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小故事更多走进科学课堂(共11篇)
1.让科学小故事更多走进科学课堂 篇一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学习实践活动是党中央的伟大战略部署,我们要切实做好科学发展观“系统进教材、科学进课堂、扎实进头脑”的三进工作,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学子的头脑,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广大学子真正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的合格人才。“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不仅是新时期我们党的治国执政理念,而且是我国各项工作的指南。在提倡科教兴国的今天,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当然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如此才能构建和谐课堂,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意义
可能有人会想,不是刚刚学习了“三个代表”吗?怎么又学科学发展观,有人甚至认为这是政党的事情或是政府的事情,和我没关系。科学发展观,在哲学范畴里属于意识,每一个的行为,无不在一种意识的支配下进行,就以上课为例,如果我要想把下节课讲好,就会认真备课,效果就会较好;如果我抱着应付差事的态度,虽然也能上课,但效果就不会好。科学发展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提出来的,是党的行动指南,是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例如2008年,发生的雪灾、地震、金融危机等),我党正是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挑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认真地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质,用科学的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并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我们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工作),这样,我们可以少走弯路,国家也可以少走弯路。
1. 推进科学发展进课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高中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力量,其领悟科学发展观,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2. 科学发展观进课堂是推动科学发展大学习、大普及的有效途径。
3. 科学发展观进课堂是加强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
三、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目标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和目标。针对学生的现状,着眼于每一位学生全面、科学的发展,帮助每一位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做好人生定位,是这次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目标。我们讲科学发展,就应该帮助他们找到人生定位,这样他们才能有方向和动力,才能夯实基础。首先规范,引导学生制定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把学生培养成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和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四,实施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方案
我将此方案命名为“1+5+1”方案。
1.1个主渠道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政治教研组的力量。我们要充分调动全组人员的积极性,为学校的发展、为这次实践活动贡献我们的力量。
(1)教育者必先教育。推动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必须首先推动科学发展观进教师头脑,特别是政治教师头脑,政治教师要做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利用每周组内教研时间,带领全组学深、悟透、坚信,真正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先知先觉的先行者。另外,还要深入研读教材、学习理论,使科学发展观进大纲、进教案、进课堂。
(2)学深是前提,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提高觉悟、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过程,是一种自觉追求和政治责任。
(3)悟透是基础,教师,特别是政治教师是我党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因而要善于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准确地解答学生对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疑惑。
(4)坚信是关键。教师,特别是政治教师,要坚定信仰,只有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包括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敏锐性,才能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2.5点要求
(1)充分利用政治组教研活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内涵。在2008.6版经济生活教材中,科学发展观以新增的标题出现,课题是《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结合《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来学习。
(2)要求我们政治教案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真正体现贯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3)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创新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改革开放30余年的成就和2008年以来中国发生的大事,以及我们身边的实例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4)开展座谈会。各班选举代表收集大家对科学发展观学习和理解中存在的问题或感兴趣的话题,组织政治教师去和他们座谈。
(5)开展科学发展观方面的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
3.1个大平台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能只是政治课的内容,而是所有学科整体教育的内容,我们要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呢?
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不仅要天天背表面概念,而且要深刻体会它的精神实质。
例: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用哲学语言讲,就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就是发展。
教师要做到课前收集新素材,备课有新方法,授课有新形式、新内容,而且教学反思有新的思想,转变自己的思想,和学校的办学理念相一致,我认为这就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如地理课上结合“5.12地震”来讲授地震与地壳运动的相关知识;物理学科结合神舟七号飞船上天与宇航员太空漫步这一令全国上下振奋的伟大跨越,展开物理知识学习,就已经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如很多语文教师都结合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的时事,引导学生关注文学,并在日常教学中强调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在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人生的价值等,这就做到了科学发展观进课堂。
所以,教师不要认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实践离我们太遥远,我认为我们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了,教学效果提升了,我们某一句话,某一个行动改变了学生了,等等,这些就是在进行科学发展的实践。
2.让猜想走进小学科学课堂 篇二
一 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对周围的事物很感兴趣,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猜想的平台,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新课的时候诱发猜想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由于科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是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很多教学都可以在新课引入的时候创设丰富的现实背景,让学生大胆的猜想,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的教学中,在教学“比较水的多少”的内容时,可以准备四个不同形状的杯子,为了区别分别编上号,A杯子是圆柱形的水杯,B杯子是圆台形的,上大下小,C杯子是中间小,两头一样大,D杯子是圆台形,上大下小,然后在里面放满水,拿进教室让学生猜想,哪个杯子里的水最多?有的学生猜想A杯里的水最多,有的学生猜B杯里的水最多,有的学猜D杯里的水最多,这时教室里的气氛活跃,教师可以叫学生把自己选的理由用小卡片的形式写下来,在班上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并统计一下选哪个杯子的人数最多,最后由小组提出用科学的办法来验证猜想的结果是否正确?这个教学情景的引入是让学生通过对四杯水的观察来猜想那杯水最多,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就是先猜想后验证。但是要注意不管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都要予以鼓励。
二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亲自体验中进行猜想
俗话说“眼看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就是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教育心理学指出,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程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口,脑,这五个要素要同时运用,其中动手是最重要的环节。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主要靠实物来进行想象,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道具,在实际操作中量一量,可以培养学生的猜想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道具,先让学生思考到底有哪些因素在影响摆的速度?有的学生说摆线越长,摆的速度就快,有的说与摆锤的重量有关,摆锤越重,摆的速度就越快,还有的说与摆的角度有关,摆的角度越大,摆的速度就越快。教师这时提示学生,到底哪个的猜想是正确的?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可以改变摆线的长度,可以改变摆锤的重量等等,这样学生得出了影响摆的速度的因素,教师再提出问题:你能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一下吗?让学生把猜想得出的结论用科学进行解释,目的是培养学生总结研究问题的方法,先猜想后验证。通过这个事例可以说明学生在动手过程中的猜想是持久的,对学生是一种亲身的体验,这比教师在讲台上做示范,学生在下面看一看,然后想一想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精心设计练习题,激发学生猜想
新课程的一大特点是书中的练习题大都是开放性的,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很大,这也为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生猜想提供了很多较好的素材。科学这门学科很多都是自然科学知识,但不动手做一定量的练习题是不完整的,那么如何用好练习题,如何在练习中教猜想?
1:改变题目,让学生进行猜想
改变题目的条件,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方式之一,任何一个问题包含条件和结论,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的将条件变动,给学生创造机会猜想。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这一章时,为学生设置这样的题目:
问题1:地球上有昼夜交替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地球上有四季之分,这又是为什么?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应该不难回答。然后教师可以把问题改一下:
问题2:地球公转时,假如地轴不倾斜,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地球上还会有四季变化吗?为什么?将题目的改变后,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猜想的素材。
2:用类比的方法教会学生猜想
类比是基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而相似的对象又是多种多样的,属性之间又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因此,类比有不同的类型,但在小学科学中一般就是概念之间的类比,通过类比,让学生了解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例如在学习生物的多样性时,在学生了解了昆虫的主要特征以后,教师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蛙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鱼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在运用类比思维解决问题时,先要分析新物质(或新问题)的特征,再设法与已有的知识原型对比联系,最后用原有的知识实现新问题的解决。
总之,猜想能够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能够鼓励学生发现新方法、新定理、新思想,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进行猜想的教学是可行的,进行猜想教学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也是多方面的。当然也是科学教师的一份责任。
3.培育:科学实验走进语文课堂 篇三
习作一直是困扰着语文老师的一个难题,而中年级,更是孩子的作文起步阶段,一定要让孩子对习作产生兴趣,爱上文字。因此在小练笔或者习作时,尤其要适时地给孩子创设一个情境,让孩子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验。这不机会来啦,3月24日下午,四年级中队本周的作文主题是“大自然的启示”,为了让孩子们更快的走进作文殿堂,老师特把科学实验请进了作文课堂。
在作文课堂上,四二班的刘老师特选取了“鸡蛋浮起来”这一科学实验。当老师把鸡蛋和水拿在讲台,而不是常规的讲授六大要素,孩子们的热情空前高涨,睁大了好奇的眼睛,观察着老师一举一动,老师顺势指导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并用上一些平常积累的好词好句。“老师,老师,我看到了,原来的清水变浑浊了?”“老师,鸡蛋很调皮,像个赖床的孩子!”“还有,鸡蛋在水里游泳呢!”„„一句一句,好奇心表露无疑;在鸡蛋浮起来的引导下,孩子们又争先恐后的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大自然的启示。有“根据蜻蜓飞的高低”判断天气;“蚂蚁搬家”;“仙人掌生活在沙漠地区”等等。视角不可谓不新颖,启示不可谓不独特。构思打稿时,孩子们时而精心沉思,时而下笔如神,仿佛作文就是这么的easy!
科学实验走进作文课堂,其实只是一种途径,只要找准激发作文灵感的那根弦——兴趣,还怕构造不出孩子们的作文殿堂吗? 图/文:张磊 曹舒展
4.科学小故事 篇四
大家可能还熟记着小学课本中的那篇关于鲁班发明锯的文章吧。传说,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很大的任务——建筑一座大宫殿。这需要很多木料,但是工程限期很紧。鲁班的徒弟们每天都上山砍伐木材,但是当时还没有锯子,只有用斧子砍,效率实在是太低了,而且徒弟们每天累得精疲力竭,可是木料还是远远不够,耽误了工程的进度。那个年代,完成不了奴隶主的任务是要受重罚的,鲁班心里非常着急,就亲自上山察看。上山的时候,他偶尔拉了一把长在山上的一种野草,一下子手就被划破了。鲁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他把草折下来细心观察,发现草的两边都长有许多小细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既然小草的齿可以划破我的手,那带有很多小齿的铁条应该可以锯断大树吧。于是,在他的想法加上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锯——一把带有许多小齿的铁条。他用这个简陋的锯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从这个故事都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启发:实践出真知,钻研出智慧。
每个人的成功都是有着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的。鲁班工艺的不断进步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帮忙。鲁班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苹果与万有引力
——牛顿的故事
依撒克•牛顿(1642-1727)英国科学家。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建立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在光学、热学、天文学方面都有创造性的贡献,在数学方面又是微积分的创始人之一。
三百多年前的一天晚上,一位青年坐在花园里观赏月亮。他仰望那镶着点点繁星的苍穹,思索着为什么月亮会绕着地球运转而不会掉落下来。忽然,有个东西打在了他的头上,这并不很重的一击,把他从沉思中惊醒。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熟透的大苹果从树上掉落下来。他捡起苹果,又一次陷入了沉思:为什么苹果不落向两旁,不飞向天空,而是垂直落向地面?这一定是地球有某种引力,把所有的东西都引向地球。青年眼睛一亮:苹果是这样,月亮也是如此,月亮一定是在地球引力的吸引下做高速运转。因为有引力,使它不能远离地球;因为有速度,使它不会像苹果一样掉落下来„„夜渐渐地深了,青年手中拿着苹果,开心地笑了。他就是发现万有引力的英国科学家牛顿。这一年,他才24岁。
牛顿,1642年12月25日出生在英国。他爸爸是个自耕农,在他出世前两个月就死去了。他两岁起就跟着年迈的祖母过着贫困孤苦的生活。
牛顿在12岁的时候进入格兰镇小学读书。他从小就非常热爱科学,经常制造一些灵巧的小机械。他自己制作了一个小巧的水钟,是仿照沙漏的作法制成的。用一个小水池,使池中的水缓缓流出,水面逐渐降低,水面上的浮标就跟着逐渐下降,于是带动指针转动,指示时刻。
放风筝,是孩子们都喜爱的游戏。聪明的小牛顿更玩出了新花样:一天晚上,他把一只纸灯笼系在了风筝上放到天空。许多看见了空中风筝的人,都叫起来:“彗星!”当人们知道天空中闪亮的是风筝上的灯笼,才恍然大悟了。
牛顿是个意志坚强的孩子。在学校里,当他受到大同学的侮辱时,他总是拼命反抗。他常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正是这种顽强的精神,带领牛顿登上科学群山那一个又一个巅峰。
牛顿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时,常常会忘记自己和别人的存在,陷入一种“痴迷”的状态。
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当他走出房门去拿酒时,忽然想起关于月球轨道的运算,于是就把请客的事忘到了九霄云外,自顾自地忙着计算起来。朋友知道牛顿的脾气,只好自己吃掉了盘子里的鸡,把骨头吐在了桌子上。牛顿终于计算完了,这才想起请客的事。走回桌前一看,鸡只剩下了骨头,他恍然大悟地说:“我以为我还没有吃饭呢,原来已经吃过了。”
5.科学小故事作文 篇五
小动物们热情地说:“好啊好啊!”
游戏开始了,“石头剪刀布!”小动物们一齐伸出手,小兔输了,所以它来找。
小猪、小花鸭、小熊猫和变色龙赶快找地方躲起来,
小猪躲在了草丛里,露出了细细的尾巴。
小花鸭躲在石头后面,露出扁扁的脚。
小熊猫躲在大树后头,露出了两边的手。
变色龙躲在哪里了呢让我来瞧瞧,哦!我也不明白它到底躲在哪里啦!还是让小兔来找吧!
小猪大喊一声:“都躲好啦!快来找吧!”
小兔一听,就开始找起来了。
“小猪,我找到你啦!”
小花鸭,我也找到你啦!”
“小熊猫,你在那里,快出来吧!”
没一会儿功夫,小兔就把它们全部都找了出来。等等,还有一个小动物没找到呢!
变色龙躲到哪里去了呢
小白兔到处找,找啊找,怎样也找不到,小猪也来找,小花鸭和小熊猫都来找,天都快黑了,就是找不到。
它们站在大树旁干着急。
“嘿!我在这儿呢!”
突然一个声音在它们耳边响起。
它们四处张望,还是没找到。
“朋友们,往大树上瞧,对了对了,就在这儿!”
原先,变色龙就趴在它们身旁的大树上,只是小动物们都没发觉。
它们都惊讶的说:“我们怎样没发现你呢你也太能藏啦!”
6.让科学小故事更多走进科学课堂 篇六
特级教师魏书生可以说是著名的教育家了,大家对他都比较熟悉为,魏书生究竞依靠什么获得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成功呢?
魏书生说:“班级管理的两大点,一靠民主,二靠科学;民主四段,科学三段。民主第一段,叫做一个当老师的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第二段建立师生互助的关系,互相搀扶着,帮助着,度完这段不太长的人生;第三段,叫做发展学生人性中美好的部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第四决策过程要民主,班级怎样管,语文怎样教,课堂怎样,怎样更加活跃,更加适合同学们的需要,都大家共同商量。科学分为三段,一建立计划系统,二建力监督检查系统,三建立总结反馈系统。三个系统,互相制约,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形成一个完整的封闭的管理的网络。班级管理上了民主和科学的轨道,班主任就越当越好当,大家也学起来越学越高兴,越学越自由。”而且他喜欢把学生领进一种松、静、匀、乐的状态。
从以上的讲座中我们又能从中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启示呢?
1、民主管理班级
魏书生说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学。他说:“普通学生能做的班委不做;班委能做的班长不做;班长能做的班主任不做。”这样分工到位,责任到人,各司其职,使身兼两个班班主任的魏书生竟发出轻松无事可做的感慨!多令人羡慕啊。这是一个人人向往的理想中的班主任角色。
魏书生的 “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以“以法治班使班级管理形成制度化,走向了自动化;二者结合,不仅没有损伤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使班级管理沿教师设计的预定轨道上运转,达到了理想的管理效果。
2、科学管理班级 魏书生大大强化了规划、决策过程中的学生民主参与,而进行科学管理。魏书生的管理目标系统地反映在他们师生共同制定的“班规班法”中,涉及的范围很广,有思想教育、有学习检查、有纪律监督、有多种体育锻炼、卫生保健,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内容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及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他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制订班规班法,既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以及管理潜能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与发挥,又大大密切拉近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它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巨大的自我约束能量,真可谓一举多得。
在魏书生的班级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如此管理,教师如何不轻松?可以想象,一个"督导组"在对班委起着规范,监督,制约的作用.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魏书生讲述他当班主任的经验,使我进一步认识到,班主任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监护人与严厉的执法者。作为教师,他首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从表面上看,教师与学生,一方是管理者,一方是被管理者,双方地位是对立的.然而另一方面,共同的教育目标(即学生的学习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高明的教学策略。
4、在教学中运用“自我管理”思想
魏书生说:“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他说作业是学生按自己当天所掌握情况自留作业,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自我管理,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综观我校现状,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做作业,对其产生逆反情绪,对待作业,轻者敷衍了事,重者抄作业甚至不做作业,于是所学知识没有得到及时巩固,成绩下滑,上课听不懂,作业更不会做,而教师呢,因为学生成绩不理想就通过多做练习题加强巩固以期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而这就更令学生反感,更不愿做作业,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甚至使师生之间产生了隔阂。而 魏书生让学生自己留作业的做法使我们认识到,虽然所教的对象是学生,然而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人,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他的做法正是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所以在教学中他是引导者而不是驯服者,是平易近人的长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人。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朋友式的导师。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更大限度的吸收知识,这远比我校学生被动式学习得来的成果大。
魏书生这种教学方式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深思,借鉴。
5、善于把学生领进一种松、静、匀、乐的状态。
7.动物的科学小故事 篇七
为了揭开动物通讯的秘密,不少生物学家对动物互相联系的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动物的通讯不仅有用声音和姿态等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而且有用化学语言“交谈”的化学通讯。
化学语言主要以气体和味道作为标记。雌蛾能分泌出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有着特殊的气味,它们很轻,能传送到较远的距离,雄蛾根据这种气味的线索和提示,就能找到雌蛾的所在地。
动物的行动往往是受化学语言所支配的。蚂蚁死后,会放出一种特殊的气味,同伴们闻到这种气味,得知它已死亡的消息,就立刻把尸体搬出巢穴,埋葬到巢外。有人曾把死蚂蚁“死亡信号”气味的物质涂在活蚂蚁身上,它的伙伴们并不管它是在呼吸和活动,只听化学语言的指令,硬是把它搬出去埋葬。当它返回巢后,其他蚂蚁还是死拉硬拖,非搬它出巢不可,直到“死亡信号”气味在它的身上消失后,才停止为它举行“送葬”活动。
了解动物的化学语言,对生产和科研具有重大的意义。例如,模仿动物的语言,引诱野生动物,进行狩猎;用引诱物质提高捕鱼量;利用动物信号对资源动物进行管理,提高繁殖率、幼仔成活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1.关于盐的科学小故事
2.有趣的科学小故事五则
3.关于动物的小故事
4.清明小故事
5.伤感小故事
6.情感小故事
7.小故事
8.爱情小故事
9.佛教小故事
8.伟大的发明科学小故事 篇八
1775年,北美独立战争最后爆发了。在华盛顿总司令的领导下,美国人民纷纷拿起武器,和英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将英军从大陆撵到海上。举国上下无不欢庆这一决定性的胜利。堂堂大英帝国,岂能容忍别国灭大英之雄风,便组织残兵败将,妄图卷土重来。英国殖民统治者尽管失去了陆上优势,但海上优势犹存,他们纠集大批战舰,轮番轰击美国海防陆军,使美国军伤亡惨重,锐气大减。英军见美军既无招架之势,更无还手之力,越发猖狂。战舰在海岸边横冲直闯,耀武扬威。时而还向海岸守军送来几炮,然后大摇大摆,得意洋洋地退去。应对英军的挑衅和欺负,美国士兵们气得直咬牙:“这简直是骑到人脖子上拉屎!要是能偷偷过去炸沉它几艘那该多解恨!”
士兵中有个叫达韦布什内尔的,他没有骂骂咧咧,而是憋着一肚子气,一言不发。他认为光喊顶什么用,就应赶快想出对付敌舰的办法。布什内尔一向在苦思冥想,怎样才能一下子跑到敌舰周围去呢?从空中?不行,易暴露目标;从水下?也不行,谁能憋这么久的气游过去,再说力气不够啊!怎样办才好呢?”他急得捶胸顿足。
一天傍晚,他与几个士兵下岗后,一齐到海边散步。他们爬到礁石上;一边聊天,一边欣赏落日余晖下的海景。看够了远景,又观近景,水很清澈,水生物历历在目。他们见一群活泼的小鱼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象是在觅食,又象是在玩耍。突然,水下有一条大鱼悄悄潜游过来,游到小鱼的下方后,猛地朝上一跃,咬住了一条小鱼,别的小鱼吓得惊魂不定,各奔东西。士兵们见了海底世界的这场“海战”,觉得十分搞笑。这却使布什内尔大受启发:原先笨拙的大鱼就是这样逮住机灵飞快的小鱼的。能不能造个像大鱼那样的船,潜在水中神不知鬼不觉地钻到英国战舰底下去放水雷,炸它个人飞舰沉呢?若能那样,该有多痛快呀!他越想越入迷,直到同伴们喊他走,还呆呆地坐着。“喂!你这是怎样啦,想你那相好的了,嘿嘿!”同伴拍了他一把。
“我有办法了,能炸沉它!”布什内尔的话使同伴们听得莫明其妙。于是他详细说了自己的想法。同伴们一听,都认为这个办法好,突然有人提出疑问:“鱼在水中能自由地上浮下沉,可船就不同了,浮在水上好办,沉人水中能行吗?”布什内尔被间问缄口无言。是啊,怎样才能使船既能浮上来又能沉下去呢?鱼为什么能这样呢?他一拍大腿:“有了!鱼一会儿浮到水面,一会儿潜到水底,靠的就是它肚里那个鳔’,如果我们也给船仿造一个‘嫖’,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布什内尔带领同伴们真的制成了一艘可在水下潜行的秘密船。本来是想仿照鱼的外形制造,但造成之后却像乌龟,因此,同伴们就为它取了个代号――海龟。代号“海龟”的秘密船,底部有个类似鱼鳔的水舱,水舱内安有两个水泵,船在水面若要下沉时,就往舱里灌水;船在水下若要下浮时,就把舱里的水排出,把空气压进水舱。仿照鱼的鳍,“海龟”外部还安装了两台螺旋桨:一台管进退,一台管升降。此外,“海龟”尾部还有舵,能够控制航向。
一天夜晚,布什内尔带着几个士兵,驾着“海龟”悄悄驰近英国战舰,然后潜入水中,一向潜到英国战舰底下。他们想用“海龟”顶部的钻杆钻穿敌舰,然后放水雷,没想到英舰底部包了很厚的一层金属,钻了一个多小时也钻不穿。士兵们在下面憋不住了,只好上来换气。这时夜已深,天黑海黑,水天一色,根本辨不清方向。英军发现了“海龟”,便开动战舰追将过来。“海龟”吓得后退,但速度怎样也快不起来,眼看就要被敌舰撞得粉身碎骨。在这万分危机的时刻,布什内尔急中生智,解下备用的水雷,点着引线后,慌忙钻进“海龟”,“海龟”潜入了水中。英舰正在寻找怪物的去向,突然舰旁一声巨响,战舰顿时起火,英军一边救火一边扭转舰头逃跑,惟恐怪物再悄悄追来。从此,英舰再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在美国沿海耀武扬威了。
之后,经过人们的继续改善,制成了新的神秘武器――潜水艇。在海战中潜水艇大显神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仅德国的潜水艇就击沉了英美大西洋舰队的782艘运输船,使对方的运输线遭到巨大的破坏。
此刻,潜水艇除用于作战外,主要用于开发海洋资源和科学考察。它的作用也由破坏、捣乱变为造福于人类。
【雷达的发明】
雷达是一种神奇的电学器具,它由电磁波往返时间,测得阻波物的距离。假如你问雷达是谁发明的?在芬克的雷达机械中说,“雷达的发明,不能专归于某一位科学家,乃是许多无线电学工程师努力研究,加以调准而成。”在战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由五百位科学家和工程师致力于雷达的研究。
希奇得很,在自然界中,你找得到神为某种动物所豫备的雷达。在一九四七年一月号的英国奋勉杂志上,有个科学家发表了一篇很搞笑的文本,给我们解释蝙蝠在黑暗中如何指导自己飞行,不论如何黑暗,如何狭窄的地方,绝不碰壁,这是什么原因?它怎样明白前面有无障碍呢?
关于这事有两位美国生物学家格利芬和迦朗包在一九四○年已经证明,蝙蝠能够避免碰撞,是藉一种天然雷达,但是是声波代替电磁波,在原理方面完全相仿。从蝙蝠口中发出一种频率极高的声波,超过人类听觉范围以外,二位科学家藉着一种特制的电力设备,在蝙蝠飞行时,将它所发的高频率声波记录出来。
9.18个科学探索小故事 篇九
在大西洋西部,美国佛罗里达波多黎各与百慕大群岛之间,有一个神秘的三角区,被人们称为“死亡禁区”,又称为百慕大魔鬼三角区。从20世纪以来,在这方圆1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内,原因不明的空难和海难事件不断发生。1919年,一艘长180多米,载员309人的美国军舰“赛克洛珀斯”号,从西印度群岛的巴贝港口启程,途经百慕大三角区突然神秘的消失,全船无一人生还。1945年,在一次美国海上空军例行训练中,5架“埃文格”型鱼雷轰炸机飞越这一地区时,14名机上人员全部遇难;1947年,一架C-54型美国飞机飞至百慕大海区时,来不及发出求救信号就一头栽进海底;1968年,载有29人的美国军用运输机“伊萨卡·伊斯兰德”号在此失踪;3年后,载员30人的“米尔顿艾切德斯”号美国飞机又在此方位附近失事;1971年,美国“费托烟2型”战斗机在雷达严密监视下飞离迈尔密136公里时,便无踪影了。此处属浅海区,水深才6米,几分钟后抵达出事地点的救援飞机,搜寻的结果却是一无所获。龙卷风出现最多的地区
美国是世界上出现龙卷风最多的地区,年平均数达430多次。1980-1984年,发生龙卷风总计4500次,年平均达900次,龙卷风造成的损失平均达1亿美元/年。1979年德克萨斯州发生的龙卷风,损失达8亿美元,45人丧生。美国的墨西哥湾沿岸,尤其是佛罗里达半岛以南海面上是龙卷风出现最多的地方。1968年8月的8天中,共出现27个漏斗云,有一天竟出现了8个。有许多龙卷风同时或接连出现在海面上,极为壮观。最强的龙卷风发生在1925年3月18日,穿越密苏里、伊利诺斯、印第安纳三个州,行程254公里,风速96.6公里/小时,造成689人死亡,1980人受伤,大量财产损失。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最为详细的最强的一次龙卷风。据研究,美国龙卷风发生地区与墨西哥湾暖湿气团的气旋有关。降雨最多的地方
1952年3月16日,印度洋留尼汪岛上的锡拉奥,一天内降雨1870毫米,成为世界上日降水量最高的纪录。1961年7月,喜马拉雅山南坡,印度梅加拉亚邦的小镇乞拉朋齐,一月内降水9300毫米,1961年的全年降水量达26461毫米,成为世界上年降水量最高的纪录;该镇年平均降水量为11430毫米,是世界上雨量最多的地方之一。世界上下雨天最多的地方是智利的菲利克期湾,一年325天下雨。闪电奇闻
在法国某个小城,闪电把站在树下躲雨的3名士兵击毙。在苏联某个农庄,两个孩子在牛棚里 1
躲雨,突然,房前的白杨树下滚落一个橙黄色的火球直向他们逼来,一个孩子踢了它一脚,轰隆一声,火球爆炸了,孩子们被震倒在地,但没有受伤。事后,人们才知道那个火球是罕见的球状闪电。在美国龙怪昂威尔的小城里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主妇从市场回到家里,打开电冰箱一看,她放进去的生鸭、生肉全都变成了熟食品。后经科学家研究以后才明白,是球状闪电把电冰箱变成了电炉,奇怪的是电冰箱竟然没有损坏。以严寒取胜的“二战”苏军
“二战”期间,德国进攻苏联,已攻下基辅,准备进攻莫斯科,战役代号为“台风”。战役前夕,苏军统帅部里研究作战方案,但与会者个个愁眉苦脸,一筹莫展,只有一个将领时而翻看情报,时而查看地图,始终面带微笑,似乎胸有成竹。1941年10月2日,德军进攻开始,苏军的“奇兵”出击了。这支“奇兵”迫使敌人有的残废,有的染病,有的倒毙,连敌人的武器也失灵了,坦克无法开动,大炮栓也无法射击,德军部队完全失去了作战能力。苏军派出一支训练有素,准备充分的西伯利亚军队,身穿白衣,手持白色武器向敌人猛扑过去。不到数日,德军损兵折将100余万,“台风”战役彻底失败。苏军的“奇兵”是严寒。原来那个苏军将领根据气象综合预报得知这年冬天特别严寒,温度低达摄氏零下50℃。在海底五年不死的水手
货船“科里特鲁达”号于1983年6月23日遇难,在非洲象牙港外沉没,14名水手随船沉入海底,人们都以为他们均已罹难,谁也预料不到这艘货船沉没5年后,1988年3月被救起,船员们均活着。这真是人间第一奇闻。这艘货船装有肉类罐头和瓶装食用水,使船员在沉船中有水有食物活命,他们被困在船舱内,无法逃生,但有一条管子通出40英尺的水面,一直供给他们空气,保持了他们不死。他们被救上来时,三分像人七分像鬼,浑身苍白,只有一副骨骼,与他们说话,他们都听不懂,只能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地震中幸存的婴儿
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发生8.1级强烈地震,死亡1-2万人。但有数十个新生婴儿从倒塌的楼房和混凝土下被抢救出来,其中有两名婴儿在几公斤重的混凝土下层居然忍受了十天之久而保全了生命。这些婴儿之所以能够活下来,首先是因为婴儿体内有大量的储备水分,人在不进食的情况下只要体内有水分,可以维持生命15天以上;其次因为他们身体较小,受到大人们尸体的保护。另外,因为他们仍处于胎儿的状态,不会像大人们那样产生无比的恐惧心理而消耗更大的能量。航空事故的预言家
1974年3月3日,土耳其航空公司的DC10型喷气式客机坠落在巴黎郊外,机上346人全部死亡,是当时最严重的一次事故。令人费解的是,早在半个月前,美国的肖恩·罗并斯已对这次大事
故作了详细预言。2月16日在纽约的实验会上,肖恩·罗并斯在催眠状态下说了如下预言:“去伦敦的大型喷气客机坠落„„数百人死亡,无一生存者„„发生时间3月或5月„„美国外交官夫妇也在遇难者当中„„与T字有关(土耳其的字头)„„机种DC10„„”预言全部录了音。因事关重大,吃惊的肖恩和他的朋友于19日拜访了FBI纽约分局,向航空值班员提供了磁带,希望关注防止事故的发生。遗憾的是有关方面并不相信这一预言,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全球的四大“死亡谷”
在前苏联、美国、意大利和印尼,存在着地球上著名的四大“死亡谷”,但其恐怖景象各不相同。苏联堪察加半岛克罗诺基山区的“死亡谷”,长达两公里,宽100米至300米不等,地势凹凸不平,坑坑洼洼,不少地方天然硫磺嶙峋露出地面,到处可见狗熊、狼獾以及其他野兽的尸骨,满目凄凉。据统计,这个“死亡谷”已吞噬过30条人命。苏联科学家曾对这个“死亡谷”进行过多次冒险性考察和探索,但结论仍是众说纷纭。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相毗邻的山中也有一条非常大的“死亡谷”长达225公里,宽约6-26公里不等,面积约1400多平方公里,峡谷两侧悬崖峭壁,地势十分险恶。据说1949年,美国有一支寻找金矿的勘探队伍,因迷失方向而涉及期间,几乎全部丧生,有几个人脱险爬出,但不久也都神秘的死去。后来,有些前去探险的人员也都葬身其中,至今仍未查出死亡的原因。但科学家却发现这个地狱般的“死亡谷”,竟是飞禽走兽的“极乐世界”。据调查统计,这个地方繁衍着200多种鸟类,19种蛇类,17种蜥蜴,1500多头野驴。这些动物在那里生活的悠然自得,逍遥自在,至今人们也弄不清它为何独得对人类如此凶残。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和瓦维尔诺湖附近,也有两处与苏联和美国的“死亡谷”相似的“死谷”。但这两个“死谷”只危害飞禽走兽,对人的生命却没有威胁。据科学工作者的调查统计,每年在这两个山谷中死于非命的各种动物多大37600多只,所以意大利人又称其为“动物的墓场”。印尼爪哇岛上有个更为奇异的“死亡谷”,谷中分布有6个庞大的山洞,每个洞对人和动物都有很大的威胁,只要靠近洞口六七米远,就会被一股神奇的力量吸入洞内。昆虫也酿灾
1941年,一艘正在波斯湾行驶的德国船,突然被一大群蝴蝶包围了,数不尽的蝴蝶像一大块厚厚的云层落到船上,所有的甲板、缆绳,甚至烟囱的周围全都是蝴蝶,那些没处栖息,仍然在飞翔的蝴蝶就像大风雪似的在天空中漂浮,船员连呼吸都感到困难,眼睛也难以睁开。船长下令开动救火机喷射也无济于事,结果船触礁下沉。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一条开往苏联敷德萨港的海轮“化学家泽林斯基”号上。一大群不知从何处飞来的蚊子向轮船发起进攻,机器房内群蚊乱舞,甲板上的蚊虫堆积达十多厘米厚,航道上的能见度也因漫天飞舞的蚊子而下降到几乎为零,轮船被迫停航,折腾了几个昼夜,知道天气变凉,蚊群才“安静”下来,被船员们用水冲走。奇异的彩色海洋
红海·位于沙特阿拉伯西部,由于海水中繁殖着大量的海藻,死后变成红褐色,并悬浮在海面上;再加上红海两岸气候干燥,沙漠广布,大风把红色沙粒弥漫在红海上空,散落在红海之中,把海水染成红色。
黑海·位于乌克兰南部,海水中含盐量较高,深海处含有硫化氢,致使贝类、鱼虾无法生存。流入海里的石油和其他有机污染物分解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造成溶解氧几乎耗尽,大量海洋生物窒息死亡,尸体腐烂发臭,污染海水,使海水变成青褐色,故名黑海。
白海·位于俄罗斯西北部,由于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因此海岸覆盖着皑皑冰雪,海面上漂浮着许多白色冰山,呈现出一片白色的冰雪世界,故名白海。
黄海·我国东部的黄海,由于海水较浅,河流又把大量的黄色泥沙带入浅海,致使海水浑浊,变成浅黄色。
绿海·在一些热带浅海里,由于表层栖息着大量的绿色浮游生物,海底繁殖着绿色海藻,它们把浅海装扮成绿色,形成绿色海洋。
五彩海·日本的濑户内海,由于海面上不时漂浮着大片的油和由沥青组成的焦油状团块,它们在阳光照射下像乱抹得油彩,呈现银白色、红色、橙黄色和褐色等五光十色。不可思议的岛屿
地球在自转,每昼夜自转一周,这是当今普通常识。有趣的是,在西印度群岛中有一个岛,也像地球一样会自转,而且自转的周期也是24小时,叫做索马它岛。岛上荒无人烟,全岛都为植物所覆盖,动物也不多。如果驾船绕岛一周,只需30分钟。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对索马它岛都感兴趣,并进行多方的考察,但令人遗憾的是,对于这一奇怪的自然现象,至今仍是一个谜。与旋转岛相映成趣的是,在太平洋还有一个会自动离合的小岛。今天你看见它是完整的一个,明天它会分为两个,中间相隔4-5米。可是过不了多久,它又会自动的接合在一起,成为离开前的样子。
除旋转岛和离合岛之外,在加拿大还有一个塞布尔岛,它也会运动,而且十分明显。它每年要向前滑动100米,在最近200年来,它已向东移动了20公里,而且它还是一个“沉船之岛”,先后在这里有500艘舰船遇难,丧生者达5000人,故被航海者称为“大西洋上的坟场”。另外,在日本冲绳县南部,有一个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大大小小的珊瑚礁百余个所构成的海岛,一年364天都淹没在海水中,只有在潮水变化最大的一天,才露出海面,但仅仅3个小时左右,便又潜回水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经过“冬眠”一年之后又会再一次出现。13 乌鲁人的“漂浮岛”
秘鲁的印第安人中有一个分支乌鲁人他们生活在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的的喀喀湖畔,创造了举
世无双的“香蒲文明”。香蒲是一种类似芦苇的多年生植物,叶子修长,高达三四米。茂盛的香蒲从两三米深的湖水中钻出,挺立在湖面上。乌鲁人就地取材,在香蒲丛中巧妙的堆起了一个个“漂浮岛”。岛的面积虽然不大,但厚厚的香蒲草层层叠起来,形成很大的浮力。几十个“漂浮岛”散布在湖面上,构成了一个奇特的漂浮世界。乌鲁人就住在这些岛上,每个岛上有四五户人家,他们用香蒲草盖起顶部为圆锥状的茅屋,茅屋的墙壁和屋顶均用一张张香蒲席子联结而成,没有窗户,只有一个进出口。远远望去,茅屋酷似一个硕大的蘑菇。但是,“漂浮岛”底层的香蒲受湖水长期浸泡会渐渐霉烂,茅屋需要经常拆掉翻修,不断从上面添加新的香蒲草。神秘的“湖中湖”
在寒冷刺骨的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北部,有一个小镇叫布林拉德,那里湖泊密布。几年前,这个湖区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至今无人能解。
冬天站在布林拉德北部的长湖地带,放眼望去是白茫茫的一片:四周长达8英里的湖面全部是厚厚的冰层,人们可以开着车在湖面上驶来驶去。然而就在这冰封的湖面上,却总有一一块水面奇迹般地没有结冰,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接近1英里长的黑洞。
这就是拒绝结冰的“湖中湖”——一个巨大的月牙状水面,不知道是何原因,在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下,它仍然在怡然自得地泛着粼粼波光。
当地的官员要求对这一现象进行调查,许多学者也想找出是什么原因让这一段湖面违背大自然的规律。
研究者们用针孔摄像机探测到了20英尺深的水下,他们想探寻是否有电流震动或者是地震活动的迹象,但从没找到异常之处。一队科学家几乎已经测试了所有关于这个“黑洞”的事物,但到底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结冰现象,他们依然是一头雾水。
“这个湖区不结冰的地方,从底部到顶部的湖水,热度都是均匀一致的,这种情况非常令人吃惊。我们估计这应该是导致这部分湖面不结冰的原因。”科学家艾伦·塞布拉说,“我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这个“黑洞”像个顽皮的孩子,跟人们玩着捉迷藏,自出现以来它只结过一次冰,而这唯一的一次结冰也同样让人瞠目结舌——因为它并不是在零摄氏度以下的低湿天气时结冰的,而是在40摄氏度的高温下不同凡响地结上了冰。醉人的植物
酒能醉人,不足为奇。令人惊奇的是有些植物亦有醉人的功能。
在坦桑尼亚的山野中,生长着一种木菊花又称“醉花”。其花瓣味道香甜,无论是动物或者是人,只要一闻到它的味道,立即就会变得昏昏沉沉。如果是摘一片尝尝,用不了多久,便会晕
倒在地。
生长在埃塞俄比亚的支利维那山区的“醉人草”,会散发出一种清郁的香味。每当人们闻到这种香味时,便会像喝醉了酒一样,走路踉踉跄跄,东倒西歪。如果在它的旁边呆上几分钟,就会醉的连路都走不了。
马努拉树生长在南非,是一种“醉树”。非洲大象最喜欢吃这种树的果实。每当大象暴食了这种果子后,再喝进一些水,便会大发酒疯——有的狂奔不已,上窜下跳,撞倒或拔倒大树,更多的是东倒西歪,呼呼大睡,一般要两三天后才能醒过来。
坦桑尼亚蒙古拉大森林里,有一种能溢出美酒的毛竹,叫“酒竹”。它溢出的酒只有30度,味道醇美,并含有一种香味。一些吃食幼竹的动物或以酒竹汁液解渴的动物由于贪食,体内的酒精大量积聚,往往醉的昏昏然,飘飘然。奇草绝技
指南草·在中亚细亚,盛产一种草,人们称它为“指南草”。这种草的特殊之处是:在阳光照射下,它的叶子老是从北方指向南方,人们根据叶尖的位置就能辨别方向。
咬人草·有一种小草叫荨麻,牧民们称之为“咬人草”。当你顺手抓它(从下往上顺毛捋)则不痛,逆手抓获撞上级奇痛难忍。“咬人草”茎上的螫毛,用以杀伤来犯的敌人而保卫自己。别看它其貌不扬,农牧民却把它视为珍宝。如果有人被毒蛇咬伤,将新鲜的全株荨麻捣烂取汁敷伤处,可迅速治愈;对于草原上常见的风湿性关节炎,用适量的荨麻煎水洗患处,相当有效。 瘦身草·在印度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野生草,肥胖的人服用后会逐渐消瘦下来,故名“瘦身草”。印度传统医学用该草治疗肥胖症已有2000年的历史。“瘦身草”能使人体摄入的一半糖分不被吸收,从而降低新陈代谢的速度,达到减肥的目的。
能测温的草 在瑞典南部有一种名叫三色鬼的草,人们管它叫天然的“寒暑表”。因为这种草对大气温度的变化反应极为灵敏。在20℃以上时,它的枝叶都斜向上方伸出;温度若降至5℃时,枝叶则向下运动,直到和地面平行为止;当温度降至10℃时,枝叶向下弯曲;如果温度回升,则枝叶就恢复原状。
盐草·牙买加生长着一种盐草,它的茎和叶中含有盐分。当地居民割回盐草,洗净晒干后放在锅里煮,再将汁液晒干,水分蒸发后便留下了盐。
还魂草·安徽黄山的高峰石壁间,生长着一种奇特的“还魂草”。它枯黄以后,只要用开水烫过,再浸在冷水里,过一会儿,仍然变成青绿色。千奇百怪的石头
会“走路”的巨石·前苏联普列谢耶湖东北处,有一块能自行移动位置的石头。该石呈蓝色,直径近1.5米,重达数吨,近300年来它已经数次变换过位置。17世纪初,人们在阿列克塞山脚下发现了这块会“走路”的巨石,后来人们把它移入附近一个挖好的大坑中。数十年后,蓝色怪石不知何故却移到了大坑边上。1785年冬天,人们决定用这块石头建造一座新钟楼,同时也为的是“镇住”它。可当人们在冰面上移动它时,不小心让它坠落湖底。而到了1840年,这块巨大蓝石竟躺在普列谢耶湖岸边了。如今它已向南移动了数公里。无独有偶,在美国内华达山脉东边,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当地人称之为“死谷”。人们发现这里也有许多石头会“走路”。美国科学家夏普对这一奇特现象进行了观察研究。他把25块石头按顺序排列并逐个标出位置,定期进行测量,果然发现这些石头几乎全都改变了原先的位置。有几块石头竟然爬了几段山坡,“行走”了长达64米路程。
自行增减重量的怪石·我国贵州省惠水县有一块椭圆形石头,可以自行增减重量2公斤左右。据该石主人说,最初石重22.5公斤,朋友们在1989年春节时来观赏“宝石”,石重已变成25公斤。随后一连数天,换了8杆称反复校验,发现该石最重时25公斤,最轻时22.5公斤,上下变化达2.5公斤。研究人员再一次测定中记录了当天11时13分、11时43分、12时28分这3个时刻该石的重量分别为21.8公斤,22.8公斤,23.8公斤。在短短的75分钟内,该石的重量竟增加了2公斤。
自行升空的“圣石”·印度西部马哈拉邦有一个叫希沃布里的村子,村里有一座苏菲派教徒圣人库马尔·阿利·达尔维奇的神庙。庙前空地有2块各重90公斤左右的“圣石”,能随人们的喊叫声而自动离地腾空。当人们用右手的食指放在“圣石”的底部,异口同声且不停顿的喊着“库马尔·阿利·达尔维-奇-奇-奇”,且发“奇”字时的声音尽可能拖得长一些,这样,沉重的石头就会活人般顿时从地上弹跳起来,悬升到约2米的高度。直到人们喊得上气不接下气时,它才会落回到地上。
毒石·日本枥木县那须镇的山上,有一种毒石,不论是昆虫还是飞鸟,一旦接触到这种石头很快就会死亡。这种能杀死生物的毒石,当地人把它叫做“杀生石”。这种毒石多在火山口附近。 哭石·在西班牙的比利牛斯山顶上有一块会“哭泣”的岩石。这块岩石发出的声音像女人低声饮泣一样,听起来十分伤感。并且,这块岩石只有在晴天的傍晚才哭泣,而且时间只有一二分钟。
纹圈石·在中美洲的卡隆巴拉地方,有一些卵形的石块,土著人一直把它们视为宝物。这些石块在下午时是平滑的,奇怪的是,经过一夜时间,所有石块便会出现一些神秘的纹圈。经太阳晒过以后,这些刻纹在下午便自动全部消失。好几公里范围内的石块皆是如此。
树木之最
最大的树·迄今公认的最大的树是生长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红杉国家公园中的名为“谢尔曼将军树”的巨杉。最大的直径有6米左右,重2800吨,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活生物,有“世界爷”之称。
最高的树·在非洲发现的一棵叫“波巴拉”的树,树高189米,是迄今最高的树。 最硬的树·世界上最硬的树是铁梨木树,它刀砍不入,枪打不透,实为世人罕见。
最长寿的树·据科学家考察迄今最长寿的树是生长在澳洲的一棵苏铁树,它已经活了12000~15000年。
最轻的树·南美洲一种叫“巴尔沙”的树是目前相对密度最小的树,晒干后,相对密度只有0.1~0.25。
最重的树·舰木又名“钢铁树”,质地又密又韧,不弯不裂,是目前相对密度最大的树。生长在广西南部石灰岩地区,其相对密度可达1.128。
生长最慢的树·美国加利福尼亚有一株古老的松树,年龄已4700多岁,却只有9米高,每年增高不过2毫米,可谓生长最慢的树。
生长最快的树·1974年6月17日在马来西亚的沙巴种的一棵树,它在13个月中竟长高了10.75米,可算是生长最快的树。
最贵的一棵树·1959年美国密苏里州的一名苗圃人员花22.5万法郎(折合人民币75000元)买了一棵来自华盛顿州亚赛马的苹果树,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贵的一棵树。
最小的树·中国北方柳树又称草树,是世界上最小的树。这种树高只有2厘米。它是由分类学家林佘划入树木一类的。
历史最长的树·在所有树木中,一种银杏(又名白果树)的资格最老,它已有16000年的历史,故称作活化石。
10.科学小故事:神秘的大王乌贼 篇十
科学小故事 神秘的大王乌贼
大王乌贼一般生活在大洋深处,以鱼类为食。一般幼年的大王乌贼体长3~5米,成年的大王乌贼可长达17~18米。
大王乌贼能在漆黑的海水中捕捉到猎物。它经常要和潜入深海觅食的抹香鲸进行殊死搏斗,抹香鲸经常被它弄得伤痕累累。不过,人们在抹香鲸的胃里曾经发现过大王乌贼的残骸,这说明抹香鲸也是大王乌贼的天敌。大王乌贼死亡或受伤后漂浮到海面,或被海水冲到岸边,人们才能了解到它的一些信息。
自古以来,世界各国的渔夫和水手中就流传着可怕的海中巨怪的故事。在传说中,这些海怪往往体形巨大,形状怪异,甚至长着7个或9个头。其中最著名的当属 1752年卑尔根主教庞毕丹在《挪威博物学》中描述的大王乌贼,体型好像小岛似的,触角伸出水面,越伸越高,有些像中型船只的桅杆那么高大,这些东西大概是怪物的臂,据说可以把最大的战舰拉下海底。
随着现代动物学的发展,过于荒诞的海怪传说逐渐消失。但还有一些报道,值得我们注意:1861 年11月20日,法国军舰“阿力顿号”从西班牙的加地斯开往腾纳立夫岛途中,遇到一只有6米长,长着长触手的海上怪物。船长希耶尔后来写道:“我认为那就是曾引起不少争论的、许多人认为虚构的大章鱼。”希耶尔和船员们用鱼叉把它叉中,又用绳套住它的尾部。但这个怪物疯狂地乱舞起来,把鱼叉弄断后逃跑了。
1976年冬天,在美国科特角湾沿岸辽阔的海滩上,突然涌来成千上万只大王乌贼,它们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地游向海岸,搁浅而亡,尸体布满了沙滩。
人们目睹了这番情景,采取了各种办法来救援,却毫无效果。事态并没有到此结束。11月,大王乌贼集体死亡事件又沿着大西洋海岸向北蔓延。有时,一天死亡的大王乌贼竟达10万只之多!这场巨祸一直延续了两个多月,直到12月中旬才告终止。
近几年来、在英国等国的沿海地区也发现了成批已死或半死的大王乌贼,这些大王乌贼都成了海鸥的美食。
11.科学小故事 篇十一
车身包括驾驶室和车厢两部分。
动力装置是驱动汽车行驶的动力源。现代汽车的动力装置主要是汽油机和柴油机。
底盘是车身和动力装置的支座,同时是传递动力、驱动车身、保证汽车正常行驶的综合性载体。它由传动系统、行驶系统和操作系统三部分构成。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泉,是整个汽车构造中最复杂的部分,因而也是评价汽车优劣的主要依据。汽车的驱动动力就是由发动机提供的。
现代汽车通常装配四冲程汽油发动机。这种发动机除本身机体外,还由2个机构和5个系统组成。2个机构是: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前者相当于人的手臂,能使气缸中燃烧膨胀气体的压力通过活塞、连杆、曲轴巧妙地使活塞上下的直线运动变成旋转运动,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后者的功能类似人的呼吸器官,用来调节控制各个冲程要求的燃气和产生的废气的进出。当气门有节奏地配气时,发动机工作循环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5个系统是:供给、点火、冷却、润滑和起动。燃料供给系统有些像人的嘴、喉、肠、胃。汽油泵先把汽油(“食物”)从油箱中吸出过滤干净,再送到化油器中去,与滤清的空气混合,再通过进汽管进入汽缸燃烧。化油器的作用是将油充分雾化、汽化并同空气均匀地混合使之燃烧得更好。如同人吃进食物要经过胃的消化才能吸收其营养,并使之转化成热能一样。点火系统的功能是产生高压电火花,按工作顺序将气缸中压缩后的混合气点燃。冷却系统的作用则是将发动机在发动过程中产生的高热冷却,以避免机件的损失甚至烧毁。润滑系统的作用主要是用机油泵把润滑油通过各个油道送给各摩擦面,使它们减少机械磨损,降低摩擦力,同时,也可将表面产生的热量和磨粒带走,而延长发动机的寿命。起动系统是用一个电动机带动一个静止的发动机,使发动机进行第一个循环,“自动”转起来。这就是汽车驱动的起动过程。
汽车驱动主要靠动力源——发动机外,还必须有冷却系统、润滑系统、传动系统、制动与悬挂等机构配合,才能安全行驶。冷却系统主要是从散热器(水箱)中流进缸体中围绕着气缸的水道。水先流进缸体底部,吸收了缸体的热量后再上升至缸体上部,从散热器顶部流回散热器。一个小小的水泵使冷却水保持一定的循环方向。汽车行驶时,迎面风吹到散热器上,使其中慢慢流过的热水重新冷却。汽车上还装有冷却风扇,由曲轴通过皮带传动,以增大风量,从而增加冷却速度。有些发动机只有空气冷却没有水冷却,这便是“风冷发动机”。润滑系统是依靠机油泵的压力把机油分流到各金属零件结合处需要润滑的地方,以减少金属零件之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传动系统的作用是将曲轴输出的动力传至后轮,是汽车发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机制。
汽车开动以后如何自由停止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否则便会发生严重车祸。于是出现了不断完善的制动系统。一般来说,汽车每一只车轮上都有一个脸盆一样的制动鼓同车轮一起流动。制动鼓内壁的制动蹄片,当司机踩下制动踏板即“脚刹车”时,制动液通过管路将压力传到制动蹄片上。制动蹄片在制动液作用下张开,贴在制动鼓内壁上。蹄片与鼓发生摩擦,从而使车辆转速下降或停止。
【让科学小故事更多走进科学课堂】推荐阅读:
科学教学背景故事在课堂中的有效利用06-26
让快乐走近科学课堂06-24
科学故事教学设计07-02
科学幻想故事作文08-25
关于科学童话故事10-08
科学偶然故事读后感07-16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故事07-27
《科学知识故事》读后感08-20
科学趣味故事读后感08-29
科学家故事教学设计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