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材料

2024-11-30

石油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材料(精选10篇)

1.石油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材料 篇一

公司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是在加强党建工作的实践和探索中,大胆吸收和借鉴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先进管理理念,整合和规范党建工作,根据上级党组织要求和企业、职工需要,确保党建工作有效实施的一种工作方法和机制。在江铜党建质量管理体系中,“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一个受控点,在体系的质量分解目标、程序性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中作了明确

具体的规定。在《党建质量体系程序文件}}’’领导和支持群众组织工作控制程序”中,规定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工作程序;在《党建质量体系作业指导书》中收录了《江铜集团职代会实施细则》、《江铜集团厂务公开实施办法》,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形式、层次、时间、方式、责任部门等做了详尽的规定;按照质量体系持续改进的工作要求,又制订了(厂务公开实施办法)执行明细表》、《厂务公开责任部门及业务联系人制度》、《厂务公开档案规范》和《厂务公开监督检查制度及考核标准》,使江铜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形成了一个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从而确保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提升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工作质量和实际效果。过去有的单位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形式、层次、时间、方式、责任等不够明确,“想公开什幺就公开什幺,想什幺时候公开就什幺时候公开”。实施党建体系后,重新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了规范,形成了“一个主渠道、两个结合、三种形式、五级制度”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格局,除涉及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全部实行及时公开,职工群众对此比较满意。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坚持执行“作业指导书”和“程序文件”,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化。

江铜集团党建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中关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规定,是各级组织进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操作的标准规程,它明确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规范做法。一是每年年初工会根据党建质量方针、目标的要求,研究制订《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质量目标》,报同级党组织批准后组织实施;二是认真实施公司、厂矿单位、车间、工段、班组五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厂务公开实施办法>执行明细表》,按照质量管理5wih(即:做什幺、为什幺做、谁来做、何时做、怎幺做、做到什幺程度)的要求,落实工作职责和质量要求;三是按照质量体系关于“该说的要说到,说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有效,有效的要有鉴证”的要求,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过程进行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做到“pdca”闭环控制;四是通过业务督查、党委内审和管理评审,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体系过程监管和持续改进,并以“双文明”一体化考核,检验和评价其成果。按照“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各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责任部门和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时就能有所依据,新手也能通过学习“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较快地熟悉工作,尽快进入角色。如认真做好主渠道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江铜和各二级单位认真组织开好一年一度的职工代表大会,听取和审议行政工作报告和财务工作报告;职代会闭会期间,开好职代会联席会,审议行政提交的有关方案。近年来集团公司职代会先后审议了《贵冶三期工程建设方案》、《江铜集团劳动合同管理暂行规定》、《江铜集团“十五规划”调整方案》、《江铜集团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等重大方案;努力落实了职代会“民主评议权”,在公司两年一次的处级领导干部考核中,采用职代会民主测评与干部主管部门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开展职代会民主测评,民主测评结果作为任免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使厂务公开的内容切合了职工的实际需要。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is09000的一项重要质量管理原则。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这项工作而言,顾客的主体就是我们的广大职工。在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广大职工为关注的焦点,通过每年一次的专项调研活动,及时掌握职工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需求和意见,不断调整充实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为满足职工的需要,近年来我们把公开的重点放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发展目标及经营状况,通过职代会、行政例会、机关职工大会等形式及时公开;

职工关心的企业改革发展重大方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代会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后,予以公开;选拨干部、评选先进,实行单位内部公示制;

公司领导日常费用实行计划控制,每月通过成本费用表公开,接受监督;

职代会民主测评领导干部的结果在规定范围公开;

领导千部工资(年薪)、奖金由组织部、纪检和劳动人事部门检查核实,半年向上级报告一次;

职工工资、奖金分配,公司、厂矿通过经济责任制考评会公开,车间、工段通过公开栏公开,企业业务招待费的提取、使用情况每年由总会计师向职工代表大

会报告;

社会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缴纳情况通过职工每月工资条和个人帐户结存情况通知单,告知每位职工;

成本管理情况每月由财务部门通过成本费用表公开;

上市公司财务年报、中报经国际知名会计师行审计后,向社会公布;

公司的财务计划及执行结果向职代会报告,资金使用按月、按旬通过召

开资金平衡会予以统一调度,公开运作;

主产品销售价格每周在经理办公会公布;

材料设备采购实行公开竞标订货,比质比价,监督部门全程参与,重点项目在内部工作简报上公布;

工程承发包实行公开招标竞标;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考评结果在考评总结会上公开。

上述各项公开均按照“提出一审查一公开一评议一整改”五个环节进行,即:公开内容由各责任部门负责提出,经主管领导审查批准后,以相应形式适时公开,接受广大职工的评议和监督,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对不足之处及时予以整改,形成一个工作闭环。特别是在公开之后,通过加强跟踪调查,及时掌握后续动态,对职工反映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评议和研究,合理的予以采纳,并及时对厂务公开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整改。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总体工作,通过党建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偏差和不足,通过分析原因,寻找对策,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而达到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持续改进的目的。实践证明,标准化规定的各项公开内容都是职工迫切想要知道和了解的事项,把这些内容的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做好,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广大职工的需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就能得到贯彻和落实。

三、坚持持续改进原则,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水平和成效。

持续改进作为一种质量管理理念,贯穿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全过程。我们通过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检查、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偏差和不足,通过分析原因,寻找对策,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而达到推动和持续改进的目的,从而不断提升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水平。由于较好地坚持了持续改进的原则,江铜这几年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通过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所取得的成效也非常显着。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通过落实职工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加大工作透明度,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例如:江铜所属各生产单位在车间、工段普遍实行了二次分配公开,通过对每位职工进行岗位业绩考评,把考评结果与职工收入挂钩,并坚持做到考评结果上公开栏听取职工意见,大大提高了收入分配的透明度,保障了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利,用职工的话说,过去是“辛辛苦苦干活,糊里糊涂拿钱”,现在是“精打细算干活,明明白白拿钱”。再比如,近年公司实施了“阳光工程”,对大宗设备、材料、备品配件的采购实行公开招标、比质比价、竞标择优,采购结果以简报形式在公司内部公开,防止了“暗箱操作”,每年可降低采购成本3000万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实践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导入质量管理原则和理念,有力地推进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在江铜上下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较好地保护和调动了职工群众的生产工作积极性,促进了江铜的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管理,取得显着的成效。通过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纳入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对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运行机制进行了一点初步的探索和实践,按照is09000标准的要求,持续改进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将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建质量管理体系中继续深化和完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职工的需求,不断地追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水平的提升,努力开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2.石油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材料 篇二

1 目前石油企业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造价管理体系不够统一和协调。目前的造价管理是根据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进行,对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发包阶段和施工阶段分别进行计价,分别编制投资估算、设计预概算和竣工结算等,各阶段的造价管理缺乏沟通和协调,同时主管部门和项目业主由于身份和角度不同,常常出现政出多门甚至相互矛盾的情况。二是工程造价的计价方式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首先是工程总造价属静态单价,不能及时准确的反映造价的动态变化,其次是现行的费用定额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的费率和利润。最后是现行的招投标管理模式不能客观反映竞标企业的建设实力,工程招投标时,发包方和投标方的成本定额底单相同,投标企业为了中标盲目压价,容易造成恶性竞争。三是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意识不强。长期以来,石油企业的造价管理重点在项目实施阶段,注重对施工过程中的造价变更和结算的管理和控制,对立项阶段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重视不够,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意识薄弱。

2 石油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将设计阶段作为造价管理的重点。石油企业的造价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在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是造价管理的关键环节,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也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必须作为造价管理的重点。二是必须进行动态、主动的造价管理。项目造价的动态变化是客观的规律,所以不但要被动地进行设计、发包和施工造价控制,更应主动地控制工程造价,继而及时调整投资决策[3]。三是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进行造价控制。在经济上采取动态的造价比较和严格费用支出审核,结合组织和技术手段,比如明确职能分工,合理划分组织机构,多方案选择总体设计,严格审查和监督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等,通过将技术手段与经济手段结合,控制造价。

3 加强石油企业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造价控制机制

引入市场竞争,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造价控制机制,是石油企业进行项目招标,特别是大型建设项目招标的必然要求。市场为导向的目的就是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来控制造价。一是要坚持设计招标。坚持设计招标的规范、透明,以设计标准和限额作为硬性标准,对多种投标的设计方案进行对比,优中选优,在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先进行的基础上,实现造价控制的目的。二是坚持第三方监督定价。通过引入第三方造价评估咨询机构,对工程量清单、单价、施工组织及施工方案进行审核,确保技术上可行,造价上合理。三是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制度。严格落实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这就在无形中控制了造价。四是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项目监理招投标制度。对质量控制、投资控制、施工进度控制等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3.2 建立科学完善的造价管理运行机制

造价管理是否科学有效取决于管理机制的运行是否严格和顺畅,为保证造价管理体制运行顺畅,应主要做好以下3点:一是建立独立专业的造价管理队伍。通过整合石油工程建设系统内部的部门职能,改革以前石油企业从设计到施工全部自主定价的落后模式,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建设行为,建立自主经营的、以责任制为基础的造价管理组织形式,对各建设主体进行全过程造价监督咨询。二是要加强石油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建设。通过加强行业自律机制,提高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行业地位,赋予造价咨询机构更大的造价审定权,促进造价咨询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同时要建立造价咨询机构和人员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从业机构和人员的管理规章,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三是健全造价管理监督机制。可采取石油企业集团高层成立监督机构,也可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通过制度化的审核和规范,保证造价管理机构运转健康良好。

4 结语

石油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加强对石油企业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石油企业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造价管理应把握的原则,研究了如何加强造价管理的措施,对石油企业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林瑜洁.石油化工生产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10.

3.石油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材料 篇三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哪里有非公有制企业,哪里有群众,哪里就应该有党员,有党的基层组织。尽管从调查情况看,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不再是难点,但建立健全党组织仍然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当前,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要尽快制定整体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具体措施,切实抓紧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要把组建工作的重点放在有3名副其实以上党员和合适党支部书记人选且生产经营相对稳定的企业,主动做好企业主的思想工作,帮助企业尽快建立党组织。对企业员工100名以上、党员不足3名的企业,可先按地域相近、行业相通、各方自愿的原则建立联合支部,并逐步创造条件单独建立党组织。要坚持“积极稳妥、因地制宜、确保质量”的原则,努力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力争使每个企业党组织都有活力。二是要坚持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则,合理确定企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同时,还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党组织隶属关系,以促进企业党组织的建设。三是要积极探索,努力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确定党的工作联系员,一般可由镇乡党委负责联系企业的领导干部担任,并明确相应的职责,加强检查考核,以促进企业党建工作。另一种是先在企业中建立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通过这些组织的活动来宣传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并为组建企业党组织创造条件。(2)大力抓好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壮大企业党的力量。

党员是构成党的基层组织的细胞,没有党员就无所谓党的组织和活动。鉴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少,党的力量薄弱的现状,要把发展党员作为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但在工作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就发展抓发展的方法,一是要着眼于改善党员队伍素质结构和分布结构,突出两个重点。即重点对象是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和重点岗位、关键岗位的骨干,尤其是经营管理层人员,以提高决策管理层中党员比例,为党组织参与决策、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打好基础;重点范围是员工50名以上,生产经营稳定的无党员企业,同时要扩大视野,积极培养发展企业中的大中专毕业生,为这些单位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打好基础。二是建立健全企业党员发展工作责任制,确定工作目标,落实配套措施,力争近年内使企业发展党员工作有一个大的进展。在具体工作中,可通过党建工作联系员具体负责联系、物色、培养、发展党员工作,也可通过建立健全群众组织的“推优”制度,广泛物色入党对象,加强教育引导,抓好学习培训,严格实践锻炼,促其健康成长,争取早日发展入党。三是要积极探索实践。要充分考虑到非公有制企业环境的特殊性,员工思想的多维性,动机行为的易变性,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要严格党员标准,遵循发展程序,通过建立健全入党前公示等预审制度和入党后跟踪教育制度,来确保新党员质量。(3)坚持正常的组织活动,不断强化党员教育管理。

党组织的生命在于活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可以而且应当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按照党章规定,开展经常性活动。但考虑到非公有制企业的特殊性,在活动的具体要求、内容、方式以及时间安排等方面,要注意切合实际,科学合理。要坚持组织生活与党员活动相结合,立足于提高党员素质,着力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组织开展一些工作需要、党员欢迎、业主理解的活动;坚持“业余、多样、灵活、务实”为主,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经济活动与党建活动相结合,相对集中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相结合,教育活动与娱乐活动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扩大企业党组织的影响,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与此同时,企业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并把它作为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在党员教育上,要特别注意联系党员的思想实际,以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为着力点,坚持以“三个代表”的理论武装党员的头脑,以党规党纪约束党员的行为,以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管理、科技知识改善党员的知识结构。在党员管理上,要注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党员管理的有效性为着力点,建立切合非公有制企业自身特点的运行规范,在理顺管理关系,严格管理制度的同时,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根据党员的不同特点和岗位性质,科学制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将目标管理与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和双争双评等主题活动结合起来,更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建立健全党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新领域,尽管各地党组织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整个基层党建来说,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要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水平,必须象抓村级党组织建设一样,建立切实有效的党建工作机制,加强领导,明确职责,长抓不懈。一是要选好配强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领导班子的配备,要本着高效、精干、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开展党建工作的原则,一般可选择经营管理层中党性强、有威信、有能力的党员担任。同时,为便于党组织独立开展工作,要纠正企业主与党组织负责人一人兼的做法。二是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按照党章规定和上级党组织要求,建立健全与企业实际相适应的各项党建工作制度,以促使党组织的工作正常化、规范化。

4.石油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材料 篇四

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推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动力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党的十七大赋予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重大政治任务。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一)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的广大职工,既是国家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广大职工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国有企业的优势和力量源泉。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坚持以广大职工群众为办好企业的根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成果由群众共享的原则,把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国有企业党组织长期坚持的这个重要原则有机地相结合,促进了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与群众工作的融合,把传统的优势变成了现代的优势。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始于顾客要求,终于顾客满意”。也就是要求党组织必须始终把党建工作对象作为关注的焦点,不断满足党建工作对象的要求,不断促进党建工作质量的提高。有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创造性运用了这个重要原则,把广大职工群众作为重要的顾客群,自始至终予以关注。这就要求党的组织必须经常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关心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广泛收集职工群众的要求,和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比如安全生产、收入分配、生活设施、职工家属、子女就业等一系列民生问题,纳入到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之中,建立层层分解,步步量化、细化,目标任务明确的党建工作质量目标体系,使企业的群众工作从党委到公司各级组织的工作部门,从公司各级基层组织到党员个人,都有自己明确、清晰、可操作的具体奋斗目标。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重视过程的控制。这就要求集团公司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实现群众工作的目标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群众工作目标的程序办事,保证群众工作的目标落到实处。比如,通过标准化考核程序,把群众工作目标作为考核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考核标准,促使他们去完成目标任务,通过检查、内审、评审等程序,不断推动党组织和党员改进群众工作,解决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提高群众工作的质量,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使职工群众对党组织的满意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调动职工群众为国有企业发展作贡献的积极性、创造性,使职工主人翁精神在企业得到弘扬。

国有企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搞好生产经营管理,促进企业的物质文明建设;还要搞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促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还要做好企业的党建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党组织内部的民主;加强工会建设,搞好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促进企业的政治文明建设。国有企业具有重视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优良传统,在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创新过程中,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从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主体框架、结构,到体系的目标、过程设计等方面,都体现了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思路,促进了企业全面协调发展,特别在企业安全文化、廉洁文化建设、职工队伍建设、文化设施建设、厂务公开、党的建设等方面,形成了国有企业的特色和优势,促进了国有企业的科学发展。

国有企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力量,如何保持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战略问题。国有企业以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为新的契机,推动企业管理不断创新,技术不断进步,促进企业领导班子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提出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作出战略上的布局,保证了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质量。

5.石油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材料 篇五

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文化建设

提要面对新的环境,石油企业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发展壮大的经济体,就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结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本文对新时期石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可行建议。

关键词:石油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企业经营哲学,即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外化的企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有机统一。我国石油工业有着辉煌的历史,凝结形成了富有石油特色的企业文化。例如: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精髓的石油文化始终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潜在力量,企业凝聚力、竞争力得到了明显增强。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我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缺乏积极性,参与度不高,石油企业的企业文化缺乏应有的特色等问题。

随着我国石油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和石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我国石油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着创新与发展的问题。坚持不懈地把石油文化、石油精神融入到石油企业的思想建设之中是当前石油企业的一个重要使命,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做好以下事情来培育优秀的石油企业文化。

一、构建石油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依靠全体员工,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逐渐成为影响生产率的最主要因素,石油企业广大员工不是企业的附属物,而是企业的主导者。建设企业文化就必须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把着眼点放在人上。强调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的作用,强调在企业内建立起一种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企业通过自觉的企业文化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理念,将人置于管理要素的核心地位,丰富企业发展的人本观,使企业精神与个人意志和谐共进,进而实现企业内部人的和谐。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最终必然体现在对员工的关心和爱护上。要给员工很好的福利待遇,为员工提供社会宿舍、交通补贴等,给员工以安全感,并经常组织员工进行集体活动,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增强了企业凝聚力。使员工尽情地在愉快的氛围中相互交流、沟通,体现公司乃至员工命运共同体的观念。

当前,许多石油企业员工工作的条件还比较艰苦的,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更应该关心员工的生产和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员工有一种自发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事业放在战略的高度,不断探索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创建方式。企业文化

建设搞得好不好,关键在领导。没有领导的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难以落到实处;没有领导的参与,企业文化就缺少号召力和凝聚力。石油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应从政治高度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要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与企业经济效益紧密联系,对企业的社会形象、长远发展等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到战略高度,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绩效考核管理,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从目前来看,由于受到传统考核模式的影响,石油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没有一个好的绩效考核管理方法,构建企业文化将显得极为空洞。运用360度考核方法和量表法,科学地对员工进行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考核测评。将业绩考核和态度能力考核结果有机统一起来,将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挂钩,形成一套较为完整人员绩效考核体系。从目前情况来看,石油企业绩效考核涉及的管理层级多、岗位庞杂、员工数量大,难度相对其他企业来说更大一些,这就要求我们将绩效考核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把工作做细、做扎实,从而加强企业管理效能。

四、激发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广大石油员工是企业的主人,他们中蕴藏着极大的创造力,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教育意义,企业文化建设就好比“空中楼阁”,失去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搭建好广大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平台,从规章制度的设立到文化体育活

动的开展,都应该广泛听取员工的呼声,同时为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资金和物资保证。

五、立足于本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建设富有特色和鲜明个性的石油企业文化。任何企业里都存在着文化现象,每个企业在发展中所面对的营销环境存在差别,同时由于企业的使命,发展历程也不尽相同,依此要求所有企业采取同一个标准来建立企业文化是极不合适的,每个企业的文化建设都应该有其独特之处。

作为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石油工业还应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在为我国提供丰富石油资源的同时,还要为和谐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例如,对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新疆油田公司而言,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其重要的使命。对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深圳石油企业,可能要更多考虑如何利用其独特地理位置,加强与港澳地区的合作,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在现实中,石油企业文化缺乏个性、无法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不能支撑企业的战略发展等问题非常普遍,还大大削弱了企业文化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应有的作用。建设优秀的石油企业文化,必须充分考虑企业发展目标、经营策略、自身发展阶段、企业内部及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抓住不同时代特点的同时,充分重视地域文化对文化特质的影响,深入研究地域文化,打造富有特色的、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文化。

同时,企业文化建设要鼓励创新,要在企业内部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鼓励思变、创新为荣、不怕失败与挫折的活跃而和谐的气

氛。在这种气氛下,员工会具有很高的工作热情,愿意为企业的发展竭尽全力。石油企业都具有强烈的求新、求变精神和竞争意识,敢于创造和引进新方法。

六、建立健全企业安全文化。石油企业是高风险、高投入行业。近年来,由于我们不懈的努力,石油安全问题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安全这根弦,一方面在建立起完整的生产安全保障体系的同时,建立一个公正的评价和奖惩系统,以促进安全行为,抑制或改正不安全行为。同时,利用一切手段和设施,加大对安全文化的传播。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提高整体职工队伍素质,树立职工新风尚、企业的新形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特色文化的建设需要与时俱进,在我国石油企业大力“走出去”的今天,企业文化建设更需要我们增加新的内容。只要我们紧紧依靠全体员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继承发扬过去的优良传统,弘扬“石油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新时期不断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根本宗旨,为我国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6.石油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材料 篇六

目前国内各油气勘探开发企业的生产管理特点

1 企业法人的非独立性

油气田企业的现行管理体制是独立法人企业,所属二级单位为模拟法人单位。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在大庆、吉林油田承包经营,一部分油气勘探开发企业已经独立申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取得了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但这些单位都不是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经营管理受上级公司法人的制约。

2 物资采购的集中性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供应处,经过多年的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虽然有了一定的改变,但现在仍然受各方面机制的限制,所属各单位只能通过这一固定的渠道“采购”所需的物资,对物资的质量、供方的资源没有直接处理权。

3 合同管理的计划性

合同是市场条件下供需双方联系的纽带,但现在勘探开发企业的施工合同仍具计划管理的性质。所处的合同环境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与吉林油田分公司外单位签订的外部合同,外部合同需要经钻探工程公司合同管理部门审批;二是与吉林油田分公司关联交易及合资合作小油田的技术服务合同。与吉林油田分公司关联交易及合资合作小油田签定的技术服务合同虽然运用了市场机制,但由于具有行政隶属关系,仍具有上级对下级的指令性。

4 生产现场点多、面广、线长

勘探开发施工地点在井场,井场零散分布在几十千米或几百千米范围的油区内,非常分散,有时在本油区内的搬迁也有几十千米甚至上百千米的距离,而且施工周期一般较短,有的几个小时或几天,长的也不过几个月,经常需要搬迁。

5施工环境的多变性

勘探开发施工是在野外露天进行的,施工环境受地物地貌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还不可避免的受到许多人为因素的制约。另外,还有地下环境的隐蔽性,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地质条件,因而增加了质量控制的难度。

6施工作业的隐蔽性

勘探开发施工的目的是寻找或开采油、气资源,油、气埋藏在几百米或几千米的地层深处,勘探开发施工除地面工作外,大部分是通过专用设备、井下工具和仪器进行的,井下工具、仪器下入井内后,其运作状态是隐蔽的。

7施工单位之间关系的两重性

计划经济体制下,集团公司所属单位之间是上、下工序的关系,现在大多数石油集团公司虽然都运用了内部市场机制协调各单位之间的关系,但内部市场不可能像外部市场那样规范,所以在集团公司内,有些单位之间虽然存在必然的工作关系,但相互之间又没有合同的制约,仍然按以前存在的固有工作关系配合施工。如测井公司与钻井公司、井下作业公司之间有时就处于这种情况。现在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协调就存在两种方式,一是合同制约关系;二是自觉地协作配合。

8施工文件(设计)的多变性

由于油气是深藏地下的,施工中直接受到地层条件的影响,在已投入开发的油区,随着油气的开发,地层条件是动态变化的,在没有投入开发的地区,地层条件又了解甚少,而施工文件是依据现有的资料编制的,不一定能完全符合施工井的当前情况,因而在施工中,往往会因特殊情况而不能完全按文件规定进行,如钻井施工中的钻井参数和钻井液性能,随时改变的情况就是经常发生的。

以上只是油气勘探开发施工企业生产管理的一般特点,当然不同专业的施工企业,还有各自的专业特点,不同单位也有各自管理的差异,所以,勘探开发企业在建立质量体系时,必须精心策划,认真分析生产特点和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体系的特点分析

GB/T 19001-2008标准的引言中指出:“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受各种需求、具体目标、所提供产品、所采用的过程以及组织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勘探开发施工企业在设计和实施质量体系时应充分体现自身的特点。

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

按照GB/T 19001-2008标准的要求,应该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并确保:产品的要求得到规定;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予解决;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鉴于模拟法人地位的特殊性和合同管理的计划性的特点,勘探施工企业需要评审的合同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外部合同,对这类合同的评审与其他企业的合同评审方法相同,但是在规定合同的审批职责时,应考虑到上级公司合同管理部门;二是与集团公司签订的经营承包合同,对于这类合同的评审,主要是理解钻探公司的要求;三是单井施工设计(方案),它实际上是第二种合同的补充要求,也是具体的施工要求,可作为作业指导书管理,也必须进行认真地评审并得到顾客的认可,其方法可以由授权的技术人员直接评审,如有特殊要求的,可由有关部门负责人通过会议或会签的方式进行评审。在合同评审的程序文件中,不应简单地分为重大合同、常规合同和口头定单,这样不便于作业部门的理解,也难以进行有效地评审。

2采购

按照对标准的理解,应根据供方按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进行评价和选择供方,应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由于石油勘探企业物资采购集中性的特点,对于勘探企业来说,公司内负责物资采购的物资供应部门,应对相关方进行评定。对内部单位,可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其他用户的使用情况、对比类似产品的使用情况和对以前使用同一产品质量的质量分析等一种或多种方法;对外部单位,可通过物资采购部门收集有关凭证,并对所有产品进行定期的质量分析,把分析结果作为主要的评定依据。

3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产品标识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不同产品的混用,根据油气勘探开发施工的隐蔽性、连续性以及油气开发长期性的特点,对于各种施工用料,井下工具、仪器和设备、过程产品不但要有明确的标识,而且要有较强的追溯能力。在地面,可采用与其他企业类似的方法进行标识,但入井后,必须要有完整、准确的记录。记录是勘探开发施工的主要标识方法,如地质录井中的岩心、岩屑的标识,就应清楚地记录井号、深度、岩性、采集时间及采集人等。所以,不但要精心设计质量记录,而且对质量记录的填写、保存及监督检查等要作出明确规定。

4过程控制

勘探施工的隐蔽性决定了许多施工过程为特殊过程,如钻井施工中的钻进、下套管、固井;地质录井中的岩芯、岩屑、气测等录井方法。过程控制是最能反映勘探开发施工的特殊性,所以应深入分析施工过程,并确定特殊过程,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其操作者和设备应具备的条件、认可的内容、认可方法、认可记录以及监视测量的方法等。

由于施工文件的多变性特点,应避免变更的随意性,如不是本企业编制的施工文件,可请求文件编制单位授权并明确规定文件变更的职责和程序。

勘探开发施工的特点,还决定了对安全和环保方面的特殊要求,过程控制程序中要有防火、防爆、防井涌、井喷、防油气中毒、防人身伤害、防井下落物、防地层污染、防地面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措施,以及施工现场规格化的要求。

由于单位之间关系的两重性,应明确规定不同单位之间,特别是无合同制约的单位之间,协作配合的职责和工作程序以及协调的渠道,如钻井与地质、射孔队与井下作业队、测井队与钻井队、井下作业队或钻井队与运输或特车单位之间的协作关系。

5 检验和试验

在进货过程中,经常有“直达料”,这是勘探开发企业采购管理中的一大特点。直达料必须在施工现场检验,而现场检验的条件往往是不足的,因此应规定对直达料检验的职责、内容和方法等。

由于施工的连续性和隐蔽性,过程检验的检验点设置有时比较困难,检验的对象是过程的结果,检验的内容是过程结果的质量要求(特性),一般应在对产品质量特性有较大影响的过程设置检验点。如钻井施工过程中各次开钻的钻进过程,每次完钻后应检验井身斜度;地质录井中的取芯层位卡取、标志层录取及油气显示的录取;或由测井队配合验证其准确性,录井、测井、地调现场录取资料的审查都是必须进行的过程检验。如果对其施工特点分析不够,就会造成对特殊过程认识不足,检验点设置不合理,如有的公司规定,所有的工序都必须进行检验,但因有些工序无法检验,或有的工序不需要检验,而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同行业中,应统一对应确认的过程进行确定和管理,达到重点明确。对于最终检验,应重点突出对各种资料的检验。

6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

勘探施工中除了使用一些通用计量器具外,还使用许多专用计量器具,因此在质量体系文件中应突出对专用计量器具的管理。在长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专用计量器具的量值传递系统一直不完善,有些企业就把专用计量器具作为生产设备进行管理,因而在建立质量体系时,对有的专用计量器具不知道应纳入过程控制要素,还是应纳入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要素。近几年,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各集团公司都加强了对专用计量器具的管理,总公司下发了文件,公布了专用计量器具目录和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建立了行业最高计量标准,各企业应根据这些情况,结合本单位实际,界定专用计量器具的控制范围,明确溯源方向,对无法溯源的计量器具,如有行业校准规范的按规范自行校准,无行业校准规范的,应自行制定校准规范并实施。

7 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

该过程中能反映勘探开发施工特点的是搬运和防护,由于施工的分散性和流动性大,搬运是经常发生的,而且搬运距离的变化较大,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做出规定。就距离而言,一般有本探区内从驻地到井场和井场之间的搬运,有到国内其他施工地区的搬运,也有到国外的搬运;从搬运对象看,有一般物资,有精密仪器,有可能超长的,也有可能超宽的,还有放射性物质等等;从承运单位来讲,有本单位承担的,也有本集团公司内的专业运输公司承担的,长途运输还需要通过铁路、海运或航空部门,这都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做出规定。

由于施工是在野外露天进行的,对产品的防护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如防潮、防雨、防风、防晒、防冻、防高温、防泄漏、防丢失、防偷盗等等,在体系文件中都应做出具体的规定。

8 技术统计

统计技术属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在勘探企业中更是如此。标准提出了使用统计技术的场所和目的,是“确定、控制、验证过程能力和质量特性”。“确定”主要是设计过程的工作,勘探施工企业一般没有设计职能;“控制”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但勘探施工的每个过程是连续进行的,单个过程很少有重复,因而没有足够的统计数据,也就难以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但现在钻井过程中普遍使用的定向井钻井轨迹图,也属于一种简单的统计技术;“验证”可广泛用于进货检验过程,勘探开发施工需要大量的材料,因此对采购物资的验证是经常进行的,所以比较适合而且应该广泛使用的统计方法应是随机抽样技术,如应用GB 2828《技术抽样检验程序》标准,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等。

结束语

当前,质量体系认证的有效性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要确保认证的有效性,作为申请认证的企业,必须在深入理解标准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本企业生产管理的特点,既符合标准又符合实际情况的质量体系才是有效的质量体系,有效的质量体系加以有效地实施,才能确保其有效性,真正有效的质量体系通过认证后,才能确保认证的有效性。油气勘探企业具有自身生产管理的特点,在这里分析的只是一些共性的特点,各单位还有许多个性的特点,每个企业在进行质量体系策划时,都应该全面深入地进行产品、过程和管理的特点分析,以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为认证的有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阐述了油气勘探开发企业生产管理中企业法人的非独立性、物资采购的集中性、合同管理的计划性、生产现场的分散、流动性、施工环境的多变性、施工单位之间关系的两重性和施工文件(设计)的多变性,并对质量体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从油气勘探开发的程序对合同评审、采购、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过程控制、产品的检验和试验、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以及技术统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质量体系的过程性要素如何体现企业特点的意见和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的必要性。

关键词:石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石油勘探

参考文献

[1]ISO 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S].

7.石油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材料 篇七

一、基层党的制度建设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适应程度,影响和决定党建工作能否与生产经营管理同频共振。

制度是约束行为的规范,如果“朝令夕改”就会打乱正常的思维和行为秩序,如果“一成不变”就会落后于形势,成为丧失约束力的摆设甚至事物发展进步的桎梏,党建制度也是如此。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油田逐步建立,原来的基层党建制度有些已不能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如果不及时改进、完善和创新,党建工作就难以与生产经营管理相融相济,为促进和确保企业持续有效较快协调发展服务的党建根本任务就难以完成。因此,基层党建制度必须努力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近几年,辽河油田高升采油厂党委根据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先后对群众评议党员制度、科级干部考核制度和党建联系点制度等党建制度进行了改进、完善和创新,使之与油田新的管理模式相适应,收到了好的效果。油田实行“扁平式”管理之初,一线井站的党员教育管理出现沟通不便、信息反馈不及时、监督制约力度减弱等现象。为了加强对井站党员的教育管理,厂党委把每年一次评议党员制度改为每季度评议一次,由面对面评议改为信箱投票评议。对信任率高的大力宣传表彰,对信任率低的进行谈话诫勉教育或组织处理,使远离组织的井站党员干部感到身边群众的眼睛时时处处在看着自己,自我约束意识明显增强,很好地解决了“扁平式”管理后出现的对井站党员教育管理力度减弱的问题,促进了党员队伍建设。在干部考核制度方面,为了与现代企业用人制度相适应,厂党委将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竞争理念引入科级干部考核制度,由厂领导班子、基层职工代表和机关各部门组成考核小组,对科级干部的“德、能、勤、绩”实行全面、系统的“三定”考核,奖优罚劣,淘汰不合格科级干部,强化了科级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全厂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事实证明,基层党建制度只有与时俱进、与改革俱进,才能确保基层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同频共振、相互促进,从而不断推动油田持续有效较快协调发展。

二、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与油田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适应程度,影响和决定其能否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过去,油田基层党支部建在“队”上,适应当时石油大军的管理体制,发挥了战斗保垒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现在,经过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取消了采油队、注汽队编制,以井站为基层生产经营管理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党支部建在哪里?支部书记由谁来担任?如果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体制不相适应,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就难以正常开展,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将无从谈起。开始,厂党委按照党组织设置与行政辖区吻合一致的原则,把同在一个区域且相邻近的若干采油站或注汽站分别组织为采油联合党支部或注汽联合党支部,党支部书记由某一个站的站长兼任。结果实际运行起来却不顺畅。原因是联合党支部书记的行政职权覆盖不了其他井站,不利于组织协调。于是,厂党委又改让职权覆盖本作业区的工会主席、政工组长或区机关组室长兼任各联合党支部书记,各井站站长分别任副书记或支部委员,各联合党支部工作才顺畅起来。

油田推行以井站为基础单位的行政管理新体制后,我厂的50个采油站、热注站各自独立行使生产经营管理权,除了较大的党员活动由联合党支部组织外,日常的活动以各站组织为宜。但是能成立党小组的站仅有16个,有34个站只有1至2名党员,不能成立党小组。为了使各站都能独立灵活开展党建活动,我们采取两个办法:一是在井站加大培养和发展新党员力度,增加党员数量,壮大一线井站党组织;二是在各站成立“党员工作组”,即由本站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党员工作组”,由党员任组长,积极开展适合本站实际情况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良好。

可见,遵循油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和配备与油田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的规律,及时解决体制改革中产生的党组织建设新问题,才能使企业基层党组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继续保持应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其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三、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与生产经营发展需求、与广大党员自身发展要求的适应程度,影响和决定基层党建活动的效果。

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围绕提高经济效益,急企业所急,想员工所想,才能得到党员干部及广大员工的拥护和支持,这是决定企业党组织活动效果与成败的关键。

高升采油厂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产品质量等重点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譬如,在党员中开展“争储上产工程”、“平安和谐工程”等活动。在员工中开展的以争当创新管理的示范员、控制成本的核算员、安全生产的监督员等“八大员”主题活动,全部由各级党组织负责人担任“领队”,让党员技术骨干挑大梁。活动中,厂党委不但为党员建功立业搭建平台,还及时宣传和激励。例如,组织采写编撰10万字的《八大员风采录》,印发给全厂党员人手一册。每年“七一”前后,厂党委都要对“共产党员工程”、“党员责任区”和“党员示范岗”进行评比表彰,不仅使广大党员深受鼓舞,也激发了全厂员工的工作热情,他们纷纷向党员看齐,积极投身活动中。救助困难员工是一项稳定队伍、营造和谐的重要工作。

党组织的这些活动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顺应企业改革发展要求,全力为本单位生产经营服务,为员工排忧解难,同时也给每个党员建功立业提供机会与舞台,从而得到了全厂各级干部、党员和广大员工的拥护与支持。

8.企业质量管理汇报材料 篇八

近年来我公司在上级政府和行业协会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贯彻国家各期的《质量发展纲要》和一系列工业强国政策,切实抓好各项基础管理,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积极创建学习型、创新型企业,为推进公司的管理进步和生产经营发展,构建和谐企业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作一简单介绍:

一、抓学习,提高职工素质。

积极抓好宣传思想工作和职工教育工作,是公司多年来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每年必须按计划组织实施的一项基础工作。

公司利用宣传橱窗、学习文件、宣传资料和内部网络等形式定期开展专题宣传教育,工会认真编印每月一期的《今日南华》报和每月2期的“学习资料”发至各部门和车间班组,组织广大员工学习政治理论和管理知识。由于编印的“学习资料”内容贴近企业实际,深受广大员工欢迎。

根据部门工作需要和员工文化技术素质实际,制定职教培训计划,积极做好职工教育和培训工作。按照质量意识、质量基础知识、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厂史与战略发展、工艺制造、电机基础知识以及各项专业基础知识等类别分期分批对员工进行轮流培训,并与南华机械学校联合办学,以加强培训的效果。此外,还不定期地派出骨干人员参加各类机构组织的培训、会议,选派人员到大专院校深造,邀请专家学者来公司授课等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学习热情和效果,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了人才、奠定了后劲。

二、抓质量,开拓高端市场

我公司地处皖南山区,改革开放初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产品难销、人才难进,在强手如林、毫无优势的窘况下,企业要想站稳脚跟、谋求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靠过硬产品质量。所以我们咬定质量不放松,从抓“工艺突破口”开始,到创省优、部优,到省、部免检和省、部名牌,再到国家免检和中国名牌,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走出了一条创名牌之路。在抓质量方面,我们主要做法有:标准化建设规范化,坚持贯标和按标生产,各项管理标准化,取得安徽省4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资格;计量管理常态化,建立了企业计量标准11个,严格执行量值传递法规,通过国家二级计量单位授权,并获得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证书;质量把关制度化,设立质量管理与质量检验机构,认真推行质量否决权,对原材料进厂、工序质量控制、产品出厂实行严格把关检验,多次获得“质量信得过企业”、“产品质量稳定企业”等荣誉。

由于产品质量过硬,电机逐渐在市场上赢得声誉,销量一直稳步提升,引起众多顾客的关注,许多高端用户纷纷订货,并成为我们的忠诚客户。多年来,我们产品在江浙沪市场的占有率约达到40%,2011年在此区域的销售额达到7亿元,若举全国机床行业前10名的企业,至少有5家使用我们的产品。

三、抓管理,增强企业后劲

在抓管理方面,我们始终按照机械行业管理标准要求,规范开展各项管理活动,尤其是以质量管理为中心,带动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首先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把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及后来逐渐重视的服务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动全员参与,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把管理成效带到一定的高度;其次是建立系统的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岗位职责,让人人有章可循、有责可负;接着贯彻一体化认证标准(GB/T19001/GB/T24001/GB/T28001),率先在全区贯彻实施质量体系、环境体系与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标准,把企业经营中的大部分工作都以文件形式程序化,形成更加规范严谨的管理体制。此外,还有生产现场管理、定置管理、5S管理等等,通过不断地坚持与改善,保证了企业各项管理的持续进步。尤其是2011年,我们在中国机械行业质量管理协会的指导下,认真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获得全国机械工业质量奖,更为公司今后的发展增添了后劲。

四、抓竞赛,促进生产发展。

一是由公司工会牵头,在全公司连续多年开展大规模的“高产优质安全”主题劳动竞赛活动,在生产第一线的近800名员工参加了这项竞赛活动。竞赛按可统计指标逐月申报评比,每年9月底总评,共评出50名优胜员工,由工会组织他们到扬州、无锡、绍兴等地参观游览。

一是坚持做好“小改小革和合理化建议征集”的申报评比工作。十多年来一直坚持,每年都有新的成效,职工参与热情高涨,较好地解决了职工岗位上的技术难题和操作工艺难题。2005年以来每年的小改小革和合理化建议获奖都超过60多项,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多万元。

常年的大规模竞赛和职工广泛参与的技术、工艺创新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发展,同时在加强安全和提高产品质量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力的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2011年共生产电机690万千瓦,实现销售收入1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达13%以上,在全国电机行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排序第五位。

五、抓活动,培育创新氛围。

一是抓班组建设。通过开展常年的班组“评先创优”活动,加大对班组技术创新的要求和考核,使班组建设稳步推进,并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这一活动较好地提高了员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的积极性,增强了班组团队精神。去年,在班组月评活动中,有44个班组多次被评为先进班组,占班组总数的75%。通过举办每一次的“班组工作研讨会”,多名班组长在会上交流经验,在全公司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二是抓QC活动。多年来,公司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一直坚持把QC小组活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在全公司广泛动员广大员工参加QC活动,各车间自主选题,开展QC攻关。2000年以来,每年都有一至两个公司级优秀QC小组被推荐参加全省机械行业QC小组成果发布会,并获得优秀奖或一等奖。此外,在9月份质量月活动中,工会与企管部门还组织员工质量知识竞赛活动、质量演讲活动、解决身边的质量问题“征集活动”和“质量信得过”班组评选等活动,不仅大大激发了员工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和质量改进活动的热情,还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是抓优质服务活动。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全力满足客户要求,对外,建立全国售后服务网络,做到用户反馈及时解答和上门服务,确保用户满意;对内开展“下道工序即用户”活动,做到层层快捷、优质服务,有效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9.石油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材料 篇九

1 石油企业质量管理概述

说到石油企业的质量管理方法, 我们首先想到的要数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美国石油学会API Q1石油、石化和天然气工业质量纲要规范了。这2项管理方法能使各项质量活动有序地得到开展, 使企业员工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保证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在运作过程中持续得到改进和提高。但近年来, 随着各石油企业业务开展的不断扩大和深入, 上述体系和规范也反映出了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问题, 这2者皆严格按内控标准的文件体系执行, 容易造成同一标准对不同客户产生不同效果的情况。如客户要求比标准规定的要求严, 只按标准规定去做就容易造成客户的不满;反之, 如果客户要求比标准规定的要求松, 则造成了公司内部成本的无谓增加。同时, 在员工培训方面,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API Q1石油、石化和天然气工业质量纲要规范更侧重于质量保证, 是一种程序化的要求, 没有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正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石油企业管理的提升需要加入更多“以人为本”的成分。因此, “零缺陷”质量管理方法的优势正不断地体现出来。

2“零缺陷”质量管理方法的理念及其优势

2.1“零缺陷”质量管理方法

零缺陷, 亦称“缺点预防”, 该质量管理方法是由美国质量管理大师, 全世界公认的“零缺陷之父”———菲利普·克劳士比先生于1957年率先提出的质量管理思想。对于质量管理, 克劳士比先生用一个金字塔来演绎“零缺陷”思想[1], 那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需要、四个基本原则。

“一个中心”: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这是每位质量工作者所具备的工作哲学。

“两个基本点”:有用的和可信赖的。克劳士比先生认为:管理就是建立有用的和可信赖的组织。在这样的组织里, 所有的日常业务工作每次都能得到正确完成;对于员工、供应商和客户3个方面来说都获得了成功。

“三个需要”:帮助员工成功、帮助顾客成功、帮助供应商成功。

“四项基本原则”:质量就是明确符合需求、质量保障要通过预防措施来达成。质量要求将事情一次做对、质量体系要通过科学的衡量[1]。

2.2 追求“零缺陷”质量管理方法的目的

克劳士比先生原来是个医生。从医生的角度看来:只有加强预防, 才能够避免病人得病, 其他行业也应是如此。作为一名普通的石油企业员工, 反思在平日的工作中, 也见过或出现过没有第一次将事情做对, 经常需要修修补补的情况。举2个例子说明: (1) 在签订相关合同的时候, 经常会经历一个返工期, 即使双方对条款中的内容已经达成了一致, 也还要经过返工期的搁置, 反复修改确认; (2) 按规定1个人1个月请假不能超过3天, 即有约定俗成可以请3天假的意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人们逐渐接受了“人非圣贤, 孰能无错”的思想。这样往往造成了工作的拖拉, 长此以往, 工作效率便会大打折扣。以请假为例, 也许两三天对于1个月的工作量来说只占了不到10%, 但对于拥有着数十万甚至更多员工的石油企业来说, 每个员工10%的累计, 带来的将是巨大的经济损失。

2.3“零缺陷”质量管理方法的优势

“零缺陷”质量管理方法是一种质量文化, 它不是针对技术和项目实施的方法论, 而是通过人的潜在意识去获得质量的思想管理哲学。首先, 它击毁了“人们难免犯错误的难免论”。一般认为“人总是要犯错误的”, 所以对于工作中的缺点持容忍态度。很多石油企业还设立了事故率、次品率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纵容了“难免论”这种观念。“零缺陷”质量管理方法向这种传统的观念发出了挑战, 主张抛弃“难免论”, 认为人人都有一种“求全”的基本欲望, 人人都希望不犯错误, 把工作搞好;其次, “零缺陷”质量管理方法树立了“每一个员工都是主角”的观念。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 管理者是主角, 他们决定着工作的标准和内容, 员工只能照章办事。“零缺陷”质量管理方法要求把每一个员工当作主角, 只有全体员工都掌握了“零缺陷”的思想, 人人想方设法消除工作的缺点, 才会有真正的“零缺陷”结果。管理者需要做的是帮助员工们拥有正确的工作动机, 该方法认为企业的员工们都具有复杂的心理, 如果没有无误进行工作的愿望, 即使工作方法再好, 也不可能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3 应用“零缺陷”质量管理方法时应关注的问题

3.1 制度创新

本着“零基础”质量管理办法“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原则, 简化质量管理流程, 减少管理层次, 对包括人员、技术、设备在内的质检资源进行全面优化, 提升质量管理的效能。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但正所谓“态度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只有循序渐进的不断学习, 才能真正的转变工作思路并将思路转化为实际行动, 使质量目标得到保证。

3.2 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零缺陷”质量管理方法的推行必须首先得到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只有领导以身作则, 才能够激励员工做到上下齐心;在推行“零缺陷”质量管理方法时, 企业的管理层不只是领导, 更是教员, 他们应学习在前, 在员工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然后严格地进行各级监督指导。下级出错, 上级也要负连带责任;构建“零缺陷”质量管理方法的学习平台, 科学地组织培训学习。对石油企业中层干部进行培训, 再由中层干部对相关单位的高层领导和普通员工进行培训。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基础上保证学习时间, 对培训的效果进行适时跟踪和检查, 并将学习效果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一部分。

3.3 员工的积极参与

用“零缺陷”质量管理方法建立起全员共同遵循的质量价值观。石油企业在建立并采用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API Q1石油、石化和天然气工业质量纲要规范时[2], 往往采用自上而下, 甚至是强制的方式来执行。因此, 有的时候虽然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逐年在加强和完善, 但质量的真正提高却并不明显。究其原因就是缺少最核心的、最为有效的精神层理念的管理方法, 缺少员工主动、自觉提高质量的积极性。管理问题往往是思想素质的问题, 只治标不治本, 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马马虎虎”、“修修补补”、“差不多就行”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如果得不到变革, 就无法真正营造良好的质量管理环境。因此, 在各石油企业推行“零缺陷”质量管理方法时, 要从被动“惩罚”转向主动“激励”, 培养员工的积极心态, 做正确的事,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把“零缺陷”质量管理方法作为员工的工作标准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

3.4 信息的畅通交流

有人把企业的组织结构比作是企业质量体系的骨架;那么关于质量的信息就当之无愧的是质量体系的神经系统。因此, 只有全面、准确和及时有效的质量信息沟通, 才能保证质量体系的持续和正常运行。在上述“管理层高度重视”和“员工积极参与”的基础上, 企业应保证质量信息交流的全方位畅通, 做好“上传下达”和“下报上应”2方面的工作, 并敦促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针对反映出来的问题积极及时地进行改进。

3.5 用金钱直接表示代价

“零缺陷”质量管理方法提出用金钱来衡量“不符合要求”的代价。在设计开发、工艺、制造、服务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引起人们重视或习以为常的质量问题, 这些问题有的造成了返工和返修, 有的甚至造成了产品报废或重新加工, 给企业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 也增加了相应的成本。通过“金钱直接表示代价”的方式, 能够起到警示和激励2方面的作用。比如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通过采用“零缺陷”质量管理方法后, 该公司2007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就达到了4 497.8万元, 其化工产品的赢利也达到了10.8亿元, 大大鼓舞了该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士气[3]。

4 结束语

纵观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 质量管理已经成为各大石油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采用“零缺陷”质量管理方法能够更好的增强石油企业的竞争力, 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要清晰地认识到, 推行任何一种质量管理方法都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运用和不断总结的过程, 只有从实际出发, 与时俱进, 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收获。

摘要: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加速了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 也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采取切实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对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零缺陷”质量管理方法及其优势进行了阐述, 并针对我国石油企业应用该方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零缺陷,石油企业,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菲利浦·克劳士比.质量免费[M].绪钢, 林海,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张力.零缺陷理论与ISO 9000体系异同浅析[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33 (4) :13-15.

10.石油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材料 篇十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总结近年来反腐倡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工作思路,对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国有特大型重点企业—石油企业来说,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应该深刻认识建立健全这一体系的重大意义,并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积极探索建设这一体系的具体工作方法和措施,努力把石油企业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实处,求得成效,为创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必须理清思路、明确方向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格局将持续发生深刻变化,上层建筑领域的各项工作都面临着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同样面临为适应新体制而起草、制定、施行、修改和废止相关的法规制度问题。我国目前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变革的特殊历史时期,由于制度和机制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容易产生行政权力的真空、行政责任的缺失和行政道德的失范,给腐败现象滋生以可乘之机。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仍然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历史也已证明,靠严刑峻法治腐反腐有时能起到震慑作用,但只能治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吏治腐败问题;靠疾风暴雨式的群众性政治运动,在一定时期、一定条 1

件下和一定范围内会起到一定作用,但仍不能治本;靠高薪养廉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因此,只有用发展的、改革的和创新的思维,重新审视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反腐败工作机制。党中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是非常及时必要的。

按照这个要求,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整体框架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坚持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原则,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中易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建设以党性党风党纪、理想信念、依法行政和廉洁勤政为主要内容的教育防范体系;以强化对权力的制约、资金的监控和干部任用的监督为重点内容的制度约束体系;以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为主要内容的监督惩治体系。

按照整体框架设想,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加强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筑牢反腐倡廉、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增强党性修养,强化自律意识,培养高尚情操,不想腐败;通过健全制度,形成科学系统的依法行政和廉洁从政的制度防范体系,将廉政建设纳入制度化轨道,使人不能腐败;通过监督惩治,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环环相扣、层层实施、严密到位的公共权力运行监督网络,依法约束权力,确保惩治及时、严厉,使人不敢腐败。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有机统一、互为促进,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针对目前石油企业教育制度监督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体系建设的近期目标是:加大教育力度,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党的建设和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教育培训、检查、考核、激励机制和工作制度,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巩固阵地,拓展领域,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制度建设速度,通过改革和完善各项制度,有效遏制行政干预和权力滥用,切实加强资金监管,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初步实现用制度规范行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目标;加大监督强度,初步形成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综合运行,立体交叉、科学严密的监督网络,全面加强对重点对象、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示范的监督惩处。

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必须立足教育、注重防范

要把党风廉政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党的建设和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整合、集聚各种教育资源和优势,形成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的党风廉政教育工作机制。同时,积极创新党风廉政教育模式。(1)推行“谈话教育”,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定期开展上级纪委同下级企业主要领导谈话,积极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的诫勉谈话和警示谈话,给予党政纪处分后的回访谈话,进一步加强组织督导约束,抑制腐败动机和机会。(2)严格“把关教育”,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培养发展新党员、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过程中,相应加大对廉洁规定、党纪政纪知识和廉洁自律情况的教育培训、考核考察力度,实行“一票否决”,严把廉洁“准入关”。(3)强化“党校教育”,巩固党风廉政教育主阵地。各级培训机构要把廉政教育纳入教育大纲,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培训的必修课程。(4)开展“三廉教育”,净化领导干部周边环境。

面向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家属开展“廉内助”教育;面向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开展“廉助手”教育;面向部门会计、出纳等财务管理人员开展“廉管家”教育,使领导干部身边人员能够做到主动监督、经常提醒,及时劝诫,避免不廉洁行为。(5)开展“媒体教育”,发挥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在报刊、广播、影视、互联网上开设党风廉政教育栏目,宣传廉政知识、廉政法规、廉洁先进典型,鞭挞腐败现象,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6)实施“社区教育”,营造社区的廉洁氛围。大部分石油企业都是以独立矿区为基本单位,在相对独立的社区工作、生活,这样无形当中就形成了“小社会”,把石油企业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公民道德建设范畴,延伸到社区的各个领域,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增强“小社会”的廉洁意识和创建“廉洁社会”的积极性。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廉政教育,从小培养青少年的“廉洁奉公”理念。

三、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必须健全制度、严格约束

(一)健全党的领导工作制度。健全党的领导工作制度,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进一步健全党委工作制度。一是健全党委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二是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制度,重大问题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防止个人说了算。三是正确处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干部考察工作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差额考察制度以及领导干部竞争上岗、任前公示和试用等制度;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标准,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全面评价和考核干部;积极试行干部任用票决制、聘任制、任期制、辞职制;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违规提拔干部的,严格追究责任。

(二)要进一步健全权力监督制度。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重点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监督,严格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要继续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凡是可以公开的事项,都必须向职工群众公开,让职工群众和新闻舆论来进行监督。要根据新的实际,不断完善已有的制度,逐步建立新的制度,为预防腐败,实施有效的权力监督提供制度保证。针对企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抓好相关法律法规的起草制定。探索对经济违纪违法人员的经济处罚办法。在对经济违纪违法人员进行组织处理的同时,探索经济处罚办法,加大经济处罚力度,提高腐败成本,用经济手段制裁经济违纪。同时,探索实行对腐败分子利益相关的近亲群体连带追究的制度,遏制少数人“腐败我一个,幸福几代人”冒险侥幸心理的滋生。

(三)严格制度落实。一要抓好责任分解。要明确责任主体,把反腐倡廉各项制度、任务分解到相关的职能部门,提出贯彻落实的目标和要求。二要抓好责任考核。要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力度,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三要抓好责任追究。对由于领导不力导致各项制度得不到落实、不正之风得不到有效治理、出现重大腐败问题的地区和部门,要严格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四、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必须强化监督、从严惩处

突出监督重点,加强对重点人员、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1)重点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推行领导干部廉政承诺、述廉评廉考廉,公开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情况;加强党内民主,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按照“下管一级”的监督原则,通过明查暗访、开展专项举报、进行民主测评、个别访谈等措施,不断完善党

风巡视制度,重点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不廉洁问题。(2)重点加强对实权部门和岗位的监督。加强对工程建设、财务、干部人事、市场管理、概预算等“实权部门”和岗位的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防止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的出现。(3)加强对决策、执行等权力运行关键环节的监督。通过重大决策全程参与、专家咨询,重大事项跟踪督察、重大建设项目派设监督员等方式,减少重大失误,避免重大损失。

通过监督,对发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该谈话的谈话、该批评的批评、该诫勉的诫勉;对违纪违法问题,不论涉及到谁,该立案的立案,加大惩处力度,保证监督效果,震慑违纪违法人员,维护法纪的严肃性,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坚持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体现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原则,符合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教育、制度、监督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全过程,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惩防结合、综合治理的整体效能,不断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

李士成茨工处作业二公司

上一篇:读史记感悟优选下一篇:比例的应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