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的财务管理

2024-09-09

集中的财务管理(13篇)

1.集中的财务管理 篇一

会计核算工作创新是会计自身建设、完善的需要,对经济发展起着主要的作用,“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需要”,经济的发展决定着会计未来发展速度和水平,面对知识经济的大潮会计创新势在必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可以强化预算执行和资金的有效使用,严格会计监督,发挥会计的扩展职能。变预算管理的各自核算为“中心”集中核算,变分散会计监督为集中会计监督,由此浅谈实行集中核算中如何加强会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一些看法。

一、建立集中核算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

依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在业务工作的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确定各会计岗位的具体分工。实行会计工作分离,提高会计专业化核算水平,保证“中心”业务正常、安全、平稳地运行,管理制度方面要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内部业务规范,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考评制度,实行科学规范管理。保证“中心”廉洁、有效地为各有关部门正常工作服务。

二、明确集中核算中心的职责。

1、要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相关文件规定,按照会计主体不变的原则,分户设帐,集中核算,正确合理地使用会计处理方法,严格按帐务处理流程作业。着重强化事前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2、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制度和内部制度对报销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和不合理的凭证或支出项目及违反预算使用资金等情况,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有权拒绝支付,保证资金有序、规范、合规、高效使用。

3、加强报帐员的管理和培训。各部门报帐员具体负责各部门报帐资科的收集整理、会计信息的传递、备用金管理等工作,特别是保证有关财务资科的完整和备用金的安全,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负责对各部门报帐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管理。

4、报销支付程序。各部门日常发生的小额支出,有备用金支付,超过备用金数量的、或者比较大的购买性支出,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根据部门用款申请,经审核批准后,将款汇入对方单位,对于特别紧急支出,部门备用金不足时,可提出申请,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支付。

5、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按报表报送日期,定期向部门发送财务报表告供部门领导及时了解本部门的财务收支和资金结存情况,并接受税务、审计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6、备用金的规定和管理。备用金由部门根据本部门3-4天的现金使用量提出申请,会计集中算中心按照各部门正常预算范围内予以支付。

7、银行帐户的开设和印鉴的管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为各部门开设银行帐户,保证各部门核算和管理上的需要,帐户名称为各部门名称,印鉴统一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管理。

三、明确会计责任主体的职责。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责任主体仍是各部门,而不是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实行集中结算后经济活动主体,权利不变,经济业务活动及财务收支活动都有各部门自行决定,各部门必须对自已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会计凭证的实际内容是否真实、合法负责。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1、部门按业务量大小设置专职或兼职报帐员;

2、部门要严格收费管理,足额及时将收取的各类资金缴入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缴入财政专户。

3、各部门的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等业务虽然集中在“中心”办理,但部门工作正常运转所需资金的性质没有发生改变,各类资金的支配权、使用权,财务管理权仍然在各部门。

4、部门报帐员在报帐时不得发生“坐支”现象,并且要按有关规定审核各种报销凭证和票据,保证凭证和票据合法、合规、合理。

5、部门各项支出必须履行正常的报批手续,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控制奖金、福利性补贴和招待费支出确保资金合法、高效使用。

2.集中的财务管理 篇二

一、传统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 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财务信息

由于集团公司要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表现在业态形式已突破往昔传统业态, 一统天下格局, 而出现多种新的业态。在实际工作中, 财会人员作为子公司员工中相对独立的一个群体, 会独立进行收支核算的各种项目, 例如:投资项目, 科研项目, 建设项目等, 子公司经营成果, 向集团公司上报月 (季) 度、中期、年度财务会计报告。集团公司在配合注册会计师实施年度合并处理后, 出具审计报告, 并据此来了解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 反映其会计信息。由于集团企业单位数量、报表种类繁多, 这种人工检查方式往往效率不高, 这种财务分析只停留在数据表面, 而难以透过财务报表数据看到公司的真实资产质量, 经营状况, 盈利能力, 难以及时地得到企业财务和非财务的动态信息, 导致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会计主体实际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2. 财会核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务控制是指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及收益过程和结果进行衡量与校正, 目的是实现收益最大化。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母子公司虽各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 除了母公司信息化建设和财务制度方面实行统一原则外, 管理上基本上都是采用完全独立的分权模式, 即各分、子公司负责自己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管理上基本上都是采用完全独立的分权模式, 即各分、子公司负责自己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 同时因为不同的分公司, 由于权利不同, 很难实现统一的管理, 从而影响到集团的整体发展。

3. 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和财务预算不相符合

由于集团内部各公司均设立财务机构, 负责日常的管理、监督资金使用情况, 子公司并具备与各公司业务相适应的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机制。而通常各集团所谓的全面预算管理, 有其形而无其实, 有目标而无考核, 集团的财务预算仅仅是根据各公司的报预算进行汇总、调整, 编制公司月度财务预算。一些资金的分配标准不统一、不透明, 即使有符合实际的财务预算, 也无法得到贯彻落实, 从而导致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缺乏规范性和权威性, 很多预算只流于形式。

二、实施步骤

1. 实行资金的统一管理、调拨和使用

将企业资金有效利用, 实现有效利用, 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选择的重点在于企业集团的集分权程度, 具体包括:各子公司资金进出统一通过财务结算中心这一枢纽, 使财务结算中心成为集团资金的“蓄水池”, 统一资金信贷管理, 确保筹资效益和安全, 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委员会, 对二极公司财务进行直接管理, 设置“内部银行”结算方式。一般来讲, 当集团公司还处于起步阶段时, 集团公司所有支出由公司财务中心根据预算下拨, 收支差额留存公司本部, 由公司财务中心集中使用, 可采取实施统一管理, 统一考核, 统一发放。而当企业步入正轨, 课建立财务风险监测与危机预警体系, 各子公司资金进出统一通过财务结算中心这一枢纽, 使财务结算中心成为集团资金的“蓄水池”, 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切交易, 通过内部银行办理结算, 以监督资金流向。

2. 满足全面预算管理要求的经营管理模式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集合法化、系统化、模式化、战略化、人性化、并反映经营者管理思路, 高度凝聚战略、战术及操作为一体化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一定时期, 集团公司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已取得的各种营业收入全面、综合地反映出来, 便于集团公司及时掌握集团整体资金状况, 合理分配资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为统一集团的核算标准和规则, 统一配置财务资源, 提供统一、完整的决策支持, 增强集团总部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监控力度, 保证集团各项经营活动都在预算严格的程序下进行, 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使企业能全面掌握其实现保值增值的可能限度。

3. 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审计监督

集团企业内部审计作为实施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环节, 是集团企业最有效的内部监督手段之一。

(1) 建设财务收支的审计, 内容包括:总部及旗下分公司编制年度财务预算, 全过程、适时跟踪监控预算执行情况, 及时向总部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对其旗下分公司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2) 对集团公司有关职能机构、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防止诈骗的发生, 或者减轻诈骗的经济损失, 确保集团公司的战略意图、长期发展目标、阶段性发展的实现, 对实现集团公司战略意图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

综上所述, 集团企业财务集中管理可以强化财务监控力度, 控制资金风险, 实现效率最大化, 增加收益性, 增强企业灵活性, 保证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摘要:财务管理是集团公司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 渗透到集团公司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 加强财务管理是集团公司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企业集团规模和实力也在不断壮大, 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与运作方式已难以适应集团公司的发展需求, 财务集中管理随着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管理需要应运而生。本文从传统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建立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理的必要性、实施步骤等几个方面对财务集中管理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理,统一管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财务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财务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

[2]钟新桥, 刘荣英, 杨洛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2]钟新桥, 刘荣英, 杨洛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3]谷祺, 刘淑莲, 财务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3]谷祺, 刘淑莲, 财务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3.集中管理 邮件的附件 篇三

集合QQ邮箱的重要附件

经常使用QQ邮箱的朋友会发现,在QQ邮箱左侧的导航栏中多了一个“我的附件”功能,点击它后发现,原来这里可以将邮箱中重要的附件收藏过来,集中管理。照着它的提示,先进入“全部附件”链接。在这里,可以看到该邮箱中的全部附件。接下来,就需要从这些附件中找到值得收藏的,将它们保存到“收藏附件”中。

在这里,主要通过“筛选+搜索”的方式来淘出重要的附件。如果想保留某位发信人的某种类型的邮件,就在页面右侧的“筛选条件”中,勾选文件类型(比如图片、文档、多媒体)和发件人,这样符合该条件的附件就筛选出来了(如图1)。如果记得所需附件的大概内容,还可以通过模糊搜索找到它。接下来,批量勾选,点击“添加收藏”,它们就会加入“收藏附件”中。

这时,切换到“收藏附件”页面,就可以看到这些附件以独立的文件形式存放起来(如图2),感觉就像一个在线的文档文件夹一样,还可以根据文件的不同类型分类显示。有了这个功能,除了可以从已有的邮件中提取重要的附件以外,还可以在刚收到邮件时,在附件的位置点击“收藏到我的附件”链接,将重要的附件转移过去集中管理。

这个功能最大的用处就在于把邮箱打造成一个便利的在线文件夹。除了接收别人的附件,也可以将自己重要的文件以附件形式发送到QQ邮箱中,再集中到“收藏附件”管理。

集中管理网易邮箱的附件

和QQ邮箱比起来,网易邮箱提供了更为强大的附件管理功能。不过第一次使用,需要进入设置页面,在实验室中选择“附件管理”这个功能,并申请开通。

4.浅议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 篇四

会计集中核算是一种新的会计管理方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财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因此,全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势在必行.

作 者:宋立元 敬丽敏 作者单位:宋立元(新民市村镇建设办公室,110300)

敬丽敏(新民市前当堡镇农村发展服务中心,110328)

5.物资集中管理模式下的精细化管理 篇五

物资集中管理模式下的精细化管理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物资集中管理模式下的精细化管理,精心组织货源,严把质量关口,为物资集中管理统一采购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推行阳光作业使采购过程透明化。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管理模式 物资供应

物资供应管理体制,是指为保障 企业 物资供应而对企业采购、仓储活动进行的管理,其职能是供应、管理、服务、经营,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最优的服务为企业提供物资和服务。

现代 企业为了追求经营的目标,实现最大的利润,必须建立一套完整而严密的组织架构与管理制度。实行“归口管理、集中采购、统一储备和统一结算”的物资供应管理体制大大加强了物资供应专业化管理的力度,促进了物资供应管理水平及 经济 效益的不断提高。物资采购供应作为公司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在生产运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单位对物资供应体制实行了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改革,有的单位推出了“两集中,六统一”制度,即:物资采购资金集中和物资供应集中,实行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分配、统一调度、统一配送、统一管理,探索出一条物资管理的改革新路,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 科学 合理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加强了采购工作的执行力,使业务流程整体走上了良性运转、持续 发展 的轨道。这就要求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面向基层、服务一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阳光招标采购为主线,以提高企业综合效益为目标,严把经营管理入口关,努力构建现代化物流管理体系,实现了物资的保质、保量、按时供应。按照“两集中,六统一”的整体工作部署,具体实施了如下改革方案。

一、完善机构,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能

用改革的办法理顺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用改革的思路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聘用技术管理人员,充实管理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在此基础上,完善机构,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能。

二、精心组织货源,严把质量关口,为物资集中管理统一采购奠定坚实的基础

1.保质保量服务基层

把工作标准定位在及时、准确、质优、价廉这八个字上;把工作职能定位在:指导、协调、服务这六个字上。始终把握服务基层、面向基层的原则,把工作重点放在服务好全公司的基建和生产上,时刻牢记“岗位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工作理念。对二级单位报送来的计划,不论数量多少,路程多远,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送达。

2.抓好火工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针对私藏爆炸物品事故多发的状况,为防患于未然,需要定期组织供应、安监、公安等部门对所属煤矿进行了易爆物品管理专项检查,督促各单位认识到加强民爆器材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本单位和系统进行检查督促,并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层层负责、责任到人、不留死角,建立健全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事故隐患追究制度,将日常安全管理措施层层分解落实到人,极大程度消除事故隐患的发生。尤其是仓库、油库,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更新监控设施。

3.搞好仓库标准化管理验收工作

仓库管理历来是供应工作的重头戏。每年定期抽调各二级单位供应科长和有关专业人员,对所属单位的仓库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年度大检查和标准化验收。

三、从严考核,降低成本,促进供应系统物资管理工作水平逐步提高

降低采购成本,加速资金周转,用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先进的企业物流管理手段,取道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低成本扩张,构造现代物流管理企业是集中管理模式下的供应系统的工作宗旨。需做到:计划管理上及时、准确;质量管理上货比三家、质优、价廉;采购管理上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化、动态化、集约化、网络 化;物资管理上两集中,六统一;消耗管理上节能降耗、回收复用、降低成本;仓储管理上两极储备;仓库管理上确保供应、消除积压、加速周转。

1.强化材差考核,降低采购成本

针对计划管理模式,应积极制定相应的改革配套措施,实行材差率考核的办法,并要把材差考核指标分解到采购小组,并与奖金挂钩。在强化考核的同时,多方面搜集市场信息,分析物资价格趋势,超前安排采购计划,争取用最低的价格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对有降价趋势的物资尽量保持零库存,减少积压。在招标时间、采购批量上,因市场而定,主动采购,合理使用资金,达到降低材差率,控制采购成本的目的。

2.加强对供应系统工作的`考核,使整个物资管理系统工作水平得到提高

考核是管理的一种手段,是一个标杆,是一种引导。严格的考核是使规章制度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需加强考核工作本身的精细化,使考核工作更加细化量化;另一方面,需维护考核的严肃性,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提出,奖罚分明,并竭力协助二级单位解决,尤其在降低主材消耗上严格考核,把消耗降到最低。如果有哪家单位的材料消耗超标,供应主管单位有关人员应深入基层,查找原因,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努力降低消耗,有力地促进系统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做好市场调研,严格规章制度。推行阳光作业使采购过程透明化

1.加大阳光采购力度,严格采购程序

在具体操作中,严格执行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和相关的规章制度,10万元以上招标采购,10万元以下比价议价采购,并在具体工作中逐步规范和完善工作制度,力争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实现真正的“阳光作业”,使采购工作更加透明化、公开化。应着重对供应商的 企业 经营状况、生产能力、产品用途、性能、质量、价格、销售业绩、资质情况、售后服务等因素进行了详细考察,建立商务档案、准入制度,选择优秀供应商。并组织严密的招标、评标工作,在采购价格的确定上采取“中标价不是采购价”,还要以中标价为基础继续与厂商协商,努力使价格降到最低。在与厂商协商中要求必须有两名以上业务员参与谈判,还要货比三家,把好质量关。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堵塞采购过程中的漏洞

注重抓好物资队伍的廉洁自律,发挥各职能科室的作用,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一是建立健全和完善制度,在采购工作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二是在工作程序中坚持“五个分离”即计划与采购分离;招标比(议)价与询价分离;签订合同与审签合同分离;验收与入库分离;出库与入库分离。为了避免采购手续的拖延,采取集中办理招标、议(比)价、签订合同、索要发票、出入库等项业务,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三是不断强化监督机制,价格委员会、询价委员会、质量验收委员会、考核委员会、资金平衡委员会和运作对招标比价、市场调研和物资价格质量咨询及货到后质量数量的验收进行全过程监督。每月初领导班子和各委员会成员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本月招(议)标项目和采购资金的流向。与此同时,坚持重大决策集体研究签字制,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四是加强对职工队伍的廉政 教育 ,提高职工的廉洁、守法意识,并结合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杜绝违法事件。五是进一步推行企务公开。每月或每季度公开一次,其他的重大事项也进行定期公示,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六是推进 网络 化管理,使物资采购管理逐步向 现代 化、网络化、科学 化迈进。

五、认真组织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杜绝违规操作,加强廉政建设

成立治理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阐明政策,正面引导。同时加大对二级单位供应科物资管理采购办法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对有效治理物资、设备采购领域商业贿赂行为起到积极作用。

实施物资集中管理是现代物流管理的趋势,相对于“分散”采购,集中采购有以下优点:①集中采购可以使采购数量增加,提高对卖方的谈判力量,较易获得价格折让与良好的服务。②只有一个采购部门,因此采购方针与作业规则,比较容易统一实施。③采购功能相对集中,可以减少人力浪费,便于人才培养与训练;推行分工专业化,使采购作业成本降低,效率提升。④建立各部门共同物料的标准规格,不仅可以简化种类,互通有无,而且可以简化检验工作。⑤可以统一安排供需数量,避免各自为政,产生过多的存货,各部门的过剩物资亦可相互转用。

只有集中才能降低采购成本,只有集中才能加速资金周转,只有集中才能最终实现企业内部物资的合理调配,实现共利双赢。进一步规范物资采购供应管理行为,努力减少物资储备,降低采购成本,将精细化管理渗透到物资采购的每一个环节,全面提升物资管理水平。

推行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在严格执行阳光采购的基础上,在细节控制上做文章,在降低物流成本上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减少中间环节、物资代储等办法提高统一采购量、压低采购价格、减少库存积压,杜绝管理漏洞,从而实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供应系统应以“细节突破、不断改进、创新提高”为指导,赋予精细化管理“精心管理、精致操作、细节控制、细化考核”新的内涵。培养供应系统的员工精细管理的意识,形成精细的工作作风,使精细化管理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

参考 文献 :

[1]姚建明,周国华。大规模定制模式下供应链计划调度优化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6(5):5.

6.集中的财务管理 篇六

李 丽

(深圳市教育局计财审计处广东 深圳518026)

【摘要】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融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一种新型会计管理模式。从近几年实践看,集中核算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给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新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核算单位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加强和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融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一种会计委派形式。其基本职能是:在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情况下,由会计核算中心代理各单位行使资金结算、会计核算职能,同时又行使其资金的监督职能。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采取“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办法。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各项资金收支由核算中心严格按规定的标准和相应的科目进行核算,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管。会计集中核算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加强了会计监督功能,从源头上制止腐败行为;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节约行政成本;有利于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和预算管理改革。

但由于会计集中核算是对单位会计机构及人员管理体制、会计职能和部门之间利益的重大调整,如果不注意理顺关系,完善配套措施,会导致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给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新问题。因此,如何加强和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对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与会计是合二为一,相互融合的,而且单位普遍重会计而轻财务,即重资金使用轻财务管理、重会计核算轻全程监督、重报表数字轻财务分析,往往是会计核算工作代替了财务管理工作。会计集中核算实行会计与财务相分离的原则,即会计核算工作统一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仍由单位承担。这样一来,更容易造成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弱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会计核算工作与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相脱节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由于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导致认识上的错觉。部分单位领导认为会计核算中心会把关,无需严格保管、审核财产物资;单位报账员认为自己只是现金收付的出纳员和会计凭证接收、报账的“票据传递员”;会计核算中心根据“会计主体不变、预算体制不变、理财机制不变”的原则,认为财产物资自主权在单位,其职责是核算,监督。于是会计核算中心与结报单位对各自的责任产生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产生“三不管”现象。即使单位管理者想做好管理,但是财务数据必须由会计核算中心有针对性地提供,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动摇行政事业单位的主人翁意识;而会计核算中心主要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代管资金及会计资料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从目前情况来看,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高低及单位效益如何与会计核算中心关系并不大,对于财务核算中心的会计来说,参与管理、充当参谋的意愿并不强,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2、单位资金使用效益较低。

具体表现为:一是部门预算不规范。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对项目支出缺少科学论证,使资金和项目的实际支出内容脱节。二是预算执行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如支出控制不严格,经费支出缺少计划性,超进度、超范围支出时有发生。特别是在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究效益的理财观念,重使用而轻管理,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同时,由于会

计集中核算与单位财务管理的脱节,中心记账与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在时空上相分离,中心会计对各单位的具体业务和开支项目及资金来源、性质并不完全清楚,基本上都是按照单位报账会计填写的收支报账汇总单的内容入账,缺少对支出合理性、效益性的有效监督。

3、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弱化

主要表现在:一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有的单位认为各项收支已由会计核算中心审核把关,大可不必再实施内部监督检查。由于对单位资金支出疏于管理,导致部分单位负责人对支出审批把关不严,一些明显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支出凭证仍能通过审批。没有对单位内部容易发生徇私舞弊、虚假冒领等行为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二是单位财产管理未能与会计核算有机结合。实际工作中,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资产不能进行定期清查盘点,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特别是在固定资产的后续控制上,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相脱节,加上部分单位实物短少又未能及时向核算中心报账,导致账实不符。三是往来款项不能及时清理,财务风险进一部加大。核算中心会计对单位情况了解较少,加上部分单位不能及时报账,致使有的往来款项年复一年的挂账,久而久之形成了呆账死账,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4、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缺位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前,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由单位会计、出纳具体组织实施,集中核算后单位的会计人员减少了,财务管理的衔接和研究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却没有及时处理好。而且随着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推进,大部分专业会计人员都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单位报账会计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一些报账会计除办理本单位的日常的收入解缴、支出报账、备用金的管理等一般事物性的工作,还兼顾单位的其他工作。上述种种因素导致单位财务的预算、计划、分析、控制、监督等重要管理职能没有做到专人、专职、专管,造成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空档”和“缺位”。

二、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1、完善协作机制,整合单位财务管理职能

各核算单位必须认真学习《会计法》等财经法律、法规及制度,认识到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体制改革的趋势和要求。会计集中核算后,预算单位的会计主体并未改变,经济业务及财务收支由各单位自行决定,具有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单位是承担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主体。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因此,各单位要落实责任,继续抓好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主动接受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监督,认真听取有关意见,及时进行沟通,使中心会计人员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从而对单位的各项支出进行更为有效的核算、监督和管理。

会计核算中心也要加快职能转变,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加强与各单位的协调沟通,切实为各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热情的会计服务,充分发挥好核算、监督、服务的职能作用。采取各项措施,积极支持和参与单位的财务管理。一是完善会计信息反馈制度,拓宽信息传递渠道,及时、全面、准确地将预算执行等会计信息反馈给单位领导,协助单位领导加强对资金收支的事前控制,防止资金的损失浪费;二是实行单位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切实加强对单位资金运行过程的控制和风险预警,使单位领导及时调整资金使用计划,把单位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确保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三是实行单位财务状况评价报告制度,要定期对单位资金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或应予重视的会计事项以及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为单位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搞好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四是积极指导和帮助单位建立或完善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2、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预算编制上,单位要根据自身工作职责,按照早编细编预算的要求,充分考虑单位的具体工作,编全编细预算。预算执行上,牢固树立严格执法、依法理财的观念,严格按照预算安排经费的使用。会计核算中心要通过掌握的会计资料,更好地利用相关会计资料,积极配合单位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积极配合,提高预算编制的水平。当前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中,由于

各部门占用资源、财务状况、财产物资等缺乏准确的基础数据支撑,直接影响了部门预算定员定额和项目库编制的质量。因此,会计核算中心要细化核算项目,充分发挥核算功能,将各项支出与项目明细按编制预算的需求做好核算。这样在编制预算时,将历史发生额度提供给单位,从而为预算编制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加强核算,做好预算执行的监督工作。部门预算下达后,会计核算中心要配合单位做好国库集中支付的用款申请工作,特别是项目支出,要督促单位按项目进度做好用款额度申请,提高各单位预算执行的主动性。在实际预算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基本支出预算执行效率较高,与之相比较的是,项目支出预算执行进度很缓慢,每年往往有大量的结余资金沉淀,如何提高预算项目执行进度,成为当前预算改革中的一大难点。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可以考虑与预算单位签订项目执行责任书,明确项目的执行进展、开支范围及检查验收等内容,从而加强会计核算中心对项目预算的执行与财务监督力度。

3、建章立制,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各单位要结合改革形势和单位自身的经济业务活动特点,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应的内部财务制度,如财务预决算制度、收支管理制度、开支标准制度、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检查制度、财产管理制度等,逐步建立起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管理控逐制体系。对支出弹性大、容易发生舞弊行为的活动,严格执行授权控制,加强实施过程监督;对不相容职务,严格按财务制度规定分别设置,防止舞弊行为发生;财产物资管理,完善实物保管登记卡(或备查记录),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处置、对账制度等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实行动态管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加强往来款项清理力度,规避财务风险。

4、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单位负责人作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自觉加强自身的会计知识学习,深入学习和掌握有关财经政策法规和财务管理知识,增强财务管理意识,不断提高领导和驾驭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水平,坚持做到依法理财。单位报账会计不仅负责日常收入解缴和支出报账工作,还肩负履行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责。各单位要把具备业务基础扎实、政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选拔到报账会计岗位上来,并保持其工作岗位相对的稳定性。会计核算中心或上级会计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大对报账会计的业务知识培训力度,使报账会计能够正确地履行职责,保证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核算中心会计除掌握熟练的核算技巧外,还要不断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改革的要求,具备有效的财务分析技术,全面提高理财能力,融核算、管理、监督、协调于一身,达到督促、帮助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7.电信企业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的思考 篇七

一、电信企业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的作用

电信企业其业务、机构相对其他企业来说比较多而复杂,其财务数据庞大,传统的独立核算制不仅使财务信息传递路线长,而且传递缓解多,信息容易丢失和失真,而集中核算管理可以避免以上问题,提高效率。

1. 降低成本

以往电信企业实行分散财务核算制,成本比较大,而且费人费力。而推行财务集中核算管理,将所有分公司的财务资料统一集中到公司财务部门核算,把所有财务核算业务交由高素质的人员办理。如此大大减少了财务核算的岗位,减少管理成本。

2. 提高核算的正确度和透明度

电信企业在昔日分散核算的情况下,数据的正确度和透明度不尽人意,实施财务集中核算管理,应用先进的信息化系统,按照国家统一会计核算制度,不仅能提高核算工作的效率,而且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正确性和统一性。

3. 提高管理效率

在电信企业中,财务风险无处不在,传统的财务核算或多或少存在贪污、浪费的不良现象。实施财务集中核算管理,充分应用其信息化管理手段、集中的核算方式、职权明确的责任制,规避了财务风险,提高了管理效率。

二、电信企业财务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财务集中核算的实行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财务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1. 认识上存在偏差

由于企业财务采用集中核算管理,很多下属公司没有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因此很多人错误的认为财务工作无需做,即使做了也只是简单的记账,而没有履行财务分析的职责,更没有全方位考虑资金的利用率。

2. 监督不全面

财务集中核算形式下,电信财务核算人员脱离了其他分公司的实际业务情况,对具体情况了解不详细,掌握不完全,加之任务量大,导致无法控制每个公司的财务和业务细节,无法监督彻底。

3.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是一项较新的管理制度,许多财务人员还不适应,即使通过专业培训,但依旧无法完全发挥其功效。虽然财务集中核算管理能有效的限制下属公司在资金使用上蓄意随意和隐蔽,杜绝私设“小金库”,但由于从业人员素质跟不上发展要求,核算的深层次问题还是无法体现出来,核算表面现象更为明显。

三、完善电信企业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的对策

凡事有利有弊,要想完全发挥出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的效能,必须扬长避短,扬财务集中核算管理作用之长,避问题之短,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1. 规范内部管理,提高认识

面对财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不少人对其认识存在偏差,原因是因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要避免认识上的错误,提高认识,必须让未设立财务岗位的分公司工作人员意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财务集中核算准确性和精确性取决于分公司提高的数据。可以适当的在分公司设立财务责任制,如明确财务事项决策和执行程序,对因分公司提高财务数据错误而造成的损失追究其责任等。这样就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警惕性和职业道德。

2. 优化人力资源

财务和审计是电信企业两个重点管理和监督部门,在现实工作中,时常会出项将两个部门独立起来的现象,导致财务管理信息不顺畅,管理脱节。要想提高财务集中核算管理质量,必须让两个部门衔接,让两个部门工作人员即使进行交流、沟通,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即使查找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为使两部门工作人员默契合作,可以定期进行人员调换,比如以1年为一个周期,让各自部门骨干互换,这样财务骨干可以带动审计人员掌握集中核算操作系统,解决操作难问题,而审计骨干又可以促使单位经营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两者的协调发展,可以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3.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的素质决定了财务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是财务集中核算效率体现的关键。财务集中核算集企业各部门工资、费用、成本、服务、监督于一身,是企业经营活动分析师和“诊断师”。会计人员要通过企业举办的各种培训和自身学习机会提高专业水平,特别是现代网络的发达,更为会计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学习空间,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及时给大脑充电,更新知识结构,真正做到财务“医师”。

4. 加强监督

心理学表明,人在被监督的情况下,主动意识和认真度都有所提高,而错误率却可相应降低。作为数据庞大的财务核算工作,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强烈的责任感。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监督力度不到位而产生不必要损失的案例时有发生,而加强监督取得高效的例子俯拾即是。因此,在工作中要加强各环节的监督力度,做到以数据为依据,以事实分析原因。比如督查各部门是否严格执行预算。

总之,作为新鲜事物的财务集中核算制度,在电信这个庞大的体系中改善了不少陈旧问题,在管理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因此我们要客观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从问题中寻找完善和提高的办法。

参考文献

[1]朱锦亮.通过财务集中模式加强电信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初探[J].现代经济, 2008年第2期116

[2]柳砚风财务集中在企业集团管理中的作用《江苏冶金》2009年第1期13-14

8.浅析财务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篇八

【关键字】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银企直联;手工主动划款;银行代理

一、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性

資金集中管理是财务公司经营的核心,2006年,中国银监会修订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为财务公司做出了国家政策导向性的定义:“本办法所称财务公司是指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以下简称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中可以看到,企业集团是财务公司存在的前提,资金集中管理是财务公司的核心功能和职能,围绕集团资金集中、资金运用和筹集资金,是财务公司发展的根本。

二、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现状

财务公司作为集团的“资金池”,财务公司的资金集中度(存入财务公司的资金占集团全部货币资金的比例)反映了整个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效果。资金集中管理是整个财务公司管理的核心内容,为加强资金管理、控制财务风险,各财务公司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选择时由企业集团的行业特点和自身资金运行规律决定,使其适应资金管理变化的需要,在资金经营中发挥更大作用,下面就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不同模式进行介绍和分析。

(1)银企直联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财务公司目前行业的主流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是通过银企直联进行资金和账户的集中、下拨,随时查询账户的余额和收支。财务公司账户管理和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及优缺点如表1所示:

(2)其他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①手工主动划款集中管理模式

由成员单位直接提交支票、电汇、网银等渠道将款项主动划转到财务公司,完成收款操作。该模式操作形式简单,但是财务公司的客户会对上存款项收款人为财务公司而不是自身同户名存在疑问,为解决此问题,部分财务公司推出与银行合作,用财务公司内部账户代理收款的模式。

②银行代理集中管理模式

代理集中管理模式产生的原因是成员单位通过在财务公司开立的内部账户,这个内部账户只能在财务公司内部使用,成员企业收到合作企业的货款时,不能直接划到在财务公司的内部账户,需要先划到在合作银行的账户内,为解决成员单位在财务公司开立的内部账户对外收款问题,各银行有不同要求,如表2所示。

(3)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特点

通过对上述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到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各有特点,既显现各自优势,又存在相应缺陷,主要表现为:

①银企直联集中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银企直联集中管理模式一般适用于集团集约管控能力较强,成员单位股权紧密的企业集团内,财务公司通过账户授权集中,能够保持较高的资金集中水平,是大多数财务公司进行资金有效集中的主流推广模式。

但是,该模式建立的基础是对企业集团账户的清查和管理上,如果集团内对各级成员单位公司的账户分布、资金分布没有数据支撑,一方面在新增开通银企直联行时会对可集中的账户、资金没有整体的目标和规划;另一方面财务公司在与成员单位联系进行账户授权集中时不能把握资金是否游离于集团管理之外,资金的整体管控力较差。

②其他集中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a.手工主动集中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财务公司一般会在集团的支持和文件指令下,加大对集团各子公司的走访和宣传后,成员单位会按照集团要求将部分资金通过主动划款集中的模式将资金上划到财务公司,但是该种模式下财务公司处于被动地位,资金集中难而付出易,财务公司不易进行资金的管控。

b.银行代理集中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该种集中管理模式的主要优势为可为财务公司拓宽收款的范围,成员单位以及其交易方均可通过提供此账户直接将款项划入财务公司在银行的实体账户中,缺点是该账户为银行的虚拟户,需要银行系统与财务公司的系统进行对接,有可能改变成员单位在财务公司的账户号(增加前缀),财务公司在银行办理代理收款需要业务系统与银行系统连接,进行账号数据的转换及修改,因此,此项工作对财务公司和其系统供应商都提出了技术和人力的要求,需要评估实现该项集中管理模式对系统的改进影响和所需的时间。

在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目标不断变化的趋势下,单一性的集中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财务公司的资金集中需要,财务公司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探索中也会试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模式兼容的组合。以下将就财务公司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探讨。

2.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财务公司金融身份缺陷有待解决

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未被人民银行给予线上清算的资质,因此只能以采取商业银行代理集中和结算的模式为主,资金集中的主动性和效率均不能和银行相比,同时财务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与银行服务的积极性下降存在矛盾,成员单位将存款集中到财务公司后,就会失去一些与银行合作的机会,特别是对异地成员单位属地银行的业务量和相关利益影响较大,因此资金集中的效果和结算效率均受到了限制。

(2)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外部限制有待改善

财务公司资金来源为集团内成员企业的存款,在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中,企业集团和成员单位的融资资金通常会受到贷款行的监管,不得纳入财务公司资金池,财务公司只能集中已转化为可用资金的贷款资金部分。

同时,资金头寸中尚有一些专项用途资金,例如保证金,信用卡备用金,住房周转、维修金等特殊原因的资金,财务公司也无法实现资金集中管理。

上市公司资金的集中需要财务公司签署金融服务协议,规定财务公司集中资金限额,为规范上市公司涉及财务公司关联存贷款等金融业务,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在财务公司的存款金額严格限制、信息披露更加频繁和严厉,使得财务公司不能有效管控上市公司的资金;另一方面,当企业集团部分成员单位处于上市过程中,券商及会计师提出不能通过财务公司办理结算的要求,财务公司对其资金也不能实现集中。

(3)财务公司信息化建设有待完善

财务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主要依赖于信息化的手段和在银行、成员单位中进行信息数据的收集、资金的调度和账务的处理,因此对信息化的建设要求很高,而财务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软件往往采取的是外部供应商提供的标准化产品,其系统功能与满足财务公司业务动态变化的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资金数据的信息化处理、资金全程监控和分析等需求很大程度受业务系统先进性和系统管理水平的制约。

(4)企业集团管控力度有待加强

企业集团集而不团的现象仍然存在,各二级公司各自为战的格局在各集团中都有,使得财务公司作为集团资金集中的平台效果大打折扣,有时不能得到成员单位的理解和支持,企业集团在相关资金集中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的缺失,将导致成员单位对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主动性不强的被动局面。

三、加强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为进一步发挥财务公司的资金集中职能,提升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水平,本文就提高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改善财务公司经营环境

财务公司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和监管机构的支持,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逐步加快,财务公司作为一个执行集团资金管理职能,仅服务于企业集团内部企业的金融机构,市场化是其最大的短板,未来存款利率自由定价的环境下,通过同业存款利率和企业存款利率之间的利差生存的财务公司将受到商业银行的剧烈竞争,2013年9月,人行开放了宝钢财务公司、海尔财务公司等七家财务公司的电票线上清算试点和国泰君安证券公司的人行支付系统的试点,今后若能够结合试点情况,进一步允许财务公司实现其他结算业务的线上结算,将有效提高财务公司的资金结算使用效率,助力企业集团的实体经济发展。

2.提高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水平

财务公司在提高资金集中度的同时,要提高资金集中的管理水平。财务公司可在现金池的基础上,从票据和应收账款等方面进行资金管理的创新探索,发展集团内资金监控、资金预测和资金预算的功能建设,从而更大限度优化配置企业集团的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另外,财务公司在提高资金集中管理深度的同时,还可以拓宽资金管理的广度,加强集团的融资管理和投资管理,提升资金集中管理的水平和效果。其中融资管理包括集团授信情况管理,债务融资管理、股权融资管理等;投资管理包括企业集团内的投资组合管理、货币市场投资、债券市场投资、股票市场投资等各级金融市场的投资管理,只有将深度和广度结合,财务公司才能全面为企业集团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财务公司作为金融业的功能。

3.加强信息化建设,以技术作为业务发展推动力

财务公司要注重从技术平台上提升自己,以技术作为业务发展的推动力,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财务公司的业务系统与银行相比的主要优点是可根据客户需要提供持续的修改和优化,兼容客户个性需求,一方面财务公司可以通过与集团的资金预算、账务处理系统、ERP等系统进行无缝连接,实现资金的权限管理、支付控制和资金结算的有机结合,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和个性化服务,加强双方的依存度。另一方面,可以研究与银行之间以电子化手段实现自动的数据传输,减少财务公司的手工处理环节,同时,加强与银行的信息交互,运用新型的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电子扫描系统等新技术和手段,提高财务公司的操作效率。

4.整合集团资源,完善资金集中后的监督体系

财务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在实践中通用的做法是“行政”和“市场”手段相结合来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行政”手段包括从企业集团争取到账户管理、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和行政指令的支持,来推动集团内的资金集中。“市场”手段主要包括财务公司自身树立市场竞争意识,抛却过去的听集团指令、等业务上门的思想,以人性化的服务提升竞争力。因此财务公司要做好:

首先,与集团积极沟通,确定财务公司的职能定位和战略部署,通过行政手段挖掘整合企业集团的资源,减少成员单位资金沉淀。

其次,充分发挥财务公司与成员的单位的“血缘关系”,做深做细客户的营销工作,通过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取得双方的合作共赢。

再次,财务公司资金的集中实质上是将企业集团内单个企业的账户风险转移到集团整体,因此财务公司在资金集中后需高度关注所属成员单位的资金使用以及重大经营业务和资本事项,加强风险控制,强化对内部资金使用的监控,使资金的运转得到有效的监管和控制。

参考文献:

[1]岳霆.财务公司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经管视线,2013(7).

[2]张曦.财务公司资金管理模式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3(11).

[3]赵文香.浅谈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管理问题.财会研究,2012(5月上).

9.集中的财务管理 篇九

在企业网络的日常管理中,对工作站和移动设备进行安全部署和控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这时候,集中式管理工具就显现出优势,但是绝大多数的企业甚至不了解集中式管理平台的潜力。根据卡巴斯基实验室和研究机构B2B International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仅有52%的企业在IT基础设施中使用了支持集中管理功能的安全解决方案。

当今的企业安全产品包含多种保护技术,用于保护企业IT基础设施中的特定节点,例如工作站和移动设备。同时,每个节点都需要进行配置,以满足企业具体需求,并且要遵循企业已有的安全策略。集中管理工具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根据B2B International的调查结果,全球范围内使用这些工具的企业仅占一半,而仅有30%的企业完整部署了客户端管理工具,另有29%受调查企业仅部分部署了管理工具,显然无法有效管理和控制工作站。集中式管理工具能够增强基础设施的安全水平,同时显著减少企业的IT工作量,因为IT工作人员不必再为每台工作站进行保护配置和安全状态监控。

作为信息安全厂商,卡巴斯基特别研发的统一管控平台(即卡巴斯基网络安全管理中心)能够让企业对IT保护进行管理,同时提供对企业网络的全面掌控。卡巴斯基最新的企业安全产品——卡巴斯基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已包含此模块。新的安全解决方案通过使用新的平台架构,新增了卡巴斯基系统管理和卡巴斯基移动设备管理模块,使得安全管理中心的功能更为强大。现在,企业使用这款平台,企业能够控制工作站和移动设备的所有保护参数,快速应用企业安全策略,控制软件和硬件,管理更新,并且能够快速检测和清除危险漏洞,为局域网分配访问权限等。

仅需一台运行卡巴斯基网络安全管理中心平台的服务器,企业就可以轻松地实现快速部署安全保护,对网络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快速响应,减少IT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企业网络性能等诸多优势。

10.集中的财务管理 篇十

目前,基层县(市)级央行纷纷实行财务费用集中报账制的财务管理模式。报账制是指本着“实行总额控制、费用支出合理、事后审查严格、拨款按期核销”的原则,给县(市)支行一定的财务自主权,确定县(市)支行的财务支出内

容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和其他支出。由中心支行通过拨付业务周转金和核批财务指标对县(市)支行进行费用支出总控制。行政部门向会计部门报账,县(市)支行在中心支行核定的费用指标内据实列支,其开支合理性报经中心支行的会计部门审核后,按核算内容纳入费用账户核算办理账务处理手续。县(市)支行实行财务集中报账制度后,其财务支出统一在中心支行的会计报表中反映。县(市)支行停用费用类科目及其明细账户。

一、财务集中报账制所带来的积极效应

(一)实现了财务管理手段的新突破,强化了财务核算向财务管理的转化力度;加强了财务工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力度;增加了业务发展宏观上的预见能力,同时进一步促进了业务规范;有效地提高了会计核算质量。

(二)提高了会计基础工作质量,由于财务核算中心集中对会计凭证进行审核、把关、处理、装订和保管,从而统一了标准,规范了财务基础工作,保证了财务工作的严谨、严密、严肃性,堵塞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差错和漏洞。

(三)加大了资金管理力度,报账制始终坚持以收定支的资金管理办法,按报账制的要求,各行应设置一个基本账户――用于备付金的收入和费用等项目的支出及资金的划拨结算等;基本户除中心拨入备用金和银行定期转入该户利息外只支不收;加大了资金管理力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四)有效地控制了费用开支。在费用控制上可以采取全年按时间进度控制报账单位的费用开支,实行费用开支预警制度,财务核算中心在接受报账时发现有超支或接近可用费用最高限额的,应及时通知该单位予以注意,有效地控制了费用支出。

尽管实行集中报账制产生的效应是积极的,但在业务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存在问题

(一)限定费用明细账户指标额度不够科学、合理,造成资源的重复和浪费。由于中支基本上是以各报账支行上年度的费用实际支出额和一定的浮动额度核定支行的费用指标,但有些费用开支是不可预知的,以至于一些临时、突发性或必需的开支没有得到费用指标的保证;同时,上年度已开支的费用不一定的本年度有所发生,若按已核定的明细费用指标继续列支,势必造成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二)在职和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集中在同一账户、核定一个指标限额不够科学、合理。少数支行由于离退休人员多,且年老多病,需支付的医疗费在有限的医疗费指标限额中也无法列支,在职人员的医疗费就更得不到保障。

(三)受具体指标限制,账务处理欠规范,存在财务风险。少数支行为了平衡费用总指标,年终时存在用东墙补西墙情况,或者在费用账户之间进行冲转,导致财务处理欠规范、完整,增加了财务风险。

(四)集中报账制把支行需报账单据送达上级行的财务部门审核,途中存在票据丢失的风险,容易造成支行的资金损失。

三、建议

(一)科学、合理地核定参加集中报账制县(市)支行的费用指标,优化费用资源的配置。除规定总指标、工资及相关账户指标、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不含集中采购项目)和其他支出总指标外不限定其明细指标。使支行的费用开支更规范、合理和科学,优化资源配置,充分提高费用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对于县(市)支行一些临时、突发性或必需的开支,如重大疾病人员的医药费等,给予特殊的调整空间。

11.集中的财务管理 篇十一

摘 要: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高校面临的一项根本性的财务变革,其推行不可逆转。文章基于分析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带来变化的基础上,揭示高校现行财务管理在推行国库集中支付中存在财务预算方法、会计核算体系与国库集中支付不适应,财务管理观念、制度滞后和财务管理电子化、信息网络化水平不能满足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等方面问题,提出更新观念、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工作、支付信息系统建设和高校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信息化程度、高校预算水平、解决好高校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关系、建立满足内部管理和集中支付需要的项目核算体系等对应措施,以顺利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高校;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1-0062-03

我国从2000年开始试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2002年8月财政部、教育部开始在5所高校开始试点。从2007年7月1日起,教育部直属高校财政性资金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标志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的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为国家着力推行的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给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理念和模式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冲击。因此,分析现行高校财务管理在哪些方面不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针对性,保证国库集中支付在高校迅捷、有效的实施,尤为必要。

一、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认识

国库集中支付是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以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在预算单位动用财政性资金购买商品、劳务和支付款项时,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后,通过国库单一帐户体系,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将财政性资金支付给收款人或用款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办法。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项公共财政管理制度。我国在汲取国际上一些市场经济化国家的通行做法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从2000年开始试点,这是继预算外资金管理、政府采购、部门预算之后,我国财政管理的又一项重大改革。国务院把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的现代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作为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写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对高校来讲,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其变化主要表现在:(1)经费领拨方式发生了变化。国库集中支付后,学校收到的不再是实拨资金,而是国库零余额用款支付额度,用款额度实际支付才等于拨付资金。即财政资金不再直接下拨到高校,而是由国库根据已批复的高校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直接向高校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下达和划拨用款额度。(2)银行账户管理发生了变化。高校多头开户将取消,而是由财政部门为高校在指定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高校在银行的账户不再是存款账户,而是零余额帐户。学校当日发生的付款先由银行垫付,并依据财政部门下达的授权支付额度控制支出,每日终了,代理银行再与财政部门结算。学校也不能从零余额账户向存款账户划转资金。(3)对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变化。国库集中支付首先是“有预算才有支出”,学校不能先行垫付未落实预算的项目支出,也不能期望对前期支出用以后的拨款归还。这就要求预算的编制要尽可能具体、准确和完整,才能保证各项工作资金开支的需要,遗漏的项目将无法调整。(4)结余资金管理发生了变化。年终决算,年底尚未使用的用款额度会自动注销,下年要使用必须重新申请。(5)校内资金转拨权限的变化。根据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学校不能向分校(校区)、校医院、设备处和基建处等二级核算单位转拨资金。

国库集中支付的实施,有利于规范财政支出行为,“拍头预算”、“先斩后奏”、超预算的情况得到有效遏制;减少了资金层层拨付环节,最大可能避免了资金被挤占、挪用现象,提高了资金运转效率;增强了预算执行透明度,提高了预算执行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加大了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强化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的发生。

总的来讲,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与国际接轨探索公共财政改革取向的必然,其推行不可逆转。对高校来讲,它不仅仅是一种财务制度的变革,还带来对传统财务管理观念、理念和模式的冲击,必将对高校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高校必须尽快应对并适应这种制度变革,建立与之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与模式,以促进自身不断发展。

二、高校现行财务管理在推行国库集中支付中存在的问题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虽然高校在资金使用权、财务管理权和会计核算主体方面没有变化,但财政性资金支付和流转方式的变化还是使高校现行财务管理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1.高校现行财务预算方法和水平阻碍了国库集中支付的运行。我国高校实行“两上两下”的预算管理模式,在预算的编制上,通常采用基数加增长的方法,大多由财务部门根据上年预算的基数及当年发展的需要确定当年预算,缺少论证及反复讨论、修改,更没有设立专门机构研究预算问题。[1]这种预算方法导致各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参与度较低,预算与实际业务所需资金差异较大,除了项目支出外,财政预算中的基本支出根本无法确切地与实际支出相对应,致使预算经常调整,数额过大,预算刚性程度不高,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两张皮”。国库集中支付后,要求高校提供科学、合理、准确、详细的年度支出预算,并要根据资金来源的性质将财政性资金与非财政性资金区分开来,同时根据预算编制按季分月用款计划,落实到类、款、项、目。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类、款、项、目之间不能调剂使用,用款计划年末结余要注销,第二年再重新申报。[2]这种预算编制和执行要求高校必须加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提高预算的水平和刚性。

2.高校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与国库集中支付不适应。目前高校财务执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打破了预算内资金与预算外资金之间的界限,实行“大收大支”、“收支两条线”的核算模式,收入按来源,支出按性质和用途划分,收入和支出没有资金的一一对应关系。这种核算体系便于高校统筹安排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的灵活性和效益,同时还有利于会计集中核算。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性支出要求明确内容,严格按照预算安排支出,并要明确哪些项目属于财政直接支付, 哪些项目属于财政授权支付,通过零余额账户直接支付,这与高校现行会计核算制度产生矛盾。[3]

3.高校现行财务管理的观念、制度滞后,不利于国库集中支付的推行。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仍以服务职能为主,内部资金合理运作与管理职能没有充分发挥,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和财会工作重点还停留在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水平上,财务管理功能远未发挥出来。另外,高校内部的一些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与模式还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薄弱环节。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会计核算不再是简单的记账、算账,它将成为科学理财和经济决策的依据。高校现行财务管理的理念、制度远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4.高校财务管理电子化和信息网络化水平不能满足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部门、高校、银行间的结算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进行的。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就必须建立一个与之兼容的现代化财务管理系统,以便及时准确报送、反馈有关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信息。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国库支付电子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及会计信息化水平不高,或由于技术问题无法与财政信息系统对接,再加上高校使用的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管理系统还不够成熟,程序操作复杂,致使经常出现信息不畅,数据采集、反馈不及时、不全面,影响了国库集中支付的推行。

三、高校应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对策措施

1.更新观念,精心组织,着力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实施势在必行。对高校讲,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又是一项新生事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对传统财务管理的思维方法、工作习惯、管理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观念,逐步形成适应国库集中支付的理财观念和管理模式。其次,要充分理解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大力宣传,对需要做的工作和改变的工作环节进行详细解释,加强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对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处理。最后,要做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前后的会计账务衔接工作及相应的财务管理、跨系核算和对账签证工作,健全高校内部的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

2.加强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工作,提高高校预算水平。高校财务预算编制的“粗线条”和执行的非刚性是阻碍国库集中支付实施的主要问题。而这一问题本质上就是由于以往的软预算惯性难以适应国库集中支付的严格约束,以及预算本身难以达到集中支付所要求的水平。如果预算环节没有做好, 集中支付环节就必然会出现难以适应实际需要的问题。只有在预算阶段尽可能对各项支出的安排做到细致准确,才能使国库集中支付时做到按部就班。[4]为此,高校必须大力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刚性,要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体系,对基本支出预算实行零基定额编制,对项目支出预算实行滚动编制,确保预算编制的质量,使执行预算和上报的部门预算从内容和形式上逐步对接,同时在预算的编制上要用好机动性支出的预留额度。要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使所有资金支出都建立在明细的预算基础上[5]。

3.解决好高校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关系,建立满足内部管理和集中支付需要的项目核算体系。高校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之间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收入和支出有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上。国库集中支付要求详细区分那些是财政性支出,那些为非财政性支出,增加了会计集中核算的难度,使其趋于复杂化。其实二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减少拨款环节,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在高校国库集中支付推行中,要结合会计集中核算,慢慢理顺相关关系,建立一套适合高校的国库集中支付核算体系。实践将证明二者最终能够有效融合。

4.加强高校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会计信息化程度。会计电算化和信息网络化是国库集中支付的必要条件和技术手段。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高校较之从前工作量在很大程度上有所加大,且这些都是建立在信息网络系统基础上的。高校应根据需要,加强财务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及时添置更新设备,设立网上申报专线,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同时要加强与国库管理部门、银行的沟通与协调,以达到信息报送准确无误、反馈批复及时、信息使用方便快捷的目标。

5.加强高校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个新生事物,其运作程序和各项配套措施还在进一步完善中,这就要求高校会计人员不仅要领会国库集中收付的实质内容和要求,还要熟知其操作流程与工作方法。而高校财务人员多年来习惯于国库分散式支付的管理模式和会计习惯,对国库集中支付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还需要时间逐步认识提高。为此,必须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深刻领会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的每一项政策,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规范会计操作,提高核算水平,从人员素质上保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校财务管理考察团.对澳、新两国高校财务管理考察与启迪[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5(1):36-38.

[2] 贾艳梅.浅析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建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3):63-65.

[3] 邹长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湖南社会科学,2005(3):86-89.

[4] 张志晖.国库集中支付后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事业财会,2006(6):58-60.

12.集中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实现方式 篇十二

集中化财务管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实现集团财务统一核算制度、统一报告制度和统一管理制度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集中化财务管理的基础是信息集中, 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环境, 实现集团集中监控和集团规模经济, 使企业集团成员之间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二、集中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实现方式

1、会计集中核算与控制

会计集中核算与控制是企业集团集中化财务管理的基础, 其目的是依托网络环境, 合理地规划企业集团财务集中核算的框架、内容、策略、流程, 做到企业集团的财务信息实时传递、共享和集中管理, 保障信息真实、准确、完整、有效, 真正实现对下属各单位财务核算的监控目的。会计集中核算与控制模式, 将财务系统与存货系统、生产系统和销售系统相结合。集团公司不仅对资金进行管理, 而且参与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 并且运用网络技术, 减少工作中的许多中间环节, 对所属各单位进行及时的直接管理, 根据动态的财务信息, 及时做出财务安排, 进行全企业的在线管理, 充分发挥企业集团的整体优势。

2、财务人员集中管理

人员集中管理, 目的是人尽其能, 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 体现知识化的特征, 提高工作效率。企业集团对所属需要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 可以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 由集团总部委任派遣主要财务人员, 经营者不得干涉委派财务人员的工作, 保证财务体系的独立。集团总部对委派的财务负责人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 年终根据每个委派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以此作为对每一个委派财务负责人奖惩的依据。

3、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以集团公司为一级预算单位, 各成员企业为二级预算单位, 并在企业集团内部局域网上建立预算管理中心网站;集团本部以费用预算和现金预算为主, 下属成员企业预算采用全面预算, 包括生产、销售、现金流量、费用预算;预算程序必须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核, 预算的跟踪和控制, 决算管理及审定。集团总部在全面预算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制定预算编制规程, 指导各公司编制年度财务预算, 汇总并编制全集团财务预算;检查和监控预算执行过程情况, 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提出处理建议;审核预算执行单位提出的预算目标调整申请;组织财务预算完成情况的年度考评工作;提交财务考核与评价报告。预算报告模式实行单轨制, 即将企业集团的预算报告系统和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合二为一。

4、资金集中管理

资金集中管理的方式多种多样,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广泛运用, 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希望通过采用内部银行、结算中心、财务公司等方式对企业集团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内部银行适用于单一法人企业集团, 但我国大部分的企业集团具有集团公司/股份公司 (或者子公司) 的二级法人结构, 选择内部银行管理模式存在法律上的不可操作性;而财务公司在设立上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审批相当困难。因此, 在现阶段大多数企业集团可选择结算中心这种方式。

5、审计控制

审计控制主要是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可以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经营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 集中化财务管理也很难实施。

集团对下属公司的审计控制应包括会计审计和预算审计两个方面。会计审计主要检查会计核算和控制体系, 主要对下属公司会计核算体系的合理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备性和有效性、会计报表的真实性等进行审计, 是针对会计系统的审计;预算审计是对下属公司预算编制汇总体系的合理性、核算统计系统的完备性、预算执行和考核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的检查和评估, 是一种管理性审计。

三、实现集中化财务管理的保障措施

1、不断升华和创新管理理念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要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上不断升华和创新, 充分利用财务管理的理念和战略, 设计企业管理架构, 突出发挥集中化财务管理的作用,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2、加快软件平台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现代企业集团日趋复杂, 集中化财务管理如果没有准确及时的信息作为基础, 实现企业集团高效、科学管理是不可想象的。因此, 集团应当适应组织结构变化和管理模式的调整, 加快相关软件开发和网络设施建设, 为集中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实现提供保障。

3、积极促进企业各类业务的虚拟化

业务的虚拟化, 主要指把传统的各种经营业务转移到网络上进行处理。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业务经营的效率, 促进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一体化, 同时能够有效地削减交易成本, 提高企业效益。

4、注重集团内部的市场化

集团财务部门应当借助网络技术等手段, 加强对子公司财务部门融资决策、投资决策、成本管理等财务事项的控制, 充分发挥内部结算中心的作用, 优化财务管理行为, 注重集团内部资本运营和资产经营的市场化, 有意识地加强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

四、结语

集中化财务管理模式能够让企业集团各项资产和主要经济活动处于受控状态, 发挥企业集团整体运作优势, 增强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和应变能力, 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 并使集团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但是, 集团企业实行集中化财务管理模式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 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完善, 以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摘要:本文提出了集中化财务管理模式, 并探讨其实现的方式, 以达到提高集团整体利益, 以及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企业集团,集中化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崔新健、王巾英, 《集团公司战略组织与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3

[2]、姚晓民,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选择及实现》, 财会月刊, 2003.8

[3]、阎达五、张瑞君, 《会计控制新论——会计实时控制研究》, 会计研究, 2003.4

[4]、叶晓倩、韩锟,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财会月刊, 2003.3

13.物资集中管理方案3 篇十三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物资采购监督管理,规范物资采购流程,充分发挥物资管理效益,加强廉政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物资管理制度》,特做如下补充。

第二条 本规定中所指物资是生产、建设中所使用设备及材料、配件。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三条 国投昔阳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由公司物资供应部统一管理,执行物归一家管,钱归一家花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 厂、矿及勘探大队仓库是公司的派驻机构,改名为供应站,隶属物资供应部管理,工资、奖金、福利待遇不变。

第五条 供应站业务在物资供应部的统一领导下,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物资管理制度》,采取靠前服务的方式,负责各厂、矿生产用物资的仓储管理、入库验收,保管保养、物资发放、废旧物资回收、修旧利废、质量信息反馈等工作。

第三章 机构设置、定岗定编及岗位描述

第六条 公司物资管理职能部门是物资供应部 第一款、公司物资供应部设部长1人:

1、在公司分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具体的物资供应与管理工作

2、是物资供应部行政、业务、廉正建设、安全第一责任人,组织完成两矿一厂生产、建设所需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协调本部门与各单位及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

3、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落实好各仓库的防火、防盗措施,教育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4、对编制的年、季、月度的各种采购计划以及主要报表负责审核,所有购货合同要亲自审查并签字。

5、抓好本部门职工的业务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

第二款、公司物资供应部设副部长2人:

1、协助部长做好供应部的日常管理工作

2、对自己分管范围的业务工作负责

3、制定指标考核细则、组织考核、落实考核结果

4、负责对供应商的开发与评估

5、定期组织召开物资供应工作例会

6、对物资供应管理工作进行定量分析 第三款、组建市场调研科

设科长1人(副部长兼任):

1、协助部长做好物资供应与管理工作

2、主抓采购计划的落实、分解工作

3、组织考核二级单位需用计划的准确率,分析储备资金升降原因

4、考核采购物资到货率、验收合格率

5、考核资金计划完成情况和采购物资的使用情况

6、考核供应站管理工作

7、做好本科员工廉政教育工作

调研员9人(设备

2、材料

2、配件4人,计划兼统计1)

1、归类整理采购计划

2、负责两矿一厂的设备、材料、配件等采购物资的市场调研工作,推荐采购厂家,并通过审批流程。

3、对采购物资的质量负责

4、负责与厂家洽谈售后服务事宜,编制、管理合格供方档案,完成新供应商准入的审批流程,每月收集使用单位对合格供方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反馈意见,考核评定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质量。

5、做好物资统计及分析工作,完成每月的工作总结。

6、指导供应站的仓库管理工作。

7、编制物资最高储备、最低储备定额。

8、根据现行市场价,编制材料、配件计划价格明细表。

9、加强物资计划分析、考核工作,每月30日编报考核结果 第四款、组建采购科

设科长1人(副部长兼任):

1、协助部长做好物资供应管理工作,2、主抓合同管理,到货物资验收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3、做好本科员工廉政教育。

4、做好每月的资金需用计划。

采购员5人(设备1人、材料1人,配件2人、合同管理1人)

1、签订物资采购合同,并完成审批流程。

2、负责采购物资催货、交货、验收工作。

3、负责采购物资发票的传递工作

4、按规定负责办理采购物资的各种付款手续

5、填写本部到货登记簿

6、负责物资供应部的合同文本管理,将合同内容录入微机,比较分析每次采购价格。

第十五条 原两矿一厂及勘探大队供应科分别改名为黄岩汇煤矿供应站定编14人、白羊岭煤矿供应站定编14人,安平发电厂供应站定编4人,勘探大队供应站4人。

第一款 各供应站设 站长1名

1、在物资供应部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本站的管理工作,是供应站的行政、业务、安全、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

2、负责完成采购计划的编制工作。

3、负责对入库物资验收工作,对入库物资质量负责。

4、负责使用物资质量的跟踪服务,及时向物资供应部反馈使用物

资的质量信息。

5、负责对供应商的考核评定。

6、负责材料出库审批工作,审批领料单,根据库存数量平衡调剂库存物资。

7、负责回收复用、修旧利废工作,制定奖励制度。

8、参加二级单位的生产调度会,协调物资供应部与二级单位业务联系。

第二款 验收员2名(兼废旧物资回收员)

1、遵守仓库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学习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2、认真履行验收手续,一般材料、小型设备要在当日内验收完毕,大宗材料在2日内验收完毕。

3、验收时必须根据验收凭证,认真检查核对品名、型号、规格、质量、数量,技术资料(说明书、图纸、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防爆合格证、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质量证明书)等,确保手续齐全完整。

4、验收中发现数量短少、盈余、损坏、质量差或与计划不符等问题,做好记录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按规定进行处理。

5、物资验收后,及时、认真地填写《入库物资验收记录表》,参加验收人员共同签字确认。

6、所有物资必须入库验收,不经领导批准,不得将应入库物资直接运往使用场地进行验收。

7、协助司磅员搞好司磅工作。

8、负责废旧物资回收,做好台账记录及统计工作。

第三款 微机员2名

1、负责物资管理OA系统上的所有工作 第四款 整库、装卸工2名

1、掌握叉车、行车使用技能,办理相应的上岗证。

2、负责卸货、整库、院内卫生。第五款 保管员

1、将生产、建设、后勤用料严格按公司统一制定的物资分类目录按类别进行管理。

2、建立物资管理台帐,台帐做到物资入库、出库、库存日清日结。

3、按照公司制定的材料、配件计划单价目录,做好库存资金的统计工作。

4、按类别及物资性能,将所用材料、配件整理上架、上台存放,吊挂货位卡,做到帐、卡、物、资金四相符。

5、配件按机型建帐、存放。

6、定期对库存物资进行保养,负责库房内卫生工作,做到防水、防火、防盗、防鼠。

7、及时、准确发放物资,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8、对库存物资进行定期盘点,出具盘点明细及分析报告。

第四章 物资采购计划管理

第七条 厂、矿、勘测大队要高度重视生产、建设所需物资计划的编制工作,责成有关科室专人负责物资需用计划的汇总编制工作,对物资需用计划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负责。承担由此引起物资采购的延误、错购、导致库存物资积压以及需用不足等责任。

第一款 需用计划编制要根据公司物资分类标准、生产任务、费用指标,在限额范围内制定出需用计划,通过本单位流程审签后,在每月26日前将下月的物资需用计划,上报供应站作为物资领用依据。供应站在2天内完成需用计划的型号落实工作,科学合理的分析库存情况及物资消耗规律做出采购计划上报物资供应部,特殊物资根据需要编制计划、季度计划。

第二款 对停产检修、防寒、防暑、工作面安装及重点工程需用材料、配件计划,各使用单位要提前60天将需用计划报物资供应部。设备及其专用配件需用计划的提报应考虑招标周期和生产周期,否则影响安全生产责任自负。

第三款 公司为维护计划的严肃性,实行一月一次计划制度,原则上杜绝出现追加计划的现象,特殊情况必须经总经理特批。

第八条 加强储备资金管理。为减少储备物资品种过多所带来的资金占用大、保管保养工作量大、库房空间不够用等不利因素。对十一类、十二类、十六类、十七类、十八类、二十一类、二十二类实行相对“零”库存管理。

第九条 厂、矿对工具、劳动保护用品应加强建档建制管理。实行档案与手册并举使用,采取集中采购,集中发放的管理办法。

第十条 供应站物资储备资金考核,按照公司下达的储备资金定额及考核细则,实行季度考核,季度兑现奖罚。

第三章 采购管理

第十一条 采购工作应遵循合法、合规、廉洁自律的原则;以招标采购为主的原则;坚持比质、比价、比服务原则;保证生产需要,合理储备的原则。

第十二条

公司物资采购,按照权限委托、统一管理的原则进行。即上一级领导委托下一级部门办理物资采购事宜,受委托部门负责人有权委托本部门成员,承办受委托物资采购业务。

第十三条 采购形式界定及流程

物资采购应根据物资采购量及使用特点,分别采取招标采购、市场比质比价采购、直接谈价采购等多种方式进行。

第一款 首次采购合同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大宗材料,要采用招标形式拟定中标单位,招标时要向多家信誉程度比较高、生产能力比较强、尽量是国内名牌产品的供应商,发出投标邀请书,选定入围供应商不少于3家;也可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即邀请两家以上供应商进行谈判来确定供应商。

第二款

合同总金额小于50万元,首次采购的材料,要依据比质、比价、比服务的原则,以货比多家的方式进行采购,由承办人拟定询价方案,再依据货比三家评议结果与中标供货商进行多次谈价,填写《物资采购比质比价审批表》完成审批流程后,签订供货合同实施采购。

第三款 属于单一货源渠道的物资,如设备专用配件、加工件、独家生产物资、专利产品,承办人员先与生产厂家或供货商形成谈价资料或成本核算资料,再填写《直接采购确认审批表》,完成审批流程后,签订供货合同实施采购。

第四款

对生产急用而来不及按正常采购程序进行采购的物资,承办人必须先协商好采购价格,按物资采购管理权限向部门负责人请示同意后实施采购,事后补办手续。

第五款 每个月都要重复采购的物资,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可与原供货单位续签供销合同;对已经过招标的物资,经招标办审定后可与原中标单位续签供销合同,但特殊材料(如电缆、钢材、坑木、PVC管等)因市场价格不稳定必须根据当时市场价格来确定是否续签合同。

第六款 严禁将采购物资化整为零,规避招标。

第十四条 对生产常用物资以及涉及安全、服务年限的重要物资,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对供应商进行质量、价格、售后服务考核后,填写《供应商准入登记表》经审批后每个种类可选定两家以上合格供方入围,建立长期的供货渠道,稳定的供销关系。在合格供应商管理上实行定期考核评定制度。

第十五条 采购部门与中标单位拟订合同后,填写“合同审签表”,完成《供销合同》审批流程,每一个审签环节都有一票否决权。

第十六条 生产、建设所需物资一律凭物资供应管理部的采购计划及签订的《供销合同》入库。

第五章 考核奖惩制度

第十七条 考核对象:物资供应部各科;供应站及站长;二级单位。

第十八条 考核内容:按照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第一款 物资供应部市场调研科、采购科

1、是否严格贯彻执行各项法律、法规、政策及公司规章制度。

2、是否完成岗位责任制所规定的工作职责。

3、市场调研及时率

4、调研资料的准确率

5、采购物资验收合格率

6、采购计划的执行率

7、采购物资到货及时率

第二款 供应站及站长

1、是否严格贯彻执行各项法律、法规、政策及公司规章制度。

2、是否完成岗位责任制所规定的工作职责。

3、物资供应基础工作是否达到了规范化的要求。

4、是否有违反制度规定,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

5、是否存在因工作失误给派驻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行为。

6、是否存在出于恶意,在工作中对派驻单位故意刁难并造成影响,给物资供应委派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的行为。

7、是否存在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工作平庸,无法胜任物资供应委派工作的现象。

8、交旧领新制度执行情况

9、储备资金管理情况 第三款 二级单位

1、需用计划的准确率

2、储备资金占用率

3、交旧领新制度执行情况

第四款 考核期限:每月进行定量考核、通报,年终兑现奖励

第六章 物资供应管理人员例会制度

第十九条

物资供应部每月工作例会一次。其内容:物资供应任务完成及其影响因素,库存资金指标完成及其影响因素,制止、纠正业务和服务违规事项,当月工作总结及下月的工作计划,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七章 其他

第二十条 建立派驻物资供应人员请、销假制度

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请销假制度,实事求是,严禁弄虚作假。第二十一条 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1、按照公司统一管理的规定对物资收、发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规的收、发行为有权拒绝,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派驻单位负责人报告。

2、对于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违法乱纪行为,必须加以制止,并上级主管部门及派驻单位负责人报告。

3、对于严重违反公司规定的事项,派驻单位坚持办理的,必须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书面报告。

4、发现账簿记录与实物不符,无权自行处理,必须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书面报告,请求查明原因,再做处理。

5、对私设“小仓库”等违反公司物资供应管理规定的行为,必须坚决制止,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书面报告。

6、发生外借物资,应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予以办理。

7、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对报告的重大事项建立档案,及时将上级主管部门处理意见反馈给派驻单位。

上一篇:万载县会议营销总结下一篇:哪些关系可以继承遗产