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排查工作总结(精选8篇)
1.防震减灾排查工作总结 篇一
切实做好学校防震减灾 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
各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不断提高教育系统防御地震灾害的综合能力,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完善地震灾害管理机构,不断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一、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深入开展校舍隐患排查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大、突发性强的自然灾害。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对于保障广大师生、学校财产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全市中小学、局属各单位要增强责任意识,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要认真查找防震减灾工作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整改;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中,提高师生的自救互救能力,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注重提升防震减灾能力,坚持救灾与减灾并重、防范与救护结合,提升防御地震灾害综合应对能力。各校要对校舍进行一次彻底、逐栋建筑的拉网式排查鉴定,做到不留死角。对存有安全隐患的校舍,要及时进行应急维修加固,确保安全后方可使用。对围墙、护坡、车棚、厕所等附属设施的安全隐患要一并纳入排查范围。
二、提高地震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 进一步健全防震减灾领导体系,完善各级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责任制,切实发挥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完善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形成局统一指挥,各学校、部门协同配合,广大师生广泛参与的地震应急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应地震急预案体系,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建立操作性较强地震应急预案
的完善修订、备案和检查制度,形成教育系统全覆盖的应急预案体系,教育局将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各校要进一步加大地震应急演练工作力度,突出实战性、操作性;切实做到组织协调有力,疏散有序、路线清晰,疏散集合地点安全、明确;要特别针对上课、课间、午休、晚上入宿等不同情景开展针对性应急演练;切实加强演练的实效性,不走过场。建立健全有关的演练档案。完善地震应急疏散工作预案,提高师生的自救、互救能力。
三、广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各校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防震减灾法》的宣传工作,强化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要精心收集自救互救的知识,并使广大师生掌握必要的自救互救能力。在校园内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和应急避险科普知识宣传,要利用好班队会、升旗、专题讲座、多媒体等时机,进行防震减灾知识、自救互救知识宣传,要利用板报、宣传栏、标语、宣传板等阵地,进行有关防震、避震、抢险等内容的宣传,真正使师生防震减灾知识入心、入脑,让师生真正掌握防震、避险能力。消除师生的恐惧心理,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使地震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达到教师、学生、家长满意。
四、各校要对校舍、消防、交通、设施设备、安全保卫、校园周边环境等进行再排查。消除学校周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各校要继续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坚决防止溺水等安全事故发生。
北票教育局安全办 2014年4月10日
2.防震减灾排查工作总结 篇二
1 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的基本概况
伊通满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 总面积2523平方千米。总人口483000人;地处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 也是伊——舒断裂带所经之处, 开阔的地堑平原上散布着16座拔地而起的死火山, 是国家和省重点地震监视区之一, 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无感和有感地震, 造成了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2009年3月20日又发生过4、3级地震。
近年来, 由于全球处于地震频发期, 伊通小震不断。伊通满族自治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 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性和导向性作用, 将防震减灾整体工作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 列为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本县实情, 充分拓展工作思路, 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初步建立了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紧急救援三大防震减灾工作体系,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县防震减灾规划等地方规范性文件, 认真编制防震减灾工作年度计划, 主动推进防震减灾工作。机构改革时保留了地震办公室。成立了全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 做到机构健全, 人员到位, 经费保障、责任落实, 使全县防震减灾工作有章可循, 顺利推进。
目前, 我县有地震办公室一处, 宏观观测网点16个, 观测仪器2台, 三网一员格局已经形成。我县地震监测台点已经成为市地震监测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提供的数据资料已经成为地震预测预报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来源, 尤其是地震短临预报信息的主要来源。
由于我县经济尚不发达, 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很不适应, 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反映在:
1.1 基础设施滞后、应急能力薄弱。目前, 我县地震机构还没有独立的办公楼, 缺乏通信工具和信息处理、传输等办公设备, 严重制约着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和各项工作的开展;地震监测网现代化程度低, 地震监测仪器观测老化、难于正常工作;没有应急车辆、地震预警机制和技术系统、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灾情速报系统、应急基础数据库尚未建立;
1.2 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面临经费投入不足和专业人才缺乏等诸多困难, “三网一员”建设有待加强和落实;
1.3 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偏低。由于地震部门体制等因素, 执法主体不明确, 难于依法把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进行认真审查, 严格监督;
1.4 震灾预防的能力还不强。城市建设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没有到位, 尤其是广大农村的震灾预防能力包括民居的抗震设防和地震科学知识的普及水平都比较低;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的机制尚不健全, 快速反应的能力较低, 社区地震救援志愿者队伍还没有建立起来。
2 新时期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的基本发展思路
鉴于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现状与问题的分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防震减灾工作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要求, 就必须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积极落实“突出重点, 全面防御;健全体系, 强化管理;社会参与, 共同抵御”的三大战略要求, 结合我县实际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 切实加强地震预测预报设施和能力建设, 建立好应急机制
提高应对各种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对政府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 如何加快构建突发性地震事件的预测预警应急机制, 提高政府应对地震灾害危机管理的水平, 进一步强化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监测网点建设, 努力推进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和地震信息网络、应急指挥系统的现代化建设, 尤其要重视地震宏观监测点的建设, 发挥县一级地震部门在捕捉地震短临前兆信息方面的长处和优势, 为地震的预测预警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 也是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再上新水平的重要标志。
要加强地震监测网点设施和能力建设, 就要加大地震监测设施和环境的维护、管理及保护力度, 确保已建成的监测仪器正常运转, 充分发挥其作用。不断增加投入, 积极推广地震科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成果、新设备, 提高我县地震监控能力。同时, 加强与省、市级专家及其它县市的交流与合作, 充分借鉴有益经验, 逐步提高监测预报整体水平。
要加强会商和区域联防, 实现资源共享。对每一个时期出现的突发地震活动或重大异常现象, 及时组织会商, 研究震情趋势, 提出震情分析研判意见;加强对乡镇地震工作的指导, 充分发挥其在震情跟踪、短临预报中的作用。
要切实推进地震群测群防和宏观观测工作。加强领导, 全面推进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乡镇要尽快落实设立防震减灾助理员, 逐步推进在村级设立防震减灾信息员的工作, 并建立稳定的群测群防工作经费保障机制, 制定群测群防人员岗位津贴发放标准, 稳定群测群防工作队伍。要通过几年的努力, 建立起以“县群测群防管理员、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村级防震减灾信息员、地震宏观测报员”为支撑的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网络。要指导和支持好群测群防人员全面履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普及、地震宏观异常收集上报、地震灾情速报、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指导等职责, 切实提高地震群测群防整体水平。
要加强和发挥地震部门在构建地震灾害预测预警应急机制中的作用。地震部门在地震灾害事件的预测预警应急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不但要为县政府领导及时提供可靠的信息和决策咨询意见, 而且要协助县政府采取必须的先期处置措施控制灾情事态的发展, 并适时汇报灾情信息, 加强政府与社会广大公众的信息沟通。建立地震灾害的预测预警应急机制, 是新形势下提高政府应对突发性地震灾害事件能力的新要求、新举措, 地震部门应该把它作为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切入点, 加强研究, 加快建设, 不断完善, 使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再上一个新水平。
2.2 切实加强抗震设防的依法管理, 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的社会服务机制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灾工作, 全面提高公共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能力。切实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管, 是地震部门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
因此, 要加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审核力度。对新建的学校、医院、居民住宅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 按规定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 严格抗震设防, 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做到大震不倒塌、中震可修复、小震无损坏, 确保新建和加固改造的农村民居基本具备抗御不低于6级地震的能力。确保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质量。
要加强对乡镇民房建设的规划管理。积极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建设, 城建部门要编制好全县中心村、重点基层村的建设与整治规划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好全县农村住房建设规划, 在新的农村民居建设中, 要坚持符合村镇建设规划、体现民族民居特色, 确保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在我县城市建设中, 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还存在着不规范、不到位的问题, 而广大农村则基本处于不设防的状况。因此, 今后一个时期, 抗震设防的管理是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 也是地震部门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的主要领域。必须从法规制度、人员力量、业务技术及配合协调等各个层面加强抗震设防的管理, 加快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的社会服务机制, 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提供可靠的保障。
2.3 切实加强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建立社会动员机制
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 加强防震避震应急演练, 是政府地震管理部门防震减灾的一项重要工作。广大人民群众既是我们的保护对象, 也是防震减灾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须动员各方面的力量, 使之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 设立专栏, 进行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 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 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国务院[2004]25号文件提出了“要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 大中城市要建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和每个县 (市) 要建立一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加强防震避震应急演练。”这无疑对县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地震部门必须把它作为一项主要工作, 持之以恒地抓好。在县委、政府领导下, 我县目前已将实验小学、一小学建设成了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在其他学校也普遍开设地震知识课程, 加强对在校师生的培训教育, 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要深化地震群测群防的内涵, 积极推进“三网一员”建设。地震部门要制定防震避震应急演练方案, 组织机关、大型企业和中小学校定期开展防震避震应急演练, 尤其是要强化在校学生防震避震应急演练。各乡镇要确定一所学校开展防震避险和应急疏散演练, 通过以点带面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应急避灾能力。
要建立完善抗震救灾舆论宣传机制。健全完善政府应对重大地震灾害的新闻发布制度,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及时将信息通过正常渠道向社会公开发布, 确保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新闻机构要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 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好抗震救灾的宣传报道。
要强化防震减灾工作的社会作用, 进一步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 逐步建立起防震减灾的社会动员机制。处于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第一线的地震办公室, 具有贴近基层、联系群众密切的优势, 完全可以在这个领域里发挥主力军作用, 并取得开拓创新的成效。
(1) 要继续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这既是增强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动员群众参与防震减灾的必要前提, 又是提高群众震时自救、互救能力, 减轻灾害损失的重大措施。
(2) 逐步推进社区地震志愿者队伍建设。国内外的经验做法表明, 社区志愿者在地震灾害发生后, 能在第一时间发挥有效的自救互救作用。因此, 地震部门应当研究探索社区减灾建设、社区救援自愿者等新事物, 积极发挥社区和农村预备役民兵等组织的作用, 在地震重点监视区和乡 (镇) 进行地震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试点, 总结经验, 逐步推广。
2.4 切实加强抗震救灾组织指挥体系建设, 提高应急救灾能力
加强抗震救灾组织指挥体系建设, 是政府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的行政基础, 县地震部门是承担和完成上述任务的重要组织基础。地震部门肩负着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民居抗震设防, 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以及地震灾情上报、宏观异常监测等各项艰巨工作任务。没有完善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 上述任务的完成将成为一句空话。为此, 我们必须落实国务院[2004]25号文件中关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烈度六度以上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县人民政府要加强防震减灾指挥机构建设, 充实工作力量”的要求, 对全县防震减灾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力量,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县地震部门必须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认真编制“十二五”和中长期的防震减灾规划, 切实纳入到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中, 在基本建设、事业发展、科技进步、重点项目等专项计划中, 充分体现防震减灾的内容。尤其要建立健全适合我县的地方性防震减灾法规体系, 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办法, 依法履行法规所赋予的各项职责, 确保防震减灾的管理责任得到落实。要在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必要和可能的支持。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上, 配备强有力的力量, 切实加强管理, 充分发挥防震减灾这支队伍的作用。
要加强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各部门间的协调联系, 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 健全“三网一员”队伍。县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成员单位要加强经常性联系, 互通情况, 共享信息。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同时是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防震减灾联席会议, 研究防震减灾工作。
要提高地震应急装备水平。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加大投入, 为地震部门配备地震应急车辆、通信、灾情调查、信息传输、现场震情监测等应急工作所必需的地震应急装备, 不断提高地震应急装备水平。
不断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各乡镇、县属各部门要制订、完善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同时, 要加强对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 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 明确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 确保预案启动及时、运转顺利。
3 对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几点建议
根据上述对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发展思路与途径的探讨, 今后一个时期, 我县防震减灾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除了从完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法规体系入手, 加快建立健全地震灾害预测预警应急机制、防震减灾社会服务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之外, 还必须深入研究和改革防震减灾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 努力解决影响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从而保证防震减灾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下面就县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3.1 在完善现有防震减灾管理体制的基础上, 进一步改革管理的方式
从方针政策、组织机构、经费渠道、宏观调控等各个层面采取新的举措, 充实工作力量, 配备得力干部, 加强县委、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使之和整个防震减灾事业取得同步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3.2 把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在制订和实施“十二五”规划时, 应统筹考虑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特别是在近期对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地震信息系统、地震宏观观测系统等项目建设。切实解决好相应的配套经费, 以充分调动地震部门的积极性, 把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3.3 政府应支持和设立地震群测群防的专项经费
用于配套群测群防“三网一员”、地震应急救援机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与示范学校建设以及社区地震志愿者队伍等其它专项任务, 更好地落实国务院所提出的新时期防震减灾的各项任务。为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条件, 使我县防震减灾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摘要:防震减灾工作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政治性、科学性、社会性都很强的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其根本目的在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本保障。因而离不开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 最终需要落实到县及以下基层和广大群众, 这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和其他相似行业的共性。
3.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不容松懈 篇三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茂松认为,我国防灾减灾形势严峻。
李茂松认为,要充分认识农业自然灾害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整体上,我国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改变,而且从长期看也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因此,要始终立足于防大灾、抗大灾、长期与灾害作斗争的意识。他提出我国在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方面的几点建议:一要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法律、法规、条例的制定;二要建立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机构、落实经费;三要建立政府主导、各级财政投入为主体的投入机制,民众参与、协调统一的高效运转机制;四要修订和完善《重大农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特别是备灾物资、资金的准备。当前急需开展的一些工作包括:一是开展全国农业防灾减灾能力调查;二是制定全国农业灾害风险区划;三是制定全国农业防灾减灾规划;四是加强农业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五是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六是加强农业减灾防灾科技创新。
4.防震减灾工作总结 篇四
全工作工作总结
2012年4月20日雅安地震,深深震撼了神州大地,也唤醒了全国人民对防震减灾、应急自救的强烈意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行知学院以以“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构建安全和谐校园”为思路,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成绩斐然。
一、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提高应急突发事件能力
行知学院历来重视防震减灾工作,注重理论和实际工作相结合。为切实提高学院学生防震减灾知识水平,行知学院采取多种方式在全体师生中普及防震减灾应急知识。
1.召开防震减灾知识普及主题班会。
通过各种途径多方搜集资料,包括书籍,视频等。通过主题班会。组织行知学院全体师生学习防震减灾知识,使师生了解地震时的避难方式,以及地震过后如何自救等等,对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应对突发性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制作防震减灾应急避险科普宣传板。
将一些抢险图片、抢救常识,配及文字说明,制作出展板供师生参观,使广大师生不仅能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能够图文并茂地学习在地震时如何开展自救及互救行为,从而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二、加强学生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提高应急安全认识水平
1.定期组织学生针对防震减灾进行讨论。
在加强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同时,定期召开讨论会,时刻绷紧防震减
灾这根弦,不敢有丝毫松懈,在讨论的同时,大家就地震时如何选择避险路线,模仿出一些自救和互救的动作,这对增强学生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地震应急处理和救援能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起支了积极作用。
2.举办防震减灾知识竞赛。
在宣贯防震减灾、应急处理知识的同时,行知学院从各班级选拔出一些学生,参与防震减灾的知识竞赛。竞赛通过多种题型,对防震减灾、应急处理知识进行诠释,最终评选出集体一、二、三名,极大鼓舞了学生学习防震减灾、应急处理知识的积极性。
四、定期走访学生宿舍,确保学生人生安全
1.我院抓带头人这个重点,即党员、学生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时刻关注周围同学的心理动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向老师反映,使其能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2.针对宿舍中可能出问题的学生,抓以下重点:
及时发现“特殊人群”即:心理障碍、有重大疾病的同学。建立的重点学生档案,确定工作重点,对心理可能出现问题的同学及时进行疏导,并上报学院心理咨询中心,防止宿舍恶性事件的发生。
5.防震减灾工作总结 篇五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县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局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树立防大震、抗大灾意识,重视能力建设,强化防震减灾工作,创新求实,奋发有为,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做贡献。现将我局一年来的工
作总结如下:
一、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地震监测预报是我局工作的首要任务,为确保观测数据连续、准确、可靠,我局时时加强对仪器的管理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尽快恢复正常,不因人为因素造成仪器故障而拖延故障时间。修理了地温仪,更换了测震仪电瓶,确保了监测仪器正常运转。在监测工作中,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每天由专人负责按时收集处理,上报当天的资料,每月按时寄送观测数据及图件。
日常震情监视:根据省市年度地震会商意见,地震发展趋势,特别是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使我们深深地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始终本着内紧外松的原则认真对待,切实加强日常震情监视,增强震情观念,坚持24小时值班不松懈,每天按时收集、处理各种观测资料,及时落实各种宏微观异常,发现异常及时落实并分析处理上报市地震局,必要时上报省局请专家实地分析判定,1—10月份共收集发现落实分析处理井水、库塘水位升降、泉水发浑、房屋瓦砾上昆虫聚集等现象,通过分析:在四种现象中,左所11组农户张全、张平中、何苍三家4月12日井水升降属于异常。我们将分析材料向两办作了汇报。其余现象排除异常。
在分析预报方面:为了提高分析预报水平,鼓励专业人员多动脑筋钻研业务,做到远近结合,宏微观结合,综合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2008年1—10月,分析上报震情汇报共10期,参加市地震局组织的地震会商会提供研究报告一份,并得到省地震局专家的好评。
二、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地震局长会议精神和市地震局2008年工作任务分解。通过学习,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结合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实际和当前震情形势。在落实上:一是县政府5月16日召开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组工作会议,领导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当前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精神”,并提出了具体要求,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监测,检查预案,熟悉预案,完善预案,内紧外松,做好工作。二是做好方案,2008年1月15日,我局按照市局的安排,组织制定了“**县防震减灾局震情跟踪方案”、“**县防震减灾局地震应急行动方案”、“**县防震减灾局地震灾情速报实施方法”,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措施保障。三是增强与周边县区地震信息交流,根据监测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召开讨论会并进行上报。四是积极捕捉重大宏微观信息,对出现的异常做到及时落实,有效识别,定点观测,紧盯不放,报告上级。五是切实提高处理地震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好各项应急准备,能够高效有序地处置地震突发事件,强化地震灾情的收集报送能力。六是适时开展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及法规宣传教育,年初利用“两会”(人代会和政协会)发放科普资料300余份。
三、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廉洁意识
一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防震减灾工作任务,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县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报告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强化工作措施,抓任务落实,扎实做好工作。一是为确保责任目标到位和各项工作措施的贯彻落实,与县委签订了2008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实行一把手负总责,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二是认真开展学条规、守纪律、树形象主题教育,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学习党的十七大文件精神,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中共中央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权益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和县纪委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职工的纪律观念,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抵制各种不良风气。三是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贯穿于实际工作当中:
1、进行了政务、事务公开,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编制了**县防震减灾局网上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公开指南。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加强部门作风建设,坚持每日考勤签到和值班纪律及请销假制度。认真学习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工作手册,并把服务承诺、问责方式、问责事项,粘贴公开,并组织参加了考试,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
3、履行勤俭节约原则,节约用钱、省钱办事、不攀不比。
四、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根据中共**县委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澄治县办(2008)1号”关于印发《2008年
**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的通知精神,我局紧密结合防震减灾工作实际,切实加大普法力度,采取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法、用法、依法行政水平,干部职工法律意识、素质进一步提高。一是健全普法制度,成立专门领导组,制定工作计划,每月定期召开会议,每个季度专门组织一次法律法规专题学习,同时把公务员学法考试考核成绩、执法守法水
平与干部职工考核结合起来,使学法用法落在实处。二是抓好学习培训,制定专门的宣传教育计划,提出学习内容和重点。“五五”普法开展以来,先后参加了市县主办的普法培训班,经培训学习全部领取了《行政许可法》合格证。在平常工作中,经常性组织开展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认真开展《保守国家秘密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物权法》、《公务员法》、《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了干部职工对法律法规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依法办事水平。三是严格依法行政,建立政务公开专栏,公开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监督。制定了防震减灾局“三项制度”的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公开向社会承诺,增强干部职工依法办事的意识。
切实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济要发展,稳定是前提,为维护全县社会政治稳定和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年初我们与县委、政府签订了责任书。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单位规划,主要领导亲自抓,每季度研究部署工作一次。加强防范,及时整改不安全隐患,在内部安全上,结合单位日常工作实际,坚持昼夜值班,确保钱、财、物安全。加强交通安全,安全防火、防雷检查,对热点问题进行排查并报县综治办。适时开展职工教育,昌导大家学习职业道德、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内容,从而规范自己的思想工作行为,全局干部职工普法率达100%,无违法犯罪行为,也没有出现参与社会各种丑恶现象和违法行为。
五、认真贯彻落实云政发[2008]103号文件,《关于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项重大措施》的通知精神和市县政府领导的批示。
我局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特别是2008年9月12日,收到云政发[2008]103号文件及时认真组织学习传达,研究决定,联合教育、科技、科协等部门,在全县学校内广泛开展以“防震避险、知识护生命”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以科普知识讲座、展板、发放材料等形式,对各学校学生进行地震常识、防震避险和地震应急等方面进行了宣传讲座。在广泛、深入、全面宣传的8天里,共发放科普挂图142套632张,知识手册4150本,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手册2000余本,地震科普知识光盘15张,防震避险讲座15堂,展览15场,直接受教育学生25000人,增强了学生的地震科学知识、防震知识、自救互救能力,通过一个学生传布一个家庭,使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得到广泛宣传,深入人心。
2009年工作计划
一、努力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①、加强观测,为震情跟踪、地震预测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②、加强预测预报设施和能力建设,确保观测项目正常运转,争取投入,对观测仪器安装避雷设施。
二、做好地震灾害防御工作,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配合建设部门做好农村民居建设工程,提高抗震能力。
三、努力提高地震应急和紧急救援能务,查找薄弱环节,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地震应急高效有序。
四、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按照制度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学习教育,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五、继续做好防震减灾法规科普知识宣传,在2008年学校全面宣传讲座的基础上,争取财政经费支持,逐步向农村推进。
六、做好群测群防工作,争取条件适时进行宏观联络员、灾情速报员、科普知识宣传员的培训。
**县防震减灾局
6.防震减灾工作总结 篇六
为进一步加强对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地质灾害的突发事件能力,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我乡成立了XX乡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班子成员、驻乡机关一把手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工作办公室,由分管副职领导兼办公室主任负责各项日常工作。办公室定期向乡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工作,按时参加县防震减灾局组织的例会和其它会议及活动。结合“内紧外松”的原则,乡政府专题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坚持“预、防、救”三大体系一起抓,树立震情观念,切实抓好震情短临跟踪和地震应急工作。组织学习地震法律、法规常识和防震、抗震的应急预案,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向人民负责,掌握好“内紧外松”的原则,积极宣传地震科普知识和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使社会公众了解地震知识,掌握地震避险技能,提高社会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二、完善应急预案、方案修订
为全面提高我乡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全乡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乡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乡党委召开班子会专题讨论,修订了XX乡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各类应急预案,让各项应急预案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并将方案分发到班子成员、全体乡干部手中,明确职责和任务。
三、严明纪律,认真做好值班制度
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值班交接制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通报预警信息,科学合理调度,保障汛期安全。及时主动搜集掌握汛情、灾情动态,加强沟通衔接,及时准确上报汛情灾情信息。遇有暴雨洪水、地震等发生重大情况的,及时报告,保证所有通信设施畅通无阻,值班值守人员随时在岗,值班记录健全。
四、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1、应急通讯保障。
一是县上配备的卫星电话由每周带班领导24小时保管,确保突发灾难发生后,在常规通讯网络中断的情况下,有效传递灾情信息。
二是利用宝兴县国土局下发到部分地质灾害监测点的对讲机,用于紧急与特殊情况时的上传下达联络。
2、交通应急保障。
摸底统计本乡范围内特种机械和运输车辆,做好应急抢险车辆储备、登记工作,确保灾情发生时,有机具、有保障,第一时间组织各种抢险车辆及时开展应急抢险。
五、积极开展隐患排查,及时掌握各类灾害信息
1、开展乡村道路隐患排查。各村村长作为道路交通协管员,每月按时做好乡村道路滑坡、路基塌陷摸排,树立警示牌15个,治理重大隐患路段11处。
2、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全乡36处地质灾害监测点,确定了专人24小时监测,每个点制定了方案,确定了逃离路线,并向群众发放了明白卡,。
六、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确保灾时能用、有用
由乡人武部牵头,各村民兵连长负责组建了各村的民兵应急分队。人员选择18—40岁左右,劳动能力强,平时在本县范围内的男性青年,确保在灾情发生后,能够及时拉得出,过得硬,充分发挥救援能力。全年,在县人武部组织下,参加县民兵应急队伍集结1次,民兵应急队伍训练1次,民兵整组人员调整1次,应急救援演练1次。
七、细化物资储备,全力提供后勤保障
建立本乡范围内救灾物质和应急物质储备体系建设,由分管民政的副职领导负责做好应急资金、帐篷、棉被、食品的清查储备工作,严格建立台账。确保灾情发生时,能迅速组织后勤保障队伍,按照乡上的统一部署,调动粮食、食品与物资,保证灾区生活必须品的供应;做好应急救济款的发放工作;积极组织灾区的转移、安置与恢复重建工作。
八、落实责任,强化预警监测能力
1、组织全体村组干部、地灾检测员和部分群众代表参加防震减灾知识培训1次,明确地震监测信息员的工作职责,一旦发现、地质、水源等宏观异常现象,按照相关程序按时上报,力争提供有减灾实效的短临预报。
2、开展了全乡地质灾害监测人员培训,制定了相关考核管理制度,明确监测人员职责,确实将预警监测工作落实到实处。
九、提高公众减灾意识和能力
1、细化各项应急工作方案,组织乡派出所、卫生院、学校等开展了应急避险演练,增强群众避险意识。
7.农业部深入推进农业防灾减灾工作 篇七
近年来, 农业部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在2008年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 扎实做好农产品信息服务和产销衔接工作, 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在5.12汶川大地震中, 认真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确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大灾之后无大疫;在防御台风工作中,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完善相关预案,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渔民伤亡和经济损失;在应对2009年特大干旱工作中, 及时启动应急响应, 全力推进科学抗旱, 为夺取夏季粮油有个好收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9年, 农业部围绕防灾减灾工作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求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 落实责任。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 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 明确责任、落实任务, 坚持有灾抗灾, 无灾防灾, 警钟长鸣, 常抓不懈, 扎实做好各项防灾减灾工作, 千方百计减少因灾损失。
二是完善规章制度, 健全防灾减灾机制。要完善农业防灾减灾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 加大执法力度, 强化制度和预案的落实;完善农业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对各类灾害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会商和早处置;完善应急响应机制, 灾害发生后, 适时启动应急响应, 动员一切力量投入防灾减灾工作;完善会商机制, 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 提前分析形势, 研判灾害发生发展趋势, 共同提出应对策略;完善灾情调查评估体系, 及时评估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损失。
三是加强科技指导, 全力推进科学减灾。要动员广大科技人员, 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 指导农民搞好防灾减灾工作。一旦发生灾情, 要及时组织专家力量, 特别要依托科技入户和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队伍, 制定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方案, 根据灾害影响和受灾程度, 实行分类指导, 能保则保, 宜补则补, 须改即改, 应管尽管, 切实提高灾后恢复措施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四是加大投入, 为防灾减灾提供保障。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的沟通, 积极争取防灾减灾基本建设资金和农业生产救灾资金。要搞好救灾种子 (苗) 、化肥、柴油等生产资料的储备和调运。要充分发挥农机在防灾救灾工作的重要作用, 提高救灾效率。要加强渔港建设和渔船救生设备的配置, 增强渔船抵御自然风险能力。
8.文化资源排查:一个迫切性的工作 篇八
关键词:文化资源;文化资源保护;文化资源排查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0—0174—03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历史文化资源没有来得及保护和开发利用,就正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失,甚至新的文化诞生和消逝的速度也非常快,包括所谓的“快餐”文化。不管是历史文化,还是新积淀的现实文化,甚至快餐文化都是人类社会创造的精神财富,保护起来对于将来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都具有历史价值、研究价值、文化发展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以及可能潜在的经济开发和旅游开发价值。由此,进行文化排查、汇编、出版就尤其重要。也因为它们在快速流失,显得非常迫切。
一、文化资源及其价值
文化资源,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文化资源是“人类自身創造的、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一切优秀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称。”在我看来,只要是文化成果,无所谓优秀,即便是一般成果也是文化资源,也是社会财富。如若是反动的文化成果也一样可以作为“反面教材”保留下来,发挥它们的正面作用。也有人认为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或文化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各种资源,它包括有文化价值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这个定义有点狭隘,其实一切人类的活动都凝结了人类文化的再生或者创新。本文更愿意定义文化资源是人类活动涉及到的对自然认识和利用,创造出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及其转化。按照文化形成和积淀的时间可以分为历史文化资源和新产生的文化(后文称新文化)资源,后者包括网络文化和短暂存在过的“快餐”式文化。文化资源既然是资源,就有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文化资源的价值,首先体现在文化的作用上。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周围的文化氛围,一个团体,一个社会的价值形成,精神状况的变化,同样离不开文化。什么样的文化氛围决定什么样的发展前途。在美国学者戴维·S.兰德斯《国富国穷》里,他将地理、历史、科技、哲学、宗教和传统等文化资源因素糅合在一起,多层次地分析了财富创造、国家兴衰更替的文化原因。亨廷顿等主编的《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更以不同民族和美国的不同族群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民族,不同族群,甚至不同家庭的贫富也取决于他们的文化传统因素。在二十年前我调查了一个358户人家的村落,考察他们一百年多来家庭贫富的变化。调查发现,家庭穷富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生活习惯这一文化的传承。贫困家庭给予的富裕也多是短暂的。最近人们已经关注到“拆迁暴富”的人群潜在着“返回”贫困。因为人们在财富中迷失自我,也不会管理自己的财富。有调查显示,世界上靠中彩票富裕起来的家庭绝大多数没有改变命运。
文化资源的价值,由传统知名文化充分体现。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凸显的清教伦理给欧美社会的影响与传统天主教伦理的影响截然不同,儒释道文化圈和其他文化圈的不同已经被反复比较。伴随着“文化热”,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产业化,文化旅游已经是杭州市的支撑,在北京也占据巨大份额,儒家文化旅游业(山东等),佛教、道教寺庙文化开发成果都非常显著,例如,少林寺集团财力的雄厚,炎黄文化活动(陕西、河南、湖南)的效益已经凸显,太极拳产业蓬勃发展……各地着力打造的第三产业无不打上著名的地方文化的烙印。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给社会构筑带来的稳定、和谐的文化价值已经被人们发现和推广,全国各种素质教育学校,经典阅读学校,企业文化培训等等都在推广中壮大。姓氏寻根,文化产业都是知名大文化构建起来的。在影响深远的著名文化资源带给社会效益显而易见。
文化资源的价值,也体现在不可忽视的边缘、零星文化上。边缘,零星的文化也可能发展壮大,还可能在它复活(有的文化固化在、定格在历史里)的时候,给人以惊醒性的震撼,例如,仰韶村考古才重新让仰韶文化闪光。有时,看是不起眼的文化现象,如果发生在身边就会具有重大意义。一个好人、一个善举、一个案件,一片绿地都会影响周边的人。再如:堪称当代尼采的福柯,最初因为在法国卢浮宫看到一幅博斯1494年创作《愚人船》画品,引发了他的沉思,后来撰写了博士论文《疯癫与文明》,继而写出了《规训与惩罚》,构建了《知识考古学》,成为思想史上最深刻的思考,这才让我们今天关注到弱势群体、权力话语、多元文化、解构主义等等。一张《大眼睛》的照片引发中国偌大的“希望工程”。如果当年仰韶村或者相关史志对这一文化有较好的传说或者承载,仰韶考古就一定容易得多。《韶乐》是已经失传的文明,但起文化影响力还有一些。现在“三韶(仰韶村、韶山、韶关)”能够再现并发展相关的文化产业,无疑也是边缘文化的重生。再如,因边缘文化通过运作而成就企业的文化资源更多,可能是虚构的小历史故事“扳倒井”引出一个扳倒井集团企业;“刘秀赊旗”的历史传说也引出生产“赊店老酒”的国家大型企业;改革开放正要被忽视或者说边缘化的北大荒,居然利用这一文化叫响了北大荒集团。
胡兆量先生在其书《中国文化地理概述》第二章谈到“文化资源的价值观”,指出了文化资源价值有潜在性、滞后性、整体性三个明显的特征。正因为文化资源特征突出,潜在性需要长期挖掘开发,滞后性需要长期保存和保护,整体性需要系统整理,文化资源排查就越显得重要了。又因为文化资源具有潜在性和滞后性的特点,我们很难一下辨别哪些文化资源有价值,哪些没有价值,更难判断它们的潜在价值。鉴于此,文化排查就不可忽略文化细节和零星、边缘的文化资源。文化排查首先立足于文化资源的保全。保全文化资源就要多一些远见卓识、责任使命、沉稳耐心,少一些鼠目寸光、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扎扎实实地搞好文化资源的排查和整理工作。
二、当前文化排查迫切性及排查内容旨在保全
一个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文化战略影响着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地方崛起的软实力支撑,文化品牌和精神品牌价值,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地方特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献信息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人文社会科学资源利用等。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度发展,部分文化资源在迅速淡出人们的视野,包括口述历史类的资源。对文化资源全面排查,就是为全面科学的文化战略决策提供文化支持,就是排查现代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被淡出保护视野的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留和新时代建设中新的精神文化(感人的孝养老人、爱岗敬业、见义勇为、夫妻扶持、育儿有方)和物质文化的积累。我们需要作更细致的文化普查工作,大到文化大事件,小到一个地名、人名,细到每寸土地发生过、仍保留着的小故事。
查阅欧洲国家图片资料和历史文化文献,或者听旅游考察过的人介绍,我们不能不被英国、丹麦、葡萄牙、西班牙、法国、荷兰、意大利、奥地利、德国、芬兰、瑞典……那满大街厚重的文化底蕴所感动。然而他们绝大多数国家才几百年的历史积淀,中国文化已有五千年文化积淀,但我们走在街头能看到多少呢?几百年历史的西方国家保留的厚重的历史文化,让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汗颜。河南洛阳是一座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好洛阳的古都风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是,洛阳的原有风貌已经遭到严重破坏,从整体上已经看不出十一朝古都的气势和神韵了。古都被现代建筑肢解,尚存的文物古迹散布罕见,掩藏在玻璃大厦的后面,已形没有整体效果。现在市政府提出对古都进行成片保护、整体保护,竟还有人为了局部利益而极力反对。让他们买个欧洲风光的碟片看看,看看巴黎、罗马、维也纳……满大街是老房子,老传统。文化重在建设,贵在积累,即便要发展,也要保全。今天走在乡下,只要不是老、少、边、穷地区,我们能看到多少还是传统文化的东西呢?精神文化更是少的可怜,新一代青少年几乎不知道自己的精神之根。越来越多的人难以回答当地的地名、历史建筑、历史故事、精神文化生活(婚丧仪式、庙会、节日)的由来和内容。如果我们的历史文化资源破坏殆尽,我们去哪里寻找五千年文化的自豪和骄傲,拿什么来展示给慕名而来的各国宾客?岂不真真是愧对祖先、愧对子孙、愧对世界了。
也许我们经济发展受到国外的影响太大,速度过快、过高,几十年要完成人家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发展,严重忽视了文化建设问题。城市文化,不独上述洛阳已经失去一大半历史文化资源,就是北京、西安、南京、广州、杭州、苏州、重庆、成都、开封也是重灾区。天津、上海、哈尔滨、青岛保留的近代文化似乎要多些,值得称道。大规模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市区规模的扩张,城中村改造,周边农村的消逝,都直接导致了村落历史和文化的丢失。那里的乡情文化已经连抢救都困难了,需要赶快找到因拆迁发财正在打麻将、娱乐、玩投资的人们,让他们回顾离开村庄前的文化内容。现在还可以看见欧洲中世纪的城堡、庄园,在美国更是保护超过三十五年的物质文化和超过十五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百年的老房子因为妨害城市建设正在拆迁,或者已经拆迁完毕。当前,乡村文化流失也非常严重,即便不在城市边上的村落,也已经模仿城市做了“小康村”改造。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整座山没有几年就不见了,那里的文化资源内容成为正在消逝的历史。趁昨天还在梦中,一旦梦醒忘却,这里前代和当代的文化就永远逝去。在还有见证者活着的时候,文化资源迫切需要保护性抢救和保全性整理了。
当前背景下对文化资源集中地区进行文化排查,排查影响较大的文化,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繁杂,工作难度大,可以分为大事记、政区沿革、民间传说、老风景、老照片、古代人口、古代人物、古代建筑、古代文物遗迹、古墓葬、碑刻地方艺术(戏剧、民歌)、传统节日、庙会、馆藏重点文物、轶闻趣事等诸多专题,例如,河南省是文化大省,省委省政府及其領导下的地方机关、文物部门、文化部门调查整理过河南的文化资源:文物保护单位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厚重河南》、《中原文化大典》(56册)出版、地方旅游资源手册出版、内部历史文化宣传页的印刷等等,但这还不能阻挡住没有关注到“小”文化资源的流失。
任何“小”文化都是人类“文化基因库”的成员,都可能强势文化越来越单调、失去活力的时候改善文化基因,注入新的活力。除文化资源中目前已经被保护、整理、出版、开发、关注之外的历史文化资源、现实社会文化资源,包括口述历史(当地的历史文化故事),村落发展史(例如,村落名称由来:可能是神话、也可能是文化、还可能是历史遗存、不排除政治因素;村子内部的变化;村子历史人物;村内地名的由来,以及风土人情,档案资料存留,现有物质遗产,其他非物质遗产,当代新文化,新风貌),详细的文化地理和历史地理。这些文化是人民群众身边的文化资源,生活在这些文化中,潜在地影响着人才的成长,影响着社会风气。开发好了不仅是旅游资源,更是教育资源。因此,排查就要全面详尽地反映了每个村落,甚至每寸土地上的文化内容,包括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民情、艺术、宗教、建筑等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尽量详尽的排查统计,抢救、挖掘、整理、保存和开发文化资源。
三、当前文化排查的可行性
做文化资源排查,现在的优势是丰富的人力资源,有效的行政管理,完善的统计制度,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谐的社会环境,人民群众的朴实和热情所能提供的帮助。有了这些条件可以少花钱多办事,办好大事。
现在说起文化保护,政府固然借口缺乏资金和技术,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如果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能够挤出相当的资金来排查和整理文化资源。财物公开,花费透明起来,钱就节约出来了。在公费消费上挤一挤,钱就挤出来了。在风险投资上,规避开,钱就多了。没有重视怕是主要方面。作为文化大省,文化资源丰富,大文化足够多,忽视小文化的价值;另一方面资金、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全面保护、修复、弘扬本地文化的需要。这样,政府所做的对文化资源的工作主要是“抓大放小”,只关注目前有经济开发价值的文化的行为,加速了其他没有被继承或者关注的文化的消亡。也许真的财力的不足,那么,我们把这些资源留在照片上,形成文字保存在书本上,留在电子书库中,总是不错的选择,中庸的选择吧。
排查需要足够的人力资源,尤其有文化素养的人才资源。近几年,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给了我们一个提醒,我们不缺乏这样的排查人才,只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文化调查方法的简单培训,他们足以胜任。如果担心在排查完成后,这些大学生的出路问题?这个答案也非常简单,因为部分排查人员还需要留下继续作文化调查员,继续对文化资源的遗漏和新文化的发生、发现进行调查整理,编写补充卷。没有市场调查员的市场经济是盲目,没有市场调查的投资经营风险极大,未来社会需要大量的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人员。所以,另一部分调查人员转为市场调查员、市场分析员、经济统计员,这正是现在已经缺乏,将来非常需要的从业者。
村民口述历史,编村志抢救记忆,这也是文化资源整理的一部分。目前很多地方干起来了,做得很好,有了样本,综合创新起来,查缺补漏。例如,北京第一部村志《川底下村志》,上海第一部村志《华一村志》,广东佛山市第一本村志《联安村志》,保存六百年历史的浙江第一部村志《白沙村志》,河北《彭村村志》,河南修武的《北洼村志》,江苏的《新桥村志》,以及大型村志丛书《浙江省名村志集成:新建村志(2000—2007)》,《西省重点乡镇村志系列丛书》、《江苏名镇志》、《江苏名村志集成:新建村志(2000—2007)》都已经出版,内蒙古赤峰一可读性很强50万字村志,北京花乡首部千年发展史的民间口述史“村志”,也整理完成,正在出版。这些志书都有极强的参考价值,要比它们做得更细致,甚至一个村民的幽默话语也尽量纪录。有的村志就是农民自己完成的,说明文化调查不难,有资金支持、人才支持、时间支持,文化资源的保全并不为远。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民族的文化资源要保全才有贡献,新时代的新文化也是在历史文化资源滋养下成长。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努力保护好有形和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这是自己文化生活的骄傲,也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不只是我们的,它属于全世界全人类。
参考文献:
[1][美]戴维·S.兰德斯.国富国穷[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2][美]亨廷顿,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3]胡兆量.中国文化地理概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Cultural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An Urgent Work
LI HAI-long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Zhengzhou 450015,China )
Abstract: People in the society have recognized its great cultural,social and economic values of cultural resources.Yet,with the soaring construction of modernization and market economy as its background,the cultural resources collapse much more quickly than ever before.So,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has to be strengthened,and the urgent work at present is cultural resources investigation,which not only supports the preservation and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but also is an important work for the government to under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at present.For cultural resources investigation,the present economic power and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can provide material condition,and the great quantity of college graduates under the pressure of finding the job can supply human resources.Those talents are to be wanted by the society after finishing the work of investigation.
【防震减灾排查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防震减灾日总结09-23
防震减灾工作自查报告06-25
班级防震减灾活动总结08-22
学校防震减灾工作总结12-05
512防震减灾日活动总结07-27
防震减灾日活动总结201010-16
六班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总结07-04
社区2011年防震减灾工作半年工作总结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