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案例(共13篇)
1.教育心理学案例 篇一
教育心理学案例及其分析
案例背景:
学生朱某,男,生于1985年11月。厌学情绪严重,曾多次逃学,也有过也不归宿的情况,受过学校纪律处分,学习成绩差,留级我班。
情况分析:
该生虽然学习成绩差,但是有一定的思维能力,理科成绩明显优于文科,说明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成绩差的原因,主要是听讲问题和课后记背单词课文时不下功夫,而且他的厌学情绪严重,对原班主任老师有很深的误解。
因为他不愿意留级,还找过原班主任要求过,想跟班就读,这说明他有自尊心,留级这件事对他的触动很大,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与新班集体任格格不入,与新班主任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但是成绩差说明他个人的意志品质弱,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因而如何调动起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坚强意志,是一个需要随时注意的很重要的问题。
但从了解的情况看,他为人忠厚老实,逃学期间,并没有做任何违法乱纪的事,有时候就是躲在公园的椅子上睡个觉。分析认为,该生逃学厌学情况的出现与其性格有关,闭塞,不能与老师沟通,情绪低落,耐挫折能力差,对自己认识过低,有自卑现象。
教育实施目的:
唤醒自信,学会做人,树立理想。
具体实施事例:
1. 坦诚的保护他
开学典礼,本来要求每人都带一个小板凳,在操场集合,我还专门叮嘱朱某,要求他一定牢记,但他依然没带。我不但没有对他加以批评,而是在全班学生面前解释:“是我忘记通知他了。”在我说完这句话的时候,他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然后也装作不是自己的错误,默认了我的话。
2.给他表现的机会
他本来理科的成绩就好一些,加上学习过一年,所以他的数学成绩还算不错,大部分考试都能及格,偶尔还能考得很好的成绩。每次他考得好,我都私下专门表扬他。在适当的时候,在全班范围内,也多次用点名和不点名的方法表扬他的进步。
并在课上多给他发言表现的机会,若有错误,亦是旁敲侧击,开学一个月内,不做任何批评。并利用他身材高的特点,让他帮助集体做事,比如挂窗帘,擦高处的玻璃等。
3.简短的批评
因为发现朱某进步较大,而且已经与同学打成一片,完全的融入了班集体。并且开始理解老师,信服老师之后。我开始把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帮助他进步。但是每次批评,都极简短,有时候,甚至只问:“知道错了吗?”,他会不好意思地说:“知道了,我改。”,批评教育就结束了。
实施效果:
该生学习热情很高,思想要求上进,再没有出现过旷课现象。讲道德,守纪律,尊敬师长。性格变得很开朗乐观,经常受到各科任老师的表扬。难得的是数学考试居然考到过100分的好成绩,而且从此数学成绩越来越好,成为在数学学习中学有余力,能钻肯学的同学之一.
2.教育心理学案例 篇二
二年级上学期开学以后, 我对我们班的班委进行了调整, 小C担任了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她每天都要和值日的同学一起打扫清洁区, 午餐后清理教室, 下午放学后打扫教室卫生, 工作量比较大。小C很有责任心, 工作勤勤恳恳, 能很好地组织同学完成劳动任务。每天早上, 我七点半到校的时候, 她已经把教室门打开, 正在做劳动前的准备工作, 几个月来一直如此。
有一天, 我到达学校的时间比平时早一点, 发现小C依然在我之前到校, 正在和小朋友们一起打扫卫生, 我赶紧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来。“你们今天来得挺早的呀!”我对他们说。“我7点钟就来了。”小C好像有点勉强地说。她的这一反常神情让我产生了疑惑。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我用心观察她的一举一动, 发现她表情凝重, 眼神有点呆滞, 孩子到底是怎么了呢?我决定跟她谈谈。
打扫完卫生后, 我走到她面前, 蹲下来拉着她的小手, 看着她的眼睛, 问道:“你觉得老师是不是你的好朋友?”
小C点点头。
“那我们谈谈心好不好?”我又问。
小C认真地看着我。
我问道:“你今天是身体不舒服, 还是心里不太高兴?”
小C一下子就哭起来:“老师, 我爸妈昨晚吵架了, 他们不管我了。”
难怪她会心事重重!我轻轻地把她搂在怀里, 安慰她说:“不会的, 不会的, 你又没做错什么, 他们怎么会不管你呢?”
安慰了一会儿, 她停止了哭泣。我急忙问她是否吃过早餐。
原来她到学校前没有吃过任何东西。
于是我到商店给她买了一包饼干, 并把她带到办公室, 倒了一杯水, 等她把饼干吃完, 我说:“爸爸妈妈不会不要你的, 到教室里好好上课吧!”
孩子走后, 我分别给她的父母打了电话, 没有说具体原因, 只是请他们务必在下午放学后来学校一趟。
下午放学后, 小C正在教室里组织值日生打扫卫生, 我送其他孩子到校门口时, 见到了小C的父母, 跟他们进行了简短的沟通。
“孩子早上来到学校时很伤心, 说爸爸妈妈闹矛盾, 不愿管她了。孩子很优秀, 她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工作任劳任怨, 因为能以身作则, 不怕吃亏, 所以班上的同学都积极配合她进行劳动。她是一个坚强、踏实、聪明、能干的好孩子, 家庭是护佑她成长的温暖港湾, 这个孩子非常在乎你们, 因为你们闹矛盾, 她的心理压力很大。今天请你们来, 是想请你们一起接孩子回家。虽然回家的路不长, 但如果没有大手牵着小手, 孩子今天的路还是会走得很难的。”听完我的话, 孩子的爸爸妈妈幡然醒悟, 都露出了愧疚的神情。我带着他们来到教室, 站在门口指给他们看:六七个值日生在小C的带领下, 正干是热火朝天。孩子忙于打扫卫生, 显然没有注意到爸爸妈妈就站在门口, 清扫接近尾声的时候, 孩子终于看到了耐心等待她的爸爸妈妈, 那一刻的激动和幸福全都显现在孩子的脸上, 她蹦跳着扑进了父母的怀抱……
快乐是不会衰减的, 它从小C一家那里一丝不少地传递给了我。我也觉得很幸福, 因为有了爱的付出。
3.教育案例 篇三
天气:中雨
地点:八年三班教室
人物:班主任和全体同学
今天下了一场雨,在这个季节这是很少见的。由于來得突然,很多学生都没有准备雨具。眼看就要放学了,这雨也没有要停的样子,学生怎么回家呢?突然间,我想到开运动会时我班买的十几把雨伞还在办公桌里,正好派上用场。可是我又有点犹豫:伞少人多怎么分呢?又一想有总比没有强,借此机会看看学生的表现。
当我把雨伞拿到教室的时候,学生一阵欢呼:“有雨伞了,快发吧,老师。”
“不要着急,同学们。”我说,“我先问一问,有哪些同学带雨具了,请站起来。”
没有人站起。
“同学们,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们只有12把雨伞,可是现在我们有37个同学需要,怎么办呢?”
教室沸腾了。
有的说:“我要走到车站,借我一把。”
有的说:“我骑车来的,应该借我一把。”
有的说:“我家离得远,应该借我一把。”
有的说……
同学们争执不下。这时有一名学生高声说:“不要吵了,听老师安排吧!”终于教室安静下来了。
“我想问一问有没有不想借雨伞的?”我说。
有几名同学站了起来。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借。
有的说:“我家离学校比较近,不用伞。”
有的说:“我坐车来的,不用伞。”
又有几名同学说:“我们可以冒雨回家,把雨伞借给那些更需要的同学吧!”
我立即对他们这种文明礼让、舍己为人的精神给予表扬。我又给他们讲了《深井逃生的故事》,以及“绅士风度——Lady first”。然后,我说:“我有一个办法:一会儿,放学时,不需要雨伞的同学可以先走,当剩到12名同学时,每人拿一把回家。你们同意吗?”
“同意。”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
我想这可能需要一点儿时间。出乎我意料的是:当放学铃响起时,有26名同学同时起立离开座位走出教室。看着离开教室的学生,我说还剩一把雨伞呢。
学生笑着说:“留给你的,老师。”
教师的爱是春风化雨,教师的爱是冬日里的阳光,教师的爱是一种责任,教师的爱是一种奉献。爱是不需要回报的,而看到孩子们留下的那最后一把伞,看着他们走出去的背影,我心里感到一丝欣慰与感动,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我知道,孩子们长大了,谢谢你们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我会永远为你们撑起一片天,为你们遮风挡雨。
(作者单位 沈阳市苏家屯区城郊九年一贯制学校)
4.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篇四
案例1: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答: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2: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等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3: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4: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位诗人,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他再也不想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弗兰克为什么有如此表现?如果你是老师,该如何鼓励他?
答:弗兰克的表现与他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妒忌心比较强,对出众的学生他们表现出排挤的态度。这种环境(同学之间关系)给孩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以至于他不愿承认他有擅长。如果我是老师,我会私下鼓励,或是有能力帮他发表,因为嫉妒发生在只存在小差距的人与人之间,大的或是悬殊的就会变成羡慕。在对孩子们的认识加以引导,因为孩子是具有可塑性的。
案例5: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小刚改掉这个坏毛病?
答:(1)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
(5)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向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提问。
案例6: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答: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7: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等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8: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9: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位诗人,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他再也不想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弗兰克为什么有如此表现?如果你是老师,该如何鼓励他?
答:弗兰克的表现与他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妒忌心比较强,对出众的学生他们表现出排挤的态度。这种环境(同学之间关系)给孩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以至于他不愿承认他有擅长。如果我是老师,我会私下鼓励,或是有能力帮他发表,因为嫉妒发生在只存在小差距的人与人之间,大的或是悬殊的就会变成羡慕。在对孩子们的认识加以引导,因为孩子是具有可塑性的。
案例10: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小刚改掉这个坏毛病?
答:(1)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
(5)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向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提问。
案例11:甲小学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组建了不少兴趣活动小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乙小学四年级某数学教师教学生解算术题时,只教自己认为最好的一种方法,并要学生一步步严格按老师规定的程序去做题,违反程序的为错,用其他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也算错。
请问甲乙两校的做法谁对谁不对?为什么?试用有关的教育学理论分析。
答:甲校的做法对。因为体现了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的理论。科学的教育,要处理好注重整体教育与允许儿童个体充分展现和个人发展的独特性的关系。甲校在注重整体教育基础上没有忽视儿童个体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特殊性,而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了不少兴趣活动小组,当然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乙校的做法不对。因为他违背了要尊重儿童的选择的理论。
5.师德与安全教育教育案例 篇五
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最有效的方式。养成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培养学生任何一种良好习行为惯,都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作为教师责无旁殆。
一、案例描述
严洋洋,今年12岁、男、六年级学生,父母都是农民,父母文化水平小学,家庭经济收入一般。这孩子主要表现:上课时经常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往往会撞到班里的同学,而且还喜欢与同学开玩笑,动手动脚,有时候轻手轻脚,有时候却伤到了同学。
二、情况分析
孩子主要是注意力和自控力存在问题,口头表达能力差,在加上父母忙,也管不着他。因而,使得父母和他缺乏沟通,父母对他的关爱也就非常少,他整天放学回家后,就独自呆在家里,或和几个极熟的小伙伴在家随便玩玩,有时父母回家看见他在玩。
三、教育对策
1.使用积极而及时的强化,定一个书面协议来规定具体的做法。
2.先要求父母平时多关心他,多与他交淡,多鼓励他,让他说一说学校里的事,要认真聆听孩子的表达。对小孩的批评要有理有据,否则极容易自暴自弃或造成不健康的心理。这样,通过家访,得到了孩子父母的积极配合,孩子又有了一个值得信赖的父母,一个温暖的家庭。
3.善于处理注意力不集中学生问题的教师在一天的学习时间中能把有趣的和比较枯燥的学习任务合理地分散开来。而不是让学生重复一项又一项枯燥的学习任务。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班级氛围,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并获得自我价值的体现。
四、教育效果
6.特殊儿童的教育故事教育案例 篇六
在我国,特殊儿童受教育形式一般有三种:1、特殊教育学校;2、普通学校等机构附设的特殊教育班;3、普通学校的普通班中随班就读。其中大多数残疾儿童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随班就读。
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很多共同点,普通教育的一般规律也适用于特殊教育,但特殊教育也有它的特殊的一面。它不仅像普通教育那样,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还特别强调进行补偿缺陷和发展优势的教育,例如教盲童学习盲文和定向行走,对聋童进行听力、语言训练,对弱智儿童进行感知觉和动作能力的教育训练等。
特殊教育更重视早期教育,因为儿童年龄愈小,可塑性愈大,也可以及早保护残疾儿童的残余视力和听力,开发儿童的智力和语言能力,错过了最佳期,往往事倍功半。心理学研究表明:0-6、7岁是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生理发展、知觉发展、动作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较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如果在这一期间内对残疾的个体及时施以恰当的教育,会有利于个体生理机能的重新组合、有利于身体各种功能的的代谢、有利于损伤器官的矫正和康复,也就是说对残疾儿童进行早期教育,有利于残疾儿童缺陷的最大程度补偿、有利于残疾儿童潜力的最大程度发挥、有利于其身心的最大限度发展。
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要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导师和引路人,因此,教师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残疾儿童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对教师工作的要求更高,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我认为在特殊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教师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首要任务。对学生的了解既包括对残疾形成原因的了解,也包括对学生残疾程度的了解;既要关注学生的在校行为特点,也要留意学生的家庭状况,等等。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学生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所在,某种行为的目的是什么?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教师只有对学生情况了如指掌,方能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帮助学生重建自信
残疾学生不管是肢体残疾还是智力残疾,由于身体某一部分的缺损,行为活动受到某种局限,在发展的某一个阶段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以自卑甚至轻生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适应期。 肢体残疾的儿童绝大部分智力是正常的,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残疾学生慢慢认识到、发现自己和其他人不同或者由于别人的异样眼光,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孤独感,甚至出现自闭心理。再晚一点,他们更会把自己的身体缺陷与自己的未来生活、前途等联系起来,产
生一种自感形“残”,自我忧伤的内心体验或者转而对周围的人产生敌意,甚至会出现一些恶作剧的行为。
智障儿童的情况则不一样,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思维和适应能力比一般儿童低,自我认识和自我价值观发生的比较晚或者始终停留在以原始需要为动力的自我中心水平上,从不思考或很少思考自己的前途、未来等问题,因此他们较少有对人生的消极情绪。但是,可能由于外部原因,如别人的嘲笑、歧视、欺凌而感到有压力,从而使他们由热爱、眷恋学校、老师转向逃避学校、老师,甚至因此变得沉默、消极或抗拒继续上学,有得可能在别人面前产生一种文饰心理和行为。
因此,培养残疾儿童的自信心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使他们进入教与学过程的基础,保护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也就成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1)、用心爱护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的心应充满对每一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孩子的爱。教师要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和信任残疾儿童,用爱去温暖他们,影响他们,去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如:孩子只要有小小的进步,就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他,并奖励他“小红花”。
(2)、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和班级的各种物体的设置要有助于残疾儿童的行动。教师及其工作人员要对他们持积极的态度,不要对他们加以歧视和排斥。教师对残疾儿童所持的态度,将直接影响残疾儿童自信心的形成,而融洽、和谐、友好的气氛是消除智力残疾儿童心理压力和努力学习的保证。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为残疾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学习环境,保护和恢复他们的自信心。
(3)、加强同正常儿童的接触与交往,增强残疾学生的自信心
残疾儿童是全体儿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经常与正常儿童一起搞活动,如春游、联欢会等,对正常儿童来说,他们从小就懂得社会,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更多地懂得爱,养成帮助残疾儿童的良好品德;对残疾儿童来说,受到保护,得到期待,树立了榜样,明确了生活方向,去掉了自卑感,增强了自信心。
三、注重学生的德育工作
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残疾并不可怕,而一旦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人格,那将是危险的,现在社会上出现的残疾人违法犯罪现象就是很好的例证。作为教师,要懂得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一方面要在平时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以崇高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另一方面,要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抓起,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即全程育人。只有如此,才能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
四、重点关注特殊儿童的教学工作
肢体残疾学生的智力大部分是正常的,他们基本上能够跟上班级的学习进度,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家庭教育指导孩子获得代偿技能。这是肢残者必须在早期就应该掌握的技能之一。例如,腿没了或脚没了练习用拐杖走路,再严重的练习用轮椅走路,用木棍、轮椅代偿或代替腿的功能。左手没了,练习用右手代替左手的功能;右手没了,练习用左手代替右手的功能;双手没了,练习用脚代替手的功能(我国已有没有双手的残疾人学会了用脚洗
脸,端碗,洗衣服),练习用脚写字、用嘴写字等等。
在对智力相对落后的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智力的开发与训练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既要教给他们一定的文化知识,更要教给他们学习文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习的能力与兴趣。要教会他们如何观察事物,如何理解数量关系,如何解决日常生活中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与正常学生相比,智障儿童在听说读写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在同一班级中需要顾及全班绝大部分的正常学生,同时也要兼顾智力落后的儿童,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注意讲课时说话时速度、语言的形象直观,尽量使学生能听到听懂。在说话训练方面,可以通过回答简单问题,复述课文等形式来进行,让他们在掌握一定生字的基础上读懂一般课文的基本内容,再逐步提高其写字能力。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还要对智障儿童进行劳动训练,需要从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和机会,对智障儿童开展劳动教育和训练,使他们能从劳动中真正得到劳动观念的教育和劳动技能的训练。
在特殊教育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其重要性在于家庭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相比于一般家庭残疾儿童的家长要承受更为巨大的生理压力、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在对残疾孩子的家庭教育上,他们较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实际问题。残疾儿童家长要走出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教育自己有残疾的孩子,使更多的残疾儿童能够接受符合其身心特点的家庭教育,使其缺陷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
一、正视现实,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拥有一个有缺陷的孩子是不幸的,但如果家长不能正确地面对这一现实,则是孩子最大的不幸。有很多残疾孩子的家长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有缺陷,可能是出于自卑、爱面子、虚荣心等多种不能正确面对现实而逃避事实的原因,对外声称自己的孩子正常,不采取任何的早期家庭康复教育,直到错过孩子最佳康复时期才感到懊悔,但为时已晚。
其实拥有一个残疾孩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不敢正视现实的虚荣心。因此,一旦事实发生,家长必须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完全面对现实,敢于正视问题,正确地对待孩子,从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陪伴孩子一起度过他特殊的成长历程。
二、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家长在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急躁的情绪,不能很好地体谅孩子的真实困难,导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不耐烦。其次,家长信心不足。他们认为孩子将来很难有出息,导致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时常动摇正确的教育信念。再次,家长爱心错位。家长对残疾孩子的爱心因强烈的内疚、负罪感而偏轨,不能理智地关爱特殊孩子,而是溺爱、百般迁就,甚至是放任。
残疾是人类社会中的客观存在,家长应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减轻恐惧感、自卑感和内疚感,纠正由此引发的一些不当的亲子观。对孩子的未来既有设想,又不要有幻想,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及残疾儿童自身存在的潜力来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观念,把孩子培养成残而不废、身残志不残的人。
作为家长,由于平时很难接触到有关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所以就需要翻看书报、查阅资料、向有关特殊教育的专业人士请教,结合孩子实际给他制订一个合适的康复教育计划,家长更是要付出巨大的艰辛与努力,与孩子一起共同来完成对孩子的早期家庭康复教育,这一点是很极其重要的。
三、配合学校,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家长和学校都有着让残疾孩子受到良好教育的愿望,这就有了合作的基础。家长应积极主动地与学校沟通,配合学校有针对地为孩子制定教学计划,包括文化知识、思想教育、生活技能、康复矫正等,选择适合的课程和多层次的教育内容,选配多样化的教育方法,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促使孩子在适宜的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同时家长可通过按时出席家长会,积极参加和协助学校的有关活动,或通过书信、电话或面谈经常跟教师交流有关孩子的情况,向教师提供有关孩子的个性、成长史、孩子在家的表现、孩子对学校和教师的看法、对孩子的期望等信息以供教师参考。家长还可以向教师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行为表现、班级的教学计划和活动安排以及如何克服在教育孩子时遇到的困难等。通过这种双向沟通,使学校教师和家长的目标有连续性和一致性。残疾儿童的课程开发和教学安排,家长也要积极和学校合作,和学校共同制定出最适合自己孩子的课程。
四、以身作则,注重心理教育
残疾儿童比一般儿童更敏感,心灵更脆弱,他们渴望别人能尊重自己、保护自己、理解自己,所以家长作为最亲的人,必须倾注更多的关爱。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体贴、充满和谐的气氛,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耐心的与孩子沟通,从小培养残疾孩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同时,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儿童有很重要的影响,大部分儿童会无意识地模仿父亲或母亲的行为,因此做家长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处处为孩子作出好的榜样,在残疾儿童的成长中,身体力行的去做,比一味的说教更能教化孩子、引导孩子健康的成长。
特殊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衡量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更需要社会上的支持与肯定。
一、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重视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
继续抓好随班就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增强教师对残疾儿童的关爱意识,切实提高残疾儿童的教育质量,让他们接受更好环境教育。
三、积极开展扶残助残活动宣传,唤起全社会对残疾儿童的关心、爱心,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捐资助学,加强对学龄儿童的管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保障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
7.高中物理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篇七
● 传统高中物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灌输, 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但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中, 教师只是给了学生已有的“鱼”, 而未注意到方法的传授。上课时往往只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和灌输, 对一些本该解释的原理或方法一带而过, 认为记忆公式才是课程学习的重点。这样使得学生在这种课堂中只是扮演了一个知识接受者的角色, 对物理知识没有内化理解, 从而越来越感受不到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 甚至觉得物理知识枯燥乏味, 难以掌握, 更不用说充满兴趣地去思考, 提高学习能力了。
2.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忽视学生的兴趣和课堂参与性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中, 对于教学设计的撰写、教学目标的制定、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有的反应, 教师都提前预估好了, 此时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主导者, 学生只是配合教师教学的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关注的焦点只是如何教学, 而不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以及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长此下去, 学生既可能由于缺乏课堂参与性而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也可能由于无法透彻地理解知识点而总是做错题, 从而产生挫败感。
3.教学标准过于单一, 忽视对学生个别化和差异化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受到师资力量不足、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影响, 大班教学成了一种必然选择。而在这种班级中学习的学生, 必然会沿着同一种教学路径学习同一种教学内容, 却无法获得同样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同样丰富的学习体验。因为每位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性, 决定了这种标准化的教学只能顾及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 而个别学生会受到忽略和冷落。但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不同类型的差异化的人才, 而不是标准的同一化的人才。
4.过于局限书本知识的学习, 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与知识应用
在传统的课堂中, 一方面, 教师不注重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 导致学生接受到的内容单一且可能会与时代脱节;另一方面, 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 却忽视了知识的应用, 所以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 不能联系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另外, 物理学科中很多内容都需要物理实验的支撑, 很多知识点都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 这就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但由于部分学校实验资源匮乏或为了避免实验失败和浪费时间, 有些教师认为讲述性或演示性地进行实验部分的教学能够更好地完成知识传授, 学生只需要记住实验结果即可。这使得很多学生因为无法参与到实验中, 无法获得实验过程中思考问题和动手操作的体验, 从而失去物理学习的兴趣, 更无法通过物理实验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
● 智慧教育支撑物理课堂的教学
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也为了给学生创造和呈现出一个适合其学习、符合其兴趣和需要的课堂学习环境, 我们在课堂中引入智慧教育的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祝智庭教授在《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一文中提出:“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 (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 , 运用智慧教学法 (Smart Pedagogy) 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 (SmartLearning) , 从而提升成才期望, 即培养具有高智能 (High-Intelligence) 和创造力 (Productivity) 的人, 利用适当的技术智慧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值, 实现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的适应、塑造和选择。”因此, 我们可以试着将智慧教育理解为教师经过分析, 智慧地引入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培养学习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适应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全方位发展的学习者。
1.教学目标变化
在智慧教育理念支撑下, 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知识学习和取得高分, 而是要培养人, 即创新、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培养出会学习、能思考、有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人才。
具体到智慧教育的案例设计中, 所有的设计内容, 如教学方法的确定、资源选取、工具的使用等都要围绕这个教学目标进行, 这样才能让学生既掌握知识, 又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2.课堂主体变化
教师要清楚地意识到, 物理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物理知识, 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何培养出智慧的学习者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智慧的教学理念, 将学生作为智慧课堂的主体, 以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身份, 为他们构建智慧的学习环境, 提供智慧的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 带领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及个性化学习, 使他们在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后, 不仅能获得个性、能力、知识、品德、智慧等全面提升, 而且能感受到知识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3.学习环境变化
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微课、学习工具、学习平台等资源被逐渐引入课堂, 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用这些资源来支撑教学, 不仅能实现一些普通的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实验过程或现象, 还能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个性化学习提供辅助, 使学生获得一个丰富有趣、随时可学的学习环境。
4.学习方式变化
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的作用, 提前研究课程内容, 确定一系列可以促进和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的问题或任务, 让学生彻底地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通过教师设计的科学且合理的学习路径, 一步一步地学习和探索新知, 掌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同时, 教师可以利用任务驱动法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问题驱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案例设计DESIGN
《引力与重力方向》教学设计
本案例为山东省章丘市第四中学张继宣老师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完成的, 并已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应用。这节课是一节复习课, 旨在解决学生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这章内容时的难点, 但它也是学生出现困惑最多的部分, 所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设计这堂课, 既能让学生清晰明了地理解和掌握引力与重力方向是否相同的问题, 也能让学生自己经历发现问题, 并构想如何借助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而成为智慧型的学习者。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 其中的引力与重力方向属于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大部分学生通过一般的课堂学习都无法分清, 更不会深入思考。因此,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索、研讨、资料搜集, 并将研究结果呈现在课堂上。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学习重心主要集中在公式和公式的应用上, 对引力与重力的方向问题是模糊不清的, 即只知道引力方向是指向地心, 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 但对于二者是否相同, 很多学生都没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即使能够回答正确, 也很少有学生可以说明相同或者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引力方向是指向地心, 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 并能理解其不同的原因是地球自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地搜集资料和研讨的过程, 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感受团队合作的魅力和力量, 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感受探索和研究物理知识的趣味。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力与重力不同。
难点:应用引力与重力不同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5.教学过程
课前:
教师提供之前学过的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知识的微课, 让学生通过微课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为课上探索引力与重力是否相同的问题提供知识基础。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除了让学生如实填写其下发的复习情况量表以外, 还需借助微信群与学生进行随时的讨论和互动, 及时地解答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并将共性的问题收集起来。
整合点:1微课复习。教师通过微课资源, 将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中的物体随地球自转运动、卫星绕中心天体运动、卫星变轨道等问题进行总结, 并设置一定的检验题目让学生学习, 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调整复习进度, 进行个性化的复习。2微信群。微信是现在应用非常广泛的聊天软件, 它一方面可以让教师督促学生学习, 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教师借助其语音、视频等功能, 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
设计意图:复习能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和研究打好基础;随时收集并解答学生的问题和困惑, 能让他们接下来的学习更顺利。
课上:
1复习旧识, 情境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对课后复习的内容进行回忆和巩固, 并对学生出现问题较多的部分进行重点解答, 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然后通过情境引出这节课的研究内容, 即提出引力与重力是否相同的任务。
设计意图:在学生课前复习并进行反馈后, 教师要针对反馈帮助学生强化相应的知识点, 使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在课前就得到解决, 对大多数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强调和巩固, 让所有学生都得到进步。此外, 呈现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这节课需要达到的目标, 并及时地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入学习。
2自主探究, 获取新知。
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后, 开始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一是探究地球自转对引力与重力方向的影响;二是探究地球形状对引力与重力方向的影响;三是探究实际水平面对引力与重力方向的影响。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分析将最终目标分解, 让不同的小组探究不同的任务, 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学习, 让他们产生为了解决问题而学习的兴趣, 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3小组合作, 共同提升。
在教师布置任务后, 小组成员借助电子书包的资料搜集功能搜集、查找资料, 并将资料共享在小组里, 然后大家结合已有知识和资料进行小组讨论, 并对任务进行解答。
整合点:各组利用电子书包的资料搜集功能搜集和整理资料, 并向其他同学分享和展示学习成果的这个过程, 既能调动个体学习的积极性, 也能激发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 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
设计意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 既能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也能建立学习的共同体, 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获得共同进步。并且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可以为教师留出更多的智慧课程设计和思考的时间。
4不懂善问, 答疑解惑。
学生将小组合作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惑, 通过电子书包提交给教师, 能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并针对性地给出解答方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教师一方面可以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辅助, 使每位学生都获得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困惑, 便于他们更顺利地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5学以致用, 回扣基础。
教师布置思考任务, 让学生思考地球上哪些位置的引力和重力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在新的任务和问题中巩固和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 从而在进一步的思考中对其加深理解。
课后:
教师将整节课学生的研究分享和汇报过程进行录制剪辑、设计制作、增加旁白等, 形成微课, 下发给学生, 让其随时回顾。
整合点:微课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学习提供支持, 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获得成长。
设计意图:既便于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也便于知识基础稍差的学生在课后通过自学微课弥补自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从而掌握知识, 获得发展。
智慧反思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教育的方式方法、手段甚至教育的思想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影响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助推力, 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支撑智慧教育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教育工作和研究中, 不断尝试, 不断反思, 逐渐深入地理解和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本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发挥了微课、电子书包和微信群的优势, 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 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注意发展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还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这样, 学生能够在兴趣的驱动下进入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获取和建构。
8.立德树人教育案例 篇八
关键词:立德;因材施教;触动
国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可见学生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为此学校及班主任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德育理念,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集体观念、诚信态度、遵守法规、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品质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
所谓立德,即树立德业;所谓树人,即培养人才。立德树人就是指先树立德业,才能培养人才。班主任想做到立德树人,简而言之,就是班主任首先要做到树立德业,注重自身品行修养的形成和职业道德的履行。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真正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才能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理想。
十年前,我的最终梦想并不是当一名人民教师,如今,当我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成就感,尤其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自豪感,而这些成就感与自豪感,都是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那份淳朴的真情所带给我的。
场景一:新生报名
“哪个是李老师”?一个学生突然冲进办公室,在办公室里大吼了一声,顿时全场的师生都惊呆了。我开始纠结,这是在叫我吗?他是我们班上的学生吗?怎么如此的没有礼貌?“你找哪个李老师?”站在我身旁的一个学生客气地问。“就是七年级五班的班主任呀!”他骄傲地说道。另一个学生又说道:“在这儿!”原以为他看到我之后会有“风雨雷电”,可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不但面不改色,还变本加厉,“我还以为是什么样子呢?”听了他的发言,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最终我强忍了心中的怒火。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彻夜难眠,我该怎样来改变这个如此没有礼貌的孩子?终于找到了出口,那就是以心交心,用真情来打动他。一天放学后,我主动“约他”,请他到办公室来聊天,讲一讲自己在品德修养方面做得好的地方,也讲一讲周围的道德模范优秀事迹,渐渐地,他高傲的头低了下去,认识到自己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文明礼仪问题。
场景二:举行运动会
两个月后,学校准备举行师生运动会,要求每个班级组队参加,而且有一个节目是集体项目,必须全班学生参加。那天班会课,班上的所有学生都兴高采烈,准备为班上出一份力。可是,全班只有他一个人不愿意。当时我是多么的失望,一直很尽心地给他做工作,希望他能有所改变。我开始一遍又一遍地给他讲要有集体主义观念,他依然不愿参加。我真的不知道还能怎么办,只觉得满腔心血付之东流,那种委屈甚至使我产生了放弃他的念头。当然,放弃是不可能的,我便决定下午放学后继续给他讲。
下午放学后,他主动走到了办公室,并用怯生生的目光看着我说:“老师,我不愿意参加运动会是有原因的,我怕给班级丢脸,我觉得我做不好!”他说完后,我内心感到一阵酸楚,心里就像一团棉花堵着。一瞬间,满腔的委屈和怒火都被他那含着愧疚的眼神冲散了,我那堵着棉花的胸口涌出一阵感动,我开始自责,他不过是个孩子,怎能去苛求他?不厌其烦,寻找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树立信心才是我应该做的啊!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不以你的真挚之情、诚挚之心怎能换取孩子们纯真的童心?
一学期后,这个学生见到老师就问好,班上的集体活动也积极参加,从不推辞,各方面表现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七年级上期的期末考试中考出了优异的成绩,并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它的绿荫。”这个学生的成功使我更加坚定了做好一名优秀班主任的信心,我相信每个学生的心灵都会在爱的触动下成长起来!
由此可見,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心灵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工作。所谓尊重学生,不单是不打学生,不骂学生,而是要从观念上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指导,这才是教育学生从心理上健康成长的良方。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用“心”与学生沟通。的确,我们班主任也不是神仙,都喜欢听话懂事的学生,都喜欢优秀的学生。可是,“问题”学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平时都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知道他们的实际需要,我相信学生就会从内心真正地接受老师。
一位班主任如果能真正地做到立德树人,真正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尊敬,真正受到社会的认可,自然就会有好名声和声望,也一定会被社会所赞叹。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我们都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永远保持一颗平常之心,永远保持对学生有激情,干好叶的事业,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生气,少一些抱怨,用自己的真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
通过对这个学生的教育过程,我明白了学生需要的不是老师的打骂,他们需要的是真诚的微笑,疼爱的目光,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无限的温暖,才会真正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
9.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写作培训讲稿 篇九
高淳区实小二园 许爱琴
各位领导老师们,上午好!
非常有幸能到桠溪幼儿园来和大家共同学习、探讨、交流!今天我将结合本次市、区优秀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的评选和大家共同学习。本次评选征文内容是本案例、叙事评比以学校课程建设为主题,涉及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开发等。此外,还包括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实践及探索。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游戏化课题共建项目《利用慢城资源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我们可以把案例、叙事评比、游戏共建项目材料积累、还有园本主题活动的开发三者结合做工作,省时省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育叙事和教育案例的撰写上教师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将两种体再混淆。例:ZLM 其实我们只要把教育叙事和案例的格式、特征弄清,写作对我们老师并不是一件难事。
一、教育叙事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
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 叙” 就是叙述,“ 事” 就是故事。
教育叙事其实是一种叙事化的教育反思。
对一线教师来说,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你所经历的教育实践、行为,所经历、所看、所听、所思的事件有很多,写作的素材有好多,平常的教育笔记、观察记录等等稍作修改就是一篇很好的叙事。
(二)教育叙事的5个特点
1、真实性:叙述的是来自己教育实践中已经发生过的教育事件,是真实可信的教育故事,不是虚构的事件。
2、人物性:叙述者既是说故事的人,也是他们自己故事里或别人故事中的角色。
3、情节性: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冲突、问题。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
4、可读性:阅读者可故事情节中看到教育影像。叙述要具体、生动,讲究文笔的清新优美。1 不应该是对活动的笼统描述,也不是抽象化、概括化说明,应具体。
5、感悟性:叙述作者的体验或感受。
(三)教育叙事的基本框架
1、问题产生的背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但不必须面面俱到,关键在于说明故事发生有何特别原因和条件。
2、问题发生的情境:必须有一个鲜明问题或矛盾以及问题产生的具体情境。可以对实际情节进行选择,凸现焦点。要有生动的细节的描写。描写一般采取叙议结合,即描叙+分析,描叙夹分析。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要尽可能地”描写”教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常常用:
“我想„„”、“我当时想„„”、”事后想起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等句子。
3、问题解决结果或效果的描述。
4、主要内容结构:背景、问题、细节、结果。
二、教育教学案例(及课例)
(一)什么是教育教学案例
教育教学案例是对包含有解决某些疑难问题,某些原理、方法、策略运用的教育教学情境故事的描述,故事中渗透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展现在教育教学理论、方法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和教师教学行为发生的变化,体现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实践性经验,体现了教师的创造力,搭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光看这段文字,可能大家还不能理解什么是教育案例,我将结合几篇范例解释,大家会感到接地气一些。
(二)教学案例的分类和构成
教育教学案例一般由背景、案例事件、案例分析与启示、案例问题几部分构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分类。如按园本研究内容分有:
1、培训案例
2、课堂教学案例
3、幼儿园教育案例
4、园本教研活动案例
5、园本管理案例
6、园本课程开发案例
还包括区域校本研究案例,一线教师写的较多的或者写起来相对得心应手的应该是哪些? 接下来,我将以课堂教学案例为例与大家谈谈教育案例的撰写。出示案例
(三)撰写案例基本步骤
①了解教学背景;例如,《毛毛虫变蝴蝶》的案例中,此教学活动就是区音乐基地活动中开展的一节教学活动
②观察教学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步骤,每一个环节实施的想法、理念等等 ③课后访谈调查;教学活动后听听同行或听课老师的建议,或者是小朋友的表现等等 ④资料整理分析; ⑤整理撰写初稿。
(四)好案例的基本标准(在评选优秀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的时候评审组都会提供一些评审的标准)
①有鲜明的案例主题。②有清晰的案例背景。③有典型生动的案例事件。
④有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案例分析和启示。⑤具有值得研究的案例问题。
(五)教学案例文本的表达形式
“条列式案例”表达规范,易于写作,其结构主要根据教学案例基本要素的顺序展开,其文本形式为:
导 言 背 景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分析)自我反思 结 束 语 背景的撰写
交代事件发生有关情况,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
– 一堂课的教学案例,就必须有说明这堂课的背景:
• “公开课”还是“家常课”
• 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
– 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如:设计或者开展这节教学的原因
– 清晰准确地描述和分析教学目标;目标应符合相应的课程标准,体现《指南》《纲要》理念,关注对幼儿能力、情感意识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 教学设计思路及其依据,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等。
案例素材+点评+案例问题
几乎所有适宜的案例素材都可以采用,但必须有明确的主题,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浓缩性特征,并提出可供思考和讨论的案例问题。
案例素材可以是:叙事研究报告、教学实录(围绕主题剪裁的片段)、教学设计方案,也可以是报刊上的新闻、特写、报告文学等,甚至可以是上述素材的综合。
案例既可以是对若干事件、若干人物的多角度描述,也可以仅描述一个事件、一个人物。
三、教育叙事与教育案例的区别 • 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的共同点:
– 都是对典型教育教学事件的观察、记录和反思; – 都具有叙事和分析的成分;
– 都需要有事件的主题、背景、情节和对事件的理性反思。• 两者的主要区别
– 案例的结构必须包括:
• 事件背景+事件描述+事件分析+案例启示 – 事件分析:直接对事件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
– 案例启示:在基于事件本身又超越实践本身的基础上,作一些普遍意义上的理性反思;
– 当然事件分析与启示部分融合在一起写也可以。
– 案例的反思一定要全面深刻,更强调理性。• 叙事结构只需要:
– “事件(故事)背景+事件描述+扼要的理性反思”。– 叙事的反思可以更感性一些,甚至抒情化一些。• 两者的侧重点:
– 叙事更强调叙述,案例更强调分析。
– 把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故事记录下来就可以了。– 理性反思可以在文中直接表达,往往是即时而发,三言两语,可谓点睛之笔,也可在文末单独成段阐述,也可夹杂在行间,不需长篇大论。
– 案例在叙事的基础上必须进行理性的反思,案例只是基础和铺垫,对案例的分析才是重点,它除了对事件本身的直接评点外,还需要归纳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叙事更生活化,案例更研究化。
叙事研究一般只叙述一个故事。
• 案例研究可以对一个事件进行分析,也可以对同一主题的几个事件进行分析。• 案例分析中可以同时串联几个事件,然后进行同一主题的分析探究。• 案例写作形式可以:
– 事件1+分析+事件2+分析+综合分析;也事件1+事件2+分析。• 教育叙事对事件的记录强调形象生动的描述,需要场景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强调情节的生动、矛盾的冲突、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感的渲染,需要些文学功底的。
10.教育叙事案例 篇十
房县东城小学 王绍武
今年我带两个班数学,低年级的数学知识点非常的简单,领悟力好的学生上课稍微听一点就会了。所以低年级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的阶段,在这一学期中我特别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我想只要学生有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够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地做作业并且认真地检查,他们的数学成绩一定会很棒的。
任晓琪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上课不听课,虽然看他上课不说话老老实实的坐在那,但他却在下面偷偷的玩东西或开小差,这也是他成绩一直搞不好的原因.在开学的前几次的考试中都考得很不理想,最差的一次考了70多分。在和他妈妈的交谈中得知任晓琪对珠算有很大的兴趣而且学得特别的好.我想他既然珠算学得好,那么现在数学也应该得心应手的.我感觉他其实挺聪明的,考的不好一方面是由于他上课不认真另一方面是由于考试做题不认真没有检查的习惯.我想把这些毛病改了他的成绩一定会提高的.于是在一天上过数学课,我把它叫到办公室,摸着他的头轻轻地跟他说:“茆恩龙,其实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你其实是有能力考到100分的,你想不想考100分?”他点点头,我接着说:“那老师告诉你一个方法,你想不想听?”他又点点头,我说:“好好听课,上课争取多回答问题就可以了。现在老师给你来一个小约定,从现在开始只要你上课回答对3个问题老师就奖励给你一个小星星,好么?”他说好。第二天,在我每次提问题时,他都把手举起来然后又
放下去接着又悄悄地举起来但举的很低,从他的表现我知道他很想表现他自己但又缺乏自信。整节课下来他只回答对了2个问题,快下课的时候我当着全班的同学的面表扬他,说他今天上课又很大的进步希望他继续努力,并奖励给他一颗星星,他当时很开心。下课后我跟他说:“ 虽然今天你没有回答3次问题,但老师看到了你的努力,希望下次你能够大胆举手,争取老师的每一个问题你都能回答。”他点点头,在接下来的数学课堂上,他总是尽量的去回答问题,上课听课也认真了很多。在一次考试前,我跟他说:“这一段时间,你表现得很棒,明天就要考试了,只要你认真地听老师读题,认真地用心做题认真地检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考好的!”第二天,我发现他能够安静的听题、做题了,分数也有很大的进步考了96分。
11.立德树人的教育案例 篇十一
一天中午,我正在批改作业。突然,班长周×急匆匆地跑来告诉我:“老师,我们班的橘子被偷了。”
于是我急忙来到操场上。只见橘子树下围了一大堆学生,中间有两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已哭成了泪人,在他们脚下有五六个青涩的橘子。我班的大嗓门谭××正在大声地质问,旁边几个男学生涨红了脸,拽紧了拳头。
是啊,为了这棵橘子树,我班学生付出了多少心血啊!三年前学校发出了绿化校园的号召。我带领学生种下了这棵橘子树。自从有了这棵橘子树,学生心中就有了一份责任与希望。给橘子树浇水、施肥、除草是他们最快乐的事。早上学生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橘子树是否长出了新叶;下午放学时学生总要来到橘子树下看看它是否又长高了。一天早上,一个学生发现橘子树上有了小虫子,于是学生非常着急地和我一起商量办法,我们急忙用班费买来农药为它治病。在全班学生精心的呵护下,第二年的春天,橘子树开出了洁白的花朵,花谢后结出了一个个小小的橘子。看着这一个个橘子他们甭提有多高兴了。眼看收获在即,可是却发生了这样的事。
事已至此,还能怎么样呢?忽然间,我意识到了这不是对学生进行宽容教育的好机会吗?于是我对他们说:“你们爱橘子吗?”“爱!”“可是这两个小朋友也是喜欢我们的橘子啊!并且他们还小,不懂事。”“可他们不该偷偷去摘啊。”“你们小时候犯过错误吗?“”当然犯过。”“别人原谅你了吗?”“原谅了!”“我们是不是该原谅他们呢?”“该!”“请同学们记住这句话——宽容是一种美德!”通过老师的启发,终于在班长周×的带头下同学们一一和两个小朋友握手言和。谭××还为小朋友拭去了眼泪。此情此景让我心里暖暖的。我想:此时宽容的种子已悄悄地种在了学生心田上。为了巩固教育的效果,那天,我还让同学们从心里记下了这样的名言:天空收容每一朵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巍峨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广阔无涯。
为了杜绝糟蹋橘子的事再发生,同学们成立了保护橘子的宣传小组。学习委员张×还做了一个“橘子树是我们的朋友,请爱护她”的温馨提示牌立在橘子树下。每天早上和下午都有我班的同学在橘子树下一边读书一边看护。遇见小同学从橘子树下经过,同学们总要向他们宣传保护橘子,爱护花草的道理。美术老师也听从同学们的建议把写生的地点选在了橘子树下。看着一幅幅美丽的橘子画像,同学们心里乐开了花。我也因势利导地把作文课地点选在了橘子树下。题目是“我爱你,橘子树”。看着自己心仪的橘子树,同学们仿佛有说不完的话。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橘子树,你是那样的美丽,我们要保护你。我们要让你的美丽永远留在全校同学的心间。”而有的同学写道:“橘子树是美丽的,但我们不能独享这种美丽。对待美丽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护,只有这样,美丽才能长久,美丽才有意义。”读着这些朴实而又深刻的话语,突然间我觉得孩子们是那样的可爱。通过我班同学的宣传后,校园里践踏花草的现象变得越来越少了,直至绝迹。
那时候,橘子树仿佛成了我班的明星。学生谈论的话语除了橘子还是橘子。全班的学生都以有橘子树为荣。因为有了它,班上凝聚力加强了。于是我趁热打铁在班上开展了“我骄傲,因为我们有橘子树”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我对学生说:“我们班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东西呢?”“橘子树呀!”“它为什么值得骄傲呢?”于是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最终学生明白了:独一无二的,最美丽的就值得骄傲。通过这次班会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于是我又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一个好的班集体还应该在卫生、纪律、学习成绩等方面都表现好。从那以后,我猛然发觉班上随便讲话的学生变少了,教室地面也变得干净了。因为每个学生都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再是一个人的行为,这代表着我们班集体的荣誉,谁愿意为班集体摸黑呢?
冬去春来,伴随着学生的呵护,橘子树长高了。十月里橘子全部成熟了。我带领学生把橘子采摘下来,集中到校门口,放学了,学生排队离开学校,我把一个个金灿灿的橘子分发到学生的手中,广播里播放着《感恩的心》,学生拿着橘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虽然只是一个橘子,但学生从老师的手中接过来的更是一分收获的喜悦。感谢校园的橘子树吧,因为它让学生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留住美丽,学会了爱集体……
“生活不是没有美丽,而是缺少发现美丽的眼睛。”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这些契机往往就是一些小事、一些细节。只有抓住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引导教育,学生才能从心灵深处愉快地接受。是啊,教育的智慧不是发现问题张口就把学生训得哑口无言,也不是按照老师的意愿强行改变学生,而是一种激发、唤醒、影响、等待的过程,是善于发现亮点、捕捉契机、放大优点、激励学生成功的过程。这就是生活就是教育的真谛吧!在文中,我抓住了保护橘子树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学会了感恩、宽容、团结……我想这个幼年时的橘子会一辈子甜在孩子们心里。
12.《走一步,再走一步》教育案例 篇十二
“尊重教育”, 一个温暖的、饱含人文关怀和教育精神的话题, 就这么亮丽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尊重教育”摆脱的是多年来少有人质疑的传统窠臼, 唤醒的是教师生动勃发的创造力。“尊重教育”的内容是尊重学生, “尊重教育”的实质就是尊重“教育”。
在“尊重教育”的场景中你也许会看到许多“出格”的事儿, 听到好多“犯忌”的话, 你不必慌张, 因为这里有平等、有尊重、有民主、有安全的话语权。卢梭在他的《爱弥儿》中曾说道:“做老师的人经常在那里假装一副师长的尊严样子, 企图让学生把他看作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这个做法的效果适得其反……要打动别人的心, 自己的行为就必须合乎人情!”
【精彩回放】
故事就从我班的做操事件开始——开学第三周是我班整顿“广播体操”周。《舞动青春》!多么动人的旋律, 多么风发的意气, 每每听到广播里那纯厚的男高音雄浑而高亢地喊出“舞动青春, 现在开始——”, 我的心都要震撼, 血液都会沸腾, 多美的少年中国舞啊!可是这操一舞动到孩子们的手里, 脚里, 就全变味了, 你看那参差不齐的队列, 横七竖八的动作, 我就懵了, 这哪是一个优秀班级的舞动青春啊?不行, 开会, 整顿, 马上开始!
班委会的孩子们还真行, 很快就拿出了整改措施 (当然, 其中也包含了我的一些幕后献计献策) :每天的早操和课间操, 大家要做到自律, 同时也要律他, 如果不能认真做操者, 单独留下来分阶段完成, 直到做好为止。在大家众目睽睽之下, 在群众雪亮眼睛面前, 终于有几个“小坏虫”被缉拿, 小欧、小李、小冯, 他们仨连续三次都不认真。班委给他们摊牌了, 要么在操场当众多学生面做, 要么到老师办公室去做。聪明而有自尊的他们当然选择比较隐蔽的地方——班主任办公室, 我与班委学生一道作评委, 让那三孩子展示自己最熟练最优美最自信的一节。三位孩子一一展示, 旁观者一一喝彩。我见他们都被我们“观众”夸得红了脸, 脸上荡着幸福的花儿, 微笑而又轻松的脸上并没有羞辱之感。我让他们各自找位置坐下, 我说话了:“三个小家伙, 今天让你们到老师办公室做操, 你们实话告诉老师, 觉得委屈不?”“不委屈”三小孩异口同声答出。“那你们在班威下为何还是不认真呢?”我追问, “哎呀, 老师, 我觉得我们做什么事都不是很认真的那种, 你是知道噻, 你都找我们谈过两次了。”最自以为是的小冯快言快语。“哦——”我在作“哦”字时我就在思考如何说下面的话, 他们三个孩子属聪明不踏实型, 初二时, 我找过他们一次, 初三开学我又与他们谈过一次, 效果不佳, 学习没有长进, 做事不认真仍然存在。“其实呀, 我让你们三位这样做, 有一个想法, 愿意听吗?”“愿意”三个小家伙轻松齐答。“那好, 我想送你们一句话——”我顿了一下, 慢慢说出, “走一步, 再走一步, 就可以把事做成功”你们看看哈:咱们学校每年的冬季运动会, 都有一个广播操队形队列比赛, 每次咱们在比赛前三周, 总是很忙碌, 利用休息时间, 利用音乐美术等课的时间, 把大家搞得疲惫, 学习也不安心。再说, 现在是初三了, 时间更紧, 如果我们好好利用每一次早操课间操, 一天, 两天, 一周, 一月, 噫, 那到运动会比赛广播操时, 我们还会害怕, 还会赛前忙碌吗?我们不就做到赛前胸有成竹, 稳操胜券了吗?再者, 做操也并不全为比赛嘛, 这套操是为你们青少年量身定做的, 于你们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 为了你们的身体, 你们不愿意好好做吗?三位孩子会意地点点头, 然后班委与那三个小家伙制定了整改提高计划。两个月后在冬季运动会上我班的队形队列广播操比赛大获全胜, 以9.9分的绝佳成绩荣获全校第一名, 而且更让人每个毛孔都震憾的是我们班的广播操的整齐度美感度令全场掌声雷动、震惊狂呼、赞不绝口。
【案例反思】
教育, 永恒的青春话题——
第一、尊重教育, 智慧为首。任教育方法的好坏、水平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孙膑把将领的五个基本素质:智、信、仁、勇、严, 智列第一位, 说明智慧对一个管理者的重要性。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人, 其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 所以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尤其要讲技巧讲讲艺术, 不要因蛮干、硬干、盲干而引起师生交流的障碍。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所谓“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莫近乎理。”情通理自达, 理明情更深。学生有着丰富的个性, 在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由于生活阅历、文化水平、个人的认识观念等的差异, 对问题难免有各种想法。如果板起面孔不讲情理地简单干预、粗暴压制, 这既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更不利于班级的良性建设。这样带来的只能是对立、冲突、矛盾。铁不能因恨而成钢, 苗不能以拔而助长。鲧治水用围堵之法, 结果失败;禹治水用疏导之法, 结果大获成功。这不能不说是前车之鉴。智慧得益于平时思维里时刻装着教育, 实践教育并反思教育。
第二、尊重教育, 平等为柱。教师与学生在道德人格和法律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处在教育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应该有主动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教师为了未来而教, 学生为了未来而学, 师生为了一个共同目标, 必须互相尊重。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爱基兰德曾主持过一项调查, 表明:经常遭受心灵施暴的学生在智力和心理发展上基至比经常遭受体罚的学生更为低下。于是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心灵施暴可以将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完全毁灭。”教育的职责是培养和塑造, 而不是制裁和打击。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只能治病救人而不能置之于死地。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 可以避免学生自暴自弃和对教师的对立情绪, 可以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可以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当然,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不是对立的, 而是高度统一的。没有严格要求, 学生不可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也不可能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但是, 严格要求绝不是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的严苛, 而是在尊重学生人格基础上的、对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意识与能力的肯定和认可。
第三、尊重教育, 发展为本。对学生的尊重应该具有以人为本的理念, 要着眼于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这一目标。这就意味着老师和学生要充分沟通, 要为学生未来发展而导。爱因斯坦说:“要评价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好坏, 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是他把教师给他的书本知识忘光之后, 他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之间还有什么区别。”勿容置疑, 教育的最大作用就在于培养学生的价值信念, 而班主任工作就在于给学生一个健全完善的自我, 这是我们班主任应该始终铭记的一句箴言。
13.女生安全教育案例 篇十三
案例一:锡城一名在校“90后”大学生小杨与网友相约某宾馆见面后,被骗色骗财。网上认识的情郎摇身一变成了窃贼,让小杨心痛不已。日前,崇安法院已对这起啼笑皆非的案件进行了审判。
今年二月,小杨在网上与一名网名叫“风雅先生”的男子相识。通过视频确认,小杨发现“风雅先生”长得极为帅气,说话又幽默贴心,两人相谈甚欢。通过一段时间的网络交往后,“风雅先生”渐渐取得杨小姐的信任,两人渐生相见恨晚之意。
“风雅先生”称自己在无锡做建材生意,是个小老板。在与小杨见面后,“风雅先生”一番甜言蜜语将小杨哄的晕头转向,两人随之发生了关系。让小杨意想不到的是,网上情郎在她洗澡期间竟摇身一变成了窃贼,将小杨的电脑、钱包席卷而逃。
小杨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骗子,于是向警方报案。公安机关接警后根据线索很快将偷窃者张某抓获。崇安法院审理案件后认为,被告人张某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应负刑事责任。日前,法院已依法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
案例二:
【教育心理学案例】推荐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享10-10
音乐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案例07-09
新闻心理学采访案例07-04
心理学c证案例07-19
建筑案例心理学分析论文08-05
营销心理学案例分析10-28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过关06-12
武志红讲心理学(案例分析,好!)09-08
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06-22
心理健康教育入学教育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