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案例分析

2024-12-17

高中信息技术案例分析(精选10篇)

1.高中信息技术案例分析 篇一

《信息技术高中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讲座心得体会

09计本2

200924101256

陆京鹏

这是大四实习的前奏,在学院的组织下,第一天学院聘请了王连诚老师进行专题讲座,王连诚老师为我们作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的讲座,让我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新发展。通过教育技术过去与现状的这么一个过程,充分说明当今信息技术发展之快。我们大三下学期的教育见习的时候也参加这类型的讲座。上次见习自己是旁观者,但这次感受不同,实习是自己体验做老师,教学生。所以讲座过程中比较重视。这一下午的学习,我收获很大。

通过本次讲座,让我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时代性与优势,在原来已有观念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理解了“教学”。王连诚老师生动、有趣地讲座,使我们在轻松、愉快地课堂气氛中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师的使命,对我今后教学工作中提供了有效地帮助;把各种教学工具软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让我们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分为:以语言活动为主、以感知为主、以实际训练为主、以欣赏活动为主、以引导探索为主的教学法;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在教学过程中曾有很多迷惑,过分地突出了信息技术手段而忽略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或者是为了课堂气氛活跃而忽略了教师对课的把握等.这次学习让我真正理解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信息技术教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目前我们的教学实践更重要的是在新课程理念以及课标指引下创造性地开展,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研读课标、实践课标,也要在用好教材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开发课程资源以及教学技艺的意识和能力。

事实上,对于每位教师而言,课堂永远都是独特的,它是教师实施并修正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的实验场所,又是师生交往、一次次丰富师生生命活动和提升生命价值的重要途径。我常常告诫自己:用心经营好自己的课堂,更多回报皆源自于此。

2.高中信息技术案例分析 篇二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念被教育界所认同, 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这一现象与新的课程改革相呼应,大力革新传统教学模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持续推动新的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然而,当人们积极探索并认真实践整合教学的时候,却发现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导致教育信息化环境出现差异,有的尚处在一般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层面,有的已居于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前沿。

鉴于此,本文以两个不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等问题,从中找寻不同信息技术环境下整合课教学的同与异,为教学研究与实践者提供行动参照。

从不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看整合课的教学

一般多媒体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教学设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教学设计《函数y=Asin(ωx+φ), (A>0,ω>0)的图象》是两个较为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作为一般多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案例,《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直角三角形的图形” 为重点,通过老师对“直角三角形的图形”的变化分析,试图教会学生用分析图象来研究性质的方法。该课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示范赏析——直角三角形的图形;合作探究——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锦上添花——定理1、定理2的证明; 把握主旨——定理1、定理2的运用;课下练习”等教学环节。在整堂课的设计中,以学科教学内容为本位,并结合运用音频、动画(几何画板的运动)等增加课堂教学容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函数y=Asin(ωx+φ),(A>0,ω>0)的图象》 一课将教学目标锁定在引导学生领略三角函数图象的变化,培养其热爱数学实验的情感,学习研究函数图象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该课设计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直觉猜测——合情推理;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回顾展望——归纳小结;拓展提高——提示本质;课堂小结——练习拓展”等教学环节。在整合课的教学设计中,牢牢把握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在充分重视学习内容方法的同时,注意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注重网络信息环境运用的实效。例如,在学生对作图有困难时,为学生提供“作图方法和步骤”等相关图片和知识,在学生对三个参数一知半解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适时适度地为学生提供“随A、 ω、φ 变化的图象情况”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选择最需要的资料解决问题。设置“课堂讨论区” 界面,让学生操作键盘展开交互式讨论。这样,使学生既习得数学学科知识,又练习计算机硬件操作。最后通过“网络公告”以消息框的形式发布学生的优秀作品。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不同,信息化教学资源存在差异,教学目标设定有别,课堂教学所产生的教学张力又如何呢?

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对课堂教学设计的拷问

概括地讲,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对教学活动所进行的系统规划、决策与安排。具体来说,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理念、经验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提高教学效果而制订实施方案的系统规划过程。

在制订这一实施方案过程中,教师直接遇到的问题或者是一般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或者是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由此牵涉到教学对象特点和教师已有经验对教学实现的影响,并进一步引申出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中问题预设及其解决预案等。例如,《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函数y=Asin(ωx+φ), (A>0,ω>0)的图象》同样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教学设计,但是,二者却处在不同的信息技术环境下。两个教学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是信息技术手段的不同和学习者对于不同信息技术手段适应能力的不同,最终导致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相应有所不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主要运用了口头讲授、模拟练习、实物演示等教学方法,其表现形式是听、说、读、练及教师板书,而视频、音频、动画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所占比重不大。就信息能力的培养来看,中学生对于这些技术手段已经了然于胸、熟练在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无须过多考虑信息技术难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更多的是考虑学生对于学科教学内容的学习与把握。因此,尽管是整合课,作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教学设计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仍是放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上,多媒体信息技术更多地承担辅助完成教学的任务,教学目标则侧重围绕学科本位来制定。在教学中, 学科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会有所变化。比如,在导入环节通过蓝天白云、碧草清水的轻松画面,同时播放着轻快的音乐,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教学推进环节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图形和题目,增加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同时, 通过色彩亮丽、动感十足的几何画板让学生体验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提高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分析的思路如同破竹之势,迎刃而解。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相比,《函数y=Asin(ωx+φ),(A>0,ω>0) 的图象》 的教学设计则不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所考虑的问题不仅仅是学科教学,而且必须充分考虑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教学交互的充分性、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自由思维度加大等因素。

不难看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对教学设计理念正在提出严肃拷问——整合课的教学设计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设计有何不同?一般意义上的教学设计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遵从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科特点、学生实际、教师教学等方面出发, 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规划即可。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在遵从一般教学设计规律的基础上,必须从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教与学方面的适应能力以及在此影响下教学目标的设定加以考量,进行系统而又不乏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不同信息技术环境下整合课的适度张力,否则,极易造成课堂教学环节的紊乱与教学过程的涩滞,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打折。

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对课堂教学实施的要求

众所周知,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和教学情境的需要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落实可行的评价方案,以此保证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

事实上,教学设计的过程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那么,教学设计就必须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针对鲜活的课堂教学展开蓝图规划。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从课堂教学“预设” 的视角观察,教学设计是可以对课堂教学适时提出具体要求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的实施提出了哪些要求呢?

首先,对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要求。师生对不同信息技术手段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学设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求自己能够熟练运用课堂所需信息技术,学生能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顺利开展有效学习。《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中,师生十分熟悉所用的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无须过多考虑信息技术能力的学习。 《函数y=Asin(ωx+φ),(A>0,ω>0)的图象》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对于网络平台的使用多有生疏之处, 加上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海量和教学交互的频繁,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必须考虑学生的信息意识、 能力和素养的强化,必须侧重学习过程中涉及信息技术时的学法指导。

其次,对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的教学环节设计。教师需根据不同信息技术手段的特点,结合本课教学内容精心编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教学设计更多地强调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呈现和人际之间的信息交流;《函数y=A sin(ωx+φ),(A >0, ω>0)的图象》的教学设计在重视教学情境创设的同时,更注重网络学习资源的提供与共享,注重“人— 机式”“书—机式”和“人—机—人式”的教学信息交互,注重把脉课堂教学容量的增减及由此导致的课堂教学张力变化。

3. 不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带来的教学张力变化

按照不同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必然引发课堂教学张力的变化。实践证明,一般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所提供的交互平台、信息资源较之网络信息技术环境相对滞后,囿于信息技术条件的客观限制,课堂教学容量和其引发的教与学思路宽窄、课堂教学活动时间长短、教学节奏张弛等变化较小,因此教学张力也较小。 网络信息技术环境较之一般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其技术更为先进,交互平台不断扩展,教学资源的提供越发丰富,融入课堂教学的要素不断增多,由此所引发的课堂教学张力也随之增大。

例如,《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以图象为根本,先以“直角三角形的图象”为重点,通过教师对“直角三角形的图象”的示范分析,教会学生分析图形性质的方法,然后学习根据变化的直角三角形图形解题。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分析,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使得课堂教学紧凑集中,井然有序。教学设计《函数y=Asin(ωx+φ),(A>0,ω>0)的图象》力求体现整合课的特点,恰当地使用网络资源,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借助网上资源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每位学生亲自上机实验,动手画图象、变换图象,从而感受“形”到“数”完成函数图象变化规律的探究。使得传统教学的难点通过数学实验而变得容易起来。

由此可见,不同信息技术环境下整合课的教学张力有所不同。信息技术手段相对滞后,信息化教学要素融入量相对较少,师生借助信息化手段教与学的思维与实践活动相应减少,因此引发的课堂教学张力相对较小;信息技术手段较为先进,信息化教学要素融入量较大,师生借助信息化手段教与学的思维与实践活动相应增加,频率提高,因此所引发的课堂教学张力相对较大。

不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同与异

尽管一般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在层级上有所区别,但是,作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中的整合对象,让信息技术大规模、有深度地融入课堂教学,使课堂打上整合教学的深深烙印,这是不同信息技术环境下整合课教学的主要相同点。此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还有以下相同点。

一是为了落实新的课程改革,切实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教育理念,在教学策略上多采用任务式、问题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学设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函数y=Asin(ωx+φ), (A>0,ω>0)的图象》都不乏此方面的实证。

二是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一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都能够在整合课中得到体现;如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推进环节、课堂评价环节、教学延伸环节等等。教学设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函数y=A sin(ωx+φ),(A >0,ω>0)的图象》的上述环节均齐备。

三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格外注重教学虚拟情境的创设,如《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几何画板让图形运动,让学生善于发现规律; 《函数y=Asin(ωx+φ),(A>0,ω>0)的图象》中利用 “Z+Z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作图、度量功能上机实验,得出变换规律,感受错误原因。特别是对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处理,往往依托信息技术手段,从生活、学习和工作实践入手,创设适合本课教学的导入情境。

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分析与研究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信息素养;创新

在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理论多、实践少的特点,过于以本为本,缺少创新,教学模式落后的特点,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这就需要我们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分析这个课程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教学模式和方法。我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进行了认真的总结,针对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几点个人的意见和看法。

一、整合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很多高中学生在学习计算机上面的积极性很高,但认识不够深刻,认为只要能学会打字,学会上网就行了,而不注重计算机理论和计算机语言的学习,不注意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要时刻注意结合信息技术应用的例子,强化信息技术学科的系统性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二、信息技术会考硬式要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冲突的问题协调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硬式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获取、传输、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仅仅是一种语言教学,是一种应付考试的教学,老师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方式,不顾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式的能力培养,不注意培养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应用软件的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所以信息技术硬式要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会产生矛盾,我认为协调它们的矛盾就是要求信息老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应用,用问题式方法来引导学生,安排合适的任务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学习,不再是那种单一的语言教学,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当中去提高信息素养,从而也可以提高应试能力。

例如,当在教授“表格信息加工”这一个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既能学到信息知识,也可以应付考试,我把教学重点不是放在EXCEL的软件操作步骤上,而是设置了一个问题情景。安排一个合适的任务,提供一些考试成绩素材,让学生自己进行排序、比较、汇总等一系列操作,引导学生去处理数据,提炼信息,通过自主的探索,自主的学习,从而掌握处理数据的方法,有充足的信心应付高中会考考试。

三、加强学生的发现学习,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与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和其它学科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从理论上来说,它是以理论为主的学科,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系统性很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也有较高的要求。学生质疑精神的激发,是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的,信息老师可以充分利质疑精神来设置问题,设置一些容易战胜的任务,开办一些电脑知识常识竞赛,让学生在那种信息技术的种种疑问当中去学习,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在质疑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就是不走原来的旧路,不墨守成规,当遇到困难和问题,自己要想办法,用新方法去解决。

例如,当在教授如何利用EXCEL来求和这个知识点时,可以以一份考试成绩表为范例,要求把两个人的成绩总和求出来。提出问题求两个人的成绩总和,按照以往的数学知识就是依次累加求出结论。若要求出20人或者更多,如何去解决?学生于是在思考,在发生疑问,刚才那个方法会不会太繁琐?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摸索,通过实践,发现EXCEL软件中有“∑”求和公式,从而很快的完成操作。我然后就及时提醒,在Excel中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函数,这些函数就放在“f(x)”中,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尝试求20人的平均分等等。整个教学过程并非让学生“被动学习”,而是让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去应用,在应用中产生疑问,从而可以创新地从各种特殊事物中归纳出方法与结论,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应强调的是,创新学习需要有一定的自学或接受学习为基础。在创新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当时的情况作及时的点拨,让学生在质疑中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善于学习且乐于学习。

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将来大学学习和走上社会打基础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里面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是由这门学科本身的操作性特点决定的。所以,信息课的教学理念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上,更应放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面,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渠道,如提升学校的机房条件,增加学生到校外企事业单位锻炼的机会,在企事业单位里面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可以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如开放式课堂,正是新课程的需要,例如学校完全可以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机房的管理,局域网的设置和网络的维护,可以让学生组成一个兴趣小组来实施管理,大胆让学生参与进去,从电脑硬件和软件入手,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将来进入大学和社会打一个基础。

总而言之,高中信息技术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大胆地探索,对不合时宜的教学模式加以改革,进行创新,从整合教学目标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质疑能力,解决应试考试与自主学习的矛盾,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煜.成功的课堂教学来自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8).

[2]王文.把有效教学新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卫生职业教育,2009,(8).

[3]朱砂.教师无效教学行为及其转化.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7).

4.高中信息技术案例分析 篇四

【摘要】微课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具有时间短、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等特征,将“微课”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够帮助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和具体的案例分析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微课;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提高教学的质量[1]。信息技术教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以“微课”形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操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以下本文就“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和案例分析进行具体的探析。1.“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1.1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微课”指的是微型视频课程,其一般只有15分钟左右的时间,可以实现某个专题或者重点课程的视频讲解。将“微课”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可以帮助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这样可以切实帮助实现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2]。在过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为灌输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对所有的学生均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教学进度也保持一致。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教学时间成本,但是却不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微课”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却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利用计算机媒体进行个性化学习,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2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能够教授学生必要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具体的计算机操作,以提升学习效果。但是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更加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上机操作,即使让学生进行视频操作,教师也无法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一一指导[3]。“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还能够及时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加强其他学科和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1.3 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方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交流和互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过去的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一直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学生也不敢与教师有过多的交流和互动,结果导致师生关系疏远,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微课”教学则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互动,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2.“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案例分析 2.1 做好课前导入工作

在使用“微课”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之前,教师应该要采用有效的课题导入方式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例如,在信息检索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微课”学习兴趣,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4]。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大家觉得世界上有UFO吗?”学生对这类问题比较感兴趣,因此会积极参与教师的提问,然后教师开始导入课题:“事实上,究竟有没有我们是没有办法肯定的,但是我们可以参考别人的意见,包括科学家的意见对不对?那么怎么去查找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呢?我们就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然后教师开始对学生进行掩饰,并引入“微课”教学,指导学生利用“微课”视频进行学习。2.2 加强对“微课”制作的重视

要想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运用“微课”进行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能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独立完成“微课”的制作。“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时间,但是教师在制作过程中不仅要参考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把握“微课”内容的合理设置,还要重视练习题和内容的比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训练[5]。例如,在图片剪辑的“微课”制作过程中,教师总共需要花费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学生进行重点知识的讲解,期间还需要空出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布置实践训练任务,这样学生就可以一边学习,一边训练,实现“微课”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在十分钟的主要内容设置中,教师需要重点为学生讲解图片剪辑的具体操作,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当然,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补充学习,帮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3.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用心制作“微课”,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设置“微课”的内容,并重视练习题的设置,充分发挥“微课”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

5.高中信息技术案例分析 篇五

教学目的:

1、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

2、掌握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讲授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请大家翻开教材的封面——“信息技术”,在我们的印象中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电脑课,那么今天我们首先来弄清楚,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请大家自己阅读教材了解下面几个方面:(10分钟)

1、什么是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小结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从本质上说,信息技术是人类在了解、把握和改善自身生存环境过程中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控制信息等的相关技术,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例如:马拉松比赛的起源

“马拉松”比赛起源于一个希腊历史故事。马拉松是希腊的一个地名,公元前希腊与波斯两国在马拉松村附近进行了一次会战。希腊军队以少胜多,打败了强大的波斯侵略军,取得了胜利。当时的传令兵为将胜利消息尽快告诉雅典居民,他顾不得路途遥远,一口气从马拉松跑到雅典已累得精疲力竭,只说了一句“我们胜利了”就闭上了双眼。

为了纪念马拉松战役中的爱国战士,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增设一项以“马拉松”命名的长跑赛。教师活动:这是一则古代信息传递的故事,同学们,现在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手段传递这一则消息呢? 学生答:用电话、网络、E-mail等;

教师活动:大家想到了这么多好的方法,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要比故事中的古老的方法快捷得多,其实这些方法都是利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现在我们的信息技术发展已非常迅速,可说用一个成语概括一下——(学生思考得出)日新月异,本节课我们就和同学一起共同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二、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核心。

那么请大家分析一下信息技术课与计算机课(电脑课)的区别(生答略)

要点:信息技术课是让我们掌握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信息的技能和方法,最终提高信息素养,而电脑计算机只是我们信息技术的一种工具。

三、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革命。(请学生阐述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产生。

(人类最初只能通过手势、表情、肢体动作、嗓音来表达和传递信息,因此只能在人的听觉和视觉所能及的范围内传递信息。)

是信息表达和交流手段的一次关键性革命,产生信息获取、信息传递技术(但是受时空的限制)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发明。

可以长期存储信息,跨时间、跨地域地传递和交流信息,产生了信息存储技术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把信息的记录、存储、传递和使用扩大到更广阔的空间,使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有了可靠的保证,是人类信息存储与传播手段的一次重要革命。产生了更为先进的信息获取、存储技术和传递技术。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1837年莫尔发明了电报,使信息可以实时传送,40年后,贝尔发明了电话,可以直接对话,信息传递技术有了更大的自由,广播、电视的出现与发展打破了交流信息的时空界限,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是信息存储和传播的又一次重要革命。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是一次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通信技术将趋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个性化,信息的数字转换处理技术将进一步走向成熟;网络技术将向高速快捷、多网合一、安全保密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将向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计算机硬件将更加微型化,并具有超强性能;软件将向自动化、构件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成倍地扩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功能,以帮助人们突破信息交流屏障,实现即时的虚拟现实,为全球化虚拟制造、服务、流通、研究与发展、终身学习和娱乐提供新的平台。

五、巩固练习

1.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

(A)普遍性(B)科学性(C)依附性(D)共享性

2.现代社会中,人们把 称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三类资源。(A)物质、知识、信息(B)能量、知识、信息(C)物质、能量、知识(D)物质、能量、信息

3.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 次革命。(A)2(B)3(C)4(D)5

4.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这是 提出的。(A)香农(B)维纳(C)钟义信(D)比尔·盖茨

5.最近一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的应用。(A)计算机(B)电报(C)电视(D)电话

6.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与第 次信息技术革命有密切联系。(A)一(B)二(C)三(D)四

7.以下对信息特征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A)只要有物质存在,有事物运动,就会有他们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就会有信息存在(B)所有的信息都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但是,载体本身并不是信息(C)同一信息能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

(D)信息不但能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还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8.信息技术的英文全称是,简称IT。

(A)Information Technology(B)Information Technique(C)Communication Transmit(D)Information Transmit

9.现代信息技术是以 为基础,以 为核心,以 为支柱,以 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A)计算机技术 微电子技术 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B)通信技术 微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C)微电子技术 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D)信息技术 微电子技术 通信技术 计算机技术

10.“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形容一个人的知识非常多,家中的书多的以至于搬家时要用车来拉,因为当时的书是笨重的竹简。从而使得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极为不便,从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历程来看,这应该是属于第几次信息技术革命以前的事()A.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B.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 C.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D.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

6.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六

1。能够了解数据库与普通表的差异,并且灵活利用数据库来查询数据。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升交流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

3。根据具体问题的交流和探讨,能够利用数据库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养成归纳整理个人信息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数据库查询数据的过程。

难点:数据库查询数据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学校校本课程选修情况,并向学生做出介绍:今年学校开设了80门校本课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内容,思考:如果用计算机存储和管理图中信息的时候,该怎么办?用什么工具解决比较合适?预设学生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知识能回答出通过Word、Excel、数据库存储管理信息。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顾进行总结并提问:上节课已经简单了解到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好处并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数据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数据库是如何组织和管理数据的?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操作数据库。

(二)新课讲授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操作,打开教学光盘上本章文件夹中的数据库文件“校本课程。mdb”。

1、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校本课程”数据库中的两张表与常见的表格有什么异同?

组织学生以信息技术小组为单位,5分钟的时间探讨问题。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讨论得出结果,但是不全面。(相同点,都能够管理和存放信息;不同点,数据库两张表是有关联性的,可以存放在一起。)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做补充:数据库中的两张表格与常见表格都是一种组织和管理相关信息的有效方法,但在数据库中这两张表格可以同时放在一起并通过有联系属性关联起来,并存储为一个数据库文件,实现集中管理。数据库的功能要远远大于普通电子表格的功能。Excel是文件形式保存数据,而且保存的数据很有限制,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专门存储数据的软件系统,对于数据的存储量比较大。

2、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对“校本课程”数据库而言,数据库中包含了哪些内容,它们是如何组织在一起的?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第二个问题,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了解数据库中的每张表格都存储不同的结构和信息,都起着各自的作用。学生根据引导,思考各个表格是通过什么相联系的,很快得出结果。(“校本课程”数据库中包含了学生的姓名、编号、性别、班级、课程号等信息,两张表是靠“课程号”属性关联起来的。)教师对学生做出适当点评。

3、教师提出第三个问题:操作“校本课程”数据库,如何利用数据库来查询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在“校本课程”数据库中,要了解“王蕾选修的是什么课程”,如何操作查询?教师演示数据库查询数据的过程,让学生观看,稍后找学生叙述操作步骤。(从“选修学生情况表”中找到“王蕾”的相关信息,得知她选修的是课程号“ST01”的课程,而课程号为“ST01”的课程名称则要从“校本课程情况表”才能查到,因此得知课程号“ST01”为“中国诗歌研究”校本课程。)教师可以点评学生回答很正确,思路很清晰,观察的很仔细。

(三)巩固提高

教师从数据库中随机找出某学生的名字,学生查找相关数据。比如1。王冬雨选修的什么课程2。选修“电脑动画设计”课程的学生姓名等。学生练习查询操作。之后教师给予点评。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提问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补充总结

作业:请学生课后收集和整理自己的个人通讯录,并尝试利用数据库的方式存储信息。

7.高中信息技术案例分析 篇七

教学案例与分析

1.信息技术与数学概念、命题的教学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容易忽略数学的发现过程,这就掩盖了数学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为概念、命题学习创设生动贴切的学习背景,还能提供必要的学习活动,还原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为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和命题、形成数学思想方法提供有力的支持,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与他人的讨论、协作,亲身经历概念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具体的直观形象,这与建构主义的理论也是相吻合的。

案例1:“椭圆的定义”概念的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要突破椭圆概念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平面内,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大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符合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原则。

具体设计:可以由“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入手。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在平面内作一定圆O,其半径为定长r,A是圆O内的一个定点,P是圆周上的任意一点,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和半径OP交于一点Q,当P在圆周上运动时,点Q的轨迹是什么?

此实验中有哪些不变的量?有哪些变量?从中你能总结一下椭圆的定义吗?先让学生猜测这样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图形,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演示动画,学生豁然开朗,得出“原来是椭圆”的结论。带着上述问题,我再次演示动画,引导学生逐步发现问题的本质: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大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的点的轨迹是椭圆。通过具体的感性的信息呈现,学生不仅经历了椭圆的产生过程,也锻炼了其思维的严密性。当学生发现自己的合理猜想在计算机中得到验证后,立刻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产生了继续探索的强烈愿望,对学生树立自信心大有裨益。这与新课程倡导的情感教育也是一脉相承的。

2.信息技术与数学实验的教学

数学教材中的有些内容,如概念、定理、公式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处理信息迅速、图像直观的特点,把高度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建构主义学习就是倡导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通过“做”学习数学。而信息技术正是中学生做数学的一个理想的虚拟实验室,通过观察、实验、类比、归纳、抽象等让学生体会数学化和再创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和建模应用意识,发展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思维品质。

案例2:函数的图像变换

设计意图:这节课设计成学生亲自上机实验,动手画图像、变换图像,从“形”到“数”完成函数图像变化规律的探究,使得常规教学的难点通过数学实验而变得容易起来。

具体设计: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讨图像变换过程中参数A,ω,φ对图像的影响。2直觉猜测,合情推理。先探究A的变化对正弦曲线的影响。学生作图观察这三个函数的图像,说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如何从图像“形”上的定性分析上升到用“数”定量刻画,以此揭示曲线上点的规律呢?3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探究ω 的变化对正弦曲线的影响。从图像上点的变化规律可以归纳得出图像变换规律吗?适时利用动画功能演示图像的连续变换过程,从抽象分析到直观感受加深学生对变换规律的理解,关于参数φ可采用类比研究。4回顾展望,归纳小结。要得到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需要将y =A sin x的图像作何变换呢?这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对先平移再伸缩和先伸缩再平移为什么平移量不同很不理解,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明确图像水平变换中伸缩和平移只是针对横坐标一个x而言的,变换的主体只和x一个量有关。

3.信息技术与数学“专题”的教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观念都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数学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创设出一个(或一组)问题,把数学教学过程组织成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信息技术不但可以快捷、形象地提供问题情境,而且其动态演示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发挥特有的作用。

案例3:《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求解策略

最值是函数的重要性质之一,一元二次函数在高中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尤为重要。教师一般在讲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的题型“轴定区间定、轴定区间动、轴动区间定”时,总是要借助图形来讲解的,但这些图形都是静态图片展示,毫无生气。更为困难的是要说清楚“轴定区间动、轴动区间定”的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既要靠教师的形象语言和肢体动作,还要求学生有准确、到位的想象领悟能力,才能达成基本的教学效果。而且也缺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解题规律的过程。

基于本节内容和高一学生探究、想象、领悟能力还有待提高的特点,教师可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把问题作为出发点,诱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寻找解题的方法和规律,同时引导学生采用“动眼看,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重讨论,多总结”的研讨式学习方法。借助信息技术,《二次函数求最值》给出的含参的二次函数图像是动态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相当于“做实验”,在学生操控下,“对称轴”的变化形象直观、真实准确,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建构过程,利于规律的发现和总结。更值得称道的是,随着函数图像的变化,软件所呈现的函数解析式中的参数实时同步地跟随着变化,既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又有助于学生归纳、概括数学知识,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辩证看

信息技术是新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也是我们新教材的特色或亮点之一。但我们不能盲目使用,要注意应用的误区和实施的策略:1合理应用。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切忌“黑板搬家”。还应注意不能整堂课充满影视画面,应该看到过分热闹的画面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会喧宾夺主。2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绝不仅仅是局限于课堂教学,应该延伸到课外。例如,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互动,或者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建议、解决思路等。3在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教学的同时,注意积累经验和素材,同时也注重理论上的评价或研究,注重其可持续性发展。

8.高中信息技术案例分析 篇八

一、解析教材巧取舍,内容合适兴趣高

教材是最基础的课程资源。教材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载体,对于我们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现代信息产业日新月异,近几年信息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这直接导致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的部分知识内容与信息技术实际发展水平不相称。

例如,在讲解“文件的下载”的内容时,教材举例的通用下载工具有“网络蚂蚁”和“网络吸血鬼”等,但这两个下载工具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淡出互联网舞台了。基于信息技术教材更新速度与信息技术实际发展水平不相称这一事实,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深挖教材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资源作用。同时,因为高中生正处于独立性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阶段,极度关心个人的成长,对于与自己成长无关或无益的事物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时,应该基于大纲、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需求为标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内容,挖掘知识内涵、提升知识黏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最终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力开展。

例如,在《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五章“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的教学中,笔者就对教材内容做了这样的取舍:一方面,笔者缩减了“图像的采集”这部分内容,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图像的采集方式已经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手机和数码相机通过不断优化成像质量已经成为普通家庭进行图像采集的常用工具;而扫描工具随着技术的革新,整体结构也出现变化:利用“多功能一体机”进行扫描越来越受青睐,平板式扫描机已经开始进入高端领域,馈纸式扫描仪等其它扫描设备也不断丰富扫描市场。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比较老旧,不符合当前发展状况,难以激起学生兴趣,因此笔者将其删改。另一方面,笔者增加了“图像的加工”这部分内容,对教材中所使用的图像加工软件Photoshop做进一步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图层、蒙板的概念,学习多种加工方法。因为,对于图像的设计加工学生比较感兴趣,但对于Photoshop相关工作原理学生并不了解、教材也未有体现。因此笔者对教材进行研究、根据学生需求适当扩充,这有利于提升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促进学生学习。通过对教材进行这样的取舍,能充分开发教材资源,提升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推进。

二、生活经验利教学,感性理解效率优

“生活即教育”。生活经验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直观、最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合理的生活资源引入,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通过感性体验获得理性认知,最终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高中信息技术因为处于大学和初中的衔接阶段,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来自于高校计算机课程相关理论;又因为高中信息技术学时少,无法承载过多理论,因此教材在编撰时只能将这些理论进行简化、压缩,这直接导致了高中信息技术理论,特别是一些技术原理知识十分抽象、晦涩,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通过合理导入、生动讲解,将课本知识转化为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知识概念,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进行《网络技术》第一章“全文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这一部分教学时,笔者发现:教材将搜索引擎的组成概括为:搜索器、索引器、检索器,而对于这三部分的分析则以抽象文字为主,十分晦涩难懂。因此,笔者引入生活资源,做了如下导析:“我们可以把搜索引擎看成是一个大卖场:搜索器类似采购部,它会定期到各个网站去抓取页面,存到数据库,就像定期采购物资放到仓库一样;索引器类似仓储部门,它负责将搜索器收集的页面进行关键字索引,存入数据库,就像仓管人员将采购的物资进行分类,存入仓库一样;检索器则类似前台,它根据用户的查询字串从数据库中提取页面,就好像前台人员根据顾客要求拿出相关货品一样。”通过如此讲解之后,学生豁然开朗,对搜索引擎工作原理的掌握既快又好,学习效率有效提升。

三、学科资源利实践,合理联系促提升

高中信息技术要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需要营造良好的信息学习环境,经常性地开展信息创新活动。但是,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受制于教育背景和学科性质,学生的信息实践活动多集中于课堂,鲜有学生愿意利用课后时间进行信息技术实践。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迅速发展,现在许多学科教学都与信息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认为,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联系,将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转化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资源,将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实践的深入开展。在学科资源利用上,教师应该坚持为我所用、合作共赢的原则,与其它学科教师密切配合,关注各类教学活动,切实发挥学科资源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教学完《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文本信息加工”的相关知识后,笔者联系了所在班级的语文老师,刚好语文老师要布置一篇作文练习。于是笔者便通过协商,让语文老师在作文作业中加入信息技术实践内容,即:本次作文写作还要求用Word排版,标题为黑体三号,正文为宋体四号,首行缩进两个字符,段落间距为固定值24磅;须在文章末尾插入一张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并衬于文字下方。通过这样,笔者有效将其它学科的作业练习转化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活动,拓展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平台,对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和信息素养的提升都有一定的帮助。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但目前整体教学环境仍不利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三到五年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大环境不会有太大改变。因此,要推进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运用、实践能力,就需要广大教师,不灰心不丧气,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不断努力尝试,不断钻研探究。

9.高中信息技术案例分析 篇九

摘要: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必须重视: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主体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整合其它学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几个方面。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兴趣;主体环境;整合学科

自2000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作为一门新兴课程,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我认为首先要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而要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主要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知识,掌握操作本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这种兴趣只是对计算机作为娱乐工具的兴趣,他们热衷于玩游戏、上网等,而对教师传授的教材上的知识却不太感兴趣。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计算机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1、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心情变得愉快,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亢奋的学习劲头。为了激发这种兴趣,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比如,录入、编辑文章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了使他们掌握这部分操作,我便针对现代中学生的追星现象,计了一个小任务:让学生输入一篇题目为“我的偶像”的小作文,作文的内容各自编写。于是,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完成了任务,他们不仅掌握了录入文章的基本规则,而且当出现错误时,还学会了修改文章的技巧,可谓是一箭双雕。

再比如,指法练习在学生看来是最枯燥乏味的事情,如果不优化教学内容,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便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玩游戏这一特点,选取金山打字通软件让学生进行练习:第一步先让学生用其中的“吃苹果”、“打地鼠”等游戏进行单个字母的练习,达到一定目标后,再让学生在“青蛙过河”中练习单词的输入,最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自由组合,进行“警察抓小偷”竞赛。结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优化教学,学生们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并熟悉了键盘指法。

2、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紧张的气氛变得和谐,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因此,把幽默诙谐的语言引进信息技术课堂,寓庄于谐,寓理于谐,能使学生好学、乐学。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记忆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就能化繁杂为简洁,化沉闷为轻松,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如我在讲解软盘的使用时,常用的3.5寸软盘将写保护划片打开时为写保护,而学生则易将保护与未保护两种状态混淆。讲到这一点时,我拿出了一张3.5寸软盘,将写保护划片打开,让盘片上两个孔对准两只眼睛的位置,告诉学生,软盘上有两只“眼睛”,当两只“眼睛”都瞪着时,则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是不可侵犯的,即为 1

“写保护”。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把划片封上)是放松状态,即为“不保护”。听到这一比喻时,学生们笑声一片,连连点头称是,至此,这一教学难点在幽默的情境中得以突破。

二、创设主体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未若授人以渔”,要让学生主动地、全面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信息技术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技能如果完全依赖老师的教导,只能坐以待毙,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就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创设实践条件,让学习者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1、目标设计以学生为主体

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的思想,则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光要备教法,更多的是要备学法,必须“教案”与“学案”融为一体,设计出符合教学规律的立体化的教学方案。同时立体教案还必须突出素质教育的宗旨,目标设计要突出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主体,而不是以知识灌输为主体。因此,必须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确定教学内容或选择教学材料主题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②要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在选题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教学内容方面最好有一定的弹性。

③要照顾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

④要重视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要尽量给学生展示、说明的机会。

2、时间安排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为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教师或一讲到底,滔滔不绝;或一问到底,或以问代讲,有时甚至自问自答,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失落。而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经过几年的教学总结,我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非常适合我们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够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此法进行教学,保证每节课学生练习的时间都不少于30分钟。事实证明,采用此法进行教学,收效教好,学生学习热情高且知识吸收快。

3、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少有自由学习、自由讨论的组织形式,这种刻板、拘束的学习氛围无疑成了学生学习的枷锁。要改革这种现状,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从“主角”到“配角”的角色转换。例如,在一节公开课中,我就采取了多种组织形式:任务驱动形式、自主探索形式、小组讨论形式、小组竞赛形式及自我评议等形式。所有这些形式都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所进行的。并且,这些组织形式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及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因此这节课也得以成功。事实证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有组织形式上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投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整合其它学科,提高主体综合素质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做好基本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应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让学生自觉做到“学以致用”。

1、与德育的整合Internet是一个知识的宝库,由于它储存容量大,媒体种类丰富,检索容易、快捷,不失为学生学习的好载体。由此,我们可借用互联网和校园网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我们可以及时报道校园新闻,点评学生行为规范等。学生虽然每天在校园里,却未必对学校里发生的事都清楚,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让学生获得信息,再让学生进行点评,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平日里,我会注意搜集一些与中学生有关的站点,从中挑选出一些有价值的网站或论坛推荐给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有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不敢面对,有心事不敢向身边的老师、家长和同学诉说,对学校或老师师有看法又不敢说出来,但一旦进入网络世界,他就会尽情倾诉。碰到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网友的身份与他们交流,因势利导,让他在现实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2、与其它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与各类学科联系紧密的综合学科,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与其它课程的整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教Word时,可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相应的作文创作和修改;教作图软件时,可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Powerpoint时,可让学生设计一些给亲友的精美贺卡;在教上网时,可结合音乐、语文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学生们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过程中又完成了其他学习任务,使他们认识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这样,既激发了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又拓宽了知识面,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10.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篇十

本学期我担任四个班的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教学工作,尽管开始一周12节课,但通用和信息的交替教学还是让人觉得疲惫,好在期中考试后,为了更好的迎接会考,调整战略,一位老师专教信息另一位专教通用。一个学年的工作眨眼就结束了,收获不少,下面我对本学年的工作作一总结,为新学年的工作确立新的目标。

一、思想认识

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的作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一学期来,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我将更加努力工作,勤学苦练,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经受得起任何考验的人民教师。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担任高二4个班级的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我坚持经常看电脑报、信息技术奥赛书籍等,还经常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一学期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并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学校工作

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由于我们是信息技术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我们必须还有很多的学校工作要做,我服从党和学校领导的安排,兢兢业业,完成了信息技术教研组的各项任务。在以后的工作,我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我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领导完成各项任务,为学校的美好明天更加努力。

四、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个学年里没有缺席过一次,一边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一边准备教材和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新学期中,我将更加勤恳,为学校作更多的事,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五、主要成绩

在这一学期里,圆满的完成高二技术科目的教学任务,获得了三亚市第三名的好成绩。指导学生参加的“第十三届海南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校讯通”专项制作”活动,取得优异成绩。获得一个省级一等奖,四个省级二等奖,四个省级三等奖,三个省级优秀奖。为学校争取了海南省“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2010年上学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怀着对教育的梦想,我捧着一颗火热的心踏上了神圣的讲台。一个学年已过去,新的学期即将来临,在这一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把自己的青春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一个学年的工作已经结束,收获不少,下面我对本学年的工作作一总结,为新学年的工作确立新的目标。

一、思想认识

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的作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如学校的党员冬训活动。一学期来,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新学期即将来临,我将更加努力工作,勤学苦练,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经受得起任何考验的人民教师。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整学期的教学任务都非常重,独自一人担任高一8个班级的信息技术课,一周课时高达17节,但不管怎样,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看电脑报、信息技术奥赛书籍等,还经常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一学期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这学年我还一个人承担了高一信息技术选修课程《asp网页制作》和《数据库管理》课题。我查阅了很多的书籍和资料;

三、学校工作

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由于我们是信息技术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我们必须还有很多的学校工作要做,我服从党和学校领导的安排,兢兢业业,主要完成了学校电脑室3的维护任务。在以后的工作,我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我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领导完成各项任务,为学校的美好明天更加努力。

四、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个学年里没有缺席过一次,一边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一边准备教材和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新学期中,我将更加勤恳,为学校作更多的事,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五、主要成绩

在这一学期里,成功的完成高一信息技术这门科目的会考任务。相信会考成绩会是100%的优秀。

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在课程改革推进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本学期,我负责学校管理和任教四个班的信息技术课。现就本人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传递知识和文明的接力手,是点燃光明未来的火炬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也深知肩负的历史寄托和责任。我清楚要成为优秀的新世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工作者,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修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文化水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信息时代的教师一定要勤于学习,勇于创新,踏实肯干,用自己辛勤的努力培养出新世纪、新时期的新一代劳动者。

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人际关系融洽,教学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及党员大会,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从不缺勤,按时坐班,服从安排,业余不从事有偿家教及第二职业。本学全勤。

二、教学情况

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加年级组组织的教研活动,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提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经常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作教具。复习阶段,我把每一单元的词语、重点内容用电脑打印在纸上,为的就是让学生有个清晰的复习印象。每次,当我工作完的时候,脖子就已经感到十分僵硬而疼痛。而家人都已熟睡,时钟已悄然滑过深夜十一时、十二时。

2、上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辅导。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不会写字就手把手地教,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课后给他们吃小灶。

4、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根据减负的要求,我把每天的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5、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年平均每周听课二到三节,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

6、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这一学期以来,学校开了几次公开课,通过公开课的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

三、业务自修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努力学习英语,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给自己充电,为进行双语教学做好准备。积极进行学历进修学习,争取三年之内拿下本科。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各种开发语言,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同时也帮助其他同志制作课件,上网查找资料等等,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四、工作中应努力的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5、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6、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2009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使用。在当今及未来社会,掌握信息技术是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人们都知道不懂得信息技术的人必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但是,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课,还很年轻,需要我们教师同行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不断地关心、支持、探索、交流,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自去年9月份高一、二年级共40个班开设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在学校教职员工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下就是我在一年来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一点感受、体会和总结。

一、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这是开始上课前首先思考的问题。也是教学研究的第一个课题。

1、揭开神秘的面纱。

对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是一个陌生学科,大多学生有很大的神秘感。首先我们注意帮助学生揭开“信息技术”这个神秘的面纱,让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去汲取新鲜的知识。这样我们从开始的教学中首先把信息技术从“原始——>先进”的发展过程给学生讲清,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不是才有的,而是早就存在的,只是没有明确提出。从理解简单落后的信息技术,上升到了解当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这样学生便从思想上对什么是信息技术有了占领深刻的认识。攻破了这一难题,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了处理信息的手段或者工具。我们也是从处理信息的原始工具讲起,逐渐讲到当今处理信息的最先进的工具——计算机。提到计算机,学生就不那么陌生,引导他们回答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计算机,这样便引出计算机的广泛地应用。此介绍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从原始的计算机的构造及功能讲到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的构造及性能,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的演变和性能的提高,了解计算机这个高科技产物的惊人发展速度,继而从心里佩服这个先进的产物,逐渐开启好奇之门。有了这些基础,接下来的工作就很容易做了,讲述计算机中的信息是怎样表示的;计算机是怎样处理信息的;信息技术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及计算机的安全问题等等。

2、登堂入室。

经过上述的教学,让学生从实质上了解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其中的一系列问题,基本上打破了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下一步就要真正接触到怎样使用计算机这个先进的工具了。

讲使用计算机,首先我们注意讲清整个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让学生搞清硬件、软件的作用。明白了这些,就可以学习计算机家族中的小兄弟——微型计算机的使用了。先讲述现在常用的操作系统软件,让学生明白自己所进行的操作都是通过操作系统软件来完成的。接着讲解现在最常用的windows98操作系统。在这里,我们注意了把微机从开机到windows98启动成功这个过程讲清楚,这有助于建立学生的整体意识。讲述windows98时,我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讲清最基本的鼠标操作,让学生反复练习,这里我们增加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如纸牌、扫雷等加强鼠标操作的训练。实践证明,学生很快掌握了鼠标的使用方法。然后可以从最直观的桌面讲起,逐渐扩展到窗口操作、任务栏的作用及各种菜单等等。掌握了这些基本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如何对文字信息进行各种简单处理、文件及文件夹的概念、磁盘上的文件及文件夹的各种操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样,windows98的学习基本完成。实际上,在整个信息技术课中,学习windows98是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它是一个桥梁,沟通着用户和微机,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一层,用户才能高效率地使用各种其他软件。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的教学就轻松多了。如怎样使用WPS2000、Dreamweaver 4等等及网络的使用,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很快就能掌握。3,自探寻。

通过上述的教学,学生已会简单的使用计算机了。但是,毕竟学生求知欲比较强,这样在后期的教学中,我们采取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发散思维,让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尽情地去探索、去研究,在不断地探索中提高自己的水平。比如,有的同学在学习WPS2000时,对插入图片提出了问题:怎样在引入之前,对图片作一下处理,让它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我们便把一些图形编辑处理软件介绍给他们,学生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再如我们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根据材料的内容进行输入、编辑,各种各样的材料,给我们也出了不少难题,几名教师全部靠上辅导,师生相德益彰,都有很大收益。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任何教学活动总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条主线。信息技术更是如此。在学习书本知识阶段,于学生一周一节课,理论与实践时间差大,我们通过对比总结,把原来在教室内上一节理论课,再从微机房上一至两节实践课,改为全部在微机室上课,四十五分钟时间,基本按“讲—练—讲—练—总结”这个模式,教师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教师主机边讲边操作演示,把每一个知识点视难易程度,进行一至二遍讲解和演示,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15分钟左右,接着教师利用5分钟的时间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重点进行第二次讲解,之后学生再练习10至15分钟,最后5分钟时间教师抓住教学重点进行总结,把所学知识点系统起来。每一节课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时间安排。这样一路走下来,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5,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信息技术领域发展迅速、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产品、新术语几乎天天出现。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自我加压,才能将信息知识更流畅地、轻松地、完整地讲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始终走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前端,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的步伐。

6,结合现状,激发学生为强国而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我认为,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种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为我国各产业的长足发展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如何使将来有更多的有志者为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作贡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把我国信息技术业的现状讲述给学生,让他们知道我国信息技术业在世界上的位置,不断激发起他们好好学习、为国效力的决心和毅力,让我国的IT业快速发展,以期早日赶上和超过IT业的发达国家。

二、环境支持。

如何高质量的完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认为,除了教师在教学中不懈地努力之外,更重要的莫过于教学环境的改善。

1,学校良好环境的建设。

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对于开好这门新课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个学校里,如果从学校领导到各科教师都不关心支持,甚至排斥这门课的话,教师怎能去尽力工作,怎能顺畅地完成这门课的教学。在目前信息课还没有列入高考课目的前提下,我们经常和领导交谈,向领导汇报工作,介绍外地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的情况,争取领导的支持,现在从校长到各科教师,都非常关心支持这门课的开展。从去年开始,我校在教委和校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先后投入资金近百万,建成了微机室二间,语音室二间,这给我们的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为了响应我国教育部提出的“校校通”工程,我校计划在最近几年内进行学校校园网的建设,进一步加速学校的信息化进程,力争用最短时间建成比较先进的信息化学校,挤身电化教育先进行列。有了这样好的学校环境的支持,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才能日益走向正规化、系统化。

2,社会环境的支持。

一个好的学校环境是重要的,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不可缺少。对于一个新生的事物,只有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如果一个社会对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过慢或者说排斥的话,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肯度会受到限制,甚至非常落后。在一个落后的环境下中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可想而知的。

教好这门课,我们需要借助于一些先进的手段、设备,才能不断地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但是,一个学校的财力、技术等毕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社会各界的不断支持帮助,能够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提供更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我们深深感到,只有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师生的支持、社会的支持,才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个学期的工作,忙碌而又充实。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会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在这个学期中,本人能在保持原有良好工作态度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进取,不断学习,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自己在工作学习中又有了新的进步与提高,既收获了一些成绩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遗憾。在这里我要感谢各位领导一学期来给我的帮助和关怀,感谢各位班主任老师和各位同仁给我工作上的支持和鼓励。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现对本学年的工作做出总结,来激励和鞭策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思想方面

在这学期里,我从思想上,利用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一学期来,我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默默无闻地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这些肯定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变得更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好每一样工作。

二、工作方面

这学期主要的工作主要包括在二个方面:一是担任七年级共7个班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二是机房的管理工作。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由于我们是信息技术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我们必须还有很多的学校工作要做,我服从党和学校领导的安排,主要完成了学校电脑的维护,以及学校的种类成绩统计和打印。为了做好微机室管理工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学服务,本学期继续以发现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为小组长,具体分工,连带促进,使各班每个组在上课时都能相互配合,共同遵守微机室的规章制度,按老师要求进行正确操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在设备维护方面,本学期本人对学校的微机进行了检修、保养,力求它们能够正常的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教学方面

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备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信息技术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学科,越是这样我的压力反而越大,因为不能让学生只带着在“玩”的思想来上课。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应具有比别人更超前的目光,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资讯。为此,我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经常上网浏览新课程教学及信息技术教学等资料,学习更多、更好、更新的知识。同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多争取机会听评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努力使自己向一名科研型教师看齐。

在教学上,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这方面我也是不断的在探索、在改进。如:高年级,学生大了,思想也就多了,和他们交流需要老师更广的信息资源,这样才可以让孩子对你这个老师敬佩;同时,还要更加注意和孩子们进行“思想”的交流,增加和孩子的感情,让他们喜欢上你,这才会使他们愿意从你这里学习知识,这样我们的课才会越上越有意思。

四、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私人之间的关系,不迟到不早退。对学校的工作尽职尽责,不论是学校分到的哪一项工作,我都配合同事尽自己的努力把工作做好。在新学期中,我应更加勤恳,为学校作更多的事,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五、自我提高

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教好课、听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并注重平时的课后反思、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思想境界。利用课余利用时间补充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教学技能等;也注意了自己在教学理论的提高和认识,常常自我督促的去思考一些教学问题,从而有意识的提高自己在教学的探究与展望,努力的提高自己。

上一篇:初二思想品德教研教学活动计划下一篇:母亲的时间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