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态律动

2024-08-24

浅谈体态律动(共12篇)(共12篇)

1.浅谈体态律动 篇一

一、概述

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理解和研究体态律动,并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运用和发展,使体态律动的教学成果遍地开花。

二、体态律动的运用

1.激发孩子音乐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一种事物很感兴趣的时候,他就能够把所学事物高效地学会和掌握。体态律动具有很多优点,例如“,动”这个优点,在学习音乐中,让孩子动起来,使其对音乐产生兴趣,并且对接下来的活动保持渴望和迫切,这样孩子们会比未动的情况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正是由于课堂上引入体态律动,才将课堂的整个气氛调动起来,使孩子们全部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孩子们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学到了知识。

2.提高孩子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在孩子用肢体去表达思想的时候,正是孩子对思想的理解最强的时候。在孩子们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音符,让孩子进行理解,并将自己的理解表演出来。每个孩子的想法不同,如果给他们每个人一个高音,他们就会表演出不同的音效,就会谱出一曲美妙的乐曲。在孩子们进行思考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和创新,想象力得到了提高。

(1)表演力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最活泼的时期,也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在传统的教育体系里,孩子往往会缺失这些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如果在课堂中引入体态律动,孩子们就可以通过肢体的律动去表达自己用心感受的东西,表演自己所想表演的东西,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调动自己与生俱来的表演能力,进而加深对歌曲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学习《粉刷匠》的时候,孩子们在唱歌的同时,教师引导孩子将自己的理解用肢体表达出来,孩子们就可以把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牢记于心,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

(2)反应能力在课堂中,如果教师教给孩子的歌曲是通过孩子的表演反映出来的,并且大多情况下是即兴表演,这样,就会锻炼和培养孩子的反应力,久而久之,对培养孩子的反应力是大有裨益的。

3.建立孩子的音乐节奏感和情绪表达

节奏感是音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律动运动则可以增强音乐节奏感,提高乐感。引导孩子们通过肢体运动来表达对音乐节奏、旋律等要素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音来进行训练。例如,在听到四分音符的时候让孩子们做出下蹲或是拍手的动作,在听到八分音符的时候做出蹦跳的动作。同时,孩子们还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听到欢快音乐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快乐的情绪,当听到悲伤音乐的时候就会表现出伤感的表情。

4.提高学生对音准的认识

传统的教育方法很难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运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孩子们带到操场、舞蹈房,画上旋律,先给每个孩子发歌谱,让孩子们进行熟悉,然后带领孩子边走边唱。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孩子们提高音准方面的认识会有很大帮助。

三、体态律动的作用

1.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中,让孩子通过一些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中会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2.提高孩子的表演能力

动的过程中让孩子自己进行表演,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用身体运动表达内心情感,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表演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3.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一首歌曲里会有不同的角色,不同角色的配合中,孩子的团结与合作意识得到了考验和培养。另外,一首歌曲可能需要几种乐器共同演奏而成,此时也需要孩子们的相互配合。

总之,随着体态律动教学法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国内外的诸多学者出版了许多结合本国实际情况、体现具体教学内容、展现不同特色的相关书籍,也发表了相关文献。然而,国内对其研究的文献资料并不丰富也较陈旧,对于如何教授音乐教学法的研究也很不充分,更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态律动将身体与音乐融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在表演的同时找到了音乐的乐趣。因此,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是每一个小学音乐教育者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2.浅谈体态律动 篇二

关键词:体态律动,音乐教育,视唱练耳,即兴创作

1 达尔克罗斯和他的体态律动学理论

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斯 (1865~1950) 是瑞士著名的音乐家和教育家, 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瑞士商人家庭。他的母亲是一位很好的音乐教师, 由于母亲的栽培和支持, 达尔克罗斯从小就热爱音乐, 七岁时就谱写了他的第一首进行曲和第一首歌曲。1887年, 达尔克罗斯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他以演员、歌唱家、指挥、诗人、作曲家、钢琴家和民族音乐学家的身份回到瑞士, 开始从事自己的音乐教育事业。

在教学当中, 发现许多学生尽管演奏技巧很高却缺乏表现力, 甚至连简单的节奏都把握不好, 有的学生虽然在演奏乐曲时不能掌握好速度, 但在平常却能按速度行走, 他还观察到一些音乐素养很好的学生, 在他们欣赏音乐时, 会随着音乐情绪的变化, 不断地摇晃身体, 做出不同的表情, 而且随着音乐力度, 速度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动作, 他们不知不觉地随着音乐节奏用脚打拍子, 于是他认识到:人的身体就是最好的乐器。他认为人是通过自身运动将内心情绪转释为音乐的。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是认得情绪。任何乐思都可以通过身体表现出来, 而任何身体动作也都可以转化为与之相应的音乐形态。

2 体态律动学的教学内容

2.1 体态律动

在音乐教学中, 律动教学是一个被教师们越来越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律动, 是以有韵律的身体动作或姿态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它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的良好途径。在生活中人的一举一动都伴随着音乐与律动, 音乐与律动是密切联系的, 有时甚至是分不开的。它对培养学生的协调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许多优秀运动员都能够把歌唱得很好, 如刘翔、李永波, 就是因为他们都有着极好的韵律感。律动这种肢体语言, 会使学生一开始接触音乐就习惯于同时从身心两方面去体验音乐, 从而提高学生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接下来, 想谈谈自己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律动教学的:

(1) 在律动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激发快乐情绪。在音乐声中动起来。节奏是音乐的骨架, 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动”中产生, 又在“动”中感受。是用“动”来表示的。

(2) 在音乐声中体验音乐的韵律。律动强调的是对音乐的体验感受, 音乐的节奏和力度表现, 能够在人体运动、肌肉系统中找到相应的表现, 身体是节奏的第一载体。

(3) 要在律动中培养学生感悟音乐。借助律动来表现音乐意境, 使音乐直观形象, 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音乐风格。

(4) 要在律动中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理解力, 以及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5) 要在律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6) 将律动适时地穿插于音乐教学中, 活跃课堂气氛, 增进师生交流。在音乐教学中, 适时、适度地运用好律动教学, 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也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需要。

2.2 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的基础课, 对于一切从事音乐工作的音乐人, 无论是学还是教, 无论是声乐学习、表达, 还是器乐练习、演奏, 它都是必须掌握的, 是基础中之基础。在实践教学中深刻体会到听觉、记忆、音准和读谱是歌唱的基础。

视唱练耳训练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感知力。视唱练耳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听觉, 使学生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音色、节拍和调式调性, 以增强他们的音乐记忆力, 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 使他们在接触丰富的音乐语汇时, 培养其节奏感、音高感和音乐感知力。视唱练耳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音乐表现力就是善于精确地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它以高超的演唱技巧为前提, 以出众的表演才能为基础, 以敏锐的音乐听觉和优异的音准为保证。学生的这种音乐感觉欲望要充分表现出来, 诚然要有一定的音乐天赋, 而所有的天赋都必须通过后天系统的训练, 才能挖掘出一个音乐人停留在隐蔽的潜意识中的音乐创作能力

2.3 即兴创作

让学生直接体验音乐, 通过音乐刺激听觉、产生印象, 再以动作来表现音乐, 从印象引导产生概念, 最后再联系音乐符号, 使之获得理性认识, 体态律动运用学生在拍手。列队行进中的自然节奏, 走、跳、跑、跃、单脚跳, 摇摆, 奔腾, 唱来进行基本节奏训练, 同时训练身体各部分的配合, 头脑和身体间的协调, 动作的控制和反应, 时间感和空间感, 紧张和放松。体态律动把人的身体作为一支管弦乐队, 它包含许多不同的乐器:手指, 脚趾, 手, 手臂, 脚跟, 头。所有的这些乐器按照学生自己的主观意识都可以分开或一起演奏, 通过节奏运动、游戏使学生感受节奏与乐思之间的关系, 建立和发展节奏感。

3 体态律动学的教学特点

(1) 要求学生把身体作为一件乐器或一支管弦乐队, 把所听到的、感受到的音乐用动作再现出来。

(2) 训练学生有效地利用听觉去聆听, 感受音乐,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3) 训练学生的听觉记忆力。

(4) 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

(5) 教学形式生动活泼, 方式多样。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4 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1) 彻底更新教育思想,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音乐教学中较多地保留了过去那种师徒式的师生关系模式, 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 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阻碍了学生主动地学习音乐。音乐是艺术, 不是机器, 音乐是文化, 不是技术, 学生通过学唱歌、乐器演奏、音乐欣赏等活动, 逐步提高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使他们接受审美教育的熏陶。

(2) 创新音乐教学内容现在很多国家重视音乐教材内容, 许多音乐教育家都强调学校音乐教材的音乐作品。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制订一套最科学的、最系统的、最合理的、最优秀的音乐教材, 应该符合不同对象的身心发展、生活实际以及时代特点。

(3) 改善音乐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适当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音乐经验, 推崇学生主动学习音乐, 引导学生去自发地体验音乐, 加强学生即兴创造的能力;因材施教, 针对好动的特点, 音乐教学要注意律动性。针对好奇的特点, 音乐教学要提倡探索性, 不断地向学生提供新的信息, 新的刺激, 以引起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多借鉴国外的音乐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体态律动学运用在音乐教育中, 能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 心理素质的提高、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审美意识的提高。音乐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一项主要内容,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所以, 我们要吸取各国音乐教育的经验和先进之处, 同时也要避免生搬硬套, 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国的音乐教育方法, 逐渐形成一个科学的教学体系, 推动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5, 08.

3.运用体态律动,提升音乐素养 篇三

【关键词】初中音乐 学科素养 体态律动

在初中这个阶段的教学中,音乐是一门较为轻松的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放松,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瑞士的教育学家达尔克罗斯曾提出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体态律动教学法。他是指在听音乐的同时用身体上的运动来体验音乐,从而将这种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感受和认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十分符合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那么,如何有效的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呢?

一、分析作品风格,诠释内涵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面对一个作品,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个作品的风格以及它背后的故事背景,只有这样,我们设计出来的体态动作才能够真正表现音乐作品,诠释其中的内涵。

例如在教学《翻身农奴把歌唱》这一首歌曲时,我先是让学生自己听了几遍,让学生自主创编一些体态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设计的动作大多十分机械,只是单纯的旋转跳跃,并不能看出这首歌中所蕴含的内容。因此,我带领学生分析了这首歌曲的风格,通过歌词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充满着幸福,十分富有生命力的歌曲。这是一首表现西藏人民新生活的藏族民歌,它创作于19世纪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了西藏,维护的祖国的统一和西藏人民的利益,于是作者写了这样一首歌曲通过展现新样貌来表达自己内心对共产党的感激。我让学生观看了一些藏族舞蹈中弦子、热巴等舞蹈的视频,运用其中的一些元素,结合这首歌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重新设计了一些动作,在旋转跳跃的基础上加上了藏族音乐的节奏,同时我引导学生体态律动不应只是肢体上的动作,我们的表情也要随着音乐的进行作出相应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算是将一个作品演绎成功。

在运用体态律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歌曲中所蕴含的内涵,它不只是表面的动作展示,而要恰到好处的将这些动作与歌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欣赏音乐,体会音乐的本质。

二、融合作品旋律,体悟情感

在现在这个发展迅速的时代,许多初中生在对于音乐都只是表面的好听与不好听,很好有学生能够真正深入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歌曲中旋律中体悟歌曲中的思想。

例如在教学《青春舞曲》这首歌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大家有没有人听过青春舞曲这首歌啊?有没有哪位学生能上台演唱两句呢?”这时一名学生立马举起了手:“老师我听过!太阳下山明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这位同学唱的不错,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首歌,深入的学习一下吧!”我让学生听着这首歌感受其中的旋律,根据这首歌的特点,我在设计这首歌的体态律动时融入了太阳向上爬升起来的动作、花开的动作以及小鸟开展翅膀,呼啦飞走,留下美丽的弧线。

想要真正的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水平,简单的听这首歌是否好听是万万不行。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这种观念,深入到作品中去,在设计体态律动时要符合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道理,真正学会欣赏音乐。

三、完善示范动作,演绎作品

在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时,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示范动作,使之更好的让学生学习。教师在设计动作时,要动作到位,符合音乐的特色,展现出歌曲的独特性,在音乐的旋律下进行动作示范,调动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忆江南》这首歌的欣赏教学中,我深入研究了这首歌曲,了解到这首歌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是诗人晚年时期回忆江南风景时所写,这首歌的风格清新,语调活泼,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热爱之感。因此,在设计这首歌的体态律动时,我通过轻快肢体动作来展现歌曲,这首歌一开始便是高音,在设计这里时,我将身体稍微向上舒展。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兰江水绿如蓝。”对于这两句而言,它们的节奏相同,表现了江南的美景,因此,我设计欣赏的动作配合表情上的变化来侧面展现歌词中所描述的美景,表达对它的热爱。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时,我配合着音乐的节奏,不断变化着动作,高音时伸展身体,中音时手平放胸前,低音时身体微向下倾斜放松。我让学生学习着我的动作,跟随着音乐的旋律,想象着自己仿佛置身于江南的美景之中,体会其中的美好。

在这个过程中,我加入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不断完善体态律动,设计出规范的动作来演绎这部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魅力。

总之,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体态律动,不仅符合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学习特点,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吸收音乐知识,从而使教学质量得以本质上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改善和优化体态律动教学法,及时的开展一些活动,真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燕梅. 體态律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音乐时空,2015(7).

[2] 周佳、周倩. 奇妙的音乐律动——谈体态律动的特点[J]. 中小学音乐教育,2012(8).

[3] 李博. 试论体态律动音乐教学中教师的角色[J]. 人民音乐,2012(50).

4.浅谈体态语作用 篇四

石康中学

刘 必 珂

人们的交流常常通过两种形式进行,一是语言交流,二是非语言交流。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沟通情感的重要手段,但却不是唯一的手段。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同时,还常借助于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一系列非语言手段。非言语交流方式有三种:动态无声交流,静态无声交流和有声交流。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凡人皆无法隐藏私情,他的嘴可以保持沉默,他的手脚却会‘多嘴多舌’”。据估计,一个人的面部能表达25万多个表情和动作,用手可以做出1000多种不同的姿势。比人体所能发出的声音都要多。人体各种姿势和动作所表示的含义就是体态语,又称为身势语。是属于非言语交流方式的动态无声交流。它作为人们交流思想、表明态度、表达感情的信息载体,像语言一样复杂,也是文化的载体。是在某种文化内部形成的自身的一整套清晰、明确、模式化的符号,有多种交际功能。如:表情、认识、指示、模仿、礼仪、替代、表露或掩饰、暗示、补充、调节、否定、强调重复等。具有说明性、象征性、表露性、适应性、教育性、示范性和调节性,还有社会性、民族性、模糊性和差异性。体态语动作姿态不同而表意不同,相同的体态语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示的意思不同。胡文仲在《英美文化辞典》中说:“体态语是指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它使用脸部表情和身体姿势来传递意义,特别是与有声语言结合使用(例如是微笑还是皱眉都会改变一个句子的理解,代替言语行为,表露感觉情绪,可以暗示行为是否继续、重复还是停止等)。体态语既可与言语同时使用,又可单独使用。由此可见,体态语在人际交流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常常伴随并辅助语言传达信息。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人们经常借助体态语手段来表达所思所想。尤其在师生交流,理解的过程中,在传递情绪、信息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体态语言,通过手势、面部表情、姿势、仪表等,直接向对象传情达意。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相互交往,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更多的是通过口头语言这个途径来实施,为使交流对象易于解码,在口头语言实施过程中体态语言的作用不可忽视。在课堂教学上,学生是接受的主体,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学生在接受过程中不是被动的反应,而是主动的,具有推动课堂教学过程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乐于接受,这是课堂教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Birdwhistell教授,对体态语进行系统研究。他在《体语学导论》正式提出了身势学理论。并对同一文化的人在对话中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做了一个量的估计,认为语言交际最多只占整个交际行为中的30%左右。Samovar则更为肯定地说:“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Samovar, et, al, 1981)。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培根认为人的信息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55%的体语+38%的声调+7%的言词。美国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多达93%。科学研究表明:人们接受到的外界信息大多来自于视觉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师生沟通中的非言语交流比言语交流更为重要。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有效地运用体态语言进行教学,往往会有“无声胜有声”之感。因为良好的体态语使学生感到亲切,易于接近,提供的信息更加直观形象,简洁明了。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心理氛围,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结合自已近几年来的点滴体会,浅谈体态语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与调控作用。

一、体态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一)、巧用手势,形象表意

手语就是上肢体态语(姆指体态语、食指体态语、手掌体态语、双臂体态语)。人类的手在人一生的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人体的各部位中,手指的运用也许是最为频繁的。据统计,人一生至少要伸屈手指2500万次(《人体秘语》,昆仑出版社)。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创造最终的实现都少不了手指的作用--音乐、绘画、诗歌、建筑„„教师的手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板书、批阅作业之外,教师的手指的体态语也起着辅助作用,教师应该研究提高手指在教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如大姆指教学法。它的含义是肯定与赞扬。多用来肯定、赞扬学生思想品德方面或学习活动中的突出表现。

在体态语中,手势是变化最快、表达的意思最为复杂,使用最多,最大,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手势用得简练、适当、自然,加以其他体态,使教学丰富多彩。在课堂教学中除语言教学外,手势的运用是非语言因素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直观教学手段。它具有多重性、综合性,既可以传递信息、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课文都可以利用手势来帮助学生记忆内容。如在教学《孔乙已》一文中,为了表达孔乙已的个性特别,表现他的同情心,但又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行为时:用手盖住茴香豆的手的动作。我就采取学生表演的教学方法,表演孔乙已的手势同作,传达丰富真切的信息,加深他们对孔乙已这一贫穷潦倒文人形象的理解,使学生在理解困难、枯燥的课文时得以生动、直观地掌握全文,增加兴趣,发展思维。

从教育心理学上讲,多种形式的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大脑,可以刺激大脑两半球同时活动,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得到和谐的统一,这样产生的多种神经联系使理解更为深刻,记忆更为牢固。由于体态语的抽象程度比较低,往往较为形象,所以能更生动地表现人的内心活动,更直接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教学实践证明,要扩大学生对教师发出的有用信息接受量,就必须增加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以保持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增强其信息接受系

(二)、妙用眼神,传递情感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是人类深层心理情感的一种自然流露,目光的微妙变化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人际间的交往有时用简单的目光交流就可以传递。通过人的眼睛可去读懂人的内心世界。娴熟地运用多变灵活的眼神便能使自已的心内思想、意图、体验表现出来。一个肯定称赞的眼神,给予学生的是上进的力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谈讨问题更积极,语言表达更加流畅完整,学生会更加集中注意力,积极表现自已。相反,一个否定责备的眼神,往往会使学生丧失斗志,失去自信,甚至抑制学生可以挖掘的智力因素。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否定批评的眼光都是他们停滞不前的因素之一,对于后进生和心里胆怯、紧张得不够大胆回答问题的学生而言,肯定、赞许的眼光更为重要,或许是你的一个眼神改变他的一生,或许你的一个眼神令学生永远不能忘怀。我在教学中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有一名后进生在上课时,总想表现自已,但因他学习基础不牢,成绩跟不上,加上为完成教学任务,总是忽视了他。一次提问中他终于举起了手,也能完整地把问题阐述清楚明了,我肯定了他阐述的观点,同时投之以信任的目光,就是这一目光,使他产生了自信,最终如愿地考上了理想的学校。从另一方面来看,学生的眼神也无时无刻传递各种信息。当学生没有把握知识时,总会带着一种疑惑的眼神。当学生完全掌握时,总是充满着一种兴奋的目光。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欢乐、惊奇、疑惑、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最细致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从学生眼神中可了解自已教学收到的效果。可以进行自我评价。

统的摄取功能,有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丰富表情,营造气氛

表情是人的心理活动状态的外在表现。在教学中有时能起到语言所起不到的作用。为了在教学中能实施这一点,教师要有热爱教学的事业心,要以满腔的热情,全面投入到教学中去,仪表要洒脱,精神要饱满,表情要轻松、愉快,态度和蔼,举止大方、文雅。教师的面部表情,往往把学生带入课文的语境中去世,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语境比较庄严的、崇高的课文中,教师应采用一种较为严肃的面部表情和语言,此时,语言就显得劣势,而表情却显优势。在较为轻松、愉快的语境中,教者应以一种脸带微笑的典雅,轻松的表情去面对学生,给予学生自然、明朗的感觉,保证学生解码的畅通。当然教师要具丰富恰当的表情,正确的面部表情让学生精神振奋,记忆犹新。如[3]《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面对秦王态度剧变,“怫然怒”秦王的表情及安陵君的表情,这个地方,就需要教师的面部表情来表达更为妙,可以让学生观察表情去领会人的性格特征。体态语用得好,不但能起到教学辅助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老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和调节。

二、体态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调控作用

教师的体态语也可以说是一个演员的演技,演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那就等于给学生创设了想象的空间。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在每节课上课之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情绪,面带微笑、情绪饱满地进入教室,真诚地问候学生,每堂课要尽量多运用体态语、以成就感带动他们学习,鼓动他们加入到各个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自由翱翔。

(一)、贴切的体态语,导入文本境界

教学中,老师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仪表端庄,落落大方,神采奕奕的教师走上讲台,那么,他不用更多的语言,学生便先感到一种良好的情感氛围,就会使他们感受到一项庄严的事业拉开序幕了。在教学语文中,涉及到的中国屈辱史时,使用一种悲怆的语调和神色来暗示“落后就要挨打”的无奈与叹息,学生情绪自然沉静下来从而激发他们强国的意志,当涉及中华民族辉煌成就时,喜形于色,学生自然感到自豪,当涉及到英雄人物形象时,学生他会怀有一种崇高的感觉去领会,去学习。所以说,师生的表情,都可收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信息,进而有效地调控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当然,学生要理解教师特有的表达方式,风格和特征,以及各种表情所蕴含的意义,在这基础上,才能实现“无声胜有声”这一体态之美。才能使师生之间心神合一,配合默契,调控授课,更具特色。

(二)、洒脱的体态语,调动学生情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但思维还可以采取语言之外的形式。”这就是我们讨论的体态语言。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和发挥,受学习情绪状态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变化,受教学体态行为的制约,教师之表情,眼神,身姿,手势,无不影响学生的内心好恶、心境和态度。良好的体态语会调节学生正向的情绪反应,激发和促进智力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创设学生开发智力的自由空间。正向情绪占主导,反向情绪就得以控制。

(三)、吸引注意力,优化教学秩序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布鲁斯曾对教师的体态语这样论述过:“体态语对教师帮助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以便完成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运用,两者共同发挥作用的认知过程,单靠有意注意支撑学习,学生会倍感疲劳,难以持久,尤其学生中有意注意程度不同,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无意注意的作用。在讲课中,教师富于变化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配以指引性手势或加强性手势并适度地变换身体姿态,可以悄悄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起到组织优化教学的作用。如:需要安静时,教师采用暗示性的手势,将一食指放在双唇前并说“嘘”;简简单单的一个手势就能使学生的困惑一扫而光。体态语就是两者交替的纽带。如果教师不注意体态语言的运用,单靠语言来教学,靠语言音量的高低。或严辞呵斥,或敲打讲台黑板以引起学生注意,结果只能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如果教师能适当利用体态语,以静制动,效果截然不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不用多说,都能很好地调控教学秩序。

三、把握分寸感,用好体态语

体态语是通过人体各部分发出的动作来传情达意的,如眼神、手势、表情、神态、姿势等等传达丰富而微妙的情感信息和文化信息。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要博览群书,吸取精粹,不断积累经验,还要把握分寸,用好体态语,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一)体态语要自然协调

教师的体态语必须服从教学内容表达的需要,要紧扣教学内容,找准切入点,并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切忌生搬硬套,不可矫揉造作。一方面各种体态语之间的动作要互相配合,另一方面体态语要与有声语言表达的内容和谐统一。体态语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它应该与表达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否则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教师通过非语言交际教学,变教师的全身反应为学生的全身反应,这样学生才能加强对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理解,实现利用非语言交际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体态语要准确适度。

体态要到位规范,才易于学生理解、接受。体态语的运用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做到准确适度。这个“度”,就是服从有声语言的表达需要,为表达内容服务。其不可不用,更不可滥用。不用,会使语言表达呆板;滥用,就会喧宾夺主,削弱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因此,体态语大多应出现在表达意义或情感过程中最主要、最关键的部分。

5.浅谈体态律动 篇五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黄石初级中学 江西 宁都 342821)

摘要:音乐是当前初中教育的重要课程,通过音乐教学能够起到培养学生想象力、反应能力以及创造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科学的利用声势律动可以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音乐教学效率的目的。本文现简要分析了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意义,然后结合初中音乐教学实际,探讨声势律动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声势律动;初中音乐;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82-02

声势律动教学法指的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将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音乐来增强学生的节奏感,舞蹈则训练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使用该教学模式,不但训练学生的音乐记忆,而且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音乐乐谱以及音乐节奏,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一、声势律动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教学模式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发展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身思维能力[1]。由此可见,声势律动对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作用突出。声势律动教学下,教师指导学生在听到音乐时,让身体也跟随音乐舞动起来,这样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紧跟教师的节奏,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2.增强学生的反应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中,利用声势律动,着重对音色、音高、旋律等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对音乐节奏敏感度提升,使学生能够根据音乐的旋律来调整自己的肢体动作。长期训练下去,学生的反应能力不断提升。

3.实现学生均衡发展

进入到初中阶段,学生看待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年龄的增长也会限制学生的表现力[2]。在音乐课堂中,学生常常表现出恐惧的心理,尤其是教师提问回答时,学生会有很多的顾虑,害怕问题回答错误而遭到其他学生的嘲笑,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而采取声势律动教学方法,则可以通过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使学生敢于表现自我,从而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

二、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1.通过声势律动来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初中生往往会对枯燥的课堂表现出厌倦的心理,学生心理上往往更喜欢精彩、活跃的课堂。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活动教学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出活跃、精彩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教室中跟对音乐舞动。

比如,教师可以将每节音乐课的前十分钟确定为学生纵情演绎的时间,演绎的内容在上节课临下课前确定,学生演绎内容可以以小组的方式完成,在小组的搭建上,遵循优势互补原则,以使小组各成员都积极参与其中[3]。在确定演绎主题后,小组成员可以在课间进行排练,由小组成员推举组长,由组长分配各个成员的工作,例如指定学生演绎乐器、演唱以及舞蹈,通过合理的分工,使学生能够专注于某一活动,从而使学生展现出精彩纷呈的表演。在活动完成后,教师应对学生的演绎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从中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演奏与表演中更加注重韵律与动作的搭配。

2.通过声势律动来帮助学生训练听觉反应能力

音乐是一门能够表达丰富思想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掌握音色、音高以及旋律。而听觉作为声音捕捉的关键,训练学生听觉反应能力,能够使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演绎出更加精彩的曲目[4]。因此,在声势律动教学中,教师应做好听觉训练工作。听觉的训练应借助乐谱,通过学生自己读谱,并进行演唱训练,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声音的律动来作出不同的动作,从而使学生的听觉反应更加迅速。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节奏感较强的曲目来训练学生的听觉,其中《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就比较符合学生的能力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该曲目让学生通过听觉来提示身体该做出何种动作反应,使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更强。

3.利用音乐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中产生律动

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助推器,音乐灵感的迸发也依赖音乐想象力,相反,如果学生没有音乐想象力,往往会使学生学生音乐能力难以提升,逐渐陷入单一记忆的漩涡。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根据音乐的韵律进行联想与想象,比如在听到一些笛声,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脑海中构建一副草原景象,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专注于音乐学习,并且在不断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一些乐曲,从中得出自己的音乐学习心得。

例如,教学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时,教师可以先从乐曲的创作背景出发,向学生讲解贝多芬的事迹,深切体会贝多芬在听觉受损以及社会的残害背景下依旧坚持创作的精神,通过背景的介绍,使学生可以根据音乐的律动想象贝多芬在创作乐曲使得情境,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音乐本身所传达的思想情感,之后在?W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踏步、拍掌等动作来诠释自己对这首曲子的理解。

三、结语

总之,音乐作为当前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音乐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明确声势律动教学的基本原则,并将其有机的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提升想象力、创造力、反应能力,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音乐素养以及审美水平不断提升,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6.浅谈体态律动 篇六

【摘要】体态语是一种无声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在教学中如能充分运用体态语将对英语课堂教学大有帮助,有益于学生逐步养成用英语直接思维的习惯。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体态语,使英语教学效果更好呢?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体态语,情感,表情,学习效果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语言可以帮助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可是除了人们一般所说的语音语言,人们的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也可以帮助人们进行交流。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等的影响,体态语在帮助儿童学习英语中起到重要作用,可是往往在日常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人们会忽略体态语言。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更应该重视体态语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到底何谓体态语言呢?体态语言,也称为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也有人称之为一种哑文化,是与语言技能发展相伴的一种特有的表达方法,它是一种非文字语言的信息传递手段,是人们广泛使用的无声信号,如肢体、眼神、身体姿势等来表达某种特定含义,人们在交际中,体态语言占了55%,语音语言占了45%。

一、体态语的分类

1、神态语:指一个人的神情态度,它又可以分成两大类。

(1)表情:主要指人的面部表情,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等全部可以从表情上反映出来,人们可以通过表情了解人的心理内部活动,表达心灵的表象。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的复杂千万倍的语言。”

(2)眼神: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睛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疑问,喜怒,赞成与否。眼睛能传神,会说话,最能表达细腻的感情。爱默生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都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教师的眼神要使学生感到亲切中严肃,肯定中有期待,否定中有鼓励,容忍中有警告。

2、手势语:指一个人表示意思是手所做的姿势。它比姿态语的幅度要来得小,是体态语中动作变化最快,最多,最大的,而且具有丰富的表达力。老师常用的手势语大概分成四类:第一,指示性体态语。教师运用事物或图画进行教学时,常结合手势语帮助提问。第二,演示性体态语。此类手势语演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第三,指挥性体态语。此类手势语的特征在于指挥学生活动,用于在教师指挥下演 2 示教学。第四,象征性手势语。它是用来描摹人、物的形和貌。

3、姿态语:指身体部分器官,例如手、足、头等在教学中系列的协作行动来帮助学生对课文进一步了解,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动作。英语教学是以听说先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语言的接受,主要是靠老师的姿态语将一些枯燥的语言表演成一段段生动活泼的片段来帮助他们记忆的,让他们的思维随着教师的动作描述来思考。

二、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做到“无声胜有声”?

1、发挥体态语的情感魅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合作氛围。在这个氛围中,让学生自主平等地进行交流。比如说当一位教师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师,挥手与同学们打招呼,充满生机地说:“Now let’s sing a song first, OK?”而一位老师则夹着书本走进教室,生硬地说:“Good morning, class begins.”这两位老师使他们的学生进入了不同的状态中去了:第一位老师所在的班级的同学必然会对这节课充满兴趣,跃跃欲试,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反观另一位老师,他的体态语必定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生怕自己会在课堂中出错,在这种心理压力下他们必定会战战兢兢,不敢发言。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师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情,面带微笑,精神饱满,以积极的情绪感染 调动学生,使他们的心灵随着教师的情感而跳跃,唤起他们的学习欲望,让课堂充满生机。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地使用体态语对学生的情感也有调控作用,让他们产生自信,让他们产生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善于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当一个学生犹豫不敢开口说英语的时候,教师用鼓励的目光微笑地看着他,那么对于他来说这就是一种肯定,得到鼓励,主动回答问题;当一个学生非常准确地回答完问题时,老师走过去跟他握一下手,不但表示对学生的尊重,合作愉快,而且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精神鼓舞。

2、营造语言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样就必须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语言环境和交流空间,为学生创造一些英语语言交流的机会,有了一定的语言氛围,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英语。可是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接触英语的时间短等的影响,他们对于英语词汇量的积累少,教师如果此时用长篇的英语语言去解释,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收到的效果也不好,严重的甚至会让学生对英语失去兴趣,而此时形象生动的体态语就起到了很好的替补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体态语呢?

⑴ 体态语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起点,初次接触英语这门语言,学生对所有的词汇都是一窍不通的,这就需要我们用大量的体态语去帮助学生理解。如刚开始的课堂用语:stand up可以用双手掌心向上的动作;sit down则用双手掌心向下引导学生坐下;讲stop时运用学生所熟悉的篮球裁判常用的暂停动作;讲“OK”时用手指做成一个孔雀的形状来表示;夸奖学生的时候,可说good并竖起大拇指,这样学生一看就能明白了。

小学英语书上面许多词汇可直接用体态语引出,进行教学。例如动物tiger, monkey, bird, duck,天气sunny,rainy,cloudy,windy,snowy,数字,动词run,jump,walk,sing,sleep,形容词happy,angry,fat,thin,strong等等,都可以直接做动作来表示。如sorry可以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可以装出难过的样子;hungry可以用摸摸肚子来表示,big—small, tall—short, long—short,都可以用手的动作表示出来,而且在表现的时候可加入形象而又夸张的表情,让学生产生一种巨大的趣味性,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⑵ 体态语在对话教学及故事教学中的运用

体态语有可观性的特点,而且小学生好动好玩,模仿力强,表现欲强,可以用小品、演讲等形式,运用体态语边说边演来展现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模仿的欲望。他们的注意力就可以达到长时间的保持,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根据句子或短文编成有韵律,有节奏的动作让学生容易记忆。例如在教学This is和That is的时 候,可以用手势动作来区分出这两个句子,this可以用手心向上,介绍身边的同学,that可以用手指指向最后一排的同学,然后做出介绍。再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Unit 1中的句型时,先指着某个学生的嘴巴,然后说Touch your mouth,接着又指着他的头说Touch your head。

⑶ 体态语在chant教学及歌曲教学中的运用

在小学英语书本中,每个单元都至少有一个chant,一首歌曲,这就说明chant教学及歌曲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音韵优美和谐、节奏轻快鲜明,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它们能调节学习情绪,促进对所学内容的内化和吸收,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但是,在这些句子里面,很多都是生词,因此学生没有办法理解句子的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大量地运用体态语,边做边唱,来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三年级下册Unit 3 One two three four这首歌曲,难点比较多,基本上所有的句子都是陌生的,因此我们可以用大量的体态语去帮助学生理解。如数字可以用五个手指来表示。Once I caught a fish alive.可以用手掌相对碰,做出一条鱼在水里游的动作。Then I let it go again.可以用一只手往身侧游走的动作。Why did you let it go?可以用脸部比较夸张的表情,睁大眼睛来表示为什么。Cause it bit my finger so.可以张大嘴巴,假装手指被咬了的动作。Which finger did it bite?可以把每个手指亮出来。This little finger on the right.最后亮出小指,表示小指被咬了。这样一个完整的故事就出来了,学生对整首歌的意思也就了解了。再比如,五年级上册Unit4 Let’s chant,dog可以用两只手放在头的两边,What can you do?根据节奏用手指指着学生。I can run after you.先用手指着自己,然后做一个跑步的动作,再指向学生。学生边说唱chant,变做动作,兴趣昂然。

(4)体态语在语言知识的巩固上的运用

新授知识教学完后,巩固环节是极其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我总是尽可能地去演示整个课文的动作部分,再辅以简单的语言,先让学生回想下今天的课文内容。等到学生去复述去表演的时候,再在必要的时候用体态语给他们做出提示。有时候,在学生表演时,我用一些体态语帮助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这在知识的巩固上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帮助作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展现体态语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表演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也必定会给学生开创一定的想象空间,在这种空间里,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英语课堂中培养起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新标准英语》第二册第五模块Unit 3 What are they?中学习“horses, cats, frogs„”等的动物名称时,可以设计这么一个体态语游戏——看动作,猜词语。这个游戏可以是教师做动作,学生猜,或者是学生做动作,其他同学猜,往往学生可以猜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尤其是学生所做出的动作,往往令人感到出其不意,惊 叹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在这种做与玩相结合的方式中,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三、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运用中的注意点。

1、注意体态语运用的恰当性。

小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语言还是活动上都是以老师为主导的,老师的体态语言要准确到位而且要恰当,不然可能会给学生留下或多或少的不利影响,当一个老师在做出一个体态语的同时要反复思考是不是合理。曾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老师在讲解bike这个单词的时候,给学生做了一个动作,结果孩子回去之后表演给他的父母看,父母怎么也联想不到bike。这样给孩子带来了一定的误导,对他们以后肢体表达,意思的领会都会有不利影响,而且体态语在一节课中出现的要适时,不能过早或过晚,要让这个体态语存在有所价值,毕竟一节课的时间是很宝贵的,不能浪费一分一秒。

2、注意体态语运用的适量性。

很多老师明白体态语的运用可以为教学带来不少的好处,也就很乐意在课堂中使用,但是使用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一点就是要适量。毕竟在语言的课堂中,口头表达才是重点,而体态语则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本末倒置,起到反作用。就如我听过的一堂课中教师很注重学生的参与,也运用了不少体态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是过多的体态语让这节课不象是堂语言课而成了活动课,而且使学生的注意力严重分 散,自然这样学生没有在说的方面得到锻炼,也没学到什么东西。另外,在一节课中同一个动作的使用频率不应该过多,同一个动作过多地出现只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引起他们的厌恶。

综上所述,英语课堂中的体态语言是英语教师必备的技能和素质,每位老师必须认真研究,深刻体会,要表现得自然大方,切莫矫揉造作,故作姿态。大方得体的体态语言能够感染学生的情绪,增强知识讲解的效果,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的修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而有效的体态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和谐的情感,能为教师教学,学生的学习营造出轻松的氛围,能对学生语言思维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课堂气氛的效果及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形成都起到促进作用。如能在课堂上合理运用体态语言教师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使学生乐于学习,达到思想的交流,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到语言,在教学中起到“无声胜有声”。

【参考文献】

1、高兰英《英语课堂中的教态和体态语言》〔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11月 第21期

2、张江林《言传“身”教—浅谈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英语周报 2003年3月 第32期

3、倪丹英 沈根丽《体态语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无声效应及有效运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0年 第2期

7.浅谈体态律动 篇七

一、把握关系, 有效分析音乐体态律动教学特点

一般在教学过程中, 都将体态律动与音乐结合起来, 这是有一定依据的。首先, 将体态律动与音乐相结合能够使音乐的表达更加流畅。音乐是学生对于审美感受的一个重要体现, 学生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中体验情感, 并在情感体验中培养自己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体态律动教学的目标就在于让学生通过肢体感知音乐, 而最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义务教育中体态律动法的应用就能够将音乐进行很好地表达。其次, 将体态律动更加能够凸显律动的优点。体态律动的核心就是音乐, 任何跟随音乐舞动的动作都离不开音乐, 在对学生进行体态律动训练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对音乐进行感知和理解, 并对音乐内容进行表现。

相反, 音乐也是体态律动法的最终目标。体态律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对音乐不断的学习中和训练中, 能够用身体更好的对音乐进行配合和展示, 对于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学习兴趣也是极有帮助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体态律动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的机会, 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潜能, 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体态律动教学法不仅在音乐教学中广泛应用, 在舞蹈和戏剧中也被应用很广。体态律动教学法能培养学生对于节奏的感知能力, 培养学生的肢体协调性,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最终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内在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如教师在教学《雪绒花》这首歌曲的时候, 就可以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指导。《雪绒花》作为一首非常优美的歌曲, 以其舒缓和轻柔的曲风, 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同时也给人们的内心深处带去一丝温暖, 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对音乐进行感知和把握, 体验歌曲所展示的意境,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张开自己的双臂, 并摇摆身体, 闭上眼睛感知雪花漫天飞舞的情景, 并从中感受到音乐的美。

二、掌握方法, 有效优化音乐体态律动教学落实

1.用体态律动表现音乐的快慢和力度。在音乐的速度和力度中, 一般音乐速度快则往往代表着轻快、热情、活泼、欢悦等, 中速则代表着抒情、优美, 慢速则代表着庄严、沉重和忧伤。将音乐的速度通过体态律动来进行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教师伴奏的速度, 把自己的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起舞, 进行自由运动。比如:学生可以用《伏尔加传夫曲》这段音乐来对自己进行慢速缓步的训练, 来感受沉重的感觉;可以用《瑶族舞曲》这段舞曲来训练自己进行正常走路, 体验平缓的感觉;可以通过《在希望的田野上》来训练自己进行跑、跳等动作, 体验音乐中急促和轻盈的感觉。当音乐速度发生变化时, 学生也要将自己的动作幅度随之变化。体态律动还可以表现音乐中的力度。比如:一些大幅度的指挥动作表示的就是力度很强, 一般表现激动、悲愤和昂扬的情绪;小幅度的指挥动作力度小, 展现的是平静和轻柔的情绪。例如:当《向着新世纪诉说》结束时, 结束句表现的就是宁静、安谧的意境。

2.用体态律动表现音乐的节奏与节拍。音乐的节奏可以通过肢体行走进行体会, 音乐中的不同节拍在肢体表现上也有所不同, 用肢体动作展示音乐节拍的强弱和音乐的基本规律, 使身体跟随音乐自然做出反应, 把握节奏。例如:可以将不同的节奏乐符规定为不同的指定动作, 在音乐响起的时候会根据乐符做出指定动作。还可以将节拍也指定为规定动作, 如:2/4 拍的指定动作规定为:在强拍上拍手, 在弱拍上拍腿;3/4 拍的指定动作为:在强拍上拍手, 在弱拍上用单手分别拍左右腿;4/4 拍的指定动作为:在强拍上拍手, 在弱拍上双手交叉着拍肩等。通过这种训练, 不仅能让学生意识到不同乐器所展现出来的音乐的不同, 还能引导学生对音乐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明确作用, 有效调整音乐体态律动教学实践

1.体态律动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对音乐进行把握。体态律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把握音乐的节奏和节拍, 还能帮助学生把握音乐的旋律和力度变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节奏节拍的训练时, 就可以通过训练学生对于音乐反映指定动作的方式进行, 如用拍手、跳跃等动作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和速度变化。在对旋律进行感知时, 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将旋律与身体动作相结合, 在对音乐进行聆听之后, 对音乐进行感知, 反复体会不同节拍所表示的不同意境, 帮助学生增强韵律感。学生通过运动的方式进行旋律记忆, 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体态律动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氛围, 提高教学效率。学生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群体, 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各不相同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就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能力对其进行适当的个别教育和引导,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 在听到某段旋律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听到的乐器进行肢体表演, 或者以动物的声音进行模仿并说明该动物的特点以及与音乐的相似之处,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 让学生在模仿的快乐中学到知识, 还能提高教学效率。

3.体态律动教学法能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 学生对音乐由开始地聆听, 到感受, 到身体对音乐地感悟, 到随韵律动作这一个过程中, 学生会不断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 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格, 通过体态律动教学法, 就可以很容易实现这个目的。

4.体态律动教学法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 不仅能培养学生敢于尝试的勇气, 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形成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对于乐曲的表演都是根据自己感受所做, 教师也可以加入到学生的表演之中去, 对学生起到一个鼓励和促进的作用。

8.浅谈体态律动 篇八

关键词:体态律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所谓体态律动,其实是增强老师和学生间相互沟通并给予学生大范围的活动空间,但不能是没有目标地说一些没用的话,没有规律可循。

一、設计科学、合理的体态律动

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区别,它的主要学习方法就是去亲身经历,加强学生的领悟力,从而使学生在经历中学到知识和技能,这样才算是有收获的音乐课堂。就学生来说,音乐是一场欢乐审美的内在经历,然而加强学生内在领悟的最好方法就是体态律动,但是在音乐课堂并不是任意加入体态律动的,需要老师经过恰当、科学的安排,才能协助音乐教学。律动的设置要与知识点相符合,与学科相贴近。举例来说,《加伏特舞曲》带给人们自在欢快的感觉,但是律动的设置要超越这点,可以根据这首曲子的背景故事以及风格尝试大胆设计。让律动中带着优雅、谦和以及内涵,而不是纯粹的跳动,这样才会将该曲子的风格展露出来,才算是好的律动。然后,要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去设计律动。将律动教学应用到音乐中去,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不能太抽象,不能太难,但是又不能太简单,要适当,并且具有渲染力及表

现力。

二、歌唱教学中的体态律动

初中时期,音乐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中包括歌唱,而且学生也容易接纳它,愿意参与进来。音乐歌唱教学中,老师更偏重于训练发声,然而对于歌曲的演奏方面,则重视歌词的咬字清不清楚,情感表达是否恰到好处。笔者在歌唱教学领域研究了很多年,能理解学生在没有钢琴的情况下无法歌唱的烦恼。其主要根源是节拍和音准的问题,但是这两者又是歌唱教学的基础知识,那么怎样训练学生的音准问题?音准的根基在于音阶感,这是学生进行自我判断、自学音准的主要条件,然而让学生确切地掌握音准和音阶的培训,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一个经历,并且这个培训过程也是很枯燥的,然而学生又不能较好地掌握音与音之间的关联。对于这样的状况,达尔克罗兹汲取柯尔文的手势教学,有助于学生把握好歌唱中音级与音级之间那种高与低的联系,利用它来调节音级的偏向。让学生借助自身的手势和身体部位去体会音的高与低,使那些不好理解、不具体的音级关联以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并且这个方法也成为老师与学生交流音乐的手段。

三、创造活动中的体态律动

体态律动教学方式是身体伴随音乐而活动,将对音乐的感悟贯穿到身体的活动中去,从表现出更好的教学效果以及艺术效果。因此体态律动应用到音乐课中,不是任意的摇摆身体,更不是单纯地效仿。举个例子,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有一篇《万马奔腾》,起初旋律的节拍是很激烈的,学生可以跟着音乐节拍示范马儿在奔跑,并且从由小变大的音乐力度中感受到马儿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情境。当音乐到达中部时,拍子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我让大家想想马儿出现了什么情况?经过多次倾听和试唱,学生自己做马儿的样子,一些学生认为马儿被前面的美丽风景所吸引,驻足原地去享受美景,接着学生踩着节拍做出眺望远方的姿势,一些学生认为马儿是停止下来吃草,跟着节拍做出低头吃草的姿势;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马儿在淘气,再玩耍打闹,接着做出两匹马儿跟着节拍相互踹的姿势。因为不仅是“拍子变了”,里面还夹杂着“风吹”和“马的叫声”,学生在音乐中加入自己的观念,把该曲子的欢乐表现了出来。所以只有这样的音乐课堂才能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感想,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到美好。

总而言之,将体态律动灵活应用到初中音乐课堂上,会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使学生处在和谐的音乐学习环境中。体态律动,事实上是交际及娱乐的一种方式,所以学生的学习热情快速提高。因此初中音乐老师要结合音乐的知识点以及学生的爱好、认识和心理健康发展的特性去选择合理的体态律动,让音乐课堂变得欢乐、形象、生机盎然。

参考文献:

[1]高以萍.踏歌起舞尽享音乐:浅议体态律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3(3):124.

[2]徐晓蕾.论舞蹈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价值与实施方略[D].洛阳:洛阳师范学院,2015.

9.浅谈体态律动 篇九

[关键词]音乐教学 体态律动 现代教育技术 合理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9-067

新时期,素质教育逐步受到教师的普遍重视,为满足课改需求,应有效更新传统教育模式,引入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创设自由、广泛的发展提升空间,令其身心放松,轻松愉悦的展开学习,并成为学习阶段的真正主人。基于音乐特有的律动旋律、优美动听富于变幻的节奏,实践教学中应有效引入体态律动教学模式,锻炼学生音乐技能,令其在律动教学中体味音乐美感,形成对感官体验的有效调动,并伴随音乐律动活跃体态,通过身临其境的体味巩固音乐知识掌握,形成发散意识思维,富于创造力、想象力,真正提升实践技能水平。

一、促进音乐体态律动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融合

在音乐入门教学中通过创设优质教学情景引路,可基于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营造形象生动、富于变化的音乐形象,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令其快速掌握学习门道。小学生接触音乐初期,便由身心层面入手对其展开综合培训,令其体味音乐律动节奏,通过体态体验激发学习主动性、丰富想象力。同时可基于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营造具有浓重音乐色彩的教学氛围,通过音乐富于情感的表现能力、动态声音的渲染,令学生深入到五光十色的音乐世界中,令其通过视觉感官、听觉感受,体味音乐魅力。教师可借助音乐节拍旋律的波动起伏,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令其掌握基本体态动作。例如跑、跳、拍打、摇动等,进而通过体态律动身临其境的体味音乐基本情景,节奏的显著变化、强弱力度、急缓更替。在教师悉心示范引导下,学生可将各类旋律波动通过基本体态动作与表情良好的展现,进而实现既定学习目标。

二、基于学生需求,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提升音乐教学效率

为优化教学效果,体态律动音乐教学应基于学生需求,因材施教,实施层次化教育培养。对低年级小学生,应通过模拟、辅助引导教学提升学生积极性。对中年级学生可通过有效点拨,使学生提升自信,通过团队合作、自主学习、相互促进,获取良好提升。在高年级小学生音乐教学中,教师则应以激发学生发散思维、拓宽其思路为主,通过学生的自我展现,塑造个性,提升创造力。在体态律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基于音乐这一主线,不应盲目的令学生在听到音乐时便立刻进行体态动作。殊不知,一些时候,小学生一旦调动了情绪后便无法安静,令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甚至是吵闹,无法令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旋律,挖掘音乐内涵。为此教师应对学生做好课前引导,通过多媒体手段多次播放音乐,前几次令学生安静聆听感受,然后再循序渐进的加入体态律动模式,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思维,并优化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喧宾夺主,一些教师通过幻灯片持续播放、引入浓重音乐色彩的教育内容,虽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令其注意力过于集中,形成了思维定式,无法扩充想象力,调动创新意识。再者该类过多的幻灯片模式教学,令学生会产生麻木心理,就好比在观看电影,无法理清思维,甚至会产生倦怠情绪。为此在体态律动音乐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充分参考实际状况,不应盲目利用,这样将造成反效果。

三、注重反馈、优化调整,开展现代化体态律动音乐教学

教学模式不应一成不变,应依据小学生需求、个性特征做好优化调整,及时反馈。可在音乐课开始初期,便通过音乐调动学生情绪,令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通过生动、形象、贴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启发引导提示集中学生注意力。如可组织学生伴随音乐进入教室,并令其通过自由发挥表演,依据教师演绎的各类形式音乐,将教室想象为不同的空间场所,并展现各异的动作形态。如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网络平台下载丰富音乐素材,为学生播放抒情音乐时,可令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想象:我是天上的一片云彩,自由漂浮……还可亲自演奏欢快音乐,通过律动音符令学生做出相应变化并想象:自己为海里的一条鱼,游来游去。在这样循序渐进的调动情绪后,教师则可演绎相对轻柔的音乐,令学生有序地回归到课堂,并逐步集中注意力,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固定位置,可随意变化,融入学生团队中,与他们一起跳动、歌唱,发挥良好示范作用,并对掌握要领相对困难的学生给予悉心的指导与帮助,激发其形成良好的创意,进而有效拉近师生距离。

总之,基于音乐教学特征、内涵,我们应树立体态律动教学理念,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并应全面引入多媒体、网络、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升实践教学效率,进而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令其掌握综合学习技巧,并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实现优质发展提升。

10.浅谈体态律动 篇十

一、现阶段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特性, 然而这种特性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 教师只能采取“强制措施”, 要求他们“不许讲话”, 以此来使其注意力集中, 而这样的要求往往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无法活跃学生的思维, 还使得课堂氛围死气沉沉。第二, 教学内容单一, 缺乏创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灌输式”教学降低了师生互动, 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有效激发, 教学实效性难以保障。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性探索

1.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节奏

将教学内容中的音乐节奏与体态律动相结合, 促使音乐知识这种较为理性的认知变成与学生生活更贴近的感性认知, 让他们爱上音乐, 进而愿意主动学习, 相信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的旋律

音乐具备一定的节奏、组织、旋律, 利用体态律动能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调式”“节拍”的“思维模式”, 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的旋律。

3.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结构

音乐结构是比较难且比较乏味的一部分知识点, 将体态律动应用进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 可以更清晰地表现曲式结构, 让知识点深入浅出, 学生的学习也会变得更为轻松。综上所述,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嗓子和耳朵, 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因此, 教育者应该有意识地将之应用进教育教学过程中, 拓宽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帮助学生爱上音乐, 相信会极大程度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1.浅谈幼儿教师体态语言的运用 篇十一

一、体态语言的作用

(一)有利于加强教学的效果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有着丰富与优美的语言,教师利用多种活动让幼儿体验和理解作品。所以老师常常会利用课余时间让幼儿接触一些优秀的儿歌和故事,来丰富他们的情感,但是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很难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二)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是一个很神圣的形象。有的时候他们会不敢靠近你。如果一开始就有了这种畏惧的印象,那么和幼儿的距离感就很难缩短了。我们应该让幼儿在刚入园的时候就喜欢自己的老师同时也热爱自己生活的幼儿园。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由于幼儿进入了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他们离开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心里会有不安全的感觉因此会哭闹不止。此时教师只是单纯的用语言进行安慰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如果老师把哭闹的幼儿抱起来,用手轻轻地摸一下他的头,把脸贴在他的小脸上,慢慢的幼儿停止哭闹。

(三)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情感

亲社会行为是指通过对他人情绪的共鸣体验所产生的一种利人行为。在幼儿园常可以看到老师有时会摸摸幼儿的头,拍拍他的肩,这时幼儿就会很高兴,甚至一天都会很兴奋,表现也会很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关注效应”,使他感到了老师的关爱。同样的,他也会把去关心别人,对任何事物充满兴趣和热情,不会与人产生隔阂。有利于幼儿积极情感的形成。

二、教师如何运用体态语言

在幼儿教师的周围,围绕着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教师的一个轻微的动作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幼儿教师应该正确的使用体态语言。

(一)丰富面部表情

1、用微笑消除幼儿的胆怯

在面部表情中微笑是最好的表露信号系统,是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体态语言。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对周围的环境还比较陌生。幼儿教师面带笑容的组织教育活动,幼儿就会感到亲切,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活动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

2、用眼神与幼儿交流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幼儿教师要善于利用眼神来与幼儿交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通过提问进行师生互动。绝大多数幼儿也会把课堂提问当作是自己表现的机会,为了可以让老师更加注意自己,他们会踊跃的举手,不管是会的还是不会的问题,都把自己的手举得高高的,这个时候有的老师会很容易把目光注意到平时表现好的幼儿身上,忽视了另一些幼儿的心理需求,导致他们产生失落感,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兴趣会降低,积极性也就不高。教师不仅要注意好学生,更应该去关注那些不爱说话,不爱举手的幼儿,鼓励他们,暗示他们。有些坐在旁边或后面的小朋友很容易被老师忽视,即使会的问题也不肯举手发言。像这种情况,老师应走下讲台,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把目光洒向每一个幼儿,让幼儿表现的积极、活跃,愿意与教师合作,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有所提升。作为老师,我们要平等的关爱每个孩子。又如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有的幼儿走神了,老师这时投以严肃制止的目光比大声的喝斥有用多了。这时既让幼儿开始认真听课,又保护了他的自尊。

(二)运用恰当的手势语

好动、好打、好吵闹是幼儿的天性,常有人认为小孩子不动一定是生病了。小班的孩子模仿性又特别强他们只要一个小孩子大声叫喊,其他小孩子就会跟着效仿。这时你就会看到老师手里拿着小铃鼓嘴巴里说着《请你跟我这样做》一边说一边做骑马、开花等手势。这时的幼儿也会安静下来跟着老师做。这就是体态语言的作用,不必多言就可以整顿纪律准备上课了。

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常会制作一些教具。有时教具运用不当,不仅起不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还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运用恰当的手势语就不同了。有的时候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孩子们会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这个时候老师可以用手势做一个不要讲话的动作,会马上安静下来。在其它小朋友回答问题时,有的小朋友会插嘴,老师做一个嘴巴不出声的动作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三)合理地使用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是指头部、肢体以及躯干各个部位的运用。点头表示正确或满意。摇头表示否定。如在教学诗歌《静夜思》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的“举”可以高高的抬头,“望”可以用远看的动作,“思”可以用想来表示。这样可以是幼儿更好的理解这几个字的含义。在讲述某个英雄人物的故事时,教师昂首挺胸的形象表现出英雄勇敢会使课堂增色不少。又如讲述《小白兔回家》这一故事时,教师边讲边给予体态语,跨过四个沟(跳一下),走过独木桥(两臂侧平举,做平衡状),看见一座小房子(用手放在额前做看东西状)……这样,抽象的语言进述就变成了活生生的故事情境,孩子被引入情境之中,由于对教师摹拟动作的形象感受,抽象的语言就很容易被理解。在生活中,假如教师和幼儿之间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老师经常站着与幼儿交谈,幼儿仰着脖子吃力的望着老师,胆小的幼儿会认为是老师不喜欢他,甚至产生自卑感如:摸头、搭肩、搂抱等等,也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使幼儿感到老师倍加亲切,感觉幼儿园的温暖。

三、总结

教师不仅要知道体态语言的作用,同时也要学会正确的运用体态语言。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用心感悟并反覆实践,达到灵活运用,让幼儿得到最大的发展。

摘要:体态语言是一种很生动形象的语言。幼儿教师的体态语言有利于加强教学效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使幼儿形成积极情感的作用。教师应该从面部表情、手势语和身体语言上不断地学习和加强体态语言的运用。使体态语言在教学和生活中灵活的运用,让幼儿得到最大的发展。

12.浅谈聋校律动课的教学 篇十二

一、激发聋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聋生初次接触舞蹈教学的启蒙阶段,任何一个课堂教学内容,都不该让孩子觉得困难,更不能抛弃任何一个前来参加学习的聋生。培养聋童对律动的爱好,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促进聋童积极地参与各项艺术活动,使聋童认真、自觉地学习舞蹈、把握节奏,而且也丰富了聋童的业余生活,扩大其视野,增强其自信心,使他们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为使教学更具吸引力,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要从聋童心理特点出发,不能让聋童觉得太困难,并且,我们还要善于把复杂的动作变得简单,以更有利于聋生的学习。同时还要让聋童走出学校,多参加社会活动,与健全的学生同台演出、公平竞争,最大限度地融入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汲取营养。

二、创设相处融洽的人际环境,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培养聋生审美意识的途径

心理学家曾说过:人的知觉分为情感知觉和理智知觉两种。当这两种知觉达到完全协调时,人的思维才最容易波动。在特校舞蹈教学中,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情感有其特殊的意义。舞蹈本就是一门情感的艺术,聋生只有在良好的情感状态下学习才能充分表现。由于聋生丧失了听力,他们在学习中必须依靠其他器官来代替其生理功能。视觉的功能无疑在补偿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以目代耳”成为聋生听觉补偿的一个重要途径。多媒体的运用不仅可以刺激视觉,提高聋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也能使聋生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体会到舞蹈所要表达的内涵。生动活泼的舞蹈教学形式符合聋生的心理特点。

三、充分发挥音乐和舞蹈的作用

奥尔夫认为,语言、舞蹈和音乐是一个不能分离的行为,三者同出一源,密切相连。在聋生舞蹈教学中,不仅要教会他们舞蹈动作,而且要让聋生在学习舞蹈艺术的同时逐步了解音乐世界。这就要求聋校舞蹈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舞蹈修养,还要有相当的语言修养。这样才能以更为灵活恰当的手段向学生传递音乐的基本知识,如节拍、乐句、乐段、速度、力度等,也才能激发聋生蕴藏着的丰富潜能。由于创造力是在探索活动中得到表现,得到开发和发展

的,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给聋生提供自己去探索、去想象、去创造的机会。如,教律动“小燕子”时,可先让聋生根据画面欣赏乐曲,并引导聋生边“听”边思考乐曲所表现的小燕子是什么形象?在干什么?然后展开想象,将活泼、明快的旋律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情景画面,并用语言对小燕子的外形特征加以描述,最后请他们学做小燕子的动作。如此,才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小燕子的特性,更好地参与到律动中来。

四、让聋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尽情地自我表现

舞蹈的要义之一即自我表现。尤其是低年级的舞蹈教学更应时刻记住这一点。纵观平日聋校的舞蹈课多是教师跳,学生做,一堂课学生都在教师的指挥下,重复练习。时间长了,学生疲惫不堪,这种简单、反复的训练会使感情割裂,让聋生无休止地接受他人强加于己的东西。动作不再是来自聋生内心或外部印象的第一反应,变得机械枯燥,难以实现舞蹈教育的目标。如果一节课内能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做一做、想一想,通过自己的体验和理解,有所选择地练习,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更加主动,效果则会更好些。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舞蹈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做,尽情地表现自我,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一种愉悦、宽松、自主的氛围下学习优美的舞蹈。

著名聋人舞蹈家邰丽华曾经说过:“残疾不是缺陷,而是人类多元文化的特点;残疾不是不幸,而是不便;残疾人,也有生命的价值;我们不仅仅渴望平等、参与、共享,还希望以自己的意志和智慧,与大家共创人类美好。”因此,我们的教学要点亮聋生的心灵之灯,唤起他们自强不息的信念,用自己的行动去赢得社会的尊重、理解和信任,直面人生,笑对生活!

(作者单位 山西省晋中市盲聋人学校)

上一篇:征友启事教学反思下一篇:中班数学教案左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