉴于目前境外美元融资成本为年化利率1%~2%,而国内同期外币贷款利率为3%~4%,香港的离岸人民币贷款也可以比基准利率下调15%,因此这项金融改革措施有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但是推行这种便利化需要一个过程。自由贸易账户要求遵守“先本币、后外币”的原则,自贸区分账核算业务从本币起步,六个月以后接受央行和外汇管理局的评估,条件成熟时开展外币业务。
《业务实施细则》全面规范了上海自贸区的分账核算业务。除了遵守《意见》提出的原则之外,还明确自由贸易账户是规则统一的本外币账户,区内主体和境外机构可根据需要开立。《业务实施细则》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①业务类型。上海地区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建立分账核算单元,为开立自由贸易账户的区内主体提供经常项目、直接投资和《意见》第三部分投融资创新相关业务的金融服务,以及按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为境外机构提供相关金融服务。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等机构可在获准后,向上海自贸区和境外提供各类跨境金融交易和清算结算服务。②业务管理原则。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外账户、境内区外的非居民机构账户,以及自由贸易账户之间的资金流动按宏观审慎的原则实施管理;对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内(含区内)其他银行结算账户之间的资金流动,根据有限渗透加严格管理的原则,按跨境业务实施管理;对同一非金融机构的自由贸易账户与一般账户之间的资金划转,应按《业务实施细则》规定的四个渠道办理。对已实现可兑换(包括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相关)的业务,自由贸易账户内资金可自由兑换。
自2014年6月18日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正式启动以来,已经有十家中资银行顺利获得央行验收。未来,该试点将逐步由中资银行向外资银行扩展,由银行业向证券、保险、公募基金、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扩展。
2、投融资汇兑便利化
中国实行严格的投融资汇兑管制。虽然贸易项下的投资基本开放,但是我国政府严格管制资本项下的投资资金进出,资本项下的投资资金流出实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流入实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因此,面向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个体工商户等跨境投融资主体,上海自贸区探索进一步促进投融资汇兑便利化的具体措施包括:①区内企业办理跨境直接投资项下的跨境收付、兑换业务时,可直接向银行办理,与前置核准脱钩;②区内机构根据经营需要,可按规定从境外融入本外币资金;③区内主体可结合自身生产经营和跨境商务活动的特点,在更大空间内充分利用区内和境外金融市场管理对冲相关风险。
3、利率市场化
nlc202309021323
央行制定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遵循“先贷款、后存款,先外币、后本币,先大额、后小额,先单位、后个人’的原则。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不断推出新业务,使得理财产品和债券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贷款,小微金融呈现多元化创新,这些现象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2013年7月20日,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只保留对存款利率的管制。至此,利率市场化已完成绝大部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入关键时期。
上海自贸区的利率市场化在宏观审慎金融管理框架内,根据服务区内实体经济发展需要,以及金融市场主体培育和市场环境建设情况逐步推进。具体包括:①完善区内居民自由贸易账户和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本外币资金利率的市场化定价监测机制;②将区内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纳入优先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的机构范围,在区内实现大额可转让存单发行的先行先试。央行于2014年2月27日在自贸区内试点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之后,市场总体表现平稳。2014年6月27日,央行将这一改革措施推广到全上海市之后,利率也基本持平,实际执行利率微升,外币存款总量平稳有序增长。
4、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的前提下,我国外汇管理由“宽进严出”向均衡管理转变,有序推进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进一步发挥利率和汇率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从2012年8月开始,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在全国推广缩短了企业对外贸易的收付汇时间,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虽然中国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过于集中的外汇交易主体、隔离的外汇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不活跃且缺乏创造性的外汇衍生品市场、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方向及路径滞后的外汇管理法规等。
上海自贸区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区内的外汇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并面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从而为经济发展和转型提供内生动力。上海自贸区自建立以来,外汇管理部门颁布了五条举措,包括支持发展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简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手续、支持自贸区开展境内外租赁服务、取消区内机构向境外支付担保费的核准、支持银行开展面向客户的大宗商品衍生品的柜台交易。上海从2010年开始试点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企业的数量截至2012年已发展到50家。目前,上海正在稳步推进的试点工作包括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管理、跨国公司资金池以及服务贸易项下的外汇收支等。上海自贸区的跨国公司总部资金池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案例,主要包括:中国银行携手中银香港为绿地控股集团(上海)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办理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渣打银行携手宝信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自贸区内开展集团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以支持其境内外的流动资金需求、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等;上海银行签约为东方国际集团内117家海内外成员公司提供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服务。
5、风险管控
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坚持风险可控、稳步推进,“成熟一项、推动一项”,适时有序组织试点。央行重视上海自贸区的金融风险管控,将切实加强对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逃税的监管;会同上海市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加强监测分析,密切关注跨境异常资金的流动;按年度对区内机构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区内机构实施分类管理,并建立相应的扶优限劣机制;央行可根据形势判断,加强对上海自贸区短期投机性资本流动的监管。
《审慎管理细则》全面规范了上海自贸区分账核算业务的风险审慎管理,要求上海地区金融机构建立面向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响应机制。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两方面。①管理制度。上海市金融机构应按要求建立上海自贸区分账核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务和资产管理、展业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并以市级机构为单位接人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相关系统。②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包括渗透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币种敞口风险管理、资产风险管理、风险对冲管理等。根据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的需要,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调整金融机构开展的自贸区分账核算业务范围。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开展非现场监测,并根据不同预警指标,在出现资金异常流动的情形下,采取延长账户存放期、征收特别存款准备金、实行零息存款准备金以及临时资本管制等干预手段,维护上海自贸区金融环境的稳健运行。
二、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影响
上海自贸区现阶段及下一阶段金融创新的重点与核心内容是建设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这也为整个金融创新提供了载体和平台。通过设立自由贸易账户,实施投融资汇兑便利化、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风险管控等措施,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在人民币国际化、平稳有序开放资本项目、促进金融业转型发展和宏观审慎监管方面积累了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1、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于2009年4月在国内五个城市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允许符合要求的外贸企业与其香港贸易伙伴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2010年6月,该试点扩大到20个省级单位。2013年3月,该试点扩大到全国所有跨境贸易企业。虽然人民币结算试点发展迅速,但是人民币贸易计价的进展速度远远低于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速度。2013年,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达4.63万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57%。但是大多数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活动仍未采用人民币计价。
从2011年1月开始,人民币可用于国内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2011年10月,人民币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外商直接投资,同时简化了人民币的结算流程。2012年,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额达到5,337亿元,比2011年增长8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规模大幅升至4,481亿元。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的日均交易量,目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外汇市场中第九大活跃的交易币种。
上海自贸区自建立以来,对跨境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境外借款、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与经常项下集中收付等业务进行了具体规定,使得直接投资的流程进一步简化,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手段被引入。其中,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与经常项下集中收付业务是上海自贸区最重要的金融业务创新。跨国公司通过在上海自贸区的子公司建立跨境人民币资金池,可以很好地实现境内外资金池的人民币资金在一定额度内的自由流动,这既有助于提高人民币资金在集团内的使用效率,服务于跨国公司的全球资金管理目标,又有助于提升人民币作为跨国公司内部主要交易结算货币的地位,服务于总部经济。跨境人民币经常项下集中收付业务的内容包括代收、代付和净额结算。它有助于简化跨境结算手续,大幅减少跨境收支交易数量和金额,进一步提高资金运用和结算效率,降低资金头寸管理成本和外汇风险。
nlc202309021323
离岸金融政策可以帮助上海自贸区建立起庞大的金融资产蓄水池,通过完善人民币的全球循环路径来打通资本账户,实现金融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从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上海自贸区很可能成为人民币回流最大集散地。截至2014年7月末,上海自贸区内完成境外人民币直接借款78笔,累计金额超过170亿元;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试点企业为36家,资金池收支总额为232.5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额为1,356.4亿元,同比增长2.5倍。上海自贸区内人民币业务在上海市的比重不断增长,从2014年4月的不到10%增加到2014年7月的15%。
2、平稳有序开放资本项目
人民币国际化离不开资本项目开放。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上海自贸区通过开设自由贸易账户,实施了隔离型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策略,自贸区内资本市场逐步形成。结合上海自贸区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实施的备案制,自由贸易账户进一步简化了企业境外股权投资的流程,并提高了境外投资效率,鼓励企业对外投资。例如,中国银行已经为自贸区企业办理了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打通了国际大宗商品套期保值交易通道。自贸区设立的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可以为区内企业提供融资、资产转让、风险对冲等服务。例如,2014年11月推出的“沪港通”有利于逐步开放中国资本项目,增强人民币的流动性,并有望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加速器。
相对于自贸区的企业,虽然个人自由贸易账户目前仍局限于经常项下的交易,但是未来有望借助自由贸易账户以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身份直接投资境外资本市场。对区内券商而言,因为证监会支持上海自贸区的政策尚未发布实施细则,所以券商的自由贸易账户很难开立。为更好地管理自贸区内外的金融套利,除加强监管外,关键还在于我国政府能否尽快完善国内的人民币利率与汇率市场化的条件。
3、促进金融业转型发展
我国金融业过度依赖银行业,金融业态的发展很不平衡。而且我国金融业以行政管制为基本特征,造成资源配置向制造业、房地产业、地方政府项目和国有企业倾斜的现象,导致产能过剩、资产泡沫,金融部门对实体部门明显产生“挤出效应”,货币产出效率急剧下降,金融风险不断积累。因此,我国金融业亟须转型发展,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上海自贸区实践着“一行三会”提出的扩大区内金融机构准入与增强服务能力的构想。作为我国金融改革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集聚了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截至2014年8月底,上海自贸区新设持牌类金融机构87家、类金融机构453家、金融信息服务公司296家、投资和资产管理公司2,179家,共计3,015家,占新设企业总数的25%;已有十家中资银行接入自由贸易账户信息监测管理系统,共开立了3,235个自由贸易账户;虽然上海自贸区的自由贸易账户系统现在局限于人民币业务,但是有望根据业务开放原则逐步推出外币业务。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已在区内设立交易服务平台,上海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正加紧筹建,上海保险交易所也在积极筹划,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将在自贸区成立一周年之际正式开展交易,而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原油期货已于2014年12月获得证监会的批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和上海清算所等都将在区内新设或增设交易场所。
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基于市场导向,发展多样化的金融业态,以服务实体经济和分散市场风险。鉴于金融改革开放最终将带来要素价格均一化,上海自贸区的金融业转型可以为全国金融改革积累经验。
4、宏观审慎监管
2005年以来,境内外利率和投资回报率差距与人民币升值,导致境外资金通过多种渠道绕过我国严格的政策管制,大量、快速流入境内。这对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带来严峻挑战。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实际上在我国境内形成了一个离岸金融市场,区内和境外的资本流动壁垒将基本消除。因此,自贸区可能成为境外资金渗透到境内寻求套利机会的跳板,从而影响我国金融稳定性,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的《业务实施细则》和《审慎管理细则》从业务管理和风险防范两个方面,共同构建了有利于风险管理的上海自贸区账户体系框架,为下一步推动上海自贸区投融资汇兑创新业务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进一步推动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议
在金融改革支持实体经济的前提下,上海自贸区可以缩短负面清单,允许设立多种类型的中外资金融机构和现代中介服务企业,以倒逼机制促使中国资本项目的开放,通过将上海自贸区建设成为中国境内的离岸金融中心,进一步推动金融改革,以适应实体经济对多样化金融服务的需求。
1、发布资本市场支持自贸区建设的实施细则
积极推动证监会颁布资本市场支持自贸区建设的实施细则。积极推动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自由贸易账户为依托开展分账核算业务;积极支持自贸区内符合条件的个人按照规定双向投资于境内外证券期货市场;积极推动境外机构通过自由贸易账户进入上海证券及期货市场投资。重视“沪港通”,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交易货币中的份额,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这些举措也能够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加强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联系和开放度。
2、推进利率市场化
为完善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市场利率的机制,应进一步发展银行间资金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建立完整的利率联动体系。为控制短期信贷的增长速度,减少短期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央行放松商业存贷款利率管制的顺序应该按照“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原则。
此外,上海自贸区可以面向小额存款尝试建设地区性存款保险制度,以期与国家存款保险形成保险与再保险机制。明确存款保险覆盖的范围,小额存款执行全国的存款基准利率上浮规定比例的政策,大额存款的利率完全市场化,并向存款人提供相应的风险溢价收益。
3、推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nlc202309021323
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之前,主要由香港交易所或者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掌握离岸人民币的定价权,而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之后,实际上在我国境内形成了一个离岸金融市场。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把握人民币定价权显得更加重要。为避免海外的离岸人民币主要定价权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造成冲击,应该参照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逐步实现境内人民币(CNY)、离岸人民币(CNH)和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的价格收敛。在上海自贸区积极探索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模式,并将它推广到全国。
4、防范上海自贸区资本进出风险
虽然资本进出都可能给上海自贸区和我国境内资本市场稳定带来风险,但是资本流入带来的风险可能更大,因此需要加强分类管理。上海自贸区应该以境内金融和离岸金融分账管理为前提,根据实体经济的引资需要,加快要素流动速度,允许一定比例的离岸账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减少国内企业发展限制,同时避免引起在岸金融泡沫。
严格规范自由贸易账户内的资金运用。加强核验自贸区内机构及企业跨境贸易的资金收支与实际贸易行为的真实性和一致性,着力强化监测和分析涉及自由贸易账户的跨境资金交易,特别是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以阻止资本项下境外资金的大规模渗透,避免境外和区内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向区外境内传播。
加强监控区内机构和企业的人民币境外融资专用账户。为防范人民币境外融资专用账户的资金通过项目建设投资、资本市场投资、集团资金归集等渠道不合规地渗透到区外境内,商业银行应确保区内机构和企业境外融资专用账户单独设账、统计、核算,并严格审查、追溯区外境内新增项目、新增资本市场投资和集团资金归集的资金来源。
除此之外,可以通过征收外汇交易税或设置高比例存款准备金提高短期资本进出国内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一方面,让有能力在海外实现高效率资源配置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更自由地实现全球化的投资和经营;另一方面,控制热钱的进出对上海自贸区和我国境内金融市场、汇率稳定的负面影响。
5、建立综合金融监管平台
虽然我国现在主要由“一行三会”对金融业实施分业监管,但是为了推进便利化,上海自贸区可建立综合金融监管平台,进行“一站式”管理。同时,应该对这个机构尽可能地放权,以应对跨国公司的混业经营和其财务中心的各币种全球调拨。
【上海自贸区现状及发展】推荐阅读:
中国的自贸区发展10-22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11-09
上海航运金融业发展现状研究10-17
参观自贸区心得体会08-22
海南自贸区优惠政策11-20
上海市长宁区餐饮业污染问题现状及治理对策07-22
上海市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和对策研究12-11
上海医院发展规划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