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创省中医名院建设规划(共3篇)(共3篇)
1.中医院创省中医名院建设规划 篇一
【关键词】护士职业倦怠; 中医药文化建设; 干预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34-02
基金项目:宜昌市科技局资助项目(A14-30317)
工作倦怠是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投入降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护理工作属于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行业,集高风险、人文关怀于一体。有研究表明,工作倦怠现象特别容易发生在以人为本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1],而护士直接面对的是有病的弱势人群,比其他职业的人群感受到更大的工作压力,过度压力导致工作倦怠,不仅影响护士自身的健康和发展,还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影响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队伍的稳定。为此,本文重点探讨利用开展中医文化建设,改善工作氛围,以提高中医医院护理人员的自我工作效能,降低工作倦怠感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一一般资料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我院在职临床护士190名,均为女性。其中本科51人,大专86人,中专53人;年龄20~53岁,平均33.5岁;副主任护师8人,主管护师42人,护师34人,护士106人。
1.2方法:①在全院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要求护理人员参加;②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在开展前后应用碧海心理咨询公司设计的职业倦怠测试问卷收集资料,主要涉及护理服务内容及超负荷工作、工作性质、社会地位和社会支持等几个方面。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回收率100%。
2、开展中医文化建设
2.1、将中医药文化建设融入医院环境建设之中,充分利用庭院、大厅、走廊、病房等区域,设立了10余处中医文化展板和宣传橱窗,把中医药文化内涵、理论技术、科普知识等通过图片、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美化医院环境,普及中医药科普知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营造了良好的中医氛围,让护理人员在浓厚的中医氛围中,很方便的学习到中草药的相关知识。
2.2、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中医药文化培训活动。①充分利用院内会议、学术讲座等各种场合与途径对医院文化进行宣传,②开展以中医经典、医德警言警句等富含中医哲学思想内容为主的竞赛活动,③定期开展中医药的基本知识、诊治原理,普及中醫药防病治病知识的专题讲座,宣传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中医药知识、方法、观念,使护理人员从中感受到中医药文化氛围,接受中医药文化的陶冶;④开展中医护理传帮带活动,充分发挥高年制中医护理人员的作用,薪火传递,带动年轻的护理人员加入到中医护理中来,提高她们的中医操作技术水平。
2.3、成立具有中医特色舒缓压力的社团,定期开放。①由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护理人员组成的心灵社团,定期开放,护理人员可定期到社团进行沟通、交流,甚至可以畅所欲言、乱发牢骚,以达到心理纾解。②由获得瑜伽教练资格证书的护理人员和爱好太极拳的护理人员组成的形体社团,定期开放,护理人员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到社团参加太极拳或瑜伽训练,以到达净化心灵、纤美形体,缓解压力。③由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师组成各种中医操作专业小组:如PICC专业组、疼痛专业组、穴位贴敷专业组、拔罐专业组等,接受临床护理会诊,解决临床疑难护理问题;定期开展中医操作讲坛,方便护理人员提升专业技能。④开设护理乐园,配备音乐沙发床、心理治疗沙盘、心理书籍、中医专业书籍,同时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护理人员提供心理干预,缓解心理压力,激发其生活工作的乐趣。⑤护理部成立临床护士接待室,与一线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既拉近了管理者与员工的距离,又帮助员工树立了对专业的正确认识,消除了其思想顾虑。
2.4、建章立制,完善中医药文化行为规范体系。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各项规章制度中、制定院歌院徽院训,办院宗旨,员工行为规范,从言行举止及服务方式、服务流程等方面,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并要求每一位职工对医院院训、服务理念等核心价值理念做到熟记于心、严格遵守。同时,用引导、约束、奖惩等办法,通过召开职工大会动员、逢会必讲、开展特定礼仪培训、制定科室病人满意度考核细则等方式,形成了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促进了医院职工的行为遵循和服务价值、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的提升,营造医院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公众形象。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员工对实现医院目标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护理部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实行意愿排班制度和护士睡眠日制度(即不安排下夜班第一天的护士参加任何培训、加班、学习等活动),使护士的工作能够更好地平衡。
二评价
据所得分值进行评定,<20分无职业倦怠症状,20~40分出现职业倦怠前期症状,40>分有职业倦怠症状。
三 结果
调查结果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如下表:
干预前干预后无职业倦怠症状21132职业倦怠前期症状10342有职业倦怠症状6616与干预前比较 p<0.01
四讨论
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需要社会长期的关注与支持,身心健康和工作倦怠互为因果,工作倦怠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身心健康水平的下降又会进一步加重工作倦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2]。本次调查中,干预前无职业倦怠症状21例,只占11%,工作倦怠导致工作积极性降低,影响护理质量.医院通过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完善的中医药文化行为规范体制,促进了医院职工的行为遵循和服务价值、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的提升,培养了护士乐观、开朗、豁达、积极向上的性格,使她们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解释、护理工作中尽量耐心,保持精神愉快,通过干预,无职业倦怠症状132例,提升到70%,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明显改善。利用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提高护理人员中医知识储备,利用传帮带这种形式,通过以往的成功经验和榜样的示范效应,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另外管理者的重视和支持,让护士体验到的情感支持[3],激发了护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和竞争意识,降低了护士的职业倦怠,提高了护理质量,塑造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了医院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 用于护士职业倦怠预防和干预方式方法合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李双枝.正视职业倦怠减轻心理压力.山西医药杂志,2008,37(3):286-287.
[2]周文霞.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论和应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1):91-97.
2.中医药院校形象建设现状与思考 篇二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形象建设;调研
一、中医药院校形象建设的现状
首先,中医药院校发展定位和特色认识不足。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和教职员工对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认识不足,在涉及一些学校内涵性质的环节,如办学特色、办学思路、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等,很多学生和教职工并不了解,从而影响了对学校形象的理解。
其次,外在形象的认识落差感强。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往往善于对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对于中医药院校来讲也是如此,作为专门的中医药院校在与其他类院校相比较中,教职工和学生有直接的感受。实际上,无论教职员工还是学生都对学校的外在形象提升给予很大的期望。但在具体的比较当中,很多人对中医药院校发展的现状表示不满意,有很强的落差感,甚至出现一些学生对学校形象作出负面评价的情况。
再次,中医药院校文化标志不明晰。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一批中医药院校,在校园建筑物、道路以及学习场地的布置上,往往有很多独具特色的中医药院校特征。但是,近年,随着很多学校新校区的建设并投入使用,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和设施缺少了中医药院校建筑风格特征,在外在形象上已经不能够清晰地分辨出中医药院校的特征。
二、中医药院校形象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1.观念上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
当前,我国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要用现代科学理论发展和武装中医,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促使中医药现代化。但是,无论形势如何发展,中医的本质和特色不能变。也正因为如此,还有相当多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坚持认为中医特色是中医药院校的本色。大家习惯了禁锢在传统保守的氛围之中,创新意识、现代化意识、科学化意识不足,造成中医药院校形象建设传统与创新、继承与发展目标的矛盾。
2.中医药院校与综合性院校相提并论,忽视历史因素、专业因素、区域因素
中医药院校的建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西方高等医学教育进入中国之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就已经开始了对中医药院校正规教育的探索,中医药院校建设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一是民国时期中医专业院校的建立,二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对中医药院校的重建,三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医药院校的扩张。从历史上看,中医药院校的诞生具有底子薄、技术落后的特点,尤其是中医药院校创办早期,在师资力量上主要依靠的是旧中国的民间中医师资人员,这些中医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临床技能和理论水平不一;在办学规模上,早期的中医药院校基本上都是校园面积狭小、招生规模小,在地方高校中基本上没有很突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技术水平上,早期还比较排斥现代化教学设备和西方医学技术的普及,技术水平还停留在中医的原始状态。中医药高等教育先天不足的状况对于中医药院校的外在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本地区得不到重视,群众知晓率低,社会知名度不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医药院校依旧没有得到规模上的大发展,即便是在改革开放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医药高等院校发展仍受到了一定的禁锢和拘束,产学研不能有效结合,毕业生就业性质单一,结果中医院校毕业生渐渐不受就业单位欢迎,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加大,人们学中医的热情锐减。中医药院校为了走出困境、改变现状、提升竞争力,培养学贯中西的中医药人才,课程设置引进了大量现代医学课程,造成了中医教育教学的西医化程度偏高,从而引起了社会的争议。
3.学校快速发展带来的新问题
随着社会上中医热的来临,中医开始走向了世界,尤其是近年来中医在医疗服务中的地位被重新评价和认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医药院校的发展也开始进入了快车道,在学历教育、国际合作、医疗服务、教学科研、办学规模等多个方面,国家加大了投入力度,中医药院校的发展呈现了快速发展态势。但是快速发展与办学质量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一是招生规模过大,就业出口压力大;二是中医药院校开始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由单一的医学学科发展为医学、管理学、文学等多种学科并存的模式。大学的扩张势必引起新的矛盾,造成社会对中医药院校形象的重新审视。从单一大学向综合性大学发展,就办学性质和规模来讲,面临着对其办学质量、硬件设施、软件设施、办学水平等多个方面的考量。由此可见,中医药院校在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而学校硬件设施、软件设施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会产生更多的问题,从而影响到社会、学生、教职工对中医药院校形象的认识。
三、找好着力点,做好中医药院校形象建设工作
1.明确科学的形象定位
准确定位是办好任何一所学校的前提和基础,这就如同指南针一般,只有方向确定了,目标才能明确。目前,按照教育部教学评估的定位,高校主要分为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型。从中医药院校的性质来说,中医教育和学术是根本,学校首先应定位为中医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然后在这一定位的基础上,做好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工作。
2.突出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个性风貌和风格。它包括特色教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培养目标、管理模式、管理风格、教育教学组织运作形式、校园文化等,是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风貌。从学校角度看,办学特色的重要性在于其不仅是学校的一个重要标识,而且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办学特色一旦形成就会表现出它应有的基本特征,也是高校形象的一个展示。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设立了一个“特色项目”,并明确规定,评估结论为优秀的学校必须“特色鲜明”,良好的学校必须有特色项目。没有特色,所有的中医药院校都是一个样子。失去了特色,自然也就不能让师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情感依托。
3.提升学校的办学声誉
办学声誉是在学校与社会公众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威信和影响,不仅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反映,也是高校作为社会成员履行社会职责的标志,体现了学校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地位。而对于中医药院校,我们认为其办学声誉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中医药人才,继承和发扬好中医药事业;二是社会服务的质量和层次;三是知名中医和大师形成的浓郁的学术氛围。同时要通过与媒体的积极沟通,围绕名医名家、社会服务、中医影响等因素为学校做好宣传。
4.创设特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涉及高校建筑文化、学术文化、科技和社会服务等物质和精神的许多方面。中医药院校可以通过建造医药文化博物馆、标本馆、百草园等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形成具有中医药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中医药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5.突出高校视觉识别系统建设
所谓高校视觉识别系统是高校从外观入手对高校形象的各种视觉因素进行全面统一的规划和设计,是大学形象传播和对外宣传的基本应用要素,包括名称、标徽、标准色、标准字、校歌、校旗等,是传递学校整体信息的最佳手段。作为中医药院校,要积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在视觉识别系统的建设上下功夫,给师生一个清晰的有纪念意义的识别标志,这不仅有利于加强师生的共鸣,同时也会在社会上产生良性辐射。
参考文献:
[1]张翠英,朱美虹.新形势下高校形象设计浅析[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2,(6).
[2]阎德明.现代学校形象的设计与传播[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
[3]王文奎.形象塑造是我国高校建设的当务之急[J].辽宁教育研究,2002,(7).
3.高等中医药教育信息化建设探析 篇三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现中医药教育现代化已是必然趋势,而教育信息化则是实现中医药教育跨越式发展、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希望为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高等中医药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已势不可挡。
一 教育信息化的所指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具体可以将教育信息化理解为通过互联网或其它数字化内容如多媒体技术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教育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特点,并使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的特点。但必须注意的是,教育信息化包含了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内的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育组织和管理方式变革等重要内容。
二 高等中医药教育顺应教育信息化趋势的缘由
1 教育信息化对高等中医药教育产生了强烈冲击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很多高等中医药院校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和教学管理,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使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但仍有一大部分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潮中,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表现出了诸多的不适应,。
2 教育信息化有利于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中医药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将能够在继承前人伟大成绩、凸显中医特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既适应中国国情和市场需要,又可以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将基础知识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传统中医特色与现代教育手段相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融合、继承中医传统与创新中医思维相融合[1],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
3 教育信息化符合建构主义认知规律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这一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信息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正符合了这一理论。
三 顺应教育信息化趋势的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
1 转变思想观念
任何体制创新、制度创新都取决于观念更新。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是一所大学持续发展的灵魂。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高等中医药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并不仅仅是省力和实现机器化,而是要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机制和方法手段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中医药高级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必须做到的是,广大中医药教育工作者自身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真正认识到教育教学信息化的重要性,摒弃教育信息化就是以计算机代替教师的思想,以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中医药教育现代化。
2 改革教学模式
(1)改革教学方式
在教育信息化大趋势下的教学模式中,高等中医药教育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丰富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模式。应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如精品课、MOOCS等不断更新知识体系,通过网络“面对面”的方式,把远程、虚拟与真实相结合的教学资源融入教学过程中,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为学生构建多维、立体、在线、实时的学习场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增强教与学的效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创造的过程;通过网络课程的建设,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更好地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改变学习方式
从本质上说,现代教育技术之所以能够让大学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不在于提高传统教学的效率,而在于它能创造出一种新的知识探求方法和学习方式。学生要适应这种变革,就必须学会自我管理,要在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中,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和同学互相协作交流,进行知识的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简单的传统中医药知识的“接收器”和“存储器”,而是一个“加工厂”,将通过教师面对面讲授、网上浏览、登录教学平台查寻、搜集等获得的外来的有用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加工,产生新的知识体系。学生学习方式的这种转变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能够掌握社会所需要知识和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管理方式
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投资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以便于对整个建设过程进行统一规划、指挥和协调。同时应加强与其他中医药院校的交流与协作,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充分共享。[2]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处在不完善阶段,在其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适合于高等中医药教育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对信息化的实施过程进行适时的评估,目的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为下一步建设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使教学管理真正为教学服务,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4 充实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核心。这里指的是广义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即除了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数字化课程中供学生学习的各种教学大纲、习题、参考书、教学视频、课件等外,还包括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的信息化硬件和软件条件。各种硬件设施之间要互相协调,软件之间要能够互通有无,共同利用,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具体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校内信息资源建设。这是系统的、动态的工程。二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建立更加开放的教育体制机制,广泛争取、利用、共享教育系统、社会、国际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5 提高信息素养
(1)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医药师资队伍,是中医药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教育信息化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的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外,还要有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3]因此,从事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教师要不断调整知识结构,既做好中医药知识的继承,又接受相关学科领域的交叉学科知识,学会使用局域网、广域网和国际互联网,学会应用多媒体、电子课件备课,掌握应用远程教育系统开展教学的技术,提高现代化教学能力,并利用现代化手段发扬光大中医药教育事业。
(2)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要跟上时代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仅仅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素养是不够的,还要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这样,一方面,学生通过相关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能够使信息化技能达到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的数字图书馆、校园网络、精品课程和MOOCS等网络在线课程,用现代化手段来学习中医药知识和培养中医思维,锻炼、提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
(3)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
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不仅仅依赖于教师和学生,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也必不可少。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也是适应高等中医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校内培训、校外进修提高等各种有效途径,强化教务处、教学单位等各级各类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使他们迅速提高现代信息理论素养和技术水平,能够并且善于利用计算机、软件等设备和信息工具来处理日常管理工作,达到部门间沟通快捷、协调统一,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整个学校教学运行与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高效。
综上所述,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要不断发展壮大,要顺应教育发展大趋势,在继承与创新的思想的指导下,认真思考、大胆研究,既脚踏实地,又高瞻远瞩,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摸索出适合于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办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为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与世界医学教育领域接轨打下理论、实践及人才基础,为人类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京丽,等.“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成效及建设经验的思考[J].中医教育,2012(5):1-3.
[2]易菲,龙朝阳.论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情报,2006(2):4-5,8.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中医院创省中医名院建设规划】推荐阅读:
中医院中药房建设07-18
中医院工作发展规划11-16
中医科室建设10-23
中医专业建设方案10-11
乡镇建设中医馆总结10-17
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11-30
2011绥阳县中医院发展规划12-01
医院度中医药文化建设总结12-10
中医馆建设经费申请书09-15
中医科建科及发展规划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