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后反思(共11篇)
1.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后反思 篇一
在新课标的学习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有时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或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又往往需要对教材进行拓展。那么,如何拓展教材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拓展教材时要注意作到“适时、适度、有用”。
1、拓展教材要适时。
拓展教材是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拓展教材要适时,该拓展时就拓展,不该拓展时就不要拓展。一般来说,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的地方,适时地拓展一下教材,更有利于教学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在《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观摩研讨课中,我就比较注意到这一点:我通过四张幻灯片,精心铺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再通过三个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然后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拓展-----进行扩展练习。让学生展开想像,续编小红马和小骆驼再次相见的故事,并表演小红马和小骆驼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主题等已初步理解和掌握,这时通过扩展练习的形式对教材进行拓展,就显得很适时,起到一种水到渠成、恰到好处的作用,不仅深化了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且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拓展教材要适度。
拓展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要适度。从内容上说,拓展过多往往造成喧宾夺主、主次不分,拓展过少往往又达不到目的;同样,从时间上说,拓展用时过多和过少也不好,过多会造成后续的教学时间的紧张,甚至冲淡教学的目标,使重点不突出,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从形式上说,拓展的手法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但也要适度和恰当,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随意发挥,漫无边际。总之,世间万事万物,过犹不及,妙在适度,拓展教材也是如此,我们常说的“过度拓展,会适得其反,拓展不够或者拓展不到位,终纠反受其累”就是这个道理。同样是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个别老师喜欢在课的导入时拓展教材,用半节课的时间为学生介绍有关骆驼的形态外貌、个头大小、性情特点、种类、分布、用途、以及古代的骆驼商队等知识,然后才引入教学。这种拓展,内容上过多过滥、时间使用上本末倒置,且形式单一;这种拓展,是不科学、不合理、不恰当的,给人的印象:“那是在上生物课,而不是语文课。”这也是以前很多人所痛批的“语文课不像语文课”。
3、拓展教材要有用。
拓展教材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是为了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拓展教材必需要有用。正如前面提到的有的教师在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在导入时大肆拓展有关骆驼的知识,虽然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多开阔视野,多积蓄有关的知识的良好用心是好的,但是这样拓展教材对课堂教学、对文本的理解作用不大,甚至还起反作用。因为文本的主旨是“通过小红马和小骆驼的故事,告诉人们,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只看外表,必须用辩证的眼光去看。”这样对教材的拓展既不能体现文本的这一主旨,而且还会误导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骆驼的有关知识上,造成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和对文本的阅读、体会、感悟等粗浅化,甚至异化。所以说,对教学没用的拓展,没有好过有!
2.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后反思 篇二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题中的“我”是指谁?(小骆驼)
2. 小骆驼一开始是不是就感到自豪的呢?(不是)它一开始是感到——(委屈)
3. 小骆驼为什么感到委屈?小红马觉得小骆驼哪些地方长得难看?
二、 感受沙漠
1. 知道了小骆驼的心事,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感到委屈,骆驼妈妈决定要带小骆驼去沙漠里走一趟。
2.同学们,你们了解沙漠吗?谁能给大家说说?(学生交流)
3. 在课文的第3~4自然段中,也有许多描写沙漠的句子和词语,你能快速地把它们找出来吗?(用曲线画出)学生画出后交流。
(相机出示沙漠词句:茫茫的大沙漠/松散的沙子/无边无际的沙漠/说话间,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4. 沙漠到底是什么样的,让我们再来看看。(课件展示)
5. 现在,你们知道怎样读好这些词句了吗?(指名读,齐读)
6. 沙漠里的气候和环境真是太可怕了,小骆驼和妈妈会不会遇到危险呢?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到大沙漠里去看看吧!
三、 感悟自豪
1. 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跟着骆驼妈妈和小骆驼一起做一次沙漠旅行,看看最后小骆驼的想法有什么改变。
2. 学生讨论交流。(板书:自豪)那么,骆驼的脚掌、驼峰、睫毛是怎么让小骆驼感到自豪的?它们在沙漠中到底有怎样的作用呢?
▲ 脚掌。妈妈指着脚下松散的沙子,对小骆驼说:“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1) 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陷不进沙子)
(2) 你们瞧——(映示录像,体会骆驼脚掌的又大又厚,陷不进沙子里。)
(3) 正因为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所以在沙漠松散的沙子上也能自由行走。(指名读)
(4) 比较句子:
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就拔不出来了。
你觉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体会妈妈的自豪、骄傲。(齐读原句)
(5) 小骆驼听了妈妈的话,心里会想些什么?
▲ 驼峰。他们走哇,走哇,走了很远很远。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小骆驼担心地问妈妈:“再走下去,我们饿了怎么办呢?”妈妈说:“我们背上的这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1) 从骆驼妈妈回答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有了驼峰,在沙漠中就不怕——(没有食物吃,就不怕饿了)
谁来做一回小骆驼,说一说。
(2) 引读“妈妈说……”,仔细再读读妈妈的话,你还能读出什么?
抓住重点词语“足够”,体会妈妈对自己身上的驼峰十分满意、有信心、十分自豪。
带着自信、自豪的语气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3) 听了妈妈的话,小骆驼心里会想些什么?
▲ 睫毛。说话间,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妈妈让小骆驼俯下身子,闭上鼻孔和眼睛。一会儿,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
(1) 听——(播放风声)引导学生想象: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 风沙过后,小骆驼明白了什么?(挡住风沙)
3.小骆驼通过妈妈的亲切教导和自己的亲身体验,终于明白了:原来看似难看的驼峰、脚掌、睫毛却有这么大的作用啊!
4. 沙漠中这样恶劣的环境,他们都能安然地度过,骆驼真是了不起。其实,他们也是我们人类越过沙漠必不可少的好朋友。瞧!这里有一些关于骆驼的小资料,请大家读读。
5. 现在,你们更加明白小骆驼为什么这么自豪了吧。
6. 小骆驼会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因为……”让学生说理由。
7. 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小骆驼的自豪读出来吗?(生齐读第5自然段)
四、 续编故事
1. 小骆驼和妈妈的沙漠旅行结束了。同学们从这次旅行中有没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辨别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要看有没有用处)
2. 后来有一次,小骆驼又去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红马。小红马说:“喂!你这个难看的家伙怎么又来了?”如果你是小骆驼,这回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3. 小骆驼们,你们都可以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给课题加上感叹号,再次齐读课题,读出自豪的语气。
4. 现在老师就是那只小红马。看着你们这样一群自豪的小骆驼,听了你们的介绍,我很自卑。我怎么就没有两个可以贮存养料的肉疙瘩、没有双层睫毛?怎么我的马蹄是这样的细小,还硬梆梆的?你们觉得呢?(生安慰“小红马”)
5. 小骆驼和小红马都发现了自己的优点,都感到十分自豪了。那么你们自己应该感到自豪的是什么呢?
6. 总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感到自豪,看到同学们那么自信,老师也同样为有你们这样一群自信的学生而感到自豪。所以,我们都可以说——(生齐说)“我们都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3.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 篇三
我阅读这篇文章,从上面所说改变了我。那如何用其改变孩子呢?
课文中小红马只说了一句话,小骆驼最后明白了道理并没有找小红马讲述自己并不难看。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编者没有把小红马置于让人讨厌的境界中。所以,我读这篇文章,我感觉到小红马非常真实,像生活中的许多人那样真实。如果小骆驼不去照“镜子”,也许小红马不会说,也就是说小红马的那些话其实是对小骆驼自我欣赏的一种否定,我们大人教育孩子不是也常常用到“臭美”一词吗?小红马的直言,其实就是让小骆驼更好的认识自己。生活中不能缺少像小红马这样的人,因为这类人能够让好多人清醒,更好地认识自己。
小骆驼的妈妈是大人了,所以面对孩子的`困惑,没有直接去找小红马论理,没有在孩子面前埋怨小红马,而是用事实让孩子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个性,知道自己的优势,知道自己原来如此。这是让孩子长大的一种教育,是非常人性化的教育,也是非常科学的教育。所以说,孩子父母们可以从这篇文章中学会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面。这也是这篇文章给予人的另外一种收获。当然这篇文章运用的这个方法,也是每位同学应该有的。在课堂上,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甚至也会针对你的缺点提出问题,在家庭里父母也常常会提出有关问题,在同学间,在社会上这样的问题肯定也会经常性的出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用事实说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学习这篇课文,孩子们一定要有着这种收获,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收获这一点并不难,并不需要孩子做多少高难度的事来。
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后反思 篇四
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己任,而如何让学生超越语言文字的内容,走出狭小的课堂,是每个语文教师所应思考的。我认为学生一旦展开丰富的想象,就能在与课文的心灵对话中,使“静”的课文变成“动”,“死”的课文变“活”,能身处狭室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融,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在《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中,小骆驼听了小红马说它难看的话觉得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跟眼毛的作用。我利用文章留下的“空白”,启发学生想象,续写故事:沙漠旅行后,小红马和小骆驼再遇……
学生有的想象小骆驼向小红马介绍了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眼毛的作用,以理服人,使小红马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有的想象小红马和小骆驼再去沙漠旅行,实地体验。
5.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篇五
第二天,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又看见了,就又嘲讽到:“你这个丑八怪,小动物们都害怕被你传染。”还故意把身子扭过去,小骆驼平静地说:“我的脚掌虽然又大又厚,但是它可以帮助我不陷进沙子里。身上的两个肉疙瘩叫驼峰,在沙漠里可以帮我储存养分,还有眼上的两层眼睫毛,它可以帮助我阻挡沙子进到眼睛里。”小红马说:“我不信。”“我们可以在沙漠里来比赛一下吧!”小骆驼说。
第三天,小红马跟着小骆驼一起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小红马不小心踩进了沙子里,小骆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小红马拉上来,小红马说:“啊!真险呀!”他们又走了很长很长的路,小红马感觉又饿又渴,但还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但小红马看到小骆驼还是很轻松地走着,看起来一点也不累,就问:“小骆驼,你为什么不饿哪?”小骆驼说:“因为我的驼峰里面贮存着营养,所以我不会饿的。”说话间,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来,小骆驼赶紧俯下身子,闭上眼睛和鼻孔,小红马也学着小骆驼一样,一会,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眼睛和鼻孔没有进一点沙子,小红马却因为沙子进到眼睛里,疼的“哇哇”直叫。
最后,不骆驼和小红马走出了沙漠,小红马羞愧地说:“我不应该嘲讽你,我们以后做朋友好吗?”小骆驼说:“好啊!”从此,小红马和小骆驼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6.《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续写 篇六
有一天,小骆驼又在小溪边照“镜子”恰巧,小红马也来了,他又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照来照去,还是那副丑样!你的脚掌又大又厚,长着两层睫毛,背上有两个肉疙瘩,别臭 美了!”
听到这里,小骆驼再也忍耐不住了,可他还是心平气和地说:“小红马,我一点也不觉得自己难看,你一点也不了解我们骆驼家族,让我来告诉你一个秘密吧!你知道人类为什么称呼我们是‘沙漠之舟’吗?那是因为我们一次吃饱喝足之后,几天、十几天不吃饭、不喝水都不碍事。我们最长时间可以忍耐一个月。一个月内不吃食物,不喝水,也不会危及生命。这就是我们藏在肉疙瘩里面的特异功能!所以我们擅长在沙漠里行走,为人类运输各种货物。厉害吧!”
“太了不起啦!”小红马情不自禁地尖叫起来。
“还有呢”,小骆驼自豪地说,“多亏我们那又大又厚的脚掌,才不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沙漠里常常有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我们只要俯下身子,闭上鼻孔和眼睛,沙子绝对不会飞进鼻孔和眼睛里,这都是上层睫毛的作用呀!”小骆驼停顿了一下,脸上带着真诚的微笑说“小红马,你敢跟我到沙漠里比一场吗?”
听了小骆驼的这一番话,小红马惭愧地低下了头。小红马不好意思地说:“我明白了,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光注意外表,必须运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也千万不要因为被别人否定而自卑气馁。只要自己是有用的,就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7.《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案 篇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正确的审美观教育。
2、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能简要口述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小朋友见过骆驼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的?(指名学生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骆驼的,题目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板书)
二、自学
1、出示自学题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的字。
疙瘩 自豪 骆驼 委屈 足够 沙漠 小溪 陷进 养料
风沙 茫茫 贮存 俯下身子 铺天盖地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后进生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一说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第3、4自然段)
4、指名读自学题(2)的词语,注意3个带点字都读轻声,教师领读这3个词语。
5、说一说“自豪、委屈、足够、小溪、陷进、养料、风沙”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生说出意思后,教师要进一步追问是怎么学会的。学生说不出来要引导他们反复读课文、看课文插图来加以理解。
6、小结自学情况,表扬学得好的,鼓励学得不够好的
四、精读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1、2自然段写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
(3)指名读,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得怎么样,提醒学生注意通过读体会小骆驼照镜子时候的心情,读准小红马批评小骆驼难看时的语气,并通过读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4)分组齐读这一部分课文。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1)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鼻”和“陷”的写法。
(2)学生当堂描红,教师注意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还可以适当播放一些轻音乐,以减轻学生课堂疲劳。
(3)及时反馈,指出优缺点,进行强化练习。
(4)欣赏佳作。
8.《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续写 篇八
小骆驼听了,自豪地说:“我的脚掌、睫毛和背上的驼峰,它们在沙漠里的作用可大了!”
“我不相信。”小红马说:“有本事你带我到沙漠里走一次。”
“那我们上路吧。”说完,小骆驼带着小红马走进了茫茫的沙漠。
刚走了几步,小红马的脚就陷进沙子里了,好不容易才把脚给拔出来,而小骆驼走路稳稳当当的,像走平路一样。
又走了一段,突然,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了过来。小骆驼让小红马赶紧俯下身子,闭上眼睛。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而小红马却被沙子迷红了眼。小红马对小骆驼说:“我们还是回家吧,我饿了,你为什么不饿呢?”
“我背上的驼峰贮存着养料,足够路上用的了。”小骆驼解释道。
9.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续写 篇九
一天,小骆驼又在小溪边喝水,恰巧小红马看见了,就不屑一顾地对小骆驼说:“你长得这么丑,怎么还好意思出来见人?”小骆驼却自豪地说:“别看我的脚掌。睫毛、驼峰都长得不好看,但它们在沙漠都有很大的用处呢!”“不可能。”小红马大喊。“那你和我到沙漠里走一趟吧。”“走就走呗!”小红马毫不在乎地说。
第二天,小红马和小骆驼一起走进了沙漠。沙漠一望无边,太阳像一个大火球,在烘烤着沙漠。小红马热得满头大汗,心里却想:不就有点热嘛,我倒要看看小骆驼的那三样破东西在沙漠里有什么用处。不一会儿,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小骆驼赶忙俯下身子,闭上眼睛和鼻孔。而小红马呢?眼睛、鼻孔里全是沙子,难受极了。小红马过了好一会才把眼睛、鼻孔里的沙子全部弄掉,更不服气地说:“也就这一个小用处吧!”可是,没过多久,小红马的肚子就想起了“咕咕之歌”,心里却依然不服气,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走。
忽然,小红马发现自己的腿已经被沙子陷进去了,它还是不服气,想把自己的蹄子拔出来,可是却发现自己的身子越来越往下沉,一直沉到了下巴。小红马急得汗如雨下,看着小骆驼越走越远,心想:如果我不嘲笑小骆驼的话,就不会跟它来到沙漠,最后就不会落到如此下场。于是它赶忙大喊:“小骆驼,救命啊!快来帮帮我呀!”小骆驼急忙跑回来,把小红马拉了出来。小红马面红耳赤,惭愧地说:“对不起,小骆驼,我不应该嘲笑你……
10.续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篇十
小红马一到沙漠,就不停地跑呀,跑呀!过深深地陷进了金黄的沙子里,怎样挣扎都逃不出来,像陷进了沼泽一样。小红马瘫了下来,望着那无情的大沙漠,他绝望了。
而小骆驼呢,他远远地就听见了小红马的声音,便连忙跑到了他身边。小红马抬头看到了他,眼里又燃起了希望:“小骆驼,快来救救我。对不起,我错了,不应该以貌取人,嘲笑你。”
“小红马,没关系,我们还是好朋友。”说着,小红马又拉又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小红马拔了出来。、
“小骆驼,我在沙漠里走,脚老陷进沙子。你怎么不陷进沙子。”
“我们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不容易陷进沙子。”
“那我怎么办呢?”
“这样吧,你试试这个东西。”说着,他拿出两个黑乎乎的东西。
“这是什么?”
“这是克隆的骆驼脚掌。你把它套进你的马蹄里。”小骆驼自豪地说,“这是我爸爸研制出来的。”
“你们骆驼真聪明。”小骆驼羡慕地说。
正在这时,一阵风吹了过来。小骆驼说:“小红马,你快到石头后去避避。”
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来,小红马因为躲在了石头后面,鼻子、眼睛里没有沙子,而小骆驼因为闭上了鼻子和眼睛,所以也没有进沙子。
风沙过后,小红马感激地说:“小骆驼,你真好!”
“没关系,我们是好朋友。好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之后,他们又遇到了饥饿、干渴、迷路……小骆驼和小红马的固结合作,一一化解了这些灾难。
11.《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案 篇十一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正确的审美观教育。
2、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准备
小黑板,板贴用的词句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红马、小骆驼、和骆驼妈妈头饰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见过骆驼吗?谁能说一说你见到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对骆驼的了解。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骆驼的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我是谁? 为什么应该感到自豪?开始我不自豪吗?)
二、体验探究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想一想课题是谁说的?在什情况下说的?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的字。疙瘩 自豪 骆驼 委屈 足够 沙漠
三、对话互动
交流读书情况:
1、检查生字词
2、检查读书情况
几句难读的句子: 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哪!” 妈妈说:“我们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学生个别读,齐读)
3、教师根据学情导读课文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生说)
四、建构生成 学习生字
左右结构:镜料够陷铺 上下结构:委
上中下结构:豪
半包围结构:疼趟
:亏
生描红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正确的审美观教育。
2、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能简要口述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红马、小骆驼、和骆驼妈妈头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5)谁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6)指名读——评评他读得怎么样读——都来读读。
眼毛:
(1)放录音呼呼的风声,感受风沙铺天盖地。师问:“这么大的风沙,能前进吗?
(2){出示}说话间,一阵风铺天盖地刮过来。妈妈让小骆驼俯下身子,闭上鼻孔和眼睛。一会儿,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
(2)想象当时的样子,读好这句话。
(3)板书:挡住风沙
〔设计意图:通过放录音可以渲染气氛,把学生也带进环境恶劣的大沙漠,同时也能够更深地体会到小骆驼的自豪之情,既创设了情境,又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师小结:原来看似难看的驼峰、脚掌、眼毛都有这么大的作用啊!如果你是小红马,你还会嘲笑小骆驼吗?在茫茫的大沙漠里,骆驼给了人们很大的帮助,可是我们人越过沙漠必不可少的好朋友呀,人们给它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称为“沙漠之舟”。
5、让我们齐读3、4小节,再次体会骆驼驼峰、脚掌、眼毛的作用。
(四)精读最后一节,深化理解
1、过渡:妈妈的亲切教导,自己的亲身体验,使小骆驼明白了什么呢?
2、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3、指名读课文,引导评判学生是否带了自豪的感情读这一部分课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1)思考:小骆驼想到了什么才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2)讨论。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4、如果你是小骆驼,能跟别人说说你是怎样穿过环境恶劣的大沙漠吗?学生戴好头饰,同位表演。然后指名台前表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用意是让学生以自述的方式,具体说出小骆驼的驼峰、脚掌、和眼毛的作用,以说促读,训练思维和说话能力。)
续编故事生活感悟
{出示书上插图}
后来有一天,小骆驼又去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红马,小红马说:“瞧,你长得这么难看,还来照什么镜子呀?快去美容院里美美容再来照吧!”想象一下,这回小骆驼会怎么说呢?
1、同桌讨论讨论。
2、抽同学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通过表演,张扬个性,提高了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
四、建构生成
1、小骆驼虽然难看,但它身上的这些看似难看的外表在沙漠中的用处很大,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或体会呢?
(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看有没有什么用处)
2、我们身边,你还发现有哪些外表看似难看,却很有用的事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悟出其中的道理,避免了生硬的说教,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附板书:驼峰——肉疙瘩——贮存养料
脚掌——又大又厚——陷不进沙子
眼睛——双层眼毛——挡住风沙
(委屈)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后反思】推荐阅读: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课文原文11-18
中国并不应该为廉价劳动力优势感到庆幸10-27
她让我感到半命题作文:她让我感到忧伤12-24
他让我感到敬佩09-07
我感到了温馨作文11-29
我感到自豪400字的作文09-02
篮球让我感到快乐作文11-02
团结让我感到温暖作文12-23
它让我感到幸福中考满分作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