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和创新发展总结(精选8篇)
1.改革和创新发展总结 篇一
突破创新发展
全面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
——全省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工作座谈会汇报材料
汉中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根据省上安排,现将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综合改革有新要求。
今年7月全省人口计生综合改革会议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市委、政府领导充分认识到人口计生综合改革新机制建设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重要举措施。市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同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人口计生干部及部分计生户座谈,广泛征询各方面意见建议,先后召开了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成员部门会议、三长会议(县长、主管县长、计生局长)、市级四大班子主管领导联席会议、常务会、常委会,客观分析全市的人口计生工作形式,针对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及新的任务,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了开展综合改革,建立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上来。二是强化政府行为,切实转变领导方式。我们把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纳
入社会经济改革的全局和党委、政府重大事项督查内容,坚持人口计生工作综合决策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在领导行为上重点实现了“三个转变”。即:在人口计生工作目标责任定位上,由以往只对出生人口控制结果负总责转到对当地人口计生事业改革发展和建立新机制负总责;在领导方式上,由只重视计划生育部门的作用转到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参与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施治;在领导作风上,由原则领导转到具体领导上来,切实解决影响人口与计和一工作,尤其是影响综合改革深入开展的具体问题。三是确立改革思路,加强对综合改革工作的全面指导。市委、市政府制发了《汉中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确立了我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体制机制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及保障措施,重点要建立统筹决策、依法行政、公共服务、宣传向导、村民自治等六个机制,并以组织保障、经费保障、目标责任绩效考核等三项制度为措施确保实施意见的顺利进行。
二、出台文件,综合改革环境优化。
市委、市政府坚持人口与经济社会综合决策,坚持走采取综合措施,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不断健全管理体系,理顺管理关系,提供政策支持,逐步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出台了八个文件来决策综合改革:一是《建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要建立统筹决策机制、依法行政机制、公共服务机制、宣传倡导机制、利益导向机制、村(居)民自
治机制等六个机制。二是《成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小组的通知》,将市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更改为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小组。三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小组成员部门工作职责》。将市委办、政府办等31个部门职责明细化。四是《建立全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实施意见》。围绕计划生育家庭在养老保障、抵御风险、奖励优惠、成才就业、优生健康、家庭致富等六个方面,建立起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为各项奖励优惠政策的落实兑现提出了保障依据。五是《市级领导、部门联系县区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制度》。确定了市级领导和部门领导要定期或不定期到所联系县区开展人口计生工作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县区人口计生工作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和重大举措,参与县区人口计生工作的重大活动,帮助县区确定人口计生工作发展改革思路和重大目标任务,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督促检查所联系县区贯彻落实中、省、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决策部署情况,科学指导县区人口计生工作健康发展等主要任务。六是《严格实行领导干部计划生育工作问责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党政主要领导在任期内所在地区工作滑坡或问题严重,不予提拔,并实行问责;对当年未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任务,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不到位,发生计划生育重大责任事故和行政执法恶性案件的县、乡,坚决实行“一票否决”。是稳步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的组织保障、政治措施。七是《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建立起了
“政府领导、部门配合、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保障有力、严格考核”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新机制,形成了“部门联动、城乡联手、技术保障、便民维权”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格局。八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成员部门工作任务及协调会议制度》。从服务、管理和考核三个方面给考核办、公安、工商等14个部门分解了任务。并由市政府主管市长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联席会议,将会议内容以纪要形式下发,作为考核工作重要依据。
三、“三项改革”、“四个创新”,综合改革有新举措。三项改革:一是改革基层统计。对村一级报表资料进行归纳整合,精简后的档案资料由市人口计生局统一模式、统一口径,避免填报内容的相互交叉,报表上报前由政府分管领导签字把关,挤干“水分”;二是改革抽查制度。坚持“月查季排”制度,每月有重点地抽查一个县区,每季度开展一次全面排查,在抽查中,结合信访定点,不打招呼直接进村入户,保证了抽查数据的准确性;三是改革考核办法。结合省上的考核办法制定考核方案、细化内容、量化指标,在考核点的确定上,由纪检部门同志现场抽取,避免暗箱操作,在年终考核时,由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小组各成员部门共同参与、集体评定,对考核最后一名的县区,由市委、市政府下发文件,给予黄牌预警,并对领导班子由分管市长或组织、纪检部门进行谈话,给予三 4
个月整改期限,整改不到位的由市委、市政府给予黄牌警告,黄牌警告之后工作仍无起色的,年终工作考核给予“一票否决”。
“四个创新”:一是开展“关爱女孩、以爱相助”结对帮扶活动。市上副县级以上、县上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及市、县人口计生系统所有干部职工并动员社会各界人士每人结对帮扶一个独女户或双女户困难家庭,一帮三年。市委书记两次到帮扶家庭中扶助资金,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女孩户家庭进行危房改造,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截至目前,共有5900多名贫困女孩受到帮扶,共帮扶现金75.2万元,米、面、油等生活服务器和学习用品价值36.04万元,恢复中小学业60人,资助大学学业40人,救助患病女孩45人,救助长期患病女孩父母277人。二是开展无违法生育乡镇创建活动。为降低低生育水平反弹的现实风险,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无违法生育乡镇创建活动。用3年时间,使全市90%以上的乡镇创建达标,今年首批创建76个乡镇。三是推行外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户主承诺书制度。全市实行流动人口户主承诺书制度,对签订户主承诺书的流动人口除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和免费服务外,可免予寄回季度“三查”证明,此项举措极大地减轻了流动人口的负担,受到广泛好评。全市已签订承诺书98289户,签订率达95.6%。四是建立“县领导、乡负责、村为主、户落实”工作机制。各村委会或计生协会年初和户主签订责任书,明确权利、义务与责任,签订责任书的家庭将在计生奖励、小额信贷、扶贫开发、项目扶持、新农村新家庭建设等方面享受优先优惠政策,真正把家庭小分子和社会大系统联系起来,使每个家庭既有利益又有责任。全市户主责任书签订率达98%以上。
四、以“两个工程”为抓手,综合改革有新突破。
1、认真抓好“两个工程”: 一是扎实推进母亲健康工程。母亲健康工程开展以来,全市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345.53万,购臵各类检查设备253台,印发宣传品50余万份,组建了42个检查组731名专业人员投入到健康检查之中。共免费健康检查育龄妇女604078人,占应查人数662927人的91%,发现患病人数为281273人,已治疗163124人,治愈49753人。二是认真开展优生促进工程。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计生、卫生、宣传、民政、教育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市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实施方案》,加强试点县的监督和技术指导,为5591名育龄妇女免费发放叶酸制剂3787盒,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筛查,有60余例异常妊娠对象自愿接受了人工流产术。
2、加快服务站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市财政每年拿出260万元投入到乡级服务站建设上,今年又争取灾后恢复重建资金3160万和中央预算投资247万元,完成81个服务站项目建设。
3、巩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成果,再接再厉创国优、省优。**县、**县创建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有5个县区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11个
县区创建为市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
四、县区积极主动,综合改革出实招。
我市11县区和经济开发区都分别从实际出发,建立了以县为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体制机制。一是调整领导小组,增加成员部门。各县区都成立了县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进一步增强统筹协调能力,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二是明确考核奖惩,量化考核依据。**、***、**实行乡镇、部门末尾排名制,对不认真履行职责、数据不实、领导不力,在各级抽查检查中出现重大问题且考核排名最后的,予以“一票否决”,乡镇、部门领导三年不能提拔,单位不得评为先进集体,个人不得评为优秀;**、**、**、**等县把县级部门人口计生工作责任书明细化,依据各自职责定任务,加大了部门考核力度;三是健全保障机制,增进民本意识。**、**、**等县区出台并实施了为独生子女户办理养老保险政策;**、**、**、等县区为技术服务机构充实了专业技术人员;11县区和经济开发区都已将计划生育中心户长报酬纳入财政预算,**、**等县已提高到每月50元;四是巩固基层基础,织牢网底。全市234个乡镇计生办都保证了1至2名公务员,***、**、**等县明确了计生办为乡镇内设机构,定位副科级,计生办主任由副乡镇长担任,设专职副主任。全市共编印下发了《*市村级人口计生手册》《**市计划生育中心户长工作手册》、《**、市村级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手册》三册4万份,规范了村级组织
工作任务,明确了工作方法、责任要求、奖惩措施。五是积极争创信息化建设项目县。11个县区建立了人口计生信息网站和网络平台,实现了省、市、县、乡互联互通。继*、**创建信息化项目县之后,**、**两县今年正在积极主动争创。
自我市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工作的推行,使我市人口计生质量指标大幅提升,2009年新出生28849人,出生率为8.22‰,同比增长0.16‰;自然增长率为1.79‰,同比增长0.17‰。计划生育率为97.94%,重点对象“三查”率为99.06%。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继续保持在正常范围。
我们汉中的综合改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咸阳等市还有差距,我们会按这次会议精神和要求,加倍努力,再鼓干劲,迎头赶上。我们坚信在省人口计生委的精心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沿着既定方针,一定能够在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工作中创出经验,为我市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改革和创新发展总结 篇二
2014年1月17日, 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栋梁在讲话中强调, 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 全面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强化红线意识, 勇于改革创新, 落实安全责任, 重抓预防治本, 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 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形势依然严峻
2013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全面组织开展了彻底的安全大检查, 排查治理隐患681.5万项, 整改率97.9%;强力实施煤矿安全“双七条”, 全年关闭小煤矿700余处, 瓦斯事故下降20.8%;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重点县指导监控, 全国关闭了9 000余座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关闭转产和搬迁危化品企业855家、关闭退出烟花爆竹生产企业308家、治理了790个无主尾矿库;持续开展“打非治违”, 全国共查处典型非法违法行为112.5万起, 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222.8万起, 查处结案重特大事故44起;安全科技、安全生产标准化、应急救援、教育培训等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8.2%和3.5%、较大事故下降17.8%和17.2%、重特大事故下降16.9%和5.9%。
杨栋梁在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时指出, 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形势依然严峻, 突出表现在重特大事故尚未有效遏制, 有15个省份发生了1〜2起重大事故、8个省份发生了3起及以上重大事故、吉林和山东各发生2起特别重大事故, 暴露出一些地区和单位“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没有牢固树立, 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 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安全监管工作存在差距。
抓好“七个强化”
对2014年的安全生产工作, 杨栋梁提出要抓好“七个强化”。
一是强化“红线”意识,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在经济发展和城乡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要严把安全关, 多措并举, 加快推动实施安全发展战略。
二是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突出企业的主体责任, 实行最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 加大安全生产考核权重, 落实安全生产和重大事故风险“一票否决”, 建立强有力的考核评价和约束机制。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工作体制机制。
三是强化安全监管体制改革, 明确安监部门综合监管职责, 规范有关部门安全监管责任, 充实和加强基层安全生产执法力量, 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 探索和运用市场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工作。
四是强化依法治理, 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 铁腕打击各类非法违法行为, 加大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 公开处理和审判典型事故, 加强警示教育。
五是强化煤矿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治本攻坚, 深入开展“保护矿工生命, 矿长守规尽责”主题实践年活动, 监管监察人员与万名矿长面对面谈心对话, 做好煤矿安全帮促工作。突出50个煤矿、50个金属与非金属矿山、60个危险化学品、22个烟花爆竹安全生产重点县, 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
六是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四不两直”检查方式以及安全科技、应急管理、教育培训等长效机制建设, 加强企业安全管理, 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七是强化安全监管监察队伍自身建设, 增强坚守“红线”、敢于担当、善抓落实、改革创新和廉洁自律“五个能力”, 切实肩负起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神圣使命。
3.改革和创新发展总结 篇三
[关键词]《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论》改革创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论》是由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陈剑旄教授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这是该院全体教职工结合学院实际,学习科学发展观取得的重大成果,为改革开放3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为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经典范例。全书针对改革开放新时期高职院校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高职教育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深入的分析,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同时,该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启发意义大,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概而言之,高职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以新课程改革为趋向,以科学发展为目的,加强改革与创新,全员建设美好较园。
一、以正确的理念为指导
高职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我国经济振兴呼唤高职教育,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不仅发展规模扩大,而且内涵建设也得到了拓展和提升。各职业院校正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教学质量。湖南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以人才强校、专业兴校、质量立校、勤俭持校、特色名校为办学理念,以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科学决策、依法治校、协调发展为治校理念,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依法办学,让学生学到真本领、找到好工作。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湖南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为其他职业院校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二、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一)把握高职学生的特点,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来源“五花八门”,文化基础各异,文化程度高低不同,而且一部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行为品质相对较低。一些高职生是抱着无奈的心态就读高职院校,往往在以前的学习中往往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厌学情绪较突出。再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主观偏见,他们往往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对所学知识觉得理论性太强,或者认为所学知识在实际中没有多大作用,因而常常逃课,还抱着60分万岁的态度。高职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和自主性增强的阶段,他们叛逆心理较强,容易陷于错误难以自拔。由教学实践不难发现。部分学生不是不爱学习,而是不爱读书,没有读书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连自己都瞧不起学生,那么,等于瞧不起教师这一职业,也就难以将学生培养成长。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聆听学生的声音,看他们需要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相信每名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引导他们突破自我设限,激发他们“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具有“双师资格”的新型教师
教师站在职业教育阵地的最前沿,是进行教育的关键。教师直接与学生接触,对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素质的学生。观念是实践活动的先导,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从而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鉴于教师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应打造一支既会教书又会育人、既懂得基本知识又掌握基本技能、既具有丰富经验又能与时俱进的教师队伍,培养具有“双师资格”的新型教师,为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三)提供教学设施等方面的条件,是实现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重要保障
为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尽可能争取和专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合作,按照教育部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建立和健全各种制度,制定完备的教学基本文件,在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化上下功夫,为生均经费和教师待遇的提高提供充沛的物质和经济支撑。
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
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学生时代感强的特点,广泛宣传发动,在校报、广播、校园网站等媒体开辟专栏或专题节目,通过新闻报道、专家点评、讲座、知识竞赛、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习讨论活动,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营造氛围。应以先进文化为典范。抓典型、树榜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开展主题活动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转化为高职生的价值追求、行为准则和生活习惯。
四、以新课程改革为趋向
根据国家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精神,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的主要载体。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理念和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倡导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等在信息网络条件下的更大改革,把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选择性课程等多种新的尝试纳入发展目标。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新课程改革强调发挥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角色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接受新的课程观、目标发展观、教学观、评价观,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
五、以科学发展为目的
4.改革和创新发展总结 篇四
一、加强领导,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的部署上来全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跨越发展大讨论”动员大会结束后,市妇联党组高度重视,将大讨论活动摆到议事日程。
(一)成立机构 狠抓落实。为确保妇联机关“大讨论活动”的正常开展,市妇联成立了由党组书记、主席ddd任组长,副主席ddd任副组长,办公室、宣传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有专人负责具体承办大讨论活动日常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为整个“大讨论”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结合实际 制定方案。为使大讨论活动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进行,市妇联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部门职能和妇女工作实际制定了《**市妇联关于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和配档表,明确开展“大讨论”活动的指导思想,学习阶段、调研阶段、讨论提高阶段的任务目标要求,为妇联系统开展“大讨论”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二、创新载体,把大讨论与妇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一)精心准备 搞好动员。09年11月14日,市妇联召开了妇联系统动员大会,县市区妇联主席,高新区、北湖度假区妇工委主任和市妇联、市儿童乐园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会议。会上传达了全市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有关文件精神,对大讨论活动作出安排部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从政治的高度、发展的高度、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这次大讨论活动的巨大现实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上来,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会上,向与会人员印发了《**市妇联关于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学习计划表等学习资料,学习记录本和笔。
(二)创新载体 学以致用。在学习阶段,我们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集中培训与集体研讨等多种形式,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和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精辟论述,学习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结合妇女工作,我们还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决议》、《山东省妇女发展纲要(xx-2012年)》、《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等法规,通过创新学习载体,突出学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大家明确了此次大讨论活动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要求,提升了思想境界,开阔了思路,进一步增强了改革创新的意识,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解决在妇女创业、妇女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深入基层,调研妇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使大讨论活动取得实效,市妇联紧密结合我市妇女发展和妇女工作实际,在妇联系统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妇女工作大调研活动,结合工作实际确定了24个调研工作重点,要求全市妇女干部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撰写出有问题、有分析、有对策的大调研报告。
(二)深入基层 倾听呼声。12月14日至20日,市妇联组成4个调研组,由副县级领导带队,深入到各县市区进行调研。调研采取听、看、查、议的方式进行。12月23日,召开机关各部室负责人会议,各调研组针对基层调研情况进行点评,总结亮点和不足,为总结2009年工作制定2009年工作计划提供了决策依据。
四、注重实效,切实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为找准影响和制约妇女发展的突出问题,按照《全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讨论阶段实施方案》要求,认真查找服务意识、工作作风、办事效率上的差距。
(一)分门别类 征求意见。1月上旬,市妇联向各县市区妇联、市直有关部门、市妇联第十四届六次执委会委员等发放了“征求建议的函”,征求建议函从工作作风、精神状态、能力素质、工作机制、廉政建设等七个方面进行,共征集50条意见和建议。
(二)发扬民主 开展批评。1月4日,党支部组织召开了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会议由党支部书记主持。每个党员对照党员标准,对照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部署,对照妇女工作任务目标要求,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上着力查找解决满足现状,不求进取,因循守旧,封闭保守,怕字当头,怨天尤人,乐当“评论员”,不当“运动员”的问题;在工作思路上,着重查找解决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安不下心,定不下神,铺不下身,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的问题;在发展环境上,着力查找解决工作拖拉,效率低下,推诿扯皮,以及不顾大局、部门利益至上的问题。通过查找问题,自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找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达到了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经过三个月的“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使妇联机关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举办了“情暖春蕾”爱心毛衣捐赠仪式。去年11月,市妇联机关发起了以“编织温暖传递爱”为主题的“情暖春蕾”织毛衣献爱心行动,历时3个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此次活动,市妇联共发放爱心毛线400斤,收回新织爱心毛衣460件,有xx多名爱心妈妈报名为孤困儿童编织爱心毛衣,共收到社会各界捐赠的爱心毛衣3430件,通过各县市区工作部门发放到孤困儿童手中。1月8日,市妇联机关在嘉祥县举办了“情暖春蕾”爱心毛衣捐赠仪式,受助的50名留守儿童代表和10名特困儿童分别由爱心妈妈编织并为其穿上了爱心毛衣。同时,市妇联从少年福利基金会中拿出10000元用于现场留守儿童的救助。市妇联通过县市区妇联捐赠给儿童,以帮助全市特困儿童度过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2.精心组织“三下乡”活动。按照省、市“三下乡”要求,市妇联机关积极参与**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的2009年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 活动,在机关经费特别紧张的情况下,压缩其他项目开支,购买了两台价值4000元的29寸纯平彩电。1月9日在全市“三下乡”启动仪式上,市妇联向汶上县杨店乡进行捐赠。4.开展了“春风送岗”活动。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稳定我市就业局势,进一步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工作。市妇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落实就业扶持政策,以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促进农村妇女创业就业为目的。2009年1月12日,在**市人力资源市场开展了以“就业援助你我他真情相助渡难关”为主题的妇女就业援助咨询活动,设立咨询台对求职妇女进行帮助。发放相关资料200余份,接受妇女创业就业咨询23人次。5.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访慰问贫困户。1月15日,市妇联在泗水县星村镇大于庄村举行“送温暖,献爱心”救助活动,现场为30名贫困女童发放了新毛衣,向参加活动的群众发放春联100多幅,市妇联主席倪丽君等一行携带价值5000元的资金和物品到10户贫困户走访慰问。6.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为深化大讨论活动成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的,市妇联在原有基础上充实完善了机关规章制度,主要有《市妇联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市妇联机关车辆管理制度》、《市妇联机关财务管理制度》、《市妇联机关来人来访接待制度》等15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机关干部的言行。7.精心策划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99周年活动。根据全国、全省妇联关于开展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通知要求,为搞好全市的大型纪念活动,目前,市妇联各部室正在紧锣密鼓、密切配合、出谋划策,谋划“庆三八· 迎全运·展风采”系列活动
共2页,当前第2页12
5.改革和创新发展总结 篇五
2018年,发改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总结过去经验、立足皇姑实际、展望未来发展,不断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助推三城联创,全局经济、改革、项目、民生、农业等工作取得较大进步。
一、2018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高瞻远瞩,谋划区域全面发展
1、印发了《2018年皇姑区主要经济指标任务分解表》(预安排),确定了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重点项目等18项指标任务,安排发改局、统计局、经信局、商务局、财政局、城建局、人社局、环保分局等责任单位作为全区指标的牵头部门,负责各自指标的统计、调度等工作。
2、建立了经济运行预测预警体系和组织调度体系,完善了“周调周汇总、月晒月通报”工作机制,区长于每月3号调度税收、投资、项目等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并形成惯例,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开门红、月月红、季季红、全年红。截止目前,常务副区长谷军营牵头,共调度经济指标、协调解决问题每月最少2次,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皇姑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4次,区委常委会议审议皇姑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3次。
3、关于《沈阳市皇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修编情况的报告,已于2018年8月22日区人大十八届六次常委会批准通过。按照修编报告要求,完成了《沈阳市皇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修订版)》的编制工作,现已印发全区。新编制的十三五规划重点突出“两轴、七组团”的产业空间布局、并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建立了多元化产业体系,增加了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夯实了产业发展动能和基础。
4、按照区常委会会议精神,以及贯彻落实市委“四个中心”建设和“五高”要求,为了更好地引领皇姑发展,加快“五型”城区、美丽皇姑建设,按照区委主要领导要求,启动了皇姑区助推“五型”城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截止目前,皇姑区助推“五型”城区产业发展规划初稿已经完成6次修改。
5、按照国家、省、市发改委关于开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的总体部署,启动了《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皇姑区部分的中期评估工作,旨在客观评价规划实施取得的进展成效,总结提炼推进规划实施的经验做法,提出改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截止目前,市十三五中期评估工作已经完成,评估报告已上报上级部门。
(二)服务项目,加快落实有效投资
1、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截止目前,全市792个重点项目中,我区列入51个(新建25个、续建26个),总投资914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20.9亿元。目前开复工项目达到50个,完成投资84.9亿元,全年计划开复工重点项目55个,项目数量比2017年增加18个,其中:今年新出让的6个地块,沈师南、国防工办、怒江街西、水厂、世纪联华等5个地块实现了当年开工建设。为保障项目建设顺利,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明确项目包保服务体系。通过“千名党员干部进千家企业”活动,进一步明确全区51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包保责任体系和区级领导包保项目责任制。
二是完善项目日常管理体系。建立市、区、项目责任单位三级管理层级,分别统筹亿元以上、30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上项目建设情况。明确项目专管员和代办员制度,通过加强项目的调度管理,确保随时掌握项目建设情况。截止目前,全区共有76个500万元以上项目纳入平台管理。
三是确立新落地重点项目专项服务组制度。针对新建项目,由区营商局牵头,组织发改、国土、规划、城建、执法、环保、商务、财政、税务等多个部门联合成立项目专项服务组,确保项目在手续办理和施工建设过程中部门联动、运转高效。美的地产3月1日摘得土地,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公司注册、发改立项、土地规划手续办理等一系列工作,3月30日实现开工建设。
四是建立重点项目问题解决机制。围绕重大项目开复工和建设进程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全面梳理,整理出土地征收、规划审批、配套设施等7类45个问题。通过党政班子专题调度会和区长办公会等形式专项调度、逐一推进。截止目前,已经解决问题30个,其余15个问题也已明确责任、限时解决。
2、投资指标快速增长。针对全区投资工作的特点,发改局积极谋划,摸索规律,合理安排,全面分析形势,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组织和调度,及时通报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全区重点项目进行摸底和调查,使投资计划与具体项目相结合,力争使计划进度更加合理准确。截止9月末,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亿元,同比增长11.3%,完成市计划的86.6%;预计到年末,固定资产投资必保完成119亿元,同比增长13%,力争完成121亿元,同比增长15%。
结合上级部门简政放权工作部署,规范程序,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立足为企业服务,尽量缩短项目审批周期,加快项目启动。截止目前,全区共完成审批项目4个,备案项目30个,涉及总投资115亿元,节能评估及审查项目4个。
(三)统筹全局,不断加大改革力度
1、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全区18家事业单位纳入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范围,涉及编制681名。皇姑区儿童大世界、皇姑区市政建设工程管理处、皇姑区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处、沈阳奥祥建设公司、皇姑区市政排水管理处、皇姑供暖公司等6家单位已经签订转企交接协议。完成办理人员提前退休手续142人,已经签订转企人员劳动合同42人,其中:皇姑区市政建设工程管理处、皇姑区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处、皇姑区儿童大世界三家单位已经完成全部人员的安置工作。预计年底前,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将全部结束。
2、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稳步实施。根据《沈阳市2018年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以及《皇姑区2018年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坚持以改革创新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过建立联络员制度,每月18日提报工作台账、工作信息、协调做好驻沈中省直企业深入参与全创改工作等,全力促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实,确保指标任务按进度完成。按照全创改三年评估总体要求,提报了我区全创改三年自评估报告、军民融合、营商环境领导批示、出台文件情况、媒体宣传报道128篇以及与省市互动情况、召开会议情况等。组织了全区军民融合企业、央企、院校、科研院所等20家企业参与了全市创改问卷调查填报工作,邀请市创改办负责我区的三处处长梁国军同志到我区为企业指导,召开了现场培训工作会。按照中央巡视组巡视反馈意见,根据省、市委关于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提报了我区全面创新改革整改落实工作情况、全创改台账、整改落实佐证材料等。深入君威产业园、沈阳防锈包装有限公司调研,结合全区军民融合发展实际,提报了五篇可复制推广经验材料。提报了2019年全创改工作思路,深入探索和实践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创新做法,积极学习交流、总结经验。
3、深化改革步伐向纵深迈进。按照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以实施《沈阳振兴发展战略规划》为引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7个工作推进组重点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国资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民营经济发展、金融体制改革、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开展相关工作。建立了工作联络制度,七个推进组明确一名工作人员承接改革考核工作以及系列日常工作;重新梳理了全区改革试点情况,补录了2014-2017年改革任务;确定了改革信息报送工作制度,每月提报2篇工作信息。
4、节能减排目标扎实推进。按照“责任明确到领导、任务分解到部门、目标排定到企业、措施落实到项目”的总思路,强化实施、狠抓落实,18项节能减排工作全面铺开,完成了三季度节能减排考核督查工作。截止目前,完成了规上工业企业2015-2017年综合能源消费情况的统计上报,提报了规上工业企业燃煤消费控制任务指标。2家企业开展第一批重点排放企业碳核查工作,分别是沈阳防锈包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和沈阳市长城过滤纸板有限公司。3家供暖企业(沈阳市皇姑区供暖公司、沈阳环城供热有限公司、沈阳鑫和鑫供暖有限公司)正在进行第二批重点排放企业碳核查工作。完成了《沈阳市城市热电发展总体规划(2017-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政府管理部门公众参与调查问卷》填报工作。
5、信用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确立信用监测工作机制,包括守信激励和失信治理、创新公示项目及信息量、信用服务和信用创新等指标数据,通过报送、大数据监测、财金司等方式进行监测评价。组织各街道办事处开展沈阳市街道、乡镇政务诚信试点示范工作,黄河街道被评为沈阳市政务诚信试点。提报了黄河街道政务试点考核材料,开展了“诚信进万家”主题活动,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册150册。调度政府失信案件,第一批政府失信案件(2017)辽01执944号案件和(2016)辽0102执1306号案件均已销案,目前正在调度第二批政府失信案件。
6、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不断开展。积极配合沈阳市开展“双创周”主题活动,组织沈阳军转之翼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和沈阳瑞斯云科技有限公司参与主会场现场展示活动。进一步做好“双创”典型经验总结和推广工作,共上报沈阳师范大学创业孵化基地、沈阳软件出口基地、名仕科技文化产业园、沈阳中肽生物科技公司等四个典型案例。沈阳君威创业辅导基地、沈阳市轻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沈阳电商产业园被认定为市级双创示范基地;辽宁大学科技园(辽宁大学文化科技产业发展中心)、沈阳名仕科技文化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沈阳安搜军民融合军转众创空间被认定为市级众创空间;设计谷众创空间被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
7、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加快。沈阳林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基于云计算的多端融合应用服务平台、辽宁途隆科技有限公司途隆云计算平台、沈阳智航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军民融合结构健康智能监测系统产业化、沈阳旋飞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军民多用途无人机作业平台等4个项目纳入市重大项目库,项目总投资达到3.2亿元。共组织7家新兴产业企业,申报市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8、京沈合作步伐持续稳定。截止目前,共赴京开展推介项目、招商引资、交流学习等对口合作活动10余次,对接企业30家。在区委主要领导的亲自推动下,皇姑区京沈合作项目共有19个,其中:建成项目4个,分别是“沃+云盘”服务、四维图新物联网车联网、怡园城市长者照料中心(皇姑店)、北京航天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在建项目3个,分别是辽宁农产品交易中心、作坐文化产业园、沈阳科技创新中心;签约项目5个,分别是北京华联综合体、中国北方动漫基地、联想惠商科技沈阳有限公司、中化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思源地产服务集团公司;洽谈项目7个,分别是辽宁文化产业基地、万里云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中国二维码(辽宁)产业基地、中管正和产城、中化集团辽宁分公司、沈阳广阔供暖节能改造、东北制药节能改造。共向上级部门提报对口合作任务清单和重点活动表各27次,完成投资项目调度10次。
9、“三引三回”有序向前推进。一是引校友回沈阳。全区中小学制作了12部网页宣传片,召开了以120中学、43中学、珠江五校、岐山一校等名校为代表的优质名校“三引三回”工作推进会,在全区形成“名校牵动、重点开花、全面推进”的工作局面。二是引老乡回故乡。组织召开了“引老乡回故乡”皇姑政企座谈会,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沈阳sk实业有限公司、北欧金兰集团等19家公司企业代表参加此次活动,在会上与新西兰中国贸易促进会、沈阳万孚维康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辽宁乐聚人工智能、农牧宝电商平台四家企业进行了项目签约。与香港瑞丰德永集团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策划召开“一带一路沈阳跨境投融资研讨会”。三是引战友回驻地。组织召开“迎新春、话双拥暨‘三引三回’引战友人才”军政座谈会,成功发出“致战友的一封信”,建立“战友人才”信息数据库。
自三引三回活动开展以来,我区通过校友、老乡、战友等渠道,共征集和整理人才102人,先后引入项目多达55个,其中:落地项目31个,投资总额32.6亿元;签约项目7个,计划投资总额12.2亿元;洽谈项目17个,计划投资总额9.5亿元。
10、营商软环境建设逐渐改善。全力打造优良营商环境,重点对市场组5大方面、要素组4大方面工作进行推进,建立每周调度联系制度,每周收集整理成员单位工作进展上报营商办。截止目前,共上报日报告292次,周报告42次,月报告9次;上报工作进展信息58条,其中2篇信息被推送市委营商办;上报先进点位、事迹材料等信息20余篇;提供营商专报素材2期,15项创新举措获得各级媒体宣传;报送区营商局活动进展信息10篇,各类信息9篇。
(四)保障民生,实施物价监督管理
1、妥善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充分发挥“12358”价格举报电话、民心网、96123监管平台作用,及时开展价格举报投诉的查处工作,截止目前共受理来访、咨询、投诉298起(其中民心网投诉件处理结果都被评为5星),办结298起,办结率100%,满意率100%。根据新的举报投诉处理规定,经调解,共退回消费者违规收费18900元,做到了事事有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2、深入开展物价专项检查。共开展5次节假日期间市场检查,重点对元旦、春节、清明节、五一节期间的各大超市、停车场、诊所等市场价格进行明码标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秩序,累计下达告诫书51份。
3、及时准确监测市场价格。每月6次,对各大型超市172个品种的商品进行采价,并上报市物价局,同时每月上报不少于5篇价格分析报告,共计45篇。按时、按质完成各类价格举报信息统计数据上报工作,共计40次。
4、不断开展明码标价工作。将乐购超市黄河大街店以及昆山路大润发超市做为明码标价工作的试点单位,不定期到现场进行查看,积极沟通协调,推动明码标价及价费公示工作全面开展。
5、扎实做好涉案物品价格认定。不断严格价格认定程序,对于认定结果求真务实,工作人员做到随叫随到、从不敷衍。截止目前,共配合区内执法部门认定刑事案件156件,涉案金额130余万元,进行现场勘验及社会调查110余次。
6、全面加强价格管理。完成公办幼儿园价格审核、网上公示等工作,帮助协调泰山幼儿园关于认定公办或民办幼儿园系列问题,长江幼儿园申报公办幼儿园程序问题,木槿花幼儿园事业编身份认定等问题。对全区各行政事业单位收费、景区门票价格、中小学生住宿费、学校校服收费等有关情况进行调研,接受有关价格方面的咨询148次。
(五)落实政策,全面促进三农生活改善
1、完成水库移民补贴和耕地地力补贴发放工作,合计299人、39.1万元。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建立秸秆禁烧四级责任体系,部署2018年秸秆禁烧工作任务,截止目前,北部功能区秸秆基本深翻完毕,陵东功能区40亩秸秆已经离田。
2、成立打击“地条钢”工作领导小组,由发改局牵头,区直各职能部门、各功能区先后6次对区内钢铁行业、铸造企业进行排查,未发现有违规企业。
3、与市林业局签订了《皇姑区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确定了2018-2020三年还林计划。完成2017年林地变更数据库的普查和上报工作。
4、根据省市对非洲猪瘟的防控要求,共召开4次专项会议,宣传非洲猪瘟防控知识,落实目标责任制,布置防控要求,坚持每日巡查和日报告制度,8月份以来对各个养殖户检查40户次,开展禁止使用泔水喂养生猪的专项整治工作,规范我区养殖户的养殖和售卖行为。从沈阳市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到10月24日止,我区养殖户已经由13户减少到8户,其中:田义村4户394头,方溪湖村4户74头,生猪存栏由1330头减少到468头。
6.改革和创新发展总结 篇六
贺国强
总结经验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的一项优良传统。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是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基层在反腐倡廉建设实践中创造的成果和经验,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保证,具有重要现实和长远意义。
一、认真总结推广基层反腐倡廉建设创新成果和经验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大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力度,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创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总体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工作,形成了一大批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反腐倡廉建设成果和经验。
这次全国反腐倡廉建设创新经验交流会上的有关经验材料,就是对近年来基层反腐倡廉建设创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这 些经验材料内容丰富、各具特色,其中许多经验已经比较成熟、具备在面上推广的条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9个方面特点和启示:一是注重发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龙头带动作用。一些单位的经验表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个重点,以重点工作的成效带动全局工作的发展、以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整体建设的推进,不断增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综合效能。二是注重发挥反腐倡廉教育的先导作用。一些单位的经验表明,反腐倡廉,教育为先。要坚持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工作重点、以岗位廉政教育为重要载体、以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为重要形式、以廉政文化建设为重要内容,把廉洁从政教育融入各项制度规范之中,贯穿于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全过程,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拓宽教育领域、扩大教育覆盖面,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三是注重发挥制度建设的基础作用。一些单位的经验表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治本之策。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加强总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加大制度建设和创新力度,着力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四是注重发挥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关键作用。一些单位的经验表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环节。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岗位、重要职能、重要事项的全方位监督,前移监督关口、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合力、提高监督实效。五是注重发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推动作用。一些单位的经验表明,改革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动力。要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六是注重发挥纠风工作的整治作用。一些单位的经验表明,纠风整治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措施。要坚持纠建并举,积极开展专项治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七是注重发挥惩治的惩戒作用和治本功能。一些单位的经验表明,查办案件工作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腐败案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及时揭露、发现和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新途径新办法,进一步规范完善办案程序,加强案件管理和监督,不断提高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水平。八是注重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一些单位的经验表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积极推进方式方法创新。要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作用,把科技手段融入反腐倡廉制度设计和各项工作流程之中,不断增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效性。九是注重发挥自身建设的保障作用。一些单位的经验表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把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要针对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加强组织建设、整合监督资源、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我们要在前一阶段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认真总结基层反腐倡 廉建设创新成果和经验,对具备全面推广条件的要及时加以推广,需要上升为制度的要经过研究论证上升为制度,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的要积极开展试点,切实把这些经验总结好、运用好、发展好。
二、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和国家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同时,不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创新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强调要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成效,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来推进。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届中 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明确要求纪律检查工作的思想方法和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人员素质和工作作风都要与时俱进,强调全党同志都要认真思考和研究这个大问题,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更是责无旁贷。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指出,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滋生腐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认真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建设规律,深入研究反腐倡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现反腐倡廉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有机统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从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出发,不断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创新,逐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反腐倡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方针、工作格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及法规制度体系基本框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有力保证。
当前,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以及反腐倡廉建设的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一方面,反腐败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取得明显成效;另一方面,腐败现象在得到有效遏制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这些都要求我们继续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水平。第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不动摇,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反腐倡廉决策部署;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反腐倡廉建设,切实把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贯穿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以改革创新的实际成效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抓好全国纪检监察系统主题实践活动总结暨加强自身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成果,大力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以创新的思路和方法解决自身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第二,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注意了解和掌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中央作出的科学判断,注重了解和掌握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全面了解和掌握反腐倡廉建设形势和中央关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思考、谋划和部署,找准创新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发挥好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更好地服从服务大局。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工作首位,坚持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重要工作、重大活动及时跟进、积极参与,各项服务、监督、保障工作抓早抓紧抓实,切实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健全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以及纪律保障机制,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确保中央政令畅通。要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创新对大局的影响,既立足纪检监察工作,又不局限于纪检监察工作本身‚就事论事‛,而是要着眼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和团结统一,坚定不移、积极推进,审时度势、周密安排,确保各项工作不出现偏差和失误,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法纪效果和社会效果。
第三,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抓住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个工作重点。要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确保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全面贯彻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标本兼治,既要通过抓紧治标清除已经暴露出来的腐败现象,有效抑制腐败行为,又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制度建设,逐步消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坚持惩防并举,既要依纪依法严惩腐败分子,以达到警示、诫勉、震慑的作用,又要实行防范在先、关口前移,及时预判腐败现象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有针对 性地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切实做到惩治于已然、防患于未然;坚持堵疏结合,既要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切实筑牢堤坝、堵塞漏洞,又要正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干部的合理需求,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更加积极、主动、有效地引导党员干部消除心理失衡、自觉遵纪守法。要整体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创新,不断深化和拓展‚五个一批‛工作,整体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努力把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改革的推动力、惩治的威慑力充分发挥并紧密结合起来,使各项工作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形成整体合力,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重视方式方法创新。要坚持用系统的思维、统筹的观念、科学的方法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在坚持和完善以往行之有效方式方法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办法、掌握新手段、开辟新途径。一是要运用科学方法。要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掌握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现代管理学、心理学、组织学等理论和知识,积极运用心理分析、数据统计等方法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二是要采用科技手段。要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把行政审批、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群众窗口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纳入电子监察范围,建立完善信访举报、投诉处理、政风行风评议、案件监督管理、预防腐败信息共享等系统,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科技含量。三是要加强协调配合。要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审判机关以及公安、审计、组织人事 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推进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统一管理,充分发挥非派驻单位纪检监察机构的职能作用,不断增强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四是要强化舆论宣传。要加大对反腐倡廉方针政策、成效经验、先进典型等的正面宣传力度,及时披露重大案件信息和群众关注的反腐倡廉热点信息,加强反腐倡廉舆情的收集、分析和研判,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和主导权,努力为反腐倡廉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第五,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大力加强反腐倡廉理论创新。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反腐倡廉理论的研究,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反腐倡廉思想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从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进一步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拓展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内涵、丰富马克思主义反腐倡廉理论宝库,增强反腐倡廉理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重大战略和现实问题的研究,着眼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加强对反腐倡廉建设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加强对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的研究,加强对反腐倡廉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问题的研究,不断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增强反腐倡廉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和预见性。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政策措施的研究,立足于反腐倡廉建设新的实践和发展,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在总结基层经验、深入研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新思 路、新办法、新举措,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要以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创新工作的着力点,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政策措施的出发点和检验工作成效的落脚点;要大力提倡、鼓励、支持基层和人民群众的创新活动,引导基层和群众把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决策部署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和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有益做法和新鲜经验,形成规律性认识,作出理论概括,指导面上工作,不断从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和发展要求中获得改革创新的动力源泉。
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创新意识,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态度有机结合起来,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坚持求真务实、尊重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努力作反腐倡廉建设创新的实践者、推动者;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反腐倡廉建设创新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和党的建设总体部署,使之与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与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有机统一、良性互动;要整合资源力量,充分发挥专门研究机构、有关职能部门、各级党组织以及专家、学者的作用,不断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渠道,切实形成纪检监察机关、党政部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各方面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创新的工作格局;要营造创新环境,通过深化改革,健全和完善有利于反腐倡廉 建设创新的体制机制,努力形成崇尚创新精神、支持创新活动、奖励创新成果、宽容创新失误的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氛围,特别是对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创新经验和做法,要热情鼓励、积极借鉴,并结合实际不断加以完善。实践永不停步,创新永无止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和部署,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断取得反腐倡廉建设创新新成效,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局面,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新贡献!(本文是贺国强同志2010年5月18日在全国反腐倡廉建设创新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发表时作了适当删节和修改)
7.改革和创新发展总结 篇七
改革开放以来,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 经过拨乱反正, 不断探索和深化改革, 集体经济从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适应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新的巨大贡献。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程, 天津城市集体经济体现了创新发展的时代特色。
一、在改革开放中实现了历史性大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天津集体经济获得了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1979年, “知青返城”带来40万青年等待就业的巨大压力, 成为当时比较突出的政治与社会问题。市委、市政府把广开门路,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安置待业青年, 作为大事来抓, 1982年市政府建立了集体经济办公室, 负责调查研究, 制定政策, 协调关系, 指导服务, 促进多种形式集体经济发展。同年, 为解决商业服务业网点不足、群众生活不便问题, 市政府又决定大力兴办集体商业服务业, 在繁荣市场、方便群众生活的同时, 积极安置待业青年就业。经过几年努力, 天津呈现了多渠道、多形式、多行业发展集体经济的新格局, 形成区街企业、劳服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校办企业、民政福利企业、厂办集体企业 (工商企业兴办的集体企业) , 社会办集体企业 (指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办的集体企业) 以及职工消费合作社等多种组织形式, 涉足工业、商业、运输、建筑、文教等行业。到80年代后期, 天津新办集体经济已累计安置待业青年近40万人, 从业人员高达25万人。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 国有企业结构调整, 天津在工业、商业、建筑和交通等行业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方针, 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结构调整和分流富余职工的重大决策。实行“一厂两制”和“扶上马、送一程”政策。多种经营企业实行集体所有、自负盈亏, 自主经营、自我发展机制, 促进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许多行业和单位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 有的占据了“半壁江山”, 有的主动退出, 多种经营成为经营主体。到90年代中期, 天津多种经营企业9000余家, 从业职工24万人, 其中80%是富余职工, 年总产值114亿元, 年创利税7亿元, 为天津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 按行业归口管理的“大集体”企业和供销合作社, 转换经营机制, 恢复合作经济本来面目, 摆脱“二国营”模式, 改革分配制度, 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 拓展对外开放, 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在改革开放的前十一年, 天津二轻集体企业仅出口创汇就达到15.3亿美元。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 天津城镇集体职工高达72万人, 占全市职工总数的25%, 集体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4.3%, 集体商业服务业零售额占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26.8%。改革开放催生了集体经济历史性大发展。
改革开放初、中期, 天津城市集体经济获得大发展的经验主要有四点:
一是党和国家以及地方政府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起了决定性作用。依靠群众、各方支持、政策扶助、法律保障这是集体经济实现历史跨越的根本。在10年内, 天津先后制定十几个政策性规定。1994年市政府以15号令发布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 细则, 扩大集体企业自主权, 鼓励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以多种形式发展。这在全国是走在前列的。
二是集体经济率先改革, 不断增强企业活力。首先实行分配制度改革, 打破平均主义, 破除大锅饭, 不端铁饭碗, 转换经营机制;其次实施承包、租货经营、试行股份合作经营。市政府于1991年制定《城市集体企业股份合作经营暂行规定》, 率先在全国推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城市集体企业以“负担轻、机制活、政策优惠、市场导向”的优势, 成为天津经济的一支生力军。
三是决策科学、执行有力。市委1980年以103号文件做出重大决策:发动群众、广开门路,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目的是:为千家万户解愁。方法是:依靠广大群众。举措是:千方百计、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解决群众问题。1982年市长李瑞环经过调研, 决定大力兴办集体商业服务网点, 他亲自带领综合部门现场办公, 简化手续, 切实解决起照、资金、场地和业务渠道等问题。1987李瑞环又提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发展方针, 探索了“一厂两制”的企业发展模式;提出要“扶上马、送一程”, 这为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安置富余职工找到了一条出路, 也是国有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调整结构、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提升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四是把握发展规律, 引导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突出自身特点。比如, 强调新办集体经济实行“自愿组合、自筹资金, 自负盈亏、自主经营, 按劳分配、民主管理, 集体积累、自主支配”的四十字方针, 不走“二国营”老路。强调“大集体”企业和供销合作社, 摆脱“二国营”模式, 恢复集体经济本来面目, 以多种形式放开搞活。
二、在体制转型中完善发展方式
1995年之后, 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后, 我国加快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加快所有制结构的战略调整, 集体经济进入制度变革、体制创新的转型发展阶段。随着改革深入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 税务部门取消了对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 财政部门不让用国有资产兴办集体企业, 三资企业和私营经济形成了强大发展优势, 统计部门对规模以下小企业不再统计, 工商部门坚持职工入股占主体的就是私营;传统集体企业改一个少一个, 集体经济增长放缓, 人员减少、效益下滑;许多企业发展观念、运行体制、产业结构、自身素质不适应新形势、新体制要求。面对着历史性考验, 集体经济必须创新发展方式。
1997年初, 市政府提出《关于城市集体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 要求城市集体经济按照集体经济特点, 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理顺产权关系, 加强集体资产管理;放宽政策, 理顺管理体制, 为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决定在城市集体经济中实施第二次创业, 以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实现发展规模的扩张和发展质量的飞跃。
党的十五大为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党中央提倡和鼓励发展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新型集体经济。1998年, 天津13个委办局联合制定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 (包括集体) 小企业的实施意见, 市政府集体办又制定了相关实施细则及区街集体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规范出售集体企业和集体资产行为, 通过改、转、租、卖和关停并转, 加大资产重组力度, 盘活存量, 扩大增量, 培植壮大了一批骨干企业, 激活了一批小企业, 关闭出售了一批难以维持生计的集体企业。1999年, 城市集体企业已组建了10个企业集团, 650家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 500家企业按有限责任公司改组, 5万多名集体职工成为股东, 350家企业实行兼并、出售或转为私营, 6500家企业实行承包、租赁经营和公有民营;集体资产运营、管理、监督、服务体制基本确立。
第二次创业使集体经济发生了五个变化:传统封闭的生产经营方式向社会化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传统生产经营体制向资本经营体制转变;传统资本积累方式向资本集聚方式转变;传统集体共有的产权制度开始向“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传统以行政为主的管理体制开始向以资产为纽带、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转变。在第二次创业中, 集体经济实施了结构创新, 使第二产业“调高”, 第三产业“调强”;实施了技术创新, 通过“引进拉动”、“调整驱动”、“人才带动”、产学研联合, 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实施了制度创新, 建立出资人体制, 促进产权主体多元化,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了管理创新, 使传统“管人”、“管钱”、“要数”、“要税”的管理转变到以人为本、提高人的素质、提高资产经营绩效、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上来。这使集体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了生机活力。
1999年底, 集体经济 (不含归口管理的“大集体”) 生产经营总值365.7亿元, 实现利税26.8亿元, 总资产291亿元, 净资产103.5亿元。这表明, 天津集体企业数量在减少, 但总量在扩大, 运行质量在提高。
在转型期, 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经验有三点:
第一, “发展是第一要务”。改制不是目的, 而是为了发展改革, 改制一定要结合企业发展规划, 宜大则大, 宜小则小, 通过改革、改制, 优化资源配置,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 调动经营者和职工积极性, 适应市场, 加快发展。“一卖了之”、“一股就灵”、“一股独尊”之风, 效果并不好。
第二, 改革和发展的主体是人。实践证明, 企业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 以人为本才能科学发展, 企业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改革既要维护出资人的权益, 又要尊重职工的意愿, 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 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
第三, 改制要多种形式。改制即变革企业的产权制度, 这包括:资产重组、合资合作, 兼并收购、租赁、承包、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转让产权等。企业情况千差万别, 按发展需要决定财产组织形式最科学, 企业适宜哪种形式就采用哪种形式。股份制是主要形式, 不是唯一形式, 切忌搞一刀切。
三、在共同发展中, 创新发展模式
中国已加入WT0, 市场竞争全球一体化, 信息与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为了使集体经济在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中加快发展, 天津市成立了城市集体经济联合会, 以联合的优势、创新的理念、自律的机制、诚信的作风, 为中小企业和集体经济提供多方面服务。在近10年的创新、探索中, 我们的体会有六点。
第一, 在理论和实践上要破除“消亡论”、“退出论”的影响。集体经济从本质上更能体现以人为本, 更有利于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集体经济将长期存在。消亡的只是传统观念和“二国营”模式。“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必然以多样化形式日益发展。
第二, 必须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要明晰产权归属, 实现产权主体人格化;要明确权责, 按发展需要优化股权结构, 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要实现政企分开, 理顺企业与上级单位的责权利关系;要保护严格, 建立资产经营、管理、监督机制;要提升股东素质, 健全所有者治理结构;要培育经理人队伍,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第三, 探索多种实现形式。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包括:按集体经济原则、灵活自主经营的集体企业;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以集体资产为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以集体资产和职工股权为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以职工股权为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制企业;集体经济联合组织;以联合资产投资创办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第四, 更新发展观念。发展观的核心是:为什么发展?想不想发展?怎么样发展?新时期, 企业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既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创造活力, 又要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要真心依靠群众, 激发员工活力, 提升员工素质, 激励员工成长, 使企业和员工共发展;确立和谐发展观, 要使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 摆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 塑造团队精神, 坚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减少能源与资源消耗, 做生态良好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第五, 创新发展模式。发展模式是发展理念、原则、目标、战略、机制、途径的统一体。发展模式是赢利模式, 更是市场竞争模式。创新发展模式的核心是转变增长方式, 调整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 不断创造新客户、创造新价值, 努力节能、降耗、做环境友好型企业, 靠品质优赢得顾客, 靠服务优赢得顾客, 靠管理优提高效率和效益。要善于借鉴成功企业经验和失败企业的教训。要通过创新, 激活人、资本、资源, 让一切创造新价值、创造新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第六, 构建企业文化。列宁在论合作制中强调创建合作社文化, 世界合作经济典范蒙德拉贡联合公司把以人为本和创建企业文化作为原则而提出。中外成功企业都已创建拥有自已特色的企业文化。集体经济中的皎皎者都在创建企业文化上有自己的特点, 就是团结互助、奋力拼搏、乐于奉献、共同富裕, 这种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不竭的力量。
8.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篇八
1
2月25日,201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总结2013年工作,分析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安排部署2014年工作。副省长陈云贤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林积主持会议。会上,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作工作报告;深圳市和茂名市分别就教育“争先建高地”和教育“创强”工作,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白云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分别就创新强校和协同创新工作等作了大会发言。
陈云贤充分肯定了去年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并指出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概括统筹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七个方面,即:完善教育治理体系和提高教育治理能力;把握立德树人基本导向;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明确教育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发挥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统筹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等。
陈云贤要求,要充分认识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顺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要求,根据教育现代化自身发展客观规律,以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为核心,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以推进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要求,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现代化教育制度体系,全面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
陈云贤强调,教育系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领域,在考试招生、学校基建、科研经费等方面容易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工作丝毫不能放松,要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全面加强教育系统的惩防体系建设,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我省教育再上新台阶。
全省各地市及顺德区分管领导和教育局局长,各高等院校主要领导参加会议,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教育厅各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
2
罗伟其指出,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社会共同支持,教育系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省级政府教育综合改革的统筹能力进一步增强。一年来,全省教育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以重点工作为龙头,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为着力点,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二是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为突破口,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三是以推进高校“四重”建设为切入点,不断提升高校协同创新能力。四是以推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为抓手,促进民办教育转型发展。五是积极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示范省。六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一年来,省统筹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督促各地认真落实教育民生实事,“强师工程”、教育信息化、对外合作交流等有序推进,教育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一是教育经费统筹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教育民生实事有效推进。三是“强师工程”扎实推进。四是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推进。五是教育交流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六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各种保障措施更有力。
——“创强争先建高地”的统揽作用进一步彰显。党委政府重视优先发展教育的责任更加落实。各地各校推进“创强争先”的举措更加有力。社会各界支持教育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成效更加明显。
——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巩固。党的建设呈现新气象;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罗伟其指出,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启动年,也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着手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和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一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今后一段时期要坚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中心工作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深化改革、狠抓落实,大力推进、务求实效。2014年要着重抓好10个方面的工作。
——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重点,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研究制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强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能力;建立健全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机制。
——以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义务教育;深入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多样特色化发展;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重点,全力推进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示范省。要完善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推进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以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加强高校“四重”建设和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为重点,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要加快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推进高校“四重”建设;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深化高等教育对外开放。
——以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为重点,切实提升民办教育的发展水平。要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民办教育更快更好发展;健全完善制度,引导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
——以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为重点,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要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以深入实施“强师工程”为重点,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要完善“强师工程”制度建设;突出抓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
——以强化督导检查为重点,大力推进各地各校“创强争先”工作。要完善教育督导体系;加强督政、督学和质量监测工作;认真办好教育民生实事。
——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重点,逐步构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选拔评价机制。要争取成为国家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重点,扎实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善始善终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
罗伟其指出,教育改革任重道远,不可急功近利;教育发展永无止境,必须不懈努力。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切实把提高认识、增强本领摆到重要位置,加强学习实践、勇于改革创新、积极主动作为,建立健全教育治理体系,提升教育治理能力,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于教育改革发展,打好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场攻坚战。
一要深入学习思考,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各地、各高校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切实把学习作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强大武器。要全面系统学习;要强化思维训练;要加强调查研究。
二要增强责任意识,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我省教育工作的主题主线。要敢于担当责任;要明确工作任务;要积极稳妥推进;要加强宣传引导。
三要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推动和保障教育改革与发展。要加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要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要落实廉政责任;要确保学校和谐稳定。
3
2013年数字盘点——
全省各地累计投入“创强”资金近90亿元。
在粤东西北地区创建196个教育强镇(乡、街道)、12个教育强县(市、区),超额完成民生实事“创强”任务。
全省共有教育强市10个、强县68个、强镇982个,覆盖率分别为47.6%、50.8%和62%,比上年分别提高9.5、8.8和11个百分点。
全省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68.5%,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小学每生每学年750元、初中每生每学年1150元。
义务教育阶段非本地户籍学生人数达396.6万人,比上年增加30.6万人,其中公办学校就读人数为208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非本地户籍学生总数的52.4%。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预计达95%以上。
全省高中阶段教育共招收随迁子女10.6万人,其中外省户籍4.2万人。
全省有19个地市基本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实施了公办优质普通高中指标到校工作。
省财政安排7000万元专项资金对170多所民办学校和幼儿园予以奖补。
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在校生达542万人,比上年增加26万人,占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总数25.8%,规模居全国第一。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基本实现。公办幼儿园占比达30%,比上年有明显提高。无证幼儿园比例下降到4.5%,比上年减少8.4个百分点。
全省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覆盖率分别达84%、45%和56%。
省补助的71个县(市、区)均按人均每月不低于500元的标准落实了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
组织12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培训,选派近5000名高校和中职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培训、访学进修或到企业实习,遴选208名优秀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进行培养。
普通高考报考人数达73万人,比上年增加3.8万人,数量居全国第一。
一本院校录取5.2万多人,比上年增加1万多人,增长了23%。
普通高校全日制研究生达8.52万人,本专科在校生达170.9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37万人和9.3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预计达30%,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省政府设立来粤留学生奖学金,有596名来粤留学生获得1-3万元不等的奖学金,全省留学生总人数排全国第3位。
全省高校有35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国际排名前1%,比上年增加3个学科。新增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8个,创历史新高。新增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教育部新世纪人才42人,珠江学者24人。获国家科技奖励10项,比上年增长42.86%。实到科研经费超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以上。
新增15所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通过国家验收。中职国家级示范校创建工作成绩显著,居全国前列。
教育审计工作加强,查出问题资金2.14亿元,促进增收节支6.96亿元。
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对涉嫌违法违纪问题进行立案检查13件13人,其中涉及处级干部11人,涉案金额328.5万元。
4
2014年改革要点——
建立健全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机制。按照“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原则,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编制权责清单,不断扩大基层和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资金统筹使用权。加强学校章程建设,促进学校加快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积极探索实施第三方评价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专门机构和社会组织在教育评估监测中的专业作用。
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义务教育。贯彻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出台《广东省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六项规定》《广东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指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的意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完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与教育“创强争先”督导验收挂钩机制。积极推进世行贷款项目,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义务教育。
加强督政、督学和质量监测工作。修订完善教育“创强争先”督导验收指标体系,强化教育“创强争先”督前检查和整改情况抽查、核实工作,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创强争先”年度工作目标。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工作。加强督学工作,建立和实施督学责任区制度,完善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完善广东特色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机制和年度公告制度。做好PISA2015测试有关工作。
认真办好2014年教育民生实事。落实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省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700元/月,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小学提高到950元、初中提高到1550元,省属普通本科院校生均综合定额拨款标准提高到9100元。做好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粤参加高职招生考试和异地中考工作。
争取成为国家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组织深入调研,制定高考改革实施方案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并争取广东先行先试纳入试点。加强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领导,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形成改革合力,积极稳妥推进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严禁小学升初中考试,试行学区化办学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合理划定入学范围、有序确定入学对象、规范办理入学手续、全面实施阳光招生。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学校和招生比例。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基于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招生制度改革和高职招生评价和选拔机制,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学校和规模。继续深化中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改革。
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教师职称制度和高校副教授评审权审批改革工作。统筹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深入研究信息技术特别是MOOCs(慕课)等对教育教学的深刻影响,使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和管理。探索建立“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资源共建共享服务模式,开发有特色、高水平的精品课程、名师课程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教育视频网”和粤教云平台建设,力争2014年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覆盖率分别达100%、75%和70%。完善省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完成基础数据库录入工作。
(本文图片摄影辛颂)
【改革和创新发展总结】推荐阅读:
改革创新项目总结01-09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论文11-26
深化改革 开拓创新-疾控工作总结11-19
东刘小学教育改革创新工作总结10-11
发展规划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改革创新与多规合一试卷11-10
制度创新改革10-26
创新林业体系改革09-17
改革创新大家谈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