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领导讲话

2024-10-14

校企合作领导讲话(共9篇)

1.校企合作领导讲话 篇一

在河南中宇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与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签约仪式上的致词

尊敬的 董事长、各位来宾、同志们:

大家好!

通过前期的沟通交流,在校企双方的积极筹备下,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和河南中宇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的签约仪式。首先,请让我代表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对出席仪式的河南中宇交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及一行朋友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出席今天校企合作签约仪式的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于2001年4月合并组建,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创业和努力奋斗,尤其是近几年来,学院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08年2月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12月顺利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09年2月被河南省教育厅批准试办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近十年以来,学院在培养人才、创新科技、传承文明、服务社会方面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全院师生谨记“厚德笃行”的校训,秉承“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质量立院,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导,以增强综合实力为主线,以争取重大突破为方向,正在向建设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目标大步迈进。

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浪潮中,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规划建筑工程系抓住机会,坚持校企合作,力争实现优势互补,为社会、企业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后备人才。特别是新班子成立以来,建工系理顺办学思路,规范办学

行为,走内涵发展之路,在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制定、教师职教能力测试、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各项工作呈现了蒸蒸日上的良好发展势头。这些成绩来之不易,除了系部的自身努力之外,更离不开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合作企业的无私帮助。

今天的合作签约,标志着我校与河南中宇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合作办学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将成为双方发展史上的新的起点。我们双方将本着“携手并进,互惠双赢”的原则,共同办好“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中宇交通试验检测实训中心”,力争办出特色,促进专业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为河南建设行业培养合格的人才。

各位领导,同志们,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是社会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要求。面向市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是我们职教人的任务。本次合作,对校企双方来说既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次新的挑战。我深信:有各级领导、各界朋友一如既往的支持与帮助,有学校师生和中宇公司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校企合作办学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我们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路子一定会越走越宽。

谢谢大家!篇二:校企合作发言稿

校企合作签约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很隆重的迎来了***与***校企合作的大好日子。校企合作,是我公司期盼已久的举措,对我们企业来说将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双方优势,实现高等教育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功能,更好的为社会、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为不仅有利于我们选聘、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来企业就业,也可以为大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多空间,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与***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今天正式隆重举行,首先,我代表***向在座的各位领导表示诚挚的问候和真诚的感谢!谢谢您们!***作为***重要的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学校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支持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和实现双赢的战略举措,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在以后的合作中,我公司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和交流。校企合作将以实训中心为切入点,进一步扩大合作,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

总之,校企联合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反哺高校、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应尽责任。通过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学校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而企业则能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只要我们真诚合作,必定能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参加本次校企合作启动仪式。祝愿各位领导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祝愿我公司与***的合作迈上新台阶,创造新辉煌!谢谢大家!篇三:公司领导在校企合作签字仪式上的讲话

公司与石家庄 技术学院

校企合作签字仪式上的讲话

(20 年12月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石家庄ydzyjs学院与河北省txjs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签字仪式和“实习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我谨代表河北省txjs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对此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本次校企合作做了大量工作的石家庄ydzyjs学院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大力提高员工素质,满足公司日益增长的施工任务需要,我公司与石家庄ydzyjs学院经过沟通协商,决定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施“校企合作”战略,在人才培养、工程设计施工与研发、信息服务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今天我们正式签订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必将成为双方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河北省txjs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高新技术服务为主、可在境内外从事 建设的国家一级资质施工企业。现有员工 余人,20 年施工收入达到 亿元。多年来,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全体员工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业务范围、施工能力、技术

层次、服务质量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实现了跻身全国txjs行业10强的阶段性目标,连续荣获了2004-2005、2006-2007“河北省省级文明单位”的荣誉。公司正以稳定、持续、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奋力迈进。

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不断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是公司坚持的一贯准则。公司以做精品工程、优质服务、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河北 施工市场上树立了自己的品牌,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和信赖。公司积极拓展市场,先后进入了北京、上海、天津、贵州、内蒙等十几个省市 施工市场。加强与厂商的沟通合作,与 等国内外主要设备厂家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500多名软件工程师作为设备厂家的督导进行工作。

公司大力弘扬“自强、自律、学习、创新”的企业精神,坚持“最好的技术、最好的质量、最好的服务”的“三最”服务理念,以“实事求是、尊重个性、尊重知识、集体奋斗”为行为准则,以“全力打造精品工程”为目标创企业品牌,企业文化得到了广大员工的认同。

校企合作是一个全新的办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和实习培训基地的建设,能够很好地发挥企业优势,为学院和广大同学提供一个非常良好的学习和实践平台。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战略,也将进一步促进我公司产业基础的升级、加快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我公司对校企合作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给予大力支持,今后将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合作的层次、扩大合作的范围、挖掘合作潜力,为合作的日益加深和巩固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希望广大 专业的学生珍惜本次校企合作的难得机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主动适应 产业的发展需要,努力成为 产业发展所急需的专业人才。希望院方领导及负责人大力推荐,把更多的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推荐到我公司工作。

我坚信,通过我们双方的共同努力,在协议的框架内,优势互补、工学结合,充分展开各种合作,一定能够共同把合作推向新的高度,达到双方互利共赢,为我国 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衷心祝愿石家庄ydzyjs学院与河北省txjs有限公司“校企合作”越办越好!

谢谢大家!篇四:校企合作企业老总致辞

揭幕仪式总经理致辞

各位学校的领导、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见证:xx学院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建立,在这里,我谨代表xx公司全体员工,对出席本次揭牌仪式的各位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

社会快速发展的两大引擎,而创新所依靠的就是各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人才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最大资源和活力。这次实习基地的建立,对我们企业及潍坊科技学院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有利于我们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来企业就业,同时也为学校毕业生提供就业

实习的平台,提高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我们期待着这次合作的顺利开展。xx公司,全称是xxxx有限公司,成立于----年--月,注册资金----万元人民币,总投资额---元,员工---余人,是由xx公司与xx集团共同投资创办的企业。xx学院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明显的地方综合性高校,学校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天,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依靠xx学院的教育优势,构筑校企联营的合作平台,努力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我们希望能以这次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的建立为切入点,进一步扩大合作,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积极探讨人才培养的新方法。相信各位同学的到来,将为公司带来新的活力,新的理念。

希望各位同学能够积极利用学校为我们打造的这个平台,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来宾参加这次实习就业基地的揭牌仪式。

祝愿我们与xx学院的合作迈上新的台阶,创造新的辉煌,迎来美好的未来!

谢谢!篇五: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上企业代表讲话

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上企业代表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xx市建筑公司,历经56年的艰苦创业,公司现有从业人员6200人,企业总资产2·3亿元,注册资本2100万元,具有房屋建筑总承包二级、市政总承包三级、房地产开发三级等资质,公司下设土建、预算、设备材料租赁、物业管理等16个单独核算的二级生产经营单位,成为一支技术力量强硬,装备设施齐全,管理严格规范的综合型施工企业,是xx市建筑业的骨干力量,工程涉及陕西、宁夏、青海、新疆、山东、上海、油田矿区、华

能煤业等地区。年完成8亿元产值,上缴国家利税3000万元。我们企业深知,在文化知识的背景下,随着市场份额的逐步扩大,业务的不断拓展,企业急需补充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团队是多么的重要!因此每年对各类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真正用的上,留的住,可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却可遇不可求,招聘来的人才,需要很长一段的时间来适应和学习企业的文化与技术,导致人才流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青黄不接,而xx市建筑市场的高层建筑结构的转型与需求,新兴建筑工艺作法的提高,建立建筑业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迫使各大施工企业大量的,更高的需要补充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我相信各位学员理想远大,尽可亮剑发展,大显身手。

我始终相信,xx理工中专是一所富有改革探索、教学优质的人才摇篮,它将会培养出一批批职业情操高尚、专业技术过硬的适用型人才。我公司也将会尽可能的多为有志学员提供良好的就业平台,共同把这次校企就业合作做实、做强、做大,实现学员、学校、企业三方共赢,为振业庆阳市地方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希望理工中专的全体学生,珍惜自己的青春时光,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在校扎实学习专业本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 智,在社会的熔炉里历练成为一名有用的人才。

2.校企合作领导讲话 篇二

一、校企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自2007年以来, 学校先后与世界500强企业中的ABB (中国) 有限公司、上汽集团菲亚特红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格力电器 (重庆) 有限公司等企业成功开展合作, 在校内建立了“ABB教学班”、“上菲红教学班”、“格力教学班”等企业冠名班。企业冠名班采用“2.5+0.5”或“2+1”的教学模式, 所有学员原则上均在全校高级技工班及预备技师班的学生中选拔产生。

企业冠名班在教学上实行“四共同”:即由校企双方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确定课程、共同编写教材, 由企业派遣技能骨干与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

2009年, 学校再度与ABB (中国) 有限公司签订了《高端人才培养协议》。双方明确在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预备技师班中建立新的“ABB教学班”, 由校企双方共同进行教学, 成为重庆市职业院校以校企合作方式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又一典范。

截止目前, 学校累计开办企业冠名班16期, 为企业定向培养学生1081人, 录用率达100%。

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带动, 迄今为止, 学校15个专业中, 有9个专业与企业开展了课程设置、培养计划、培训实习方案等方面的共建, 占全校专业的60%。目前, 学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 由企业提出的内容占30%以上。从而实现了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有机结合。

二、校企共同开展专业建设

在校企合作机制下, 学校紧密围绕数控技术应用、电工电子和模具技术应用等重点专业发展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需要, 定期与企业举行会议, 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学校发展、专业发展方向提出意见建议, 共同开展专业改革和建设。从而确保了学校专业发展符合行业企业的需要、符合重庆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 不断加强数控技术应用、电工电子及模具技术应用等重点专业建设。先后邀请重庆机床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等相关企业领导和专家参与了学校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设置、数控铣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数控行业人才培养标准和岗位职业能力标准》的制定等学校优势专业的改革、建设工作。

此外, 企业专家还积极参与了学校其他专业的建设工作, 先后参与了学校物流、会计电算化等新专业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及酒店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工作。

三、校企共同开展人员交流与培训

在校企合作机制下, 校企双方广泛开展了人员培训工作。第一, 学校大力引进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担任学校兼职教师, 充实了学校专业师资力量, 完善了师资队伍结构。第二, 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 (包括软、硬资源) , 结合重庆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需求, 与企业合作, 广泛开展了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新进员工专业技能培训、稳定就业培训等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第三, 学校积极组织数控技术应用、电工电子、模具技术应用等专业教师, 赴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技能。

截至目前, 学校从行业、企业聘请专家和技术骨干37人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其中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及在市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的能工巧匠13人。

近三年来, 学校累计为企业开展员工技能提升培训、鉴定近10000人次。其中, 高级技工及以上技能提升培训、鉴定近3000人次。此外, 学校专业教师开展企业实践的比例达80%以上, 教师业务技能显著提高。

四、校企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 学校以数控技术应用、电工电子、模具技术应用等3个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为引领,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 不断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一是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到学校校内实训基地的改造、升级工作中, 按照企业生产模式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二是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市内外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学生校外教学实训基地和学生顶岗实习基地。从而通过校企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有效提升了学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近年来, 学校邀请了重庆ABB变压器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 参与了学校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的改造和建设工作。此外, 在重庆机床 (集团) 有限公司、重庆长客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重庆探矿机械厂有限公司、徐工集团 (重庆) 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内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学生教学实习基地, 在ABB (中国) 有限公司、格力电器 (重庆) 有限公司、上汽菲亚特红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重庆富士康鸿富锦精密电子有限公司、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中国重汽集团燃油喷射系统有限公司、重庆海德世拉索系统集团有限公司等5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学生顶岗实习基地。

五、校企共同开展课题研发

在校企合作机制下, 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了课题研究和新产品研发等工作。一是学校邀请行业、企业专家, 广泛参与了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二是学校派遣骨干专业教师, 与企业共同进行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工作。从而深化了校企合作的内涵、扩展了校企合作的外延。

目前, 由企业专家参与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改革试点任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改革试点任务》等两个国家级项目研究、校级课题《电工电子一体化教学运行设计》均已顺利开题, 重庆市市级课题“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办学模式研究”目前已形成初步研究报告。学校数控技术应用、电工电子专业教师参与研发的“第二代单缸水冷铝合金柴油机”已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重庆川仪速达机电有限公司的“大功率船用控制仪表CFZ-DR系列产品”已取得高新技术产品认证, 并实现定量生产。

3.推进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篇三

一、校企合作现状调查

为全面掌握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2007年以来,我校深入十几家规模企业和行业商会进行调研,主要了解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意见和想法,了解企业在知识技能和个性品质等方面对职校毕业生的具体要求。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以下问题:

(一)在校企合作的认识上,学校与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学校大多热情高涨,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建设,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但大多数企业却没有这份热情,甚至把校企合作看作一项负担。对于其中原因,一些企业直言不讳:其一,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润,提高经济效益;而学校的主要宗旨是培养人才,追求育人效果和社会效益。企业与学校的不同定位直接导致了双方对校企合作的看法存在距离。其二,许多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教学内容更新缓慢,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不够,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所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存在距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其三,学生进企业车间实习,会降低企业生产效率。一些企业还担心学生操作不规范,引发安全事故。

(二)企业内部用人需求旺盛与人才培训资源匮乏存在矛盾。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迫切需要大量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很多企业都被人才匮乏和人才流失的问题困扰。同时,大多数企业无法独立承担人才培训费用,无力完成艰巨的人才培训工作任务。劳动力市场招到的员工往往很难如意。因此,企业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提供人才培养与输送的稳定基地,对校企合作有着强烈的愿望。

二、优化环境,扎实做好校企合作准备工作

要顺利实现校企合作,密切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是前提,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学生是保障。

(一)加强联系,争取企业、政府的支持。学校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根据专业建设要求、培养目标,加入本地区相关行业商会,借助商会桥梁作用,利用行业商会提供的各种交流平台,积极参加行业商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积极推介学校,广泛建立与企业联系,让企业加深对现代职业教育的认识。学校还应争取政府对校企合作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发挥政府在组织管理、资源调控等方面的优势,为顺利实现校企合作奠定基础。

(二)增强服务意识,主动为企业制订灵活可行的合作措施。学校根据企业需要,结合学校专业实际,灵活安排学生参加企业实践,制订完善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措施。坚持做到入厂前有培训教育,入厂时有合同保障,入厂后有指导教师带队管理,实习结束有总结测评,使学生通过实习确实提高技能和自身素质,也使合作企业承担的风险大大降低。

(三)更新理念,加强实训场室的建设。实训室场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校投入超过1000万元,用于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模具、汽修等专业实训室场的建设,使学校多个专业的实训设备配置达到先进水平。实训场室建成后,学校认真贯彻落实顺德区教育局制定的机加工实训(实习)场室规范建设方案,引入企业管理理念,对学校设备设施的使用和管理,推行“5S”管理,使之更为科学规范。

(四)加强队伍建设,为校企合作做好人才储备。学校突破用人机制的限制,在专业课教学中,积极聘用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一些指导教师动手能力有余而组织管理、表达能力欠缺,学校专门指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与他们“结对子”,相互取长补短。并鼓励实习指导教师参加培训学习,考取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使之迅速成长为“双师型”教师,为培养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五)加强教研教改,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根据企业的要求,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中加强实训环节的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实训课课时在总课时中的比例,使实训课教学课时达到总教学课时的50%以上。学校积极开展“一体化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 “项目教学”等以行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把教学内容和到企业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从思想上为学生到企业实习做好准备。

三、推进合作,实现校企双赢

(一)为企业输送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缓解企业人才压力。我校针对企业后备人才不足的实际情况,积极与企业沟通交流,掌握企业用人意向,根据行业、企业的人才标准,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以专业技能教学和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抓好学生的技能培养和行为规范教育,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企业从中吸收优秀的毕业生进入企业,还可通过学校共同开展企业员工培训,使学校成为企业的中级人才培养基地,从人才上为企业的竞争和发展积蓄储备力量。近年来,我校机械加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积极与当地龙头企业开展合作,根据企业的需求,探索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标准,大力开展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培养的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部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二)承接企业加工任务,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率。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积极帮助企业承担部分工艺较为简单、适合学生完成的加工任务,在学校实训场建立模拟生产车间,选派技术能力较强的班级学生完成生产任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生产力不足的问题。学生在模拟生产车间参加实际生产,看到自己的技术转化为实际产品,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三)推动了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深入开展。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成立了由企业技术骨干、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委员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负责研究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协助学生实习就业等工作。我校机械加工专业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紧贴企业需求大力开展专业教学革新,改革专业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训课教学,为实现学生的对口培养、零距离就业奠定了基础。学校2007学年新开办首饰加工与经营专业,为建设发展好该专业,学校主动加入伦教珠宝首饰商会,积极争取珠宝生产龙头企业——周大福首饰厂的支持,聘请周大福首饰厂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为该专业的培养方向、课程设置、设备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使学校的首饰加工与经营专业建设紧贴市场需求。

(四)促进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了解企业技术发展,把握岗位技能要求和专业技能发展方向,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加快了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至本学期,学校电子、首饰、计算机、机械加工技术、汽修教研组等多个教研组相继派出教师到知名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为教师全面深入掌握专业发展现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供条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五)拓宽学校人才培养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学校积极探索以技能为中心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行学分制,以“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让二、三年级学生分批到企业进行实习锻炼,积极合作开辟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进行学习与生产实践提供保证,更为开展产教结合搭建了良好运行平台。灵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使学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培养出企业符合需要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四、关于校企合作的设想

(一)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现在,仍有不少人还在用鄙视的眼光看待职业教育,还在用普通高中的考核标准去评价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学生。学校自身和各级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对职业学校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邀请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观摩技能大赛,让企业了解职业教育、参与职业教育。

(二)制订并落实相关法律政策,鼓励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由政府或企业主管部门出台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人才选取的优先权、人才培训的优惠、企业评价等方面的优先政策等,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三)由政府主导,研究校企合作的科学有效的模式。政府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在场地、设备、技术等方面提供有效支持,为学校与企业合作提供指导。

(四)由企业主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建立校企合作评价机制,表彰校企合作的优秀企业及优秀学校。对开展校企合作良好、成果突出的学校和企业在资金分配上给予倾斜、在重大项目上给予优先支持。

职业教育要发展,必须紧贴市场需求,主动服务企业;职业学校要办出特色,离不开企业的参与。企业要发展,也需要职业教育提高稳定的人才支撑。校企合作工作还需要在学校、企业、政府等方面的努力下,加大力度,在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使校企合作为企业、学校带来更大效益。

(作者系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4.校企合作校长讲话稿 篇四

大家早上好!

今天很荣幸受邀站在这里发言,请允许我代表 职业技术学校对主办方“坂田街道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和协办方“深圳市真彩人才交流服务有限公司”的盛情邀请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校创建于1993年,是公办的、全日制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学校是粤北地区唯一一所被教育部批准的“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学校。学校开设商务英语、会计、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等14个专业方向。现有142个教学班,在校学历生7683人。

学校以法律法规允许为前提,不断创新办学模式。目前,我校与佳的美等企业开展“车间进校”的“校中厂”的办学模式,与新美亚、兰赫美特等企业开展“冠名班”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韦易达、罗氏纺织、威豹等企业开展“订单式”定向人才输送培养模式,与建兴、住电、光泓、比亚迪等企业推行“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每年我校在5月份、11月份都举办校园招聘活动,为2000多名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今天,我代表学校,热烈欢迎参会的企业到校参观指导,共同探讨法律法规允许的合作方式,共建双赢的校企合作。

今天,我还想与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由于我校办学成绩优良,社会评价高,每年招生火爆,办学规模远远超出了原校区的承受能力。因此,市市政府高度重视,对我校进行了重新规划。现在已建成占地300多亩的新校区,今年8月份将整体搬迁完毕,并正式更名为“ 职业技术学校”。

5.校企合作捐赠仪式讲话稿 篇五

尊敬的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女士们,先生们,中秋节刚过,国庆节即将来临。在这个国家庆祝十二日的时刻,我们和xx市新华书店,xx爱眼两家公司联合组织校企合作捐赠仪式。我要向2800多名关心教师和学生教育和教育的教师和学生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真诚地向参加今天仪式的所有人介绍。

汉江汤,怀孕妊娠xx。我们学校成立于1979年,1996年更名为xx第二实验小学。在过去的36年里,我们一直致力于建立两个真正的小江江名校,使教师和学生体验教育幸福,学校目标,社会融合,对社会开放,具有一定的社会声誉。我们将继续海纳河流,不拘一格的感情,欢迎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人参与社区和校园以及现代学校的建设。

古人有云礼物的人玫瑰,手中留有香味。这两家公司的物料和服务捐赠,使我们的师生们的学习和工作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你的真诚帮助,将成为一个伟大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同时我们也 坚信,由于新华书店和xx爱好这种企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能够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6.电子信息系校企合作开班典礼讲话 篇六

培训学院院长叶银生

2011年11月13日

尊敬的阮敏智总监、各位领导、各位学员: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白云教育集团对广州迪士普音响科技有限公司的各位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一直以来支持我校办学的广州迪士普音响科技有限公司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借开学典礼之机与各位学员沟通几个问题:

一、白云教育集团的基本情况

白云教育集团是由谢可滔董事长于1989年投资创办职业教育集团,现有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广东白云后勤服务公司和广东蓝天大学生人才公司4个事业部。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是全国技工教育的一面旗帜,是全国著名的品牌技工院校,是广东省技工教育20强的第一名,是广州市技工教育的金字招牌,现开设有25个中级技工专业、63个高级技工+成人大专专业和5个预备技师+成人本科专业,常年开设200多个职业培训课程,在校生12000多人。白云技师学院具有9大办学特色,分别是专业开发市场化、课程体系职业化、理论实训一体化、职业指导全程化、技能鉴定国际化、主题班会系列化、德育活动系统化、学生社会团多元化、综合服务人本化。

广东白云学院是全国著名的民办本科高等院校,是中国民办高校综合实力20强,是广东省民办高校综合竞争力10强第一名,现开设理工类本科专业44个、文科类本科专业31个、艺术类本科专业8个,还开设了51个专科层次的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2000余人,继续教育学院在校生8000余人,白云教育集团在校生总人数超过30000万人。广东白云后勤服务公司是一家主要对白云教育集团师生员工提供后勤服务的公司。广东蓝天大

1学生人才公司是白云教育集团与广东教育厅合办的为大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公司。

二、努力学习,完善自我,不要成为最容易下岗的七种员工

1、无一技之长的“幼婴型员工”;

2、推辞、找借口的“泥鳅型员工”;

3、缺乏团队精神的“鲨鱼型员工”;

4、故步自封的“贝壳型员工”;

5、循规蹈矩的“机器型员工”;

6、只说不做的“喇叭型员工”;

7、办事效率低的“乌龟型员工”。

三、树立十二种意识,做最优秀的企业员工

1、责任意识;

2、规范意识;

3、质量意识;

4、服务意识;

5、合作意识;

6、服从意识;

7、学习意识;

8、自我意识;

9、快乐意识;

10、主动意识;

11、创新意识;

12、危机意识。

四、把握决定人生成败的七大要素,让自己的人生越来越成功!

1、方向决定人生成败;

2、知识与技能决定人生成败;

3、思维决定人生成败;

4、行动决定人生成败;

5、心态决定人生成败;

6、人脉决定人生成败;

7、品德决定人生成败。

7.校企合作领导讲话 篇七

一、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1. 政府保障

(1) 政府经费支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拥有学校配套、地方政府配套、省政府配套、中央财政配套四级保障。例如机电实训基地是江苏省示范基地, 省财政拨款100万;正在建的数控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拨款180万, 省财政拨款180万, 太仓市和学校共投资100多万, 一共500多万。

(2) 政府引领。股东合作式、企业订单式、校企紧密合作式及学校主体式这四种校企合作模式的共同特征是:依靠政府引导, 确立合作主体的契约关系, 明晰合作主体的责权。其中地方政府起主导作用, 学校和企业是伙伴关系。例如, 学校与舍弗勒 (中国) 集团的合作, 就是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 学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学校招生、企业招工共同进行, 然后学校和企业联合组织教育教学实践。

2. 学校企业共赢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招收的学生和合作企业签订三方协议, 即学生一进校就成为相应企业的员工。例如“太仓德资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和学生家长、学校签订三方协议, 学生毕业后择优录取到克恩——里伯斯或慧鱼公司, 其他学生再由培训中心推荐到其他企业。这样一来, 一方面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顺利就业, 学校“出口畅”也能使“入口旺”;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零距离”录用适合的合格甚至优秀的员工, 达到校企共赢。

3. 就业保障

毕业生炙手可热也是校企合作得以成功进行的一大保障。随着这几年德国“双元制”的引入及本土化后, 经过培训, 学生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外资企业对学生的接受度也在逐渐提高, 所以这两年毕业生供不应求。现在与学校关系非常密切的企业有三十多家。学校每年3月份, 会给每个合作企业的人事经理发邮件, 内容包括本期毕业学生 (6月份) 的专业、学习内容、适合的岗位、男女生比例等详细情况。公司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招聘信息, 更有公司在年前就已预订6月份毕业的学生, 以至毕业学生十分抢手。

二、自身特殊性

1. 地域特点

太仓位于江苏省东南端, 东濒长江, 南邻上海, 总面积823平方公里, 户籍人口46万。太仓经济开发区创办于1991年, 1993年11月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目前, 太仓已汇集100多家德资企业, 成为德国工商界知名的中国经济开发区, 是全国德资企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形成了以精密机械加工、汽车配件制造、新型建筑材料为主体产业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德企之乡”。自1993年第一家德国企业落户以来, 注册德企总数超过100家, 投资总额达10亿美元。首家落户德企克恩———里伯斯公司已发展成固定资产超8亿元的集团企业;舍弗勒公司由首期投资3000万美元发展成2亿美元, 是集团总部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生产基地。一开始, 德资企业在中国招不到符合企业发展的员工, 出现“技工荒”现象。2001年8月太仓中等专业学校与克恩———里伯斯弹簧有限公司合作, 并与克恩———里伯斯公司、德国慧鱼公司、太仓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共同创办了我国第一家与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同步的职业培训中心———“太仓德资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 开创了“双元制”教育模式本土化实践的第一步。“双元制”职教模式不但为太仓培养出上千名技术蓝领, 而且在太仓得到广泛传承, 催生出舍弗勒 (中国) 培训中心、德国巴伐利亚技术工人 (太仓) 培训中心等多个“双元制”人才培养基地。太仓中等专业学校的本土化“双元制”与太仓地方经济发生了互动, 不仅促进太仓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也促进了太仓职业教育的发展。

2. 学校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对校企合作高度重视, 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具体如:校企合作联合招生制度、专业辅导员制度、专业教师下企业制度、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课程方案制订的制度、企业人员参与对学生的评价制度、学分管理制度、工学交替运行方面的制度等。为了使教学层面校企合作开展得更加富有成效, 学校全面实施了“203002”工程, 即每个专业与20个企事业单位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 与30名技术人员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三年中与企业合作做成2件有创新性、开拓性的事情。

三、思考和启示

分析太仓中等专业学校“双元制”本土化及校企合作的成功原因, 有下面几点:

1. 要坚持“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内涵和宗旨

“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根本内涵与精髓是创造一切条件, 让学生在企业氛围中成长;宗旨是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 成为真正适合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工人。因此, 在“双元制”本土化过程中, 不能完全照搬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 也不必过于担心本土化之后会失去应有的效果, 而要真正从我国国情出发, 从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出发, 创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模式。

2. 要基于地方经济实际情况

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服务地方经济, 而校企合作正是实现这一功能的重要举措。在“双元制”本土化实践时, 首先要做到从地方经济特点出发。太仓中等专业学校的“双元制”教育模式能够成功的一大原因就在于此, 太仓经济开发区是“德企之乡”, 在这样的企业氛围和德国职业教育思想影响下,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学校将德国“双元制”本土化, 与多个企业进行密切合作, 无论在人才输出还是在场地、师资、设备等投入方面都有很多优势。因此, 职业学校在进行校企合作, 将德国“双元制”进行本土化实践时, 首先要考虑所在地区或者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从地方经济特点出发, 制定校企合作方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就业顺畅, 做到学校和企业共赢。

3. 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在对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本土化时, 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太仓中等专业学校的发展过程中, 政府既是一个主要投资者, 又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桥梁”与“纽带”, 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政府不遗余力发展职教, 并通过各种途径引导校企合作, 积极作为“双元制”教育的“第三元”, 政府、学校、企业“三元互动”, 合作共赢, 是太仓“双元制”本土化的主要标志。

在德国, 企业愿意花重金去搞“双元制”, 但是在我国, 不少企业不愿意为人才培养投入大量资金, 因此我国的“双元制”教育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 政府是“双元制”教育模式的主要投资者。政府还应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 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办学法规, 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和权利, 建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分担机制, 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 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构建企业和学校资源共享、互利互赢的发展格局。

4. 学生即员工

最后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在企业氛围中成长, 这也是“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根本内涵与精髓。借鉴双元制, 不在于模仿它的形式, 而在于实践它的精髓。例如, 太仓德资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舍弗勒 (中国) 培训中心都建在校外, 紧挨着企业建设, 培训中心的布置是仿照企业工厂设计的, 学生有属于自己的工作台和装有各种工具的工具箱, 学生进入培训中心前必须换上工作服, 培训中心没有教材, 只有工作页等等, 这些都为学生营造出企业的氛围。而像太仓欧美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 虽然建在校内, 但具体的专业知识技能是根据每一家企业的特殊性, 由企业自己承担培训的。企业采用德国技术工人培养大纲对学生进行培训, 在培训期间, 学生就像企业的员工一样进行生产实践和学习。即使是和国内企业的合作, 如学校和苏州国光机电有限公司 (民营) 的合作也不例外。企业根据其生产设备, 承担学校专业中某个培训模块的教学开发和培训, 部分专业一学期18周就有10周以上都在车间里进行生产实习。这样强度大、时间长的实训同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企业氛围中成长的机会。因此, 为学生营造一个企业氛围不仅对学生掌握技能有帮助, 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 为学生顺利就业铺平道路。

摘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在“双元制”本土化的道路上已实践了十年,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本文通过对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校企合作成功的分析, 思考“双元制”本土化取得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校企合作,“双元制”本土化

参考文献

[1]唐志灏.探析德企之乡——江苏太仓成长之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12) .

[2]王加丰.论教学层面校企合作的有效对接[J].新课程研究 (职业教育) , 2010 (6) .

[3]周新源.坚定不移走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道路——以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职教通讯, 2011 (8) .

[4]东弓, 达海.三大教育学会太仓论道——聚焦校企合作[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8) .

[5]丁锴.政府搭台校企联合“三元”互动合作共赢——太仓职教“双元制”模式本土化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9) .

8.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篇八

[关键词]校企合作 模式 研究

[作者简介]马成荣(1964- ),男,江苏海安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江苏 南京 210013)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3-0008-03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独特的模式,是学校本位模式和企业本位模式在优势方面的结合。它涉及的因素很多,本文从体制、课程和教学三个层面,以及价值论、本体论和方法论三个维度,论述校企合作模式分析框架的建立,通过概括、归纳、综合,对校企合作模式的主要内容作理性分析。

一、体制层面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模式存在,它必然要有相应的体制安排。

1.价值论:就业导向、市场驱动。职业教育的形态变化经历了最初的生产劳动中直接传授经验与技术的自然形式,培养职业人的学徒制,发展到后来的制度化的学校职业教育,再到当今学校职业教育与自然形态学徒制相结合的现代学徒制等形式,这其中每一种职业教育形态的变化,都存在着相应的体制变革。传统的学徒制是一种无体制的职业教育,更多的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行为。如果说有体制,主要是受契约和手工业行会的管理,并逐步从私人性质的制度过渡到公共性质的制度。随着工业革命兴起而建立起来的机械化生产体系,使学徒制逐渐崩溃,新生的产业工人教育机构——学校取代了从前的学徒制度。现代学校教育的兴起,使职业教育从工作现场中剥离,归附于学校教育。职业教育的“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提出,要求职业教育在体制上实现回归,通过建立“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形成倒逼机制,使职业教育实现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从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从而真正形成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办学体制。为此,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强化政府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实施严格的法律调控,解决职业教育中市场失灵的问题,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的功效。二是解决校企合作中主体缺失的问题。重点解决学校和企业在办学动机不明、主体责任不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促进双方紧密结合的制度框架和动力机制。三是明确行业(行会)等中介力量在市场经济中的法律地位,使其在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认定,以及行业人力资源开发中的独立性作用更加明显。

2.本体论:政府引导、校企主体。一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这方面,可借鉴德国“双元制”的经验。“双元制”是在国家法律框架下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一种办学制度。政府为此可以发挥的主导作用有:一是加强职业教育政策法规的调控,为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校企双方牵线搭桥,组织学校和企业开展合作,为校企合作提供平台;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服务体系,保证企业等投资主体对职业教育的有效投入,给予办学的企业以税费的减免或直接给予经济资助等。政府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的各方投身其中,特别是分担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负担,调动其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保证职业教育顺利、稳定地发展。二是强化校、企双方的主体责任。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强烈经济行为和企业行为的教育形式,没有企业的参与将是一种不成功的职业教育。因此,必须规制承担职业教育企业的主要责任和义务,使职业教育真正变成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教育体制,保证企业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如“半工半读”制度的实施,要求企业不仅有相应的生产岗位供学生生产实践,还要有规范的培训车间供学生教学实践;不仅有完整的培训规划,还要有充足的培训经费;不仅有合格的培训教师和带班师傅,还要有相应的进修措施。同时,作为校企合作另一极的职业学校,需要通过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增强学校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和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动力,使其成为真正面向市场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从而主动满足行业企业和学生的需求。三是培育行业(行会)等中介力量。通过立法,鼓励建立非政府、非市场的中介性行业组织团体,赋予行业组织应有的法律地位;在政府的指导下,发挥行业组织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承担职业教育培训的统筹作用;建立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发布平台,系统、准确、及时、权威地发布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

3.方法论:多元整合、系统设计。由于校企合作涉及众多参与主体,如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组织等。在校企合作的内容上,包括受训者选拔的标准和规则、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方式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共享以及师资的合作等方面。因此,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多元整合的机制。当然,是“学校本位”还是“企业本位”,应该由双方的条件和能力、行业的特点等因素决定,而不能一概而论。纵观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轨迹并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在两种“本位”取向上,应逐步从“学校本位”为主逐步转向“企业本位”为主,但从现实考虑,后者只是一种理想模式。为此,可从以下三个层面加以设计:一是制度层面上。健全职业教育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定校企合作法律框架,做到“依法治教”,使所有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机构都能在法律的约束下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建立以能力序列为主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沟通的认证制度;建立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理顺劳动用工制度、工资薪酬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和学习考核制度等相互配套的制度。二是机制层面上。建立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对区域技术技能型人才资源的“家底”和需求动态进行科学统计和预测,从而使政府在宏观上把握经济发展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的适配“度”;建立合理的企业利益补偿机制,如根据国家法规确保企业等投资主体对职业教育的有效投入,给予办学的企业以税费的减免,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三是操作层面上。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服务体系,为校企双方牵线搭桥,搭建校企合作多样化的平台;选择部分规模企业和骨干学校,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发放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券等办法,形成校企之间长期和稳固的服务关系和对接路径;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举办职业教育和培训,建立半工半读的职业教育模式;鼓励企业在学校中建立产品研发中心或学校在企业建立人力资源培训中心等。

二、课程层面

课程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从内容上讲,校企合作是以课程合作为中心展开的。这里涉及课程从何而来,开发什么样的课程,如何开发课程等问题。

1.价值論:能力本位、过程导向。对职业教育而言,能力既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业能力,也不是完全意义的心理学概念,C.R.Finch&j.R.Crunkilton认为,能力是“任务、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以及评价,它们被认为是在生活或谋生中成功的关键。” 能力本位观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门类、结构、内容及其组织、实施和评价的确立,决定着课程开发的程序和方法。虽然其落脚点主要反映在课程目标上,但它贯穿于课程开发始终。由于职业能力存在于具体的职业行动中,因此,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开发应是过程导向的,而不是学科导向的。这里所讲的过程是指工作过程——“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包括具体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对于多数实践性职业来说,它是由劳动组织方式、不同的工作内容、工具以及主观工作能力来决定的。过程导向的课程是以职业实践为主线,按照通过职业行动获得知识的心理规律,采用由外围向核心发展的结构,学生获得直接的知识。而学科导向的课程恰恰相反,其效果可想而知。概括起来,过程导向课程的特点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通过有计划的行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式学习方法;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反馈和分析;重视典型工作情境的案例、实际问题的解决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这样,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不再是抽象和简约化的学科知识,而是以“职业形式存在的、从事实践行动的技术人员的专业工作”。

2.本体论:项目课程、任务载体。过程导向的课程最终呈现的结构化形态应该是项目课程。在职业教育中,项目通常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或完成一项完整的服务等为目的的工作或学习任务。项目课程则是一个案例化的学习单元,它把实践知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情境结合在一起,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它是建立在职业技术教学论基础上、由学校实施的学习行动领域。其标准集中体现了专业培养目标,反映了职业世界对人才质量与规格的要求,涵盖了学习目标、工作任务、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条件及学习评价等方面。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选择、组织并学习工作过程知识的课程模式。项目课程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选择技术实践知识,并通过设计实践性问题,从中引申出理论知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从而改变“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的思维定式,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不是关注知识的记忆,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在项目课程开发中,其关键是工作过程知识的开发,即“在工作过程中直接需要的(区别于学科系统化的知识)、常常是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包括理论知识)”。这种知识,以物质技术和生产技术等技术实践知识为主体,这类知识对于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3.方法论:工作分析、课程开发。体现过程导向的课程,它在开发的逻辑起点、内容和流程等方面,与学科导向的课程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在以下三个关键问题上体现得非常充分:一是工作任务分析。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完成任务的能力,决定了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在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分析是对某一职业岗位群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目的是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分析的对象是任务,而不是完成任务的人本身。工作任务分析的参照点主要有:产品或服务;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手段;关键操作环节;职业岗位等。因此,在课程标准开发上,要重视对工作任务的细致描述,具体形式可参照企业工作任务书。二是从工作任务分析到课程的转换。其目标是要把工作任务表中的任务模块转化为课程模块,最终目标是形成课程门类和课程结构。它是通过建立学习领域来实现的。通过某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某一职业的某个典型的综合性任务,通过一个或几个相互关联的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从业能力和资格。工作任务模块与职业教育课程门类并非一一对应,其间存在一个复杂的转换过程。转换方法可按照同级性、相关性和适切性进行,其方法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直接对应的,有些工作项目可以单独形成课程;第二种,需要把有些工作项目进行合并形成课程;第三种,对有些较大的工作项目,需要分解成几门课程。三是课程文本设计。宏观层面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方案的设计,包括课程结构体系的设计等。中观层面主要体现在课程标准的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教育理念上,从“以教为本”到“以学为本”;结构设计上,从刚性到弹性,变指令性为指导性;目标表述上,从模糊到精确;内容选择上,从以理论知识为主到以实践知识为主,理论知识的选择以满足“技术理解”为标准;内容组织上,从知识内在的逻辑到工作中知识的逻辑,变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分离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微观层面主要体现在教材的设计。其基本的结构框架包括:教学目标、工作任务、相关技术实践知识、相关技术理论知识、拓展型知识、练習、学习结果评价等,其核心要领:一是用典型产品制作(或设备生产、故障排除、提供服务等)引领工作任务,把工作过程完整地、真实地展现出来;二是用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为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建立一个载体与框架。

三、教学层面

任何课程都只有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才能实现,最终的落脚点在学生身上。

1.价值论:学生主体、行动导向。在职业教育中,在教学目标上,不仅重视专业能力的形成,更关注学生组织计划、判断决策、分析复杂系统以及相互合作、交流和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个性品质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改变灌输式而施以项目教学;在教学组织上,给学生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的权利;在教学评价上,以工作产品、解决疑难问题等作为学习结果检验的标准,使学生有个性化学习和自我评价学习结果的可能,进而产生一种成功的满足。学习的逻辑起点是行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需应对职业实践过程中形形色色、更加综合化和复杂化的问题。由于职业教育的课程不是学科导向,而是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开发的,因此,学习目标、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与职业行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要树立“行动即学习”的理念,尽可能地促进学习主体自己行动并能通过思考再现行动。行动导向即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行动导向的目标是指向跨学科的任务,而不是分化的学科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而不是教师的包办代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而不以传授知识为重点;以一种开放式、实践式的教学情境,而不是封闭式、言语式的课堂教学;课程内容多样化、个性化,而不是单一化和普适性。

2.本体论:做学合一、情境学习。在职业教育中,必须始终贯穿一条思想线索,那就是“做学合一”。作为一种历史的必然,“做学合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全部的体力和脑力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这一过程也成为学生本质力量外化与不断内化形成新的品质的双向生成过程。正如陶行知所言,教学做有一个共同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做”,就是实际生活;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做学合一”落实到教学层面上,主要通过项目教学法来实现。实施项目教学方法,可针对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单项任务形式出现的,另一种是以项目形式出现的。对于前者,在选择教学法时,一般按照“确定工作任务、尝试完成工作任务、提出问题、查阅并理解和记住理论知识、回归工作任务等程序”进行,体现行动内容的整体性;对于后者,一般按照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决策指导、实施检查和评估展示等步骤进行,体现行动循环的完整性。通过把所获得的知识与任务、项目联系起来,看看在掌握了理论知识后,是否能把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好,从而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有利于促进知识与工作任务的整合。行动导向反映在教学方式上,更多地强调情境学习。情境学习理论认为,能力的获得必须镶嵌在相关或“真实”的情境中,只有在情境中或工作过程中才能全面反映学生协调社会、技术和环境等复杂关系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能力是活动、情境的产品。不同的职业及其工作情境各具特色,所要求的综合职业能力在内涵、表现方式等方面也是各具差异的,这种差异性的“能力”具有共通的一面,可以进行知识传授,但更多地还需与具体的情境相联系才能形成,尤其是社会性职业技能,难以用简单的传授或单一的训练方式进行,须由学生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体验和感悟。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中,作为教与学对象的知识和技能已被从它们实际运用的情境中抽象出来,以教材、教科书等形式独立存在,由此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明显脱节。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观决定学习阵地必须以企业等工作实践的场所为主,以工作任务的真实内在结构作为课程结构,构建一个能够促进学生整体性学习的情境。

3.方法论:工学交替、完整体验。在教学安排上,一种是学校主导型,采取“教学工厂”的教学组织方式,在学校中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模拟企业的生产环境,通过项目课程教学,实现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和交替式学习。另一种是企业主导型,可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方法,实行交替式在岗培训与脱产学习,如学生用约2/3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约1/3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工作者。以上两种方式,实质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力图让学生对工作任务有一个完整的体验。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重视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深刻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诸如计划、检查、评估等关键性环节,而不能作为附带性的教学环节。“学习的总体要求体现为行动过程的完整性,应尽可能促进学生独立实现包含‘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的行动过程。这意味着,教学过程应该注重‘行动过程的完整’”。二是对完成工作任务相关的技术、安全、法律、经济、文化等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完成生产任务所应具备的、符合工作需要的知识体系,从而保证职业教育在职业活动的大系统中的完整性,而不是强调所涉及的各学科子系统的完整性,促进技术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结合,教育与教养的结合,职业实践过程与职业能力形成过程的结合。三是独立性、责任心和承受力等方面的社会性学习,指导学生正确应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现实问题,并以实践性问题作为载体或中介,有效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促进学生技术实践能力的形成。教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职业能力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過程,是一种知识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为了掌握某一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就必须在职业实践中去操作、去感知、去理解。以上这些都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职业教育在教学层面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6.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97,31,

103,132.

[3](德)鲁道夫·普法伊费尔,傅小芳.项目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213.

[4]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22.

9.校企合作领导讲话 篇九

杨向群

(2006年7月1日)

各位校长、同志们:

这次学院召开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交流各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经验和做法,分析校企合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工作新思路和新途径,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这次会议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安排紧凑,效果较好,可概括为“五个好”:一是交流的经验和作法好。会上我们分别听取了无锡机电分院等10所学校的交流发言,他们各自从不同角度,结合自身实际,分别就校企合作的意义、模式、机制、成效及体会和建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重点的阐述,经验实在,各具特色;这次会议我们还邀请了4个企业代表分别从现代制造业、现代信息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层面,就企业为何与学校合作、如何与学校合作,以及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校企怎样联合培养人才等方面作了专题介绍,实话实说,言 真意切。二是参观的现场好。我们分别参观了无锡机电分院,是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的参观现场,他们的办学理念、教学思想、学校建设及校企合作成功的经验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所参观的两个企业,使我们大家深切感受到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学校的发展需要企业的支持,二者互动,相得益彰。三是领导的讲话好。周厅长从职业教育基本特征和属性的角度、从学校人才培养和改革发展的深度深刻阐述了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对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四是大家议论的话题和思考的问题好。会议期间,大家想得多和谈得多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如何”,即如何激发和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如何把校企合作工作切实深入到教学和科研领域、如何在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都能受益等,深入思考,结合实际,推动工作。五是大家的精神状态好。通过这次会议,大家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强化了意识,增强了信心,为搞好校企合作工作奠定了基础。从总体上看,整个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借此机会,下面我就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作,谈几点意见,供大家讨论。

一、开展校企合作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不少学校能注重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创新校企合作思路,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提高校企合作成效,通过校 企合作带动和促进学校的发展。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校企合作数量有了较快增加。目前,我院27所分院共与570多家行业及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有不少办学点也与企业进行挂钩,开展合作办学。从合作单位数量上看,与前几年相比,有了很大提高,如无锡机电分院今年就新增了10多个合作企业,徐州机电分院现已与106个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从合作对象数量上看,既有与企业合作,也有与相当多的行业和部门展开了合作;从合作专业数量来看,不但工科类学校、理工类专业与企业联姻,一些应用类文科学校、文科类专业也走出校门,结合实际,积极与行业、社会各有关单位开展合作,据初步统计,开展校企合作的专业已基本涵盖了学院现已开设的100多个专业,合作办学面在开设的专业中占有很大比例。

二是校企合作模式在不断创新。多数学校能因地制宜,不拘一格,探索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从这次10个学校的介绍中,大家就可以看出,通过实践,已逐步形成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如无锡机电分院全面介绍了创新订单培养模式,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心打造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共建产学结合基地,共建软件研发中心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常州刘国钧分院通过探索和实践,在订单培养上实行长短结合,上课实行日夜结合,目标实行培养与培训结合,以及合作的企业可以国有私营结合等,很有新意,别具一格。如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引进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24年,运用 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就业练技能,对准岗位考证书,确保学生高质量就业。常州建设分院的“5+2”校企合作模式。即一周七天,有五天在校内上课,有两天在公司上班,即5天是学生,2天是员工,按“准员工”的模式进行轮岗实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常州铁道分院、徐州机电分院通过订单式、委培式、超前式等校企合作方式,实现“三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零距离、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培养的学生获得企业信任和好评;镇江机电分院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合作成功开发教学机器人项目,为学生专业技能学习提供直观平台和研究开发平台。徐州医药分院等学校实现工学交替,反响很好。另外,张家港职教中心的校企互动“七合一”模式;连云港工贸分院的厂办校模式等也都各有特点、各具特色,当然,这些学校的介绍仅仅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一个缩影,各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作法很多,经验不少,但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介绍,我们今后还要多举行这样的活动,给大家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但不管是何种合作模式,这些都是大家在实践中的创举、创造和创新,应予充分肯定,并不断总结,加以完善。

三是通过校企合作,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不少学校能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推进学校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如有些学校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专家参与学校专业开发、教学计划制定、指导 课程内容更新;有些学校在企业中常年聘请技术骨干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有些学校则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还有的学校已从借企业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始,把学生实习与为企业输送人才相结合,以“借鸡生蛋”开始向“返蛋孵鸡”方向探索,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发展。

四是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奠定校企合作基础。大多数学校能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开展教育培训、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有些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短期培训,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如常州铁道分院每年为企业培训员工近6千人次,创收300多万元;有的学校利用校办工厂和教科研产品,为企业设备升级换代服务。有的学校则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在推进校企合作的同时,也获得较高的利益。如徐州机电分院利用校办企业和教科研产品,生产矿用电开关柜,年产值就达700多万元,已走出了一条“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从整体上看,多数学校能注意结合办学特点和专业特色与行业、企业及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合作的渠道在不断拓宽,合作的关系在不断明晰,合作的成效也在不断显现,整个校企合作工作正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 到,由于受环境、资源及政策的制约,有些学校对校企合作工作仍存在着“三个不够”现象:一是对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不够主动。对校企合作的认识还不到位,存在着 “恪守固定模式”、“关门办学、闭门造车”等观念上的问题,合作不够积极主动,要么强调客观,原地踏步;要么被动跟风,搞花架子,反映在行动上,必然会是“坐等企业上门”,缺乏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目前,不少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仍停留在聘请企业专家上课,举办企业家报告会,送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等浅层次合作,校企双方还是两张皮,离互动介入,相互交融,深度合作,形成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还有较大差距。三是校企合作发展不够平衡。主要表现为苏南地区的学校好于苏北地区的学校,工科类学校好于文科类学校,工程类专业好于管理类专业,另外,校企合作的地方特色、专业特色也体现不够等。

虽然,这些问题与不足是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有的也不完全是学校自身的问题,但是我们要从主观上找原因,在困难中想办法,从服务中求支持,在贡献中求发展,扎实推进校企工作的开展。

二、校企合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不断更新校企合作观念,加大校企合作力 度,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丰富校企合作内涵,不断深化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切实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服务创新能力,着力培养和造就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有效服务。

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总体思路可概括为:坚持一个方针、把好三大环节、办求五个突破。

所谓坚持一个方针:就是深化认识、积极主动,因地制宜、实践创新,联合共享、促进发展。所谓深化认识、积极主动,就是指学校要把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作为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作为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克服等政府牵头、靠政策支持、要企业上门的消极思想,主动寻求合作伙伴,实行开门办学,校企合作,真正做到以合作创新路,以合作促提高,以合作谋发展;所谓因地制宜、实践创新,就是指开展校企合作,各校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应行业特征、地方特色和学校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并注意总结,注重凝练,形成经验,形成特色;所谓联合共享、促进发展,就是指各校要发挥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等方面的优势并对企业开放;企业发挥生产环境、先进设备、生产工艺流程等方面的优势并对学校开放,实现互相支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合作双赢。同时,学院要加强各分院与办学点之间协作,发挥联合优势,共享校企资源,提高合作成效,共同培 育人才,促进校企合作事业的发展。

所谓把好三大环节:就是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各校必须重点把握:一是以诚信为基础。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共谋发展的事业,要搞好校企合作必须以诚信为基础,校企双方要注意相互理解,互相支持,以诚相见,“心诚则灵”,努力做到校企合作双方的态度要诚恳,对开展合作的项目要有诚意、对签订的合作协议要诚实,以诚信搞好合作。二是以互惠为核心。互惠互利是校企双方都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只有校企合作的各参与方都能受益,这种合作才有可持续性。根据经济学理论,合作的基石是寻找利益的交汇点,只有存在利益的交汇点,才能够合作,离开利益这个基点,合作就会分崩离析,要提高合作能力,关键在于善于处理利益关系,只有互惠互利,这样合作才能成功,合作才能长久。三是以合作为关键。要在合作领域上有所拓宽,合作层次上有所提升,合作内涵上不断丰富,积极开展宽口径合作、多样化合作、深层次合作,真正做到以联合推动合作,以整合促进合作,以融合提升合作,达到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规划、共同设置岗位课程、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等功效。

所谓力求五个突破:就是各校在今后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力求:一是校企合作的观念有明显增强。各校要深刻认识校企合作给学校发展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树立和增强“三个观念”,即一是“经营学校”的观念:所谓经营学校,就是指 学校要用两个轮子运行,既要遵循教育规律治校,又要按市场规律办学,前者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成长为本,体现了社会责任、国家责任和历史责任。后者强调的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体现的是成本意识、竞争意识和投入产出的意识。两者的结合点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必由之路,经营学校的本质就是精细地管理学校,让服务的需求、就业的需求成为学校改革、教育发展的真正驱动力。二是“技术立校”的观念:第一,技术立校是教育任务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教育有三大任务即人才培养、构建体系和知识贡献,而知识贡献具体落实到职业教育上就是技术贡献;第二,技术立校是人才市场的需求,学校要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与企业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要求零距离;第三,技术立校也是教育个性的追求,在泛文化科学教育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尤其要突出专业个性,增加技术含量,对职业学校而言,没有技术的学校是空壳,没有技术的学生是空身,是难以立足社会的,因此,技术立校是教育个性的本质彰显。而坚持技术立校,突出技术教育,显现技术效应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和合作。三是“生产育人”的观念:所谓生产育人,是指学校与生产单位相结合,以生产单位为主体,以开展生产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育人新理念,主要是强调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人才培养的实用性,把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同时,通过企业的生产环境和文化熏陶,加强 学生的职业人格教育和创业素质培养,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也需要我们加强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的生产和环境优势,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学到真本领,练就真才干。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生产育人等综合效应,达到努力培养人格完整、学有所长、知行合一、实践为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是校企合作范围有明显拓宽。各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合作情况,力求实现“三个拓宽”,即由单个企业向企业群拓宽,由单纯安排实习向与企业建立利益共同体拓宽,由简单推荐就业向订单式培养及工学结合拓宽。今后,有条件的学校主干专业至少要开拓3个紧密型企业。三是校企合作层次有明显提升。各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不断提升合作层次,丰富合作内涵,逐步实现“三个转变”:第一,要从软性合作向硬性合作转变。即从企业参与学校设置,课程确定到投入技术和设备,直至投资办学;第二,要从单向合作向双向合作转变。即从企业参与办学,录用毕业生,转向学校参与市场开发,技术进步和职工培训;第三,要从近期合作向长远合作转变。即从满足企业暂时性、松散性合作关系转为稳定性和紧密性关系。我们希望,每个学校都能结合实际,在现有的合作层次上有明显提升。四是校企合作的成效有明显提高。我们想,通过校企合作,能在以下五个方面有所体现:第一,通过探索,各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上能有一套成熟的作法和成功的经验;第二,通过实践,要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适用性和 推广性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第三,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内涵建设能得到加强,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第四,通过校企合作,能进一步提高学校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能力;第五,通过校企合作,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0%以上。五是校企合作的研究有明显进展。各校要把校企合作的研究作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的重要抓手,不断强化研究意识,突出研究重点,提高研究能力。各校要加强研究工作,力争做到“五个一”,即要有一个统筹管理,具体运作的研究组织;要有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研究队伍;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方向;要有一套管理的制度和运行机制;要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职教特征、五年制高职特点及联合学院特色的应用型研究成果。

三、对搞好校企合作工作的几点要求

校企合作工作是学院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各校要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1、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校要确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合作理念,切实把校企合作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并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各校可结合实际,成立由校长负责、各系科、部门负责人以及行业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加的校企合作委员会,或相应的组织机构,定期研究校企合作工作,协调处理校企合作中的有关 问题。同时,要制定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工作的相关制度,如《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规划》、《“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企合作研发中心管理办法》等。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推进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和新途径。要将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切实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把满足市场需求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及时总结、不断创新。同时,要积极寻求行业企业等多方资金投入,并设法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学院也将进一步加大宏观统筹,综合管理的力度,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专题汇报会、经验交流会、实地考察、参观互访等活动,加强对各校工作的检查与视导,协调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并将校企合作成效作为今后审核专业设置、下达招生计划及评价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2、要加强探索,大胆实践。各校要结合实际,采取措施,多形式、多途径推进校企合作工作,并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一是建立健全专业教学指导性组织。各校五年制高职专业,应按照专业或专业大类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或相关指导性组织,专业教学指导性组织的组成人员中相关行业或部门、社会用人单位管理和技术人员必须占50%以上;要建立和完善有关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活动,共同研究解决培养目标定位、专业教育改革、学生职业素质培 养、实习实训及毕业生就业等问题。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学指导性组织的作用,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积极开发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嫁接先进专业,培育特色专业,增强复合专业。同时,学院将通过已建立的数控等4大专业协作委员会,推动各分院专业教师的互聘、学分互认,促进校企结合、科研开发、设施设备等资源共享。二是推行“契约式”校企合作。由于校企合作关系具有动态性,一个学校或一个专业可以对应多个企业,反之,一个企业也可以对应多所学校,因此,在学校和企业相互选择过程中,必然存在竞争。为保障校企合作关系的相对稳定和健康发展,各校与企业要建立“契约式”的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探索订单合作、资金合作、教学合作、研发合作及产业合作等多种校合作。通过签订契约,确保校企合作的目标,具有稳定性,有利于双方的长期合作;合作内容具有,确定性,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式、合作形式等方面有明确的方向;合作权益,具有保障性,双方均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信守做出的承诺。通过建立“契约式”合作关系,有效规范双方合作的行为,保障校企合作的稳定开展,防止短期行为和流于形式。三是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各校要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体现特色、注重效益”的原则,根据学院“十一五”规划的有关要求,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必须由“双师型”教师担任基地负责人;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学校建设实训基地要充分听取企业意 见,聘请企业专家作为项目建设顾问,在方案制订、设备选型、物品采购、安装调试等环节上全方位参与、全过程跟踪,切实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各校高职主干专业必须建有1个综合型、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基地;其他专业可按大类建校内仿真模拟复合型实训基地。同时,在“十一五”期间,各校每个专业都必须建有2个以上校外实训基地,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以及学校教学要求,在合作企业厂区内设立“生产与教学合一型”校外实训基地,并要求每年都能接受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且至少连续3年能按当年毕业生的一定比例安排学生就业。同时,要充分发挥实训基地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及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注重提升实训基地建设的综合效益。学院将在下半年对各校实训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或抽查。四是校企联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各校要加强宣传,大力营造“崇尚实践,不尚空谈”的氛围,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使文化课教师了解专业知识,专业课教师掌握专业技能。每位专业教师要至少有1个以上稳定的行业或企业联系点,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的一线实践经历。各校每年要争取安排10%左右的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其它教师和管理人员也要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和调研,真正使教师做到联系一家企业,学精一门技术,结识一批专家,带好一批学生。要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或职业技能大赛。要在教师职称评审中重视校企合作能力及 实绩考核,鼓励和支持教师评聘第二专业技术职务。我们要求,“十一五”期间,各校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应达到50%以上。同时,各校要力争引进行业、企业和社会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能工巧匠充实专业教师队伍。另外,各校从行业企业聘请的专业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应不少于专业教师总数的15%。五是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各校要大胆探索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和顺利实现就业等创造条件。要加强与企业等实习单位的合作,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当前和未来我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指导思想。教材内容要紧密联系职业实践,要将从企业了解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及时引入专业教材,使课程、教材更具先进性和实用性。要建立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要积极利用校企已有的技能鉴定站(所)开展技能鉴定工作,同时,还要主动与劳动、人事及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积极参与新领域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的制定,把教学计划和证书标准有机结合,用证书推动培养模式的改革。今后,凡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专业,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原则上多要求取得行业或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证书。

3、要加强服务,稳固支点。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和企业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互利共赢是校企双方都应遵守的基本规则。要真正建立校企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就必须使企业感到与学校的合作是双赢的事业,学校不只是一个企业资源的“索取者”,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学校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因此,各校要不断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一是要支持企业生产。在企业遇到阶段性、临时性的突击生产任务时,如果人手紧缺需要学校支持,学校要在不影响学生学业的情况下,对课时安排作适当调整,派出学生支援企业生产,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二是给企业以技术支持。各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人才集中、技术集中的优势,派出教师帮助企业做市场调研、信息咨询,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联合成立攻关小组、校企合作工作室、研发中心及科研生产联合体等,进行新产品开发和设计以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合作,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把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作为提升校企合作层次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三是为企业培训员工。各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专业特点,要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培训计划,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的设施和场地,选派骨干教师,用学校科学正规的管理规则、健全完善的教学体系、行之有效的育人方式,帮助企业开展各类人员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各校为企业培训原则上每年不少于3期,或培训各类人员的数量不低于当年在校生人数的10%,为企 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以学校的实力和服务的水平稳固校企合作的支点。

4、要加强研究,深入探讨。从总体上看,目前校企合作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专业可借鉴的成熟模式,对现状研究及模式研究也才刚刚起步,定性研究少,定量研究更少,加之,五年制高职教育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的研究又相对滞后,更需要加快研究步伐。因此,各校要认真重视,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加大力度。要强化科研意识,成立研究组织,明确研究专题,并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共同研讨。要结合行业协会、职教学会下达的研究课题,针对本校工作的特色,对校企合作工作进行系统研究、深入探讨,并划拨一定经费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而又适度超前的指导思想,不断提高研究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注意对校企合作的做法、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对实践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进行分析和剖析,并着重对校企结合的合作模式、实现途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层思考,深入探索,努力形成一批理论水平较好,实用价值较高的应用型成果。学院最近下发了加强学校科研工作的意见,对开展科研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我们将利用省职教协会五年制高职分会的平台,组织校企合作的课题研究和理论研讨,并开展论文评选等活动,加大理论研究的 力度,真正做到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理论。

上一篇:推理与证明单元测试题下一篇:预备党员转正思想汇报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