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材料成型新技术(共15篇)(共15篇)
1.现代材料成型新技术 篇一
户口所在: 江西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74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70 kg
人才类型: 在校学生
应聘职位: 技工:,工程/机械:
工作年限: 2 职 称: 高级
求职类型: 实习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工作经历
江铜加工事业部 起止年月:-04 ~ 2011-08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采掘业/冶炼
担任职位: 盘拉
工作描述: 根据调度排产严格按照用户技术要求和技术通知将上道工序的.产品----联拉管生产出各种规格的光管和内螺纹管坯。
离职原因: 实习期满
毕业院校: 江西省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江铜校区
最高学历: 大专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06
2.现代材料成型新技术 篇二
1 高分子材料的主要成型方法
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是为了提高生产的效率, 增强产品的功能性, 降低成本, 缩短交货的期限。让产品逐步向精小、轻质和功能强大发展。国内使用最为广泛的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有以下几种:压力挤出成型技术、组合注射成型技术、吹塑成型和其他塑料成型等。
1.1 挤出成型技术
挤出成型技术主要是以螺旋杆旋转带动整个设备的运行, 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连续地将已经塑化好的成型高分子物料从机器的机筒部分挤到机头部分, 融化的高分子物料能够通过设备的机头口模形成设定的形状, 再采用牵引装置将成品连续地从模具设备当中拉出冷却, 最终拉伸出需要的形状。在挤出成型的步骤为加入熔融高分子料——塑化——半成品成型——最终定型等一系列的过程[1]。利用这种成型方式可以制造出外观和内在品质的成品, 与高分子原材料的配方、挤出设备、高分子材料在设计和加工精度、成型工艺等条件分不开。在此技术的运用当中需要注意成型挤出的温度、挤出机的工作压力、螺杆转轴的运转速度、高分子材料挤出和牵引的速度、成品冷却定型的技术等。但是制造的产品会随着设备结构、工艺要求、质量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改变。
1.2 组合注射成型技术
注射成型技术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更为复杂的立体几何图形的塑料成型。注射成型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很广泛, 加上产品的成型周期比较短、种类繁多、在制造时结构尺寸稳定、精密度高、适合自动化生产等优势。因此在整个塑料制件生产行业中, 注射成型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组合注射成型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由不同材料组合方式进行的成型技术, 比如嵌合成型、拼接成型、多材质融合成型等;2) 以组成化学反应进行注射, 比如反应注射成型、注射涂装成型、或则是以压缩和注射城乡、表面贴合成型、磁场成型等方式[2]。
2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成型加工技术是将信息的储存和光盘加工技术结合成反应成型技术, 这种结合的技术可以将传统塑料塑化成型过程中存在的步骤多、制造周期长、需求的能耗大、储存容易受到污染破坏、工序过于复杂等问题加以解决。此外还能够将光盘的生产制造的步骤浓缩为一体, 并进行梳理整合, 再利用塑化的连续的动态反应促进塑料的成型, 更是新技术的研发最为方便的方式。在此过程中能研发出更为精密的高分子材料注射成型装备, 达到降耗绿色节能目的, 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3]。发展独具特色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装备及生产工艺技术, 实现由借鉴到跨越的转变。
3 结束语
由此可知, 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进展当中, 主要是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工艺的发展。这一技术的发展解决了大型工业生产的产能、生产效率、产品性能等多方面的提升问题。技术的提升推动了多个领域的向前发展。
摘要:由于社会的发展, 科技不断更新, 高分子材料在多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根据高分子材料成型的主要方式, 阐述了其主要成型方法和成型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进展
参考文献
[1]黄汉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装备及技术的进展、趋势与对策 (上) [J].橡塑技术与装备, 2006, 32 (5) :11-21.
[2]瞿金平, 彭响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新技术研究中的指导作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3 (1) :25-30.
3.现代材料成型新技术 篇三
【摘要】我院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改革和发展,构建了“以钢材产品为载体、以工艺流程为主线”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它将全部课程分三个阶段来安排。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的递进,同时也使学生从新员工到高技能人才的转变成为可能。
【关键词】课程体系 ; 工作过程系统化 ; 阶段培养 ; 能力递进 ; 教学做一体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15-02
1.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材料成型與控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2年前,一直沿用基于知识本位的学科式课程体系,把重点放在客观知识的传授上,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而忽略了学习者的经验和自发需要。
第二阶段是从2002年该专业被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教改试点专业”到2011年。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改革中,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式课程体系而代之以CBE(能力本位)模式,将学生的能力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通用能力、群集职业能力、岗位专项能力,并按照“必须、够用”和突出“应用性”、加强“针对性”以及“强化实践,增强动手能力”的原则构建了该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但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
第三阶段是2012年至今。这一阶段主要是结合我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进一步深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按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构建了跨越“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的该专业“以钢材产品为载体、以工艺流程为主线”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2.课程体系的开发
2.1开发思路
开发课程体系时,必须综合考虑企业的要求,充分了解毕业生就业后所从事的工件岗位,了解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具体的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此我们确立了“专业调研→岗位群分析→工作任务及其职业能力分析→核心课程→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首先成立了由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调研小组,制定了详细的调研方案,然后深入企、事业单位、同类院校进行深入的调研,最后再对调研结果、调查数据进行集中整理、归纳、分析,得出调研结论,最后根据调研结论,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该专业课程体系。
2.2调研
调研对象:企业领导、人事部门领导、车间领导、现场技术人员、岗位工人、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毕业生等。
调研方式:座谈会、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并以实际调研、亲身访谈为主,以信函调研、网络为辅。
调研内容:企业状况和人才需求调研、就业岗位调研、毕业生成长历程调研、调研毕业学生反馈意见等。
2.3岗位群和职业能力分析
首先成立由企业专家、毕业生代表、资深专业教师、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共同组成的工作组,然后由工作组对调研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了轧钢企业职业岗位共有钢坯加热、轧机操作、设备点检等80个,其中主要工作岗位47个、次要工作岗位33个;在47个主要工作职业岗位中,典型的岗位有16个。最后由工作组对典型岗位进行深入分析,建立了轧钢企业典型岗位职业能力表,包括每一典型岗位的主要职责、具体任务、工作对象、使用工具、以及规范和要求、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等。
2.4 确定课程设置,组织课程内容
在典型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以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的原则,将岗位工作项目分析表中“四要素”(工作对象、工具、规范、要求)相同的工作项目归纳在一起,参照轧钢工职业技能标准形成课程主要内容。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确定了以《钢坯加热技术与设备》、《型材生产技术》、《板材生产技术》等六门核心课程,并对其它课程提出了基本的教学要求。
2.5确立课程体系结构框架
通过调研和轧钢企业典型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针对轧钢企业“原料选择和准备→原料加热→钢的轧制→轧后精整→成品”生产工艺流程,结合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阶段培养、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高技能人才从“新员工(即新招学生)”到“熟练工人”再到“高技能人才”的三步成长规律,围绕主要就业岗位,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来组织合适的课程,完成课程体系结构框架的设计,如下图所示。
该体系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技术学习领域、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综合素质教育等,全部课程分三个阶段来安排,而且每一阶段的课程都与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第一阶段通过公共学习领域学习公共基础课程,结合识岗实训,使学生形成公共的通用能力;第二阶段通过专业学习领域学习专业核心课程,以产品(或仿真)作为学习情境,实施“教学做一体”的行动导向教学,将校内的课堂教学、操作实践和校外实训基地的生产性实训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职业能力;第三阶段通过专业拓展领域学习专业拓展课程,然后安排学生进入生产企业进行顶岗实训,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素质教育则贯穿三个阶段的始终。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的职业能力从“公共通用能力”→“基本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的“递进”,同时也实现了学生从“新员工”→“高技能人才”的转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可以得到切实提高。
该课程体系有三个特点:一是按照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规律来构建课程体系的结构框架;二是阶段性地安排校外实训,使职业素养呈阶段升华、全程贯穿的过程;三是把以实践为主导的专业课程和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的校外实习在三个阶段中全程融合。
3.课程体系与课程
建成后的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如下表所示。
4.结语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以钢材产品为载体、以工艺流程为主线”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是按照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规律来构建的,课程设置科学,结构合理。通过实施该课程体系可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呈阶段升华,使学生从新员工到高技能人才的转变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王成福.“角色转变、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机械职业教育,2009.8
[2]徐秀伟.谈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管理教育,2008.4
4.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篇四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本专业主要面向冶金企业,培养具有材料成型与控制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在冶金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轧钢生产的岗位操作(原料准备、加热、轧制、冷却精整、热处理、质量检验等)、生产工艺编制和生产组织与管理的高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及实践环节:本专业主要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CAD、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电工与电子技术、金属学及热处理、塑性加工金属学、金属塑性加工学、型线材生产工艺、板带生产工艺、钢管生产工艺、塑性加工设备、锻造工艺学、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模具CAD和轧钢车间设计基础等。本专业实践环节有金工实习、工程教育实习、机械CAD实训、电工电子实习、机械零件课程设计、轧钢技能实训、孔型设计实训、模具CAD建模训练、职业技能综合应用实训、毕业设计等。
毕业生情况:本专业毕业生近几年的就业情况一直很好,就业率在90%以上。主要就业单位包括钢铁企业(包钢、首钢、武钢、酒钢等)、有色金属企业(宁夏中色、希望铝业等)以及机械制造企业和核工业企业等。
本专业高校毕业人数为2500-3000人,其中男82%、女18%,20本专业高校招生男女比例为文科20%、理科79%、文理综合1%,近几年本专业的就业率分别为(90%-95%)、(90%-95%)、(90%-95%)。
二、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企业生产中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的应用与管理工作,例如:材料成型领域中的工艺规程设计、工艺装备设计、材料成型设备操作、材料成型设备维护与维修、生产组织与管理等工作。
5.现代材料成型新技术 篇五
当前,机械制造行业发展飞速,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技术取得长足发展,其中,模具属于基础性的工艺设备类型,作用至关重要,不容忽视。在传统的模具制造技术中,主要的材料是钢板,但是,在科技的推动下,塑料产业发展迅速,高性能的改性材料层出不穷,在模具制造中应用逐渐增多,其优势是成本不高、工艺较为简洁、效率较高,塑料模具的应用率不断提高,仍呈现上升的趋势。立足当前模具制造技术,模具类型主要包含塑料模、冲压模、铸造模等,其中,应用较多的是塑料模。针对塑料模,又分为很多,如注塑模、吸塑模等,在整个制造工艺中,主要类型为注塑制造工艺。在工业生产领域,模具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得到广泛推广,在诸多行业中发挥作用。
6.材料成型(本站推荐) 篇六
从一个晶格常数变成另一个晶格常数,晶体尺寸增大,即膨胀;粘度是原子间结合力;表面张力是质点间作用力不平衡引起的质点间作用力。
2.金属的熔化过程是一熵值增大的过程,为什么?
金属的熔化过程是金属原子由规则排列变成不规则排列的过程,熵值变化是系统结构紊乱性变化的量度,原子规则排列熵值小,不规则排列熵值大。
3.液态金属的结构是什么(理想和实际)
理想: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实际: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夹杂物及气泡等
4.液态金属的结构瞬息万变,存在的三个相起伏是什么?
温度(能量)起伏、结构(相)起伏、成分(浓度)起伏。
5.粘度,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和在材料成型中的意义;
一、粘度:影响因素是化学成分(难溶化合物的液体粘度较高,熔点低的共晶成分合金的粘度低)、温度(液体金属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和夹杂物(液态金属中呈固态的非金属夹杂物使液态金属的粘度增加)。意义:1)、对液态金属净化的影响,液态金属中存在各种夹杂物及气泡等,必须尽量除去。2)、对液态合金流动阻力的影响,粘度对层流影响大。3)、对凝固过程中液态合金对流的影响,粘度越大,对流强度越小。
二、表面张力:影响因素是熔点(表面张力的实质是质点间作用力,故原子间结合力大的物质,其熔点、沸点高,则表面张力往往越大)、温度(大多数合金和金属,其表面张力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和溶质元素(溶质元素对液态金属表面张力影响有两大类,是表面张力降低的溶质元素叫表面活性元素;使表面张力增大的溶质元素叫非表面活性元素)。意义:在材料加工工艺中经常遇到的毛细现象,主要是受表面张力所控制。表面张力对铸件的凝固过程的补缩状况对是否出现热裂缺陷有重大影响,界面现象影响到液态成型加工的整个过程,晶体成核及生长、缩松、热裂、夹杂及气泡等铸件缺陷都与表面张力关系密切。
6.界面润湿角越小,则界面张力越小,界面越稳定,界面结合力越大,请说明本质原因
润湿角是衡量界面张力的标志,界面张力达到平衡时,存在以下关系σLS=σCS+σCLCOSθ,即界面原子配位度大,晶
格畸变小,界面张力小,界面结合力越大。
7.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有哪些?怎样影响?
第一类因素:金属性方面的因素①金属密度ρ②金属的比热容C③金属的热导率λ④金属的粘度η⑤金属的结晶潜热L⑥金属的表面张力σ⑦金属的结晶特点。第二类因素:铸型方面的因素①铸型的蓄热系数②铸型的密度ρ③铸型的比热容C④铸型的导热率λ⑤铸型的温度⑥铸型的涂料层⑦铸型的发气性和透气性。浇注条件方面的因素:①液态金属的浇注温度②液态金属的静压头H③浇注系统中压头损失总和④外立场。第四类因素:铸件结构方面的因素①铸件折算厚度②由铸件结构所规定的型腔的复杂程度引起的压头损失。
8.为什么说过冷度是液态金属凝固的驱动力?
固相自由能为Gs,液相自由能为 GL,当 T=Tm时,GL=Gs,固液相为热力学平衡状态;当T>Tm时,GL
9.根据凝固中的溶质再分配的程度或凝固速度的快慢,将金属的凝固分为哪三种?与凝固速度有何关系?
分为以下三种:①平衡凝固:溶质在固相和液相中都充分均匀扩散,凝固速度十分缓慢。②近平衡凝固:
1、固相无扩散,液相均匀混合的溶质再分配;
2、固相无扩散,液相无对流而只有有限扩散的溶质再分配;
3、固相无扩散,液相有对流的溶质再分配。凝固速度较快。③非平衡凝固,凝固速度很快。
10.为什么金属的凝固不能瞬时完成?金属要凝固必须要克服哪两个能障?
金属凝固必须克服动力学能障和热力学能障,它们都与界面状态密切相关。凝固过程中产生固液界面使体系的自由能增加,导致凝固过程不能瞬时完成,也不可能在很大范围内进行,只能逐渐形核生长,依靠三个相起伏的作用克
服这两个能障,才能完成液体到固体的转变。
11.什么叫形核率?过冷度越大,形核率越大,这句话对么?异质形核的形核率与金属的温度及在该温度的保持时
间有何关系?
(1)形核率:为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生成固相核心的数目。(2)这句话不对。随过冷度增加,形核率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则不但不增加,反而下降,在实际生产条件下,过冷度不是很大,故形核率随过冷度的增加而上升。(3)
异质核心的熔点比液态金属的熔点高。当液态金属过热温度接近或超过异质核心的熔点时,异质核心将会融化或使其表面的活性消失,失去夹杂物应有的特性。从而减少活性夹杂物数量,形核率降低。
12.纯金属晶体生长的方式(宏观和微观)如何?
宏观:平面方式长大(正温度梯度),树枝晶方式生长(负温度梯度)。微观:①连续生长,即垂直生长(粗糙界面)②晶体的二维生长(光滑界面)③晶体从缺陷处生长(二维生长的另一种形式,光滑平整界面)1)、螺旋位错生长
2)、旋转孪晶生长3)、反射孪晶生长。
13.只要固液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大于0,金属的平面生长始终会保持,对吗?
不对,前提是不产生成分过冷。
14.固液界面的结构从微观上氛围哪两种?融化熵值与界面微观结构,金属与非金属间的关系如何?金属、非金属
与微观生长方式之间的关系?微观生长速度及之间的关系?
①非小平面(粗糙界面)②小平面界面即平整界面
α=(∆Sm/R)(n/V),α取决于∆Sm熔化熵值,α≤2时为粗糙界面,α>2时为光滑界面。即∆Sm越大,界面越光滑,∆Sm
越小,界面越粗糙。绝大多数金属融化熵值均小于2,因此α值也小于2,为粗糙界面,非金属相反,为平整界面。
15.凝固动态曲线?体积凝固,逐层凝固以及与结晶温度范围,温度梯度,缩松等缺陷间的关系?
液相线边界曲线和固相线边界曲线组成动态凝固曲线;具有层状凝固方式的铸件,凝固过程中容易补缩,组织致密,性能好;具有体积凝固方式的铸件,不易补缩,易产生缩松,夹杂,开裂等缺陷,铸件性能差。
16.凝固时间与冶金的结晶潜热,比热容,浇注温度及铸型的蓄热系数间的关系。
凝固时间与液态金属的结晶潜热,比热容,浇注温度成反比,与铸型的蓄热系数成正比。
17.什么是平方根定律?根据其计算的时间与实际结晶时间的关系如何?平方根定律适合那些铸件的计算?为什
么?
ε=k√t即平方根定律,指出铸件凝固厚度ε与凝固时间t的平方根成正比。平方根定律对大平板,球体和长圆柱体铸件比较准确,比较适合大平板和结晶间隔小的合金铸件,对于短而粗的杆和矩形,由于边角效应影响,计算结果
一般比实际长10%~20%。
18.为什么液相有对流时的CL*、Cs*均小于液相仅有有限扩散时的?
有对流时密集在界面的溶质有一部分被冲刷到其他地方了。
19.晶体在生长时与液相接触的面通常为非密排面,为什么?
密排面能量小,界面能小的面跟液态金属相接触。
20.枝晶间距与生长速度和凝固温度范围间的关系?凝固温度范围和流动性有何关系?为什么?
一次枝晶间距d1=A1Gl-1/2V-1/2,温度升高,温度梯度大,则凝固速度减小,支晶间距小,生长速度大,支晶间距越小。凝固温度范围大,树枝晶生长时间长,长的粗大,枝晶间易接触,流动性差。
21.决定层片状共晶和棒状共晶的因素是什么?要获得100%的共晶组织,合金必须是共晶成分的合金,对吗? 层片状:共晶体中两相体积分数的影响,界面能大小,第三组元对共晶结构的影响。不对、非共晶成分合金发生共晶凝固也可获得共晶组织。
22.在相图中共晶共生区一般偏向于高熔点组元一侧,对吗?为什么?共晶晶粒的形态如何?(空间结构)
在凝固时,高熔点的组元先析出,使生成共晶组织,共生区偏向高熔点一侧。层片状共晶通过搭桥分枝形成由中心向外散射状得球形共晶。
23.片状共晶生长中两相前沿的成分分布、过冷度如何?成分过冷和曲率导致的过冷,与λ的关系如何?规则与非
规则共晶组织分别是哪类合金的组织?
规则共晶组织(非小平面-非小平面共晶合金),金属与金属,金属与金属间化合物;非规则共晶组织(非小平面-小平面共晶合金),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和亚金属。
24.铁合金中的石墨和铝硅合金中的硅相为什么会长成板片状?
石墨长成板片状与它的晶体结构有关,而铝硅合金中的硅相受第三组元的影响形成旋转孪晶台阶。
25.偏晶合金凝固组织的结构与各相间界面能的关系?包晶合金的晶粒通常比较小,为什么?
1)σαL1=σαL2+σL1L2COSθ,凝固后的最终组织为在α相得基底上分布着棒状和纤维状。2)σαL2>σαL1+σL1L2①如果液滴L2的上浮速度大于固液界面的推进速度R,下部全为α相,上部全为β相。②如果固液界面的推进速度大于液滴的上升速度时,最后组织将是在α相得基体上分布着的棒状成纤维状的β相晶体,β相纤维之间的距离正如共晶组织中层片间距一样,取决于长大速度。3)σαL1>σαL2+σL1L2(θ=0,α相和L2完全润湿)且最终将是α相与β相得交替分层组织。因为:包层对溶质组元扩散有屏障作用,使得包晶反应不易继续下去,也就是包晶反应产物α相不易继续长
大,因此得到细小的α相晶粒组织。
26.复合材料的晶粒比较细小,请分析原因。
复合材料的空间狭小,有增强相,阻碍晶界迁移。
27.共晶自生复合材料要求相界要匹配,其含义和意义是什么?
σαβ<<σαL+σβL①有助于平面凝固生长②复合材料有高的热稳定性,抗高温。
28.在制备非共晶自生复合材料中,固液相中溶质浓度的变化,晶体形态如何?
(1)第一阶段开始后,液相温度稍低于T0时析出初生单相α,成分为K0C0;当液相线的成分达到共晶成分CE时,与之平衡的固相α相的成分为Cam。第二阶段,当固液界面达到共晶温度TE,液相成分为CE时,α、β两项同时析出,β相的量增多直至达到平衡。稳定生长阶段:固相平均成分由Cam增加到合金成分C0,液相成分也是C0。(2)
愈接近共晶成分易得到层片状共晶,反之,易形成棒状共晶。
29.铸件从表面到中心,其宏观组织有何变化?三个区的形成机理?
表面细晶区(①激冷作用,极短时间产生产生大量的核②晶粒游离③壳层形成扩大细晶区)→柱状晶区(主要由表面细晶粒区发展而来,细晶区形成后,有单向热流形成)→中心等轴晶区(①过冷熔体非自发形核理论②激冷形成的晶核长大理论③型壁晶粒脱落和枝晶熔断理论④结晶角游离理论)
30.如何获得细小的等轴晶组织?
凡是有利于小晶粒的产生、游离、漂移、沉积、增殖的各种因素和措施,均有利于扩大等轴晶区得范围,抑制晶区的形成与发展,并细化等轴晶组织。①向熔体中加入强生核剂:1)、直接作为外加晶核的生核剂2)、能形成较高熔点稳定化合物的生核剂3)、通过在液相中微区富集使结晶相提前弥散析出形成的生核剂4)、含强成分过冷元素的生核剂。②控制浇注工艺和增大铸件冷却速度:1)、采用较低的浇注温度2)、采用合适的浇注工艺3)、改进铸型激冷倾向和铸型结构(铸型激冷能力的影响和液态金属与铸型表面的润湿角及铸型表面的粗糙度)4)、动态结晶细化等轴晶(振动和搅拌)
31.铸件中常存在的缺陷有哪些?
①气孔:减少金属的有效承载面积,造成局部应力集中,使金属的强度下降和抗疲劳能力降低②夹杂物:降低铸件的塑性、韧性和疲劳性能,产生热裂,促进微观缩孔形成③缩孔和缩松:减少逐渐受力面积,在尖角处产生应力集中,使铸件力学性能显著降低,降低铸件的气密性和物理化学性能④冷、热裂纹:裂纹扩展容易导致断裂。其他的还有应力、变形、偏析等。
32.什么是深过冷凝固技术?如何获得单晶?
深过冷凝固技术就是在熔体中形成尽可能接近均质形核的凝固条件,从而获得大的凝固过冷度。获得单结晶的方法:区熔法、拉拔法、正常凝固法。
33.均质形核,异质形核功的计算,其表达式的物理含义是什么?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
体积自由能的减少只能提供2/3的临界形核功,其余能量由液态金属的相起伏提供。
34.平衡凝固,近平衡凝固中固液相中的溶质的分布曲线如何?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曲线?请推导Scheil公式。
7.现代材料成型新技术 篇七
1 快速原型技术的概述
RP技术是基于物体分层原理来进行产品原型的制作的一种方法, RP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根据CAD/CAM技术构造出的理想物体的三维模型, 将其进行分层处理, 然后分析各层截片的轮廓数据, 利用CAD/CAM设计软件将数据原型系统的激光装置, 有选择的利用激光对物体进行切割箔材、烧结粉末、固化树脂、热熔材料等操作, 这样可以使介质行成一系列薄层, 再进行层层迭加使其形成我们设计的三维实体, 从而完成所设计的新产品三维实体模型。
2 快速原型技术 (RP技术) 的工艺方法
2.1 熔融沉积造型工艺
这是一种将各种热熔性的丝状材料 (蜡、ABS和尼龙等) 加热熔化成形方法, 它技术设备简单, 运行费用便宜, 这种工艺适用场合比较灵活, 没有毒气或化学物质的危险, 工艺相对于其它成型方法, 比较干净、操作比较简单、且不产生多余的垃圾。可以快速成型楼空模型, 原材料以线的形式提供, 相对于其它成型方法易于搬运和更快速更换。但是问题在于精度相对低, 难以成型结果比较复杂的零部件。在垂直方向上强度较小, 成形速度也较慢, 不适合构建大型零部件。这种工艺方法适合于产品设计的概念建模以及产品的功能测试。其原理图如图1:
2.2三维打印成型工艺
其工艺原理图如图2:
如图所示, 左侧是一个储料容器, 是材料放置在快速成型设备中的起始位置, 工作平台中间有一个平整的金属平台, 上面有一层层的粉末材料, 它由成型机的滚筒设备铺开, 由成型机打印头喷出的粘结剂进行粘接, 这种工艺的成形速度快, 运行成本也较低, 可以使用淀粉、石膏粉等常见的材料做原材料, 且废弃物较少, 任意结构和形状的零件都适用。
2.3 立体印刷成型工艺
其工艺原理图如图3:
它是快速原型技术中技术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一种方法。它在工作过程中首先在成型机工作台上铺一层液态树脂, CAD/CAM软件控制的激光束依照截面轮廓做横、纵向上的激光扫描, 使轮廓内的树脂固化, 然后把工作台下降一定的位置, 在涂上一层树脂, 再进行扫描, 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整个原型成形完毕。这种工艺可以成形任何形状的三维实体, 仿真性很强, 成形的精度及材料的利用率都很高。
3 RP技术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3.1 复合陶瓷材料的制备
RP技术首先借助支撑材料把陶瓷制品内的可动件和主体联成一体, 再经过预烧工艺除去支撑材料, 然后经过烧结工艺获得陶瓷制品。虽然陶瓷制品都需要经过高温烧制工艺, 但其在制胚过程中可以在常温下进行。
3.2 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熔点低、密度小、其自身在熔融状态具有一定的粘性, 不需要外加粘结剂的特点, 所以它是非常理想的快速原型技术的材料。但是有机分子高分子材料的机械的综合性能较低, 就连高密度聚乙烯的抗压强度也只有20MPa~40MPa。所以, 一般都要掺入增强材料来组成有较高机械强度的复合材料。例如:美国用粒度3μm~6μm的玻璃纤维增强的PVC, 制备出了大量的特种模具和零件, 它们的精度高, 抗拉强度好, 且其强度是钢材的3.5倍左右。
快速原型技术在制备高分子材料时, 要注意尽管增强纤维在引出工作头前已经进行过浸胶处理, 即在增强纤维的表面涂抹一层熔融有机高分子材料, 这样可以使新原材料间的相互粘接问题得到解决。但是由于零件的形状具有多个凹槽、空洞、凸起等结构, 这就使得工作头在越过这些结构时, 有些长纤维在离开原来位置时呗自动剪断, 而到达新的位置时又自动与工件粘牢的问题。
3.3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在室温或者较低的温度条件下, 高分子材料可以使工作头引出的新料和固化的旧料黏结在一起, 在常温的条件下, 陶瓷材料本身虽然不会出现黏结的现象, 但是经过塑化后的熟料和外加有机黏结剂可以让陶瓷材料黏结成胚, 但是, 这些工艺都不适合制备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的新、旧料之间的黏合比其它复合材料的要困难和复杂。制备金属和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品使用快速原型技术有快速凝固的特点。作为基体材料的金属在熔融状态时是以金属流的形式从工作头引出的, 这点和快速凝固工艺中的Taglor抽丝方法较为相似。例如:用碳纤维作增强芯料制备复合材料, 它既能够有优良的快速凝固金属的性能, 又可以制的具有综合性能的纤维增金属基复合材料。所以, 使用RP技术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
4 结论
RP技术突破了传统机械零件加工制造的材料成形的工艺, 它引入了自动控制学、机械工程学、计算机、材料学等多种学科的先进制造技术, 并且它在下面两个方面还有非常突出的作用, 制备高分子材料基复合材料各复合陶瓷制品方面;在解决金属材料新旧料之间的黏合问题上它使用的是局部跟踪加热技术和焊接技术, 对这个问题也有很大的帮助, 尤其是RP技术应用在复合材料成形方面, 使复合材料的发展得到了很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胥光申.用于高精度小尺寸零件制作的光同化快速成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4, 23 (10) :1222-1224.
[2]唐一平, 周宏志, 王平, 等.基于快速成型技木的电火花加I用石墨电极研磨技术[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0, 34 (11) :61-64.
[3]颜永年, 张人估.多功能快递原型制造系统 (M-RPMS) [J].昆明大学学报, 2001, 26 (4) 24-28.
8.现代摄影名家名作:市场尚待成型 篇八
郎静山是我国最早一代摄影记者之一,也是最早被国际摄影沙龙认可的艺术摄影家之一,作为收藏界炙手可热的摄影名家,其作品经常出现在各大拍卖会上。但是不得不说,类似郎静山这样中国本土的现代摄影名家作品在国内摄影拍卖市场并不多见。
这和当下的国际拍卖市场情况有些不一样。
2014年11月11日至12日,苏富比举行的摄影私藏拍卖中呈现出175件现代名家摄影作品,最终成交额达到了2132.5万美元,成交率达到90%,超过此前最高预估额2000万美元。其中阿尔文·科伯恩(Alvin Langdon Coburn)、蒂娜·莫多蒂(Tina Modotti)、奥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马丁·芒卡西(Martin Munkácsi)等在活跃于20世纪初期的现代摄影名家作品均刷新了他们先前的拍卖纪录。2015年12月,苏富比(纽约)拍卖的私人收藏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美国众生相”(77张)以高于370万美元成交,在2015年和2016年的苏富比摄影拍卖专场中算高的。
佳士得方面,2015年以来的几场摄影拍卖会中,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黛安·阿勃丝(Diane Arbus)、罗伯特·弗兰克等现代摄影大师的作品也都是市场宠儿。
虽然现代摄影大师们的单张成交纪录与当代摄影名家相比还差很多,能够以50万美元以上成交者并不多见,但是这些作品的市场非常稳定,买家对经典摄影作品的热情保持在较高水平。
国内的情况则是,现代摄影名家名作的上拍量和成交额远远不能与老照片相提并论,单件作品的成交额和当代观念摄影相较也存在很大差距。陈长芬拍摄的《叠翠》在北京瀚海2013秋季拍卖会上最终以126.5万元成交,但这样的高价拍卖纪录非常少见。
回看过去十年,现代摄影名家市场的春天似乎是2006年至2008年。当时,华辰、嘉德、诚轩都举办影像专场。华辰第一场影像专场拍卖会上,解海龙拍摄的希望工程形象照片《大眼睛》以人民币30.8万元成交,翁乃强拍摄的《回放之一》(1966)以22.55万元成交,李振盛拍摄的《虔诚者》(1968)以19.8万元成交;嘉德在2007年到2009年举办的4场影像专场(2008年秋季拍卖没有影像专场——编者注),虽然主攻当代观念摄影,但是拍品也包括了郎静山、陈复礼、简庆福、侯登科、于得水、吴家林、杨延康、翁乃强等现代摄影名家,其中侯登科限量30版的《麦客》(25张,这版照片是侯登科去世后由他人代为印放的,其价值在目前摄影界存在争议——编者注)以10.976万元成交,是侯登科作品的最高成交纪录;诚轩在2007年到2008年的3场“中国摄影”拍卖中,也出现了郎静山、王文澜、朱宪民等人的名字。
同一时期,广州嘉德(后改名为广州华艺国际拍卖)在2006年和2007年的拍卖会上,侯登科、于得水、冯建国、彭祥杰、蒋少武等人的作品也有不少成交。其中,蒋少武限量30版《岁月记忆1966~1976》在2007年冬季拍卖会上以66万元高价成交。
这段时期之后,能够给人带来惊喜的成交价非常少见了,我们还没有看到市场对中国现代摄影经典名作的持续需求。
另一方面,虽然2014年中国嘉德秋拍中,安塞尔·亚当斯的名作《月升 新墨西哥州》以69万元成交,2015年华辰影像秋拍中,尤素福·卡什(Yousuf Karsh)的代表作《愤怒的丘吉尔》也以25.3万元成交,但是西方现代摄影经典名作在国内尚未形成稳定市场。
采访中,泰和嘉成影像拍卖负责人张远义这样表述竞买人心理:“比如,一件拍品的底价是4万元,如果竞买人的心理底价是8万,到现场,很多人跟我争,那我为什么不能出到20万买下它呢?因为只有我赏识
它啊,而且你没有我有实力。这样的互相较量中,如果
对方也是这么想的,那价格就争高了。这并不是说买受人花了冤枉钱,而是他有实力和眼光的证明,于是
就出现了三方共赢的局面。买家会想:我最有资历、最
有眼光、最有资本,你争不过我,表明没有实力。”
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现代摄影名家作品的拍卖市场恐怕仍尚待成型,因为对于“不那么有实际用处”的摄影作品,培育买家的眼光和鉴赏力仍然是现在国内收藏市场需要解决的问题。华辰拍卖常务副总经理李欣在采访中就曾说:“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摄影拍卖还没有在拍卖体系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没有太多人关注,是因为一直以来摄影在中国美术史的语境下是缺位的。”所以,在华辰今后的工作规划中,李欣希望做三件和拍卖生意本身关系不大的事情:通过拍卖把摄影拉回中国美术史和艺术史框架、培养摄影人才,以及筹建一个影像艺术研究中心。
9.材料成型毕业实习大纲 篇九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结束学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理论课程和生产实习之后的一次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对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从事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工作能力,使学生在大学阶段所学习的理论和专业课程知识能系统地、综合地运用于分析和处理本专业的各种生产技术问题,进一步获得系统的实际生产技术知识和科学的生产管理知识,保证学生能在老师指导下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成为一名合格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实习目的1.使学生能全面深入、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专业的生产实践知识。
2.使学生亲自体会如何把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并在运用中得到巩固,深化和扩充。
3.使学生获得综合分析和处理本专业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问题及管理问题的能力。
4.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撰写毕业论文获取有关的技术资料。
二、实习要求
1.学生要虚心向工人师傅、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学习,学习他们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生产管理经验,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
2.学生要深入细致地观察和思考冲压车间、注塑车间的设备类型、生产组织与管理等。
3.学生要详细了解各车间里的生产过程,制造产品所用的各种材料、各种成型加工方法,以及主要生产设备、成型模具、工艺装备等。
4.学生要了解典型产品的生产流程,关键技术问题及质量控制点。
5.学生要阅读产品制造中的有关图纸和技术文件,了解相关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的标准、规范等。
6.学生要结合毕业设计课题内容,搜集有关毕业设计和论文所需的技术资料。
三、实习纪律
1.全体实习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所在实习厂的一切规章制度,服从厂方的领导和监督,虚心接受厂方的安排和管理。
2.全体实习生要严格服从指导教师的领导和指挥,遵守管理制度。
3.实习学生不得擅自离开实习地而中断学习,不得无故旷工。
4.严格遵守上下班制度,实习时间不得从事与实习内容无关的活动。
5.对在实习期间违纪者,实习指导教师有权中断其实习,作实习不及格处理。
四、实习内容
1.安全教育
在学生下车间之前,请实习厂的安全管理人员作一次安全教育报告,内容包括厂里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安全隐患、安全注意事项,安全防范措施等。
2.全厂参观
在学生进入具体学习内容之前,由厂里有关技术人员带领进行一次全厂范围的参观,以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厂容厂貌概况。参观内容包括:各生产车间的高精尖重大设备等;厂区内的建筑、环境等。
3.车间实习
(1)详细了解产品的生产情况及技术特点。
(2)冲压车间:冲压工艺过程,各种模具的结构特点、冲压件的质量检验方法等。
(3)注塑车间:注塑工艺过程,各种模具的结构特点、注塑件的质量检验方法等。
(4)技术讲座
请厂部或车间里的技术负责人就重大技术产品的制造过程,所涉及的新材料、新工艺、技术难点、质量控制等作全面的讲解,并回答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
4、集中讨论
在实习后,由指导教师根据学习要求拟定若干个讨论题,并分组集中进行讨论。
五、实习日程安排:
整个实习时间两个星期,具体安排如下:
①入厂安全教育;②厂情介绍;③全厂参观;④车间实习;⑤技术讲座;⑥集中讨论
六、实习报告
1.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必须将实习过程中的工作整理成书面的实习报告,这是评定实习成绩的依据之一。
2.实习报告应文句通顺简练、并能运用草图、表格等表达方式。报告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
(1)全厂概况介绍;
(2)典型产品的草图、制造工艺过程、技术难点分析,质量控制等;
(3)产品制造中所涉及的新材料、新工艺等;
(4)实习体会。
七、实习成绩评定
1.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态度、行为表现、实习报告等评定实习成绩。
1.实习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分档,不及格须补修。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10.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材料汇报材料 篇十
——**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汇报材料
**小学始建于1906年,是一所百年老校,位于***,距**城区10㎞,主要负责***辖区1.5万人的农村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普及任务。学校占地10600㎡,建筑面积6400㎡。现有一至六年级**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余人,教职工**人。多年来,我们始终认为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信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我校坚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载体,构建素质教育的广阔平台,以“实施农村远程教育,优质资源人人共享”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奋斗目标,结合***2007年开始实施的农村学校“四改一加强” 工程(改水、改厨、改厕、改不良卫生习惯,加强学校卫生安全管理)和灾后重建,加快教育装备的建设,使此项工作在我校有了长足的进展。5.12地震后,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努力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地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灾后重建工程,确保现代教育技术工作 “认识到位、完善到位、管理到位、使用到位”,全面改善了我校的办学条件,基本满足了我校教育教学对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要求。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工作处处落实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多年来,学校历届班子都非常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强调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就必须要有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学校领导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重视了这一工作,一是在灾后重建中,功能用房与其他教学用房做到同规划、同设计、同施工、同使用,确保了学校教学设备功能的完
善。所以,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抢抓机遇,完善到位,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功能 “5.12”地震后灾后重建,我校树立超前意识,科学制定《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灾后重建规划》,力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一是利用灾后重建资金100余万元,建设了标准的多媒体教室、科学实验室、科学准备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电子备课室、音乐室、美术室等,所有功能教室设备齐全、功能完善,均达到国家农村学校标准。全校所有班级的音乐、美术、科学、阅读等学科都能在专用功能教室上课。二是我校通过“四改一加强”工程,筹集资金近20万元,建起了教师“读吧”、学生书画苑,阳光书屋、智慧屋和童心屋,让校园处处弥漫着书的芳香。三是依托***现代生态农业园区,我校将科学实验扩展到了田间地头,在校园内建立了1000余平方米的学生生态农业和生态花卉实践园地。四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多方联手,打造数字化校园。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实现了师生同步共享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中国移动家校通,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贴心;中国电信超级信使,学校与教师的沟通畅通……随着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不断充实,我校还逐步加强了校园安全建设,部署了校园监控系统,保障了我校教学设备的使用安全。经过两年多的灾后重建规划和装备,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基本完善。
三、落实责任,管理到位,确保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有效利用
为充分发挥装备效益,确保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健康有序进行,我校加大了对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管理力度。学校一是成立有由校长牵头,副校长具体负责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有专业的人员管理和实施各项工作。每期均做到了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处处抓落实。二是学校专设有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纳入学校中层干部管理,负责规划设计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蓝图及具体实施。同时与教科室密切配合,做好教师现
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及教师教育技术使用情况检查,组织实施教育技术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及研究等。三是所有功能教室均落实专人管理,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及为教学提供教育技术服务,确保所有功能教室随时都能保证教学使用。四是建立健全了考核制度,将现代教育装备的维护保养、使用情况纳入教师效绩考核,逗硬奖惩。
为切实做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维护与使用,我校还完善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制度和职责,如《教学设备管理制度》、《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电子备课室管理制度》、《电教员岗位职责》、《多媒体使用手册》、《实验室管理制度》、《教学仪器采购与报损制度》等。所有制度、职责均上墙、入脑入心,保证和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顺利健康发展,使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之路。
四、全员参与,使用到位,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效益
我校始终认为,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教师的发展是第一位的,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都无从谈起,而要推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关键。因此,学校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推动网络教育教学研究,充分激活硬件设备,提升、展示我校办学品位和实力,使全体教师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我校坚持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针对我校地处农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现代教育观念落实的现状,由教科室制定了科学的培训计划,做到“全员参与、分层管理”。要求老教师懂简单的多媒体知识,能制作简单的课件,会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年轻教师则要能进行教学图像数字化处理、互联网系统功能操作、进行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应用。
通过近两年的培训,我校全体教师初步具备了信息化素养,每一位教师都会使用电脑,会自制课件,会整合资源。能够主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指导、辅助教育教学工作。在每个教研组中,都有一批能够制作课件的技术骨干,每位教师都能使用常见的软件。这些培训,为现代教育技术在我校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我们深知设备只有使用了,才会发挥它的效益,使用率越高,发挥的效益就越大。我校一边加强设备投入的同时,一边加强管理,让每一件设备都发挥它最大效益。一是保证计算机教学。全校三至六年级都开设了一节计算机课,每个年级每学期有统一教材。学校每期统一对学生进行电脑操作考核和理论考核。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掌握了基本的系统操作技能,对文字处理、绘画、动画制作、上网等各方面的知识都达到甚至超过了国家统一要求。二是充分利用电子备课室和多媒体教室,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我校目前虽然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但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热情极大,但因教室数量有限,经常出现教师争教室上课的现象,学校教科室不得不就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室排出课表,确保全校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个教师每周都有一堂课使用多媒体上课。本学年不完全统计,每套多媒体平均使用率至少在90%以上。我们并不以此为满足,力争在近两年内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时占全部课时的比率上升30个百分点,成为我校办学的一个亮点。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地震前,教师在网上查资料,下课件,做课件,看远程课堂实录等只能在电子备课室进行。地震后学校为每个办公室都配置了高档次电脑,它们与教师同时上下班,高效率工作。教师用计算机备课(查资料、下载课件、做课件、看课堂实录等)已成为全校的靓丽风景线。四是积极实施农村远程教育项目,教科室组织教师每周观摩课堂实录,撰写课后反思。每个班一周安排2节以上远程教育课,包括课堂实录、知识串讲、专家讲座等。学生还可以利用上机时间在网上看“有声课堂”,下载练习题等。本学年,教师
观摩课堂实录60余节,撰写课后反思40余万字,学生上远程教育课500余节。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资源共享的优势,给我校师生的工作带来极大变化,学校观念在转变,教师视野在扩大,学生思维在开阔,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随着校园的逐步数字信息化,“一块黑板、一支笔、一本教案、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因为有了现代教育技术而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我校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促进了教师成长,学生成才,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声誉日益彰显。近几年,我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参加市、区赛课有30人次,其中获市级奖13人,区级奖33人。在市教研活动中上展示课7人次,在推进有效教学研讨活动中做讲座6人次。同时,全校教师共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400余篇,先后发表在国家、省、市、区教学刊物上的就有200余篇,其中不泛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文章。通过这些活动的培养和锻炼,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目前,我校有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4人,区级骨干教师9人。学校先后获得与此有关的荣誉有**省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市教师职业技能示范学校、**市中小学科技节先进学校、**市教育科研实验学校、**区教师职业道德示范学校、**区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虽然我校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和运用上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已基本上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但学校离教育发展形势及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提高装备的使用率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做好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切实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和技能、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站,整合学校数字资源,发挥网络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作用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总之,我校将以新课程改革和新教育实验为契机、结
合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让农村的孩子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从而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
11.现代轿车车身材料连接技术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车身材料;连接技术;发展态势
一、车身材料概述
1.车身材料发展现状
汽车构成零件大约是两万多件,并且这些零件均由各式各样的材料所制成。根据有关统计分析,大约86%都是金属材料,其间属钢铁材料比重最大,约为80%,这也就表明目前汽车制造过程中,车身材料多采用钢铁材料。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传统汽车车身零件生产时大都是冲压方式,钢板冲压车身零件时其利用率高,生产率良好,有利于组织流水生产,可以冲制出形状复杂的零件,零件之间互换性较好;二是钢板强度较高且吸收能力极强,这则提升了汽车安全系数。目前汽车车身所运用的钢板生产方式大都采用冷轧钢板及热轧钢板。冷轧钢板表面质量较高且常用在车身外覆盖件上,热轧钢则是多用在底盘及车架等方面,此方面零件要求具备高强度,但是表面要求偏低。根据钢板特征,则车身用钢板多是普通碳钢板及特殊钢板,通常特殊钢板是包括高强度钢板及涂层钢板与拼焊钢板。车身材料还包括铝、镁及塑料等,不过应用比重较小或是处在实践时期。
2.车身材料发展态势
汽车材料应用开发过程中,材料轻质高强度化是主要发展态势。车身轻量化要求使得轻质材料从实践中转为实用。
(1)钢板材料高强度且高塑性加工性能。未来钢板材料必定为汽车车身材料的主要材料。钢板材料开发及应用则是强度更高且更易塑形,以便降低车身重量。功能性材料则主要是趋向于多性能开发,比如形状记忆合金;能源材料则就属储氢合金;环境材料则主要是修复钢板等方面开发应用,这些材料的应用必定是车身应用的主要方向。
(2)铝、镁合金材料的应用。现如今的汽车零件铝化程度持续加大,可以说未来安全舒适且美观耐用及轻量化,加上易装配及维修和易回收、节能无污染等综合性能极高的全铝化材料会被广泛应用。目前,铝、镁合金材料大都应用于发动机活塞及气缸盖和歧管等类零件上,白车身上应用仍是样车实践阶段,并未大批量生产及投产。铝、镁合金形成中极易出现破裂现象,并且其表面极易擦伤,冲压难度较大。这使铝、镁合金的使用比例有增加趋势。更重要的是欧美铝、镁合金价格偏低,所以未来汽车车身应用材料中大都会是欧美国家的铝、镁合金。
(3)车身塑料化、复合材料化。未来车用材料将逐渐转化为塑料及复合材料。塑料大都是以石油为原料,可以使得车身轻量化且节源。现如今的塑料大多是应用于轿车内部。若是可以处理成本及强度和外观品质方面的问题,则塑料运用会逐渐转向车外部件。新型塑料的持续涌现,比如发泡板、聚氨酯材料等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条件。新型车身材料应用于车身则随着此类材料成型问题处理而比重增大,车身材料轻质性、易成型性、低成本、高稳定性是未来车身材料发展的主要趋势。
3.车身材料连接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型材料的使用,促进了新的连接技术的快速发展,下面简单介绍车身连接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复合连接技术在国内的开发和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兰州理工大学的樊丁与日本大阪大学的中田一博等人联合设计了YAG激光—脉冲MIG电弧复合焊接机头,开发了其焊接铝合金的新工艺,探讨了各规范参数对焊缝成形的影响规律及激光与电弧的复合作用。我国的北京吉普汽车公司和东风汽车集团正在着手对复合焊接工艺的进一步研究。东风汽车公司工艺研究所的郑成刚介绍了胶粘剂、密封胶在汽车生产、装配中的应用概况,阐述了有关胶粘剂品种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和市场需求动向。
在所有的连接方法中,焊接技术具备更好的自身优势,从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车身制造中。国内车身材料均是采用汽車专用薄钢板、涂层钢板为主的焊接方式均是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方式,或是电阻点韩及点焊铰接、铝合金焊接性能偏低,加上各类不同种类材料混合运用,涌现出各种自铆机械式连接。汽车粘接技术对汽车焊接质量极为重要,车身尺寸制作务必精确无误,熔焊机器人焊接技术应用也是非常广泛,加上有效的焊接方式则得到更好的效果,开发激光MIG复合焊以降低激光器功率,从而减小结构装配存在误差的问题出现率,保障激光焊深熔是高效且快速,并且实现低热输入。
汽车生产批量化和高效率有着极高的产品一致性要求,机器人生产方式因其自身优势被汽车焊接广泛应用。国内现如今汽车和汽车零件厂商焊接机器人运用所占的比重为全国焊接机器人总量的80%。汽车制造机器人焊接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较为普遍,其均是全部自动化,并且产品具备极高的一致性,成本不高。美国或是德国汽车行业机器人焊接及自动化率早已超出钢结构及造船和建筑行业。
参考文献:
[1]王元良,周友龙,胡久富.铝合金汽车轻量化及其焊接新技术[J].现代焊接,2006(8):1-4.
[2]张满福.汽车车身材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汽车研究与开发,2000(4):46-48.
[3]梁超,郑安波.AudiA6L的车身材料和连接技术[J].汽车配件,2007(12):34-35.
12.关于材料成型原理的教学初探 篇十二
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知识体系抽象。
该课程知识比较抽象难懂, 学生空间感知能力不强, 短时间内难以将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 尤其对于初步接触的新词汇、新短语, 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基本没有接触, 导致其对书本知识体系的学习感到迷茫与无助。
2.教材缺乏创新。
通过对该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分析发现, 连续多年学生均使用相同的教材, 教材内容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十二五”时期更进一步促进了新材料领域的快速发展。过于陈旧的教材使得学生难以接触材料科学 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方法, 教学和成果难以与社会对接, 造成学校教学与社会应用严重脱节, 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教学方法单一。
在材料成型原理教学中, 某些老师缺少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探究, 教学方式过于模式化, 教学方法过于简单。教学形式相对死板, 只注重对教学内容的讲解, 而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特点, 缺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开发和兴趣的培养, 使学生对材料成型原理感到十分空洞, 学习起来感到枯燥乏味, 逐渐失去学习动力。
二、主要改进措施
1.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材料成型原理的知识抽象难懂, 教师授课时, 应从不同方面详细说明, 针对不同特点深入剖析。不可否认, 大部分知识是在课堂上学习的。学生的行为是有传染性的, 部分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能够使全班学生规范行为,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反之, 若对几个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不及时加以纠正和制止, 就有可能使整个课堂逐渐弥漫懒散的风气, 进而使更多的学生形成不良的课堂行为, 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下降。此外, 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加以灵活地应用,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
2.激发兴趣, 启发教学。
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强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启发式教学是针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提出的, 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 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重要作用, 对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具体授课过程中, 围绕教学内容提出问题, 让学生有更多独立思考、自我发展的空间, 鼓励学生敢于并善于打破原有知识经验和结构, 另辟蹊径, 独树一帜。
3.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育不仅是简单的专业知识灌输, 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教学中, 不是要求学生死记公式和条文, 而是注意循序渐进, 适当引导, 使学生既能进行数学推导、计算, 又能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一些生产实际的基本应用, 这样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解增量理论时, 如果只讲数学和力学知识, 那么学生必然“埋”在复杂的公式堆中而茫然不知所措。
4.增加实践教学课时。
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尽量选择一些实物模型, 通过将其带入课堂或者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课件, 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感到看得到摸得着, 从而产生直观的感性认识, 不再感到空洞乏味, 提高学习兴趣。此外,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老师要将理论课程学习与实验课程紧密联系起来, 多安排一些实验课程, 结合教材大纲的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实验课题, 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迅速地运用到实验教学中。根据设计的要求和条件进行分析与判断, 并制订实验方案, 使学生对实验的原理有更透彻的理解。
5.重视课内外师生沟通和交流。
教与学要密切配合, 教师与学生要充分沟通和交流, 这种沟通和交流应贯穿于材料成型原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包括课内和课外的交流活动等。课内外交流是相辅相成的, 做好交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比如, 课堂上注意学生的反应, 及时调整讲课速度、讲课方式和各知识点所用时间。每节课后都和学生进行沟通, 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接受情况, 以便适时做出调整; 从答疑和作业集中了解学生的整体与个体情况, 针对问题对症下药等。通过交流并总结教学经验,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6.改进考核体系。
13.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础考试重点 篇十三
三、鲁棒性:在存
在扰动和未建模动态条件下,也就是系统的实际动态与应用数学模型之间误差较大时,系统仍能保持稳定性,基本维持原有设计中力。它的研究可以控制性能的能从“稳定鲁棒性”和“性能鲁棒性”两方面来区分。
四、极点配置:使 闭环控制系统具有预先设定的特征值是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之一,称为极点配置。
五、比例度
Q:使调节器的输出变化达到全量程时输入偏差改变了满量程的百分比。带宽,Q大则比例窄。Q小则比例带
六、衰减率:衡量振荡过程衰减程度的另一种指标是衰减率,它是指每经过一个周期以后,波动幅度衰减的百分Y2/Y1数,即¥=Y1—Y2>Y1,。¥调节过程是<0则,发散振荡的;Y2=Y1,等幅振调节过程是=0,荡的;1>¥节过程是衰减振荡>0,则Y2 七、超调量 Q%:最大动态偏差调量稳态变化幅值Y1占被Y(无穷大)的百分数。它反映系统的平稳性,超调量越大说明系统过度过程越平稳。一般调速系统10~35%之间。对轧Q%可允许在钢而言,初轧机要求轧机小于Q%小于2~5%10%,连,卷取机的张力控制不允许有超调量。 八、古典控制理论 的控制策略包括:PID制,解耦控制;现控制,smith控代控制理论的策略主要包括:自适应控制,变结构控制;智能控制理论的策略主要包括:模糊控制,专家控制,神经网络控制。 九、古典控制理论 研究对象是单输入单输出定常反馈系统,数学基础是拉氏变换,数学模型是传递函数设计分析方法基于频率法和图解法;现代控制理论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时变参数,分布参数,随机参数非线性等复杂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数学基础是矩阵理论,数学模型是状态空间法。 十、空燃比:u=A(t)((燃烧中实际空气入炉空气量)/A(r)用量) 十一、集散式控制系点:集散式控制系统的概念和优统是以多个微处理机为基础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图形显示技术和冗余技术等实现对分散控制对象的调节监视管理的控制技术。 十二、最小二乘法: 如果以不同精度多次观测一个或多个未知量为了求各未知量的最可靠值,各观测量必须加修正值,使其各修正数的平方和与观测数小。之 和相比为最 十三、拉氏变换的基本性质及利用线性定理这一 作用:性质,就可在求由多项组成的微分方程的拉氏变换时,用逐项求拉氏变换后再求和的形式来解决;利用微分定理这一性质,在时域内对原函数每进行一次微分,就相当于在复域内将象函数用即将时域内的微分s乘一次,运算简化为复域内乘以用积分定理就可以s的运算;利用就是说,对原函数1/s代替?,这每进行一次积分,就相当于它的象函数用这样把时域中的积s来除一次,分运算化为复域内除于 十四、所谓环节,s的运算。就是指其输入输出之间可以组成独立的运动方程式的那一部分。它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一个元件的一部分或者由几个元件组成。我们称具有典型数学模型的环节为典型环节。放大环节又称比例环节,其传递函数为G(/Xrs)=K,即X0(s)为:输出量与输入(s)=K,其特点量成比例,环节的输出量能以一定比例,不失真、不延迟地复现输入量的变化规律。积分环节:G(s)=1/s,微分: 十五、G(s)=s。点:原理简单,使PID控制的优用方便;鲁棒性强,其控制适应性强;品质对被控对象的变化不太敏感,非常适用于环境恶劣的工业生产现场;PID整的参数整定与设算法有一套完计方法,易于被工程技术人员掌握;许多工业回路中对控制快速性和控制精高,而更重视系统度要求不是很的可靠性时,使用PID高的性价比;长期控制能获得较应用过程中,对PID算法缺陷可以进行改良。 十六、状态空间法 的实质就是将系统的高阶运动方程写成一种一阶微分方程组的形式,然后再把一阶微分方程组写成矩阵方程,这样就简化了数学符号,方便运算。 十七、系统辨识就 是通过试验或者运行过程中的观测数据来估计出系统的数学模型。黑箱: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均为未知;灰箱:系统的结构已知而参数未知 十八、频率响应法 是向系统输入振幅固定、频率变化的正弦信号,在输出端测量输出信号,输出端信号应为振幅逐渐衰减、频率相同且与输入信号有一个相位差的正弦信号。 最小二乘法:未知量的最可能值是这样一个值,它使各次实际观测值和计算值之间的差值的平方乘以度量其精 确度的数值以后的和为最小。优点:它比其他方法容易理解,并且不需要严谨的统计知识。它既可用于动态系统,又可以用于静态系统。既可以用于线性系统,又可 以统。既可以用于离用于非线性系线估计,又可以用于在线估计,是具有最佳统计特性的方法。 最优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积分(过程)型性能指标(拉格(结果)型性能朗日型);末值指标(梅耶尔型);综合性能指标(鲍尔扎型)最小值原理:即当。 控制作用的大小限制时,由最优控制规在一定范围内律所确定的最优轨线在整个作用范围内必取最小值。(公式)系统设计通常包括 如下三个方面:确定构;确定控制器的控制系统的结类型;确定控制器的参数。串级控制系统:是 生产过程中应用广泛统,它是由主控回的一类控制系路和副控回路构成,在运行中通过主控回路与副控回路的协调工作来提高控制性能。减小副控回路的等特点:效时间常数;对二次干扰具有很强的克服能力;改善对象的动态特性,提高率;对负荷和操作系统的工作频条件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前馈控制系统的特 点:它是对扰动绝对不灵敏的系统;前馈控制使用的是视对象特性而定的“专用”控制器;前馈控制属于“开环控制系统”;一种前馈控制作用只能克服一种干扰。前馈控制根据控制规律和控制结构,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比较典型的有静态前馈控制,动态前馈控制,馈控制,前馈—串前馈---反级控制等。集(DCS散型),就是集散控制 系统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简称,也称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在吸收了模拟仪表控制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优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它在实现控制功能分散的同时,也实现了危险性的分散,并将参数显示和操作部分进行集中。它不仅有很高的可靠性、直接数字控制、顺序控制、批量控制前馈控制等功能,而且还具有预测控制、最优控制等先进控制功能。它是以计算机、控制、通信和屏幕显示相结合为特征的系统,通常也将集散控制称为分级递阶结构;采4C控制。特点:用微机智能技术;采用局部网络通信技术;丰富的功能软件包;采用高可靠性技术。分级递阶结构通常分为4级,每一级由若干子系统组成,形成金字塔结构。同一级的各决策子系统可同时对下级施加作用,同时又受上级的干预,子系统可通过上级互相交换信息。第一级为过程控制级,第二级为控制管理级,第三级为生产管理级,第四级为经营管理级。最佳燃烧带:热损 失和污染最小、热效率最高的低过剩空气燃烧区称为”最佳燃烧带”炉温:是指炉气、.炉壁和被加热钢坯三者温度的均衡温度。炉温分布模型是指沿加热炉炉长方向的炉温水平及其变化规律,连续加热炉的炉温呈连续分布规律,其温度可采用热电偶在线检测获得。串级控制方法虽然比较简单实用、负荷跟踪速度较快,但在动态特性变化频繁的过程中不能保持空气、燃料较好的跟随关系,难以实现空燃比。双交叉限幅燃烧控制方式,即根据给定的空燃比,使系统在调节动态过程中,空气的变化受限于燃料的变化、燃料的变化受限于空气的变化,始终保持空气、燃料之间的相互跟随关系控比,保证在炉温调制最佳空燃配节过程中燃料和空气烧,这样既可节约都达到充分燃能源,提高钢坯加热质量,又可防止环境污染。空气过剩率:在加 热炉炉温控制系统中,空气过剩率是描述燃料流量与u空气流量比例之间是否合适的重要参数。U值定义为:入炉空气量中实际空气用量At与燃烧的比值,记作Ar:u=At/Ar控制炉膛压力的两。 种方式:通常希望炉压保持在微正压为好。对于带有余热锅炉的加热炉,可通过调节引风机的抽力实现炉膛压力的控制;对于没有余热锅炉的加热炉,则可通过调节烟道翻板的开度实现制。炉膛压拉氏变换的性质及 力的控其作用:利用线性定理这一性质,就可在求由多项式组成的微分方程的拉氏变换时,用逐项求拉氏变换后再求和的形式来解决;利用微分定理这一性质,就是说,在时域内对原函数每进行一次微分,就相当于在复域内将象函数用即将时域内的微分s乘一次,运算简化为复域内乘以用积分定理这一性s的运算;利质,这就是说,对原函数每进行一次积分,就相当于它的象函数用s来除一次,这样就把时域中的积分运算化为复域内除以s的运算。比例调节的传G(s)=U(s)/E(s)=Kp递函数:积分调节:=UG;微分调节:(s)/E(s)=1/T1s(s)G(s);=U比(s)/E(s)=TDs;G(s)=U(s)/E(s)=Kp例积分:(G(s)=U(s)/E(s)=Kp1+1/T1s);比例微(1+TDs);PID:G(s)=U(s)/E(s)=Kp(比例度1+T Ds+1/T1sQ对被调参).数的影响(很大(p51)味着调节阀的动作Kp减小)意:Q幅度很小,因此被调量的变化比较平稳,甚至可以没有超调,调节时间也很长;但残差很大,当Q再进一步增大时,系统出现不振荡的过度过程。减小Q(Kp增大)就加大了调节阀的动作幅度,引起被调量来回波动但系统仍可能是稳定的,残具有一个临界值,差相应减小。Q此时系统处于稳定边界的情况,进一步减小Q,系统就不稳定了,我们把这个临界值称为“临界比例度Qk”;若用比“临界比例带例带表示则当Q 了状态空间法,因此所研究的系统可以是单输入单输出,也可以是多输入多输出;可以是线性,也可以是非线性;可以是定常的,也可以是时变的;可以是集中参数的,也可以是分布参数的;可以是连续型的,也可以是离散型的;它的研括:以最小二乘法究内容主要包为识;以极大值原理基础的系统辨和动态规划为主要方法的最优控制;以卡尔曼滤波理论为核心的最佳估计。状态方程描述了输 入主要引起的内部状态变化的情况,如果系统能够在输入作用下从一种状态达到另一种状态系统就是可控的,否则就是不可控的;输出方程描述了状态变化引起输出变化的情况,如果系统的状态可以根据输出的观测值确定出来,系统就是可观测的,否则就是不可观测的。p90解释:对于两个 系统,假如它们传递函数相同,但由于出现零极点对消现象的位置不同,那么两个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测性也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如果在传递函数中出现了零极点对消现象,系统或是不可控,或是不可观测的,也可能既不可控又不可测三种情况;若传递函数中没有出现零极点对消现象,则系统既是可控的又是可观测的。实际上对于状态反馈控制系统,可控性不变;可观测性可能会产生变化。对于输出反馈控制系统可控性与可观测性均不变。最优控制系统是这 样一种系统,它在完成要求的控制任务时能使某项性能指标为最优值:在整个控制工程中使误差达到极小的系统;时间最优控制系统;最优末值控制系统;能量最优控制系统;最大可靠性系统;最小投资系统。前馈控制:又称干 扰补偿控制,它与反馈控制不同,它是依据引起被控参数变化的干扰大小进行调节的。在这种控制系统中,当干扰刚刚出现而又能测出时,前馈调节器(亦称前馈补偿器)便发出调节 本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注重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材料科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成型工艺基础、自动化技术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学生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对于我国制造业而言,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是其实现长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不仅如此,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也是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关键环境, 因此, 相关企业必须对其给予高度重视。无论是电力机械制造, 还是船只等交通工具制造, 均离不开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的水平与质量将会直接决定机械制造水平与质量。因此, 对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的金属材料加工技术进行细化分析,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金属材料选材原则 在金属复合材料成型加工过程中, 将适量的增强物添加于金属复合材料中,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高材料的强度, 优化材料的耐磨性, 但与此同时,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材料二次加工的难度系数, 正因此, 不同种类的金属复合材料, 拥有不同的加工工艺以及加工方法。例如, 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构件等金属复合材料便可以通过复合成型;而部分金属复合材料却需要经过多重技术手段, 才能成型, 这些成型技术的实践, 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长期不断加以科研以及探究, 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促使金属复合材料成型加工技术水平与质量实现不断发展与完善。由于成型加工过程中, 如果技术手段存在细小纰漏, 或是个别细节存在问题, 均会给金属基复合材料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 导致其与实际需求出现差异, 最终为实际工程预埋巨大的风险隐患, 诱发难以估量的后果。所以, 相关工作人员在对金属复合材料进行选材过程中, 必须准确把握金属材料的本质以及复合材料可塑性,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其可以顺利成型, 并保证使用安全。 2 金属材料加工方法 2.1 机械加工成型 当前, 金属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 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切割刀具便是金刚石刀具, 以金刚石刀具对铝基复合材料进行精加工, 与其他金属基复合材料, 例如, 钻、铣以及车等, 均是现代社会中广而易见的。铝基复合材料的金刚石刀具加工形式可以细化为三种:其一, 车削形式;其二, 铣削形式;其三, 钻削形式。其中, 钻削即通过镶片麻花钻头对铝基复合材料进行加工, 常见的有B4C以及Si C颗粒钻削, 然后添加适量的外切削液, 可以有效强化铝基复合材料。铣削即通过1.5%-2.0% (W+C) 粘结剂, 8.0%-8.5%PCD的端面铣刀对铝基复合材料进行加工, 常见的有Si C颗粒铣削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然后添加适量的切削液进行冷却。车削以硬合金刀具为主要的切割工具, 例如, A1/Si C车削符合材料, 并添加适量的乳化液对其进行冷却处理。 2.2 挤压与锻模塑性成型 金属材料实际成型加工过程中, 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模具表面涂层以及添加润滑剂等技术手段, 对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压力进行有效改善, 降低加工操作过程中的摩擦阻力, 据相关数据统计, 这样可以促使加工过程中的挤压力缩减25%-35% 左右, 甚至更多。降低加工挤压力, 可以有效弱化增强颗粒给模具造成的损伤程度, 削弱金属材料塑性, 有利于降低金属材料的变形阻力, 提高其成型的成功率。除此之外, 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增加挤压温度, 以此促使金属基材料更具可塑性。在金属基材料中添加适量的增强颗粒, 可以促使金属基材料的可塑性得到弱化, 进而变形抗力得以大幅度提升, 此时提高挤压温度, 可以加快增强颗粒与金属基材料的溶合速率, 优化二者的溶合效果。普遍来说, 增强颗粒含量会直接影响挤压速度, 由此可见, 只有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物含量较低, 才能提高挤压速度, 如果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物含量较高, 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挤压速度。不过, 挤压速度超高的话, 也会导致金属材料成型后, 便面出现横向裂纹。综上, 相关人员在应用挤压与锻模塑性成型加工技术时, 不仅要在金属复合材料表面进行涂层或是润滑剂处理, 还要对挤压温度进行严格控制, 并结合实际, 对挤压速度进行有效调控,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成品质量符合要求。 2.3 铸造成型 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 应用最广泛的加工技术便是铸造成型技术, 实际铸造过程中, 金属基复合材料中添加增强颗粒后, 熔体的粘度以及流动性均会显著提升, 加之增强颗粒与熔体在高温下的化学反应作用, 便会改变基础材料本质, 此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在熔化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过程中, 对其熔化温度以及保温时间进行严格管控。高温时, 添加的增强颗粒, 尤其是碳化硅颗粒, 极易产生界面反应, 例如, 3Si C A1-A14 C3+3 Si等。进而导致熔体粘度过大, 难以浇筑, 影响材料本质。此时相关工作热暖可以采取精炼方法, 然后添加适量变质剂造渣。但这种操作方法并不适用于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2.4 粉末冶金成型 粉末冶金成型技术是最早期的制造晶须以及颗粒符合材料零部件、金数基复合材料的手段, 具有非常丰厚的实践检验, 不仅如此, 该技术手段还适用于尺寸较小、形状简单但是具有较高精密性要求的零部件。粉末冶金成型技术具有组织细密、增强相分布均匀、增强相可调节以及界面反应较少等特点, DWA公司现阶段, 应经将粉末冶金成型技术延展到多种产品的制造工程中, 例如, Si Cp增强铝合金基体、管材、自行车零件、自行车支撑设备架以及自行车架等。由于粉末冶金成型技术加工的产品具有非常显著的耐磨性、比模量以及比强度, 因此, 也受到了航天器材、飞机以及汽车的广泛推崇。 3 结语 金属材料在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 属于加工难点, 而且极具重要性, 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其将受到更多行业领域的青睐以及注重, 我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通过不断科研, 促使自身的技术水平实现突破与创新, 这对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 摘要:本文以金属材料为例, 对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的加工技术进行细化分析, 首先, 理论概述了金属材料的选材原则, 然后具体分析了铸造成型、挤压与锻模塑性成型、粉末冶金以及机械加工四种加工方法, 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借鉴性的参考资料, 进一步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加工水平与整体质量。 关键词:材料成型,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加工工艺 参考文献 [1]张文华.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术分析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15) . 【现代材料成型新技术】推荐阅读: 现代化先进学校汇报材料09-22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经验材料10-02 马集小学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整改材料11-19 专业介绍材料成型06-08 现代加工技术总结07-11 现代中药鉴定技术10-17 现代农业的新技术论文10-30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_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复习 的教学设计10-04 现代教育技术课件10-14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11-0914.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排名 篇十四
15.现代材料成型新技术 篇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